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信管理范文

通信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信管理

第1篇:通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通信管线;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前言

通信网络绝大部分的基础设施、设备都与地理信息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城市地理信息中相当复杂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将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施行对城市通信管线的管理,在城市通信线路资源管理系统下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包括分析信息属性和空间属性,使工程设计、网络规划、维护管理等在通信管线的管理活动中实现计算机一体化等。很多线路管道的稻菔嵌态变化的,我们必须考虑到地下通信网络复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更新。此外,不可忽视的成本代价往往会随着建设、设计和维护部门在工作中时常遇到的大的问题而产生。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凭借着其囊括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和信息科学三者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优势,能够让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设备更上一层楼。

1.通信管线系统的建设目标

在通信管线网络业务开展和管理实施过程中,由于引入了GIS技术,加上城市地理地图充当其背景,使得通信管线的相关操作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网络规划、建设、管理和资料存储告别了传统的方式,实现了多个方面的计算机管理一体化,这些方面主要包括资料输入(输出)、整体查询、通信管线网络工程设计及其规划预算、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固定资产统计分析、系统运行维护、线路非现场监控、市场分析和预测、通信综合业务等。

(1)可以依据对管线各种实施、设备相关属性及数据的准确管理,按照种类、区域等多种标准,查询、统计和研究物理路由以及各种管线和管线附属等设施、设备。

(2)通过为行业各个系统提供不可或缺的数据、图形,奠定电信企业内其他的系统建设的基础。

(3)可实现包括通信管线相关设施(备)、地上他下管线深埋和分布情况以及室内设备等的可视化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计算机以表格及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从机房到配线架,再到用户分线盒的全面的通信管线资源管理。这种以城市地理地图为依托的管理也是电信部门强有力的管线资源管理工具。

(4)可以较为准确、及时的把新建工程完工的相关资料传送给应用系统。

2.通信管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为了更深层次的扩充和扩展系统,尽可能的满足相关要求,实现系统目标,在进行系统设计工程中应该满足以下7个原则:

(1)可靠性。可靠性主要包括属性数据和图形信息的可靠,我们应该组建大型商用数据库,运用其数据管理、备份等功能,时时补充、更新、备份发生了变动的数据。

(2)先进性。在系统设计时应该运用当前世界上主流的系统结构,在通信管线网络数据分析和建模中运用GIS的方法和理论,并且应该运用大型的商业数据库来管理和储存数据,做到先进但却不缺少可靠和成熟。

(3)完备性。完备性是指数据库中储存的属性数据和图形信息应该具有完备性,即不仅应该满足日常工作,还应该满足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实时更新的要求。

(4)实用性。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应当以满足相关人员的日常工作要求及其使用习惯为前提,做到人、软件和业务流程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对深埋地下的大量不可见到或难以见到的通信管线相关数据实行可视化管理,以便对其进行管理、维护、更新;对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数据,做到数据在各个系统中统一。

(5)可扩充性。可扩充性是指在数据库设计、系统信息编码及其功能方面留出充分的空间供以后更深层次的开发或是增添另外的专业应用系统。

(6)高效性。高效性要求能够对数量庞大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

(7)标准化。标准化要求在开展工程时,遵循实际工作标准、行业标准甚至是国家标准,并且还应该合理利用相关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标准进行实时补充和拓展。

3.通信管线系统的功能

(1)建设管理工程

建设管理工程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其一,可实现非现场全程监控;其二,建设更高质量的客户服务体系。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工程的进度,从施工到验收,全部根据事务处理的流程开展,工程被验收后,系统会自动将其归入固定资产管理。通过在地图上直观明确地反映即将开展的工程,依据施工范围,找出会受到影响的客户,及时地与他们交流沟通,使服务质量大大提高。

(2)预测规划

借助实时监测系统,依据客户密度的增加情况,同步分析电信、市政建设,分析局所设置规划,设置光(电)缆路由,分析网上资源及其相关优化等。

(3)维护管理底图

图形方面可实现图形录入、编辑、变换、整理以及输出等操作,图幅方面可实现栅格图、图幅拼接、矢量图叠加等操作。此外还可实现地图库更新和管理等功能。

(4)设计工程

可组建完工图纸库、设计图纸库和概预算数据库,依据工程相关情况生成概预算报表。甚至输入相关的限定条件,如网络资源状况、地理位置等,系统会自动生成最优的工程方案,待工程竣工后,相关资料会自动转存系统。

(5)管理维护管线

针对本地网全部管线设备、设施,提供查询属性相关材料和实体图形、查询任何条件下的路由状况、编辑设备数据、统计实体对象相关资料、定位故障点以及图表和报表输出等功能。

(6)管理公用电话

可实现公用电话(电话亭、电话机)数据输入、统计、编辑和查询等功能,即对公用电话信息与业务进行管理。

(7)监测设备,线路

依靠与已有的监控系统的紧密联系,可在地理地图上清晰明确的呈现出实时数据。建立在用户信息和故障信息上的报警功能,可发挥指示故障地点等基本作用,也能够实现对故障产生的影响估计和预测等高级功能。

第2篇:通信管理范文

通信管理机作为监控系统中通信网络与监测设备之间的枢纽设备,已经成为机房监控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技术手段。目前,通信管理机在变电站、集控站、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并且多种多样,但要设计出真正适合机房监控系统的通信管理机,需要结合机房的实际情况,对机房环境进行综合的勘察和研究之后,开发研制拥有硬件平台和软件配置的网络型通信管理单元。机房监控系统的通信管理机的设计,包含了通信管理的硬件配置、软件设计等任务,必须在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下,进行严格的规划、安装、调试,方能进入正式运行阶段,保证整个监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 通信管理机主要功能

通信管理机是具有强大通信管理功能的通信装置,主要功能包含了处理上、下行信息,按照不同协议进行通信管理、数据转发、网关、转换、处理等。按照需要可以行程分布网络、分层级联、双以太网等多种通信处理方案,本文所谈及的通信管理机,是机房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机房监控系统就是由通信管理会、控制器、服务器三部分组成。通信管理机的主要功能包括:

1)管理器和控制器,在没有服务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处理控制器的任务。当控制器发生数据下达任务时,通信管理机对这些任务按照优先等级进行采集。主要分为长、短两个数据的采集方式。通过这两种采集将频繁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采集的频率是定时的,有利于控制器数据采集的效率。

2)对服务器下达的任务、配置信息进行采集。服务器下达的任务嵌入式计算机信息任务主要包括:修改用户对定时采集时间的要求、修改用户对通信管理管理下的控制器的信息的要求、修改用户对计算机系统参数的要求。

3)修改服务器、控制器的系统升级、改变前的初始化参数。如计算机系统时间、串口通信数据传输格式等,同时为扩展功能的使用配置陷入式计算机电话号码[1]。

4)通过服务器下达给控制器配置信息,实现服务器对机房的授权与管理,包括:对制定的门禁进行授权,允许控制器对其进行校时、配置,下达指令给控制器,管理控制器其他的信息配置,例如控制器的报警、电源、湿度、温度等信息与配置,配置不同环境信息下的不同控制器,以满足机房监控系统中的环境需要。

5)在机房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用户终端需要对特定门的出入等需要进行读取或者供其他需要,这要求通信管理机必须马上做出反应,将服务器、控制器发来的要求进行及时的采集,并上传到指定控制器中。

6)在机房监控系统进入特殊状况或者遇到重要的场景状态下,通信及需要对重要地点的门进行监控和管理,这要求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不仅是要进行普通的数据采集和上传,还要设计出通信机的授权和修改功能。

