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学和护理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诱导学生提护理诊断
根据护理评估内容,诱导学生从北美护理学会制订的147条护理诊断中找出相关的护理诊断,由于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提出的护理诊断亦不同,如消化道出血患者因出血量大小不一样,所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中的某一个表现提出:组织完整性受损、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体液不足、有组织灌注量改变的危险、组织灌注改变、心输出量减少、气体交换受损、潜在并发宜:欠血性休克、急性意识障碍等等。让学生充分发拌一己的智慧与才能。
2要求学生规范化书写护理诊断
书写护理诊断应严格按照PES模式、PE模式、P模式进行,书写现存问题时一定要在护理诊断之后书写出相关因素和临床表现;书写潜在性的问题时在护理诊断之后书写或者不书写相关因素:危俭性的护理诊断要书写相关因素;可能性的护理诊断因相关因素不明确不需写出相关因素,但潜在并发症后面一定要书写相关因素。
3指导学生正确提出护理诊断
3.1注意护理诊断的合理性有许多护理诊断是属于某一系列的应区别应用,象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低效型呼吸型态这三个护理诊断在教学时应向学生讲清三者的适用范围:清理呼吸道无效适用于通气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受损适用于换气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呼吸困难。
个别护理诊断应用范围很广,如排尿异常适用于尿量异常、尿色异常、排尿过程及感觉异常。潜在并发症的应用问题,潜在并发症后面接的是医学诊断,说明的是尚未出现的护理问题,并不是患者目前无临床表现,如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说明患者目前有消化道出血但未出现失血性休克,需对患者作认真细致地病情观察,并执行相应护理措施,以防出现上述并发症。
3.2注意护理诊断的精准性提出护理诊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3.2.1拟定护理诊断应抓主要矛盾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书写出数十条护理诊断,这样既加大T~r作量又没有必要,象相对缓脉如果提护理诊断应为心输出量减少,拟订许多护理措施根本没有必要。一个住院患者只需提6,7个主要护理诊断就足够了。
3.2.2拟定护理诊断应注意简明扼要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是由某一原因引起的系列表现,如:畏寒、高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感染中毒症状。根据上述表现可以提出体温过高、疼痛、疲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等护理诊断。只要护理措施得力有效,引起系列表现的原因去除后所有问题均解决了。所以拟定护理诊断时只需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4书写护理诊断时要找准相关因素
为了让学生在书写护理诊断时能准确地找出相关因素,教学时应讲述清楚发病机理,特别是患者病情是不断变化的,找出现时表现的原因非常重要。
关键词: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护理是附属于医学的。而现代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高等教育中,从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报考生源质量的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地增加,都越来越充分展现其重要性。笔者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三十多年来长期兼职外科护理学教学,近年专职从事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工作近七年,经历了传统护理学教学发展到现代护理学教育的发展过程,逐渐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现代护理学新观念、新理论、新知识的再学习,对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产生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现代护理学与医学辩证关系
我国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逐渐进入中国,亦将西医逐渐带进了中国。特别是教会医院的建立及其逐渐增多和扩大,西医在中国影响越来越大。但护理在早年是附属于医学的,护理只是执行医嘱完成一些基础的护理操作。随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特别是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模式”,进而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现代护理学也相应逐步提高完善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工作也从附属于临床医学执行医嘱发展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为整体人服务的工作。
20世纪70年代之后,现代护理学迅速发展。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提出现代护理的定义:“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加之西方护理学家提出的程序护理及护理诊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极大地丰富完善了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这些理论和实践明确了现代护理学重视的是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而不是健康问题和疾病本身。这也明确了现代护理专业与医疗专业的区别,同时表明了护理的对象不单是单纯的疾病,也不单是个体的人,而是整体的人。这个“人”是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的统一体,人可以指个人,也包括指家庭与社会社区中的人群。基于此,现代护理学务必将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作全面的了解,才能最终了解到人对各种健康问题的反应,同时针对这些反应展开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护理学与医学密切相关联但又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道理。
现代护理学针对的是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而不是问题本身。这个基本理念在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中教师务必充分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区别于医学临床教育。这种辩证关系在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中应得到生动体现。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现代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现代护理学理论认为:护理的目标是“使每个人或人群达到最佳健康水平,”要求实际工作中的护理人员要面对个体或群体的人进行护理工作,“了解现象、应用理论、采取行动、评价效果”。基于此,现代护理学教学应同样重视其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教学,并高度重视两者的有机结合。若强调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训练,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见到护理对象不能动手或不敢动手工作;若强调了实践训练忽视了理论教学,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虽然能很快进入临床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难提高,而且出了错还不知为什么错。
美国教育家戴尔1946年在《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中提出“经验之塔”的理论,提出教育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渐上升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应充满具体经验。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教育也不能止于经验,要由具象和普遍发展表成概念”。
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偏废,更不能或缺,而且还应该使两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互相呼应,有机结合。
三、现代护理学知识的点、线、面及空间关系
