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第1篇: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1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教学

当今是一个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而计算机是进行信息分析和处理的必要工具,不夸张地说任何行业和岗位如今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而大学阶段设置计算机公共课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能够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学习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能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传授给学生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最后,使得学生利用计算思维进行思考并熟练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

计算的概念虽然已经产生了多年,但与数学等传统学科相比仍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计算思维与数学思维、实证思维一样,都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事实表明,任何思维方法的形成,都需要大量的实践、分析、总结、提炼,最后形成自然而然的思维方法。单纯通过理论框架学习的思维方法是无法真正运用到实践中的。计算思维作为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源自于大量的科学实践。所以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应该不断地进行科学实践,让学生真正了解计算机进行计算的内在机制。学生在通过使用计算机进行大量计算实践工作后,才能够深刻的体会计算思维,并逐步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并自觉运用到专业领域中[3]。从上述过程可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并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以便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因此,在计算机课程中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理解计算思维的根本基础。

2计算机基础课的改革现状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授课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全体学生,其中既包括文科专业也包括理工科专业,因此课程设置比较复杂,同样的课程在针对不同专业时需要制定不同的大纲和培养方案。而且随着政策和形势的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在逐步缩减,而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并没有变化甚至还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近一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尝试性的工作:通过设置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实验与培训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运用能力,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理论和思维模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在线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不断探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先进教学方法及有效途径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的受众广泛性,其教学要兼顾文理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进行讲解时应该契合他们的实际学习的需要。尽量回避纯技术和理论的细节,多讲解一些符合转他们的专业习惯的实际例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充分体现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作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比如: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简单编程技能、网站设计技术、动画制作技术等都有所体现。通过大量实例的介绍,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含义,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实践操作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我们引入了在线考试系统,学生的考试完全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完成,真正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而且为了避免客观原因造成的得分偏差,不断加大实践环节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期末总成绩中,平时上机成绩占到40%,而期末成绩只占总成绩的60%。結合我校具体情况,对于每个章节都设置了阶段性的单元实验,并以老师讲解和辅导为主,并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掌握情况充分利用上机考试系统进行综合测试,这样既保证了有效的讲解环节,又通过以考代练的方式驱动学生自觉掌握计算机的实战技能,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的教学模式,我校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接下来我们的教学改革工作将围绕如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这一根本目标,探究更为有效的改革方案。

3.1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群

如前文所述,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情况非常复杂,涉及全校各多专业、多个年级。在前期的工作中,已经对全校所有需要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院系、专业进行了调研,从全局掌握了各个院系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和预期,并初步计划构建新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群。在详细研讨后,初步确定了课程群的基本框架。从难度来看,该框架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1)计算机基础;2)计算机技术;3)计算机应用。这三个层次是逐步递进的,并可以分别横向对应于文科专业、文理混合专业和纯理工专业。该框架不是只对应三门课,而是每个层次均为由多门课程构成的课程群。这样对于每个专业,都能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层次或多个层次的某些课程。这样便为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2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就某个计算机技能灌输式的传授给学生操作方法。但是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和结合。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就应该做到以问题求解为驱动,以计算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求解。由于受到大纲和课时的限制,要保证课程的基础性且要求在有限课时内进行有效教学,又要通过学生自主选题、分析、设计、求解等关键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求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对前期工作进行了详细总结,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是:制定“共性结合个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大课规定学时内体现共性需求,并通过课外练习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在课堂实践中融入自主选题的项目设计、并通过学生自主组建项目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形式丰富的计算机技能大赛等方式,实现自主化的个性学习模式,有效补充课堂共性培养的不足。在项目设计中,可以通过先实战、再发现问题、最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自主选题,启发式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设计方案。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计算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团队项目的锻炼,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3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所谓创新,就是发现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研究了现有的理论和方法以后,认为不能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够好,于是研究新的理论和方法[3]。创新的基础在于发现新问题,创新的关键在于解决新问题。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就是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自己的创新精神,形成勤思考、善变通、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权威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并且要培养学生敢于并善于动手实践以验证自己的新想法、新观点的优秀素质。而计算思维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角度。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大大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过程。计算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的科学方法基础。所以通过计算思维的培养,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计算机基础课程既要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地改进以找到最好的培养途径和教学方法。

