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开发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者简介]刘文宏(1968- ),男,吉林梨树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189-02
高职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虽然也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认为专业知识应为专业能力及专业技能的发展奠定基础,但其培养目标中更注重应用性,强调发展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树立起“知其然,不强求知其所以然”的育人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那么,作为高职院校中开设较广泛的计算机专业,自然也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其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多种渠道开发学生的就业力。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开发现状
1.就业力开发总体不力。一是生源数量减少。近几年计算机专业的生源数量在本科层次有所萎缩,在专科更是大幅减少。二是生源质量变差。据有关数据统计,大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就读计算机专业的愿望不强。三是就业能力减弱。尽管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能找到一份工作,但多数是与计算机专业不相关的岗位。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从事并胜任本行工作的不到3%,不少学生自己不会拆装电脑、不会安装系统、不会使用常用的软件、不会简单的故障处理,甚至不会安装家庭宽带,至于局域网更是鲜有人能组建,而且也很少有学生熟知与计算机相关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安装及运用。
2.就业力开发方法不当。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开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原因,开发方法不当是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方法形式单一,大多是采用课堂理论教授的方法,而不重视课外实践或无力开展课外实践,这与高职学生的特点背道而驰,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二是方法目标混乱,所用方法不符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及操作技能的训练关注不够。一方面,枯燥的理论学习不断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却缺乏有效的指导,没能体现以应用型为导向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三是方法维度不广,大多是关注教师的教学维度,很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多关注校内维度,很少有效利用校外资源;主要关注课堂维度,很少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等。这样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必然不符合社会的要求。
3.就业力开发师资不足。要有效开发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力开发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双师型教师紧缺,既没有重视双师型教师的招聘,也没有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二是师资的组成不合理,多数高职学院长期聘用的教师比重过大,有的学院甚至达到100%,不少学院没有出台短期聘用校外师资的相关制度,导致不能很好地利用校外资源、整合企业的人才优势。三是教师招聘重学历、轻能力。综观国内各高职院校,其每年的招聘方案中,学历仍然摆在首要的位置,对能力的要求虽有所提及,但含糊其辞,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体系,很多学院一般以“硕士以上学历,相关工作经验”的词汇进行描述。这样的师资必然无法满足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开发的需求。
4.就业力开发氛围不浓。学校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包括学生生活方面的内容,学生的课外生活与校园文化氛围紧密相关,学生就业力的开发当然也需要校园相关氛围的营造。但现实情况是,多数高职院校往往忽视校园文化氛围在学生就业力开发中的作用,具体体现为:一是理念缺失,多数高职学院不仅没有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也没有积极在师生中宣传相应的理念;二是机制不畅,许多高职学院认为就业指导是辅导员及班主任的事,就业部门的工作是日常规范的管理及协议书的收发,至于其他部门则很少涉及学生就业力开发工作;三是活动不力,学生的多数课外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很少将活动目标与就业力开发结合起来;四是创新不足,一系列校园活动没能有效整合校外的就业力开发资源,也没能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对自身的就业规划不足。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开发策略
要有效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力,必须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从多个维度思考进行系统开发。
1.理念:开发的核心。理念属精神、观念层面,处于核心地位。开发理念是否确立、是否正确,是事关就业力开发全局的重大问题,属于开发的战略层次,影响着就业力开发的全过程,并决定着就业力开发的成效。而开发理念的树立与贯彻与否又取决于学院领导的管理方略。因此,学院领导班子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高职学院学生的特点,首先树立起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并以此来指引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的开发工作。也只有这样,学生就业力的开发工作才能有序开展。
2.师资:开发的条件。学生就业力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它要求建设一支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开发匹配的师资队伍,这是确保开发工作顺利开展的条件因素。而大量实践表明,组建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开发匹配的师资队伍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应以就业力开发为导向,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双师型教师的招聘与培养工作,并重视教师项目团队的组建;二是应丰富师资的组成,既要有长期聘用教师,也要短期聘用一些校外师资,邀请一些对学生就业力开发有帮助的校外人士带项目来校讲学,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整合企业的人才优势;三是应改变以前重学历、轻能力的招聘策略,调整为重能力、经验、兼顾学历的师资招聘策略;四是应开发师资培养基地,组织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要求教师将专业教学导入企业实践;五是应建立相应的师资考核评估体系,并在职称评定、薪酬确认等方面有所体现。只有这样的师资条件才能满足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开发的需求。.
