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管理的智慧范文

旅游管理的智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管理的智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管理的智慧

第1篇:旅游管理的智慧范文

智慧旅游是大众旅游在新时代的环境下说产生的,也是二十一世界的新生事物,并且智慧旅行也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应用。另外,智慧旅游的应用价值在于,其理念可以指导旅游企业的管理工作。

一、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

智慧旅游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云计算等多种便携式终端设备上,人们能够获得与旅游目的地有关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交通、住宿等各方面的信息,从而能够在出发之前就做好旅程的规划工作。通过智慧旅游沟通双方的交流效率能够得到大大提升,成了智慧旅游的理念。其中,不仅有助于改善旅游区服务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旅游管理的不断创新,在信息技术的依托下,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不过,想要改善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旅游信息资源的整合,并且在开展旅游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应用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现阶段我国智慧旅游管理与落实现状

(一)各个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大而广,又因为经济水平不均衡,外加各地景色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开展旅游业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思路的不同,也就是我国各地存在的显著不同,导致了我国旅游业不能实现同步发展。对此,本着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原则,对其旅游业发展较好的,鼓励实行优先发展智慧旅游的管理政策,发展不好的,应当适当放慢智慧旅游的管理政策,从而实现以点带面,以达到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提升的目的。

(二)旅游管理整体水平较低

建立起健全的旅游管理机制,对于提升整体的旅游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x,并且有利于服务功能的提升,对于旅游企业自身来说,应充分的调动起自身已有的旅游服务资源,从而促进我国智慧旅游行业整体的良好发展。实际上当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过多的关注经济利益。可想而知,这也就是导致旅游项目难以满足游客对旅游景点需求的直接原因。

(三)智慧旅游体系的建设需求

智慧旅游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项目,不仅要能够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还要能够充分的遵循旅游企业对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的实际要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方面的需求,则要求保证旅游使用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也就导致了对信息的输入、信息的编码和信息的设置要求比较高的缘故。另一方面,站在层次的角度开展分析,要能够在旅游管理活动开展及落实的过程中,能够将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并结合实情进行创新,这也就导致了旅游行业和其他行业二者之间的层次。

三、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改变旅游企业服务观念

旅游行业所能够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一种无形的服务,但是智慧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各项功能是能够在实际的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切实能够感受到的,从而让旅游企业不断完善,不断改变,不断进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以顾客需求为主的原则进行开展,转变其观念,从而达到提升游客满意度的目的,另外,还可以根据游客的喜好推荐旅游项目,从而提升经济利益。

(二)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

要想有效的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效率,就需要能够借助于旅游企业专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来形成一种良好的应用体系与应用方法,这也是智慧旅游的内涵所在。至于旅游企业自身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用到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综合性业务管理及时等多方面技术。

(三)完善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

1.景区导游。对此,运用互联网和先进的播音技术,可以将导游电子化。

2.城市导览。通过网络技术,对各个城市的旅游信息进行事实更新,从而给旅客提供更好地服务。

3.智慧交通。根据游客的需求进行软件的开发,对交通路线,乘车信息在网络当中进行公布,以便游客的需要。

4.综合管理。不仅要为旅游局、主管单位开展服务工作,还需要对旅游企业、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开展服务,所以对于旅游管理部门来说,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综合服务功能,做好游客的引导工作,及时获取游客的动向、反馈信息、分布情况等,以便于游客能够对旅游景点当中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四、结语

第2篇:旅游管理的智慧范文

关键词:汇率目标区;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外汇市场压力指数

作者简介:刘柏,男,吉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从事国际经济问题研究;张艾莲,女,吉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从事金融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应对升值压力研究”,项目编号:11BJY1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汇率与国际收支协动变化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YJC790164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4-0076-06

引 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汇率作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购买力比值在对外经济中的影响程度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国际间密集的货币兑换活动也体现了汇率的持续动态性。目前,国际外汇市场每日平均交易额大约达到了1.5万亿美元。在2011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达到了14.2万亿美元,相当于每日平均成交581亿美元。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逐步开放金融市场,拓宽程度和领域不断加大,外汇市场的交易量日益增长,从2007年至2011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年均增长40.3%。外汇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有效的汇率制度保障,才能使得对内和对外经济稳定发展。

在传统的汇率制度体系中,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是最常见的制度。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水平保持稳定,保障了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但是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需要对汇率进行干预,从而导致内部经济结构出现失调,继而引起国际间汇率的剧烈变动,因此固定汇率制度对于中央银行具有重大的压力。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因为汇率水平更为有效地体现了市场的供需状况,所以对国际收支的调控较为迅速,同时也相应降低了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水平所承受的压力,但是浮动汇率制度下较为频繁的波动会诱发投机活动,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引发市场危机。在国际汇率制度发展历程中,遵循严格意义上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几乎不存在。现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是在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之间寻求恰当的过渡机制。

由于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二者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所以Williamson提出了汇率目标区概念,这个概念融合了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特点。原意是指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所遵循的法则,即中央银行预先设定汇率水平浮动的上下空间,当汇率在浮动空间上下限范围内波动时,中央银行不进行干预,但是当汇率水平超出上下限时,中央银行会采取措施干预外汇市场,以保持汇率在预定的空间内波动。Williamson(1985)[1]对汇率目标区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市场干预计划。对汇率目标区做出重要贡献的是Krugman。Krugman(1991)[2]结合连续条件和平滑链接条件,将随机微分方程应用于目标区与汇率动态分析中。在汇率目标模型中提出的前提假设条件是汇率目标区具有可信度;居民具有理性预期;货币需求随机扰动项变动服从布朗运动;中央银行在上限和下限进行持续性干预时,汇率水平越逼近上下限,干预力度愈强;国外产品与国内产品具有完全替代性。基于上述假设,设汇率模型为:

其中, 表示经济基本面;

变化。基本面包括两个要素,其中m是中央银行实施的政策工具,v包含其他影响汇率的因素。假设上述因素遵循布朗运动,并且汇率的预期变动为零。Krugman(1991)设定汇率波动存在目标区,即 ,当汇率水平逼近 或 时,中央银行进行调控。在目标区具有可信度的条件下,政府的干预行为将改变经济个体的预期行为。当汇率水平接近上限或下限时,汇率向中心线移动的概率高于从中心线向上限和下限移动的概率。同时,市场参与者能够预期政府的干预行为,即:

所以目标区呈现非线性状态,称为“蜜月效应”(honeymoon effect)。汇率是基本面的函数,汇率与基本面的关系不是传统的直线行为,而是平滑S曲线。大量实证研究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S曲线意味着汇率基本上处于接近上限和下限的区域而不是目标区的其他区域,所以汇率的边际分布是U形的,条件方差是∩型。

Krugman模型的重要结果之一是S形曲线斜率在任何区域都小于1,即“蜜月效应”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当汇率接近目标区的上限时,中央银行将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货币供给量,提高通货膨胀预期,促使外汇市场汇率升值,降低汇率。在基本面因素既定条件下,目标区汇率的波动弱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波动。“蜜月效应”体现了目标区的稳定性本质。模型的第二个结果是S形曲线斜率最终逼近目标区边界的零斜率,说明在目标区的边界处,汇率函数是边界的水平切线,称为“平滑接触”。当汇率位于目标区的零斜率边界上,意味着汇率对基本面的反应不敏感,因为在目标区边界处,基本面预期存在不连续的状况。Krugman认为汇率目标区是汇率目标趋势受限的浮动汇率制度。

Krugman的研究引发了后期学者对汇率目标区的关注和研究,Frenkel和Goldstein(1986)[3]认为,汇率目标区是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结合体。以Krugman模型为基础,学者对汇率目标区进行了大量研究。Bertola和Caballero(1992)[4]对Krugman的前提假设进行了修正,并认为存在两种情况对汇率进行干预,第一种情况是在汇率水平逼近目标区的上限和下限时,中央银行会遵循原有的设定,通过干预市场基本要素将汇率引至中心线;第二种情况是在不改变目标区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的条件下,建立新的目标区中心,借由市场基本要素干预汇率。在汇率与基本面变量关系的阐述方面,Lundbergh和Ter?svirta(2003)[5]采用S曲线表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当名义汇率接近目标区上限和下限时,相同程度的基本面经济变量改变对于汇率的影响程度趋弱。

