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XX年8月,xx市教育局下发了《xx市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通知书》,按照立项通知要求,学校积极行动,迅速组建了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第二批获准立项。在此,我代表学校感谢xx市职教中心和区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对项目组同志的辛勤劳动表示谢意。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项目启动仪式,它标志着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为此,我讲以下四点意见:
一、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发展。
精品课程建设是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石,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教育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专业发展带动学校发展,是深化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实现学校教学工作向内涵式发展的转移。同时,我们要把握住机遇,动员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能力,在课程建设中培养名师,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达到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的目的。
二、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形成系统课程体系。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建设周期内达到或超过建设标准,取得预期成果,任重道远。因此,必须在工作落实上下功夫,科学地筹划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按照学校制定的方案,把握重点,着重解决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建设中,理念要先进、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优势和特色要突出,要根据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力求达到或超过预期效果。
三、通过课程建设,打造专业品牌。
专业品牌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独特个性,是学校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被社会认可、市场认可的基本标志。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具有28年的办学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因此,结合这次的精品课程建设,围绕学校的办学传统,合理利用资源条件,要充分挖掘、深入研究在品牌上下功夫,在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课程、特色教材、特色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升我校办学的知名度。
关键词:高校精品课程;内容管理系统;网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截止2010年底,已累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700余门,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所高校,并带动起近1000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1]。但随之而来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问题层出,如“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维护难”等,为了更好的规范精品课程网站,与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相一致,进行了精品课程网站栏目的统一规划,通过使用JTBC内容管理系统减少了开发成本及周期、简化了网站后期维护工作。
1 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现状
目前,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一般采用独立开发模式,开发系统通用性、重用性低,资源的共享性也差[2]。这样的建设方式既增加了建设成本,又造成了精品课程网站的内容与新教学资源更新的严重脱节,精品课程网站也就无法及时反映最新的教学状况。对于精品课程负责人来说,只能浏览观看,不利于交互性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很难依靠精品课网站来进行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在线答疑辅导、即时交流、在线考核等师生交互活动,师生参与程度很低。
2 基于JTBC的CMS开发精品课程网站的优势
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内容管理系统)采用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对网站的栏目、内容以及模板进行管理和维护[3]。利用CMS建设精品课程网站能实现静态页面的界面美观,并能提高网页的快速浏览性,同时动态页面的可维护性、可持续发展性又有很优秀的体现。JTBC是开源免费的CMS,这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节约了成本,降低了二次开发的难度,有利于设计实现更具精品课程特色的网站;精品课程网站投入使用后,后期维护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降低了后期维护的难度;采用JTBC建设的网站周期短,随着课程自身教学内容及结构的变化,网站也能快速变更系统结构和内容;JTBC针对系统安全性和性能方面也作了优化,这样使得精品课程网站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性能。
3 基于JTBC的精品课程网站的具体实施
JTBC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是一套可对现有模块进行扩充与克隆的网站系统核心,采用UTF-8编码,采取语言/代码/程序两两分离的技术模式,全面使用了模板包与语言包结构,为用户的修改提供方便,网站内容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在后台予以管理,是一套非常适合用作系统建站或者进行二次开发的程序核心[4]。下面就栏目规划设置、开发实践过程及相关技术介绍基于JTBC的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3.1 精品课程网站栏目的统一规范。统一的栏目设置,使得精品课程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建设某一个精品课程的任务就转换为向栏目添加合适的内容,而添加内容的操作完全可以由课程负责人独立完成。这样就提高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效率,降低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难度。
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精品课程的一级栏目及二级栏目规范如表1所示: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教学效果、特色与政策、工学结合、习题试题、互动交流。在各个一级栏目中又包含若干子栏目。如课程设置栏目包含课程介绍、课程定位、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培养方案等;教学内容栏目包含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PPT课件、教学录像、教材选用、参考文献、材料标准、学习指南、考核方法等;实践教学栏目包括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习环境、实验指导、实验录像、技能训练等;教学效果栏目包括校外专家评价、行业企业专家评价、校内督导评价、学生评价、有关声誉说明等;特色政策栏目包括课程特色与创新、政策支持等;工学结合栏目包括校企合作、兼职教师、企业简介、合作项目、现场教学、技能竞赛等。以下是笔者参与的基于JTBC的某高校精品课程开发中,规划好的一部分栏目示例,如图1所示。
图1 精品课程栏目规范
3.2 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实践及关键技术。使用JTBC开发精品课程的一般步骤:开发人员与课程负责人进行有效沟通,确定开发所需的基本功能和界面要求,使用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设计出首页及子页的页面图片,从而迅速做出设计方案,用这些设计方案再次与课程负责人沟通,课程负责人认同之后进行具体课程网站的开发。
JTBC的网页生成原理是,首先用户通过后台将文章、图片信息添加到规划好的不同栏目的分类中,然后通过页面模板中的调用函数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得到文章、图片信息,最后通过调用模板生成对应的HTML结构代码,添加到最终显示的网页中。网页生成的鱼骨图如图2所示。
图2 网页生成过程鱼骨图
在生成网页的过程中,调用函数itransfer的作用至关重要,它的主要作用是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结合指定调用模板的HTML语言形式完成格式化输出。itransfer的参数采用复合参数型字符串,如:{$=itransfer("genre=products;tpl=1;type=new;topx=10")},其作用是:调用产品(products)栏目下的前10条最新的记录,按照预设的调用模板为1的模板样式格式化输出。调用模板1为: {@} {$topic}{@}
其中{@}是循环标志,在循环标志之间的内容,将会根据itransfer函数从数据库中读取记录的数目而多次出现。模板中的curl函数用来构建url地址,{$topic}标签将会被文章的标题替换,{$id}将会被文章的id替换,{$time}将会被文章的发表时间替换。动态生成的HTML代码最终将会替换模板页中的{$=itransfer(…)}函数所出现的位置,从而实现网页的动态生成。
4 结束语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结合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本论文对精品课程网站的栏目进行了统一规范设置,并利用基于JTBC的CMS技术设计实现了高校精品课程网站,这为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参考,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一个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2010年)[Z].广州城市职业学院,2012(08)
[2]郝莉萍,陈义辉.高等学校精品课网站网站现状的研究[J].网友世界.2012(14)
[3]耿璐,聂足.基于CMS的企业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02):351-357.
