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家务劳动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2016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学生即将升入二年级之际,校领导和一年级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 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具有了任务意识。
学生学会了记作业,也能够完成家长分配给的一两项家务劳动,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能够完 成老师分配的任务,例如擦黑板、收发作业等。
2、学生建立了时间观念。
做事磨蹭、做作业时间长是很多一年级学生的通病。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让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先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家长也形成了监督孩子抓紧时间完成任务的意识。
3、学生学会了认识新朋友,与同学和睦相处。
教师教会了孩子主动出击,结识新伙伴,并且能够与同伴和睦共处。
4、学生学会了自己解决与伙伴间的冲突。
老师和家长携手,引导孩子学会与同伴交流的技巧。例如;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去别的小朋友家玩,给孩子创造更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老师、家长不充当调解员,鼓励他们自己解决。
5、家长和学生都明白了如何认真对待英语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教育大纲中,英语学习反而大于数学。英语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母语环境的语言,老师、家长给孩子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多接触英语环境,让孩子感觉英语是好学的。比如,每天让家长监督孩子听录音、练口语15分钟,教师每天通过家长签字检查练习情况。
6、学校引导家长认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方向。
开学末召开一年级家长会,传达了两个精神。第一个精神,让家长明白本学期孩子取得的进步。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提高了,竞争意识加强了,学业水平提高了,视野开阔了。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自理能力。第二个精神,假期应该继续努力,巩固教育成果,让孩子顺利过渡到二年级。比如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因而家长根据本学期孩子的特点,协助教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家长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二、不足及努力方向:
1、个别学生良好习惯未形成,教师要做好个案跟踪,因材施教。
2、个别家长的教子观念要进一步改变,要与家长加强沟通,说明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的任务。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2016
本学期,一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愉快、顺利的进入小学生活。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在做幼小衔接工作时,首先要突破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认识的误区。这三个误区分别为:1、家长操之过急,希望孩子尽早具备小学生的素质,并提前入学。2、盲目重视知识的灌输,给孩子造成学习压力。3、家长包办代替,忽视能力培养。
正是由于这三个误区,造成了小学生在入学初的不适应。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学习不适应(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慢)2、社会性不适应(规则意识差;随意性强)3、心理不适应(教师形象的突然变化使他们感到压力和负担、要建立新的伙伴关系、环境变化、要求提高,所以有的压力大,出现厌学、紧张等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从孩子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
1、学会整理(书包)
2、学会生活(穿脱衣服、主动喝水、入厕等)
3、学会劳动(值日生)
4、学会学习(善于倾听、自主阅读、握笔训练、拼音教学、规则意识的培养、安全教育、自我保护)
5、改变环境(作息时间、铃声等的调整)
二、从研讨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学衔接
1、举行公开课,共同研究幼小衔接课堂。
2、课堂教学兴趣化,向幼儿园教育靠拢。
3、与幼儿园教师交流,探讨幼儿教育方法。
4、进行个案研究(观察、记录学生表现,形成新的教育策略)
5、教师写教育随笔、论文、反思,针对性开展一日常规活动。
三、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
1、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宣传幼小衔接的策略。
2、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家长需求,调整教育策略。
3、走进课堂与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教育,参与孩子的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积极配合,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学生顺利由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家长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协助学校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帮助孩子实现心理过渡。
2、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实现习惯过渡。
3、培养孩子大胆与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实现能力过渡。
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
本学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自信、快乐地进入了小学生活,迈好了小学学习第一步!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2016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学生即将升入二年级之际,校领导和一年级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 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具有了任务意识。
学生学会了记作业,也能够完成家长分配给的一两项家务劳动,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能够完 成老师分配的任务,例如擦黑板、收发作业等。
2、学生建立了时间观念。
做事磨蹭、做作业时间长是很多一年级学生的通病。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让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先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家长也形成了监督孩子抓紧时间完成任务的意识。
3、学生学会了认识新朋友,与同学和睦相处。
教师教会了孩子主动出击,结识新伙伴,并且能够与同伴和睦共处。
4、学生学会了自己解决与伙伴间的冲突。
老师和家长携手,引导孩子学会与同伴交流的技巧。例如;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去别的小朋友家玩,给孩子创造更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老师、家长不充当调解员,鼓励他们自己解决。
5、家长和学生都明白了如何认真对待英语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教育大纲中,英语学习反而大于数学。英语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母语环境的语言,老师、家长给孩子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多接触英语环境,让孩子感觉英语是好学的。比如,每天让家长监督孩子听录音、练口语15分钟,教师每天通过家长签字检查练习情况。
6、学校引导家长认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方向。
开学末召开一年级家长会,传达了两个精神。第一个精神,让家长明白本学期孩子取得的进步。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提高了,竞争意识加强了,学业水平提高了,视野开阔了。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自理能力。第二个精神,假期应该继续努力,巩固教育成果,让孩子顺利过渡到二年级。比如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因而家长根据本学期孩子的特点,协助教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家长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二、不足及努力方向:
【关键词】小学劳动课 反思 超越
在小学开设《劳动》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十几年中,小学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成效是任何人不能随意否定的。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站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性人才的高度来审视小学劳动教育,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的《劳动》课却在课程的定位、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实施等诸多方面。暴露出许多先天的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与研究。
一、劳动课的课程定位:是学科课程,还是经验课程?是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
现代课程理论告诉人们,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类型是多样的,不同类型的课程有着不同的课程价值和特点,不同类型的课程应该形成一个均衡的课程结构,这样才能共同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这就要求在开设一门课程时。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类型以及它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进行合理定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它直接影响这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搞好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但是,由于我国的劳动课出现在80年代中后期,当时国内的课程理论研究非常落后,甚至说课程理论研究处于空白阶段,造成了人们的课程意识淡薄,课程观念落后,把课程等同于学科、等同于教材的认识相当普遍。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普遍建立起课程类型和课程结构的观念,把学科课程和分科课程当作是学校天经地义的课程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开设劳动课,以加强劳动教育,落实“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要求时,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按照学科课程和分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要求来设计和要求劳动课,使劳动课成了我国课程体系中典型的学科课程和分科课程,尽管也强调“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时应以实践为主”。因为它只强调了劳动课的实践性特点,而没有、也不可能把劳动课明确定位在不同于学科课程的经验课程上。
随着现代课程理念在国内的广泛传播,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小学劳动课的课程定位问题便凸现出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劳动课不应该是学科课程,而应该定位于经验课程,这样才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劳动课不应该是分科课程,而应该定位于综合课程,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小学劳动课程本身的特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课程门类过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弊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
二、劳动课的课程开发:谁来开发?