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将一个个知识点串成系统的线,而纵向深入与横向扩展的线又织成知识的网。这个知识的网在实际运用中一拉开,又形成一个知识的空间。如:静脉穿刺输液,以这一知识点纵向深入要了解掌握静脉血管的分布走向,并细化到静脉的显微组织结构;横向了解相关的血液方面的知识,静脉邻近的组织结构,血液循环的生理及病理相关知识等。相关的众多知识围绕静脉穿刺的基本内容形成立体的知识网。所以前期的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及其它相关课程,与后续临床课程的教师围绕着为学生编织网状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机地相互结合,将更有利于学生综合整体的培养。
四、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与其他教学一样,会遇到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某些知识内容的问题,而且现代护理学格外不能忽视了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临床表现等方面知识的记忆。因为护理学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是要实际进入临床工作,而临床工作常会遇到突发、危重、紧急的情况,务必要在瞬间正确观察了解情况,并果断正确决策。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有要求学生记住的内容务必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才能真正记住。所谓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思考过、体验过和行动过的事物都可成为个体的经验。我们的教学过程应重视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结合实际病例展开理论教学亦是效的办法。如介绍“毒血症”的概念,结合破伤风病的介绍强调毒血症的理论概念。破伤风杆菌从患者足部破损创洞进入人体,在患者是局部创洞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引发严重的全身表现。当破伤风杆菌未进入人体全身血循环时,若从病人上肢抽血化验作血培养是找不到破伤风杆菌的,这时只有患足局部创洞内才有破伤风杆菌存在。这就形象地介绍了毒血症的概念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记住这个概念就显合理且较容易了。
五、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的关系
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所设置的课目中有一些是核心主课,如:基础护理、内外妇儿等各专科护理课,另一方面也必然要安排一些辅助课目。而近几年对辅助课目越来越重视,因为现代护理学要求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互动。护理学实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在保证核心主干课的同时,精选辅助课目,既不滥,又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及科学的相关性,如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等。信息时代、信息革命改变着整个世界,当然也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和教师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教师掌握信息并无优势,这促使教师从传授知识向启发智慧的功能转变。主课和辅课的教师应该统一到这
个新的教育观和教师观上来。
六、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与社会现实需求的关系
许多护理学毕业的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常反馈信息,反映医院的实际工作并不需要高级的现代护理学理论,仍然是只要求最初级的基础护理技能。很多医院并不要求另设护理病历,只要求有医学临床病历。这让人面对一个尴尬的事实:到底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与现实社会对护理的需求如何趋向协调。这应引起各部门专家及决策者的重视。我国临床护理的现状与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的理论要求是有相当多的不一致,甚至大量基层医疗单位只要求护士会注射会测血压体温就行了,并不需要护士用现代护理理论作护理诊断,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我认为我们的现代护理学教育应向前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求,必然会从量到质全方位提高。教育理念不能滞后,只应超前或稍超过现实社会需要,否则给毕业生补课将是来不及的。当然,结合现实社会需要而将教学中的理论要求作相应的调整,使之有一定的适应性亦是必要的。事实上,现代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身就在发展、充实、调整之中,这方面引起各种观点的讨论和关注是正常的。期待中国护理学的发展将丰富和推动世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七、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课内主要完成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内容的教学活动,这是基础的教学工作。但我们务必认识到学生的课外活动实为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万不能忽视。
我认为医护生的大学教育应使其成为有良好道德、健康身体、丰富文化知识的科技工作者。这个理念使我们不能忽视了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务必要学生了解,如先秦诸子的儒、道、法等各家的基本常识,另如西方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的基本常识等。当然,这些要靠学生自己在课余努力学习、积累,高教工作者也应在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时予以引导和指导,诸如学生的社团活动、业余体育锻炼、课外书籍阅读等均应纳入高教工作者的关注和工作内容之中。
八、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的关系
如今多媒体教学在高教工作中占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任何事物一走向极端即是问题出’现的时候,据说有教师一遇多媒体设备故障竟不能上课了,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方法渐被轻视淡忘了。我认为传统板书教学不容忽视,应使其与多媒体教学有机配合、综合发挥,特别是医护教学中更应两者并用,有机结合。
美国教育家戴尔在《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中全面提出了教学的“经验之塔”理论。其认为视听资料的展示是“观察的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医护高教是极重要的。但上升到“抽象的经验”时,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板书的演示和讲解。在板书教学时,学生能适时做好课堂笔记,而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又是高教工作者近几年忽视的。让学生学会并做好课堂笔记实为高教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现实中,我认为板书教学应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在充分发挥多媒体与板书演示各自的优点时使两者有机结合、互补,以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九、电脑打字与手笔书写的关系
中国汉字作为一种重要载体之一,传承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然而,如今大学生对手笔书写汉字出现了两个极端情况:一方面,年青人中出现了水平极高的书法家;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大学生写的汉字歪斜乱划,令观者难受,毫无汉字的章法,甚至无法辩认。如今大学生们过度依赖电脑打字,这些大学生被电脑推向“无笔”甚至“无纸”的时代。上课不做笔记,课余不写书信,加之写字时的浮燥,写出的字潦草难认,影响其人际文字交流。对医护生更是严重影响医护文件的书写,无法正常完成临床工作。医护专业的高教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写字,练书法,教师亦应适时主动运用板书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严格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笔记,这些都是有益而且重要的。