7)通信管理机的报警功能在监控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通信超时要报警,通信故障时要报警,控制器发生故障时要报警,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要报警、环境系统发生故障时要报警,门禁系统发生故障时要报警等等。

2 通信管理机的软、硬件配置

1)通信管理的硬件配置主要包括:带有COM1和COM2窗口的嵌入式计算机操作系统、TurboPasal编辑平台、电子磁盘和调制解调器、控制机与服务器的通信;可编程定时器和中断控制器等。

2)通信管理及的软件设计可以按照模块来进行分析。首先是调制解调器控制模块,这部分又称为Modem模块,该模块下有一些具体的信息需要处理,包括要向用户说明用途的通信口、波特率、数据位、奇偶校验位、电话号码等,以上数据统一放置在Mmodem SetType中,在保存中断矢量地址后,使用专用芯片进行通讯,然后设置调制解调器,实现计算机与调制解调器的通信,采用Asylnt地址进行装入过程后,按照RS232标准进行串口通信。其次在定时器的设计中,使用的芯片包含了三个通道,一个是专门用来刷新RAM的,一个是用来让扬声器正常工作的,一个是专门产生BIOS中断的。前两个芯片是专用于各自的功能而不能发挥其他功能的,而第三个在产生中断频率的同时,还要对时间进行不同的定时,要实现多个不同时间的定时就要采用置标志位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要将脉冲调用定时器来进行中断,在中断返回与普通过程返回的对比中,不能缺省PUSHF指令,同时还要调用原中断处理程序,从堆栈中弹出FLAG标志。第三,上位机任务模块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上位机下达任务的等级是处在优先的位置上的,应该在最高时得到响应。二是在串口接收到完整数据后,上位机的任务产生按照循环队列的方式,将任务放在队列的尾部。三是检查串口的上位机数据时要进行循环检查,尤其要注意数据队列是否为空。

在对上位机下达任务进行响应设计时,要将主程序的循环体安排在过程的设计中,具体的设计步骤为:

检查上位机任务队列是否为空,以决定是否进行退出过程。按照下述步骤进行设置,

检查随机抽取的任务,并读取改任务对应的任务文件

将任务文件中的命令控制字进行读取并加以解释。

对读取解释后的命令以及数据进行处理后,再返回到步骤一[2]。

3)报警任务模块的设计采用的方法为:将报警任务的队列进行循环队列控制,在子程序模块的应用过程中,将其优先级定于数据定时采集任务中仅次于上位机下达给通信管理及的任务的位置。对于报警任务的设计要求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设备间的通信超时报警、二是通信故障报警、三是常规报警。对于控制器的故障报警要注意区分常规报警和突发报警。如果是突发报警,设计时要注意将突发报警设计为无需通过通信管理机直接上传的处理方法,这是为了缩短应急事件,达到对突发故障进行快速处理的目的。

通信管理及对报警任务的设计形式类似于上位机的任务设计流程,也要注意放在主程序的循环中进行,主要步骤包括:

检查报警任务队列数据是否为空,如果是空则退出。

根据从报警队列中随机抽取的任务,上传任务号至制定控制器。

在本机显示报警信息后,将上传的任务号返回到步骤一。

4)定时数据采集任务模块的设计区别于前面所述的设计步骤形式,采用顺序的存储任务结构。具有兼顾其他任务类型的特点,对定时任务可以满足要求。其采集任务的设计步骤为:

将数据进行采集、存盘、上传。这是为了对上位机传来的任务进行等级分配二设计的,对登记优先的任务进行队列排列,优先上传。这是按照长、短安排来进行队列任务的排列,按照承兑出现的规律进行安排。当队列不空时,跳出定时任务队列,进行主函数循环,当队列执行空时,加载定时数据进行任务采集。

对任务数据进行定时采集的方式可以设计为数组方式。任务号选择相邻的两个作为一对,如果任务号为偶数,则将对应的任务进行上传,如果任务号为单数,则对任务进行采集和存盘。当这一对任务号执行完毕后,回到数组头,表示任务一次性加载全部完成。

5)通信管理的软件设计流程为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如下:

对COM1、COM2 进行初始化后,开启定时器,加载DOS配置信息,加载短定时任务队列和长定时任务队列,根据任务新旧来进行判断,如果有新任务,则形成一个上位机任务,在任务队列中加入新任务并响应新任务;如果有报警任务发生,则相应报警任务;短定时任务论述大于0时,相应短定时任务,并判断短定时任务队列是否为空。在加载短定时任务队列时,将短定时任务轮数减1;长定时任务论数如果大于0时,则相应一个长定时任务,判断长定时任务队列是否为空,如果为空时将任务论述减1[3]。

3 对机房监控系统通信管理机设计的仿真测试及效果

为了能更好地将机房监控系统的通信机管理设计加以完善,我们通过一套机房监控系统的模拟方案的设定来进行了测试。对通信管理的性能、运行、设计等进行了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优化并完善。

1)在模拟系统中使用了两台计算机来分别模拟上位机和下位机,服务器选用的是win2000操作系统,控制器任选操作系统。

2)对设计好的通信管理机的实际联机部分和设计计划的具体运行等进行了测试,包括其基本功能以及功能扩展部分,实验结果与预期的设计目标基本相符。

这个测试最终的结果未必能够完全证明通信管理机在机房监控系统中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但是能够证明通信管理的基本功能通过设计是完全可以实现并且保持良好运行的。而且在仿真模拟测试中我们得到了非常有价值的参数,并且在出现的问题与采取的整改措施中,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今后在通信管理机功能的改进、技术的扩展、版本的升级、方案的优化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第3篇:通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通信管理机;配电监测计量终端[2];ARM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通信管理机起到转换协议的作用比如将从下位采集到的信息通过规约传递给CPU。测控系统的智能设备将采集到的遥信、遥测、遥脉等数据送达通信管理机,通信管理机再根据各个监控单元的不同协议要求,把数据送达各个监控单元。因此,通信管理机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处于关键的位置。

现在国内外各大公司都竞相研制高性能的通信管理机。这是由于现在的通信管理机,能高效、经济、方便地进行各个层面的通信协议转换,也能适应现存的各种通信介质并满足高速实时性要求。通信管理机性能的优劣和适用性决定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准和市场认同度。目前国内很多厂商的通信管理机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引领电力自动技术的发展潮流。

第一类通信管理机运行Unix系统的一体化工控机,充分利用Unix操作系统的高稳定性和安全性来完成各种通信功能。通信管理机充当RTU和规约接入器的角色,,使用和维护起来比较方便。此类通信管理机的不足主要是功能上的集成度太高,各个层面的通信工作都集中在1-2台管理机上,显得层次有些混乱,增大了工程实施中各通信任务之间相互制约的可能,加大通信任务划分的难度,降低了管理机的效率,另外Unix系统内核大,不是实时操作系统,使得任务切换时间较长。

第二类通信管理机是RCS9698是总控单元,起到通信管理机的作用。其硬件由基于486DX4的嵌入式PC和一个以80296单片机构成的智能通信接口组成,软件上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此类通信管理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采用的VxWorks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只能用交叉式开发模式,所有的编辑、编译和调试工作只能通过后台宿主机进行;这样增加成本,也加大的工程制作和调试的难度。另外双CPU加大通信任务,分层分布的特点也不是很充分。

第三类通信管理是由PSX600和PSX643共同组成。PSX600是PS6000中的远动服务器,起着RTU的作用;而PSX643是规约接入装置。这类通信管理机的不足之处在于Nucleus PLUS不具备自宿主特征,只能用BDM方式,这给工程制作和调试带来因难。另外PSX600和PSX643在硬件构成和软件思路两方面不致,加大了生产维护的成本。

