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急性肺水肿;护理
急性肺水肿是内科常见危重症, 通过药物或者血液净化方法及时减少肺水肿、纠正缺氧状态是治疗的关键。作者比较采用血液净化和使用药物呋塞米治疗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护理体会,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就诊的急性肺水肿患者60例, 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诊断标准[1]。排除: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气管插管者;年龄>75岁。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54.7±10.1)岁, 病程(10.8±3.7)年, 基础病包括慢性肾功能衰竭13例, 急性心肌梗死2例, 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8例, 溺水2例, 其他5例。治疗组年龄(55.1±10.2)岁, 病程(10.9±3.8)年, 基础病包括分别为14、2、8、2和4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治疗及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镇静、强心及解痉平喘等治疗, 若经过治疗后低氧血症不能缓解则给予无创或者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给予呋塞米40 mg, 静脉注射, 必要时给予静脉泵入。治疗组给予紧急血液净化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及血压情况给予积极超滤水治疗, 脱水量为100~500 ml/h。护理措施:①置管前准备。尽快准备好患者, 首选股静脉置管。若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方法, 尽量不使头颈部扭曲[2], 做好术前准备, 包括药品、手术衣、器械包等。进管预充管道, 置换液准备。②严密观察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出入量等, 注意观察血液净化过程中血气分析。③积极与患者沟通。④做好记录工作, 包括抗凝剂量、配方中电解质等, 液体出入量的统计工作、做好交接班记录等。⑤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 做好消毒工作。⑥及时发现及解决问题。
1. 3 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发绀、意识状态等。入组时和2 h时的动脉血气。记录治疗2 h后的呼吸、心率、无创机械通气比例及气管插管率。统计两组24 h的液体出入量。
1. 4 统计学方法 SPSS15.0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经过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有明显好转(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及24 h负液体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见表2。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H、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升高(P
3 讨论
急性肺水肿时氧合不能及时改善, 及时纠正肺水过多是治疗根本。利尿剂作为心力衰竭的一线用药[3]。但临床上存在呋塞米反应差, 及严重水电解质失衡等情况。血液净化治疗是目前急诊常用的抢救手段之一[4], 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肺水肿可在短时间内超滤体内大量液体, 增加氧合, 改善缺氧状态。因此作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及酸碱度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负液体量, 从而减轻肺水肿。另外,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等明显好转。治疗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通过血液净化的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水肿的临床疗效确切。
在救治过程中良好的护理对提高救治率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做好置管前准备及护理。急性肺水肿患者病情重, 进展快, 在血液净化通路建立前,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内科保守治疗。因急性肺水肿时患者很难平卧, 且血液滤过留管时间短, 故临床上多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 积极配合医生做好股静脉局部穿刺口消毒, 准备穿刺物品及血液净化管路等。需要尽快准备滤器、管路, 并预充完毕。其次, 在治疗过程中细心管理、发现和及时处理问题非常重要。在治疗过程中, 需要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 注意患者意识状态改变。根据抗凝方式不同, 注意相关辅助结果, 如INR值的变化及血钙。最后,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救治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5]。在急性肺水肿时患者多表现为焦虑、恐惧, 加之缺氧等多种病理因素存在, 患者多不配合治疗, 此时良好的护患沟通尤其重要。在与患者沟通时不能直呼床号、姓名, 尽量使用尊称, 可与陪同家属沟通后协力鼓励患者, 声音尽量轻柔, 对于患者或者家属不理解者, 尽量采用宽厚和谅解的态度, 协助患者度过病理性的情绪状态。
综上所述, 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做好操作前准备, 治疗过程中及早发现问题、监测患者症状、生命体征及水、电解质等内环境是保证成功救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635-1636.
[2] 陈秋琴.脑出血并发中枢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体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12):1811-1812.
[3] 李强, 罗柳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临床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18):2237-2238.
