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范文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内科护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

第1篇:呼吸内科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32-01

呼吸系统疾病多数起病隐蔽,开始症状除轻咳外并无特殊,部分患者起病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病史。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及隐患、呼吸内科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护理、日常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作总结

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常伴活动后气促、胸闷,运动能力差、反应慢等特点,且多为中老年,日常活动中应防止发生意外,病房内地面要保持干燥;外出散步应有医护人员或家人陪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戒烟、酒;气温骤变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每天用0.9% NaCI溶液含漱,常用清水洗鼻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发现患者精神萎靡、嗜睡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重视。

2呼吸内科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护理

疾病缓解期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采取措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鼓励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增加有效通气量,鼓励患者戒烟、戒酒,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护理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应鼓励患者多咳嗽,多变动,定期翻身、拍背,呼吸一般以侧卧或半侧卧为宜;观察脉膊、血压、呼吸变化,尤其脉率与心律的变化及意识,准备好急救药、除颤器与起搏器以有效配合抢救;注意合并症如肺栓塞有末稍疼痛发生,观察药物副作用。积极开展积极有效的日常护理,降低肺炎、肺气肿、肿心病的发病率。

3日常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意识观察:若患者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朦胧、头痛、白天嗜睡、夜间烦躁不安、反应迟钝、两手扑击样震颇等,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呼吸观察:深长的呼吸可能有酸中毒,慢浅的呼吸可能是碱中毒,快浅表的呼吸表示肺部病变严重或有感染的可能。

输液的观察:观察静脉通道是否通畅、穿刺针口有否肿胀,使用氨茶碱静脉滴注时,应稀释后缓慢注射,应保持30~40滴/rain,避免引起心悸、心率失常和血压骤降,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慌气紧、心律失常等不适。

咳嗽咯痰观察: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当咳嗽频繁、痰粘稠不易咳出,提示已进入缓解期,若咯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等。

生命体征和尿量观察:密切观察血压和尿液的改变,测脉搏要注意其强弱、快慢、有无早搏等。

3.2临床护理:药物治疗护理: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及浓度;选用定量吸入气雾剂,吸人制剂要注意吸入方法和副作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使用此类药期间应加强心率、心律的监测;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松弛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反应性等作用。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注射药物后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氧疗及卧床护理:使用持续低流量给氧,流速为1~2L/rain,氧浓度在24%~28%之间,给氧方式为鼻导管或鼻塞,氧疗过程中需调节流量时应先分离开鼻塞再调节流量;停用时先拔除鼻塞,再关闭氧气开关。病情好转时逐渐减少吸氧时间直到完全撤去。给氧过程中,定期观察氧疗情况,观察患者缺氧状况是否改善,定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定时检查氧流量,随时添加湿化瓶中的蒸馏水。

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护理:在补充足够液体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进行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先吸气道,再吸口腔。

4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患者常伴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患者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症状,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焦虑、心情抑郁、脾气暴躁等。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为患者提供适合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患者任何主诉不适都应给予关心,并及时处理;对反应迟钝、言语罗嗦的患者要耐心,不任意打断其话题;不要罔顾患者的神情,耐心恰当地结束谈话;在呼唤患者要时用尊称,切忌直呼其名或床号;平时进病房时注意主动和患者打招呼,嘘寒问暖,以消除其孤独和恐惧感,解除其心情抑郁,让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日常治疗护理期要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医护人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相应的专业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指导其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让其感受到关怀、理解及尊重。

5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过程,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因素,护理过程中,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的特点,善于与患者交流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同时重视恢复期的全面综合护理,加强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对防止疾病的复发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育慧,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临床护理,2009年8月,第1卷第8期

第2篇:呼吸内科护理总结范文

方法:根据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办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的8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干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相关意外事故及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相关意外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结论:根据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制定的护理风险管理办法有助于降低护理相关意外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防范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55-02

众所周知,呼吸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住院患者具有人数多,年龄大,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易反复,危重病多等特点,所以一旦出现意外有时险情危急,后果严重[1]。在护理过程中,除了较为常见的褥疮、跌倒、坠床风险之外、在氧疗、吸痰、闭式引流这些呼吸内科常见治疗方法过程中也存在着特殊风险,故呼吸内科护理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风险水平高。呼吸是维持生命必须的环节之一,所以一旦风险涉及正常呼吸,患者将极度痛苦有时还会危及生命。

