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的控制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控制模式;风险控制模型
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的建设和公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不仅是国家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其他行业一样,电力企业也面临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电力企业市场发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艰巨任务。在发展的过程中,电力企业获得了发展机会,也面临着更大风险,因此应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及时化解风险,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模式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模式主要是对具体风险而采取具体的控制措施,即分门别类的控制模式。
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电力企业,其投资风险和筹资风险不容忽视。电力企业的新建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信贷。随着最近国家宏观政策的收紧,银行利率不断上调,财务费用持续增加,增大了融资风险。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多种融资方式,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在投资方面,如果企业资金充足可以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限制企业自身发展的煤价高、运费贵的燃煤、运输或燃油等相关企业进行投资,而不必局限于自身规模的扩大,使电力企业能够跨越发展,保证财务安全,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电力企业具有重资产的特征,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资产负债率高,投资建设的周期长,资金的流动性偏弱,资金紧张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也阻碍了其发展壮大。国家的政策性扶持虽然可以作为电力企业在资金紧张时的一种选择,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依靠自身不断的造血能力和盈利能力,但电力企业制定的电价策略需要考虑中国目前的国情,不能完全根据市场原则和经济效益原则来制定,这是电力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既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也能够以最佳的方式发展自己。电力企业需要重点关注风险控制,降低运营过程中的成本风险。电力企业的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其中不可控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所占比例较大,主要指大型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折旧费用。另外,电力企业属于重工业企业,机械设备更新慢,利用效率低,存在闲置浪费现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从宏观层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淘汰落后设备,更换新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关停高污染、高耗能的电力企业,同时国家在资金上给予政策性支持,减少政策对供电价格的干预,允许电力企业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这样能够促进优秀的企业更快地发展。
自然灾害也会对电力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一些特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洪水等对电力企业的基本输电设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对居民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用电影响巨大,但这些因素并不可控,一旦发生电力企业就需要巨额的资金用于修建、重建,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做好应急预案,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有效组织抢修,避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减少危害,并且电力企业也可以为电力资产投保,转移风险,降低损失。
此外,电费的应收账款风险也困扰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坏账资产的增加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资金短缺,亏损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商业欺诈行为,也有电力企业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比较健全的管理体系,缺乏对相关人员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针对该问题,电力企业首先要设立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金制度,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采用直接核销法或备抵法对坏账进行相应处理,减少发生坏账的损失。其次,电力企业制定完善的信用体系,针对不同的客户建立信用制度,确定不同的信用标准,对客户采用信用评级方法,从而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最后,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加大对员工的奖惩力度,使员工能够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对企业的责任感,减少应收账款坏账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控制模式的功能
(一)风险识别
财务系统作为企业内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控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财务系统能够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而对不同的财务风险加以识别,通过企业概率的分布模型,判断风险概率的大小。电力企业可以在财务方面设定一定的成本内控指标,如果某项支出超过内控规定的指标,由企业的管理层讨论决定该笔支出是否正确合理,这种方式可以对风险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
(二)风险评估
通过对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对风险将要造成的影响进行合理估计并将风险量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应对风险,能够降低应对风险的成本,同时电力企业要根据所处的经济环境、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来找出自身的风险。电力企业一定要围绕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考虑问题,市场的随时变化会产生不同的风险,电力企业需要及时做好评估及妥善应对。
(三)风险预警
电力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一个财务风险基准线,一旦触到基准线,风险预警就会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并报告给管理层讨论决定,采取应对措施。
(四)提高控制效率
内控系统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完美的内控系统是不存在的,内控系统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逐步完善。减小控制对象与控制目标之间的偏离程度,在控制过程中减小漏洞是企业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内控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致,才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三、电力企业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模式的建议
电力企业除了应对具体风险而采取具体的控制措施,即分门别类的控制模式外,还需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
(一)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实质上是把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的偏离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财务预算就是把财务目标数量化、具体化,因此把财务预算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约束指标,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分析原因并研究相关的政策,提升风险控制的敏感度。
(二)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
作为资本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电力企业一方面要争取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剥离优良资产上市,或通过债转股的方式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降低企业的负债率,提高权益筹资的比重,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三)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推进ERP系统的建设,从整体上实现企业的资金、物流、信息的有机集成,通过科技创新带动管理创新,从技术的角度保证财务风险控制顺利实施,加强资金统一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本的投向,提升资产运营效益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年度目标和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加快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和程序化控制。
总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电力企业不仅担任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且还要面临许多由经营活动不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而且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众多,如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流动性弱,经理管理不善,投资风险等。这就要求在管理中进行合理化的控制风险,进行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这样,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可以及时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小风险给我们带来的损失。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发展,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所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建立建设合理的电力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邓小卫.浅谈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J].会计之友,2011(05).
[2]许玉红.认识公司财务风险、建立风险控制机制[J].湖南商学院报,2010(01).
