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居民;死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a)-0166-02

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为了解近年来广州市区老城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状况及其危害程度、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现对广州市越秀区2006~2011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自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生命统计数据库中所有死于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数据。

1.2 方法

分析2006~2011年度根本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越秀区居民的性别、寿命、死亡时间等特点,死因分类按ICD-10的标准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变量分组频数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

死因分析发现,2006~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共死亡44 213人,死亡人数超过10%的死因由高至低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其中,根本死亡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者12 177例,占全死因的27.54%;男性7 561例,占62.1%;女性4 616例,占37.9%,男女性别比达1.64∶1,分年度计算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01),详见表1。

2.2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

在各类致死呼吸系统疾病中,男女性别存在明显的差异:男性前三位死因为恶性肿瘤(35.5%)、肺炎(27.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为COPD)(18.7%);女性则为肺炎(40.9%)、恶性肿瘤(26.9%)、COPD(13.0%);具体见表2。而且,从2006~2011年的呼吸系统疾病死因构成对比来看,肺炎的死亡所占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COPD死亡者比例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变化不太大;而恶性肿瘤、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死亡病例则有下降的趋势,详见图1。

2.3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年龄分布

经统计,2006~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死亡居民中根本死亡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者平均年龄为(76.9±12.8)岁。从表3可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老年人(70岁以上)为主,从60岁开始,呼吸系统病死人数明显增加,80~89岁年龄段达最高峰(35.9%)。而在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超过10%的肺炎、恶性肿瘤和COPD死亡分析可见,恶性肿瘤在70~7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38.7%);而肺炎和COPD均在80~8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44.5%和46.7%);9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因肺炎致死超过半数(52.6%)。

2.4 呼吸系统病死亡的气候变化

据统计可知,越秀区居民呼吸疾病死亡与气候有关,死亡人数以1月份最多(1 256例,占全年的10.3%),10月份最少(874例,占7.2%)。对具体病种而言,则各有不同:肺炎在1、2月份较高,10月最低;恶性肿瘤在1、5、9月份较高,3、7、12月较低;COPD在1、3、12月较高,10月最低。详见图2。

3 讨论

根据本次资料统计可知,广州市越秀区近6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较高,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表明此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形势较严峻,在今后工作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呼吸系统疾病处于主要死因顺位中第三位,与上海市2010年[1]分析一致。呼吸系统死亡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与广州市城区COPD的患病率和年龄特点相符[2],也与新疆26年的病例统计一致[3],但主要死亡病因则不同,经过多年的努力,肺结核已不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目前我区的呼吸系统疾病防治重点是肺炎、恶性肿瘤和COPD,在三级预防中可以对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和天气寒冷的季节有所侧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的防治重点是肺炎。老年肺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交叉且复杂,呼吸系统症状不典型,特异性体征较少,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4]。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在1月份最多,不论是总数还是肺炎、恶性肿瘤或COPD,均以1月份死亡为最,估计与广州的气候特征有关。北京H区研究结果[5]显示日平均气温>15℃时,日平均气温升高可能是呼吸系统死亡增加的危险因素,且在>25℃时气温升高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更加明显。但广州市的情况不同,杨军等[6]利用广州市2003~2007年全人群逐日死亡人数的时间序列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显示,低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相对危险度为1.020(1.001~1.037),而高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广州市1、2月平均气温最低,1月份则通常是骤冷陆续发生的时候,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发生、加重。此外,李宁等[7]统计广州市多家医院2006~2008年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的资料,结合同时期环境监测和气象资料分析发现,大气污染在冬季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死亡影响高于夏季。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较多月份与各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月份趋于一致。钟南山院士长年对COPD的研究也表明,空气污染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8]。因此,环境治理也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全社会必须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这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流行病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春凤,陈仲庆,刘文斌. 上海市五角场镇2010年居民死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2,24(2):160-162.

[2] 刘升明,周玉民,王大礼,等. 广州部分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临床内科杂志,2005,25(5):314-316.

[3] 曹建江,朱武. 26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疾病构成比分析[J]. 农垦医学,2001,23(6):374-375.

[4] 郭丽. 186例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2(2):258-259.

[5] 陶辉,童建勇,沈艳辉,等. 北京市H区日平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7):569-572,659.

[6] 杨军,欧春泉,丁研,等. 广州市逐日死亡人数与气温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136-138.

