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

生物学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学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学教学反思

第1篇: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

/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 问题导学 教学效果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虽然取得不少可喜的成绩,但是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只关注学生的成绩,重视对知识结论的传授与掌握,却忽视对知识产生、发展进程的展示与探索,不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不会问、不敢问、不想问、无问题可问,从不怀疑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的知识,从不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总是一味地接受和巩固现成的知识,学生不会发现问题,创新潜能被埋没。这种“去问题教育”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性,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问题设计过于深奥,启而不发;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导学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问题导学法”是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近年来,有关“问题导学法”的研究论文陆续见于报端,就生物学科来说,多数是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做法的定性探索,而定量性研究方面尚欠缺。鉴于此,笔者开展了初中生物学“问题导学”教学的实验研究。

1 实验对象

以本校七年级6个班的学生,共379(63+64+63+63+64+62)人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设置A、B、C3个班,另外3个班(a、b、c)为对照班。实验班采取“问题导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而对照班则运用讲授法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 研究方法

根据每学年每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共8次考试成绩,然后利用spss19.0和Excel2003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分(分)、优秀率(%)和及格率(%)。实验班各指标的效值=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效率=(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100%,然后运用t检验的方法检测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值差异的显著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平均分

各班生物学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见表1。

表1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整体上,无论是每一次考试,还是8次考试,实验班生物学的学习成绩总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就每一次考试来说,只有在7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对照班a班、b班的平均分依次是77.77分和76.05分,均超过实验B班的平均分(75.38分),但总平均分实验班为80.10分,而对照班总平均分为76.40分。这可能是实验初期,实验班中不同的班级学生适应“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所需要时间存在长短的差异。其他考试(7年级上学期期末、7年级下学期期中和期末、8年级上学期期中和期末、8年级下学期期中和学业水平考试)都是3个实验班的生物学平均分高过对照班各班的平均分。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实验班生物学学习成绩总平均分高达79.73分,效值比对照班增加了7.56分,效率提高了10.47%,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5.674>t0.01=2.807,以下检验可信度均为99%),两者差异极显著(P

3.2 优秀率

优秀率是衡量各班生物学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指标,实验结果见表2。

表2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中,A班、B班和C班8次考试的平均优秀率分别为77.75%、51.75%和41.67%;而对照班中,a班、b班和c班的平均优秀率则依次为41.78%、45.96%和39.71%。由此可见,虽然个别对照班的平均优秀率高过实验班个别班,但总体上实验班的平均分比对照班的要高,8次平均如此,每一次考试的优秀率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不仅表明“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班级使用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存在差异,而且也反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和学习自觉性较高,受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可能比一般学生要低。从整体上分析,实验班总平均优秀率的效值比对照班高出14.57%,效率增加了34.30%,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3.460,虽然小于平均分的|t|值(5.674),但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优秀率的差异依然极显著(P

3.3 及格率

及格率是衡量某群体学生生物学学习成绩及格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指标,实验结果见表3。

从表3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除了在8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中,对照班a班及格率(85.71%)超过实验班C班(84.38%),其他7次考试中实验班各班的及格率均超过对照班各班,这和平均分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在8次考试的平均及格率方面,实验班A班、B班和C班分别为99.0%、88.23%和85.98%,对照班a班、b班和c班则依次为81.40%、79.85%和77.99%,这说明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平均及格率均存在差异,且实验班各班的平均及格率均高过对照班各班。从总体上来看,实验班总平均及格率为91.07%,对照班的是79.75%,所以,实验班总平均及格率比对照班增加了11.32%,效率提高了14.19%,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6.729,同时高于总平均分和总平均及格率的|t|值,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及格率的差异极显著(P

4 讨论与结论

广东省教育厅生物学教研员杨计明指出:“运用‘问题导学法’,‘问题’是基础,‘导’是关键,‘学’是核心。就‘问题’而言,问题应该具有思考价值,学生能够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法,学生对问题提出的检验假设在现有条件下通过集体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就‘导学’而言,教师的‘导’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施,学生的‘学’要依靠教师的‘导’来进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学记》中有言:“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因此,在“问题导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任何问题的设计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因为问题的针对性是问题设计的前提原则。如果问题过于随意而缺乏针对性,那么就会减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设计针对性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绝对不能设计不着边际的问题“为难”学生。

