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档案管理办法最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山重水复,顽强拼搏突重围
回首过去十多年,河南省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开封至洛阳、安阳至新乡、郑州至新郑等五个项目,通行运营465公里。由于部分项目建成在前,国家公路验收办法在后,造成项目管理不够到位,档案资料归档整理也是未完成工作之一,制约了项目如期验收。此事牵动了河南省政府、河南省交通厅领导,也引起河南高速公路建设者的焦虑。2000年初,省交通厅高速公路竣工验收领导小组宣告成立,要求高速公路工程档案必须先行达到国家验收条件。至此,拉开了河南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工作的序幕。工作伊始,困难重重,现存档案资料整理不规范,杂乱无章,堆积如山;许多重要档案没有归档,散失殆尽;高速公路档案数量巨大,内容复杂,种类繁多,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整编无现成规范可依;档案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不适应,设施、库房、资金没着落。整理工作陷入困境。河南高速公路发展公司立即成立了公司董事长挂帅,总经理主抓,总工程师具体负责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临难受命的总工程师韩冰,刚毅、干练,知难而进,具有多年档案资料工作经历的他,首先想到档案主管部门,向河南省档案局求助。省档案局给予支持和配合,协助制订工作方案。首先成立省公司档案管理办公室,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规划;其次在下属开封、郑州、洛阳、安阳、新乡、许昌、漯河各分公司成立档案资料工作组,抽调高素质人员(百余人),筹措充足资金,为各分公司配备必要设施;第三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文件,安排部署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一场档案攻坚战役打响。省公司选取了安阳―――新乡路段工程档案作试点,解剖麻雀,了解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的内容、特点与形成过程,细致研究,找出解决档案分类、整理标准的关键问题。韩冰总工程师率队远赴浙江、湖北、山东、山西、广东等省调研取经,主持召开工程档案研讨会,结合河南实际,编制了《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草案)》,整编出版,发文执行。会同省档案局数十次举办百人以上培训班,讲述高速公路档案整理规则;选骨干参加国家档案局举办的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档案培训班,学习档案整理规范和最新要求;联合省档案局业务处同志,冒酷暑、顶风雪,往返数千公里,深入各项目及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多方奔走,协商解决档案存放问题。各分公司为保证工作严谨有序,分管领导全面动员,直接上阵。为保证档案齐全完整,档案人员辗转奔波,全力追索缺漏档案;为达到案卷规范化,开展“案卷质量回首看”,及时查漏补缺;为及时完成任务,在封闭的工作现场,人员轮班,而复印机不停,计算机不歇,打印机连续工作。许多同志忘我工作,涌现了为河南高速公路档案工作的腾飞连续奋战牺牲在工作岗位的档案英模――开封分公司年仅43岁的谷学杞工程师的先进感人事迹。数月过去,几多汗水,19000余卷规范案卷整理归档。2001年6月,河南省档案局、河南省交通厅联合组织对五个项目档案进行专项验收,评定各项目档案“体制建立、制度健全、图表清晰、签署完备、收集齐全、整理规范、设施先进、利用有效”,验收一次顺利通过。
柳暗花明,勇于攀登结硕果
2002年以来,当韩冰总工程师率领诸多档案英豪移师河南其他在建项目时,由于有已积累经验的引入、科学规范的指导、健全制度的控制,有完善档案管理体制与先进设施配备,对项目档案的指导、培训和控制已得心应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管理有条不紊,开展得卓有成效。后继项目档案整理顺利进行,同样也离不开档案效应对人们思想的启迪和意识的提升,这种效用促使人们把做好档案工作变成主动和自觉的行为。翻开河南高速公司档案利用效果汇编,有许多生动的档案事例:郑州至新郑路段施工中,工程人员发现图纸与现场实际有偏差,便停工待查,经查证档案资料,原因为施工图更改未能及时到位。对症下药,问题迎刃而解。河南省中原高速公路股份公司剥离申请上市时,曾因资信与发展问题一度搁浅,档案室提供了大量资产评估等档案,鉴定公司资产优良,前景光明,很快被批准在上海挂牌上市。这些事例无不显示了档案极强的生命力,更进一步展示了档案在项目建设、管理及经营工作中无处不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河南高速公路档案工作的开拓者已立下座座丰碑,但他们并不满足,应河南省交通厅和河南省档案局的要求,河南省高速发展公司与河南省档案局业务处联合开展了对《河南省高速档案管理规范》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并组织专家论证,认为该项目更具技术性、标准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填补了国内空白。2002年7月,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了《河南省高速公路档案管理规范》系列:《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案卷管理标准》、《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分类编号规范》、《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文件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为河南省地方标准。同年,该标准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于2002年10月获河南省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2003年10月获交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展望未来,信念坚定创辉煌
迄今为止,河南省高速公路已完成通车1418公里,项目档案工作也在档案工作者细致、辛苦工作下同步发展,硕果累累。共建成档案库15个,密集架190列(1300立方米),普通档案柜300余组,归档案卷18余万卷,实现了人员专业化、归档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库房及防护标准化、提供利用现代化,档案工作初具规模,成为全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典范,韩冰同志也被授予省先进档案工作者称号。为配合国家高速公路″七纵五横″规划的完成,创建现代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许多高速公路项目立项上马,更紧迫、更艰巨的档案管理任务摆在眼前。面对机遇与挑战,韩冰总工程师仍胸有成竹地道出了几点打算: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建设,是指本市区域内由市人民政府主导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包括新建、改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辅助工程、与城市轨道交通相连的地下和地上工程,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车辆段、停车场、车站的地下、周边及上盖的资源综合开发。
第三条本市区域内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轨道交通建设纳入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轨道交通建设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建设和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机构负责轨道交通建设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工作。
市城乡规划行政部门负责本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部门负责本市轨道交通的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审计、国资、金融办、安监、交通运输、公安、消防、人防、环保、林业绿化、水务管理、城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轨道交通建设相关工作。
区(市、县)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做好轨道交通建设相关的房屋和土地征收与补偿等工作。
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具体负责本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沿线综合开发等相关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用地管理
第六条轨道交通规划包括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设施用地控制规划(含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利用规划)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以及相关的专项规划。
第七条轨道交通规划应当依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编制,编制工作由市城乡规划部门牵头组织,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具体实施,并依照相关规定报批。
经批准的轨道交通规划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原审批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报批。
第八条市城乡规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提出的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和建设方案,依法对轨道交通线位、站位、车站、车辆段、停车场、主变电站、控制中心、出入口、风亭等设施的规划方案、建筑方案以及相关管线迁改方案进行规划审批。
第九条市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应当根据批准的轨道交通设施用地控制规划,对规划控制及保护区范围内的土地实施严格的规划控制管理,以确保轨道交通设施安全。
在轨道交通设施用地控制规划红线范围内应当严格控制非轨道交通的项目建设,对涉及轨道交通保护区范围的非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市城乡规划部门应当书面征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的意见。
城市规划确定的轨道交通设施用地,不得随意改变用地性质,确需改变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批。
第十条轨道交通设施用地由市人民政府以划拨方式提供。
轨道交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地表、地上或在地下分别设立,市国土资源部门按照土地使用情况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和权属登记。
轨道交通建设使用地面以下的空间,不受其上方土地使用权的限制,但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
第十一条 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结合轨道交通建(构)筑物一并实施开发的地上及地下空间,其使用权与地表土地使用权,可作价出资用于轨道交通建设。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依照《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暂行办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在土地使用年限内,可依法出租、抵押、转让和用于其他经济活动。
第十二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在轨道交通建设用地范围及对应的地下、地面、地表空间内,享有土地与物业、广告、商业资源及通信接入层等的综合开发经营权。
第三章投资
第十三条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所需资金以政府投资为主导,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筹集。
市人民政府设立轨道交通建设专项资金,可作为项目资本金使用。专项资金的计提、归集、划拨及使用管理按照相应的管理办法执行。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负责轨道交通项目具体的投融资工作,市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国资、金融办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四条市财政部门对轨道交通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及财务活动实施监督。
第十五条市审计机关依法对轨道交通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结)算进行审计监督,新建的轨道交通配套工程属市政工程性质的,按市级立项项目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物业需要与轨道交通出入口对接的,应当遵循有偿使用原则,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按规定收取接口费。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负责根据接口的工程实施条件、运营管理要求提出接口费收费方案,报市政府同意后执行。所收取的费用存入设立的轨道交通接口费专户,专款用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或运营补贴。
第四章建设管理
第十七条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轨道交通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监测、设备供应、验收等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十八条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应实行法人责任制,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负责,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及轨道交通各参建单位依法承担轨道交通工程安全和质量责任。
第十九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对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相关的重要设备、材料采购依法组织招投标。
招标控制价由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委托专业造价咨询机构编制、审定。审计机关依法对项目决(结)算实施审计。
第二十条因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永久或者临时迁改市政管线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做好配合,实行迁改调度会议制度,统筹实施管线迁改工作。各管线产权单位根据批准的管线综合设计方案及规划要求,办理施工图报批以及规划、土地、建设等前期手续,并组织各自管线迁改。迁改费用按规定审定后,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承担。
非因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提高标准或者增容的,增加部分或者超出标准部分的费用由产权单位承担。
第二十一条因轨道交通建设需要临时迁移的监控设备、交通设施、环卫设施、公共照明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广告牌、宣传栏等,由各自产权或管理单位负责迁移、保管等工作。具备回迁条件后,产权或管理单位负责将原设施恢复,相关迁改和恢复费用报审计机关审定后,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承担并纳入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成本。
