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模式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农村上网人数得到了飞速增长,但是因为我国不同地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有所不同,农民群众使用电脑的水平普遍较为有限,导致农村地区信息化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随着由于手机设备的日趋普及,我国农村群众的手机使用已经得到了普及,而手机具备了普遍性以及便捷性的优势,能够为解决农村信息化条件不高的问题以新的机遇。当前,我国农产品销售的势头良好,已经初步形成了不同渠道、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营销体系,让农村地区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但是,因为一直以来受到农村地区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我国农产品流通还是处在消耗偏高与效益较低的低层次环境之下,这显然难以适应于当前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此情况下,通过将移动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营销进行结合,能够切实削减过多的中间环节,这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控制与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有利于农产品市场的健全完善,从而能够切实解决以往农产品销售模式之下的大量问题。
1.移动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
所谓移动电子商务,主要是指运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联结无线网络技术所构建而成的移动电子商务运转机制。通过移动电子商务,能够提供包括个人信息服务、金融交易、网上买卖等各类商务活动。
2.农产品营销中引入移动电子商务的可行性
一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我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已使用电子商务手段来开展农产品营销工作。如今,我国移动电商的交易额度不断增长,而且推动了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引入电商的状况变得愈加频繁起来,例如,四川地区的农民擅长于销售辣椒,而云南地^的农民则擅长于销售鲜花,以上均为运用网络进行农产品销售的榜样与典范。二是农产品移动电商具备了非常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鉴于基础设施的持续健全,我国农村地区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人数尽管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因为购置电脑以及上网的费用相当高,造成了使用台式电脑的人数增加相当慢。在此情况下,手机等移动终端却能够极好地解决该难题。因为手机上网极为便利,且资费相对来说较为便宜,性价比相当高,让农民群众觉得十分便捷,故而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如今,智能机已经是十分适宜于经常在室外劳作的农民群众使用,这已成为农产品电商的重要载体之一。当今,中青年农民群众利用移动终端的人数在快速提升,这是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之中的潜在的非常大的客户群体。三是具有非常强的移动网络信息的支持。农民群众们运用移动终端就能够得到诸多高效化、实用化的营销信息,其所依托的主要是强大的移动信息网络体系。以上信息主要有农产品供应、需求以及价格等信息。农民群众还可运用网络平台以订制相应的农产品信息。运用网络平台之中的信息,可以用于指导农民群众的生产计划,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四是移动网络的运用门槛不断下降。在以往的农产品电商营销之中,农产品的买卖门槛相当高,主要包含了硬件与软件,且农产品网站的信息调整速度偏慢,买卖双方无法做到在线实时交易,从而导致传统农产品电商发展速度缓慢。在移动电子商务条件下,买卖双方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相互沟通交流,而且移动终端设备的价格还在持续下降,加之各大移动运营平台所实施的各类促销与优惠等活动,让农民群众充分体验到了移动商务所具有的好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农产品移动电商的良性发展循环。
3.移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农产品营销的主要模式
一是农产品营销的现货交易模式。农产品移动电商的现货交易,主要是指以移动电商平台为主要依托,农产品销售与购置的双方,通过电子订单与电子汇款等形式来开展农产品配送与交割等活动。在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之中,买方与卖方均为系统之中的用户,在用户用自己的账号登录之后,即可轻松自如地在交易栏目当中选择自身需要的各类农产品。双方还可使用电子邮件形式来实施商务方面的交流活动,一旦双方谈好之后即可实施现货交易。为切实避免今后产生合约纠纷等情况,买卖双方的信息往来,系统不会进行物理上的删除,只是实施逻辑上的删除,且所发送的货物可以由用户所选的物流企业实施配送,购买者可随时进行跟踪。二是农产品营销的远期合约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可以称得上是移动电商农产品所具有的特征。利用这一平台,买方与卖方可以签定远期买卖合同,该合同可以由系统实施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为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交易,交易合同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可进行彼此交换,也就是不同的合约拥有人士可实施合同的交换。自然,合同之交换一定要经过双方的许可,且交换记录一定要具备合法性,双方一定要签订明确的合同,从而避免今后出现经济上的纠纷,而系统所提供的标准化电子合同具备了法律上的效力,能够切实保障买卖双方的交易安全性。三是农产品营销的涉农服务。农产品移动电商主要是以农产品为依托的,所针对的是农产品信息技术方面的服务。电子商务中最为重要的涉农服务是进行招商引资,为企业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产品项目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运用注册用户信息以及发送短信等各类形式即可快速完成。同时,在农产品生产之时,肯定会产生技术上的不足,这就需要建立起专家服务制度,一旦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产生了问题,即可和技术专家们进行在线交流,力求圆满地解决问题。四是农产品营销的信息。农产品移动电商的主要营销目标是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工作,因而及时农产品显得必不可缺,主要信息包括了农产品价格、走势和不同农产品之介绍等内容,从而为买方与卖方提供涉农产品的各项信息,用户可使用手机以实现农产品信息的查阅与交流。
4.移动电子商务下推动农产品营销事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4.1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营销
在移动电子商务下,实施绿色农产品营销是一条很好的销售途径。主要应当顾及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怎样让绿色农产品能够快速进入到市场之中;另一方面是一定要把绿色农产品之中的绿色标志全面展现出来。对鲜活绿色农产品或者大批量绿色农产品来说,应当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甚至采用直销的方式,切实缩短流通的途径以及时间,降低绿色农产品被破坏的情形。所以,农产品企业一定要全面拓展绿色农产品销售的方法。具体来说,应当依据绿色农产品的产业链之延伸以及流通环节之多寡以挑选农产品营销的方式。一是要切实加快移动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工作。政府要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地区移动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进程,从而形成覆盖广大农村的移动网络和与之相配合的组织,大力培训农民群众运用各种信息化设施的实用技能。二是要认真实施农产品信息化方面知识的培训,积极培养高素质农民人才。要全力发挥出移动电子商务通信的突出优点,指导农民群众在移动电子商务背景下开展农产品贸易营销类活动。三是要不断强化农产品数据库创建工作。要不断提升农产品数据库资源的开发能力,各地要依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及时而顺利地开展信息化数据交换以及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创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机制、物流监控平台,从而推动绿色农产品营销取得更好的成效。
4.2努力建设移动电子商务终端第三方物流体系
积极组建农村地区的移动电商第三方物流体系,农民群众以及农产品企业只需要在移动网络商务平台之中物流信息即可。购买者可以选择其中自己认为最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只要被选中,即可开展农产品物流。这一物流运行方式,能够让农产品的生产、包装、保存以及营售等诸多环节均变得更为系统化,以求抑制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最终实现买卖双方与第三方物流等三方的共赢。
4.3持续扩大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客户群体
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唯有掌握了数量最多的用户,才能让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能够实现该目的,就应当不断强化对移动电商的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普及有关知识,并且致力于提升移动电商在广大农户之中的信赖度,不但如此,应当致力于提升对农民群众的素质教育,提升农民群体的信息化水平,从而让农民们能够掌握与之有关的专业技术,让其切实理解移动电商的重要性以及可靠性。这样才能培养起新一代农民,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实现全面普及。
4.4努力解决移动电子商务关键技术
虽然我国的移动网络技术正在不断进步,但是因为移动设备的屏幕过小、移动网络技术不够稳定以及上网速度偏慢等成为了影响农产品移动电商发展的重要技术制约因素。笔者觉得,可运用以下形式来提高移动电子商务终端的效能:首先是要面向农民生产与销售农产品之特点来提供各类移动互联网终端服务措施,从而让农民群众能运用移动终端来免费得到各类实用性信息;其次是积极开发与利用无线频谱并且发挥出其功能,通过不断拓展农村地区的无线网络覆盖的地区,提高移动网络的传输速度;最后是积极改进移动终端类产品的功能性设计,形成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移动终端体系,比如,更为便利的文字输入等功能,更为快捷地得到农业类APP具有的功能等,从而让移动设备能够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关键词] 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20 [文献标识码] B
互联网+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发展理念,借助于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其对各行业发展的影响逐渐深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倾斜力度不断加大。当前,在农产品营销管理过程中,互联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提升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效率,同时又节约了相应的成本,使得农产品的营销工作变得简单有效。但是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不足、相关企业的参与度低、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团队等都阻碍着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提升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能力。
一、互联网+背景下对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方式都是沿袭着传统的模式,其主要是通过线下宣传,在一定范围内对农产品进行打广告等宣传,这不仅会浪费一定的资源,更重要的是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效率较低。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一方面,其主要从线上对农产品的营销工作进行支持和管理,使其能够充分借助网络的优势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相应的营销工作,避免了线下营销繁琐的程序,其影响力更加深远,营销管理的时效性得到大大的彰显。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宣传,使得农产品的营销更具有针对性,通过个性化的宣传能够为农产品的销售开拓出更为宽广的销售路径,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销量,为农业创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节约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成本
营销管理是建立在一定的成本之上的。农产品传统营销管理模式下,其成本具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因此农产品的盈利空间不断被缩小。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成本不断降低。一方面,降低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时间成本,互联网+以其“无孔不入”的优点,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农产品销售相关信息传递到世界范围内,并对农产品进行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宣传,其市场营销的时间不断缩短,为其进一步管理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节约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经济成本,传统模式下,农产品营销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其成本支出不断加大,对农产品的销售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但是在互联网+模式下,农产品的营销管理对成本的要求较低,且带来的利润较大,有助于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不足
