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

第1篇: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

一、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概论

(一)集团企业概念及财务特征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企业集团”概念为:由一个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优势企业为核心,由多个拥有独立法人的企业参与,在互相持股等资金关联基础上构建的,其成员企业具有统一的领导架构,并在资金、人力、技术、产销渠道等方面资源共享、利益共分、风险共担而形成的统一企业联合体。从财务角度分析集团企业特征,有如下几方面:(1)财务活动主体相对独立。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之间虽然有资金交流和利益关联,但各自有相对独立的财务体系,独立运营;(2)多层次的财务结构增加财务管控难度。集团企业的财务结构包括母公司的财务体系及各分公司的财务体系,同时各公司之间互相融资、互相持股、共同承担风险和分配利润,就这使集团企业的财务管控层面更广,影响因素更多;(3)集团产业形式多元化,风险收益相关影响因素复杂。集团公司通常都是跨产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其内部盈利方式也是多品种、多层次、多结构,多渠道,再结合集团企业的投资、融资、财务管理等,使得企业财务风险收益更加具有不确定性,涉及层面更广。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特征 在财务风险定义的基础上集合集团企业特征分析“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集团企业在整个集团的财务活动中可能面临损失的风险,由于集团公司的利益风险共担性,因此这种风险既包括集团母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包括各成员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定义进一步分析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有如下几方面:(1)不确定性。集团财务活动所产生的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受集团各相关层面因素影响,导致实际收益并不会同预期收益完全吻合,甚至没有收益造成亏损;(2)可控性。通过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论证,可以采用前瞻性的方法控制和预防集团企业财务风险;(3)关联传导性。这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特有的特征,由于集团企业是由众多独立法人企业组成,虽然各法人企业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财务体系,但是他们却通过股权等方式形成一个利益统一体,一旦其中一个成员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就会不可避免地传导到其他企业成员,从而形成连锁反应甚至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整个集团的财务运营安全。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影响因素

(一)集团企业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中由于政策环境或者偿债能力不足导致的融资困难或者债务违约风险。具体到集团企业,融资风险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面:(1)母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存在频繁的融资活动,当借入一方出现财务运营困难导致无法按时偿债时,会使出借公司资金运营出现问题,由此产生传导联动,给整个集团财务状况带来风险;(2)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会作为担保方为集团成员企业进行第三方融资担保,一旦资金贷入方的财务出现困难,担保方同样会受到牵连,由此给集团带来财务风险。

(二)集团企业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对项目进行投资时,由于对影响因素及突发状况预估不足或处置不当导致的预期收益同实际收益之间的偏差。具体到集团公司,同样需要分两个层面论述:(1)集团管理层投资决策风险。因为集团企业是以母公司统一制定规模化战略作为发展手段,一旦母公司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则会给整个集团财务状况带来巨大风险;(2)由于母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存在互相持股关系,股票也是一种投资方式。一旦发股方运营不善,则持股方也会面临收益不足或投资亏损的风险。

(三)集团企业财务运营风险 是指企业原料采购和成品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财务活动风险,如应付账款资金不足、库存积压、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等。由于集团企业各成员之间存在生产、流通及销售的业务往来,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发生风险,如一方成品积压无法变现,则会给产品链条上的所有相关企业带来一定财务风险,进而影响整个集团的财务安全。

(四)集团企业收益分配风险 这一风险对集团企业财务安全影响尤其巨大,同样分两个层面阐述:(1)由于集团企业各成员之间属于统一的战略体系,利益风险共担,有时为了整个集团的战略发展,其中子公司会牺牲自身利益推动集团目标达成。此时集团母公司就必须要做好利润在各成员企业间的合理分配,由此确保整个集团各企业成员间的高效合作,目标一致,否则会导致企业成员各自为战,甚至使整个集团人心涣散;(2)集团企业的利润分配应确保资金利用的高效,“好钢要用到刀刃上”,避免利润分配后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一)集团战略下稳健原则 这一原则一方面要求集团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要本着整个集团的利益制定财务制度规范和战略规划,另一方面集团的财务活动,尤其是投资活动,一定要充分评估项目的风险收益比,并在具体分析时更倾向“风险”层面因素从而做出决策,这是确保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尤其对母公司在制定关乎整个集团的战略决策时,尤其意义重大。

(二)价值最大化下风险适度原则 市场经济活动一定程度上属于风险活动,同时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集团企业在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和竞争力、确保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前提下,应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在适度的风险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既要考虑各成员公司的风险适度,也要考虑整个集团的风险适度,由此确保整个集团企业的财务安全;

(三)层级控制下权变原则 集团企业应该发挥其规模优势及资源优势,充分分析各个财务影响因素的性质及程度,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预警系统;分级管理架构;监控审核流程。同时这些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应在具体实施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完善风险控制策略,由此最大限度地控制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具体到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及管理体系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图1表述。

四、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内容

(一)财务风险定性识别 即集团企业对财务活动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定性判断,运用预测学等相关知识从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管理因素上分析各因素对财务活动影响的性质,为集团决策做出初步的指导。依据以上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四大影响因素,可以通过表1所示的矩阵表格方式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定性识别。

表1中,对于面临着高概率、高风险的财务活动,一定要本着稳健运营的原则进行坚决否决。而对于其他性质的风险,则分别依据风险层级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完善对策,即确保有完善的对策可以控制和规避此类风险,否则取消项目;专门对策,即需要对风险因素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并跟踪实施,必要时调整项目策略或目标;需要预防,即需要制定对策对风险因素加以预防和控制;有条件预防,即保证项目顺利运行的前提下,对风险因素进行预防。

(二)财务风险定量评估 在定性识别的基础上,对每种可能造成财务运营风险设置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学、概率学等数学方法对数据及模型进行评估,便于集团决策的价值权衡。结合四大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可以对企业财务风险定量评估指标做如下设计: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资产运作能力指标。这三大指标又可以细分为具体的指标体系,具体可以通过图2对财务风险评估指标进行设定及评估。

下面引述2013年某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指标具体说明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

从表2中可以看出,某集团公司资本实力雄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不足之处是产品获利能力极低,甚至出现亏损,而资产运作能力则处于一般水平。由此可以评估该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投资风险的获利能力上,因此应该对投资风险加以重点防范及改进。同时该公司的优势在于负债能力,说明该公司有足够的资本及信贷授信,应予以充分利用,大胆进行技术升级或新产品开发方面的项目投资。

(三)财务风险预防 集团企业在做出决策之前,充分参考财务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结果,结合自身的财务运营状况及风险承担能力,对项目可行性以及项目实施方式进行决策,选择适合集团发展的项目,以及适合集团特点的项目运作方法。

(四)财务风险控制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通过严格的内控制度确保项目运作的合规性,防范突发风险,同时根据环境和风险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项目发展策略,确保风险可控。

以上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内容同样可以通过图标的方式表达如图3。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本文引述两个具体的案例分析集团企业在战略发展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笔者选定两家案例主体“长虹集团”和“联想集团”有共同的特点:(1)同为电子行业,同是所在行业的领军企业;(2)同在本世纪初国内市场发展遭遇瓶颈,急需拓展新的战略发展模式,开拓国际市场资源;(3)同是21世纪初的投资项目和财务活动。以上共同点更加能体现出本文研究的主旨,两个相似的集团企业由于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实施上的差别,最终导致两个项目截然相反的结果。

