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会法律知识培训范文

工会法律知识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会法律知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会法律知识培训

第1篇:工会法律知识培训范文

一、规章制度完善,组织机构健全

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制定了《工会法律援助维权服务章程》、《工会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实施办法》、《法律援助维权服务考核办法》、《收案登记制度》、《结案归档制度》、《接待咨询(代书)制度》、《案件受理、审批制度》等7项规章制度,为夯实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们十分注重组织机构建设,在师工会和10个团场8个企业中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和34个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选配专兼职法律工作者和调解员66人,形成“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多方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依法维权意识

为了做好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我们不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营造了职工学法、懂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法制宣传教育与实施职工素质培训工程相结合。把法制教育作为每年职工素质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专人进行授课。去冬今春,参加全员集中培训的职工达4.2万人,参培率达到96%, 法律常识讲座达30课时,发放法律教材2.5万余册。二是法制宣传教育与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相结合。在服务职工活动中,进行法制宣传,在法制宣传中,提高职工依法维权的意识。三是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开展 “六五”普法工作相结合。全年开办法律知识讲座64场(次),法制宣传板报展10期,展板272块,发放宣传资料6890份,开设法制宣传橱窗192个,受教育达6.8万人(次)。

三、建立源头参与机制 筑牢依法维权防线

在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中,以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为抓手,建立师、团、连三级维权服务工作网络,积极开展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接待、法律援助、法律咨询、调解纠纷等多项服务,形成了整合社会资源,依法合理维权的格局。

四、做好法律援助,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履行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是推进职工工资公决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协调劳动关系,实现职工企业共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年来,我们把履行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对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每年一次检查,通过狠抓对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的落实,我师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的签订率、履约率均达到100%,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的约束力不断增强,职工对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合同的信任度明显提高。

五、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做好服务

第2篇:工会法律知识培训范文

组织机构设置“有些空”。《工会法》第十六条规定:企事业有会员25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25人的,可单独或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下设财务委员会、女工委员会、工会小组等组织机构。从当前基层行情况看,会员大多在25人左右(含社会化和市场化用工),虽建有工会委员会,但机构未建立,即使有,大都不尽完善,履职到位差。

工作职责履行“有点软”。目前,基层行人数有限,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等全是兼职,且这些人大多是主管或业务骨干兼任,在业务岗位上有相应职责,很难按照《工会法》、工会章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分配落实工作任务,对人物是否完成没有硬性考核奖惩。

民主制度落实“有所堵”。一方面,部分基层行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建立职工工作评价机制和提合理化建议的激励机制等基本制度办法,加之职工对民主管理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导致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缺乏基础。另一方面,在民主管理推行过程中形式比较单一、渠道不够畅通,职网工大会制度、提案征集制度、行务公开制度等落实到位差,有时把应由职工大会讨论通过的事项放在支委会、行务会上讨论决策,有行政化倾向。

职工权利兑现“有时难”。由于基层行对应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认识模糊,职工民主管理意识不强,工会干部对最基本的职工大会召开形式、内容、程序、操作方法不了解、不熟悉,有的甚至不知晓。有的工会组织在答复职工提案时含糊其词,没有实质内容;有的行虽对提案作了明确答复,但会后没有及时办理,或者没有及时将办理结果反馈,职工对实现民主权利信心不足。

针对基层行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特提出“四个四”对策:

首先,坚持四项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党领导原则。工会组织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这是政治问题,任何工会组织都必须坚持,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发行更不能例外。二是坚持依法原则。特别要依据《工会法》、《工会章程》等法律法规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将职工民主管理的一切活动置于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保护和制约下,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民主管理的关系。三是坚持群众路线原则。即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评判标准,尊重职工,爱护职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在改革发展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工作有效开展。四是坚持“双赢”原则。工会组织在维护和实现职工权益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大局利益、单位的整体利益,要以全行、以及全体职工为重,以构建和谐、推动业务发展为重,统筹安排,做到职工发展与单位发展二者兼顾。

第二,保障四项民主权利。一是知情权。对支行的经营情况、内部管理、业务费用收支、涉及职工个人利益的相关事宜等要通过定期行务工开等形式向大家公布,让大家知晓,主动要求职工听取和审议,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参与权。对涉及职工劳动管理、报酬、福利、支行的重大决策、相关制度的制定执行等,要交予职工大会讨论,充分发挥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共同为支行的有效管理出谋划策。三是表达权。特别是涉及支行业务发展、干部评议,以及政策性制度的贯彻落实、职工福利待遇方面的事宜,让大家提出各自的意见,有主张自己权利的平台。四是监督权。首先要将支行的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的决策等做到公开化、透明化,让干部职工都参与进来,有民主监督的机会;其次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意见,确保职工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得以顺利实现。