2.通信管理机与其它模块协同工作

通信管理机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相辅相成,能够实现对DTU、FTU等下位机的数据集成、协议转换,并且能够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信息发送。

本论文设计通信管理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图。

图1 通信管理机系统原理图

该通信管理机的配变监测和负荷管理测量终端以高速的32位ARM内核处理器为核心,实时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软硬件平台,采用RS232,RS485[3,4],远程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将多个现场设备通过管理机所提供的接口(包括RS232,RS485)接到通信管理机,将下位机FTU、DTU所要传输的数据传到通信管理机,再根据相关协议或自定义协议,再通过管理机提供的接口(包括RS232,RS485)或光纤接口两种通信方式传送到远程监控中心或PC主机。由于配电终端具有多种通信接口,完成数据的上传、内部通信、数据转发、远方监控等通信功能,故通信管理机应具有多种通信接口,本论文主要采用的是串行接口。这里的下位机主要是指FTU和DTU,它们具有多个标准的RS485和RS232串行接口,应用与远程调度中心的通信,或与相近其它设备或ARM通信板的通信。

现在本文设计的通信管理机系统与配变监测和负荷管理计量终端采用32位CPU,实时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软硬件平台,作为配变监测计量与管理系统中的采集执行终端,广泛应用于变电站、大用户、配变电站。

终端按照主站发来的计划用电指标,实施当地功率和电量控制,还可以直接接收主站的遥控命令来控制用户的负荷。通信管理机通过终端可将用户的用电参数、执行结果以及运行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和警告信息主动上报,同时支持多种规约的电能表数据采集,操作简单直观。

3.通信管理机的硬件结构

硬件平台是整个产品的基础部分,它是软件平台的载体,硬件的通用性和可靠性可以直接影响整个产品运行的好坏。

本文设计的通信管理机硬件结构丰富,功能性强。首先它是由电源板和ARM通信管理板两部分组成,其中ARM通信管理板是核心部分,而电源板为整个管理机提供5V的电压。

3.1ARM通信管理板

在这个ARM通信管理板上,都配置了两个网口,两个RS232串口和4个RS485串口。ARM核心板中包括时钟电路、网口通信电路、RS232串口通信电路和RS485串口通信电路。其实未来估计在通信接口上将是传统的RS232/RS485/RS422等串口和新兴的工业以太网长期并存的局面,大多设备接口目前多是RS232。

图2 ARM通信板结构图

在此ARM通信管理板上,时钟电路主要是提供像时钟一样准备的振荡电路,使得整个通信管理器工作更加精确及时。稳压电路主要是提供一个稳定的电压,这样在输入电压、负载、环境温度、电路参数等发生变化时仍能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网络收发电路、RS485收发电路和RS232收发电路主要是串口通信,可以将接受来自CPU的并行数据字符转换为连续的串行数据流发送出去,同时可将接受的串行数据流转换为并行的数据字符供给CPU。在RS485和RS232电路中,有部分光耦器件,这样对输入、输出电信号起隔离作用。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又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属于电流型工作的低阻元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

3.2串口通信

本文设计的通信管理机都配置了两个网口,两个RS232串口和4个RS485串口。这样通信管理机具有多种接口方式,基本配置的RS232,RS485的串行接口;同时具有丰富的通信规约库,可以配置在一个串行口,以驱动现场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电力设备;支持TCP/IP网络协议,便于与上位机通信,实现现场智能终端实时数据上传;嵌入了高性能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可实现对现场采集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

通信管理机通过多串口与调度通信,一台通信管理机同样可以实现多通道、多个逻辑RTU;通信管理机具备以太网接口,可以很方便地接入局域网和广域网。

这个硬件平台安全可靠,易于集成,并且支持多种串口通信,对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适应性也比较强,也能够便于今后开发更高级的软件平台。

4.通信管理机的软件

4.1管理机软件的功能

软件平台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设备操作平台、电力规约基类和数据存储三部分。其实数据存储区也即内存实时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存储核心,用来存储从各个设备或者其它平台取来的实时数据、遥控、遥调、保护信息等需要转发的数据。各个程序采集各种设备的遥测、遥信等实时数据到实时数据库,同时从实时数据库提取出来进行操作处理设备的遥控、遥测、读取等操作。电力规约有很多种,接出规约通过多种通信方式把实时数据传送到后台或者是一个或多个主站,同时接收主站下发的遥控等操作信息,把这些操作存放到实时数据库,由规约扫描程序取出这些操作命令,生成相应的报文发送到相应的设备里面。我们通信管理机所使用的规约比如101规约、104规约都是在设备操作、规约基类和数据存储三个方面工作,然后将规约内容发送给通信管理板。

4.2报文处理流程

硬件接口层与数据存储层的信息交换主要是通过报文[5]交换。这类信息交换具有突发性和异步性两个显著的特点!即硬件驱动程序和报文处理程序都不能预知报文产生的时间!对同一信息的操作有时序上的先后限制而不可能同时进。

规约基类中事件处理流程如下:

①初始化设置

首先,比如初始化接收发送缓冲区的应用模块号;

②系统确认有无报文信息,判断报文数据消息是否存在;

图3 为报文处理流程步骤

③如果有报文信息出现 ,那么系统会先组装报文,然后将报文发送给目标;如果没有报文出现,系统将无操作转入空闲处理。

④然后装报文读取到缓冲区,提取的报文如果合格的话则进入分析发送到数据存储区;如果提取的报文不合格的话会重新循环提取,直至报文合格。

这种模块化的系统设计体系结构最大限度减少了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耦合,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而且内核层软件和应用层软件的耦合度比较低,便于调试和维护。

4.3规约、串口和设备关系

此通信管理机中,101规约主要用于ARM通信管理板与下位机(比如RTU、DTU)信息数据采集与交换,而104规约主要用于ARM通信管理板下上位机(PC)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传送。

规约用来监视端口的内容,提供一种信息采集与交换的协议方式;而一个端口又与很多设备相连,每个设备具有一些遥测点。遥测点的信息都下载到ARM板进行下一步的分析与使用。

5.系统优点

本文提出的是基于ARM管理通信板、电源板、电力规约基类、数据存储区等的通信管理机设计方案,采用了ARM作为其主CPU;在软件上又辅以电力规约基类、设备操作等,节省投资成本又提高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克服了以前切换时间长、调试因难等缺点。

通过与前面国内各个公司产品比较,我们发现本文设计的通信管理机具有以下独特优点:

①扩展性强;这种接入方式具有良好的功能扩展性,技术方案先进,维护成本低廉,弥补了以前系统的I/O方式难以进行新规约扩展的问题。接入的方式不存在功能上的缺陷。对于现在的各种新的规约,比如101,CDT,继保信息等,都能很容易的接入,不会构成监控系统的接入I/O瓶颈。

②使用方便,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通过使用统一的配置程序,不同规约的接入程序有着相同的配置方式,全部通过一种可视的界面进行配置,非常方便,且不容易出现错误,以前用文本文件直接定义的配置文件比较混乱,故优于文本文件直接定义的方式。

③运行监控能力强;对于不同的接入规约程序,系统提供统一、方便的配置功能和监控界面,功能集中。所有的规约监控界面在实时数据采集转发系统中实现,不再采用原来分散、混乱的方式。

④接入方式完善;现在的接入方式充分考虑了各种通信方式的灵活性,比如串口、网络等。这样可以避免在不同的系统和平台上重新进行开发的缺点。

⑤方便的调试功能,提供多级冗余功能;对通道的通信信息的监视、对规约的测试命令集,以及提供对通道的测试等。

6.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通信管理机系统,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少许不足之处。首先是配置稍显复杂,另外系统的有些遥控等方面内容还没有加入。由于这套系统是基于跨平台技术的,因此现在系统支持的接入规约有限,现在支持的方式主要有101、CDT、104等几种规约,对OPC、DDE等接入方式还有待开发,现在还没有接入到系统中。在系统结构支持方面,对于通道接入方式上、系统现在还不支持环形通道、双环形通道等连接方式。当然可能还有其它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修改,这些功能会在以后的实际项目中逐步完善和发展。

本文提供了一种通信管理机系统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方案 , 满足了生产和运行管理的需要,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达到了系统设计的目标,创造和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个系统设计、配置均符合电网调度自动化[6]规范要求,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其软件体系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性能和指标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金丹.应用新型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力通信管理机.电力自动化设备[J],2006,26(10):86-88.