② 问题设计要讲究层次性。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实,学生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智力发展的水平及个性特征等都存在差异,同时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角度和深度也有差异。换言之,学生都具有独特性,他们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问题设计方面要考虑层次性,对不同程度、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难、中、浅,适合各层面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串问题链,浅层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理解性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最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③ 问题设计要突出情境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别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情境的设置常常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探究热情高涨,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生物学开展“问题导学”教学时,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

④ 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设计的问题过难而缺乏启发性,只能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对生物学“望而生畏”的局面。因此,生物学的课堂提问应富有启发性,达到激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思维的目的。此外,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同时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点拨,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越过思维障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⑤ 问题设计要有探究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质量的高低,不在于解答问题获取多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在于该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能否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出问题深处的内涵。探索是科学的本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都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时,设计的问题应有探究性。

根据以上的理论思想及观点,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定量”地得出实验研究的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的生物学学习成绩总平均分效值增加了7.56分,效率提高了10.47%;总平均优秀率的效值增加了14.57%,效率提高了34.30%;总平均及格率增加了11.32%,效率提高了14.19%。经过t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3项指标的差异均呈现极显著水平(P

参考文献:

[1] 杨计明.“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研究”总结报告[J].中学生物教学,2009(2):29-32.

[2] 梁彩珍.谈“问题导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1,27(4):31-33.

第2篇: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青春期导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师引导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三节 青春期。主要内容是,通过生动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归纳青春期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重点在于对孩子青春期情感教育。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反思本节教学。

一、教材的分析及把握

教学目标明确: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2.通过讨论和交流,学会资料分析,小组合作,进而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3.通过书写青春期宣言,升华孩子对青春期珍惜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

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切合课程标准: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发生的主要变化,青春期卫生保健和心理健康。掌握这几方面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很有帮助。

二、紧扣学情,激发兴趣

以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小小少年》导入,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有的学生还跟着哼唱,效果蛮不错。歌词中有写到:“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很自然的发问,小小少年为什么烦恼增多了呢?学生定身有体会,联想到自己各方面的变化。本课之前,可以做些调查,例如安排学生在课前测量一下身高和体重,或在全年段做一次问卷调查,以便了解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的身体、生理和心理情况以及他们所产生的疑问。

三、设计思路的反思

以导学模式为主。课前小测,导入,资料分析,小组合作,代表发言青春期的身心变化。升华情感,让学生写青春期宣言。反馈练习。主要是对各个环节时间的恰当把握,以及教师对课堂互动程度,参与程度的引导和激发。

四、教学过程优点及改进

(一)小测前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小测题目结合考试热点,并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以考条的形式效果很好,重点突出,方便简洁。只是花费在学生复习的时间上可能有点多,而讲评的时候,请学生上来黑板作答,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这时可以以奖励加分的策略激励学生,或者是小组加分策略,唤醒小组合作的成就感,同时增进生生互动。下次这方面可以改进。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利用课下批改,重点辅导落后生,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二)欣赏歌曲《小小少年》。以学生熟悉的歌曲带动全班气氛是亮点。小小少年为何烦恼增多了?他处于人生的什么时期?引起学生对于自身身体变化的兴趣。过渡到学生发掘自身进入到青春期的变化,比较自然。

反思:这里可以增加一个自由发言的环节。因为学生对自身的变化应该都很有感觉,要鼓励他们大胆说出来。这样也可以更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的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有学生充分参与,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是成功课堂的关键。

(三)接下来以导学为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自主探究。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青春期最显著的特点是?