第3篇:工会法律知识培训范文

因为国有企业制度转型的开展,其内部的劳动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企业员工与管理者的关系已从原有的岗位上下级关系已经逐步转变为岗位雇佣关系。在这种转变下,工会组织必须做好工作方法的转变,利用新型的方法开展解决企业制度转型中的劳动关系问题。这些工作方法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转变思想教育的方式。我们应将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式转变为引导的思想教育方式,从企业职工的实际情况和切身感受出发,积极地引导工人从自身的思想方式内部发生转变,适应新型的劳动关系。二是转变具体的工作方法。随着企业岗位劳动关系的转变,工会组织应积极地转变具体的协调工作方法。如引进非公企业中优秀的工作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良,寻找适应新型国企岗位关系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使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可以更快地适应新型的岗位关系。三是转变化解用工矛盾的方法。在实际的矛盾化解中工作应转变改变传统的劝解方式,以保障职工利益为化解矛盾的出发点,确立起依法化解矛盾的方式,利用矛盾题解会、单独会谈、法律咨询等各种方式开展工作,化解企业内的用工矛盾。

二、加强培训,提高工会整体协调劳动关系工作能力

随着企业制度和工会工作方法的转变,企业整体对于工会组织能力的期望值也在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工会人员的职业培训教育,提高工会整体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就成为了工会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在实际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工会成员需要参加以下的职业培训。首先是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对于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过程而言,法律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其需要了解的法律法规知识包括了《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与企业生产和职工利益相关的各种法律关系。这些法律规定的熟悉工作可以帮助实现工会工作的依法开展。二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养。随着我国网络化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已不可避免。工会成员开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中,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了以下的几项: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应用技术、网络平台的应用、计算机数据库应用等相关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培训的进行可以保证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三是心理学简单知识的学习。对于协调企业内劳动关系问题的工作中,工会在培训过程中对成员进行简单的心理学理论的应用的教育工作,可以很好地提高其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些心理知识包括了行为心理学、语言心理学、肢体心理学等初步的心理学知识。

三、引导企业职工,主动利用工会组织解决劳动纠纷

随着国有企业制度转型的推进,工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新加入企业的青年员工对于工会组织的观念淡薄,出现劳动纠纷等问题时不会主动的寻找工会组织进行协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会组织应积极地开展宣传和引导工作,引导企业员工主动地利用工会组织解决自身的劳动纠纷。这种宣传和引导工作可以利用以下的方式开展。第一是建立企业员工的网络社交平台。对于企业的青年员工而言,QQ群、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平台使其重要的交流通道。所以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建立员工的网络社交圈,引导青年员工提高对工会的认识,其作用是明显的。第二是利用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工会声望。对于工作组织在企业内声望不高的问题,工会应积极地利用公益活动的机会提高其在企业内的声望。这些公益活动不能是宣传性质的,而是确实可以为企业职工带来利益和便利的。如在企业内定期聘请专业律师开展法律咨询工作,为企业员工解决自身的法律问题就是一种很好的公益活动方式。

四、深入企业基层,主动将日常的劳动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在传统的工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一般采用的是等待型的工作模式,即职工主动到工会要求帮助。但是随着企业制度转型的开展,这种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企业制度。所以在工会工作中,领导者应采用深入基层、主动出击、解决矛盾萌芽的方式解决矛盾。其主要的方法包括了以下的过程。第一步是深入基层了解纠纷隐患。工会组织应定期的进入企业基层与员工进行沟通,或是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了解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第二步是将采集到的员工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工作,寻找到可能产生劳动矛盾纠纷的隐患问题(如工作时间安排、劳动报酬不合理,职工安全保障不到位),将其总结出来形成文件形式。第三步是将形成的文件上报给企业的管理者,为企业工作安排提供参考建议,同时督促基层管理者改变工作方法。第四步是对已经上报的问题进行回访工作,防止问题出现反复状况。