3.课程:开发的内容。有了师资,又如何对学生的就业力进行开发?这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构现有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对学生就业力进行开发的实质内容。在课程重构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以筛选、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练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如重视Office,Photoshop等常用软件的教学与实践;二是开展在校学生考证工作,积极关注学生职业资格的获取,如程序员、平面设计师、电子商务师等;三是以实际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强调能力本位,定位学生的发展目标,并灵活配置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优化教学内容;四是选择与高职学生特点匹配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做到弱化理论、重视应用与操作,如案例、任务、项目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五是开发校本教材,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针对性及有效性等。
4.整合:开发的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形式,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能有效开发高职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力。要有效开发学生的就业力,就必须改革目前单一的学生就业力开发模式,整合课内外一切有利于学生就业力开发的渠道,建构整体、多维的系统开发模式。具体为:一是增加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形成以学练为主的就业力开发模式,如网页制作、硬件维护、电子商务、软件学习与应用等;二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导入外部资源以开发学生的就业力;三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挖掘学生自身的开发动力;四是革新传统的灌输课堂教学模式,导入案例、角色扮演、项目教学、模拟实践等新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五是支持师生、生生、校企等学习团队建设,实施现场教学、以赛促学等形式,形成多维、动态的就业力开发模式;六是以就业力开发为导向,优化教学评价方式,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就业力的开发实践,如在考试形式上,应重点考查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将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通。
5.实践:开发的关键。在实践中学,将知识运用于实践,都表明实践的重要性,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的开发当然离不开广泛、有效的实践,必须将实践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就业力开发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大学三年的学习之中。为此,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树立实践意识,从学院领导、教师到学生,从行政部门到教学部门,都应树立起“实践出人才”的意识,并贯彻于行动之中;二是应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大实践比重,丰富实践形式,加强学生就业力的开发实践,如见习、实习、创业等;三是科学规划实践的内容及形式,将日常活动与专业实践结合,学校安排与学生选择结合,长期实习与短期实训结合,并合理安排每学期的实践重点;四是以就业力开发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快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做好顶岗实习工作,优化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做好实践的反思及指导工作。
6.兴趣:开发的动力。开发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力,需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这是就业力开发的动力因素。为此,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开发意识、主动竞争意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习观、成才观,积极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其自我教育的能力;三是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社会知识,增强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并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将其转化为就业开发的动力。
7.服务:开发的保障。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的有序开发离不开就业指导等部门的优质服务,这是实现就业力开发的有力保障。为此,要做到:一是服务应专业化、系统化,应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强的就业指导队伍,形成融服务、指导、教育为一体的全程、全员就业指导体系;二是应组建结构合理的就业指导服务团队,团队中应有校外人员参加;三是应通过网站、微博、QQ群等多种渠道为学生就业力开发提高服务保障;四是要做好信息的开发与传递工作,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就业服务,如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参考文献]
[1]刘桂玲.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之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2]李绍中.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以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3]唐玉娟.“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计算机操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软件导刊,2013(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课 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开发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为课程学习者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无论是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择和改编,还是教学方案的设计,都要围绕课程学习者将来就业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形成这一核心目标,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强化。专业课教材在早期也有部分科目有国家统一制定的教材,但是由于这些教材内容过时陈旧,更新速度慢,实训内容少,配套教学软件、教学参考资料缺乏,致使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将来就业也与社会脱节,很难适应现代中职教育的需要。所以校本教材应运而生,编写相配套的校本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根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发适合当代中职生需求的教材迫在眉睫。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的立足点是校本
“校本”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意指为了解决学校所面临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在学校中”意指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要在自己的学校中由校长、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分析来解决。“基于学校”意指解决学校实际所存在的问题和促进学校的发展必须从自身学校的实际出发。那么,校本教材就可以理解为学校根据自身软硬件的条件,为了满足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而由本校教师从实际出发编写的供本校教育教学使用的教材。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校本教材的生命力在于服务教育教学
开发专业课校本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本校专业课教学工作的困难,校本教材能不能体现它的价值,在于有没有把它用到实际的专业课教学工作中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整个中等职业学校教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提高专业课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抓手,所以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的主导者应当是各个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应当从中积极组织、多方协调,发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线教师组成一个工作团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开发出高质量的专业课校本教材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方向
1.需用为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是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课――计算机应用,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课程,离开了社会职业的需求,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它是高新技术的集合产物,更新换代极快,因此,更应注重社会的需求。学生毕业后就会被推入市场,而劳动力市场是动态变化的,教学工作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成了过时的“废品”。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更新,使得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职业岗位类型在不断变化,从而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因此,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培养什么的学生。为此,市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应成为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的重要依据。
