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学艺术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美术;发挥功能;改进教法;提高素养
教师要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创新策略、改进方法、优化过程为落脚点,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催生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创作水平,展现自我、增长才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一、剖析教学现状,把握学生心理,让美术教学走进学生心扉
当前,有的学校对美术教学已有新的认识,但对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让文化学习挤兑了美术教学;有的学校因美术资源、师资力量的限制等客观原因,制约了美术学科的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初中美术教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越来越深受学生的喜爱,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素质的重要学科。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把握学生的美术基础、情感爱好、认知能力,为学生讲清美术学习的动态,讲透美术学习的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发展、成长进步,坚持从实际出发,整合校本资源,挖掘学生潜能,创设乐学情境,让学生想学、乐学、愿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能力、艺术情趣,提高学生素质,为更多的学生开辟多维成才的渠道,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艺术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美术学习之中。欣赏课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型,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意识。笔者在教学《外国肖像画赏析》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亚威农的少女》《卡思维勒像》《蒙娜丽莎的微笑》等美术作品,让他们知道每幅画作的背后都隐藏了丰富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让他们了解中外美术作品运用线条的异同,以及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的主要作品及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作品内涵,在形象直观中催生了学生丰富的情感,让美术走进学生的心扉。
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用美术教学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发展的理念,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激起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全身心地学习美术、主动探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素质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师生、生生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性特长的互补,提高美术技能、创作水平,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要发挥学科之间相通相融的特点。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科多知,多科渗透”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美术知识,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接触丰富的材料,指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以提升知识的价值。
三、结合教学实际,联系生活施教,让美术教学引领学生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现实学用美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和大自然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去创作,让学生用心观察事物的外在特征,用心去体会事物的内在特点,让学生领略自然的风光,在创作、学习中体会艺术的真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思辨能力、思想素质。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到公园去观察、写生,为学生创作积累素材,指导学生创作,不但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如,教学《线的魅力》时,我为学生展示了古人的生活情境、装饰用品,启发、引导学生与现实的情景进行比较,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但感受到古人生活中的线条,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充分体验了古人的智慧和线的美感。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给学生一定的美术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用美术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成长进步,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有这么一个案例:用乘法原理求出(a+b+c)s的项数。针对此题,我设置了以下问题:(1)如果不经过合并同类项,展开之后有多少项?(2)如果进行合并同类项,展开之后又有多少项?对于第(1)问,学生很快根据乘法原理给出了答案。而第(2)问,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得到了解决方案。
但是,问题并没有就此终了。当时,我在课堂上即兴发问:如果将上题改为10次幂,100次幂,将如何解决?将上题改为(a+b+c+d),(a+b+c+d)后,又当如何办?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学生哗然了。在此过程中,因为自己即兴发问,也没有成熟的想法,已经启发不了学生的思维了,只能任由学生交流探讨。更不幸的是很快下课铃响了……
课后,有个学生找到我说:“我考虑把该问题转化为求多元方程的非负整数解问题,不是可以用排列组合知识完成吗?”在我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通法。学生能够灵活地把“挡板法”思想使用在“二项展开式”问题中,是问题引导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数学素养的提升。
通过大量的实践及探索,要使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发挥最大作用,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钻研教材考纲.具备基本技能。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考纲,查阅相关资料,理解本课时要达成的任务目标,积累本节知识点的知识基础。只有自己深刻理解,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问题。
2.善于积累总结,提升专业水平。这种以问题为载体的开放式课堂,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的产生是很偶然的,要想课堂氛围和谐流畅,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对平时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新问题、好问题,师生交流过的好方案进行归纳记录整理,适时地进行反思,长此坚持下去,自己的专业水平必将得到提升。
3.问题的设置具有层次性、递进性。作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不要让学生感到“望洋兴叹”、“高不可攀”,也不要太过于简单,太多肤浅,使学生“味同嚼蜡”,毫无“顿悟”后的喜悦。无论哪一个极端,久而久之,都会失去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兴趣。
4.重视师生问题的双边反馈。现在的问题式课堂,更多的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在课堂上或老师逐一解答,或让学生讨论完成。仔细想来,这好像只不过把“灌输式”课堂模式换了个花样,变为用问题灌输。真正的以问题为载体,就应该实现师生的问题双边反馈,教师课堂上教学、课后作业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针对老师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创新问题,可以课下以问题的形式与老师交流协作,提出新的问题及解Q方案,总之,问题提出的对象不应仅是老师,方式不一定拘泥书面,时间点不一定是课堂。
