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造业解决方案范文

制造业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造业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造业解决方案

第1篇:制造业解决方案范文

厦门精瑞电脑有限公司技术处副理刘涛介绍说,近年来,unitech不断增强和扩大与世界IT大厂、软硬件厂商的战略合作关系,引进了微软嵌入式系统、WinCE及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并积极在RFID的应用领域进行合作开发。同时,unitech也密切了与Oracle及IBM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力地升级了产品的软件环境及企业应用范围,进一步提升了unitech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贵公司能为制造行业提供哪些物流产品及服务?有哪些典型客户?

刘涛:unitech的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级PDA、掌上型及手持式数据采集器、系列扫描器等,此外还向制造企业提供包含以上产品的客制化集成解决方案。因此,我们不仅仅是IT产品提供商,更是技术、服务提供商。由于信息化往往会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甚至需要对原有流程进行变革,因此。制造企业与我们的合作往往不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典型制造业客户包括广达集团、英业达集团、奇美电子、华硕、合勤、统一马口铁等。

请简单介绍贵公司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组成?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刘涛:制造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物流全过程的控制。以制造业的销售物流为例。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销售计划、产品出厂、NDC管理(运作中心)、仓储、干线运输、RDC管理、配送以及统计查询、破损货品退回、客户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提供全部物流过程的操作、控制、查询、跟踪服务。

我们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的销售物流解决方案具有强大的统计、查询、数据挖掘功能,而且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统计数据中依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提供给企业决策层科学、准确的分析数据和结论。

以贵公司经验看,制造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哪些难点?应注意哪些问题?解决办法是什么?

刘涛:企业物流可以分解为货物流和信息流两大流。其中,货物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采购、制造和产品配送三个阶段的内容;而信息流则细分为计划(协调)流和作业流。事实上,无论是货物流还是信息流,都与从供应商到客户所经历的采购、制造与配送等过程紧密相关。

企业通过物流使原材料经过一系列过程转变为产品并送达客户而实现增值。其中货物流分布在企业物流整合中的采购、制造支持和产品配送等环节;同时,信息流也因这些环节间的交互作业而产生、流动。

谈到制造业物流信息化所存在的难点,我们认为:

首先,缺乏一体化、集成化的设计系统,与生产进程联系不够紧密;同时,制造业的零部件数量非常庞大,而目前国内制造业零部件标准程度低,缺乏真正可执行的行业统一编码,使得各企业之间、甚至是企业内部无法做到信息共享和集成。其次,信息采集手段落后,生产数据管理困难。信息多为手工输入,而且反馈速度慢,难以分类汇总及迅速检索,信息共享度低。第三,缺少统一的物资、物流管理系统。物资采购、仓储配送的时间、位置及数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第四,缺少相应配套信息系统,如经营、生产、计划、物资等管理信息系统,成本信息分析不够具体,难以实现对人力、物资、设施及资金的准确控制。第五,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各生产单位虽都有较强的质量意识,也有一套质量管理考核办法,但对产品质量的追踪、分析和控制有较大的难度。

要解决这些困难,对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分解、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共享是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

哪类自动识别产品在制造行业更受欢迎?贵公司有哪些核心竞争力?

刘涛:就制造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而言,条码是企业切入信息化最简单和有效的突破点,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识别(数据采集)产品在那些对信息化有所要求的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变得日益重要。由于自动识别产品种类和品牌不断增加,制造业用户面临着一些选择方面的困难。我们认为,在性能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当然都想买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但目前的情况是,不同企业的自动识别产品在技术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当产品趋同时,供应商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等软实力会成为最终胜出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是我们主要的竞争力所在。我们一直强调包括售前技术支持在内的技术服务。除了常规服务,包括现阶段渠道伙伴的售后服务都还是由我们来做,同时unitech也在帮助渠道伙伴建立同等的服务体系。

针对制造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自动识别产品生产企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会?

刘涛:随着制造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家投入到自动识别产品的生产中。传统自动识别品牌产品的产量不断扩大,新的竞争者不断进入。从技术参数上看,各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低层次、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

虽然面临这些挑战,但我们更愿意把它看成是unitech不断实现超越的市场机会。

从我们自身来看,一方面,unitech经过几十年的稳步发展,技术水平获得了快速提高,生产的产品和其他品牌产品的质量没有大的差别。而且性价比更高。另一方面,当同类产品的一般性技术参数越来越接近的时候,核心功能的稳定性已成为产品本身的优势所在。我们从自己多年服务最终客户的经验中汲取营养,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是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和生产,力争满足客户最细微的使用需求。

从行业角度看,虽然涌入自动识别领域的企业在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通过不断培训新客户,再加上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规模迅速扩大,自动识别企业的市场机会变得越来越多。

以贵公司的经验看,制造业客户在选择条码解决方案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刘涛:用户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求,有时会选择购买一种产品,有时会选择整个解决方案。

针对产品而言。每个客户都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所产生的不同诉求:有的是产品导向,选择知名品牌的,性能稳定的;有的是成本导向。unitech建议。选择购买产品时应该选择那些兼具品质和服务保障的。

针对解决方案来讲,我们的建议是:做好需求分析,真正了解企业希望达到的结果,这应该是选择一个适合企业需求的解决方案的第一步。需求分析是指针对识别行业可能出现的挑战,分析竞争环境,找到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企业想从这个方案中达到的近期和长期目标。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应该包括不同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来进行规划和选择。同时,也不能奢望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实现所有的想法,根据本行业和数据采集行业的发展,保持开放的姿态,准备随机应变。

第2篇:制造业解决方案范文

六、行业系统解决定方案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有效途径

对于千千万万中国的制造企业而言,在实践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道路上,需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专业知识扎实、行业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商,提供面向智能制造的集战略咨询、架构设计、实施方案、关键装备、核心软件、数据集成、流程优化、运营评估于一体的综合服务。