五、结束语

第4篇:工会法律知识培训范文

一、更新观念,完善机制,确保来厦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的制度化

为使来厦务工人员法制系统教育活动得到贯彻落实,我们在已往制定的《关于开展全区外来人口法制系统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开展“四个一”(即一本法律书、一堂法制课、一次法律考试、一本普法合格证)普法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员法制教育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学习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明确实行“谁用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即治区办负责编写教材,培训骨干和处理日常事务;辖区市属“三资”企业由各企业负责,特区劳务公司负责监督落实;区属“三资”企业由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工商部门负责。明确企业、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管理责任机制,保障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贴近实际,编印教材,为来厦务工人员提供及时适用的学习材料

普法实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普法不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更主要的是法律意识和法律理念的培养,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应以满足来厦务工人员对法律的要求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我们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进城务工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的普遍规律问题,提出了“权利义务并重,服务管理结合”的法制教育思路,加大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年,我们结合区情,组织编写了《*区进城务工人员法律知识读本》的文字和视听教材,并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先后三次重新修订。《读本》分社会管理篇(涵盖如何求职、如何办理相关证件、*市城市管理等),劳动保障篇(包括如何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安全、医疗保障等)、婚姻家庭篇(包括婚姻登记、外来人员的计生管理、财产继承等),社会治安篇(包括《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服务篇(包括如何聘请律师、办理公证、申请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的受理范围等),集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使进城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系统规范,更具有针对性。几年来,共印发《*区进城务工人员法律知识读本》70多万册,为来厦务工人员提供了及时适用的法制学习材料,收到了好的社会法制宣传效果。

三、密切合作,分层实施,整体推进来厦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

由治区办牵头,公安、工商、特区劳务公司密切配合,本着“抓大、带中、促小”的原则,紧紧抓住大型“三资”企业这个重点,分片三次召开来厦务工人员法制系统教育动员培训会,要求街道、社区以及辖区具有20人以上进城人员的经营企业,选派一名主管领导和一名政治文化素质高、有授课能力的人员参加动员部署和统一培训,厦华、灿坤等大型企业积极参与,带动辖区近*家“三资”企业的主管领导和法制宣传员接受统一培训,使之成为各街道、社区和各企业单位来厦务工人员法制系统教育的骨干队伍。各企业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利用非生产时间,采取集中授课,辅以自学、观看录像等形式,开展系统法制教育培训。治区办每周五对辖区小型企业新招聘的来厦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法律培训。团区委积极发动优秀外来青年,组建来厦务工人员普法联络员队伍,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竞赛、专题活动或发放宣传材料,进一步拓展来厦务工人员系统法制教育的辐射面。街道指导社区对流动外来人口进行宣传。形成“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分层实施”的良好格局。几年来,全区已有37万多名来厦务工人员接受了系统法制教育培训。

四、与时俱进,创新载体,不断把来厦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引向深入

坚持在充分运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普法载体,在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宣传形式上下工夫,努力搭建不同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平台,提供多方位的法制宣传教育服务。

以*市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为依托,创建*区来厦务工人员法制培训基地,并成立来厦务工人员法制教育讲师团,制定法制培训计划,以《*区进城务工人员法律知识读本》为主要内容,每月四次(每周日下午)举办法制讲座,同时,根据不同的教育培训对象,穿插补充相关法律知识,把法制教育与培训中心的业务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基地“法制长廊”、“法制图书室”开展法制宣传;与此同时,我们还在部分企业建立“外来员工之家”,在来厦务工人员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和外口公寓建立了“外来人员法制学校”,利用这一阵地举办开放式的法制讲座,发放法制宣传材料。

针对来厦务工人员范围广,结构复杂、接受能力千差万别的特点,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举办“新闻大篷车”进社区,“关注外来员工”活动,为来厦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就业指导等相关服务;创办《*外来青年》和《新家园》等刊物,以报刊为载体,开展法制宣传,在刊物上增设“政策解读”“维权之窗”“以案说法”“感悟人生”;与*市来厦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合作,开设网上法制视频栏目,以满足来厦务工人员对法律的要求;成立外来青年文学社,举办“法在我心中”征文活动;组建外来青年艺术团,由外来青年自编自导法制文艺节目到各社区巡回演出。以贴近群众为指导,摒弃教条式、纯理论的宣讲,采取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分类施教,既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又使法制宣传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深入人心。逐步形成“多方位、成网络、相互补充、密切配合”的来厦务工人员系统法制教育培训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五、服务维权,以人为本,增强来厦务工人员学法用法成效