(二)案例一 长虹集团进军国际市场巨亏案。长虹集团是我国大型家电企业集团,主营彩电业务,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得到充分发展,集团实力位居行业领先地位。然而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和电子产品市场日新月异,长虹集团的国内市场销售业绩遭遇了极大压力。在这一背景下,长虹集团决定调整集团发展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之后在没有对合作伙伴的财务资信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即同美国进口商APEX公司签订协议,并于2001年开始向APEX公司销售贴牌彩电。然而自2001年到2004年的4年间,APEX始终以各种借口拖欠长虹集团货款,最高拖欠货款高达38.38亿元人民币,占长虹集团总应收账款的96.4%。高额的应收账款风险直接导致长虹集团遭遇巨大财务危机,不得已于2004年年底宣布亏损财报,并拟对APEX公司的应收账款46750美元做坏账计提,如果按照计提3.1亿美元以及考虑长虹集团当年获利能力,长虹公司需要10年时间才能还清这些债务。这对长虹集团的发展可谓灭顶之灾,直接导致长虹集团股票价格大跌30%,市值蒸发30亿元人民币。现在回顾当时长虹集团此次财务危机,对现代集团企业有深刻的教育和警醒意义。分析其案例可以得到如下几点教训:

(1)长虹集团在施行项目之前,未能对项目进行充分的风险因素识别和评估。事实上在同长虹集团合作之前,APEX公司已经有过拖欠中国其他企业货款的不良记录,同时国际资信评估机构对其资信评估仅仅为3A4,属于资信风险较高的级别。这些明显的、高概率和高风险的财务影响因素获取渠道相当简单,然而长虹集团却对这些风险因素置若罔闻,盲目上马进军国际市场项目,最终导致亏损。

(2)长虹集团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未施行有效财务风险控制。在长虹集团同APEX签订协议的第一年,APEX就开始以各种理由拖欠和拒付货款。在这一形势下,长虹集团的财务预警、审核、应急等内控体系集体失灵,继续冒着巨大风险持续地向APEX公司供货长达4年,直至累计近40亿元的应收账款无法变现,此时该部分应收账款竟然高达公司总应收账款的96.4%――这对任何一家集团企业正常的财务运营而言都是不可想象的。

长虹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直接导致其进军国际市场项目铩羽而归,并对集团未来发展带来沉重负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初同APEX公司签订协议并供货的是长虹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四川长虹,之后长虹集团出于整个集团战略考虑,背负了这笔巨额债务,这也说明了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关联传导特性。

(三)案例二 联想集团成功收购IBM公司PC业务案。项目实施前的联想集团同长虹集团有许多共同特点,不同的是联想集团在项目实施之前做了充分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使得这一并购案成为国际跨国并购中的经典案例。

(1)在项目实施之前,联想集团对合并对象IBM公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财务风险因素识别及评估。为此联想集团聘请了世界顶尖的评估公司和审计公司对IBM的财务指标进行审核,发现IMB公司PC业务虽然亏损严重,但近几年表现却有复苏迹象,其当年营业收入达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9%;其利润率为24%,远远高于联想集团自身的主营业务利润水平。其资产负债额为16.15亿美元,净资产-6.8亿美元,在联想集团可承担范围内。通过以上财务数据分析,联想集团确定项目风险属于可控范围内,而项目风险收益比却值得期待,由此确定立项。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联想集团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将集团融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付款方式为自有现金4亿美元、收购负资产5亿美元、银行借贷6亿美元、股票融资3.5亿美元。通过这样的支付结构使得集团成功规避了财务危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在投资风险控制方面,通过制定循序渐进的发展策略,确保项目获利能力。

通过以上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联想集团股票市值当年就大幅上扬,项目实施第一年集团综合营业额年比增长359%,主营PC业务销量年比增长11%,股东收益增加0.22亿美元,之后几年业绩更是连年飘红。

参考文献:

[1]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2篇: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公司战略;财务风险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01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004- 02

0 前 言

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房地产业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改善人民生活,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SK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流程进行研究及SWOT分析,得出该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情况并对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1 SK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情况

SK公司没有单独的风险管理体系,公司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涵盖于内部控制系统之中。SK公司现行内控体系主要按照“控股总部、区域总部、城市公司”的“三级组织结构”进行管控,通过合理的岗位设置和人力资源政策,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并实施有效的控制。公司通过内部审计、内控检查、专业巡查等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结合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评估相关风险,并以内部报告、通报等形式确保有效的沟通,促进执行整改和制度修订。

公司对内部控制的实施采取多层次的监督、控制,内部控制体系。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监督内控的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价情况。

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小组:负责指导、监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及其实施。

公司审计稽核部:负责日常监督。

外聘审计机构:对内控自评报告进行审计。

SK公司对于各类财务风险的管理目标和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1.1 市场风险控制

SK公司的市场利率主要来自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公司无法消除只能时刻密切关注。公司面临的现金流量利率风险是由浮动利率的金融负债产生的,而公司面临的公允价值利率风险则是由固定利率的金融负债产生的。针对利率风险,SK股份有限公司的控制方法是保持借款的浮动利率,以此来消除利率变动产生的公允价值风险。

1.2 信用风险控制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SK公司成立了专门部门,对合同另一方进行信用审批、确定信用额度、执行持续的监控程序以确保及时收回债权、以及对于过期债权采取必要的措施回收。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公司会审核每一单项应收款的收回情况,对没有收回的应收款及时计提坏账准备。同时SK公司采用了内部政策及筛选机制,确保所有合同另一方均榫哂辛己眯庞眉锹嫉目突А3应收账款金额前五名外,公司无其他重大信用集中风险。

1.3 流动风险控制

SK公司采用定期分析债务的期限和结构的方法,时刻保证债务到期时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来偿还。公司管理层也十分重视银行借款的使用情况,时刻确保遵守借款协议并对银行借款进行及时的监控。同时为了获得一定的授信额度,公司与多所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磋商,通过授信额度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2 SK公司SWOT分析

在2016年中国上市房地产公司排名中,SK公司排名在前20名。根据排名,前20名可以分为三个战略群组。而SK公司隶属战略群组C。对战略群组C的SWOT分析如下。

2.1 优势

(1)市场挑战者或市场追随者;(2)规模较大;(3)品牌影响力较大;(4)进入壁垒高,避免过度竞争。

2.2 劣势

(1)跨地区开发风险;(2)行业过度集中于房地产,存在风险;(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4)退出壁垒较高,风险较大。

2.3 机会

(1)扩大国内经营范围;(2)塑造品牌影响力;(3)低碳环保的绿色住宅方向;(4)关注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

2.4 威胁

(1)同类市场内存在竞争;(2)政府的管制与约束;(3)关于高房价的白热化的公众争议;(4)国外房地产企业进入市场。

根据SWOT分析中的劣势,可以看出SK公司业务过度集中于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且房地产开发地区过度集中于华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行业和地区过度集中,如果国家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或某一地区影响较大或房地产行业由成熟期进入衰退期,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3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启示

3.1 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体系

SK公司对财务风险并没有给予极大的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仅包含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公司可以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体系,如在总部设立风险管理部,总体评价和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在下属公司设立直接责任人或部门来预测和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预测或评价出重大财务风险时,有专门的项目小组或临时成立的项目小组来消除或减弱风险等适合本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严格把控财务风险。

