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病健康知识范文

慢性病健康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健康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病健康知识

第1篇:慢性病健康知识范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需求;认知差异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3-010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and cognitive of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nurses. Methods Choosed 157 case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15 nurses for the study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to research. Results Between acute and patients with stable disease knowledge, treatment knowledge, exercise therapy, diet therapy, self-management, group classes, one on one guidance need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emand for knowledge, exercise therapy, diet therapy, self-management and other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nurse cognitive(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Demand; Cognitive difference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以不完全可逆性气道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除呼吸系统损害外可诱发其他多系统功能障碍或加重合并疾病症状[1]。根据疾病症状及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稳定期,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加重,严重者可能有生命危险;稳定期临床症状缓解,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健康教育是促进慢性疾病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住院患者往往由于急性期症状加重入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并居家或社区进行病情控制和慢病管理,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而患者需求与护士认知之间的契合度不仅可能影响健康知识的有效接受程度,更会影响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本研究对不同时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和护士认知调查,为改进COPD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2年9月~2013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和呼吸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符合COPD诊断标准[3],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FEV1/FVC

1.2调查工具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3]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的问卷包括10个维度,包括健康教育内容(疾病知识、治疗知识、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并发症预防、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方式(集体授课、宣传栏、宣传手册、电教),每一项均有详细说明,维度包含具体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或举例,采用4级评分制。0分为不需要、1分为一般需要、2分为需要、3分为非常需要,各维度得分范围0~30分,得分越高需求越大。随机选择急性期和稳定期各20例患者进行预调查,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sh'sα系数为0.923,具有较高一致性和信度,CVI值0.886,调查问卷有较高效度。患者和护士调查均以此问卷进行,并分析两者的差异。

1.3患者健康需求调查

于患者急性期(入院后第2、3天)和稳定期(出院前)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进行患者健康需求调查,由专人发放问卷,当面说明问卷填写方法和目的,解答患者对问卷不解处咨询,保证患者对问卷的正确理解和使用,由患者自行填写并现场回收,急性期调查共发放163份问卷,回收163份,经质检共回收157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32%,稳定期调查共发放157份,回收157份,经专人质检共回收157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1.4护士认知调查

由专人向护士发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经说明调查目的和表格填写要求后由护士自行填写,并当场回收,共发放15份,回收15份,有效问卷1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评价一致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P

2结果

2.1不同阶段患者健康需求比较

急性期和稳定期患者对疾病知识、治疗知识、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自我管理、集体授课、一对一指导需求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不同阶段患者健康需求与护士认知比较

急性期患者对疾病知识、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自我管理等内容的需求显著低于护士认知(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和稳定期患者对COPD健康教育的需求在多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内容往往由护士根据时间和经验实施,不仅存在内容和时间的随意性,还可能无法满足不同时期患者的切实需求。本研究对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保持了调查对象的均一性,排除了个体差异导致的干扰,较全面地反映了患者对自身所处疾病阶段的感受和需求。结果显示,急性期患者对疾病知识、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自我管理等知识的需求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但对治疗知识需求更为迫切。分析原因,急性期患者症状加重,身体和心理均承受巨大痛苦,对缓解症状的治疗更为专注,因而对治疗相关知识需求较高,而无暇顾及其他健康知识[4-6],提示在急性期治疗期间可以减少过多的理论知识宣教,而增加针对治疗的介绍,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用药的知晓度,消除患者无助感,增加医患信任度,提高患者依从性;而稳定期患者由于症状减轻,此时期以维持症状减轻、阻止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标,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的了解意愿更强[7-9],提示稳定期是开展系统性健康教育的理想时间段,患者病情稳定,对健康知识需求高,定期小课堂等教育,可以更好地传递COPD治疗、维持、预防并发症等健康内容,以达到治疗目标,减少和预防急性发作等不良预后。

健康教育内容的传播需要通过不同的媒介,集中授课、宣传栏/册、电教、一对一指导是经常采用的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患者更倾向于护士一对一指导,这一方式更符合急性期活动受限的患者,并且可提供更多人文关怀,让患者在交流中获得鼓励和温暖,一对一指导还能让患者及时获得问题的解答,缓解焦虑情绪,提示急性期患者住院期间心理需求高,增加查房次数和语言问候、交流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稳定期患者对集体授课较为偏爱,稳定期患者活动力恢复,对COPD健康知识的需求也更全面要求也更高,集体授课不仅可以获得系统健康知识,尤其是对日常生活相关如饮食、运动等指导要求较高,而两者都是患者生活行为干预的重点,此时可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增加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集体授课时可与其他患者进行交流而感受归属感,从行动和心理上获得鼓励和支持[10,11]。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有研究显示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与护士知识结构、年资经验、心理状态、工作状态有关[12,13]。本研究选择具有一定年资经验的呼吸内科专业护士,以均衡专业素养上的差异,调查结果反映了呼吸内科护士对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思维模式,在此指导下将影响健康教育的具体执行效果,护士在健康教育内容方面的认知无明显的侧重,更倾向于对患者提供无时间差别、无针对性重点的全面健康知识,在教育方式上方法较为传统,对幻灯、视频等电教方式重视度不足。而对比护患对同一问题的评价可见,无论急性期或稳定期患者的需求与护士认知均有一定程度区别,说明护士健康教育的思维模式无法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可能无法切实满足患者需要进行改进。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患者健康需求与护士认知之间存在7项显著差异,而差异主要体现在护士对部分健康内容的重视程度高于患者的需求,但对于患者最迫切需求“治疗知识”仍能给予较好的满足,但可能无法突出重点,不利于在紧张的临床工作中做到时间和内容的优化利用。因此建议对急性期患者应重点突出与治疗和缓解症状相关的健康知识的介绍,并更多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床边教育方式,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14]。