3.4完善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

近年来,我校已经编写了包括《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Access数据库应用》等纸质教材,并制作了大量课程配套的PPT素材和资源。但从目前来看,为数众多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在教学各个环节起到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主要在于:1)教学资源的重复性建设,且缺乏针对性和特色;2)教材和教学资源缺乏可扩展性,因此并不能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的改革思路是在编写主要教材的同时,还要做好配套的线上、线下在线资源[4]、和在线案例学习系

统等。在编写教材和设计教学资源时,将知识点尽量细化成高内聚、低耦合的单元模块,这样就便于教学素材、教学资源的灵活组合,从而在大纲要求的框架内能快速的形成有针对性的内容架构。下一步还计划开发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在线教学平台,该平台将集电子教材、操作视频、知识单元模块等教学资源库。一方面,在线平台能有效的整合教师的教学资源,并不断形成可以共享的在线资源库,从而给教师的备课、案例选择提供丰富且灵活地选择;另一方面,通过在线平台,教师可以方便的指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资源,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4总结

第2篇: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为:善于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善于使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在结构认识上进行探索,内化成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学生各自的认识结构,这就需要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

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积累的多少,而且在于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对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由于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等原因,因而我们只是重视了“算”,放弃了这样一个抽象思维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形象是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信息来源。平时的日常教学时,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有利于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具体来讲:

一、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数学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以及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使他们建立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意识。

二、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年、月、日》一课中,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可以设计成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去发现。如:教学如何判断平年、闰年时,通过“考考老师”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填二月份天数的特征表,让学生去探秘,去发现,“为何要加4”,学生根据老师设向进行探索,获得了闰年与4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诱导分析、比较,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和归纳概括能力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构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提问的内容和方法,提问过于简单总是“对不对?”“懂不懂?”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的问题太大,或者提问不明确,学生都无法回答。我们要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以及类比等常用的逻辑思维形式。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当学生仔细读题,边读边想,弄清题目内容,并能复述题意后,教师可以适当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如:“题目给的条件有什么作用?”、“要求的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题目了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个条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等等,引导学生自己逐步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而绝不是简单的告诉他用什么方法做。

四、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给出习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这样,在引导学生进行简缩思维过程中,就能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五、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归纳正确结论或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

第3篇: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第4篇: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关键词: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这方面的做法和认识。注意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要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讲操作方法和过程,讲概念,讲解题的思路、计算方法,讲法则运用的过程。这样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动脑、动口,语言表达能力受到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得到加强,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炼、有根据地讲述自己的见解,以促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与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广泛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试从几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综合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完成作业的同时,必须展开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去参加活动,让孩子们直观地去参与思考,发挥想象,充分地培养孩子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帮助儿童掌握思维方法。首先是抽象问题具体化,把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形象化,将较难的内容浅显化,有利于进行分析、了解、达到掌握。例如: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可以采用分步解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最终达到解题的目的。其次,把分析与综合的理解方法综合起来,低年级通过图画,是孩子们产生基本思维的过程。思维是基础,老师要从小培养儿童遇事要问个为什么?养成从小就喜欢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理解的好习惯。通过对各类事物的全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同一事物中找到不同点,不同的事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学会综合、概括,增强了思维能力。在计算过程中,总结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从而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小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想像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创造愈来愈重要的今天,应该十分重视儿童想像能力的培养。想像能力的培养比较困难,而容易被忽视。现在小学生活中理性的东西多,过于偏重知识的学习和考察,而对儿童天真、幼稚的特点有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抹煞,让小学生过早的成人化了,这种状况应该加以改变。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反对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是初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是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是初步培养的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硬背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做起,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的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诉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的乘法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深刻,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

