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1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1、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学习材料,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有兴趣学习时,注意力一定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增强、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导通状态。多媒体集音、像、动画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清晰地显示出被观察对象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领悟数学思想等。 例如:二年级数学教学出现了混合运算,为使学生记清运算顺序,教师设计了“计算台阶”的教学课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台阶图形,加上“+”“-”“×”“÷”符号并依次标记一级运算、二级运算等。在教学由高级到低级运算时,台阶高处出现一只一级一级往下跳的小白兔,学生饶有兴趣却又印象、深刻地记住了正确的运算顺序。当运算中出现了小括号时,学生常常会混淆运算顺序,为此又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天,加、减、乘、除号碰到了一起,加号对减号说:“看乘号、除号多神气,不管站到哪里都要在我们前面先计算,什么时候咱们也神气神气?”乘号和除号昂起头:“哼,只要我们在,你们就乖乖等在后面吧。”这时候又一个声音响起来:“加、减号别着急,只要我到这里来,谁都可以先计算。”看到这里,学生急切地想知道谁这样“神通广大”?于是大家目不转晴地盯着屏幕。当屏幕上出现了两个相对而立的酷似“月牙”的小精灵时,学生立刻认出了它们:“小括号!”老师趁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它的用处,学生得出讨论:不论哪级运算,只要装进小括号里,就要先算括号里。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不仅对小括号这种抽象的数学符号有了直观的感知,而且对她的用途有了初步了解,印象特别深刻,为以后的正确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动手,发现学习规律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少年儿童的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每当新异刺激物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相应的动力,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并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材料(实物材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动手,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例如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教师从分数的产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运用计算机创设一种问题情景,即两个同学平分梨子的一种动态过程,在孩子们熟悉的“半个”上做文章,当投影仪上两人平分一个梨子时、学生思考每人分得的是通常所说的几个梨子?再进一步思考什么情况下就可以把分得的一份梨子做半个梨子,学生们紧紧抓住“半个”,围绕半个梨子与整个梨子之间的关系,去发现 1/2实质上表示的是一份与两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1和2之间的关系。从而放手让孩子们去发现“平均分”,发现分数,去设想、创造“1/2”的写法,想办法给“1/2”的各部分命名。同时分组操作,放手让学生把一个物体任意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并思考在操作中是否有发现?之后由各小组的代表在视频演示仪下操作,向师生汇报交流各人的发现,继而得出结论。我们感到这样的教学创设了一种人类发现分数的情景,学生经历和重演了一次人类发现分数的过程。 又如,在《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中,教师出示一组用不同颜色书写的含有单价、数量、总价的几道除法应用题,让学生在自己解答、操作文字材料、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发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适时通过计算机的闪烁、变色等方法突出地抽象出数量关系式,得出了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阶=数量这三个关系式。这样的教法学法,学生喜欢并学得很活,效果较好。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一种设想、一种探究、一种尝试、一种发现、一种创造的乐趣。

第2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最近,笔者仔细查阅了前几年在教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的教案。整个教学过程是:

1.教师由问题“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 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来导入本节课;

2.教师拿教具给学生作演示并得出结论:符合题意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3.告诉学生如何推导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推导过程;讲解定义、标准方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4.教师讲解课本上的例题,学生做练习。

反思这节课,明显存在这样几个缺点:①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教为主体,教师讲、学生练,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失去了自主性和主动性;②让学生死记数学公式,机械地模仿教科书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有的合作学习与情感交流,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性和发展性。姑且不谈这节课是如何令人感到拖沓冗长,就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而言,笔者认识到这节课很有可能是无效的。同时,在课堂提问中,笔者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练习,缺少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