稳定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护士认知一致性略高于急性期患者,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存在普遍重要性,无明显的突出重点,这对于稳定期患者需求有更多的契合点,患者对更多的健康知识均有较大的了解意愿[15]。但患者的关注重点由治疗转向控制,因此建议对稳定期患者应更注重疾病知识、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自我管理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方法以集体授课、一对一交流、幻灯、视频等宜于患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经验、直观易懂的方式为主。综合的方式可以设计为日常查房采用一对一交流询问和解答患者存在的疑问,定期授课,授课方式以幻灯、视频为主,课中注意教学互动以更全面地满足患者健康教育需求。

通过本次调查可见,不同时期COPD患者由于对治疗活动的诉求和关注点不同存在差异,专科护士一以贯之的健康教育可能无法满足不同时期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建议因需而异改进COPD健康教育,急性期患者有明确的关注重点,而稳定期患者的需求则更为广泛,因而教育方式则应视患者活动能力和心理状态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 马静,刘先胜,赵建平,等. 湖北省浩口地区农村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3,42(3):356-358.

[2] 刘翠贞,邹小芳,毕赐成,等. 聚焦解决模式在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6-29.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4] 鞠贞会,李军鹏,张秀婵,等. 社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0):2406-2410.

[5] 罗晓华,马宇,张静.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20-2421.

[6] 张|,沈佳丽.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观察[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81-3082.

[7] 李婧,赵海金,王凤燕.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J]. 中华医学杂志,2013, 93(18):1374-1377.

[8] 李连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细菌感染的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4-45.

[9] 江莲,陈建波,王兰,等.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0):1486-1487.

[10] 刘丽,刘志国,金在艳,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患者长期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 27(4):251-252.

[11] 刘海燕,刘海霞. 同伴式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J]. 重庆医学,2013,42(16):1923-1924.

[12] 吴航洲,陈雅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43-345,369.

[13] 于炳凤. 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50-851.

[14] 刘翠贞,邹小芳,毕赐成,等. 聚焦解决模式在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6-29.

第2篇:慢性病健康知识范文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14-02

社区健康教育主要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内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的,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而积极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对于慢性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促使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本文将对社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并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本社区随机抽取的140例慢性病患者,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4±2.25)岁;其中男85例,女55例;140例患者中高血压患者42例,糖尿病患者26例,慢性气管炎患者33例,脑卒中患者25例,冠心病患者14例。

1.2社区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1.2.1开展慢性病健康普查活动

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普查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社区卫生人员对社区居民的运动方式、饮食、吸烟、饮酒等进行问诊,并对既往所患疾病、就诊及用药情况作简单了解;其次,对社区居民的脉博、呼吸、体温、血压、体重、身高、皮肤、浅表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等做常规的体格检查,并对其听力、口腔和运动功能等进行大概的判断[1];再次,对诊断有慢性病的患者做尿常规、血常规、肝功能三项(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脂、空腹血糖、心电图、腹部B超等项目的辅助检查;最后,告知普查患者的健康检查结果并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如对慢性病患者的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进行合理的引导,并针对患者患有的慢性病类型辅以相关的治疗处方。

1.2.2举办慢性病健康教育讲座

在本社区举办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讲堂,并将检查出有慢性病的患者随机抽取140例做为主要教育的对象,邀请专业的慢性病健康讲师对社区居民重点讲解慢性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两方面的内容。通过讲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生原因,针对居民生活中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运动方式进行规范的说明和指导,并给予居民一些有效预防慢性病的措施。

1.2.3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手册

对社区居民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主要针对最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并在社区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帖宣传标语等方式,能够使居民对慢性病有一定的认知[2]。

1.2.4社区卫生人员对慢性病患者实行动态管理

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大力宣传和普查后,随机抽取出患有慢性病的140名患者,将其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社区卫生人员对这140名患者进行资料建档,并说服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关治疗慢性病的药物。通过心理辅导、慢性病健康知识宣传等一系列的工作,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和对慢性病治疗的积极性。

社区卫生人员对慢性病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加以干预,并叮嘱患者限烟限酒,降低食用盐的摄入量。指导患者做有有益健康的运动,让患者能合理地控制体重、平衡膳食。社区卫生人员主要将140例慢性病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一年的健康指导干预,再与一年前未干预时患者对慢性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及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比对分析。

2 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后慢性病知识知晓率比较

针对14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发现,在举办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进行慢性病健康普查,并给患者发放慢性病相关防治资料后,患者对于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未进行健康教育前,见表1。