在来厦务工人员的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劝导式的教育、人性化的管理、亲人般的服务”,在法律宣传教育的措施上,坚持以服务来厦务工人员法制实践为原则,寓宣传于法律服务和解决法律问题之中,并将“抓维权、抓监督、树典型”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抓维权。区人劳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编写《用人单位法人(经营者)必读》和《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汇编》等,把有关的法律书籍送到企业,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意识;建立来厦务工人员维权热线平台和法律援助站,为来厦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成立“外口调解委员会”,为来厦务工人员排忧解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几年来,共受理来电咨询近*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70多人,调解劳动纠纷*起。

抓监督。区人劳和社会保障、工会、妇联等部门,每年还在宣传《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础上,加强劳动监督和劳动仲裁,运用法律途径解决久拖克扣员工工资、超时加班、单方面中止或变更劳动合同等侵害来厦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的问题。几年来,共补签《劳动合同》*万份,为来厦务工人员追回被拖欠工资*多万元。

第5篇:工会法律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工会;企业;制衡;互信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056-01

一、目前工会与企业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方面对工会职责存在一定的误读

根据现行《工会法》的规定,我国工会的职能是比较多元的,除了履行维护职工利益的基本职责外,工会还承担了部分社会功能,即在维护整个国家政治以及经济秩序方面工会同样负有一定的义务。很多企业显然对此了解不深,单纯认为工会就是代表职工来与企业对抗的。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即企业对工会工作采取排斥和对抗态度,从而使两者关系趋于紧张,人为增加工作难度。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工会发起“共同约定”行动,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各种经营困局,为企业争取到了最大多数职工的支持。因此,企业方面不应简单地排斥和拒绝组建本企业工会,而应当更多的看到工会在处理劳资纠纷当中的积极作用,在维护职工利益的同时兼顾企业的基本利益。

(二)企业方面对职工权益本身存在误读

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外资企业,认为自己在管理方面有优势,制度建设也很完备,最重要的是企业薪酬标准高于其他同类企业,因此,简单的认为职工对企业比较满意,劳资双方没有矛盾,所以不需要作为职工代表的工会组织的参与,也反对自己企业的员工加入工会。但是,事实上外资企业与员工的劳资争议并不少,相反更多,因为这些员工的素质通常都比较高,对我国劳动法律比较熟悉,并且他们自身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诉求也较普通劳动者更高,所以,这部分群体的维权能力和维权要求明显高于中小企业的员工。资方所认为的某些企业优势在这些员工眼里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企业很难据此获得优势地位。这说明,无论是处在何种就业形态的职工,无论其生存状态好与坏,这些职工都有天然的维护自身权益的内在需要,并且这种利益诉求不受企业单方意志的影响和左右。

(三)工会对企业及其行为模式认识不足

工会组织成员绝大多数存在于企业中,而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一种经济形态,广泛地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因此,工会如果想要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对企业这种经济形态进行充分而深入的研究。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工会的维权方式以事后维权为主,并且主要以企业外部维权形式存在,工会介入的时间点较晚。而代表特定职工利益进行的维权,由于不能将救济目标和救济利益广泛的惠及于其他职工,维权的社会价值很难显现。因此,从提高维权效益,扩大受惠范围的角度来说,工会应当调整维权思路,将企业内部作为自己的维权重点,立足于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决策,从源头上维护好职工的利益。这就要求,工会不仅要对自身非常了解,同时也要对企业的运作模式、管理活动规律有较好的把握,并在维权手段和方式上有所创新。

(四)工会维权思路和模式亟待创新

我国工会传统维权手段主要有政策咨询、困难帮扶、法律援助等形式,但是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激烈的劳资冲突,如企业单方停产停工或者员工单方停工停产、企业主欠薪逃逸或者对员工实施暴力犯罪、员工自杀行为等,工会方面总感觉束手无策。这说明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劳资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传统的救济手段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劳动者的维权问题,工会必须在思想、方式上全面创新,以应对越来越多的群体性劳工事件和极端事件。

二、创新工作思路,共建互利共赢关系

(一)了解职工诉求,重塑工会在职工中的威信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获得工会会员的支持与理解,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和基础。如果工会组织脱离群众,游离于职员利益之外,无法做到真实、准确、及时的反映和表达广大职工会员的利益和心声,那么工会组织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根之水,从而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工会应该广泛开展并组织对职员需求变化的调查,准确掌握职员的需求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并在与企业的谈判中占得先机,更有力的维护职工利益,从而获得职工的肯定和支持。

(二)积极与企业沟通,消除误解,增进互信

工会应创造条件积极与企业沟通,不断加大对企业的工作力度,强化职工与企业共建家园的和谐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对工会的敌对态度,不断增进彼此互信。工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的基层工会、行业工会、地区工会的组织框架,在企业与工会间建立纵横交错的沟通网络,促进彼此信息资源的共享,并建立起解决彼此关切的沟通协调机制。