2.实用为先。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把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才能不被社会淘汰。这意味着学生要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到社会上,要求学生要掌握与市场相适应的技能,因此,编写的教材也要与市场相适应。职业学校必须面向市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市场、社会的人才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人们的需求,了解市场的需要,才能科学地设置计算机课程,实用的知识才能培养实用型人才。
3.够用为度。传统教材通常是根据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来编写,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年龄结构特征。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是十四五岁初中毕业的孩子,而且还有些在初中受了挫折或厌学的学生,基础知识非常差。所以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遵从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够用为度,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探讨学习,通过任务式教学,用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学得轻松、容易接受。
4.理实一体。传统教材通常是分为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这种课程设置已很难适应现代中职教育的需要,必须改革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避免高分低能的产生。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就要改革传统教材,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就势在必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选择和处理教材时,应设置理论、实习、产品一体化的系统教学模块,按每一教学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来选编教材。
总之,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未来就业这一核心目标。教材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对于端正职业学校办学方向、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逐步渗透校本教材的使用,更好的为培养新一代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Web开发;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就业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60-0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普及,Web开发技术在整个IT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基于Web的开发技术也因此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就业方向。为了提高就业率,很多高校都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了Web程序设计课程,特别是我们的高职院校,本着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把Web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来开设。Web开发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理解Web开发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Web开发的一门语言(ASP、、Jsp或Php),具有服务器端程序开发的能力,最终培养具有编写高质量代码,并能调试代码,完成功能模块设计和开发的初级Web开发应用型人才。由于本课程与就业相关,而且网络的普及和Web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一开始学生的积极性都会很高,但是随着不断的深入,大量的代码便显得枯燥无味,另外高职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也比较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根据高职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我们高职院校最终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一般开设在第四个学期,在此之前,也开设了一些编程类的课程,例如C++等,因此学生有一些编程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基本都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即结合案例来讲授知识点,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较好的理解所授的知识点,但是也存在着若干的问题。
一、完成项目工程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虽然我们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结合案例来讲授,通过实际的应用来让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点,效果也比较好,最后学生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编程解决一些小问题,例如做一个小小的登录界面,一个简单的聊天室等等。但是,学生缺乏完成的项目训练,缺乏开发一定规模网站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以后出去工作就业时所需要的。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高职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以实训技能训练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和特色内容。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体现高职的特色。一般都是两节课连排,理论和实践课各占一半,老师讲授和上机操作演示一节课,学生上机实践一节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是有好处的,但是对该门课程的整体掌握,或者说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我们的教学方法不能用教育中学生那套,我们要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始终围绕我们高职的培养目标来制定有高职特色的教育模式。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们可以尝试哪些改革:
(一)提高项目开发能力的课堂教学
本课程可以以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为线索,让学生自己亲自体验Web开发的整个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需求分析、设计规划、编码实现、上传测试等,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Web开发过程中的典型技能。 我们也可把这称做项目教学法,当然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根据实际情况用了许多的教学法辅助教学,例如,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
1、合理选用项目
教师必须针对课程的总体目标,充分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将课程要求、岗位需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精心设计出具有趣味性、针对性与实用性的教学项目,这是我们在成功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前提,也是关键之所在。例如,一个电子商务类型的网站(具体到花店、书店等等)的开发,或者如今最流行的博客的开发等等。
2、课程介绍
要使学生就业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先让他们清楚以后从事的岗位群有哪些,并且各个岗位所需要哪些对应的职业技术能力。清楚后,学生在接下来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就会去发掘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完成项目,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项目的实施
项目实施前,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由组长来负责小组的工作。包括如何分工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模拟公司里的分工情况,让学生体会清楚各个岗位的职责所在,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在每个步骤实施前,教师向学生讲授将用的知识点,并且根据学生的实施情况,给予耐心的指导。从而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
4、项目的检查评价
项目完成后,教师做出评价。评价不仅仅单看最后的作品完成情况,还要加上学生对该项目作品的答辩给出最后的评分。这样可以避免有部分学生平时偷懒不动手做,到最后拿其他同学的来滥竽充数。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
针对高职生计算机基础比较差的特点,教学方法上一定要灵活,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达到目的。上面我们也提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辅助以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等。并且充分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网络教学资源、现场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考核方式上的改革
Web开发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期末的考试不能仅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而要实行综合的考核方式,特别要加大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的分数比重。例如,把项目的完成情况也作为期末总评的一个部分,还有上机实训作业,实训报告,期末上机考试等不同方面来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网站开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通过在Web开发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生的特点,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并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体验了团队工作模式,增强了项目工程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贵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志强,刘利民,刘志强,田永红,李雷孝.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Web程序设计”[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0,19(1).