农业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缺乏现代化的发展意识,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不足。一方面,不管是农民还是农产品生产企业,其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现代信息科技的认识不到位,在农产品营销管理中没有充分重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过程中,长期受到传统思维模式和经济思想的制约,不注重向工业产品营销管理进行学习,存在固步自封的现象,使得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长期停留在较低层次,其所创造的价值较低。
(二)相关企业的参与度较低
农产品营销管理不是任何企业单独的发展战略,而是多个企业共同参与的集合。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还缺乏相关企业的广泛参与。一方面,很多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不足,对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不愿意花费必要的成本进行网络营销宣传,对其农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目前还缺乏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难以与其进行深度的合作,因此其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简单的宣传,与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管理存在相悖的问题。这都限制了当前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顺利开展。
(三)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不断出台各项农业发展保障制度。在互联网+模式下,还缺乏对农产品营销管理的保障制度。一方面,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发展均具有较强的联系,其对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对其发展进行界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制定和实施相关保障制度的难度,使得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的营销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现有的制度措施还没能跟得上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发展速度,其对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的营销管理的保障能力相对有限。
(四)缺乏专业化人才团队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团队,但是在农产品营销管理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团队。一方面,现有的农产品销售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相对有限,还缺乏互联网理念与技能,其在进行营销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对互联网+进行有效的应用。另一方面,很多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不注重对其营销人员进行关于互联网+方面的培训,其现有的理念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不注重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及农产品营销管理人才,使得农产品营销管理工作停留在较低层面。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
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是提升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有效性的首要措施。一方面,要在广大农村和农产品生产及销售企业进行互联网+的宣传,使其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所带来的诸多优势,增强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并将其具体的应用进行宣传和指导,使其能够真正应用到农产品的营销管理中。另一方面,要对互联网+和各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将农业的发展仅仅捆绑在互联网+上,使得互联网+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理清发展思路,树立农产品营销管理的目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产品营销管理中的作用。
(二)加强相关企业的参与程度
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企业的参与,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成为主力军,其参与度将直接影响着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有效性,要通过相关的政策,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农产品的营销中,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提供更多专业化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鼓励更多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参与其中,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摆脱传统思维的限制,以现代化的眼光看待互联网+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将其充分有效的应用到农产品的销售和营销管理中,不断提升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降低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三)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
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是保证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一方面,要摆脱传统思维的限制,对现有的农产品销售制度及互联网+的应用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服务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需求,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根据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需要,创新相应的保障制度,并根据互联网+及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发展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为实现农产品更有效的营销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和引进专业化人才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和农产品生产及销售企业内的员工进行关于互联网+和农产品营销管理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关于互联网+的意识和技能,并将其充分应用到农产品的营销管理中,提升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从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业中引进专业化的人才,使其为现有的人才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并逐渐走向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关键岗位,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计划,保证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顺利实施。
总结
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现代科技信息条件下,互联网+逐渐成为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重要趋势之一。鉴于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要从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强化相关企业的参与程度、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人才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能力,以此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健康长期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农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晓丽.“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相关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2016(4)
[2]吕洪硕,王淑芹,李玉红.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
[3]郑建辉,任玎.“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农产品网络促销策略探析[J].农业经济,2016(4)
【关键词】四化两型 农产品流通 农业现代化 农村金融
一、引言
“四化两型”建设是湖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战略抉择,其中农业现代化是“四化两型”的重要基础。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而且还包括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可以说,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四化两型”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农产品流通体系运作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农产品消费者的利益。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明显的特点是“小而散”,主要表现为: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主体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交易方式落后、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水平较低及农产品流通技术落后等,不但导致“卖难买贵”、“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等问题的交替发生,而且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难以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伴随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运用先进的流通技术设施、手段与现代化的流通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对传统流通体系进行不断改造与提升[1],从而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湖南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代化不仅是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农村经济、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湖南在新形势下调结构转方式,推动“四化两型”建设,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二、“四化两型”背景下制约湖南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金融因素分析
(一)“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
近年来,湖南围绕新农村建设,以“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主要抓手,采取若干措施,快速推进农村市场与流通体系建设。特别是2011年商务部、财政部确定湖南等省作为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建立完善高效率、低成本、低损耗、安全通畅的湖南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加速成长;农产品流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超市、农产品销售公司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农产品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仓储设施及市场配套功能进一步改善;市场准入和检验检疫制度已初步建立[2]。湖南初步形成了以运作规范的乡村零售网点为基础,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现代农产品流通市场网络。
但是总体而言,湖南农产品流通体系与农业产业化进程还不相适应,离农业现代化和“四化两型”战略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湖南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农产品销售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农产品流通主体仍以农民经纪人、零售商贩为主,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中介流通组织处于起步阶段,流通能力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等物流设施以及信息、检测等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流通技术落后,致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流通方式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等。
