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的课程范文

学前教育的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的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的课程

第1篇:学前教育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课程模式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82-01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促使其加快发展对于儿童健康成长以及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形势来看,幼儿园课程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每个幼儿园所设计的课程方案都不尽相同。学前教育课程个性化、多样化是我国幼儿园课程园本化以及本土化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课程建设却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进行集中阐述。

一 课程实施以创生取向为原则

通常课程实施可分为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以及创生取向。从我国传统课程实施来看,由于受到经济体制以及课程管理方式的影响,课程实施一般都是忠实执行预定的课程计划,传输规定的教学内容。例如,20世纪80年代我国幼儿园普遍使用苏联分科教材,学前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内容如实传递给儿童。我国目前幼儿教育没有规定必须执行的教材,并且课程内容回归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呼声。在这种形势下,课程实施就应该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但实际上,目前我国幼儿园由于种种原因,课程内容依然主要来源于各种版本的教材,并且在课程进行中,绝大多数教师也仍旧坚持教材的忠实取向。这一取向使得课程实施成了程序化、技术化的过程,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是知识的接受者,这就使儿童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抹杀,是完全不符合当前学前教育理念的。

当前形势下所倡导的儿童主体地位,强调儿童不但是课程实施的对象,而且更应该是课程的创造者。在这一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学前教育课程应当坚持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课程是师生亲身体会、领悟到的经验,而事先计划的课程方案仅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教育经验,因而教师应更加注重创造性、反思性教学实践。实施创生性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变得更高,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关注儿童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什么”“怎么学”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教师就要更加尊重儿童活动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二 将儿童活动视为课程设计的通道

活动作为儿童的天性与本能,同时也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儿童在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交往等多种活动来获得直接经验,进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唯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他们才能够把内在的东西逐渐外露,并通过长时间地和外界接触,改造他们的生命,丰富他们的心灵。所以,学前课程实施的重点绝非是教师的“讲”,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做”。教师通过引导儿童在现实世界或现实情境中不断感受、体验、尝试,使儿童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体会所学知识的意义。游戏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是积极主动、自主自发、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他可以自由地探索、自由地创造。

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的生活中主要有生活、游戏以及学习三种活动,这三个活动应充分发挥合力,共同保证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这三者当中,游戏始终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这主要是因为游戏是最符合儿童本性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实现积极主动、自由自在、自主自发、不受约束,并且能够自由探索、自由创造。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都只重视幼儿的学习,却严重忽视甚至忽略了儿童的游戏以及生活。从当前形势来看,伴随“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生活”逐渐被纳入到法律法规,且开始深入人心,幼儿园方面也开始对幼儿游戏活动高度关注起来。虽从表面来看都是游戏,但实际上多数为假游戏,游戏成了包裹知识的工具。所以,学前教育改革应以儿童游戏活动为出发点,同时关注儿童生活,并对儿童学习进行合理设计,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观察、交往、操作等活动方式,从而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 结束语

第2篇:学前教育的课程范文

在课改前,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以传统的钢琴专业基础教程为主,学生考试前要完成一定数量的钢琴练习曲和乐曲的弹奏。具体内容如:(1)一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2课之前的练习曲;(2)二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8课至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5课之前的练习曲;(3)三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6课至第80课的练习曲;(4)四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81课至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第14课的练习曲;(5)五年级:完成钢琴曲的弹奏。

二、钢琴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

在以往的钢琴课程学习中,一些学生对枯燥的钢琴练习曲不感兴趣,平时不练琴,临考前突击练习一首练习曲,考试时赌运气,侥幸通过考试。由于学生平时不按教学计划完成钢琴课作业,随着课程的加深,识谱越来越困难,学生无法形成继续学习钢琴所必须的前期积累和学习自信心,完成作业越来越力不从心,造成了学生“不识谱—不爱练琴—不爱上课”的不良后果。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弹唱能力,督促学生练琴,及时完成钢琴课的学习内容,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逐步对钢琴课程内容进行如下调整:(1)一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2课之前的练习曲;(2)二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8课至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5课之前的练习曲;(3)三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6课至第80课的练习曲;(4)四年级:儿歌弹唱20~30首。

三、在钢琴考试的过程中跟踪钢琴课程改革的效果

1.调整考试内容。

为了顺利实施钢琴课程改革的方案,保证良好的钢琴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钢琴考试内容进行如下调整:(1)将以往的考试“三抽一”调整为“九抽一”。(2)将以往的考试前两周公布考试内容调整为开学初公布考试内容———九首必弹的练习曲。考试时从九首练习曲中抽签确定考试曲目。