[2]施慧,等.基于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和16位同步串行模数转换器的配用电监控终端设计[J].电网技术,2007,31(21):72-76.

[3]张建周,柏嵩,陈伟琦.嵌入式高可靠性通信管理机的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6):94-98.

[4]路小俊,吴在军,郑建勇.基于ARM平台及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通信管理机.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5(5):46-49.

[5]高峰,崔琪,杨常府.分层模块化软件设计在变电站通信管理机中的应用.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6(24):95-97.

第4篇:通信管理范文

电力企业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影响下,在通信系统建设方面需要完成调度智能化、调控一体化,需要建立新的通信组织、通信标准、通信管理系统运维体系、专业化的通信系统运维团队,来统一协调解决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运营、运维等问题,从而促进各省市电力企业通信管理,符合智能电网建设所要求的高效交互的理念。

电力企业业务增长使得其对于后台支撑体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立其一个完善、标准化、流程化、先进、高效的通信管理系统需求日渐迫切;此外,近几年电力行业智能电网建设项目,也使得电力企业面临来自各种设备和系统所收集的信息,通信管理系统承载压力也逐渐增大,对于信息挖掘、信息集中管理、信息智能分析的要求也开始出现,如果利用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综合利用,为电气企业决策、执行作为参考,如何实现通信管理信息系统高效使用也成为建设难点。在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电力企业在今年开始尝试将骨干传输网的支撑能力进行提升,将其支撑能力建设放在电力行业通信类项目建设首位,迅速扩大骨干网建设范围,在不同地区建立不同等级的安全策略、优化区域节点的网络传输速度,巩固基础骨干网的支撑能力、提升核心骨干网的传输速度,从而保证整体通信管理系统高效传输和使用。

由于历史建设遗留问题,我国电力企业分布在国内各区域的通信电力分区、网络规划、区域建设状况均有差异,且没有十分示范、完善和统一的管理流程,从而使得在网管系统的配置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化,无法充分发挥该系统对于整体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的支撑作用。此外,随着我国配电通信、用电通信建设项目的实施,也使得对于通信管理系统要求有所提高,配电自动化、全网调度一体化、光纤到户、三网融合等都要求在配电通信、用电通信方面实现全国覆盖、全面监控。

2如何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

2.1设计原则及具体举措

首先,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设计时,应重点包括建立以国网、省网、地网三层系统,三级互联通信管理系统架构的建立;总体设计、分布实施、分层应用、分区管理,从而实现全面覆盖我国各省市区域的目的,在进行通信管理系统使用时,可以将数据采集、运行监测、集中管理等功能集成到区域或省网通信管理系统中。其次,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设计时,还需要按照成本最优、流程标准、功能智能的设计原则,进行整体框架和模块的设计。所谓成本最优,即无论是核心骨干网或是数据交换网的设计,都需要在满足国网、省网、地网通信需求的基础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严格设备选型,保证电力行业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成本最优化;由于智能电网本身的特征,要求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时充分在已完成工程或已使用系统上,遵循原有系统适用性,将未来系统建设逐步实现流程标准,一方面通过整体流程优化、流程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全新的、适应智能电网要求的数据交换模型、系统建设标准等;功能智能就要求电力企业在进行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建设时,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实践和经验,实现整体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在预警、数据分析、自动化等方面功能的智能化。

2.2注意事项

首先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时,需要注意整体项目规划的统一性,需要做到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分布部署。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在早期建设或者正在建设的综合网管类系统,需要进行新型适配器的研发将其接人到整合后的数据交换系统中,从而实现数据联网功能;新建设的综合网管类系统,可以直接将数据交换系统拓展一个接口,进行接人,实现数据联网。其次,在进行早期建设的综合网管系统建设优化和改造时,需要针对性的去完善其标准规范中不具备的基本模块;如果该综合网络系统无法进行改造和完善的话,电力企业应当考虑直接替换为全新建设的系统,并将原有功能进行整合;最后,电力企业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时,需要遵循相关建设标准、建设规范,比如《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体系表》和《坚强智能电网标准体系表》,结合电力通信管理系统的特点和需要来进行建设。

3结论

第5篇:通信管理范文

摘要:如今物联网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步渗透和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物联网技术出发,对物联网技术在通信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通信管理系统;应用

一、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主要是由标识、感知、处理以及信息传送这四个环节组成,其中关键的技术包括有射频的识别、传感器、智能芯片以及传输网络,核心在于通过这四个环节实现人和人、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的有机性相连,从而形成在互联网、光纤通信网以及传感网这些基础上的一个更加广大的泛在网。物联网技术的关键体现在以下几点:

1.RFID技术

RFID技术指的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射频自动化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射频信号进行自动识别和对相关数据进行获取,其识别可以脱离人工控制。根据有无接触双向通信来自动将物品的属性信息采集到系统中,以此来实现其物品的标识以及自动识别。

2.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网络是整个网络的末梢信息感知的基础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功能在于解决物联网中其对信息进行感知的问题,通过对在特点区域中散布的成千上万个传感器节点进行一个信息收集的局域网络构建。对动态自行进行组织协同感知的同时对网络覆盖范围内的被查询对象以及事件信息进行收集,对区域内的物品以及环境进行跟踪、监测和管理。

3.嵌入式智能芯片

嵌入式智能芯片主要是结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后形成的智能化产物,实现了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一体化。可以根据实际的不同应用场景进行对数据的抄送、控制环境、诊断故障、自动报警以及远程监控等一系列的功能。嵌入式智能芯片可以将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计融为一体进行使用,主动或被动的与其所属的物联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实现其物品管理的网络化、数据化以及信息化。

4.传输网络

传输网络主要包括有局域网络和广域网络两部分。在局域网络的部分一般是通过局域无线技术来实现传输的,利用各类的离散传感器进行协作来进行实时监测、感知以及对各种环境和监测对象信息进行采集,采集的这些信息则利用无线通信的方式,来以自组织、多跳等各种网路方式来进行与广域网络的通信连接。

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通信管理系统

1. 整体设计

在信息通信领域中,从信息流的控制层面可以看出通信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架构,管理系统以开放式的分层结构作为基础构架,由上往下分别包括感知层、传送层与应用层。感知层的作用是利用感知设备对资源进行感知、标识和采集。传送层的功能是将感知层采集的信息传送至目的地,主要实现信息数据的接入与传输。应用层是整个通信系统的信息呈现环节,将传送层接入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关处理,并借助各种终端设备实现与人的交互。