十、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我们进入一个信息时代。传统意义的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已不能完全表达现代教师了。当代的教育观和教师观发生着巨大变化。在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的形势下,比之学生,教师掌握信息并无优势。这必然地一方面促使教师再学习,更重要的是促使教师从传授知识向启发智慧的功能转变。高教工作者须看清这一重要的、巨大的、原则性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显重要,而不是简单的介绍某些知识。当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需要创造型的教师,这些教师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互动,而且相互学习的,不会向学生学习的教师很难成为好教师。
[关键词] 高职护生;社区护理;认知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126-02
2009年3月笔者对2005级5年制高护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了解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并分析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级高护1~5班,每班随机抽取22名,共110名护生,全部为女性,年龄19~22岁。她们均于2008年下学期学习过《社区护理学》。
1.2 方法
2009年3月笔者对2005级5年制高护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为10个项目,每项分熟悉、部分熟悉和不熟悉3个等级并赋予10、5、0分,项目平均得分越低表明对社区护理认知越差。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为100%。针对调查结果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2 结果
高职护生社区护理认知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3.1.1 学生对社区护理的重要性的认识问卷第3、10项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学生均熟悉或部分熟悉社区护理的意义,但78.2%的学生部分熟悉或不熟悉其在实习中的重要性,只有21.8%的学生熟悉其在实习中的重要性。从表中第9项可以看出有83.6%的学生熟悉或部分熟悉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但对社区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护士只掌握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即可,对社区护理是现代整体护理的一部分认识不足。
3.1.2 学生对社区护理的对象、涵义、工作目标与工作地点基本熟悉 从表1中第1、2、5、6项的得分可以看出(平均得分均超过6.3分),学生对社区护理的对象、涵义、工作目标与工作地点4项内容基本熟悉。被调查的学生80.0%能说出社区护理对象、涵义、工作目标与地点,即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深入社区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减少或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
3.1.3 学生对社区护理的步骤、工作方法、技术与手段等知识掌握不系统表1中第4、7、8项得分较低,分别为4.6、7.4、5.7分,反映出学生对如何正确开展社区护理不甚了解,没有系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社区护理就是对社区人群进行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不知道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也可以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社区护理的基本步骤缺乏认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社区护理学》的过程中接受的社区护理知识是不完整、不系统的。
3.2 原因
3.2.1 学生对社区护理认识不够大多数学生认为护理工作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临床护理,即是给患者打针、配药和其他一些临床护理操作,没有认识到为社区人群提供社区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社区护理是现代整体护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再加上在学习《社区护理学》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空洞和枯燥,不像内、外、儿科等临床护理课程的具体、形象,因此学习起来不易理解,觉得乏味。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浓,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3.2.2 社区护理教学模式尚未成熟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特别是高职医药院校的社区护理教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距今也只不过10多年时间。社区护理教育尚未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3.2.3 师资不足由于社区护理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从事社区护理教育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在本院社区护理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2 000。同时,社区护理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实践经验不够等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3.2.4 缺乏社区护理实习基地由于没有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学生学习社区护理理论知识的同时难以将理论应用到社区护理实践中,学生只有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且易忘记。
3.3 对策
3.3.1 提高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透彻讲解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相互关系,及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政策和社区护理发展方向。使他们能够清楚社区护理离不开传统的医疗临床护理,是现代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又有所区别,即社区护理是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护理[1],侧重疾病的预防,减少疾病和残障的发生。最终使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把学好社区护理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3.3.2 加强师资力量加强社区护理的宣传力度,完善社区护理的相关政策,吸引大批有社区护理实践经验的护理工作者从事社区护理教学工作[2-3]。
3.3.3 深化社区护理教学改革改革社区护理教学内容,讲授的理论知识尽可能贴近社区实际案例,避免空洞说教[4]。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社区护理的兴趣。
3.3.4 强化社区护理知识系统讲授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社区护理的步骤、工作方法、技术与手段等知识,使学生熟悉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5-6],把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
3.3.5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开展社区护理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过程,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训练。
4 结论
通过对5年制高职护生在学完《社区护理学》后,对社区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发现护生对社区护理重视不够,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不很熟悉。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在以后的社区护理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护生接受更加系统、完整的社区护理知识教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掌握社区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毕业后能在医院、社区等不同的工作岗位胜任工作。
[参考文献]
[1]谭立宁,钱永浩.建立社区护理基地,促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8,392:235.