(二)制约湖南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金融因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其推进与实现对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具有重要的市场调控作用[3]。发挥好金融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支持,推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是促进湖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推动湖南省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乃至经济强省的关键。目前,湖南尚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始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湖南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一方面为承载农产品资金流的农村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当前相对滞后的农村金融发展格局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制约湖南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金融因素主要有:
1.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金融资源供给的有效性较差,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缺乏稳定的“金融后盾”。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和命脉,是货币化条件下工业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联系的重要渠道。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毫无疑问,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主要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和部门理所当然地应把工作重心和服务重点放到农村。
近年来,湖南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初步形成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联手服务,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但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仍然是湖南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湖南农村金融体系中,目前还没有保险、证券、期货、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信托等单位参与支农资金的供给。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末,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1508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达85%以上。可见,农村信用社仍然是湖南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而以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现代金融体系还未真正在农村扎根。在湖南农村地区,对于大多数农村居民和农村商贸组织而言,零星借贷主要依靠亲朋好友,一般大额借款主要通过农村信用社,金融资源供给明显不足。同时,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种类相对单一,地区垄断现象比较严重,缺乏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提高运营效率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导致金融供给效率低下,阻碍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2.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针对性不强,金融服务单一,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金融需求不匹配。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打破了行业和地区界限,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仓储、运输、保险、检测等,涉及到众多的环节,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从贷款融资、贷款结算到保险咨询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然而,目前湖南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以小额信用贷款、个人商务贷款、存单质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业订单贷款、企业联保贷款等为主,贷款针对性不强。调查统计:近80%的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希望金融机构开发多种形式的贴近农村的金融产品,如全省部分地区出现了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将土地向专业种植大户集中、通过土地入股参与股份合作组织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现象,但大部分金融机构针对这种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贷款以及对农村集体产权担保的贷款的探索仍基本空白[4]。同时,农村金融服务主要集中于农业贷款,而针对农产品流通中的仓储、加工、运输、配送以及零售环节的融资、保险以及等金融创新严重不足,缺乏较为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
3.农村金融市场滞后于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发展。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推动“双百市场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支持范围和规模,大力实施产销互动,走以市场为龙头、市场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一体化经营之路,加快以农产品基地为中心的产地批发市场和以城市为中心的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共同发展的多层次现代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而与之不相称的是,农村金融市场形态低级、割据明显。目前,湖南农村金融市场以信贷市场为主,证券、期货市场还基本上是空白。农村信贷市场割据明显,竞争不充分,导致农村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单一,贷款成本高。农业保险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是农村金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湖南正在逐步完善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已开展包括水稻、棉花、油菜、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玉米、甘蔗等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全国农业保险补贴品种最多的省份之一。但这些保险主要针对农产品生产领域,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保险还未起步。这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金融的需求不相适应。
三、“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金融创新
(一)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提高金融供给效率
资金互助合作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是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力度的有效方式。这类新型的金融机构和服务实体,一方面可以广泛地调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为农村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增强竞争,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因此,湖南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法国的贴息贷款等方式,通过财政的适当的税收补贴、收入补偿、贷款利息补贴等多种形式,以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监管费率、资本金准入门槛等政策,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和服务实体。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发起设立农业保险公司、农产品期货公司、县域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多种市场主体,增强对农产品流通各环节提供一揽子服务的功能。针对农业投入少、农民贷款难、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缺口大的情况,要加快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拓宽金融支农渠道,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展金融供给的多样性
针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农村金融需求领域拓宽、项目增加与结构升级的客观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延伸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不断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探索适合农村金融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金融产品配置上,加大对超市下乡、农资配送中心、集贸中心等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建设;提供灵活多样的期限、额度设置、还款方式和利率定价方式,使贷款使用周期与农产品投资回报相适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目前全省农村经济的特点积极开展试点“合作组织+农户”贷款、土地流转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金融创新产品;针对一些地区现代农业呈现产业链化和纵向一体化的趋势,开展订单信贷、产业链融资等,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使原来分散的信贷主体相互合作、制约,达到降低信贷风险、增加对产业链条中的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目的。
同时,针对农村金融需求时间急、金额小、用信频、期限短的特点,农村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通过创新信贷审批体制和优化管理流程,缩短贷款审批流程,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增强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另外,大胆创新金融服务渠道,可以考虑推行特许经营机制,促进大银行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加强业务合作和资本联合,延伸金融服务触角。
(三)创新农村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期货、保险市场
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价格信息和规避价格风险的渠道,也可以为农产品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提供互换、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充分发挥其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套值保值的作用,解决“订单农业”中的履约与价格波动问题。美国农业流通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其发达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非常完善,比较著名的有主要交易牛肉、猪肉、黄油、活牛、木材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以豆油、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交易为主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这些交易所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便捷快速的信息网络,使交易的效率和速度大为提高。湖南应尽快建立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发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引导生产的载体功能,实现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稳定产销关系,保护农民和企业的利益。同时,期货合约的交割标准能引导农民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迫使土地和劳动通过各种方式与资本结合进行集约化生产。
进一步完善湖南农产品保险市场。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保险机构研究开发鲜活农产品流通保险产品,积极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投保,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保费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积极利用国内贸易险这一金融工具,规范贸易行为,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促进市场流通秩序好转。另外,保监会在农村保险上应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如设立专业性的农业保险公司等。
总之,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湖南要充分利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这一契机,深入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培育多元化的农产品市场主体,健全多层次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从而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连英,李崇光.中国特色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2(2):21-26.
[2]贺庆祝.浅析湖南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J].中国市场,2007(28):66-67.
[3]郑鹏,李崇光.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12(5):24-29.
[4]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情况调查[J].中国财政,2010(6):53-54.