(一)为什么要推广行业系统解决方案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需求。站在传统制造企业的角度来看,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一系挑战,制造单元如何连成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工业控制系统如何与制造执行系统、企业管理系统实现集成?多年前的老旧设备上的数据如何采集、传输、处理?研发、生产、仓储系统如何有效对接?这些都需要一批行业解决方案企业来参与,这将会大幅提升行业整体的智能化水平。

二是有市场。站在致力于投身到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企业角度而言,中国有一个广阔的市场,中国的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可以用四个“最”来概括:一是最大,智能制造的市场规模最大。有机构预计,到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将超过三分之一。二是最快,市场增速最快。仍以工业机器人为例,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56%,居全球第一,预计未来五年的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5%左右,远超15%的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年均增速。三是最全,有机构统计,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6个小类,是各国中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四是最复杂,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有些处于2.0要补课,有些处于3.0待普及,有个别企业处于4.0需示范,这在全球几个工业大国间是少有的。这给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中国的本土解决方案企业更熟悉自己的市场。

三是有路径。有路径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系统解决方案企业成长有成功的路径和模式。近年来,国内来自工业软件、智能装备、零部件等不同领域的企业,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领域,成功转型为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如青岛软控从提供橡胶轮胎配料工序的控制软件,逐步延伸至配料辅机、加工设备等硬件产品,再发展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石化盈科、启明信息、宝信软件、徐工信息等从制造业总公司中剥离重组,成为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二是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培育有比较成功的做法。近年来,地方工信行业主管部门围绕如何形成和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进行着积极的研究探索。浙江支持成立了一批装备电子重点企业研究院,培养出一批各具发展特色及竞争实力的解决方案厂商。

四是有动力。面对当前传统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广阔市场,面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求,面对尚未被大公司垄断的新兴市场,许多国内企业纷纷拓展业务进入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在实践中能力不断提升。上海明匠以制造设备数据采集、集成、处理为重点,在构建集自动化设备改造、工业网络架构设计、关键智能设备生产为一体的基础上,建立了智能工厂设计、规划、改造、实施等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沈阳新松机器人在做强传统的装配型搬运机器人基础上,积极拓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仓库系统解决方案等新业务。

(二)如何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涉及自动化、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电子信息等多个技术和专业领域,涉及技术、数据、产品、流程、管理等多个环节,涉及咨询、实施、运营、维护等诸多方面,技术体系、商业模式、产业生态仍在不断演进和探索中,需要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部委、地方、院所、协会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前期,工信部在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中,对于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有一些新的理念,这些理念对于致力于投身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企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来讲有三个理念:

一是集成是重点。对于企业信息化而言,难点在集成,重点在集成,突破点也在集成。集成应用是德国工业4.0的关键词,提出了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两化融合评估标准把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创新引领四个阶段。集成也是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的关键词,能不能解决工业控制与制造执行系统、制造执行与经营管理、设计与制造的集成、产供销的集成等一系列问题,是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是数据是灵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数据是资产、是资源,是一种新的生产管理要素。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数据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数据流、物流、资金流的协同水平和集成能力,数据流动的自动化水平,乃至数据驱动型企业的形成,决定了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从传统制造业角度看,生产装备自动化解决的是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即成本、质量和效益,而数据流动自动化解决的是大规模定制的问题。只有数据的自动流动,形成智能数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个性化定制带来的成本、质量、效益等问题,解决生产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对于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企业而言,能不能把各种生产装备、工艺生产、经营管理、客户需求等各种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传输、加工和执行,能不能构建面向企业全业务、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流方案,是解决方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三是能力是主线。能力是相对于企业面临的问题而言的,相对于企业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能力总是显得不足,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面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等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传统企业在提升传统能力的同时,需要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企业的技术、装备、系统、流程、管理、组织、商业模式、发展战略的创新、调整、优化,最终都要转化为竞争优势,转化为成本、质量、效益、服务以及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劳动生产率等的提高。这是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核心目标,是对既有发展模式和组织业态的重构。

七、“新四基”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关键支撑

(一)什么是“新四基”

工业有“四基”,包括关键的基础材料、核心的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的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我国在上述领域的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所以《中国制造2025》中门提出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在编制《指导意见》时,我们深刻把握全球智能制造演变新趋势,从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打造产业发展支撑平台的角度出发,提出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制造业基础的内涵更加丰富,需要突破“新四基”,即加快自动控制与感知(一硬)、核心软硬件(一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一平台)、工业互联网(一网)等新型基础能力和平台设施建设,这既是加强工业2.0补课、3.0普及的现实需要,也是支持我国实现工业4.0示范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为什么要发展“新四基”

在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新四基”基础薄弱。一是在自动控制和感知领域,欧美日等企业在高端PLC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通过将工控网络产品和装备捆绑销售,形成了事实标准。工业领域的传感器主要依赖进口,传感器核心材料和器件基本被跨国公司垄断。二是在核心工业软件领域,研发设计工具、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通用产品主要依靠国外软件,面向航空航天、冶金化工、消费电子等特定行业研发、工艺、测试、验证环节的专业软件严重缺失。三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工厂网络静态配置、刚性组织的方式难以满足未来用户定制、柔性生产的需要,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呈现“诸侯割据,各自封闭”的状况,现场总线技术标准被国际巨头垄断,网络、数据、软件集成面临协议标准缺失的制约。四是在工业云与智能服务领域。GE、西门子、SAP等跨国公司围绕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以工业云和大数据分析平台为载体,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夯实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基础。研究制定传感器产业发展路线图,重点突破微机电系统、生物智能、无线传感、自动化测量仪器仪表等关键技术和设备,提升传感器智能化、微型化和集成化水平。突破工业控制系统中核心芯片、伺服电机、驱动器、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关键器件和技术的发展瓶颈,加快推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布式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化。组织实施“芯火”计划,加快工艺过程控制、特殊控制模块等核心芯片产业化,推进国产嵌入式处理器研发和规模应用。