2.具体实施步骤。

(1)初步形成考试方案。(2)征求钢琴组任课教师建议。(3)完善钢琴考试方案。(4)再次将考试方案下发每一位钢琴课任课教师,征求建议。(5)综合每一位钢琴课任课教师的合理建议,向学生公布“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6)再次向学生确认并公布“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附: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1)考试内容:一至三年级学生弹奏练习曲九课抽一课考试;四年级学生弹奏儿歌边弹边唱,其中必弹儿歌一首,另外四首现场抽条弹唱一首。一年级上学期:拜尔:14、16、18、19、21、24、25、29、30一年级下学期:拜尔:46、48、55、57、60、78、80、81、82二年级上学期:拜尔:88、89、90、94、96、97、98、100、102二年级下学期:599:20、21、26、28、30、36、38、40、45三年级上学期:599:46、49、51、54、55、56、57、60、61三年级下学期:599:64、66、68、69、70、71、73、77、80四年级上学期:必弹儿歌:《数鸭子》;四抽一儿歌:《学做》、《找朋友》、《丢手绢》、《粉刷匠》。四年级下学期:必弹儿歌:《苏珊娜》;四抽一儿歌:《布娃娃弹琴》、《好妈妈》、《赛船》、《愉快的梦》。(2)超进度的学生按照849程度四抽一;299程度二抽一;740以上程度自选一首的要求参加钢琴考试。

3.严格考试要求

(1)学生进入考场考试需携带学生卡或身份证。严禁替别人考试和找别人替考,违犯者按校规处理。(2)学生抽条确定考试内容,严禁私自换条。(3)钢琴考试不及格,需要参加补考的学生,仍然按照期末考试的办法,九课抽一课确定补考的具体内容。

四、考试成绩分析

1.全校36个班级参加考试,及格率由上一个学期的68%上升到69%;及格率最高的年级是四年级:及格率80%,及格率最低的年级是三年级:及格率58%。

2.不及格的学生90%为0分;能弹奏考试曲目的学生多数都能达到及格标准。

3.不及格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和三年级。

4.缺考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四年级,这些缺考学生多数为平时不上课的学生。

5.全校钢琴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一~三年级的舞蹈班,其中一年三班27人,11人及格,及格率41%;二年三班29人,6人及格,及格率23%;三年六班27人,16人及格,及格率41%;估计与钢琴学习经验匮乏、练琴少、心理素质差、学习主动性差等因素有关。

6.替考现象基本杜绝,大部分学生主动出示身份证、学生卡。

7.钢琴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后,学习和考试的课量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生不及格的人数没有增加。

8.钢琴考试各考场遵照学校的要求,考前检查学生的学生卡或身份证,防止学生替考,严明考试纪律,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严抓钢琴学风、严把考试关的决心和态度,有利于严谨学生今后的钢琴学习。

五、钢琴课程改革方案显示的积极效果

1.四年级学生的钢琴课内容由练习曲改为儿歌弹唱,使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小学及幼儿园的业务要求紧密结合,增加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动力和学习兴趣。

2.经过4个学期的坚持和努力,钢琴课严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学,钢琴考试各考场遵照学校的要求,考前检查学生的学生卡或身份证,防止学生替考,严明考试纪律,基本杜绝了替考现象。

3.坚持钢琴教学和考试的量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严抓钢琴学风、严把考试关的决心和态度,大部分学生开始调整学习钢琴的状态,逐步加强钢琴学习。

4.严格把好钢琴补考关,使学生放弃补考蒙混过关的想法。

六、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1.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态度好,学习认真,但接受钢琴课知识较慢,考场心理素质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要从加强钢琴课学习指导入手,具体方法将逐步完善。

3.学前舞蹈专业的学生平时以舞蹈训练为主,钢琴学习的内容比照学前普通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降低要求,建议钢琴教学的授课形式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

七、结语

第3篇:学前教育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学前美术教育受到重视,幼儿天真质朴,可以无拘束地将他们的情感生活画出来,所以,学前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儿童的情绪也可以在美术作品中得以体现,这加深了对学前美术教育的研究。

一、学前教育中美术课程的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体系,美术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也日益受重视。现代美术教育课程的内容呈现多形式、多态势。美术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点内容之一,而美术课程更是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除了学时有所增加,课程内容也更趋向于多元化、多样化。