2.3健康教育前后慢性病控制情况

本社区的140例慢性病研究对象,在经过社区卫生人员严格的健康知识教育与饮食、运动、服药情况等方面的干预后,其所患的慢性病与未进行健康教育前做比较,在一年的健康干预中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和控制。

3 讨论

社区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主要是以社区居民的健康为目的,以社区为范围,以慢性病防治为导向,融合健康知识普及、医疗、预防、保健、等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在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实践中,人们可以通过对慢性病的认知,提高对慢性病的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以及加强对慢性病的管理[3]。社区的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的卫生人员通过对社区居民制定规范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并采取相关的措施等对慢性病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可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是利用社区资源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的活动与过程,从社区卫生人员普及慢性病的专业知识到建立居民的健康行为意识,使社区居民通过对慢性病的了解能积极的对自身身体健康负责。社区健康教育慢性病的防治主要是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进行的,其健康教育对象大多以中老年人为主[4]。社区卫生人员以健康促进为目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社区居民体重、饮食、运动、睡眠、烟酒等方面干预控制,树立起居民正确的健康观与人生观。

本社区在2011年9月-2012年9月一年的时间内将社区内140例慢性病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慢性病健康知识的讲解、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疾病治疗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在一年的时间内,140例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卫生人员的指导下严格要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加强运动,按时吃药后,其慢性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或控制。由此表明社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的防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其认真地接受慢性病健康教育是维护和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社区卫生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坚持,将慢性病健康教育普及到社区每个居民,才能使社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武长惠.社区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201.

[2] 蓝玉娟.浅谈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249-250.

第3篇:慢性病健康知识范文

[关键词] 社区居民;健康意识;健康行为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a)-0116-03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平均寿命显著延长[1]。但是,居民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疾病危险因素暴露增加,导致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慢性病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2]。《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8年我国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54.9‰、10.7‰[3]。研究表明,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居民生活习惯、健康行为具有密切关系,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包括吸烟、饮酒、缺乏体育运动、不合理膳食等[4]。此外,慢性病的患病与居民淡薄的自我保健意识、贫乏的健康知识也有密切关系[5]。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问卷调查,为社区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及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11~12月调查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社区内18岁以上居民1 491名。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及相关行为的调查。调查人员为村(居)委会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资料、相关健康知识、态度、健康行为、自我保健情况等。调查及分析由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质控部、第三方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卫生调查员组成的质控组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内容:①设计方案论证、预调查;②调查人员培训、考核;③研究进度、质量、方法的监控,记录报表,复核;④信息核查。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根据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χ2趋势检验进行各年龄组间趋势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 491份,收回有效问卷1 408份,问卷有效率为94.43%。其中,男673名(47.80%),女735名(52.20%);年龄18~97岁,平均(54.39±17.42)岁,18~29岁153名(10.87%),30~39岁165名(11.72%),40~49岁199名(14.13%),50~59岁287名(20.38%),≥60岁604名(42.90%);民族:汉族1 026名(94.22%),回族43名(3.95%),满族18名(1.65%),蒙古族2名(0.18%);婚姻状况:未婚183名(13.13%),已婚1 064名(76.33%),离婚47名(3.37%),再婚12名(0.86%),丧偶88名(6.31%);职业: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46名(10.64%),私营业主37名(2.69%),企事业职员216名(15.77%),工人106名(7.74%),学生60名(4.38%),离退休人员633名(46.20%),无(待)业人员144名(10.51%),不详28名(2.04%)。

2.2 健康知识、态度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态度调查,结果显示该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65.60%(表1)。其中,“成年人确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的知晓率最低,仅48.06%;此外,“被犬、猫抓伤、咬伤后的处理方法”的知晓率也较低,为59.67%;居民对“心理问题不算病,无需去看医生”和“您认为治疗感冒一定要用抗生素吗”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7.15%和85.84%;其他问题的知晓率在70%~83%之间。此外,笔者分析发现,全部健康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的人数仅为233名,正确率为16.55%。

2.3 自我保健意识

调查人群中,经常主动地获取保健知识的人数为1 005名,占80.79%,其中,男性461名(77.48%),女性544名(83.82%)。女性人群主动获取知识的人数显著高于男性(χ2=8.045,P = 0.005)。各年龄组(18~29、30~39、40~49、50~59、≥60岁)居民主动获取健康知识的人数分别为81名(71.05%)、109名(74.15%)、142名(78.89%)、209名(79.17%)和464名(86.09%)。随年龄的增长主动获取健康知识人数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z = 21.745,P < 0.001)。社区居民健康知识获得的途径主要为电视、报刊书籍、广播,分别占总人数的75.99%(1 070/1 408)、41.62%(586/1 408)和30.61%(431/1 408),然而,通过医生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仅为19.89%(280/1408)。社区居民对自己身高、体质量、血压的知晓人数分别为1 255名(96.76%)、1 236名(95.37%)以及1 069名(82.68%)。不同性别居民知晓自身身高、体质量、血压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各年龄组居民对自身身高和体质量的知晓情况基本一致,但是,各年龄组居民对自身血压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55,P < 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对自身血压的知晓率显著增加(z = 7.552,P < 0.001)。见表 3。