2. 基本功能模块

(1)设备智能化标识。通过 RFID 技术中的电子标签能够标识各种通信设备,并且可以将设备中包含的各类扩展信息,统统存储在电子标签当中。

(2)环境智能化管控。通过各种传感器以及广泛分布的感知网络,能够对通信中心及各个动力环境进行立体化智能监控。

(3)设备智能监测。通信网络末梢传感设备,用于监控通信设备运行时的状态及数据,实时掌控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一旦超出规定运行范围,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相关数据进行故障判断。另外,按照传感设备收集的信息,可以对网络结构及运行状态进行调整,确保通信管理系统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4)备件间无缝调拨。通过无线局域网络收集射频感知范围内附带电子标签设备的备件信息,确保物件变动信息和通信系统数据相一致,实现连续性的调拨管理和进、出库管理,提高设备管理的精准性。

三、物联网技术在通信管理系统中的关键应用

1. 技术架构

通信管理系y在技术上可分为前置端、服务端和客户端,每部分采用不同的技术实现。前置端主要为电力通信网络中的被管对象,包括传感器、摄像头、电子标签、智能设备等;服务端对电力通信网末梢的被管对象感知信息进行采集与处理,并完成相关应用业务逻辑功能,主要由Savant 中间件、四大类业务逻辑后台服务2部分组成;客户端主要是应用功能的 B/S 展现。

2. Savant中间件技术的实现

Savant中间件位于被管对象和应用业务逻辑之间,通过屏蔽各类被管对象的硬件差异,实现采集数据的管理和分发。对于传感器、摄像头、智能设备等被管对象,该类数据采集技术相对成熟。电子标签的识别与处理是物联网技术能否成功应用到通信管理系统的关键。为了降低原始数据的冗余性、减少网络流量,需Savant中间件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数据进行收集、过滤、压缩。 Savant 中间件采用面向消息的中间件,信息以消息的形式异步发送,其主要功能如下表述。

(1)数据采集过滤、存储。分布在数据采集现场的 RFID 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数据时,会产生重复的读取并读取不同种类编码格式的电子标签,需要使用中间件进行过滤、统计、分类、判断、编码解析。

(2)业务处理逻辑的设置与管理。实现在系统运行时通过修改业务逻辑配置文件,应对企业业务逻辑的改变。业务逻辑主要进行的是对 RFID读写器读取的数据进行与业务相关的数据计算、修改、增加、删除、保存等操作。

(3)告警、事件及读写器状态管理。告警管理主要负责监控读写器设备的状态和事件,首先设定告警的条件、时间、内容发送方式和告警产生方式。告警、事件及读写器状态管理保存告警日志,实现对被管对象例外和异常的及时动态配置和管理。

(4)消息管理。RFID 消息管理主要包括消息事件的识别、消息传递的数据格式转换、过滤分配和路由等功能。

(5)安全管理。为确保通信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对通信信息加密,对于信息的访问进行密码认证和授权。

参考文献:

[1]樊自甫,孙红.我国应急通信管理对策建议[J].通信企业管理. 2015(06)

第6篇:通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NRZHDB3单片机E1收发芯片DS2153Q

常用的NRZ码不适合在高速长距离数据通信的信道中传输,因而选用了另外一种编码—HDB3码。HDB3码是串行数据传输的一种重要编码方式。和最常用的NRZ码相比,HDB3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消除了NRZ码的直流成分,具有时钟恢复更好的抗干扰性能,这使它更适合于长距离信道传输。

E1信号选用HDB3编码方式,速率2.048Mbps,可以在特性阻抗120Ω的RJ45平衡双绞线上传输1.5km,能够满足大多数情况下数据的高速长距离传输。在数据速率小于2.048Mbps的高速速率时,可以通过插入额外数据比特提高数据数率。E1收发芯片DS2153Q完全符合E1信号标准,而且具备微控制器接口,大大提高了该芯片的可用性。

E1有成帧、成复帧与不成帧三种方式。在成帧的E1中,第0时隙用于传输帧同步数据,其余31个时隙可以用于传输有效数据;在成复帧的E1中,除了第0时时隙外,第16时隙是用于传输信令的,只有第1~15,第17~31共30个时隙可用于传输有效数据;而在不成帧的E1中,所有32个时隙都可用于传输有效数据。本文提出的NRZHDB3码制转换器的E1工作在不成帧方式,也就是说E1的32个时隙均用于传输有效数据。

1E1收发芯片DS2153Q简述

DS2153Q是Dallas公司的T1/E1收发芯片,符合最新的E1线路标准,包括ITUG.703、G.704、G.706、G.823、I.431、ETSI300011、300233、TBR12和TBR13等,该芯片能完成NRZ和HDB3码间的相互转换,码率可达2.048Mb/s,而且在片内集成了接收NRZ码的数据时将恢复电路,更有利于后级接收电路。片内D/A能够实现G.703标准的输出波形,适用于75Ω和120Ω特性阻抗的双绞线,并且具有完善的数据流状态监测功能,可以实时指示数据流的传输状况。

DS2153Q的微控制器接口使其可以很容易与单片机等MCU接口连接。其内部的71个8位寄存器使用户可以通过MCU对DS2135Q进行功能配置和状态监测这些寄存器主要有接收控制寄存器、发送控制寄存器通用控制寄存器、中断屏蔽寄存器和工作状态寄存器图1为DS2135Q的内部结构图。

2码制转换器电路设计

NRZ-DB3码制转换器为NRZ码到HDB3码和HDB3码到NRZ码的转换,设计选用专用E1收到芯片DS2153Q和单片机AT89C51实现该码制的转换功能。该码制转换器把输入的NRZ转换为HDB3码输出,同时接收E1线路上的数据转换成HRZ码,并恢复出数据时钟,供后级数据接收单元使用。

AT89C51为Atmel公司的8位单片机,负责控制通信芯片DS2153Q的工作模式和状态监,使其完成NRZ码到HDB3码和HDB3码到HRZ码的转换。同时,该单片机的电路还包括μP监控电路IMP813L,用于提高码制转换器工作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图2是该码制转换器的结构框图。

DS2153Q的并行数据/地址线与单片机的P0口相连;片选信号选用单片机的P2.0;单片机的读写信号与DS2153Q的读写信号相连;同时,DS2153的两个中断申请线与单片机的INT0和INT1相连。这样DS2153Q可以通过中断的方式及时通知单片机自身的工作状态。AT89C51与DS2153Q的电路连接图如图3所示,通过以上的硬连接,实现单片机对DS2153Q的控制和状态监控。

图3AT89C51与DS2153Q电路连接图

该码制转换器选用IMP813L作为μP监控电路,实现可靠上电复位和看门狗控制。DS2153Q的时钟信号是通过对单片机时钟信号的二分频来实现的。单片机选用16.384MHz的时钟信号,使用74HC74二分频后,得到8.192MHz的频率信号作为DS2153Q输入时钟。

在DS2153Q的电路设计中,为了使其工作在不成帧方式,发送的数据全部从TSER引脚输入,需要将引脚TLINK和TSER短接。发光二极管用于转换器的工作指示,可以直观判断当前数据转换是否正常。

该码制转换器使用特性阻抗120Ω的RJ45平衡双绞线进行数据传输,DS2153Q收发电路如图4所示,传输变压器输入输出匝数比为1:1.36。

3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

转换器单片机控制程序包括两部分:DS2153Q的功能配置和DS2153Q工作状态监控。DS2153Q的功能配置实现HDB3码的正常动作;DS2153Q工作状态监控用来实时获得当前转换器是否工作正常,并及时上报和指示。

3.1DS2153Q功能配置

转换器上电后,首先由μP监控电路进行有效复位,保证单片机的正常初始化,一单片机即进入通信芯片DS2153Q的配置过程。

①初始化测试寄存器,向相应测试寄存器写0即写。

②进行接收控制存器(RCR)的配置,包括接收帧模式、自动重同步使能、重同步准则和接收动态存储功能等,使DS2153Q接收单片工作在AutoResync、DisableElasticStore。