第二十二条因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占用绿地、迁移或者砍伐树木的,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产权单位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按照轨道交通建设时序要求完成。相关费用报审计机关审定后,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承担并纳入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成本。
第二十三条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按照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轨道交通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其他建设工程与轨道交通工程相连接的,连接部分的设计应当符合轨道交通设计规范和安全要求。
其他建设工程与轨道交通工程相连接的,连接部分的设计应当符合轨道交通设计规范和安全要求。
第二十四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作为轨道物业的产权单位,应在轨道交通建设时负责广告、商业及通信接入层等附属资源的规划、设计、建设,并与轨道交通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其设计应当符合轨道交通设计规范和安全要求。
第二十五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及时收集、整理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档案,依据相关档案管理法规及时向市住房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档案。
第五章应急管理
第二十六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是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按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及时处置安全与突发事件。
市政府应急办负责轨道交通建设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筹和协调,市政府相关部门、属地政府、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有关施工单位应当做好配合工作。
第二十七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负责编制本市轨道交通建设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由市政府应急办组织市公安、安全监管、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单位审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制定轨道交通建设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
第二十八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配套建设应急救援场所、灾害预警系统及相应的设施设备,定期组织应急处置培训和应急演练。
第二十九条轨道交通建设发生突发事件时,施工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危害扩大,及时向事件发生地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应急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工作指挥部、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报告。事件发生地的区(市、县)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发展态势,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进行抢险救援和应急保障,尽快恢复建设。
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电力、通讯、供水、公交、燃气等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抢险救援和应急保障,协助尽快恢复。
应急抢险结束后,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制定工程恢复方案,必要时经专家论证后实施。
第六章 保护区及设施保护
第三十条设立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和重点保护区范围。
控制保护区范围包括:
(一)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米内;
(二)地面车站、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30米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外侧10米内;
(四)轨道交通过河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100米内。
重点保护区范围包括:
(一)地下工程(车站、隧道等)结构外边线外侧5米内;
(二)高架道路(桥、站)工程结构垂直投影边线外侧3米内;
(三)地面车站及地面线路路堤或路堑外边线外侧3米内;
(四)出入口、风亭、车辆段、控制中心、变电站、冷却塔等建(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外侧5米内;
(五)轨道交通过河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米内。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依据批复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轨道交通建设时序,划定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的具体保护范围,经市城乡规划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三十一条根据地质条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可以提出局部调整轨道交通保护区范围的意见,经市城乡规划部门同意后实施。
第三十二条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施工作业活动,需要申请行政许可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许可前,书面征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意见;不需要行政许可的,施工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施工作业前,书面告知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其施工作业活动包括:
(一)建造或者拆除建(构)筑物;
(二)从事建设勘察、钻探、打井、打桩、挖掘、地下顶进、灌浆、爆破、架设、降水、地基加固、地面堆卸载、锚杆、锚索等可能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施工作业;
(三)修建塘堰、开挖河道水渠、疏浚河道、泄洪排水、采石挖沙;
(四)大面积增加或减少载荷;
(五)敷设市政管线或者设置跨线等架空作业,穿凿通过轨道交通路基的地下坑道;
(六)需跨越或横穿轨道交通设施的作业;
(七)需移动、拆除和搬迁轨道交通设施的作业;
(八)其他可能危害轨道交通设施的活动。
第三十三条在重点保护区内除必需的市政、园林、环卫和人防工程外,不得进行其他建设活动。
第三十四条对涉及轨道交通保护区的工程,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当与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方案组织施工作业,施工过程应当接受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的安全监控。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发现施工活动危及或者可能危及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应当制止并要求建设单位停止作业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建设单位拒不采纳的,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七章 综合开发
第三十五条对与轨道交通设施结构上不可分割、工程上应当统一实施的开发项目,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管理。
第三十六条对轨道交通沿线的综合开发项目,由市城乡规划部门牵头,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编制轨道交通沿线特定区域的土地(包括地上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综合开发项目在办理相关土地使用权手续后,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分期组织实施。
第三十七条市、区(市、县)土地储备机构储备的经营性用途的土地,涉及轨道交通项目安全或对土地使用者有限制和特别要求的,明确相关规划条件后,依法按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第三十八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通过土地综合开发所产生的应属于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的收益,专项用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及其他与轨道交通综合开发有关的项目。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未按本办法规定取得批准,擅自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范围内进行建设的,由市城乡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范围内施工作业未执行有效保护方案的,或者拒绝接受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安全监控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工整改;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对妨碍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实施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或者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关于2005年的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财政局:
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采购中心”)属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系政府采购集中采购机构,现有办公场地260平方米(2005年间,由原1套住房175平方米增加到两套房350平方米,2006年2月搬迁至现址),工作人员7人(2005年间,聘用和调入5人,调出2人)。2006年3月10日,采购中心接到财政等部门的考核通知后,单位内部专门布置,立即按考核要求进行了严格的自查,同时根据规定的评分方法和标准打分,并形成了自查报告。此外还做好了有关考核所需文件、数据及资料的整理工作,以备向考核小组提供。
根据考核通知要求,现将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考核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核期采购中心主要工作业绩
2005年,采购中心克服人员少、业务大、范围广等困难,合理安排开标时间,全面完成了年度采购工作任务。
开标次数多。2005年,采购中心在四川政府采购网完成政府采购信息134条次,共组织了招标活动130次:其中公开招标采购34次,谈判采购38次,询价采购58次。组织招标采购的次数比上年增加36次,增长率达38.30%。平均每周组织采购招标近3次。
采购金额有所增加。2005年,采购中心实际执行财政预算金额6727.751608万元,实际采购中标金额5853.793997万元,比预算节约资金873.957651万元,节约率为12.99%。与去年同期相比,财政下达采购预算增加3593303.07元,增长5.64%;中标金额增加3017734.30元,增长5.44%;节约金额增加558549.23元;节约率提高了0.14个百分点。此外,全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辆实施定点保险集中采购,节约财政资金250万元;还协助完成了兴文县及部分市级单位的采购项目约400万元。
采购品目广。一年来,采购中心采购项目包括空调、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刻录机、碎纸机、投影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杀毒软件、路由器、防火墙、移动硬盘、除湿机、档案密集柜等办公用品、轿车、印刷品、二代身份证及视频会议专用设备、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商检专用设备、自动消防报警系统、交通标志、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防雷系统等专业设备以及房地产评估等。
重点工程项目采购高效完成。针对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工期紧、任务重的特点,采购中心积极予以支持和配合,提前准备、主动服务、加班工作,高效优质圆满地完成了长江大道亮化工程建设、市区路灯管道下地改造工程建设、宜宾海关建设、商检工程建设、盐水溪亮化工程、赵一曼纪念馆设施设备、中坝防洪堤滨江公园绿化工程、三江湖电梯等一系列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采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采购中心定性指标自查情况
1、政府采购规范运作情况。(20分)
执行政府采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情况。(自查得分10分)
采购中心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按照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及法定程序,从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办法入手,通过抓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在实施政府采购活动中,严格依照《政府采购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政府采购的制度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组织建立了政府采购工作各环节的规章和办法,规范了工作程序及相关的制度要求,并严格组织实施,已基本建立了依法、规范、高效地运作机制。
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行为,保证采购质量和效率。根据《政府采购法》及国家有关部委的相关规定,依法规范招标文件、评标报告、评标记录,严格审核中标人的投标资料、中标通知书,保证采购质量,提高采购效率,完善了各种采购方式的操作规程。一年来,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采购范围、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自查得分10分)
2005年,采购中心依据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2005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采购限额标准》等通知要求,严格执行财政局国库科下达的委托采购计划,按法定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及程序进行采购,从未随意变更招标方式、品种、数量、预算控制价,在采购过程中,遇到的难执行的计划均及时书面报告监督管理部门。2005年,采购中心执行采购范围有所扩大。
为了继续保持政府采购规模的稳定发展,重点抓好市级项目的采购同时,积极为各部门,各区、县级采购中心所需予以交流指导,接受了一些县级委托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严格规范操作,取得了采购人和供应商的“双赢”。