2.4 健康行为

2.4.1 饮食情况 平均每周吃早餐频率达每天都吃的人数1 112名(80.29%),5~6 d的人数65名(4.69%),3~4 d的人数93名(6.71%),1~2 d的人数36名(2.60%),基本不吃的人数79名(5.70%)。各年龄组人群间每天吃早餐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23,P < 0.001)。随着年龄增长,吃早餐的人数呈现递增趋势(z = 8.506,P < 0.001)。高盐饮食的人数为194名(14.07%),男性高盐饮食的发生率(18.26%)显著高于女性(10.25%)(χ2=23.532,P < 0.001)。高脂饮食的人数为99名(7.17%),男性高脂饮食的发生率(9.81%)显著高于女性(4.73%)(χ2=20.746,P < 0.001)。各年龄组间高盐饮食和高脂饮食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此外,每天喝牛奶或乳制品达200 mL以上居民为525名(37.29%),每天摄入豆腐或豆制品的人数为117名(8.42),每周1~2次的人数为566名(40.75%)。

2.4.2 吸烟、饮酒情况 研究对象的吸烟人数为244名(18.05),其中,男性吸烟居民221名(34.21%),显著高于女性居民(23,3.26%)(χ2=281.489,P < 0.001)。在所有吸烟人群中,目前打算戒烟的人数仅为62名(25.41%)。饮酒率人数为389名(28.75),其中,男性饮酒居民309名(47.61%),显著高于女性居民(80名,11.36%)(χ2=275.457,P < 0.001)。在全部饮酒人群中,平均每月大量饮酒次数达5次以上的人数为13名(3.85%),3~4次的人数为14名(4.14%),1~2次的人数为71名(21.01%),从不大量饮酒的人数为238名(70.41%)。各年龄组吸烟率和饮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4.3 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研究对象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904名(68.48%)(表4),其中,男441名(69.23%),女463名(67.79%),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7,P = 0.573)。随年龄的增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呈显著增加趋势(z = 9.442,P < 0.001)。见表4。主要体育锻炼方式为走、慢跑、太极拳类(809名,57.46%),其次是器械运动(95名,6.75%)、球类运动(72名,5.11%)、健美操舞蹈类(50名,3.55%)。全部研究对象每周锻炼的平均次数为(5.53±0.98)次,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间为(52.30±5.73)min。

2.4.4 其他健康相关行为 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的次数在1次以上的人数仅为657名(47.95%)。每天刷牙次数达2次以上的人数为1 275名(91.99%),但是,每次刷牙时间达5 min以上的人数仅为60名(4.33%)。能够做到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的人数为1 251名(91.31%)。

3 讨论

研究对象健康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仅为65.60%,显著低于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75.15%)[6]。对“高血压诊断标准”以及“被犬、猫抓伤、咬伤后的处理方法”的知晓率较低,对于“心理问题不算病,无需去看医生”和“您认为治疗感冒一定要用抗生素吗”两个问题的知晓率较高。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诊断、治疗的了解较少,对相关内容的关注度较低。但是,笔者发现社区居民主动地获取保健知识的比例较高,达80.79%。也就是说,居民具有一定的自我保健意识,愿意主动了解健康保健知识[7]。社区居民健康知识获得的途径主要为电视、报刊书籍、广播,而不是通过医生获取健康知识[8]。因此,笔者认为造成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的原因并不是居民健康意识淡薄,可能是由于居民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正规、知识的科学性较低导致的[9]。随年龄的增长,主动获取健康知识的意识以及自身健康知晓情况均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说明老年人健康意识普遍较高,更关注自身健康[10]。

同时,本研究调查发现,研究对象普遍存在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以及不良膳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1-13]。笔者发现每天吃早餐的居民比例较高,但年轻人群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低,且年轻人的吸烟率和饮酒率均较高,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说明年轻人群中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的发生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可能会导致慢性病的发生,威胁居民健康。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对象每年健康体检的人数较少,仅达47.95%,可能错过疾病早期诊断的最佳时机,延误疾病诊断、治疗,从而导致疾病的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本社区居民健康意识较高,但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同时,普遍存在疾病相关的不良生活习惯。因此,笔者认为应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常见病健康知识宣传、居民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防止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Wang YH,Li LM. Evaluation of impact of major causes of death on life expectancy changes in China,1990-2005 [J]. Biomed Environ Sci,2009,22(5):430-441.

[2] Khor GL. Cardiovascular epidemiolog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J]. Asia Pac J Clin Nutr,2001,10(2):76-8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81-99.

[4] 高婕,丛革新,贾鑫,等.天津市河北区示范社区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5):516-518.

[5] 柏友萍.现代健康意识培养[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65-66.

[6] 郭艳梅,张美凤,张卫秀,等.北京市房山区居民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J].首都公共卫生,2012,6(4):161-164.

[7] 赵秋利,秦俊华,李伟丽,等.社区居民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5):68-70.

[8] 秦雪英,张炎,吴淑艳,等.北京市农村居民健康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3):194-197.

[9] 曹灿辉,冯启明,罗红叶.南宁市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及行为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4):591-592.

[10] 顾秀莲,张秋实,王建萍.徐州市老年人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 939-941.

[11] 孙德俊.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487-490.

[12] 于萍,孙爱国,刘新荣.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7.