二是发展核心工业软件。突破虚拟仿真、人机交互、系统自治等关键共性技术发展瓶颈,夯实核心驱动控制软件、实时数据库、嵌入式系统等产业基础。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工业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加强软件定义和支撑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信息物理系统参考模型、测试验证平台和综合验证试验床,支持开展关键技术、网络、平台、应用环境的兼容适配、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测试验证,推动工业软硬件与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网络、工业信息安全系统和智能装备的集成应用。

第3篇:制造业解决方案范文

制造业信息安全

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祥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信息防泄漏技术为核心的内网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上海祥殷已发展为一个拥有强大研发、市场和服务团队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采用了国内领先的新一代内核,双驱、双缓存加密技术的“SecureOne信息安全管理平台”为企业的核心信息提供了强大的加密保护。

内网安全建设尤以制造业信息安全的建设最为复杂和难以实施。即使实施了,实际应用效果也往往和企业的项目设计初衷相差甚远。制造业信息安全的难点在于它的信息化环境繁杂,涉及到各类不同时期、不同版本、高中低端的设计软件、分析软件,还有各类ERP、OA、PLM等管理软件。企业的软硬件环境也时常变化,系统要定期升级,设计、分析、管理等应用软件也在不断升级。如果内网安全产品不能做到与这些工程和管理软件的紧密集成,不但难以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反而会制造安全隐患。

北京某工业炉有限公司很早就采取了内网安全防控手段,安装了信息防泄密软件。刚开始部署软件时,企业只有二维设计软件及Windows XP系统。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升级,企业陆续购买了三维设计软件,系统软件也升级到了Windows 7。这时问题出现,加密软件对三维设计软件的关联设计失去作用,严重时还会直接造成服务器崩溃。企业不得已,只能对三维设计软件不做加密处理,结果原先的信息安全软件也完全失去了意义。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制造业信息安全项目中层出不穷。上海祥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殷信息)多年来服务于制造业企业,对于用户所面临的窘境有深刻的体会。经过研发,祥殷信息针对用户的问题对症下药,推出了制造业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首先,祥殷信息在信息安全行业内拥有最强的工程设计软件开发背景。公司的大部分研发人员从事过Pro/E、UG、CATIA、TeamCenter、Windchill等工程软件的二次开发或实施工作。祥殷信息率先在Windows XP 64位、Windows 7 32位和64位平台上开发内网安全产品,并且率先完成了对Linux平台的支持,从技术上实现了跟制造业需求的完美对接。

第4篇:制造业解决方案范文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国家,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制造业,约70%~80%的物质财富来自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

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如何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家科技部已正式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将投资八个亿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从八十年代中期企业逐步开始应用CAD软件,到国家在九十年代实施CAD应用工程,到企业广泛应用财务软件,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道路上已经度过了近二十年时间,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深层次的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能够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信息技术能够真正为企业经营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 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2)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3)负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4)负责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保证各个基本要素实现多赢。

2.制造业企业是信息化的最终客户,是主体,其他要素都是为这个客户服务的。

每个制造业企业,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管理体制,来选择个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要实施好信息化工程,企业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领导必须对信息化建立基本的认识,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手段,需要为我所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信息化是首长工程,企业领导必须把它当作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必须真抓实干。

3)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把信息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大项目来进行科学地管理。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对信息化工程这个大项目的实施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阶段的目标、项目的人员组织、成本、考核标准进行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监控,必须对每一个阶段的实施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信息化工程这一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项目的成功实施,必须满足项目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实施周期、实施成本和实施效果。

4)任何一个试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革新,一开始总是会降低效率、提高成本。企业这个大系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把革新的成果融入企业,信息化工程也不例外。因此,对信息化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制造业企业应有客观、理智的认识,企业领导要敢于冒有准备的风险。

5)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是企业能够在咨询服务商或者软件公司的帮助下,弄清自己的需求。信息化软件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的一种载体,如果软件本身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与制造业企业相冲突,信息化工程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企业需要有既懂管理,又能够清晰地描述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需求,并能够与咨询公司或软件企业进行交流和配合的管理人才队伍。

6)软件既然是一种工具,就必须有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工具的人。因此,企业需要培训一批能够熟练软件的应用人才队伍。

7)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应用平台日趋复杂。因此,企业需要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网络和数据库的维护人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这类工作外包给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

8)信息化建设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资金,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资金的获取渠道与方式,做好预算与成本控制,避免信息化工程因为资金问题而中途夭折。

3.咨询服务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枢纽,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需求的诊断和分析,制定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2)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方案的选型、实施与监理。

3)帮助企业进行多层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

4)不断跟踪和研究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变化趋势,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制造业企业推荐最合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4.制造业软件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工具制造商,其职责是:

1)提供能够满足制造业企业功能需求,能够在企业的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安全、可靠运行,并能实现与其它应用软件集成的软件产品。

2)软件产品应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开放性、易学易用性等特性。

3)为制造业提供软件产品的安装、培训与服务。其中服务包含软件实施、软件升级、客户化开发、解决应用中的问题等。

5.软件服务和集成商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桥梁,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的客户化开发、培训和系统升级。

2)帮助企业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

3)帮助企业维护整个信息系统,并解决信息备份、信息安全问题。

6.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组成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的、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平台。该平台必须保证整个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兼容性。

7.渠道与商负责帮助产品供应商进行产品的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大多数硬件与网络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以分销和渠道销售为主;而制造业应用软件公司则主要采用直销,自主从事产品的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

三.决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

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决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因素,而其中,政府主管部门、咨询服务体系和制造业软件企业,是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整个价值链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如何、导向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提出的CAD应用工程,就顺应了当时的企业信息化状况,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甩掉图板,使用CAD软件,使企业真正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激发了企业实现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的热情。反之,有些地方和行业的主管部门,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采取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做法,规定企业只能用某某产品、某某软件,这就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二,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咨询服务企业的参与,参与的程度与方式如何,也是导致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许多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建网络、买软件和硬件,在购买前看演示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好功能,到了企业就是用不起来,数据格式不兼容、借口连不上等问题随着而来。有的企业甚至成了“软件展示厅”,买了一大堆软件,但还是一个混合物,没有真正实现“化合”,没有真正集成起来。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引进咨询服务企业,进行认真、仔细的需求分析,缺乏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及集成方案。