1 我国果蔬收货后的主要处理方式
我国果蔬收获后的主要处理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
①在采摘地应季销售。如运到当地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集市、超市等进行销售。
②运到异地反季节销售。如南方的果蔬运到北方进行销售。
③对果蔬加工处理后销售。如加工成净菜、果蔬汁、调味品、罐头及脱水蔬菜等形式进行销售。
④采摘后的果蔬进行贮藏。如利用各种冷藏、保鲜技术使果蔬延长保鲜时间,保持原有风味和营养不丢失。将果蔬销售给高档需求人群或者国外消费者,达到增收创收的目的。
2 我国果蔬的主要贮藏保鲜技术
2.1 传统贮藏保鲜技术
2.1.1 产地贮藏保鲜
产地贮藏是我国的传统方法,如四川的地窖、湖北的山洞贮藏柑橘;山东等地的地窑贮藏苹果等,是一种基本符合贮藏库、土窑洞加机械制冷、简易节能库、复合节能冷库、柑橘改良通风库、苹果常温双相变动气调技术等。
2.1.2 温控贮藏保鲜
①简易贮藏保鲜。简单贮藏方式有埋藏、堆藏、窑藏和通风库贮藏等。这种方法是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创造水果蔬菜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并利用土壤的保温作用,来实现水果蔬菜的保鲜。需要定期通风换气。
②冷藏保鲜。冷藏是现代化水果蔬菜贮藏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采用高于水果蔬菜组织冻结点的较低温度实现水果蔬菜的保鲜。可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常年进行贮藏,以保证果品的常年供应。
③控制冰点贮藏保鲜。在冰点湿度下对食品进行保鲜的新方法称为控制冰点贮藏法。运用此方法保存的水果蔬菜新鲜如初,未发现细菌败坏或变质现象,有害微生物繁殖甚微。
2.2 气调贮藏保鲜
气调保鲜技术是一种现代化贮藏理念,它在冰镇储藏的基础上人为控制气体中的氮气、二氧化碳、氧气、乙烯等化学物质的比例、湿度、温度(冰冻临界点以上)及气压通过抑制储藏物呼吸量来延缓其新陈代谢过程,使之处于是近休眠状态,而不是细胞死亡状态。从而能够长时间的保持被储藏物的质地、色泽、口感、营养等基本不变。进而来达到长期保鲜的效果。我们称之气调保鲜技术。
3 农产品冷链物流中气调保鲜技术的应用
在冷链物流运转流程中从食品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中,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是冷链物流最基本的保障。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无论是在综合大卖场、超市还是在传统的菜场购买需要温度控制来保鲜的产品时,除考虑产品是否是货真价实,无假冒伪劣等基本条件之外,更多的可能考虑的是产品的新鲜度(质量),随着当前冷链物流技术的进步,各种良好的保鲜技术层出不穷,气调保鲜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这对当前的冷链物流产品的保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果蔬质量的重视和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气调保鲜技术在冷链物流中逐渐得到应用。其主要保鲜工艺技艺步骤如下:
3.1 贮前准备
①对制冷系统、气调系统、加湿系统等进行检查:贮藏前应着手做好贮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制冷系统、气调系统等是否能正常工作,发现故障及时修理。并且在入贮前3天,开启制冷系统对库房进行梯度降温,达到贮藏要求的温度。
②库房的消毒灭菌:库房的卫生是影响果蔬贮藏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库房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无毒、无异味。贮藏前应进行彻底灭菌,以免其浸染果蔬,引起果蔬病烂。
③原料的采收:最适采收期的确定;把握好果蔬的成熟度和最适采收期的确定,对果蔬气调贮藏是至关重要的。必须严格要求,采收过早或过迟,都会对果蔬贮藏不利。采收期的确定方法,可采用感观测定、物理测定、化学测定,以及根据日历气象与果蔬生长发育的关系综合判断。
④预冷和整理:收购来的原料,应及时预冷。预冷的目的是迅速除去田间热,使其急速降温,冷却到适宜的温度,以有效地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抑制酶活性和呼吸强度,减少产品的失水和乙烯的释放。
⑤整理:按照贮藏原料质量标准对原料进行严格地挑选,剔除异形、病虫、伤残等果蔬,并按一定质量捆把包装。整理加工可在预冷库进行,工作力求快捷。没有预冷间应在阴凉处进行。
⑥防霉保鲜处理:在预冷阶段,应对入库的原料及时进行灭菌保鲜药物处理,由于原料在田间带有许多真菌和细菌。另外,原料在采收、运输及装卸过程会造成一部分机械损伤,这样就更容易被浸染。如果不有效地进行化学药物处理使病源菌发展受限制,否则就会造成一定贮藏损失。
3.2 贮藏管理
贮藏管理是贮藏效果好坏的关键,贮藏过程中必须调节控制好库内的温度、相对湿度、气体成分,通气循环系统等,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库内温度波动不能超过0.5℃;对相对湿度管理重点是加湿器及监测系统,适时开机增湿,气体成分管理应在封库后迅速降氧,最终使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三者之比达到一个适宜的平衡状态。在贮藏期内,应对原料的感观性状、硬度、总糖含量、失水率、腐烂情况等进行观测,并作好各项记录,总结分析,指导贮藏管理。
3.3 出库销售
出库是贮藏的最后一个环节,何时出库,每次多少,都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由于气调间库门一旦打开后,贮藏环境被破坏,这样会引起果蔬呼吸加快,失水增加等等,因此应做到开一间,销售一间。如暂时发运不走,应将出库的果蔬转入冷库。出库后应进行必要的挑选、分级、包装使果蔬具有良好的外观,提高其产品档次,赢得更大的市场。
气调贮藏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探索、完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在我国,开始实施气调保鲜技术应该也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关键在于需要看成本和其推广的力度,但是相信在未来,这种新的冷链物流保鲜技术将会在国内冷链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4 果蔬气调保鲜技术推广的目的和意义
果蔬气调保鲜技术推广的目的和意义可以从健康营养以及经济两个层面来体现:
从健康营养层面来分析,气调贮藏能在适宜低温条件下,通过改变贮藏环境气体成分、相对湿度,最大程度地创造果蔬贮藏最佳环境,其效果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气调保鲜贮藏库属于高温库的范畴,被保鲜的食品不会结冰,保留食品原有的新鲜度和风味不变,营养也不会丢失,且安全环保,无污染;
②气调贮藏营造的低氧、适当CO2浓度能有效地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果蔬中营养物质的损耗,同时抑制病原菌的滋生繁殖,控制某些生理病害的发生。另外,从经济的层面来分析,气调保鲜贮藏技术可以带来三个方面的收益:
1)在相同的保鲜品质和温度条件下,气调保鲜贮藏库的保鲜时间是冷库的3~5倍,有些食品甚至可达数十倍,是冷库所无法比拟的;2)气调保鲜贮藏库运行温度在0~12℃,比普通低温冷库(运行温度-25~-18℃)高18~37℃,在相同的保鲜时间内,气调保鲜贮藏库的电耗远远小于普通冷库;3)清除贮藏环境气体中的乙烯,以抑制其对果蔬的催熟作用,延缓后熟和衰老过程;增加环境气体中的相对湿度,以降低果蔬的蒸腾作用,从而达到果蔬长期贮藏保鲜的目的。
展会展区分成特装展示区、标准展台展区、农产品展卖区、活动区,突出龙头企业和农业产品展示特色。
主办单位为使展会更具实效,为参展、参会企业、供需双方组织了多场特色对接活动,包括首都安全优质农产品供应商专场:主要针对各地名特优野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构建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农业产业化专场:主要针对科研成果展示、教学成果展示、实用技术成果展示,国内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促成产学研一体化。国际现代农业专场:主要针对国外实用技术和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涉农金融服务专场:主要针对突出“我要服务”,有利于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实现从天使基金到上市基金一条龙服务。综合专场:主要针对法律服务与知识产权保护、食品检测技术、农资、农机、农业设施、加工与储藏、节能环保生态能源等。
据悉,今年展馆面积11000平方米,展位500余个。相比去年5500平方米,300余个展位,展览面积大幅增加,展位数量大幅增长,展会的内涵、功能大大增强,客户观摩、洽商并形成商机的机遇面大大拓宽。
参展企业主要为国家级、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企业、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
农业部的信息显示,去年秋冬以来,除部分地区蒜薹、香蕉等农产品收购价格下跌外,大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6月份猪肉批发价同比上涨74.6%,鸡蛋批发价同比上涨44.8%,花生油批发价同比上涨44.5%,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民收入人均达2111元,同比实际增长13.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这两组数字给人以巨大的反差,为何猪肉批发价都上涨74.6%,而农民收入仅增长了13.3%?
显然,农民收入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比例不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这与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以及长期以来对农业的压抑性政策有关。
中间环节抽走利润
中国联合商报:农产品价格上涨了很多,但事实是农民收入远远低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这个是为什么呢?