文化素养是用优势文化中的习语、隐喻和非正式内容流利交谈的能力。从熟悉的街道路标,到历史出处的知识,再到理解最近的俚语,文化素养需要理解文化的相互影响并作出反应。社会成员约定,如果正规的文学知识停留在某个点上,便失去其价值。因为生活是由艺术、表达、历史和经验所交织,文化素养要求在创造公众语言和“群体思考”上对琐事及其用途有范围广泛的理解。文化素养强调这些片段信息的知识的创造者假定听众们已经掌握了这些内容[1]。文化素养的提高,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之一,也是最终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对于艺术院校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文化素养对艺术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1.1 对艺术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是毋庸质疑的。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就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而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的知识是否丰富、素质是否高尚。因此,人文素养对于艺术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意义举足轻重。
1.2 有助于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创造力
要想成为一名具有创造力的优秀艺术工作者,应该拥有一下品质:首先,他们拥有发达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其次,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艺术工作者必须具有的素质。最后,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是艺术工作者的主要道德品格。而人文素养的提高正是为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四川音乐学院学生文化素养的现状调查以分析
四川音乐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所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传媒、工业设计、艺术理论、艺术教育、艺术管理九大学科为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综合高等艺术院校。研究者对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读者文化素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化品味、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人文情怀、生命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发展观,以及学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情况、需求状况、对图书馆馆藏特色和馆藏资源的建议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 艺术院校学生对文化素养的认识不够,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对人文素养清楚的仅仅只有16%左右,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是不怎么了解什么是人文素养。有97%的被调查者能充分意识到加强人文素养的必要性,渴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但被调查者的人文社科知识却较为匮乏,绝对大部分被调查者都不能达到及格线。对于人文素养的认识有待提高。
2.2 价值观、人生观定位较为模糊,多方因素导致大学生忽视文化素养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60%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模糊,个人主义较强,没有很好的团队意识,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关怀。在被问及什么因素导致大学生忽视文化素养时,被调查者67%认为社会主流导向,造成学生忽视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4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措施乏力,无法吸引大量大学生参与到提升文化素养中去。可以看出外在环境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非常大。
2.3 该校各院系对于图书馆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不够
被调查者大部分不清楚图书馆有哪些种类的文献,对于电子资源更是了解甚少。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周到图书馆不足3次的占54%,而在查找信息的途径调查中,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只有10%左右。调查数据显示馆内较为丰富的人文社科文献借阅量也较少。这些数据就表明了被调查者利用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很淡薄,对文化素养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够。
3 图书馆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优势
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庞大的大学生受众群体,肩负着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重任。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优秀的信息资源和各类具有专业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信息资源所传达的意义,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帮助他们理解中国民族文化,学会尊重其他外来文化;帮助他们提高批判解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
4 四川音乐学院通过图书馆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具体措施
4.1 优化图书馆的馆舍环境,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古人的读书活动多与山水相伴,古代的藏书楼、书院也因此常置于优美的园林之间,使自然环境与学者的精神生活、内在情感相互融合,文人骚客们从风水的灵性中汲取了源源不息的养分,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心灵最高境界。对于这一点,现代图书馆应该借鉴,力求把馆周边的环境建设得清静优雅[3]。作为艺术院校的图书馆,更应该多多体现艺术风格。该馆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实践,比如改善馆内布局,增加优美字画,开设信息共享空间等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吸引了更多学生的眼球,使他们越来越愿意到图书馆来学习。
4.2 图书馆可以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在发展中的现代图书馆,不再像传统图书馆把图书馆工作定义为对文献本身的收集、存储和传递,把文献保障系统理解成收集、组织、存储和物理地传递文献的场所或机构,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和系统形成的活动机制,是面向整个信息环境来组织、控制、选择和联结使用信息资源,从而极大地提高它的能力的功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借助更多的途径来进行。该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讲座,例如有关文学、影评、名人讲座等等,都可以增长学生的各种见识,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读者来图书馆。另外,该馆举办馆报,每年的图书宣传活动,书评活动等来进行知识获取,传播,交流作用,更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
4.3 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完善服务机制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履行一切服务职能的基础,夯实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才可能更好的发挥出来。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馆藏结构和馆藏质量,决定着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的高低。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也应该有所侧重,不能重专业书籍和轻人文社科书籍。我馆的人文社科书籍还是较为丰富,如果能够加大宣传和推广,一定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了解我们的馆藏资源。服务机制是图书馆服务付诸实施的一系列具体行为,是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承载体,是服务文化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只有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才能做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保障,才能构建和谐图书馆服务文化[4]。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应从广大读者的角度出发,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原则,以读者为服务中心,合理解决规范管理与融洽气氛、重点服务与平等阅读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医学类 数学文化素养 现状
