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对策
一、前言
中小学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问题已是关系到教育品质、全民福祉的大事(檀传宝:2007)。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引进精华的同时也带来了糟粕。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当前师德形势,提出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有时也简称为师德,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重视师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要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正,虽令不从”;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李春玲(2005:46)等学者在《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中写到,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些学者把师德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品德(梁庆周:2007)。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2013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2013)。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钱焕琦:2008)。
三、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不可否认,当前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偏失问题。陆明玉(2015)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对学生缺乏爱心;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依法执教意识淡薄等问题。何智明(2014)对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进行问卷、访谈和观察的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教师不道德行为比较常见。这些不道德行为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是爱岗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简单来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古今中外所有职业对各自的从业者设定的普遍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的教师。这些教师从事这份职业只是因为它相对稳定,他们仅仅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非真正热爱这份事业。他们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也不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老套陈旧;忽视学生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过分重视分数;课堂上也不因材施教,批改作业应付了事。这类教师不能安心本职,往往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显然就缺乏对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更有为评职称而搞科研的现象,所以这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些均会影响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与树立。
(二)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原则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管在法律上还是在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师生平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和睦的关键,也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每个中小学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获得老师的尊重也有被教师尊重的权利。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体差异,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客观,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同时应该给予差生和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然而在当前的中小学中,更多的教师会把赞许的目光投向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课堂提问也更倾向于学习好、积极性高的学生。而差生和问题学生,则缺少了很多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在施教过程中,个别教师甚至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违背了《义务教育法》(2006)对教师应该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规定。
(三)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学校这一集体的场所所进行的一项集体活动,这项工作需要各科教师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但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没能做到相互协作配合,他们过高的肯定自己的贡献而忽视其他教师的作用。这类教师在教学中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顾其他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占课、拖堂等现象更是经常发生。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特别是一些技能科教师,他们很少主动联系家长、向家长说明学生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情况,这些教师理所当然地把这项工作交给班主任处理。学校开家长会是一个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好机会,然而大部分学校的家长会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与家长在家长会上的沟通交流很少。
四、提高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入行管理
近年来,由于少数地区在师资管理中出现漏洞,导致一些不具备从师资格和素质的人混入教师队伍,这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因此,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加强和完善教师入行管理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该从形式上进行完善。形式上的完善是指能够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做到完善和细化。目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中,对申请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准仍然缺少必要的考核,而对这项内容的考核不应该是通过考试答题的形式来衡量,而是应该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来把关。例如,对申请者毕业的学校、所在单位和所住的小区、街道等有关单位的调查来确定。
(二)完善教师的分配与激励制度
从各项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党和国家反复强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但事实上,特别是一些城乡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低、待遇普遍较差,这已成为阻碍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这种情况,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各所学校领导部门应不断改革现行的教师分配制度,通过此措施来激发中学教师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积极性。各中学要对师德建设评比规范化,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及惩罚条例;可以利用先进教书育人的事例进行师德师风宣传,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校整体师德师风的提升。例如,学校可实行奖罚政策,对教师良好的师德行为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相反的要严肃批评和处理某些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
(三)强化中学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要提高理论修养,通过学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作为教师必须依法履行的教师职责和义务。其次,在教学工作中磨炼师德意志。教师想要在充满诱惑的外界条件下保持高尚的情操则必须具备顽强的道德意志,而顽强道德意志的形成则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磨炼。长期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身的师德意志,才能使道德理想、道德规范转变为坚定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师德素养。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中不断地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未来的教育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何智明.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调查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9):83~84.
[2]梁庆周.当前我国高校师德问题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2007.
[3]陆明玉.内蒙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1):273~275.
[4]李春玲.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极大的进步。浙江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不断的学习各科知识,在多个学科的联系与作用下,在向社会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因素
一、前言
现如今,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特别是对于农村体育教师来讲,其研究成果不多,研究水平较低,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严重。因此本文主要对浙江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现象进行了阐述,并对其职业道德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调查,希望能够使得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更加的完善。
二、浙江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现象分析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体育教师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这种认识偏差由来已久,有着很大的现实因素。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现象非常明显,比如:中学体育教师在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个方面都很不平衡;有一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对我国的基本教育法规不了解,法律的意识很淡薄,存在着剥夺学生教育权利的现象;体育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比较少,并没有起到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责任;职业态度不理想,一些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等等。
三、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因素分析
主要根据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来对浙江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对86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收回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93.02%;共对学生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2份,有效回收率是80.67%。
表1影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因素教师问卷调查
分类 第一 第二 第三 选项和 排名
职称评定过程中忽略职业道德 20 20 12 52 第二
对于农村学生的管理 16 14 28 58 第一
对新课标不了解 12 12 24 第三
教师专业技术差 6 4 10
教师职业素养低 8 2 10
由表1可以看出,影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对于学生的管理,排在第二的是职称评定过程中忽视对职业道德的评定,排在第三的是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不是很了解。由此可见,对于农村学生的管理、职称评定过程中忽略职业道德的评定、对新课程标准不是很了解、专业技术差、职业素养低等是影响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因素。
四、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
随着我国的法制化的不断深入,各个行业的法律和法规也都在不断的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以前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但是并没有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给基层的各个单位的执行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很难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作用。健立健全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法律,不断给教师压力和动力,使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一个更好的提升。
(二)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直以来,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都不是特别高,重文轻舞的意识严重的打击了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需要使全社会对于体育教师的职业具有一个公正的认识,使得体育教师自身也有一种自豪感,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体育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更加的安心去钻研业务,为教育事业服务。
(三)除去应试思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因为应试教育的思想一直存在,社会对于学校、学校对于教师、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是单纯的侧重了考试的分数,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的导致了体育教师的地位低下,同时也导致了教育的功利性。只有通过教育部门及其学校来根除这种思想,改变以前的学生评价制度,不断完善对于教师业绩评价方法,使得素质教育能够真正的渗透到各级教育工作者的行动当中,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以培养全面的社会主义人才为最终目标,真正的重视体育在素质教育当中的作用,从而真正的使得体育教师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中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完善自身
人们在从事着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是需要知识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首先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第一,需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效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第二,加强对自身的技能的训练,掌握教育规律,积极的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第三,通过深刻理解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提高自身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中学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取长补短,完善自身,有效提高自身道德水平。
(五)健全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管理体系
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培训、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考核机制、评价机制、评分机制、奖励机制等等。上级教育部门、学校及其社会都需要充分的配合并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各种机制的有机结合来使得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更加完备。
参考文献:
[1] 胡青忍.浅谈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与体育德育教育[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10(2). [2] 方霞于.浙江省体育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形象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3). [3] 艾合买提•托合提.浅谈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J].商情.2009(10).