[2]尹光銮.高职院校asp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体会[J].科技经济市场,2010,6.
关键词:交互艺术设计;岗位需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就业岗位概述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主要就业面向:传媒行业和IT企业,包括广播电视媒体、出版公司、广告公司、网络公司、数字媒体制作中心以及各级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主要职业岗位为平面、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数字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岗位,包括平面设计制作员、网页设计制作员、网络动画设计制作员、三维设计制作员、数字影视制作员等。
二、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新课程开发的目的
(一)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与新岗位对应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群,依托数字化平台,形成了以影像、动画、图形、声音等技术为核心,其内容涵盖面越来越广已经不仅限于信息、传播、广告、通讯、电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娱乐、出版等多个领域,还包括一些数字产品,数字媒体的使用和传播环境等。在这些传播环境中人机交互设计与界面艺术设计作为提高产品效力与吸引力、强化品牌印象、提升用户体验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许多涉及人机交互的行业基于交互设计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包括产品策略师、用户研究员、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根据工作任务的侧重点不同这4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在专业选取上也有不同。而这4个岗位中视觉设计师(交互艺术设计师)符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发展要求。因此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增加与新岗位对应的相关课程。
(二)教学理论和方法需要与市场对接
由于交互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稀缺,并且目前全国交互艺术设计专业的系统教学很少,即使有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仍然是沿用了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在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上简单地加上数字媒体技术。而交互艺术设计并不仅限于平面设计的图形图像、版式、色彩、文字的二维构成表现等;它是以数字媒体为媒介,版式相对平面印刷而言带有互动性,更侧重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对于这些特点我们需要与市场对接有针对性的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有益补充,开设多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这门课程。
三、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新课程目标与定位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的多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课程目标是培养出合格的交互艺术设计师。其需要具备以下能力:有较高的艺术创意与设计理论素养,掌握互动媒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收集和分析各种相关软件用户群的需求,提出构思新颖、有高度吸引力的创意设计;能对页面进行优化,使用户操作更趋于人性化。并能熟练运用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3DMAX等多种图形软件和互动技术完成软件界面和图标的美术设计、创意工作和制作工作。
因此本门课程必须开设在设计构成、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网页设计制作、Flas设计制作、三维设计制作等课程之后才能更好的使本专业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结合前导课程所学的技能设计并制作出完整的交互艺术设计作品。
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新课程内容开发的基本思路
多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这门课程内容开发时基于交互艺术设计师德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列举出信息图标,数字媒体界面的设计这两种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力图从信息传达、用户体验、视觉设计方法的角度出发,结合数字化时代的特点配合各项设计软件,从简单的数字媒体界面和信息图标的概念与制作入手,分析了交互艺术设计的要素、原则规范、设计流程,并对数字媒体界面和信息图标的分类及其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详细介绍了信息图标,图形界面的设计方法、开发流程和具体设计的把握,给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完整的交互艺术设计思路和过程。
五、 结论
为了适应数字媒体交互艺术设计的行业发展,了解现代传媒业经营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及数字媒体的发展方向。高职高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数字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行业的岗位需求将教学理论和方法与交互艺术设计工作流程对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交互艺术设计课程。
参考文献:
[1]王波,吕曦著.数字媒体界面艺术设计.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2]李四达著.交互设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关键词:高职;信息管理;双证融合;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06-0000-03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 onWork process of Dual-card integration
Xiao Fei1,2
(1.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Computer and Software Institute,Wuhan430205,China;2.Wuh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Institute of Computer and Software,Wuhan430205,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wo-card integr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work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urriculum development,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job requirements will be organically combined to develop an ability to meet the business requirements of jobs for the typical tasks of the support for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Two-course system permits the integration,the country'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ethods combined talents of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teaching to explore the computer for the major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provide refere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building.
