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带苍的成语范文

带苍的成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带苍的成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带苍的成语

第1篇:带苍的成语范文

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7公里的梁带村两周墓地,以其范围大、等级高、保存好著称于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经过大面积的考古勘探,共发现两周至汉代墓葬1200余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2005~200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的M19、M26、M27,由于墓葬未被盗掘,出土文物相当丰富,尤其是大量组合清楚、出土位置准确的玉器,对研究其时的墓葬制度、礼玉制作工艺及时代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将陆续对上述3座大墓出土的部分玉器进行介绍讨论。本文介绍M19出土部分玉器,重点讨论墓中玉器的来源和年代。

M19为“甲”字形墓,墓道长26米、宽4米;墓室长6.6米、宽5.6米,深11.8米。在棺椁之间的东部依次放置有青铜礼器14件,计鼎4、簋4、方壶2,[、B、盘、盖盆各1件。南部放置有4件带铭青铜鬲,铭:“内(芮)太子乍(作)铸鬲,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内(芮)公乍(作)铸鬲,子子孙孙永宝用享”,这为判断梁带村墓地的国别和M19墓主的身份提供了相当重要的信息。M19出土的铜鼎、簋、盘、方壶、[与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1的同类器相比对,器形、纹饰多有相似之处,M2001年代确定为西周宣、幽时期,梁带村M19的年代可能略晚至两周之际或春秋早期。

M19随葬的65件玉器绝大多数出于内棺,主要佩带于墓丰颈部、躯干和四肢。墓主的颈部有两组项链,一组由141颗玛瑙珠、管和6件矩形玉牌饰相间组成;另一组由69颗玛瑙珠管和玉管相间组成。在其腕部、臂部和脚踝各有两组串饰。玉器有戈、牌饰、管、兽面、虎、鸟、贝、褊蚕、泡等,制作细腻精美,纹饰以龙纹、凤鸟纹为主。玉料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等。年代主要属于商、西周和春秋三个时期,个别玉器可能早到新石器时代。

由M19出土的众多不同时代的玉器可知,墓主人生前是一文物收藏家,特别是玉器收藏家,墓主人将不同时代的玉器组装成串饰或组佩,还对部分早期的玉器加以改制或加琢新的纹饰,以符合新的功能或装饰需求。以下举例说明:

1、玉兽面(标本M19:201)

高、宽2.5厘米。兽面因受沁,已呈黄褐色。兽面的“蘑菇角”和目前所见商代出土的兽面相同,标准的商代晚期的臣字眼特征,线条亦符合晚商典型的刚劲有力的艺术风格。此兽面应是晚商时期的遗留。

2、玉兽面(标本M19:204)

高2.9厘米,宽2.7厘米。黄绿玉质,局部受沁。此兽面与上件显然不同,从艺术风格分析,上件为典型的晚商风格,此件已具西周早中期婉约风格。二器双角内的逗点纹迥然有别,眼睛的不同工艺,更是区分商周的界标。本件玉兽面额头细密的平行垂直竖线,始见于西周中期,而绝不见于商代,我们判定此玉兽面为西周中期的遗物。

3、玉i(标本M19:200)

直径4.1厘米。因受沁呈暗黄色,玉质不清。玉殃是新石器时代以来即常见的器类,目前见到最早的为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玉i,西周、春秋时期也有大量出土。那么,此玉i的年代如何?从器表纹饰看,在缺口两侧对称倒置的纹饰是西周晚期以来常见的侧视人面,中段两侧对称的扁圆形纹饰是西周晚期描绘龙眼惯用的形式,沿着内外径平行延伸的双并行线是在暗示龙的身躯,龙尾最终在玉缺口的对面相互交缠,形成S形。这种人龙合雕的表现方式在西周中期出现,只是较为繁缛写实,发展至西周晚期,则演变为流畅简略的风格。从山西晋侯墓地M93、M102(晋侯仇夫妇合葬墓)出土的玉器可知,在西周最晚期过渡至春秋早期时,此类风格仍在流行,这件玉器的制作年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4、玉璧(标本M19:211)

外径10.1厘米,内径5.5厘米。青玉,受沁局部呈斑驳的褐色,且有白化现象。正反皆素面,且薄厚不均,制作不够规矩,内外径皆非正圆形。该器的玉质和制作工艺与山西芮城坡底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璧相类,最有可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留物。收藏者也未加施纹饰和进行器形修整,基本保持着早期制作的原始形态。