受我国长期形成的中央集权式课程管理体制的影响,自小学劳动课开设以来,小学劳动课的开发权一直集中在省一级教育业务部门,由省教育业务部门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全省统一使用的《劳动》课教材,学校劳动课教师则负责小学劳动课的教学,以全面落实《劳动》教材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但是,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方面,省编《劳动》课教材内容的统一性很难切合各地、各校的实际,许多教学内容脱离当地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或者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对学生的发展价值不大,或者要求过高,缺乏落实的必要条件和可能。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作为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其课程内容应该及时更新。以反映当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反映当前学生生活的实际,反映未来生活对学生素质的新要求。但是,某省编《劳动》课教材却多年一贯制,有的竟是“第七次印刷”(1994年5月的第1版,2000年3月第七次印刷)。试想:如此一劳永逸的课程开发、一成不变的课程内容如何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的兴趣?如何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
深入反思《劳动》课建设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过高是其主要原因。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适当下放劳动课的课程开发权,唤醒一线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明确一线教师的课程开发责任,改变他们仅仅是课程实施者的单一角色,建立教师既是课程实施者,也是课程开发者的观念,使他们能够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联系当地小学生生活的实际,自主的、创造性地进行劳动课的课程开发和实施。
三、劳动课的课程实施:是以知识为中心,还是以实践为中心?
最新2017年小学生期末考试国旗下演讲稿【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将迎来期末考试。各年级、各学科都将进入紧张的复习。相信每个同学都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认真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一、要正确认识自己
同学们,这一学期很快就要结束,问问自己,与以前相比你学习进步了吗?上课认真听了吗?作业认真完成了吗?你能做到自觉学习吗?期末考试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觉得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请你从现在开始努力吧!
二、要有感恩之心
同学们,在学校里,老师是和你们接触最多,对你们关心最多的人。看着老师忙碌的身影,辛勤的工作,你们是否心存感激?听着老师沙哑的声音,你们是否感动?目睹着老师期待的眼神,你们是否感受到了老师深深的爱?在此我代表学校,对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学们,你们应该怎样回报老师呢?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使自己每天都有进步我想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希望全体同学都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尊重老师,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
三、要珍惜时间
学习是以时间作保证的,同学们要在各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进行复习。成功的取得来自于你每一天扎扎实实的学习,来自于你每一节课认认真真的投入,来自于你每一次作业的认真独立完成。
四、要掌握好复习的方法
一个学期过去了,虽然每个单元学习后老师都会帮助我们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但学过的知识还是比较零碎,甚至有些知识还会遗忘。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期末复习期间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认真检查一下,哪些知识是自己掌握得比较好的,哪些知识掌握的不够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五、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很重要。好习惯,一生受益;坏习惯,终生受害。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的同学边听老师讲课,边做小动作,学习不专心;有的同学作业拖拉或不做;也有的同学一遇到难题,就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些都是不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获得丰富的回报。同学们,加油吧!祝同学们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也祝老师们心情舒畅,工作快乐!谢谢!
最新2017年小学生期末考试国旗下演讲稿【2】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的这次讲话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国旗下讲话。从明天开始,各年级的期末考试将全面展开。开学至今,我校的各项工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我校的 峪苗文学社荣获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少工委 联合颁发的少先队红领巾小社团称号,音诗舞《我是中国娃》荣获郊区教育局第十六届艺术节文艺节目三等奖,我校申报的阳泉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顺利结题;杨雅欣、彭程、杨超、王敏莉、池维幸同学的电脑作品分别荣获省、市、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赵荣、张文豪在阳泉市组织的中华美德颂知识竞赛中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杨雅欣、池维幸、范江涛的美术作品荣获郊区教育局第十六届艺术节绘画一、二、三等奖;黄迎、杨雅欣同学在中华魂读书演讲比赛中分别获得市、区、联校一等奖和二等奖;范江涛、池维幸的科幻绘画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分别获得市、区二等奖和三等奖;杨雅欣、王霞同学在联校组织的作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杨光毅、陈晓星、宋崇萍老师分别获得了阳泉市优秀辅导教师称号,赵璐璐老师在联校组织的学案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语文学科第二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们和同学们的辛勤努力,老师们一学期汗水的结晶是丰收的硕果;同学们半学年心血的凝聚是成功的甘甜!我热忱地祈祷,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学、我们的集体在下面新的学期里将更加的朝气蓬勃、奋发有为!