风险种类多。许多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疾病种类多,有时均比较严重,故涉及到的风险种类也多。

风险隐匿性。呼吸系统症状较为集中,有时意外发生也与原发病症状难以区分。如吸痰时可能会造成黏膜损伤,但不易发现且症状易与原发病混淆。

风险复杂性。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病情复杂交叉,同时具有多系统疾病,故风险也随之复杂化[2]。

为了降低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做到安全护理,使得患者尽快康复,我们根据呼吸内科风险特点探究出一系列防范方法,争取防患于未然,将意外发生率降到最低。我院呼吸内科对本科风险的特点制定的风险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后调查研究,现进行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过我院道德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的80例住院病人,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41-86岁,平均年龄(61±3.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支气管扩张31例,支气管哮喘15例,其它疾病5例,病程在2月-9年,平均病程为(3.4±2.9)年。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人为对照组,另外40人为实验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风险管理办法干预[3]。具体为:

1.2.1用心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平时将护理工作细致化,严格遵守章程规范,审核记录落到实处,不偷工减料。如确保双人核对患者、药品分发、注射、医嘱改动等信息,准确及时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记录认真负责。及时询问患者情况并主动向医生反映,主动与家属沟通,积极配合治疗等。

1.2.2心理指导。有些患者病情反复,病程较长,难免产生负面心理,我们要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主动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对需要帮助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减少负面情绪对治疗产生的影响及意外的发生。

1.2.3防止坠床。针对一些住院患者如协调功能较差的老年人,要反复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休息时要防止坠床,在入院时教会患者及家属床边护栏的正确使用方法。

1.2.4防止褥疮。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帮助其每天擦拭身体,按摩、协助其被动活动,在与床接触部位垫软垫或纱布且要保证垫褥透气。

1.2.5注意防滑。患者一旦摔倒避免不了外伤,严重者可引起骨折,重要脏器出血,严重的将危及生命。所以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摆放防滑标志,反复提醒患者及家属尤其是在洗澡或方便的时候注意防滑,年长者最好有人陪同,或者可让其选择购买防滑拖鞋、浴室防滑垫等物品[4]。

1.2.6氧疗监控。掌握氧疗指证,氧疗过程中需要认真填写、核对用氧记录单,确保浓度、时间、流量适宜,严密监控,记录患者氧疗后的情况。患者氧疗时要提醒注意防火、防震、防油、放热,任何人不得在病房内和治疗室抽烟。

1.2.7规范吸痰。痰液积聚有时会使患者呼吸困难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自行排痰有困难者需要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吸痰过程中需过程熟练,动作轻柔,需正确控制负压,在无负压前提下插管。单次抽吸时间应

1.2.8引流监控。虽然需要闭式引流的患者较少,但要牢记引流时确保引流管通畅,引流管末端应水面的深度为4-6cm,在更换水封瓶时应注意夹闭引流管末端,准确判断肺组织复张还是引流管堵塞。密切观察引流颜色、性状、量,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1.3评价指标。在护理结束后对每位患者的病程记录进行整理总结,将是否出现护理相关意外情况做好记录。同时向患者和家属发放问卷,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及不满意两个选项,实验结束后进行结果统计。

1.4统计学处理。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P

2结果

2.1加用风险管理办法与常规护理意外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如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以老年患者为主的特点使得其护理风险具有水平高、种类多、隐匿性、复杂性等相应的特点,为了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做到安全护理,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尽快康复,我们针对其特点制定了相关防范方法,可以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有的放矢,更好的服务病患,变被动为主动,未雨绸缪,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实验结果也证实了我们的风险防范方法是有效的,不仅降低了意外发生率,同时使得病患及家属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更为满意,可谓一举两得[5,6]。针对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制定的防范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薇,杨明莹,陈家琴等.前馈控制在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0):112-113

[2]王玉洁,曲红,王幕鹏等.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3]宝音其木格.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1):28-29