一、我国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构建

自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促使汇率制度处于不断变革之中。1994年年初,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变了开放之初的固定汇率制度,实施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年我国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完全自由兑换。2005年7月,根据实际经济运行状况的需要,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新一轮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可以视为以BBC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以浮动幅度(band)、货币篮子(basket)、爬行(crawling)为特征,对汇率进行微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影响汇率制度的因素各不相同,我国经济历经30多年的改革,在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其一,最基本的影响要素是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的4545.6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471564亿元,增幅约达10274.08%,并仍然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总体而言,传统理论表明经济增长会引致本币升值,但是影响效果是复杂的。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提升也导致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其二,影响汇率制度的直接因素是国际收支状况,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结构持续改善且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贸易顺差连续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也显著增长,并为累积巨额外汇储备奠定了基础。出口竞争力的增强,使得对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增加,也对汇率升值造成了压力。其三,利率水平之差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未完成,但是利率的市场化作用日益凸显,利率的变动幅度比改革开放之初频繁,且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动性日趋增强,利率会通过套利资本流动对汇率产生影响。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使得汇率制度依赖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汇率制度也要随经济转换而改变。

在资本项目未完全放开的前提下,我国实施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现了市场参与者对汇率水平无法形成完全精准的理性预期,因为中央银行对市场的干预造成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对汇率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币值的上升或下降依赖于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拓深放大,外汇市场所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对金融机构、进出口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者等经济主体具有重大冲击,而外汇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成为微观主体和宏观载体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经济改革仍处于前行阶段,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未能实现高效的融资,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未完成,所以理论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现行经济状况,在有限的范畴内可以对汇率理论和框架进行相应的修正。

基于汇率目标区理论,为了避免汇率制度剧烈变动所引致的潜在风险,可实施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即在短期内维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制度,在外汇储备充足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国际收支的各项构成所涉及的经济活动,对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力量进行频繁的小型政策干预,抵补原有的过度依靠买卖美元的对冲机制,以维持汇率水平的小幅波动,降低外汇风险;在长期内,当经济发展出现基础性改变,导致实际汇率变动偏离原有经济基础面决定的汇率发展趋势和区间时,应对汇率实施大幅度的离散浮动,使得汇率水平处于新的置信区间内,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要。在通过直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冲销和间接调整国际收支结构两种手段对汇率进行调整过程中,后者的间接手段更为有效(Zapatero和Reverter,2003)。[6]国际收支项目进行调整基于微观层次,通过对对外经济活动参与者间接作用于宏观经济,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借助缓解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问题,延续汇率维持稳定的时限。并且,政策制定者基于目标实现,通过国际收支项目调整从而制定汇率浮动的区间是可行的(Cukierman,Spiegel和Leiderman,2004)。[7]

通过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的调控,在短期内汇率水平小幅振荡使得外汇风险处于窄幅空间,外汇市场的供需双方能够有效预期并防御风险,从而提升交易效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长期内,当外汇市场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基本面发生实质性改变时,汇率会发生大幅变动,交易各方会采取规避风险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所以当离散性汇率变化发生时,仍然处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预期范围内,可将风险损失控制在小范围内。在设定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的波动幅度时,在充分给予汇率浮动灵活性的同时,要体现汇率的价格机制和资源配置功能。既避免幅度过宽,使得目标区失去调控汇率的作用,又要避免幅度过窄,使得汇率弹性削弱,干预措施过于频繁。波动幅度应根据现实的金融市场状况、资本项目开放程度和外汇储备情况进行设定,因为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但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所以波动幅度不宜过大,尤其是要视国际金融市场和波动状况而定。

二、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实证分析

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是汇率目标区理论,而对于基准值和置信区间的确定诸多学者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但是离散浮动的基础条件和标准将成为管理当局研究的重点。外汇市场压力指数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更是政策制定者确定离散浮动的风向标。有了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度量,就可以根据经济目标的需要确定未来外汇市场的走向。

在外汇市场上,汇率水平体现了供给和需求双方力量的改变和制衡,但是由于汇率形成机制的特殊性,传统的名义汇率水平不能有效地体现这种力量的改变,因此Girton和Roper(1977)[8]提出了外汇市场压力概念,基于这个概念产生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index,简称EMP)能够较全面地度量和昭示外汇市场供需力量的核心变动。外汇市场压力指数适用的范围较为广泛,从固定汇率制度到浮动汇率制度都可以有效地度量。一国对外经济活动通过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体现外汇储备规模的升降,并且国际经济学中利率平价理论说明了利率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和利率的变动情况是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鉴于此,采用名义汇率、中美利率差额和外汇储备构建外汇市场压力指数。

从1994年1月至2012年6月的我国名义汇率的走势图可见,汇率水平受到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呈现了阶段式的变化,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迅速攀升,这体现了我国经济基础面在近20年间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进入21世纪,我国外汇储备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虽然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外汇储备出现了短期的增长放缓,几近水平状态,但是总体而言,外汇储备斜率较高,这也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要素之一。

在外汇市场压力指数中,采用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以及美国利率是因为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金融项目投资活动中,美国占有较大比重,如2012年6月对美国出口占总体出口总额的20%左右,进口所占比重达10%以上。我国外汇储备近些年有了腾飞式增长,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也以美元为主。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模型为:

其中,EMP是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R是名义汇率,i是本国名义利率,i*是外国利率,FR是外汇储备,t是时间。 是 的标准差, 是 的标准差, 是 的标准差,b是各变量标准差的倒数之和,即:

在我国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计算中,汇率变量采用的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利率变量采用的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美国联邦资金市场利率和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加权平均利率。因为我国在2005年7月进行了汇改,样本区间为2005年8月至2012年6月。构建后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走势如图3所示。

由图3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走势可见,在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变化基本在两倍标准差的狭窄通道内上下波动,整体趋势围绕零界值,波动幅度不大,标准差仅为0.005。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趋势波动幅度更为狭窄,说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汇率制度进行的改革使得外汇市场风险度有所收敛,处于目标区间范围内。

三、我国当前应坚持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

20世纪70年代之后,发展中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改革,在市场开放的进程中经历了经济困境和市场冲击,这些经历说明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发展不尽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开放需要恰当汇率制度的有效保障,尤其是面临资本项目开放,作为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应更为灵活。加入WTO之后,我国步入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阶段,资本项目也不再处于封闭状态,在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强的条件下,汇率弹性的自由度应渐进放大,才能适应日益频繁的市场冲击,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平抑市场波动。从长期看,由于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对货币政策调控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不可逆转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又势必对货币政策的效力产生重大干扰,因此,人民币汇率机制向更富弹性的方向转换,应当成为我们的战略选择。[9]

我国经济虽然有了腾飞式增长,但是我国金融市场还未达到高效的融资配置,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系统还未完善,利率还未实现充分反映市场供需变化的目标,市场参与者的经济理念和行为还有待于提升,在现阶段人民币还不具备实行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因此,在短期内,给予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实行有限制的汇率目标区式的浮动,在长期实行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是适应我国经济阶梯式增长和变革的需要。

有效的汇率制度对于一国国内经济运行和对外经济往来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能够在维持经济稳定的同时提高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灵活性,降低风险。在我国进入“十二五”期间,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并采取必要的汇率调控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能够适应我国在经济转轨期间阶段性经济增长特质。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能够在短期内频繁小幅释放经济基本面变化和市场供需双方力量改变导致的币值浮动压力,在长期内经济发展导致的区制变化累积引发的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水平的偏离一次性释放对于经济造成的较大冲击,也会促使汇率水平再度从偏离修正为符合经济基本面。

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进程体现了阶段性的汇率制度离散调整,彰显了外汇市场压力所致的汇率区制性改变。2005年汇改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变动处于狭窄通道内且趋势波幅更接近零线,体现了汇制改革符合经济基础面决定的汇率变动,为国内经济运行和对外经济往来提供了有利保障。

适应经济基本面发展状况的汇率制度是经济增长和抵御外部风险的前提,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增强对抗外部危机的能力,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资金往来日益频繁,在增加资本项目规模的同时,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竞争实力,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其次,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与其他国家的联动性越强,越需增强外汇市场的灵活变动性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无穷变化。再次,外汇储备的增强是外汇市场压力的主要因素,在累积外汇储备的同时,应扩大国内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并拓宽资本的外部流向,以避免人民币升值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利用升值预期套取资金并外逃,抵御潜在的国际资金流动风险。最后,应多元化外汇市场的金融产品和种类,避免单一地依赖特定金融产品,无法实现预期的无风险收益率。

参 考 文 献

[1] Williamson, J.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M].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5.