明天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我希望每位同学要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好查漏补缺工作,调整心态,精心准备。也请同学们在全力以赴考出理想成绩的同时,始终牢记一个道理:人生处处是考场,考场处处有考验,惟有以诚以信,才能交出无怨无悔的答卷,要知道:一次考试,我们上交的不仅是一份书面的答卷,更是一份真实,一份诚信,一次人格的考验,一次精神的满分。祝同学们考试都能取得优秀成绩!
暑假期间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家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外出走亲访友注意交通安全,严禁到水池边等地方玩耍,以安全为重!
最后,希望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期末的各项工作,为本学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最新2017年小学生期末考试国旗下演讲稿【3】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新的一年悄然来到。同学们,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一起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兢兢业业默默工作的职工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此外,我也要向勤奋努力,不断进步的同学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期末考试冲锋的号角已吹响,我们像远行的航船,伴随着激浪和长风,即将驶向一个安静的港湾;又像冲刺的运动员,伴随着枪声和呐喊,即将冲向终点线;我们更像耕耘者在精心护理和期望着丰硕的收获。期末考试不仅是对同学们本学期学业成果的一次大盘点、大检阅,更是对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一次挑战,是对同学们的自信心、自觉性、意志力、诚信度的一次考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优胜者,但我们希望大家做一名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勇敢者。期末考试即将来到了,根据教育局安排,小学期末考试元月18日举行语文测试,21日举行数学测试,22日举行英语测试。
期末考试取得满意的成绩是我们全体师生共同的心愿。对于考试,我觉得:
1、考试首先是一种检测。期末考试是对我们师生一学期来辛勤劳动的一次综合检测。
2、考试也是一种评价。考试成绩直观地反映了我们教和学的效果与水平。
3、考试也是我们的一个学习过程,一种成长经历,一次智能、体力的考验和较量,因而也是我们老师、同学总结、反思和改变现状的一次大好机会。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考试,以全副精力投入到复习迎考中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 肺活量;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55-02
肺活量是测试人体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反映了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是反映人体呼吸功能的客观指标。由于肺活量与身体功能的多项指标有高度相关,可以间接反映人体的最大摄氧水平和心肺功能,也是评价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健康状况的一项常用指标[1]。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对近20 a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生肺活量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该市中小学生肺活量的变化趋势,为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参加1985,199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的武汉市城区7~18岁中小学生,1985年各年龄组男、女生各200人(其中男生9岁177人,11岁165人,12岁138人,17岁132人,18岁120人;女生10岁192人,11岁144人,12岁137人,15岁196人,17岁122人,18岁120人),1995和2005年各年龄组男、女生各100人(其中2005年女生12岁113人,17岁103人,18岁123人)。男生共4 532人,女生共4 550人,总计9 082人。
1.2 方法 对上述3次体质健康调研中武汉市城区7~18岁中小学生的肺活量数据进行统计,对1985-2005年各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每10 a及1985-2005年的均值进行比较,并对调查结果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生肺活量的变化情况 见表1。1985-2005年20 a间,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生肺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20 a中除15岁年龄组外,其余各年龄组均有显著下降,平均下降302.17 mL,其中14岁年龄组下降幅度最大,为813.76 mL,高出平均下降幅度169个百分点。
从每10 a的变化情况看,1985-1995年10 a间,7~15岁年龄组呈上升趋势,其中以12岁年龄组增长最快,平均增长287.44 mL。在这10 a中,中小学男生肺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95-2005年10 a间整体呈下降趋势, 7~17岁年龄组大幅度下降,18岁年龄组略有增长,其中14岁年龄组下降幅度最大,为913.87 mL,比平均降幅336.31 mL高出172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生2005年的肺活量比1985年有大幅度下降;但前10 a小学与初中阶段有所增长,高中阶段有所下降,后10 a则是各年龄组均显著下降。
2.2 武汉市城区中小学女生肺活量的变化情况 由表1可见,1985-2005年20 a间,武汉市城区女生7~18岁各年龄组的肺活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以14岁年龄组下降幅度最大,为635.21 mL。
从每10 a的变化情况看,1985-1995年10 a中,7~12岁年龄组均有所增长,18岁年龄组下降幅度较大,为141.12 mL。1995-2005年10 a中,武汉市城区中小学女生肺活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大,14岁年龄组最为显著,平均下降596.87 mL。
总之,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女生20 a来肺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2005年的肺活量比1985年有大幅度下降;前10 a小学阶段有所增长,高中阶段有所下降,后10 a则是各年龄组均显著下降。另外,在各个年龄组中,7岁和14岁年龄组的下降幅度较其他年龄组更为显著。
3 讨论
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女生的肺活量近20 a来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一结果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报道[2-7]一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尤其是耐力性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不足。而造成学生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不足的原因涉及我国教育体制、体育教育理念和方法、学生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8-10]:第一,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体制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沉重,并因此使学生每天1 h的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11]。第二,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存在某些误区。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快乐体育”,强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吻合。因此,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内容的安排上过分强调重视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感到枯燥、苦、累的内容(如长跑)就不安排[12-14]。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学生不愿意、不喜欢,因此有36.9%的被调查学校“基本不组织”长跑,46.7%“偶尔组织”,只有 16.4%的学校“经常组织开展长跑活动”[2]。第三,现代生活方式客观上造成城区人群的体力活动减少。人们步行的时间大幅度减少、家务劳动社会化等,在客观上大大减少了城市人群的体力活动机会,也给中小学生的肺活量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肺活量及体质水平:改革现行教育制度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真正为中小学生“减负”,确保学生每天1 h的体育活动时间真正落实;在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有价值的部分,不能因为极少数学生在长跑时出现了安全问题或因为学生不感兴趣,就将长跑这一传统的锻炼方法从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去掉,应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持续大力开展以班级、学校为单位的群体性长跑活动;充分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里中学生的耐久跑由选测改为必测项目[15],并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增加耐久跑项目,在高考中增加体育考试,“强制”中学生进行经常性长跑锻炼,以促进中小学生肺活量的提高。
4 参考文献
[1] 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3.