[4]McKenzie,K.,Scott,D.,Fraser,J.A.et al.Assessing the concordance of health and child protection data for ‘maltreated’ and ‘unintentionally injured’ children[J].Injury prevention,2012,18(1):50-57

第3篇:呼吸内科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循环内科;呼吸内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管理程序,它主要是指对潜在以及现有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处理,以此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风险事件对患者、医院的危害[1]。循环内科以及呼吸内科的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自我保护能力差以及年龄偏大等特点,因此,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也就相对较高,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风险管理是临床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本研究将对我院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循环内科以及护理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对循环、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管理,选择我院循环、呼吸内科2010年1月——12月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有32例女性,68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40-85岁,平均年龄为65.3岁。另选我院循环、呼吸内科2012年1月——12月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40例女性,60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37-86岁,平均年龄为63.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将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风险识别医院在对循环内科以及呼吸内科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护理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以及潜在性,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必须提高对风险事件的识别。在对循环以及呼吸内科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最好让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与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搭档来对患者进行护理,以此来降低由于护理人员经验不足而出现风险事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外出活动必须有护理人员或家属陪护,同时对患者的日常用药剂量以及药品类型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

1.2.2护理风险的预防为了降低循环以及呼吸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护理人员在产于护理工作前必须参加相应的风险教育,医院也必须将风险教育作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必修课。通过强化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让她们在日常工作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引起高度重视,并与同事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可能潜在的风险事件,以此来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

1.2.3护理风险的监控医院在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时,为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必须对护理过程中各方面的高危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控,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建立以护士长为组长,主管护师和高年资护师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小组,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监控,对不规范的护理操作进行及时纠正,并对风险隐患、事故以及护理差错时间进行总结、通报,以此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3]。此外,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还必须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例如,跌倒、滑到、坠床等,以此来提高患者自身的风险预防意识。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5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了风险事件,其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了风险事件,其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综上所述,在对循环、呼吸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通过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进行风险管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相较于管理前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情况,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也有所提高。因此,在对循环、呼吸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心容,何剑.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2,10(3):63-65.

第4篇:呼吸内科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经验;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01-02

呼吸系统重症患者病程较长,病症易反复发作,常伴有咯血,且易产生精神紧张、情绪烦躁、消沉、恐惧等负面情绪。通常情况下,病人出现烦躁情绪时,不愿配合医护人员甚至拒绝做必要的治疗[1]。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仅靠机械治疗和药物治疗是不够的,护理工作在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致周到的护理,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适合患者的抗感染治疗。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适合重症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发挥着必要的医疗措施所不能替代的作用[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5~76岁,平均为44.3岁,60例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4例,肺癌患者2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最多,达到32例。

1.2护理方法

1.2.1病情监测护理:观察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先兆症状对于预先判断病情至关重要,因为受到呼吸内科病情特殊性特点的制约,患者发病快、时间短。观察项目包括:(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意识变化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观察项目:患者心律、心率、痰量及性质,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患者是否会出现意识模糊、反应慢、烦躁等现象。(2)观察记录患者是否有并发症与诱发因素,记录24小时出入量。哮喘患者易在凌晨发作,故需加强后半夜的巡视护理。通常,呼吸过快或过慢都预示患者病情发生了变化,可作为判断临床病情的依据。(3)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出现缺氧时应及时供给氧气,医护人员需保证规范的操作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并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节氧气流量。氧气需要湿化,观察患者吸氧效果,必须全程进行血气检测以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

1.2.2药物治疗护理: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雾化吸入及静脉注射两种给药方式互为补充。静脉注射需两条通路同时进行,分别用于一般药物和特效药物输入体内。静脉注射前需要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及有无过敏药物。确保注射药物速度缓慢,并及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抽搐、心律失常或恶心、呕吐等。喷雾剂需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及适当的用量,才能发挥作用。喷雾剂属于受体兴奋剂类药物,不仅可以增加气道粘膜的清除能力而且能够抑制炎性介质。需随时监测血药浓度、控制用药浓度。