[7] 李宁,彭晓武,张本延,等. 广州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与大气污染的时间序列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6):863-867.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 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住院死亡病例; 门诊及院外死亡病例; 疾病顺位; 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 R339.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64-01

搜集我院2007-2011年127例住院及门诊死亡病案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死因顺位、年龄构成,性别等病死率情况,以提高人们防病治病的意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搜集了我院自2007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死亡病例登记、统计报表及死亡患者的病例127例。

1.2 方法 死亡患者的疾病种类按照ICD-10国际疾病分类法归类统计。如诊断中有多种疾病,按国际疾病分类死亡编码规则确定死因[1]。以第一诊断来确定死亡原因。

2 结果

2.1 死亡人数、病死率及性别 在这5年中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40189例,经治疗抢救无效死亡及来我院时已死亡病例共127例,病死率为0.32%,其中男性死亡87例,死亡率0.22,女性死亡40例,死亡率0.1,各年度病死率情况见表1。

表1 各年度病死率情况

2.2 年龄结构 死亡患者中年龄最大为91岁,最小仅为11岁,各年龄段死亡人数及年龄构成情况见表2。

表2 死亡病例年龄结构

2.3 死因顺位 在127例死亡患者中,循环系统疾和恶性肿瘤病构成了死亡患者的主要致死疾病,分别占第一和第二位。疾病种类及疾病顺位见表3。

表3 疾病种类及疾病顺位

3 讨论 2007-2011年中,我院患者病死率呈下降总趋势,提示我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从各年龄段死亡人数及构成情况看,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人数104人,占81.88%,是主要年龄构成。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的4.2倍[2-3]。因此积极开展老年人的卫生保健,加强老年疾病的防治和动态研究,是医疗卫生工作今后的工作任务。

死因顺位显示在全部死亡疾病中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前三位,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构成的44.09%,为死因顺位的第一位。提示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10月份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2],因此应做好老年人在秋冬季节转换时的的自我保健,加强宣传和普及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全部死因构成的34.65%,与文献报道相当。恶性肿瘤成为威胁人类的又一大杀手,人类经常暴露于环境污染、滥用化学药品、夫妻关系紧张、缺乏体育锻炼等危险因素中,若长期影响身心健康就易发病。专家指出:癌症本身并不会传染,但诱发癌症的某些因素却有明显的传播特征[4]。呼吸系统疾病呈上升趋势,这提示我们的有关管理部门在发展生产、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整治并防止大气污染和恶化,同时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培养市民的良好卫生和生活习惯,抑制呼吸系统疾病的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ICD-10[S].第二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23.

[2] 李菲洪,陈明凤.4601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住院病案分析[J].中国病案,2005,6(7):41-42.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范文

健康宣传和教育乡镇(街道)政府或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对流感防治的认识和自我防护的能力。倡导健康行为,包括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手帕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在咳嗽或打喷嚏后以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锻炼身体;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及时就医等。

环境卫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改善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公众文明卫生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做好室内通风。

监测和报告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卫生部现行《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和疫情报告要求,依法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指导中小学、托幼机构、养老院和福利院等单位加强监测和晨检工作,指导其他集体单位加强本单位的监测和健康管理工作。

应急准备乡镇(街道)政府或防控领导小组应制订本地疫情暴发流行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明确应急处置期间的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和防控措施等事宜。各乡镇(街道)应根据防控工作需要,适当储备口罩、洗手液等防控物资。

疫苗接种根据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挥部)的部署和当地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按照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乡镇(街道)政府或防控领导小组要积极组织动员辖区内适宜人群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出现疫情时的防控措施

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在强化日常防控措施的同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采取以下措施。

疫情监测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以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或有明显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主动报告为主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流感样重症病例和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教育等相关部门开展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当出现暴发疫情时,集体单位指定专人负责了解本单位职工健康状况,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及时报告辖区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妊娠妇女;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年龄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范文

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科学家表示,根据初步的病毒学研究结果,以及考虑到两起确诊病例在不同时间出现,他们认为患者可能是从动物身上感染了病毒。此类疾病通常被称为“人畜共患病”。

科学家称:“这很可能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而且它表现出的习性不同于SARS。”在被问及这种疾病的传播状况以及它是否是由动物传染给人时,WHO发言人格伦·托马斯回答说,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卫生部9月28日消息称,现已由流行病学、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风险沟通、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卫生部应对病毒疫情专家组”,并对此起疫情进行了研判和风险评估。目前尚不能排除我国存在该疫情输入的可能。据悉,该冠状病毒已证实与SARS(“非典”)不同,但引发的病例严重程度类似SARS。

专家认为,由于国际上对该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严重性、疫情危害程度的认知有限,目前尚不能准确判断此次病毒危害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大小,也不能排除我国存在该疫情输入的可能。

卫生部已组织专家完善相关预案,制订相关防控工作方案,部署相关工作。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将通过各种渠道做好疫情应对技术准备。

据卫生部的消息称,冠状病毒与流感等呼吸系统感染的传播途径相似,可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等方式传播,但截至目前,该病毒的传播途径尚不明确。无证据表明该病为人畜共患病,亦无针对该病毒的疫苗。