[2] Krugman, P. Target Zones,Exchange Rate Dynamic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 (3),

[3] Frenkel, J. A.,Goldstein, M. A Guide to Target Zones[J]. IMF staff papers,1986,(33).

[4] Bertola, G.,Caballero, R. Target Zones and Realignment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3).

[5] Lundbergh, S.,Ter?svirta, T. A Time Series Model for an Exchange Rate in a Target Zone with Application. Working Paper Ser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3, SSE/EFI.

[6] Fernando Zapatero, Luis F. Reverter. Exchange Rate Intervention with Option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3,(22)

[7] Cukierman, Alex,Spiegel, Yossi and Leiderman, Leonardo. The Choice of Exchange Rate Bands: Balancing Credibility and Flexibilit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lsevier, 2004, (2).

第3篇:旅游管理的智慧范文

一、智慧旅游的定义和发展现状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命题,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它指的是以云计算、物联网、高速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通过智能手机、电脑、触摸屏等多种服务终端,为广大民众和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旅游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综合应用平台,满足旅游发展中管理智能化、服务主动化、旅游个性化和信息对等化的需求。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促进旅游产业信息化进程的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地借助信息化手段,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引导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关键环节。智慧旅游,这一现代服务业和科技结合的典范,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它将成为现代旅游方式转变的重要推手,旅游业将迎来一个以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为标志的时代。

在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战略后,我国不少城市也在如火如荼地构建自己的智慧旅游系统。如北京、天津、南京、镇江、苏州以及上海、杭州、成都、大连等城市积极投身于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而浙江也正以智慧旅游为抓手,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业加快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温州、杭州和宁波成为智慧旅游国家试点城市;杭州西溪湿地、宁波奉化溪口景区是智慧旅游试点景区。其中,杭州的“智慧旅游”已经初具雏形;宁波、温州、绍兴、湖州等地也在逐步开发智慧旅游创新产品,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这些对智慧旅游的探索和实践对金华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打造有金华特色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从而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无缝整合,满足来金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构建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举措和思考

结合全国和全省智慧旅游的成功探索经验,本人从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这三大方面提出构建金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设想。

(一)旅游服务的智慧

金华现有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未能使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这方面,国家旅游局“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南京可以给金华提供有益的借鉴。南京搭建了“智慧旅游”平台,游客只要登入网站,输入关键词,平台就会把所有相关信息自动筛选、编排,并实时发到游客的接收终端。南京“智慧旅游”雏形还体现在“南京游客助手”的推出、新型游客体验终端的开发。全市四星级以上酒店、旅游咨询中心等地都配备了旅游信息屏、触摸屏等服务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与游客的实时互动,服务更到位。在“智慧景区”的建设上,金华的双龙景区于去年引进“贝竹一证通”系统进行试运行。而已经初步打造成“智慧景区”的四川九寨沟景区、南京玄武湖景区以及红山森林景区,为双龙景区智慧旅游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二)旅游管理的智慧

构建智慧旅游体系,还要求金华旅游实现从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旅游管理部门应能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也应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形成旅游预测预警机制,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三)旅游营销的智慧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成可以确保金华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从而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

基于上述三方面的构建设想,可从智慧预订、智慧导游、智慧导购、旅游交易结算、统一服务热线、智慧景区管理、智慧行业管理等七个方面构建金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四)实现金华旅游服务智慧化的具体措施

要实现金华旅游服务的智慧化,可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智慧预订系统;2.统一服务热线,实现电话预订酒店、机票,电话查询景点信息、景区活动,电话留言、投诉、建议等业务功能,为来金华的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3.实现智慧导游,开发数字地图,使游客可以在电脑、手机、触摸屏等终端上浏览数字化网络地图;并向游客实时分布全方面的旅游信息,包括旅游景点景区、天气、人流量、车流量、实时促销信息、餐厅座位饱和度等与商旅行程息息相关的各种即时、多变的信息。

(五)实现金华旅游营销智慧化的具体措施

为了实现金华旅游营销智慧化,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实现智慧导购,适时将符合游客喜好的新产品以邮件、短信等形式推送给游客;同时,向游客自动推介餐饮、商品、娱乐、住宿等。2.搭建旅游交易结算平台,满足旅游服务企业对游客的B2C交易支付、旅游服务企业相互间以及旅游服务企业与IT服务企业之间的B2B交易的需要。

(六)实现金华旅游管理智慧化的具体措施

实现金华旅游管理的智慧化,应从两方面着手1.实现智慧景区管理,建设景区售检票系统,旅游管理系统,位置救援系统和信息系统,保证在游客遇到灾难、特殊事件时,及时通知其他旅客,及时采取救援措施;2.实现智慧行业管理,方便旅游管理部门收集、分析、整理数据,为行业管理和行业改进提供量化依据。

三、构建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和意义

智慧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但是智慧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尚无现成的技术标准和建设发展模式。在构建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协调智慧景区、智慧交通、智慧酒店、智慧餐饮等诸多方面的联系,协调旅游者、政府、企事业以及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多方,明确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各自的分工和角色。

其次,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大量数据涉及个人隐私问题(如个人出行路线、消费习惯、个置信息、健康状况、企业产品信息等)。在构建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应致力于研究如何减少安全漏洞,保障应用平台的整体安全,保证用户的安全服务。

另外,智慧旅游基于现代科技,旅游者需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服务终端才能充分享受其公共服务体系所带来的大量信息和便利服务。但是,对于不具备信息手段应用途径和能力的其他旅游者,如何能保障他们也成为该体系的受益者,避免数字鸿沟?有些地方所谓的“智慧旅游”只是简单地将旅游电子商务、数字化景区又用“智慧化”的概念重新包装,“智慧旅游”的“智慧性”没有更好的体现。金华在构建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中,应率先用实际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必将在今后的旅游市场占据优势和竞争主动权。

具体来说,金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提升金华的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来金游客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和优化旅游资源。

(一)解决并满足旅游者海量个性化旅游需求。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民众对旅游公共服务的要求迅速提高,特别是面广量大的自助游客和散客,他们数量众多,约占整个旅游人数的85%以上,而且需求各异。如何解决并满足广大民众海量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是旅游部门在未来一段时间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的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游前,旅游者通过信息门户实现咨询服务、产品选择、行程设计和预订付费等;游中,通过各类智能终端享受酒店、景区、购物等智慧旅游设施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和质量平台提供的品质保障;游后,通过信息门户和智能终端反馈信息,从而获得高标准、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第4篇:旅游管理的智慧范文

集中起来的主客体

宁波市旅游局党委副书记赵吉明表示,目前宁波市智慧旅游项目已陆续完成了智能手机导游、宁波旅游公共信息查询系统、宁波虚拟旅游、旅游行程智能DIY等项目的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旅游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旅游基础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平台,初步形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点)、智慧旅游企业,构建比较完善的智慧旅游产品、营销、管理和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智慧旅游导游、导航、导购、导览四大功能。

“智慧旅游,带给游客的是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带给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简单地说,智慧旅游将引领宁波旅游业进入实时在线的触摸时代。”这是宁波市旅游局对宁波市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的总体描述。

宁波市针对智慧旅游项目搭建起了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应用对象是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这三者几乎能够将服务平台所服务的主客体全部集中起来,同时这三类对象都是平台的受益者,又在平台中扮演不同角色。

宁波市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金涛介绍,宁波市旅游企业积极探索智慧旅游建设的商业模式,确保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都能切实从智慧旅游中获益。智慧旅游不仅给游客带来了便利,对旅游经营者来说,也意味着一场变革。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宁波智慧旅游建设将实现包括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等基本功能;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宁波智慧旅游建设主要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三大方面。目前,宁波市智慧旅行社、智慧景区和智慧酒店纷纷涌现,80%以上的旅游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网站和查询预订系统,智慧化正在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基本特征。据了解,宁波各A级景区内客房和餐饮预订火爆,黄金周前六天预订率已达到90%以上。宁波溪口、天宫庄园等景区通过智慧旅游系统及时播报景区游客饱和度及区内旅游交通情况,引导旅游者有序旅游。滕头景区建立无线宽带景区,游客可以随时上上网了解最新动态。