【摘要】:相关文献报告,肺水肿的死亡率为58%。肺水肿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前者临床较多见,后者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中较少见,常见于各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我们医院对2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救治和护理经验作初步总结。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肺水肿;颅脑损伤;护理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28岁,车祸致特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右额顶硬膜外血肿,右额部粉碎性骨折,颞叶钩回疝。GCS4分,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心脏病史。伤后3 h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顺利,术中清除血肿量约120ml,右侧额顶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转入ICU,2h后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稳定,SaO295%。术后3 h行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第1天和第5天,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别为10和19。患者术后36h心率增快,术后39h出现呼吸急促,气道内呛咳溢出中等量淡红色泡沫样痰,SaO2(经皮测)78%,血压11.2/8.0kPa(84/60mmHg)。血气结果:pH为7.426,ABE -4.8,PaO2 5.77 kPa(43.3mmHg),PaCO2 3.77kPa(28.3mmHg)。双肺听诊可闻及湿罗音,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临床征象。立即给予强心、利尿、激素、脱水及多巴胺等治疗,并行紧急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控制呼吸,PEEP调至10cmH2O,病情逐步稳定,血压正常后在血管活性药中加入利及丁维持,1 h后SaO2达到95%。术后第5天病情稳定,GCS9分,停用呼吸机,射流给氧2 L/min,SaO2 97%,术后12 d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患者神志清楚,四肢肌力Ⅳ~Ⅴ级,术后20d康复出院。
例2,患者男,32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左额颞部硬膜下血肿(90ml),左额颞叶脑挫裂伤。GCS5分,术后5 h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转入ICU,生命体征稳定,SaO2 96%。术后19 h患者出现烦躁、心率增快、呼吸急促,气道内咳出大量稀薄白色痰;SaO2 83%。血气分析:pH为7.446,ABE -4.2,PaO25.98kPa (44.85 mmHg),PaCO2 3.59kPa(26.93 mmHg);双肺满布湿罗音,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临床征象。立即给予强心、利尿、激素、脱水及多巴胺等治疗,以机械通气控制呼吸,PEEP调至10 cmH2O,并静脉持续点滴654-2,病情逐步稳定,30 min后SaO2达95%。术后第4天病情稳定,GCS8分,术后第7天停用呼吸机,射流给氧2L/min,SaO298%,术后10d拔除气管插管,GCS11分,术后15d转康复医院。
2讨论
2.1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机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机理多数学者认为是肺血管痉挛性收缩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1]。由于各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使颅内压急剧升高而导致肺水肿,文献报道尚不多见,其发生机制[2~4]包括: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外周血液进入肺循环骤然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肺血管上皮细胞产生的内皮素-1作用使肺血管通透性增高;神经肽Y生理情况下具有调节肺循环功能,在颅内压增高时可通过神经肽YY受体亚型作用使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目前这些认识尚不能很好解释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机制。本组1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示肺毛楔压、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明显升高,而心排指数、左右室作功指数增加不明显,我们的资料表明神经源性肺水肿时存在肺血管阻力增高和肺动脉高压。而心搏指数无变化,心排指数的增加是由于代偿性心率增快所致。虽然CK-MB轻微升高,尚不足以产生心功能不全,考虑为伤后缺氧造成的心肌损害。说明肺水肿的发生不是因心功能衰竭而引起。患者伤后33 h发生肺水肿,主要见于脑外伤及手术后脑水肿、颅内高压,由此而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
2.2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救治护理
2.2.1颅内高压紧急救治护理应用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静滴,1/12h;速尿20mg,静注,1/12h;白蛋白10g,静滴,1/12h)。激素(地塞米松10~20mg/d或甲基强的松龙80~160mg/d)可减轻脑水肿。对颅内血肿形成的颅高压应紧急开颅清除血肿,脑组织损伤严重者可行单侧或双侧去大骨瓣减压。采用亚低温治疗脑水肿,可减低脑组织代谢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对于手术患者注意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2.2.2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时应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正压通气,以保证供氧,减少呼吸作功耗氧;同时可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10~15cmH2O),可改善因肺水肿时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的弥散障碍。为提高机械通气同步性,可适当应用巴比妥类药或安定,减少神经兴奋性。正确及时记录呼吸机设置的参数,气道压和经皮氧饱和度;注意呼吸机管道连接;定时气道冲洗湿化吸痰,吸痰时动作轻柔,一次不超过15s。
2.2.3血管活性药的应用与护理为维持循环功能稳定,适当使用强心、血管活性药(建议使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血压稳定后尽早应用扩血管药利及丁,以改善微循环,有文献[3]报道,多巴胺对神经源性肺水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应。一般以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各100mg、利及丁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根据血压来设定输液泵速度,血管活性药应有专用输液通道,24h维持,病情稳定后逐渐撤离。
2.2.4加强护理监测,提高预见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凶险,通常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数分钟至5d内发生,由于起病迅速,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应增强对本病的认识,对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伤的患者,应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出现临床迹象如颅高压症、烦躁、瞳孔改变、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下降、气道分泌物增多呈淡红色等,应及时报告医生,避免延误抢救。抬高床头以利脑静脉回流,促进脑脊液循环;加强气道护理,定期气道湿化吸痰,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护内环境稳定。
总之,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复杂,病程发展迅速,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尽早确立临床诊断,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提高救治成功率。而护理工作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Maron MB,Holcomb PH,Dawson CA,et al.Edema development and recovery in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J].J Appl Physiol,1994,77(3):1155~1163
[2] Rogers FB,Shackford SR,Trevisani GT,et al.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in fatal and nonfatal head injuries[J]. J Trauma,1995,39(5):866~868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观察;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168-04
国外文献报道手足口病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1次,国内多篇报道护理该类疾病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加强皮肤护理、对症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做好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EV71常见)引起的传染病, 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较为多见,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和发热为主要症状,多数患儿症状较轻,治疗后预后良好,年龄越小的患者病情进展越迅速,易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 常在发病1~5 d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1],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临床表现及相关并发症,能早期诊断及尽早开展有效的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的机率[2]。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手足口病患儿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8个月~4岁,均符合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重症诊断标准[3]。
2 病例特点
50例患儿咽拭子外送检测均确诊EV71感染,均有发热,在手、足、口腔及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持续高热不退>3 d, 有精神萎靡、呕吐、疲乏易惊、睡眠时肢体抖动、抽搐、烦躁、躁狂、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其中1例患儿出现呼吸急促,两肺广泛湿罗音、口鼻粉红色泡沫样痰;25例呼吸、心率明显增快;15例血压异常。
3 治疗措施
50例患儿均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力,甲泼尼龙、甘露醇、甘油果糖降低颅压。1例应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内环境稳定,积极对症支持治疗,予以降低体温、预防感染、镇静解惊、监控血糖、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手段。
4 护理措施
4.1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常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等途径传播。为了有效阻断本病的传播,指引患儿经隔离通道直接进入隔离诊室诊治; 并进行相关的消毒处理, 终无交叉感染的发生。