1.2.4环境护理:为保证患者的心情舒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应尽量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应保证房间光线充足,温暖、洁净。同时,干净整洁的环境能够有效防止病原交叉污染。气温急骤变化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呼吸重症患者身体抵抗能力很弱,需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保证其生活质量。

1.2.5心理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容易产生焦躁烦闷、心情抑郁,易生气,紧张、暴躁等症状,由于病情影响,这些均属于正常的反应。重症患者病程较长,除药物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之外,心理护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医务工作者。需至少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对待患者的态度。注意对待患者的态度,尊重每一位患者,对其任何倾诉都应耐心听完,不能置若罔闻。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担心其病情变化或者能否治愈,会产生急躁心理,甚至影响其睡眠,这时,医务人员要做到主动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嘘寒问暖,从而消除患者孤独、恐惧的心理。同时向患者多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日常护理要稳定患者情绪,进行相应的健康及心理教育。

第5篇:呼吸内科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生命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106-02

呼吸内科疾病大多病程较长,并且病情长期反复发作,患者往往精神紧张、情绪消沉、恐惧,对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尤其重症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如治疗及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或患者死亡。因此,如何对重症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应急护理方案,是成功抢救重症患者生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本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4例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4例重症患者,其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17~82岁,平均53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例,慢性支气管炎29例,支气管扩张7例,肺癌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进行24 h不间断的多方面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病情与体征恢复等情况。观察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多,发展较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变化、呼吸频率、脉搏、心率、痰量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通气处理: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抢救和治疗的关键。观察组患者出现突发呼吸困难及不畅时,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给予吸痰,做好痰液引流和合理的吸氧治疗,吸痰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3)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护理:主要治疗为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如伴发喘息可使用解痉平喘类药物[2]。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除。呼吸困难者一般以侧卧或半侧卧位为主。(4)缓解期护理:缓解期应采取一定措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以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对易患感冒患者应经常鼓励其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鼓励患者加强膈肌运动与呼吸功能锻炼,增加有效通气量。(5)加强基础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一般需长期卧床,应定时给予翻身叩背,按摩皮肤受压处,帮助患者在床上活动肢体,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6)药物治疗护理:正确执行医嘱并及时用药,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控制血药浓度及用药浓度。为保证药物顺利输入患者体内,需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分别用于一般药物和特殊药物的输入。(7)环境与心理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干净及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定期消毒,定时通风透气,保证充足的光线和氧含量。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进行了30 d的24 h护理干预措施,pH值改善,氧分压(PaO2)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呼吸频率、心率明显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在此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呼吸急促、1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经立即进行呼吸机和吸氧后,患者病情稳定。对照组中5例患者出现呼吸急促、2例出现呼吸困难,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后,患者PaO2和PaCO2的变化幅度比观察组小,pH值、呼吸频率、心率有所改善,各指标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常在短时间内进入危重状态,病情迅速恶化发展,致患者呼吸衰竭死亡。由于病情危重,采取常用护理方法控制往往失败,在此过程中,实行正确的治疗和积极有效的应急护理方案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效果显著[4-6]。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时准备实施应急护理方案,实行24 h的连续监测。在护理过程中,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的特点,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24 h护理干预措施后,pH值改善,PaO2升高,PaCO2明显下降,呼吸频率、心率明显改善,与强化24 h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后,pH值、呼吸频率、心率有所改善,PaO2和PaCO2的变化幅度不如观察组明显,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综上所述,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绍光. 危重型哮喘及治疗[J]. 中国全科医学,2003,6(10):805.

[2] 孔彬,冯琼.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 9(8):334-335.

[3] 艾惠霞,王志兰.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 中国疗养医学,2009, 8(8):21-23.

[4] 叶任秋.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29.

[5] 张艳玲. 论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191-192.