第5篇: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关键词:计算思维;程序设计;上机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115-02

一、引言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同我们的阅读、写作能力一样,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描述、建模、求解,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在计算机公共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的原因

有了计算机,人类就能用自身智慧解决那些计算时代之前不敢尝试的问题了。然而,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只是被社会看成一种高科技工具,计算机科学技术也被构造成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具性和辅学科,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来就没有体验过计算的愉悦:基本原理的互相影响,计算思维的方式,以及有趣的问题解决。2006年,随着周以真教授的“计算思维”课程(面向所有专业的一类“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以及Tim Bell教授领导的针对中小学生的“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等不同类型的计算思维课程的成功开设,人们开始考虑用“计算思维”来全面改造传统的大学计算机教育。2009年3月,ACM在网上公布的CS2008中,将原来在“导论”课程中的计算思维放到整个计算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认为“计算思维”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越来越重要,报告建议将“计算思维”放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中心地位。

由此可见,不能将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基础课程简单地看成工具性课程,而应将其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来看待。那么,如何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得计算思维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并能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及实践。

三、多种途径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程序设计类课程曾经一度是只以讲述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知识为主的应试课程,课程枯燥乏味,远离应用。为了把程序设计从应试课程转变为一种实践工具,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多以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语句、控制结构,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算法、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及实践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熟练使用一门编程语言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学生无论以后在学习、工作中使用什么语言编程,都能灵活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基于任务驱动及算法多样化训练的计算思维培养方法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以传授计算机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计算思维”为主,研究从“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转为“教给学生什么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如何确保由“知识传授”转为“基于知识的思维传授”的问题,旨在让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不仅“爱学”,更要“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不仅“学会知识”,更要“学会思维方法”。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及算法多样性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强化计算思维训练。

1.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了将计算思维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整班教学与小组教学、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等多种方法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积极采取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在算法课程的教与学中有意识地加强计算思维的培养。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形式是: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适当讲解或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实践交流或归纳。而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基本概念介绍举例解释巩固型独立练习小结评讲上机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一个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围绕具体任务进行适当的概念教学和举例讲解,或引导学生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目的是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去发现问题,个别的问题个别回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班回答或讲解。要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适时交流,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创新。教师进行比较、评讲、归纳,或由计算机执行,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共同进步。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就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尊重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重视算法多样化训练。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尊重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算法多样化。教师应该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特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方式表达算法,用不同方法实现问题求解。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就是尊重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倡导算法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反思和进一步探索,从而达到简化并优化算法的目标。将一个计算任务用多种思路、多种算法进行求解,可以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灵活性。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或能够理解的算法,通过交流、评价得到计算结果。

研究表明,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不应是简单地接受课本一成不变的知识,而应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新的问题,拓展思维方式,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本上的经典例子后,启发学生将其修改后应用于一个实际问题中。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熟悉消化教材内容,更要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准备好“问题”,设置好“陷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尝试以上机实验为重点的计算思维教学模式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实践性学科,上机实验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核心。

1.实验内容分层次。按照难度不同将实验内容分成了概念基础实验、应用基础实验和应用提高实验三种类型。我们将概念基础实验设计为验证性实验,如某种数据结构的表示和实现并将此种数据结构封装为一个类,并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实现;应用基础实验,则是利用已实现的某种算法或数据结构实现的一个简单应用;应用提高实验,是利用已实现的某种或某几种数据结构实现的一个综合应用。后面两种类型的实验又分设若干实验题,每个实验题都设有难度系数。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概念基础实验和一道应用基础实验题,选做一道提高实验题,所选应用基础实验题和提高实验题的难度将作为成绩评定的一个依据。