5、右手腕串饰

M19出土大量早期的玉器,除了可能是墓主人纯粹的收藏外,也可以作为新串饰的组件。例如在墓主人左右手上,即可复原多组串饰,在此介绍的右手腕上的串饰主要以玛瑙珠链接而成,间隔组装数件玉贝和玉鸟。

生动传神的玉鸟,最早的功能不是单独作为佩玉或串饰的组件,因为玉鸟底座是一方形的短榫,并有十字穿孔,可能是作为某种器物的插件或器钮。其次,玉鸟的年代早于墓葬的下葬年代。此类造型的凤鸟,春秋时不见,却大量出现于西周中晚期。例如陕西眉县窖藏出土的西周晚期速B的盖钮,不管是造型还是纹饰,皆与本件玉鸟相类。

除了早期的遗留,串饰中大部分的组件和墓葬同期,如同组中的数件玉贝,形制和穿孔皆与春秋早期玉贝同。器表上曲度较缓的双并行线纹已有别于西周晚期弯弧流畅的特征,整体呈现平缓柔和的视觉效果,应是春秋早期的作品。

6、右手肘部串饰

收集不同时代的玉器,再重新组装成新的佩饰,在本组串饰为其典型。本组串饰以两条玛瑙串饰和4件圆形玉饰组装而成。4件圆形玉饰大小相若,直径1.5~2.2厘米,其中3件与同墓大量见到的装饰漆木器的蚌泡相似,一件为圆台状玉饰,由其纹饰判断,它们来自不同的时期。

第一件圆形饰因受沁呈红褐色,表面饰为龙纹。这种纹饰常见于商晚期至西周早中期,但线条流畅则是西周中期主要的特征。相类的考古发现见于西周早中期之际的晋侯墓地M113,此件玉器的年代应属与之相若或稍晚。

第二件圆形饰的玉质保存相当完好,呈青白色。龙首向右,身躯由两组垂鳞纹装饰而成。其构图方式,以及工具弯转处所留下的痕迹特征,皆与目前所知的西周早期玉器相似,其年代为西周早期。

第三件圆形饰的玉质和前件相似,表面微略受沁。纹饰则为商、西周青铜器上常见的火纹。由晋侯墓地的发现可知,此类圆形玉饰主要出现在西周早期至中期,本器的年代当略同。

第四件圆形玉饰的玉质已沁成红褐色。此件在4件圆形玉饰中年代最晚,为春秋早期。其纹饰为左右对称的侧视人面。此题材虽常见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但线条本身和西周晚期却明显不同,西周晚期线条弧度的弹性较强,而本件玉饰则趋于缓和,张力渐减,是春秋早期的特征。

由此可知,串饰组件的制作年代一般皆相当复杂,而且玉器受沁现象和年代早晚关系不大,却和玉质本身以及所处环境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7、项链

此项链亦由不同时代的玉饰组装而成,但有别于前两组的地方在于部分组件经重新改制,以便符合新的需求。例如其中一件组件,其造型和其他组件基本相同,但纹饰和造型并不完全相符,上侧边缘和右侧边缘有裁截的现象,可知原为西周常见的玉璜。为了符合串饰的功能需求,在左右两侧边侧制作斜穿孔洞以利串饰的系戴。

至于该器的原始制作年代,若由纹饰题材和线条曲度特征来看,应为西周中晚期常见的龙纹。本串饰组件原应为西周中期的玉璜,在后期重新改制成为现今面貌。至于改制的时间,目前难以判定。

同一串饰的另一组件也具有改制特征。正面左右上下对称的双龙,构图和线纹曲度皆符合西周晚期的风格,背面,为一凤鸟纹饰,但此纹饰和器形并未相互吻合,边缘明显有裁截的现象,凤鸟的下半身也消失无踪。由此推测,凤鸟一面才是玉器的最初设计面,后期因为某种原因,重新改制并在背面加上新的对称双龙纹。此类凤鸟纹饰主要出现在西周早中之际,可知原件为西周早中期的作品,在西周晚期时改制成现今的面貌,流传至春秋早期并下葬于M19内。

8、玉饰(标本M19:198)