3.2 多渠道筹集,降低资产负债率

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与其他公司进行战略联盟、发行股票、房地产信托等方式将传统单一的银行贷款筹资方式转为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来降低筹资风险。

3.3 多元化发展战略

在业务方面,可以通过多元化战略联盟、协同联盟、特许经营等方法进入其他相关联或不相关联的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行业。可以借鉴行业龙头企业涉足银行、医院、商业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产业用地等多个行业的经验。在地区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研究其他地区的市场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发展潜力大的地区进行跨地区多元化发展,来降低房地产市场发生变化或可能进入衰退期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4 结 语

通过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实现房地产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邢雪晨.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基于远洋地产集团案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第3篇: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控制;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一、引言

经过多年迅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参与者,并深刻影响经济、社会以及公众生活。在互联网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并购态势越来越强。尤其是2012年以后,经过激烈并购活动,数十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产生,极大增强了互联网行业公众认知度及影响力。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众多学者及调研机构进行研究。Edmans(2009)对企业并购后管理成效与财务健康水平进行关联研究,结果发现许多并购失败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点:由于新企业管理水平不足以支撑新组织,管理效率低下导致财务水平下滑。RobertJ.Borghese等(2011)从组织适应性角度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如果新企业组织适应性低,将难以完成两家或者多家企业资源整合,从而导致运行混乱,影响财务健康水平。Megginson等(2012)认为,互联网企业并购并不会必然增加企业价值,它与并购企业业务匹配度等因素有关。DavidW.等(2005)对互联网企业如何应对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认为资源整合以及组织协调是关键。尽管国内企业并购历程较短,然而相关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张远德等(2014)学者对互联网企业并购案例进行大样本研究,发现存在最佳并购方案。然而,该方案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类型、企业规模以及市场环境进行灵活变化。王蕾(2012)对如何进行并购财务风险评估进行研究,提出AHP-GRAM模型。吴泗宗等(2014)对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进行案例分析,发现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周雪等(2009)认为,在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关键是做好危机预警。通过量化研究,提出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财务风险模糊预测模型。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通过F分数模型以及SPSS分析软件,本研究将对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对如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进行讨论。通过相关研究和讨论,希望对改善互联网企业并购效益有积极参考价值。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估

(一)财务风险模型的选取

如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研究人员提出过众多理念与方法。经过不断验证,最终受到广泛认可的财务风险模型包括Z-Score模型与F分数模型。二者在适用范围与分析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分析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时,为确保相关分析过程及结果具有可靠性,首先须确保所选择分析模型具有最佳可靠度。(1)Z-Score模型。Z-Score模型由美国财务研究人员EdwardAltman于1968年提出。在运用该模型对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时,须对主要财务预警因素赋予一定权重,并根据最终加权得分来表征其财务风险综合水平。基于该理念,Z-Score模型基本表达式为: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0999X5(1)其中,X1为产规模及其变现能力;X2为企业累计获利能力;X3为总资产利润率(税前);X4为股东权益总值与企业总负债比值;X5为总资产周转率。根据Z值计算结果,不同得分预示所评估企业处于不同财务风险水平。在研究实践中,形成如下判别规则:当Z<1.81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极高,正面临“财务困境”状态;当1.81<Z<2.675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偏高,正面临财务不稳定的“灰色状态”,须及时改善经营效率;当Z>2.675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较低,企业未处于财务困境状态,且经营效率良好。(2)F分数模型。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且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构成复杂。在这种背景下,为确保财务风险分析过程能够包含足够大样本,财务分析人员提出F分数模型,其表达式为:F=-0.1774+1.1091X1+1.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2)其中,X1为资产变现能力;X2为累计获利能力;X3为实际偿债能力;X4为股东权益理论偿债能力;X5为总资产现金创造能力。如表1所示,为上述各参数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运用F分数模型时,对其计算结果参照如下规则进行判断:当F<0.0274时,所评估企业(行业)处于“财务困境”状态,经营水平差;当F>0.0274时,所评估企业(行业)生存状况良好,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低。(3)模型比较。为检验Z计分模型与F分数模型适用性,本研究以TG公司(被标记为ST公司)财务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模型财务风险评估结果可靠度。如表2所示,为TG公司2012~2015年度财务数据统计结果。由表3可知,TG公司2012年未发生财务危机,从2013年开始便一直处于财务困境状态。由表4可知,TG公司2012年、2013年处于财务困境状态,2014年以及2015年则处于财务水平正常状态。事实上,TG公司于2012年被作ST标记处理;2014年公司完成重组,财务指标恢复健康,并被摘除ST标记;2015年,公司财务水平正常。对比可知,Z计分模型存在预测滞后,而F分数模型预测结果则更加及时,其可靠度更高。因此,本研究将运用F分数模型对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二)样本数据选取

在选择样本数据时,遵循如下几点基本规则:公司于2013年完成并购;持续经营,且近四年财务数据完整;从互联网上市公司数据库中随机选择,降低主观干扰;以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未研究对象。通过新浪财经上市公司数据库,本研究共随机选择20家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其公司代码分别为:002649.SZ、002421.SZ、601519.SH、300299.SZ、300170.SZ、300300.SZ、300271.SZ、300264.SZ、300311.SZ、002642.SZ、300079.SZ、300075.SZ、300113.SZ、002405.SZ、300245.SZ、300209.SZ、300168.SZ、300324.SZ、002401.SZ、600756.SH。

(三)财务风险分析

在完成数据收集后,运用SPSS2.0软件进行资产负债率指标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在完成并购后,所选取互联网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发生财务危机风险偏高,须及时采取财务控制措施。如表6所示,为0.95置信区间下样本公司描述性统计F值计算结果。由表6可知,在完成并购前,样本公司财务F值均值为7.930545;在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当年F值降低至5.048085;后续经营过程中,F值持续下降至4.599735、4.123035。可见,在完成并购后,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显著增加,且保持连续上升态势。如表7所示,为各个样本公司F值分年度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为20家样本公司多重比较F值计算结果。结合表7与表8可知:完成并购后,各公司F值呈明显波动,表明并购活动加大了公司财务压力,提升了公司财务危机;在完成并购后第二年,样本公司F值有所提升,表明公司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自身所面临财务风险,并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并购前一年与并购后第三年的F值均值差达到3.807573,且显著性水平为0.03(小于0.05)。可见,即使上市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危机应对措施,然而其财务风险仍然较高。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在经历“野蛮生长”后,互联网企业之间进行并购是产业规律所致,它不仅有助于增加行业运行效率,而且可以为督促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上文分析结果可知,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确会增加其财务风险,为此需要在并购前、并购过程中以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应对策略。(一)并购前的应对措施在提出并购目标后,须制定完善的并购方案。在制定并购方案时,需要确定资本回报率、短期财务压力以及并购后公司中长期经营目标。互联网技术及产品存在更新换代快、客户群体流动性大等特点,因而在确定并购目标时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及合理预测。若企业财务储备不足以应对短期财务压力,且并购后可能带来的资本会回报率又难以积极支撑企业发展目标,则需要谨慎做出并购决策。(二)并购过程中的应对措施(1)合理分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形成与显现有一个过程,在预测时需要确定合理的测试时间长度。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至少需要分析并购后三年的财务风险。若预测年限过短,既有可能由于过于短视而夸大财务风险水平,也有可能难以预测到后续财务状况改善的希望。(2)构建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既需要结合原公司、新公司实际情况选择财务指标,也需要根据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尤其是在引进国外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一定要进行合理改造及优化。(三)并购后的应对措施(1)积极改善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互联网企业产品研发及推广需要投入大量现金。尤其是在完成并购初期,会对新企业现金周转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对管理层而言,需要制定合理的并购预算,并在完成并购后严格实施预算方案。同时,需要对现金流进行监控,提升资产周转率,并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提供准备金。(2)快速整合并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进行并购的目的是改善企业经营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完成并购仅仅是新企业经营活动的开端。对新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改善其治理体系,尤其是对原公司经营场所、人员结构、资产分布、市场份额以及组织架构等进行有效对接与融合,避免由于治理混乱而带来成本提升,从而有效改善财务水平。