摘 要:超声波果蔬清洗机,经过三十年的研究与发展,具备了高效、节能、节水的优点,是解决人工手洗果蔬现状的有效途径。故预估其进入市场并开拓果蔬清洗机市场的可能性很大,其面临风险同样不小,本文将与大家共同探讨本公司的超声波果蔬清洗机的风险控制。
关键词:超声波果蔬清洗机;管理风险;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近年来,各种果蔬被爆出农药残留过度、质量不合格等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人们深刻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对于食用果蔬的洁净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超声波果蔬清洗机作为根治此类问题的发明,迅速的成长和巨额利润必将引起市场的关注,公司运营风险也由此产生。主要存在于管理,财务方面。
一、管理风险
1.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及应对措施。技术是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团队是本公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企业,最严重的情况莫过于核心团队的流失。在本公司创业成立初期,邱亦睿教授及两位技术总监为技术团队的核心人物,以及后期逐步巩固庞大的新兴技术人才,肩负着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重大任务,故保证技术人才为公司所用而不流失是极其重要的。若他们离职跳槽,或独立单干,都将造成技术外泄的重大后果,对本公司产品产生巨大冲击。可见人才留用对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为此,本公司设立了相应措施应对这一问题。
(1)制定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对于成功开发新技术或创新原有技术的员工,公司给予相应级别的补贴和奖励,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2)制定严格的入职、离职手续和签订严格的劳动合同,对于关键技术人员采取严格控制,降低人员流动性。
(3)积极建设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增强员工忠诚度,从而降低人员流动性。
2.技术创新风险及应对措施。作为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本公司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公司规模有限、资金有限,无法持续无条件支持技术创新,而技术研发存在一定的失败几率,故存在一定的技术创新风险。为此,本公司准备了以下应对措施:
(1)严格控制同项技术研发创新次数,有条件支持员工技术创新,并对成功进行技术创新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
(2)对于那些屡次失败的员工,公司不会有任何处罚,但会撤离公司的创新资助。
二、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财务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发展受阻,直接影响资金偿还,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再进入,影响企业声誉。具体风险情况如下:
1.融资过程以及风险投资退出的风险。虽然公司有先进的超声波清洗技术,产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我们为果蔬清洗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但是市场变化无常加上超声波果蔬清洗机的概念还没有广泛被人认可,风险投资会谨慎选择投资项目,因此初期公司在融资上存在一定困难。公司成型之后股权退出同样有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采取如下应对方式:
(1)公司成立初期注册资本为50万元。注册资本由创业团队成员,风险投以及学生创业贷款组成。其中,创业团队成员集资35万元(70%)、风险投资入股10万元(20%)、大学生补助5万元(10%)。上述投资均为实收资本。
(2)风险投资将在公司正式运营后第5年左右退出。这一时期,公司运营状况基本成熟,产品链大体形成,研发力量不断增强,已经占有一部分的市场份额,整体发展态势较为稳定;并已初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公司投资的收益现值将高于公司的市场价值,是风险投资撤出的最佳时机。
(3)公司为风险投资者制定了完整的风险退出机制,主要采取股份转让以及管理层回购方式实现资本退出。管理层收购(MBO)方式。管理层收购作为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能保持公司的独立性,避免因风险资本的退出给企业运营造成很大的震动。企业家由此也可获得已壮大的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但从较深层次上看,管理层收购对公司管理层的激励、监督方面也有很大优势。
(4)在引入风险投资资本时签署关于在一段时间后收购的协议。在协议中,风险投资能要求风险创业者列出其所拥有的权益、承担的债务等各项证明文件,同时制定管理层收购的条款。根据该条款,可赋予风险投资者卖出选择权,也可赋予风险创业者买人选择权,在适当时机收购回风险投资者持有的股份。
(5)本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可能是由创业团队的一个或几个、主要或非主要成员,甚至是新加入的高层管理者通过逐年增加股份比率的方式分阶段进行,直至其成为最大股东。
2.资金运营风险。一方面,产品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可预计的滞销或毁损,致使投入的资金不能收回;另一方面,资金收回过程中的应收账款可能无法及时到位,出现坏账,影响公司资金周转。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可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如下:
(1)吸引政府投资,得到政策支持,包括税收、土地、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生产高科技的新产品,扩大销售渠道,保证产品的良好销路。
(2)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控制系统,包括一套强有力的会计核算和报告系统,以帮助管理者确定在日常的经营运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3)建立严格的现金和资金支出管理制度,每日汇报企业财务状况变动,及时地发现细微的异常情况并进行预防。
(4)公司的财务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共同建立对销售情况的监测系统,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调整生产,以需定求,将存货跌价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结语
超声波果蔬清洗机作为一种超前于人们观念的产品,面临的风险仍然很多。比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风险能够被正确看待并妥善处理,超声波果蔬清洗机行业也必将改善人们的果蔬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省级电网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财务治理结构财务风险
一、问题的提出
财务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提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财务控制关系着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是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因为企业集团的多层次和管理链条长的特性,要实现企业集团整体竞争力,必须通过财务控制来保证企业集团的战略统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团的整体协同效益。
“十一五”期间,电网企业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营业绩的提升刻不容缓。同时随着电网企业外部监管力度加强以及电网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实施,将更多的走向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境外合作者、资本市场监督机构、社会公众都要求电网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以适应电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省级电网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建设就成为了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
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理论回顾
西方国家对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是伴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控制理论而发展起来的,分散于企业管理理论、理论、产权理论、财务管理理论、企业并购和跨国公司理论等方面,西方国家财务控制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企业活动财务控制研究阶段、以控制人为主的多层次、多方位财务控制研究阶段和以内部综合控制为重要内容的财务控制研究阶段。
由于我国企业集团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相关理论才逐渐出现。近年来,集团财务控制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关于集团财务控制的研究集中于企业集团的管理目标、财务战略、财务控制权分配、财务控制体系、财务控制评价等几个方面,但是对集团财务控制权分配及财务控制模式研究不足,尤其对于类似省级电网企业集团这样的垄断性经营的国有大型企业如何实现各级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提升财务控制水平是研究的薄弱环节。
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理财环境
企业理财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集团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集团公司财务控制体制并使其有效运行,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集团理财环境。
2、有利于保证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
集团公司资源与市场优势的生成,并非直接等同于各个成员企业各自资源与市场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更主要的是来自于彼此间在共同利益目标下聚合运行的协同性与有效性。通过财务控制,可做到事前审批流程控制、事中实时控制与事后应急处理控制,全方位防范风险,促使各成员企业服从集团战略目标的需要,顾全大局,并确保这种变化所需的强大的财力支持。
3、有利于提高集团财务信息质量
由于集团本部和成员企业所掌握的资金运行信息不同,掌握资金信息多的成员企业可能会利用这一信息优势,做出违背企业集团利益的决策,以获取自身的利益。防范此类逆向选择风险,母公司必须利用财务控制作为强有力的武器,通过制订一套完善的财务信息标准制度,对分子公司进行严格规范,增加其财务状况的明晰化、透明化,坚决杜绝任何欺骗行为,从而确保母公司在准确的财务信息基础上做出战略部署,并协助各分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达到“双赢”的效果。
4、有利于健全科学规范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从集团公司管理的角度出发,母公司对其所投资或管理的各分子公司进行业绩考核是非常重要的,考核体系是否科学,更直接影响到整个集团公司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因此集团公司建立一套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这套体系的建立主要依赖于有效的财务控制。