[2]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国学校体育,2006,10:6-8.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1985-2000年中国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动态分析.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4-119.
[4] 王素平.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和肺活量15年下降的思考.浙江体育科学,2005,27(6):62-64.
[5] 张迎修,王淑荣,张朋才.1985-2000年山东省儿童少年体质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2):84-87.
[6] 杨阳,周晓东,林章恩,等.福建省2000年6~22岁汉族学生血压、肺活量调查分析.福建体育科技,2006,25(5):43-49.
[7] 赵付霞.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 140-141.
[8] 黄元汛.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状况的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2):196-19.
[9] 朱天虹.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现代康复,2001,5(10):128.
[10]黄建军,黄旭强,江文辉,等. 广州市6~12岁儿童肺功能正常值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5,9(11):170-172.
[11]万琼.武汉市部分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245.
[12]杨继钊,王建.从体育教学的认识误区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辽宁教育行政学院,2006,23(9):87-88.
[13]王健.新课程理念下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建.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77-78.
[14]杨秀芹,张守华,王健,等.构建现代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131-132.
感恩的缺失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被遗忘和忽略的“感恩”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是众所周知的古训。感恩,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个人自觉的行为。然而,面对以上种种真实案例,反思传统的德育模式,感恩是不是仅靠“自学”就行的?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失落了什么? “情感教育”的失落与苍白以及“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应该是主要原因,表现在:
1.重灌输,轻践行。
在品德教育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重在教化,忽视了德育的生活化和实践性。
2.重设计,轻人格。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的纪律,没有把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特征和人文关怀,未能触动心灵的琴弦。
3.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德育过程的科学性、程序性,肢解了其完整性。使德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新课程呼唤“生活德育”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
作为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的小学品德课,更是应该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感受生活的快乐。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感恩,立足于生活的品德教育
利用品德课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坚持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点点滴滴中,感动心灵,实现道德品质的自我完善,是开展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切实提高品德课堂实效,实现品德课向生活世界回归,促进孩子心灵的和谐发展,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
呼唤感恩教育的回归
一、树立德育基本理念:品德教育生活化
要在品德课中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先行:
1.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要让“感恩教育”深入人心,教师必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生活气息,回归人善良的本性。
2.选取源于生活的材料。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设计,从儿童生活出发,选择了儿童生活中典型的事例、题材,非常丰富多彩。感恩教育如果没有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为载体,没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原有生活的重新提炼、体验,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唤起学生的认同和学习的热情,而且也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实施开放型的活动形式。
生活是第一性的,我们所要进行的感恩教育都是从生活中来。在品德课中对学生实施的感恩教育,最终又要指导学生运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深情。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扩大他们的视野,深化他们自身的经验和体验,也使得感恩成为学生自发的行为。
4.体现“人文评价”。
感恩教育所采用的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离不开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这种评价,它首先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评价,具有“人文关怀”的特点。国外有句谚语:“人心,就像上了锁的大门,任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学生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关心整个人类,从而激发学生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建立一种“由内而外”的德育生活。
二、确立感恩德育目标:学会感恩,快乐生活
我们追随学生成长的需要,研究《品德》课程教学目标,开发感恩教育资源,力求使感恩教育目标突显生活化。只要是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并有操作可能的“感恩”专题,都可以列入其中。在整个课题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学会感恩,快乐生活”这一德育主旨。
制定“感恩父母”、“感恩同伴”、“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六大主题,各年段的感恩教育主题各有侧重。
三、构建感恩教育模式:知恩育恩感恩报恩
感恩教育的过程,要求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既有专题式的感恩教育活动,又有渗透式的感恩思想活动,不断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确保感恩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综合教师的实践经验,在品德学科中实施感恩教育的基本模式一般如下:
1.筛选信息——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品德课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特点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从而确定感恩教育的主题。以《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为例,根据教材确定主题:感恩父母。知道父母为了我们的幸福成长辛勤操持,我们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辛劳。
2.设计策略——育恩。
利用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不指抛开品德学科之本位,一味地强化“感恩教育”,而是要树立“有了就进行,没有勿凑合”的自觉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主题后,选择有效的教育方式,适时适量地进行感恩思想的点拨,感恩情感的引发和行为的强化。仍以《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为例,学生在明白了要感恩父母之后,教师趁机提问:父母时刻关心我们,可是我们了解他们吗?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亲情对对碰”——调查父母的喜好、生日、心情、愿望……学生了解了父母的情况后,更深切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情意,从而达到育恩的目的。
3.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通过情感体验,才能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中,学生通过知恩,育恩,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和情意,此时,教师创设情境,展示亲子照片,讲述亲情故事。学生在回忆、述说中感动,深情地呼喊:“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感恩之情不断升华。
4.倾诉衷肠——报恩。
从教材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作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
A.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如,《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中,学生在幸福回忆、了解了父母之后,教师以“我能为父母做什么”为话题,引导进行小讨论,付诸真情行动。
B.深入角色诉衷肠,又如,《送别秋天》一课,安排“树叶宝宝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觉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悟。
1、作为家长我很高兴看到孩子的进步,希望这个进步只是一个开始,在新学期能够继续延续,这样才能不负老师的期望。感谢孙老师的鼓励。
2、希望昕雨在新的一年里勇敢、坚强,好好学习!