另一方面,咨询服务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比较缺乏专业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咨询企业,高校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是从事咨询服务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优势是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但是往往缺乏在企业工作和实施项目的实际经验。

不少制造业软件企业除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应用软件之外,实际上也扮演了咨询服务的角色。企业常常要求制造业软件公司为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甚至进行软件与系统集成等。但是,由于制造业软件企业是以卖自己的软件为目的,所以免不了王婆卖瓜,少数软件甚至用一些模糊、错误的概念来误导制造业企业。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呼唤专业、独立、中立的咨询服务企业,来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2年1月成立,它是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深化实施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在全国首创了由政府引导、高校和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新型运作模式。工程中心致力于通过深入的研究,来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体制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制造业企业推荐最优化、最佳性能价格比的解决方案,使企业通过实现信息化,真正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显著降低成本,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避免信息化投资的失误。

第三,制造业应用软件的选型、实施、客户化开发与信息集成,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许多企业采用行业标准、甚至是企业标准。连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产品设计过程,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要求,例如明细表的书写方式等。在后续的工艺编制环节,则根据企业的产品、行业的特点不同,需求差别更大。有的以装配工艺为主,有的以机加工工艺为主,有的以焊接工艺为主等。企业生成各种清单、报表的方式以及编码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企业的管理模式则差别更大,一些传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以纵向一体化为主,在整个企业集团建立了严格的分工,建立了内部的供应链,如一汽。而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则建立了横向一体化,形成了外部的供应链,如广东南海的铝行材供应链、重庆的摩托车供应链和浙江永康的小五金供应链等。不同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产品特点、营销模式、采购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不可能用一种类型的管理软件来适应所有的企业。对于流程型企业,如石油、化工、钢铁企业,所使用的管理软件与离散型制造业又有根本的区别。

制造业的内部管理环节众多,差别巨大,因此,应用软件的选型、客户化开发和信息集成十分关键。每个应用软件都有不同的市场定位,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生产和管理模式的企业。目前,市场上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往往会使企业看得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因此,咨询服务企业的责任重大,它必须帮助企业甄别、选择应用软件,帮助企业确定特殊的开发和客户化需求,以及信息集成的需求。

制造业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的信息集成,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和瓶颈问题,需要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和应用软件供应商共同研讨,确定合理、优化的信息集成解决方案。

许多应用软件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但是大多数提供的是语言开发工具,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开发。比较有特色的是开目CAPP和开目BOM软件提供了可视化的配置工具,企业可以自行根据报表汇总的方式、表格格式和生成过程进行配置,配置方法简单实用。

为了实现客户化和信息孤岛问题,许多大企业专门建立了开发队伍,开发了一些自行使用的工具和模块。但是,随着应用系统日趋复杂,系统的维护越来越困难,一种新的趋势是将这种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任务进行外包。这就产生了对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的市场需求。目前,在美国,已经有大量的面向不同行业的专业软件服务和集成商,而在中国,由于还存在对服务价值的认同等问题,软件服务和集成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角色目前主要由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来扮演。

第四,信息安全问题,在整个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随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对这些电子文档如何存储、备份,如何保证安全,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碰到的问题。企业在指定信息化解决方案时,也要进行充分考虑。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企业建立了Intranet,怎样在保证Intranet用户能够访问Internet,又能够避免信息被盗,怎样防止网络病毒和黑客袭击,这都是企业在建立信息化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由制造业软件企业和软件和系统集成商提出了解决方案。制造业企业需要在方案选型时,充分考虑和比较各种信息安全方案,选择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战略理念

1.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信息化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制造业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使得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止步不前。

2. 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企业管理改革联系起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国有大中型制造业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布局很不合理。在进行了体制改革之后,国有制造业企业依然面临着严重的与市场接轨,加快市场反应速度的问题。而中国新兴的乡镇和私营企业,以及广大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是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顺应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已经通过特色经营和成本优势确立了自身在市场的地位。但是,这些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也遭遇了技术、管理等问题,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前提是管理现代化。只有摸清企业的现状和改革的目标,才能制定出改革的方针和行动纲领。对许多企业,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产品定位,理顺营销渠道,找到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推进管理改革的一种手段,是先进管理思想的载体,例如,通过实施CRM系统,可以要求销售人员每天填写访问客户的情况,购买意向信息和客户的详细档案,客户服务的情况等,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的客户信息不应该人员的更替而遭受损失,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PDM系统,可以更好地贯彻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中规定的规范的工作流程。

信息化是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客户购买产品是追求其使用价值,他们并不会因为制造业企业的产品是用CIMS制造的就购买。不少CIMS示范企业,因为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陷入了困境。因此,企业在考虑信息化方案时,应该着重考虑性能价格比,没有必要都搞大投入,动辄上千万。

3.企业选型必须注重实用,避免贪大求全。

不少企业在选型过程中,片面追求先进性。实际上,一些按照美国的国际化巨型企业作为样板开发的软件是不可能直接适应中国企业需求的。例如,某国外大型PDM软件的原型为为了解决世界上最大的一家汽车公司与其外部供应商进行物流供应的问题。而而我国最大汽车公司的产值恐怕也只有那家企业的百分之几,这种软件的过程与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相差甚远,实施成功的概率很小。

企业必须警惕一些概念性的炒作。一些新的名词,实际上没有新的含义,只是一些软件企业将其系列软件打包销售的一种手段。

一些软件产品的功能存在着交叉。例如,一些国外大公司开发的PDM软件,或者PLM软件,与ERP系统在管理思想上有根本的不同,一个是以产品为核心,另一个是以企业为核心。这两种软件从功能上相互交叉,存在互相排斥的关系,因此,能否集成,如何集成是需要深思的。