4.2 病情观察
4.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予持续心电监测,血压上升为病情变化的早期征兆,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和心率明显增快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4]。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向医生汇报,同时积极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对患儿采取必要抢救措施。
4.2.2 密切观察患儿意识和精神神经状态变化 观察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抽搐、烦躁、谵妄、易惊、睡眠时肢体抖动、精神萎靡、疲乏、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观察患儿上述临床症状的演变情况,及时测量血压、瞳孔等,通过疼痛刺激来判断其精神意R状态。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完善护理记录,为医生的诊疗提供参考。
4.2.3 观察患儿末梢血液循环 肢端湿冷、苍白、青紫,说明患儿末梢循环不良,预示患儿病情危重,提示患儿随时有病情恶化的危险。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观察其肢端颜色,触摸患儿手脚,感受其温度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其循环不良。该组有4例患儿出现肢端发凉、汗液湿冷、心率达150~200次/min,这些症状是患儿出现循环衰竭的前期临床表现,护士需立即开放静脉通道,为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备好抢救的器材,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观察患儿用药后病情变化。
4.2.4 观察血糖、血象变化 血糖、血象的变化,是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危重与否的重要指标。因该病为病毒感染,大部分病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无明显异常,部分重症患者,肌体处于应激状态,可导致血常规异常,白细胞、血糖的明显升高,临床观察发现,病情发生变化,多伴有血糖的升高,其窗口期约2~4 h,患儿血糖的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血糖升高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如血糖正常的患儿[5]。因此对于血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患儿,需要加强巡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进行有效干预,可阻止部分患儿病情进行性恶化,但对于高血糖的诊疗标准,暂无统一标准,针对血糖升高达8.3 mmol/L以上者,特别是伴有急性驰缓性瘫痪的患儿要高度警惕出现急性肺水肿可能。手足口病合并血糖增高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文献报道多与脑干损害和患者危重情况下应激增强有关[6],还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后肾上腺素升高导致血糖升高有关。
4.3 并发症护理
4.3.1 肺水肿肺出血观察与护理 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出血,提示患儿病情危重,出现此类最重并发症,需及时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维持有效呼吸在抢救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肺部听诊有细湿罗音时,立即报告医生,予正压通气,初调参数:吸气峰压(PIP):20~30 cmH2O,PEEP:5~10 cmH2O,呼吸频率20~40次/min,吸呼比为1:(1.5~1.8),吸氧浓度上机初80%~100%,潮气量6~8 L/kg,根据血气分析逐渐调整呼吸机参数,若肺出血未控制或血氧未改善,可每次增加PEEP 2 cmH2O,一般不超过16 cmH2O[7]。避免因吸痰引起的肺部塌陷,随时肺部听诊并密切观察痰液颜色。
4.3.2 心功能不全的护理 所筛选的病例中,有6例患儿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动过速,3例T波和(或)ST段改变,2例心脏彩超显示三尖瓣轻度反流或伴二尖瓣轻度反流,3例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低于正常。遵医嘱予以米力农持续泵入,用药期间持续密切监测患儿心率、心律、血压变化,依据患儿病情随时调整泵入药物剂量。
4.3.3 脑炎、脑干脑炎的护理 护理该类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时,为促进颅内血液回流,应保持患儿头部抬高15~30°卧位;呕吐时,观察胃内容物的性质及量,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警惕窒息的发生;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禁止短时间内输入液体过多;易惊患儿遵医嘱予解惊镇静处理,予20%甘露醇静脉输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保持机体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因甘露醇等脱水剂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手足口病患儿年龄较小,发生并发症风险相对较大,所以要求甘露醇的使用剂量需严格控制,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尿性状的变化,发现肉眼血尿及尿量的大幅度改变时,报告医生,及时对所用药物进行动态调整。
4.4 高热护理
高热时脑组织代谢加快,脑缺氧的风险增加,所筛选的患儿发热症状明显,热型不规则,护理过程中以物理降温为主,配合安乃近注射液滴鼻,消炎痛栓塞肛,对持续高热或超高热者,给予冰袋降温,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被服,床单元保持整洁,病室开窗通风2次/d。
4.5 口腔护理
手足口病患者常出现口腔溃疡,疼痛,疱疹,流涎等症状,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饮用少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刺激性、腐蚀性溶液漱口,否则加重创面使患儿发生疼痛[8]。
4.6 皮肤护理
保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选择柔软、宽松的棉质内衣。指甲修剪磨平,防止搔抓皮疹处皮肤引起破溃而导致的感染。
4.7 心理护理
陌生的医院环境会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及行为的退化,在护理的过程中,需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在患儿不知不觉中,进行病情的观察。护理人员针对每个患儿的具体病情,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采用患儿及家长易于交流的方式,随时与患儿家属沟通交流,安抚家属,达到医患共同参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目的。
4.8 健康教育
患儿年龄小,父母为其生活的主要照护者,对于患儿疾病的观察,更为准确和及时,所以住院期间,与其父母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护士需要加强对其主要照护者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既能够缓解家长的焦虑心理,又可让家长对患儿病情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 结果
经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甄别危重病人,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心理护理与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在呼吸机正压通气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避免了低氧血症、肺不张的发生。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该组患儿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49例,死亡1例。
6 讨论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最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越早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能够显著地提高患儿的治疗的成功率,缩短临床症状转归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9]。所选病例中有1例患儿入院时即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抢救无效死亡。说明尽早进行机械通气重要性,对抢救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双水平正压通气尤为重要,可减少肺部渗出,阻止肺水肿及肺出血的发展,对于改善肺部通气和提高血氧饱和度非常重要[10]。
手足口病属于急性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当出现以下指标时,提示可能由普通型病例发展为危重型:①高热持续不退,体温>39℃,常规退热治疗效果不佳;②神经精神表现:精神萎靡,易惊,睡眠时肢体抖动,乏力,站立不稳;③呼吸异常:呼吸频率增快、减慢或节律不齐;④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肢端湿冷、皮肤花斑、血压升高、心率增快;⑤血糖>8.3 mmol/L,当患儿病情进展致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时,其治疗关键是立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早期识别、早期发现危重症手足口前期症状,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手足口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孙秋格[11]关于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显示:42例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手足口病患儿住院6~14 d,平均10 d,4例经过治疗后出院,8例病情好转后出院,该次护理探讨结果与其一致。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都是急性发病,潜伏期3~5 d,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 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重症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病情发展快,死亡率较高,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护理人员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生进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同时注意皮肤、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该研究中大部分的患儿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患儿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面色改变和肢端血运情况;加强生命体征观察,监测中心静脉压、指脉氧和血糖密切观察及严密监测,及早的发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儿的整体预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手足口病疫情再次发生时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减少了漏诊及误诊的发生率,对于病情继续进展出现心肺衰竭,发生严重肺出血的患儿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干预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总结。
[参考文献]
[1] 廖红.346例小儿手足口病门诊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6, 6(2):242-243.