[4]JTBC官网[EO/OL].2014.http:///about/.
作者简介:李婷妤(1980-),女,慈利人,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探索建设学生满意的药剂学精品课程的方法。通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工学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以及不断地进行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反馈等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效果较好。
【关键词】 药剂学 精品课程 持续改进 课程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Abstract:In order to build pharmacy excellent curriculum based on students satisfaction, the author took measures, such as drawing teaching outlines, building "double certificates" teaching staff, reform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technique,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combin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with blackboard writing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llecting students' feedback in practice to elevat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Pharmacy; Excellent curriculum; Continuous improvement
2003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启动精品课程建设。部分高校通过四年的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选,创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具有较高质量的示范性精品课程。与此同时,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国内学者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从课程体系方案、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等方面,形成一整套适应我国学校实际的建设思路,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案及相关政策,同时搭建了支持课程建设的网络平台。
笔者在《药剂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基于学生满意的目的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持续改进探索,使学生参与精品课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以全面提升精品课程的质量。
1 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是质量管理的一个概念,定义为“致力于不断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从过程的角度来看,持续改进就是不断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就精品课程而言,就是要对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运用过程、精品课程的组织管理进行循环不断的改进,是一种“增强精品课程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精品课程的持续改进就是主动、积极寻求改进机会,进行内容全面的、渐进的、全员参与的质量改进,不断地追求质量的更高境界,不断提高学生对精品课程的满意度。
2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优秀的精品课程应该体现高质量、新理念的特征,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要点、了解本专业发展状况、开发学生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的窗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1]。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亟待改进[2]。
2.1 忽略学生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精品课程的建设应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贯穿始终,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营造课程建设内容,学生全程参与建设过程,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以学生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忽视学生的需求及作用的现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现状照本宣科;不征求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课程建设过程全部由教师们操作完成,没有学生的参与,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2.2 忽略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持续性精品课程建设不单纯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成果的展示和评比,而是一个包括多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梯队、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长期的规划与建设,使之能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学生。然而有的精品课程建设只是暂时的短期行为,只重视网上展示材料的形式,不重视内涵建设,将精品课程建设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忽略了精品课建设的持续性和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深远意义。
2.3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力度有待提高高职的课程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征。教学过程要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应该尽量多地选取生产实例,以此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观察、实践与训练。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这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部分精品课程中所占的份额严重不足。
3 《药剂学》精品课程持续改进的实践
我院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药剂学》为省二类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从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利益出发对课程的运作改进进行了一些尝试。
3.1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明确涉及到本课程的岗位(群),聘请药物制剂的生产、应用与科研第一线的技术管理专家,组成教改工程专家顾问委员会;聘请药剂学、药学等教育界专家,组成教改教育专家顾问委员会。工程专家顾问委员会通过工作岗位(群)的任务分析,明确本课程的职责,确定本课程应达到以下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药剂的生产、销售、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教育界专家指导,根据职责任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开发,确定课程方案,制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内容尽量体现 “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材培养模式,以药剂学课程内容为主体,以药剂学延伸课程和相关知识为辅助,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实用性,引导学生注重药剂学经典知识和技术在现代药剂学研究与应用中的作用。
3.2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把传统的“学术型”教师队伍改建成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本课程发展的动力。担任我校药剂学课程的教师大都是由普通高校毕业直接来到教师岗位,未在工厂、企业、生产一线岗位上任过职,缺乏实际经验和专门技能。为适应教学的需求,我们采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生产和技术开发、聘任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兼课、吸纳社会上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加盟我们的教学、科研和生产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本课程的教师都成为了双师型教师。
3.3 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有特色的高职课程教学体系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综合和应用,是药剂学最重要的外在特征,同时药剂学具有学习内容多而分散,记忆性、背诵性强的特点,难以系统掌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因材施教模式,积极组织教学内容,结合处方和典型工艺以药物制剂流程为主线将相关知识系统化,在教师理清教学主线的前提下,课堂教学侧重讲练结合、讨论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个性,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而在教学内容上参照药剂师的资格考试内容,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配合本课程的教学,我们使用的教材为孙耀华主编的《药剂学》。其为高职高专专用教材。实验教材是我们自己编写的实验讲义。该讲义内容经过充实后,将于200709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发行。
3.4 工学结合,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利用校内外工学结合生产型实训基地加强课程实践训练。目前我系有两个投资主体多元化,功能多样化的校内实训基地——连云港树人科创化工公司和连云港格兰特化工公司,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如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恒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可以结合实际生产进行课程综合技能训练并承担简单的生产任务,训练内容包括医药化工单元操作、常见剂型生产车间实践和社会药房的实践。这种全真的生产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操作技能,而且可以体验和感受企业生产、企业管理的真实氛围,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的养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5 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3]药剂学课程牵涉面广,专业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但是药剂工业生产设备与实验室设备相关性较差,受药物制剂环境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到工厂进行现场教学。采用传统的板书、投影等教学手段很难将抽象的理论、制剂生产工艺和复杂的制药设备讲清楚,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药剂学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像、视频、动画等模拟生产过程,则可以直观生动地解决这一课程难点。如在片剂生产工艺的教学中,我们采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动画影片,模拟压片的全过程,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压片机的工作过程。
3.6 不断地进行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反馈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满意。“学生满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地征求学生对该课程的意见,有利于我们及时调整课程教学方案,提高课程建设的效率。我们认为,学生的反馈信息源很多。从教学环节看,有课堂反馈、质疑反馈、作业反馈和考试反馈等;从课型来看,有新课反馈、复习课反馈等;从内容来看,有疑难问题反馈、学法反馈和教学意见或教学建议反馈等[4]。面对如此多的反馈信息,教师需要合理地收集、梳理与利用。我们的处理方法是对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并科学分类,整理成档。这对于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精品课程的改进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实践证明,课程建设只有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和社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出发展开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建设好精品课程,才能使精品课程有持续改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何国清.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 27(23): 31.