(2)青春期,_________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黄金时期。

(3)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男生出现_____________。女生会来_______________。

(4)思考:如果你是一位男同学,发现有女同学因为来月经而影响体育锻炼和劳动时,你会怎样做?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①心理产生的变化, 自我意识的发展

②性意识的萌发

③面对青春期,我们应该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学生自主探究的部分,重点和中考考试热点的相关内容都有用实心三角号标出。

自主探究的第一点:(4)思考:如果你是一位男同学,发现有女同学因为来月经而影响体育锻炼和劳动时,你会怎样做?可以很好教育学生间互相帮助,培养良好的同学情谊。这点必不可少,小习惯和美好的人品养成都要渗透在这种小点滴中,潜移默化。

自主探究的第二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这点可以不必在这个环节让学生讨论,应该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再感悟和发言。先讲美好的正能量和健康的种子播种于学生心中,期望让不好的苗子无处可长,学生是多样的,这方面很多学生肯定有疑问,但不一定会在课堂上提出来,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调节,并含蓄的引导学生课后交流,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这个环节下次可以改进。

(四)教师精讲,重、难点突破环节。

本环节我设计的重点在于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青春期期间除了注意成长卫生保健,心理保健外,还要把握这个黄金年华,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并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鼓舞学生多学点本领。在人生的前期阶段,积累的经验和学识越多,今后的选择面就越广,如果不认真学习,以后可能就会错过你动心的人、事、物。

释疑方面,重点讲解了青春期身体变化,让学生熟悉课本的表格,青春期卫生保健,如男生遗精要注意卫生,男生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嗓子。女生月经期间要注意保暖和卫生等。本来有安排让学生观看两个教学视频――青春期身体变化和卫生保健、青春期心理变化。但因为时间有限,没有能完成,如果能让学生看看,应该很受用,学生也会很喜欢,所以下节课有时间一定要放给学生看,不仅是巩固知识,还能了解利于生活健康的一些常识。如此,便反思此前提到的小测,可以缩短用时,延伸课外。

在讲解课本曲线图的时候,能很好引导学生发现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和卵巢的发育趋势的联系。大概提问了3位学生,才能回答完整。说明这个地方可以在课件上做更多的标注,如两幅曲线图变化的异同,横纵坐标相关数据圈出,便于启发学生思考。

课末还有一个亮点,让那个学生写《青春期宣言》,让学生真的做到学有所思,总结本节所学到的知识,领悟心灵的成长,有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心态,学生大都也写的很认真。看到孩子们真的学有所获,我十分欣慰。

总之,本节课总体效果较佳,学生学习兴致高,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浓烈。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讨论,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情感教育。如果有些环节教师讲授的更少一些,让学生能自由发言或提问,抒发自身体会、烦恼或困惑,教师再予以释疑;课外延伸很有必要,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学习的参考书或者网站,比如学校图书馆就有类似的书籍,比如青春期变化和卫生保健等。

参考文献

第3篇: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

摘 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生物的概念、定律往往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来源于实验、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需要,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实验;实验教学;反思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

学,生物的概念、规律往往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来源于实验、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认真做好实验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需要,同时由于实验本身的直观

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的能力。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来,这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的一个突出手段。

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根据课程设置、本地实际开展了相关的实验,我对生物实验教学的一些想法反思如下:

一、利用实验教学,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由于其心理和认知特点,对生物实验课有着很大的兴趣,课前常满怀好奇与期待。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模仿,要相信学生,允许学生实验中的失误与失败,鼓励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知识点,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进而总结得与失,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但在放手实验时,学生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否则学生会盲目地去实验。只有这样才能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实验中要规范操作,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基本实验技能

实验前准备要充分,先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在预习时指导学生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取镜的方法,安放的位置,左右眼的分工,强调两眼同时睁开,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选择物镜时,是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应及时纠正学生直接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让学生从一开始操作时就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观察也是一种能力。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出现相应的实验现象,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分析,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过程,忽视观察、分析,实验做完了却没有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时,要观察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比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好生物实验

教材是国内发行,各地都可使用,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同一个地方由于所处的季节不同,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所以实验中要结合实际巧用实验材料。比如《观察花的结构》时已是冬季,根本找不到桃花,因此就用本地很常见的大白菜花来替代;用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糨糊,让实验简单易行。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时,银边天竺葵理论上是理想的实验材料,但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发现银边天竺葵的绿色部分很难脱色,达不到理想的实验效果。我用卷心大白菜替代银边天竺葵,在晴天的午后采集大白菜,马上实验,用卷心大白菜的卷心部分白叶和外面的绿叶分别替代银边天竺葵的银边和绿色部分,实践证明,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能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本实验中需注意的是卷心大白菜要用刚采摘的,防止有机物转运,采摘的时间是一天中光照几小时待绿叶部分有机物有一定的积累后,所以我选择在晴天的午后。