严格执行采购程序,采购中心实行了分工负责制。财政采购计划下达后,采购中心当日落实政府采购招标文件制作人员、检查计划中的采购清单是否详实(如采购单位技术参数报列不详,及时与采购单位联系,要求补报)、落实人员在四川政府采购网上公告;待采购单位采购货物相关技术要求完备、无误后,按照《政府采购法》时间要求及时发售招标文件;在发售招标文件过程中,对于投标商的疑问,当日向采购单位反映,以便采购单位第一时间掌握情况,迅速答复。严格执行开标、评标程序,严格按要求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并执行了回避制度。评标结束后,当日在四川政府采购网上进行结果公告;对于开标后未成交的货物,分析原因,需要财政改变采购方式的,于次日向财政请示,待财政批复后,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程序尽快组织重新采购。
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制度情况。(自查得分10分)
2005年,采购中心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强化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按照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的原则,强化部门设置,并通过上墙、上网、媒体宣传、汇编手册等形式,公开服务承诺,公开采购制度、程序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构建了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机制。
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基本健全。建立并完善了岗位工作职责及工作纪律;工作岗位设置合理,管理操作环节权责明确,各环节的内部监督制约体系基本形成。
先后建立完善了考勤及请销假制度、采购中心工作规程、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票据制度及印章保管使用制度、建立保密制度、采购中心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了周例会及学习制度、每月总结分析制度、重大采购事项筹备会议和总结分析会议制度等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采购流程,规范了招标、开标、评标程序及纪律。制定了内部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办法,汇总并印制了《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手册》500册。该《工作手册》包括《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工作规程》等内部管理办法制度20个、23万多字的。
根据《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工作规程》,出台了《采购中心内设机构及岗位职责》,明确了采购各环节的相互制约的各工作组、各岗位工作人员职责。
根据《工作手册》有关制度规定,初步设计、制作了“宜宾市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电子化办公操作平台,经培训后将于近期启用。该现代化办公工作操作流程平台的启用,将使采购业务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招标采购业务流程间相互制约和保密,并相应减轻一定的工作量。
采购中心的所有制度均公布在“宜宾政府采购网”上,接受上级单位领导及社会的监督;中心简介、政府采购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守则、十不准廉政守则、评委专家职责义务、评标会场纪律规定等主要制度均做到了制度上墙。
3、政府采购基础工作情况。(自查得分20分)
政府采购日常基础工作:政府采购文件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有序,归档资料齐全、及时(自查得分8分)
严格按照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标准做好政府采购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分类、立卷、归档、保存等各项基础工作,切实保证采购文件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和保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政府采购法》中有管理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形成了《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政府采购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保密暂行规定》、《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公务文书管理制度》。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执行国家归档、管理、利用等方面的政策,保证了档案工作顺畅,也促进了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政府采购文件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有序,归档资料齐全、及时。
政府采购业务基础工作:招标文件编制合法、科学、合理、完备,有关收费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符合有关规定,有关报表数据及时等。(自查得分12分)
招标文件编制基本合法、科学、合理、完备。收费和资金管理使用严谨细致、合理合法。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项目和标准收费,无超标准、超范围收取的现象,且全部收入都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标书费全部严格执行财政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办法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对保证金收退等工作做到了严谨细致,帐务处理规范、及时,帐目清晰,同时还完善了2004年以来的相关流水帐、台帐等相关财务会计资料,资金得到有序规范管理,保证了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政府采购业务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并由市政府办统一管理,2000元及以上报帐均有一套严格的签字审核报帐程序,使用符合财经纪律。政府采购业务经费虽纳入了财政预算,但根本不能保障采购中心最基本的运行需要,每年都要单独报告。尤其是今年以来尤为突出,采购中心组织的采购规模、采购开标次数、节约金额等已经基本达到2005年上半年的工作量。及时上报有关报表数据。月末、季末能够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及时将各类采购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编制各类报表,并形成简报,为各级领导、单位及时提供最新最准确的采购数据。
此外,专家库、供应商库、技术参数库等三库建设得到完善;采购信息及时、准确、合法;专家抽取、使用符合法律法规方面;开标室、评标室、开标程序、评标程序得到规范。
4、政府采购服务质量情况。(自查得分18分)
及时向采购人提供服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督促采购人和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及时要求采购人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自查得分8分)
针对采购人项目采购需求随机性大、采购量小、零星采购项目多、采购次数频繁、工作效率低、资金支付频率高、资金归集难等情况,在不违反政府采购法的前提下,在管理上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操作模式和一个运转顺畅、制约有序、统一高效的工作体系。
为及时向采购人提供服务,采购中心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做到不相互推诿,不有意刁难,不借故拖延,确保办事人员满意。建立了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制度,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严格执行服务承诺,优化服务环境,树立了中心良好形象。
根据规定,采购合同由采购单位与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中心没有执行合同统一组织签订制度,采购中心仅实行了合同催收制度;
采购验收原则上均由采购单位组织执行,各单位如有需要,可以向采购中心提出聘请专家参加验收。在宜宾,还未执行采购中心会同采购人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制度。
采购人对集中采购机构服务态度和质量的满意度,公平公正对待参加采购活动的供应商等(自查得分10分)
作为政府采购业务的一个“服务窗口”,采购中心为了方便采购人和供应商,积极组织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一是对采购人和供应商的咨询事项进行政策性指导,作规范性的指导解释工作,热情服务。二是对工作人员进行言行规范,文明用语、以礼待人、热情办事、行为规范、雷厉风行。三是对抵制政府采购的个别办事人员,耐心解释,以理服人。四是主动做好政府采购程序的宣传工作。五是对市直单位政府采购经办人员进行工作指导。政府采购优质服务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采购人及供应商的普遍好评。根据12月初采购中心开展了“宜宾市2005年1——11月政府采购项目跟踪问卷调查表”,从书面反馈的情况统计,其中,“对采购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廉洁自律等情况的意见和评价”均为满意,“对市政府采购中心的总体评价”均为好,“对政府采购的建议和意见”部分单位希望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5、政府采购信息管理情况。(自查得分10分)
为了顺利开展政府采购工作,今年采购中心加强了对政府采购信息的收集和宣传、调研力度。一是实行了每月简报制度。从六月份开始,还对每月的政府采购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向有关主管、监管部门报送。二是及时向媒体报刊宣传工作动态。今年,《宜宾日报》、《宜宾晚报》、《中国政府采购信息报》、《政务调研通讯》等媒体报刊相继发表、介绍了采购中心的工作动态和理论文章。采购中心对驻外办事处房地产评估进行顺利采购后,《中国政府采购信息报》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向全国介绍房地产评估政府采购的宜宾经验。三是完成调研文章《浅谈提高政府采购效率的有效途径》和《宜宾市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探索》两篇。四是供应商信息库建设和管理得到规范。从2005年年底起,采购中心在网上已经公告、同时在发售招标文件时均向供应商提供《宜宾市政府采购供应商注册登记表》,并向其说明登记要求,目前供应商库已初具规模。。五是重新设计开通了“宜宾政府采购网”,及时上载我市政府采购动态信息,每天点击率达几十人次,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6、集中采购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情况。(自查得分9分)
目前政府采购中心共有7工作人员,大部分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政府采购中心以创建宜宾市文明单位为契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推进文明办公,使每位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还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能力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一是每星期定期组织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二是参加了人事局组织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培训考试和市政府办组织的相关学习培训;四是先后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政府采购经验交流,学习交流政府采购先进经验。通过学习培训,采购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依法办事、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7、集中采购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廉洁自律情况。(10分)
是否制定廉洁自律规定,是否有接受采购人或供应商宴请、旅游、娱乐的行为,是否有在采购人或供应商处报销应该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以及其他不廉洁行为等
在日常工作中,采购中心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廉政警钟常鸣不息。首先是建立了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和有序的内部制约机制;其次是公开了管理办法和办事程序、采购结果、采购资金运用和结余情况;三是积极开展文明办公、礼貌待人、热情服务活动,作风建设取得成效;四是制定《市政府采购中心十不准廉政守则》及《责任追究办法》;五是开展了采购单位回访。据年底在市级各单位开展的问卷调查统计,单位对采购中心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和服务、以及廉政情况均认为比较优秀。
实行三个公开增强政府采购工作透明度。一是采购信息和采购结果公开。二是采购程序和服务承诺公开。三是采购过程公开。相关资料全部上墙、上采购中心网站。通过抓政府采购工作透明度建设,我市政府采购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的体现,杜绝了“暗箱操作”,避免了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三、采购中心定量指标自查情况
1、计划任务完成率100%。(自查得分10分)
2、招标公告率100%,中标公告率100%。(自查得分各5分)
3、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率100%,有关政策法规、操作流程等信息公开率100%。(自查得分10分)
4、招标文件、招标结果、合同(采购中心)备案率100%。(自查得分10分)
5、擅自改变采购方式率0,从来没有擅自改变一次采购方式。(自查得分10分)
6、质疑答复满意率,采购中心认为是满意的100%。(自查得分10分)
7、被政府采购当事人投诉率(投诉由监督管理部门受理,采购中心没有统计投诉)。(自查得分仍为10分)
8、实际采购价格低于采购预算(没有出现过超分包预算情况)和市场同期平均价格的比例均在10%以上。(自查得分各5分)
9、采购资金节约率。比预算节约资金873.957651万元,节约率为12.99%。(自查得分10分)
10、评标专家随机抽取率100%。(自查得分10分)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部门和单位对政府采购制度的认识存在偏差,依法采购意识淡薄,对政府采购工作的支持配合不力
由于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的部门利益格局,冲击了行业垄断,使一些单位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受到影响,所以就有意抵制政府采购工作。在正常工作中,对涉及到本单位采购项目,千方百计想搞自行采购,当自行采购无法实施的情况下,不与政府采购机构积极配合,在向政府采购机构申报项目时,有意设置“陷阱”,提出苛刻条件;在政府采购机构依法确定采购结果后,不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或者在协商签订合同时提出有悖于公平原则的无理要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与供方友好合作,故意破坏合同履行环境,影响项目按期完工;项目完工后,不按规定及时组织验收或延期付款,有意侵害供方利益,损坏政府采购形象。
(二)政府采购计划过于分散,采购次数过多
采购货物分散导致难以形成规模,不利于商家竞价,提高节约率;而且不同的政府采购交叉进行,负责人员难以兼顾,不利于招标活动的组织安排。采购人对供应商资格要求过高或技术、商务条件、付款条件过于苛刻,限制潜在的供应商进行投标,且预算过低,以至造成流标增多。
(三)专家数量不足,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不再限于办公设备、汽车、空调、印刷品、音响等通用货物与服务,其他各类专业设备、保险等项目也纳入了政府采购的范围,我市现有专家的数量有限,专家的范围较窄,素质、水平有待提高,不能满足政府采购范围日益增长的需要。
(四)政府采购体制有待完善,机构建设还需加强