四、结论

本文以20家互联网上市互联网合并企业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如何应对该类风险进行讨论,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其一,相比较于并购前一年,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各年度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其二,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逐渐降低态势;其三,并购财务风险显现及发生存在时间持续性,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

参考文献:

[1]藏秀清、张远德:《并购风险的多层次权重分析研究》,《技术经济》2014年第11期。

[2]王蕾、甘志霞:《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财会通讯》2012年第5期。

[3]杨柳、吴泗宗、佟爱琴:《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4年第30期。

[4]周雪、顾晓敏:《动态现金流量模型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财会月刊》2009年第2期。

第4篇: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风险

集团企业的前身大多是单体企业,所以大部分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都存在风险性。当企业从单体企业发展成集团企业以后,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集团企业很难对财务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预测管理质量也比较差,所以需要对财务风险管理框架进行讨论,明确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原则,讨论完善方式。

一、框架设计

在对框架进行设计时,要将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视为首要分析对象,并对各种实施要素进行研究,讨论管理理论缺陷并对缺陷进行完善,提升集团财务风险管理质量。在日常工作时,要从起点原则以及目标导向等角度出发,对目标层、管理层、基础层进行探究,明确不同层次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及责任主体目标。因为集团企业涉及到的项目比较广,所以财务管理工作难度也比较大,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之前,必须要先明确其框架,而框架设计可以满足该方面的要求,并且从近年来的工作情况来看,目标层、管理层以及基础层三层合一的框架结构可以有效提升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质量,促使其更好的为集团发展服务。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原则

首先要重视起点原则,通常情况下起点原则都体现于财务管理环境当中,可以在构建风险框架时融入起点原则,使其具有社会环境与任务环境的双重意义。但是这种模式下的框架构建会受到边界的制约,所以集团要适应这些制约。部分集团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提出的财务管理开展问题以及财务管理未来发展方向都会对管理的实施产生影响,所以拟定目标之前要先对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掌握企业环境实际情况,结合外部风险来掌控机遇,进而全面提升集团自身的优势,提升管理效率。其次要关注目标导向原则,在风险管理框架内部确立目标,将目标与实践联系到一起。集团企业发展需要借助不同阶段的目标,而财务风险管理也需要目标的支持,所以企业必须按照既定目标工作,只有实现了目标才能体现出目标的价值。将目标作为导向,让所有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围绕目标进行工作,可以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最后要关注系统性原则,并且集团企业应当将系统性原则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原则之一。因为系统性原则的整体性比较强,所以企业需要拟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并将各个阶段的目标作为系统化的内容来对待,保证内部安全有序的进行协调,减少要素割裂几率。因为系统性原则目的性比较明确,所以想要从根本上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就必须要对集团企业内部各个系统进行归纳总结,将所有的系统联系到一起,保证管理目的落到实处。

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

(一)目标层构建

目标层是首要结构,对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需要将目标层的构建作为最终目标,并且优秀的目标层也可以推动管理层与基础层更好更快的发展。常见的目标层内容分为内容战略以及具体目标者两项,而且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中,也要讲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当成主要目标,要求不同责任主体承担相对应的目标,且实现目标。

(二)管理层构建

企业管理层构建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管理层构建来体现各种目标的实践结果。集团企业当中,责任主体和程序方式都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构成部分,而且在构建管理层时,需要将目标层作为基础,让所有的工作模式紧随目标层,对目标层层级目标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中构建管理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目标层和基础层的相互连接上,可以通过管理层来使二者更好的连接在一起,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运行质量,是一种媒介,可以全面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质量。

(三)基础层构建

基础层的构建需要在目标层和管理层构建之后,当完成基础层构建以后集团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目标和实施管理就可以落到实处。在框架中,基础层主要作用是完成基点的确定,支撑框架。而在构建基础层的时候,通常都是将客观实际情况当成基础来处理的,并且不仅可以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措施进行明确,还可以全面分析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客观环境,所以基础层构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基础层当中的所有构成部分都会受到结构的制约,但是结构也会对基础层起到保护的作用。

四、结束语

当前大部分集团企业的前身都是单体企业,所以财务管理环境比较复杂,相对应的风险也有所提升。集团企业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断的拟定最新管理目标与未来发展目标,并通过各种方式提升目标的可行性,提升风险管理质量。根据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原则来明确不同层之间的关系,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科学性,全面管控财务风险,使其更好的为集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小娟.刍议COSO风险管理框架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冶金财会,2010,02:39-40

[2]陈朋利.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基于彩虹集团财务风险防控的案例分析[J].现代商业,2014,08:203-204

第5篇: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营运资金管理

一、营运资金风险的涵义及特点

营运资金即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其特性是流动性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持有一定数量的营运资金以保证正常运作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企业也应该通过对自身营运情况的分析作出合理的营运资金保有量。不过,企业的营运资金保有量越大,虽然能够避免很大一部分风险,但是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就相应少了,同样不利于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反之亦然。因而控制营运资金保有量是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工作。

营运资金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存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等。

1.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从而导致的不可预知性致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一种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资产分配得不合理,流动资产中存货和应收账款的不合理比例,不足的现金以及不够充分的短期投资,长期资产所占的比例又过于的庞大导致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所依靠的货币资金不足,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2.存货风险。存货风险是指由于产成品以及用以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积压而使得占用的资金不能及时变现,另外由于原材料的采购方面的缺陷,比如运输途中的损失、入库时清点方面的不足、工业企业零部件之间的不准确比率等原因而造成的资金损失,并有此使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

3.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应收账款所引起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的风险。应收账款的风险主要是由销售部门的销售信用制度决定的,其中主要包括了应收账款的规模,商业信用所采用的比率等(刘长玉,2010)。销售部门大量赊销货物给客户,为客户负担债券型的资金,应该收取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足额的收回从而形成的坏账风险。企业应当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制度。

二、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于融资规模的不合理预期。有些企业为实现快速增长,仅仅为了寻求资本数额的最大化,会有严重的资金持有偏好(唐群,2006)。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对资金规模不予理会,导致企业从一开始就埋下风险。另有一些财务管理者宁愿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筹资决策偏向规避风险模式。小规模的融资在未来无法赶上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导致出现机会成本。

2.筹资渠道单一。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健全,企业大都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和其他筹款,融资成本一般较高。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人员更倾向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此外,中国的私人贷款的有关规定尚不完善,也使得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简单,融资结构不科学。大量的银行借贷往往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