卫生部称,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具备了对病毒的实验室分子检测能力。全国32个省级疾控机构、130余个口岸城市疾控机构,以及有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机构的人员进行了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

中国疾控中心对英国公布的病毒基因序列、我国保存的冠状病毒进行比对,发现该病毒与SARS病毒相应区段核苷酸同源性只有73.6%。也就是说,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得出了相同结论,即该病毒不同于SARS病毒。SARS也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但此次的病毒不是SARS。冠状病毒既可导致普通感冒,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两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均表现为严重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程度类似“非典”。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助理、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研究员说,目前全球仅确诊两例病例,均在中东地区感染,公众不必为此紧张恐慌,但出现类似症状要及时就医。截至9月23日,全球共有两例实验室确诊病毒感染病例,发病时间分别为今年6月和9月,两毒株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5%。两例病例均在中东地区感染。第一例病例发生在沙特阿拉伯,并在沙特阿拉伯当地死亡,由荷兰的实验室确认;第二例确诊病例为卡塔尔人,发病前曾前往沙特阿拉伯,由英国健康保护局病毒参比实验室确认。另有几例疑似病例正在调查中。

目前,该病毒的传播途径尚不明确。冯子健说,鉴于第一例病例发生在3个月前,且两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尚未见续发病例,提示该病毒的传播能力似乎非常有限。但是,如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按照高传染性重症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护措施进行感染防范。两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急性重症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出现严重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发病前到过中东,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的,要向医生说明。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范文

目的:探讨流感疫苗接种在儿童流感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4月来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98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9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儿童流感样疾病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84%;且观察组流感样疾病就诊率为5.10%,对照组为26.8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儿童;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观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流感的危害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因此流感的预防非常关键。为评价流感疫苗对儿童的保护效果,笔者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4月98名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研究接种流感疫苗后的流感样疾病发病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4月来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98例,同时选取97例未接种流感疫苗儿童作为对照组。对照组97例,男51例,女46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4.7±2.3)岁;观察组98例,男52例,女46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4.5±2.2)岁。以上两组儿童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

1.2.1给予观察组儿童常规管理,主要询问、记录儿童禁忌症,同时做好相关信息核实等工作。于儿童接种前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阅读疫苗接种同意书并签名。

1.2.2对流感疫苗的生产批号、日期、单位以及药物是否存在浑浊等异常状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接种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接种前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特征,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帮助儿童稳定情绪,避免其出现思想紧张或恐惧感,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流感疫苗接种工作。1.2.3给于观察组上臂三角肌内注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0.5ml。对照组不注射。

1.2.4接种后对受种儿童进行30min观察,对出现的不适症状进行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于观察组儿童接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进行随访调查,记录两组儿童流感样疾病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儿童流感样疾病就诊率。

1.4流感判定标准[1]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儿童流感判定:儿童体温超过38℃,同时伴有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病原学检测呈阳性,即可判定为儿童流感。病原学检测内容为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流感病毒分离培养及病毒核酸检测等。

1.5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接种流感疫苗的98例中,有5例接种者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其中局部红肿热痛4例(4.08%),1例(1.02%)出现低热症状(体温37.5~38.5度持续12~48h)。

2.2两组流感样疾病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儿童流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流感样疾病就诊率对比观察组就诊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流行性感冒病毒具有较大接触传染性,会经由患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所产生的带有流感病毒的气雾飞沫或者是呼吸道分泌物进行传播[2~3],传播时间主要与呼吸道病毒排出时间有较大关联。通常情况下,儿童排出病毒时间最长为20d,部分免疫缺陷患者排出病毒的时间更长。本次研究中,流感疫苗接种研究对象主要为3~9岁儿童,观察组流感样疾病发生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27.84%,且观察组流感样疾病就诊率为5.10%,低于对照组的26.8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感临床症状减轻,病程缩短,并起到明显减轻普通性感冒症状,明显缩短感冒周期的作用。同时,观察组接种流感疫苗后,仅有少数儿童出现局部反应和发热症状,症状轻微,能自行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充分说明疫苗的安全性值。综上所述,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安全可靠,能有效降低儿童流感样疾病发生率,减轻感冒症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雪凤,蔡晓红.小儿流感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11,10(8):30.