现代社会对医学类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有良好的医德。加强医学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其文化素养,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召唤。另一方面,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思维方法无时不有,数学教育对于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其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医学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现状和前景,选取我校2011级大专药学、临床专业和2012级五年制护理、药学专业学生为样本,对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共22题,以对医学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现状的了解为目的, 以构成数学文化素养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数学史素养、数学思维素养、数学语言素养、数学审美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为主线进行设计。本问卷调查了两个年级共计510名学生,发出调查问卷510份,收回有效问卷504份。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对目前医学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整体水平,以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文化素养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1.医学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现状
1.1 问卷情况统计
对各个题目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如下表:
1.2 统计结果分析
1.2.1 数学史素养状况
1—5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史素养的状况。包括对中外数学家、数学史的一般性了解以及对数学史的基本认识。从答题的统计结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学类学生对于数学史的基本知识掌握比较差,对于中外数学家和数学史的了解甚少;②对于数学史中一些重要理论的起源了解不够;③对于数学史的基本认识十分模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对数学史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获取途径单一,仅限于课堂上听教师的一般性介绍。其次,教师受自己知识面的限制,无法得心应手的将数学史知识穿插到教学中。
1.2.2 数学美素养状况
6—10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美素养的状况。包括发现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这部分的统计结果,发现医学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美素养,但水平还相当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数学美认识不够,有数学美意识的同学也有相当一部分搞不清数学究竟美在哪里,很大部分学生意识不到数学美的存在;②学生不善于发现数学美;③对数学鉴赏美的能力有待于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数学课程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中小学数学教育方法不适应学生,使得很多学生开始学习数学就产生较强的挫折感,甚至最后产生厌学情绪,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
1.2.3 数学语言素养状况
11—15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语言素养的状况。包括数学语言的表达、理解和相互转化。从答题的统计结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②大部分学生能规范书写;③部分学生能对数学语言的不同形式进行相互转化。这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自身的示范和对学生的要求上还是比较成功的。
1.2.4 数学思维素养状况
16—20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思维素养的状况。包括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以及对数学思维的认识。从答题的统计结果来看,医学类学生数学思维素养水平,无论是在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现实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讲课本,念教材的办法,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一节课甚至讲好几节,教学手段单调,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进入大学后,学生甚至学校都过分关注专业课,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甚至出现了“停滞”的状况。
1.2.5 数学思维素养状况
21—22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状况。从答题的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具有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
1.3 问卷结果评述
1.3.1 医学类学生大多数具备一定的数学文化素养,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数学史素养较差,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史知识了解很少,对于数学史的认识也模糊;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美素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但需进一步加强;数学语言素养水平较高;数学思维素养水平一般,不论在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还是深刻性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1.3.2 年级学生之间差异明显。大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状况好于大一年级学生。这说明伴随着数学教学的开展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所提升。就其原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多,受到数学领域各方面知识潜移默化的熏陶也越多。