[2] 沈云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 11(30):2817-281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M].2010:4.
[4] 何时军,陈栋,郑晓群,等.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首发肺水肿肺出血3例报告[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7):513-516.
[5] 林友青.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糖监测的意义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27(12):1622-1623.
[6] 冉旭, 杨静,吴玮.手足口病病例早期血糖监测及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39-40.
[7] 朱明.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4):83-84.
[8] 李海燕. 68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A3):236-241 .
[9] 黄舒华,谢忠华.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4):528-530.
[10] 黄妍妍,徐南平,朱庆雄,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 10(9):808-811.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神经源性;肺水肿
重颅脑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肺水肿是由各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的颅内血压急剧升高引起的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水肿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发病较快、治疗较缓、并且是高死亡率。基于种种因素考虑,除了有效治疗以外,科学合理的护理也是对患者生命的珍重和爱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2013~2014年的重型颅脑损伤致神经源性肺水肿的40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在25~65岁,平均年龄(45.23±0.69)岁,病程均在3~5年,平均病程为(4.01±0.26)年。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1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硬模外血肿8例、硬模下血肿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挫裂伤5例[1]。
1.2临床表现 经检测,40例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GCS)≤8分,其中6例出现了脑疝现象。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显示:40例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出现呼吸急促、困难,呼吸次数每分钟大于30次,面色和嘴唇发绀。患者中咳嗽并伴有白色泡沫痰的15例,血性泡沫痰9例。患者双肺布满湿音,胸片显示双肺云雾状阴影22例,双肺纹理变粗的有6例,40例患者吸氧情况下血气分析为PaO252.5 mmHg,pH值为6.2~7.3。
1.3方法 40例患者均给予呼吸机维持,设定潮气量为8~10ml/kg,呼吸频率则为12~16次/min.呼吸比例设置为1.2:1,且呼气末正压为6~12 mmH2O;为了确保患者的吸氧需求,吸氧浓度开始值设为0.9~10 L/min,正常后吸氧浓度保持在0.5L/min以内。同时给患者及时进行呼吸道的清理、吸痰工作,还要给患者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以及利尿剂。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心跳次数,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以防感染引起其他病症的发生[2]。
2结果
经过专业护理后,40例患者神经源性肺水肿消退比例为78%,神经源性肺水肿改善比例为22%,死亡率为0。
3讨论
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预防的关键是降低颅内压,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瞳孔的放大、血压的升高、意识的模糊以及脉搏跳动次数的减少都会引起颅内压的升高和早期脑疝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后,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治疗[3-4]。患者平时可将头部仰起和水平方向成30°,并且患者头部不能随时转动,这样既利于脑静脉血回流,降低了颅内压,还使身体下肢的静脉回流降低,减轻了肺循环负荷。患者在翻身时,要缓慢行动,以防止头部的转动,在此过程中,患者的颈部要与身体中线在同一直线上,以保持静脉血的稳定回流,进而使颅内压降低。肺水肿患者的呼吸道粘稠的痰会增多,容易引起呼吸道堵塞,并且不易咳出,从而引起患者重度缺氧。对此采取的方法有及时改善患者的缺氧血症,借助机械吸气对患者进行护理,经常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处理,并及时进行吸痰工作。缺氧血症是在颅内损伤初期由于颅内压的升高及呼吸障碍而引起的[3-4]。借助机械进行呼吸可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有效缓解患者呼吸不畅和脑部缺氧症状。机械一般使用PEEP,使呼吸道压力维持在5~10 mmH2O,使肺泡彻底对外通畅和对肺泡毛细血管的跨膜压力的降低,从而是肺泡的氧气代谢过程正常,从而有效降低颅内压。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过滤、加湿处理,并保证无菌感染,利于呼吸道粘稠物的咳出和对呼吸道的痰液的清理工作[5-6]。吸痰时要保证患者的给氧浓度和氧气量,以避免患者出现缺氧症状。在患者住院初期对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即利用肛温仪对患者体温进行监测,并维持在一定正常范围内,持续监测4~5d后,开始恢复正常体温值。在此过程中,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给患者注入不同量的镇静剂,以避免肌肉颤动引起颅内压的增高而影治疗的效果。通过脑耗量的减少改善脑部循环,进而使颅内压得到有效降低。因为肺水肿患者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适时对患者进行补充液体不会加重病情。但是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液体的量和输液速度,并且输液前期不建议涉及钠盐。同时也要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人们的身体都需要营养物质的支撑,对于患者来说更是。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胃肠外、肠内营养的结合,术后2~3 d给予营养治疗。合理的营养饮食搭配可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从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神经源性患者的护理要求不仅仅是关注患者的身体物质的需求,还应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时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并给与一定的疏导和鼓励,利于患者身体和心理的恢复。所以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林虔.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3):57.