第4篇:慢性病健康知识范文

作者:张秀梅 李书行 张洪岩

关键字: 健康教育 慢性病防治

由于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及社会的老龄化,疾病谱和死亡谱亦发生明显的变化。现在,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的突出问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根据卫生部下达的文件精神和齐齐哈尔市卫生工作计划,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建立了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模式。

几种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情况

根据富拉尔基区各医疗单位上报卡片和监督、监测、调查结果,1990~1998年间,共查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发病例31526例。其中脑卒中1218例,9年共死亡26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3.60/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06.47/10万;高血压新发病例8343例,9年共死亡30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0.84/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1.89/10万;冠心病新发病例5730例,9年共死亡128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7.22/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51.03/10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3912例,9年共死亡210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5.13/10万,年平均死亡率83.63/10万;糖尿病新发病例1523例,9年共死亡489例,年平均发病率61.58/10万,年平均死亡率15.74/10万。在危险因素中,男性吸烟率51.25%,女性25.63%。日食盐量平均每人为9.82克。从我区调查的结果表明,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变化,死亡顺位:脑卒中占第一位,恶性肿瘤占第二位,冠心病占第三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日趋上升。

在慢性病防治中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1.“慢性病防治是一个涉及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复杂活动,而个人行为的改变只有综合干预才能实现和持久。其中组织机构建设是社区综合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促进得以成功的基本保证。”[1]为此,富拉尔基区在以齐齐哈尔市健康教育所为一级教育网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区卫生局、爱卫办、防疫站为主的二级健康教育网,组建了以各医疗单位和街道办事处为主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的网络系统。网络中有领导主管,并把此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中,区卫生防疫站设立健康教育科,有一名站长负责此项工作,并制定了与各系统及各部门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制度。健康教育网络中工作人员分级负责、层层包干,在全区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的网络系统。

2.抓好三个培训

1990~1998年我站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各医疗单位主管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各街道办事处主管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及“社区重点人群”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内容以黑龙江省健康教育所、黑龙江省爱卫会出版的《健康知识问答》,《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为主,同时不断强化人们的健康意识,让人们明白健康教育不是一般的卫生宣传和卫生知识的普及,它是搞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大战略措施。培训结束,对所参加人员进行考试,检查与会人员对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3.健全三个宣传阵地

充分发挥卫生防疫站区域性社会卫生宣传的主导作用。定期向社会宣传各种卫生防病及保健知识,以增强全区人民的健康意识;要求各医疗单位在内部公共场所定期向就医患者及家属出宣传板、设健康咨询,主管单位随机检查指导;另外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内定期出宣传板,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卫生防病及健康知识教育。 转贴于

4.加强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慢性病控制是一个涉及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复杂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控制慢性病的必要手段”[2]。9年来,我单位在抓好“三个培训”、“三个阵地”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利用电视、区《红岸周报》、专栏、宣传画、宣传单、卫生知识手册、健康咨询、重点人群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进行慢性病防病及保健知识教育,以降低其发病率,强化人们的防病意识。

应用的结果

1.培训情况统计

本区1990~1998年共举办“各医疗单位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9期,培训180人次;举办“各街道办事处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9期,培训204人次,举办辖区“重点人群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18期,培训1800人次。截至1998年底为止,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00%、100%和99.5%。

2.宣传阵地情况统计

富拉尔基区站9年来共向全区出宣传板108期,全区医疗单位共有宣传板507块,共出18252期,全区街道办事处共有宣传板62块,共出2132期。

3.多种方式的宣传情况统计

9年来,新闻报纸、电视共发稿56篇,播放慢性病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录像24场,开展健康咨询56次,开展讲座20场,发放宣传画1582张,宣传单35000份,宣传手册12816本。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效果评价。

富拉尔基区卫生防疫站在东北重型集团10万人口内进行乳腺癌的健康教育,利用考试方式将培训前后内容按百分数固定下来,然后进行教育前后比较,发现教育后自检技术提高了60.72%。区健康教育科负责同志经常走访各健康教育网点,随机抽样不断了解群众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卫生意识的改变程度。

总之,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势在必行,而做好此项工作则需减少与慢性病相关的各种高危因素,要从健康教育入手,进行综合干预,通过改变群体行为达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5篇:慢性病健康知识范文

关键词 社区居民 慢性病 分析 控制

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医疗卫生事业亦取得了长足发展,居民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开始攀升,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重大的社会问题,甚至成为考验政府工作能力的重要表现。据报道,我国因患慢性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率的70%[1]。目前不少国家都已提倡慢性病应以预防为主、以社区为主的早期防控模式开展,亦取得了较大成绩。我国目前正面临医改的重要时刻,社区医疗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对近年开展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分析当地居民的慢性病发病情况,以探讨今后应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对象为罗定市罗城社区35岁以上常住居民。

方法:根据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1月~2010年6月建立的常住居民健康档案资料分析。