第6篇:呼吸内科护理总结范文

    摘 要:目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重症呼吸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应急护理干预。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干预组护理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升高/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与抢救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病情加重,提高病患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是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患者的病程一般都比较长,病情恶化速度快且容易发作从而导致患者情绪烦躁、精神紧张、意志消沉,令患者在短时间内进入危险状态,严重可致死[1-2]。因此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正确合理的护理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控制情绪,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10例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10例患者,男65例,女45例,年龄17~85岁,平均(46.2±2.1)岁。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110例重症患者基础疾病为:5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2例肺癌患者,23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支气管扩张。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记录在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人员针对性进行的应急干预护理,同时详细记录其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4.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记录显示对照组出现19例呼吸不畅患者,9例呼吸急促患者;干预组出现21例呼吸不畅患者,9例呼吸急促患者,两组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常规护理加应急干预护理(干预组)后,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干预组护理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升高/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前后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情况()项目干预组对照组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 pH值 7.21±0.28 7.32±0.31 7.25±0.36 7.35±0.31 氧分压(mm Hg) 51.3±4.3 95.6±8.71①② 51.2±3.8 69.6±3.2① 二氧化碳分压(mm Hg) 81.5±2.7 56.21±6.12①② 82.3±2.1 71.15±3.5① 呼吸频率(次/min) 28.9±1.5 20.2±2.8①② 27.9±3.1 22.1±3.8① 心率(次/min) 106.2±8.2 88.6±9.02①② 104.5±5.8 97.1±4.5①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②P<0.05;1 mm Hg=0.1333 kPa 3 讨论     由此可见,干预组实施各项应急护理干预后,效果更加显着,经体会归纳干预组护理方法如下。 3.1  加强病情的监测护理:鉴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快且时间短,因此对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及时观察对病情的判断非常重要,且对患者的呼吸、意识及输液观察都有重大意义[3-5]。进行护理治疗时:①对于重症患者先兆症状的观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对病情的判断,对患者的呼吸深度、节奏、脉搏、痰量、心律等各项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指标进行观察。②对患者有无并发症及诱发因素进行观察并记录,为预防哮喘患者午夜发作或病情加重带来的危险,应加强后半夜的巡视护理。③若重症患者有缺氧症状出现时应给予及时吸氧,确保患者吸氧安全、操作规范,并对吸氧效果进行记录。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氧流量进行及时调整,与此同时还应对患者的血气做好监测。 3.2  用药干预护理:对重症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血药浓度、用药浓度及药物使用剂量[6-7]。严格按照医嘱监督患者用药,密切观察注射液的速度和用药后患者的具体反映。由于受体兴奋剂类药物具有抑制性介质,可加强气道黏膜的清除能力,所以使用适量的吸入气雾剂,可同时加强患者心律等指标检测。临床常用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在其发挥抗炎、抗过敏及松弛平滑肌等作用的同一时间,也让其得到及时的关注[8]。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分别用特效药物和一般药物输入,这样可保证使用的药物安全、及时地输入到患者体内。特别要注意的是,为保证速度缓慢,在对患者行静脉注射用药时应提早对患者的用药历史进行了解。 3.3  通气护理干预:对于呼吸内科患者的急救和治疗的重要原因是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9]。关于通气的护理,应按照下述要求严格进行:①对呼吸道存在的异物应及时清除,保持患者的气道顺畅,确保及时合理吸氧、吸痰;②严密观察救治中使用仪器的各项参数变化及功能预警,并注意同步效果是否保持良好,要及时排除异常情况出现的因素;③定期检查动脉血气,调

第7篇:呼吸内科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吸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10-01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如果用药不当会引起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包括咳嗽、咳血、情绪低沉、烦躁不安、缺氧以及呼吸困难等,严重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欠佳,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入危险状态,病情恶化,甚至呼吸衰竭而死。[1]。 所以对此种疾病的护理相关重要。收集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诊治的重症患者60例重症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诊治与监控护理资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2 ~ 2013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0例,其中男 37 例,女 23 例,年龄 14 ~ 81 岁,平均为 46. 8岁,6 例患者中基础疾病为: 肺癌患者 7 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41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 4例。

1.2 护理方法

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所以观察患者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先兆症状对于病情的判断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从细节做起,对患者的诊疗经过及生活做到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 3 组,每 20 例,对于第 1 组患者,以心理护理为主,对于第 2 组患者,以环境护理为主,对于第 3 组患者,以机械通气为主,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2.1 病情监测