3、在新的学期里,世豪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健康快乐!学校、家庭共同配合!
4、三年的初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5、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今年,我们家长很高兴看到孩子这一可喜的变化:作业比以前认真了,对学习感兴趣了,能主动学习了……我们有信心,就这样努力下去,一定是学习最棒的!
6、希望宇斓做爸妈喜欢的孩子,做老师喜欢的孩子,做同学喜欢的孩子!
7、适应了初中生活,能自觉学习,爱学习,爱思考,学习态度端正,能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认真预习、复习、认真听讲,按时、按质量完成作业,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会与家长沟通,能体谅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有做家务的能力,希望继续努力
8、莲莲在第一学期各门学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是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教育,希望第二学期学习更认真努力,争取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9、一个学期又要过去了,看着孩子成长的足迹,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败;有进步,有不足;有收获,有憾缺。
10、希望姜楠能在第二学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到托管中心先吃点心活动一下,然后做作业,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希望今后能够更大胆些,多与同学交往沟通。
11、航航尽管成绩有所提高了,但是她的缺点还是没有改掉,作业不自觉,脾气很不好。我们真希望她能彻底改掉这些毛病,那你的成绩会更好!
12、聪M你在下一学期里培养好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以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13、群众利益无小事”希望学校在对女生宿舍的热水供应方面有所改善,以防止各种不利于安全的因素发生,减少家长的后顾之忧。祝学校事业蒸蒸日上!
14、希望滨杰能自觉学习、看书,不要再让大人催促才肯完成作业,愿他健康、快乐!
15、在学习上,我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好问,有较强的钻研精神。思维较严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不断总结和探索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常与老师和同学探讨问题。
16、光阴似箭,初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飞逝而过。回首三年历程,我从一个懵懂顽童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即将面临中考的选拔,我首先感谢培养我的学校、社会及养育我的父母。
17、希望我女儿虚心的学习,有特长之处加强学,不断上进,不足之处要加强学习,力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文化素养。
18、希望新学期,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殷茂稼在各方面都能更出色!更优秀!
19、我深深的感到家长和教师一样,都是教育者,都富有对孩子的教育贡任,对孩子的成长过程都要进行冷静分析,找准新的平衡点,保持一颗平常心,拥有一颗爱心,坚持等待的耐心,了解孩子,理解孩于,为孩子的成长而学习新的知识识,做孩子成长的助跑器,和老师一起共同点燃孩子的希望之光,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20、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学习有信心,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积极主动,有一定方法,有且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能力,会收集、整理、使用信息,爱动脑思考问题,有正确的生命观,生活馆,会体谅父母,关心长辈。希望今后做事能有毅力一些。
21、“自我评价”基本情况能反映出来:孩子平时比较爱玩,学习不够踏实,过去基础较差,近一年来,学习较主动,也有不少进步,感谢老师对孩子的辛苦教育。
22、半年的小学生毛丫长大了不少,也在老师的教导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好样的。你不是个特完美的孩子,爸妈只希望你能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快乐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23、希望傅诗怡在新的一年中以有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多些耐心,多动脑子,胆子再大一些,在各方面都在进步!
24、童欣在小学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收获了最宝贵的东西--快乐,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给了她无比的信心和未曾体验过的快乐,班级的氛围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新奇,感谢老师和学校,愿她一直快乐开心地学习。
25、初次离开父母,离开生养熟悉的环境,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生活,从过去生活靠父母,学习靠老师的传统教育模式中脱离出去,步入自我调节、约束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新鲜和适应的过程,从收到的学习、思想情况报告单来看,这孩子有良好的本质,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们非常焦虑,由于千山万水相隔,不可能像以前一样随时掌握她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引导,建议学校及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他们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并教给他们过硬的生存本领。
26、希望许世杰在新的学期里有新的进步,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上课认真听,能积极发言。
27、适应了初中生活,能自觉学习,爱学习,爱思考,学习态度端正,能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认真预习、复习、认真听讲,按时、按质量完成作业,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会与家长沟通,能体谅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有做家务的能力,希望继续努力。
28、学会处理生活中与同学之间的事,会体谅家长,关心长辈,对待学习有正确的心态度,学会总结反思行为、习惯,善于总结学习方法,遇到困难能与家长一起解决。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环境意识,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有同情心,重诚信,会感恩,学习兴趣浓厚,有想象力,希望今后继续努力。
29、希望诗伊在新的学期里认真学习,和同学们融洽相处,争取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健康等方面的素质继续创优。也希望诗伊积极主动,大胆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班干部,争创三好学生。也借此机会,对老师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30、希望佳颖在新的学期里,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做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朋友!
31、这学期课外书读的还是比较多的,这在阅读方面进步大。学习上也能自觉点了。知道自己每天该做什么,较以前比之,也有进步。希望下学期,新的学年有一个新的开始。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表。特别是语文会有错别字方面,能够有个长足的进步。课外阅读能广泛点,别老捧着历史看。最后一点,希望孩子别任性、性子别急躁,听妈妈把话说完先。
32、孩子在本学期中,能积极完成学校各科学习,性格乖巧内向,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自己的初步的见解。在学习中,态度和习惯还需加强。希望孩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孩子。
33、有些任性,做事拖拉,学习拈轻怕重,要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34、希望方萧钰在新的一年里学习习惯有大的进步,成绩与心身并进,老师与学生生活学习工作愉快。
35、妈妈希望陈易初在新的一年里身心健康,学习进步,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6、这个暑假你长大了很多,懂得了自觉学习,能合理安排时间,有了体育锻炼的意识,各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希望你制定计划后能坚持并严格执行,那样你的暑假生活会更精彩。
37、持积极的学习心态,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娱乐时间,能按时、按质量完成作业,不懂就问,有正义感、同情心,会自己调控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父母沟通有一定的技巧,能明辨是非,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思考辨别。能正确面对挫折,不自卑、不气馁,有自信心。
38、作业有很多次都被评为甲A+,这让我们很高兴。因为这些都是她凭自己汗水努力而得来的。虽然你很聪明也很认真,但缺乏毅力,对难题缺乏信心。我们希望你能够加强对难题的解题能力。加油!我们相信你一定能行!