李国祥:农产品价格上涨,其实仅仅猪肉价格就上涨了60%,由此带来的人均收入增加了8.8%。实际上,生猪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际效益并不多,只是消费者感觉压力大了。
最近猪肉价格上涨,但是由于前几年养猪经济效益差,农民的销售量并没有提高。2006年,农民人均生猪销售量是15公斤,今年上半年人均生猪销售量减为12公斤。生猪销售量下降是因为生猪出栏率没有提高,没有一定的数量,农民自然就没有钱赚。
要说明的是,其实农产品价格不总是这样上涨,农产品价格其实处于波动中。在猪肉价格不断走高的情况下,部分其它农产品的价格却在走低,比如南方的香蕉只卖3分钱。农产品的价格是有涨有跌的,并没有消费者感觉上涨那么快。
中国联合商报:按照常理,农民的收入应该是成相应比例的增长才对。
李国祥:农产品价格提高了,农业方面的利润提高了。但可惜的是,这些利润都被各种环节消化掉了,没有落到农民手中。比如畜业运输抽走部分,国家收费拿走部分,原料价格提高导致生产猪肉的成本上升等等因素,这些环节抽走了农产品价上涨的大多数利润,因此农民收入增长并不明显。
中国联合商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李国祥:这是价格形成机制出现的问题。一般来说,农产品价格形成是市场化的,但是在我们国家,这样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猪肉市场的供给方是农民,他们采取的是分散的个人经营方式,每人养十几头猪,形不成气候;而市场的购买方是大企业。在这个价格形成机制中,这些分散的小农户是无力和大企业竞争的,他们之间讨价还价能力和力量对比是不对等的,农民在产品价格决定方面没有大的影响力。
现在,生猪供给出了很大问题。2006年5月养殖生猪是要亏损的,现在生猪价格上涨,价格形成机制没有发挥作用。因此,政府对生猪生产进行了补贴,政府的这种补贴是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补贴不够的,农产品的价格最终还是要靠市场形成。在西方国家,农民可以联合起来和大企业讨价还价,但是我们的这种作用发挥的很有限,目前这种农业生产体制和制度是无法有效发挥市场的作用。
中国联合商报: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对餐饮企业的集体涨价是否有影响?
李国祥:农产品价格比较高的,市场有供需缺口。商人们利用缺口抬高这个价格,商人囤积,市场价格就会虚高,出现不合理的增长,而政府价格监控不到位。
城乡差距仍在扩大
中国联合商报:我们看到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农民收入有所提高,您觉得这个提高幅度比以前是大了还是小了?
李国祥:上半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增长的还是比较大的。上半年第一产业农业增长中,农民的工资增长和农业收入增长较快。长期以来,农民收入主要是靠农民外出打工的工资增长,这个部分增长比较快,而农民依靠农业收入增长是比较慢的。今年这种情况有所转变,农产品价格涨幅对于农民收入提高作用明显。
相对于工资性收入,农业产出方面贡献率低,现在农业产出的贡献率达到了50%,增长速度为13.5%,这个增长速度是近年比较少见的。从近几年看,农民收入一直在加速,但没有今年这么明显,农民年同比收入增幅1.4%,这个增长的速度在加快。
中国联合商报:我们发现,尽管农民收入在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依然在不断扩大。
李国祥:农民收入自身比较快,但是横向比还是没有城镇那么快。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一直慢于城镇职工,随之而来的是城乡差距还在不断加大。农村增长了13.5%,而城镇是14.8%,这个差距在不断缩小。按照世界各国的规律,城乡差别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减少,可是我们这个差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加大,这个城乡差距减少的拐点还没有到来。
中国联合商报:刚才您讲到农产品价格处于不断波动中,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波动呢?
李国祥:这个主要原因是国家在1998年国家农业产品价格全面过剩,于是农产品价格下降。1999年农业实行价格调整,国家采取退耕还林等办法进行结构调整,导致农业产业地位大大削弱,农村生产能力下降,农业的产量被调到低点。于是2004年,国家恢复了自由市场。市场的特点是根据经济率自发的调节,而人为干预少,但是自发市场也有副作用,容易导致价格的大幅度波动。美国上世纪30年代曾经有过价格大幅度波动,于是,市场呼唤政府适当干预。现在,我们也在呼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但我们的问题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经验不足。
食品价格下半年仍会攀高
中国联合商报:食品价格高上涨不单是猪肉等价格导致的,很多是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
李国祥: 这与人民币升值有关系。还有,城里人工资大幅度上涨,对农产品价格上涨有承受能力,这种上涨有合理成分。
中国联合商报:如何看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于国民的影响?
李国祥: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有利,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但是对低收入阶层来说,价格上涨对他们的生活有压力,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对高收入家庭只占到他们收入的2%,对于低收入则占到家庭总收入的20%,农产品价格上涨对高收入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于中低收入阶层影响比较大。
中国联合商报: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农村生产人口减少而农业需要人口生产之间的矛盾呢?
李国祥:中国在为世界制造产品。农民工是制造业的主力,农民工的大规模的进城对农业有影响。那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上升了,农民感觉从事农业赚钱少就没人干了。于是就造成了农村的劳动力短缺,这个可以靠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增加农业投资,用机械来代替农业劳动力可以解决。
中国联合商报:从长期来看,如何帮助农民提高收入?