总之,生物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还有许多有待大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摸索。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把生物科学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同时将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体现在生物教学中。

参考文献:

第4篇: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61-01

在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利用教学反思对教学活动进行再思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也应通过理性地回顾教学过程,创新应用教学反思,对于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反思学习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老师们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一些新型的学习方法。高中生物教学中也不乏这些学习方法的应用。老师在完成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时,首先要针对这些学习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分析。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时,老师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3人学习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实验之后,老师在对生物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时发现,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组建学习小组,学生通常会找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建立学习小组,在进行小组合作实验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交流偏离了学习内容,不能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老师通过对于这节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及效果的反思,发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在老师的参与引导下,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灵活地应用各种学习方式。

由此说明,对于高中生物课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老师通过对于教学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反思,可以发现学习方法应用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二、反思教学资源应用存在的不足,创新开发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材料。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教学资源已经不再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高中生物老师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老师还需要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不足、及时改进。

例如,在学习有关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的知识时,老师通过网络平台下载了一些有关视频资料,非常生动直观,上课一开始,老师就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们看得非常入迷。但在最后课堂小结老师让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时,学生只能简单地说出细胞分化、衰老和死亡这些概念,对于细节、过程还没有掌握。老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对于运用视频教学资源进行了反思,认为这种教学资源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还需要与传统的讲解整合运用,老师可以在观看视频前明确地列出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观看,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这种反思的基础上,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由此看来,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老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应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应用效果等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经验,发现问题探寻原因,积极应对。

三、反思教学活动中师生精彩表现,不断提升教育机制

老师和学生是教学系统的第一要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通过精心的准备,科学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还原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势必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对这些精彩与智慧的反思,有利于积累宝贵经验。

比方说,在学习《生物的多样性》这部分的内容时,关于一些生物的直接价值,老师举例讲到了车前草、覆盆子等一些植物对于人类一些疾病的治疗价值,如覆盆子具有补肝益肾、固精缩尿、明目等功效。这时,一个同学说:“老师,我还知道‘狗尾巴草’的用处。狗尾巴草看起来其貌不扬,却可以清血解毒,治疗急性结膜炎等病。”由于学生的补充,引发了学生们探讨各种植物药用价值的兴趣,在课外查找了很多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反思时,老师特别记录了这一亮点。

由此说明,教学反思不但要发现问题,也要通过对教学中师生的精彩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教育机制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驾驭生物教学。

总之,高中生物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老师结合生物课程的特点,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也需要突破传统的模式,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反思,创新教学反思的方式,丰富教学反思的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学的促进作用,让高中生物教学在教学反思中,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小琼. 浅谈新课标下生物教学中的教学反思[J]. 现代阅读,2011,(24).

第5篇: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

本学年我担任高二(1)班、(2)班、(3)班、(4)班、和(5)5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其中有文科班也有理科班,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有所不同,需要不断地调整角色和情绪。

我积累了一点点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它的教学确实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我想在这里谈谈对生物教学方法的反思。

生物课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进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生物课堂教学应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老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物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自习课时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及时对每章进行总结和测试,并及时评讲,对于考差了的学生多给予鼓励。

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时间,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题目,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多举例子让学生更明白。比如讲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课本上是这样举例的: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学生对于“太多”“过多”“十分”“非常”之类的程度词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把这个例子改为:如果适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场,你放了2000只将会怎么样?这样学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本人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等等。

对于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第6篇: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反思性教学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高中生物课堂反思性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高中生物课堂反思性教学是生物教师把教育理论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以探索、突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生物教学及学生发展的内在问题为出发点,以追求教学的最优化过程为动力,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同时,反思性教学也是促进高中生物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的过程[1]。