③进行发送控制存器(TCR)的配置,包括发送帧模式、自动设置故障位和16位引脚的功能选择等,使DS2153Q发送单元工作在E-bitsnotautomaticallysetinthetransmitdirection,并根据当前转换模式的不同设置16引脚的功能,0=ReceiveLossofSync(RLOS)、1=LossofTransmitClock(LOTC)。

④进行通用控制存器(CCR)的配置,使能DS2153Q、HDB3码的接收和发送、配置错误计数器更新时间、禁止动态存储发送数据等。

⑤初始化中断屏蔽寄存器,使能接收载波丢失、接收失步中断、接收数据全0和全1中断,使能发送时钟丢失中断,通过这些中断使单片机可以及时得知DS2153Q的工作状态,实现单片机对其的实施监测。

⑥初始化传输线接口单元,向LIRST数据位写0,然后写1,使传输线接口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⑦初始化传输线接口控制寄存器,包括传输波形选择、接收均衡器增益选择、抗抖动抑器选择等。

单片机控制流程如图5所示。

下面是DS2153Q的功能配置程序(部分)。

;*****************************************************;

MOVA,02H

MOVDPTR,#RCR1

MOVX@DPTR,A;写寄存器RCR1,使能自动重新同步

NOP

MOVA,#04H

MOVDPTR,#RCR2

MOVX@DPTR,A;写寄存器RCR2,禁止弹性存储功能

NOP

MOVA,#41H

MOVDPTR,#TCR1

MOVX@DPTR,A;写寄存器TCR1,TSYNC为输出方式

NOP

MOVA,#0F9H

MOVDPTR,#TCR2

MOVX@DPTR,A;写寄存器TCR2,E数据位禁止自动置位

NOP

MOVA,#44H

MOVDPTR,#CCR1

MOVX@DPTR,A;写寄存器CCR1,允许接收和发

NOP;HDB3码

NOVA,#00H

MOVDPTR,#CCR2

MOVX@DPTR,A;写寄存器CCR2,配置错误计数寄存器

NOP

;********************************************************

3.2DS2153Q状态监控设计

在完成DS2153Q的寄存器配置后,单片机即进入传输状态监测程序,实时监控DS2153Q的工作正常与否,包括状态寄存器的读取和DS2153Q中断的响应,并从中判断故障、及时通报。

(1)发送状态监控

DS2153Q的发送状态监控是通过单片机的INT1来实现的。当状态寄存器的发送状态位置1,则DS2153Q产生中断,片机响应该中断来读取当前状态寄存器的故障位。当读取完毕后,需要向该状态寄存器特定状态位写1,保证以后的故障可以正确置位。

下面给出了NRZ发送时钟丢失故障的状态监控程序(中断1处理程序)。

MOVDPTR,#SR2;读DS2153Q状态寄存器2

NOP

MOVXA,@DPTR

ANLA,#04H

JNZERROR

SJMPFAVER

ERROR:SETBERR_SR

SJMPLOCKE

FAVER:CLRERR_SR

LOCKE:JNBERR_SR,WORK;判断发送数据时钟丢失与否

SETBP1.0;故障,工作指示二极管灭

SJMPEVER

WORK:CLRP1.0;正常,工作指示二极管亮

EVER:MOVDPTR,#SR2

MOVA,#04H

MOVX@DPTR,A

RETI

(2)接收状态监控

DS2153Q的接收状态监控是通过单片机的INT0来实现的。当状态寄存器的发送状态位置1,则DS2153Q产生中断,单片机响应该中断来读取当前状态寄存器的故障位。当读取完毕后,需要向该状态寄存器的特定状态位写1,保证以后的故障可以正确置位。

下面给出了HDB3码接收载波丢失故障的状态监控程序(中断0处理程序)。

MOVDPTR,#SR1;读DS2153Q状态寄存器21

NOP

MOVXA,@DPTR

ANLA,#02H

JNZERROR

SJMPFAVER

EPPOR:SETBERR_SR

SJMPLOCKE

FAVER:CLRERR_SR

LOCKE:JNBERR_SR,WORK;判断接收载波丢失与否

SETBP1.0;故障,工作指示二极管灭

SJMPEVER

WORK:CLRP1.0;正常,工作指示二极管亮

EVER:MOVDPTR,#SR1

MOVA,#02H

MOVX@DPTR,A

RETI

第7篇:通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通信;管道;创新;分级管理

通信系统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像是人的神经系统。通信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发展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地位、保障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信管道是承载通信系统的实际物理网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通信行业的管道建设也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通信行业健康发展和通信安全,国家针对通信行业特点,制定了通信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通信管道建设是关系到城市的通信安全、通信保密和通信产业正常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 通信管道建设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通信运营商建设通信管道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在城市的改造和建设中,很多城市都成立了行政色彩很浓的新型垄断企业(如管道公司),服务对象直接定位为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有关部门授予其在某行政区域或某一路段管道独家建设权。管道公司是专门从事管道出租的盈利性公司,以绝对垄断的地位,并借助于管理部门的行政力量将管道高价出租或出售,从中牟取暴利。

本来,任何具有建立管道需求的公用企业都有取得管道建设的权利,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有关部门依据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准许或不准许行政相对人建设地下管道,是一项正常的审批工作,但却以“规划道路、转变行政管理公共事务职能”为由,将审批权以“合作项目协议”的形式转移给管道公司,变行政审批行为为公司经营行为。这样,具有管道需求的企业便不能再从行政管理部门取得建设管道的路由,而只能从管网公司高价租赁或购买通信管道。而实际上,管道公司的大部分管道本身并不符合通信管道标准,这便给通信网络安全埋下隐患,同样也影响城市功能和未来的发展。

1.2通信运营商的工程管理流程复杂、响应速度慢

按照规定通信运营商目前的工程管理流程,对于新建管道工程来说,要经过工程立项、工程招标、勘察设计等内部审批手续及施工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办理申请路由、开挖路面审批、开工许可等一系列的行政审批或相关手续。所有流程走完,短则三五周,长则几个月。而有关部门在城市道路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往往限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某日之前(实际期限短则几天,长则不过一个月)提供管道施工方案并安排施工队进场施工,错过期限将不在批复单一管道工程。

二、 探讨通信运营商通信管道建设工程创新管理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通信运营商需要对自有的管线资源进行重点梳理,同时及时更新城市改造和建设相关部门提供的规划和设计,并根据业务分布情况及用户发展需要,按道路管道建设紧迫程度对管道建设需求进行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级别路段采取不同管理策略,提升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响应的及时性。

那么,如何实现对道路管道建设的分级管理呢?首先,根据自有的资源系统数据以及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相关数据,对于城市的现有道路以及未来几年的规划道路,建立每一条道路的基础信息资料库,包含道路类型、路由稳定性、光缆需求、接入业务需求等内容;其次是建立一套针对城市道路对于管道建设的重要性的评分标准,对基础信息资料库里的每一条道路进行重要性评分;最后,对不同分值的道路采取不同的工程管理策略,在合理分配工程管理人员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响应速度。

2.1 建立城市道路基础信息库

城市道路基础信息库应包含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道路类型(包括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街巷、国道、省道、县乡道及村道)

 城市主干道: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

 城市次干道: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

 街巷: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

 国道:国道是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

 省道:省道是指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主管部门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的的公路干线;

 县乡道:县乡道是指具有全县(县级市)、乡(镇)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公路;

 村道:村道是指主要为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乡道以上公路的村与村之间及村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2) 路由稳定性