2.增强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和综合性。通过计算任务的趣味性、综合性等来增强实验内容的难度,从而强化计算思维训练。大学生一般对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并富于幻想,初遇计算任务时往往兴致盎然,幻想编写程序。但在传统教学中,缺少趣味性和综合性,进而导致同学们没有学习兴趣,所以,设计实验内容尽量生活化、趣味化。例如,我们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验教学中,引入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学生点名系统”、“四则运算测验系统”等题目,从分支程序设计开始就引入这类实验,进而在循环、数组、函数、文件等部分的实验中不断改进完善系统功能。当学生完成实验的最终版本时,已经综合运用了这门课程中的所有知识,同时享受到了完成一个作品的成功感,极大提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指导大学生科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大学生科创旨在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以现实中的实际项目为驱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实际的项目中,深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边做、边思考、边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计算思维。近几年来,完成的比较优秀的科创项目,每年都参加市级甚至全国的程序设计大赛,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反过来又能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热情,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案例。

四、结论

计算思维的培养不是通过一两门课程的教学就能够解决的,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却肩负着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求解过渡到学会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的重任,因此,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师应当从计算思维的层面看待所授的课程,梳理和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计算思维的概念、方法和思路,有目的有意识地从各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以期学生能够利用这种思维方式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小红.如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培养计算思维能力[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06):32-36.

第6篇: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的过程,例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为运用思维方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为提高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到小学六年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培养;还要贯穿于每一节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新授课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还要贯穿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也就是说,在数学概念、数学计算、数学操作(如测量、画图等)的教学中,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力求获得数学知识,并不断探索新信息,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一切教学措施和手段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体现,实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和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它、研究它。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比例”时,设置有趣的问题:你们知道人身体的哪些部位存在着比例关系吗?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急于知道人身体部位的比例关系。这时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软尺叫学生亲自测量:两臂平伸的长度与身体的高度比,大约是1:1;脚长与身体的高度比,大约是1:7;手腕周长与颈周长的比,大约是1:2,等等。学生亲自测量得到证实,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这时有的学生就会想到:警察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脚印,就可以利用比例的知识推算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促进了思维发展。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1.分类与比较能力的培养

分类与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系统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按着一定标准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比较,使学到的知识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思维的系统化。例如,教学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百分数的意义、性质、运算和应用分别进行归类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系统化,对新知识信息的接受更容易,思维更清晰。

2.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在小学数学中分析与综合得到广泛应用,分析与综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可以理解某一数学知识的要素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综合又对数学知识有了全面和整体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时,可以把它细化为“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并在逐一进行分析解决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找出异同点,总结出分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培养

判断与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的过程离不开判断,思维的结果通常以判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对知识的判断正误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否正确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认真组织好训练材料,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概念、性质、公式等。教会学生判断方法,在判断时应先与相关知识对照,找出其本质上的差异,以防误判。推理是人的主要思维活动,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就是具备比较完善的推理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4.抽象与概括能力的培养

第7篇: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计算机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计算机知识,增长计算机技能的主渠道,实施计算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发挥计算机课堂优势,对于夯实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一、实施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作为一种应用工具,学习计算机作为一种基本技能要求,应该贯穿在整个计算机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多角度的深入培养学习兴趣,在现行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计算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计算机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紧密结合教材中的实际问题渗透学生自主创新性的研究型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讨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觉地把问题专题化。

二、采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另一方面,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条件。下载中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

三、创设氛围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越是具有创造性的人,越是具有独特的个性表现方式,他们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轻附众议,而是常常违反惯例,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创造性思维正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实用性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按自身思维,预定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思维形式,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坚持主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计算机发现的机会,锻炼计算机思维。对于学生来讲,建立空间观念有一定难度,必须借助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才能进行。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计算机猜想实际上是一种计算机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计算机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使,是合理的推导。计算机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利亚说过:“在计算机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重要。计算机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计算机发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体会计算机知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信息技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新课改逐步深入,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创造性,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实验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计算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有足够的技术积累,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亦是对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本人负责。