李国祥:规模经营。劳动力转移,不是季节性的,而是长期的,不能是在过年就回来,过完年就走了,现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太少,农村劳动力多是季节性的,不是长期性的,这个需要改变。
现在资金都流向了城市,城市投入效率高,农民都到了城市,土地、资金、教育、技术无不如此。而发展农村,我们是缺钱的,农民经济收入差,生活艰难,市场今后建立起来了,城市富有了,应该把这些还给农村。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社区店需求量;灰色预测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100
1 引 言
未来十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食品消费结构将快速升级,人均直接食用的口粮将略有减少,对生鲜蔬果产品需求会略有提高。在动物蛋白消费方面,全国肉、蛋、奶等人均消费将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按照国家粮食统计局截至2014年的统计估算,全国人均食用农产品的未来增长空间分别为:食用油16%,猪肉35%,牛羊肉59%,家禽55%,禽蛋50%,鲜奶93%,水产品75%,蔬菜26%,瓜果80%,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非常大,存在很大的需求空间。[1]
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以北京物资学院附近的A社区为例,天赐一期居民总人数约为2000人。
表1是近6年社区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趋势。
表1 A社区生鲜农产品年消费量(单位:万吨)
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蔬果7-197-447-848-789-911-02
数据来源:A生鲜农产品社区店全年采购报表。
2 社区生鲜农产品消费量预测
2-1 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基本原理
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少量数据进行建模,其建模核心思想是直接将时间序列转化为对应的微分方程来建立抽象系统的发展变化动态模型,即Grey Dynamic Model,简称GM模型。[2] [4]GM(1,1)模型也被称为单序列一阶线性动态模型,是GM模型中计算最简单也是运用最广的模型。
GM(1,1)反映了一个变量对时间的一阶微分函数,其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SX(]dx(1)[]dt[SX)]+ax(1)=u(1)
式中x(1)为经过一次累加生成的数列;t为时间;a, u 为待估参数:a为发展灰数; u为内生控制灰数。
(1)建立一次累加生成数列,设原始数列为:
x(0)={x(0)(1), x(0)(2), x(0)(3), …, x(0)(n)},i=1, 2, …, n(2)
按下述方法做一次累加,得到灰化生成数据列x(1)(i)(n为样本空间):
x(1)(i)=[DD(]i[]m=1[DD)]x(0)(m) i=1, 2, 3,…, n(3)
构造累加矩阵B与常数项向量yn,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a、u:
B=[JB([][HL(2:1,Z]-[SX(]1[]2[SX)][x(1)(1)+x(1)(2)][]1
-[SX(]1[]2[SX)][x(1)(2)+x(1)(3)][]1
[]
-[SX(]1[]2[SX)][x(1)(n-1)+x(1)(n)][]1[HL)][JB)]](4)
yn=[x(0)(2), x(0)(3), …, x(0)(n)]T
根据上式求得待辨识参数a、u, [AKa^]=[JB([]a
u[JB)]]=(BTB)-1BTyn
(2)求解GM(1,1)模型,得到[AKx^](1)的灰色预测模型:
[AKx^](1)(i+1)=(x(0)(1)-[SX(]u[]a[SX)])e-ai+[SX(]u[]a[SX)](5)
将[AKx^](1)做一次累减还原得到GM(1,1)预测模型:
[JB({][AKx^](0)(1)=[AKx^](1)(1)
[AKx^](0)(i)=[AKx^](1)(i)-[AKx^](1)(i-1), i=2, 3, …, n[JB)](6)
(3)检验模型精度:
模型根据原始数据建立以后必须进行精度检验,只有通过检验的模型才能进行需求预测。为确保预测的精度,本文中采取后验差检验方法对预测值进行检验。
首先计算原始数列x(0)(i)的均方差S0,其中[AKx-](0)为原始数列均值,即得:
[AKx-](0)=[SX(]1[]n[SX)][DD(]n[]i=1[DD)]x(0)(i), S0=[KF(][SX(]S20[]n-1[SX)][KF)], S20=[DD(]n[]i=1[DD)][x(0)(i)-[AKx-](0)]2
然后根据上式计算残差数列,其表达式为:ε(0)(i)=x(0)(i)-[AKx^](0)(i), 其中残差均值为[AKε-](0),计算得出残差数列的均方差S1:
[AKε-](0)=[SX(]1[]n[SX)][DD(]n[]i=1[DD)]ε(0)(i),S1=[KF(][SX(]S21[]n-1[SX)][KF)],S21=[DD(]n[]i=1[DD)][ε(0)(i)-[AKε-](0)]2
由此可计算出方差比:c=[SX(]S1[]S0[SX)],其中小误差概率: p={[JB(|]ε(0)(i)-[AKε-](0)[JB)|]
方差比C和小误差概率P是后验差检验的两个极其重要的指标,方差比C越小,表明所建立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发生值之差的离散程度越小,所建模型预测的准确度也就越高,如表2所示。定义:模型精度级别=Max{P的级别,C的级别}。
表2 模型预测精度等级划分表
小误差概率P值方差比C值预测精度等级
>0-95
>0-80
>0-70
≤0-7≥0-65不合格
(4)如果检验合格,则可以运用模型进行需求预测:
将[AKx^](0)(n+1)=[AKx^](1)(n+1)-[AKx^](1)(n), [AKx^](0)(n+2)=[AKx^](1)(n+2)-[AKx^](1)(n+1)…作为x(0)(n+1), x(0)(n+2), …的预测值。
2-2 社区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
根据表1数据可知天赐良缘社区居民6年的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
(1)利用MATLAB 7-1软件编程求得生鲜农产品消费总量的预测模型:[3]
原始数据为:x(0)={x(0)(1), x(0)(2), …, x(0)(6)}={7-19, 7-44, 7-84,8-78, 9-9,11-02},由式(3)得一次累加数据列:x(1)={x(1)(1), x(1)(2), …, x(1)(6)}={7-19, 14-63, 22-47, 31-25, 41-15, 52-17},由式(4)得B=[JB([][HZ(]-10-91
-18-55
-26-86
-36-20
-46-66[HZ)] 1
1
1
1
1[HZ)][JB)]], yn=[JB([][HL(1]7-44
7-84
8-78
9-9
11-02[HL)][JB)]], BTB=[JB([][HL(2]4672-1858[]-139-18
-139-18[]5[HL)][JB)]], (BTB)-1=[JB([][HL(2]0-001253[]0-03488
0-034883[]1-17102[HL)][JB)]]
因此可得:BTyn=[JB([][HL(1]-1335-0064
44-98[HL)][JB)]],[AKa^]=[JB([]a
u[JB)]]=(BTB)-1BTyn=[JB([][HL(1]-0-10394349
6-102783846[HL)][JB)]],[SX(]u[]a[SX)]=-58-71252,得到A社区店生鲜农产品的预测模型为:[AKx^](1)(i+1)=65-90252e0-10394349i-58-71252。
(2)对预测模型进行后验差检验
由[AKx-](0)=[SX(]1[]n[SX)][DD(]n[]i=1[DD)]x(0)(i)=8-695可求得S20=[DD(]n[]i=1[DD)][x(0)(i)-[AKx-](0)]2,S0=[KF(][SX(]S20[]n-1[SX)][KF)]=1-4139。
计算残差数列ε(0)=x(0)(i)-[AKx^](0)(i)的均方差S1,如表3为残差值:
表3 残差值
序列原始值预测值残差相对误差(%)
17-197-1900
27-447-218810-221192-97298
37-848-00955-0-16955-2-16263
48-788-88689-0-10689-1-21743
59-99-860350-039650-40051
611-0210-940420-079580-72214
由残差数列得[AKε-](0)=[SX(]1[]6[SX)][DD(]6[]i=1[DD)]ε(0)(i)=0-01066,S21=[DD(]n[]i=1[DD)][ε(0)(i)-[AKε-](0)]2,S1=[KF(][SX(]S21[]6-1[SX)][KF)]=0-1272。
方差比 c=[SX(]S1[]S0[SX)]=0-08996,由小误差概率公式计算得:|ε(0)(1)-[AKε-](0)|=0-01066,|ε(0)(2)-[AKε-](0)|=0-21053,|ε(0)(3)-[AKε-](0)|=0-18021,|ε(0)(4)-[AKε-](0)|=0-11755,|ε(0)(5)-[AKε-](0)|=0-02899,|ε(0)(6)-[AKε-](0)|=0-06892。
后验差检验c=0-08996, p=1, 预测精度等级为优。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2014年和2015年A社区店生鲜农产品消费总量分别为:12-13882万吨和13-46847万吨。而2014年的实际值为12-11039万吨,预测值与实际值差距较小,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符合要求。
(3)导出MATLAB里的预测图,得到2008―2016年A社区店生鲜农产品消费量的预测值,如下图所示:A社区店生鲜农产品消费量的预测趋势
3 结 论
本文利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北京市通州区A社区店生鲜农产品消费预测量的GM(1,1)模型。经检验得出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预测结果接近真实值,可以为北京市其他社区发展生鲜农产品社区店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秦中春-中国未来十年农产品消费增长预测[J].农业工程技术,2013(7):40-43-
[2]张诚,周安,张志坚-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物流低碳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16):89-91-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北京;农户;收入
目前存在着许多文章是对北京市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研究,但是仅仅是对存在模式的描述性分析,例如模式的种类、特点及内涵等,但是几种模式的来源是缺乏数据支撑的;同时也有学者研究一种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绩效评价,而且是运用模糊层次法等理论进行评价。本文的工作是实际调查北京市农户参与的模式有哪些?各自占得比例有多大?哪种模式的参与给农户带来的收益最大?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