3.过度使用商业信用。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商业信用,在某些情况下商业信贷也有着相当大的风险,如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收款与发货不同步使企业营运资金沉淀等。

4.存货持有量不合理。由于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又因为决策者的能力以及内部因素的影响,库存的持有量缺乏科学性,或者库存供应不足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致使客户转投其他企业;此外产品质量不理想导致客户流失,或者是过于自信,使商品大量囤积,占用了厂房仓库和资金。

三、JSJC有限公司营运风险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JSJC公司是由YZYL塑胶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以3 000万股社会公众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从事PVC片材、板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导致周转资金短缺。企业为了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收入,销售部门采用了盲目赊销的政策,而且没有对客户大量拖欠的货款进行足够的重视,进而影响公司不能及时足额收回资金,直接导致了公司应收账款额过高,现金净流量持续为负数。过去的3年里,虽然公司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都有所提升,但是小幅度的提升并不能满足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该公司过于注重销售,企图扩大销售来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提高。

(二)JSJC有限公司资金管理分析

1.营运资金基本情况分析。该公司2008―2010年,营运资金由-13 401.41万元陆续下降到-13 006.01万元,长期处于负债大于资产的状况,这证明了公司的长期资产是由流动负债支撑的。负债经营的结果就是企业的高风险。该公司的其他应付款余额极为巨大、户数较多,由于销售部门在没有对购货方的信用作深入调查的情况下,轻易地就将产品采用赊销手段卖出,使得应收账款无法及时足额收回,致使企业蒙受了损失。公司的销售和财务部门的职责不清是导致应收账款出现大量被拖欠的缘由。对于谁来督办,谁来清查管理并不是很清楚。

一般来说,企业的营运资金总是应该保持一个正值,即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由此带来的额外风险就小。营运资金的保有量能帮助企业及时作出运营的调整、投资等关键性的决策。企业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合理管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能力。

2.存货周转率分析。根据该公司2008―2010年年报提供的数据,公司存货库存量较为合适,存货周转速度处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储量比较恰当,存货所占用的资金不是很大。但是,在产品的比重超过了存货总额的一半以上,存货的周转率相对较慢。

3.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应收账款的管理重在销售环节和信用政策相互之间的协调,以及应收账款形成之后的事后管理,此管理应由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

该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由2008年的255.45万元增加至2010年的1 370.75万元,周转率由2008年的2.14次/年下降至2010年的0.71次/年,周转天数由2006年的170天增加至2010年的514天。分析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应收账款没有及时足额收回,财务部门也未作出坏账的确认。

由于应收账款回收率的不确定性,会给这部分资产带来很大的风险。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很大,可能是因为企业促销所致,通过扩大销售欲迅速增加市场占有率。但是我们也该清楚知道,应收账款余额过大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资金周转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现阶段银行贷款有难度的情况下,如果客户拖欠账款,将会导致企业增加额外的利息支出,增加机会成本,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利润。

4.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企业日常经营必须要有足够合理的流动资产作保障,而现金的周转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该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逐年在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

5.现金周转率分析。该公司现金周转期逐年在上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极可能就是出在产品的销售环节上,销售的产品未能及时收回账款,导致应收账款数额巨大,不能为公司的运营所用。

四、对策建议

1.完善资金预算制度。在JSJC公司的现金预算管理制度中,应该强化现金收入的预算管理。公司现金严重不足带来了重大的财务风险,应合理安排筹资活动,积极筹措资金。

2.加强存货管理。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存货应该即用即有,因此应该考虑企业通常交货所需的时间和每日平均的销售量再来确定订货(徐志鸿,2006)。由于急于扩大销售,导致增加存货的机会成本,使本来就不多的现金变得更加捉襟见肘。合理制定企业经营策略,将库存结构调整得更合理,缩短存货储存时间,加速存货周转,是企业节约资金费用、控制成本费用的有效手段。

3.运用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由于企业当期现金支付量与当期应收账款收现额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并呈现出与预付性和滞后性的差异特征。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对自身的应收账款做好控制,其中应收账款收现率水平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当期必要现金支付总额-当期其他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总量)÷当期应收账款总计金额(魏红,2003)。

想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应收账款的额度,首先,应该制定并完善客户的信用标准。其次,为扩大销售应该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赊销政策和适当的赊销额度,避免出现不计后果的销售行为。第三,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明确内部控制责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进行信用评级,对于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并适时作出调整。

4.认真对待应付账款,与供货商和谐相处。应付账款也是企业的资金来源之一。应该建立相应的付款档案,合理安排付款资金不拖欠,建立企业良好的信用。

综上所述,在当前融资环境下,中小企业应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建立有效的信用制度,对赊销进行有效管理,及时收回应收账款用以合理的投资。信用政策是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并能够及时收回的基本策略和措施,对制定有赊销计划的企业还应作应收账款追踪的分析,为制订和适时调整赊销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志鸿.中小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及案例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6-11-01.

[2] 徐晓玲.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北京:现代商业,2011(9):270-271.

[3] 邢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09-03-01.

[4] 王琦,李彦兴.营运资金管理分析[J].太原:经济师,2011(10):153-154.

[5] 耿英杰.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探讨[J].武汉:当代经济,2011(9):30-31.

[6] 黎仕兵.资金营运活动中的风险管控[J].北京:管理观察,2011(1):59-60.

[7] 佟建立.浅议营运资本管理[J].北京:现代商业, 2011(17):175-176.

[8] 赵国华.强化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提升企业营运资金效益[J].北京:现代商业,2010(26):108-109.

[9] 屈艳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哈尔滨:现代经济信息,2011(1).

[10] 钱玉.试析企业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控制[J].北京:中国总会计师,2009(12):123-125.

[11] 苏彩霞.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武汉: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9):68.

[12] 潘贤芝.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考[J].南宁:广西电业,2008(8):126-128.

[13] 李映湘.优化筹资结构,控制企业财务风险[J].北京:时代经贸,2008(1):143.

[14] 魏萍.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控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1):91-92.

第6篇: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风险管理;识别;控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中国的竞争力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近年来中国企业纷纷发起了行业整合运动。企业并购作为实现行业整合的重要手段。其中跨国并购无疑是一条捷径,不但可以从对方那里获得历史悠久的品牌、先进的技术和海外渠道,而且还克服了贸易壁垒、反倾销调查等因素。

一、案例分析

(一)案例选择|

文为分析并购失败的原因所选取的案例为TCL并购汤姆逊。以下文中出现的A公司均为TCL,B公司则为被并购的汤姆逊。(1)A公司并购背景介绍。A公司创办于1982年,是一家从事家电、信息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A公司现已形成了以彩电为代表的家电、通讯、信息、电工四大产品系列。列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五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之一。(2)B公司并购背景介绍。B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849年的电子消费品生产企业,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是法国一家工业和科技并重的集团,产品覆盖数码处理和视讯产品系列。2001年,销售收入达到106亿欧元,在全球30多个地区和国家拥有7400多名员工,是世界最大的电子消费产品供应商之一。

(二)并购后出现的财务问题

1、盈利能力下降。从盈利能力看,截止到2009年末,A的净资产收益率从2003年末的25.20%降至12.68%,主营业务利润率也基本呈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并购前的B彩电业务就已处于亏损状态,2004年A与B的合资公司亏损1.40亿元;2005年亏8.3亿元;2006年中期合资公司实亏7.60亿元,年度总亏损额高达15亿元。而并购后A无法完全消化亏损严重的彩电和手机业务导致集团利润大幅下降,之后的几年主营业务利润率虽然有过上升,但是总体仍然呈现下降趋势。