[4] 颜荣.浅谈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与体育德育教育[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6):85.
关键词:新课改;基础教育;舞蹈教师;专业素质
舞蹈教师是艺术美的形象,是教育美的传播者,是学校美育园地的实施者.因此舞蹈教师本身对于艺术的审美以及专业功底的高低会直接对于学生造成影响,由此可见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与学生的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新课改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基础教育舞蹈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1]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一起对新课改下基础教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研究.
1新课改对于舞蹈教学目标的改变
新课改对于舞蹈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艺术兴趣.舞蹈教育最大的作用应当是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以及艺术素养同时让学生本身的身体协调性更好.(2)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当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以往的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变为协助者和引导者乃至于合作者,这种身份的变化,一方面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另一方面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释放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舞蹈教师应当从以往教师单独设计教学活动向学生与教师讨论设计教学活动转变,从而集思广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进教学活动当中来,使其具有主人翁的思想,这样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视是这次新课改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低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舞蹈时,可以给孩子们一个模仿题目,让他们自由的比划动作,任意摆出各种独特而多样造型,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把课堂教学任务在愉悦的气氛中教授,注重孩子们的创造性,让他们体验舞蹈所带来的乐趣.
2新课改下对基础教育舞蹈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新课改对于学生要求的改变也必然会促使其对于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其大多指的是教师在教授专业方面的知识水平,只要其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其就能够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实施教学,但是新课改条件下这一要求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师不仅需要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其同时还应当掌握教育心理学、社会基本知识以及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新课改的框架下舞蹈教师同样需要拥有这些能力才能够算作是一个真正拥有专业素质的舞蹈教师,下面我们就对新课改下基础教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
2.1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基础教学的舞蹈教师,其本身必须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这是十分关键的.舞蹈基础教育授课的对象都是中小学生,其大部分对于舞蹈的认知都需要来自舞蹈教师,如果舞蹈教师对于专业知识不足够扎实,就很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误导,让学生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或者是错误的知识理念,这些错误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甚至于一些错误的舞蹈练习方法,可能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作为基础舞蹈教师其必须拥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且要对舞蹈专业的新动向进行掌握,以保证自己知识的及时更新不会由于自身的知识落后而让学生的学习变为闭门造车.[2]
2.2当代社会综合基本知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舞蹈虽然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但是艺术的领域是极为广泛可谓包罗万象,因此对于舞蹈而言其本身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不单单只是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就能够概括的,舞蹈艺术本身就于其他知识有着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例如音乐、舞台表演、舞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能够与舞蹈有着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并非是到了如何高深的程度才能够显现出来,而是在学习舞蹈之初就能够被发现.例如民族舞蹈与其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故事都是有着极大渊源的,如果一名舞蹈教师不能对这些进行较深刻地了解,那么其就不可能教出具有艺术底蕴的学生,所以对于舞蹈教师而言其不仅需要对舞蹈这一门专业进行了解还必须拥有一定的社会综合基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培养学生将舞蹈与社会、历史、生活、科学等不同方向进行联系,让学生对于舞蹈有着更加深刻地认识,而不是仅仅将舞蹈拘泥于一种表演形式,“以舞蹈而论舞蹈”只有将舞蹈化为我国文化底蕴的一部分,才能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基础舞蹈知识时就能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与博大,从而开阔眼界为未来的舞蹈之路建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3必须掌握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所有教师都应当掌握的,但是在传统教育当中管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都经过了师范类教育从而学习了的教育心理学,但是其真正在教学活动当中进行应用却是少之又少,这与教育体制以及教学目标等因素有关的.在新课改当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却是极为重要.例如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以及学生身心健康的保证等都与教育心理学相关.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掌握教育心理学也是必要的.教育心理学在舞蹈教学当中的应用是极为重要的,首先我们要明白舞蹈是一门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够获得成就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基础功要求是极高的,但是基础舞蹈知识教学的受众大部分都是小学生他们无论是在心理抗压能力方面,还是身体承受力上都是较弱的,因此在基础舞蹈教学当中我们必须对这一点进行重视.在舞蹈教学当中我们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放任不管,应当利用教育心理学引导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然后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对舞蹈基础进行练习并且要让舞蹈教学的压力逐步释放,在此期间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监测,发现学生出现了厌学或者是易怒、郁闷等情绪一定要及时地进行疏导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保持着一个欢乐而健康的心态.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除了在舞蹈教师本身对教育心理学进行掌握外,我们还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进,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指导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舞蹈教学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使得学生从不得不学变为主动要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3]
3新课改下提高基础教育舞蹈教师教学质量的措施
上文我们已经对新课改框架下对于舞蹈学科学生学习目标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进行了分析,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如何提高基础教育舞蹈教师的教学质量.