器长5.9厘米、宽1.9厘米,受沁而变为红褐色。详细观察造型和纹饰特点,可发现此器经历4个制作年代。

首先是上侧的扉棱,此种扉棱最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斧钺刀类的边侧,而在商、西周时偶见。至于背面的纹饰,线条刚直有力,属商代晚期典型的特征。正面右前端的如意纹弯转处的制作痕迹和特征与晋侯墓地出土的玉器相类,却和商代以及春秋时期有所不同,当为西周时期所后加。

第2篇:带苍的成语范文

1、眼花耳热:两眼昏眩,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

2、眼花心乱: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3、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4、葵藿倾阳:葵:葵花;藿:豆类植物的叶子。葵花和豆类植物的叶子倾向太阳。比喻一心向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

5、漂蓬断梗: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植物断茎。比喻生活不安定,到处漂泊。

6、豆蔻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7、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8、枯杨之稊:枯:枯槁;稊:植物的嫩芽。枯萎的杨树又长出了芽。比喻老夫娶少妻。

9、头晕眼花:头发昏,眼发花。

10、古寺青灯:古寺:年代久远的寺庙;青灯:以植物油为燃料的灯,其光发青。形容虔诚修行者生活的凄苦与寂寞。

11、粪堆上长灵芝: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吃了可以长生。比喻在卑下的环境中产生出高贵的东西。

12、柳暗花明又一村: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13、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14、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15、苍松翠柏: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16、飘萍断梗: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

17、瓜葛相连: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附在别的物体上。比喻辗转攀连的社会关系。也比喻两件事或两个人相互牵联的关系。

18、红豆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19、蔓引株连:蔓:蔓生植物的根茎。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

20、拔茅连茹: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21、枯杨生稊:稊:植物的嫩芽。枯萎有杨树又长出了芽。旧喻老人娶少妻。

22、践土食毛: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23、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24、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25、牵萝莫补:萝:女萝,植物名。指无法弥补。

26、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27、苍翠欲滴: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28、团花簇锦: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

29、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30、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31、心如芒刺:芒:植物的刺。心里像芒刺扎一样难受。形容心里极其痛苦。

32、移花接木: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33、楚楚可怜: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34、棘刺母猴: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35、出山小草:出山:从山里出来;小草:植物。比喻隐士出来做官。

36、葱翠欲滴:葱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37、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38、异草奇花: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39、蒲鞭之政:蒲:香蒲,一种草本植物。以蒲为鞭,柔软不能伤人。旧时称官吏宽厚仁慈。

40、范张鸡黍: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41、羞花闭月:形容女子貌美,使花羞愧,月隐藏。

第3篇:带苍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秦腔;丑角;表演

丑角艺术是一种概念化了的艺术,具体到某一个人物身上,就有了它的或表诙谐、或表滑稽、或表恶善两念、或表爱憎分明的性格表拟。这种表拟了的性格,是对丑角在造型和无限发挥张力上的延伸,它往往以动带静,做到动静相合。秦腔丑角,犹如现代漫画,含有锋利深刻、讽刺嘲骂的充分意义。外面装着滑稽玩笑,内容藏着无限的滋味,只要细细体会,即能引起悲哀、愤慨、激怒的许多感觉。丑角以其滑稽的面孔(扮相),轻快的动作,活泼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使观众兴奋地领会,深刻地认识,故丑角被称之为戏曲中的“红”颜色。

一、秦腔丑角在本剧种中的重要性

秦腔是西北地方戏曲的主体,又是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作为秦腔剧种中行当结构的一个门类――丑角,也必然是随着秦腔的生长而生长,发展而发展的。无论是戏曲和民间,均有无丑不成戏之说,自戏曲诞生之初,即有丑角的雏型和胎胚了。早在周、秦的俳优、倡戏中,就有滑稽之情节和好坏人物。

丑行又可分为文丑、武丑、方巾丑、袍带丑、老丑、小丑、丑旦等。在秦腔剧目中,不仅本戏中本本离不开丑角,而且有许多以丑角担纲的折子戏,更在民间流传多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如:《考文》《丑劈门》《教学》《看病》《十八扯》《打房》《打沙锅》《拾黄金》《捉鹌鹑》《闹窑》《连升店》等等,每逢汇演大赛,下乡慰问,救灾义演,戏曲晚会等,均有丑角亮相,且耀眼夺目,使观众喜笑颜开。