四、省级电网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
1、集团财务管理定位不清晰
省级电网企业作为国家大型企业,资产规模庞大,产权链条长、法人单位多,缺乏财务整体控制,导致各级单位利益关系不清晰、权责不明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集团化优势。此外,由于处于垄断地位,各省级电网公司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财务战略取向不清晰,长期以来在电网的建设上对投资规模缺乏科学的决策,重投资、轻效益,甚至不计成本盲目建设,使得建设项目占用了大量资金、企业背负巨额的债务,投资回报率极其低下,这加剧了公司财务风险,制约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2、集团内部资金控制乏力
目前很多省级电力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受种种因素影响,往往多头开户,银行存款过于分散,无法形成规模,造成资金分散沉淀,管理和控制难度很大,存在资金风险。尤其是数目众多的电费账户,管理和核算由营销部门移交到财务部门后,账户未达账项和资金滞留较大,层层归集资金时间较长,部分趸售县公司电费收费账户的资金账外核算,导致集团本部出现资金监控盲区,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财务信息控制不健全
电力行业虽然是较早实现财务信息化的行业,但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规划,企业各自为政,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开发研究,各种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数不胜数,但至今也没有建立一个能涵盖全系统,集中财务信息、业务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的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共享、交换和衔接不够畅通,各种报表数据仍是逐级上报汇总,财务实时监控相对滞后,这也造成了财务决策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五、省级电网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
1、完善省级电网集团财务治理结构
构建集团公司财务控制体系,首先必须完善集团的财务治理结构。一个健全的财务治理结构被看作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的效果和效率。省级电网企业集团必须理顺内部财务管理关系,明晰财务管理的界面,按照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省公司享有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属单位在限定的财权范围内拥有部分投资和成本费用管理及收益分配的权利。在配备的财权方面,省公司应高度集中如下财权:大型对外投资、筹资的管理,未经省公司批准,下属单位不得擅自对外投资担保和借款;资金集中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未经省公司批准,不得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和从事资金运作;产权转让和国有资产处置,未经省公司批准,下属单位不得擅自进行产权交易和国有资产处置,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制定集团总体预算,核定和监督下属单位预算。在省公司集权的条件下,下属单位享有以下财权:在省公司允许的范围内,从事投资和筹资活动;在省公司审定预算的基础上,有财务预算的调整和分解权利,督促下级单位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完成预算;在完成上交省公司的收益情况下,享有留存收益的分配权。
2、建立跨平台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资金及其运动过程是财务控制的客体之一,也是一切财务活动的载体,因而对资金的控制是财务控制的重点内容。大多数省级电网企业集团都有中电财分支机构与结算中心并存的情况,财务公司和结算中心两种机制各有千秋,省级电网企业集团应综合利用两者的优势,通过资金归集和集中结算强化资金控制力度。
(1)资金归集方面。由于中电财对于省级电力公司各下属单位没有行政管理职能,直接归集资金的能力有限。而结算中心作为省级电力公司资金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和调度把下属各分公司暂时闲置和分散的资金归集至结算中心在中电财开立的账户中。然而由于《贷款通则》禁止“公司间借贷”行为,省级电力公司各子公司的资金无法通过结算中心进行归集,因此需要通过各子公司在中电财开立结算账户,中电财在子公司当地依托行跟进开立银行集团账户的方式进行资金归集。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实现对省级电力企业集团资金进行全面归集,避免资金分散沉淀,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集团的资金实力。
(2)资金集中结算方面。各子公司通过其在中电财开立的结算账户利用“服务对象-中国电财-外部银行”专线网络直接办理收付结算业务。各分公司对外支付时,首先通过电力公司内部资金管理系统向结算中心传递支付指令,结算中心利用“服务对象-中国电财-外部银行”专网向中电财批量传递支付指令向外付款。分公司收款时,则中电财加计结算中心账户余额,同时通过专网向结算中心传递指令,由结算中心在资金管理系统中加计分公司在结算中心开立的内部账户余额。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实现资金统一集中结算,有利于省级电网企业集团根据资金预算整体掌控资金的运作过程和效果,强化对全资、控股子公司资金的监控,实现集团整体战略目标。
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是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可以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方式加以量化,对企业集团的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把企业的经济运行看成一个整体,以企业的目标利润为主线,使整个预算管理活动围绕目标利润展开,通过“分散权责,集中监督”来有效配置企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目标。对省级电网企业集团而言,为适应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切实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控制系统。
(1)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原则。完善预算制度,深化全面预算的范围和内涵,拓宽预算范围,从原有的以经营预算为核心,转变为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现金预算并重;突出全员预算,规范业务预算管理流程,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强化全过程预算,加强基建工程项目前期、设计、规划等环节的成本管理,强化预算的考核、监督和评价,建立预算的审计制度等。
(2)完善预算编制的方法和程序。预算的制定要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前提,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等活动,具体系统地反映出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情况。在编制预算以前,集团母公司要搜集编制预算的有关资料,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历史资料,掌握分子公司以前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及相互间的依存关系,测算出可能实现的预算值。预算编制由主要职能部门如财务部、营销部、发展策划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对涉及的预算编制予以配合。编制程序应采用上下结合的方法,集团总部作为战略筹划者,根据市场环境与集团战略,提出总部战略目标和集团的资本预算,确定对各子公司的资本分配政策,完成自上而下的决策预算部分。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部分自下而上由分子公司根据集团战略目标和资本分配情况进行编制上报,集团总部则强化对成员单位预算的审批权,重点审核个分子公司的业务预算,对获准通过的业务预算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加强对各成员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估和考核。
4、建立集中式跨平台财务信息系统
集中式跨平台资金管理系统是一种全新的资金管理系统,它以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为保障,将先进的跨平台集中化管理进行系统化和模拟化,其主导思想是实现跨企业与银行间的资金头寸平台、跨集团各成员企业的地域平台、跨集团各部门间的业务平台。
国家电网公司为了尽快提高管理水平,适应国际化战略的需要,于2007年4月作出决策,即在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和生产设备、计划管理模块上,采用ERP项目建设,实现“SG186”工程中的紧耦合业务应用。陕西、福建省电力公司和北京市电力公司一期工程已经成功上线,各省级电网企业集团应不断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利用ERP和Internet技术对经营过程的资金流、信息流有效集成和优化,建立起总分公司信息合一、分子公司信息同步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将各个信息“孤岛”连接,统一管理、集中调度,以实现集团财务信息的共享和掌控,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5、构建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体系
在企业集团面临的众多风险中,财务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其主要是成员单位在投资、融资决策中,由于资金成本的存在,产生的财务杠杆风险。作为企业管理和资金运动的中枢,财务风险一旦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全面的财务危机,进而威胁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1)财务风险的识别。财务风险识别是对财务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予以识别,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集团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现场观察法即通过直接观察集团的各种生产经营和具体业务活动,具体了解和掌握集团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财务报表法,即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会计资料,确定集团在何种情况的潜在损失和原因,对主要指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风险的存在和风险程度。
(2)财务风险预警。财务风险预警是要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预防和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集团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及时传至主要人员,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财务风险的控制应在全面分析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的识别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体系,从而实现风险的判别、预警和控制。对电网企业集团而言,财务风险的控制系统应从业务指标、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的基础,识别风险、及时掌握风险动态,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控制,进而降低或消除风险的影响。风险控制系统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图片代码:
六、结论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企业群体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两权分离后基于科斯的企业契约论、委托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所有者可能面临很多风险,而在企业中一切问题最后都是以财务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财务控制系统是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核心。省级电网企业集团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应从建立良好的集团财务治理结构入手,通过包括资金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集中式跨平台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和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等方式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及时掌握各成员单位的财务状况,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集团整体财务控制力和执行力的提升,最终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更: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改进[J].中国总会计师,2008(8).
[2] 曾维君: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财会通讯,2008(10).
[3] 黄亦农: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浅析[J].时代金融,2008(7).
[4] 底萌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08(11).
[5] 赵峥:企业集团加强财务控制措施构想[J].现代财经,2008(7).
[6] 孙丽琴: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现实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4).
[7] 王倩:浅谈企业集团财务控制[J].会计之友,2008(4).
Abstract: Railway business,as the important enterprises which concerns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and national economy,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the railway enterprises are facing increasingly intense external competition,financial risk has emerged as the competition intensifies,companies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company's various financial risk,enhance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and resolve variety of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railway company and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控制;防范;措施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reasons;control;preven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006-01
1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1 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因①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不实导致企业资产盈利能力下降。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铁路企业存货可利用率、变现率较低。重复投资、形象工程投资等更不能发挥应有的使用价值,甚至形成某些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财务账面价值与实际资产价值即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价值不符,造成资产盈利能力下降,其现金流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从而产生一定的风险。②盲目投资第三产业带来的投资风险。铁路企业为了安置内部主营岗位的富余人员和追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先后投资兴办了一些多种经营项目和第三产业。由于投资前对市场调查了解不充分,对投资项目评估过高,对所兴办企业盈利能力盲目乐观,加之监控机制不健全,使所投资项目不能产生效益,甚至连年亏损,形成投资风险。因为铁路企业投入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项目的资金大多是铁路运输主业的流动资金,由此也严重影响了铁路企业主营业务的经营发展。③理念上存在偏差,意识形态相对受限为财务风险埋下了祸根。a.经营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知识掌握不多,理解风险内涵的深度不够,认识上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现实工作中,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b.管理层对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实施重视不足,忽视了它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对它的调控方式和控制方法没有从整体上认知。c.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制度。
1.2 财务风险形成的外因①外部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为财务风险显现了诱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铁路运输企业需要考虑适宜其健康有序发展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遇,也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挑战,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某种威胁或障碍。②道德风险的广泛存在。市场经济中的各种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现象称为“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对企业财务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违约及债权债务关系严重扭曲,大量的赊销赊购,使企业的偿债能力依附于其他企业的信用程度上。经济合同履约率低,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营,增加商品存货的仓储成本,造成资金占用过量,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2.1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财务风险与危机预警机制首先是完善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这就要求各个管理层必须具有全局控制意识,把企业的风险控制理论贯穿于全员,以便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全面贯彻执行风险防范的控制环境;其次要加快铁路企业的文化建设,把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养成风险观念;再次更新观念,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与危机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管理,抓好有效控制点,将企业财务与经营管理、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并进行危机预警分析与控制,最终降低铁路企业财务风险,提高竞争能力。
2.2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必须提供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例如:在筹资决策中,企业首先必须要慎重选择筹资方式,确定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及其特点;再者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调整有偿负债结构,使其更为合理化。
2.3 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作为会计人员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法则、财税信息、经济动态,才能做到精通业务,做好会计工作。目前铁路企业财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限制了各项先进管理模式的建立和运用,需全面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2.4 建立合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常进行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发现财务风险,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建立一个不受管理层制约,能独立客观地展开工作,有明确内审宗旨、职能合权限的内审机制。同时把内审与外审相结合对各级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通过对财务收支审计,发现内部管理方面的漏洞,提出改进措施,防范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所面临的风险将比其他经济制度中的风险都大,因此作为企业必须正确认识风险和风险管理问题,建立有效的防范风险机制,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铁路企业,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风险防范问题研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显得日益重要,它不仅能加强铁路企业自身的建设与稳健发展,而且更能防范和处置来自于企业内外的各种财务风险或经营风险,从而提高铁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帅艾霞.论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决策&信息,2008(8).
[2]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N].中国经济时报,2006-03.
[3]杨根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探析[J].企业经济,2007,9.