Keywords:Vocational;Information management;Dual card integration;Work process;Course system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是教育部评定的“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湖北省教改试点专业、武汉市重点建设专业。本文按照双证融合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对现有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进行了解构,力求创建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全新课程系统。
一、双证融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因此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到课程改革的范畴是必须而且是必要的。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这种思想源自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它是通过对现实的职业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在工作过程导向模式下,由于课程的开发是在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遵循人的“职业成长规律”――即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发展过程而开发的,这种课程开发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完成工作岗位的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这一点看,它的目标与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双证融合培养模式的目标是一致的。以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证融合为途径推进双证制度,课程标准涵盖职业标准,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二、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是在内容上紧紧围绕职业活动所涉及的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重组,其开发过程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开发的出发点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培养人才质量的基本规格和主要要求,是评价和检查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依据,也是深入思考教育思想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一个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的过程。因此,构建这种课程需要通过广泛细致的调研为基础,从专业面向的岗位分析入手,进行职业描述。调研的内容包括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和学生就业去向等。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是指通过行业、企业专家访谈会确定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专家和专业教师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和顺序,并对其进行描述。
学习领域转换是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准确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给出学习目标、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学习评价方法和基准学时要求,并将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得到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完成学习领域设计。
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实施体现,是课程方案的具体化。学习情境设计的合理性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反馈进行验证,实施一段时间要对所设计的学习情境重新整理,检查所设计的学习情境是否达到了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
三、课程体系开发的步骤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信息系统开发、实施、部署、维护、使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圈和武汉都市圈区域信息化服务和信息系统开发行业,并辐射全国相关行业密集地区。
(二)职业描述
基于上述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对《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等相关职业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华中地区特别是“武汉•中国光谷”及武汉“1+8”城市圈内企业对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岗位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反馈意见及毕业生调研回访、行业专家访谈会等方式确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及职业岗位主要有四类:信息系统研发、信息系统实施部署、软件公司技术支持、信息系统管理维护。职业岗位(群)描述如图2所示。
(三)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
通过到企业调研,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交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得到社会、企业对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并与相关企业专家合作,参照国家对企业信息管理师职业岗位的要求,对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如表1所示。
(四)学习领域设计
学习领域构建要求将典型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处理,使其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过程的要求。下面以信息系统研发工作岗位为例,针对该工作岗位进行学习领域设计。如表2所示。
下面以《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Web)》学习领域为例,说明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如表3所示。
(五)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一个项目化、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以《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Web)》学习领域为例,按照软件开发工作过程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1.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Web)课程学习情境描述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Web)课程学习情境描述如表4所示。课程的进行是使用具体的.net项目贯穿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使学生具备分析、设计、实现信息系统的能力、文档设计和管理的能力、使用具体开发工具实现信息系统的能力,最后完成企业信息管理师实训平台信息系统开发的实训。
2.课程实施
(1)为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及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学生分成项目小组来完成指定的任务。
(2)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Web)课程需要“双师结构”教师,教师要具备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及相关行业的经验,能够按照课程目标设计项目任务,并控制项目的进程。
(3)课程实施强调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引导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需在企业信息管理师实训平台上,构造虚拟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情景,完成信息系统开发的实训,达到企业信息管理师(三级)的要求。