在近百年秦腔舞台上享有盛名的丑角演员就有几千人之多,比较有名的也有几百名,从马平民、汤涤俗、晋福长、活眉毛,到闫振俗、樊新民,再到王辅生、刘济民、雷震中、伍敏中。如今又出现了许多丑角新秀,丑角行当可谓人攻济济、后继有人,使丑行能够随着秦腔的发展而发展,甚至许多青年观众是由喜欢丑角才喜欢上秦腔的。

二、秦腔名老前辈的风格形成及优势

在秦腔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一批有造诣的丑角演员,同样,他们风格的形成,也丰富了秦腔的表演,为秦腔占领市场,吸引观众,普及和提高秦腔艺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议论秦腔,必论丑角,提起看戏必观丑角,评论演员,必侃丑角表演。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丑角更为吃“香”,人们追求欢乐,需要幽默和喜剧,于是乎,便出现了许多“丑星”“名丑”“新星”,甚至“慧星”。纵观丑角行当的发展,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各有千秋。被称为“易俗六君子”中的苏牖民、马平民、汤涤俗。这三位名丑又曾被观众美誉为“酥麻糖”(即苏、马、汤之意)。听人讲迷,苏牖民的《闹学》《可怜虫》《三滴血》各戏,都有独到之“绝招”;演《闹学》老先生在化妆上独出新裁,不绘脸谱,用白棉絮粘眉粘须,在艺术上创出新颖路子。马平民曾被北平观众誉为“马博士”,曾在武汉演出时,有评论文章以“神情毕肖”“洵称上乘”之词赞扬他的表演。汤涤俗在丑行属小丑兼演老丑和狡泼的丑旦,擅演愚、笨、蠢、呆一类角色,故所演的《可怜虫》《算卦骗人》《白先生看病》《双愚记》《柜中缘》等,他的表演、唱腔、神态,可以说,风格独特,用“空前绝后”的话形容,也不为夸张。

樊新民是秦腔舞台四十年代演红的丑行演员。他是专攻文丑(“方巾”“袍带”)的,但还兼演老丑、小丑、彩旦亦称俏俏云隽秀。他戏路宽广,既演晋信书、蒋干、宁继愈一类官衣、方巾丑,还演淘气、祝小三一类腰包丑,又兼演刁泼的彩旦,算是秦腔艺坛的马派名丑。

闫振俗亦是艺贯三秦、西北知名的丑行佼佼者。他的表演乍看是硬腿僵臂,道白粗笨,唱腔低沉,真有“不飘”之感,但多感后,就品到他在丑角路子上的不同凡响,有其特殊之风格,闫老原初工须生,还曾受到名须生高天喜的教授。他演的启蒙戏《闯宫枪斗》一剧,就是高天喜的衣钵真传。他也看到过苏牖民、汤涤俗的表演,艺术上受苏、汤的感染熏陶,从他表演艺术及看家剧目,亦可看出属名丑晋福长的艺路,但却如齐白石画虾――似象非象。要说在丑行创造了闫派艺术路子,亦为不可,因为他承上启下,脉络清晰,既有代表剧目的积累流传,亦有众多的徒弟仿演他的剧目和摹拟他的表演风格。

闰老“善编善演,机灵出戏”,这就说明他演丑角并不抱残守缺,勇于在表演上创新,且常即兴表演,舞台表现或造句成章,既感人又有新鲜的时代气息,每看他的演出都生动活泼、寓有新意。

三、秦腔丑角独特的个性

秦腔丑角历来雅俗共赏,但往往以通俗为主,有大众化的优势,容易被观众接受。它征服观众的特点在于接近生活,且从服饰、化妆等都较为滑稽、有趣。如说数板,朗朗上口,合辙压韵,趣味性强;绕口令通俗易懂,插科打浑,逗趣取闹,常把歇后语、成语以及村野杂谈纳人戏中的具体人物,无不恰切人情人境,感人迷人。在捕捉生活中情趣语言,塑造人物方面,确有画龙点睛的才能。有时把多种剧种的唱法搬入秦腔舞台,亦别有风趣。

