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益活动的看法范文

公益活动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益活动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益活动的看法

第1篇:公益活动的看法范文

2012年9月24日,在2012全球新媒体与社会公益峰会上,以乐施大使的身份受邀演讲的海清紧跟着李连杰上台发言。海清悠然走上演讲台,向着台下1000多位观众,不好意思地说:“我一演讲就紧张,所以我准备了一份发言稿,念得不好请大家包涵啊。”大家都笑了。

10分钟的发言,没有即兴的发挥,海清一字一字地把稿子念完,发言中,将自己的公益行动80%的贡献归结于与她合作的公益组织“乐施会”,而她“只是一名志愿者”。

2011年6月,海清继好莱坞女星斯嘉丽·约翰逊、英国影帝科林·菲尔斯、奥斯卡影后海伦·米伦之后、受邀担任乐施大使的艺人。海清是乐施会在中国内地委任的首位大使。

熟悉中国电视剧的观众,都会知道海清,从2007年《玉观音》出道,《蜗居》的热播再到《媳妇的美好时代》,海清在电视剧中塑造的每一个形象都深入人心,个性鲜明。2010年,海清凭借《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出色表现,几乎成了当年的电视剧女王,获得多项奖项。

海清红了,要拍的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她参加的公益活动也越来越多,从剧组请假出席公益活动被当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出任乐施大使;倡导低碳减排;为关爱女性健康拍摄红丝带系列;亲赴非洲关爱当地贫困儿童,出席二十多个公益活动的。海清曾在同时拍摄三部电视剧的档期作为“亲善大使”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亮相非洲,花几个小时从片场请假只为接受媒体对她传播公益的采访,她说 :“我做的能帮助到人就好。”

公益“大使”

海清本名黄怡,有一个7岁的儿子。

不签经纪公司、没有经纪人、入行以来很少拍过广告、不谈个人感情和八卦……海清的生活成名前和成名后,都过得简单又坚定,陪伴在她身边最多的是工作以及公益活动。海清说她做公益没有特别的计划,唯一的标准是:身边能帮到的事情。

成为“乐施大使”之前,2010年1月,海清获得了江苏卫视、百度2010年网络沸点的“年度亲善大使”称号。这位“大使”便开始频频出现在需要她的地方。

5月6日,玉树震后21天,她在玉树,是玉树地震时第一名到达4000米高原的女艺人。“亲善大使”海清与医护人员和卫生部的工作人员,一起去探望在玉树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儿和受伤的儿童。在那次的探访中,海清成为孩子们的支教老师,帮助他们渡过灾后的心理难关。

10月,海清出镜在杂志封面上。受红丝带计划邀请,海清与众多影视明星一同拍摄了一组倡导关爱女性健康、拯救癌患者的照片,铜版纸上背景暗色的墙面,海清位于照片的正中,红丝带围成的线条从身前绕过。

“我更能理解女性疾病带来的痛苦。”海清坦言曾经因为工作压力而患上乳腺增生。

2011年6月,海清正式成为乐施会首位在内地的公益形象大使。“我信任他们是因为他们小气。”签约会当天,海清用一句抠门来形容乐施会给自己的待遇。“你们听说过吗?做公益还得自己搭钱的。”海清笑着说。她接受了一张2011年乐施会为她排出的公益行程表。乐施会传播官员李艾说,乐施会在内地只有她这个乐施大使,所有内地需要大使出席的活动都要找海清。

2011年6月21日,海清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邀请,前往非洲参与“明月行动,关爱非洲”,驰马在草原上、看碧蓝的天,低矮的云朵,和内罗毕的孩子们一起跳舞的时刻,成为海清记忆中最幸福的时刻。路过被称作“上帝的宝殿”乞力马扎罗山的时候,海清在博客上写道,“这里的景色仿若来到天堂,残忍的工业请不要破坏它”。

2011年底,海清从南非气候变化峰会归来,在记者见面会上,海清给记者们上了一课。“对比在重污染下生活的赛特勒小学的孩子们,我们已经很幸福了。”

海清承担了一个明星的社会责任,无报酬地化身为模特、记者、演讲家参与公益,其中涉及环保、女性健康、扶贫、助学等纷繁复杂的公益项目,持续不断的公益之旅,也带来了她见证自我的改变,她说“公益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

做好我自己

今天的明星都有微博,海清的微博更拥有着500万的庞大粉丝群。乐施会工作人员坦言,通过海清的微博可引发几千条的转发,节省不少宣传的人力成本。海清相信微博传递正能量的能力,也顾忌它的反作用力。“微博是不够的。”

海清的博客开设至今,从2009年每天写一两行一百字左右的拍戏小感受,到现在每篇博文都在写对生活的感悟。“怀旧是最好的反省方式。”海清在博客上写道。

海清在博客上喜欢写风景,写评论。也喜欢发感慨,写段子。当一路走红、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海清暗示自己要HOLD住,要在荧屏继续给观众带来新的角色。

第2篇:公益活动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慈善;捐赠;贝因美公司;公益事业

Abstract:With the constant socialist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the native enterprises gradually turn to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good; though, many of them have not established a regular pattern for that. The paper samples Beingmate for a case study about Chinese corporate brand strategy for public good in terms of strategy selection, positioning, and decision making, etc.

Key words:charity; donation; Beingmate; public good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的企业开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但是总的来说,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发达国家企业仍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中国企业在参与慈善和公益活动的时候随意性比较大。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社会活动也是它们实现各个经营目标,提高自身的品牌和声誉的机会与途径,企业很少考虑如何通过这些慈善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国外的很多公司都早已通过公益活动,树立企业品牌的战略,认为企业公益行为应追求“互益”和多赢。

二、公益品牌策略及其应用现状

企业公益行为理论在西方主要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论、公益-品牌战略论、企业慈善行为矩阵、企业慈善行为无意识心理障碍化解方法论。其中公益品牌战略论的代表人物卡罗尔可尼等认为,长期以来企业迫于社会舆论压力而被动捐赠钱物,此乃消极被动型慈善行为。波特战略性慈善行为模式的目标过于宏大而让人望而却步,公益品牌战略则能够兼容社会公益与企业的商业目标[2] 。笔者采用卡罗尔可尼等人[3]的经典定义,将公益品牌战略定义为:企业通过从事公益和慈善活动提升企业品牌,其实质是将通常被视为义务的企业慈善活动转化为有价值的企业资产,从而实现公益与商业目标的双赢。