[2]李银芳.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91.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教学团队;教学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能够有效打造一支优秀课程教学团队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深刻体会和领悟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总结出十三条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
1.精品课程的基本特征
弄清精品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教学质量高、同行认可、学生乐学、企业赞许、社会知名、示范性强、能为其他课程提供建设借鉴作用的课程。
2.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
2.1.加强学习,树立现代课程理念,
在课程设置上应考虑:1.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2.课程设置要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所必需的技术技能相对接;3.课程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相对接;4.课程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以能力为本位,在评价中学”的现代职教理念,有效实施“做学教一体”。
2.2.研究现状, 科学制订建设规划
要在充分研究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时间节点、特色和创新、实施与管理、课程质量评估体系与方法、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教学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呈现形式、教材开发的要求和内容结构、网站建设方案、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等。
2.3.行动导向,构建实用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时要充分关注本地区专业群和专业链的建设,要与课程性质相匹配,要适合学习对象的特点,符合学习对象的成长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
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结构的构建为例:
2.3.1.根据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标准,构建行动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实一体、模块化实用课程结构与内容。
2.3.2.课程结构和内容设置上力求体现数控、模具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复合性特点。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四新”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4.深化改革,编写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实用教材
精品课程建设应重视开发相应的高质量系列教材。我们在进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认真调研、分析、归纳相关职业岗位群工作的知识共性、技术共性和技能共性,将其提升为学习领域,并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教材内容中。
2.5.专兼结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应该由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型等组成。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具有现代职教理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教研能力强的“双师结构”优秀教师梯队。课程负责人应是本领域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带头人或者专业骨干教师。
2.6.理实一体,实施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有职教特色,要坚持“理实一体”的教学法,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以能力为本位,在评价中学”的现代教学法,注重职业能力的提高。科学应用多种教学法、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7.校企合作,创设一流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
要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创设优良教学环境,使校内外实训基地能有效为本课程的教学服务。一方面要使校内实训基地与现代企业环境相对接,另一方面要创建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2.8.丰富素材,加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图片、视频、案例、实物、动画、现场和生产情景等,也包括相关工程技术资料、工具书(如设计手册、材料手册、工艺手册、零件手册)等。教学资源应与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相结合,体现“四新”。要有助教的软件资料,也有助学的软件资料。
2.9.资源共享,创建精品课程建设网站
精品课程内容要在网站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网站的交互性要好,要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展示建设进程及成果,促进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接受社会、同行们的检验和指导。
2.10.加强管理,强化精品课程的有效实施与科学管理
课程的开发要“规范化”。课程标准的执行和教材的使用都要按照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要求而定。课程的实施以团队教研活动为基础,注重过程管理和常规管理;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多元化、过程化,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依据。
2.11.科学评价,创新精品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
不同类型的课程,有着不同的评价方法。技能训练类课程应从学生是否学会做事、提高技能的效果等方面评价;基础理论类课程应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从学生能否应用知识为“做事”服务等方面评价;技术类课程应贯彻理实一体、掌握技术技能的达成度等方面实施评价。
2.12.交流研讨,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
有计划的开展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活动;利用精品课程网站的交流功能,及时应答在线提问、质疑等内容;在本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讲座与交流活动。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达成学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有后劲的人才培养效果,经过实践,《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作者简介:
姓名:张萍(1964-),女
籍贯:辽宁省本溪市,2007年被无锡市教育局作为人才引进,现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教师
学位:天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
【关键词】高职高专 精品课程 建设
2003年至今,国家推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有七年多的时间,该项目的发展初显成效。已经审批通过的国家精品课程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对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高职教育来说,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高职院校,应抢抓机遇,以特色优势学科为突破,高标准打造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进而带动其他各门课程的建设,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1、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本质特征是“职业性”,是“为某些职业培养、训练人才,而不是从事与眼前用途无关的学术研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重视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和技术的应用性,而不是理论创新、学科的系统性和基础的综合性”。职业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既可以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也可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使其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2、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态势下,大多数的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即遭遇待业,这一方面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出台的下岗职工优先就业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教学质量下降导致毕业生素质的下降。人才素质的下降势必会削弱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所以提高教学质量事关重大。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而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3、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真正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看,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工厂,制造中心。从我国就业结构看,全国劳动力资源8.8亿人,城镇劳动者中登记失业率3.6%,加上下岗职工则失业率达7%,已达到国际警界线。我国目前一方面失业率较高;另一方面高级工短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工作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建设绝不是单纯的教材建设或是简单的“课程设计”,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质量工程。建设精品课程最终的成果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学生为社会所能创造的价值上。
二、结合新指标体系建设精品课程
从近几年精品课程评审方案与评审指标的变化来看,精品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和趋势:更侧重专业领域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大分值;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比重稳中有升;教学条件的权重逐渐降低;“政策与支持”观测点的分值有所增加。高职专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要围绕新的评审指标体系,更新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素质为基础,以针对企业岗位职业素质教学内容为核心,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实用性、针对性、职业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建设,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提高高职教学的质量。