信息产业竞争激烈,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生命周期很短。有的技术一年前还是先进的,一年后就落后了。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从分析自身的需求出发,面向实用,解决主要问题,不能片面的追求先进性。国产的CAD/CAPP/CAM/PDM系统和ERP等系统,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可以经济有效地满足制造业企业的需求,不少产品的性能价格比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4.应处理好整体规划与分布实施的关系

信息化工程的整体规划实际上就是对一个大型项目所要使用的资源、达到的目标、任务分解的步骤、里程碑,成本计划等进行计划。而分布实施就是按照这个总体的计划进行执行,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和企业自身需求的变化而逐渐调整的过程,由于信息化工程的内容庞杂,实施周期较长,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变化是十分常见的。

整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没有整体的分析和计划,就可能造成许多局部最优解,而得不到整体最优解;分布实施也是必要的,它使得企业可以适应自身和外围环境的变化,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技术更先进的产品,同时避免一次性的较大投资。在总体规划时,应仔细考虑信息集成方案;而在分布实施过程中,则不管选择的技术和产品如何变化,仍然需要保证应真正按计划实现集成,使得信息流在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能够畅通无阻。

5.如何看待服务的价值

目前,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领导的观念还停留在买产品可以理解,而买服务难以理解的阶段。实际上,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可以说是三分产品,七分服务。光买产品不买服务,就象不进行诊断就乱吃药一样,是十分危险的。制造业企业的个性很强,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必须通过咨询服务来诊断清楚问题,通过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来解决软件的实用化问题。

五.中国制造业软件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应明确的战略理念

1.制造业软件企业应处理好研究、开发与销售的关系

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客户提供了经济实用的软件产品,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在CAPP和财务软件方面,形成了以国产软件为主的格局。

但是,要应对国际上规模比国产软件企业大得多的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企业还必须处理好研究、开发与销售的关系。一些企业没有处理好这三者关系的企业,在市场上形成比较大的波动,一个不错的新产品开发出来,销售额会上来,但下一个版本或者产品跟不上,又会造成比较大的滑坡。

研究工作包括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和管理技术,以及研究市场需求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关键是要深入制造业企业,研究制造业企业本身要解决的问题,获取准确的、有代表性的需求,找出共性,然后结合掌握的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企业提供既实用,又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产品。软件企业应注意研究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形成发展的后劲。软件企业应注意产品的独创性,切忌盲目跟踪国外产品、模仿国外产品,必须形成自己鲜明的工程特色,真正开发出符合其目标客户需求的软件。

在软件开发方面,必须大力引进软件工程技术,对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别是软件需求管理和配置管理。

在销售方面,随着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由单元应用转向集成应用,客户已经从购买软件产品转变为购买解决方案,因此制造业软件企业应该更多地增加应用工程师和项目实施队伍,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2.应处理好产品与项目,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关系

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形态复杂、历史背景各不相同,而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管理者的特色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需求的个性化、差异性和多样性,这就需要解决方案的“量身定制”。因此,软件企业需要提供的是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而不仅仅是产品。

对于制造业软件企业而言,如果以项目的形式,为每个企业都进行开发,一方面开发成本很高,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很大,另一方面也难以保证软件的质量。因此,制造业软件企业必须考虑软件的开放性和柔性,同时尽量把开发工作控制在有限的水平。

对于制造业企业,也必须充分将企业实际与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不能纯粹让软件来适应自己可能已经落后的管理模式,尽量推行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应用标准化的软件产品,降低使用成本。

3.规范市场和竞争秩序,实现多赢

制造业软件市场属于一个专业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参与者的竞争策略应该是以特色经营和优质服务为主。然而,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软件市场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竞争局面,同样是提供一个制造业企业的解决方案,报价差距非常大。由于软件是零边际成本,有的小企业为了短期的生存和发展,掀起了一轮有一轮的价格战。而他们的低价位往往是以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常常在连企业的需求都没有搞清楚,就匆忙报价。

这种恶性的价格竞争有至少以下恶果:

1)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中国制造业软件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大大降低。而且往往是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损失最为惨重,甚至退出市场。

2)影响了整个中国制造业软件的形象,使不少客户认为国产软件是质次价低。

3)造成许多制造业企业只注重考虑价格,而不是考虑软件能否解决自身的问题。最终导致许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失败而告终。

另一个问题就是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某些地方采取购买本地的软件就给予资金扶持,购买外地软件就不给扶持的不平等政策;有些军工行业至今还采用行政方式统一采购,指定品牌等方式。这些,都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相背道而驰的,最终的结果也只会破坏市场秩序,影响应用效果。

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一个供应链、价值链,每个环节都应该是增值的过程。只有价值链的每个要素都能够赢,整个价值链才能够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企业应该把竞争与竞合结合起来,共同维系整个中国制造业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多赢的良好局面。

第5篇:制造业解决方案范文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关于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征集工作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8〕8号),按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冀工信两化函〔2021〕60号)安排,我厅决定遴选一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并进行推广应用,为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提供支撑。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内容

以解决工业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为导向,关注提升短期和长效相结合的解决方案供应能力,遴选一批技术先进、成效显著、有借鉴推广意义的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

(一)工业互联网类。企业内部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连接多个厂区或企业间网络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业(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向企业或产品的标识解析应用、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等解决方案。

(二)“制造业+互联网”新模式类。实现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应用解决方案,提升企业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生产方式转变。

(三)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类。面向企业服务的疫情监测分析、员工流动管理、防疫措施管控等解决方案,强化工业企业科学精准防控能力。推动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实现疫情管控条件下持续生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稳产增产。

(四)关键领域应用类。应用于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研发设计、工业电子商务、制造业互联网“双创”、企业上云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实现供应链风险预警、协同制造、订单承接、产能共享、柔性转产、供应链金融等解决方案。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主体包括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高校及科研院所、具有对外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能力的制造企业等。申报主体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技术研发和融合创新能力。省外申报单位,需在我省设有分公司、子公司、办事处等常驻服务支撑团队。