二、对“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的改进

1.精心设置课前导入环节

笔者预想了两个方案:方案一,鉴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相关性质,因而可以采用直接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方法。方案二,从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入手,即归结为平面内动点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之比问题(比值的范围不同,所得到的曲线就不同。当比值在0到1之间,动点的轨迹是椭圆;比值大于1,动点轨迹是双曲线)。这时可以提出问题:这些比值的范围还应有哪些?即它们的补集是什么?从而得出研究对象:比值等于1时动点的轨迹问题。这样就将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很自然地引出来了: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和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经过对这两种方案的研究比较,笔者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来导入新课。因为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向学生灌输类比的数学思想的同时,也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并且,在得出抛物线的定义后,也可以让同学对生活中的抛物线图形进行深入思考,阐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亦可解释生活的理念。

导入后,在有趣的教具的辅助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数学知识的发生及形成更为自然,更能贴近学生的认知特征。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对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笔者采取先由教师点拨(设点F到直线l的距离为p[p>0]),再由学生自己合理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整理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方法。由于学生建系方法不同(或将定直线当做y轴,或将定点当原点,亦或按照标准方程的建系方法,甚或将定点和定直线斜放于坐标系内),得到的方程式必然不同。教师要在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与学生一起选出最佳建系方法。这样做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自己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不是由老师直接给出答案,更杜绝了让学生死记公式、机械模仿的授课现象。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掌握了椭圆、双曲线的相关知识,可以根据椭圆、双曲线因焦点位置的不同而得出两种标准方程),让他们对椭圆、双曲线和类比抛物线进行对比,得出抛物线因焦点位置的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标准方程的结论,即加入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其他三种表达形式。

除了使用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以外,笔者还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1.平面上一动点M到点F(1,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x=-1的距离相等,求M点的轨迹方程。

2.平面上一动点M到点F(1,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2的距离小1,求M点的轨迹方程。

3.平面上一动点M到点F(1,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x-1=0的距离相等,求M点的轨迹方程。

让学生通过对这三道题的探究,明白抛物线的定义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定点不在定直线上。

经过这样一番精心准备,实际的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们的表现相当积极,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3.教学别注意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关照

在完成如何建系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关照。为了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充分学习,笔者特意在小组活动后找了不同小组中的成绩中游或者中游偏下的学生到黑板前面为全班同学作讲解。

同学甲是以直线l为y轴,以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的方程为y2=2px-p2(p>0);同学乙是以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为x轴,x轴与l相交于点K,以线段KF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的方程为y2=2px(p>0);同学丙是以点F为坐标原点,以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为x轴建系,得到的方程为y2=2px+p2(p>0)。

接着同学们开始点评,有的认为乙的方法好,因为乙最后得到的方程式简单;有的则评价乙没有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进行讲解,即只知道告诉大家如何做,而没有分析为什么这样做,对此,乙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后,知道不同的建系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方程,所以我们在小组内又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使用了以直线l为y轴、以KF的中垂线为y轴、以点F为坐标原点(x轴都相同)三种方法来建系,最后经过比较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原来如此!想不到他们的小组竟然想出了这种合作方式,这种创新的意识不正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急需的吗?

三、对教学过程的再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①在这堂课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基础知识,而且还体验了知识的推导过程,尝试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②让学生到讲台上针对某些内容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并且使之在参与授课的体验中,进一步深入思考应该如何听课,即不能只为听答案而听课,而应该深究答案的渊源,应该学会分析问题。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锻炼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学会了承认他人的优点、容忍他人的缺点,虚心学习、听取意见。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①在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对自己要进行的探究比较茫然,找不准思考问题的方向,对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搞不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创设有效的情境,把问题设计得恰到好处,让这些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②个别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不敢发言、不敢表态,逐渐地远离了讨论的中心,显得很被动。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有效提高,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对于成绩暂时处于下游的学生,要从他们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无效的提问。同时,在他们不能顺利、正确地作出回答时,教师要热情地启发和鼓励他们,让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积极地参与进来,而不是让课堂变成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一言堂”,杜绝由老师替代思考转变为由好学生替代思考的现象。③做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做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释疑、深化及反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并提高所学知识;同时,要加强对解题的指导,对解题思想方法作必要的概括。而本节课中,学生做的练习以口算为主,笔答的时间少了些,这么做虽然关注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忽视笔头上的练习,无法展示和了解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更无法规范学生的做题步骤。这是需要再次改进的地方。④没有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若能在课件中动态地展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x与y的指数等,那么在对抛物线的其他标准方程进行讨论时,学生将会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3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育原点;教育理想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9-0012-04