2纪付仓.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的疾病预防效果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3):154~155.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病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052-02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多发于小儿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各方面原因导致患儿呼吸道反复、数次感染,最终形成习惯性的呼吸道感染[1]。RRTI是儿科临床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习惯性感染,有些患儿病情变化快,突发恶化,给患儿及家属经济上、身心带来极大的创伤[2]。本文对RRTI的病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2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完善病史追问、临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小儿RRTI。其中,男性48例,女性24例,年龄1~9岁,平均3.4岁,体重9~30 kg,平均14.3 kg。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1例,混合型呼吸道感染患儿14例。选取相同年龄段的健康小儿72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患儿在临床确诊后,综合评估病情,积极给予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常规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所有患儿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如有病情恶化或其他应激情况发生,给予积极抢救治疗,或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出现病情恶化的患儿均排除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完善相关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行常规身高体重测量,评估营养状况,查体结合辅助检查确定有无先天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统计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微量元素检查测定各种小儿微量元素含量(本研究中主要测量的微量元素指标有铁、锌、钙、维生素A)。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营养状况、微量元素、血常规、先天性疾病等方面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营养不良、微量元素异常、合并先天性疾病、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小儿RRTI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国内有学者报道此类疾病在全部儿内科病种中占20%~30%,在学龄前儿童疾病中约占10%,且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3]。小儿RRTI往往病程较长,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有些患儿再次发病时会以急性起病为特点,这类患儿往往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往往向不好的方向转归[4]。目前对于小儿RRTI的治疗临床多主张实行以抗感染治疗为基本原则的综合治疗,治疗方案相对固定[5]。RRTI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国内外学者多从患儿年龄分布易感性、营养状态易感性及相关微量元素缺乏为基础的患儿整体自身免疫抵抗力方面分析其具体的病因[6]。年龄因素是RRTI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特别是0~2岁小儿,自身免疫力尚未完善,抵抗力差,极易发生各类感染性疾病[7]。饮食方式改变也是RRTI的一个影响因素,患儿由母乳改为正常饮食,饮食结构改变可间接导致营养状况差,造成身体抗疾病能力降低。微量元素缺乏也是学龄前儿童发生RRTI的诱发因素,尽管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小儿生活习惯培养欠佳,挑食在学龄前儿童中比较常见,由此导致的各类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在儿科患儿中极为常见,这与RRTI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方面已有学者报道[8]。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小、基础营养状况差、合并微量元素缺乏的患儿更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故加强小儿营养,完善饮食结构,避免出现微量元素缺乏,对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雯杰,刘卫红,郑铁勋,等.北京朝阳区3-6岁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北京中医药,2011,30(4):258-261. [2] 谭锦华. 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837.

[3] 杭敏. 152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5):559-560.

[4] 吴光声,王立,李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152-153.

[5] 乔静,梁爱萍,庞新丰.60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学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66-67.

[6] 郭骏.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 8(14):2528-2529.

[7] 苏素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90例病因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5):9-10.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感染诱因

真菌感染作为近年来发生率较高的病症,多出现在年纪较大、抵抗力差及实施大型器官移植手术患者中,对于患者个人的生存质量、预后与康复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1]。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作为典型并发症,真菌感染与病房环境不安全因素多、群体免疫力低下、抗生素滥用等诸多因素有关。本研究分析了呼吸内科病房院内部真菌感染的情况,临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接收的80例呼吸内科真菌感染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感染诊断依据,确诊为腹部真菌感染。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8.2±5.3)岁。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临床基础资料进行研究,包括患者真菌感染类型、基础疾病、患者个人情况、发病诱因、治疗效果等,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治疗以综合治疗+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

1.3疗效评价 治愈+好转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肺部感染症状改善效果显著,阴影完全吸收;好转:感染症状有所改善,存留少部分阴影;无效:不符合以上两种判断指标或者病情恶化、进展者。

1.4统计学分析 临床数据处理均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患者临床基础疾病、真菌种类、感染诱因、年龄分布、疗效分析见表1。结合表中数据来看,患者基础疾病中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例较高(70%);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比例最高(73.75%)最为典型;感染诱因以长期应用激素(81.25%)与抗生素(57.5%)比例最高;患者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升高,年龄≥60岁以上患者是高危群体,感染率为75%;患者治愈率51.25%、好转率41.25%、无效率7.5%,总体治疗有效率92.5%。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作为临床预防、治疗工作重点,是我国医疗卫生备受重视的一个领域,呼吸内科本身由于感染源多、人流量大成为了感染性疾病预防监控的重点科室。临床报道显示,呼吸内科中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达50%以上,是患者机体与真菌共同作用结果,受个体免疫力、外界感染源、真菌致病性共同影响干扰患者治疗与康复[2]。本次临床研究中患有各类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率较高,这意味着基础疾病继发感染是主要影响因素。导致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为长期应用激素与抗生素,另外合并糖尿病也是易感染因素,这对于此类患者免疫力低下、全身多器官受累等有一定关系[3]。