赵吉明解释,旅游的智慧化工作是当前富有挑战性、前瞻性的政务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宁波旅游工作的发展。今后旅游业通过虚拟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将取代实体市场。因此,智慧旅游不仅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也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面对智慧旅游变革的浪潮,宁波市旅游管理部门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智慧旅游建设,积极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整合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地综合网络,推进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另一方面新建全市范围内的公共交换平台,实现各网络平台互联和资源共享,推进相关领域信息化建设,重点扶持旅游产业的电子商务功能建设。目前已建成宁波旅游商务网络平台、以“阿拉旅行卡”为起点的宁波旅游支付体系,宁波旅游公众信息查询体系、行业管理系统、网络营销体系等一系列智慧旅游项目。建立了旅游信息中心、咨询中心、导游服务中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行前体验、行程设计、网络预订、自助查询、旅游咨询投诉、行程反馈等多个环节的一站式服务。

平台化管理的效应

目前,按照安全、便捷、舒适的指导性原则,宁波市旅游局通过打造“六大平台”,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金涛解释,搭建平台重要注重实用原则,以实用为主,而不是技术展示。在建设设计中要力争功能全面,针对游客的平台要能够满足海量的个人需求,让不同需求的游客能够各取所需。信息要全而新,为游客提供覆盖广并更新及时的信息。服务点要广,服务点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分配。流程要全而畅通,同时注意数据共享。为此,宁波在搭建平台之初首先建立了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延伸,避免信息孤岛存在。

具体来说,六大平台功能及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

强化旅游网络应用平台。宁波市旅游局完成政府官方网站群的改版升级。政务版强化了互动交流功能。强化了在线访谈、在线咨询投诉、领导接待日等栏目,并根据旅游企业、游客、导游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办事服务,为政民互动架起了一座桥梁。商务版增强了实用性。在充分考虑网友需求的基础上,加强了商务版的实用性,新增用户点评、完善资料等功能,并对景点、酒店频道内容进行了完善,新增目的地地图定位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网民。

构建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开通新浪、腾讯微博进行宁波旅游的整体推广,营销信息准确且更新及时,目前微博粉丝已经超过20万人。开发宁波旅游手机报系统,定期向全国范围的旅游行业人士、旅游爱好者发送宁波旅游业内资讯。

完善旅游投诉咨询平台。建设完整的门市咨询网络,开展宁波旅游呼叫热线的建设,开通各地的呼叫热线,并逐步融入宁波96118呼叫平台。

升级旅游自助自驾平台。构建了国内领先的宁波自助自驾游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旅游公共信息查询、自助行程设计、自驾车交通指引标识、投诉处理、应急处置、紧急救援、旅游意外保险等服务机制。提升了虚拟旅游中心用户体验。虚拟旅游中心完善自由行中心、旅游剧场、旅游电台、3D旅游中心、体验中心五部分组成,为网友提供全新的视听体验平台。

建设旅游触摸屏查询平台。在宁波大市范围内各大旅游景区、酒店、机场等人员集聚地铺设300余台宁波旅游公众信息查询终端向市民及游客提供宁波吃、住、行、游、购、乐等多方面信息和宁波旅游动态资讯。

第5篇:旅游管理的智慧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智慧旅游 应用平台

中图分类号:TP2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043-01

承德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旅游产业处在稳步发展阶段。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国际化、信息化发展进程,本文力争利用物联网技术为承德旅游行业构建出一个智慧旅游系统应用平台,必将对承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配置的优化、产业升级以及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为承德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基础。

1 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感知技术获取信息,通过各种网络进行传输,目的是实现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其中感知技术包括传感器、北斗、条形码等,主要负责信息的采集;网络技术包括互联网、无线传感网等,主要负责客观实体接入网络以及信息的传输和交互;智能决策技术包括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主要负责海量数据的感知、存储、计算、分析,完成智能决策的各项功能。物联网的体系一般也按这三层进行架构,如表1所示。

2 智慧旅游系统的构建

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个统一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为旅游游客提供日常服务、旅途导航、旅游行程等在线服务,使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行为更加方便快捷和智能;旅游企业通过交互平台及时得到游客的各种信息,帮助旅游企业不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进而促使旅游企业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可以使旅游管理部门的各种决策更加合理,真正达到人性化管理的目的。该平台由支撑层、服务层和应用层构成。

2.1 支撑层

支撑层是指承德市为承德整个服务行业所搭建的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平台,贯穿物联网体系结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每个层,包含物联网公共平台和物联网基础应用两个方面,物联网基础应用以物联网公共平台为基础、以承德旅游数据中心为后台而进行构建的应用,可以直接作为承德智慧旅游系统的底层应用,例如地理信息平台、网上购票平台、公共数据信息公布平台等。物联网公共平台既可以为整个智慧旅游系统提供部分终端系统以及利用感知层采集部分数据,同时还可以为整个智慧旅游系统提供部分公共服务以及为数据库提供数据。

2.2 服务层

服务层是智慧旅游的具体体现,在支撑层之上,电子票务、数据处理和挖掘、感知层的各种应用等等内容都属于该层的范畴,应用层可以任意封装出不同的功能模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3 应用层

应用层的构建以旅游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为参考依据,通过不断细化需求分析,充分考虑旅游产业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应用系统。

3 智慧旅游系统的体系结构

该系统总体设计和建设由承德市旅游局来承担,包括游客在线服务子系统、旅游企业管理子系统、旅游管理部门智能决策子系统、景区智能管理子系统。

3.1 游客在线服务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承德市为了方便各地游客而提供的在线服务平台,主要介绍承德市的特色旅游项目以及相关的各种服务信息。该子系统的搭建以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为基础,以强大的后台数据库为支撑(该数据库主要包含旅游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通过相关技术人员开发出终端系统以及智能化的旅游服务网络,最终实现向游客提供旅游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数据信息,最终达到游客不管使用何种网络以及何种终端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信息。该子系统主要涵盖智能规划旅游路线以及吃住行等自助服务等功能。

3.2 旅游企业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为承德市旅游产业能够做强、做大提供了有力保证,其旨在通过对旅游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帮助旅游企业在法律法规的引导下健康的发展壮大,以及让旅游企业诚信经营。具体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3.3 旅游管理部门智能决策子系统

该子系统为承德市旅游局管理部门的主要操作平台,涵盖的主要内容为旅游局行政职务管理、三级权限分配、各部门审批流程管理等,主要的功能模块有:用户登录验证、公务文书管理、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管理、信息管理、行政人员管理、系统平台管理等。

3.4 景区智能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的设计重点应该在智慧旅游的应用层和服务支撑层,主要的目的是构建承德市景区的信息化和智慧化,从而更方便快捷的向游客提供信息化服务。设计的思路是首先建设承德市旅游大数据中心(地理信息数据、旅游资源数据),以此作为后台支持系统,其次细化每个功能模块所涉及的业务需求,列出每个模块的具体功能需求,最后设计出每个功能模块的系统终端。主要功能模块有:景区景点公告、智能停车管理、景区景点安全警示、旅游趋势智能预警、电子票务管理、智能决策引导。

4 结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旅游产业也不列外。本文以承德市旅游产业现状为背景,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分析了承德智慧旅游系统的构建,着力搭建了承德智慧旅游系统的体系结构,旨在为承德智慧旅游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凌云.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2)9-11.

第6篇:旅游管理的智慧范文

关键字:信息化;山东;旅游;智慧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12-0073-03

Research on Shangdong wisdom travel

JI Hui

(ZhongB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anjing 210012,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zation is the spindle of National 12th Five-Year Plan, and becomes the trend of wisdom. The paper investigate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handong tourism industry, and proposes the ideas and key poi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wisdom tourism. Beginning with four major application groups (including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 scenic spots, hotels and travel agents), the paper presents a solution of Shandong wisdom tourism.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dong; tourism; wisdom travel

0 引 言

近年来,“信息化”、“智慧化”、“物联网”、“云计算”已成为热门词汇, “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概念席卷全球,并辐射到我国各个城市。这些概念引领我们从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向智慧化进军,目前,这些概念已经得到社会的极大重视,并渐渐落地。

智慧地球要求城市的智慧化,城市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融进了此次浪潮,成为旅游业的第[1],同时也是智慧地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7月12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期间说,我国将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基本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在我们这个新兴的世界旅游大国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2011年4月13日,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南京市启动了“智慧旅游”的建设,预计三年后建成。2011年11月28日,在玄武饭店,南京智慧旅游一期建设成果会如期举行。

“智慧旅游”是一个新兴的命题,它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手段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2]。“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可以说是旅游信息化的最高境界。