1、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对反思性教学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将教师定位为教学的主体,反映理性的思考、批判的态度和方法分析过程;2、教学反思不仅从技术上的考虑,质疑或评价自己的教学成效,但也充分理解教学的社会和道德基础;3、教学反思,包括课堂现场反映,课堂实践反思,道德和伦理三个层面上的反映;4、反思性教学是实践的反思,反思实践的过程中。四个视点是从主体的反思,反思的对象,反射角的过程,揭示反思性教学不同的含义,如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就能更充分的揭示反思性教学的全部意义[2]。

2、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2.1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主体合理性

生物学教学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要素组成一定的结构,和相应的生物学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或部分)。从主要内容来看,生物老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因素。这个系统中的生物教师和学生这二个主体因素是分不开的。

相互影响,相互制衡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实际状况,反映在教学与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发生在信息系统、信息反馈和控制过程上。生物学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获得的生物信息,被加工和使用。教学信息的接收主体是学生,他们是主动的人,不同学生的主观因素对相同的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制约,这体现在不同学生的特征信息的作用和价值是不一样的。

生物老师,在信息传输中占主导地位的,他可以创造性地、动态地进行信息传输。信息的生成,处理,传输和处理,皆由生物老师主管,他还可以消除干扰,以确保正确性和有效性信息传输。

2.2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目的合理性

通过反思性教学理论知道,生物教学目的就是其遵守规律是合理性的。高中生物课程应该对学生进行意志、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培养的良好心理素质。高中生物教学还要把握该学科的特征,对他们开展爱国主义精神、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培养21世纪公民的道德素素养。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既注意直接结果,又关心间接结果;既有学生发展的要求,又有教师发展的要求,对师生都有激励作用。把“该做什么?”变成“怎样去做?”也就是把计划和措施制定出来。由于反思性教学既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要求,又要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要求,这样,高中生物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反思“通过如何施教,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学生也要反思“如何去学,才可以更多地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学主体的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自始至终关注符合规律性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才会更具有合理性。

3、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实施策略

3.1创设教学情境,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对象感兴趣,才能维持大脑的兴奋性,从而使思维更流畅,是学习更高效。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广大生物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刁一智,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譬如在备课时积极挖掘教材的兴奋点,使课堂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的热点问题,经常性地使用课件等手段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教学策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形式主义,不是为了激趣而激趣,而是为了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积极情感,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具有可持续性。

3.2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反思型的教师,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和学习观?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同时我们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此外,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是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强化。

反思型教师也关心学生积极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准备A、B、C、D几个小卡,提问后,让所有学生在卡上写下自己的答案,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参与,参与的效果。

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课余辅导。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有意或无意地,要突出成绩好的学生,教学,辅导,重点自然倾向于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的学生将被视为健康状况不佳,缺乏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如果他们不存在,导致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更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业绩的两极分化。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让所谓的差学生成为“遗忘的一群”。

3.3教师是否真正形成现代教师观,学生观,合作的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权威,并按照教师的作用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相当于顾问,同伴。只有在相互接受,相互理解和和谐的气氛中,教师才能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沟通技巧。学科知识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系统,而是给科学一个新的特性。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学生体验到经验的重组,重建和过渡到接受新知识,并在实践中使用。教学“换位思考”的方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4、结论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教师由单纯的传授者成长为学者型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添砖增瓦。在理论上深化“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体系,并为一线教师的生物学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第7篇: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导课即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新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课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型、娱乐型、直观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

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防止养成思维隋性。

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场所是在教室,中学生物学教学绝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室里,黑板粉笔,重复一年又一年。学生在教室里是死板板坐着,面对黑板,面对书本,单调地重复学生像笼中小鸟,我发现适当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也起了很重要作用。并且在实践当中,根据教学需要大胆离开教室,更换教学场所。如实验室、农民蔬菜大棚等,大棚里,为他们上课,使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知识学习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求知欲增强,教学效果如愿以偿。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的作用表现在:(1)教室是学生必需去又有所厌倦的地方,适当更换教学环境具有调节作用(2)在新的环境里,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学习热情和求知欲。(3)在教室里可能接触不到新环境中的信息,教学内容单调。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学习指导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例如神经中枢和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中枢等。当学到“神经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取一节有节的树枝,那么枝节就可比喻为细胞体,较细的可看为树突,较粗的就可比喻为轴突。树皮就可理解为髓鞘,那么较粗的枝条和树皮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概括和理解,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可启发学生结合实物或挂图将其总结为“四腔”“八管”(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各一条。肺静脉四条)“两瓣膜”(指房室瓣和动脉瓣两种)。而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时,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质可概括为:“左心动。右心静。肺相反。体相同”。这样学生懂得生物学“怎么学”、学什么“。长期训练可培养自学的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第8篇: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

生命和健康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保证学生如花一样的生命免受威胁是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作为生物教师的我们应该深思实验室安全隐患何以发生?如何保障学生安全?