3.1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舞蹈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而其提高的途径通常有三个:第一个是通过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总结相关的教学经验并将这些教学经验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从而让自身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第二个途径主要是舞蹈教师可以通过翻看基础知识的相关书籍结合自身学习舞蹈的经验总结出一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练习中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然后将其教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学习弯路;最后一个途径主要是进行专业知识充电,这种专业知识充电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是要舞蹈教师应当紧握舞蹈专业知识的脉搏切记闭门造车,尽可能地了解舞蹈行业的相关动态,二则是舞蹈教师应当参加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班从而使得自身的舞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4]
3.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习活动中只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学生另一个则是教师因此二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在近些年实际上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以往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生与教师就应当是上下级的关系,一个传授知识一个接受知识,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其本身就有着极大的优越感,所以于学生之间的关系总是有很大的隔膜,这种隔膜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从而使得学生拒绝对舞蹈知识进行学习,降低教学质量,所以在新课改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应当发生改变,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双方可以愉悦地敞开心扉、互动和交流学习舞蹈、感受舞蹈,共同探讨舞蹈这门深奥的艺术.
3.3培养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学好这门学科,而探索实际上就是获取知识最好手段.一个舞蹈教师对舞蹈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在与学生的教学与交流中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迈进舞蹈艺术的大门.特别在舞蹈的基本功训练上,对那些不喜欢舞蹈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在受苦刑.但是当老师利用各种有效的激励的方法使学生重新认识舞蹈、慢慢热爱舞蹈时,那些厌恶、疲劳等困难就会逐渐淡化.由此可见学习舞蹈的方法首要的是要唤起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去接受舞蹈,喜欢舞蹈.我们应当开展各种各样的舞蹈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舞蹈的魅力从而喜爱上舞蹈这门学科,例如我们可以再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更加使他们年龄到的舞蹈音乐剧,让其先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产生兴趣然后再一点点引导他们对舞蹈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士芳.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师素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06):20-20.
〔2〕杨军.新课改下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关注点[J].教书育人,2010(04):88-89.
〔3〕王英全,王思怀.新课改下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83-84.
苏格兰的教育督导部门为女王督导署,简称HMI,2011年7月整合到苏格兰教育部Education Scotland中,是独立的非政府机构,资金来自于政府,除大学之外的所有教育机构都要接受来自女王督导署的督导,开展职业教育督导是女王督导署的重要职责之一。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充分发挥监督与指导的职能,既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又有完整的督导评价框架和方法,能够为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价制度提供多层面的经验借鉴。
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发展
1.教育督导初步开展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苏格兰就有了针对中小学校的督导,但是督导专题很少,主要集中于公共经费使用情况以及儿童的福利等方面。1865年,苏格兰成立了第一所职业教育学院,但对职业学院的督导还没有真正开展。
2.建立教育督导报告制度
进入20世纪以后,苏格兰的教育督导制度逐步完善,从1910年开始定期中小学督导报告。但这个阶段督导关注的重点不是教育质量,而是儿童的学习条件和儿童被对待的情况。这个阶段的教育督导报告生涩且学术性很强,督导报告的作用主要是供家长给学生择校时参考。
3.职业教育纳入督导框架
1974年,由于英国开始实行分权自治,实施职业教育的继续教育学院的管理权下放到各地方政府,苏格兰政府正式将职业教育纳入督导范围。但在职业教育督导制度建立初期,主要依靠继续教育学院内部的自我评价来开展,重点是进行教育质量控制,采取的督导方式主要是与管理者座谈,而且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的表现,并没有关注到课堂和学生。
4.职业教育督导制度逐步完善
1993年,苏格兰了第一个职业教育督导报告(Publication-self evaluation about college in Scotland),从此就形成了职业教育督导报告公开制度。从这一年开始,苏格兰职业教育的督导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建立了统一的督导标准框架,由关注质量控制转变为关注质量提高,学生成为督导的关注重点。进入21世纪以来,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为了更好地调查来自学生的信息,从2004年开始,督导队伍聘请了学生督导员参与。现在,苏格兰的职业教育督导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和完善的体系。
苏格兰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趋势
1.正在经历合并,规模差异较大
近几年,苏格兰的继续教育学院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合并,目前已经由2012年的43所合并成18所,只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院没有合并,如农业学院、艺术学院等。现在,苏格兰最大规模继续教育学院的在校生人数是最小规模学院的139倍。
2.服务对象广泛,年龄差异较大
每年苏格兰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校生约为25万人,占苏格兰总人口的5%。继续教育学院是面向全民的,63%的学生进入学院时没有任何资格。学院学生的年龄差异也非常大,适龄学生一般从16岁进入学院学习,但是学院同时面向所有成人,学员的平均年龄为26岁,2013年职业学院招收的年龄最大的学生是85岁,这充分体现了苏格兰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终身的特点。
3.提供课程多样,层级差异较大
苏格兰继续教育学院提供从认证(award)到文凭(diploma)等级不同的资格课程,学习时间长短不同、内容难易程度不同,供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选择。尤其是近几年,学院提供的文凭课程有增加的趋势,文凭课程可以跟大学的本科学位课程衔接,直接进入大学学习相应专业第三年的课程直至最终取得本科学位。2013年,约有3,200名学生从学院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学学课程。近年来,少数几个学院甚至取得了实施本科学位课程的资格,使得继续教育学院实施的课程层次更加丰富。