1、将精品课程建设与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从目标层次上看,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统驭课程建设,或者说课程建设只是专业教学改革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从操作上看,要做的具体事情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很多都是一致的,所以可以将两项工作进行沟通,从而实现工作结合、成果共享。 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目标主要有:探索并形成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时代特色、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和形成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培养一支教学水平较高、富有实践经验、结构合理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形成长效机制,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双证书”制度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设备优良、体系完备、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制度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成效显著,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等。这与精品课程中“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建设目标都是相辅相成的。
2、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就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在新的指标体系中,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分值高达20分,可见高职的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方面要做足功夫。对此,就要从专业的角度考虑精品课程建设,而非简单地从课程的角度考虑精品课程建设。从课程的角度考虑,精品课程建设主要是提升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和课程特色等六个方面;而从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角度考虑,则需要综合考虑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以及“双证沟通”的要求等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在选择精品课程内容及组织安排过程中,从专业发展的全局考虑,而非单纯的“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于专业课程应强调根据企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来确定教学内容;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则应侧重考虑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确定教学内容,使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以此为依据制订课程教学大纲、选定合适教材、编写课程教案等。如武汉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从确定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体系或门类入手,在综合考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双证沟通”以及教学改革与建设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了一个会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体系,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职业道德与经济法规》。这四门课程,既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的一个知识框架,也包括了会计操作性技能、规则性技能和现代会计信息处理技能等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另外该专业负责人也提出,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要求来看,还应将整合开设专门的会计实训课程,并将其也纳入会计专业精品课程体系中来。
3、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与“学科型”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征,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实践性内容占相当的比例。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应该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实践性训练,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精品课程实训要求,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把单个实验(训)室的建设,向综合性、创新型实践基地发展。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与相关企业联手,建立合作机制,把课程搬到企业中,建成能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精品课程把理论讲授、实践辅导、社会考察、工厂实习等不同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将课堂教学、家具实训基地实操、工厂实习、家具博览会参观、社会专业调研、企业设计项目、家具设计大赛、专利发明创造都全部贯穿于教学环节之中,构成一个“学校―企业―社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形成培养学生真正的创造性和应用性家具设计能力的课程体系。
4、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切实发挥“双师”作用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教师团队与本科院校不同,应突出“双师”、“企业工作经历”的特点。课程主要负责人及主讲教师除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双师”建设在操作和落实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停留在教师职称的达标,还应将“双师”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及实践中。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另外考虑到成本因素,也可以将教学任务结合实际工作现场制作成采访录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将被动的理论灌输转向为生动的形象演绎,从而使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坚持“双师”的职称和使用双达标:一方面强调教师的实践经验达标,即实现真正双师;另一方面强调实践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情况的达标,实现学以致用,知以致用,通过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带动和促使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而实现教育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完美接轨。
5、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创新意识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也正是如此。要推陈出新、形成自家特色,这不仅要求精品课程具备其他课程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同时也要在不同院校的比较中脱颖而出,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有。这就需要深入地理解各级指标的含义以及工作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如武汉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开设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职业道德与经济法规》,充分实现了与双证考试的接轨;如康定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精品课程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使学生可以在线练习和考试,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在线练习,另一方面能很大程度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6、建立精品课程长效发展机制,精益求精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获得“精品课程”荣誉决不是某门课程建设的终点,而只是个起点。因此各高校应该建立精品课程建设、完善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精品课程的建设。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后续工作的检查、监督,保证教学内容始终能够反映最新科技发展水平,能够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的改进、完善,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精品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实施。
三、加强深化教学,系统建设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是抓重点、出成效的主要手段。精品课程建设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的特色和专业优势有所侧重的选取精品课程建设的科目,在建设过程中按部就班的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建设的信息化,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长效发展机制推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的长足发展,最终真正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
[2] 周跃红: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研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笔者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精品课程研究的深度与维度,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照。
(二)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对已形成的事实的考察和研究。笔者将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计划,多方位、多角度搜集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以揭示我校精品课程的现状,探寻精品课程健康发展的道路。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研究结果