智慧旅游让旅游进入“触摸时代”,数字服务实现服务无盲点。随着智慧旅游的向前迈进,其营销手段也层出不穷,如 “好客山东”、“大黄河之旅”、“焦作现象”、李连杰壹基金全力打造的“公益邯郸”、“中国荣耀——国窖1573”、“中国太阳城——德州”、“经典上海”、“国际沙漠休闲城市——鄯善”、“成语之都——邯郸”、“中国旅游第一博” ……

1 山东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比较迅速。表1 所列是2005—2010年山东省旅游收入统计表。从表1可见,2005—2010年,山东省旅游业逐年增长,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都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

表1 2005—2010年山东省旅游收入统计表

年份 总收入

亿元 入境游客

万人 国内游客

亿人 入境旅游收入

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2005 1 039.0 155.1 1.4 7.8 974.6

2006 1 295.6 193.1 1.7 10.1 1 214.8

2007 1 653.6 249.6 2.0 13.5 1 550.8

2008 2 005.2 253.7 2.4 13.9 1 908.5

2009 2 452.2 310.0 2.9 17.7 2 331.7

2010 3 058.8 366.8 3.5 21.6 2 915.8

资料来源:根据2005—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山东旅游业迅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应当说得益于2008年奥运会,得益于2009年旅游品牌“好客山东”,得益于2010年全运会。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以后旅游人数及收入增长较快。

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对山东省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因而努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促进旅游业发展。

山东省积极争取,2008年青岛市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唯一伙伴城市,其浮山湾成为帆船决赛的分会场。奥运会在给中国北京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予山东省及青岛市以很大惠泽。

2009年,“好客山东”正式启动,“好客山东”提供了一个友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全面了解山东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人来山东旅游,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

全运会是全国体育比赛的一大盛事。2010年,山东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的目光,大量人口进入山东;全运会的召开,也对济南的市容市貌起到了促进整顿的作用,同时对济南的声望起到了宣传作用。

根据调查,山东已经开始了智慧旅游进程,“好客山东”便是智慧旅游的营销策略。其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山东旅游局已经拥有旅游政务网,资讯网已处在试运行期;

(2) 泰安市商正在建设旅游网,相当于旅游集散中心,可以调度旅游大巴车,查看本地导游与组团信息;

(3) 枣庄进行旅游营销活动,并运用了“一卡通”系统,一卡包含两个人的门票和酒店,并且景点运用了全球眼;

(4) 德州旅游局固话、宽带为电信业务,旅行社移动业务也为电信业务,各地市与旅游局都有一定的关系基础,但电信业务并没有突出;

(5) 各地市都在向旅行社推“导游助手”。

2 山东智慧旅游发展思路与重点

当前,以物联网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得泛在化、网络化、互联化、移动化和智能化成为大趋势,并将使所有的产业格局、经营方式、发展模式产生根本性变化。国家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在传统“四化”中增加了“信息化”,充分体现了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智慧旅游是旅游和信息化这两种历史性潮流的结合,必将会带来旅游业的第。如果说过去互联网与旅游业的结合是旅游业的第一次革命,那么现在的新技术、新变化将会带来第。传统旅游信息化的点菜模式,正在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带动转变为一种贴身服务、位置服务。主动发现旅游者的需求,根据旅游者的所在位置和据旅游者的个性需求,通过便利的手段实现更加优质的服务,就是智慧旅游的应用前景。

智慧旅游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是全面物联。智能传感设备可将旅游景点、文物古迹、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旅游产业链上下游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

第二是充分整合。实现全市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等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旅游资源核心数据库,提供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

第三是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可实现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协作,达成城市旅游系统运行的最佳状态。

第四是激励创新。鼓励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在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所谓智慧旅游,就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络平台的支持和多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由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过渡;同时,为旅游企业提供及时的旅游信息,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线路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山东的智慧旅游建设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专业化阶段。在这个阶段,所有的景区和旅游主管部门都在建网站、建数据库,以实现统一管理的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从单一的功能转变到专题的综合应用。

第二阶段是建设数字旅游和数字景区阶段。该阶段主要实现一些分布式的数据集成管理功能,并建立一定的数据共享和服务机制,构建城市和区域性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数据和业务的共通和共享。

第三个阶段是智慧旅游阶段,是智能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信息化建设应该以更加面向应用、面向用户和面向整个旅游产业升级为目标,通过将新一代的IT技术充分运用到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把感应的芯片装备到旅游资源中,通过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机,把物联网、互联网和通信网络整合在一起,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通信,从而达到更加精细、动态管理景区和旅游资源的目的,实现旅游全过程的智慧状态。这是智慧旅游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3 山东智慧旅游解决方案

山东旅游行业应用群体主要包括旅游管理部门、景区、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信息化是对各应用群体分别进行信息化,智慧化是将各应用群体的数据进行交互联动,同时数据的来源更为广泛。山东智慧旅游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山东智慧旅游架构

山东的智慧旅游解决方案主要可以从管理部门、景区、酒店和旅行社四个应用群体探讨,图2所示是该方案中的旅游部门管辖范围示意图。其中,景区通常指的是大景区,大景区概念就是一个旅游的产业链的最终承载者,一般包含旅游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大景区涵盖很多的小景点和景区内的相关服务机构。

图2 旅游部门管辖范围

3.1 旅游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

旅游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综合查询网站内的各种信息,提供管理入口登记,并在后台提供功能强大的来源分析系统和网站访问统计系统,以便其有利于分析网站宣传效果。

旅游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包括资讯、查询、回馈、产业链链接、交流、旅游线路,以及假日预报系统、旅游招商引资系统、旅游网络游戏系统、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通信与通讯网络等。

3.2 景区管理信息系统

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景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简称“四导”)四个基本功能,以及手机信息推送即导游助手、3D景区(触摸式多媒体)、全球眼等功能。这里的“四导”可以通过一卡通或者智能手机来实现。

从景区本身出发,为了确保给旅客提供一个便捷、安全的环境,主要对景区进行实时智能监控和文物的数字化管理。

3.3 酒店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统

酒店管理系统可实现客户、管理者、操作者三赢,全方位记录客户信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个,同时可以充分挖掘经营潜力,为酒店创造价值,是一种以人为本、真正让操作员喜欢的功能应用。酒店的管理分为酒店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分别称为酒店管理系统和酒店电子商务。它们在同一平台,但用途不同。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酒店管理者、操作者对酒店内部信息与事务的管理,主要有房务管理、客史管理、人员管理、餐饮管理、会员卡管理、信息查询、通讯与通信管理等;而酒店电子商务系统主要用于客户与酒店操作者之间的联系,主要包括预定、退房、点餐、信息查询、投诉等。这里也可以使用一卡通或者直接使用手机来实现开房、餐饮等服务。

3.4 旅行社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统

旅行社(travel agency 或 travel bureau)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社的定义为:零售机构向公众提供关于可能的旅行、居住和相关服务,包括服务酬金和条件的信息。旅行组织者或批发商在旅游需求提出前,以组织交通运输,预订不同的住宿和提出所有其他服务为旅行和旅居做准备的行业机构。我国《旅行社管理条例》中指出: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旅行社的管理需要内部管理系统以及与游客的电子商务。

旅行社的主要业务流程包括:组接团、旅游线路设计和包装、订房订票、派车派陪的后台保障、团队核算、财务结算、部门效益考核、应收应付往来、内部银行等。

旅行社的内部管理对象包括旅行社和垂直部门。

旅行社垂直分工体系(又称“批-零体系”)通常分为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依照行业垂直分工体系,旅行社行业主要细分为批发、和零售三层结构,可以进一步分为旅游经营者、旅游批发商、旅游零售商。

垂直分工体系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手段,旅行社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导游管理、旅行社内部管理、旅行社内部事务管理、旅客信息管理、垂直部门管理等。

旅行社电子商务主要实现旅行社与供应链、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具体包括旅行社营销信息、旅行预约、旅行社服务回馈、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集散中心管理(主要针对批零经销商)等。

具体供应链涉及交通部门、住宿部门、餐饮部门、参观游览部门、购物商店、娱乐部门、保险公司等资源。

客户关系管理(CRM)通过客户信息的统一处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客户消费行为习惯和市场趋势,实现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等目标。

4 结 语

本文根据山东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山东省智慧旅游发展的思路与重点,并在发展思路与重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智慧旅游解决方案,并分别从管理部门、景区、酒店和旅行社等四个应用群体对方案进行了探讨。

参 考 文 献

[1] 叶铁伟.智慧旅游:旅游业的第(上)[J].中国旅游报,2011(11):1-2.