39、能自觉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就是拖拉的时间太长,希望今后找出自己不足之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不断进步。
40、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41、从入学至今,可喜可忧,喜的方面:经过大学独立生活与学习,变的成熟多了,分析问题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剖析自己学习方面的不足。忧的方面,专业不够努力,眼高手低,不注意大学课程的相关链接,专业理论不重视,英语也不好,多攻一攻,希望下学期能有所进展。
本学年德育处将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以德育主题活动为依托,建设学生喜爱的德育平台,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引导、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继续以班级、年段为实施幸福德育的平台,推进幸福德育工作在我校的深入开展,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恩师长、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培养高素质、明礼仪、善感恩的人才。
二、工作目标
反思总结上一学年幸福德育开展情况,进一步推进幸福德育工作深入,积极推进德育校本课程——幸福读本实施,加强幸福德育科研工作,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地推进幸福德育的方法与制度;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培育良好校园氛围,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意识;结合教师节、拗九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推进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继续推进我校体育节、艺术节、元旦迎新、社团节等大型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本学期工作重点
1.增强幸福德育研究,推动幸福德育工作在我校的深入开展
(1)在总结我校去年幸福德育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幸福德育科研工作。以科研项目的推进带动我校德育工作团队理论水平的提升。我处今年将着力推进省级两个新的课题: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以幸福德育为目标的高中班会课课程建设》、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课题——《普通高中的幸福德育的分层次研究》的研究工作,相信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将进一步提升我校德育队伍的理论研究水平。
(2)继续以班级、年段为平台,大力推进幸福德育的实施。加强班级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建设工作,营造愉悦和谐的人际关系,组织有向心力的班级活动,培育多元包容的班级文化、形成阳光向上的班级气质,让幸福班级建设成为年级、学校的基础,从而推进幸福德育工作在我校的深入开展。
(3)有效推进年段工作,培育、塑造年段德育工作特色
立足我校德育工作年段分层次推进的特色,德育处根据学生三年成长特点,结合我校德育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年段德育工作重点,加强年段工作研究,从高一、高二、高三年段学生特点出发,优化落实分层次德育目标,依托我校学生成长手册,记录学生成长历程,推进年段管理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4)编印德育校本教材,打造三中德育特色品牌
编印《幸福读本》、《班主任工作指南》、《三中学生指南》、《高中班会课课程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校本德育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丰富学校德育资源。
2.加强高三毕业班管理工作,通过强化常规管理,使学生的思想统一到年段、学校的要求上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表现出的不同思想状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高备考效率。关注高三年段班主任、学生心理状态,营造良好毕业班氛围,组织适宜高三年级德育活动,密切家校联系,促使学生、家长、班级、年段、学校形成合力,增强团队意识,为明年高三取得更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干部素质
除了依托班主任例会,以会代训外,还要转换培养方式,加强班主任培训。本学年成立三中青年教师“读书会”,将继续通过为班主任定购教育书籍,引导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相关理论知识;观摩学习主题德育活动,不断学习兄弟学校、本校先进班主任工作先进经验;定期组织教育理论学习、读书沙龙活动,使班主任能够及时地接受到新思想,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定期聘请有经验的班主任就常规管理、班集体建设、育人的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经验介绍等四种方式不断引导班主任们学习先进的管理、育人经验,不断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水平。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注重发挥骨干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力争打造一只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4.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继续完善德育考核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针对近年来学生素质情况,大力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增强国家认同,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扎实推进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1)认真落实《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完善我校的德育考核细则,依托智慧校园平台,进一步推进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日学生的检查制度,增强常规管理工作,增强德育实效,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落实《福州三中德育考核细则》,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让学生明确在校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文明礼仪教育,营造校园内对学生对行为规范养成的浑厚氛围。动员全教师,全员育人,引导学生讲文明礼貌,做时代新人,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4)依托校园数字化德育考评系统,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本年度,我们根据去年数字校园体系使用经验,修正,改进考核系统,并将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卫生、课间操、眼保健操等考核工作相关电子表格引入到德育考评系统,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评比促管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5)充分发挥年段力量,落实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以三个段长为主要负责人,以班级为基础,引导各班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交流,对于优秀班级在年段会上给予表彰、鼓励,对不良现象和不良行为及时总结有效经验,互补有无。
5.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推进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人格品质,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道德修养,作为三中的学生应该具有这种人格特质或一种习惯,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够使人体验生活的幸福感,对环境与他人充满敬重、关切和珍爱,还会激励人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加美好而奋斗。本学年将做好以下工作:
(1)将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活动中,作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学年开始,要求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公约中就加入尊重老师,礼貌可人,团结,对人友善,每天微笑。不抱怨,不沮丧,找到快乐,有爱心,能付出,有责任,做一个受更多人的人,不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做内心简单透明的人,多做自我批评,宽容他人等等内容。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本学年拟开展以下活动:开展一次征文活动,开好一次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内容的演讲活动,举办 “感动瞬间”书法、绘画和摄影展,让师生用书法、绘画、摄影等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感恩之情。开展“感恩父母,从点滴做起”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师生中开展写一封家信、打一个电话、等活动,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师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6.进一步整合家、校、社会资源,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开展
完善家、校、社会网络,充分、有效利用社会、家长资源,拓展德育工作资源,积极争取家长、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与参与。积极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加强家校联系,邀请家长到校做讲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校外实践和公益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与xx市的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使社会实践、日常校外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常态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7.增强学生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加强与xx市检察院的联系与合作,特别聘请林承杰检察官为我校法制辅导员,通过邀请xx市检察院领导、专家来校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讲座,外出参加相关法制、安全教育活动等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社会公德意识及安全防范意识,对违反校纪校规学生既要严肃处理,又要做好受处分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之明确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关怀、增强自信、树立正确人生目标、改正缺点。