(一)精品课程类别分布
教育部精品课程项目启动十多年,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斐然。截至2013年9月,我校共建设评审出102门精品课程,其中4门国家级精品建设课程(简称国家级建设课),所占比例为3.92%;14门天津市精品课程(简称市级精品课),所占比例为13.72%;66门校级精品课程(简称校级精品课),所占比例为64.71%;18门校级精品建设课程(简称校级建设课),所占比例为17.65%。具体情况如下页图1所示。内容涉及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和“两课”等学科领域。精品课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精品课程年度分布
自2003年始,我校紧跟国家教育政策的发展,非常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如表1所示,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步伐呈逐年平稳增加的态势。2003—2010年,我校市级精品课与校级精品课两类课程平行有序发展并不断增加,为我校2012年实现建成4门国家级建设课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2009年和2010年,我校还积极探索双语精品课的建设思路,共建设评审出6门双语校级精品课,扩大了精品课程的种类范畴。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精品课程院部分布
我校机械学院、自动化学院和汽车学院三个学院既拥有国家级建设课和市级精品课,又拥有校级精品课和校级建设课,说明这些学院无论从层级上还是从数量上来讲,都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同时,职教学院的国家级建设课“职业教育学”在业界亦有较深的影响;信息学院、电子学院和理学院则从数量上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如表2所示。然而,从整体来看,我校精品课程院部发展很不均衡,外语学院等文史经管院部的精品课程建设相对薄弱,这与其他研究者对精品课程的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四)精品课程学科分布
根据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本科)分类体系,我校的精品课程学科大致可以分为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和“两课”等四类。为了统计方便,笔者将社科部的两门精品课归为“两课”类。我校理工类、教育学类的精品课程一共有94门,占全部精品课程的92.16%,如表3所示。究其原因,可能与我校拥有强大的特色品牌专业紧密相关。我校拥有11个天津市品牌专业: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教育、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动画、网络工程、交通运输、教育技术学、电子商务。这些专业包括了我校很多特色学科,在国内业界排名靠前,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依附特色学科而建的精品课程亦显示出强大的专业匹配优势。相对而言,我校管理学和“两课”类精品课程还需要加强建设力度。
(五)精品课程进入方式
课程进入方式犹如打开精品课网站的一把钥匙,醒目的进入方式能让学习者非常容易找到课程网站,对利用精品课资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校精品课网站的进入方式主要有三种:教务处主页进入、图书馆主页进入和院部主页进入。图书馆主页进入和教务处主页进入两种方式最终链接的是同一个精品课网站地址,均能找到我校所有的精品课程。但是,通过院部主页能够找到入口的精品课只有26门,占课程总数的25.49%。其中,国家级建设课有2门,占总数的50%;市级精品课有9门,占总数的64.29;校级精品课仅有15门,占总数的22.73%;而校级建设课信息则没有出现在各院部网站上,如表4所示。这些数据表明,各院部在精品课建设上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课程宣传上还存在很大欠缺。师生为了解信息会经常浏览自己院部的网站,这个途径也是师生最易获得精品课信息的方式,而调查结果却凸显了我校大部分院部对精品课重建设、轻宣传、轻应用的问题。
(六)精品课程可用性
精品课的关键在于建设,核心在于资源的使用,能否成功访问课程网站则是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的第一关。我校有72门精品课是可以成功访问的,约占课程总数的70.59%。其中,国家级建设课均可使用;85.71%的市级精品课可以使用;77.27%的校级精品课可以使用;只有27.78%的校级建设课可以使用。网站可用性依课程级别高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精品课不可使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服务器链接不通、网页无法访问、域名解析错误或该地址无效等。国家级建设课因其拥有统一的国家课程平台,技术标准高,维护使用非常方便。而我校其他精品课没有专门平台,基本上都是由图书馆网络课程资源部负责、维护和管理,日常工作比较繁重,导致访问使用率不理想。这从侧面反映出我校精品课网站资源 开放共享性较差,缺乏后期管理维护,从而给师生带来极大的困扰,开放教学理念在精品课中得不到体现,严重偏离了精品课建设的初衷。
(七)精品课程运行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是共享,不仅要有科学丰富的课程资源,更要有资源利用的技术保障。如果课程不能正常运行,再好的资源建设亦是无效的。相比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电子教案等课程资源,教学录像作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课程资源,在资源大小和使用难度上对课程建设的技术要求更高。教学录像能否正常播放,是检验精品课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校仅有30门精品课可以在线点击播放,占课程总数的29.41%。其中,个别录像在播放过程中会出现声音画面不同步或者播放不流畅等现象;有16门课程需要安装插件或者下载后才能播放,占15.67%,然而有些课程虽然下载安装了插件,但是依然无法播放;录像无法打开的课程共有10门,占9.8%;还有17门课程没有教学录像。如表5所示。教学录像文件比较大,占用了大量的网络空间,而课程建设中又会存在带宽限制、无法顺畅浏览以及系统等方面的因素,致使教学录像失去其实际应用价值。这些现象对我校日后教学录像的制作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满足不同带宽学习者的需要,在课程建设中可以考虑提供清晰版和流畅版两个版本的教学录像。
(八)精品课程互动交流
师生互动交流工具的建设是衡量网络课程是否具有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我校精品课程互动交流工具可用性统计如下页表6所示。在102门课程中,只有34门设置了互动交流工具,仅占课程总数的33.33%。其中,“网上留言”、“网上答疑”和“联系我们”三种传统的异步交流工具应用比较广泛,而像Blog、Wiki和Moodle等新型交流平台,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学实践和反思,在我校精品课网站中却极少出现。整体而言,我校精品课网站互动交流工具部分建设内容比较薄弱,应该引起课程建设者的重视,要充分考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重视学习者进行人机对话或人人对话的渠道,从而将网络精品课打造成没有学校围墙的第二课堂。
三、几点思考
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资源建设,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资源规模优势,但是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亟须我们努力改进,继续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优质开放教育资源。
(一)精品课程平台存在缺憾
标准统一的技术平台,不但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更能保证课程资源网站的正常运行。我校精品课程由各个参与院部自主确定技术规划方案,独立开发制作,由学校图书馆统一搭建网络平台进行,缺乏一个成熟的课程平台,导致网站的稳定性不高,后期的课程更新和维护更是困难,极大地阻碍了我校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共享。
(二)重评建、轻应用现象有待改变
通过表2、表3可以看到,我校各院部的课程建设投入比较大,课程数量很多,但是根据课程进入方式的调查,大部分院部的精品课程应用效果差,开放性和共享性存在缺憾,课程互动性薄弱,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很多课程为评而建,课程申报成功后缺乏更新和维护,缺乏对课程的大力宣传,导致课程变成无人问津的僵死课程。这些现象需要我校主管部门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相应的总体指导与规划。
(三)教师团队意识应加强
在课程建设中,我校各院部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有的院部组建了自己的精品课团队,由学科教师、教育专家和计算机技术人员等组成,大家相互合作,共同开发精品课程。有的院部则没有组建课程团队,课程建设基本由申报课程的教师负责。这种情况下,主讲教师担负了课程开发者、课程设计者和技术实现者等多重角色,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程的资源设计上。因此,导致许多课程网站建设留下了粗制滥造的痕迹,从而使精品的概念在课程中得不到体现,使课程资源共享成为空谈,所以,加强教师的团队意识是当务之急。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罗双兰,等.国家精品课程与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的比较与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2):41-44.
高校要建设好精品课程,就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解读高校精品课程的内涵,也就是深刻理解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的内涵,也就是五个“一流”。
1.1一流的教师队伍。所谓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指在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一支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对于这部分教师,通常情况下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同时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辅导教师。在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中,使其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1.2一流的教学内容。所谓一流的教学内容是指在组织、设计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将课内课外知识进行结合,其教学内容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前沿性。
1.3一流的教学方法。所谓一流的教学方法是指合理设计精品课程教学,借助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够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灵活、恰当的运用,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4一流的教材体系。所谓一流的教材是指选用的教材要合理,通过创新教材开发的理念,打破传统教材的约束,进一步建立健全教材体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融主教材、教学辅导、多媒体助学系统在内的整体教学方案。
1.5一流的教学管理。所谓一流的教学管理是指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教学文件、教师教学等,教学团队等进行管理,同时对教学检查、课程评价等进行制度化管理。