[2]徐筱莉,陈继根,王丽萍.社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及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6-18.
[3]再娜莆,那兰慧剑.社区护理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122-123.
[4]邓跃辉,周琳.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7):16-18.
[5]黄惟清,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
关键词: 案例教学;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是护理学和精神病学共同的专业分支,已成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精神科护理与精神病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工作并列为精神卫生的四大领域[1]。针对目前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录像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实际接触精神科病人困难等弊端,将案例教学引人《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可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增强精神科护理学课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2]。
1 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案例教学法注重实践应用超过了理论研究,在教学中使用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改变了教师、学生的行为角色,改变了教师、学生的教育观念,是一种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效果是比较好的。
2 教学方法
2.1 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则对案例教学是很重要的,只有选好案例,才能把案例很好地运用到案例教学中,才能体现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的区别。要想发挥案例教学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必须要精心选择、编辑案例,充分体现案例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案例要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师在选编案例前,首先要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理论概念,再根据这些理论概念去选编教学案例。
2.2 实施方法
2.2.1教师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案例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以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要做好课前准备,首先是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主要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时间以及教学大纲等各种因素后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一教学目标选编案例,确定采用的案例及案例的展示顺序,然后认真计划课堂教学,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整个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过渡和教学方式等等内容的安排,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2.2 学生的准备
学生的准备也是课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在其它的教学方法里,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灌输或有目的的启发参与教学,很少主动参与。而在案例教学中,要先把案例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资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文献,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利于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时学生所发表的意见更精练、更成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缩短课堂讨论时间。
2.2.3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讲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不能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必要时给学生以一些建议或意见。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则应主动参与案例的讨论,不做旁观者,不用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会出现不妥或错误,只要言之成理,发言有理论依据,就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教师充分交流意见,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在讨论中的不同观点、不同意见不能表明态度,除非学生的观点、意见出现了偏差、错误或学生找不到案例主题时,才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使讨论继续下去。
3 教学评价
采用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进行教学评价。教学结束后由护生对案例教学方法效果进行问卷调查,从教学方法是否生动、利于知识形象化、利于护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一致评价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上课效果良好。
4讨论
4.1案例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景教学,能给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利于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充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变理论学习为应用学习,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活生生的案例消除了学生对精神科患者的陌生.缩短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唤起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加强了职业情感教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探索潜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分析问题,教师应适当控制学生讨论的范围和时间,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4.2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护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护生听,护生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没有自己的思考及意见 ,不会主动参与教学。而在案例教学中,护生根据案例的提示,要求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同时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从病例的选编到课堂的讨论,教师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既要通过事先精心设计,编写符合教学目标的病例,同时帮助护生掌握和领悟角色的要领;另一方面,又要引导护生从演示中学会思考,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证学习不能偏离教学目标的主航道。
4.3 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教学知识点
《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科护理学,目前精神疾病大多病因不明,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对大多数精神疾病的诊断仍依靠病人表现出来的异常精神症状[3,4]。异常精神症状是《精神科护理学》重点的内容,同时准确识别异常的精神症状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正确护理措施的关键。而精神科大部分症状的概念较抽象,难以理解,护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角色扮演教学法可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使教学过程生动化、艺术化,从而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课堂演示到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都在不断强化知识点,旨在通过提高各知识点出现的频率,达到强化知识点,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卢美秀,许淑莲.现代护理实务全书[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558.
[2] 凌敏.PBL案例教学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9):86-87.
[3] 谭庆荣,李芳,王怀海.关于精神病学教学要点的思考[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22):2060-2061.