有位专家曾撰文《戏曲不可脱俗》,我以为很有道理,作为戏曲丑角表演,本身便是通俗文艺的范畴。他的表现必须大众化,比如秦腔及许多剧种的丑角道白均采用方言。这就说明丑角语言艺术的重要性。丑角的语言则是征服观众的重要手段,闫振俗靠幽默风趣的语言博得了千百万个戏迷的喜爱。可见语言(包括道白、板歌绕口令)在丑角表演中的作用之大。许多丑角在表演时,把唱词改成顺口溜,起到了比唱更好的效果。

秦腔是长期生长在民间的一株绚丽多彩的鲜花,千百年来,经过劳动人民亲手施肥、浇灌,散发着极其浓郁的泥土芳香。秦腔丑行的口头韵文,语言鲜明生动,简炼易懂。丝毫没有浮夸虚饰,也不矫揉造作,它“充满了感情、真诚和力量”。

四、秦腔丑角应有自己的风格

国外的戏剧丑角被归于美学的范畴,甚或有专家提出“丑”便是美。因为喜剧的表现(表演)始终贯穿于一个“真善美”。秦腔丑角也是多是这样。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杨三小,憨厚善良的胡山,性格活泼的张苍等,因此,不能一提到丑角就是“坏人”。即使一些反面或中间人物其性格扮相,也是十分可爱的。本文前边所提到的名老前辈马平民、闫振俗、樊新民、王辅生等都在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他们都是秦腔的骄傲,曾被京剧等多剧种学习借鉴。可见秦丑自古有自己的风格,这些由众多名家、艺术家辛勤探索实践而创造出来的风格应给予肯定,发扬光大。

第4篇:带苍的成语范文

jūshùpāntānshūzhǎnxīnwēn

shāowēitūqǜmiè

光生轻

二、查字典填空。(6分)

1.“照耀”的“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再查画。

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光线射在物体上;②照相、摄影;③按照、依照;④对着、向着。在这个词中应选种解释。“照敌人开枪”中“照”应选种解释。

2.“乃翁”中“乃”字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画,第一笔是。

3.“木屑”中“屑”的音节是,结构是,组词、。

三、按一定顺序排列下面词语。(4分)

1.起床、放学、吃饭、上学

2.食品、面包、蛋黄面包、面食

3.收获、耕地、田间管理、播种

4.秋天、冬天、夏天、春天

四、理解字、词的意思。(10分)

1.写出下面句中加黑的字词的意思。

①大理石并不是生来就那么美丽的,要经过人的选择和琢磨。有经验的人看了开采出来的石块,就清楚它内在的含蕴,懂得它的价值,知道它可以做成一件什么器具。

②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③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2.给加黑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写在句后的括号内。

①年老的工匠,年轻的学徒,就在这样的小房子里长年累月地劳动着。

我怎么能连累你哪?

你可千万不要累戒不改。

A.牵连B.屡次;连续C.积累

②“陆续”的意思是。

A.坚持下去。

B.先先后后,接连不断。

C.从没有停过,一个接一个。

五、句子。(8分)

1.用横线画出大句子中包含的小句子。

①我看见小丽在学校里帮助同学值日。

②我们去公园玩可真是一件开心的事。

③他们发现一个孩子坐在河沟边上。

2.扩写下面句子。

这是小站。

_____________

3.缩写下面句子。

红四团取得了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句子写具体。

三月,下过几阵雨。风吹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填空。(8分)

1.《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______代_______。后二行诗是________________。这二行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按原文填空。

有几对燕子_________了。落在_______上。__________的天空,几_________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___________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__________。

七、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10分)

1.“晕”是多音字,它的音是“y&n”、“y)n”。

2.《夜莺之歌》一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中“需要它”指的是“需要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4.“山上开满了映山红,_____花朵和叶子,_______比盆栽的杜鹃显得精神。”中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是“即使……也”。

5.“包蕴”的口语是“包含”。

6.写表扬稿,要写明被表扬的是谁,做了什么好事,最后写上表扬人的姓名和日期。

7.“茂盛的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是比喻句。

8.“这些奇异的云彩,有的像羊群,在慢慢地走动;有的像一床又厚又大的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中所有的标点都是正确的。

9.“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段话是“动态描写”。

10.《挑山工》是以人物命题的。

八、阅读课文片断,并回答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_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2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起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着短枪,着马刀,着手榴弹,着敌人①密集的枪弹,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3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②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③奋勇向前,不考虑自身的安危,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里,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④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1.给课文片断加一个小标题,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在这段课文的第二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