[2] 刘小航.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若干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4(6):105-107.

[3] 钟安石,安翠.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12):20-23.

第7篇:旅游管理的智慧范文

 

我国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国家旅游局在2014年提出了 “智慧旅游年”的概念,有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使旅游逐步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智能化的旅游方式,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 “智慧旅游”以互联网作为重要依托,对数据以及信息处理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并通过多种技术与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打造多元化的旅游生态发展方式,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能够实现多方面的旅游形态,注重旅游者的互动体验,对旅游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创新旅游业发展形式,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为我国旅游业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便捷服务。

 

一、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的意义

 

(一)改善旅游信息的不对称,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

 

神州大地风光无限,交通运输业发达的今天非常适合四处旅游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然而很多有旅游意愿的人却无处可去,与之相对应的是旅行社的旅游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究其原因是因为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旅行社的信息并未有宣传到位,潜在的旅游客户也未能够筛选出有效的旅游参考信息。通常情况下,旅行社的宣传是在本地的火车站和汽车站等客流量较大的地方进行,还有一些旅游信息是通过广播或者电视节目做广告。当下旅游消费者的主要群体是都市白领,这些人的信息获得方式主要是互联网,然而旅游在互联网平台上的营销活动相对不够成熟,这就造成了旅行社愁客户少,客户愁信息无处可找。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智慧旅游业,能够增大旅游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密度,提升潜在旅游客户和旅行社信息的有效碰撞。在锁定潜在客户并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之后,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制旅行计划,从而提高客户对旅行社的满意度,进而提升了旅游服务的质量。

 

(二)整合旅游行业产业链,优化经营模式

 

对近几年大众对旅游出行困难因素分析发现,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时间紧而任务急”,即小长假的时间有效,长途旅游的车程较长,到达目的地后吃、住、行都要现打理,这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最终在欣赏风景和风土人情的时间上相对来说非常少。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当地的旅馆和餐饮以及交通都有带动作用。然而问题是旅行者对于当地的宾馆和餐饮以及交通的信息匮乏,由这种信息不对称也导致了游客懒于出行的状况。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云数据库,可以高精确度的将与以旅游相关的行业信息整合到一起,从而可以让游客在出行前就预定好住所和餐饮小吃。这样旅游者的数量增加必然会带动当地个体经营的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旅游业发展,还有利于整个城市经济建设。以旅游业为中心,发展出交通、旅馆和餐饮等多种服务,最终形成了旅游的产业链,优化了旅游业的经营模式。此外,互联网智慧旅游业也促进了互联网平台上的隐性产业链,例如,网络营销策划、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经济与银行的资金结算等等。因此,智慧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完善经济建设的多个方面。

 

(三)构建旅游管理的创新平台,带动智慧城市发展

 

旅游业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由于人口的高度集中和人口流动量等原因影响到了当地的治安等生活问题。特别是在2015APPEC会议之后,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实行了落地签证政策。这就简化了中国和部分国家旅游者签证办理的时间,从而增加了外国友人入境旅游的客流量。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出现“cross-culture shock(文化震惊)”,这需要当地政府和公安等部门协助处理。互联网背景下,运用云技术可以将当地的公安和政府以及医疗卫生等部门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当发生突况下可以在第一时间联系到解决问题的部门。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从过去的“走出去”改变到现如今的“迎进来”,目的在于让外国人来了解中国的沧桑巨变。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邦,要借出入境旅游这个窗口让外国人来了解中国的文明。处理好外籍旅客的突发问题是旅游管理的重点,所以要做好一切相关部门的信息疏通工作。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旅游信息整合

 

旅游商品不同于其他实体商品,他的魅力在于因人而异,旅游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呈现形式具有其独特性。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旅游信息整合,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用户对旅游产品的满意度,从而购买旅游商品。该项工作的开展可以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准备海量信息以供选择,二是对客户的选择偏好进行观察和分析。旅游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准备不同主题的旅游信息提供选择更容易帮助潜在游客理清思路,根据客户的偏好可以从专业旅游体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增加潜在客户对目标景点的认可程度。此外,还可以根据潜在客户的住行需求和价位预期推荐相关的旅馆和交通方式。

 

(二)提供免费旅游信息服务以吸引潜在客户

 

在商品经济当中,免费的永远是受欢迎的。一方面,免费的旅游信息服务能够引起潜在客户的注意,同时也会对旅行社的实力更加信赖;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实体的商品或者自己感受到的服务会有直观的消费意识,对于信息收集查阅等服务的付费意识比较弱。旅游业的免费旅游信息服务实际上是整个旅游产品的前奏,旅游者对于价格是敏感的,免费的信息服务会吸引来大量的旅游爱好者,与旅游商品性情相投的旅游终究会留下来。通过增大基数的方法来提高旅游订单达成的概率,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打消旅游业找到一个潜在客户就“强买强卖”的负面形象。(三)网络旅游销售商品要简约灵活

 

互联网时代就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量的渴求要比对信息“质”的关注度更强烈,然而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人的认知结构会自动对信息的品质进行打分和评价。因此,通过互联网编辑的旅游推广信息一定要将精华浓缩起来。十年前左右,人们对QQ情有独钟,用其进行通讯交流,进行信息分享,然而现在人们对微信情有独钟,因为微信短时高效呈现大量信息。在发展智慧型创新旅游的过程中,很多旅游公司建立了公众微信号,每天更新微信内容来介绍景区,这个内容的编辑技术非常关键,图片的选择和文字的搭配都很重要,一定要短小精悍,长篇累牍一定会被读者放弃。此外,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功能非常强大,很多信息都呈现在互联网上,读者会对旅游产品的宣传进行核实,所以网络旅游销售商品信息要真实不夸大。

 

(四)构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以拓宽服务范围

 

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是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化商务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是一个能够为商家以及旅游者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以打造多领域的交流平台作为主要目标,能够实现旅游交易的双向发展,注重打造多方发展的旅游生态圈。智慧旅行创新发展不仅仅是在旅游业本身做文章,更是要以其为中心辐射出更多的服务,从而完善经济组成结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客户不拘泥局地理位置,涉及到各个行业,覆盖了各个年龄段,所以其是人群最密集的虚拟社交空间。将企业培训和招聘、互联网电商、区域内的酒店和交通等多种信息链接到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上,有利于各个行业的发展,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在提供这样一个社交环境时,也会获得不同程度的经济利润。此外,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在江浙和郑州和重庆等地发展良好,主要原因是因为其靠近港口或者亚欧大陆交通枢纽,从而为跨国电商的实体物品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来实现虚拟旅游商品的贸易活动,并且该产品不囿于交通地理位置,同时充分利用了落地免签出入境政策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打造粉丝经济,增加旅游的人次数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对潜在旅游者进行信息的轰炸或者说是进行信息的浸润,只有这样才能够触动人的思想,最终实现旅游行为。然而旅游作为一种非生活必备品,它有一些狂热的粉丝,也有人对其不屑一顾。这种现象无可厚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于旅游业来说,与其去对思想顽固的不喜欢旅游的人进行开发,不如经营好那群旅游爱好者。新浪微博在2015年推出了微博粉丝通,该软件能够通过后台系统将旅游爱好者富集到旅行社的名下,这样就提高了旅行信息与潜在旅行客户的有效碰撞次数,最终提升了旅行社的旅游人次。这种经济方式被称作“粉丝经济”,“粉丝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必然。旅行社在利用这种方式来发展旅游的时候要注意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品质,粉丝忠实于一个旅行社主要依赖于其信誉度,如果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产品出现纰漏也会瞬时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所谓谁能载舟也能覆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地区都有一家历史悠久的口碑老店,有固定的客户总去光顾。在互联网虚拟空间中,旅行社就是那家老店,粉丝就是总去光顾的顾客,不同之处在于虚拟空间中的顾客不受地域限制,数量庞大。

 

(六)信息共享,大数据思维为智慧旅游助力

 