(三)加强制度建设,从法律上赋予工会更多权利

国家应当加强相应立法,对未经职工一方授权,擅自采取对职工利益侵害较大的行为的,应在法律上采取惩罚性赔偿机制,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刑事责任。工会做为职工的代表,在法律上应享有更多的对企业的制衡权力,特别是对企业行为的合法性确认上必须有工会方面的认可,否则应视为违法。

第6篇:工会法律知识培训范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法制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是开展法律“六进”宣传活动。1、法律“进乡村”。组织有关涉农单位在崔尔庄、风化店等乡镇开展了10次集日普法宣传活动,发放科技、卫生、法律宣传资料4万余份。2、法律“进校园”。开展“和谐校园、平安奥运”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先后到李天木乡中、风化店乡中等中小学举办法律讲座28场,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宣传资料12000余份,受教育师生达13000余人次。3、法律“进单位”。开展了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颁布和修订《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条例》等常用法律法规进行了重点宣传。联合县工会聘请中华总工会法律部部长谢良敏教授为全县县直各单位主管普法和工会工作负责人和各乡镇书记、乡长、企业主管、司法所长共400余人,进行了《劳动合同法》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4、法律“进家庭”。印制《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宣传资料3万余册,购买《农民常见法律法规问题解析》等法律小册子2万余册,无偿发放给农民,帮助其依法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5、法律“进企业”。与县总工会、各乡镇企管门配合,协调企业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6、法律“进市场”。利用集日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有关产品质量及税收征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市场有序和繁荣。二是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人文奥运,法冶同行”专题普法宣传日活动,发放奥运知识宣传资料3千余份。服务“三年大变样”和高速高铁征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录制拆迁拆违专项法律宣传资料,先后出动法律宣传车5次,进行现场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促进拆迁拆违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了《土地管理法》、《沧州市关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二)深化人民调解工作,维护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

一是加强人民调解队伍规范化建设。对全县2100名人民调解员进行了政策、法律和人民调解技巧的专题培训和考核,现已实现666名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二是加强基层硬件设施规范化建设。在为19个乡镇司法所配备警用摩托车的基础上,又向市局为司法所争取电脑10台。截止目前,已为14个司法所配备了电脑,显著改善了司法所办公条件。三是认真开展了民间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和奥运安全保卫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专项排查和重点排查,把最容易激化和重大民间矛盾纠纷隐患作为排查和防范的重点,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全部纳入视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奥运安保工作中,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截止目前,全县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591件,成功调处1512件,成功率达到95%以上,切实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此外,排查刑释解教人员868人,安置并帮教820人,配合公安机关及时采取帮控措施,有效预防了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

(三)优化法律服务工作,促进了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加强律师教育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加强律师参与重大、复杂、敏感案件辩护工作的指导,截止目前,两个律师事务所共承办刑事辩护、被害人案件13件,民事、经济及劳动争议及其他非诉讼案件件92件,解答法律咨询680人次。二是引导公证员牢固树立公证公信意识,积极为重点项目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公证法律服务。截止目前,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609件,公证涉及金额9230万元,接待当事人咨询520人次,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保障作用。三是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和受众面,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继续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乡村行”主题实践活动,本着应援尽援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为各类弱势群体提供及时的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共解答法律咨询607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9件,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四)高效完成了上级部署的各项奥运安保工作任务。

开展了队伍教育整顿,严格落实值班和紧急情况报告等制度,高效完成了上级部署的各项安保工作任务。扎实做好护路、下基层包乡和车站值班工作。认真开展了上访隐患“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因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我局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奥运安保先进集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7篇:工会法律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 合法权益 特殊权益 参政议政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1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中存在的问题

1.1特殊权益难以落实

在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的过程中,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压缩人员编制,减少费用开支,实行责任到人,层层承包。有些单位和承包人不愿承担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还有少数单位经营者在经营思路上短期行为较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不愿在劳动保护上多投精力、物力和财力,使女职工特殊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加之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使女职工和男职工在法律与现实上的不平等日益成为一个不容争辩的现实。如:一些部门女职工在“四期”不敢请假,得不到照顾;有的因产假而被加大考核力度;每月的女职工例假得不到落实;女职工的住房享受不到与男职工同等的待遇等。有的女职工由于害怕失去工作岗位,“四期”未满就自动放弃本应依法享有的假期而匆匆返回工作岗位,有的为了完成企业生产任务加班加点而不敢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索要加班工资。尽管女职工组织对其进行相关政策宣传,但有些女职工因为害怕而宁愿放弃自身的合法权益。