2、融资困难。A跨国并购中,均伴随着大量的现金流出,尽管A在并购之前的现金流一直较为充足,但国际化并购的资金投入量是十分庞大的,并购后巨大的整合成本也使得A为支付这些资金必须扩大融资渠道。尽管有两家上市公司愿意为A集资,但是募集的权益资本并不能满足战略扩张的需要。而在当时的融资背景下,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一直是银行贷款,这势必带来较大的筹资风险。从2001到2004年,集团负债总额增长了245.4%,进一步分析其负债结构,可见在2004年以后A的短期借款迅速增加,在资金筹集的总额中短期借款占了一半以上,在负债比率中,流动负债也占了绝大部分,分别为:85%,97.56%,98.67%,短期借款在增加,长期借款却在减少,可见A公司为支付巨额收购费用,进行了大量的短期借款,这也就加大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不得不举债,影响了再筹资,以致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资本运营。

3、营运能力下降。并购前的2003年集团应收账款仅为5211.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仅为4.02%。而并购后,集团应收账款不仅绝对数额在不断增加,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也在增加,而且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04年末的37.53下降到2006年5.5。这些数据表明经过一系列跨国并购,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能力在不断下降,而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的下降也说明了公司竞争能力也开始下降,所有这些指标都表明A的内部管理整合不利。

(三)并购失败原因

1、并购仓促草率、战略准备不充分。A采取的是多元化战略,业务横跨彩电、手机、电话、电脑等,虽然处于盈利状态,但是横跨领域多,分散了很多精力,在并购前由于B地处国外没有进行充分调研,以至于对B的专利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品牌价值等估计出现失误,这些都是促成之后财务状况恶化的因素。

2、目标企业价值估值不科学。A对未来盈利能力估计不当。从当时的彩电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CRT(阴极射线)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彩电行业的技术已经在发生变革,单纯靠彩电盈利靠CRT技术盈利的机会越来越少,就连彩电行业中世界顶级公司的B都束手无策,急于将其卖掉,那么没有专利技术,没有研发优势的A凭什么获得成功?

3、资本运营整合错误。从销售渠道的整合来看,之前B在全球的销售网络A并没有有效地利用到,欧洲之前的销售是销售,厂家对销售商是没有约束力的,欧美地区市场竞争相对充分,A很难在已有的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开辟多条新路。

(四)结论与建议

企业并购行为维系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作并购决策时必须慎重。在并购决策时,企业除了考虑并购能够给带来的利益外,更应该考虑并购可能带来的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并且需要通过识别、控制机制对风险加以管理,使风险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对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管理,本文的建议是:

1、详尽调查并谨慎选择目标公司。

2、及时捕捉受市场环境变动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

3.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对目标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4.制定切合实际的并购计划和并购策略

5.严格按风险识别、控制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第7篇: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A公司 财务风险 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31-0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企业要想得到有效的发展,就要强化对于财务风险的管控,确保在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身的良性运行。企业要想运用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或者是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就要从根本上提升管理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确保企业经营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健全性,真正实现提早预防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自身筹资项目、投资项目、收益结构以及资金的营运框架等的能力,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20世纪初期,国外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的研究就已经比较成熟了,其中主要是财务风险理论研究和企业财务实证研究两方面,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了风险管理和企业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我国研究时间相对较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锁定在财务风险界定、控制以及预警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划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成果,但整体缺乏系统化的综合分析。

二、理论综述与方法

1.相关理论。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本着理论研究和管控水平提高的目的,深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其中较为突出的理论就是在1964年,《风险管理和保险》一书中,对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及整体经营结构进行了全方面的解构,并对风险管理研究成本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企业价值决定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理论。

2.研究方法。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主要使用的是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案例分析法,在结合A公司经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财务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对数据进行统筹整合。第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模式,在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保证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确保研究人员能对所有财务结构和基本情况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判断财务风险项目。第三,系统分析法。这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统一整合的常见方式,在保证数据分析全面性和统一性的同时,利用客观性数据处理原则,提高识别和评价机制,从而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A公司的财务现状与问题分析

1.A公司简介。广西建工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是广西大型国有企业――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13年在广西区政府将广西建工集团打造成为“千亿元企业集团”的战略部署下成立。公司主要开展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现公司业务遍布世界各大洲、辐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已拥有广泛而稳固的国内外合作关系和业务渠道,经营范围涵盖能源、建材、石材、汽车和机电产品四大板块,在香港设立有分公司,打造海外业务拓展和融资增信平台,是集团公司产业延伸、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A公司的经营与财务情况。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几年建工集团的发展前景并不理想,A公司的利润空间在逐渐缩减,经营项目和实际企业实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企业需要从自身发展路径和市场需求进行集中分析。特别是在2008年到2012年,对财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后,能得出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结论,甚至一部分指标都无法达到行业的平均水平,很可能导致A公司迅速陷入财务危机问题。

3.A公司财务风险的问题分析。在对其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筹资风险问题。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由于一些决策失误导致筹资成本超出实际预算,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危机,加之筹资结构安排不合理,也会导致筹资能力和实际结构缺乏实效性。企业由于盈利能力降低,导致利润不足以偿还债务,从而陷入经济危机。第二,投资风险问题。投资项目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建立的经营框架,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或者是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导致实际投资收益远远不满足预期收益,就导致企业产生投资风险问题,其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客观环境的判断以及主管预测能力。

总之,结合A公司的财务结构,管理人员要想扭亏为盈,就要针对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化的数据控制和信息收集,确保按照市场需求建立具有实效性的企业财务运营发展框架。

四、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1.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在对A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后,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的处理机制,健全完整的风险评价体系,而在建立过程中,需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以及可靠性原则,并保证评价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便于操作。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要综合考量风险评价体系和惬意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一,利用盈利能力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只有提升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经营的实力,获取更大的利润。第二,利用营运能力判断企业财务资产的管理效果。对于营运能力的判断,主要依据的是企业资金现金的回收效率、企业应收货款周转效率以及企业存货的周转效率,管理人员只有保证以上三个指标正向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管控能力。第三,利用发展能力判断企业的成长趋势。企I在运营过程中,要想实现整体企业的良性发展,不仅仅要集中关注目前市场的发展现状,也要结合市场发展动态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2.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借助功效系数法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依据多目标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后设定满意度和(下转第133页)(上接第131页)不满意度,在区间内对不同指标进行打分,并且利用权重中的加权平均算法进行层次分析,得出有效的数据。但是,由于在实际风险评价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更加有效的数据计算公式。对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以及单项指标得分等参数进行集中的优化升级,得出结论为。

3.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对权重进行确定,要综合分析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中营业利润率权重为22.78%、成本费用利润率6.96%、总资产报酬率13.29%;运营能力中存货周转率权重为5.41%、资产回收率1.91%、应收账款的周转率8.42%;偿债能力中权重为现金流动负债比5.21%、资产负债率17.10%、速动比率9.97%;发展能力中总资产增长率权重为1.44%、资本保值增值率2.76%、营业增长率4.75%。