民营医院是一种新的医院发展模式,民营医院与企业一样,不仅讲求医疗服务的质量,也讲求经济效益,财务风险控制问题也是其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论述了财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以及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的意义所在,将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与一般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进行了比较,揭示了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可以借鉴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通过对民营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提出了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和预防对策。
【关键词】
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院管理、医院发展也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伸展。医院财务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因此,做好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是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问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经济运行的核心工作。
新形势下,财务风险对医院生存发展的影响也愈来愈大。民营医院如何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防范和化解医院发展中的各种财务风险,确保医院向着合理、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重要问题。
民营医院在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上,和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性企业相比,存在着严重的滞后和不足,基于这样的现状,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和探讨对医院这样特殊的经济组织来说,具有重大并且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进行确认,能够针对风险存在的形式以及关系到的领域,寻找民营医院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得以完善的对策,从而确保民营医院财务系统安全,为民营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民营医院稳定的发展,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对加快民营医院和促进区域卫生事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理论基础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计、控制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效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
企业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成果即收益,财务状况即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等能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经济后果的不确定性,既有收益也有损失的可能。而狭义是单指损失。本文选择其狭义的定义。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具体来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第二,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业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第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第四,企业内部、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间关系混乱。
(三)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与一般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比较
1.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同点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的财务核算和管理也在逐步向着企业化管理的全成本核算和全面预算管理靠近。具体来说,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着以下几个共同点:
(1)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态度相同。由于财务风险的广泛存在,会对经济组织的资金流和资金链会产生重大的影啊,在这些影响中,都是以负面影响为主。因此,无论是医院还是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都会选择对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积极控制。
(2)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标准基本一致。民营医院的不断企业化也使得它们在财务风险控制的标准上基本一致。
(3)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相同。财务风险都是从财务决策和业务流程中产生、并且要经历一个固定的转化和传导机制转化为对资金流的影响。要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无论是一般企业还是民营医院都会实施相同的方法。
2.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区别
由于其经济组织的业务特点不同,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差异,这些区别的主要原因有:
(1)经济组织的业务特点不同。对企业来说,大多数企业都是购进原材料,产出产品的,所以生产往往是企业的核心任务。而医院就其业务特点来说,是典型的服务性经济组织。
(2)对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的强化程度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控制手段的力度不同、审计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地位不同。
二、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民营医院外部环境的和内部环境的共同构成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环境。从外部环境而言,一方面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改革的方向和经费的投入对象由全民医疗保险等个人服务领域转向疾病控制,与此同时,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其对药品利润的关注,导致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严格监控和管理,实行药品招标。这导致药品利润空间压缩。另一方面,物资的价格高低和采购比例及顺序和周转流动情况会引发财务风险。
就内部环境而言,医院的机械设备采购、药品和卫生材料以及其他必备材料是医院维持运转和开展日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医院对于固定资产如专业医学设备和医院的规划建筑这类消耗量大回收期长的投资的决策的失误,将会导致医院日常运作没有保障;堤外医院自身的建设资金过高,负债率居高不下,这促进了医院的财务风险的出现;财务管理者的疏忽和意识淡薄及能力不足是医院财务风险出现的又一重要原因,财务管理者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导致财务决策失误,劣势因素不断累积扩大引发财务风险的出现;另外一点是医院的财务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让管理者有机可乘并经常将之作为事故后的挡箭牌和遮羞布,责任追究出现漏洞。财务监督制度不完善让财务运行效率缓慢,财务风险发生可能加大。
三、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和预防对策
(一)加强成本核算,开展成本控制分析,实行预算控制
成本控制是民营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医院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内容,医院财务管理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重视成本和预算的分析和正确评估财务分析的实际效果。要理清思路及时查明成本偏差出现的环节和原因以便医院重点治理和把控。总之,要对成本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调控,掌握好预算控制的力度和方向使成本在可控范围内运作,确保民营医院正常的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流动量,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引入民营医院财务领域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对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有着极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权责发生制引入医院财务以后,民营医院和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有了更多的相通之处,可以更多的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也明确的其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因此,民营医院利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财务风险控制是完全可行的。
(三)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引发财务风险的问题,须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风险出现的能力。
(四)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民营医院的制度不完善始终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瓶颈和短板。要加强医院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建设,确保管理透明、公开,监督有力,效果明显,明确各个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权限,病建立一套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四、结论及建议