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结合本次研究来看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由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多数为继发性感染,在X线表现与早期症状上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误诊为各类肺部原发性,因此在预防与控制方面有一定难度。肺部原发性疾病诊断多以患者肺部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有无发热现象及肺部浸润影像学等为主,继发性真菌感染诊断依据不足,因此容易出现误诊,对于长期应用激素、抗生素治疗或者合并有糖尿病患者要重点予以分析,配合影像学检查、真菌培养检测等结果以便做出详细诊断早日确诊并实施治疗[4]。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一旦确诊要立即实施针对性治疗,结合患者基础性疾病、症状、体征等选择合理药物,比如伊曲康唑、二性毒素B及氟康唑等三唑类药物抗真菌效果、耐药性表现均显著优于咪唑类药物,二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配合使用协同效果更佳,是临床真菌治疗药物首选,不过由于此类药物对患者肝脏、肾脏等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要严密观察临床不良反应,减轻对患者机体损害,便于及时更换治疗方案[5]。

考虑到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滥用对真菌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加强关注感染患者病情危重进展情况、气道开放及呼吸道损伤等,着重对呼吸病房院内环境进行管理,做好细菌病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各类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与治疗时间,做好感染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尤其是对高危群体老年患者,要积极提升个人免疫力,积极使用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并补充维生素,帮助改善症状体征与预后,配合积极休息与适当锻炼实现治疗、预防双重目的,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血糖控制,临床治疗中减少侵入性操作,以预防真菌感染。对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要做好预防、治疗与控制,针对感染诱因加强控制,减少医源性感染因素,对患者积极实施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提升机体免疫力,对于诱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要加强预防,做好病房环境保护、患者个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与家属护理,加强连续性监测,通过X线片、血甘露聚糖测定等及早确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为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切实依据。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加强临床诊疗研究有助于预防并控制感染因素,做好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倩,姜浩.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188-189

[2]余卫林.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170:148-149

[3]杨雅萌.呼吸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4):485-486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范文

刘惜年

问: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我很担心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听说这病的康复完全靠孩子自己的抵抗力,目前没有特效药,是这样吗?有没有办法预防致命并发症的发生?

刘惜年: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抗病毒药物虽能起到一定效果,但目前仍缺乏特异、高效的药物。经过治疗后,绝大多数患儿能完全康复,只有极少数因病毒侵犯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监测,如出现高热不退、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血糖升高而查不出其他原因时,要警惕肺水肿的发生;出现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肌无力等,要警惕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的发生。发生上述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只要治疗及时,大部分患儿是能治愈的。

问:手足口病疫情发生以后,家里人就一直担心孩子的健康。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预防手足口病,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

刘惜年: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受患者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仍具传染性。为预防手足口病,病童应留在家中,直至热度、红疹消退及水泡结痂。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空气流通;2.饭前便后以及处理被粪便污染过的物品后洗手;3.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立即洗手;4.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盖口鼻,并妥善清理分泌物;5.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应经常彻底清洗;6.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问:5岁的小孙子前段时间得了手足口病,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现在出院了。可现在孙子在小区里玩耍时,好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回避,担心我孙子还有病毒。手足口病的隔离期到底应该有多长?以后还会复发吗?

刘惜年:手足口病的隔离期一般为2周左右。由于病人恢复后,肠道还带有少量EV71病毒,所以一般出院后仍需继续在家隔离2周左右,尽量避免接触其他健康小孩。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一般不会复发。但也不是终身免疫,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

问:夏天到了,我很喜欢吃大排档,可是最近好几次吃完后就闹肚子。我在网上看到这个季节痢疾流行,有的发病很凶险,我有些害怕。我现在每天腹痛、腹泻3~5次,拉完还想拉,有低热,会不会是痢疾啊?

刘惜年:急性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简称菌痢,通常起病急,畏寒、发热,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粪便开始呈稀水样,一两日后转为脓血便,每天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大便量不多,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病程约一周左右,多数可自行恢复。由于大排档的卫生条件并不理想,你有不洁饮食史,加上每天腹泻并伴有腹痛,确实有可能属于菌痢。建议去医院做大便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问:女儿现在每天去社区办的暑托班,最近那里有两个孩子得了菌痢,可也没见学校采取什么措施。我很担心社区学校的管理有问题。请问发生菌痢后是否要传报、隔离,学校是否应采取消毒措施?

刘惜年:发现菌痢后要及时将病人转送至设置传染病病房的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各医疗机构应按规定填写传报卡,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急性患者应住院或在家中进行隔离、消毒和彻底治疗,隔日一次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才能解除隔离。学校要特别注意预防菌痢的传播,有孩子患菌痢后,应对食物、食具、公共活动场所等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同时要抓好饮水、饮食和粪便的管理。

刘惜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擅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治疗,在病毒性肝炎、伤寒、菌痢、流行性出血热、性传播疾病等传染病的临床诊断、防治、实验科学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口气

叶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儿童学组成员,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考试口腔专业命题组专家。

医疗专长:长期从事口腔疾病预防和儿童牙病治疗工作,擅长成人牙体牙髓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童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治。2000年开始对口气的检测、诊断、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

口臭专科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问:我胃不太好,太太常抱怨我有口臭,同事也尽量回避我。我很苦恼,有办法可以治疗吗?