管道路由区的自然环境(降雨、地震等)、地质概况(土质、腐蚀物等)、城市开发及规划等因素都会影响管道路由的稳定性。

(3) 光缆建设需求

通信运营商的光缆建设需求分为国家干线光缆、骨干层光缆、汇聚层光缆、接入主干光缆、接入配线光缆和用户光缆等。

(4) 接入业务需求

通信运营商的接入业务需求可分为无线基站、重要政企客户、一般政企客户、普通家庭用户以及储备路由等。

2.2 道路管道建设的重要性评分标准

根据城市道路基础信息库各方面内容对于通信管道建设的重要性程度,规定各指标的权重,同时对于各方面内容的具体分项,根据其影响程度规定分值。各类型的具体指标和分值举例如下:

2.3通信管道建设工程分级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的管道建设重要性评分标准,我们可以对道路管道基础信息库的每一条道路进行重要性评分。按照道路管道建设的重要性分数,我们可以道路管道建设的工程管理部门提出各种管理策略及建议。

管道建设工程分级管理策略举例如下:

三、 工程管理策略应用举例及总结

某市规划新建一条城市主干道,该道路路面宽阔、路由稳定,适合作为连接通信运营商几个核心机楼的骨干层光缆的理想路由,道路沿线有规划有2个政府事业单位和1个大型企业,则根据以上重要性评分方法可计算得出该条道路的重要性分数为97分,则通信运营商的工程管理部门则应主动向相关部门提出管道建设的需求,并安排专人主动跟进进度,每周定期向工程管理部门领导汇报项目进度情况。对于其他的道路,也可以按同样的方法进行重要性评分,针对每一条道路,都可以提出不同的工程管理策略,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分配资源。

第8篇:通信管理范文

RFID技术及RFID系统简介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采用一种无线射频方式来进行的非接触性自动识别目标和采集相关数据交互的一种快速识别通信技术。RFID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磁耦合或电感)来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核心技术包括:无线电射频、芯片加工技术、编码学、计算机软件硬件等多种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它是由许多种跨门类科学技术的综合体。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子标签进入由天线激活的RF区域时,天线的射频信号将激活标签,读写器发出一种调制信号,标签对调制信号解调并把解调信号发回读写器,读写器再把读取的数据发送给PC机。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一般用于书刊借还、图书管理、图书盘点等工作。RFID具备原有的条码的功能,同时又有着许多条码无法替代的新功能。它具有储存数据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数据可更新、可重复使用等特性,具有能同时读取多个数据超越条形码无法比拟的智能化特点。

RFID系统组成:一般由RFID标签(tag)、读取器(reade)r及后端数据库(database,后端服务器)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电子标签由天线和RFID芯片组成,每个电子标签都含有唯一的电子编码,依附在物体上用以识别目标对象。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电子标签在进入阅读器发射的电磁波工作区域时,读取器发射的电磁波就会对标签产生感应电压,当电压达到其规定值时电子标签被激活工作,并通过标签内置耦合线圈发送出来系统接收天线就会收到标签发送的信号,通过阅读器传送至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处理、逻辑运算鉴别其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来做出有关相应的控制和处理。图书馆利用RFID系统管理图书,其目的就是用来识别、追踪与保护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通过图书馆RFID系统来实现图书馆图书查找、借还、顺架、馆藏文献典藏盘点等功能的最佳发挥,提高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管理、服务和使用效率是图书馆根本目标。

图书馆的RFID标准

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其RFID技术标准化在图书馆管理应用中占有重要位置。生产RFID的厂家越来越多,既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比较著名的企业有3M、Basch、Sybis、TAGSYS、宁波远望谷、上海阿法迪、武汉飞天等企业。各企业间生产的产品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因而其产品不能互相通用、兼容,这对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管理和应用会造成障碍。到目前为止RFID还未能形成统一标准,全球主要存在3个RFID技术标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制定的RFID标准体系、欧美的EPCGlobal制定的RFID标准体系以及日本泛在中心制定的基于Ubiquitous/IDCenter(UID)标准体系。其各自推出了自已的系列标准,但这三个标准体系相互之间存在不兼容,这给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严重制约了RFID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其中,国际标准组织ISO有两个与图书馆RFID标签和读取器有关的标准:ISO/IEC15693andISO/IEC18000-3模式。既数据标准和空中接口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OS制定的RFID技术标准对于RFID行业来说是一个通用标准,通过对这一标准的制定既保证了RFID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互通性与操作性,同时又兼顾了其应用领域的各自不同特点,能较好地满足RFID用户在各自应用领域的相关具体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加紧测试和制定RFID标准,通过对图书馆RFID标准的制定,有效驱动了后端图书馆的管理应用系统与RFID硬件系统形成统一、融合、协调的运作,以达到提升图书馆整体的管理与服务的效率。

RFID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优点

1)读取速度快、提高图书借还效率:RFID以非接触式读取信息,只要是在探测的范围内可以同时读取多个芯片信息,能同时处理几本书籍的借阅手续,将传统的读者借、还图书由人工一本一本对图书条码按次扫描改为批处理方式操作,批处理图书借、还方式操作简便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借阅效率方便了读者。同时也可通过自助借还机让读者根据提示进行相应的操作,只需对系统默认的借阅限量进行设定。

2)降低错架乱架率:现今大多图书馆采用的是藏、阅一体方式,这种方式大大方便了读者,但同时也给图书馆图书排架顺架带来困难,图书错放乱架情况时有发生。一但有本图书被放错书架位置,而读者又急需借阅这本书,那么我们就很难在茫茫的书海中查找出这本书。这时图书馆员只需手持RFID阅读器,输入要查找的图书相关信息,顺着书架依次对书架上图书进行扫描,手持RFID阅读器一旦报警就能很快发现所要找的书或排架借误的书,采用RFID阅读器查找错架乱架图书,使得错架乱架图书率显著降低,同时也减轻、方便了图书馆员查找图书的工作。

3)图书盘点速度提高:过去对于图书馆馆藏图书清点工作,是一项任务极为繁重而又艰苦的工作,对于馆藏图书的清点一般都需要大量重复的手工劳动来完成。必须将每本图书从高高的书架上按顺序取下、翻开、扫描条形码后再放回原处费时费力。如使用RFID技术后,只需手持RFID阅读器顺着书架依次从上而下对书架上的图书扫描。预先植入于RFID标签中的图书相关信息通过RFID阅读器扫描进行数据交互,所有扫描过的图书有关信息数据都准确无误的显示出来。这对于图书盘点工作量、工作强度大大减低,图书的盘点效率得到提高。这对于图书馆馆藏图书清点可作为一项定期性工作来做,同时也使图书馆的馆藏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4)高效、先进的管理模式: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能使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层次得到提升,简化了流程使繁琐的管理工作变为便捷轻松。对于图书馆馆藏数据的精准性也得到大大提高,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更加文明、有序、人性化、个性化。通过自主借还让读者享受和谐高科技服务的体验,避免读者排队等候,享受更方便、更快捷,更长的图书馆开放时间,也使得图书馆馆员繁琐工作量大大减少,利用更多的时间来提高深层次的服务,这都是高科技带来的全新感受。

RFID在图书馆应用中的缺点

1)RFID标签价格高:目前国内外生产厂家较多,且各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品牌、质量及数据存储容量的不同,因而RFID图书标签在价格上也有所差异,电子标签在2006年每个约为5~6元。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推广及产品的国有化,电子标签的价格比已有所下降,目前约1元左右。若按一个有6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藏书量来计算,仅电子标签一项就要投入60万,再加上与之配套的运行设备的投入其成本支出是相当高的。