[2]李玉珍,何焕金,林东如.重型颅脑损伤致神经源性肺水肿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903-904.
[3]张和妹,邢增娜,廖薇薇,等.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急救与护理[J].环球中医药,2013,6(S2):95.
[4]霍小艳.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手术的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16):242-243.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急性阿维菌素中毒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2~71岁。入院时间为中毒后40分钟~2小时。口服剂量30~100ml。服毒原因:家庭不和3例,夫妻感情破裂4例,长期生病3例,精神障碍5例。
中毒症状及抢救措施:根据临床病例观察、急性阿维菌素中毒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机制不同,但临床症状除瞳孔散大外,其他症状相似。①毒蕈碱样症状: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括约肌松弛表现:大小便失禁;腺体分泌增加表现:大汗、流泪和流涎;气道分泌物明显增多表现:咳嗽、气促、双肺有干性或湿性啰音,严重发生肺水肿。②烟碱样症状:如出现肌纤维颤动,甚至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也可出现肌力减退或瘫痪。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衰竭或停止。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和昏迷,有的发生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治疗,因为阿维菌素中毒无特效解毒剂。除常规书面告病危,彻底洗胃、导泻、利尿、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双手及面部皮肤,低脂饮食等对症治疗的前提下,对出现肌纤维震颤的患者试用氯解磷定治疗,首剂1.0g肌注。观察1小时后肌纤维震颤可缓解,根据病情可重复给药。阿托品(或戊乙奎醚)可缓解患者大汗、流涕、腹痛、肺水肿等症状。阿托品首剂2~5mg,以后根据病情追加剂量。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血液灌流,综合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结果
15例中毒患者治愈10例,转院3例,死亡2例。
讨论
呼吸功能的监护:
⑴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监护:急性阿维菌素中毒轻者因胸部及四肢骨骼肌肌纤维震颤重者抽搐及呼吸肌无力、患者常恐惧、使呼吸加快、深度变浅、节律不规则。重度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肌麻痹)。所以急性阿维菌素中毒后,呼吸频率、深度、节律是临床监护的内容之一。患者入科安置在抢救室,鼻导管吸氧3~4L/分,持续呼吸、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15~30分钟记录生命体征1次,建立静脉通道,常规进行彻底洗胃、导泻、利尿。重度患者进行血液灌流。呼吸衰竭者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可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节律变浅快或浅慢或节律不规则,则预后不良3。
⑵急性肺水肿时呼吸功能的监护:1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水肿。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等。诊断为肺水肿,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5L/分,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利尿剂呋塞米针20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针10mg静脉注射。试用阿托品治疗首次2~5mg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追加剂量。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护,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伴有呼吸衰竭者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10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在1~2小时后症状缓解。住院观察5~7天后治愈出院。5例严重肺水肿伴呼吸衰竭、昏迷的患者,3例转院,2例死亡。
⑶呼吸、心脏骤停的监护:本组有2例患者口服阿维菌素的剂量100ml以上,入院时均出现昏迷、大汗、肺水肿、呼吸衰竭、瞳孔散大等。患者经过上述抢救及治疗。1例71岁重度中毒患者入院后5小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家人放弃治疗。另1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给予上述对症治疗、血液灌流、加强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等处理,病情未好转,于入院后36小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给予心肺复苏,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血气分析,经过积极治疗,患者呼吸心跳未恢复,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期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从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进行观察与护理,根据观察结果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急性肾功能衰竭如能及时抢救、合理治疗、科学观察、细心护理、措施得当,对提高其存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期观察;护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天)急剧下降,使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至正常的50%以下,以及肾小管功能障碍所致的进行性氮质血症,血中尿素氮和血肌酐迅速升高,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由于其发病急、进展快、病因不同,病情轻重不一,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些共性的地方,一般典型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现将在本科住院的1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期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7月—2012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3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均符合ARF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36~75岁,平均53岁;病程7~29天,平均15.8天。主要临床表现有少尿、无尿、尿毒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
2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
2.1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1)密切观察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尿量及体重的变化。(2)对需要严格监测尿量的患者,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发现尿量急剧减少时,及时通知医生。(3)特别是血压的变化,注意观察有无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甚至神志不清、抽搐等高血压脑病的表现。对于血压特别高的患者,应给予24h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变化随时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按时服药,给予低盐饮食,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因为肾功能衰竭时降压药物易在体内蓄积,防止降压过快过低,影响肾脏血液灌注,加重肾衰。(4)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的变化,如出现深大呼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同时注意观察呕吐物、大便的颜色、性质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2少尿期的观察与护理