民营医院的制度不完善始终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瓶颈和短板。要加强医院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建设,确保管理透明、公开,监督有力,效果明显,明确各个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权限,病建立一套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对于民营企业经营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有效的控制的医院的财务风险,帮助民营医院承担起它应负的社会责任,是当前民营医院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民营医院与一般生产性企业在风险控制问题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成因既来自外部环境又来自内部环境,针对民营医院财务风险问题,应该采取的控制的措施和预防对策主要有加强成本核算,开展成本控制分析,实行预算控制;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引入民营医院财务领域;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兴滨.公司理财[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2]傅劲松.浅谈财务风险及其管理[J].浙江经专学报2002(4)
[3]何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上海企业,2001(11)
[4]刘贵炎.医院负债经营下的财务风险控制浅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9
[5]李玲.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3)
[6]锥敏.试论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
【关键词】企业跨国并购 财务风险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基于并购风险控制理论.可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1)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主要是受外部资本市场环境因素而引起的资本市场价值波动的可能性。并购资本价值在于并购整合后的目标企业价值,受并购资本循环各个阶段的约束。并购资本循环的每一个阶段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购资本市场风险存在于每一个并购资本循环阶段之中,如汇率风险、利息率风险等等。
(2)非系统风险。并购资本经历了并购设计、产权购买、资本增值、资本回归四个阶段,在并购战略选择、并购融资、并购产出、并购收益分配四个环节上停留,完成一次循环过程。并购非系统财务风险在依次继起的四个阶段中转移,分别在四个环节上积聚,最终在并购收益分配环节上释放。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并购数量快速增长,规模逐渐扩大,投资分布也从亚非国家扩展到美欧、澳洲等发达地区,但是,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还不够完善,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体现为:
(一)缺乏战略部署
决定资本流向是整个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该不该并购,选择什么样的并购方向是并购设计阶段的重要问题。事实上,跨国并购并不应该仅仅为了追寻所谓的国际化趋势、抢占先机而盲目扩张,资本的海外扩张应该建立在企业一定的积累之上.在国内市场有所成就,收益率逐渐降低,海外市场又有机会的情况下,资本逐利才会流向海外市场。我国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之前缺乏科学的并购目标决策方案。许多企业没有制定周密的战略规划,就开始进行并购的操作。很多企业到整合失败之后才发现被并购企业的业务并不是企业战略发展的一环.风险从一开始就累积起来.为并购失败埋下了伏笔。所以,我国很多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不仅不能实现并购的协同效应或战略效应的初衷,还使企业本来业务发展减缓,股东价值下降。
(二)融资方式落后,融资风险显著
与美国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比较落后。中国企业并购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并购技术的运用日益科学化,但融资渠道和方式仍然十分有限。能够拿到银行贷款的仅为少数国企、三资企业,而作为我国经济生力军的民营企业的筹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由于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和我国金融工具落后,企业对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的引入还不够熟悉,虽然有新浪、蒙牛、携程、盛大的成功案例,但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PE和VC还比较陌生遥远。融资方式的落后直接制约了并购市场的活跃性,增加了主并企业的融资风险,另外,即使上述并购企业可采用的融资方式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进而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并购行为。
(三)缺乏跨国并购经验和风险控制意识
企业并购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己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迄今为止的五次全球并购浪潮的前三次属于国内并购.而后两次才带有强烈的跨国并购特征。这个演进过程意味着西方大部分企业是在经历了频繁的国内并购之后才涉足跨国并购的。相比较而言,我国国内企业的并购浪潮才刚刚兴起.而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历史更短,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海外并购经验和风险控制意识,导致每个阶段的并购风险增加。并购可能因为战略不清、信息不对称、谈判失利,法律政策掌握不够,实施整合或整合过程缓慢,未进行全程风险控制等等原因,导致最后的并购失败。
(四)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突出问题
金融危机下,一方面,海外企业大多存在现金流短缺的问题,欧美一些国际知名企业股价大幅下跌.有寻求国家支持和海外并购的意向。另一方面,相对于欧美来说,中国经济保持相对稳定,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国内到海外抄底的声音越来越高。但从已有的案例来看,金融危机下我国的跨国并购也是危机重重,主要体现为:缺乏财务风险预估能力;自身实力认识不足;中国企业的品牌情结。
三、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从企业并购资本价值循环的角度分析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并购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以企业整体战略为出发点.以并购信息为基础,选择适合的融资渠道及并购策略,积极全面的进行并购整合,控制降低企业跨国并购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战略需求层次上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在并购设计阶段,前期财务风险控制已经开始,正确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确定适宜的资本流向在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中有重要意义。被并购企业的价值,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其由低到高依次为净资产价值(企业的基础价值)、内在价值(持续经营价值)、协同作用后的价值和战略价值。
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目前国内市场在此方面欠缺较多,融资过于单一,过多依赖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较为不利。而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视野开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善于利用类似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新兴渠道,改善资本结构状况,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
关键词:投资风险;风险因素;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对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最长足的发展。中小企业为我国GDP的增长及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目前急剧动荡的国际金融形势和总体上发展放缓的国内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遇到了较大的困难。笔者在江苏省南通地区调查研究了数十家中小企业后,注意到:由于中小企业缺乏法人结构治理、排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囿于人员素质、风险意识缺乏等,中小企业往往因为投资决策失误、投资方案不科学或执行不力而不能取得预期的收益。
一、文献回顾
内部控制是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它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合框架4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人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内部控制理论日臻完善,内部控制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杨周南、吴鑫,2007)。为了使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功效,人们研究了多种途径,但往往从理论完善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如强调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稽核控制(孟焰、孙丽虹,2004),以“学习导向”作为重建内部控制基本框架的理念,构建立足于改善行为而不只是限于职权的内部控制(杨雄胜,2006)等。
作为舶来品一词的风险(risk),据艾瓦尔德(Ewald)考证,其源自意大利语risque,被理解为客观存在的危险,表现为自然现象(李中华,2008)。风险被引入财务学后,不再是最初的自然现象。财务风险是指财务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使特定的会计主体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包括会计控制)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进行了海量的研究。内部控制规范和措施不仅在企业(主要是大型企业集团)层面也在国家层面、甚至国际层面制定。内部控制规范和措施的制定主体,也出现了企业、民间和政府同心协力的局面,在我国主要采取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制定(谢志华,2007),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2007年3月2日发出“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通知”(财会便[2007]7号)。这些理论研究和行政法规对学者和大型企业集团的积极意义,可对中小企业的业主而言,其适用性有待完善。我们研究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企业控制风险,但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规范而规范,我们应该关注到研究成果的受众同样包括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主。为此,作为一名讲究实用的研究者,有义务用通俗的语言和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中小企业主,他们的企业有可能有哪些风险、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去控制风险。
因此,为帮助中小企业避免投资失败,本文仅对中小企业投资风险及内部控制对策做如下探索性研究。