目前 ,国外的很多企业都已开始利用公益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它们通过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知识,精心选择最合适的公益项目,然后向全世界广泛传播自己的目标和贡献[4]。例如,雅芳公司通过经销商唤起低收入女性及整个社会对乳癌的关注和预防意识[5]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开展了福特基金课题“公司捐赠研究”[6]课题研究中提出的,跨国公司在捐赠模式、组织化和制度化程度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成熟,将企业捐赠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商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

在中国,“企业公民”的概念还处于萌芽阶段,企业慈善理念的认知还不成熟,尽管许多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捐赠活动。

目前,中国企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捐赠[7]:一种是直接捐赠到某些慈善项目;另一种是捐赠给各类慈善机构或者政府,再由他们有的放矢的用于不同领域的慈善活动。但是,国内企业在参与慈善活动的时候随意性很大,难以实现“互益”和多赢。

三、案例:贝因美公司特色的公益事业

贝因美公司是中国婴童业的综合运营商、领跑者和最大规模企业之一,全方位服务于中国母婴。它始创1992年,其品牌定位是“您的育婴专家”。笔者以贝因美成功的社会公益活动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企业的公益品牌策略的选择提供借鉴。

(一)爱婴工程

这是贝因美实施的一项公益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贝因美品牌形象。主要内容包括:对特殊困难的婴幼儿家庭进行资助,如多胞胎、残疾人家庭;向特殊新生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如弃婴、孤儿等。设立“爱婴基金”,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婴幼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 “爱婴工程”开展十几年来,已无偿向全国近300家多胞胎家庭、数千家困难婴幼儿家庭提供援助,捐赠儿童福利院300多次,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这些塑造品牌形象的工程在贝因美已经被无限地放大,公益品牌的理念早以渗入企业的肌体。

(二)育婴工程

出发点以顾客需求为核心,契合社会利益。宗旨是通过持续的努力,传播科学育儿知识,促进中国婴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具体内容包括:系统开展科学育婴咨询活动,资助有关机构及研究人员深入开展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的科学研究,资助、组织交流科学先进的育婴知识、研究成果和经验,向全社会传播科学的育婴知识。目前已经开展以下工作:(1)设立贝因美育婴咨询服务中心,建立用户数据库,以会员制形式向目标消费者提供《会员通讯》等各类服务;(2)在婴童行业率先开通8008571051等12条育婴免费咨询电话,由训练有术的育婴专家解答有关婴幼儿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的问题;(3)独家斥巨资创建中国育婴网;(4)编著出版中国第一部成功学育婴专著——《育婴指南》,普及育婴知识;(5)免费向全国新生儿家长发送贝因美育婴科普资料。

(三)亲母工程

在“爱婴工程”和“育婴工程”开展13年后,“亲母工程”也加入到了贝因美公益事业的行列中。2006年1月25日在杭州举办的“浙沪百名留守儿童家庭共团圆”活动拉开了贝因美集团“亲母爱婴工程”的序幕,“圆好妈妈一个幸福梦想”,“亲母工程”是在“爱婴工程”、“育婴工程”基础上的拓展,从对多胞胎家庭、贫困婴童家庭的资助以及对婴幼儿喂养、教育的关注,拓展到对整个母婴群体的关爱。

(四)其他介绍

以前,爱婴工程和育婴工程都是由食品运作系统来执行,自2005年来因为有贝因美集团所属的婴童用品专营店这个平台,公司可以将“两大工程”的区域操作主体,移交至专营店。这样既能迅速提高当地专营店的知名度、美誉度,为贝因美加盟店增加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大量的加盟店爱婴工程育婴工程的开展,在全国形成累积效应,更加促进了贝因美公司品牌的提升,最终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四、贝因美公司公益品牌行为的特点

(一)数量表征

公司公益活动频率比较。通过对公司网站的跟踪,可以看出公益活动在公司的发展速度。笔者选取了2004年、2005年度、2006年度贝因美公司网站上公布的集团信息,并将公益活动方面的信息进行了整理,见图1。

将2004年度和2005年度的公益活动进行了加总,然后和2006年度贝因美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前两年的加总和还没有2006年的多,可见公司公益行为的发展非常迅速。

(二)公益事业的选择符合企业的品牌定位

无论企业的规模有多大,都没有一家公司有足够的能力涉足多方面的公益事业。贝因美的品牌定位是“育婴专家”,它所进行的两大工程“爱婴工程”、“育婴工程”是围绕着帮助有困难的婴幼儿及促进中国宝宝健康成长来进行的。显然,这些活动符合贝因美的品牌核心价值以及目标人群的喜好。比如,贝因美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成功生养教”育婴讲座。它从优生优孕开始,从人的初始状态入手,用“意识发生论”指导教育,帮助父母成功把握孩子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同时养育与教育并重,注重婴幼儿合理营养与良好习惯、健康身体与健全人格的全面养成。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把贝因美成功生养教的教育理论传播到了全国各地,更把“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企业宗旨以鲜明直观的形象,呈现到了消费者面前。

(三)公益行为成为公司的长期战略行为

对贝因美来说,公益营销不仅是一个活动、一次捐赠,而是长期的战略行为。作为公司公益事业的主工程,“爱婴工程”开展至今已经13年了,对困难多胞胎家庭的赞助帮扶也已坚持了长达十多年。贝因美的多胞胎之家已经成为集团爱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向全国近300多家多胞胎家庭提供了帮助,也向数千家的困难婴幼儿家庭提供援助,捐赠儿童福利院300多次,这也使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前是公司去发现、寻找多胞胎之家,然后给予帮助。而今,多胞胎之家遍布全国各地,几乎众所周知,那些新生多胞胎的家庭会主动找公司来寻求帮助。贝因美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是一个可以信赖,会无私的提供给帮助他们的品牌形象。

(四)公司高层对公益的重视

贝因美集团总裁,在接受阿里巴巴网站的直播采访时说:“我们有一个理念:宁可广宣费预算少一点,但是做公益这块一定要保证,我们更注重品牌美誉度”。笔者追踪了最近两年贝因美公司网站的信息,对集团信息进行了统计,见图2。