智慧旅游产业的创新之处在于服务信息的智能化,而电子计算机的智能化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整合分析来提高信息的匹配度,从而实现了智能化。因此,旅游业要将自己的信息海量的推广出去,从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有利于品牌的宣传和推广。由于旅游宣传信息的品质要求比较高,其信息推广渠道也有科学的选择性,所以需要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和自身的旅游管理者来设计。共享信息的品质直接影响了旅行社的信誉度和形象,良好的宣传信息有利于客户转发,从而达成二次宣传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智慧旅游能够解决旅游公司与旅游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够完善和优化旅游业的产业链一丰富市场经济的内容,能够构建旅游管理的智能服务平台以加速城市经济发展,所以智慧旅游创新发展对于旅游业本身和城市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智慧型旅游产业的研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丰富信息资源和智能设备终端。要通过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信息平台来转变旅游者的旅游思维,要通过免费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来吸引潜在的旅游客户,要通过用简单明了的旅游信息来提高潜在用户信息筛选的效率,要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来拓宽服务范围,要通过打造粉丝经济来增加旅游的人次数,要通过信息共享来为智慧旅游做二次宣传。因此,旅行社要加强对互联网资源和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力度,让信息技术和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从而实现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最终有利于旅游业经济发展并满足旅行者出行的需要,实现国民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国民精神生活的极大提高。

第8篇:旅游管理的智慧范文

1.1智慧旅游的含义

智慧旅游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资源、经济、活动和游客等旅游相关信息,促进旅游信息共享和游客服务部门的业务协同,提高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2智慧旅游的外延

智慧旅游的建设离不开智慧城市的基础环境,它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旅游和智慧城市应协调联动,智慧旅游可以带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可以产生科技旅游项目。智慧旅游本身强调智慧低碳,其为低碳旅游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以引导游客关注低碳,在建设时也要注意自身的低碳化。

2.松江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2.1松江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建设便捷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上海都市旅游发展中的重要经验和特色。松江是上海之源,在松江开展智慧旅游,不仅符合上海市“智慧城市”的精神,同时也能够带动松江地区及周边的旅游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智慧旅游模式的开展可以将很多原先分散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起到最大程度利用的作用。近年来,松江区也在积极筹备,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在优化松江区旅游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是旅游扶持政策兑现。其中包括2011年出台的《松江区加快旅游发展若干意见》和《旅游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以及2012年政府兑现奖励经费498万元。

二是景区服务水平实现较大幅度提升。近几年来,松江区多个景区评级得到上调,包括上海辰山植物园和上海醉白池公园,区内4A景区数量达到5家,位列全市郊区县之首。此外,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家荣获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公园发展三十周年――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称号的国家级公园。

三是松江“会议谷”初具规模。纳入会务统计的18家酒店,全年接待住宿客人87万人,其中会务团队占接待人数的50.2%,为43.7万人数。

四是依托松江历史文化优势,松江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山水生态环境,有上海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最早的历史遗址,是上海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区,十二五”期间,松江积极推进三大战略,努力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产业强区的跨越。2014年第一季度,中心城区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分别接待游客123.97万人次和99.35万人次,占全区景区(点)游客接待量的51%和41%,大型旅游功能性项目欢乐谷、辰山植物园、城市景观泰晤士小镇及文化景区方塔园、醉白池等得到市民游客的青睐。

2.2存在问题

1) 信息资源共享度低、整合力度不强。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旅游信息资源共享还很困难;由于分散在各旅游企业、景点、商户的大量数据信息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收集与整理,从而产生信息壁垒,导致信息利用率下降,资源重复投入,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相关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缺乏系统接口标准,难以互通,产生了信息孤岛,限制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2) 旅游公共信息供给途径少。对于散客和自驾游市场,需要拓宽旅游公共信息的供给途径,实现丰富、多样和便捷的公共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不能仅仅依靠单一且单向沟通的指示牌、人员讲解和张贴海报,或者依靠传统、分散的途径,如服务热线、旅游咨询中心或者服务中心,而是应该充分利用物联网、触摸式旅游咨询机、移动客户端等高新技术,打造系统、高效、便捷的公共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3) 电子商务有待进一步发展。松江旅游网旅游产品的定制方面还有欠缺,尚未形成目的地营销体系。

4)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松江的无线网络覆盖率还较低,这大大限制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其他一些在配套设施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

2.3松江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1) 社会功能方面。发展智慧旅游,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福利水平、扩大就业。体现科学发展、创新城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升松江区品牌和知名度,有助于可持续性发展。

2) 经济方面。智慧旅游在带来社会价值的同时,还会带来经济价值,带动城市的景区、酒店、餐饮、购物、交通以及其他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并通过内需,推助当地经济稳步发展。

3) 民生方面。推动智慧旅游所带来的服务业提升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仅仅会使当地的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更会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达到多赢的效果。

4) 生态环境方面。通过在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旅游承载力管控等方面综合应用多种智慧旅游的手段能够均衡游客的分布,降低游客对资源的破坏,有效确保游客的满意度,对缓解景区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5) 产业方面。通过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和游客的行为模式,实现旅游产业链上各个系统的协同运作,从而逐渐改变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

3.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

3.1构建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1)整合有关松江旅游的旅游信息资源,完善松江旅游网,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智能服务,满足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基本信息、旅游产品信息、公共环境等相关信息服务的需要。完善在线或者电话咨询服务,使游客随时随地进行旅游咨询。建立评价体系,使游客在游完可以对景区、餐饮、酒店、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提供参考。

2)建立 3D 虚拟景区旅游平台。通过 3D 虚拟景区旅游平台,摆脱单一的门票经济,开拓绿色环保的网上在线旅游,同时,利用全新的三维全景技术,全面展现景区美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吸引全球的游客到实地旅游,将推动松江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使得旅游信息的传播多元化。

3)建立旅游信息触摸屏,建立景区自助导游平台,为游客提供资料检索、触摸查询等服务。

4)提高无线宽带网覆盖率。

3.2完善物联网建设实现人性化智慧旅游

旅游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体,参与的客观因素受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的影响较大,变动性也大,而游客的心理、生理现象也呈多样化,使得整个旅游过程要多方位应对才能尽可能使活动服务完美。物联网的加入可从组合、监控、及时三个方面优化服务过程。组合旅游目的地优质接待旅游企业,通过平时物联网的监控,收集游客对各类旅游企业反馈,将旅游目的地优秀的旅行社、酒店、购物中心组合推荐给消费者;动态化监控整个旅游过程,跟踪整个行程,防患于未然,安排好旅游途中的每个环节,以防因为天气、交通变化等带来的消极影响;运用物联网信息流可及时有效处理旅游中的矛盾,维护旅游质量与市场秩序,使愉悦的气氛贯穿整个游程。

3.3 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是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准确的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的转变,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

1)制定旅游信息标准,建立基于旅游信息标准的旅游云计算中心,按照统一的规则获取采集旅游信息,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集中存储、。通过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基础信息、 统一地理信息、统一交换接口、统一技术平台,使旅游信息的智慧化,让项目融合和跨平台合作成为可能。

2)建立综合管理平台,包括旅游安全保障、旅游数据监测分析、旅游品质保障、旅游诚信管理、旅游互动评价管理、游客消费行为数据收集分析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以实现旅游行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4.智慧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

4.1政策支持

在发展智慧旅游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针对本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出台和落实相关奖励和补贴等支持政策,引导并推动旅游景区、旅游服务商和科技企业等相关方积极参与智慧旅游的构建,不断提高旅游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促进信息化在旅游行业的深度应用。

4.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在智慧旅游的建设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可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特色,政府所有,企业经营,多方受益”的经营模式。确定政府独自投资、政府投资引导、政府与旅游企业联合投资、政府与旅游信息化企业联合投资以及企业独自投资五种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全面开放智慧旅游市场的开发,积极引入各类资本,实现多方投入,多方盈利。

4.3优化环境,全面发展智慧旅游

发展智慧旅游,还要全面发展松江的旅游产业的外部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区容区貌等。借助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加强旅游产业同其它产业、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加强各级旅游局同相关部门的合作。除政府、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传统旅游服务环节外,要广泛组织各种力量共同参与松江智慧旅游的建设。推进智慧景区试点建设、智慧酒店试点建设、智慧旅游试点建设,为其他景区、酒店、旅游社做出示范引领作用。

第9篇:旅游管理的智慧范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旅游;行政管理;对策建议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因