2.2.1少尿期的观察
(1)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质的变化。少尿是本病的先兆,在发病24~48h内,应每小时测定尿量和尿比重1次,以准确反映肾功能的动态,提供治疗依据[2]。神志不清者留置导尿管,根据尿量可判断肾脏供血情况。(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心功能不全、尿毒症脑病的先兆。急性肾功能衰竭易并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尿毒症、高钾血症、高磷低钙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水中毒(全身水肿、脑水肿、肺水肿)等。(3)准确记录出入量。按病人排出量来决定摄入量,液体要严格控制,一般成人每日控制在1000ml以内,滴数根据血压的高低来调节,以防止心衰及肺水肿。(4)保证液体和血液输入。对贫血及出血病人,按医嘱做好扩容、输血,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量、滴数及输血反应,条件许可时,可采用血液透析[3]。少尿期一般持续5~7天,有时可达10~14天。
2.2.2少尿期的护理措施
(1)遵医嘱给予一级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清洁,舒适,生活需要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病情好转后给予二级护理。(2)少尿期必须严格控制液体入量。以量出为入,最好以口服为主,不能口服者需由静脉输入,补液原则为:“量出为入,宁少勿多”[4],速度宜慢。(3)少尿期的饮食:既要限制出入量又要适当补充营养,原则上应给予低容量、低钾、低钠、高热量、高糖、高维生素及适当的优质低蛋白饮食,严格控制含钾的食物或水果摄入。(4)禁用钾盐,禁输陈旧血。(5)少尿期由于水肿、皮肤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营养差、抵抗力低,加之体内积累的代谢产物要经皮肤排泄,这样就有可能引起皮肤完整性受损,因此保持皮肤清洁可促进废物排泄,亦可促进血液循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做到“六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勤观察,翻身时避免拖、拉,定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防止压疮的发生,并叩击背部以免发生坠积性肺炎。(6)少尿、无尿期的病人口腔易生长霉菌,每日三餐前后要用等渗盐水漱口,加强口腔护理既可增进饮食,又可以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防止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口腔黏膜糜烂时可用1%的龙胆紫擦。(7)做好血液透析的准备工作。
2.3多尿期的观察与护理
2.3.1多尿期的观察
多尿期的病人并未脱离危险,此期虽然患者一般状态逐渐好转,水肿消退,血压渐降,血尿素氮、钾等浓度降低,但多尿期肾小管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此期最易发生感染、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上消化道出血,所以要继续严格记录出入量,密切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密切注意观察血钾、血钠以及血压的变化,避免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的出现。若尿量大于1500ml/d时,可根据血钾水平给予氯化钾补充,1g每日3次,以口服为主,可口服氯化钠或氯化钾;若尿量在3000~4000ml/d以上,则应从静脉补充,补给量应少于尿量,一般为其1/2~2/3,因为过多的补液使多尿期延长,此期通常持续1~3周[5]。
2.3.2多尿期的护理措施
(1)观察血压及精神状态,因大量利尿可致患者发生脱水、虚脱、低钠及低钾血症,根据24h排出尿量进行补充。(2)准确记录出入量,特别要准确记录尿量。根据尿量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补给量应少于尿量,大致相当于尿量的1/2~2/3,包括钠盐、钾盐等,防止出现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3)多尿期的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营养、高维生素食物,可让患者补充适量的含钾、钠的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以保证组织的需要。(4)做好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发生,以安静卧床休息为主。上述病例通过给予以上护理措施后,患者病情好转,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2.4恢复期的观察与护理
2.4.1恢复期的观察
恢复期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水电解质的监测,定期复查肾功能。
2.4.2恢复期的护理措施
(1)患者进入恢复期,应鼓励患者逐渐恢复活动,防止出现肌肉无力现象,同时可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感染。(2)恢复期的饮食:恢复期要特别注意营养的补充,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禁食或少食对肾功能有害的食物(大蒜、韭菜、辣椒、咸菜、香肠、扁豆、豆腐、猪肝、猪肾等),以调理体内营养失调,加速体内修复过程。(3)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无医生、护士指导勿乱用药,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4)注意保暖,避免劳累,预防感冒。(5)因恢复期时间较长,应告知患者和家属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定期到医院复查肾功能。
2.5心理护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无论进入哪一期,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对病情不太了解,思想负担重,情绪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医务人员主动与患者接触,了解每个患者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的病情、文化背景、社会生活差异来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和健康教育计划。鼓励关心病人,耐心细致地讲解,让患者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病情,解除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安心地接受治疗。
2.6血液透析的护理
血液透析可清除水、钠潴留,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预防脑水肿、肺水肿、高血钾、酸中毒等并发症。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患者少尿或无尿2天以上,尿毒症临床表现伴水、钠潴留,脑水肿先兆者,血钾>6.5mmol/L,肌酐>707μmol/L应尽早采取透析。透析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测血压,透析前后测量体重,准确记录出入液量,保持24h内出入平衡。注意置管处有无出血情况,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同时要注意继发感染。
3结果
上述病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临床治愈10例,好转2例,迁延为慢性肾衰1例。
4讨论
经资料分析,ARF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发病率高,因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且往往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等,常常用药物联合治疗,使老人患ARF的危险性增高;中年人工作、家庭生活负担重,容易造成外伤、中毒、感染等;既往有肾脏病者,肾脏对外来应激能力差,易导致肾小管缺血,易发生ARF。总之,由于ARF发病急,进展快,病因不同,危险性大,若观察不准确、抢救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得当,将会给患者带来终身遗憾。反之,其生存率极高。由此可见,做好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期观察与护理是极其重要的,这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78.