叶玮:口臭(口气)分为生理性口臭和非病理性口臭两大类。生理性口臭持续时间较短,可以由饥饿、抽烟、饮酒、食用了某些刺激性食物、睡眠时唾液分泌量减少等因素引起。一般只要去除上述外来因素后,口臭就能得到控制。

病理性口臭分为口腔来源和非口腔来源两种。非口腔来源口臭是指由全身疾病造成的口臭,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鼻腔、上颌窦、咽部、肺部的感染与坏死)、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肠代谢紊乱、便秘等)、实质脏器损害(肝衰竭、肾衰竭)及糖尿病、白血病等。但据临床统计,大部分口臭来源于口腔本身。口腔中有未治疗的蛀牙、牙龈炎、牙周病及口腔黏膜病等,都可以引起口臭。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患者患有使唾液分泌减少的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等,也可能形成口臭。建议你去专业的口臭门诊进行检查和诊断,确定口臭病因,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问:我今年25岁,常常便秘,有很严重的口臭,吃口香糖根本不管用,该咋办?

叶玮:首先,你需要查明引起口臭的原因。如果是消化功能不好造成的,经过消化内科治疗后,口臭会好转。如果口臭是来源于口腔本身,口腔科医生会综合应用机械法(如洁牙、清洁牙间隙、刷舌等)和化学法(用含洗必泰、西吡氯铵、锌离子或氧化剂的漱口水漱口)。

问:我试过很多去除口臭的办法,效果都不太好。想去医院看病,不知去哪个科就诊比较合适?

叶玮:在没有弄清楚口臭病因之前,盲目进行治疗是不可取的。研究发现,约90%的口臭是口腔因素引起的,其余10%是由全身疾病引起的。还有少数人可能根本没有口臭,却坚持认为自己有口臭。目前,我科已开设口气专科门诊,配备专业医生和口臭检测仪器,可对大多数口臭患者进行诊断和处理。

问:我女儿3岁,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她有口臭,这是怎么回事?

叶玮:儿童口臭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大数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引起的。此外,除了口腔方面的原因,一些全身疾病,如肝病、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均可引发儿童口臭。你应尽快带女儿去医院就诊,明确口臭原因。

问:我平时很注意口腔卫生,每天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为什么还有口臭?

叶玮:口腔健康的人同样可以有口臭,主要由舌背上的菌斑增多、增厚所致。舌背的自然结构产生了一个独特的微环境,舌背上不仅可以存储食物残渣,还可以聚集大量细菌。当舌背菌斑的密度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中的厌氧菌会把舌背上的蛋白质分解成挥发性硫化物,如硫化氢和甲基硫醇等,这些是造成口臭的主要气体。这类患者只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制的舌刷,将舌背的菌斑清除,就能有效减轻口臭。

问:每天早晨起床时,我感觉自己有口臭,但刷牙以后就没有了。像我这种情况,算不算口臭,需要治疗吗?

叶玮:研究发现,口臭在每天早晨刚醒来时是最严重的。因为在睡眠时,口腔活动减少,唾液分泌减弱,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使人不愉快的气体。晨起后,口腔活动增加,唾液分泌增多,这些气体逐渐被稀释。特别在刷牙后,机械的清洁作用使口臭气体明显减少,口臭可减轻或消失。你这种情况算不算口臭,需要经过专业的口臭检测仪器检测后,才能确诊。

呼吸病冬病夏治

赵杜鹃

上海市中医医院门诊部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及内治加外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支、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间质性肺炎、肺结核、肺癌、冠心病、心肌炎、虚证调理、疑难杂症等疾病。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二、三、五、六全天。问:我患有老慢支、肺气肿,听说这病冬病夏治效果好。请问是做敷贴还是针灸、药物注射好?请介绍一下有效的治疗方法。

老慢支、肺气肿与支气管哮喘、反复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一样,都是冬季最常见的多发病,都可以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从多年的临床实践来看,运用综合疗法比单用敷贴、针灸或药物注射疗效显著。我科采用的是频谱照穴、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的综合疗法。其中,频谱照穴可以增加、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的过敏程度,并能调节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频谱照射背部穴区30分钟后,该穴区的皮肤温度就会升高,皮肤呈潮红色,随即在相关穴位上贴敷膏药,可起温阳化痰、平喘利气的作用。然后取双侧足三里穴进行穴位注射,通过针刺穴位的作用和药物的作用,对机体进行整体性、良性调整,以达到预防感冒、预防感染、止咳化痰、抗过敏及平喘的目的。