3.课程评价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来分析学生能力发展的状况。《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Web)》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按照各学习情境的考核标准衡量和检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性评价以完成企业信息管理师实训平台信息系统开发的实训,达到企业信息管理师(三级)为评价标准。
四、结束语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一贯非常重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了各种保障。数年来,学院在课程安排、师资培养、实训环境、课程考核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通过与国内外先进教育机构的合作,构建了双证融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构建双证融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有利于落实就业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体现了高职院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重要手段,是办好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6:41-43
[4]杨理连.基于工学结合的工作过程导向式高职课程开发的再思考[J].职业教育技术,2008,(28):50-52
[5]贾勤,刘雪飞,孙岩岩,张毅,张英奇.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74-77
[课题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课题(2009B238)
武汉市属高校2009年度科研课题(2009K153)
调查揭示了企业Java开发人员在Java服务、平台和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模式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积极测评以及测试建立在Java之上的云应用程序是非常有益的。
事实上,36%的受访者表示,将在2010年测试或配置部分的云基础设施。同样,35%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在2010年可以在虚拟机配置方面增加两倍或者更多。其中,29%的受访者希望达到2~10倍的增加,6%的受访者则希望可以增加十倍以上。
Replay Solutions CEO J0nathanLind0表示,“我们实施这项调查是为我们公司产品计划做准备的,但是鉴于样本的规模以及围绕Java云应用程序发展的活动,我们仍然愿意与Java团体共享这份调查结果。虽然调查结果证实了我们与JBo ss、Tomcat、webLogic和Websphere的开发方式很接近,但是我们仍感到惊讶,会有超出预期的高比例的企业Java发开人员在20lO年主动测试或者配置云基础设施。”
在使用JavaEE的应用程序服务中,有50%使用Tomcat,37%使用IBM的WebSphere,22%使用甲骨文的WebLoaic,18%使用Red Hat的JBoss。
在使用Java应用程序平台方面,57%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在windows下使用Java应用程序,35%喜欢用Red Hat或者CentOs Linux,1 8%使用S0larts。
此外,在喜爱的Java应用程序工具方面,Eclipse是调查中目前最受欢迎的IDE。事实上,66%的人认为Eclilee是最重要的JavaEE IDE,17%选择NetBeans,12%选择甲骨文的JDeveloper。
Replay S0lutions在2010年3月展开了针对企业开发人员使用、配置或者支持JavaEE应用程序的调查。受访人数为1106人。
――eweek(编译:张新)
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市场价格透明度不高,可比性差。计算机软件产品是一种逻辑产品,不像有形的货物商品,基本以程序和文档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的硬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中,通过计算机运行才能体现其功能和价值。其脑力劳动产物的特性,决定了其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由于其产业化趋势刚刚起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价格的市场参照较少。再加上计算机软件产品绝大多数由国外厂商开发生产,对其研发成本、市场渠道,一般人不了解,造成行外人对计算机软件市场的价格“看不清,摸不透”,在定购过程中容易造成被经销商“恶斩”或产生幕后权钱交易的现象。
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市场渠道少。由于生产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国外厂商大多都采用通过产品指定经销商来进行销售的模式,并不与客户直接发生贸易,而真正有资格拿到一定级别销售权的国内经销商又是不多的,参与市场竞争的就是那么几家,造成一些客户单位负责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经办人容易与经销商们打成一片,难免会产生“大市场,小圈子”的现象,外人难以插手。
计算机软件销售的利润丰厚。虽然计算机软件市场圈子小,竞争也非常激烈,但经销商们也有底线,那就是确保高额的利润,他们对于产品的供应渠道、研发成本都严格保密。通常对于一件软件成品贸易而言,经销商会以尽量低的折扣价格从厂家拿来,在原价格上加上成本后,再加上至少15%的利润,甚至更多,用他们的话说这就是“行规”。更有恶劣的经销商为牟取暴利,在软件的版本号和用户数上做文章,以虚假的版本号和用户数欺骗客户,赚取不菲的差价。(软件报价一般按用户数等区别,以大型数据库ORACLE9i为例,工作组版与企业版价格相差近20倍;其20用户数与50用户数的价格也相差甚远。)
正是上述特点,诱发了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常常发生职务犯罪。其成因:
具体经办人权力大。由于计算机软件产品价格的可比性不强,加上行外人对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市场不了解,一些单位在开发引进计算机软件过程中,许多重要环节的工作不得不由懂行的人一手包办,致使经办人的权限集中,包括对供应商和产品的选择、价格的确定等等,都有相当程度的自由裁定权或推荐权。
受专业知识限制,职能部门难以监督。负责单位IT规划和软件系统开发的人员专业化程度要求高,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懂市场、懂管理,这些要素缺一不可。因而对于不具备这些专业知识的其他职能部门的人来说,难以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引进的过程进行监督。
计算机软件经销行业风气不正。当前,国际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行各业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搞软件开发,其市场利润丰厚,软件经销商们也都各显神通招揽业务,其中不乏采用“金钱外交”,明折暗扣,上下打点,就像某信息技术公司老板说的一句话:从原厂商到经销商,再到客户单位,哪个环节没有回扣?以至于这位老板在测算每笔软件业务的成本时,把在业务中发生的各种回扣费用作为一项经常性开支计入成本。可想而知,在计算机软件经销行业某些黑幕掩盖下,发生了多少龌龊的交易。
鉴于此,如何预防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职务犯罪?不妨采取以下对策:
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制约。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引进过程中之所以会发生职务犯罪,负责经办的人员权力集中,缺少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导致经办人员权力集中往往受专业限制,放手由IT部门“单干”而产生的。为此必须实行由业务部门主导开发项目的模式,由相关业务部门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目标、功能、预期效果、成本核算等方面提出计划和方案,由IT部门在计划内实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对重要实施步骤由相关职能部门与IT部门共同论证、决定。从而起到对IT部门实施计算机软件开发进行制约和控制的作用。
实行统一定购的模式。近期的这几起案件,都发生在引进软件开发成果的过程中,这些单位负责软件开发的人员,不仅要在技术上把关,同时也有对供应商的选择权。而对于供应商而言,除了要在技术上、价格上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之外,其最终目标是要争取获得订单,因而一些单位负责软件开发的人员就成为被拉拢的对象。为了既能发挥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又要避免他们成为被拉拢的对象,就必须实行统一定购的模式。就是由计算机专业人员根据单位计算机软件开发引进的实际需要,列出菜单式的要求,由专职的采购部门统一定购引进,在引进过程中计算机专业人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矿山企业;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素质