2、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至今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学校三级课程建设体系。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高校以及课程数量都在逐渐增加,在社会上也形成良好的口碑。高校精品课程从二零零三年开始启动以来,众多高校以及教师的积极参与极大的推进了高校的教育改革,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精品课程建设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阻碍了精品课程示范性和辐射性作用的发挥。
2.1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脱节。精品课程需符合先进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要求,同时要将教学和课程改革成果体现在课程中,善于总结和吸收其他的先进教学经验为己所用。优质的教育课程资源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支撑,课程资源直接服务于受教育对象,因此课程资源是精品课程教育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围绕着专业必修课程、学科基础和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进行建设。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实施计划、实训计划、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习题、案例以学习资料等。但从实际的精品课程建设情况看,课程资源建设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资源建设的情况远远满足不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其次是技术上的问题,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不仅涉及到信息技术的知识,还需要懂得教育教学知识技能。
2.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足。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国家级精品课程调查,不难发现很多教学视频还是由老师一个人在讲,教学方法还不够新颖灵活,这样的精品课程即使被制作成视频课件搬到了网站上,产生的效果也很有限。除此之外,由于很多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精通,运用也不够熟练,导致精品课程在网站建设过程中有些流于形式,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2.3申报网站与课程网站区分不明显。申报网站主要是将与申报材料相关的内容进行展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网站的文字内容与申报内容的一致性。而课程网站主要是对教学内容、教学交互等进行展示,其侧重点是学习的个性化。通过对比分析众多精品课程网站,可以发现申报网站与课程网站之间的区分不明显,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交错,层次模糊,还有的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
2.4网站交互性能不强。对于精品课程网站交互来说,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评审资料交互、教学资料交互。其中,评审资料交互主要表现为专家查阅申报网站的资料,没有完善检索功能供评审专家进行快速查阅,这是目前精品课程网站存在的严重不足。而教学资料交互主要表现为教学者与受教者同网站之间的交互。目前,精品课程网站提供的资料,主要以PPT课件等静态资料为主,这些资料主要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服务,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充分考虑。其次精品课程网站只有少部分提供网上教学、作业提交、即时问答、在线测试等互动模块,但是这些模块还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发挥真正作用,最终导致网站的利用率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2.5网站更新缓慢。在当前“大数据”的时代,精品课程网站一旦建成,就需要不断更新资源,为了进一步保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早在2004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中,已经明确地规定:每门国家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然而部分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存在功利性目的太强的问题,没有真正把握课程建设的目的,在精品课程评审获得通过后即停止了课程建设的步伐,课程内容停滞不前,这种做法导致精品课程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由“精品”变成“次品”。在当前这个教育方式、方法、教学理论、课程知识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精品课程只是代表当前很短时间的优秀教学成果,若不对精品课程网站进行实时的改进和更新,精品课程得不到持续发展,最终只能被淘汰,更谈不上发挥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
2.6网站缺少反馈与评价功能。对于精品课程网站来说,在申报成功之后,其功能主要表现为,在网络环境下的基础上,提供了相应的学习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课程的建设者来说,需要高度重视学习者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以此为依据,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但是,在大部分的网站中,该功能模块还没有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课程资料、教学思想明显滞后,削弱了精品课程的功能,同时使其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3、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建议
3.1精品课程网站必须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丰富的网络资源。实施开放资源库建设项目,实行师生共建资源库的方法,开发多种渠道共同充实教育资源库,使不同的有益资源为教学服务,大大拓展教育面,从而使教育资源真正达到开放和共享。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按照教育学理论,以实际教学需要为准绳,将服务课程教学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课程资源需达到具有较多优质资源,并且满足资源开放程度较高的要求,另外必须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易用性和有效性。教学资源可以分为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其中基础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实施计划、实训计划、实训指导书、教案或演示文稿、作业和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拓展资源包括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等内容。
3.2改革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方法来说,一方面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积极的改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有一套多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行为引导教学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遵守“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在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3.3精品课程网站提供的交互平台,需要具有强大的功能。在网络环境中,精品课程网络化教学主要表现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所以,在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的过程中,需要对交互性平台进行综合考虑,借助该交互平台建立即时答疑、作业提交、在线考试等功能模块,进一步实现学习的交互性。
3.4精品课程网站通常情况下需要具备动态性特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的后续建设提供方便。在对精品课程网站进行建设时,需要将技术平台建设与课程资源内容建设进行分离,也就是所谓的技术人员主要对网站平台进行开发,而建设、完善课程资源内容主要由主讲教师来完成。建设动态精品课程网站,通常情况下需要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建立后台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使得教师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教学改革与课程内容建设。
3.5精品课程网站要具备相应的更新检测系统,以及评价反馈系统。通过更新检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更新和调整网站的相关内容,同时为学校、省,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开展检查工作提供便利。教师和学生可以与评价者借助网站评价反馈系统进行沟通和交流。另外,根据点击率、访问量等相关信息,可以对网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进而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以及完善精品课程网站内容提供参考依据,使课程建设者迅速调整网站相关内容。
4、结束语
【关键词】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2―0058―03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正朝着大众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高校、企业贡献各自的智慧与优势,共同参与数字化资源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得到最广泛的共享,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让广大学生受益。根据教育部文件,2003-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共批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147门(含网络、军队)。然而,精品课程资源应用效果却并不乐观,网站访问率低、重复建设率高,共建高校少,共享覆盖面窄。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以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研究》的子课题之一,由湖南大学负责研究,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10余所高校参与。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子课题组积极研究与探索,以不同课程为平台,提出了基于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专业学会、高校职能部门等三种不同的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
一 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问题
当前精品课程数字资源建设主要由课程建设高校和公司(如天空教室、卓越电子等)共同建设,其它高校共享使用。公司主要是基于商业模式提供数字资源建设的软件平台,其它高校是一种零散的使用,没有参与数字资源的实际建设。评选出的国家精品课程,主要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CORE)网站、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进行开放共享。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优质资源起到了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但从校际间、校企间的共建共享来看,还有很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改进。