问:我患有哮喘,今年想做冬病夏治。请问什么时候开始?是否要预约?每次治疗要多长时间?我可安排相关计划。

冬病夏治即在“三伏天”将中药敷于人体特定的穴位,如肺俞、大椎等穴,通过穴位的经络作用于肺脏。根据中医理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刻,冬病夏治效果较好。所以冬病夏治一般是从每年7月份开始做,可以提前登记,也可以在7月份来就诊时接受治疗。每次治疗需要半个小时左右。3次治疗是1个疗程,通常根据个体情况做2~4个疗程,每周可以安排1~2次治疗,2次治疗间隔2~3天。

问:我孩子19岁,人很瘦,平时胃口差、体质差,容易出汗,经常感冒,去年还得了一次肺炎。他这种情况适合做冬病夏治吗?

19岁的男孩,是处于青春发育期阶段,正常情况下,应该具有比较强壮健康的体魄,活动能力强,吃得下,睡得香。你孩子容易出汗,胃口差,经常感冒,则属于肺脾两虚,卫外不固,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容易感染病毒、细菌,所以不但消瘦,而且经常感冒,还得了肺炎。这样的孩子,发病的时候要及时治标,把出汗、感冒、肺炎治疗好。缓解的时候要考虑治本,用中药调理,当然可以接受冬病夏治的综合治疗。经过综合治疗,终究可以把虚弱的体质调理得强壮起来,与此同时,不可疏忽“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道理,比如注意冷暖,避风寒,家里空气流通,学习作息时间、日常饮食都要规律、合理化。

问:我想来做冬病夏治治疗哮喘,请问要花多少钱? 是不是医保范围?

冬病夏治每次治疗的费用都是根据卫生局有关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来收取的。由于各个医院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所用药物、治疗设备不同,所以收费也不同。我们医院采用的是综合疗法,包括频谱照穴、穴位敷贴、穴位注射、微波等,必要时还可以同时内服中药。这样的综合治疗一个疗程(3次治疗)是260元左右,全部属于医保范围。

问:我做了两次敷贴治疗,现在敷贴的地方皮肤发黑,还有点痒。这种情况还能继续敷贴吗?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可能是皮肤比较过敏所致。对你这样的病人,我们会选用平和的、不具温性、渗透性不强的膏布。其次,敷贴的时间要少一些,如皮肤有搔痒感即去掉膏布。还可以采取交换穴位敷贴的方法,就是每次选用不同的穴位敷贴,这样就可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所以即使发生上述情况,还是能继续敷贴治疗的。

近视眼

专家简介

廉井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医疗专长:从事眼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各种眼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屈光不正和白内障手术。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周四下午(需预约)

问:我今年25岁,有400度的近视,很想去做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手术。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好像有很多种手术方法,我适合哪一种呢?

廉井才:目前常见的激光近视眼手术主要有LASIK和LASEK两种,都是通过改变角膜的屈光度来达到矫正近视、散光的目的。LASIK的操作过程是先用角膜刀在角膜上制作一个角膜瓣,随后掀开角膜瓣,用激光准确切削,最后将角膜瓣复位。LASEK与LASIK的不同点在于,它是用20%的乙醇制作角膜瓣,不需用刀。

应该说,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比如,LASEK制作的角膜瓣很薄(仅50~70微米),可以保留更多的角膜后基质,适合于角膜较薄的患者。LASEK没有永久性角膜瓣存在,比LASIK更安全。但LASEK的技术要求更高,对高度近视眼患者而言,LASEK存在发生角膜上皮浑浊和视力回退等问题。

至于你适合哪种手术方法,应在详细检查之后,才能确定。我科目前主张“个体化切削”,医生会根据每位患者的角膜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问:我今年16岁,有500度的近视,想做激光近视眼手术。听人说,这手术的近期效果不错,但过几年会出现视力回退现象,是这样吗?

廉井才:一般地说,激光近视眼手术的效果是持久的,不会出现明显的视力回退现象。不过,该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年龄在18岁以下;近视度数不稳定,近年仍有逐年加深趋势;眼部有活动性病变(如炎症、青光眼、干眼症等);角膜中央厚度

问:我有近2000度的近视,不想戴框架眼镜,能做激光手术吗?