8.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我国,从孟子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到司马迁的“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再到程朱理学,两千多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抗挫折教育。其中尽管存在着非人性等封建因素,但总的来说这种教育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抗挫折研究是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本次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此外,不少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也围绕抗挫折能力研究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这些也为我们进行研究提供了实践上的支撑和借鉴。
据我们局部初步调查,当前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总体呈滑坡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学生的生活相对优裕,客观上减少了他们面对挫折和承受挫折的机会。二是独生子女比例的迅速提高和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隔代抚养”已经成为局部地区的社会主流现象。这些孩子被祖辈们视为“掌上明珠”,再加上这些祖辈文化水平偏低,对孩子常常过分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只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方面的照顾,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培育,“重养轻教”现象严重。致使孩子依赖心理严重抗挫折心理能力差,稍微受挫就易产生心理和行为障碍。三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还相当普遍。部分家长由于自己没有考上大学,将一切考学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因此,进一步加强抗挫折能力研究十分必要。
通过对实验基地和其他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教育现状,特别是学生的抗挫折心理能力现状等的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做了总结。
提高抗挫折能力,学校、家庭和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1.学校、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挫折观。
2.开展挫折教育,积累挫折经验,培养挫折承受能力。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端正态度,确立合理目标。
4.鼓励竞争,培养挫折意识,增强挫折承受力。
为此,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整合学校、家庭及社会资源,创建以学校为主导的 “三位一体”的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网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教师为核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限制,乡村孩子从家庭环境或家长那里接受到的科学的挫折教育相当有限甚至没有。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首先要明确自己在学生挫折承受力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教师在学生遭遇挫折情境以前有必要对其讲解有关挫折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良好的挫折观,提高挫折意识。对挫折的普遍性有足够的认识,认识到个人因素在挫折反应中的作用。
教师要转变说教批评的教育方式,充分了解班上同学的具体情况。学生犯错时,老师应避免以一种批评者的姿态出现,让学生产生心理畏惧,而应该充满关心和爱,耐心开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所在,增强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为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关注,并联系家长调查同学获得相关信息,剖析产生问题的诱因,然后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可行的方案,从而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教师可以多渠道熏陶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给学生对抗挫折的方法;也可通过主题班会讲解,或在课堂上结合名人是如何对待挫折的,给学生树立榜样;举办读书活动,从名著中学习如何对待挫折,还可观看励志影片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借助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种战胜挫折的成功案例,让学生重新认识挫折,了解到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企业家等都是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才获得成功。从而使学生在鲜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只有教会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方法,从小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信心,才能使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主要活动时间在课堂,学科渗透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师在个人备课中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在导言设计、问题提出、知识讲授、知识生成、难点突破、课堂调节等方面贯穿一条心理健康教育主线,形成一种轻松活泼、紧张有序、情境交融的心理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信心,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抗挫折教育资源,教师要正确处理和利用好教材中的抗挫折教育资源为学校抗挫折教育服务。坚韧不拔意志的磨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抗挫折教育渗透,获取潜在力量。可以在课堂上有意地创设某些特定的情境,寻找渗透抗挫折教育的契合点,比如,在提问时故意以追问引起学生的紧张使之回答不上,当觉察到某一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时有意给他一点“刁难”等,给学生一点受挫经历和体会,然后向之讲明进行抗挫折教育的用心和为使心理健康需要增强抗挫折能力的道理。只要做教师的有主观上的注意,注意找到它们与学科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不断渗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得到强化,意志会逐渐磨炼得坚强。
(二)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抗挫折教育应尽力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努力深入到意识层面,以自我意识培养为中心内容。首先引导学生与时代需要与自己起点、目标,与同学等比较促进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其次是促进学生自我体验,包括成功时体验自信、自豪,削弱自傲、虚荣,挫折时尽量削弱自卑、自弃等。第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调控,包括调整自我期望值,自我辩驳等调控自我认知,以合理宣泄,自我安慰等调控情感体验,以自我誓约,反思内省等增强自我约束。同时对作为主体的学生进行兴趣、动机激发,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和竞争合作,适应抗挫等能力的培养,促进形成良好品德、理想、人生观等。
(三)在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中实施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炼意志。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渗透抗挫折教育。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教室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四)班主任与科任老师联手对学生进行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由于学生的心理波动、受挫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班主任须与科任老师密切配合。班主任要及时向科任老师通报学生的个性特征、近期动态、家庭情况等,让科任老师心中有数,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能根据学生不同特征区别对待。科任老师在处理以后,也应及时向班主任通报情况,这样,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就不是孤立的、间断的,而是系统的、全面的。
二、加强家校沟通,创设适度的挫折情景或改变挫折的情景和条件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应重视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教师和家长在善要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一)家庭教育渗透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抗挫折教育只有学校一方面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孩子挫折承受力差的重要原因。家长“包办”使孩子的实践能力没有机会获得好的发展,孩子的“自我负责”意识也难以培养。这样,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竞争,不能事事满足,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同时家长的过分呵护和对孩子期望过高,教育方法不当等都会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给学校老师的教育带来严重影响。