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农村实验小学,在历任领导的努力下,如今已成为江阴市素质教育四星级学校。

然而,我们发现,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因而,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就成了我校发展的目标聚焦点、行动突破点、特色发展点。我们设想通过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方法,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提升高效课堂教学的行动理念――关注师生生命成长

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关注教学的高效性;同时,高效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高效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既指向教师高效地“教”,又指向学生高效地“学”;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教师的教学效益,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我们首先提升高效课堂教学的行动理念。

1.高效课堂的一个基本点: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效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探索、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的过程。要始终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效课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重视培养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2.高效课堂的两个出发点

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回归教育的原点,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材变学材,把教案变学案,把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把讲堂变学堂,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

4.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教师高效地“教”,学生高效地“学”

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全方位的素质的发展,要关注师生双方的教学效益,因为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

二、架构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三段一体,目标导向

1.分段:三段一体

为有序有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农村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把义务教育六个年级的教学重新加以划分:一二年级为低学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三―五年级为中学段,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方式方法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求学生全面发展,为高一学段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六年级为高学段,侧重于对学生开展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教学。

2.定标:目标导向

(1)总目标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高效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高效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课堂: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得到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2)学段目标

低学段 1―2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兴趣+习惯――让学生喜爱学习)

具体目标:

①对学习有兴趣,想学习、爱学习;好奇心强,有求知的欲望和热情。

②能认真倾听教师讲解和学生发言,能完整清楚流畅地表达;初步养成思考的习惯,能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并乐于交流,乐于同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热烈。

中学段3―5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兴趣+习惯+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具体目标:

①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热情高涨,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并初步学会学习。

②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参与面广;学会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意识强,有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学习习惯良好。

③学会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初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④会利用实践、探索、交流与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活动,能运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⑤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高学段6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兴趣+习惯+方法+策略――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具体目标:

①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进取心和获取成功的欲望;有良好的预习、听讲、思考、练习、复习习惯。

②能自主学习,会合作探究,善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有价值;能主动独立地探究问题,并敢于陈述自己见解,有良好的学习方式,并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③能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激励和调控,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丰富主体性发展目标。

④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

⑤能有效沟通、交流与合作,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沟通与合作的方法达到学习目的;会思考和推理,能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加以有效评价、改造和利用,并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想。

三、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五环节”范式

经过实践探索,我们初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五环节”范式。

1.问题呈现

问题呈现就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和情景引出文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问题提出应重点呈现学生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炼问题,学会归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2.对话交流

教育本质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课堂上,教师要从合理营造对话环境,有效构建对话关系,有序组织对话交流,及时进行归纳整合,让问题进一步凸现和明了,使对话层层深入,实现对话效益最优化。

3.情境刺激

在高效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情境刺激,强化学生的观察、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情境刺激时,一是要注意“适时性刺激”;二是要注意“针对性刺激”。

4.科学指导

高效课堂教学所提倡的指导是引导、启发、唤醒、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研究,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与研究问题的态势因势利导,相机采用启发性指导、示范性指导、发展性指导等。

5.反馈评价

全面评价是指教师在对话交流过程中根据问题解决的态势,不断施以激励性、赏识性、启发性评价。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课堂教学评价,巩固学生思考、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成果,增强其学习信心。

高效课堂教学“五环节”范式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包含与相互融合的关系。其中,“对话交流”贯穿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五环节”范式适用于各门学科、各个学段、各种课型,它不是统一的实施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实践,建构出富有个性特色、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步骤与策略。