[2]张莉.四肢严重创伤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监测.护理学杂志,2008,5(8):205.
[3]黎磊石.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现状与展望.医学杂志,2006,11(11):161.
【关键词】
手足口病;护理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重症可致死亡。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一般6~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2009年5月至7月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3例,经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全部康复出院,现将该病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3例患儿中,男53例,女50例,年龄4个月~10岁,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臀部皮肤见米粒大小的丘疹和疱疹,口腔疱疹为特征,其中并发脑炎34例,心肌炎4例,肺水肿2例。住院天数5~22 d。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一是让患儿特别是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常识,让其意识到,手足口病是常见传染病之一,既可防更可治,以使其减轻心理恐慌;二是态度和蔼可亲,与患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环境,避免哭闹,配合治疗。
2.2 消毒隔离 将患儿安置于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的病房内,通风2次/d,每次
2.3 一般护理
2.3.1 皮肤护理督促家长给患儿着柔软宽松衣裤,每天用温水洗澡并更衣。为防患儿挠抓患处,给患儿剪短指甲。足底疱疹较多的患儿,勿使之过多走动。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勤给其换尿布,及时清理大小便。指导家属给患儿洗澡时动作轻柔,勿反复擦洗疱疹部位的皮肤。
2.3.2 口腔护理 口腔疱疹少者,年长儿鼓励多喝水,进食前后用温水漱口;婴幼儿喂奶后少量多次喂水,保持口腔清洁。口腔疱疹多者,每天用0.9%NS或2%SB做口腔护理2~3次,再用信韦林气雾剂喷洒疱疹局部,喷药后20~30 min方可进食,以保证药物充分吸收,睡前再加喷1次气雾剂。
2.3.3 饮食护理嘱患儿进食牛奶、鱼粥、蒸鸡蛋等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影响食欲者,食物宜稍凉,不宜过咸、过酸。对于进食少、拒食的患儿,及时静脉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2.3.4 保持大便通畅,可促进肠道病毒排出体外。患儿出现便秘,2 d未排大便者,可给予开塞露塞肛通便。
2.4 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注意面色、神志、瞳孔、心率的变化,实时准确记录。
2.4.1 体温的观察体温37.5℃~38.5℃的患儿可予物理降温,38.5℃以上的患儿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要做好预防措施。如患儿体温骤降,则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措施。
2.4.2 并发症的观察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现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烦躁或嗜睡、惊厥等并发脑炎的症状;有无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胸闷、气短、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并发心肌炎的症状;有无出现面色苍灰、大汗淋漓、呼吸减慢或不规则、、口唇发绀等并发肺水肿的症状。若患儿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准备急救物品,积极予以抢救。
3 小结
小儿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只要精心护理,有效预防,小儿手足口病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参 考 文 献
[1] 黄玉华,刘丽华.手足口病的护理.护理研究,2009,23(3):693.
[2] 尹冬梅,温冬娣,张秀梅.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探讨,2009,13(2):155.
【关键词】手足口病;传染病;护理体会
【Abstract】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more common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during the epidemic, the disease is contagious, more complications, severe cases can lead to death, but through ac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proper car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fection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infectious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0-02
手足口病是由科萨奇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疱疹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1]。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唾液、粪便等传播。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手足、口腔、臀部出现散在皮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并发脑炎、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5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患者158例,其中男96例,女62例。年龄最小45天,最大7岁。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其中108例合并脑炎,死亡一例。其余均治愈。
2 临床表现
多数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口腔及臀部散在疱疹或红色疱疹、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痛。轻症患者病程5-7天,可不治而愈。重症患儿可伴有肌痉挛、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心肺衰竭。
3 护理体会
3.1 消毒隔离:一旦确诊,需将患儿及时隔离,设肠道隔离标志,实施肠道隔离措施[2]。病室内空气流通、洁净,限制探视。病室内紫外线消毒2/日,患儿的用具、呕吐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医务人员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正确洗手。
3.2 口腔护理:患儿口腔内散在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产生疼痛,严重时影响进食。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进食前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溃疡处可给予应用口腔溃疡膜,避免用刺激性漱口液漱口。
3.3 皮肤护理:患儿衣服应柔软、宽松、选用纯棉内衣。床单位干燥平整、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对皮疹已经破裂者,可给予涂抹碘伏消毒,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臀部有皮疹时要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3.4 心理护理: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做好心理护理,注意态度温和,爱护体贴患儿,减轻患儿的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
3.5 饮食护理:进清淡、易消化、温凉的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多喝水,可少食多餐。不能进食者补液,以保持水电质平衡。
3.6 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3]。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可减轻家属的恐慌心理,另一方面加强他们对疾病的认识,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另外重点强调该病的传染性强,患儿出院后在家隔离2周,不可入校或幼儿园就读,以免扩大感染,引起暴发性流行。