一是未成立市政府采购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也未建立采购办公室,不利于统筹和协调全市政府采购工作,作为执行机构的采购中心经常面临多难境地;
二是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政府采购法已经执行几年了,而我市的相关制度规定还是采购法出台前的规定,有些制度、办法已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已不适应本市实际,已经严重影响了全市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和深化,必须依法并结合实际对这些办法、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及时废止、修订一些与法不符或与实际脱离的制度规定,并根据需要和可能适时制定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办法,出台一些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意见,进一步规范我市的政府采购工作;
三是采购中心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整体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公条件、基础设施还需改善,专业人员缺乏,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着政府采购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五)政府采购市场不健全
由于一些单位的依法采购意识淡漠,有些采购项目不能纳入集中采购范围,无法进入政府采购市场实施采购;当地供应商受市场、资金、技术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后劲不足,外地有能力的供应商对一般性项目又没有兴趣,造成有些项目根本没有供应商参与的尴尬局面,使得政府采购市场缺乏必要的竞争。
五、下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采购中心下步打算:
下一步,采购中心将认真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诚实信用”四个原则,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内、外相结合的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廉政建设取得实效,为采购单位和投标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初步实现“三个一流”(建一流业绩、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两个基本满意”(采购单位基本满意、供应商基本满意)和“一个放心”(领导放心)。
(一)加大制度建设和执行工作力度。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抓好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的落实;二要完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二)加强法规和业务素质培训。重点抓好工作人员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基础素质和政策业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三)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行为,保证采购质量和效率。根据《政府采购法》及国家有关各部委的相关规定,依法规范招标文件、评标报告、评标记录,严格审核中标人的投标资料、中标通知书,保证采购质量,提高采购效率,完善各种采购方式的操作规程。
(四)强化采购廉政建设。加强政府采购中心的廉政建设,建立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廉政考核制度,防范和杜绝工作人员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几点建议:
(一)以整合管理效能为重点,建设严密的组织体系
加强政府采购机构建设。一是建立政府采购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以利于委员会研究、统筹协调、解决政府采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尽快建立采购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建立全市采购、区县联动。三是应该加强市政府采购中心机构建设。四是对教育、卫生等集中采购量较大的系统,应建立系统内部采购机构。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规章制度。加快完善政府采购规章制度,应依法并结合实际对原来的制度办法等进行修订和完善,并根据需要适时制定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办法,出台一些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意见,尤其要进一步规范采购单位的政府采购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的政府采购工作。
(二)以规范操作为重点,探索科学的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运行机制。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政府采购运行机制,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要严格遵循政府采购程序,硬化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法律约束。为了规范采购操作行为,提高采购效率,确保公开、公平、公正,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管理制度化。二是程序规范化。三是文书标准化。四是政务公开化。五是激励机制化。
(三)以防范风险为重点,建立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
实行多层次、全过程、立体化监督。一是政府采购中心对单位采购行为进行监督;二是监察部门对财政部门、政府采购中心、采购单位、各大型项目的采购过程实行监督;三是财政对采购中心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经常性监督。四是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监督。
(四)以提高项目质量为重点,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项目验收的监督责任。推行“售后服务跟踪监督,中标供应商动态考核”的管理办法。进行售后服务和采购质量的全面调查。
(五)以提高认识为重点,加大政府采购宣传力度
通过利用党政机关内部刊物、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单(册)、宣传资料、政府采购工作指南、工作会议、培训会、座谈会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宣传。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对《政府采购法》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有意规避政府采购制度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采购的作用。
(六)开拓创新,不断提高采购效率
一是完善定点采购和探索实行协议供货。二是加快政府采购信化建设,开发使用“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单位间资料内网传递,招标资料外网公开,同时完善“宜宾政府采购网”,为早日实施“网上采购”打好基础。
(七)尽快完善专家库,加强对专家的培训
一方面为了适应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请求财政部门尽快完善专家库,不断增加各种货物与服务的政府采购评标专家数量;另一方面,请求财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让政府采购评标专家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政府采购相关法律、经济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专家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特此报告
附件一:《集中采购机构定性指标考核自查表》
附件二:《集中采购机构定量指标考核自查表》
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
二〇〇六年三月十六日
主题词:行政事务 政府采购 考核 自查 报告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
公室,市纪委(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
宜宾市人民政府采购中心
2006年3月16日印
(共印20份)
附件一:《集中采购机构定性指标考核自查表》
集中采购机构定性指标考核自查表
项目项目说明自查得分评分理由
1、政府采购规范运行情况(20分)执行政府采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情况(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采购范围、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制度情况(10分)是否建立岗位工作纪律,工作岗位设置是否合理,管理操作环节是否权责明确,是否建立内部监督制约体系10分见自查报告
3、政府采购基础工作情况(20)政府采购日常基础工作:政府采购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是否规范有序,归档资料是否齐全、及时(8分)8分见自查报告
政府采购业务基础工作:招标文件编制是否合法、科学、合理、完备,有关收费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关报表数据是否及时等。(12分)12分见自查报告
4、政府采购服务质量情况(20分)是否及时向采购人提供服务,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组织采购人和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是否及时会同采购人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10分)8分见自查报告
采购人对集中采购机构服务态度和质量的满意度,是否公平公正对待采购活动的供应商等。(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5、政府采购信息管理情况(10分)信息收集、宣传、调研、供应商信息库建立情况。(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6、集中采购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情况(10分)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以及人员的从业经验和能力,是否遵守有关法律、规章制度,是否开展内部培训和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等。(10分)9分见自查报告
7、集中采购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廉洁自律情况(10分)是否制定廉洁自律规定,是否有接受采购人或供应商宴请、旅游、娱乐的行为,是否有在采购人或供应商处报销应该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以及其他不廉洁行为等。(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合计 97分
附件二:《集中采购机构定量指标考核自查表》
集中采购机构定量指标考核自查表
项目自查得分评分理由
1、计划任务完成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2、招标/中标公告率(各5分)10分见自查报告
3、有关政策法规、操作流程等信息公开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4、招标文件、招标结构、合同备案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5、擅自改变采购方式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6、质疑答复满意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7、被政府采购当事人投诉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8、采购价格低于采购预算和实际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同期平均价格的比例(各5分)10分见自查报告
9、采购资金节约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1、推进“温馨教室,和谐校园”的建设。围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个核心,强调以教室为主要载体的软环境建设,营造有利于师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教育环境。
2、进一步贯彻落实“两纲”。以学校“两纲”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结合学科“两纲”实验项目的实施,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学校“两纲”课内外体系的逐步形成。
3、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认真贯彻市教委关于加强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培训的要求,加大分管德育校长、德育教导的培训力度,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区中(职)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中小学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4、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围绕“迎奥运、迎世博”,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推进学科德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引导青少年学生在与文化同行、与实践同行、与健身同行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价值。
二、深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
5、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共同体”为载体,充分发挥3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区示范幼儿园和一级幼儿园创建工作,开展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质量评估,力争市、区示范幼儿园比例达到35%,市、区一级幼儿园比例达到80%以上。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整合实施项目”的研究,制定《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师结构优化方案》。进一步加强与区妇联、区人口计生委的协作,完善区早教指导中心和分中心建设,提高0-3岁儿童早教工作水平。
6、进一步推动小学校际联动与团队合作。发挥4个“教育协作块”的主导、引领作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管理力度,健全教育教学制度。积极探索“中学——小学”教育衔接工作,逐步形成优质、均衡、有特色的小学教育。
7、优化教育“协作链”机制。充分发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在办学思想、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育评价、师资培训、学校文化等方面体现龙头学校的龙头效应,把帮助、带动初中作为加强自身建设,促进自主发展的有力抓手和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协作链”初中的主观能动性,与高中达成共识,定时、定点、定内容地进行交流互动,努力形成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新机制,在不断充实内涵的基础上形成特色,提高综合竞争力。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到98%。