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的四大原则
1.遵循统一的标准框架
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按照三个方面、五个关键问题、九大类指标依次展开,从而确保对各个学院的督导评价有统一的标准框架。督导评价着眼于产出的成果和影响、提供的服务水平以及学院领导水平三个主要方面,依据教育教学的成果、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关键过程的服务质量、内部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以及领导水平五个关键问题,进而细分为九大类指标,对学院进行全面的质性评价。统一的标准框架保证了不同学院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相同质量的教育服务。
2.以学习者为中心
从20世纪末开始,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评价的实施紧紧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是评价职业教育机构质量和水平的核心。无论是对继续教育学院的管理、服务和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主要关注学习者的反馈,从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程度、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学习者被平等对待的情况以及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帮助等方面来判断一所继续教育学院教育质量的高低,做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评价。
3.关注质量提升
苏格兰的职业教育督导经历了从关注质量控制到关注质量提升的发展阶段。关注质量控制的督导评价的重点是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强调的是教育教学的保障条件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当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达到标准要求以后,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转变为更加关注继续教育学院的质量提升,强调的是学院自我教育质量的不断改善,通过督导重心的调整引导学院注重发展和改进。
4.以自我评价为基础
苏格兰职业教育的督导主要体现在对继续教育学院的督导上,对于继续教育学院督导的重要基础是学院内部的自我评价。继续教育学院的内部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与外部督导评价的指标相同,这样督导评价实施的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就更加方便,学校在数据的准备上更好操作。外部综合督导每4年开展一次,但是学院的内部自我评价每年都要进行,因此更能够体现延续性,也更利于发现自身发展中的问题。
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的制度与体系设计
1.确立督导的权威地位,实行督导报告公开制度
首先,督导部门是非政府的独立部门,由女王授权成立,只对女王负责,不依附于政府部门,这种性质保障了督导立场的公平、公正和社会公信力,能客观地发挥监督职能。
其次,督导结果的有效使用强化了督导的效力。苏格兰实行督导报告公开制度,教育督导通过“督导报告”和“帮助学院改进”来影响和帮助继续教育学院,学院也因此非常重视来自督导部门的督导活动。女王督导署对于继续教育学院的督导报告要在网上向全社会公布,这对于学院的社会评价非常重要,是公众认识学院的重要途径,很多学院的优秀表现也是因为督导对其成功经验的宣传而被社会认可。此外,苏格兰的继续教育学院多数采用董事会管理模式,董事会成员非常重视督导评价结果,会根据督导评价结果决定校长及其他管理者的任免问题。同时,女王督导署代表苏格兰拨款委员会对继续教育学院开展督导,督导结果会作为拨款委员会对学院拨款的重要参考依据。苏格兰拨款委员会可以根据督导结果决定增加、减少或者取消对某个学院的经费支持。
2.发挥督导的双重职能,实施多类型督导
女王督导署对继续教育学院的督导真正发挥了监督和指导的职能,这是区别于基础教育学校督导以及英国其他地区督导模式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某个继续教育学院督导完成以后,女王督导署会为每所被督导的学院安排专职督导员,结合前期督导报告提出的问题,在一年内不定期入校跟踪指导其改进工作,直至有效解决原有的问题,这一点受到学院的一致欢迎。同时,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还发挥着一些附加职能,如向代表政府给学院提供经费支持的拨款委员会提出建议、宣传学院好的实践经验、给学院提供发展和改进的支持等,体现了督导的服务性和导向性。
苏格兰对继续教育学院的督导包括综合督导、专题督导以及年度随访督导几种不同的类型。综合督导一般每4年开展一次,但也会根据上一次学院接受督导的问题和优势,来适当缩短或者延长下次督导的间隔周期。综合督导会形成督导报告,并向社会公开。专题督导通常是针对某个学科、专业或者主题开展不定期的督导,一般会选取相关学院的20%进行督导,主要目的是分享好的经验,把学院在这方面的情况介绍给其他的利益相关群体。年度随访督导是每年都要开展的常规性督导,每所继续教育学院每年都会接受一次随访督导,主要是基于综合督导指出的不足之处检查改进和落实情况,起到跟踪指导的作用,帮助学院改进自己的不足。年度随访也会形成报告,并提交给拨款委员会。
3.重视督导的队伍建设,加强专兼职督导员培训
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的队伍由三部分人员构成,包括皇家督导员、辅助督导员和学生督导员。皇家督导员是来自于女王督导署的全职督导员,苏格兰全国共有80个皇家督导员,其中有9人专门负责职业教育的督导。辅助督导员,作为皇家督导聘请的兼职督导员,主要来自各继续教育学院的管理者,一般每年作为兼职督导员工作3个星期,他们接受苏格兰教育部的培训和资助。对一所继续教育学院的综合督导通常需要3个皇家督导员和3个辅助督导员。全苏格兰共有约450名辅助督导员,其中约80名为职业教育辅助督导员。学生督导员是督导队伍最特殊的成员,一般聘请来自其他职业学院的学生会主席担任,他们会帮助督导员收集来自学生或者家长的信息。学生督导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方便收集更多来自学生和家长对学院的真实评价,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督导宗旨。
苏格兰督导部门对于专兼职督导人员有具体的资格要求,尤其是职业教育督导员,需要有相应的学历、专业资格、教育经历以及出色的领导力等。专兼职督导员需要定期接受培训、解读督导指标、熟悉督导工具、强化督导理念,以保证督导评价的结果更加公平、可信。
完善我国高职院校督导评价制度的启示
1.建立督导问责制和督导结果公开制:确立督导评价的权威性
督导结果的使用决定了督导的效力。我国《教育督导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督导报告应当向社会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县级以上政府要落实督导报告公布制度,将督导报告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这些条款都对教育督导结果的使用进行了规定,以此体现教育督导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督导结果的公开制度还没有付诸实践,只停留在向被督导者提供督导报告,因此督导的效力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督导提出的问题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督导的权威性大打折扣。苏格兰继续教育学院的督导结果直接与拨款联系起来,学院自然非常重视督导的结果。因此,要树立督导的权威地位,一方面必须完善并落实督导问责制度和督导结果公开制度,让督导结果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从而提高对被督导者的制约性。另一方面督导结果的公开,可以把学院好的经验在更大范围加以宣传,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
2.坚持监督与指导并重的原则:保证督导评价的科学性
苏格兰继续教育学院督导最具价值的经验在于,对于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较为复杂的职业学院的督导评价,既要监督到位,又要指导有方,帮助职业院校把握发展方向,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督导评价必须坚持监督与指导并重的原则,让院校感觉到督导既是对其办学行为的一种规范,又会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帮助,以此来提高教育督导的吸引力。