1 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网络资源标准不统一,课程资源的获取性低
精品课程网站目前主要采用分布式,而课程网站建设方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间没有建立及时的更新措施,以致课程网站的无效访问度较高。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的课程资源网站地址,对2003到2008年所有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链接访问[1],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表12003-2008年精品课程网站访问失败率统计情况
2 精品课程重立项、轻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内动力不足
部分精品课程在前期的立项、评审阶段投入较多,但在后期的资源更新及网站维护上却基本没有投入[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课程的课程资源陈旧、教学理念相对过时,质量下降。访问者在访问此类精品课程时,心中对其课程资源的优质性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能力。
3 精品课程共建共享意识薄弱,推广力度不够,课程影响力低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所学专业以外的的精品课程知晓度很低,大部分教师对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等集成网站比较陌生。同时,由于网络教育资源缺乏有力的版权保护措施,部分学校或精品课程建设者担忧发生知识产权的问题,于是对某些原创性资料采取限制措施,例如:在申报成功后撤下该部分资料或限制访问权限等[3]。
二 精品课程共建共享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
总结剖析了精品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后,为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子课题组选取了《工业设计史》、《大学文化及成人之道》及《高等数学》进行了精品课程共建共享模式的研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模式。
1 基于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进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以教育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湖南大学为依托,多所高校共建共享《工业设计史》精品课程。其中教育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课程建设的宏观调控,协调处理好参与课程建设的高校、企业与课程主建设方三方之间的关系(如图2)。湖南大学作为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牵头学校,负责网站的总体规划与建设、更新、维护。包括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在内的其他15所学校,提供《工业设计史》授课视频 、考试试题及授课教案等课程资源,并建立公共教学资源库。通过定期举行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各校教师的交流,教师在交流和借鉴中不断探索,使得课程资源建设不仅体现了主要建设高校的特色,更融入了国内其它高校的精华。并在课程网站开辟互动评价栏目,访问者可以和教师建立起即时的互动联系,实现精品课程的共同发展。
同时,湖南大学与微软、英特尔等国际著名公司和德国红点等国际顶级创意推广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参与制定课程建设目标、提供课程建设相关技术支持、提供优秀的企业工程师现场教学等。还利用三维建模的方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历史上经典的工业设计作品,使学生可以生动地、立体地进行深入分析。
此外,为确保课程资源的有效共享,湖南大学建立了教学资源中心,由专门的机构对各课程网站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相关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了课程网站建设、共享、优化的基本原则。如:对课程资源库的一些重要信息采取加密技术,避免其遭到破坏;设置双入口,满足不同宽带用户需求。与各联盟高校、联盟企业建立密切的互动,加强课程的宣传推广,扩大课程的影响力。
湖南大学《工业设计史》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和授课视频均免费向社会开放,其课程网站一直在百度及谷歌“工业设计史”主题词搜索中名列第一,是国内最有影响的教学网站之一,通过网站点击率及IP地址统计,每年受益的学生达一万人以上,国内大部分高校共享了这一精品课程的数字化资源。
图2 基于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的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框图
2 基于专业学会推进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以湖南省数学学会和湖南大学作为《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依托平台,共建共享《高等数学》精品课程。湖南大学为课程网站主要建设方,负责课程网站的总体规划与建设、维护等工作。湖南省数学学会组织建立《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联合体,综合该省境内多所学校的课程特色,通过提供授课视频、教案等方式共建《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形成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国家精品课程(如图3)。既加强了高校的区域性合作,也起到了对精品课程的宣传推广作用,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本校以外的精品课程资源,大大推进了精品课程共享进程。
图3 基于教学专业学会的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模式框图
3 基于高校职能部门推进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以湖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办为依托平台,联合校内各院特色共建《大学文化及成人之道》。湖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办作为《大学文化及成人之道》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承担方,由课程责任教授牵头,成立建设小组,组织校内各院,例如岳麓书院、建筑学院等,都参与到该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如图4)。通过校内各学院的合作,该课程不但将岳麓书院深厚的人文底韵与湖南大学文化建设现状密切结合,而且融合了各学院特色文化,使得学生不仅能认识、发现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促进人文文化与科学精神相融。
图4 基于高校职能部门的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模式框图
在进行精品课程共建共享模式研究及探索的过程中,课题组特别注重学习和吸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件(MIT OpenCourseWare)经验。在课程网站的再建设过程中,将建立与访问者的互动支持系统作为其重点项目[4]。有利于吸取访问者对课程资源、课程网站的意见,促进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三 提高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力度的几点思考
1 共建共享精品课程与教育行政推动及用户自发推动相结合
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共建精品课程数字资源,实现精品课程更大范围的共建共享,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及支持,采取有效的方案、政策、激励措施。在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过程中,应提高精品课程共享辐射能力在整个评审指标中的比重,评审后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2 规范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标准,建立有效的精品课程监控及互动机制
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基本标准,以解决目前精品课程共享中因存储服务器、网站格式、课程资源类型等不统一所导致的问题。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基本标准应包括课程网站的设计规范、基本功能模块、网站的兼容性测试。同时针对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的资源的存储及建立统一的基本标准。对视频等占用带宽较大的资源,应提供常见的适合不同带宽的版本,以适用不同访问条件的访问者[5]。建立监控机制,确保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能够长期正常运行。
3 处理好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指出:“国家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高等学校和授课教师要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但在网络条件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很多情况下难以界定,积极推进共建共享资源必然带来知识产权的相关保护问题。没有相关措施,各高校的优质资源、特色资源很容易被复制,甚至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对数字化资源进行集体保护措施研究,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传播,保障公众对所需资源的自由、便捷的获取,促进资源建设、共享、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4 强化精品意识,丰富优质资源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要做到“六个一流”,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影响力。在具体的课程建设中还应做到一流的课程网站,一流的教学课程,一流的教学研究,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丰富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提高共享程度、辐射范围与教学效果。课程网站还应开辟学习者互动支持系统,重视用户的参与意识,积极引导用户参与建设。
四 结论
以控制理论为指导,改善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开环系统,基于不同主体或平台逐步建立闭环系统,走出目前建设的局限性,是实现精品课程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共建共享模式的有效模式与机制。成立精品课程开放协作共同体是确保精品课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的一种有效策略。建立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使建立的优秀精品课程资源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实现其价值,将是一项长期、艰巨和系统的工作。
――――――――――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EB/OL].
[2] 教材周刊聚焦组.怎么样?怎么了?怎么办?―专家、学者聚焦精品课程共享[EB/OL].