8、深化初、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市、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合理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认真制定和完善学校课程规划、计划及保证有效实施的管理制度。全面实施质量监控,制定科学、客观、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命题、阅卷、听课、评估、指导等),将其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落实教学环节,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均衡化水平,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开展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评审工作。
9、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市商贸旅游学校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及专业结构的调整。集聚社会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灵活开放、自主发展、职前与职后联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商贸实训中心实体化运作,着力推动其对外开放服务功能的发挥,促进职业教育与发展服务经济相结合。
10、加强民办学校管理。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规范民办学校的管理,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与公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11、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继续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使其真正享受与本区学生相同的优质教育资源。
12、加强特殊教育,体现人文关怀。组织开展特殊教育康复指导研究和特殊教育新课程试点,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确保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接受良好教育,为就业做好准备。
13、提升学生体质。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校内外体育活动资源,确保“三课两操两活动”的落实,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举办好*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开展“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课题研究,完成教育部要求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采集、汇总、上报、分析等工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14、开展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和科技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周活动和以“在阳光下成长”为主题的学生艺术教育展示活动。以学校活动为重点,做到“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活动、学校创特色”,提高青少年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继续开展市艺术特色学校、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市知识产权示范学校、全国及市绿色学校等的创建申报工作。结合“二期课改”,进一步加强艺术、科技教育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建设。
三、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落实终身教育体系要求
15、实施区“十一五”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做大、做强成人教育品牌项目,加强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监管和引导,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查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学科补课班。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筑巢引凤”功能,吸引更多更好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进驻*,形成“培训品牌”集聚高地,提高教育对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贡献力。
16、努力构建以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目标的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深化社区学院实体性运作机制,发挥其在社区教育中的指导、协调作用。推进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工作,实现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全覆盖。积极组织、参与20*年*市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
17、扩大教育资源的开放度。深入探索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配合街道等相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支持、组织全区所有中小学将符合开放条件的教育设施、场地向社区居民开放,更好地满足广大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教育文化需求。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实施人才强教战略
18、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长全面、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和课程领导力。加强领导干部实务培训,着重提高行政管理、经费使用和教学管理能力。
19、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人民满意教师。推行教师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全面掌握教师的基本功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逐步建立信息沟通平台,以政策为导向,以制度为抓手,建立教师内部流动机制。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倡导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培育教师的特长,发挥教师的专长。
20、发挥名师、区学科带头人、区教学骨干作用。建立开放式课堂教学制度,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实行听课视导检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做好每年一次的教学评比工作,并对历年获奖教师作跟踪调查,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能力。实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组织在职专业教师到企业见习,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1、搭建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继续组织“‘*杯’长三角地区17城市教育发展研究论文评选”等交流活动,交流前沿教育信息、分享教育发展最新成果、推广实践经验,解决素质教育推进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做好干部、教师境外培训工作,除英语专任教师外,逐步输送其它学科的优秀教师出国研修。
22、完善用人制度和管理机制。在编制内科学设置岗位,规范考核、聘任程序,避免因制度缺失、程序不规范而产生的各类矛盾。
五、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3、完善本区“十一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方案。采用“整体思考、分步实施、梯度转移”的策略,化零为整,扩大小学和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总量,逐步实现教育结构整体优化,使小学和幼儿园的布局、数量、规模趋于合理。*区第一中心小学迁址新建项目年内结构封顶;完成实验小学扩建方案论证,启动徽宁路三小扩建和大同中学学生公寓新建项目;完成永安路、好小囡等幼儿园迁址修建工程。
24、加强校舍和教育设备等教育资源的管理。严格落实市财政局、市教委等部门关于教育设施修缮标准的精神,按需实施校舍修缮计划。加强国有资产制度化管理,确保教育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和规范,制定并实施《*区教育局关于自筹资金修缮项目的管理办法》,完善对50万元以下修缮项目的监管制度。按照必须和节约的原则,合理更新和添置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学设施的效用。
25、实施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新一轮三年规划。扩建区教育信息中心,提升网络的环境品质,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充裕的应用发展空间,深化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研、校园文化、学生自助学习等领域的应用。实施*教育信息网全光缆改造工程,构建*教育高速环网,IP宽带教学交互系统实现与国内外姐妹学校进行交互教学实验。
26、建设“平安、卫生、文明、和谐”校园。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学校法人的安全工作责任。积极配合市教委制订《校园安全制度汇编》,继续开展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加强防火安全等校园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推进健康校园三年行动计划,进行卫生应急预案全面大检查,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防疫安全工作的监管网络。
27、加大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开展学校周边交通和文化环境整治,以及安全文明校园评估。继续做好“退商还教”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六、强化教育规范管理,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28、加强专项督导工作。依照《关于本市建立对区县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实施意见》的精神,重点实施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的专项督查,全面接受市教育督导室和市教委对我区教育工作的综合督政。
29、巩固教育行风建设成果。全面落实中小学校作息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加强政务公开和行政监察工作,完善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
30、推行“阳光招生”。依法治考、依法治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中、高考招生政策的变化,严格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制定本辖区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稳步组织实施。加强对各类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招生工作平稳完成。
31、加强经费使用的管理。细化预算支出标准,试行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使用标准定额。对预算的使用情况实行经常性检查和周期性审计,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加强专项经费的监督与管理,完善对教育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制度,以及新建工程、大修项目的建设标准,强化设备政府采购制度的执行。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制建设。
32、试行领导干部任内审计。在继续做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逐步试行任内审计制度,并将固定资产审计逐步归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33、认真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实施《区语言文字工作“十一五”规划》,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工作,推进语言文字检查评估。
34、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做好部分初中档案管理晋升市级先进,部分小学、幼儿园及其它单位档案管理晋升区级先进的评审准备工作。依法开展2007学年度文书、教学、教科研档案的考核工作。
七、围绕总体目标,做好其它各项工作
35、做好国防教育、外事、、保密、双拥、计划生育、献血、红十字会及退管会等各项工作。
一、提高申请方式的效率
按照政府信息与社会公众之间发生关系的方式的不同,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的获取方式具体可以分为申请方式、查找方式与接收方式三类。申请方式是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践中,要尽量提高申请方式的效率,使社会公众能够尽可能通过申请方式方便快捷地获得政府信息。
首先,政府机关应制作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详细告知社会公众能够依申请获得的政府信息内容、载体形式和生成时间等情况,从而减少社会公众在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时的盲目性。例如英国政府就要求每个政府机构都应在其网站上设立信息资产登记目录(IAR),该目录包括英国政府所有的信息资源,尤其是未公布的信息,如数据库、旧文件、最新的电子版文件、统计数据、研究报告等。为了便于公众查询和获取政府信息,英国皇家文书局于1999年3月开通了专门inforoute网站(inforoute.hmso.gov.uk),用以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资产目录。任何人都可登陆该网站获知某个政府机构拥有哪些信息、该信息是否适用以及获取信息的方法。①
其次,要尽量减少对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时的各种限制条件,在申请方式上,应不拘泥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在信息网络时代,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也应得到法律认可,政府部门要接受各种形式的口头申请和书面申请。在申请数量上,只要是在可公开范围内的政府信息,对于社会公众一次性申请获取信息的数量,应不予限制。在申请费用上,应不考虑信息内容和信息使用目的,只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而且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信息公开的成本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管理规定以及减免信息公开成本费用的条件,控制各地政府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为社会公众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提供最大的便利。②在信息提供形式上,只有申请人知道所需信息的个人用途,不同的载体形式有时会给申请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政府机关应尊重申请人的选择,可以采用复制、现场阅览、邮寄、传真以及电话回答等多种形式提供信息。放宽这一系列限制条件,可以方便社会公众申请获取和进一步利用政府信息,提高使用信息的效率,防止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根据个人偏好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从而减少公众获取和利用政府信息时的麻烦。