3.强化院校内部自我评价体系:完善督导评价的体系性
引导高职院校建立相对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内部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的外部督导评价。发达国家的教育督导经验表明,外部督导评价与学校内部质量评价有效结合,既能提高学校对督导评价指标的认识程度,又简化了督导评价的材料准备工作,有助于提高督导评价工作的效率,同时更能发挥高职院校的自主性,提高自我质量管理的能力。
4.加强督导队伍建设:确保督导评价的专业性
[关键词]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84-1
一、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与否,关乎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指导和生涯教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部分。
应教育部门要求,我国各高校陆续建立了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专门机构,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配备职业指导教师。职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这一职责具体通过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日常职业咨询与辅导、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为学校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提供建议四个方面体现出来。高校职业指导教师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学生的就业表现出与其他社会劳动者就业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具备教师、咨询师、研究者、指导师等不同的角色,不仅有劳动就业指导部门要求的专业素质,同时要具备教师的各项素质。
但在现实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不高,很多负责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是由德育工作者或者行政管理者兼职,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和学历背景,导致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相应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加之教师本身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难以达到职业指导的目的。即便学校有专职教师,职业指导工作也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实践性指导,一对一、面对面的辅导更是无从谈起。
另外,从年龄结构上看,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整体年龄呈现年轻化状态,且工作年限较短。这样的年轻教师自身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又有很多是毕业后直接应聘到高校任职,从学校到学校的人生经历往往使他们缺乏指导经验,影响指导效果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再者,国内职业指导教师的任教资格有待规范。经相关资料显示,国外的职业指导教师除具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指导资格证,还要获得心理咨询师或者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资格证书。而我国的职业指导教师来源复杂背景多样,有的职业指导教师还存在没有职业指导的资格证书便上讲台进行指导的现象,难免使人产生“误人子弟”的担忧。
二、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一,应具有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首先是一名普通教师,所以应具备一名普通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应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应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人师表,刚正不阿,应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积极、乐观,服务学生。
第二,应具有专业的职业指导知识。高校职业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职业指导教师通过职业指导课和职业指导实践训练等对学生进行全程化、全面化的指导。从教育内容上看,职业指导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交叉性的综合学科,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教师应全面掌握以帮助学生认知职业,培养职业定位。首先,职业指导教师应熟悉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相关理论、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学生身心发展发展理论、社会职业分工及发展的相关理论、公共关系等相关理论知识,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学生实现人职统一。其次,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及时掌握国家最新就业政策及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和掌握人才需求信息,拓宽就业信息的来源渠道,以最全面和最前沿的政策知识储备来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
第三,应具有全面的指导技能。由于职业指导涉及的内容丰富、情况复杂,所以职业指导教师应具备全面的指导技能。职业指导教师需要具备合理组织课堂、灵活教学的能力,通过案例和实践教学使大学生能从职业指导中真正获益而不使其流于形式,需要能熟练运用测评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测评,了解大学生气质与人格特征,与相应的职业匹配,需要在大学生择业和就业遇到挫折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时运用心理咨询技巧帮助大学生自我调适,重拾信心,需要具备职业生涯设计技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有良好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完整地表达思路,帮助大学生排忧解难,需要帮助大学生改变错误的求职思想,增强职业竞争力,需要对市场有准确的市场预测和分析能力等等。
三、对于加强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素质的思考
提高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素养,在加大教师自我能力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高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培训系统,由政府保障培训经费,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高校指导教师的职业发展;高校应注重职业指导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推出的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和人才测评、心理测评技术学习,促进职业指导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当然,最终还是需要职业指导教师本身加强自我学习,全面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为每一位学生负责,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常艳芬.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及其技能要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0):156.
