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磁辐射试验范文

电磁辐射试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磁辐射试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电磁辐射试验范文

关键词:反辐射雷达靶标试验

中图分类号:TN9TJ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在现代战争中,首先通过反辐射作战压制或摧毁对方雷达和指挥通信系统,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进而取得胜利,已成为一种常用的作战形式,为此各国对反辐射武器的研制也越来越重视。在反辐射武器系统研制过程中,对反辐射武器进行真实使用环境下的全面测试是验证反辐射武器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将现有雷达改造成雷达靶标,作为真实目标用于反辐射试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1反辐射简介

雷达作为现代军事装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防御体系的核心,雷达一旦失去作用,防御体系也就瘫痪了。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现代战争已演变为以争夺电磁权为主的、积极进行电子对抗的电子战。

在电子战发展初期,以电子干扰为主要手段,但它只能使对方的通信指挥系统或雷达系统暂时失灵,却不能造成永久性的破坏,一旦干扰消失,对方系统就能恢复功能,继续发挥作用。为此,只有把电子干扰和将对方设备摧毁的反辐射作战结合在一起,才能可靠的压制对方,进而取得胜利。目前,反辐射作战主要依靠反辐射导弹。

反辐射导弹是一种以雷达或其他电磁辐射源为攻击目标的导弹,自从1965年美军首次使用以来,反辐射导弹已经发展了三代,其性能日趋完善,使用更加灵活。首先使用反辐射导弹摧毁对方雷达和电磁干扰源以夺取制电磁权,进而压制对方防空系统取得制空权,从而获得战场主动权,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一般方式。反辐射导弹的优点主要为:1)除有效杀伤对方雷达或辐射源使其丧失工作能力外,还能迫使其他雷达或辐射源不能正常开机,导致整个防空系统的瘫痪,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威慑力;2)采用被动搜索跟踪方式,本身无电磁辐射,同时其雷达反射面积很小,因而隐蔽性好,不易被发现;3)飞行速度快,其通常为超音速飞行,使对方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具有快速打击能力;4)跟踪频率范围宽,接收机灵敏度高,能够在远距离上发现多种类型的雷达或辐射源,能从目标的侧方和后方发动攻击;5)自主作战能力强,对辐射源具有记忆能力,一旦捕获目标,便可自动跟踪并攻击目标,即便目标关机或启动干扰措施,仍能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随着反辐射导弹在战场上所取得的骄人战绩,各国都加快了反辐射导弹的研制步伐。新科技和新概念的不断涌现,以及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对抗程度加剧,使得反辐射导弹的性能逐步提高,向着高性能、多用途、小型化的发展。反辐射导弹已成为取得战场胜利的关键力量。

2雷达靶标的改造

为了验证在研反辐射导弹的整体工作性能,评估其使用效能,需进行反辐射导弹的对靶发射试验,即攻击正常工作的雷达系统。为此,利用便于运输的雷达车,将其改造为可进行远程监控的雷达靶标,即可满足反辐射导弹试验的实际需要。

2.1改造方法简介

将雷达车改造为雷达靶标需增加三部分系统,其分别为:图像监视系统、遥控系统和远端监控台,其中图像监视系统和遥控系统安装于雷达车内部,远端监控台安放于远离雷达车的安全地带。其工作原理为:将雷达车调整为所需要的工作状态,在确认雷达工作正常后,启动图像监视系统、遥控系统和远端监控台,操作人员撤离;图像监视系统将雷达车工作状态的画面实时传输到远端监控台上,操作人员通过远端监控台监视雷达车的实际工作状态,并根据需要向遥控系统发送控制指令,雷达车内部的遥控系统在收到控制指令后按指令驱动雷达,最终实现将雷达车改造为雷达靶标的目的。

1)图像监视系统,图像监视系统负责拍摄雷达车内部各控制面板的实时图像,并及时向远端监控台传送,其主要由摄像机、画面分割器、压缩处理模块和图像信息发送设备组成,另外还需照明、遮光等辅助设备。其工作模式为:分别将不同的摄像机安置于雷达车内部各控制面板前方,调整照明、遮光设备使各摄像机拍摄的控制面板图像最佳;画面分割器将摄像机采集的各控制面板的实时图像按需要重新组合;压缩处理模块将画面分割器处理好的图像信息进行压缩,并处理成可供传输的数据格式;图像信息发送设备将最终的图像数据发送给远端监控台。通过图像监视系统,可实现在不对雷达系统内部状态信号采集的情况下获取雷达工作状态的信息,降低了雷达状态的采集难度。