二、学前教育中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创造性思想的禁锢目前,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对美术教育的安排还存在以模仿为主的教学管理问题。表现为教师先画一幅美术作品,然后让幼儿照着模仿,以模仿的相似度进行考核评价。为了得到好的评价,幼儿往往摒弃自身的想象空间,配合教师安排,长此以往,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能力都被禁锢了。2.忽视幼儿美术观念的形成很多人认为美术只是单纯地涂涂画画,其实美术观念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种片面思想导致个别学前教育机构忽视对幼儿美术观念的建立。当然,幼儿师资培训不足也会影响到幼儿美术观念的形成。3.学前教育中美术专业教师师资不足学前教育中美术课程的教授一般由幼师担任,不会设置美术相关专业的人来讲授,幼师教育虽然包含美术专业相关知识,但与真正的专业技能有差距。这样的师资队伍使幼儿美术教育效果不显著。幼儿美术教育区别于成人美术教育,目前美术教育还存在以大众的眼光来判断,无法对幼儿进行启蒙式思想教育与引导。

三、如何提升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1.转变学前教育中的美术教育观念教师在美术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应有正确定位,转变美术教育观念,用可持续的、科学的眼光看待学前美术教育。政府应在学前教育中多加引导,学前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学习绘画之类的技术,而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为目标,用科学的手段引导教育,建立系统性教育教学体系。2.改进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学前教育应该分析教育对象的特点,幼儿普遍存在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管教、语言沟通较难等特点,在安排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时,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死板;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影音资料帮助阐释教学内容;利用多种组合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及时肯定幼儿完成的成果,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3.加强教师的能力及素质幼儿园应组织现有幼儿教师定期进行美术素养培训,稳固教师的专业知识,加强行业交流,建立长效合作的互评机制,完善学前教育的美术师资培养计划,设定多种培养方案,全面培养教师美术素质,为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的发展培育合适的领路人。4.完善课程内容,增加有趣且符合幼儿需求的课程美术不单只有绘画,还包括各类动手制作的内容,如折纸、剪纸等。用多种材料制作美术作品,如蛋壳、花生壳、沙子、毛线、彩色玻璃、碎布条等。使用新材料进行创作,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的热爱及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5.改进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环节教师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评价,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判定,而是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让幼儿之间进行多种交流及沟通,以幼儿的标准去评价,多给幼儿鼓励及信任。这种做法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观。6.注重幼儿艺术情感的创作方式一些国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艺术很感兴趣,将其作为理解儿童心灵和情感的一扇窗户,特别是那些情感上可能受到伤害或经历了某种精神创作的儿童。这类儿童创作的素描、油画和雕塑主题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描绘自己和他人的方法,甚至他们用艺术材料进行创作的方式等,能为教师提供有关他们情感生活的线索,这些方面也是艺术治疗师关注的方面。

参考文献:

[1]高莹.对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和问题的讨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0(6).

[2]陈柏兰.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施问题探讨[J].教育观察,2014(7):61-62.

第4篇:学前教育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课程改革 教师 学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在课程改革当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组织者、领导者与参与者在这个过程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我校重点专业之一,从1982年开设以来,该专业已经连续招生30年,学前教育专业不断的经历了很多次的课程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开展了很多的理论研究。一直在找寻适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合适的路径。

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全面启动了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这个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教育部相继也印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为此我校也在学前教育专业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等职业学前教育,长期以来沿袭着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但是新的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对于课程改革必须要建立起深刻的认识,培养出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才需求。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现阶段进行的课程改革,我们对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态度一直不够明晰,为了更好的进行课程改革,对于本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起到真正的作用,我们为此进行了本次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问卷共设客观封闭式问题13个,开放式问题2个。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18份,回收82份,回收率68.6%,有效问卷75份,有效率63.6%。问卷内容如下:

1.你是否愿意将你对于课改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吗?

A.愿意 B.无所谓,看看下面的问题吧 C.没兴趣,不愿意回答下面的任何问题

2.你认为课改有什么意义?

A.没有实质性意义 B.我认为仅仅是个教学活动 C.我认为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D.让课堂能留住学生 E.其它(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课改是否会有实质进展吗?

A.会有很大进展B.总会有一些改进的C.流于形式没作用

D.教学的问题不是仅仅通过课改能够解决的

4.你认为课改的最大阻力是来源于哪里?

A.教师不配合B.方法不得当

C.不知道怎么改D.现实的约束太多

5.你对于课改的态度是怎样的?

A.积极配合 B.积极配合谈不上,做我能做的吧

C.我支持课改,但我所教的科目没什么好改的 D.没必要进行课改

6.你认为其他老师对待课改的态度是怎样的?

A.积极配合 B.很多人不重视 C.大多数都存在从众心理

7.你认为课改给教师带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遵循 B.原来习惯的课程得重新规划

C.需要学习更多东西

8.你认为如果要推进课改还需要做哪些具体工作?