关键词:社区护理工作独特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6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17-01
特殊性社区护理是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的,因此,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术上看,它既是护理专业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将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结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笔者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从事20多年的医院护理和近几年的社区护理实践的对比,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理者,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概念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一词源于英文,也可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根据美国护理协会的定义,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
2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因此,社区护理既具有公共卫生学的某些特点,又具有护理学的某些特点,但与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相比较,社区护理在以下四个方面更为突出。
2.1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中心――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所以预防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
2.2面向整个社区人群社区――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即包括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
2.3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在社区护理过程中,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故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
2.4社区护士必须和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不仅仅要与卫生保健人员密切合作,还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密切协调。
3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3.1社区护理客体方面的特殊性。
(1)深入社会。社区服务对象是社会基层,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它不同于医院护理工作,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者,而社区护理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以及一些公共场所。因此,社区医护人员是深入到社会基层,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群众的。
(2)关系多样。社区居民是相对稳定而又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的客体,另外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亦不同,所以每人的护理需求也不一样。因此,上述情况决定社区护理工作的人际关系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又不同于医院护理医患关系的临时性、短期性和个别性,而是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反复性和全局性。因此,社区医护人员的热心服务、任劳任怨、持之以恒的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
(3)区别一般。老人、儿童、残疾人、特困户等卫生健康问题深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而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这群人应成为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对象。
(4)预防保健。社区护理不仅是医疗护理,而是将医疗护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卫生护理服务。
3.2社区护理主体方面的特殊性。
(1)以健康为中心。要求社区护理机构具有“多功能”,社区护理的主要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的方法,直接对社区内个体、家庭和群体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居民达到健康。社区护理是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医院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不是单纯治疗护理患者,而是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并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所辖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社区护理一般具有社区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家庭护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心理卫生与精神保健、患者临终服务以及患者入院前急救护理等服务功能。
(2)以群体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社区护理的基本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而不单是个人和家庭,因此,社区护理工作就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解决这一群体中主要的健康问题,即使社区护士照料个人与家庭,也是帮助整个人群解决健康中的一项工作。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从一个患者扩展到照顾整个人群[2]。因此,这就对社区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求。一个合格的社区护士应当能充当照顾、教育、咨询、组织、管理、协调、合作、观察、研究等多种角色。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条件下,社区护士充当角色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则取决于她的知识、技巧和灵活运用情况。
(3)以“独立”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自主性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下进行工作的,而社区护士则因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层次少,工作范围广,经常处于独当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状况。许多工作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结束,都靠自己去把握。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以人为本”。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医院护士接触的除患者外,主要是院内医务人员,但社区护士除医务人员之间要配合外,社区护士还要与当地行政、福利、教育、企事业以及社区居民等很多人员联系。只有尊重别人的意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人员合作,才能做好社区护理工作。因此,一名社区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社区工作经验,还必须要具备强烈的人文感情和执着的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级3年制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10个班,每班50人,共500名中职生。分为两组,对照组250名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250名采用情景教学法,建立以中职生为主体的实训课情景教学格局,即通过语言、实物及多媒体来设置教学情景。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外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知识应用及技能操作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程,而中职生多数年龄偏小,文化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方法较差,这些劣势加大了教学难度。为了适应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不断改进和探索适合中职院校外科护理学实训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外科护理学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是外科护理学教育工作者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中进行了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讨,并与传统教学法做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点灌输为主要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较低。情景教学法以情景为媒介引导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学生是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体。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对情景中出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创造不同的情景,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形象、生动,进而,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1]。通过情景教学法,还可以将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更好的相结合,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
1两种教学法的准备和实施
1.1两种教学法的准备