第三,要明确政府机关在社会公众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时的协助义务,为社会公众提供一定的引导服务。具体来说,政府机关应以生动和易于接受的形式对申请获取信息的具体程序与手续作详细说明,要耐心解答,细心服务,协助公众填写表格和办理手续,对于申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通知当事人。例如日本政府在全国设立了51个信息公开综合服务所,用以向公众解释信息公开申请权制度,提供各机构信息公开窗口的地址,并帮助公众在线检索政府文件管理簿中所列的政府文件。③
最后,政府机关一方面应建立政府信息登记制度,对现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整理、分类,编制政府信息目录,从而确保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公众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时,能及时地检索和找到该信息并提供给申请人。另一方面要开设专门的工作窗口和政府信息提供机构,成立信息审查委员会,安排和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受理社会公众的申请事宜,从而提高受理工作的效率,尽量缩短申请手续办理的时间,为社会公众在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时提供最大的方便。
二、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应该说,信息公开的方式是非常丰富的,包括了至少六种基本方式。但这六种方式中除政府公报法定和强制性的载体外,其他五种方式则供政府选择。这就会给普通市民获得政府信息带来不便,毕竟政府公报的订阅和发行范围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在需要查阅陈旧信息时,公民要找到政府公报并非容易之事。虽然《条例》还规定“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但对于城乡公众来讲,每次都到档案馆或公共图书馆去查阅政府信息,也有许多不便。④然而,利用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可以弥补其他公开方式的不足,给社会公众带来最大的便利。因此,应考虑把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强制载体,即政府应当主动公开的全部信息都必须及时在政府网站公开,且不得随意删除,随时向公众提供查阅。在此基础上,应加强政府网站上信息公开栏建设,使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更加便利。在线服务是政府网站的核心内容,政府网站的发展目标就是将政府网站打造成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政府信息公开栏是政府网站的一个重要板块,要使社会公众能够更加便捷地从政府网站上获取政府信息,就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以用户群体和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对用户对象进行细分,使用户能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和服务,提高网站的人性化程度,从而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建立相对统一的栏目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服务的主体是广大民众,如何让不熟悉政府工作的公众能够快速便捷地查询政府信息。这就要求各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采取相对统一的栏目名称设置规范和标准。公众只要学习和了解了这个统一的规范,就能方便地在各政府网站上查询所需信息。“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应该在政府网站首页的显著位置显示,并提供部分重要信息或栏目的直接链接。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页面设计则应遵循通用页面设计规范,使公众能方便的进入相关栏目阅读信息。⑤
其次,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栏应建立统一的政府信息搜索引擎。政府门户网站是众多政府部门网站的统一门户,为了便于公众查找政府信息,各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栏应在所属子网站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政府信息搜索引擎,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检索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政府信息。
三、加强政府信息的整合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政府的职权、职责以及文件、档案等内容,还包括政府建立的各种数据库。现代社会,由于信息的分散性以及数量的庞大,普通人很难方便、迅速地获得所需的信息。服务型政府有义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各种信息整合起来,以方便公众查询。例如美国从1994年开始可以从全国地理数据中心的网站中查询关于地理方面的资料。而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下属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将负责整合各部门的数据资料,连接各机构数据库,为公众提供更加方便的查询途径。⑥因此,有效地整合政府信息是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前提与基础。当前,我国政府信息整合程度偏低,大量的政府信息处于分散无序状态,亟待整合。
首先,建立政府文献数据库。法律、法规、规章、公文、档案等政府文献是政府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政府机关内部和社会公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利用价值。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府文献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对引导公众行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文献数据库是提高政府信息质量和政府信息获取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当前,我国政府文献的公开和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公开和的政府文献信息比较分散,统一性和完整性不够。这不但影响了政府部门决策形成过程的效率,也影响了企业、公众对已有政府信息的使用。因此,当前政府信息公开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设好法律、法规、规章、公文、档案、标准、专利、商标等政府文献数据库,以方便社会查询和利用政府信息。
本文所述农村档案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指由设立村民委员会的村在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村级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社会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基础设施建设、村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另一种则是指各级国家档案馆和乡(镇)档案室保管的与农业农村密切相关的档案,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相关的政策规定等。其中,第一种类型的档案数量巨大,是农村档案的主体,也是农村档案工作中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一、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北京市的农村档案工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市3945个行政村共保存档案1580977卷(件、张、盘),各区县档案局都制定了村级档案达标标准,规范管理,使农村档案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市1907个村达到了优秀村级档案标准。许多村级档案室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村级档案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市和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结合实际,制发了一系列农村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村级档案管理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工作指导手册等,使农村档案工作有章可循。农村档案工作纳入整体规划,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成为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在加强农村政权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见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贡献了力量。
但是,由于受基础条件、观念、体制、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北京市的农村档案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档案的利用途径不便利
首先,由于目前还缺乏针对农村、农民的清晰明了的档案利用指南,农民不清楚自己需要的档案有没有被保存,被保存在哪里(哪一个档案馆或档案室),到真正需要利用档案的时候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另外,由于一些农村地区交通不是很便利,农民要利用市、区(县)档案馆或镇(乡)档案室的档案,往往要长途跋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民利用档案的不便。
(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服务的力度还不够
由于受观念、体制等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和受人力、物力、财力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北京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还不够,为农村档案提供的服务也不到位,在农村档案工作上的各项投入与城镇档案工作上的投入相差甚远,这与“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其实,也正是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北京市农村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北京市农村档案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北京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农村档案工作的各项投入,逐步建立覆盖广大农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广大农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而在农村“建立两个体系”的主要途径就是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通过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档案工作管理水平,促进农村档案资源的开发,丰富农村档案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推动农村档案资源共享,极大地方便广大农民群众利用档案。因此, 目前在 “建立两个体系”的大背景下,北京市要抓紧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农村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二、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的可行性
要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并确保平台正常运转、切实发挥作用,就要求农村必须具备基本的硬件基础条件(计算机、接入网络)和人才保障,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而目前北京市的广大农村恰好能够同时满足以上两方面的条件:
(一)北京市广大农村具备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 “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北京市的所有行政村都配备了计算机并接入了互联网,这显然为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二)北京市广大农村具备能够使用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开展业务的人才保障
随着北京市农村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村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开始善于认识并接受一些新生事物,特别是对能够给他们工作带来方便的档案信息化具有很高的热情。而通过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在实现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能够使广大农村档案工作人员利用平台管理档案,借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自然会得到他们由衷的支持。同时,由于农村档案工作人员一般都经过相应的培训,基本具备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能力(特别是现在北京许多农村的档案员本身都是大学生村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一般更高),这为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后确保在广大农村有人能够使用平台顺利开展业务、切实发挥平台作用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的基本原则
为了在广大农村顺利推进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的工作,并确保平台建成后能够充分发挥效能,在建立平台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在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时要统筹考虑不同区县、乡镇、村的发展程度,在充分满足农村、农民档案利用需求的同时兼顾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涉农部门的相应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相关工作。
(二)注意保密,确保安全
由于农村档案可能涉及广大农民的隐私等敏感问题,而整个平台是基于共享的,因此农村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立平台时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严格遵守相关保密法律法规,同时采用相应的安全技术和手段加固平台,防范非法入侵和恶意破坏,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三)紧贴实际,简单易用