在2004年、2005年度两年一共四十条的集团信息中,竟有13条都是有关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相关信息。其中公司总裁亲自参与的达5次之多。同时,2006年贝因美公司还设立了爱心大使,由总裁助理亲自担当。三、四月份爱心大使亲自前往杭州、上海等地拜访江浙沪多胞胎家庭。爱心大使代表贝因美集团送去礼物,并了解了孩子们身体、生活情况,以及需要帮助的地方。

(五)公司硬件设施上对公益事业的支持

目前正在火热开展的2006贝因美冠军宝贝大赛,在其公司的OA系统上设有专用的大赛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各业务部用于:下载大赛资料、当地DM报名和现场报名信息的录入和修改、比赛结果的上传。刚刚落幕的贝因美“亲母工程”——圆好妈妈一个幸福梦想,同样在贝因美的OA系统上设了链接窗口。可见,该公司对公益事业给予了较强的硬件支撑。

(六)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贝因美公司开展的公益活动非常之多,有些是独立操作的,但许多大型活动都是和其他组织进行合作的。笔者对该公司2006年一至四月份的活动进行了收集,见表1,以此了解公司开展公益活动时的合作情况。

从表1可以看到,在公益活动中,贝因美公司选择的合作组织很多,既有行业协会、福利院、高校,也有报纸、杂志、网站、可谓非常丰富。仔细研究一下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组织和机构都和婴童、母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和贝因美的品牌定位以及所开展的活动主题非常切合。

在非营利组织方面,全国妇联中国儿童中心、杭州市婴童行业协会、浙江省计划生育协会,这样的非营利组织都有其权威性。贝因美公司在专业知识、可信度、信息以及实践经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杂志方面,《婴儿世界》、《宝贝,因爱而美》都在关注婴幼儿,他们在婴幼儿方面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在网站方面,与在非营利组织和杂志方面的选择一样,该公司对于网站的选择也是集中关注母婴,这些网站在母婴事业上拥有较强的专业性。

五、对中国企业公益品牌策略选择的启示

(一)选择与企业品牌定位协同配合的公益事业

企业所选择的公益活动必须符合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以及目标人群的喜好。企业做好事绝不能见好事就做,不管公司的实力有多大都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来运作多方面的公益事业。如果能选择其中一些适合公司的公益,把它做好就能帮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如果公益行为与品牌核心价值不符就会使品牌形象模糊。公益行为越多,大家就越不知道这个品牌代表着什么。因此,公益活动的具体策划,必须注意定位问题,公益活动要与企业主营领域、特别是营销任务的主体有着明确的相关性。当企业对合适的公益事业做出贡献时,消费者的信任感也就随着增加。

(二)选择公益事业的关键群体

当所选择的公益事业受到企业关键群体关心和重视时,企业对社会活动的支持就会发挥作用。由于绝大多数的公益项目都是针对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社区等。事实上,企业可以选择的公益项目非常的多,而且可以分别锁定在不同的领域。因此,企业在选择公益活动时,一定要清楚活动的目标受众。在具体的公益活动中,对目标受众的定位更应该是具体的,例如贝因美的冠军宝贝大赛就把目标受众定位于6-24个月的宝宝,而案例中所列举的贝因美公司的九项活动中有五项的目标受众都是以母婴为主体。

(三)视公益品牌策略为企业的长期战略

企业形象的建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公众是通过多次参与对企业形象的评价,才建立起对企业较为确定的看法。因此,企业要确立相应的保障体系,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公益活动。正如企业良好公益形象的树立不能一蹴而就,企业对公益事业的经营要进入企业的战略规划视野,保持相对长期和稳定才能收益良好,否则就会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四)高层管理者的重视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在公益品牌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领导非常重要。高层管理者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动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公益品牌策略的积极态度,并且不断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调整。高层管理者中,通常都有一个具有远见、不断创新的“统帅者”,尤其当公益品牌策略成为企业长期战略时候,均由企业高层直接管理不同地区和市场的公益项目。

六、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逐渐开始尝试将企业的慈善活动与企业自身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公益行为树立企业品牌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并对国内慈善行为和公益行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国内婴童业著名贝因美公司公益品牌策略的成功运营进行分析,以期对国内企业对公益品牌策略的运用提供借鉴。但是,笔者只是对一家公司进行分析,对公司的数据跟踪也只是该公司建立网站的最近两年,因此数据的时间考证具有局限性。该公司的公益品牌策略也有着明显的行业特色。在后续研究中,读者可根据不同行业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企业公益品牌行为策略的选择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唐更华,王力学.企业慈善行为策略研究新进展[J].管理评论,2004(9):41-45.

[2] 卡罗尔科恩等. 善因营销如何得善报[J]. 最佳实践,2003(10):112-118.

[3] Carol L.Cone, Mark A.Feldman.Cases and Effects.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3(7):112-118.

[4] 杨团,葛道顺.公司与社会公益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 刘海玲.雅芳:粉红色的善因营销之道[J].业界经验,2002(6):52-55.

[6] 马伊里,杨团.公司与社会公益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50-177.

第3篇:公益活动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发展困境;发展建议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日趋多元化,民间公益蓬勃发展。近十年来,大学生公益组织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由于自身因素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发展受阻。本文从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公益组织出发,重点探讨其在资金和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公益组织指:由在读大学生创办,主要成员为在读大学生(两人以上),主要依靠成员出资或社会资助自主运营,无偿服务社会的公益性组织。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为调研对象,重点探讨大学生公益组织在组织运营、团队管理、资金渠道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公益组织的看法,本课题组对广东省内31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研究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04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为95.1%,其中,重点本科院校占70.1 %,二本院校占26.8 %,三本院校占3.1%。为了更深入了解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运作,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采访、QQ采访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了省内15个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运行情况,采访了这些组织的负责人及业内的专业人士,深入挖掘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促进大学生公益组织发展的建议。

二、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大学生公益组织数量较少

本次调研一共涉及广东省内31所高校的69个公益组织,但符合“大学生公益组织”定义的只有15个,其余的可分为三类:或者由校方或社会人士创立,或者直属于校党支部或团支部管理,活动经费主要依靠校方出资,或者兼而有之。中山大学在全国排名前十,也是广东省公益气氛最活跃的大学,却一共也只有7个大学生公益组织(分别是“启明星支教队”、“有爱慈善商店”、“微乐益公益成长中心”、“蓝信封关爱留守儿童组织”、“新光科学公益团队”、“兰芽计划”、“心葵计划”),省内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公益组织的数量就更少了。此外,在一些非重本高校中,大多只有学校党支部、团支部的志愿者协会,根本没有大学生自发创建的公益组织。