A.让更多的教师了解课改的意义 B.教研组开会讨论具体方案

C.拿个改完的课程大家看看

9.对于所教授的课程进行改革,你需要哪些支持?

A.无从下手B.工作太多,没有精力进行课改

C.我正在进行一些尝试,不知道算不算课改 D.奖励有突出成绩的

10.你认为进行课改的最大收益者会是谁?

A.学生 B.教师 C.学校D.家长

11.你是如何看待本次调查问卷调查的?

A.希望能对学校有所帮助 B.能有用吗?怀疑 C.至少说明学校重视教师的想法

下面的问题,请您阅读后认真作答:

1.你认为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课程改革吗?为什么?

2.你对我专业现阶段进行的课改项目教学法有什么看法?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2%的教师是愿意将自己对于课程改革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的。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态度普遍都是很重视的,少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态度仍不明确。32%的教师都认为课程改革可以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48%的教师认为我专业的课改有一些改进。41%的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都是积极配合的。56%的教师认为其他老师对待课程改革的态度是存在着从众心理。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60%的教师都认为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来源于现实的约束太多,42.67%老师都认为课改会给教师带来最大的挑战是需要学习更多东西,45%的老师认为如果要推进课改教师的工作量会增多。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于课程改革大部分都是认可并支持的,这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展开。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应对现实存在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一、课程改革要改变的根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

1.教师心态与观念的转变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本身特点决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普遍存在一种心态,就是上课准备与讲授不够认真,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在的学生普遍的基础差造成,另外一方面是社会这种长时间的“官本位”思想影响,职业教育本身没有普通教育受到社会的认可与重视相关。在这种现实状态的影响下,教师普遍处于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恨铁不成钢,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自己的放任。这就造成了现有的学前教育教师普遍存在一种混日子的心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课改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教师心态与观念的转变,只有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才能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认真的上好准备好每一堂课。

2.教师对于学生认识的转变

教师应该建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新时代对于人才的定义已经不是狭隘的官本位思想,也不是一纸文凭就能代表什么的年代。社会的多元化给每个社会中的人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社会当今最为缺少的就是职业学校所培养的未来社会中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社会中一定是大有作为的人。另外教师作为教育者本身,不能停滞不前,应该培养自己主动探究学习的精神。现实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教师本身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使自己真正的可以做到“授人以渔”。

二、课程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多方面的

1.教师应该关注到教材本身,建立灵活严谨的教材观

教师对于课程改革应该是课程改革的主导者,教师除了在课程改革中关注到教学方法的转变,对于教材本身也应该关注到,对于教材教师应当建立灵活严谨的教材观。一方面尊重教材本身的知识体系的严谨性,另外一方面应该结合实际对于教材应该创造性的使用。编著经济实用的校本教材:《儿童歌曲弹唱》《儿童歌曲演唱》《视唱练耳》《手工制作》《礼仪教程》等校本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增、删,补、减,突出了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内容。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教师应该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传统的教育观以教师为主导,课改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仅应该是停留在教学教材,还应该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不仅要师生平等民主,还应该真正的建立起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注重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注重细节。以真诚的心态面对学生,理解学生,建立起一种真正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课程改革中专业课与文化课要相互渗透

1.文化课走进专业课

文化课课程设置本着以学生为本,以专业为本的前提,移植并应用基础教育课改的新理念,以需要为准,够用为度,以“实用为先”来删繁就简。将普通话内容引进语文课教学之中,并降低古代文学部分课时,变全文讲解为重点段落讲解;数学课中引用蒙特梭利教学法,将快乐英语引用到英语教学之中,为幼儿园双语教学打基础。

2.将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并轨

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未来职业的需求,与嘉佑围棋学校联合办学,将围棋课引入课堂;为了提高学生技能水平,舞蹈课与幼儿舞蹈考级融为一体;我们与沈阳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增设了“育婴师”“全脑开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技能培训,将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并轨。使“双证书”工作落到实处,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

四、课程改革需要学校给教师进行阶段性评价与培训

1.推行新型的“强化实践能力,明确职业目标”的评价体系

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一定比例的实训考核评价内容。新评价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专业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

2.通过各种培训形式,提高师生的专业水平

通过观看精品课、标兵课视频,开展优质课竞赛等活动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所提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到兄弟学校去参观、请外国幼教专家来讲学,接受国际先进理念,迅速提高师生的专业水平,在2010年辽宁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首届学前教育专业师生技能大赛中,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张雪获得声乐组第一名。

五、校企合作办学

1.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开展联合办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本着积极慎重的原则与“台湾大地幼教联盟”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确定其联盟内150多所幼儿园为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能力。