四、提炼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低学段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以学为乐、情境激趣”。具体做到“三重”:(1)重情感。师生关系和谐,尊重每一个学生,努力构建和谐课堂。(2)重情境。根据教学流程中各环节的需要,教师适时巧妙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3)重情趣。一般来讲,教师可以通过以情激趣、以疑激趣、以需激趣、以奇激趣、以实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段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以学定教、合作探究”。课堂上,教师讲究有效的学法指导。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激发学生持续的探究兴趣,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地满足需要,以增强学生探究积极性。还要组织合理的探究形式。以小组合作为主,同时做到个体探究、小组探究和全班集体探究相结合。

高学段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是“顺学而导、精讲巧练”。所谓“精讲”,就是要求教师缩短课内讲授时间,精选、精简讲授内容,提高讲授效率。①注重双基讲重点;②突破难点讲关键;③易混内容讲对比;④同类教材讲典型;⑤新旧知识讲联系;⑥一般规律讲特殊;⑦培养能力讲思路。所谓“巧练”,是指适时、适量、精、新、活。巧练的方法,简要归纳可以有:①基础知识扎实练。②新旧知识结合练。③关键知识突出练。④易混内容对比练。⑤举一反三创造练。⑥基本技能循序练。⑦重点教材反复练。⑧难点教材分步练。⑨同类知识典型练。⑩因材施教区别练。

五、完善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以人为本,以学评教

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高效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评价重心,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关注,承认差异,开发潜力,发展个性。

1.评价理念

(1)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准则:以学生的“学”评教师的“教”。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真正的高效课堂。以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来评教师的教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否坚持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2)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目的: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又促进教师的发展。

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要引起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

(3)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又要评价学生的学。

评价教师的教要评价教学目标设定的具体性、科学性,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以及教师整体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能力,还要评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基本素养等。评学生的学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

(4)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教师自评:“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学生自评:“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他评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2.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引导教师适应教育发展趋势。

(2)发展性原则。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的发展。

(3)主体性原则。即以学生为评价主体,落实学生在课堂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4)可行性原则。评价要点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5)评教相长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教师包括评价人员自身的发展,共同提高教学技艺。

3.评价内容

评价的基本内容从两方面入手: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通过实践,我们设计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用表)》和《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学生用表)》。

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追寻的一种教育理想。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反思,全体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升了,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行为优化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参加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以来,有1人被评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有1人被评为江阴市教学能手,有2人被评为无锡市教学新秀,有4人分别被评为江阴市教坛骨干、教学新秀、教学新星。

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通过重构课堂、重建教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负担减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激发了,各方面素养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高效课堂教学回到了教育的“原点”!

Educational Ideal and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ZHANG Li-yong

(Jiangyin Huangt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Jiangyin 214400, China)

第4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初中政治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计划,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行动。新课改对初中政治基础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过去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由过去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向既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转变。为全面实施初中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培养初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向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转变。在新课程条件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从新课改以来,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课堂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现阶段我国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教学目标全面多元。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上,而且兼顾到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其次,教学目标具体靠实。制定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时,不再是贪大求多,而是抓细靠实。最后,教学目标分层要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特别是在初中学校、一些班级这种差异还比较明显,教学的目标的要求不可能在同一个水准上,有的目标只能是基础好的同学能够达到,有的目标个别同学还要采取另外的措施,再作一些努力,才能够达到。

2、课堂教学结构新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几十年教学一贯制的“满堂灌”教学法的模式被打破,政治课堂教学的结构更灵活、更富有创新精神、更有利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首先,自主、探究、合作成为政治课堂学习的主流。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改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学的过程,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主探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霸主,学生不再是分装知识的容器。其次,师生“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出现在我们初中的政治课堂,使初中的政治课堂显得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和魅力。

3、课堂教学手段优化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而现代的政治课堂教学手段却有了很大的突破。首先,多媒体的广泛运用。这几年,初中学校注重了课堂教学硬件投入,教学设备设施大有改观。一批年轻的老师,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技术,课件的制作已基本接近专业水准。其次,设置情境增强情趣。情境教学法是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创造出来的,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巧妙地设置情境,往往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课堂教学内容丰富