(二)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影响力弱

由于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创始人及大部分成员均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在做公益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学习与就业的压力,因此在组织的宣传推广方面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大学生所能掌握的社会资源有限,所以,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影响力并不大。调查数据显示,66.33%的受访大学生并不是很清楚他们所在高校的大学生公益组织,只是偶尔会参加一些诸如为贫困儿童捐献物品和义教之类的公益活动;69.7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公益组织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大。

(三)大学生公益意识强烈

大学生的教育水平程度整体较高,思想较为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热衷公益,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调查数据显示,86.05%的受访大学生做公益的出发点正是“社会责任感”,91.2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公益无大小,只要力所能及的都应该积极参与,有利培养公众服务意识”。如“启明星支教队”,出于对广大山区中小学生的责任感,组织学生去支教,最后成功发展成致力于广大山区中小学义务基础教育的公益团体,从2009年到2012年,“启明星”支教队的志愿者达502人次,服务总时长达183840小时,直接受益学生累计2500余人;此外,调查数据显示,70.9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曾参加过支教和社区服务之类的实践性的爱心公益活动,74.4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曾向慈善组织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帮助,65.3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的一些同学或者朋友都会参加大学生公益组织,进行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强烈,公益活动参与度也很高。

三、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面临的困境

(一)“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公益组织面临的一大问题

符合本次调研对象要求的15个大学生公益组织中,53%的大学生公益组织表示大部分的活动经费都直接或间接地由组织成员或志愿者承担,尤其是在发展初期,组织知名度低,难以获得社会资助。47%的大学生公益组织表示企业赞助是他们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其中,小部分的赞助是由企业主动提供的,大部分的赞助还是主要依靠组织成员对企业的游说工作。40%的大学生公益组织表示社会热心人士的善款是他们主要的资金来源,但数额有限,且不具有稳定性,难以维持组织的长期运营。

(二)组织成员专业性欠缺,阻碍公益活动的有效开展

大学生公益组织自兴起以来也不过10年,国内尚无发展成熟的组织及体系作为参照,在科学管理团队和运营项目方面都缺乏专业性的指导,这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公益组织只能在自我摸索中缓慢前进,公益组织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通过对15个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调研发现,组织的正式专职人员基本在10人以内,大部分成员常常身兼多职,而由于大学生身份的局限性,即使是专职人员,专业性也有所欠缺。本次调研的15个组织中,66.67%表示组织的指导老师配备不足,成员在公益活动开展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有所欠缺。社区服务和支教之类的公益活动要求成员具备一定的技能知识,只有这样,活动的开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由于组织成员自身专业性就有所欠缺,对公益活动志愿者的专业化训练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这些都导致了活动形式的单一和开展活动效率不高。

(三)项目组成员流动性大,增加管理难度

本次调研中的15个大学生公益组织均实行项目制管理,每一个公益项目的开展除了需要组织内部成员的参与之外,也需要大量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而在校大学生又要兼顾自身学业与其他方面的事务,参与公益只能依靠自己零碎时间的拼凑,所以基本都是选择短期的公益项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52.7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大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时“时间、精力不够,会和学习产生冲突”。如中山大学的“启明星”支教队,每支队伍大部分成员均为在校大学生,但由于学业和工作等因素,成员一般只参加一两年,至于其他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性就更大了,多数志愿者表示活动时间与学习或工作时间的冲突大大降低了自己坚持一学期甚至一年的可能性。因此,支教队的老师每年都要对项目组成员进行重新招募和培训,这无疑加大了组织成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的不稳定性,也加大了组织对每个项目组成员的管理难度。

四、促进大学生公益组织发展的建议

(一)吸引企业赞助,寻求社会支持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企业赞助将会玷污公益组织的纯粹性,这一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益组织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这一观念已经渐渐发生改变,调查数据显示,约7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公益活动推广平台的建设也需要经费,企业赞助可以提升活动的影响力,这并不会改变活动的公益性质。大学生公益组织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该学会用优秀的公益项目策划去说服企业,获得赞助,并在商业和公益两者之间取得有效的平衡。此外,大学生公益组织还可以寻求社会公益热心人士的帮助。如“爱心中国行”,它得到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领导的赏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免费为他们提供南方都市报,让他们义卖,义卖所得全归“爱心中国行”所有。这样的资助形式,既能帮助公益组织自力更生,又能为公益组织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值得提倡。

(二)完善组织管理机制,保证活动有效展开

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公益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首先,大学生公益组织应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组织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组织的人才梯队,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制定有效的培训机制,定期邀请业内专业人士、老师、或有经验的老成员开讲座,进行技能培训等,以此提高组织成员的专业性。最后,建立对志愿者的反馈、归档制度,每个公益项目的负责人应向组织及时反馈该项目志愿者的表现,将优秀志愿者的资料记录在案,并鼓励他们继续参加下一次活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志愿者的流动性,也为招募和培训省下不少功夫。

(三)促进南方地区大学生公益联盟的建立

据了解,在2010年成立的中国大学生公益联盟所涵盖的71所高校中,只有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东肇庆学院5所高校的公益组织属于广东省。根据联盟章程,只要高校的公益组织“有独立稳定的合法组织机构,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积极热心开展公益事业”便能加盟,而很多广东高校的公益组织都没有或没能加盟,前者是因为它们没有意识到公益联盟的重要性,后者则是因为它们欠缺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以广东省这样一个经济发达、人员众多的大省为中心,建立一个南方地区的大学生公益联盟,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使省内各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还可以引起南方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发达地区上流社会对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关注,大大提升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影响力。

五、结语

第4篇:公益活动的看法范文

马年春节以来,一支主题为《感恩父母 经常陪伴》的公益广告在安徽、天津、河南、湖北和四川等各大卫视联播,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据悉,该公益广告由“中国贴膏剂药业第一品牌”――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在各大卫视以每天30次的频率播出,倡导子女多花时间陪伴父母,以尽孝心。

据了解,在中国每年有2.3亿人背井离乡,为了更好的生活,常年在外打拼,与亲人相隔千里,无法陪在父母身边尽孝。在本地工作的人,也因为工作忙,认为有更重要的事,常常忽略对父母的陪伴。因此,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变成了一种说不出的痛,深埋心底。父母对儿女的要求其实不多,只要儿女能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其左右,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与满足,所以陪伴就是治愈的良方。