观察重症哮喘的先兆症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呼吸节律、频率、深度,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心率、心律、痰量及性质,观察有无诱发因素及并发症,记录 24h 出入量,针对哮喘患者凌晨发作和加重时,要加强后半夜床旁巡视。氧疗护理: 患者缺氧症状明显或发绀应立即吸氧,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一般鼻导管吸氧时氧流量 2 ~ 4L /min,面罩吸氧 4 ~ 6 L / min,每 15 ~ 30 min 巡视 1 次,保证用氧安全,仔细观察用氧效果,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随时调节氧流量,氧气湿化瓶定时消毒。气雾剂正确使用: 万托林气雾剂、必可酮气雾剂使用前上下摇动,指导患者合并双唇含着喷口,吸气开始时立即按压气雾瓶喷雾 1 次,屏气 5 ~10s,而后再行呼吸,两种气雾剂喷吸间隔 5 min 左右,每次使用完毕均用酒精棉球擦拭喷口,喷雾吸入后用清水漱口。

1.2.2 心理护理

在护理之前,要对患者的意识与呼吸以及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对于给予心理护理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积极与其沟通,使其对疾病有所了解,消除恐惧心理,增强治疗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同时,要注意听取并吸收患者的意见,从而使治疗能够顺利进行。

1.2.3 环境护理

环境护理 将不同病因的哮喘患者分别安置在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病室内没有刺激性气味,不铺地毯,不放花草,采用湿式清扫,避免扫地和整理床铺时尘土飞扬,病室物体表面定期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强的消毒液,重度发作时患者呼吸困难,要取舒适卧位或半卧位,衣着宽松、温暖。清洁的环境不仅能给患者带来舒适的心情,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而且能减少感染的机会。病房应充分通风,采用湿式清扫,避免灰尘飞扬,并定期消毒。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防止交叉感染。

1.2.4 机器护理

对于机械通气护理组,要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与湿化。 对于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要及时地进行处理,以保证足够的氧气量。 在护理与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进行查房,如遇意外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通过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与普通病房重症患者的护理对比,体会到只有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善与患者交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才能及时抢救患者。选用何种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治愈也很关键。 为保证治疗的全面,有时候会多种护理方法并用,最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保证患者进行调理过程中所用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要提醒患者多注意休息,若患者情绪不稳定,要及时与其进行沟通,帮助其尽快摆脱困扰。普通病房的护士应加强对护理的认识,并进一步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学习一些急救的策略及预防措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目前临床上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 ,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机械通气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口腔护理以及药物治疗护理等等。 该组 60 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 3 组,各 20 例,分别予以心理护理、环境护理与机械通气护理,机械护理效果最佳,心理护理次之,环境护理较差。 所以,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要采用正确的护理方法,从而降低死亡率。护理工作者通过热情和和谐的语言,熟练的工作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真诚为患者服务的感情,可以使患者有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才能消除消沉悲观情绪,从而减轻患者痛苦,让其接受治疗,安心康复早日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张淑慧. 浅谈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 中国卫生产业,2012,29:49.

第8篇:呼吸内科护理总结范文

一、微课程设计思路

微课程设计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护理为例,对微课程的设计和应用进行研究。对于慢阻肺病人来说,在进行护理时应该注重呼吸功能的锻炼,这是护理该疾病病人的重要内容。在没有进行微课程设计时,教师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即教师先演示一遍,学生随后进行模仿学习,但是在课后很少有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导致学生很难掌握呼吸功能的锻炼方法。笔者学校引进微课程,制作了与呼吸功能锻炼相关的微视频,而且还在此基础上预留了课后习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掌握了呼吸功能的锻炼方法,还能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在该节课程中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课堂操作步骤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引进微课程设计,具体的课堂操作步骤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护理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课件,主要包括慢阻肺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等。随后教师对实际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时间设置在15分钟左右。第二步,进行微课程设计,利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关于呼吸功能锻炼的微视频,时间设置在8分钟,具体内容见上表。第三步,实现翻转课堂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指定几位学生到讲台上讲述一下慢阻肺的护理方式,内容可以是饮食护理、病情观察、起居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整体时间安排在8分钟左右。第四步,指定专门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第五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堂作业,并进行课堂答疑,将时间设置在10分钟左右。第六步,将微视频发送到学生的QQ群中,并实时进行答疑和互动。