[3] 冯博琴.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
(10):9-10.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群;机械控制;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曾孟雄(1957-),男,四川自贡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教授;欧阳文(1988-),男,湖北天门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 宜昌 44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精品课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21-02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随着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从侧重数量到侧重质量的提高进而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由单门课程建设向多门课程建设而引发课程群建设。根据相邻课程在时间和内容上的衔接关系相互支撑和强化,利用课程群组的关联性优化整合课程体系,以促进教学理念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课程群的学科专业属性与建设模式
课程群是指从属于某个学科的相互之间有着合理分工并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的系统化的课程群体。[1]学科性和专业性是划分课程群的基本依据。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确定与协调都必须依照学科界限来划分;专业性在课程群建设中的课程体系确定及各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也发挥着组织与协调作用。课程群的划分既要考虑到学科因素也不能忽视专业因素的影响。
课程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将几门课程简单设计后加以综合就能够实现的。课程建设并非单独意义的课程研制,是泛指与课程相关因素及条件的建设与完善。开展课程群建设就是要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用系统工程的理念推进课程群内相关课程的整体建设,促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改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系统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按照“宽”的教学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增强各课程的联系与融合,提高课程综合性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2]
课程建设模式一般有四种:以课程或精品课程为单位进行建设的课程模式或精品课程模式;以课群为单位进行建设的课程群模式;既有面上课程又有优化重组的课程+课群模式;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模式。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模式是先对主干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再根据课群顶层设计确定具体合适数量的课程,在普遍建设的基础上以一两门课程为核心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打造有特色的高质量课程,进而以精品课程这个“点”带动整个课程群这个“面”。该建设模式容易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容易产生课程群的整体效应。
二、精品课程与课程群之间的关系
课程群内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有串联式和并联式两种。[3]串联式课程之间是前后顺接,关系紧密,不可分割或颠倒,构成一条教学主线。并联式课程之间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要求灵活组合。通常以串联式关系的课程列为专业基础课,并联式关系的课程列为专业主干课进行系统教学,同时通过案例教学、课程综合设计等环节加强课程群内各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与交叉综合。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模式理顺了精品课程和课程群建设的关系。因为课程群建设评估指标所涉及的主要方面与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要求大体一致,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群建设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课程群建设比单门课程建设面大,“面”上建设有基本要求,而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群建设的基础上,有国家指标要求,因此可集中优势力量,精心建设其中的一两门课程。在建设进程上形成院系合格课程-校优质课程-校精品课程-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梯级建设模式。从教学实际出发,在重点课程群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各类教学研究项目,理顺课程群与精品课程之间的关系,突出精品课程建设。这种在课群基础上建设精品课程,又以精品课程促进课群建设,用精品课程的“精”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较强的示范作用,对整体教学效果起到带头作用,同时也容易突破课程教学条件的“瓶颈”制约。
三、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机械控制类课程群建设
1.特色专业建设下的机械控制类课程群组
以本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依托,以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省级精品课程为龙头,积极开展机械控制类课程群建设。我校机械控制类课程中,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于2009年获湖北省精品课程,机电传动控制、运动控制系统、液压传动与控制等课程是机械专业的机械控制类系列课程,同时也是学位课程或主干课程。这些课程在内容上相互关联递进,在时间上相互衔接呼应,组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课程系列整体。“突破单一课程建设模式限制,开展特色专业机械控制类课程群组建设”是课程建设纲领。以精品课程为核心,整合优化控制类课程群组体系,本着整合拓宽和更加注重应用的原则,对机械控制课程群组的内容体系进行改革。研究课程群的建设模式,加强培养方案中各课程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整体优化,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教材建设,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特色标志水平,以特色证明质量,以特色显示活力,从而促进教学基本建设,提高办学实力,更好地适应水电行业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机械控制课程群教学内容的贯穿融合
本校机械控制课程群涉及的相关课程都是围绕机械工程研究对象,依据控制原理和手段进行不同方式的控制。[4]因此在控制思路和控制方案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类比性,在不同课程的教学中需要贯穿融合。课程群组的各门课程都要贯彻控制基础理论的系统分析方法,在讲课过程中有课程群组的整体概念。在本课程建设项目研究中充分结合各课程特点,进行课程群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协调与优化。在教材选用与建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顺序安排、教学资源共享、实验设备通用等方面展开全面的研讨,以期获得机械控制类课程群整体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以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课程群建设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技术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利用图解分析类比实物的方法结合工程施工现场实例进行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课程群教师努力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开展互动教学,努力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及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课程教学内容在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保障。教师提供控制案例,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进行控制方式设计与控制过程的实验实践,学生成果则以幻灯片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演讲。课程群的所有课程都利用学校网络课程平台“求索学堂”开展互动教学和论坛讨论并取得很好效果。
(2)注重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摒弃重知识传播轻创新能力培养和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5]在课程群建设中结合三峡工程建设选定控制类的课题进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近几年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机械创新大赛中,以控制类研究成果获奖级别和获奖次数为最多。
(3)零距离接触的现场教学:采用工程实际与理论零距离接触的现场教学方式,丰富学生视野,提高理论教学的实践应用性。对课程群中的机电传动控制和运动控制系统及液压传动与控制等课程,利用学校毗邻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的优势,设计零距离接触的现场教学,到大型施工现场开展工程实际与理论的现场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意识和工程可靠性意识。
4.重点开展教材建设出版精品教材
在课程群建设中,非常重视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特色教材建设。课程群教师先后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十一五”系列规划教材《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学习指导与题解》《智能检测控制技术及应用》等,同时重视丰富教学参考资料,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编写有适合课程教学的讲义、教案、课件及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对课程群内的所有课程都编写有符合本学院实验设备条件的实验指导书,并对部分课程编写创新综合实验教材。
5.研究跨课程实验运行机制与建设课程群综合实验室
实践教学是制约课程建设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之一,实验室建设是课程群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建设水平和实验教学环节质量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验室建设上,从课程群的整体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购买和开发的实验设备应具有的跨课程实验开出能力,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群团队的科研优势,将承担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了课程群综合实验室,搭建了创新综合控制实验平台,建立了跨课程创新实验运行机制,开展了机械类大学生创新综合实验活动,为课程群综合实验室的建设提供配套的政策资金支持,使学生跨课程综合性实验制度化规范化。课程群综合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基地。
四、结束语
精品课程与课程群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开展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机械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具有自身的特色:一是通过整体统筹,站在课程群高度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使群内各门课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循序渐进;二是推进教学新理念,实现课程群专题讲座、创新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选题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教学新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毕业设计质量;三是以省级精品课程为核心推进课程群内的系列课程建设,培育推动新的精品课程。实践证明,研究与建设的效果非常显著,对我校机械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努力使我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满足水电行业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领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龙春阳.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0,(2).
[2]吴松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群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
[3]翁其能.工程学科精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