为此,羚锐制药倾情赞助和拍摄了《感恩父母 经常陪伴》的公益广告,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让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和陪伴形成一种常态,让“有关爱 没疼痛”的愿望成为现实。

公益搭台,品牌唱戏

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孝道的国度,对父母尽孝是国人心中的最深处最敏感的情怀。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作为儿女的我们长年奔波在外,没有时间照顾父母。同时,一直在理所当然地消耗父母的给予,认为给父母买点东西,给些钱,就是尽孝,其实,我们很少感受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但又怕打扰子女。“感恩父母,经常陪伴”让我们真正的理解父母内心的无声的呼唤。

羚锐制药媒介经理许冬在总结本轮公益营销战役的时候表示,2014年初,羚锐制药向全社会呼吁大家为事业生活拼搏奔波的同时,也不要疏忽了对父母的关爱和孝心,提出“感恩父母,经常陪伴”作为核心创意的理念,媒介是安徽、天津、河南、湖北和四川等卫视平台。在整个电视传统广告的海洋里,不乏各种产品、各种功能的甚至是非常浮夸的展示和叫卖,让观众在浮躁的广告海洋中,已经应接不暇,也无暇去鉴别产品的真伪。“感恩父母,经常陪伴”,通过温情的画面,父女情深的故事情节,使得关爱的主题如同清风吹进观众的内心。

《感恩父母 经常陪伴》讲述了在外工作的女儿回到父母身边,解除双亲思念之痛的故事。机场惜别、睹物思人、童年回忆、全家团聚,一幕幕平凡却真挚的场景体现出真实而动人的情感,父母牵挂子女的痛,子女陪伴父母的喜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少观众评价这支广告让人鼻尖发酸、泪盈于睫,看完之后就想拎包回家守着父母。

羚锐制药“感恩父母、经常陪伴”的公益广告片,在5大卫视平台2014年过年期间每天30次15+5秒的高频次播出,引起了全国观众小小轰动,引起了游子思乡之情的共鸣,同时人们在反思:对于父母的关爱,是否够多?父母是最重要的亲情,同时,父母的健康,也容易被繁忙的子女所忽视,为此,羚锐制药提出:有关爱,没疼痛!对父母的关爱多些,陪伴多一些,呼吁子女关爱父母,呼吁社会关爱老年人,感恩父母,经常陪伴。羚锐制药的“骨质增生一贴灵”,产品本身是偏中老年使用,其商业广告片也是父女在机场送别,父女情深,女儿贴心地为父亲准备“骨质增生一贴灵”的产品,羚锐制药在制造中老年药膏,也在关心消费者心理,大力倡导一个核心价值观:感恩父母,经常陪伴。让子女反思:我要为父母做些什么?如何来贴心的为他们考虑?首先是要关注父母的健康。“ 骨质增生一贴灵”是父母的家庭常备药,恰好回答了如何为父母选贴心常备药品的问题。“感恩父母,经常陪伴”是对孝道的唤醒,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不要麻木了对父母的贴心关切!

羚锐制药作为公益广告的发起人,多年来坚持制造中国好膏药造福众生,同时也一直热心公益事业。

许冬表示,公益营销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贯穿整个营销环节。公益营销的成功实施,必须整合企业本身的资源,通过具有吸引力和创意性的活动,使之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议题,成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因而吸引媒体的报道与消费者的参与,使这一事件得到传播,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形象,促进销售,实现营销的目的。

公益营销是事件营销的终极版

许冬认为,公益营销是一门多赢的艺术。企业投身公益事业,公益组织履行了自己的使命,特定群体得到了帮助,企业获得经济上的回报,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尤其是对企业而言,从“感恩父母,经常陪伴”出发,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但可以在公益平台上展示企业存在的终极意义――企业宗旨,还可以透过其产品实现其品牌远景和品牌承诺,而受众始终是消费者,以公益营销赢取的市场,消费者通常是忠诚度最高的优质客户。虽然,公益行为不能很快地直接地给企业带来产品销量上地提升,但从长远来看,它会改变人们对企业的看法,间接地促进品牌的声誉、形象以及销量的提高,这也正是公益营销的魅力所在。未来 “公益营销”将是“事件营销”的终极营销。企业开展的公益活动与促销活动一般都会给社会带来正面影响,企业将自己一部分利益回馈社会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不仅满足了社会公益活动中对资金的需求,同时企业又将良好的企业道德、伦理思想与观念带给社会,提高了社会道德水准。企业既不能“为了公益爱心而公益”,也不能“为了商业而公益”,公益和商业必须是互相呼应并互相支持的。在今天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经营环境下,企业实施公益营销,将公益事业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既可以帮助企业协调好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深刻理解“公益”这个字眼,它需要企业责任感与使命文化内涵的支持。羚锐制药作为公益广告的发起人,多年来坚持制造中国好膏药造福众生,同时也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公司在援建河南省新县周河乡羚锐希望小学和四川甘洛羚锐希望小学的同时,先后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河南大学药学院、郑州大学药学院和信阳高中、新县高中、新县职业高中设立“羚锐奖学金”,开展“金秋助学”、“金秋圆梦”等扶贫助学助教活动,向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数百万元的帮扶,扶持他们完成学业。

第5篇:公益活动的看法范文

为自已的学习做一个暑期提升和弱课补习计划;

为自已做一个暑期作业的高效完成计划;

为自已做一个日常复习和预习计划;

和父母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一些课内和课外的书籍;

认真看一本父母或老师推荐的书(写读后感);

为自已挑一本喜欢的书(写读后感);

和父母看一场电影(写观后感);

和同学聚一次会(记录);

花一天时间参观父母亲的日常工作(记录);

花一天时间学习父母的家务劳动(记录);

花一天时间承担全部的家务劳动(记录);

特别关注身边发生的一件事情(发表看法);

给各科老师写一封感谢信;

用零花钱为家长准备一份有意义的礼物;

第6篇:公益活动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群体传播 网络公益传播 传播机制

一、群体传播与网络公益传播

(一)群体传播

所谓群体传播,是群体进行的非制度化的、非中心化、缺乏管理主体的传播行为。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群体传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受者只能在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接触。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新型媒介颠覆传统媒介,群体传播摆脱了物理时间空间的限制,从狭小的现实空间中解放出来,传播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传播活动更加频繁。互联网时代就是群体作为传播主体的时代,即群体传播时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1]

