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业市场营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营销策划 信息网络 标前决策 营销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 A
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生产是一线,管理是二线,后勤服务是三线的观念变了,没有营销,就没有工程;没有工程,就谈不上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工作首当其冲,成了桥头堡。
建筑企业俗称的“接活”就是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包括:营销策划、信息收集管理、招投标、合约谈判等内容。
营销策划
(1)、“企业自我分析” 就是要认清自己,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能干什么,能干到什么程度;不能干什么,为什么不能干。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企业要量力而行,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低估自己,高估和低估都会吃亏,会走弯路,要清醒、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比如我单位,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土建处,成立于1957年,前身为煤炭部第五十一工程处。业务覆盖煤炭洗选、煤焦化工、煤盐化工、尼龙化工、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等多个领域。先后建设了平顶山矿区30余对大中型矿井,10余座大型选煤厂,6座焦化项目的地面生产建筑,内蒙神华煤制烯烃项目、内蒙王家塔洗煤厂、新疆八一钢铁、内蒙神木洗煤厂、高大筒仓及储装运系统施工技术居行业领先水平。承建了平顶山市行政服务综合楼、郑州海联大厦、郑州山顶地产御鑫城、郑州富士康公寓、平顶山东湖花苑小区、中平能化安泰小区项目等。我们在煤炭工业领域施工技术行业领先,大型住宅小区的施工管理经验丰富。
(2)、找准企业内部优势后就要选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划分。在营销工作中,要制定目标市场,不能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要一心一意将区域经营与专业经营同步推进;要善于细分市场,我们可以把市场按区域细分和按专业细分,对每个细分市场写出调研报告,并形成文字。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一定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忌盲目行事,“哪有草哪放羊,走到哪算到哪,天马行空”是行不通的。平煤建工土建处根据专业优势和市场区域成立了 “西北、中原、新疆、青海、海南” 五大区域公司。西北、新疆、青海主攻煤炭工业市场,中原、海南公司主打大型建筑群体、住宅小区的市场。近两年来,中原公司在郑州、开封等地,累计接到超过5个亿的群体住宅工程。
二、信息收集与管理
(一)信息收集、建立信息网络。
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在“僧多粥少”的状况下,信息就是企业的生命源泉。市场信息从哪里收集?以前我单位多是领导的个人关系引荐介绍的,局限性较大。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招投标部门、大型企业、设计院、监理公司、开发商等的亲密接触,最好和设计院、监理单位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拓宽信息的多种来源渠道,指定专人每天进入相关招投标等网站搜索更多有价值的项目信息。
(二)信息分类管理
收集到信息后,不能听风就是雨,今天跑新疆,明天跑海南,到处乱转,结果劳神费力不讨好。要对信息分类管理、分别对待、重点突破。营销工作中,主要采取ABC分类法对信息进行管理:把收集来的信息一一列出来,加以分类。一般信息归为C类;具备某些条件的上升为B类;经过跟踪、筛选和细分后,把其中有80%以上中标率的划入A类信息。再对A类信息,全方位了解业主投资方、资金来源、决策体系和项目动态等情况,详细记录在案,制定攻关途径和方案,对B类、C类信息则次之,根据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对策。
三、招投标
招投标包括:标前决策、招标文件分析与答疑、标书制作、标书投递、开标与答疑等。这些是建筑企业的常规工作,为什么有的企业会“屡投不中”呢?那就是没有做好标前决策。
标前决策包括:标前评审、成本测算。
1、标前评审包括:技术标评审和商务标评审。技术标评审重点是对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主要包括对本单位完成招标项目的技术能力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等进行评审,为投标决策提供依据。项目的经济评估的重要依据在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上,且要在投标准备技术方案时就要考虑经济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形成便于实施的技术方案,避免中标后又大规模调整施工组织,这也无法保证准确评估项目成本,同时增加了与业主沟通的难度。商务标的评审要严格执行标前评审并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要把项目标前技术、经济、标书评估落到实处,严格合同评审,合理分析市场。
2、成本测算包括:施工成本和项目运行成本。施工成本测算是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工地作为成本测算对象,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现场发生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项目运行成本是施工现场以外关系到项目正常运行的一切费用支出。比如施工材料的实验检测费用、前期拜访客户的费用。在项目施工中,应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来创造较大的价值,提高盈利水平。项目成本测算水平是衡量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施工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要以成本为基础进行。而成本测算则通过有计划的计算和调整,即将发生的成本费用,为投标过程中的报价投标提供重要依据,且使生产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消耗、增加盈利、提高项目收益。
四、合约谈判
合约谈判是整个营销工作中的最后一环,要小心谨慎,不能大意。合同签订、施工进场才标志着这个“活”拿下了。
五、营销体系
建筑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须要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营销过程中,要建立营销总监——营销经理部——营销人员三级体系,各级有各级的职责,权责要区分开来,不能缺位越权,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环环相扣。尤其是在区域市场,企业的资源不能落到某个人头上,要实现资源共享,团结协作,避免一人变动,整体全乱的不利局面。现代企业模型是“哑铃型”两头大,中间小。营销工作是开路先锋,至关重要。且营销工作是企业行为,集体行为,非个人行为。如果演变成个人行为,就会有很大风险,企业绝不允许诸侯存在,这并非对谁不信任的问题,而是营销工作性质决定的。
广义上的市场营销,包括二次经营和三次经营。二次经营,指项目的运作过程,关于项目进场后继续营销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合同签订前,处于被动地位,签约后,我们的地位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虽不是完全主动,但有一些发言权了,可以做更多工作了,就可以逐步剔除于自己不利的、不平等的条款,争取项目的效益最大化;三次经营指结算清收的过程,受篇幅限制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建筑企业营销是关系企业生存的大事,因此,在营销工作中应抓住重点,选择合理目标,采用正确的报价策略和技巧,不断总结营销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在提高投标工作产出比的同时,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市场营销学新论》 郑玉香 刘泽东
《KDKE“四个一”营销模式的研究》张立军
《建筑市场策略研究》葛军