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换成相应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4.为每个自然段选合适的段意,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第一自然段。

A.泸定桥的桥面。

B.两个团的敌人守住泸定桥这个天险。

C.夺取泸定桥的准备。

第二自然段。

A.我军发起总攻,冲到对面。

B.我军发起总攻,冲向对面。

C.二连突击,三连铺桥。

第三自然段

A.我军夺桥的经过。

B.我军在桥头跟敌人激战,夺下泸定桥。

C.敌人被我军打得大败。

5.按照“桥上、桥下、对岸”的顺序用“│”线给第一自然段分三层。

6.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党的号召”具体指下面哪句话?(在括号内打“√”。)

①“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②“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九、作文。(25分)

写一件自己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

第5篇:带苍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 空缺 原因 翻译

英语和汉语反映不同的文化,即各自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包括不同的生活方式、民俗、宗教、传统观念以及文学艺术等;同时,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它既是文化的反映,也自成独立的系统。“英汉各自的文化不同,自然影响词语意义的对应”。英语和汉语在词义上有完全对应的情况,更有词义不完全对应和词汇彼此空缺的现象。理论家EO・索罗金等人在论述话语及其民族文化特点时提出一种“空白”(лакуна)理论,“所谓‘空白’是指源语中存在某种为异族文化接受者所不明白的、莫名其妙的、易于误解的东西,造成异族文化的空白”[1]。空缺或空白都指不同语言之间的词语非对应现象。本文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词汇空缺的翻译。

1.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2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词汇空缺

在我国古代畜牧社会,关于马、牛、羊的词特别丰富。许慎的《说文解字》马部里有20多个词,如白身黑鬣的马叫“骆”、黄色有白斑的马叫“骠”、深黑色马叫“骊”、黑鬣黑尾的马叫“骝”、苍黑杂毛的马叫“骓”、青白杂毛的马叫“骢”等等。[2]相比之下,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自古以来海洋业发达,有关渔业船只的词汇众多,但有关马的词语却不如汉语那样繁多。

landing一词汉语中缺乏现成的相应表达。目前较流行的译名是:楼梯平台。landing一词还难在其歧义:a.the level space or passage at the top of a set of stairs between two sets of stairs;b.a level space between two sets of stairs.“楼梯平台”的译名无疑体现歧义,寓意亦失之含混。《远东英汉大词典》为landing一词作了注脚式的说明:楼梯顶楼的走廊;楼梯阶梯间的驻脚台。

1.2社会习俗的不同造成的词汇空缺

“吃过了吗?”这一常用语积淀于漫长而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形成于广泛而又温饱难求的黎明百姓。在我国吃饭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都是老百姓街谈巷议的一个热点。渐渐地,“吃过了吗?”演变成一种套话,渐渐地,“吃过了吗?”离开了它的本义,而转向一种招呼,一种问候,一种姿态。但是,这种招呼、问候、姿态在英语中却没有,形成了一种空缺。

1.3不同而造成的词汇空缺

欧美人多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在欧美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教会的势力曾一度凌驾于国王君主之上,宗教已经不只是一种信仰,而逐步形成了一种文化。sheep一词,在西方国家常指“信徒;教友;教区居民”,推演下去,a stray sheep即宗教意义上的sinner(罪人,迷途之人)。这在汉语中就形成了词汇空白。

1.4词义联想和文化意向的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

词义联想和文化意向的差异实际上也属于“文化信息”差异。它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的不对应上。比喻善于表达感情,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