(二)网络公益传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涌现,公益的内容变得丰富,公益传播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网络公益传播是公益传播的一种媒介表现形式,是利用网络这个媒介平台,以声音、语言、动画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向广大网民宣传包含有公益成分,推动公益行动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性传播活动。[2]网民可在网络上探讨关于公益活动的内容,并在网络或从网络上走到现实开展公益活动。网络媒体以群体作为传播主体,为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网络传播活动提供了渠道。

2016年11月25日,深圳媒体人罗尔写下《xxx,你给我站住》一文,以“卖文”的方式在网上为患白血病的女儿筹集医疗费,该文章很快引发网民关注并刷爆了微信朋友圈。数以万计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向其进行捐赠,但随即有人曝出虽然孩子生病是真,但“卖文”筹钱事疑似网络营销,而且罗尔的经济条件并不差。巨大的反转立即引发舆论热议,罗尔及其家人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相关舆情量在11月30日达到顶峰。“罗尔事件”将正在兴起的网络公益放大到公众面前,一次公益借网络之力在群体的传播下演变成公共事件(图1)。在群体传播的时代下,网络公益的传播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机制。

二、网络公益传受双方

大众传播时代,公益的传播要凭借专业化的大众媒体和慈善组织才能到达受众,受众接收到信息后反馈的渠道也是单一的,程序的复杂使公益传播变得滞后。但是在群体传播的网络时代,传播者对媒体资源的利用使得传播速度变快且方式多样,受众可以及时互动,也成为了传播者,扩大了网络公益传播的范围。

(一)传播主体个体化,低门槛

网络媒介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通过个体的集合实现公益的价值。普通大众通过微博、微信、自媒体平台、众筹网站等多种渠道,就可以作为公益传播的发起者。“罗尔”事件中公益传播的发起者是罗尔,一开始他在微信公众号上已经写了关于孩子病情的文章,并获得了打赏。

互联网使网络公益传播的门槛降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角。以“轻松筹”爱心捐助平台为例,点击轻松筹微信平台下方的“发起筹款”,根据提示填写筹款金额、筹款目标和回报等相关内容,然后放些相关的图片就可以。网络公益传播的低门槛聚集了群体的力量,实现了公益传播的价值。

(二)网络的集群行为:情绪化表达

网络集群行为的形成,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信息源,如一条微博、微信、新闻事件等,用户出于共同的观点或者是利益,他们一边信息,一边评论、转发信息,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交流彼此的看法和观点,使信息持m被扩散和关注,最终引起共鸣,形成集群行为。[3]罗尔为爱女筹集善款的文章每转发一次,便能得到1块钱。短短的时间文章就刷爆朋友圈,100000+的阅读与点赞,超过11万人打赏,募集数百万善款。

受众对公益内容的转发和分享,不只是信息的传播,还伴随着个体的情绪化表达。集群行为中的人们,没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容易受到群体感染和形成群体模仿。面对公益的善意,呈现出情绪化的表达,这有时会促进公益价值的实现;但网民处于感性的状态更容易将虚假信息传播到网络中,引发舆论热潮,使网络公益变质。

三、网络公益传播平台多元化

从图2可知,“罗尔”事件中,新闻成为传播的主力军,其次作为网络媒体的微博、微信、贴吧群组也占据较高的比例,有效的推动了网络公益的传播,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相辅相成。除了媒体之外,还出现了众多的公益众筹平台,如“轻松筹”、“腾讯乐捐”、“众筹网”等,另外以慈善事业为载体的运作达到企业的营销目标,既回馈了社会,博得了公众的赞誉,也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

(一)多元媒体提供传播平台

传统媒体通过对事件的报道,向公众提供银行账号,发送地址等筹款渠道或是在现实空间举行公益活动进行公益传播,实现公益的价值。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支付宝、知乎、论坛等形成媒体融合,作为群体的网民只需手指轻轻一点,就把网络公益传播开来,并且在全网络形成舆论,助力公益的传播。

打开“轻松筹”爱心募捐平台,网民可以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将项目进行转发分享,产生多级传播,响应者可以通过微信支付等方式直接捐款,金额不限,操作就像在微信上购买一张电影票一样简单。网络公益依托互联网平台,消除了地域的限制,为公益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公益众筹平台集聚效应

“公益众筹”是指发起人在互联网众筹平台上众筹项目的形式来为公益事业募集资金。近年来,公益众筹平台成倍增加,出现集聚效应。公益众筹的平台机制为用户互动提供了渠道,项目筹款页面都设有评论、进展等板块,支持者或围观者都可表达对项目的关注、建议、质疑、鼓励等,推动公益发展。

公益众筹项目的发起人类型多元化,包括个人、企业、基金会或其他公益组织、社会企业等,个人发起筹款成功的公益众筹项目数量最多。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集聚群体的力量,给网络公益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民参与的渠道,充分显示出网络公益依托公益平台的强大力量。

(三)企业营销助力发起者

网络公益凭借社会效果好、互动性强、成本低等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公益传播的重要性。企业参与公益事业,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罗尔事件”中罗尔的文章在小铜人的公众号“P2P观察”里推送,读者每转发一次,小铜人公司向罗尔定向捐赠1元;保底捐赠两万元,上限五十万元。本来一件平常的表达爱心的捐款行为,经由公司的营销操作,变成了山呼海啸的网络事件,在营销式的捐款模式中,人们更多的是凭一种情感和一种情绪在捐助,可能并不知道背后更多的事实,尤其是背后的营销策略。

四、网络公益传播内容

(一)传播主题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等共同2016年互联网个人捐赠和公益关注大数据分析报告。[4]报告称,在过去的一年里公众最关注的公益话题前十位分别是:环境保护、扶贫、教育、儿童、救灾、医疗救助、助残、助老、动物保护、妇女。网络公益传播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公益传播内容的特点,内容的表达甚至可以影响网络公益传播的效果。

从图3可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网络慈善使用率较高的是扶贫和疾病救助,网络公益活动有免费午餐、光明网的“因爱同行”、金秋助学等。网络公益传播给了社会底层、弱势群体话语权和表达权,积极表达自己的诉求,实现了网络公益传播的价值。