众所周知,2003年后,中国国有企业生产力变革趋于迟滞,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行业“僵尸”亏损面已经高达80%,产业利润大幅下降,产能过剩极其严重[1]。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牵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桎梏和障碍:一方面,过剩的产能阻挡和制约着中国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供给侧效率低下,不能使需求得以合意和满足。此外,加之供需两侧严重失衡,导致中国必须从生产、供给一侧着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激发内需,创造经济发展活力开拓新的途径。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经济体的两个侧面。以前,国家消费动力不足,一提经济增长便一味地强调扩大需求、刺激消费。如今,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攀升,旅游消费需求多元化趋势日渐显著,昔日的供给产品早已无法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2]。因此,国家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从供给的角度解决产能过剩和经济结构失调等问题,注重的是从生产供给一侧来改善中国经济的质量。归根究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优良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稳步增长。比如,近年来在世界各地中国人“购物血拼”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无论是日用百货还是高档奢侈品,在国内市场需求下降的同时国外同类产品却备受追捧,频频遭遇出境游客哄抢。究其本质,即是由于国人的部分需求缺乏相应的国内供给,自然国外的供给顺势填补这种需求。所以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二、供给侧改革与旅游行政管理的关系

毋庸置疑,旅游业就是一个与中国居民需求升级高度契合的产业。当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大众旅游时代,2016年中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44.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旅游业直接、间接就业人数占到总就业人数的10%[3]。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也实现了持续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涌入旅游业,旅游业有限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往往并不能够充分消耗过多资源,第三产业生产要素出现了结构性紧缺和不足,盲目的资源转移造成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持续走低,制约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然成为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有利抓手和创新驱动,旅游业更是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阵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经济供给侧需要加强的重要内容。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诚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所不同,政府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政府主导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无疑在日后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主导仍将持续存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梳理,“管办不分”的情况仍旧挥之不去,市场功能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政府的效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施展。因此,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抓紧建立一个现实和长远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更好地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调统一,对于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旅游行政管理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一)手段薄弱,管理不足

在过去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中,纷繁复杂的行业问题时有发生,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规章制度的不足,导致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面对种种不法现象和不良行为时显得茫然无助、束手无策[4]。比如,在许多旅游景区被媒体频繁曝光的宰客、黑导、强制购物等市场乱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想打击整顿、有所作为,却往往倍感困顿、力不从心。此外,面对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以及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智慧旅游的兴起,传统旅游行政管理模式显然与更趋多元化的时代要求不相适应。比如,快速发展的在线旅游,由于不在传统旅行社的管理范围之内,政府既不能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管理和引导,也没有相应的行业协会来进行规范,想要形成依法治旅、依法促旅的法律政策体系,为深入推进旅游行政管理提供法治依据和制度保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职责交叉,管理混乱

职责不清和职责交叉是目前困扰我国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另一障碍,多头管理所造成的管理混乱无疑制约着手段的创新和改革的进程。各旅游管理部门和行政机构对于管理权限的划分都明抢暗夺、趋之若鹜,却往往在发生问题和出现舛错的时候避而远之、互相推诿。比如,从2015年开始进行为期三年的“旅游厕所革命”,旅游部门指导旅游厕所的建设和管理,规划部门的职责是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环保部门的机构职能又是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多方之间管理职能的交叉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厕所革命的进展,降低了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的影响力和公信度。此外,许多景区同时涉及部门与地方之间管理的冲突。按照现行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在同一个旅游目的地内,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与经营除旅游部门之外还可能涉及建设部、文化部、环保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地质矿产部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5]。管理主体的割裂与涣散也在某种程度上阻扰着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破坏了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性,使得旅游景区的整体保护与利用面临很大困难,制约着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

(三)职能分散,缺乏体系

从现有的旅游行政管理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对旅游行政管理的整体考虑。比如,对游客反映强烈的旅游市场秩序问题,由于没有从制度上理顺管理关系,只是用运动式的办法进行治理整顿,其结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此外,由于法律手段的相对缺乏,从中央到地方推动旅游业发展,完善旅游管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出台相关政府的文件来进行。这种推进方式虽然比较灵活,也能体现特定时期旅游业发展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规范力度不强等问题。特别是由于政府换届等问题,使得推进旅游行政管理的持续性不强。只有通过形成体系化、制度化的旅游行政管理格局,才能解决旅游管理层级不高,权威性不强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旅游业这一综合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旅游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与对策

(一)从分散管理到协同管理

当前,政府面临职能的全面转变和转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加速了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分散于多个部门和社会层面的管理加速向协同管理转变。尤其是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化,管理体系与管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介组织、企业、游客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旅游行业部门的管理严重滞后于旅游业覆盖和融合多产业发展的趋势,旅游亟需多部门齐抓共管。进而,国家与社会展开普遍、广泛、深度地交流与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共生、共存、共荣的合作格局,传统的旅游专项整治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现实及未来严重脱节,天然的需要政府市场充分发挥“两只手”的协同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作治理”的新治理理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和发展,该理论致力于把包含政府在内的多个利益相关者集聚在一个公共舆论空间,公共和私人部门的界限变得模糊,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形成决策,合作治理由政府等公共机构发起,治理主体包括利益相关的公共和私人部门、利益无关者,治理目标实现的根本基础在于达成共识,采取共同决策[6]。

(二)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合作

随着旅游业管理的相关事宜日益庞大化和复杂化,旅游行政管理的主体也由传统行政管理的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政府、中介组织、企业、游客和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管理建构了复杂开放的共同治理系统,多元主体之间以共同利益作为最终产出和价值追求,形成了“小政府、强政府、大社会”的共同管理模式。旅游行政管理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变革要求,积极主动适应从政府为中心的管控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管理转变,政府的垄断地位被彻底打破的同时建构起了多元管理主体基于合作互动方式的合作管理模式。在旅游行政管理结构中,政府包括国家和地方跨部门和层级的所有主体,中介组织主要包括民非性质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组织等,企业包括所有旅游及其相关行业领域的经济性组织,游客包括域内外参与旅游活动的所有人,社会公众包括具有社会属性的所有个体或群体的人。这些多元主体之间相互独立,他们共同构成了委托——关系、合作关系,亦或兼具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关系。

(三)从应急管控到常态有序

歌德在《致卡罗琳•冯•赫尔德》中指出“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但在现实中,人在旅途常会变成人在囧途,除了旅途劳顿、更因其遭遇强制购物、动辄被“宰”却投诉无门甚至推诿塞责等令人沮丧,传统的灭火式管控已无法确立起长效机制来保障旅游业有序科学发展。比如,海南省三亚市与其他旅游目的地一样,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颇受诸多“成长的烦恼”所困扰,形形的旅游市场问题纷至沓来,三亚市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创新旅游行业监管机制,试图在已有旅游巡回法庭背景下,探索组建旅游警察支队,并且竭力尝试打破旅游监管“九龙治水”僵局,积极推进旅游警察支队与工商、旅游、交通等旅游市场秩序行政执法监管部门联勤联动,形成敏捷灵活的“多部门联勤联动,联合执法”行政体制,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的无缝衔接,依法对旅游市场实施监管[7]。

(四)从本位管理到综合协调

本位管理长期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领域的管理更是不应拘泥于本位管理。随着旅游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攀升,特别是旅游对整个经济贡献率的快速提高,资源配合方式从“累积—集中”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弥散—辐射”的现代模式。传统的“封闭”、“孤立”、“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正在被“开放”、“参与”、“合作”、“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互动”的合作管理模式取代。其中,政府、企业和第三方组织应基于旅游行政管理结构的建构而运行,在政府的权威领导及服务协调下,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支配性地位,突出第三方组织在整个管理体系及其运行中的中介衔接作用。

(五)从个案管理到智慧管理

自2008年以来,智慧管理已经深入人心,并对世界各国旅游行政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革命性的作用和价值。旅游业的互联网信息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其覆盖面已延伸至三大产业,并基于互联网智慧平台的搭建而与相关产业产生了极为密切的联系。旅游的基本要素和拓展要素均主动或被动的融入到互联网新经济网络平台中,传统的疲于应付一个一个具体的个体或个案的管理手段,已很难与市场主体形成平等对话和信息交互[8]。因此,旅游行政管理只有积极运用智慧手段、参与并运用好智慧管理手段,才能从纷繁冗余的个案管理中解脱出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推动旅游行政管理的智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志勇.民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讨[J].行政管理改革,2017(1).

[2]魏礼群.全面建设世界旅游强国[J].全球化,2016(2).

[3]中国旅游研究院编.2016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7年发展预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1.

[4]宋瑞主编.2015-2016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

[5]曾博伟,魏小安.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7.

[6]王名,蔡志鸿,王春婷.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

[7]曾凡容.在全国首创旅游警察推动旅游市场治理管理常态化[N].人民日报,2016-01-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