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尚未成熟,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和产品设计工作仍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建筑界的各行各业的工作量都比较大。由于人才的短缺,大多数建筑师的任务越来越重,他们每天埋头于处理各种各样的设计项目,很难抽身到其他的事情中,对于目前设计行业发生的变化他们更是不会洞察到。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他们很容易丢失方向,再加上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我国设计行业的变革似乎是必然的。而作为我国设计行业上举足轻重的力量的中国建筑设计,必然会第一个加入到这次的变革之中。随着国外各大设计行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通过经济全球化对国类的经济体制和发展形势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更应该放眼世界,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分析和考虑我国设计行业的形势。据相关方面的统计,在建筑勘察设计方面,到2004年底,我们已经多达八万两千多人取得了注册专业执业资格,在所有从业人员中,建筑师大约占取了9%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拥有的建筑师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即便如此,和大多数国外的建筑设计师相比,我国的建筑设计师却明显显得低等一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建筑师缺少对经济全球化的全面认识,缺少对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势的全面了解。因此造成我国设计行业在竞争方式和竞争范围上的重大变革。因此,全面的认清当前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势,总结当前市场的经济规律,将形势与理论相结合是建筑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二、对设计单位市场营销管理应用的一些建议
1.明确定位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大小小的建筑行业已经越来越多,英雌认清当前的经济市场,给企业明确定位并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是关键的环节。在市场选择上,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以及所拥有的特长和所具有的优势,权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明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的市场不断开拓,获得更长久的盈利。良好的质量形象的建立在生活中,当我们想要购买一种产品的时候,我们最先考虑和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如果产品的质量不好,会造成什么危害呢?同样的道理,在建筑设计行业,设计是否安全合理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虽然说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下,产品的质量并不是唯一能影响企业盈利的原因,但是,产品质量的好坏却是仍然关系到购买者是否购买该产品的首要因素,还会影响顾客的回购率。毫无疑问当一个产品的质量越好越可靠,顾客购买该产品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形象在产品营销过程中也十分重要,首先我们要在质量管理方面加强管理,只有严格的管理质量,才能不断的使产品得到完善。目前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相关的产品质量保障措施,最常见的就是IS-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2.强化产品的自身优势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它的特长和优势所在,找到自己产品的优势和独特的功能并加以强化也是产品营销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当一个产品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最吸引购买者的问题就是这种产品有什么优势呢?与其他产品相比又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呢?所以在购买者面前,我们越来越强化和突出自己的优势特长所在,突出和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大购买者购买的可能性。在这方面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08年重庆某设计单位的住宅设计,当时设计市场正处于下滑阶段,设计师们却并不局限与当时的住宅设计,更把公用设计项目相结合起来,不仅保持了自己独有的建筑特色,还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所在,确定属于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取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强化顾客服务意识为顾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是销售产品的主要功能,在服务顾客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做到事前服务,也要做到事后服务。积极主动的尽最大的努力为顾客进行服务,尽最大程度的满足顾客的一切需求,尽可能地避免和顾客发生矛盾和摩擦。无论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基层人员,都应该为顾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当顾客来电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响铃三声之类接听顾客的电话,做到更快的为顾客服务,如果长时间的不接听电话,顾客对我们的印象可能会大大降低。相关研究表明,赢得一位新的顾客和连续为一位顾客不断的服务,前者的花费是后者花费的5倍,由此可见,对顾客良好的服务十分重要。
三、结语
关键词:建构主义;市场营销专业;课堂实战技能训练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并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想。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解和解释,对高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市场营销是一门以企业等组织的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市场营销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备内容。当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另一种模式是以企业锻炼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以上两种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对于顶岗实习来说,它在实际运作中,越来越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商业秘密也日益增多,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认为接收学生实习是一种负担,结果学生到实习岗位却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性工作。又如每个企业对于管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往往较少,每次顶岗学习,学生要么以销售为主,不能够全面了解企业运作流程,要么非常分散,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笔者认为加强与完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的实战技能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实战技能训练旨在使学生在基本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的前提下,学以致用,对市场营销实务操作进行专题培训,紧密结合企业市场和营销岗位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实战能力。