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笔者从所在学校2013级护理学20个班级中随机抽取10个班,每班50人,共500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0人。然后再随机抽取一组作为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法;另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教师分为两组,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教龄均≥5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要求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师分别经过系统的学习及培训,采用集体备课方式,保证掌握本组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同。实验组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对照组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学生所用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中职教材。
1.2两种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2.1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法
具体方法如下:(1)教学准备:依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全面分析教学内容及结合中职生的特点,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预先精心设置一个与内容相符的情景。(2)导入情景:通过语言、多媒体及实物引导学生创造情景,而且要有意识地、巧妙地把情景与教学相符的生活场景、教学要求及学生特点相结合。在学生心理上制造出一种悬念,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置身于教师设定的情景中,以此,激发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心肺复苏术实训课,为学生备齐所需急救用物,如模拟人、无菌纱布、除颤仪等,再结合教师言语、多媒体及实物等媒介,创造出心肺复苏的情景。为了使情景能更生动真实,设置情景时要求符合下列要求:每一个情景要基本符合真实情景所需物品准备;被救治的患者要包含相应疾病的相应特征;对每一情景的应对措施要包含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理论与技能。如,当你在公园游玩时,发现一位晨练的大爷倒在地上,双手捂着胸口……。大爷是昏迷,还是晕厥;是心脏骤停,还是其它疾病。第一步你应该做什么;第二步你应该做什么;大爷最有可能得的是哪些疾病;如何判断心脏骤停;如何区别昏迷、晕厥、全麻状态、脑死亡、植物人等等。在多媒体的帮助下,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景。(3)情景教学:如心肺脑复苏术,要求每5名学生组成一个复苏小组,根据预先设定的急救现场营造情景,先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按照设定的情景进行抢救。在抢救的过程中,教师在边上视具体情景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判断抢救的环境、判断心脏骤停、区别其它疾病、徒手心肺复苏等等,并由学生进行现场演绎。每一组演绎结束后,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纠错及评价,然后教师进行现场总结、讲解及演示。
1.2.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采用“教师直接讲授理论———然后演示———学生模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的教学模式。
1.3两种教学法的效果评估方法
统一笔试及操作技能考核:笔试题全部为客观选择题将由电脑从题库中随机抽取,并由读卡器批改。操作技能的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将由非参与实验的教师严格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竞赛的要求进行。成绩≥80分为“优秀”,70分≤成绩<80分为“良好”,6O分≤成绩<70分为“及格”,成绩<60分为“不及格”。问卷调查:由非参与实验的教师对两组学生就教学方法满意度、兴趣度、随堂学习效果及动手实践能力等多个问题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教学效果调查
2.1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将优秀和良好的成绩合并为优良,再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
2.2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
各项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对本组教学方法的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P<0.05)。
3讨论
3.1情景教学法响应了中职教育的改革方向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提高就业为导向,把生产学习研究相结合,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理论教育也有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而且,近年来,临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但当前中职生还存在一些不足,诸如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论结构不够完整,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仍然存在,急需通过教育改革使之得到解决。这就要求中职院校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等环节着手,探索一系列改进方法和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上述原因十二五规划教材率先在正文前导入情境,让学生学习理论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3]。
3.2情景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综合能力
目前教学中多采用传统教学法,提前预习,教师讲授,课后复习。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做笔记为主,整个过程只注重相关理论的灌输。但是,中职生年龄偏小,以中考成绩来看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理解能力和学习习惯差,以中职生在校表现来看,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表现出较少主动思考,多为被动的通过课堂和书本接受知识,整个学习过程是一种被动状态,较少有意识的去自我培养独立的诊断思辨能力,积极主动性下降,上课易走神,重点知识识记不牢。这些是中职生教学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在传统教学法下,学生多使用机械性背诵记忆,做习题去学习知识要点,导致无法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尤其是在临床实习时,不知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景教学法是在收集临床案例的基础上,通过精心构思策划,引导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情景中,而且,情景教学法的高仿真性为学生提供了更接近临床的环境[4]。在授课之初,设置情景作为引入,可以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深刻印象和悬念,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5]。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导向的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能更有效的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高了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及动手操作实践能力[6-7]。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相比于传统教学法,学生更喜欢情景教学法,因为学习的过程能更主动的参与进来,课堂氛围活跃,没有这么枯燥,更不容易走神,知识点记得更牢。而且,使学生更容易形成临床思维,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理念[8]。在情景教学法中,学生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需要利用现有的知识结构,对情景中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学习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情景,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印象。最终,提高了学习效果。
3.3情景教学法有助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授课者,还要作为一名课堂讨论的参与者、主持者。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知识结构综合化,也要求教师有较丰富的想象力,能创造性地设置各种情景,还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感染力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强业务培训,更新教学观念。
4结语
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中,情景教学法既有较强的实用性及趣味性,又能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情景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改革,可以在以后的外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中继续探讨并加以推广。
作者:李陟 凌志杰 单位:江西赣州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厉瑛,张静.情景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4):388-389.
[2]李勇,俞宝明.外科护理[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
[3]任光圆,刘更新.疾病概要[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4.
[4]马玲,蔡小红,胡小萍.Microsim医学模拟系统在内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15):18-20.
[5]谭郁宏,杜心涛,廖婉红.在外科教学中运用病案教学法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20.
[6]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3.
摘 要:目的:探讨中等职业学校护生在《外科护理学》腹部疾病学习中应用情景模拟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7名护生分为2组,传统教学组(对照组)54名和情景模拟组(实验组)53名,进行相关腹部疾病内容的讲授,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集中授课,情景模拟组采用预先设计的病例模拟情景并以录像的方法进行互动式授课,学习结束后从理论考试、技能操作、学生反馈问卷调查3个方面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论:情景教学组对腹部疾病的掌握和区别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于课堂教学组。结论:应用情景模拟法授课,能有效的提高护生对外科常见急腹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情景模拟法 外科 急腹症