(二)每个申报主体只能申报1个解决方案,申报主体需按照要求填写好申报书(见附件1),同时至少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应用典型案例(见附件2)。

(三)解决方案必须已经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申报单位拥有解决方案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不得是在本单位实施项目,并有可量化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申报材料要描述详实、重点突出、表述准确、逻辑性强,杜绝虚构和夸大。

(四)解决方案申报材料由申报单位填写并加盖公章,典型案例材料由实施企业填写并加盖申报单位和实施单位公章。申报企业和实施企业对申报内容真实性负责。

三、有关事项

(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对申报方案进行遴选,并对入选方案进行集中宣传推广,按细分行业、细分领域开展解决方案对接;从入选解决方案服务商中遴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队伍,面向工业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组织我省工业企业开展与典型案例企业的对标活动,通过实地观摩、培训学习等方式学习先进经验。

(二)省内申报单位由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组织推荐,省外申报单位由常驻我省服务支撑团队所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推荐,并于3月15日之前将盖章版申报书、典型案例、汇总表(见附件3)电子版(含盖章扫描件和文档格式)报送省厅两化融合处电子邮箱。

联 系 人:陈  伟

联系电话:0311-87908721

电子邮箱:ronghechu@126.com

 

附件:1.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申报书

2.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典型案例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2月4日

附件1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申报书

  

 

解决方案名称:                                     

 

 

 

单    位:                  (盖章)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推荐单位:                  (盖章)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

2021年2月

填 写 说 明

 

一、填写单位应仔细阅读《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征集工作的通知》,如实、详细地填写每一部分内容。

二、填写单位的解决方案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提供的全部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签署单位责任声明。

三、填写材料要求描述详实、重点突出、表述准确、逻辑性强、具有较强可读性(可结合图、表等表达方式),既包括实践内容,又涵盖理论剖析,杜绝虚构和夸大。

四、请填写单位将本材料和《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典型案例》文档以及加盖公章后的扫描版本发送至各推荐单位(各地工信主管部门)。由各市工信主管部门汇总梳理后,一并发送至省工信厅。

一、基本信息

(一)申报单位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成立时间

 

单位性质

国有 民营 三资 其他(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

企业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微型

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员工人数

 

单位地址

           省            市/区              

联系人

姓名

 

电话

 

职务

 

E-mail

 

申报单位简介

(不超过300字)

主营业务、技术优势等基本情况介绍

(二)解决方案基本信息

解决方案名称

 

申报方向

(限选1个)

工业互联网类

“制造业+互联网”新模式类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类

关键领域应用类

方案概述

 

                 

二、解决方案的基本情况(不超过3000字)

(一)背景需求

结合申报方向,阐述解决方案服务对象及适用场景(例如主要服务于哪些行业,适用企业规模、类型,以及适用的主要场景等),能解决什么问题,对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二)建设内容

对解决方案建设的总体目标、关键技术、功能特点、创新性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三)商业模式

介绍服务模式、收费模式等。

三、解决方案的应用推广(不超过3000字)

(一)解决方案落地实施

结合实际应用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描述用户应用解决方案的切入点、部署环节、实施步骤等情况。

(二)解决方案应用成效

目前已实施企业数量,其中河北企业实施数量,解决了哪些痛点问题,获得的可量化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解决方案推广计划

结合所选方向,描述解决方案的市场前景、推广模式等。

四、其他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2.主要专家/技术团队成员履历、资质相关证明材料。省外企业还需提供常驻我省技术支撑团队人员情况。

3.服务客户证明材料(如合同、用户报告或反馈意见等)。

4.与解决方案有关的现场和装备照片、软件或系统界面截图。

5.相关资质证书、专利证书、自主知识产权证明、所获奖励等。

单位责任声明

 

根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征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单位提交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申报书》。

现就有关情况声明如下:

1.我单位对提供全部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保证所涉及的解决方案皆为自主知识产权。

2.我单位所涉及的解决方案内容和程序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3.我单位对所提交的材料负有保密责任,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规定,所提交的内容未涉及国家秘密、个人信息和其他敏感信息。

4.所填写的相关文字和图片已经由我单位审核,确认无误。

我单位对违反上述声明导致的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法定代表人:(签字)

单位(单位盖章)

                      二〇二一年   月   日

附件2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典型案例

 

 

 

解决方案名称:                                     

 

 

实施企业:                  (盖章)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提供单位:                  (盖章)

推荐单位:                  (盖章)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

2021年2月

填 写 说 明

 

一、本材料填写单位为应用解决方案的实施企业,且与解决方案的提供单位不为同一个单位。

二、填写单位应仔细阅读《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征集工作的通知》,如实、详细地填写每一部分内容。

三、填写材料要求描述详实、重点突出、表述准确、逻辑性强、具有较强可读性(可结合图、表等表达方式),既包括实践内容,又涵盖理论剖析,杜绝虚构和夸大。

四、请填写单位填写完毕后,将本材料可编辑版本和盖章版材料发送至解决方案的提供单位,供提供单位申报河北省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所用。

一、基本信息

(一)实施单位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成立时间

 

单位性质

国有 民营 三资 其他(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

企业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微型

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员工人数

 

单位地址

           省            市/区              

所属行业

钢铁 装备制造 石油化工 食品 医药 建材 电子信息 纺织服装 其他

联系人

姓名

 

电话

 

职务

 

E-mail

 

实施单位简介

(不超过300字)

 

(二)案例基本信息

解决方案名称

 

解决方案提供单位

 

项目名称

 

项目投资总额

 

项目起止时间

 

项目概述

 

 

 

 

                    二、典型案例的基本情况(不超过3000字)

(一)背景需求

阐述企业发展碰到的困难,和选用该解决方案的原因。

(二)项目内容

对项目的总体目标、建设方案、运行情况、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三)应用成效

项目实施之后为企业解决了哪些痛点问题,获得了哪些可量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其他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2.与提供单位签订的合同、项目使用报告等。