三、教学效果分析

微视频是微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在上述慢阻肺病人呼吸功能锻炼中,微视频只有8分钟,与传统的教学时间有很大差距,而且以视频、影像的方式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上课走神、溜号,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另外,在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重复观看视频的方式来巩固相应知识,充分掌握呼吸功能锻炼的方式,提高了内科护理的能力。与之前的教学课堂相比,微课程设计就好像是一味兴奋剂,能够让学生的大脑思维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将微视频发送到QQ群中,供学生随时观看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教学体会与讨论

第9篇:呼吸内科护理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c)-0143-03

流行病学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重,老年患者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能力下降,同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呼吸系统发生疾病时,病情迁延,经久不愈,呼吸内科患者发病时多合并咳嗽、咳痰、咯血、胸闷、气促等症状[1],患者同时合并紧张、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护理风险是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对患者、护士可能造成潜在的伤害。本研究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并提高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内科2012~2013年收治的90例老年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60~84岁,平均(68.5±3.4)岁,病程5~20年,平均(7.5±2.6)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60~82岁,平均(67.5±4.3)岁,病程4~18年,平均(7.2±3.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国内外文献制订调查问卷,经护理人员审阅和修订,采用标准化法,向专业人员及技术提出明确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将其充分应用到护理工作中。观察组行针对性优质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发生情况。观察组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治疗时间长,需长期用药和输液治疗,患者抵抗力下降,病情反复,大多存在严重的心理负担,加之经济负担,患者常出现不良心理问题,失去治疗信心,最常见的护理问题是焦虑、抑郁[2]。研究结果显示,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疾病的康复[3]。对策:患者入院后,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生活自理程度、不适症状、患病的态度,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情绪,针对患者情况,制订干预措施。保证患者正常睡眠,因患者住院考虑问题较多[4],影响睡眠,护士应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

1.2.2用药安全护理 呼吸科患者长期咳嗽、气喘,加之年龄增大,神经反射活动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容易出现咀嚼困难,在服药过程中容易发生呛咳和哽咽感,引发吸入性肺炎,同时老年期生理功能改变导致药物的体内过程和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改变,导致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5],由于记忆力减退,出现重复服药和忘记用药等问题[6],轻者影响治疗效果,重者可引起药物中毒。对策:患者用药应由护士监督,避免错服和漏服,关注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出现用药过量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对于吞咽困难患者,可采取管饲或静脉给药。

1.2.3皮肤护理 老年患者年老体弱,病情严重,长期卧床、活动时气短等,难以翻身,容易发生压疮或皮肤感染等问题。对策:压疮应以预防为主,患者入院后检查其皮肤受压情况,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干燥,鼓励患者经常翻身,对于行动困难患者[7],护士定时给予转换护理,加强营养支持,进食高蛋白质食物,对入院时已合并压疮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清洁皮肤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产品。

1.2.4 坠床护理 呼吸科患者需长期卧床治疗,无法到室外行走,出现平衡功能减弱、失调等,容易出现跌倒、坠床等危险。对策:对新入院患者,根据年龄、自理能力、有无跌倒史进行评估,让患者及家属尽快熟悉环境,对住院患者定时巡视,同时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注重重大节假日、双休日、早中晚时间段等护理工作中薄弱时间段的防护工作[8]以随时发现不安全隐患,检查是否上挡板、是否安全牢固,防止老年人跌倒。

1.2.5 咳痰护理 老年患者呼吸道多数存在气流受阻和肺弹性回缩力下降等问题,影响呼吸功能,呼吸道过早闭塞,肺循环灌注机肺泡通气严重失衡。对策:咳嗽有利于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有利于气体交换,协助患者进行咳嗽训练,患者深吸气后?住呼吸,护士两手挤压胸廓,由外向内侧推,患者深呼吸,对意识清楚的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屏气时快速打开声门,气体迅速排出,饮水及餐后避免咳嗽,防止引起误吸。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4.4%(P

2.2 两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