一、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1.实验自身特点

(1)实验材料方面。有些是有毒的,比如“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到的丙酮,其毒性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急性中毒较为少见,大量稀释后,对人体危害较小。还有石油醚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另外,很多需要加热的操作中用到的石棉网,石棉本身并无毒害,它的最大危害来自于它的纤维,这些细小的纤维释放以后,会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容易被人体吸入。石棉粉尘进入人体后,在肺部逐渐沉积,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胸膜增厚,形成“石棉肺”。有些是有腐蚀性的,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用到的盐酸。有些是易燃物,如酒精、丙酮、石油醚等。有些是容易致伤的,如制作临时装片使用到的刀片、盖玻片、镊子、剪刀等。

在微生物的筛选、培养、鉴定等实验中应该特别注意,防止致病杂菌感染人体。

(2)实验操作方面。有些实验需要酒精灯加热,如“还原糖的鉴定”“DNA的鉴定”需要沸水浴加热。有些实验需要用到电源,如使用显微镜时用到电光源。凡是实验中用到的加热操作都可能用到玻璃器皿,如果不正确操作会引起玻璃炸裂,或液体沸腾溅出,导致烫伤、炸伤。另外,在使用电器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有可能出现触电的危险。

2.学生方面

(1)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在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为因素占据了主要地位。据资料统计,在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高达98%,其中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心中无安全,对自己的行为意识不到严重的后果,常常有违纪行为或违规操作。

(2)学生缺乏安全知识。学生缺乏必要的防火、防触电等常识,不清楚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注意事项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学生在遇到安全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处置,不知道灭火的具体方法。当学生的身体受到安全威胁时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应对。

3.教师方面

(1)部分教师安全意识薄弱,认为实验室安全应该是实验员或学校的事,自己负责讲好课,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掌握相关操作方法就可以了。有这样的思想自然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了。

(2)教师也缺乏相关的知识,据笔者了解,很多教师并不了解灭火的专业知识,对有毒化学物质的防护知识了解也不多。

4.学校方面

一些学校注重学生生活中的防火、抗震教育以及演练,但很少有专门进行实验室安全防控演练的,有些学校甚至缺乏必要的通风换气设备,这无疑给实验留下了安全隐患。

二、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

1.教师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

每次实验教师应强调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学生应做到如下几点:(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原理,回答实验教师的提问。(2)要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爱护仪器设备。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使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不准将任何物品带出室外。(3)实验完毕后,要关闭设备的电源、关好门窗、整理好仪器设备,打扫卫生,并经实验工作人员检查仪器及使用记录后方可离开。(4)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私自拆卸而造成事故和损失的肇事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和认识程度按有关制度处置。

2.教师应给学生介绍一些应对意外事件的临时处置方法

例如,如何预防实验室火灾发生,触电时如何处置,被刀划伤如何处置,使用腐蚀性药品不慎接触皮肤时应如何处置等。

3.学校管理应重视实验室安全

学校相关负责人制定《高中生物实验室安全规则》,并且在实验室醒目位置设置安放。另外,应该定期检查实验室通风设备是否正常。在实验室放置灭火器,并定期检查更换。在一些需要加热处理的试验中,应给学生配备防护眼镜。

4.实验分组时指定安全小组长

平时实验时教师基本上都能安排实验小组长,但对小组长的职责没有明确的安全职责要求,因此,建议指派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安全小组长,专门负责实验小组的安全监管。这种安排可以引起每位学生对实验安全的重视。