疾病判断标准:高血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即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物为高血压。血糖异常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空腹静脉血糖(FPG)≥7.0mmol/L或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糖浓度(RPG)≥11.1mmol/L或正在接受降糖药物治疗者。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最新体质指数(BMI)标准,BMI>18.5kg/m2>/sup>为正常水平,>24.0kg/m2>/sup>为超重,>28.0kg/m2>/sup>为肥胖;吸烟:每天吸烟≥1支且持续或累积≥3个月者。饮酒:每周至少饮1次者。体育锻炼:每周≥1次、每次>20分钟且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各种活动。不良饮食:有偏咸、偏甜、偏酸等饮食嗜好,或有喜烫食、快食、不定时进食等行为。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及Excel2003进行统计学分析,患病率及百分构成比用趋势X2>/sup>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基本情况:经统计,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8年1月~2010年6月建立了8067份35岁及以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其中男5244人(65%),女2823人(35%),差异显著;年龄35~92岁,平均57.4±6.8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929人(11.5%),小学2065人(25.6%),中学4251人(52.7%),大学及以上822人(10.2%)。

各种慢性病患病情况:从统计数据来看,罗城社区35岁以上居民主要的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分别为36.80%、9.95%、7.40%、5.19%、1.05%。

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顺位,见表1。

表1 罗城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

不同年龄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分布,见表2。

不同年龄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讨 论

本次统计结果显示,罗城社区35岁及以上居民主要的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除了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外,其余四种主要慢性病患病率与余娜等[4]在武汉市社区研究报道的相当。本次研究还显示本地区>65岁老年人>50%患有高血压,明显高于国内一些研究报道,可能与我院加强了对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而导致部分有症状老人积极参与有关。但高血压已被医学界公认为冠心病、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今后应加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排查,按要求对>35岁居民实行首诊测血压,对发现的患者进行社区跟踪随访,并教育其对该病要知、要信,更要行,以避免或延缓后期重要器官的损害[5]。

本次分析还显示,肥胖、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不良饮食、高龄是这几种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在慢性病的防治上应加强社区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社区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指导,要用一些鲜活病例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许多患者在早期往往不重视,导致了温水煮青蛙效应,到严重时已经出现多器官病变,难以治疗,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为此,笔者建议:①积极争取政府重视;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掌握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制订长远的宏观防控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从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免费为地区群众制定一套可行的体检方案,一个可以加快落实国家推行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另一个又推动了群众到社区建档的积极性,自觉参与,所得的体检数据可靠真实。②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责;控制和管理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区卫生服务中亟需解决的问题[6]。所以卫生管理部门应合理制定社区慢性病管理考核标准及考核工作要点,使慢性病防治工作得到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落实对患者的随访工作,并加强督导。③加强社会健康知识教育;政府应从多层面积极推行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包括电视,播放一些简短的防病公益广告;报纸、网页、短信、横幅、标语,在社区建立宣传长廊等,均可以收到良好效果。通过知识的传播,引导群众走上良好的防控道路上来。许多群众其实是知道饮酒、吸烟等不良行为是对身体有害,但因为没有急性危害,导致意识不高。所以,慢性病的防治应以公共卫生观念为主,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原则,全人群干预,高危人群重点干预,患者进行随访管理相结合,以健康促进为手段,才会获得防治效果,达到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严俊.中国慢性病流行现状与经济负担[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2):49-51.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3 Roden M.Diabetes mellitus-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J].Acta Med Austriaca,2004,31:156-157.

4 余娜,袁林.武汉市社区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医学与社会,2009,22(3):6-8.

5 刘晓春,章梅云,彭莲梅.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既往史干预因素的作用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4):311-313.

6 孙爱国,邹跃威,钟志强.社区慢性病防治现状与应对策略[J].健康教育,2006,3(25):137-138.

第6篇:慢性病健康知识范文

关键词:慢性病 劳动力 对策分析

数据显示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患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慢性病,加强对慢性病对我国劳动力上的研究可以有效的解决慢性病所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和身体上的影响,以及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

一、慢性病致病因素分析

“慢性病”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一种疾病的总称。慢性病在症状和渐变性上的特点不是十分明显,一旦防治不当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生命危害。

1.环境因素

环境主要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自然环境包含的自然界中的空气、水分等物质系统以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社会环境包括人口、经济水平和生活工作环境等。人口的过快增长和过多的人口数量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职业压力过大或者承受的压力时间过长会造成慢性职业病。

2.生活方式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着人体的机能,吸烟、不运动、饮食不健康、有害饮酒、精神压力增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导致慢性病的发生。

3.生物遗传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对很多疾病的分布、发生和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这样就导致者它对人类的健康危害也是直接的。

4.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主要包括社会卫生服务和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机构的分配及利用,还包含医疗卫生的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在预防和减少慢性病的有效措施中完善卫生服务的是非常重要的。

二、慢性病对中国劳动力的影响分析

1.心理社会影响

慢性病对人的心理影响主要体现在主观感觉异常、心境不佳、多疑神经过敏等方面,患病后会感到紧张和焦虑,久而久之就会削弱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机体免疫力的降低,进而影响病人的康复。病人及其周围的人们对疾病的不同理解也影响病人的行为和功能。

2.身体影响

慢性病造成身体的损害及病人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异常。在人体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等方面均有体现。身体各系统一旦因为慢性病的出现而遭到侵袭,就会导致各种不同程度的损害。