1.2参政议政严重受阻

中国经历二千多年封建社会,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推崇的是男尊女卑。现在,虽然国家从法律上确定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传统观念仍极大地阻碍着女性素质的提高,女性参政难正是当前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女干部比例很低,女干部参政议政范围小、层次低、能量不足、基础不平等, 致使女职工参政议政大打折扣,使许多女职工参政意识趋于淡化,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工作上常常处于被动状态。目前企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因职务级别等问题,造成女职工工作干部说话分量低或不能直接参与企业有关女职工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的研究。

1.3综合素质不利竞争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就拥有更多的立足之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企业体制的改革和企业内部为提高劳动效率而出台的减员增效等措施,使相当一部分女职工为保岗位等原因过早地放弃了学习深造的机会,而是依附于男性间接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女性素质处于低下状态,文化层次低,竞争意识弱,使女职工在参与企业管理、技术改造、科研创新及经营和决策中势单力薄。部分女职工只注重眼前利益,对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不强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

1.4女职工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存在隐患

(1)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不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没有把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内容列入集体合同;(2)一些企业劳动环境差,设备陈旧,工作条件恶劣, 劳动场所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和噪声等超标,对育龄女职工特别是哺乳期女职工的危害更为严重;(3)有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改造生产装置或工艺流程后,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安全生产的风险加大,对职工特别是针对女职工的生理特点缺少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内容的培训;(4)女职工劳动保护设施、措施不健全。一些企业的哺乳室、女工冲洗室名存实亡,甚至取消;部分企业妇女健康普查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有的只检查部分计生项目,而不是所有妇检项目。

1.5部分企业工会及工会干部专业水平不高

(1)负责劳动保护和女职工工作的工会干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专职干部变动多,队伍不稳定;(2)部分企业劳动保护工作未设专岗专职,对兼职人员没有责任权利的激励与约束, 使其缺乏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该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3)一些企业工会缺乏定期对职工劳动保护特别是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劳动保护监督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企业劳动保护工作实效大打折扣,也严重地损害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1.6部分女职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部分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没有树立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2)部分女职工还没有全员保护意识,认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是安全部门的事,与个人无关,尤其是不能认真、规范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和装备,认为影响自身形象;(3)部分女职工认识不到工作及其环境、设备对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健康的影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重视安全操作规定和必要的防范措施。

2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应当采取的措施

2.1健全组织,源头参与

(1)健全女工组织,完善工作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劳动法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工作条例开展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女职工委员会,配备专职或兼职女职工干部,对女工干部进行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和维权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过硬、群众威信较高且热爱女工工作的女职工干部队伍。在此基础上,不断规范和完善适应形势发展和企业实际的女工工作管理制度,在建立女工维权机制和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只有做到了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女工维权工作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注重源头参与、理顺劳动关系。在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中,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应始终把《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作为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把女职工特殊权益和劳动保护作为专项条款写入集体合同中,并做到“四个必须”,即在企业平等协商的过程中,必须有女职工代表参加;在《集体合同》履约进行检查和修改过程中,必须有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参与和意见;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中,必须有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委员;在各级工会召开的会员或职工代表中,女职工代表所占的比例必须同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例基本相同。通过源头参与,理顺女职工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劳动关系,使女职工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

(3)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援助。要充分利用法律知识咨询、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培训等形式,经常组织女职工进行《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级女工组织和广大女职工更好地知法、懂法、用法和守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自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有条件的单位女工组织中,成立法律援助中心,为女职工提供法律援助。

2.2加强制度建设,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1)建立检查落实机制,促进女职工劳动保护落实到位坚持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检查工作,是确保长效机制有效落实的关键。各级工会应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检查工作方案并实施。检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各项规定的落实、工作环境与条件是否切实改善等方面,强化行政监察和群众监督,使女职工劳动保护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作用,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增强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做好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一要加强社会协作,主动依靠党政职能 部门、新闻媒体等多方的相互配合支持,形成女职工维权工作的合力;二要加强依法维权,要加大对《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增强女职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三要掌握工作方法,本着劳资双方互利共赢、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探索维护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的协商方法,使协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3采取具体维权措施