3.与项目有关的现场和装备照片、软件或系统界面截图。

 

单位责任声明

 

根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征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单位提交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典型案例》。

现就有关情况声明如下:

1.我单位对提供全部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我单位对所提交的材料负有保密责任,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规定,所提交的内容未涉及国家秘密、个人信息和其他敏感信息。

3.所填写的相关文字和图片已经由我单位审核,确认无误。

我单位对违反上述声明导致的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法定代表人:(签字)

单位(单位盖章)

第6篇:制造业解决方案范文

跨国软件企业正在积极进行战略转型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软件正在成为新型工业基础设施,跨国软件企业正是基于这一判断,积极布局工业软件和进行战略转型。

向工业云服务提供商转型。企业认为,SaaS 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球最主要的软件服务交付方式,并积极投身工业云平台建设。达索公司2009年开始布局业务转型,研发了3D EXPERIENCE云平台,其旗舰产品CATIA 在工业设计软件领域遥遥领先。

向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面对产品、工艺和需求的日趋复杂化,智能制造需要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向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已成为跨国软件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达索公司已不把自己界定为软件公司,而是科技公司,公司编程人员只占30%,其他人员均是工程背景出身,可提供面向制造业、建筑业、医疗等12个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SAP积极致力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安全驾驶等行业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和产业化。IBM推出的人工智能系统Watson目前已在制造业等17个行业开展应用。

积极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是未来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跨国软件企业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展了对研发设计工具、制造执行系统、管理软件等领域工业软件企业的收购,来完善产品业务体系,构建产业生态以提升市场竞争力。SAP自2001 年起先后收了 TopTier、Business Objects、Sybase等公司,软件产品体系覆盖了制造全流程。Siemens自2007年收购UGS 成立了Siemens PLM Software,之后又相继收购了 Vistagy、Kineo、TESIS、Camstar等公司,将工业软件技术与工业自动化技术融合,强化以PLM为代表的综合数字化能力,提供软硬一体的数字工厂解决方案。

未来工业发展方向

通过调研分析,由软件支撑和定义的未来工业将是由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由平台主导向服务化转型的工业。

未来工业将是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的工业。当感知无所不在、连接无所不在,数据一定也会无所不在,未来工业将由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一方面,通过数据的自动流动解决复杂问题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通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实现生产制造全过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西门子研发的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数字化双胞胎”――“产品数字化双胞胎”“生产工艺数字化双胞胎”“设备数字化双胞胎”,它们将 PLM(生命周期管理软件)、MES(制造执行系统)和TIA(全集成自动化) 集成在Teamcenter数据平台上,可实现数据的自动流动和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代表了未来工业发展方向。

未来工业将是由平台主导的工业。未来工业将是平台之争,谁掌控了工业云和大数据平台,谁将拥有规则的制定权、标准的话语权和生态的主导权,也将抢占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Siemens搭建的 Sinalytic平台、SAP搭建的HANA平台,覆盖了工业产品的研发设计、工艺仿真、原型测试、生产制造、远程服务等各环节,其本质都是以开放化平台为核心,向下整合硬件资源,向上承载软件应用,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引领未来工业方向。

未来工业将是向服务化转型的工业。随着制造和服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向提品服务系统转变,服务型制造将是未来工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微软、SAP、PTC等跨国软件企业均积极与制造企业合作,为制造企业开展智能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对策建议

下大力气培育平台化工业软件企业。我国尚没有Siemens PLM software、GE digital、SAP这样的可提供工业云和大数据服务的工业软件企业。应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工业软件产业化,开展跨界合作,合力打造工业云和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第7篇:制造业解决方案范文

活动期间,Delcam公司安排了不同产品线的技术负责人为与会者详细讲解了各产品的最新功能。同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用户案例讲解,使与会者对Delcam软件的实际使用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通过对Thai Summit Group和Mazak两个泰国本地企业的实地参观更是全面展现了Delcam软件企业实际应用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8月22日,在会议结束后,Delcam中国公司总经理周汉祥利用难得也是仅有的一段空闲与记者就公司业务运营情况以及相关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沟通。谈到2013年的运营情况时,周汉祥表示,虽然目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增长幅度不像前几年那样迅猛,但2013年Delcam公司中国区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10月底,中国区业绩同比增长30%以上,除高端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优势外,在制鞋、医疗等新兴行业的业务拓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取得如此可喜业绩的主要原因是Delcam公司多年来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和完整的CAD/CAM解决方案。

完整解决方案促进业绩增长

与其他主流CAD/CAM软件公司相比,Delcam公司能提供更加完整的CAD/CAM解决方案与服务。无论是设计、加工和检测任何一个环节,Delcam都能拿出过硬的产品,从而有效地保证不同软件之间的无缝对接以及数据传递的高效与准确。对于流程复杂,需求多样化的制造业企业来说,这一点显然要比由用户自己来完成不同公司的软件产品整合更具吸引力。

在CAD方面,Delcam PowerSHAPE是一款逆向、正向混合设计系统,它集实体、曲面和三角形造型建模技术为一体,同时采用直接建模技术,是概念设计、工业造型和加工建模的理想工具。

在CAM方面,Delcam的CAM软件系列包括了PowerMILL、ArtCAM、FeatureCAM和PartMaker等,可以支持多种机床类型的制造加工。此前,Delcam又正式推出了Machine DNA及Vortex旋风铣两项重要专利技术。Machine DNA是Delcam开发的一项独特加工技术,它可自动设定最有效的摆线尺寸,优化点分布,自动进行圆弧、直线变换。Vortex旋风铣是Delcam专门为硬质合金刀具开发的加工策略,它可更大限度发挥硬质合金刀具的效力,尤其适合于可使用全侧刃深切削的模型。