农村档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决不能盲目追求功能要多么的齐全完整、技术含量要多么的高,只有紧贴农村档案工作实际,确保平台系统简单易用,才能使平台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平台系统要屏蔽掉那些一般用不到的复杂功能模块,而呈现出来的都是最常用的基本功能模块,如查询、录入、打印、借阅登记等,并且这些功能一定要简单易用,比如系统的打印功能应能准确方便地打印出案卷目录、文件目录、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等。同时,为了让农民很容易就能学会使用系统,这就要求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而是把一些比较难懂的专业词汇改成最平实的、农民最熟悉的语言。
(四)为民服务,不添负担
建立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的宗旨是为农村、农民服务,为农民提供方便的。如果在服务农村、农民的同时给农民增加了负担,给农村档案工作添加了麻烦,那就很难得到农民的真正拥护。例如为了不给农村、农民增加负担,就要把平台系统部署在区县档案局(馆),而不要部署在各个村档案室,从而避免给农村增加维护成本和经济负担。
(龙泉市财政局会计委派管理中心,浙江 龙泉 323700)
摘 要: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是我国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领域推行的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它是由建设方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管理机构实行专业化、社会化管理,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按建设计划和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直至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单位的一种制度。《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中明确提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可见推行项目代建制是项目管理发展大势所趋。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代建制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090-02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简介:徐鹃(1970-),女,汉族,浙江龙泉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现行管理模式
随着政府投资项目日益增多,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探求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措施。我市现行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
1、建设指挥部型。也称临时机构型,多为一次性业主。市发改局确认项目立项后,由政府部门牵头,从各相关部门中抽调人员组建一个临时性的基建班子,如人民广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城东安置小区工程建设指挥部等,统一管理项目建设,待基建任务完成后解散。目前我市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工程等多采用该模式。
2、基建科室型。由主管单位牵头,设立基建科室,专门配备人员,统一负责下属单位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例如我市教育局、卫生局采用这种模式。
3、专业机构型。政府主导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工作。例如我市城司、瓯江水利发展有限公司等,是为非盈利机构,专门负责我市政府投资的部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管理工作、政府投资项目部分水利建设项目等管理工作。
二、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现代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建设指挥部型、基建科室型、专业机构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都有其优点及合理性,在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领域都有阶段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项目管理模式也由政府部门管理为主的模式向多元化管理模式发展。原有的项目管理模式暴露出较多弊端,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
1、机构设置重复,浪费现象严重。大多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依靠临时组建基建项目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形成“外行业主,分散管理,重复机构”现象,搞“大而全、小而全”,造成社会资源重复配置,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据统计,交通项目除外我市进龙泉市会计委派管理中心集中核算管理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部门单位共有188个,临时机构有27个,每个机构都要开支工作经费,购置电脑、打印机、空调等办公用具,有的机构还要租赁办公场所、聘请临时工作人员甚至购置车辆,管理一旦项目完工后,机构解散,固定资产处置与人员安置都成了问题。
2、专业化管理问题突出。由临时组建的基建管理班子进行管理,协调力度大,有利于运用政府部门各种资源,集中力量打攻坚战,项目推进快。缺点是临时性太强,各部门抽调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团队协作能力缺乏;受专业限制,缺乏使用最新项目管理的程序和方法的能力;项目结束则班子解散,无法积累工作经验,管理水平也就无法提高,还易导致一些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对项目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责任追究。
3、政府投资项目由建设单位自建自用,致使所有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和利益相分享,政府投资并承担风险,使用者只受益无风险。建设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动,追求“规模大、标准高、小而全”,三超(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和三低(低水平、低质量、低效益)现象时有发生。
4、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不够有效有力。“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交织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决策、执行、监督等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致使相关职能部门难以做到严格监督,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环境,不利于项目规范管理。
5、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经验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造价控制不力,项目变更多,投资效益低下,并时有发生违反项目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策滞后等现象,项目建成后档案管理不健全,项目维修无保障等后续问题。
三、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意义
为解决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市开始筹备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同时能降低项目投资风险,遏制腐败滋生。推行代建制的意义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我市实施代建制中,代建单位是由我市城司、交司、瓯江水利发展公司等机构中抽取专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组成。这样集我市在各建设领域中的专家、技术人员为一体的代建公司,具有丰富的项目建设管理知识和经验,熟悉整个建设流程。委托这样的代建单位代行业主职能对项目进行管理,能够在项目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专业优势,极大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使原业主从具体的项目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到本职工作之中,各自发挥职能,明确责任,从而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2、项目决策更加科学完整。我市先前的一些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项目决策不够科学深入。实行代建制后,使用单位将前期工作委托代建单位通过选择专业咨询机构完成,并由代建单位把关,可行性研究等项目决策工作将更加科学严谨,不仅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深度要求,更重要的是必须满足项目后续工作的需要。前期决策阶段所确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及投资,一经确定,便不得随意改动,使得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得到切实体现。
3、项目控制得到真正落实。代建制的实施使得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更加规范,严格的以合同管理为核心,项目的投资、质量和进度要求在合同中一经确定,便不得随意改动。代建单位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项目控制工作,使用单位则侧重于监督合同的执行和代建单位的工作情况,各自发挥职能,确保项目控制得到落实。
4、有利于降低风险,遏制腐败。我市代建制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分离,使各环节互相制约。使用单位不再介入项目管理。项目建设施工及材料设备采购等各个环节,都将由代建单位在透明的环境下采用合法的程序确定。代建制的实施实现“投、建、管、用”分离,避免了权利的过度集中,遏制了腐败的滋生,降低了整个项目的风险。
四、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建议
1、建立健全一系列政府代建管理制度。代建制推行作为一项新工作,必须出台相应配套制度,明确代建单位机制职责,明确代建单位与建设单位的职责划分,出台代建内部管理制度和廉政教育制度,代建绩效考核机制,以制度执行,以制度管人,并在实行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形成良好的项目代建制度环境。
2、如何吸引、招纳和留住专业人才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目前从各部门单位抽调工作人员仍难以满足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需求,创新人才引进和招录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起,加强素质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代建单位业务水平,发挥代建单位应有的作用。
3、理顺代建运行机制,在项目建设“四道闸门”监管机制下,建立项目代建运行机制,理顺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形成决策与执行、监控与运行相分离的“双轨制”格局,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政府投资项目“自建制”带来的问题。
4、全面推行政府集中代建模式。将分散在各部门单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 一次性业主”统一纳入市代建中心实行“集中式业主”统一建设,全面推行政府集中代建模式。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项目管理形势的变化,可有选择性的开展中间模式的项目代建探索,进一步积累工程代建制工作经验。
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代建制在我市才刚刚起步。整个推行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但只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建全监督机制,培育良好的代建队伍,创造出一个健康、公平、竞争的项目代建市场,从而提高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秋源.简析代建制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33)
[2] 聂德华.代建制”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在某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0)
【摘要】物流银行模式具有物流商的信息优势和银行的资金优势,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分析物流银行业务成本收益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物流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要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合理分担成本及收益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物流银行;成本收益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YBA182),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2C0782);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一般项目(2012ZZ76)。
【作者简介】管敏,湖南商学院财金学院讲师,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一、引言
所谓“物流银行”,实际是从事物流业务的银行的“质押贷款业务”,指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向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等银行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2009年,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严重侵蚀实体经济之际,众多企业经营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尤其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停产、歇业、倒闭的不计其数,因其可抵押固定资产普遍较少,难以得到大企业提供的担保。但这些中小企业的动产资源潜力巨大,每个企业手上都会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存等,若这些资源可以作为质押物,那融资的情况就会大大不同了。物流银行业务的创新,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它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缺乏可抵押资产的状况而设计的,不失为当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本文在探讨物流银行的成本收益的基础上,分析制约我国物流银行发展的因素,并就我国全面开展物流银行业务提出对策建议。
二、物流银行业务的收益成本分析
假设(参见图1):①存在一个经济系统,由中小企业和银行组成。将所有中小企业作为整体看待,企业资金短缺;将所有银行作为整体,银行资金充裕,社会资金总量为OO´,银行为OA,企业为O´A。②资金通过物流银行业务,可以更好地由银行流动到企业。③由物流银行业务产生的收益,可以在银行、企业间公平分配。④资金的边际收益递减,FF´为银行的资金边际收益线,JJ´为企业的资金边际收益线。