(1)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女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一是要强化宣传,形成关心支持女职工发展的良好氛围。各单位组织遵循《妇女权益保障法》,利用各种形式,宣传男女平等的的妇女观,提高女职工的政治地位;二是宣传工作中先进女职工的典型事迹,在单位乃至全社会形成了尊重女职工、关心女职工、支持妇女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女职工组织要建立了困难女职工档案,对困难女职工随时进行摸底掌握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以便与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

(2)落实女职工政治待遇。在妇女干部的选拔任用、组织发展、职称评聘、培训教育、评先树优、住房分配及报酬待遇等方面,都做到了男女平等、同工同酬。为妇女展现才能和智慧创造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使很多女职工参与企业政治生活,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关心女职工健康,维护女职工的健康权。改善女职工劳动条件,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是女职工维权工作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女职工要把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提到代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要有效的落实女职工“四期”保护措施和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等规定,也要每一年聘请一次专家为女职工进行保健知识讲座,各单位应组织女职工体检,把维护女职工的健康权落到实处。

(4)提高女职工工作干部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新的时期对从事女职工工作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总体上来看,当前女职工工作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在理论政策和知识水平等诸方面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女职工组织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基层女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确保女职工工作干部、特别是新干部能够及时接受到新的理论、业务知识以及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她们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

(5)提高女职工综合素质,增强竞争能力。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女职工的综合素质。要教育女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自立、自强、自尊、自新;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提高自己竞争能力,争做知识型女工;要加强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增强依法维权的自觉性;要教育和引导女职工克服自身弱点,争做新时代女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来自市场和企业内部的各种挑战进一步显现,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魏丽.新建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8(1).

[2] 甘萍,杨翠娥.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调查与思考[J].中国妇运,2002,(6).

第8篇:工会法律知识培训范文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政治和业务水平

我校工会积极配合校行政、党支部组织教职工学习,将党的政策、方针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全体教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首先,我们加强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利用周一下午教工大会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了党的xx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加强了法制学习,组织教工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工会法》等法律知识,引导教职工依法执教,增强了教职工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二、求真务实,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1)继续坚持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学校工会全面贯彻、执行上级部门关于“校务公开”的意见精神,积极组织实施校务公开,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决策。学校的各项工作如党建、师资培训、评优评先、评聘职称、年度考核、福利、后勤、财务等各方面工作情况向全校教工全面公开,在校务公开栏目中公示,同时经常听取教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系列工作从计划安排到落实执行,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既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又大大增强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校务公开使教职工对学校发展前途、改革目标、管理方法、工作程序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全面调动了全体教工的积极性,增强了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学校的意识,加强了学校的民主建设。

(2)参与学校行政决策召开好学校第二届二次教职工大会

学校工会在协助校行政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始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与学校的决策。对学校试行的改革方案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保证实施效果。今年xx年4月初学校召开了二届二次教职工大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等,教职工大会充分发挥了监督职能,督促各项事宜的公开,调动和发挥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一种无形的凝聚力,使学校领导班子能把全校教职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学校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

三、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教职工生活

为了进一步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丰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工会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学校教工之家的活动主要有:继续开展好职工晨练活动,坚持每天早晨锻炼,开展小组比赛,进入冬季后,活动除了做操、打乒乓球外,工会补充体育器材发动教师积极参加踢毽子、羽毛球、呼啦圈等活动,让教师自主锻炼身体,投入到大课间全民健身运动中去;

xx年10月27日下午4:20在我校乒乓球室组织了“我锻炼,我健康”教工乒乓球开幕式,并安排了表演赛。为期两个月的乒乓球比赛于12月20日进入决赛,激烈角逐后胜利闭幕,闭幕式上,书记xx致了闭幕词,为期两个月紧张而激烈的较量,有18教师参赛,六名教师获奖:第一名:xx,第二名:xx,第三名:xx,第四名:xx,第五名:xx,第六名:xx。乒乓球比赛在友好而热烈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比赛极大地提高了全校教职员工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

xx年12月29日下午4:30,我校工会组织的“大家乐”元旦联欢会在四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全校教职工参加了演出。整台晚会热闹欢腾,融新颖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展现出了我校教师丰富的业余生活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2.学校党政、工会十分关心女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三八”妇女节,学校组织全体女职座谈,使全体女职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使我校教职工充分感受到了课余活动的愉悦。既融洽了教职工的关系,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情感,又增强了学校教职工的凝聚力,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的良好的作用。