4 总结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期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极少数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通过对158例患儿的护理来看,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疗,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传染的扩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276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及应用解毒剂、复能剂与积极的护理措施是否可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轻、中度中毒者全部治愈,重度中毒患者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5%。结论 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与细心护理至关重要,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农药中毒 急救 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国农村常见中毒之一,临床起病急、病情凶险、危害严重。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7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和中毒程度 本组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全部为口服中毒,男性13例,女性47例,重度患者20例,其中出现中间型综合征患者16例。
1.2 临床表现及分级标准 (1)轻度中毒: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视力模糊、无力等症状,瞳孔可缩小,血胆碱酯酶活力在50%~70%。(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有肌颤、瞳孔缩小明显,轻度呼吸困难、流涎、腹痛、步履蹒跚、意识清楚或模糊,血胆碱酯酶活力在30%~50%。(3)重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①肺水肿;②昏迷;③呼吸肌麻痹;④脑水肿;⑤胆碱酯酶活力在30%以下。
1.3 急救方法 (1)去除毒物:凡24h内入院者一律彻底洗胃,以减少毒物的吸收。洗胃后可导泻。(2)特效解毒剂的应用:阿托品是首选的特效解毒剂,以重度中毒的给药剂量为宜。早期足量地使用阿托品,尽快达到阿托品化;阿托品化后改为维持量。在用阿托品的同时,对中度和重度患者早期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一般病人常规应用不超过3d。首选药物为氯磷定,其水溶性大,有效量因含量高,副作用小,静脉应用或肌注均可。(3) 对症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和呼吸衰竭,预防感染。有呼吸麻痹征象时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 护理措施
2.1 清除毒物 对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给予及时有效的洗胃,以排除胃中毒物,防止毒物吸收。常用洗胃液有清水、生理盐水、碳酸氢钠、高锰酸钾[2]。我们常用的洗胃液为温清水,因为它安全可靠。洗胃越早,毒物吸收越少。神志清、治疗合作者可自饮温清水洗胃。经鼻或口插入,胃管口径越粗越好,以减少洗胃时间。对重症病人可保留胃管12-24h,必要时再次冲洗。对插管失败或反复塞管者,果断采取切开洗胃;有皮肤及头发污染者,要及时清洗,并脱掉污染的衣服。
2.2 配合治疗 在洗胃的同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阿托品,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阿托品化。阿托品化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3]:(1)皮肤干燥,腋下无汗,颜面潮红。(2)瞳孔放大(不是绝对指征)。(3)双肺罗音消失(重度患者有肺水肿发生,若阿托品应用后肺部罗音消失,则为最重要的阿托品化指征)。(4)心率90~100次/min。(5)体温上升,腋下温度>37.5℃,但应除外感染发生。(6)无躁动、摸空、胡言乱语等阿托品过量之临床表现。当患者中毒表现基本消失,瞳孔不再缩小或有“阿托品化”表现后,即可减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但不宜过早停药,给予维持剂量治疗。应注意阿托品应用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在治疗卡上要写明阿托品用量、总量、浓度、开始及应截至的时间。阿托品用量少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过多易引起阿托品中毒,同时会抑制乙酰胆碱的反馈调节机制,不利于对并发症的控制。胆碱酯酶复能剂应早期用药。现常用氯磷定,因其水溶性好,使用方便、安全、效果好,可常用2~3d,对疗效明显的重度中毒者可给予冲击量。在使用过程中,复能剂禁止与碱性药物配伍。
2.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每5~15min测血压、体温、呼吸脉搏、观察瞳孔及神志变化并做好记录[4],特别是易发生中间综合征的重度农药中毒的患者,注意病人肌力的情况。
中间综合征发病突然,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可累及肢体近端肌肉、屈颈肌、部分颅神经支配肌,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致死[5],最早出现的是面部及颈部肌群的无力,表现为眼睑上抬无力、表情淡漠、无笑容,甚至咀嚼肌无力、平卧时头不能抬起、坐位时病人头偏向一侧,继之出现四肢近端肌群的无力、病人上肢不能抬起,双下肢行走无力。如有上述任何一组的肌无力,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口唇等变化,时刻准备应付出现的呼吸肌无力,备好气管插管的用品及呼吸机,一旦出现呼吸肌无力,立即插管、间断或持续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给予重症监护,定期气管内滴入痰液稀释剂,及时吸痰,吸痰时吸痰管要达到插管头部,并旋转吸出,以防痰液阻塞气管。
2.4 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重症病人用药品种较多,注射次数频繁,故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更换注射部位,并做好消毒处理工作,保持室内适宜湿度、用消毒液湿托地面,并且每日定时用紫外线室内照射消毒。定时为病人翻身,做好病人大小便的处理及口腔护理。病人气管插管后,要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排痰,使其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5 密切护患关系 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中毒原因。护士要注意自身言行,把自己放在病人的位置上,体验病人的内心活动,同情病人,不要给病人带来不良刺激,在语言上不要指责病人,在行动上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怕脏、厌恶等。温柔的语言,轻松的行为能激发病人生活的勇气,使其情感发生转化,以后更好的善待自己,并积极的配合治疗,消除自杀的念头,悔恨自己的过失,从沉重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3 结果与体会
6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3例,占5%,抢救成功率为95%。彻底洗胃是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关键环节,洗胃要及时进行。在基层农村中农药的品种较多,多数陪护说不清农药的名称,故给予温清水洗胃变得至关重要。洗胃同时应及早应用阿托品,其目的为早期、足量、反复、持续和快速阿托品化。但要严密观察,以防过量中毒。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中间综合征,应及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只要出现呼吸不规则,即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只要病人神志清,不管用呼吸机天数多少,抢救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神志不清者抢救成功率极低。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谢 毅,等.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刘均娥.急性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13.
[3] 赵德禄.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与阿托品过量的鉴别和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63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