2.提供教育技术服务,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学前教育专业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开展在职幼儿教师“蒙氏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全脑开发教育”等专项技能培训,每学期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玩具、教具制作及钢琴调律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定期与幼儿园联合组织开展专业大比武,提高幼教人员的专业技能。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六、结论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改革显而易见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收益;通过课程改革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方法方面普遍有所提高。通过课程改革教师对于课改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通过课程改革,对于教材进行了改良与重新编写,编写出适合我校学生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由显斌.浅析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第5篇:学前教育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实战型人才,但是目前的状态表明,很多的用人单位并不愿意录用刚刚毕业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有实战经验,不能够胜任所担任的职位,单位还要花时间和心力去培养,但是刚毕业的学生却需要这份工作的磨练,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技能和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双方之间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这其实在于学校与社会没有很好的接轨和很多教育上的漏洞。

一、职业院校学校学前教育的现状

1.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中国教育正在改革的期间,职业院校学前教育的改革也在进行着,还有就是社会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它们对于人才的要求有着质的飞跃,不单单是知识型人才,更需要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人才,社会上想要的是多面发展并有所擅长的人才,这样即使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上手分担任务。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应该重在培育技能型人才,这一个目标很多职业院校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有些学校既想要学生在知识领域上有所擅长,也想让学生在技能和实操上有所成就,这就导致了顾此失彼,毕竟职业院校和大学的目标并不相同,职业院校应该有它的侧重点,将学生技能放在第一位。但是一定要强调的是:职业院校虽然侧重于技能的培养,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授,不应该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否则培养出的则是一个个没有思想的机器,就没有任何意义。

2.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很多的职业院校对于课程的设置并不合理,对于职业院校三年的教育而言,相较于大学的教育更应该注重课程的设置和对于时间的合理分配,这一点对于职业院校做得并不好,它并没有因为时间的减少而有所紧张甚至于更加的放松,这是学校没有给学生灌输正确、科学的观念。所有的学校也没有对于课程的设置和课时的研究进行更为科学的调整。更有甚者三个学年的课程竟然出现脱节的现象,使之完全没有联系,这纯属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是浪费老师的资源。学生在第一学年里没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很难在以后的实操学习当中有所进步。

3.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轨现象

学前教育的内容应该与当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很多学校的专业特长课程不足,很难适应现今个性化的幼儿教育体系。现今的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多方面的培育,对于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育人才时也应该注重全方位的培育和自身业余爱好的发展,培育成多才多艺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更好的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培育出德智美多方面发展的学生。

4.专业课程的设置滞后

大学是培养专业人人才的地方,人人都说“隔行如隔山”,每一个领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它需要人们去挖掘,但是在大学里很多专业大部分课程都是共通的,在这里似乎专业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显,培养了很多每个领域都涉及,但是每一个领域都不精、深的人才,这种人才进入社会往往都会觉得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什么都要重新学习。学校课程在文化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不能够体现专业的特色。专业课程含量不足,对于人才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意识不强烈,使得学生在该领域上很难再进一步,对于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也较为薄弱和对学生在职业领域上的潜力发展挖掘不彻底甚至毫无助益。

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亦是如此。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遵循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每一门专业都需要必备的基础课,这也是教育内容的基础。基础课程的设置保证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基本条件。课程的设置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它需要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招生情况、社会需要等因素来灵活调整,尽可能的制定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课程,培养出适合社会的现代化人才。

在课程制定上也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受益一生,需要一个长远的发展眼光,注重挖掘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潜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厚积薄发,有一个好的前程。课程的安排要有系统化,尽可能的避免课程上的重复,浪费学生多余的时间和教师资源,留给学生足够的的实训时间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训,在实践当中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更加融入社会,了解社会上的幼儿教育的现实状况,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以后的发展道路。课程的设置要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所有的目标都要为这个目标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和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针对职业院校学前教育的现状采取具体措施

1.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

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当今幼儿教育的现状对课程安排进行科学的调整。课程的安排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有一个大的把握,从整体上调整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第一学年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第二、三学年掌握实操,结合实际降低难度和使学生更加深刻、灵活的掌握这些技能,并对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相结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学校应该对于课程的设置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和研究,设置出最科学、最合理的课程安排,更加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变化的优质学生,达到职业院校教学的目的。

2.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任何教学过程中都是出于重要地位的,任何教学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实践,去体会,一个教学的成功与否也是由实践来检测的,教学的内容与实践结合的越紧密,学生越快的适应职位上的功能,越好的完成任务,则证明教学越成功;实践教学也是另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提升学生思想、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案。