总的来说,课堂教学实战技能训练的主要理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必须突出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强化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强化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适应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其次,必须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使学生通过仿真模拟环境和软件模拟环境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所需的技能,获得该专业的直接上岗能力。再次,必须将营销专业实验、实训内容和手段的改革,建立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平台上,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二、建构主义视野下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和内容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因此,老师并不是什么知识“权威”,课本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总之,尽管建构主义有不同倾向,但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确定性提出了怀疑。这种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市场营销课堂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
笔者认为市场营销教学应该回归到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轨道上来,努力使学生成为应用性人才。笔者认为,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目的,应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包含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现代商务活动涉及的范围、领域和环节越来越广泛、复杂,即使一项看似简单的商务,也需要商务链的协同,而良好合作的前提是进行良好的沟通。再次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研究开发、战略分析、决策、管理、企业策划、形象设计等软组织功能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市场竞争从产品延伸到工作间的创意和实验室的交锋,竞争成为知识和智慧的较量。因此,各组织都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多年的市场营销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市场营销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体现复合型、多元化、全程性设计。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市场营销学都只安排60~70 课时,而教材大多都接近20 章40 多万字。笔者认为章节过多,分得太细,不仅影响了课程的系统性,而且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学计划很难完成,更不用说进行课堂实战技能训练了。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必须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设计成12 章,系统讲解市场营销理论的核心内容。这12 章分别是: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哲学,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组织市场与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与市场预测,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品牌与包装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市场营销的新领域与新概念。其他章节为避免与管理学内容重复不再专门讲授。这些章节共用48 课时,剩下的课时用做课堂实战技能训练,例如课堂讨论、营销游戏、营销模拟等。
三、建构主义视野下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体验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社会已定义的知识和价值的共同建构。这一观点强调了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要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互动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营造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体验式教学区别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式的知识教育,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使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1]。它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的互动联系,注重学习者的深入参与,注重学习者情感的激发和内心的深刻体验,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双向交流,不强求划一认识而尊重个体差异、各有所获。它突出的不是对知识体系的原封不动的储存,而是融合知、情、意、行为一体的内化系统,是培养学生学会用心去体验事物的一种能力。[ ]
(二)项目教学法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或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探索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激活学生求知欲望。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成项目,开展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项目教学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项目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现实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要求展示项目成果,小组代表发言,陈述项目任务完成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项目教学通常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参加项目的设计与运作,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集体互动,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与他人沟通。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首先扮演着“信息库”的作用,学生在做项目时,教师要给学生随时补充必要的信息,在学生有疑问时及时进行咨询答疑,充当参考数据库的作用。其次在整个项目教学中,教师还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各小组的活动都应在教师的紧密监控与指导下进行。对于各小组工作的进展遇到的难题和最终成果教师都要参与决定和进行个别辅导。在项目实施中教师还应发挥“指挥员”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帮助学生明确各项目的目标,掌握各项目的程序、规范和操作方法,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编制教学计划和进度表,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尽早进入状态。
(三)虚拟公司运作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另外,会话还可以理解为学习者与学习群体反复互动的过程;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2]。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鉴于此笔者认为可建个虚拟公司让学生在公司情境中协作、会话和建构。
虚拟公司运作法就是正式上课时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组建若干个虚拟公司,并按普通公司的运作模式与方法进行运作,以便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理论、方法与策略的教学方法。公司运作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