童年时代,我最敬佩的人是老师,记得最牢的一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人民教师的劳动。就是这份激情,这份执著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于是,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上,我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那么,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个人认为,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即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才能不愧对这一光荣的称号。
“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教师的职业道德特点,教师要立身于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益终身的。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德育工作状况和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作为教师,我们的个人魅力不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也不是对道德标准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以教师自身的品德和情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对学生深切的爱去触动和感染学生。教师的德行越真切,对学生的人格感化的力量就越大,就越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因此,回望历史,审视现在,寄望未来。没有高尚的师德,而空有教师的称谓,学生不会接受,历史不会认可,人民也不会承认的。
1.教师在道德意识水平上要高标准
教师职业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教师要把受着社会、学校集体和家庭各种影响的学生,培养和造就成为合乎社会及时代需要的人,必须在思想道德方面具备最优秀的品质。在教师身上体现高度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当逆流浊浪涌来时不随波逐流,更不同流合污,能分清是非,不为金钱等物所诱惑,洁身自好,尽职尽责,才能为学生树立光辉的榜样,使学生由衷地佩服。一般说来,教师不管自己所处的地位如何,总是凭着自己的职业良心,尽可能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与熏陶,也必然首先要求自己在道德意识、道德境界上有较高的水准。
2.教师要在道德行为上具有示范性
示范性是指教师在执行自己的职业道德活动中,时时处处都起着示范作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其他职业道德的明显标志。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还要有完美的品格和模范的行为,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所以,有人说学生身上都有教师的影子,学生的心灵都打上教师的烙印。教师的身教胜于言教,学生不仅是“听其言”,还要“观其行”,甚至“学其行”。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以及奖励惩罚制度所不能替代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3.教师在师德影响上具有“深”“广”“远”的特点
“深”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深深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容易在心灵上与其贴近与沟通,教师的道德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有的教师的一席话,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上引起巨大波澜,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广”是指教师职业道德这种影响广泛作用于在校的学生,并通过学生或教师本人的直接接触,而波及学生的家庭、亲友和社会。“远”是指教师职业道德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发生重大变化,就是在学生毕业后还发生直接的持续影响。教师立身于德,才能为人师表。
二、关心热爱学生,教师的育人之德
审视教师的职业特点,关心热爱学生应该成为教师的育人之德。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热爱学生是教书育人的核心;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热爱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育之不能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老一辈教育家终身的教育总结,它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情感,也是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育,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要热爱学生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真心热爱学生,要真心对学生负责;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给后进生多一点关心和爱护。它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需要。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现代教师精神风貌的一个特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客观情境;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心灵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因,所以说,没有爱,就不会有真正成功的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仅有爱而无知无能的教师同样胜任不了教育工作,所以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还必须有严谨治学的精神,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与时俱进,锐意创新。
教师对知识的热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可以影响学生求知的观念和态度。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学生的楷模。“师表,人之模范也”“博学为师,德高为范”,这些名言都说明教师的品德、学问、个性等具有巨大的教育影响。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要坚持以德立身,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品德高尚的合格教师,成为受社会尊敬的人。
三、加强自我修养,教师的从教之德
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离不开自我提高认识,自我加强修养,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尚未充分发达的时期,社会必然存在着待遇不同的各类职业,也就自然存在着职业的竞争与选择,这是社会的现实。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地位不断提高,待遇不断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优于其他职业,这也是社会的现实。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能谋就教师这一优厚的职业,既是我们努力竞争选择的结果,也是党和人民的赠与。确实来之不易,首先应该珍惜它,进而应该热爱它,最终应该干好它。然而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这碗饭不是谁都可以吃的。他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不仅要有高深的学业,更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特殊性的要求,更是教育事业的需要。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班主任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言教、身教的统一,并且要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我们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
2010年我国教育部特意为了规范中等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这个规范,这样就明确的规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这个试行规范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具备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刻苦专研、关爱学生和热爱教育事业等几个方面。
(一)献身教育,爱岗敬业
具备献身教育事业和爱岗敬业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就应该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留学回国后献身教育事业三十年,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应该学习他的那种为中国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关系到成千上万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学生的前途和事业,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在学校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教育事业没有热情和忠心就做不好教育事业,没有对学生的上心和关爱就做不好教师,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存在没有教学热情,怠慢教学,没有教育动力,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要让教师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把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教育事业相互统一,努力做到献身教育事业,爱岗敬业。
(二)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哈斯伊提•依明新疆文化艺术学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事业对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越来越重视。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中职学校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从道德的高度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真正有职业道德的数学老师。本文根据笔者在新疆文化艺术学校教学数学的多年的经验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和怎样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应该常怀一颗爱心,教师应该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塑造自己完美的心灵,把自己毕生所学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关爱每一位中职学生,关心他们的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和发展,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作学生的良师和好朋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只是关爱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对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关爱。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重点关心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做好学生工作,要做到充分的尊重学生,要细腻的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是否能健康全面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严格的训练,要严格的有限度,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基础较低,普遍具有厌学的的心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应该多和学生交流,进行心理教育,多关心,让他们重新有了学习的信心。
(三)刻苦专研,开拓创新
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很全面,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目前存在的情况是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够或者不精通,专业知识的素养不高,这样是无法进行数学教学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必须要刻苦学习专研,专研新的教学方法,勤奋学习,要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的积累的更新,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做到一专多能,多才多艺。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要求,要满足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学习,不断进取,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必须做到创新,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做到创新,在教学中树立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学习创新。