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被动教育局面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主体作用,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极大地提高了专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多的被护理教师关注[1]。而外科护理学中腹部疾病一章病种繁多,临床表现比较接近,不易区分,如何让护生能顺利的掌握该章疾病的相关内容,为以后的临床实践做好铺垫,一直以来都是外科护理学教师研究的重点,情景教学法的使用,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的将原本在书本上抽象的疾病具体化起来,使学生真正的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获得人生第一份的“临床经验”。
一、研究对象
二年级在校中专护理专业学生107名,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均为女生。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54人)和实验组(53人),两组学生年龄、基础知识水平、所用教材、授课内容及课时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二、方 法
(一)标准化病人录像引导的问题式情景化教学模式
首先通过相关教师的筛选、讨论,确定表演的病种并设计相关剧本。再由专业教师扮演该病例中的病人、医生、护士,进行全面的问诊、体格检查、相关护理措施的演示,并以录像的形式进行保留。在整个影像资料的拍摄过程中插入相关的问题。影像资料拍摄完毕后对实验班的护生进行放映并进行讨论,最后由专业教师进行讲解、分析。通过对护理评估即常见临床表现和常用辅助检查的讲解解答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通过讲解病因和发病机制解答为什么患者发生该病;通过讲解护理要点解答患者发病后的注意事项;通过讲解健康评估解答患者出院后应该注意的要点。教师讲解后立即让同学分组再次模拟护患情景,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的作用。
解答患者患何种病就必须学习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和常见辅助检查即护理评估;解答患者为什么会患此病就必须学习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解答患者患病后的注意事项就必须学习疾病的护理要点,讲解结束后采用对话方式模拟护患情景进行病例回顾问答,巩固教学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
(二)题目引导的情景化教学模式
由专业教师提供题目(疾病的名称),同学分组进行讨论,自行设计剧本、台词、操作内容,要求设计的剧本中体现出疾病的病因、发病经过、典型表现及护理措施。每组同学均应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演,最后由专业教师组成评委进行评价和点评,针对设计的缺陷及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
(三)角色扮演引导的情景化教学模式
通过预先讨论完毕的病例,由专业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由护生扮演相关护士进行操作,最后由教师针对护生的操作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找出问题,加深学生印象。
三、结 果
(一)课后实验组护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见表1。
(二)教师对实验组护生实习行为的评价,见表2。
(三)护生期末前相关知识理论考核成绩,见表3。
(四)护生对相关知识远期记忆能力的评价,见表4。
四、讨 论
通过情景化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兴趣、记忆深度、理解深度、人际沟通、人文关怀、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90.6%的学生愿意主动参加情景模拟的课程,91%的学生认为情景模拟对学习有帮助。
情景教学的引入在根本上改变了中等职业学校医学教育方面以往以“老师教、学生记”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操作资源上的缺乏,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推广。
【关键词】 胫骨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预防;处理;护理
作者单位:132011 吉林市中心医院 胫骨骨折指小腿部胫骨骨干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后常由于骨髓腔出血、血管或肌肉损伤出血,而引起骨筋膜室压力增高,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其早期症状为苍白、感觉异常、疼痛,晚期则出现瘫痪,是骨折后较严重并发症[1]。我科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胫骨骨折患者53例,经过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未并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3例,男39例,女14例,年龄在13~76岁之间,临床诊断均为胫骨骨折;手术治疗45例,保守治疗8例。
2 护理
21 围手术期护理 常规骨科术前护理,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做好皮肤准备,做、抗生素过敏试验,备血800~1000 ml;安慰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理解能力告知手术的意义、配合注意事项、手术室环境、所给予护理措施的意义,使其消除顾虑、树立信心,密切配合治疗、护理;术后石膏托固定,注意生命体征观察,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术后给予石膏托固定,抬高患肢小腿20~30度,以利静脉回流;保持术区引流管通畅,以达到充分引流目的,询问患者术区有无剧痛、肿胀等感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护士[2]。
22 疼痛护理 疼痛是骨折患者必有症状,同时也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的主要症状;在病情观察中要注意区分二者的区别:胫骨骨折引起的疼痛在给予石膏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将明显减轻,多数情况下不需特殊处理;而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则是一种深在的、持续的、不能准确定位的疼痛,有时候与损伤程度不成比例,在拉伸理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群时加重;因而在胫骨骨折时,患者主诉较剧烈的疼痛,应加以鉴别,凡是与损伤程度不相符,与骨折、挫伤部位不相符的剧烈疼痛,需提高警惕,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出现[3]。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解除患肢外固定后疼痛有无缓解,定期观察患肢疼痛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及早处理,且应慎用止痛药,以免延误病情。
23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预防 胫骨骨折后要仔细的区别皮肤擦伤,挫伤等而引起的局部皮肤变化,是否出现皮肤张力较大,甚至发生张力性水疱,一旦发生严重改变,必须祛除一切固定,解除敷料,应用脱水药物,张力性水疱抽吸后以龙胆紫药水外涂;注意询问患者患处有无感觉异常,如有麻木和异样感觉,为其神经的支配区域发生感觉麻木或异常,并且随病情加重呈进行性加重,症状与损伤不符者,提示神经功能障碍,同样提示着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4];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皮肤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及动脉搏动是否正常,是否出现皮肤颜色苍白,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等情况;提高警惕,做好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预防工作。
24 患肢的护理 患肢固定于功能位置,取外展中立位,踝关节背伸90度,足尖向上,必要时采取支架固定;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利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告知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预防患肢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以激发患者的主动性,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应从入院时即开始进行规律性指导,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指导患者做踝关节及足趾背屈活动、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每小时不少于100次,以防肢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5],并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防止肌肉萎缩。
25 饮食护理 胫骨骨折患者需较长时间卧床,胃纳减少,吸收功能下降,骨营养缺乏,骨吸收率短期内迅速升高,骨形成受到抑制,故除常规摄入优质蛋白质外,要特别注意热量要充足,进食含丰富钙质、维生素D、和适量磷的均衡饮食,使患者从负钙平衡转为正钙平衡、负氮平稀转为正氮平衡,才有利于骨与肌肉的生长与恢复[6];并要进食富含维生素K、铜、锰、锌等食物,以补充骨代谢相关的营养素;卧床期间指导患者多饮水、多食用粗纤维蔬菜和水果,预防便秘,防止相应并发症的出现。
26 心理护理 患者胫骨骨折后恢复时间较长,易出现焦虑、悲观情绪,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患者以关心、理解和安慰,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讲解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性,告知良好的恢复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等,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7]。
3 小结
胫骨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损伤严重或处理不当时将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在临床护理工作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妥善处理相应症状、做好基础护理、给予适宜的营养支持,与医生的紧密配合,是预防胫骨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良好措施,为患者的顺利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戴尅戎,陈永强,陈启明,等 现代骨科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81385.