2)遥控系统,遥控系统负责接收远端监控台发送的控制指令,对指令进行解码、分析,按指令产生雷达系统可以识别的信号,并将信号送入雷达自身的控制系统,实现对雷达的控制。遥控系统包括:接收模块、解码器、主控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和执行电路。用于反辐射试验的雷达靶标,雷达的启动和性能调校在试验前已经完成,试验时一般也不需要对目标进行扫描跟踪,因此遥控系统的设计,主要针对雷达天线转动和雷达发射机开关机控制等需要进行远程控制的部分即可,不必与雷达系统有过多的交联,以保证雷达运行和远端控制的可靠性。

3)远端监控台,远端监控台用于显示雷达车内部的图像信息并对雷达进行远程控制,其包括图像信息接收处理模块、显示器、雷达控制模块、编码器和指令发送模块。图像信息接收处理模块在收到图像监视系统送来的图像数据后,将数据处理成可供显示的数据格式并送至显示器显示;雷达控制模块根据操作人员的动作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编码器将产生的控制信号转换成可供发送的控制指令,指令发送模块将编码器传来的指令发送给雷达车内部的遥控系统。在设计时,将监控台内部的图像显示功能和雷达控制功能设计为相互独立的两部分,这样即可有效保证对雷达的监视和控制信号不会相互干扰,也能简化监控台的设计。

2.2实际应用

通过本文所述的改造方式,已经成功将多台雷达车改造为雷达靶标,在反辐射试验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改造后的雷达车可以有效的模拟真实作战环境下的雷达目标,大大提高了反辐射试验的可操作性,在反辐射武器的研制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结语

将现有的雷达车改造为雷达靶标,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反辐射试验对于雷达靶标的实际需求。这样的改造方式简单易行、成本低,由于不需要对雷达进行过大的改动,任何雷达系统都可以通过该方式改造为雷达靶标用于反辐射试验。同时,该改造方式还具有很大的拓展性,例如将老旧雷达改造为假目标用于战时需求,或将有人值守雷达改造为无人值守雷达,都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第2篇:电磁辐射试验范文

电磁波辐射――现代人的忧虑

最近,国家环保局电磁波辐射环境影响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赵玉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几十年来,随着各种电器的普及,电话、手机、微波炉、电子计算机、通讯卫星、高压输电网和一些医用设备等,都以每年几倍或几十倍的速度剧增,由此带来的电磁波辐射越来越多地对人体健康及劳动安全等产生严重威胁。电磁波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危害,表现在使人头痛,视力减弱,破坏生殖系统功能,加速皮肤老化,引发糖尿病、白血病和脑肿瘤等方面,有的还会导致孕妇流产或胎儿畸形。

美国一份调查研究表明,经常玩电子游戏机,使用电热毯和其他加热器的孩子,白细胞量普遍比常人要高,诱发疾病的概率也大。目前,美国每个居民每天所接受电磁波辐射的强度比自然界电磁波辐射的强度大两亿倍以上。联合国已把电磁波污染确认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并将其列为人类环境治理的重要项目。

电磁波辐射除了危害人体健康外,还会干扰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通讯设备及电脑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导弹制导系统失控等,造成难以估算的损失。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室主任李天麟教授对记者说,由于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电磁波辐射源离人体较近,比如手机的天线紧挨着人的头部,间距很小,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会形成强辐射,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电磁波辐射对飞机飞行安全的影响近年正在加剧,在飞机上收听广播、玩电脑或打手机等都有可能影响飞机的空中安全,造成人员伤亡。近几年国际上每年都发生20多起由于电磁波干扰造成的飞行事故和险情,而且在已发生的空难中不排除这方面的因素。

手机的电磁波污染有多大?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近日公布的手机电磁波辐射试验结果表明,市场上销售的11款手机,在最大发射功率(2瓦)下,电磁波辐射量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目前也对市场上销售的31种牌号的手机电磁波辐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电磁波辐射量也严重超标。