调查的地点选在北京市农业比重较大的密云县、延庆县和平谷区这三个地方,每个县区选取5个规模较大的村庄,每村选取40家农户,因为这三个地区参与农产品供应链的农户较多,便于得出调查的结果。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农户基本情况的了解,包括农户的家庭人口数、农户性别、年龄、农户的文化程度、农户种植的主要农产品;第二部分是调查问卷的核心,主要包括农户参与农产品供应链的情况及年收入情况。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发放的200份问卷调查中,共回收188份有效调查问卷,有效率达到94%。其中80%的农户通过当地的农民合作社参与到农产品流通中来。而农户通过合作社参与到市场主要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模式:批发市场主导型模式,连锁超市主导型模式,合作社主导型模式。其中批发市场主导型模式占比69.28%,连锁超市主导型模式占比为14.46%,合作社主导型模式比例为16.26%。合作社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农户家庭人均年收入收入是27579元,连锁超市主导型模式农户的人均年收入是23389元,批发市场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下农户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是24528元。
受访对象54%是男性,46%是女性。农户的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43-53岁之间,农户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高中及高中以下占90%左右。家庭成员数有2-3人的家庭占样本数的52.33%。
在调查的农户当中,其中平谷农户种植的农产品主要是大桃,密云县的农户的主要农产品是板栗,延庆农户主要农产品是葡萄。
三、基于问卷调查的北京市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北京市农户参与农产品供应链主要通过三种模式:批发市场主导型模式,连锁超市主导型模式,合作社主导型模式。其中批发市场主导型模式占比最大,但是合作社主导型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给农户带来的收入最高,下面就详解介绍一下三种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一)批发市场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在本模式中,批发市场运营商是农产品流通的核心,大型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前向一体化将农产品的生产、运输、批发等环节连接起来,通过后向一体化将农产品的分销和零售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了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储存、配送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流通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批发市场一方面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交换中心,负责上下游供求信息的传递,另一方面又是农产品集散的调度中心,保证了农产品以正确的品种和数量在供应链上流通。批发市场运营商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建立了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它作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立了农产品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果蔬中转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该模式的特点是交易对象不固定,货源充足。该模式中农产品交易双方一般不固定,大部分属于随即交易,交易品种丰富,货源充足,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运营商、一般贩运商均可自由选择交易品种。①
(二)连锁超市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在本模式中,连锁超市作为农产品流通的核心,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向农产品上游延伸,或通过自己投资建立生产基地,或联合农产品经销商、加工企业与货源稳定的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提供无公害农产品。以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能有效控制门店的存货水平,减少损耗,具有极大的规模和质量优势,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有利于实现农产品在整个流通链条上保持低温状态,是今后较长时期内农产品流通的主流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超市通过建立大规模配送中心来组织生鲜农产品流通,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首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连锁超市通过自营物流配送中心组织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能够对农产品进行清洗、分类、包装、深加工等增值业务,显著提提高了其附加值,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其次,加快了周转速度,能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完好度。连锁超市因为有了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或通过第三方物流实施配送,门店的平均库存量显著下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门店的存货和损耗,加快了商品周转。此外,配送中心高效的工作缩短了农产品的流通时间,降低了流通损耗,确保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完好度。
(三)合作社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该模式内涵:合作社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指的是在整个农场品供应链中以农业合作社为核心的一种农产品流通模式,合作社的规模较大,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及零售商三者之间建立合作联盟关系,在此模式中,农业合作社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在农产品价格制定中发挥主导作用。“合作社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强调了农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于农业合作社代表的是广大农民的利益,所以该模式也使得在农产品价格决策方面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的社员农户有了选择和决策的机会。二是所提供的农产品需求弹性较一般农产品大。这种模式下,所供应的农产品不同于一般的需求弹性较低的农产品,大多是反季农产品、品牌农产品或者地域性较强的农产品,而且此类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往往比一般农产品需求弹性大。三是农业合作社规模较大。参与这种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的农业合作社社员人数较多、基地面积较大、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管理水平较先进,规模化经营是农业合作社在农产品供应链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②“合作社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中,农业合作社既为上游的社员农户提供良种、饲料、化肥以及种植养殖管理技术,又为下游加工企业和零售商提供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高品质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零售商则为合作社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只有三者形成稳定的联盟关系,农产品供应链才能高效运行。
本文从农户的角度,对北京市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北京市农户参与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有了数据支撑之上的大体了解,得出北京市农户参与的三种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其中由于农业合作社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中,农户的话语权和价格谈判能力较强,因此该模式给农户带来了最可观的收入。
注解:
①方为辉.基于封闭供应链管理的北京市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0
②高强,穆丽娟.“合作社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J]西部论坛,2015年01期
参考文献:
关键词:MODIS 气溶胶光学厚度 PM2.5 垂直订正 湿度订正 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X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 (B)-00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城市雾霾现象频发,雾霾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时间长、区域化的特点。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构成,其中可吸入颗粒通常是指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而许多城市首要污染颗粒物都是PM2.5。PM2.5不仅对可见光有较强的消光作用,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而且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健康也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全面掌握PM2.5的区域分布特征对研究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PM2.5的监测方式主要有地面和遥感监测两种。地面监测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监测数据,但监测站分布不均匀且数量有限,难以获取大范围的监测数据;而卫星遥感监测具有经济性、覆盖范围广等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地面监测的不足,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地面PM2.5的监测。