据说,在远古时候,没有狗的存在,人类祖先通常把捕猎回来的小狼崽饲养起来,通过不断的驯养就变成了今天的狗。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的差异,东西方人对狗的观念存在着差别,这是因为西方文化起源于游牧,中国文化起源于农本[3]。在汉语中狗多带贬义,因为它在汉民族的心目中形象不佳,所以多用来表示否定、贬斥、讨厌、低下等情感。具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1)(诅咒、骂人语)令人讨厌,如:狗地主、汉奸走狗、落水狗、狗头军师、狗胆包天;(2)凶残、凶恶,如:狗急跳墙、狗咬狗、狼心狗肺;(3)龌龊、肮脏、污秽,如:狗屁、狗屎堆、狗嘴吐不出象牙;(4)虚假、伪劣,如:狗皮膏药、挂羊头卖狗肉;(5)势利、目光短浅,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6)惹是生非,如: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西方人发现经过驯养的狗不仅能帮忙狩猎,还能对主人忠于职守,所以他们对狗怀有特殊的好感,在他们的民族传统观念中,狗甚至还是“人的挚友”。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英语里有些家畜动物及其肉的单词是不同源的,因为当时的日尔曼贵族与当时的英国佃农富贵有别、食物不同。在英语里牛是cattle,牛肉是beef;羊是sheep;羊肉是mutton;猪是pig;猪肉是pork;狗是dog,就没有狗肉这一对应词,由此可见狗在西方民族中的地位。因为西方人一般不吃狗肉,如果有人对他们大谈狗肉如何好吃,他们会目瞪口呆,甚至会发出严正抗议。英国人有养狗的习惯,对狗一般有好感,所以,多数带“狗”的习语通常不带贬义,用其形象比喻人的行为,如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sick as a dog(病得很厉害)。

2.词汇空缺的翻译

2.1音译法

有一些外来词译成汉语后仍然保留原有的读音,如:sofa沙发,salad沙拉,gene基因,Aids艾滋病。

2.2直译法

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译文的语言(或目的语)与原文的语言(或始发语)常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能表达同样的效果。如: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crocodile’s tears鳄鱼的眼泪。

英语的某些汉语借词也是采用直译法,如:纸老虎paper tiger,丢脸lose face。

2.3意译法

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在英汉词汇空缺上我们较多地采取意译法。如:狗头军师inept advisor,villainous advisor,狗腿子lackey,henchman,spaniel

同样的汉语的“吃”的社会习俗的不同造成许多在英语中形成词汇空缺的表达。如:“吃闲饭”lead a idle li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得开”be a favorite of,“吃不准”be not sure。

2.4增词译法

所谓增词译法,就是在原文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从而使得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译文习惯和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一致起来,使得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等三方面都对等起来。在英汉的词汇空缺的翻译中,增词译法也是常见的方法。[4]如:

Those were the words that were to make the world blossom for me,“like Aaron’s rod,with flowers.”后来就是这些词把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我面前,就像《圣经》上说的“亚伦的仗开了花”一样。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The wit of three cobblers combined surpasses that of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通过增加词语提供了背景知识也表达了原文的内涵意义,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接受。

2.5加注法

上文介绍了多种情况造成了英汉词汇空缺,在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加注的方法,使译文与原文对等,并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接受。如:

大门上挂了白布球,新贴的厅联都用白纸糊了,合城伸衿都来吊唁。(《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册第54页)

Balls of white cloth were hung over the front gate,and the new scrolls in the halls were pasted over with white paper.All the local gentry came to offer their condolences.(The Scholars,Chap.4,P40)Notes:White used to be the colour used in Mourning in China.

(2)汤知县……又把范进的文章称赞了一番,问道:“因何不去会试?”范进方才说道:“先母见背,遵制丁忧。”(《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册第63页)

Magistrate Tang...praised FanChin’s essay and asked,“Why did you not sit for the higher examination?”“My mother has died,”FanChin explained,“and I am in mourning.”(The Scholars,Chap,4,p.48)Notes:For three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either parent a man had to observe mourning.During this period an official must retire from office,and a scholar could not take examinations.

译文(1)大门上挂白布球是表示这家死了人,另外在灵堂上还有挂白幛的习俗。英美人则无此习俗。

译文(2)中范进因其母亡故而不能参加会试,在英美国家也无此制度。因此,为了帮助英美读者理解,译文采取加注法作解释说明。

词汇的空缺现象,不可小视。词汇空缺的研究,能培养语感,提高语言学习兴趣,磨练语言的敏感性。同样对词汇空缺现象的研究,也能提高我们的语言分析能力。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之间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的阐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和他们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而这一现象又往往造成翻译的困难。好的译文应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原文,贴近原文并不是指拘泥于原文语言逐词硬译,而是指能表达出来原文蕴含的信息量,表达出原文的文化意义、修辞风格和神韵。为此目的可采取不同的译法,在翻译过程中应对不同译法进行比较,以定取舍。

参考文献:

[1]王秉钦.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