虽然目前国内外对使用手机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说法不一,但是北方交通大学、国家环保局电磁波辐射环境影响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蒋忠涌教授,在前不久研究出的“手机对人体的电磁影响”成果中表明,手机的电磁波辐射量,有一半被人体吸收,其中1/4被人脑吸收。在模拟汽车中使用手机时由于受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影响,手机周围的电磁波辐射强度约是在空旷地带的4~5倍。在人体各器官中头部受电磁场危害最大,特别是眼睛受害最大,这是因为眼睛中血管较少,散热性较差,而眼睛内部水分含量多,对电磁波吸收能力较强所致。据调查,长期使用手机的人。经常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耳部出现红斑等症状。当高频(微波)电磁波辐射量超过某界限值时,会引起神经和精神系统紊乱性疾病,如紧张、失眠、头痛和全身无力等。

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手机用户,手机呼出时与网络最初取得联系的几秒钟内电磁波辐射量最大,这时最好不要立即将手机贴耳接听;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分离话筒;信号不好的地方要拉出天线,以降低电磁波辐射强度;减少手机的通话时间,有电话机在身旁时,尽量不要使用手机。

据了解,我国曾正式颁布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微波辐射作业卫生标准》、《电磁波辐射防护规定》等。但是,这些标准均是针对连续波的辐射而定的,对于手机间断辐射没有制定标准,因而造成这一领域无人监管的现状。对此,中国消协呼吁政府主管部门加快制定手机电磁波辐射的安全标准,国内外手机生产厂家应积极开发生产适应消费者使用的绿色手机。

微波炉有没有电磁波污染?

当我们在购买带有电磁波辐射的家电产品时,一定要慎重选择。已购买的微波炉是否有微波泄漏,可以用一根荧光灯管,在开启后的微波炉门旁移动,荧光灯管发出亮光,则说明这台微波炉有电磁波辐射污染,必须坚决淘汰。

专业人士建议,消费者既不要对微波炉的电磁波辐射置之不理,也不要过分紧张,只要合理选择,使用防护得当,就可以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舒适生活。根据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微波泄漏只可能发生在门的周围,而且微波辐射随着距离的增大而衰减。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微波炉基本上能够把微波泄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尤其是一些名牌产品已达到了国家标准。所以,名牌产品应是消费者的明智选择。

如何防止“电磁波污染”?

电磁波辐射对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预防和减少电磁波辐射对环境污染的办法,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些商家也瞄准机会,开发了系列防电磁波辐射的产品,如防磁片、贴听筒、贴天线、防辐射功能服等。这些产品是否有效?电磁波污染能否预防,让我们再来听听主管部门官员及专家们的解释。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室主任李天麟教授认为,电磁波辐射对人们的影响虽然是普遍存在的,但并不可怕,我们可适当做些预防工作,以减少电磁波辐射的影响。比如,远距离操作、屏蔽、限制工作时间、增加身体抵抗力等;也可采取间接预防办法,通过药物进行调理,如经常补充糖类、蛋白质及维生素等物质,保证一定热能,调节食物口感等。当然,还可以通过戴电脑防护镜,穿防电磁波辐射功能服等进行预防。最近有关专家和企业研究开发的集抗静电、防辐射、杀菌保洁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服装,从鉴定结果来看还是比较理想的,如果产品能始终保持专家评审的标准,其市场前景是很广阔的。前一段时间,有关手机的防磁片、贴天线等广告吹得神乎其神,产品抽查结果有90%是不合格,甚至无效。因此,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环保产品广告宣传的管理,并制定相应功能标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称心。

国家环保局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司的张志刚说,电磁波是把“双刃剑”,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害,雷达、无线通讯、广播、电视等都是社会发展必要的先进设施,社会经济越发达,电磁波辐射强度也越高。但因为电磁波辐射本身不能控制,在发射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采取相应技术及管理措施,尽量避开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凡是符合国家环保局《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标准而建立的发射站,其发射的电磁波是绝对安全的,因为我国规定的电磁波发射安全系数比联合国规定的标准还要高。

张志刚认为,目前最让人担忧的是有些建设单位不按有关规定执行,经常绕开环保部门审批立项,自行施工建设一些手机发射站等,电磁波辐射量往往超标,遭到当地居民的反对,引起许多纠纷。为了加强电磁波辐射安全管理,有必要对电磁波辐射安全进行立法。以法律来约束建设单位的违规行为。广大居民应正确认识电磁波辐射的利弊,既不能漠不关心,也不要过于恐惧,要以权威部门检测的数据和结果为依据,如果发射站安全系数达到标准,就根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