1.3.3 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差异明显。药学专业的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好于临床专业学生,原因是药学专业学生是理科生,接触数学时间较长,所学数学知识的内容较多。临床专业的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整体好于护理专业学生,原因是学校录取时,临床专业学生的数学成绩总体好于护理专业学生。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数学素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数学,并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数学又服务于社会,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知识经济得到体现的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它的基本语言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的内容分散到各个知识点和练习中,寓问题于生活,把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为四大目标之一,体现了其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下面结合本人的数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组织“以问题为灵魂”的教学活动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1.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表现自己,创造性的发挥潜能。如果教师冷漠生硬,指责过多,课堂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严肃,学生产生的是压抑感,其自尊心理必然使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思维也就无从产生。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包括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赞许的目光、鼓励性的语言。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当他们的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时,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在学习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2.引导学生从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里所说的自学是指学生看书自学。在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书自学,从以下几方面提问题:从与旧知识的比较、联系上提问题;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定律、特征和公式上提问题;从算理、解法或关键字词上提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提问题。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解决数学学科问题,二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的实际问题。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求自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1.提供足够的问题解决活动时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新知识才能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当学生已积极投入问题解决活动中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只有给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途径,才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问题的由来,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良好的数学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
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
一、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包括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劳动素质教育等五个子系统。文化素质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第一,文化素质对思想道德的形成和确立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第二,文化素质对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有密切的关系。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价值和意义,重视身心健康,易于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科学的思维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第三,文化素质对于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学生学好专业奠定文化基础,有助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艺术技能。
加强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主要是指: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科学精神。
二、专业学习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契合点
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有意识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把与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文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
1、对性格的塑造
艺术设计的大学生大多20岁左右,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期,专业课对其性格的塑造有一定的帮助。法国美术家罗丹说过“美,就是性格!”艺术设计的多门专业课无不浸润着对完美性格的塑造。以装饰雕塑课为例雕塑的美,特别是人像雕塑的美,就在于通过可视可触的物质实体,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性格。面对静态雕像《贝多芬》,观赏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看”到生活动态中的贝多芬那坎坷、艰辛而双充满伟大追求的一生。从发展的观点来考察人的性格就会把稳态化的固定特征与动态化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这无疑将有利于我们完善包括性格在内的自我形象的雕塑工程。
2、对气质的培养
在艺术设计教学当中,我们常常讲到形式美。所谓形式美,就是体现造型规律的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它能被审美主体(人)所直接感知,并诱发相应的生理、心理反应。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说法,形式美蕴含着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它通过主体审美感受力的中介作用,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与具有“动力特征”的气质产生“同构”对应,从而使特定气质得到相应的强化。
艺术设计专业中有许多课程有自己基本形式。比如“三大构成”教学中,基础形式要素有: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
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如某种需要加强,就可考虑选取这一类型的张力样式相仿的形式来刺激个体。立体构成与光立体构成自然跳跃的节奏,热烈欢腾的气韵,正好能够强化多血质的兴奋情绪和快速反应。反之,某人气质需要改造,就选取与这一类型的张力样式相反的较强的形式刺激,以阻止旧有的习惯情绪反应,催促新反应产生。如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引导多血质人多进行渐变、发散等形式构成的练习,可以引导其沉浸在平和安静的心理氛围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情绪的易变性。
3、对人文知识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很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他们往往对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数学等缺乏兴趣,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在这方面引导他们。在专业课上,老师可以有意提出一些传统的、文化味极浓的选题,让学生在查找与这些选题相关的资料时,吸收这方面的知识。如书籍装帧课可以布置类似于给四大名著作封面设计的作业。同学们在准备当中至少要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其大概写的什么内容有的同学还会找这四大名著评价的文章来读,吃透名著的背景、成就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无形中学生的文学修养也提高了。
另外,在设计基础训练中也可以引进相关的选题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的培养。例如:在色彩构成教学中经常会有类似“梦”等精神层面的选题要学生用色彩的组合想象来契合这个主体,真实反映学生对这种生理状态的感受。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初步涉猎人类生活中有关“梦的机制”问题的重大研究成果,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由此引导学生借助人类文化精华去深入探讨问题,从而使之转化为学生自身拥有的艺术设计研究的优良素质。