二、投资的概念及其范畴
投资是指特定经济主体(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使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向一定领域的标的物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等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07)。从企业角度看,投资就是企业为获得收益而向一定对象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长期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有价证券投资、期货与期权投资、信托和保险投资等)。
对中小企业而言,投资更多地表现为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比较多见于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厂房、购机器、买汽车。由于企业发展战略、人才配备等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对非生产经营(这里指中小企业的资本经营与运作)的规模扩张需求较少。本文仅研究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张的财务风险及其风险控制对策。
三、投资风险因素及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一)投资风险的概念及风险因素分析
投资风险是由于投资风险因素的客观存在而导致投资失败、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不确定性)。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温亚丽,2006):
1、政策风险。其是指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而给中小企业投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如一个生产自行车轮胎的小型制造企业,因未考虑到国家为控制环境污染而禁止小型企业使用燃煤型小锅炉这一因素,在投资不到两年时就被迫停产。该企业不可能在创办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收回全部投资。为减少投资损失,该企业不得不将大部分机器设备(包括炼胶设备、硫化设备)贱卖。
2、市场风险。其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及其他一些因素变化而给中小企业投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江苏省南通地区是我国近现代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中小型棉花纺织企业比比皆是,不乏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加工企业。由于这些中小型棉花纺织企业在决定开办工厂之初很少进行及时的、系统的、专业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在遭遇国家宏观紧缩时,大量中小企业因资金断供而纷纷关门。
3、技术风险。其是由于某种生产技术及某种技术内容的资产体系因时间推移而变得相对落后了,从而导致投资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投资技术风险的另一层含义是:一项新技术由于其未经市场检验,其成熟度、可靠性很难完全肯定;围绕该项技术所进行的投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4、人员素质风险。其是指由于中小企业投资决策者的自身素质、在投资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和运作人员的素质因素导致投资失败的可能性。许多中小企业主本人并不具备作一项投资决策的综合素质。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主因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又不考虑聘用专业人员(比如项目经理人)对投资项目编制详细的预算、并采用招投标等市场工具来降低投资工程中的开支。
(二)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从投资风险的来源看,投资的风险因素有来自企业外部的因素,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因素,如人员素质风险等。一项投资损失的发生,可能是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独立起了作用,也可能是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共同起了作用。
为了研究控制中小型企业投资风险的对策,本文将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分为以下层面分析:
1、投资决策风险。理论上讲,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长远发展战略、中长期投资计划和投资环境的变化,及时把握投资机会,准确定位投资领域和投资对象。可事实上,好多中小企业往往由于种种原因选错投资领域和投资对象,从而在企业投资一开始就决定了其投资必然失败。
2、投资方案风险。由于投资方案编制不及时、不科学或虽有及时、科学的投资方案但由于执行不力而使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即为投资方案风险。投资方案风险包括:投资方案可行性分析风险、投资方案选择风险和投资方案执行风险。投资方案可行性分析,包括:投资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及财务可行性分析,最重要的是财务可行性分析。由于可行性分析失误,而导致投资方案失败的可能性,即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风险。理论上讲,在决定一项投资时,中小企业应该准备两种以上的方案以供选择。在选择时,由于企业选择了非最优方案而使投资失败的可能性或只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而使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即为投资方案的选择风险。在投资方案实施中,由于管理松懈、凌乱而使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即为投资方案的执行风险。
四、投资风险内部控制策略性建议
尽管中小企业投资会面临种种风险,投资风险的表现也千差万别。但只要中小企业采取适当的内部控制对策,中小企业完全可以规避投资风险,从而将投资损失降到最低的、企业主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内部控制建议:
(一)树立投资风险意识,严格控制企业规模
中小型企业的治理结构欠完善,其决策者大多是业主本人。很多业主无法使用经济学和财务管理学上的决策工具进行决策。中小企业的企业主应该多学习理财知识,在创立和经营企业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牢牢树立“投资有风险”的意识。
在企业创立之初,企业需要的投入多而产出少,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企业对各种风险的抵抗能力非常脆弱。中小企业应将“如何生存下来”作为企业的首要发展目标(杨海平、崔荣芳,2008)。
在企业成长之时,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此时,企业有了一定的销售收入和现金量,对外融资也比企业创立之初较易。此时的中小企业最容易产生扩大生产规模的冲动,企业主应严格控制投资规模,避免掉入“做大做强”的陷阱。
在企业成熟之际,中小企业的产品销售畅快、现金有所盈余。此时的中小企业主无不希望扩大企业规模。但是,中小企业主不能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要有居安思危、如履薄冰的谨慎之心,将企业的生产规模控制在企业可以控制的范畴之内。
当企业一旦迈入衰退之时,中小企业对项目投资需更加警惕。因为在企业衰退时,由于中小企业急于摆脱困境,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转产。为了生产转型,中小企业必须进行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购买机器设备、改造原有的厂房或扩建新厂房等。此时的中小企业如果决策不慎重,不能很好地规划投资规模,就有可能掉入他人早已挖好的“坑”里。
(二)改进投资决策机制,拒绝“一言堂”、“家长制”
中小企业通常是创始人靠自己的能力在市场中经多年打拼而成长起来的。企业主(也就是“老板”)往往对自己的判断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过于自信。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排斥以分权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薛在兴、窦艳,2008)。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企业主不会事先咨询专家、财会人员的意见,甚至不会同至亲商量,完全是“家长制”、“一言堂”。当中小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生产时,这种决策方式或许是有效的。但在企业成长壮大时,这种方式显然是会给企业招来较大风险的。为控制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必须改变决策时的“家长制”、“一言堂”的做法,充分听取大家的建议。
(三)编制详尽投资预算,进行投资全程控制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对企业投资而言,即为预算。在做出投资决定之前,中小企业必须本着“节约每一个铜板”办事业的原则,根据投资对象和投资方案编制详尽的预算,做到方法科学、内容全面。在投资施行过程中,要严格预算控制,做到又好又省(杨雄胜、陈志斌、陈胜军,2003)。
(四)善于外聘理财专家,提高内部员工素质
进行投资风险控制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工作。有时仅凭老板个人决定导致一项投资的失败,给企业主带来损失。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是老板的至亲,这些人对老板非常忠诚,可不一定拥有理财的专业知识。在这种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主外聘理财专家,学会“借鸡下蛋”。请求专家们及时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编制投资预算,参与投资实施的全过程,对投资进行全程监督。
五、结束语
投资是有风险,但是,牛市最大的风险是不投资。可经过此跌,更多的投资者(这里指资本投资者)对投资预期的收益和不期而遇的风险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对中小企业而言,投资(包括扩大企业规模)也像一把双刃剑。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永远都是如影随形。
参考文献:
1、杨周南,吴鑫.内部控制工程学研究[J].会计研究,2007(3).
2、孟焰,孙丽虹.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看如何加强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J].审计研究,2004(3).
3、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2).
4、李中华.建账风险及其控制对策初探[J].消费导刊,2008(9).
5、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0).
6、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7、温亚丽.会计主管操作实务[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8、杨海平,崔荣芳.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分析[J].财会通讯,2008(10).
9、薛在兴,窦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J].财务与会计,2008(1).
10、薛在兴,窦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J].财务与会计,2008(1).