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是指与采矿工程密切相关的,如采矿、矿井建设、矿山地质、矿山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是矿山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肩负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进行企业技术创新的责任,从事的主要是矿山工程设计、施工及岩层控制、矿体及其分布规律分析研究、矿图绘制、矿山生产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工作,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知识,同时也是进行专业技术创新的工具。针对矿山生产技术特点,研究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
技术素质问题,对构建科学的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体系,以及进行在岗培训与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素质的基本要求首先应明确,作为汁算机技术的应用者.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掌握,只需具备能正确使用和维护汁算机硬件的水平,其计算技术素质的要求主要是指对计算机软件的理解、掌握程度与使用能力。从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过程可知,针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使用,有四个不同技术层次的人群:1.进行软件工程理论研究与软件开发战略研究的软件科学家。2.针对应用实际,进行软件设计、测试的软件工程师。3.根据设计编写原代码制造软件及进行软件售后服务的软件工人。4.购买商业软件使用的用户。矿山生产要求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能开发解决本企业生产中出现的特殊技术问题的软件;另一方面能使用通用软件解决矿山企业具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前者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矿山工程实际,具有特殊性,但不一定复杂,由于软件一般为解决特殊矿山工程问题的专门性中小型软件,因而需要自主开发,或是在通用基础软件平台上二次开发;后者解决的则是较复杂的矿山技术或管理问题,软件由有关的专业单位研发,矿山技术人员重在能熟练使用。由上述分析可知,矿山生产经营过程对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能进行中小型软件自主开发或二次开发,能熟练使用矿山用大型软件,同时也应能使用公共性通用工具软件,要求其计算机技术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是介于软件工程师与高级软件工人间的水平,这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水平要求是有区别的。
二、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应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知识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主要集中在矿山工程的技术设计、生产与技术管理系统开发、数据处理如矿山测量计算、矿压数据分析、矿山变形观测与分析等、矿图绘制以及综合性的矿山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因此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应涵盖计算机通用知识、网络知识,具有强大计算、绘图功能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功能的基础平台软件使用知识,软件设计与原代码编写的基本知识等方面。其具体应掌握的内容包括:1.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主流操作系统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病毒清除与预防知识,对通用型常用工具软件能熟练使用。2.掌握Auto CAD及GIS类软件的使用知识,这些大型基础平台软件是工程设计、矿图绘制、矿山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基础软件,掌握程度应达到能在其基础上开发适用于本企业特点的中小型应用软件的水平。3.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具有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C及C十+编程语言,能自主开发矿山矿压数据分析计算、矿山测量计算、矿山开采沉陷、矿山变形观测与分析、矿产储量计算与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中小型软件。4.掌握一些专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如矿图数字化软件、矿山工程中力学方面的计算软件等。
三、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根据霍州王庄煤矿在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素质方面培养与提高的体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采取多种方式。一是做好基础培训。对近年来的院校毕业生,其基础培训在校学习期间已完成,实践证明其计算机技术基础是比较好的。对计算机技术基础差的老技术人员应采用脱产培训的办法,并可适当降低要求,以达到能使用专业软件的水平;二是结合工作实践的培训与提高。在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术素质基础上,紧密结合具体工作中对计算机应用提出的要求,大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屏弃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学+实践+探索的方法,它既可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也是加强和提高技术人员计算机知识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三是与院校及科研单位合作,提高在岗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可有专门培训,也可在与专家合作解决难度较大的矿山工程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矿山工程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另外,购进专业软件时,厂商提供的培训也是提高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机会。
本文对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在计算机技术素质要求、内涵及培养提高方面所作的讨论仅是基于基层工作实践的一点粗浅探索。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技术素质对矿山现代化建设、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作为矿山企业管理的一件大事来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现状, 提出了面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新教学体系的构建设想, 分析了以加强语言课程实验环节为特点的新教学体系实现的关键问题, 说明新教学体系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并阐述了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教学探索新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 新教学体系 关键技术 探索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1、前言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 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 计算机技术与各个专业的结合应用也越来越紧密, 因此目前普通高校几乎所有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相关的计算机语言课程。