三、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学生文化素质的方式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第一,启发性的讲授。教师讲授依然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老师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画龙点睛式的讲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主动调动大脑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实质性讨论。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课堂讨论,这样可以使授课时的单向信息交流转换成多向信息交流,同时使单调的师生之间的线状信息通道改变为丰富的师生之间的面状的信息通道。但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参与讨论的内容,必须经过他自己课前或课内的学习与思考,发表的意见具有个人的独特的见解。那种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毫益处。
第三,课堂的言行。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注意言传身教。其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行楷板书、熟练的外语口语、一丝不苟的演示,都能潜移默化地带动和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生活品位。
以上几点是笔者工作中的小小体会。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而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优秀专业素质、丰富文化素质、正确的道德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靠我们大家的努力,这个工作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每一个阶段。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文化素养;提升;思考
Practice and Thinking about Improving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Mathematics
Fang Guo-min1,Xie Wei 2
(1.Public Department of Qujing Medical College Yunnan Qujing 655000;
2.Luliang normal school of Qujing Yunnan Qujing 655000)
【Abstract】As a part of the culture of medical students '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th literacy is the core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Students ' mathematical literacy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 life. 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can foster students ' honest and trustworthy quality, improves students ' aesthetic ability, cultivates students ' moral sentiments, and inspires students in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such as national pride by flexible methods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 humanistic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foster and improve students ' mathematical literacy.
【Key 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 math literacy; improvement; thinking
数学文化素养作为医学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一部分,不仅是概念、定理、公式、计算,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创新品质、文化精神。它在陶冶人的情操、健全自我人格、提高思维能力、培育科学精神、传播文化思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加强医学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1. 数学文化素养的内涵及其特征
所谓数学文化素养,即数学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数学科学体现出来的以数和形为对象,以概念、判断、推理和计算为主要思维方式,以求真、求善、求美为中心的理性精神。数学文化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求真、求善、求美为中心的理性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也就是人文精神。
数学文化素养具有以下特征:是以数学学科知识为基础而形成的数学基本能力,是个体对数学知识不断内化并形成价值的过程;广泛地支配人的数学行为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有助于学习者解决自身所面临或将要面临的数学问题;数学文化素养和数学知识及数学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二者不能等同。因为数学文化素养总隐含在知识里,体现在揭示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它不像知识那样,具体编排在某一章节,但却渗透在几乎所有内容之中。
2.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当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数学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和提升的。数学知识是培养和提升数学素养的基本元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本身,更要借助数学知识载体,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并由此获得思维的启迪,情操的陶冶,创造力的增强,数学素养的提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数学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学科特征以及古今中外数学家孜孜以求的奋斗经历,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勤奋求实的精神以及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文学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是一种审美教育,它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功能,是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一些高等学校在人文学教育方面的缺失,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文学素养的缺失,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文学基础差、文字水平低,已经影响到大学生论文的写作。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大力培养大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品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着力建设具有特色的高水平、高品位的大学校园文化,从而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一、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功能
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建设优美、文雅、整洁、富有诗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才能优化育人环境,更好地发挥环境熏陶功能。
一是注重校园自然环境的人文化。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注重校园的诗化、美化、绿化和人文化,要有鲜明的校园特色和景观亮点。古朴典雅的雕梁画栋、曲径通幽的九曲长廊、枝繁叶茂的古树名木,与大学的悠久历史相映生辉,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以规划布局品位高、标志工程建设文学韵味浓、生态环境诗意、人文环境美的优美校园环境,给大学生以心旷神怡的无限美感,激发了大学生热爱文学、崇尚知识、追求科学的热情。