3.经济影响

经济影响包括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无形经济负担。直接经济负担指为了获得卫生服务机会上所产生的费用以及在购买卫生服务上所产生的费用。间接经济负担是因发病或者失能等原因导致缺勤,减少了工作时间而造成的损失。无形经济负担包括精神上的忧虑与悲哀、由于社会隔离所带来的生活不便,以及因疾病而引起的经济层面的生活质量的下降。

三、预防与减少慢性病及其负面影响的对策

1.疾病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的是会引发病因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采取相关的措施。作为初级预防,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两个方面。第二级预防主要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对其进行防空或者延缓其发病的时间。医院可以特别设立相关的门诊部门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检查,对正在恢复当中的患者进行及时地跟踪,观察和了解其病情的发展状况。第三级预防侧重的是对病情的治疗,预防病情进一步严重,并且同时防止疾病的复发。对于严重的患者要及时地与其进行心理沟通,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状态。

2.改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可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增强自身的身体健康。在生活中想要减少慢性病发生,就要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个角度出发。饮食是第一大关,在生活中要想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营养搭配的均衡度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就是运动,一个良好的运动计划可以有效的发挥其对身体产生的契合度。再次就是做好戒烟和戒酒的工作,给自己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是对自己身体负责的表现。最后就是要做到心理平衡,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

3.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最重视健康知识的传授,对人们日常行为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全球实现卫生保健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通过健康教育来降低国家在医药费用上的开支,且达到了明显的效果。此外,健康教育在降低吸烟率、控制高血压以及减少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4.完善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目前我国的医疗预防保健网在城乡中已经遍布,其在防治疾病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上所发挥的价值与意义十分显著。慢性病在防治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级预防都与三级网存在密切的联系,充分的发挥其在干预措施、基线调查和健康教育中的实施力度,将三级网在信息管理、康复治疗等多方面的作用得到发挥。

可见,慢性病对中国劳动力的影响有心理的,身体的和疾病经济负担三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不同程度上阻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健康知识普及、生活方式指导等措施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劳动力的身心健康,全面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

参考文献:

[1]丁冬等.吉林省居民体力活动与慢性病的关系[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4):238-239

[2]严俊.中国慢性病流行现状与经济负担[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2):49-50

第7篇:慢性病健康知识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济宁市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选择济宁市4个县,每个县抽取2个乡,每个乡抽取2个村,共选取了16个村作为调查区域。选择在本地区居住时间1年以上,年满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共601名人。获得有效问卷575份,有效率为95.67%,其中男性281人,占48.87%;女性294人,占51.13%。最低年龄65岁,最高年龄92岁。

1.2方法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农村老年人疾病谱、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情况、就医状况及卫生需求调查四个方面;经统一培训调查员后,采用一对一的问卷调查。

1.3统计处理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农村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情况

2.1.1农村老年人各系统慢性疾病患病率调查本次调查的575名农村老年人中患有慢性疾病的有416人,慢性疾病患病率为72.35%,高于2008年卫生部统计的数据52.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9.58,P<0.01)。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最高(38.61%),为运动系统疾病(31.65%)、呼吸系统疾病(20.00%),结果详见表1。

2.1.2农村老年人各病种慢性病患病率调查本次研究显示,农村老年人慢性疾病疾病谱中,高血压患病率位于首位(26.26%),其次为关节炎(20.17%)、胃溃疡(14.26%),各疾病患病率详见表2。

2.1.3不同性别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显示,农村男性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25.59%),其次为胃溃疡(16.73%)、慢性支气管炎(15.66%);而女性中关节炎发病率最高(32.28%),其次为高血压(26.90%)、胃溃疡(11.90%)和慢性支气管炎(11.90%)。统计学分析显示女性关节炎、骨质增生患病率高于男性;男性冠心病、肺气肿、肺心病、脑血管意外患病率高于女性;其他慢性疾病在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详见表2。

2.2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情况及卫生需求2.2.1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情况及对日常医疗费用支付情况通过本次调查显示有31.30%的农村老年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参加医疗保险者占9.22%,参加合作医疗者占54.56%,参加其他商业保险者占4.52%。有24.35%的农村老年人对日常医疗费用没有支付能力,只有9.22%的老年人完全有支付能力。

2.2.2农村老年人医疗资源供给状况分析显示调查对象中有5.04%表示目前就医不方便,有23.48%表示一般,有71.48%表示比较方便;有90.61%的人表示完全没有或者很少有机会获得免费查体。

2.2.3农村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及需求情况调查显示,有50.43%的老年人表示对老年保健径知识根本不了解,37.39%的老年人表示了解较少;在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需求情况的调查中,有42.26%的农村老年人表示希望获得老年保健知识,但还有54.96%的持有无所谓态度。

2.2.4农村老年人获取和希望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途径在农村老年人获取知识途径的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广播电视(56.35%),其次为邻居朋友家人(31.48%)和医务人员(20.00%);在希望获取知识的途中,51.48%的老年人希望通过医务人员获取,其次为广播电视(47.13%)。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各类老年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增高,慢性病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到老年人的生存与健康状况,尤其体现在卫生、医疗等各方面条件都相对较差的农村。本次研究也显示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患病率为72.35%,明显高于我国52.39%的平均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在农村老年人慢性病疾病谱中,排在前两位的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这与宋晓飞等的调查一致[2]。通过单病种慢性病疾病谱可知,目前农村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位于首位(26.26%),其次为关节炎(20.17%)、胃溃疡(14.26%),这与尹尚菁[3]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这提示我们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应有侧重点的加强高发、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从而有效的降低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