Chu等[1]利用MODIS AOD产品研究了全球、区域和局部大气污染情况,证实了MODIS AOD产品研究大气污染的可行性;Wang等[2]研究美国多个地面污染物与MODIS AOD的相关性,表明AOD可以定量评估当地的空气质量等级;Wang等[3]、Donkelaar等[4]将气溶胶垂直分布和相对湿度引入AOD―PM2.5线性模型中,并进行垂直和湿度订正,发现订正后AOD和近地面颗粒物之间的不确定性降低;谢志英等[5]结合地面能见度数据求得北京四季气溶胶标高并对MODIS气溶胶产品进行标高订正,提高了地面颗粒物与气溶胶的相关度。
但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使用的是MODIS 10km空间分辨率的气溶胶产品,对MODIS 3km空间分辨率的气溶胶产品与PM2.5的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同时考虑到气溶胶具有季节性变化的事实[6],本文基于MODIS 3km AOD产品,结合地面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数据,探讨3km的AOD数据与PM2.5的关系,为北京地区长期、宏观地监测PM2.5质量浓度提供科学依据。
2 数据和方法
(1) 遥感数据:本文采用的为美国NASA的MODIS Terra Level2、版本为C006、空间分辨率为3km*3km的气溶胶产品数据,研究地区为北京,选取时间范围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且云量较少的气溶胶产品,利用ENVI软件对数据进行几何校正、投影转换、矢量裁剪等操作,为防止由于影像的投影变换定位偏差导致出现对比畸值[7],提取以地面站点为中心3*3像元范围内的非空白AOD均值。但由于MODIS AOD 3km产品仅采用暗目标算法进行反演,所以该产品在冬季(12月、1月、2月)反演效果较差,故最终得到2015年春(3月、4月、5月)、夏(6月、7月8月)、秋(9月、10月、11月)三季共77d的AOD日均值数据。考虑到要进行精度验证,按时间顺序每隔3个数据选取1个数据作为验证数据,故最终获得58个建模数据,19个验证数据。
(2) 气象数据:地面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简称NOAA)在北京地区建立的地面观测站,经纬度坐标为:40.08°N,116.585°E。气象站每隔30min记录一条数据。为了与Terra卫星过境时间对应,选取卫星过境时间前后1h以内的数据做平均处理,作为其对应的地面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数据。
(3) 颗粒物浓度数据(PM2.5):本研究所采用的PM2.5数据来自北京市地面环境监测站。但由于缺乏所需地面站点的PM2.5质量浓度数据,本文参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国际科学数据镜像网站的方法,基于35个地面站点的PM2.5数据,利用协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对应地面站点的PM2.5数值。选取卫星过境时间前后1h以内的数据取平均值。
3 结果分析
3.1 AOD与PM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征
2015年三季度AOD变化范围为0.10―1.89,均值为0.71。PM2.5的变化区间为3.60―248.68μg/m?,均值为62.78μg/m?。AOD春季、夏季均值较高,分别为0.78和0.89;秋季AOD平均值最小,为0.51。PM2.5的春季和夏季平均浓度最高,分别达到73.33μg/m?、65.92μg/m?;秋季最低,PM2.5平均浓度为51.45μg/m?。
春季北京市多受沙尘、扬尘天气影响,是导致AOD和PM2.5质量浓度较高的主要因素。夏季受暖湿气流影响,导致吸湿粒子经“气―粒”转化过程转化为硫酸盐和硝酸盐的速率加快[8],这些二次气溶胶粒子消光性较强,加之夏季风速较小,容易导致空气中颗粒物的堆积,AOD和PM2.5浓度较高;秋季受干冷的高压天气系统影响,晴好天气较多,相对湿度较低,是导致秋季北京地区AOD和PM2.5浓度较低的原因。
3.2 AOD与PM2.5直接相关
将2015年3月至11月58个AOD数据与相应的PM2.5进行直接比较,如图1所示,R2=0.7332(ρ
3.3 垂直―湿度订正
3.3.1 垂直订正
气溶胶光学厚度是从地面至大气层顶垂直方向上消光系数的积分,而PM2.5质量浓度是由地面监测站测得,因此,为了减小两者关系的不确定性,需要对AOD进行垂直订正。本文主要参考李成才的订正方法[6],引入气溶胶标高( )对AOD进行垂直订正,获得近地面消光系数。气溶胶标高是整个气柱中颗粒物按地面浓度在垂直方向均匀分布所能达到的高度,反映的是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信息。其订正公式表示为
(1)
式中, 表示订正后的光学厚度。AOD与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呈线性相关,而地面消光系数与V(能见度)具有反比关系,因而AOD与能见度、气溶胶标高的关系式可表示为[9]
(2)
其中, 为气溶胶光学厚度。根据AOD变化具有季节特征的特点,按不同季节对气溶胶进行垂直订正。根据(2)式求得春、夏、秋三季的气溶胶标高分别为: 2.095km,2.307km,1.412km。最终利用(1)式完成气溶胶的垂直订正。
3.3.2 湿度订正
由于PM2.5浓度是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测得,而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在大气环境下获取的,因此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粒子的吸湿性对粒子的复折射指数、形态等都有较大影响,AOD随湿度变化幅度较大[10]。为了降低粒子吸湿性对AOD与PM2.5质量浓度的相关性所造成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湿度订正。湿度影响因子表示为[3]
由表1及图2可得,PM2.5浓度与未经订正的AOD数值、垂直订正后的AOD数值以及垂直和湿度订正后的AOD数值的拟合系数R2分别为0.7332、0.7598、0.7848,且均大于统计学上99%置信度要求。经过垂直和湿度订正后的拟合优度有所提高,说明该订正方法是有效的。
进一步按不同季节分析AOD与PM2.5质量浓度相关性,按照春、夏、秋三季来分析垂直订正后的AOD数值与经过湿度订正后的PM2.5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由表2可知,经过湿度订正,春季的拟合系数有明显上升,由0.4562提升至0.5575。秋季的拟合系数也由0.8591小幅提升至0.8621。只有夏季的拟合系数由0.8494降至0.7708,湿度订正呈负效果。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样本数据量不足,有待进一步检验校正;另一方面,可能是气溶胶的湿增长因子 经验公式并不适用于该夏季的湿度订正,需要重新结合近几年当地地面能见度数据与湿度数据拟合湿度增长因子公式[11]。
3.4 模型精度验证
基于19对验证数据,利用垂直订正后的AOD数值结合全年、各季节订正后得到线性拟合模型,反演湿度订正后的PM2.5质量浓度,并与地面湿度订正后插值得到的PM2.5浓度做比较。经比较,前三季度和春季、夏季、秋季的线性拟合系数分别为0.8721、0.8445、0.8467、0.8967,均大于99%的置信度要求,说明利用MODIS 3km AOD可以很好的监测PM2.5质量浓度。
4 结论
(1) 2015年前三季度NOAA北京地面监测站的AOD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PM2.5质量浓度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
(2) MODIS 3km AOD与PM2.5质量浓度总的拟合系数为0.7332,经垂直和湿度订正后拟合系数为0.7848。说明利用地面能见度数据和相对湿度数据的订正具有一定的效果,MODIS 3km AOD产品可以有效地监测PM2.5质量浓度。
(3) 2015年北京NOAA地面监测站的春、夏、秋各季度的平均垂直标高分别为2.095km、2.307km和1.412km;秋季AOD与地面PM2.5质量浓度的拟合度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
参考文献
[1]Chu D A, Kaufman Y J, Zibordi G, et al. Global monitoring of air pollution over land from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Terra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3, 108(108):21.
[2]Wang J, Christopher S A. Intercomparison between satellite\derived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and PM2.5 mass: Implications for air quality studies[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3, 30(21):267-283.
[3]Wang Z, Chen L, Tao J, et al. Satellite-based estimation of regional particulate matter (PM) in Beijing using vertical-and-RH correcting method[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10, 114(1):50-63.
[4]Van Donkelaar A, Martin R V, Park R J. Estimating ground\level PM2.5 using aerosol optical depth determined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06, 111(D21):5049-5066.
[5]谢志英, 刘浩, 唐新明. 北京市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10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10):3292-3299.
[6]李成才, 毛节泰, 刘启汉,等. 利用MODIS光学厚度遥感产品研究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J]. 大气科学, 2003, 27(5):869-880.
[7]Remer L A, Mattoo S, Levy R C, et al. MODIS 3 km aerosol product: algorithm and global perspective[J]. 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 Discussions, 2013, 6(1):69-112.
[8]任团伟, 郭照冰, 刘唯佳. 2009-2011年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季节变化规律研究[J]. 环境化学, 2015, 34(12):2239-2247.
[9]朱忠敏, 龚威, 余娟,等. 水平能见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转换模型的适用性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9):1086-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