二是注重校园景观文学化。在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中,可以根据校区专业不同特点,精心选择制作一些具有典型文学特点的纪念雕塑、画像、灯箱等,如在广场建设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文学大师的雕塑,在校园回廊悬挂具有文学意味的格言警句等等,以文学大师的形象激励和感染学子,使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和启迪。
三是注重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在办学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投入,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大学生文化活动场所。如建设文学报告厅、电视台、广播电台、文学园等,为学生文学创作、体验活动等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
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拓展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是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以培养大学生的文学情趣、文学爱好、文学追求为重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文学意味浓郁的文学艺术活动,以高雅的文学活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品位高雅、文学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一是文学艺术活动注重熏陶。结合学校特点,组织开展“文学新星”大赛、“十佳诗人”大赛、“十佳主持人”大赛、周末文学文场等系列文学艺术活动。利用“五一”、“五四”、“七一”、“教师节”、“国庆节”、“一二・九”、“元旦”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诗歌朗诵、文学创作等纪念活动,使校园文学艺术活动四季常青,迭起,硕果累累。大学生在这些文学艺术活动中培养了能力、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熏陶,提高了文学艺术修养,也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
二是社团文化建设注重素质提高。坚持以“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寓教于乐”为宗旨,高度重视学生文学社团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学生文学社团独特的素质提高功能。要指导学生成立诸如文学社、诗社、歌剧社等各种文学专业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充实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陶冶学生文学情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和一些社会文化团体联合开展各种文学实践活动,成为拓展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载体。
三是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注重文学品位提升。倡导高雅文学艺术,用高雅的文学艺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一直是我们的导向。大学可以因地制宜邀请专业文学艺术团体来校专场表演;邀请知名作家、评论家举办文学讲座等等。
三、充分发挥文学课堂主渠道作用
文学欣赏课是提高大学生文学欣赏水平,提升大学生文学素养的主渠道。培养学生文学基础,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是文学欣赏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文学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大学要着力把培养大学生文学素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充分发挥文学课堂主渠道作用,制度是一种内在机制,是规范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也是规范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和激励机制。
一是发挥文学课堂主渠道作用,拓展文学活动阵地功能。
二是健全校园文学艺术活动制度,体现规范和创新。建立健全学生文学社团、文学网络、文学研讨会、文学座谈会、文学讲座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使校园文化活动届次化,每年举办一届全校性大学生文学艺术社团巡礼、诗歌节,每年举办一次迎新诗歌音乐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化,学校每年都开展一个文学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为鼓励校园文学艺术活动的创新,开设“校园文化年度创新奖”,为创新校园文学艺术活动架设制度平台。健全的校园文学艺术活动制度,对美化净化校园文化活动将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文学艺术素质的提高。
三是弘扬校园文化建设主旋律,加强文学情趣的培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努力增强大学生文学品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学院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辟文学博雅课堂,吸引学生参加,扩大了文学艺术辐射面。
一、利用文学艺术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文学艺术具有饱满的感情与美感,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文学艺术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向大学生传达一些积极向上的情怀,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与思想,将文学艺术融入到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个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一)文学艺术是促进大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培养综合素质极高的全面型人才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生德、智、体、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需要借助于文学艺术使其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在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将大学生德智体美教育与文学艺术教育的做法、理念以及内容在运用上相互借鉴与相互渗透,使思想品德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包含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素质教育、心理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还包括了心理、人文等各方面全方位的综合教育。文学艺术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结合,能够使大学生充分地领会与感受思想、道德、品格等方面的美,使大学生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饱满,最终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以及较高的素养,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二)文学艺术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要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必须要不断地创新与丰富思想教育的途径与方式,将文学艺术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与文学艺术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就是要把文学艺术融入其中,运用艺术的魅力与美好意境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的丰富与生动,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更易于吸收并接受。运用文学艺术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切实存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并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内涵。将文学艺术充分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可以避免思想品德教育的抽象与生硬,更加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三)文学艺术满足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有效地运用文学艺术题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文学艺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能够满足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实需要。