2)RFID标签易被发现:RFID标签最大缺陷是尺寸过大,一枚RFID标签尺寸为50min×50am植入图书中极易被外力污损从而导致芯片失效图书会被盗失。

3)RFID标签抗水性差:RFID防水性较差,水、水气或其他液体都有可能成为RFID标签性能发挥的障碍,因液体可以吸收无线电信号。如果图书中的RFID标签一旦被水、水气或其他液体侵湿、污损后信号就会失效。从而导致图书无法正常借、还,对图书的安全也存在问题,这是图书馆在使用RFID标签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的。

4)RFID信号不稳定:在借阅流通过程中,如果RFID标签被金属物阻挡或各种物质包裹或受到外力挤压产生变形导致内部线圈折断,都会使其信号丧失。由于芯片信号的丧失都将无法办理借阅手续。

第9篇:通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伴随着近年来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在其本身的原有基础功能至上又有了很多新的提升这种提升带来的优势,让高速公路管理系统运算更加快捷,数据信息的反映和处理机制愈发人性化,在更好提高高速公路管理者工作效率的同时,更是通过声音、图像、显示板等形式来实现了对高速公路全覆盖式管理,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高速公路监控通信系统的调查,总结出我国当前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运用特点以及改进方向。

一、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1)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是组成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的关键部分启主要承担着数据、语音以及图像的联络与传输是否可以使自身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直接决定着整个公路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它的主干线通常选取光纤当作传输信息的通道,并利用光端机、基群复用设备、高群次数字设备以及一些辅助设备实施光电信号的分解与转换,程控交换机与PCM端机等能够利用数字接口同数字传输系统进行连接,而计算机数据、传真机、电话机以及监控数据等用户再与程控交换机、PCM端机形成完善的收费、通信和监控系统。

(2)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以往所采取的收费方式为全封闭的,现阶段所采取的收费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这样的话有利于进行统计分析以及管理。收费系统主要分成收费中心、收费车道一级收费站等而每个站之间都会形成一个计算机局域网,再利用通信系统有机的和收费中心连接在一起。收费系统一般都是半自动收费池就是人工对车型进行判别、计算机计费和把现金付费当作核心的收费手段。

(3)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主要囊括了监控中心以及各分控中心。能够划分成:控制系统、传输系统、监控系统以及情报板系统等。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监控系统获取道路中的气候变化、事故、交通拥挤、交通量、路基路面损坏、阻塞以及车速等情况,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再通过传输系统把其传输到情报系统,为交通参与人员提供保持正常运行的信息。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道路进行某些控制用来确保高速公路连续行驶以及安全行驶并为路政管理以及稽查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监控系统往往采取巡逻车、红外线探测器、紧急电话、摄像机、无线电设备、气象检测装置、闭路电视以及车辆检测器等先进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而通信系统的主要职责为传输信息并采取广播系统以及标志牌等对信息进行。

二、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1)通信管道与光电缆线路

在有中央绿化带的高速公路上,通信管道一般敷设在中央绿化带下面,这种情况占大多数;在不设置中央绿化带或者过隧道时,通信管道一般敷设在路侧,二者相比,敷设在在央绿化带下的通信管道可以在绿化用土填充前敷设,减少开挖工程量,并且可以避开路侧大量的标志牌基础,更安全,因此,大多数高速公路的通信管道敷设在中央绿化带下面。光缆敷设在通信管道内,为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提供通道。

(2)光纤数字传输系统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包含通信传输设备和接入网设备,安装在通信中心、收费站和服务区的通信机房内,其主要作用是接入收费数据、监控数据和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并传输到路段通信分中心和省通信中心,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提供数据传输和交换。

(3)数字程控交换系统

本系统主要设备是数字程控交换机,一般安装在通信分中心,为沿线各管理部门提供业务电话、指令电话以及传真等通信业务。

(4)通信电源

在通信分中心和各通信站安装高频开关组合电源,为通信设备提供-48V直流电源,在市电停电时,仍能供电10h以上。

(5)紧急电话系统

因为手机的普遍使用,紧急电话在近几年已基本不在高速公路上安装,考虑到在山区隧道内和洞口可能会出现手机信号不好以及容易出现事故,并且不利于救助,还安装有紧急电话,以便求援。

三、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措施

信息通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大大方便了高速公路的运行和管理,是高速公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现代高科技的成果。能否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通信系统,并使用和管理好该系统,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的运行安全和服务水平。

(1)做好科学设计

在信息通信系统开始建设之前,建设人员必须对此系统运行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比如:该高速公路的设计车流量是多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无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该路段区域的气候条件如何,有无发生自燃灾害的可能性,以及一些无法预知的突发事件,必须将这些因素充分考虑后,做好充足前期调研,才能制定出一份有针对性、具有前沿性的设计方案,进而保障系统在建成后,成为一个准确、高效、及时的传输系统。应当做到既不浪费技术,同时也便于后续的升级维护。

(2)设备运用工作

在设备运用管理进程当中 ,宣传相关操作养护知识是首要工作 ,通信成功率通常会受到错误及不当操作的直接影响 ,若是未能及时展开设备保养 ,则会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被大大缩短 ,参考系统设计内容 ,需就设备使用级别控制及其具体数量进行合理地有效配置 ,为满足设备实际工作条件需求 ,尤其是位于室外环境中的通信设备 ,则需将设备所具有的条件功能充分开发利用 ,力求将设备利用率大大提高 ,采用图标形式标明系统设备的数量、分布状况、型号等等内容。

(3)无线电频率的管理

众所周知 ,无线电频率可谓是一种相对较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专用网相关的无线频点一般都是在所在地无线电管理部门批准直线进行无线电管理费用的缴纳 ,所以说其实合法的占用者机有偿使用者。可是 ,伴随着无线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导致空中电波呈现出愈发拥挤的状态 ,经常会存在有跟其他无线通信网之间的干扰问题及无线通信网被网外用户非法盗用。所以说需由所在地无线电管理部门进行一到 ,强化监控无线通信网络 ,针对所存在干扰的性质及其来源进行摸底调查 ,充分了解实时状况 ,选用针对性措施规避干扰问题的出现 ,尽可能将网外用户盗用问题及时排除掉。

(4)专业的抢修施工队伍的建立

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高速公路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期,高速公路的信息通信系统尚处于研发以及待完善阶段,已经建好的信息系统还存在着反应不快、操作不便捷等问题,该系统的许多软件、硬件都是从国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系统的运行成本。目前,国内的各种技术水平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能组织相关的人员对这些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相信定能开发出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同时,也推动着更多人投入到国内相关技术的研发。

(5)相关通信仪表器材的管理

为充分确保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顺利运行 ,则需存储一定数量的备用器材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 ,备用器材的实际库存量不易过大 ,其对应的存储种类需合理 ,尽可能选用非通用性及关键性模块件的存储。配置通信测试仪表设施的时候需严格遵循适用原则 ,要求各个通信站点均需配置通信测试仪表。管理通信设备对应的仪表、工具集备用器材这项工作相对较为繁杂 ,要求相关管理者需具备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 ,拥有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 ,能够针对自身管理的物理实施分类入册 ,整齐地存放物品 ,力求做到账物相符 ,保证物体没有被损坏、被腐蚀、发生霉变、丢失等等。与此同时 ,需针对物品库房采取有效的防潮防腐、防盗防火措施 ,将责任落实到家。除此之外 ,要求工作人员运用通信测试工作及仪表的时候应该做到正确操作 ,安全使用 ,积极爱护公共财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交通运输业需求的不断增大,高速公路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的信息通信系统对于高速公路的发展尤为重要。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通过自身存在的机电优势,构建出高速信息系统的机电创新队伍,还需要和实际的工作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单位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收益。

参考文献

[1]王.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现状与应用分析[J].中国交通信息化期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