(二)传播内容的特点

1.个性化。

传统的公益传播是说教式的形式,侧重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具有很强的渲染力,但是由于是你说我听的被动式方法,产生的效果逐渐变弱。网络公益的内容进行了创新,变成个性化、创新性、感情化的传播模式。现在的网络传播内容多是发起者进行个性化表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以小见大,这种基于参与者个人的网络公益传播,更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形成超越时间空间的公益传播,内容的高关注度和群体的互动推动公益的发展。

2.多样性。

传统的公益传播内容是以单一的物质捐助为主,善款的给予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网络公益的传播内容多样化,在媒体平台对内容进行转发、分享、评论,通过网络实现公益传播价值的最大化。“罗尔事件”中每转发一次文章就有一元钱捐赠,每有人买一桶矿泉水就向贫困山区捐助一毛钱。

3.随意性。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群体传播变得活跃,人们可以随意的参与信息的传播。公益信息的内容大多是没有逻辑,煽情化、能引起网民共鸣和同理心,网上有很多信息没有来源可靠的信息源,真实性无法确定。但是人们在看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就被情绪左右了,随意的转发、分享、评论、点赞,从而引发群体的集群行为。

五、网络公益传播效果

(一)社会价值

互联网的时代也是群体传播的时代,人人都是公益的传播者。在网络公益中,普通人可以成为传播主体,普通人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同时网络公益将公益理念渗透到群体的意识当中,集聚人心,R聚力量,网络公益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创新了网络公益传播模式,降低了参与公益的门槛,群体传播的力量得到发挥。传播者和接受者变得平等,互动性增加。在双向互动的模式中,发挥群体的智慧,转变公益传播的方式,创造了公益的社会价值。

(二)存在问题

网络公益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才出现的,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法律的滞后影响了网络公益的健康发展,有一些企业、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虚假信息,甚至谣言蒙蔽受众;群体时代的匿名性、情绪化、互动性又容易形成群体集合行为,煽动网民,扰乱社会秩序和舆论环境。

无规矩不成方圆,网络公益的发展还处于初级的阶段,缺乏规范和监督。网络公益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传播主体的非专业性导致了“骗捐”的虚假公益,受众受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的影响,传播媒介的不规范导致的资金不透明、不合理,传播内容的信源无法证实。

这些问题影响了网络公益自身的发展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六、结语

互联网时代也是群体传播的时代,这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网络公益有着不同于传统公益的传播模式,它降低了公益的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公益事业,实现公益的价值。但是网络公益的发展也遇到了重重问题,网络公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统计报告》2013 年

[2]王巍;《网络公益传播机制初探》 ,温州大学学位论文2014年

[3]乐国安、薛婷、陈浩:《网络集群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框架初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第99-104页

第7篇:公益活动的看法范文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由Bruntland Commission干1998年提出的,要求在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同时,不影响到未来时代的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落实在企业上,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时,企业必须承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及环境容量的限制,并且运用其产品及服务解决此问题,以产生合理的利润实现企业发展的可持续。该理念要求企业将生态与社会体制的平衡点纳入考量,并且承认其对发展的障碍及限制。

相对于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更强调社会价值观及游戏规则,其最底线在于必须遵守法规及其它社会规定。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也要求企业应该了解并尽量满足利益相关方的相关诉求,提升企业本身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因此,目前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比可持续发展容易让企业想到捐款或公益活动。

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最大的区别在于创新的精神及效果。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究整个经济体系面临的发展瓶颈,并主动调整经营模式,以让企业从提升整个系统的效率中研究出新的商机。企业社会责任也有创新的精神,但是更强调依据社会观点和需求调整与改进产品与服务,其效果体现在提供相对短期的生活方便。

在IS026000中,社会责任概念将可持续发展当作履行社会责任的架构的一部分,定义为组织必需负责它所对社会产生及环境的影响,支持可持续发展,并尽量尊重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及遵守法规。事实上,两个理念都会依赖所谓的三重底线(环境、社会、经济)解释具体内容,这导致在执行上面,往往很难分清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不同。但是,在与企业领导的沟通中,解释两种理念不同的精神基础还是很重要的。

例如,制造业在考虑水资源的使用问题时,如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先了解资源的状况,包括短中长期的供应量、质量以及当地水资源的需求或规划。再者,必须考虑水资源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研究是否能有效使用并减少污染排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能会包括生产技术的调整、与政府合作提升水资源的治理或者帮助其它水资源的使用者减少使用量。

第8篇:公益活动的看法范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发展学生语言智能

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建立丰富语言学习环境,营造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氛围。比如,在进行“支付赔款”这

活动时,我根据初三学生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实际,先让全班学生齐读案例“支付赔款”,使其人人开口;接着要求全班学生围绕案例后面三个问题互相讨论,过程中要求相互交流各自看法,使其人人都说;在此基础上根据问题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相应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个少年应赔钱给店主吗”,相对比较简单,可让基础较差同学答。第二个问题“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有一定难度,可让成绩中等同学回答。第三个问题“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这个问题答案不唯一,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容易引起争论,可让思辨能力较强同学阐述观点。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师生共同点评,使其人人会说。最后归纳引申出活动目的:引发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思考,初步树立责任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争辩和参与讨论,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使他们在“说”中领悟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在“说”中不知不觉提高语言智能。

二、引导学生逻辑探究,提高学生数理智能

数理智能是指数学和逻辑推理及科学分析的能力。其核心是运用逻辑推理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责任”概念时,我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求学生制作表格,把认为在法律道德范围内应做和不应做事情列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分析和归纳,很自然得出“责任”两层意思:一是指应做事情;二是指不应做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努力创造条件,使同学找到更有效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从被动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知识构建者,这样学生就可通过科学方法训练而获得能力,并能有效迁移到新情景中,使数理智能获得良好发展。