计算机语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验,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由于普通高校更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如何构建适合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以加强实验环节为特点的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新教学体系, 使计算机语言基础课程的教学更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特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计算机技术与其专业技术相融合, 使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更适应于社会, 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目前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中普通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软件应用开发脱节的问题, 因此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探索计算机语言基础课程新教学体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教学现状目前普通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语言课程主要有C 语言、V isual Basic 语言、V isual FoxP ro 语言、HTML 语言、Java 语言等。在教学计划中目前存在的很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软件应用开发思路的脱节, 语言课程的各个实验教学内容离散而缺乏相关性, 实验内容过于重视知识点的验证, 而忽略各个实验之间知识点的运用衔接, 学生面对难记的语法和复杂的算法常提出学习这些计算机语言有何用的困惑, 比如V isual FoxP ro 语言或V isualBasic 语言的教学, 如果能以开发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软件为主线作为教学指导, 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掌握如何运用计算机语言作为开发工具实现实际需求软件的开发, 从而了解软件开发的完整思路及开发流程, 而且这种教学内容与方式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由于目前普通高校的师生比现状, 在计算机语言课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往往一位教师需要指导六、七十位学生上机, 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监控及实验效果的了解缺少必要的手段, 尽管教师每次实验课都预先安排了实验内容, 但最后教师指导的经常是几个爱提问的学生, 有些学生因为无法独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而失去学习兴趣, 最后上交的上机作业常出现很多拷贝现象。教学中这种过程监控不够的现状影响了实验教学环节的实验效果, 影响了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三是非计算机专业语言课的考核方式仍处于侧重卷面的语法考核而忽略编程综合能力的测试, 因此开发出合理的语言课实验考核系统, 体现淡化语法, 重视编程能力训练的计算机语言课教学观念。
3、新教学体系结构设想针对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目前存在的这三方面问题, 提出构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新教学体系结构的设想, 通过对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探讨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监控手段、实验效果评价体系和教学考核系统; 探索开发辅助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实验教学软件及教师对学生实验效果的分析系统的可行性; 构建较为完善的、适合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新教学体系, 解决目前计算机语言课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新体系结构的探索对实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由理论型向实际应用型的转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新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针对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体系应包括: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监控手段、实验效果评价体系和教学考核系统等主要研究内容。4. 1 新教学体系结构图构建较为完善的、适合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 是保证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计算机语言课程新教学体系结构构想如图1 所示。4. 2 新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及具体任务4. 2. 1 新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解决的问题(一) 理清理论教学主线、明确实验内容针对这种多年来普遍存在于计算机语言课教学环节的老观念提出改变的新思路: 即通过对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整合, 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 提出以实际需求为目的, 完整的项目软件开发为教学主线,验证型实验为辅设计型实验为主的实验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二) 强化实验环节管理建设实验教学网站, 开发与实验教学内容同步的辅助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实验教学软件, 实行网络化管理, 给学生更大的实践训练自由度, 解决目前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教学师生比现状下的学生实验教学指导问题;(三) 合_______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针对目前计算机语言课程中实验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上机实验效果及时、合理监控的教学状况, 提出构建教学效果的课程考核系统和实验效果分析系统, 统一规范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基本任务, 改变实验教学中学生普遍拷贝作业、教师实验教学较理论教学随意性大、影响实验环节发挥其在语言课程中有效作用的现状, 提高非计算机专业语言课程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4. 2. 2 新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任务(一)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定通过深入研究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设计出以实际需求为目的, 完整的项目开发为主线, 验证型实验为辅, 设计型实验为主的计算机语言实验教学内容, 并编写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教材。(二) 配合理论教学内容的实验教学软件开发使大部分学生能在实验教学软件的辅助下, 以团队形式有效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设计型实验内容。(三) 实验效果评价系统的构建由于计算机语言的多样性, 正确及时地上传实验结果及反馈教师评价会存在一些困难, 选择合适、快速的上传方式及教师批阅评价方式也是新教学体系构建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四) 课程教学考核系统设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新教学体系下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考核系统应淡化语法, 而突出编程能力测试为考核重点。
5、结束语目前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中, 把实验教学看成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在重视素质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今天,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环节。教学实验室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也是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环境。探索以加强实验以环节为特点的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新教学体系, 对提高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质量, 使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有很大的必要性。
【文章来源】/article/91/790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