二、怎样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职业道德
针对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这个规范中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要求,笔者根据在新疆文化艺术学校教学数学的多年的经验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
(一)加强宣传,建立监督机制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宣传,让教师明白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哪些行为是违背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做的,还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培训,专业的进行辅导和考核,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职业道德不高的问题。还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监督,要建立严格的监督体制,定期让学生进行评教,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要实行奖惩制度,对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进行奖励对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的教师进行惩罚。
(二)自我学习,自我反省
教师自身要不断的进行道德的修养和反省,要虚心的学习,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建议,要自己进行不断的提高和自我反省,防微杜渐,自律修身,熟练运用自我解剖法、自重自省法、自警自励法、自律审独法等方法进行修养。
(三)重视职教,加强培养
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要重视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师的地位,提高职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强对职教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职教教师的薪金待遇,让职教教师有动力和信心进行教学。
三、结语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建设
21世纪是以知识技术创新和人才科技竞争为特点的知识经济时代。谁能把握住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而对于人才的培养最传统也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是通过高等教育选的人才,而高等教育的关键正在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李岚清曾说过:“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室,要保证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师。” [1]。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时代性,对于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展开具有长远的重大意义。高等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着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关系着学生的人格最终成形,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因此要保证党的执政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就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履行高等教育职责和使命的客观要求
新时期学生素质的不断提升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高校教师自身能够自觉地遵循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学习政治知识、加强社会实践、增广见闻,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和专业水平;在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学识学风上都能以身作则才能更好的为人师表。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不断启迪和绑着高校教师明确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使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事业,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
3.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
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学能力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等,同时更要具备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教书育人的工作标准更加提高。因此,高校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必须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校风和严谨的教风,从战略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调动广大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评估工作,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一批这样德才兼备的高校师资队伍[4]。
4.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走向,而高等教育所处的重要位置,更使高校内的风气对社会风气有着示范性的作用,而教风更是学风、校风的模范。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都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也使广大人民群众热情的关注高等教育、重视高等教育,这些无疑有利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能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适应和谐社会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促进高校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有力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5]。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强烈的敬业意识
市场经济对各行业的冲击都是巨大的,事业单位就职人员辞职下海的事件屡见不鲜。部分教师处于对自己当前经济或职位状况的不满,不能树立“终生执教”的正确观念,更多地注重物质利益,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得过且过,连基本的教学质量都很难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有些高校出现“身在学校心在外的”怪象,严重缺乏责任感,只将教育作为自己的后备事业,将教育作为自己最后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业,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经商或者能取得更多的物质利益的工作中去。
2.教学科研投入人力财力较少
教师的执教生涯长达数十年,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很多教师过多地注重对某种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这是对中学只注重理论而不重视实践教育的矫枉过正。在自身的科研水平方面,有的教师也忽略了自身科研能力水平与教学能力和质量息息相关,对自身投入精力过少,从而自身的教学水平一直处在原点,没有过多进步和提高,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人才的输出。
3.教育方式方法落伍过时
有的教师觉得只要就业就是端上了铁饭碗,只要遵循旧有的或者已学到的教育方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新的问题出现也不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不钻研业务技能,对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课程也是采取消极方式不予接受。贫乏的知识、陈旧的观念呆板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具有更多自我意识的新时代学生[6]。
三、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用严格的管理规范教师行为
首先,高校一定要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高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专门的师德建设工作机构,形成以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工作机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其次,高校要有规范的教学管理,严格的考核制度,从教师从教开始直到离开教师岗位制定全方位的师德师风监控制度。通过制定进人制度、教师岗位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规范制度、教师行为规范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起到全方位的行为规范和引导;同时通过在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中对师德师风实施一票否决等制度,从而达到强调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的目的。
2.注重宣传,树立典型,用先进的文化塑造教师品德
首先,高校要通过对师德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形成师德建设的良好环境。通过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文化精神,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树立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其次,高校还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孟二冬、谭千秋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教师坚定信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同时还要注重发掘校内的先进典型,让教师向自己身边的榜样学习,通过庆祝教师节活动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活动,集中在校内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全方位宣传,褒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3.以人为本,注重关爱,以和谐的理念重视教师需求
高等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教职工为本,努力形成尊师重教、服务教师的良好风尚;加强师德建设,不但要对教师提出要求,而且要帮助教师创造达到这些要求所必备的条件;把加强师德建设与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实施人文关怀,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畅通学校与教师的沟通渠道,认真听取并尊重教师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为广大教师提高素质、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切实提高和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使教师能够定期得到业务进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努力建设团结协作、干事创业、充满活力、文明有序的和谐校园,为高校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7]。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一项漫长没有终点的学习和培训。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律人必先自律,育人必先为表。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的神圣职责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超.社会转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思考.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毕万利,李玉春.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层次分析.辽宁高职学报.2007.