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文学艺术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所谓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化就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靠近现实与生活,并与社会教育相互渗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它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思想以及行为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1世纪的今天,高校大学生的生活逐渐社会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优秀的文学艺术作用能够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中,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作用。第二,文学艺术是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多样性的需求,大学生处于心理发育并逐渐成熟的阶段,但尚未完全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他们逐渐走向社会与社会接触,生理上与心理上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和可塑性,随着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大学生的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不同形式的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一些优秀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精神需求,还可以帮助大学生逐步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观念和价值观念,能够不断地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与思想。
二、文学艺术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一)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励与感染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典的文学作品中不仅能够折射出人性的美丑,体现人类的生存价值,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与精神,感染与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影响与激励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单一枯燥,没有充分地体现出精神的感染与人文的关怀,而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人性、知识、道德、艺术、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将这些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大学生从中吸取正面积极的东西,从而促进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讲述的经典故事,能够感染人与教育人,使人们在陶冶自身情操、净化心灵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境界。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经典的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艰苦奋斗、坎坷的人生经历,作品中主人公的故事以及精神感染影响了许多人,鼓舞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音乐作品能够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氛围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们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音乐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对于大学生来说,音乐可以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将音乐作品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会使大学生更乐于接受思想教育。音乐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可以消除大学生产生的各种不良的负面情绪。当大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一些积极向上的励志音乐作品能够激励大学生积极地面对困难,当大学生处于低落郁闷的情绪中时,一些优美的旋律可以消除大学生低沉的情绪,净化他们的心灵。音乐能够使人们的思维更加的活跃,让人们处于丰富的想象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与心态,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健康地发展。慷慨激昂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还能够鼓舞激励人们勇敢前进,将音乐作品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使大学生们在欣赏音乐艺术陶冶情操的同时,也感悟人生的真谛,对人生有更深的了解与体会。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可以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三)影视艺术作品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感染力
文学艺术包括散文诗歌、音乐、绘画、雕塑、电影等,无论是哪种题材与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其中,电影电视能够给人们最直接的视听感受,它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充分地利用那些积极向上且优秀经典的影视作品,使其辅助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影视艺术是将音乐、美术、文学、舞蹈、雕塑等各种艺术整合在一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多样性与丰富性能够丰富以及感染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生动形象地向大学生灌输人生的哲理与价值观,其作用与效果要远远大于长篇大论的说教,大学生可以在欣赏影视艺术,放松身心的同时,从中吸取一些人生的哲理,感悟人生的意义,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影视艺术作品进行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坚决抵制那些含有不良内容以及传播不健康信息的影视作品,要将更多含有积极正面内容的影视作品引入校园,一方面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净化大学生的心灵,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文化氛围。
(四)绘画作品能够为大学生创造思想品德教育的育人环境
绘画作品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型历史题材的经典绘画作品是我国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它记录了我国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历程,其中一些关于战争题材的绘画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在战争年代所经历的苦难,展现出了战士以及人民在战争时期勇往直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伟大精神,这些绘画作品给人心灵上的震撼以及视觉上的强烈的冲击。将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能够使大学生们深入地了解并体会历史,拉近与历史以及战争英雄的距离,使大学生们主动地了解历史,并向英雄人物学习他们坚强不屈的精神,这将会对大学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绘画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及影响,尤其是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将大学生发展成为综合素质极高的、全面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