一、树立现代财务管理意识,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1、理顺财务组织结构
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控制得好坏,关键取决于其组织是否有效。企业组织结构既是发展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内部条件和财务战略,决定其适宜的组织体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内部摩擦和降低组织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地勘单位要结合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特点和区域分布状况,确定统一集中控制还是适度分散管理,建立立体化的组织结构还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按管理控制成本与效率相适应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的职务分工、严格的职位设置和严密的授权管理,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确保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运行。
2、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
好的企业预算制度,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产生的管理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需要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从国际惯例看,预算指标在现代企业中被视为强有力的硬约束指标。西方先进企业衡量分析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程度时,不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而是与“预算指标”相比,看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幅度。因为预算指标经过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测算、论证、汇集,是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实施管理和控制、考评和奖惩的科学依据。鉴于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强制约束性以及与之配套的奖惩激励机制,其实施后,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增强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3、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大批企业的衰退都是源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当。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必须通过对资金筹措、重大投资、营运资金、债务清偿、资产损失和税收支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
4、建立健全评价和奖惩机制
企业应在全面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并在科学合理的效绩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对企业董事长、经理层人员,可以通过实行经营风险抵押金制度、年薪制或股票期权制度等建立奖惩机制;对企业中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调整薪金和职务的方式建立奖惩机制;对普通员工,可以通过建立薪金奖励和全员持股制度完善奖惩机制。为保证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要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将业绩考核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奖惩决策的执行部门,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5、实现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信息化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了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新的内涵。我们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应当紧紧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借鉴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先进经验,使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全面实现信息化,尤其应该注重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观念,深入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改革、内部控制创新之间的关系,广泛引进国内、国际先进的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信息电算化系统,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中的充分应用。
二、企业财富的积累是战略决策与风险控制的过程
1、加强与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地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2、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N"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地决策、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要将财务和会计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3、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还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各部门要明确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及被赋予的相应权力,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三、建立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1、预算控制
―是预算制度的内容,整个综合预算体系的内容分为:资本预算,即对资本性项目的运作所作的计划安排,按年度编制;经常预算,即对日常经营发生的各项目的预计,经常预算按年度编制和按月度滚动编制;财务预算,对单位资金的筹资、投资以及调度进行预算,由财会部门按月、旬等期间进行编制。二是
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预算编制的决策权掌握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由最高层的管理者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预算编制一般先易后难,采取分阶段建立、逐步规范化的方式,留有一定空隙,并对参与编制人员进行培训。综合预算的最后审批权应该为公司董事会。三是预算的调整。预算是在合理预计的基础上编制的,目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但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以作出必要调整: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遭遇不可抗力等。如需调整,企业应根据要求重新编制预算方案并经批准后实行,作为经营考核的依据。
2、内部独立审计与监督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因此,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企业应当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财务风险控制
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增强抗险能力。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第一,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比如参加舍会保险)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第二,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第三,可以在选择理财方案时,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风险回避机制。第四,可以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高教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筹资渠道的多样化和资金控制的复杂性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高校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适应新形势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领导对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连年扩招,领导为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利用金融贷款进行新校园扩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但是高校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对“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只是流于口头形式,没有把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对潜在的财务风险缺乏考虑,一旦国家的金融政策变化,从严控制贷款规模,高校资金链条断裂,必然面临现实的偿债风险。
2.预算编制不科学,资金利用效益差。
在编制方法方面,目前高校一般都沿用传统的“基数+增长”的编制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操作,但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基数本身存在着不合理问题,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预算数与实际情况差距会越来越大,财务预算不能做到以收定支,将不利于调动各单位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造成各部门忙于追加预算指标,财务处忙于搞资金平衡,资金利用效益差,无法形成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难以真正发挥预算的指挥棒作用。
3.内部控制力度薄弱,岗位设置不科学。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内部控制理论建设的力度,但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大多数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但定位不准确,内容范围、约束的对象不全面,内部控制力度薄弱。部分高校会计机构及岗位设置不合理,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方面不够严格,会计电算化后,一些高校存在会计人员身兼多职、科室之间岗位交叉等现象,会计人员岗位职责范围缺乏明确规定,势必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失效的局面。
4.贷款规模过大,加剧了高校投资风险。
高校连年扩招导致严重的过量投资现象,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校总贷款额高达2000亿至3000亿元,大多数高校用贷款搞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资金实力,加剧了高校投资风险。高校向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将面临现实的债务风险,影响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财务信息化人才。
随着高校财务信息化的推进,财务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相应落后。高校缺乏财务信息化人才。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不重视,有财务管理经验的人,计算机技术又不够强,引进的计算机人才财务管理知识又比较贫乏,这些都从根本上限制了财务信息化的前进速度,影响整个财务管理工作。
二、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构想
1.增强风险意识,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高校决策群要树立风险意识,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管理能力建设,坚持“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从内部管理入手,强化法人经济责任制,建立一套完善的第一责任人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从源头上实施控制、从根本上防微杜渐,规范学校内部会计行为,并设立相应的高校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对学院资金运作过程进行监督,积极预防风险,确保学校资金安全。
2.合理编制预算,强化预算管理的刚性。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高校要遵循“收支平衡”的编制原则。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预算方法,如零基预算、部门预算、复式预算、滚动预算相结合的形式,确保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质量。高校要以预算为标准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给予评价和激励。高校要强化预算管理的刚性,特别是校内各部门“二级预算”的管理。增强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确保财务管理“活而不乱、管而不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稳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3.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高校应结合实际完善本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是完善岗位责任制,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定期对岗位进行轮换,建立岗位考核制度。加强财务监督;二是强化内部审计,做好事前、事中审计,改变以往的事后审计模式,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
4.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做好财务预测分析,为学校重大决策提供依据。财务部门每月要分析会计报表和预算执行情况,测算学校财务风险度,方便学校领导科学调度资金,真正发挥预算的导向作用。高校要改变以往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将财务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决策分析上,降低学校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5.优化债务结构,规避高校财务风险。
高校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通盘考虑以降低负债给学校造成的财务风险,通过高校偿债能力、资金成本承受力和筹资能力来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将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相结合,在筹资风险与筹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将贷款风险控制在可以驾驭的范围内,取得学校资金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