第8篇:慢性病健康知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慢性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ignificanceofhealtheducationonthecommunityforpatientswithchronicdiseases.Methods:select488patientswithdiabetes,highbloodpressureandrelatedchronicdiseases,tostrengthenhealtheducationandstatisticallyanalyzetheindicationchanges.Results:afterintervention,thepatient''smeals,exercise,bloodsugar,bloodpressurelevel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ealtheducationcaneffectivelyimprovethelifestyleandqualityoflifeandhasa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healtheducation;Community;Chronicdisease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不良饮食结构的加剧,使得像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然而人们普遍对以上疾病的危害性,仍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和盲区存在,忽略了致病的最关键因素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1]。因此,增加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针对首都师范大学社区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社区进行健康体检时查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88例,其中糖尿病203例,高血压285例,在患者的知情同意后,为其建立相关的健康管理档案。

方法:⑴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慢性病的管理档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身高、职业、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②饮食、运动、不良嗜好(嗜酒、吸烟)等。③遗传病史、现在治疗情况等。④检查(血压、血糖、心电图、常规体检),并记录。⑤问卷调查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及自我保护情况。同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及培训。⑵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饮食干预。②运动干预。③不良嗜好干预(戒烟、限酒)。④药物治疗干预。方法:由本社区医生分组对患者进行以上几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摄取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等);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建立相关的锻炼计划(慢跑、快步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对有吸烟和嗜酒的患者,要求其戒烟和限制酒的摄取;帮助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家庭及饮食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1月1次的访问与督导,随时提醒患者遵从遗嘱,核实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各种要求的完成情况,并做详细的记录。于2012年4月即24个月后,对患者的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以及血压、血糖的变化情况,与干预前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良生活方式、饮食及运动较健康教育干预前有显著变化(P<0.01);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与健康教育前相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

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以便减少、改善以及消除导致健康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提高人们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是现在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和避免患者的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入手,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3]。其中健康教育必

[CSX]

须要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逐步渗透到患者的意识当中,同时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成立相应的结构等。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4,5]。通过相关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帮助人们纠正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通过改善、摒弃这些行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本研究针对首都师范大学社区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向其他相关社区推荐。

参考文献

1魏红.对高血压人群的家庭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26.

2付丽萍.谈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46.

3廖艳,林殷,张聪.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中西医营养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2-83.

4单建刚,张晓红,王艳梅.浅析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32):272.

第9篇:慢性病健康知识范文

[关键词]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8)04(b)-0149-02

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其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康复、保健、预防和医疗服务[1]。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层次的不同需求,能够划分为特殊卫生服务、准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卫生服务3个层次[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当前我国多数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多是医技、防保、医疗人员转型而来,虽然经过相关培训具备了专业医生的服务理念,但在规范化服务的提供方面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3],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预防摆件需求,使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完成。该文调查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的需求,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社区居民700名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均在社区常住成年居民,发放7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41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1.7%。641份有效调查问卷中,男性321例,女性320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3.2±2.6)岁。

1.2方法

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经过统一的培训后,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为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为调查对象讲解问卷上相关的内容,由社区居民自行填写。调查问卷上的内容包括8个方面,有计划生育、精神卫生、计划免疫、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疫情监控、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每个项目分为4个选项,分别是未考虑、一般需求、必要需求、十分必要,社区居民根据自身情况在相应的选项后做标记。

1.3观察指标

回收问卷后,统计社区居民对计划生育、精神卫生、计划免疫、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疫情监控、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的需求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总需求率=一般需求+必要需求+十分必要。

1.4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借助于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总汇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对公共衛生预防保健的总需求率见表1所示,其中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的需求量居于前两位,其次是妇幼保健和计划免疫。

2.2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妇幼保健和计划免疫,对这四项需求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见表2所示。

3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是不断完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健全个体化卫生服务监测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对居民健康提供了保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的重视度,是全面卫生服务系统功能实现的重要基础,并且满足了居民日益增加的预防保健需求[4]。

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项目按照卫生服务类型,分为了3类,一类是基本卫生服务,如被社区居民普遍熟知的健康教育、卫生防疫、疫情监测等,该类服务多是政府规划,然后为社区居民提供。另一类是准公共卫生服务,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计划免疫、老年保健等,此类卫生服务中的设施费用是由公共财政承担,但收取就诊人员的少量服务费。还有一类是特殊卫生服务,如慢性病管理等,这类卫生服务受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要在政府的严格监控下开展[5]。为分析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该次研究调查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项目中,包含了准公共卫生服务和特需卫生服务,进而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开展和功能完善起到了重要意义。

由该次研究的调查结果发现,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项目中的慢性病管理需求最多,其次是老年保健、妇幼保健和计划免疫。通过该结果可以判断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未明确划分全科医生和防保医生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划分服务范围,使功能准确定位[6]。

该次研究对影响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示居民有康复治疗的需求,而做好老年保健,设置康复质量项目对居民的机体病情康复具有重大的意义。经过Logistic分析,认为主要是健康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