4.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应用。在A公司实际运营过程中,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保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完整,管理人员也要秉持客观性和权威性管理理念进行综合评定,以实现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优化。其中,预警参数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以及巨警,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给于相应的关注。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建立风险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分析机制,确保整体框架的完整度,从而对风险项目给予必要的关注。

五、A公司财务风险的改进措施

1.筹资风险方面。对于企业运营来说,筹资结构和筹资风险管理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管理人员要在确定有效的资本结构后,针对企业实际发展现状选择最佳筹资方式,确保企业能把握住良好的筹资机会,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2.投资风险方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要从管理框架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管理措施,提升管控机制的同时,建构符合企业发展的管控模式,不仅要建立健全合理化的投资风险管理流程,也要保证投资决策和企业发展中的财务能力相匹配,真正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另外,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要采取有效的风险转移措施,集中关注行业动态,实现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3.运营风险方面。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财务能力以及发展状况,企业要在运营风险方面提高重视程度,要在强化存货管理能力的同时,集中强化回收款的处理机制。例如,A公司要对化纤原材料建立动态化的市场管理,也要同时提升自身销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结构的同步升级。

4.其他风险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收益分配风险也非常关键,企业要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管理框架,特别是针对A公司,本身是一家上市公司,只有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利润分配结构,才能保证财务风险项目能得到有效的管控。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和管理瓶颈问题建立有效的管理结构,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不同风险管理项目的能力,利用专业化的培训项目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的能力。

六、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后,A公司管理人员要针对企业自身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市场情况以及客户的实际需求,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并且借助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企业要对缺失的能力进行有效的管控,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

2.研究展望。企业运营中对财务风险能力的分析和预测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人员要综合考量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提升信息稳定性的同时,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估体系,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傅俊元,吴立成,吴文往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与运用[C].新世纪第二届交通运输业财务与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2013:316-334

[2] 刘彦文,陈瑶.基于分组主成分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6,14(z1):326-330

[3] 莫力.基于FAHP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实证研究――以湖南H高校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3):71-77

[4] 周俊颖.关于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探讨――基于因子分析法[J].中国总会计师,2012,29(03):62-63

[5] 王海英,王训洪,裴玉峰等.国内矿业项目并购财务风险预警评价研究[J].中国矿业,2016,25(05):37-41,77

(作者单位:广西建工集团国际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12)

第8篇: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

(一)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明显,由于事业单位的成立和日常运行依赖于政府的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对于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风险的预防和管理,具体而言,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管理者只是片面认为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就能有效避免发生财务风险,并且没有意识到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一些事业单位过于追求较快的发展,在进行经济投资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甚至存在盲目性,进而也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另一个方面是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预防专业知识不够,加之对于财务风险预防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没有严格遵守财务相关制度。另外,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中,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归属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受到财务管理集中核算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环节力量薄弱,也影响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风险防控管理意识普遍不强,因此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甚至可以说缺乏一系列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体制,虽然有些单位制定了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但是很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过于陈旧,没有结合具体实际发展进行适当修改,并且在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因素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下降,同时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措施以后,有相对较多的报账制单位过于依赖以会计核算为重点工作的财务监督管理,这种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有机配合,让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管理环节和监督环节相对脱节。从具体实践案例分析,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作用仅能够发挥单位记账作用,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拉大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并且单位财会人员由于工作要求,就会受制于记账报账业务的限制,而对单位经济活动缺乏必要了解,进而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运作情况把握不够准确,也就无法发挥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互配合的监督作用。

(三)缺乏科学的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不到位,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贯彻落实,也没有能够及时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和实际对财务风险防控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单位的风险管理与实际工作情况相互脱节,进而因为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方面存在监控盲点,也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事业单位内部还没有形成合理全面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方位防控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比如有些事业单位在大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个人独断现象的出现,进而致使资金浪费的发生,这样不仅会加重事业单位的债务负担,而且也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最终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现前只有《预算法》对单位的财务支出进行了相应的原则性规定,但是其他与财务管理相适应的体制体系还没有有效建立,这也是造成一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无章可依”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存在不同程度的“小金库”现象

当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小金库”现象不断受到社会的广泛议论。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将收入按照规定进行入账而设立“小金库”,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将由资产出租、处置等方式所得到的收入纳入到单位规定账簿,比如有些单位将闲置的房屋、场地、设备等物品进行出租或处置,还有些单位将经营服务性的收入转变方式变相入账,甚至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会通过利用所掌管权力对管理对象收取除规定之外的费用进行入账。“小金库”现象具有普遮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对国有资产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会扰乱经济发展秩序,而且也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行,影响了事业单位职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要合理治理“小金库”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力度,需要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识。只有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最小化。因而这就要求单位管理者要增强自身的职业判断,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和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环境、因素和方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也有利于促进对事业单位内部潜在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掌控。同时也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力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可以按照岗位责任和岗位性质分别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专业素质教育,注意将员工综合素质与财务管理能力培养有效结合,让财务人员在掌握基本财务风险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能够掌握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各种财务风险,并在风险出现时能够采取正确有效方法进行加以风险控制。另外,事业单位管理者在采取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措施的过程中,要以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科学化措施为基础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

(二)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需要充分掌握财务预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规范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程序和流程,有效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合理范围内,同时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的详细规定,有效提高对财政各项工作的使用管理效率,进一步充分发挥财政工作的作用,比如可以严格制定事业单位资金预算报表和资金执行报表,也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资金预算报表的相关内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有效营造积极的财务工作环境,同时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合理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日常资金使用管理力度,合理控制成本费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强化预算管理,进而有效减少理财漏洞和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合理制定内控制度体系,形成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到对单位资金使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以便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单位资金管理的使用效益,充分提高财政防控工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

(三)加强内部财务风险全方位防控力度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结合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现状,建立形成全面系统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有效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力度,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才能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制度和资产制度等配套制度,充分发挥每项制度的作用,有效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将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到最高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充分实现财务风险防控的科学化水平,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部监督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突况,确保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处理。另外要合理发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作用,比如在事业单位内部可以挑选业务水平高的财务人员组成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活动的审计力度,实现对财务工作中的会计、管理、职能的监督和管理,进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水平。

(四)健全机制从源头治理小金库现象

治理小金库现象需要切实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从源头进行治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尤其要注意将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推进预算执行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细化经费的支出科目,同时还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贯彻执行,在事业单位内推行公务卡制度和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进而有效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在治理“小金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专项清理和整顿相结合,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实际,按照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的原则,加强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之间的联合,逐步建立健全“小金库”管理体系,促进治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方的完善,进而使单位不敢再设立“小金库”。

第9篇: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 财务风险 雅戈尔 杉杉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多元化经营已然成为企业集团最重要的经营方式之一。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中也有相当比例的上市公司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以上交所上市的纺织服装业33家企业为例,其中有5家企业选择相关多元化的经营方针,如福建南纺、浪莎股份,其经营领域包含了纺织原料制造、加工,到服装、产业用品的生产、销售,几乎贯穿了整条产业链;此外,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比例高达70%,在产业选择、投资比例等方面,上市公司也各不相同。基于房地产业、酒店业、电力行业较高的利润率,不少纺织服装业上公司都将其作为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方向。尽管各个上市公司都有不同的产业选择,但是纺织服装作为主营业务其收入所占比例仍然较高,仅有小部分公司跨界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占的比例超过纺织服装业。