参考文献:

[1]姜波.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8篇: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关键词:师范专业 高等数学教学 定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19

1 师范专业学生思维特点分析

思维即人的头脑中对客观现象本质以及规律的呈现,是一种通过主观控制思维而对事物进行认知的活动,思维活动中所囊括的分析、思考等过程,是综合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开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我国师范专业高校教育中,由于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主流方向是教育行业,因此在师范专业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使其具备良好的思维发散能力,而这对学生今后的从业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由于师范专业学生的思维缺乏逻辑性和组织性,因此对学生开展高等数学教育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促进学生更为全面地认知事物的本质,并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师范专业的学生由于课程学习范围较为宽泛,因此思维广阔性的锻炼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师范专业学生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思维过程缺乏目的性,并且无法做到对思维内容的有效规划,导致多数学生的思维过程依赖于直觉,无法通过灵活运用知识来达到学习和思维的目的,直觉的依赖性也导致了学生无法对知识内容的结构进行深入理解,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进而影响到其今后的工作与发展。

2 高等数学在思维能力定向培养中的作用

高等数学作为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重要工具,其题目内容中的解析计算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定向思维能力。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囊括宽泛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其教学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在高数学习中能够涉猎到多种课程内容,而这对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数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数学题目进行逻辑合理的推测与解答,使得其逻辑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逻辑性思维模式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思维过程中目标性,促使学生在高数教学中建立起定向思维的意识,通过以思维目标为导向发展定向思维,以实现定向思维能力锻炼和高等数学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思维定向培育过程中,逆向思维的锻炼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定向能力,因此在进行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逆向思维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定向性培养。

3 师范专业高等数学思维能力定向培养方式探究

在高校师范专业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师范专业涉及到的教学范围十分宽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定向培养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保障师范专业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思维模式的定向培养强调了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通过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性,为其思维能力的定向培养奠定基础。就师范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难度的不断提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高等数学课程的开展,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提供了体会。高等数学的题目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学生在进行题目练习过程中,其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在解题过程中,高等数学题目的练习能够锻炼师范专业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针对问题内容采取有效解决方案。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证明题目的练习方式是学生在得知结论的条件下对题目的求解过程进行推演,在这种练习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提自身的计算能力,也确立了反向思维模式,进而促进其定向思维能力的提升。高等数学中形式多样的习题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起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处理问题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进而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稳固提升。师范专业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解答高数问题,使其思维能够在解题的同时得到有效锻炼,以此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定向培养。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等数学教学的开展能够得到进一步普及,其在高校教育中所占的地位也会日渐凸显。在现阶段师范专业学生学习压力日渐增加的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建立起学生思维模式的定向性,使得师范专业学生能够在面临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时,能够以定向思维模式为基础,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而有效地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晓天.当下我国高校学生思维能力定向性培养方式探究[M].中国高校教育出版社,2012:12-21.

[2]李彤.师范院校高等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思维定向培养方式探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3-308.

第9篇: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

一、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注意积累表象思维的素材

首先,要重视直观演示,丰富表象。要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把静态变为动态,化远为近,并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心理因素。接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丰富表象。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助于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

2.注意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与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抽象的概念为形式,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进行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通过形象思维转化得出的。

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大胆猜测

回顾过去的数学教学强调逻辑和精确,课本上很少有估计、猜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猜测是直觉思维的一部分,它具有快速、直接、跳跃的特点,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想和判断,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表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正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重要方式。

2.留足充分的探索时空,让学生主动感悟

“悟”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外在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自己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真懂”“彻悟”的境界,提高数学直觉能力。

3.摆脱禁锢的思维定式,让学生的思维走向发散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必须开拓学生的思想,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把思想集中在某一解答或某一方法上。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基本途径有两条:

(1)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内容。

(2)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极具挑战性,可以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四、培养思维能力要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密切联系起来

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意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