[3]王清风.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河北大学学报.2008.
[4]徐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5]李乙平.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当代教育论坛.2006.
[6]刘晓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2010.
[7]向华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体育教师 职业道德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体育教师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要体现高等教育的专业特点,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本专业的职业道德。
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
1.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二是教师的行为规范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这种规范本身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带动效用;三是教书与育人紧密联系,教师的道德品质和境界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劳动工具。
2.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高校教师与他人、高校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教师劳动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业者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的必备素质之一;②教师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育实践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调控机制;③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④教师劳动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维护师道尊严的关键因素;⑤教师劳动产品的特殊性,赋予了教师职业活动特殊的社会责任,这一社会责任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特殊的社会价值。
3.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一般社会公共道德在体育教育中的表现。体育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本领,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能力,并促进身心的心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完善和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高校部分体育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道德素质落后于时代,由于对自己的定位出现偏差,疏于对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提高。这种片面认识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不少体育教师只知教书,忽略“育人”。
2.高校部分体育教师不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个别教师往往以长者、教育者、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忽视学生渴望尊重、要求平等的心理感受,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和对立,导致部分教师道德失范。
3.部分体育教师对物欲的过分追求导致理想信念的偏离,忽视自我良好形象塑造,不能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
李润梅对当前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根源,她指出:①市场经济的冲击,造成体育教师队伍显性流失。金钱诱惑使其重功利性,从而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②传统的运动技术为中心的体育观念的束缚,致使部分体育教师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进取精神。③不够健全完善的体育制度的困扰,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弱化其教学责任感。④学校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失衡,使其事业心受到挫伤,职业追求停滞不前。这些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均产生负面影响。
建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教育对象,处于长身体、学知识时间,可塑性大,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真正发挥言传身教的道德影响力。构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体系和内容:
(1)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职业道德激励、考评、监督机制;
(2)完善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培训制度;
(3)体育教师要加强道德自律,培养职业道德责任和道德品行;
(4)学校要切实改善体育教师的教学条件,保障教师的权益。
作为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
(1)高校体育教师首先爱国守法
爱国守法是高校体育教师应有的道德担当。在价值多元化、利益格局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舆论导向的作用日益凸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高校教师应当成为榜样,自觉抵制违反国家法律、有损国家形象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言行,为国家持续稳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师应恪守“学术研究无,课堂教学有纪律”,不在课堂上散播影响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积极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做守法的新一代公民。
(2)热爱教育事业,发扬敬业精神
把体育教师的艰苦劳动和对祖国的美好未来联系在一起,就能感受到体育教师为此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从而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教育”的职业情感就会把它外化为具体的职业行为,就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3)热爱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这正是霍懋征老师提到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要义所在。以学生为本的本质灵魂,是热爱学生。
遵循教育规律开展教育体育教学,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育规律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互动过程等诸多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遵循教育规律,尤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高等学校学生的年龄跨度大,身心发展所处阶段多样,如何准确把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需要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不断深入探讨。
二是学科学习本身的特点与教学规律。不同的学科在知识体系、理论建设等方面差别很大,寻找学科教育与学生特点的最佳适配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提高学科人才培养水平非常重要。
三是学习的规律。学习本身有很多规律可循,遵循学习规律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极为重要。
四是动机与情感影响学习活动的规律。动机和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育风格、师生关系的状况等均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五是注重评估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重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将有利于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
六是重视学生的深度参与和体验。只有科学合理地给学生提供大量亲身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教书育人,立足人才培养
教书育人的前提是立德树人。要坚持四点:一是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实施“爱的教育”,爱的教育集中体现在“师爱”上;二是严慈相济,提倡“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既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又要教育他们立志成才;三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有特色结合起来,做到因材施教;四是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兼职的关系。
(5)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努力探索创新
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学生的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必须探索创新。
(6)坚持诚实守信,力戒学术浮躁
诚实守信、力戒浮躁是高校教师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做学生成才的榜样,将大学生培养成诚实守信、戒骄戒躁的新一代。
诚实守信、力戒浮躁是高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在科学研究中,需要高校教师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遵守学术道德,自觉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规范;也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
诚实守信、力戒浮躁是高校体育教师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是文化传承的使者,他们的身影和言论不仅活跃在高校校园,更活跃在社会各界,活跃在世界各地,彰显大国风范。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11-10-21.
[2]邓国良.关于高校体育教师道德建设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
[3]尹建业.谈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