一、雅戈尔与杉杉多元化竞争力分析

(一)雅戈尔多元化探索之路

1.服装业。主业核心竞争力偏弱。雅戈尔自2000年超越杉杉之后一直保持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然而这是建立在服装行业整体缺乏品牌效应的比较优势基础之上。随着九牧王、七匹狼等品牌的崛起,雅戈尔如何避免品牌老化,保持持久竞争力成为其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2.房地产业。定位模糊,融资能力欠缺。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依托强劲的融资能力。而纺织服装业恰恰是低利润率行业,并不能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持。雅戈尔在进军房地产业后选择的是不断投入资金囤地,并没有摆脱传统模式。初期取得的成功是借助于行业高增长的东风,在国家严厉的调控政策下雅戈尔显得力不从心。

3.证券投资。风险管控能力缺乏。证券投资面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雅戈尔的证券投资策略过于单一,一旦投资失败容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风险。2008年开始的股市持续低迷,使得雅戈尔很难再现投资辉煌,其股票缩水可能还将继续。

(二)杉杉多元化转型之路

1.服装业。服装业务主打品牌营销。杉杉西服90年代红极一时,然而随着服装业暴利时代的结束,杉杉毅然选择了特许经营的形式,开始专注于品牌经营。如今,杉杉已经拥有21个品牌,但是杉杉品牌经营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根据2012年年报显示,杉杉服装业务的净利润仅为850万元,同比下降85.60 %,远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

2.高科技。高科技领域稳步前进。杉杉股份从1997年开始涉足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是我国唯一具备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供应商,并且正极、负极与电解液的市场占有率与销量都位列国内前三。杉杉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功正是源于其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关键电池材料生产技术、完整的产业链条、稳定的客户团队。

3.资本运作。资本运作收益颇丰。杉杉股份以1.79亿元投资宁波银行捞得第一桶金后,更多地选择投资金融机构包括徽商银行、浦发银行和一些基金公司。2012年半年报显示,杉杉股份投资收益为10 31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 603万元。杉杉股份深谙“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是最强大的”的道理。但是,如何将二者完美结合,还是个有待探索的命题。

二、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

作为纺织服装业佼佼者的“雅戈尔”和“杉杉”在多元化的道路上选择了不同的方向。雅戈尔选择了以纵向一体化与横向多元化发展相结合的模式,服装纺织、房地产、证券投资共同驱动企业发展;而杉杉选择了横向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即采取服装、高科技、资本运作等三个板块独立经营的模式。

根据图1,2008年至2010年作为主业的服装在雅戈尔的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房地产旅游业给公司带来的收入却逐年上升,而2011年房地产旅游业的收入明显下降,雅戈尔重新回归主业后,服装业收入在2012年呈现新低。2008年至2012年杉杉股份服装产业与新能源材料平分秋色,虽有小幅波动但收入总体呈现上涨趋势,2012年新能源材料收入占比接近50%。多元化产业布局一方面多角度保障了收入的稳定性,使企业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另一方面投资新的领域,由于所从事的业务与主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性,因此,可能加大财务风险。

(一)偿债能力角度分析多元化对财务风险影响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测试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一般来说,流动比率维持在2左右,速动比率维持在1左右是较好的财务表现。从图表中可以看到,雅戈尔与杉杉的流动比率都只有1左右,短期偿债能力明显偏弱。而雅戈尔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下库存大量增加,导致速动比率长期低于0.4,且逐年呈现降低趋势,增大了财务风险。近年来,雅戈尔的现金比率只维持在10左右,流动资产中存在大量的存货及应收账款使得即时付现能力较差;而杉杉现金比率保持在30以上,流动资产未能充分利用,现金类资产获利能力不高。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雅戈尔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左右,呈房地产企业的高资产负债率化,这与其将房地产作为其主营业务相关。杉杉股份的资产负债率能够维持在40%至60%的传统安全区间,但在2011年后达到了50%以上,仍应警惕负债率的攀升。

(二)现金流量角度分析多元化对财务风险影响

如果企业不能通过多元化来获取更多的现金净流量,则多元化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使现金流枯竭导致失败。根据表3,2008 年开始,雅戈尔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问题凸显,2011年更是出现了负值。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使雅戈尔曾一度因支付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工程款而陷入现金流量困境。从近年来雅戈尔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状况和几次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情况来看其财务风险可见一斑。而杉杉股份的经营现金净流量虽没有出现负值但是呈逐年下降趋势,现金流问题正在逐步显现。

(三)存货角度分析多元化对财务风险影响

下页图表4数据显示雅戈尔存货数量居高不下,存货周转天数逐年增加,2012年更是达到了1 546天,而行业平均值仅是382天。由于近两年房产调控政策持续紧绷,房地产销售受到重重阻力,雅戈尔不得不为前几年激进的扩张策略买单。2010 年、2011 年、2012年,雅戈尔的库存总量分别为 187.27 亿元、233.07 亿元以及234.73亿元。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是由房地产业业务带来的。相对而言,杉杉股份的库存积压状况并不明显,但锂电池材料库存量较上年底大幅上涨了46.5%。

(四)Z计分模型分析多元化对财务风险影响

Z计分模型被视为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利用财务指标建立多元函数模型计算获取Z分值,并将其与临界值相比较,从而判断企业财务风险大小。Z=1.2×Xl+1.4×X2+3.3×X3+0.6×X4+1.0×X5,其中,X1=营运资产/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税前利润+财务费用)/总资产;X4=资本市值/总负债=[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或有限售条件的股票股数)+ 每股市价×流通股数]/ 总负债;X5=销售收入/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根据Z计分模型要求,对雅戈尔、杉杉2008-2012年财务报表数据整理计算后得出各参数值如表5、表6(数据主要取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公司定期报告,每股市价取自于公司各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以财务费用替代利息费用)。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雅戈尔自2008年以来Z值长期低于1.81,2012年更是小于1,存在潜在的破产风险,财务状况堪忧。而杉杉2008年至2011年Z值保持在1.81至2.675区间,财务状况并不稳定,而在2012年下降至1.5,财务状况较上年明显恶化。然而,Z计分模型经验证在短期内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准确度很高,但模型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能力,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反思与启示

就市场发展而言,上市公司多元化已是必行之事,关键在于如何走好多元化之路。通用电气作为多元化战略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立足于主业经营的同时对拓展的每一个领域都能有效控制。雅戈尔的多元化发展虽然在短期内成效显著,但它在不断追求做大做强的同时并没有做精。杉杉不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营业收入都与雅戈尔相差甚远,所涉及的高科技领域更是回报周期长、风险大。但是应该看到杉杉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同时拥有成熟完整的产品体系,正在逐步践行“投资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的发展理念。而其在主业服装业务上的滑坡,也是其多元化道路上不可回避的硬伤。

雅戈尔与杉杉的案例也折射出国内一些上市公司多元化的现状,为了提高企业在多元化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慎重选择新的业务,切忌跟风。关注企业是否具备进入该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第二,无论是核心产业多元化还是非核心产业多元化都需要对各业务进行整合,以实现财务协同效应。第三,现金是企业经营的重要源泉。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现金流的动态化管理。第四,追求新业务同时不能丧失主业优势。一个发展成熟的主业是对新业务良好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林波.纺织企业财务风险探析――基于雅戈尔集团案例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