现在的初中政治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学科的知识在融合、交叉和渗透。在政治学习中,有数理化,有历地生,有伦理学和社会学的内容,使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了。

二、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改革中要求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思想,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新的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自己教得快乐、生动,让学生学得愉快、轻松,让课堂更加高效。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较之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1、政治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培训,初中政治教师们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但是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如何灵活运用,确实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真正落实到位比较困难。所以部分初中政治老师说到做不到,想到做不到,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成了两张皮。

2、“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时有发生。

少数的初中政治老师上课仍然是老观点、老方法、老套路,不愿意也舍不得放弃过去的东西,怀旧思想比较浓厚。因此,在一些初中的政治课堂上,老师传授知识的比重偏大,讲风过胜,学生学到的知识不灵活。

3、“四不象”的课还时常出现在课堂上。

有的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追求新异,包装过了头,结果弄巧成拙,反而弄成了四不象的课。例如有的过早脱离课本,游离于课堂之外去拓展延伸,或者动不动就唱歌、鼓掌,这些看似热闹,其实这只是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虚假繁荣。

4、运用教学媒体的盲目化。

第5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初中政治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计划,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行动。新课改对初中政治基础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过去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由过去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向既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转变。为全面实施初中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培养初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向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转变。在新课程条件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从新课改以来,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课堂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现阶段我国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教学目标全面多元。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上,而且兼顾到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其次,教学目标具体靠实。制定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时,不再是贪大求多,而是抓细靠实。最后,教学目标分层要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特别是在初中学校、一些班级这种差异还比较明显,教学的目标的要求不可能在同一个水准上,有的目标只能是基础好的同学能够达到,有的目标个别同学还要采取另外的措施,再作一些努力,才能够达到。

2、课堂教学结构新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几十年教学一贯制的“满堂灌”教学法的模式被打破,政治课堂教学的结构更灵活、更富有创新精神、更有利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首先,自主、探究、合作成为政治课堂学习的主流。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改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学的过程,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主探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霸主,学生不再是分装知识的容器。其次,师生“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出现在我们初中的政治课堂,使初中的政治课堂显得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和魅力。

3、课堂教学手段优化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而现代的政治课堂教学手段却有了很大的突破。首先,多媒体的广泛运用。这几年,初中学校注重了课堂教学硬件投入,教学设备设施大有改观。一批年轻的老师,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技术,课件的制作已基本接近专业水准。其次,设置情境增强情趣。情境教学法是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创造出来的,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巧妙地设置情境,往往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课堂教学内容丰富

现在的初中政治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学科的知识在融合、交叉和渗透。在政治学习中,有数理化,有历地生,有伦理学和社会学的内容,使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了。

二、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改革中要求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思想,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新的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自己教得快乐、生动,让学生学得愉快、轻松,让课堂更加高效。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较之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1、政治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培训,初中政治教师们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但是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如何灵活运用,确实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真正落实到位比较困难。所以部分初中政治老师说到做不到,想到做不到,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成了两张皮。

2、“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的初中政治老师上课仍然是老观点、老方法、老套路,不愿意也舍不得放弃过去的东西,怀旧思想比较浓厚。因此,在一些初中的政治课堂上,老师传授知识的比重偏大,讲风过胜,学生学到的知识不灵活。

3、“四不象”的课还时常出现在课堂上。有的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追求新异,包装过了头,结果弄巧成拙,反而弄成了四不象的课。例如有的过早脱离课本,游离于课堂之外去拓展延伸,或者动不动就唱歌、鼓掌,这些看似热闹,其实这只是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虚假繁荣。

第6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明确化;科学化;高效化;序列化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五、基本训练序列化

第7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从夸美纽斯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 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觉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第8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95-01

本人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点基本要求。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学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如下四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做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飞羽著.《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 丁尔升主编.《现代数学课程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 严士健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9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②重学观。③发展观。④愉快观。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