四、情暖人心,积极开展好送温暖活动

1、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四川汶川地震引起了举国人民的关注,灾区人民的情况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5月14日,学校党支部、工会分别发出倡议:为了支持灾区的抗震救灾,奉献爱心,为灾区人们贡献自己的力量。倡议发出后,学校领导带头捐献,全校师生积极响应,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这次活动为灾区捐献人民币八千余元。

2、真诚关心生活困难及离退休教师生活

为了让广大教职工感到学校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校工会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党政领导,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千方百计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主要工作

①探望病患:凡是知道教职工(含离退休教师)本人,或者骨干教师的家人患病住院的,工会领导都能陪同学校领导或受学校领导委托,前往医院或家里看望和安抚,帮助病人消除思想顾虑,尽早恢复身体的康复。

②慰问丧事:遇到教职工本人或直系家属作古,工会领导都能前往吊唁与慰问,并发动所在工会小组主动给予关心,帮助解决善后事宜。

③庆贺婚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能够在婚庆前夕及时到教职工家里道喜,遇到女教工分娩,工会女工委员也能够及时代表工会前往慰问。

第9篇:工会法律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女工工作;思考;措施

一、适应新形势,积极创建学习型工女组织

不可否认,高校女职工在各高校的工作中,利用其特有的智慧、细腻、坚韧等特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定的贡献。然而,高校女职工的一些惰性也不容忽视。一些青年女职工满足相对优越的环境,不注重业务技能的提高;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往往倾斜于家庭;还有些女职工自认女子不如男,只希望成为贤妻良母,不求建功立业。高校女工建设学习型组织,可在整体上创造学习的氛围,激励她们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树立争、赶、超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二、适应新要求,全力提高女职工素质

使女职工适应新的形势,发挥其“半边天”作用,关键在于提高女职工素质。一是组织女职工认真学习,提高政治修养,;二是加强“四自教育,增强自信心”。要积极主动教育引导女职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意识,把广大女职工的智慧和积极性凝聚到完成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工作任务上来。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

三、适应新目标,努力创新工会工作实践

如何利用工会组织,来强化女工的领导,第一,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现女性风采。女工组织要根据女性的特点,要利用“三八”节、“母亲”节、“五一”节、“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举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女职工开阔视野,活跃身心。第二,促进女职工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要进行家庭文明教育。组织女职工学习《婚姻法》和国家计生政策,培养家庭生活美德,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观念,尊老爱幼,勤俭持家,互敬互爱。另一方面,要以教育手段为主,辅以各种健康积极的家庭文明活动,在轻松愉快热烈的气氛中活跃家庭生活。

四、适应新情况,认真做好女职工的教育工作

新时期新目标,为现代女性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女工组织要从更新女职工观念,提高女职工的竞争力着手,做好科以下工作。一是教育女职工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观念。女工组织要通过开展形势教育,使女职工懂得现代女性必须摆脱传统的依赖求稳心理,实现自身价值。二是唤起女职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充分发挥聪明才干。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女职工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现代意识,为高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贡献力量,奏响时代最强音。

五、重视和支持女工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女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把女工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一是做到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要把《劳动法》、《工会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读本下发到每位女职工手中,组织女工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增强女工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二是通过组织关怀来维护,要建立女工工作台帐,对女工的年龄、家庭、子女情况进行登记,对生活中出现问题组织上要积极帮助,使女工甩掉思想包袱,振奋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为更好的维权打下良好基础。三是多渠道为女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工作机会。四是设立女职工专项奖对在工作有特殊贡献的女职工要有特殊的奖励。五是建立女职工“人才库”,对工作积极业务精练,有工作能力的女职工进入“人才库”随时为组织提供优秀人才。

六、努力培养女职工的良好意识和精神风貌

一是培养其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真正体现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培养创造性的开拓精神。开拓精神相对于多数女性来说是比较缺乏的,所以创造力的开发、创新精神的培育是当前女工工作的重点。三是培养其抓机遇的竞争意识。要学会竞争、善于竞争,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七、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品牌特色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女职工工作机制,由于缺乏一种富有效率,集约束和激励于一体的催人向上的运行机制。使得女职工工作内容繁多、重心不一、压力不足、动能缺乏。因此,在女职工工作运行模式、工作方式、活动规则、考核评价等方面,构建科学、高效、规范、务实的工作机制,是发挥女职工组织作用、增强活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赵煦.创新工会女工工作,推动高校文化发展[J].乌蒙论坛,2008,(03).

[2]陈建敏.提升女工工作,维护女工权益[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2).

[3]潘秀萍.浅谈新时期的工会女工工作[J].才智,2009,(1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