第8篇:制造业解决方案范文

当前,全球互联网正掀起新一轮创新和变革的浪潮,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互联网跨界融合趋势明显,对传统产业带来革命n生、颠覆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也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为进一步促进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在制造业两化融合中的深度应用,充分交流以智能制造为抓手的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有效引导企业以创新的理念推进两化融合、推广先进管理经验、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全面提升行业、区域两化融合水平,带动传统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会上,淄博市人民政府市委常委庄鸣副市长向参会的领导和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产业信息化处王建伟处长,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李永华处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工信部两化融合评估委员会专家、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专家蒋明炜先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新一轮工业革命与智能工厂”,并指出工业互联网是继工业革命、互联网革命之后的第三场革命,构建智能制造、智能经营、智能设计、智能产品、智能决策五大系统是企业迈向智慧工厂的重要驱动力。北自所项目总监杨松发表了题为“制造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

第9篇:制造业解决方案范文

作为德国总公司外派到中国的项目经理,年近6旬的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回家了。新项目的开启,让他在国外驻扎的周期延长到了原先的4倍。

这个新项目是西门子为华晨宝马提供的全集成自动化解决方案。在华晨宝马的铁西工厂,主要负责总装车间中的输送项目。总装车间是工厂的最后一道关口,对设备运行率的要求高,他必要确保项目每个细节都执行到位。

为这个项目忙碌的,除了,还有很多西门子的普通员工,他们忙碌于项目现场,处理西门子为中国客户提供的数字化企业平台解决方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事实上,西门子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够覆盖从产品设计到生产整个价值链的供应商。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工业业务领域总裁吴和乐博士表示:“数字化企业平台是实现数字制造的载体,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以太网等技术的强力支持下,集成了目前最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及生产过程软件和硬件,如制造执行系统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以及全集成自动化(TIA)、全集成驱动系统等。”

把这些概念做一个总结,那就是当下热门的“工业4.0”。西门子希望把自己的数字化企业平台技术扩展到中国,为制造业企业提高工程效率。

数字化技术

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大潘镇,超过200万平方米的华晨宝马铁西工厂里,整个车间被分为了两层,这样的格局不仅能够合理利用空中和地面物流的空间优势,工人们还可以让零部件和预装模块尽可能通过最短的路线输送到生产线上。华晨宝马的目标是将铁西工厂打造成一个全球生产灵活性最高的工厂,使其生产线能同时生产多个车型。

然而就在不久前,他们的这个愿景仍充满挑战。如何通过有效的生产组织和物流运送,保证每辆汽车生产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同时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型号的设备输送到适当的车辆,企业高层为这个问题纠结了很久。

最终,西门子TIA方案给出了有效解决方案。通过这套实施方案,铁西工厂设备运行率达到99%以上。而且在西门子LIS超宽带实时定位识别系统辅助下,总装车间取消了专门用于扫描车辆条形码的工位。车辆每到一个工位,各种信息会自动显示于工位前方的操作屏上,自动提供图片及装配辅助指令,直接引导工人完成相应工作。

这一流程被视作定制式生产的基础。如今,上千人设计一款汽车,至少需要8年时间才能生产出来。而未来,随着工厂制造灵活度的提高,一条生产线就能同时生产多个车型,甚至可以实现当月定制,下个月就生产出来。

当然,这个工厂项目只是西门子数字化企业平台众多解决方案其中之一。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采用西门子产品生命周期软件将产品上市时间缩短了20%~30%。全球最大的铝合金汽车零配件制造商中信戴卡已投产的两条生产线可实现一个人管理12个机台。亚洲最大的纸浆和纸张制造商之一的亚洲纸浆纸业集团借助全集成驱动系统,年均停机时间被保持在最低的12.5小时。

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生产方式的变化可以帮助企业以更有效的流程应对市场需求,提高反应速度,并帮助企业优化能源效率。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工业业务领域首席执行官鲁思沃表示,“作为德国‘工业4.0’计划的践行者和引领者,西门子一直致力于推进数字制造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帮助制造企业在这场变革中增强实力,进而助力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

从硬件专业提供商到系统解决方案的“大管家”,西门子在工业4.0道路上正在探索的,是一条软硬件结合的道路。

德国“优等生”

西门子167年的发展史几乎可以被视为近现代工业进程的一个缩影。从一个小作坊发展至今,西门子所缔造的超级工业帝国已成为德国制造的代名词。

从指针式电报机起家,到以信息技术为业务“主动脉”,西门子踩准了以电力、信息化为标志的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关键节点。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工业4.0”概念诞生之初,西门子再度嗅到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气息。瞄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以太网等技术,西门子集成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以及生产过程软件和硬件。

近年来,西门子工业自动化集团先后完成了多项收购,收购对象皆为工业软件不同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业务领域驱动技术集团总经理林斌称,“西门子如今拥有许多数字化水平很高的技术平台,例如在德国安贝格和中国成都。但这是过去多年里西门子花了很多的投入才搭建起来的。”

位于德国安贝格市的西门子电子制造工厂,是全欧洲乃至全球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厂,为西门子提供印刷电路板等电子产品,100万次加工过程的出错率只有12次。为了准确收集数据,安贝格工厂超过3亿个元器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当一个元件进入烘箱时,机器会判断用何种温度、多长时间以及下一个进入烘箱的元件种类,适时调节生产参数。

这正是西门子对德国“工业4.0”路线图的探索。据《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的描述,在未来智能工厂中,人类、机器和资源能够互相通信,智能产品知道它们如何被制造出来的细节,也知道它们的用途。

然而,这距离“工业4.0”所描绘的“数字和物理世界的无缝衔接”的场景,仍有很大差距。鲁思沃认为,“这场变革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工业4.0的真正到来可能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版工业4.0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在探索自己的“工业4.0”。去年10月,鲁思沃造访中国工程院,就制造业的未来及“工业4.0”话题做讲座,与600多位院士、研究人员及企业代表交流。

事实上,西门子和中国的交流远不止这些。今年3月,西门子股份公司工业业务领域工业自动化集团CEO胡桉桐在西门子柏林燃气轮机工厂,接待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一行,就制造业的未来及“工业4.0”话题分享了西门子技术蓝图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