5.教师加强监管

实验课上教师应该检查有毒有害液体的使用,防止学生出现不规范操作;实验前后清点实验用品,尤其是有毒药品的数量,防止学生带走有毒药品。结合安全小组长的监管把好实验的每一道安全关。

以上是笔者对实验室安全的一点思考,安全无小事,希望能引起同行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提出更好的措施,完善实验中的安全教育,让我们的学生远离危险,让生命之花永远灿烂。

第9篇: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

1.促进师生的相互理解

当教师不断地反思自身的行为与自身的教学时,就会意识到自身行为和教学中的不足,针对自身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当教师能够理解自己时,也就能够理解与自己存在类似问题的学生,进而给予学生一定的宽容,并向他们提出改进建议。同样,当学生能够不断地反思自身的行为与学习时,就能逐渐意识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能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指导。通过师生反思互动,使师生能够体谅对方处境并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任务与学习任务,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

2.促进师生的教育及自我教育能力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事实上,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教学,在某些时候,学生不是在学教材上的知识,而是在学教师的知识。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塑造学生或毁坏学生。当教师有一种通过不断反思来促进自己发展的意向时,教师的这种意向会体现在他的言行中,从而影响着模仿中的学生。同样,当学生具有反思的意识并进行不断的反思时他们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与自学能力,从而具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与主动性。

3.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时,就不会有很多无效的劳动,就不会有空余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烦恼上,他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同样,当学生具有反思意识与一定的反思能力时,他们就能充分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机会来为自己的学习与发展服务。这样学生学习的空间就不仅仅是课堂,同时也是家庭、社会和自然。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在他们不断地反思中得以提高。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反思,则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增强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师生反思的相互影响,必将使教学得到不断发展。

二、反思互动的实施策略

1.创设起疑情境,在思维失衡中培养自我反省习惯

思维的动力来源于认知结构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不协调。如果学生对已有学习不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对新的学习内容未能很好地“消化”,就会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构成直接冲突,这种对于目前处境的自我反省或观念冲突,将促进学生进行新的思考或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创设起疑情境,通过有意出错或设置疏漏,形成学生思维上的正误冲突,打破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从而产生内驱力,激活思维,引发其解决问题的内心意向,让学生在思维失衡中进行自我反省,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增强自我反省意识。

2.创设再现情境,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反思能力

生物知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加深,科学家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科学思维,处处绽放着思维的“火花”,可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仅仅学习死的知识,远离自然或生物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学者们发现、创造知识的思维过程踪迹全无,加上课堂上教师传统的灌输方式总是单纯以传授知识结论为目的,对科学知识的由来和发展弃之不顾,采取“掐头去尾烧中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创设再现情境,通过实验、多媒体、创编故事等手段来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现、发生和发展过程,努力揭开生物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以主人翁和探索者的姿态参与到知识的再发现和再探究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反思,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3.利用反例,辨析真伪,增强批判意识,培养反思能力

反思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的本质是否定。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批判是绝对的,是贯穿始终、永无止境的。课堂互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反例、构造反例,可以激发学生展开激情满怀的批判活动。反例在辨析错误中具有直观、明显、说服力强等突出优点。科学知识的每一次进步都与批判和反驳分不开。互动教学中积极开发和使用反例,让学生辨析真伪,猜想反驳,不失为培养反思能力的有效措施。具体做法是:判断和评价一个科学概念时,不要只采取确认的态度,而要鼓励学生采取批判的态度,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概念,举出反例,进行反驳,在反思求辩中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4.加强科学思维的自我监控调节,提高反思能力

科学思维的自我监控调节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题过程实行自我监视、控制和调节等活动,包括解题目标的确立、策略的选择、整个过程的组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等。首先要掌握思维监控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呈现问题的同时,要让学生把注意力从指向问题本身转移到指向自己在分析问题时正在干什么、想什么,也就是使学生始终监控调节自己的认知行为。其次要遵循反思换位原则,注意在学生思维的“盲点”处进行换位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做好表率,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以及自己是怎样进行思维监控的。

5.引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后的反思,优化思维品质

解决问题后的反思是指在解决了科学问题后对结果、过程、规律及方法的重新审视、总结和提炼。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与严密性;反思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反思解题规律,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