每一学年学校都应该组织和鼓励学生在幼儿园中去切身体会所学的知识技能,以至于学以致用,能够更深刻的体会、掌握学校所传授的技能,为学生就业提供很好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上手,直接担任相应的职位,培养有用的人才。

3.建立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在课程的设置中应该着重考虑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顺应当前形势,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学前特长的培育,例如学前教育艺术方向,学前教育英语方向,学前教育育婴方向和学前教育继续升学的知识储配课程,为学生建立一个更多选择和发展潜力的学习环境。学校课程应该将专业进行细化、深化,力求学生学到足够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知识与技能高度统一,增强学生进入社会时的就业竞争力。

结束语:

对于职业院校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的教学经验,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最适合中国现状的课程,以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构建出学前教育专业方面、艺术方面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在教育改革的特殊时期更加适应外界的变化,从思想、观念、措施等根本上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改进国家教育的现状。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充实,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教学任务,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也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争取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参考文献:

[1]张承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2]董红梅.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3(10)

第6篇:学前教育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幼儿园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151-01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是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者,而目前这一专业的教学还没有贯彻和实施新课程理念。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学前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的的外在性’‘教育中学生的被动性’‘教育的重复性和封闭性’以及‘教育中情景体验的虚假性’”等问题,这就必然影响对优秀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更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学前教育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幼师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把他们放到教学活动的主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开发幼师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会学、会实践、会教,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

二、改革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发展

《方案》指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幼儿园教师”。我们必须要理解“德、智、体”等的内在关系,否则在学前教育学的教学中就会出现以知识教学代“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情况,就会把“教育目的的外在性”过分强化,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就会影响到学前教育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影响教学工作体系、学生训练实践体系;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更影响学生工作能力的发展以及职业素养的形成。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学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过去知识本位的教学方式转变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挥潜能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建构学习环境

《方案》指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真实的、开放的情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必须放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建立幼儿园――学院的合作机制,帮助幼师学生获得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环境。按照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训室、实验模拟室以及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舞台,学生在这种开放的生态环境里,模拟幼儿园教学,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中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发展教学能力、养成敬业精神。

四、改革课程内容,生成职业目标

《方案》指出学前专业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生成学习成果,即让他们掌握学科知识,全面完成学习目标,确实感受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产生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但是学前专业各学科课程之间内容复杂、交叉、陈旧。如《幼儿游戏》《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社会化及教育活动设计》与学前教育学重复、交叉,不能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影响学生生成目标的完成。因而,我对高专学前专业学前教育学的体系进行改革,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五、创新教学设计,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传统教学设计是围绕人的知识本位设计的,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方案》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创新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时,把教学内容生成学生的具有驱动作用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指导把其与学生学习方式整合起来,系统设计教学活动,来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

六、创新教学结构,构建学习模式

《方案》指出,学前专业的教学存在着模式陈旧、僵化的倾向,表现出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等弊端,阻碍着学科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科教学改革。本人认为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决定着教学的程序、步骤,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及组合形式。现行学前教育学的学科课程主要包含教育概要、教育实践和评估三部分,对这三部分内容实施既要考虑它的针对性,还要考虑它的长期性,更要考虑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特点,才能实现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既要建构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还要满足不同课程的目标、特点、难度、内容等不同的多种教学结构模式。

“多级”理论教学模式针对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基本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经验,难以理解。因此我们按照其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并对学习过程不断地评价,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模块”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幼师学生具有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教育教学的技能,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最终使学生生成职业素质。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形成分四步走:第一个环节是“校内实训”,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第二个环节是“教育理论应用于训练”,是专项训练过程,是学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能力同时内化的过程;第三个环节是“教育见习、实习”,是学生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这一活动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与幼师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提升的过程;第四个环节是“学生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整合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学生获得综合能力和素养并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宏宇.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Z].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17.

[2]春霞.面向新世纪的课程理论:美国PatrickSlattery的后现代课程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7(6).

[3]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06-01.

第7篇:学前教育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课程融合

一、促进儿童文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融合

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能够使专业学生更加适应当前的岗位需求,利用多元形式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利用动画等互联网技术构建现代化课堂的方法,弥补文字在视听效果上的不足。如我们在对经典名著、民间故事以及志怪小说进行改编应用的过程中,如《西游记》片段就可用多媒体作为切入点,使动画效果辅助儿童文学阅读,这些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可以参考的教学方法。

二、实现儿童文学与文学从部分到整体的结合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教学课程[1],整体立足整个儿童文学发展历史,部分则主要针对知识常识。在整合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兼顾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在组织儿童文学课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强化语文类知识教学,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同时,可以不断夯实语文知识基础,为后续的进入教学岗位奠定基础[2]。如我们在指导儿童文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有效介绍有关的文学背景,并将儿童文学和其它文学类型做出比较分析,促进知识结构完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学样式和文学发展史,使学生逐步建立学科意识,形成文学类学科的系统性学习方法,这将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学习产生指导性作用。