(二)密切家校联系,共育学生健康心理
学校教师要勤与学生家长沟通,采取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可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培训班和家庭访问等形式,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全面了解,对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异常举动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调查、早解决,向家长传授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渗透,彻底改变溺爱、迁就等错误的教育方法,并向家长宣传提高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挫折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和竞争力的利器。家长端正认识后,要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遇到困难要有意识锻炼子女,甚至有意识地给子女制造一些“挫折”,不断地磨炼他们。
三、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
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使学生从小培养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精神,把抗挫折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家长学校教学和研究范畴,设立家庭劳动岗,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创造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及和谐的家庭环境,配合学校实施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校园学生行为文化;建设;重要性
一、校园学生行为文化概念
校园行为文化体现在创造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凸显。学生行为文化是学生在学校活动中表现出的特有行为规范、情感思维、价值观念等,是良好学风、校风形成的基石,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行为文化主要包括学习行为和交往行为。
二、校园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学生行为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首先是德育功能:一是陶冶学生的情操,二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三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其次是美育功能。学生处于青少年这个特殊时期,缺乏对美的辨别理解和评价能力,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学校要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学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文化修养,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学生的行为文化建设对培养其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开发智力,促进审美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次,有利化人际交往,创建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和谐发展,并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必将给学校带来生机活力。
三、校园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尝试
1.环境教育
美化校园环境,加强直观性的物质文化建设,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校园的美化彰显对校园环境的点缀,如校园办公和教学场馆的科学布置,板报内容形式的选择,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渲染等,体现了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等精神文化。
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宽敞明亮的校园使人心境愉悦;高大美观的教学楼使人充满自豪;体育文娱设施让人身心活跃,昂扬向上。良好的环境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内部条件,这是形象的魅力,也是美的引力。
2.法制教育
对未成年人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和案例讲座,组织观看如《青涩记忆》《黑白记忆》等法制宣传片,以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为培养学生守法的习惯,在班级建立“监督”机构,设立意见箱,广开言路,对行为不规范的学生提出批评意见,引导学生自律自强,确保其日常行为规范化。
此外,以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校法制教育。学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一些学生还存在模仿心理、叛逆心理、享受心理等,很容易犯错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尤为必要。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完善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档案等。
3.自律教育
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建立每日双表自测,日省吾身机制,让学生填写学习效果自测表和日常行为自测表。学习小组长和纪律小组长每日一查,督促学生反思自我得失。班主任周点评,促进学生落实自测活动,保证及时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强化国旗下的讲话,入团(队)仪式,使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自觉矫正自己的错误言行。在制度约束下,让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一定的规范发展。
4.礼仪教育
教师具有榜样作用,端庄的仪表,文明大方的举止,健康风趣的言谈,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课堂养成文化建设上,教师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课堂教学艺术等,都会生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文化,对学生意识的形成、文明行为的取向有着重大的同化作用。古语说:“诚于中而形于外。”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自然流露。通过组织“入楼即静,入室即学”教育及诵读文明礼貌格言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不文明现象,如在教学楼走廊追逐打闹、乱丢垃圾、损坏公物、讲脏话粗话者等不和谐行为将会销声匿迹。
5.创造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活跃在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外活动是开展创造教育的重要场所,更符合学生浓厚的兴趣特点。学校应鼓励学生成立形式多样的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演讲比赛、辩论大赛;此外,读课外书、做读书卡、练书法、弹琴、画画、做家务劳动等应成为学生的必做作业。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创造美与学生的教育行为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途径多样,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科技活动以及专门的校本课程进行,还可以聘请有专门才能的学生家长、科研专家做专题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创新意识。
6.诱导教育
集体活动是校园学生行为文化的载体。如果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因此,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富有思想性的读书节标志征集、建立图书交易市场、亲子共读一本书等活动,知识性的优秀读书笔记读后感展示、每周一诗人人背、师生读书交流活动,娱乐性的文艺体育比赛、古诗文配画,实践性的校园广播每周一播最美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等。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成立“小交警队”在校门和重要交通路口指挥交通,担当角色,承担责任,实现“小手拉大手”。在校园舆论建设中,经典文化长廊、校园橱窗、手抄报、团(队)刊、校园标牌的美观精致,走廊过道和室内装饰与环境的协调,都会成为师生激励人生、陶冶情操的园地。校园舆论构成了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浸染熏陶中,自己做出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行为修养的认知和判断。
7.书香教育
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营造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学校开展创建书香校园读书制度。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每个学生一本读书笔记,高年级学生摘抄佳句佳段,编写阅读提纲,写阅读体会等;低年级学生摘抄书中的好句子,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随时记录下来。读书笔记可长可短,只要是自己的有感而发即可。此外,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师生同读共写等不同形式的读书交流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书海中尽情遨游,让书香飘逸整个校园。
构建特色大课间,品味国学经典。把国学经典《三字经》《二十四孝》编成优雅的课间操,每天让学生在唱唱跳跳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利用大课间开展《论语》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诵读。让学生在书香中熏陶浸染,既感受了汉字内涵之深厚,又领悟了人生哲理之睿智。书香教育使学生感悟:阅读一部好书,就是结交一位好友,就是在与一位高尚的人谈心,有利于学生美德的养成。
8.家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