[2] 金芳 骨科临床实用护理.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780.
[3] 刘昌凤,贾秀琼,邹兴建,等.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病人的护理107例.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22.
[4] 李振香,房玉霞骨科临床护理学.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5:165172.
[5] 陈春洪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18例体会.临床医学,2006,1:13413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外科护理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174-02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能够在临床尽快适应工作。该院在2014年把外科常见病编成经典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运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某高职院校2014级大专护理专业一个班级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师准备
教研组教师集中编写该课程所有教学用的案例分析库,以供在教学中采用。根据授课内容准备案例,设计问题。每个案例教学法总学时分为4个学时,即教师讲授理论知识部分占1学时;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占1学时;案例分析占1学时;补充和总结占1学时。学生小组讨论后,每组要交1份案例分析作业,教师给予评价分数,了解学生对知识得掌握情况。
1.2.2 学生准备
课前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提前查找资料,并预习该次课相关内容。上课前5 min,学习委员把学生分为5组,每组同学13人坐在一起,并选一名组长和副组长,且有自己的组名。接到案例后,小组每个成员要根据提前制订的小组分工,团结协作,查找并汇总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准备发言。
1.2.3 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共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方法、课程导入、知识讲解阶段。授课内容以肠梗阻为例。教师首先把案例内容告诉学生,比如:一名患者突然腹疼,伴恶心、呕吐、腹胀、不排气和排便一天来就诊。设定问题:该患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然后教师从肠梗阻的概念、分类、病因病理、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体征和治疗方法结合案例进行讲解。第二阶段,采用护理计划的模式对该病例进行整体分析。护理评估:从哪些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是否还有补充内容?假设将患者收治入院,采用角色扮演法,一个学生作为“护士”接诊患者,另外一个护生扮演“患者”。让“护士”与“患者”交谈,收集患者的资料,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患者除了这些临床表现还有哪些症状?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急腹症患者有哪些区别?如果做辅助检查有哪些阳性结果?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思考,巩固所学知识。让扮演“患者”的学生体验到作为患者需要的护理服务。第三阶段,这一环节为肠梗阻的治疗、护理加强巩固阶段。根据患者的健康史、临床表现及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出护理诊断:列举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有哪些?护理诊断的依据是什么?护理计划:根据护理诊断提出该患者的护理预期目标是什么?护理措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护理?有什么注意事项?护理评价:从哪些方面对该患者进行护理评价?是否达到了护理目标?每组派代表抢答问题,其他组学生的代表对问题进行补充或质疑,教师总结并补充整个案例的讨论内容。最后进行延展内容介绍,如,介绍该疾病的预后与预防、怎么样预防患者复发等。
2 结果
2.1 可以提高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编写案例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补充新的拓展知识,而且还要和临床紧密联系,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不断从临床实际中选取适宜教学的经典案例[1]。
2.2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外科护理学》案例讨论式教学中,督促护生积极参与学习,加强了师生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护生分析病例及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教师仅起着指导和总结的作用。以小组为一个团体来进行讨论,锻炼了护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护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了制定护理计划,结合临床实际思维模式去护理患者。
2.3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创新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对整体护理运用能做到活学活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病人的感受,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能够结合临床实际,关爱病人,有助于总结综合知识。在讨论分析过程中体现了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不足的是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4 案例教学法不足之处
所需课时多,课时紧张,需要多个教师配合。适合部分章节内容使用。个别学生讨论不够积极,有依赖小组其他成员的心理。
3 讨论
3.1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正确选择典型案例,做好问题设计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对案例进行细读,深度思考,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查阅和总结。最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独立判断,并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必须明确,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自己的身份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讲授者”[2]。教师要首先分析学情,根据高职高专护生水平设计经典合适的案例,并定期根据医学发展更新案例,科学设计课程实施过程,准确分配理论知识讲授与案例教学的课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使学生能迅速关注案例,并能按照设定的问题,一步步对所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深刻理解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和所必需的思维方法,巩固所学知识,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3],在寓教于乐中完成教学目标。
3.2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案例讨论分析中,让学生主动思维,发挥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针对个别学生讨论不积极,可以采取教师和组长共同鼓励学生,分组时明确到人,规定每位同学都要回答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讨论中。学生抢答的施行可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小组配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最后教师对该次课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表现给予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肯定的评价和鼓励,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严彩君,董全斌.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65-66.
[2] 邓安春,杨桦,梁小军,等.案例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