廉井才:对高度或超高度(1200度以上)近视眼患者而言,激光手术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由于角膜厚度的限制,激光可能不能完全矫正,术后视力较易回退,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你可以选择人工晶体植入术,由医生在你的眼球前房内植入一片为你度身定制的凹透镜,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该手术保留了眼睛生理结构的完整性和调节功能,矫正屈光的预测性好、准确性高、视力恢复快。与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手术相比,还具有矫正范围大、对角膜没有明显影响、理论上可逆(植入的晶体可以取出)等优势。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范文

踏步反映心脏状态

平稳而有规律的心脏搏动是生命存在的基石。在所有的中风案例中,20%由心率紊乱引起。据估计,美国约有220万人有房颤症状,其中1/3的人对此毫不知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可以大大减少中风的发生。

家庭体检:将你的手指放在手腕或颈部的动脉处,探测自己的脉搏,双脚跟随脉搏的频率踏步一分钟。如果心跳不规律,你会发现你很难跟上步伐。大量科学研究显示,这样一个简单的测试,可以预知高达90%的房颤。如果测试结果不理想,可以休息片刻,待呼吸心跳平稳后再做,如果步伐仍难跟上心跳节奏,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

伸展运动检测动脉硬化程度

健康的血管像气球一样柔韧,每天有规律地扩张、收缩,将血液带向全身。但是,年龄增长、体重增加、久坐、糖尿病等因素会导致动脉斑块形成,动脉越来越硬。你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医学检查,做一个小动作,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动脉是像丝袜一样柔软,还是像旧轮胎一样没有弹性。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座位体前屈测试中身体最柔软的人,也拥有最有弹性的血管。两者有何关联?专家指出,动脉壁和你臀部、背部的肌肉一样,由平滑肌细胞和结缔组织组成。因此,无论哪里硬化,都会对其他部位产生同样的影响。

家庭体检:坐在地板上,向前伸直腿,脚趾朝向天花板与小腿成90度夹角。腰部向前弯曲,手臂向脚伸展,努力触及脚趾。如果够不到脚趾,动脉硬化的风险就有可能增加。如果过去一年你没有量过血压,现在就得量一量。

腰围预示早逝风险

“腰带越长、寿命越短”绝对不是儿戏,即使你并不超重,过大的腰围也会增加你早逝的风险。近日,欧洲九国对36万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即使对并不超重的人来说,腰围过大也会使女性早死风险增加79%,男性早死风险增加一倍。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对超过4万名妇女的一项研究表明,腰围过大使患致命心脏病的风险增加3倍。

家庭体检:身体站在镜子前,用卷尺围住腰部,然后向下移动,直到卷尺底部停在髋骨上。这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荐的位置。不要屏住呼吸,也不要把卷尺勒得太紧,记下你的腰围尺寸。对男性来说,腰围超过94cm,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会增高;腰围超过102cm,被视为高风险。对女性来说,81cm是危险临界点,89cm是高风险临界值。

手掌探测贫血状况

缺铁性贫血会降低免疫力,让你觉得疲劳、腰酸背疼、视物模糊。而这种疾病的线索就是你的手掌。

家庭体检:摊开手掌,看看掌纹是否发白。不管你的自然肤色是什么,掌纹或牙龈和眼睑内异常发白,都是一种信号,说明因为缺铁,影响了皮下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如果掌纹发白,最好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

呼吸预测哮喘风险

哮喘这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日常锻炼甚至可能给这些人带来致命风险。在美国,“被忽视”的哮喘每年导致180万人进急诊室。最近一项涉及4000多人的调查显示,其中10%的人有未确诊的哮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保罗・恩莱特博士说:“别小看哮喘,它会使你的生活‘难上加难’。”

家庭体检:在近2.7万人参加的呼吸状态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用两个问题就能预测90%的哮喘:1.你有觉得呼吸困难的时候吗?2.你在锻炼或用力时有过胸闷气短的经历吗?如果你对其中一个或两个问题的答案为“是”,就要留意哮喘风险了。

一分钟抑郁测试

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家亚历克斯・米歇尔博士对世界范围内41项研究进行分析得出,50%的抑郁症被误诊漏诊。

家庭体检: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只需要两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确诊97%的抑郁症患者。1.在过去一个月内,你是否经常因不开心、沮丧或没有希望而烦恼?2.在过去一个月里,你是否因没什么兴趣或不愿意做事而烦恼?如果你对其中一个或两个问题的答案为“是”,就应该及时和心理医生交流了。

两分钟糖尿病测试

糖尿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使寿命缩短10―15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糖尿病的早期检出率只有4%,另有570万人一直与糖尿病“共同生活”,自己却不知情。你只需花两分钟回答6个问题,就可以得知自己和糖尿病有多近。

家庭体检:选出你的答案,然后把分数相加。

1.你的年龄?(40岁以下:0分;40―49岁:1分;50―59岁:2分;60岁以上:3分)

2.你的性别?(男:1分;女:0分)

3.你的家庭成员(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吗?(否:0分;是:1分)

4.你有高血压或正在进行高血压药物治疗吗?(否:0分;是:1分)

5.你的体重情况?(正常:0分;超重:1分;肥胖:2分;极度肥胖: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