三、儿童文学与幼儿心理、幼儿教育等专业理论课程交叉渗透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业后面临的主要教育对象就是幼儿,因此在儿童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和融合式改革过程中,我们要综合考虑学前教育岗位需求,将幼儿心理和幼儿教育课程与儿童文学课程交叉起来,考虑到幼儿作为接收对象的主观感受和学习收获[3]。“双重审美”,是儿童文学课堂应有的教学理念,也即是说,我们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设置过程中既需要借鉴角,也需要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需求,因此在指导学前教育学生学习儿童文学和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融入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大教育背景理论,并结合实际教育需求,回忆童年、发现童年、重现童年,体现儿童文学精神。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原创幼儿诗《不同的世界》为例,该学生在本诗歌中对爸爸和妈妈带领孩子到动物园以及商场等场景进行了分别描写,爸爸和妈妈在不同的场景中都可以获得乐趣,但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看到的是来回走动的大人的腿以及高高的栅栏,诗歌中,该学生站在成人和孩子的不同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从儿童视角还原童真世界,用大人的现实世界和孩子的理想世界实现碰撞,这正体现了我们所说的“双重审美”,正是儿童文学以成人心智向幼儿视角转移,从而回归“幼儿”文学的本质所在。

第8篇:学前教育的课程范文

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将技能培养和专业理论作为课程设置的主体,而对于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并不予以重视,使实践中早期教育存在缺陷。基于此,学前教育专业是否应该开设化学课程成为讨论的热点。本文将结合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化学课程的消极因素展开分析,总结出开设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开设化学课程的建议。

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化学课程;理论意义;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化学课程的消极因素

现阶段消极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化学基础差,通过调查显示中职学校学生中考化学成绩普遍不高,其对化学理论、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不灵活,而且初中化学课程对理论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化学实验,而理论学习复杂分散未形成体系,导致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知存在偏差。[1]另一方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有抵触的情绪,由于化学课程本身相对于音乐、舞蹈等内容而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片面的认为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化学知识并没有实际作用等,致使学生对化学专业课程失去兴趣。[2]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开设化学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基础学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掌握化学知识,并在生活中积极应用,可以养成对生活乐于观察的习惯,使其思维、想象、动手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由于各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必然对学生专业课知识学习起到正迁移作用,使其在自我突破中创新,在创新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另外,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阶段化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可以有效解决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提升其生活质量,例如鉴别化学纤维制品、选择家居装饰等。[3]

第二,开设化学课程对学前教育领域深化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儿童教育不仅要满足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而且要有目的开发学生潜能,使其能够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现阶段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双重社会职责,所以其应对自身不断完善。在教育方面,掌握充足的化学知识,可以使其在早期教育实践中尊重并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产生探索自然、生活的兴趣,这是促使儿童对世界全面认识的重要途径,例如,作为能源的石油为什么既可以提炼成衣服又可以提炼成马路表面的沥青?衣服上的污渍为什么遇到洗衣粉后就不见了?鱼儿为什么无法在蒸馏水中生活等;在保育方面,掌握充足的化学知识,可以使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减少或避免受到化学侵害,例如,引导学生少食用膨化食品(油条、薯片等),减少儿童日常对铝的摄取、告诫儿童不要在新装修的环境中逗留,避免儿童受到甲醛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伤害等,由此可见学习化学知识,有利于学前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化。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化学课程的建议

第一,实施分层教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源于高中学习阶段的文、理班,其对化学知识的接触和掌握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学将无法全面满足学生对化学课程授课过程的要求,所以在学生入学时对全体学生进行化学测试,按照考试成绩分为内容、授课进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两种班级,既满足化学基础相对较高的学生对知识深化的欲望,又考虑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的学习难度,使教学更加人性化,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打消其抵触情绪。

第二,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革。传统化学课程相对枯燥,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要以验证性、探究性的实验为主,使枯燥的化学理论以生动、直观的实验得以展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化学理论都适合在班级中完成实验,部分危险性较大或成本较高的实验,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现,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调整,积极应用与实验内容相符合的情景教学法、案例项目式教学法等,使学生在观察、推断、否定、总结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

第三,扭转对化学课程的态度,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化学学科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非专业学科,其在中职院校的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其认识程度,所以扭转中职院校对化学课程的态度是推动其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中职院校在政策上的积极引导,建立明确、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使相关的教师队伍和图书馆图书储备满足需求。学前教育专业化学课程师资队伍直接关系到化学课程的授课情况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反馈,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化学课程设置的关键,应加大化学教师的培养力度,使其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等符合社会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化学课程,不仅有利于专业学生的自身发展,而且对其后期的早期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早期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开设化学课程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然要求,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仍会以不同的形式调整,这是专业发展的表现,应该积极推行。

参考文献:

[1]陈晨.浅谈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重要性[J].科学时代,2011,12(02):212-213.