三、指导学生表演小品,培养学生身体运动智能

教师讲解,学生听背记,是传统思想品德课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中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机会,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合作交流能力难以获得应有锻炼与发展。对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编课本剧或小品,然后组织学生排练,通过艺术表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身体运动智能。例如,在讲授“拒绝不良诱惑”框题时,我就运用教科书中小品《拒绝不良诱惑》,由三位同学饰演不同角色,让甲同学扮演社会不良青少年,分别去引诱两位同学去打游戏机、买零食和抽烟,意志坚强的乙同学就拒绝了他,但意志薄弱的丙同学呢,很快和甲成为好朋友,一起去打游戏机和抽烟。看完小品后,我让同学们思考问题:“在小品当中,哪些属于不良诱惑?除了小品中的不良诱惑,你还想到了哪些?从这个小品中,你想到了什么”等。同学们很快就议论纷纷,积极和旁边同学交流意见。很多同学马上就能指出小品中哪些属于不良诱惑,还从抽烟引出另外不良诱惑,吸毒,从买零食想到如果日后甲和丙没钱就有可能去盗窃,以致走上犯罪道路,而向乙同学学习就不会有这种后果。通过这个小品,不但能让学生学会辨认和拒绝不良诱惑,以及理解所需要的坚强意志,还能让学生多想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同时,参演同学还不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而且在表演中发展了多种智能,尤其是身体运动智能。

四、通过合作学习,培植学生人际智能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来临,人与人间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人与人间进行思想、情感和信息交流,以及进行相互接触、联系和影响已变得不可避免。因此,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已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发展合作关系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讲“我国的环境问题”知识点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是由哪些因素造成?你对防止环境污染有什么好方法和建议?于是学生们分工明确,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到图书馆查阅,有的去实地考察。课上各小组都提出了很好建议。在这一过程中组内分工合作,彼此接纳和支持,建设性解决问题,也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喜悦。

五、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增进学生自我认识智能

思想品德是由一定政治和道德知识转化为相应行为习惯才能体现出来,而只有把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才能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德育过程的根本目的。简单地说,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使学生明白事理,反思自己所作所为,最终落实到日常言行中。比如,在讲“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知识点时,首先我就书中两个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无偿付出,但利于他人和社会,以及提升自己道德境界:公民应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自己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课上到这里,学生已明白“热心公益,服务社会”道理,为能使这一道理深入学生内心世界,转化学生平时行动。紧接着就组织学生自我反思:“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你的体会是什么?”通过这一反思,学生对自己以前言行进行剖析,做得不好的地方以后注意改正,做得好的地方以后要发扬。这样,就既促使学生进行深刻自我反思,久而久之也增进学生自我认识智能。

第9篇:公益活动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民间慈善组织 政府职能协调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105-01

一、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民间慈善组织的产生

由于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超出政府治理的能力范围,一些民间组织便应运而生。我国的民间慈善组织自一开始就是从政府的内部生长出来的,它并不是一个完全的体制外的纯粹事物。随着我国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在社会服务领域,政府如何管理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将成为重要课题。在需要共同面对的各种社会问题中,双方如何相互协调合作,以创新的合作方式更好地满足各种社会需求成为社会转型和社会创新的关键时期不容回避且必须直面的问题。

二、民间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一)关于民间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有一类观点这样认为,民间慈善组织与政府是要相互协调的:在开展政府救济的同时,应该为民间慈善组织的成立开启方便之门,发挥民间慈善灵活高效的优势,与政府救济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这一点,在郭美美事件重创官方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后,尤为迫切。

还有另外一类观点,他们建议组建一个民间慈善机构,不能依靠政府,不能与政府有关系,这样可以避免贪污之嫌,每次捐赠前网站公布计划、集资,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可以选择性出资,不强制,可供大家选择。他们的理由是慈善一旦与政府挂钩,与权力挂钩,必然生出怪胎。

(二)只有“民间组织”和“政府机构”团结一心,才是推动社会进步最好的力量

针对崔永元微博怒骂湖南省教育厅一事,有网友称“人家求你监督,你配合一下,既支持鼓励了民间的公益行为,又起到监督的作用”,还有的说“公益慈善最大的责任人,就是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是他们带着民间组织一起往前走。好的方式不是绕过去,而是手拉手”。本人认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应该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民间公益活动离不开政府支持,否则难以正常运作。此外,服务公益组织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部门有责任为公益组织提供支持或帮助。这其实是上述说法的另一表述形式。

民间慈善机构与相关部门之间理应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民间机构可以要求协助,但也要感谢协助。当民间慈善组织希望得到政府帮助和配合时,相关部门也不应该拒之门外,跟公众有关的公益活动,政府永远都有一份责任。

三、协调民间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做法

(一)解放思想,破除旧观念

政府要更加地开放和民主,这种力量一定有民间慈善组织。民间慈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捐款流向失衡,一些最需要领域很少得到捐助。民间慈善出现的这种失衡,与政府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失衡相一致,这也曲折地反映了民间慈善存在的不足。按理来说,民间慈善应该渗透于政府关注不够的领域,也就是说它最需要做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二)民间慈善组织应与政府正确商量和沟通

一方面,对政府官员和政府部门来讲,要学习如何与民间慈善组织交流和沟通。要意识到跟公益组织打交道要更多地沟通、交流、商量,没有命令可言。另一方面,公益慈善组织跟政府打交道也面临着如何沟通、熟悉政府这一套运作机制,如果民间慈善组织多去了解政府部门办事程序,多从政府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话,就会在遇到问题时得到更有效率的解决。

(三)纳入法制的规范管理轨道上

“如果缺乏对民间慈善公益行为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引导,无节制地私募和公募,就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感。”周裔开认为,这需要国家从政策和法规层面考量,尽快出台《慈善法》,以此规范和完善慈善事业的发展,组织和引导形成多层次、互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和帮扶机制,打造社会公信力。

(四)通过立法切实维护慈善者的权利

要确保正确行使捐款人的权利与义务。包括自愿捐款、自主选择受捐组织、捐赠项目、监督捐款使用结果、要求受捐机构开具捐赠发票和享受捐款免税待遇的权利。保护慈善者的知情权和干预权,这就要求所有慈善组织进行信息披露,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此外,需要政府、慈善组织、学界、公众、媒体共同做的事:重塑现代慈善文化。

四、小结

协调民间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一定要转变自己的理念和管理的方式,一定要创新社会管理,最重要的还是不仅要政府负责,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发挥公益慈善机构的作用,所以社会一定要学会怎么跟公益慈善机构合作,公益慈善机构也要学会怎么跟政府沟通和打交道。小崔的事件已经圆满地解决了,这件事更多地促进制度层面的改进,促进公共空间的开放、公共平台的搭建,一定要建立政府和公益慈善机构的合作交流的平台和制度的建设,这才是更根本的。

【参考文献】

[1]姚建平.中美慈善组织政府管理比较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09,(2):43.

[2]王名,刘培.慈善组织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

35-4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