当没有开展物流银行业务时,也即中小企业还是通过自己原来的途径获得资金进行生产,银行资金运用途径没有增加,此时银行的资金边际收益OC明显低于企业的资金边际收益O´H。银行的资金总收益为OFGA,企业的资金总收益为O´JMA,整个社会的资金总收益为OFGA+O´JMA。
开展物流银行业务后,银行资金被投入到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供求变化,银行资金边际收益必然上升,企业资金边际收益下降,当两者资金边际收益相等时,银行资金便不会再投入企业。在图1中,银行的资金流向企业,资金流量为BA,银行的资金量变为OB,企业的资金量则为O´B。开展物流银行业务,可以增加各方收益,但也产生成本。
(一) 收益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畅通。中小企业由于固定资产较少,抵押担保能力不足,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不易成功且数额有限。首先,在它们日常的经营结算中商业票据使用较少,不可能广泛运用票据质押或贴现获得融资。其次,经营过程中信息不透明,造成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再次,我国证券市场门槛较高,中小企业难以进入证券市场融资,加上其底子薄、自身信用观念薄弱、风险高,不可能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资金。
因种种原因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受到约束,自身发展也受限制。而物流银行就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首先,生产商可将其必要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库存与流动资金进行灵活转换,降低融资成本,并可通过提升下游经销商支付能力的方式,加快生产商资金回笼速度,扩大生产商销售规模,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其次,经销商可充分利用其畅销产品的经销资格和实物库存,实现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结合,提升个体信用等级,突破经销商融资瓶颈。在市场不饱和状态下,融资能力的提高会直接带动经销商贸易条件的改善和经营规模的增长。再次,有了银行资金的加入,就弥补了自身资金的不足,增加了总收益。虽然资金的边际收益下降,由O´H降至O´ T,但因为资金总量增加,使得资金的总收益增加, 由O´JMA 增为O´JEB。其中,AREB要作为银行资金的报酬(即资金的利息) 支付给银行,RME则是增加资金获得的净收益。
2.银行资金收益率提高。首先,银行通过物流银行业务将资金贷放给中小企业,增加了贷款对象。物流银行处在商品流通领域,所支持的绝大多数是商品生产和经销企业,目前我国的商业贷款①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计算,2007年1月份至2009年2月份,13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②的存款增长率平均为2%,而商业贷款增长率仅为1%;有价证券投资在资金运用中所占比例为19.8%,而商业贷款只有3.59%,即使在2008年2月整个证券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证券投资在资金运用中所占比例也有19.75%。同时,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银行通过与核心客户的合作,深入到上、下游企业,进行捆绑营销,集中力量开发集团或系统客户,扩大营销半径,实现跨区域授信,并能增加优质客户的忠诚度,促进优质客户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形成稳定的公司客户群体。其次,银行可以将贷款过程中一些复杂的环节交给专业的物流企业代为执行。物流银行业务以供应链中“产销”“购销”环节的真实贸易为背景,并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监管能力,既避免了“厂-商-银”业务模式下生产商挪用资金、虚假销售等情况,也避免了动产质押业务模式下由银行派人看管和由客户自行看管的不规范行为,降低了银行授信风险。再次,银行资金流入中小企业后,资金的边际收益由以前的OC上升至ON,虽然原有资金运用途径的收益减少, 由以前的OAFG 减少为OBEF,但其损失却由投资收益加以弥补,并有剩余。在图1中,银行因为开展物流银行业务投入企业的资金从企业得到了AREB的回报,扣除损失AGEB,还有净收益GER。
3.物流企业增强竞争力。对于物流企业来讲,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一方面增加了资金配套功能,获得了监管费用收益,增加了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综合服务价值和竞争力,吸引并稳定了众多客户;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客户都相互信任的第三方,可以凭借物流银行这块业务招牌,化被动的物流服务为主动的服务营销,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客户的商品供应链、销售链中去,做专、做大、做强物流服务,同时还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同盟关系,逐步实现物流产业发展战略。
4.社会经济“造血”加快。对整个社会来说,未开展物流银行业务时,资金总收益为OAGF+O´AMJ。开展物流银行后,资金总收益为OBEF+O´BEJ,增加的总收益量为GEM。然而,整个社会的资金收益量增加,并不是因为投入了新的资金,而是由于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资金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二) 成本分析
1.银行的机会成本。银行的资金总额是有限的,图1中显示为OA。银行通过开展物流银行业务投入到中小企业的资金量BA,也可以找到其他运用途径,同样获得AREB的利息收益,这实际上蕴含了银行选择的机会成本问题。在银行所获得的收益增加额GER中,包含了机会成本部分。
2.各主体的操作成本。对银行而言,开展物流银行业务需要专门的业务团队,付给专业人才报酬。当贷款笔数多、资金额度大的时候,会增加银行内部的资金调度成本。在物流银行业务开展的前期,银行需要与物流企业、中小企业进行衔接,商定各方事宜。而在业务开展中,银行则要对融资企业的资金账户进行监管、结算,需要对质押货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整个过程中,涉及了很多不直接表现为货币价值的隐性成本。如银行为了更好地了解业务情况、严格控制风险,建立与物流企业对接的信息系统,还将增加一笔信息系统建设费用。
而银行收益ERG 中就包含了对这部分成本的弥补。对于中小企业,传统融资只需与银行做好相关工作,而物流银行业务中则加入了物流企业这一主体,融资企业需要与物流企业做好全面的货物相关工作,与银行处理好资金相关事项。新加入一个主体,融资企业就会增加与新增一方的处理、协调费用。在企业增加收益RME 中就包含了这部分成本。物流银行因开展物流业务对物流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做好对中小企业信息收集、资信调查、货物监管等工作,就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建设高标准、实用性强的物流信息系统,满足银行、企业的物流信息需求,会增加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如果质押货物不处于物流企业自身的仓库中,实行库外监管时,物流企业则需要专派人员或委托货物所在仓库人员进行看管,就要额外增加相应的人工费用。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可能会刺激企业对物流外包的需求,如果物流企业原来的运输、配送条件不足,就会增加对车辆、仓库、装卸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人员力量,也导致费用增加。社会增加总收益MEG中,应该有一部分用于弥补物流企业成本,而弥补部分来自银行和融资企业收益的一定比例。
三、全面开展物流银行业务的制约因素
(一) 物流行业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目前物流企业高度分散化,规模小,市场份额小,银行在选择合作物流企业时,往往倾向于那些实力强、市场份额大的企业。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数据,在我国1700万个流通企业中,单体经营户所占比例高达93%,规模以上的只占1%。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是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业、物资、运输、粮食等部门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缺乏大规模运作的能力。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技术水平不高。据中国仓储协会早前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物流企业中有61%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只有38%的企业有仓储作业管理,31%的企业有库存管理,27%的企业有运输管理。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很难全面开展物流银行业务。
物流成本(物流总费用占GDP 的比重) 较高,影响企业物流外包。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4542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8.1%,比2007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但仍比美、日等发达国家高出许多,相当于其他国家多年前的物流水平。图2清楚地显示出,1991~2008年,我国物流成本几乎是美、日物流成本的2倍。此外,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不成熟,秩序不规范,很大程度地制约了物流外包。对于物流银行业务而言,如果企业没有将物流外包,而是自营物流,就谈不上物流银行质押贷款。
(二) 商业银行对象定位误偏
商业银行选择合作物流企业对象时也存在误区,无论是全国性还是区域性商业银行,大都将目标锁定那些实力强、市场份额大的大型物流企业,一般不考虑中小物流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对应的核心目标客户一般是大型制造企业,大企业一般有其固定的上下游客户,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对象就是以大型制造企业为核心的“1+N”目标客户群。因此,这就抬高了物流融资门槛,使物流银行无法在中小企业中广泛普及并开拓业务。
(三) 企业经营理念尚没有转变
首先,在会计处理上,企业把原材料看作是生产成本的部分,原材料的资产意识淡化,甚至库存商品的成本意识也超过了资产意识。再加上企业传统融资习惯和实践中传统融资方式的影响,企业很少用原材料或库存商品抵押融资。其次,中小企业没有树立现代化的物流观念。生产企业自营物流的比例偏高,物流社会化程度低,企业物流供应一般都由企业自身或供货方来承担,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的较少。即便是物流外包的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仍集中在传统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然后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一般依次集中在市内配送、仓储、干线运输等环节上面。
(四) 物流银行业务存在风险
首先,信用风险。企业可能伪造仓单、提货单,套取银行资金;货物质权的充分性难以保证,企业可能以次充好,货物来源可能不合法,货物可能不畅销、价值可能不稳定。其次,市场风险。市场上一些突发状况可能导致货物滞销或价值大幅减少,银行贷款不能按期如数归还。再次,操作风险。这来自于银行和物流企业两方面,由于内部操作失误导致的损失。物流企业对货物承担监管和保管责任,如果工作人员疏忽或与货主衔接不当,使货物处于空白监管状态,则可能发生货损。银行可能由于物流企业的介入而懈怠,忽视自身职责。最后,经营风险。企业以仓单质押获得资金后,用于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流动性问题,一旦企业决策失误,银行贷款难以归还。即使银行实现质权,也会有处理成本。最后,法律风险。在保兑仓业务中,原始仓单归银行掌握,销售商随缴保证金随提货,会使仓单记载价值大于实际货物价值,此时仓单的法律效力如何尚没有明确规定,银行的质权是否充分不得而知。
四、全面开展物流银行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 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
不可能让所有银行都瞄准全国性或跨区域性的为数不多的大型物流企业,导致中小企业不能普遍享受物流银行业务的融资便利。商业银行应该重点针对自身业务密集区域内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他们的融资提供服务。不同的物流企业拥有不同的核心客户,不同的核心客户就会有不同的“1+N”客户群,银行与多家物流企业合作,就会形成一张宽广的融资业务网络,使中小企业普遍受益。此外,物流企业和银行在定位和服务方面都应该与同行竞争对手有所不同,走特色化路线。物流银行业务以中小企业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所处行业、生产经营特点提供特色方案,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层次提供内容不同的服务。
(二) 合理分担费用和利益
利润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处于首要地位,处理好收益分配问题才能吸引各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对于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性支出、仓租费用,应坚持“谁融得资金由谁承担”的原则,但是在保兑仓和授信融资模式中,也可遵照生产商和销售商的合同规定,融资企业还应承担银行贷款的利息以及贷款中产生的其他费用。物流企业的收益除了仓租等常规性收入外,还应该从银行方面获得一定利润。如果银行的利息是5%,则可要求1 个点或其他收益,具体由两者协商。
(三) 严格控制风险
在银行内部,应成立物流银行业务专职部门,制定业务开展细则,如商品融资管理办法、仓单质押管理办法等等。选择放贷对象时,参照物流企业建议,挑选资信良好的企业。选择物流合作商时,可参考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年公布的A级物流企业名单,选择适合的物流企业合作开展业务。在与物流企业合作方面,首先,银行与物流企业应达成共同的战略发展意识,签署合作协议。其次,银行可以考虑收购或参股物流企业,直接参与到物流企业的经营中,就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银行风险。另外,银行可建立与物流企业对接的信息系统,以更充分、更有效、更便捷地获得抵押货物信息。
(四) 推进物流园区建设
一方面,物流园区聚集了多数物流企业,有利于发挥物流企业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提升物流服务,吸引企业物流外包。另一方面,以物流园区为载体的物流银行业务,有利于银行统一操作口径,降低货物监管、保管风险。同时,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物流管理系统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对银行而言,诸如企业客户生产销售的资料收集、资信调查、资信档案管理,还有涉及质押货物的最新信息唾手可得;对物流企业而言,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的轻重缓急,即时有效做好物流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对融资企业而言,高效的信息系统可使物流服务商随时了解货物的状态,最大限度地为多个客户服务,降低单个客户服务成本。
注释
①中国人民银行在《其他商业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将短期贷款分为工业、商业、建筑业、农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其他短期贷款。
②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不包括工、农、中、建四大银行。
参考文献
[1]王传松.物流金融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08 ,(11):12-16
[2]杜红权,胡介埙.我国开展物流银行服务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金融,2005,(6):11-12.
[3]张凯,董千里.物流银行金融服务创新解除中小企业融资障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