[2]吴琼.幼师专院校在校生学前教育专业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3,14(05):85-87.

第9篇:学前教育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3+2”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课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3+2”学制模式是指对自愿参加这种学制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制的教育,使学生达到大专学历水平。通常情况下,这种学制的前三年,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后两年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学生毕业之后所享受的待遇与普通三年制高职毕业生是一样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3+2”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为顺应时展,满足社会需求,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3+2”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设计与实施计划。

一、当前中职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衔接不当,“3+2”学年制连贯性较差

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虽然不属于学科教育范畴,但其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职业有许多相同之处。“3+2”学制模式只是将中职教学和高职教学衔接起来,同时缩短了一年学时,然而这种模式只是单纯地把学生的学历进行链接,其中涉及的课程内容连贯性不大。由于对“3+2”学制模式中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做的不到位,使两者之间缺少连续性与整体性,导致学生在接受中职教育之后,在进行高职课程学习时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体系,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2.课程设置的内容重复率较大

根据目前的形式来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的教育系统,对于学前教育“3+2”课程设置都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系统的要求,正因如此,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都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设置课程目标与具体的课程内容,从而使两者之间有很多重复之处。据统计显示,在中职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中,中职教学内容与高职教学内容的重复率接近30%。

3.课程内容不够深刻,体现不出文化涵养

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与专业相关各项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广泛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及各种涉及到的科学领域,做到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有极为宽广的知识面,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积极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现如今的职业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熏陶还不够深刻,体现不出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也存在教学内容相对笼统,没用侧重点的问题。

二、中职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计划方案

1.设置准确的课程目标

通常情况下,从中职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会选择成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因此要合理安排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课程目标。中职教育的目标设定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进行设定,基于这些学生都是刚刚从初中毕业,目标的设定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形成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专业知识为辅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最后两年的高职教育中要将课程目标的重点放在职业技能培训上,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地职业技能基础。

2.设置全面的课程原则

课程设置的原则主要有三点:第一,课程设置要顺应学前教育的发展脚步,与此同时,还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程设置上,既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又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第二,使文化课程与职业技术课程共同展开,在中职教育中构建“技能训练+文化基础”的课程体系。第三,课程设置要考虑学生以后的发展需求,即虽然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都会选择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行业,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有继续学习的愿望。课程设置要根据这些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设置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

课程的设置要有清晰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要根据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课程的设置要紧密贴合学前教育的就业方向,全面分析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根据有效的信息资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化主体专业培训。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学前教育的职业标准,这些标准不外乎是一些幼儿教师资格证等,想要考取这些证件需要进行严格的考试。

三、中职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具体实施

1.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要任务设置专业课程

在设置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就业为目标,使学生自身的素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可以设置以职业理论基础为主的必修课,设置以职业技能为主导的相关专业必修课,设置以考证为目标的选修课。这样一来,课程设置既有层次性,又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不同的技能知识。

2.认真构建两年的高职教育教材

科学有效地编排高职教材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简单直观地了解知识要点,而且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材的构建应以课程目标与培养相关专业素养为主,编写内容应与课程体系相呼应。认真听取相关行业专家、讲师的意见与建议。在编写教材时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学前教育领域中较为新颖的题材与内容,从而达到丰富教材的目的。

3.对整体课程进行探讨,提高教学课程质量

对于课程设置来说,如何科学合理的设置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高职课程是在中职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的课程,正因如此,课程的设置要具有五年制教学的宏观统筹性,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基础,需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中职教育学校和高职教育学校需要针对课程整体性与连贯性做出深刻的探讨与研究,前三年的中职教育要以文化知识教育为教学中心,后两年的高职教学课程要以专业技能为主。前者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后者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做到有主次之分的教学课程设置,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3+2”学制作为衔接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一种合理而高效的教育模式,与普通的学制模式相比,不仅在教育资源、教学周期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而且还可以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但在实际情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单位需针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改革计划与措施,从而促进“3+2”教学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栓.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及策略[J].南都学坛,2015,35(6):120-121.

[2]张星瀛.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2011(9):111-111.

[3]吴春玲.中职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以丽水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D].宁波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