采用虚拟公司运作法要注意的是: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对每一步骤的工作,老师应给予及时的理论指导或帮助。也就是说,老师的讲课内容和顺序必须与虚拟公司经营程序的要求相一致。为体现真实感,虚拟公司所选择的产品或业务必须与本地的实际有密切联系,或者是大家所熟悉的产品,同时老师应给每家公司配备一定的虚拟资金,具体数量视该公司的经营产品和业务的需要而定。
除了采取以上几种课堂教学法提高实战技能训练以外,还可采用讲座式教学、参观式教学、综合式教学等方法。由于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性很强,具体如何操作,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讲座式教学法是指邀请企业界的营销高手或为企业做过营销策划的咨询公司的专家来开设讲座,传授具体实战经验,介绍实战案例的教学方法。这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市场营销体系的知识在实战中的灵活应用,分析各种前沿理论在运用中的适应性和局限性都大有裨益。教材内容讲完之后,还可以采用综合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加以综合分析,从整体和全局来把握,掌握市场营销的产、供、销、人、财、物等各个环节,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知识融会贯通。
四、改革市场营销课程考核办法,强调课堂实战技能训练
市场营销学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实战技能训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虽有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但实践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对课堂实战技能训练不够重视,特别是实践环节的考核方法欠缺。实践环节的考核是确保实战技能训练实践质量的重要手段,它的考核方式应该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一张试卷”的考核。大部分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在结束时的考核一般都会进行统一的闭卷考试。但是单一的闭卷方式只是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难以考核学生的实战技能,容易造就高分低能的人才。为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改革考核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措施。可以采用课堂学生表现、课堂讨论、实践作业、调查报告、促销策划书、期末考试成绩这几种考核形式,分别给予一定的比重。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实行的考核中平时成绩只占20%~30%,这个比重偏低。笔者认为提高到40%~50%是比较合适的。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它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这些观点对改革市场营销传统教学、加强市场营销课堂教学实战技能训练具有重大意义。建构主义教学通过对营销实务工作的模拟操作,训练学生正确的营销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营销意识,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懂经济、会管理、善营销,能适应企业一线需要的人才,最终体现自身对企业生存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 Www.]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 服务业 管理创新
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建筑业占有的国际市场份额较小,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国际承包商承接国际工程的能力较弱。提高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扩大中国建筑业市场占有份额的迫切要求。不同的企业拥有各自的竞争力去占领不同的市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提供了进入多元化市场的潜能;二是对它所服务的顾客体现出的价值;三是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构成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可归纳为由三部分组成:市场营销能力、服务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是构成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中国建筑业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对提升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提高中国建筑业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组成的具体要素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业主意图的能力、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服务的能力。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如何把无形的服务转换成有形的商品去和业主沟通,能够把为业主增加的价值信息传递给业主。业主在签订一项新的建设工程合同时,无法预先选择有形的建筑产品,也无法预先检测工程的质量,因此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往往成为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业主通过比较企业以往的业绩和在行业中的信誉来做出决策。对提供工程咨询服务的企业来说,信誉意味着技术能力和依靠技术控制风险的能力。对施工企业来说,信誉就意味着对建筑师或设计意图的理解能力和工程质量保证能力以及履约能力。中国建筑企业应了解业主的追求、业主的理念,甚至主动发现业主,与业主结成伙伴,引导业主的需求,培育业主的个性化需要。中国国际工程承包商应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品牌服务能力,在国际工程施工中应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交流,提供竞争对手不可替代的服务,形成自己的优势。中国建筑企业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树立良好的国际信誉
中国建筑企业应注重海外精品工程的创建,树立长远目标,不局限于短期利益,以外交部、商务部驻外领事馆、经商处新建(改建)工程为突破口,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2、加强与业务的双向交流与互动
通过互联网及其他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与交流,准确了解业主的意图,并把企业独特见解、设计理念和个性化的服务传达给业主,引导业主的个性化需求。
二、提高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
服务创新能力包含了制度安排、企业的文化和灵活并最大限度接近市场的工作流程。硬件环境容易被模仿,而企业的制度安排、企业文化等“软件”是难以简单复制的,因此,服务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制度安排体现在企业的内部运行规则必须符合企业的市场需要和战略发展,其核心是产权制度,最突出的作用是人力资本化,人才作为一种可以组合配置的资源,直接构成到企业的竞争力中去。中国建筑业企业应充分发挥设计院所、建筑大师、结构大师、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咨询工程师等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制度的创新表达了企业的战略选择、经营观念、组织体制、管理方式以及对人的价值的理解,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要为用户带来价值并能够被用户所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文化营销”。企业内部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手段等,都可以融人到企业文化中,文化是一种能力,在工程咨询企业表现为创新的气氛,在把低成本作为竞争优势的纯粹施工企业则应有严密控制的精细生产文化。中国建筑业企业应注重企业自身的“文化营销”,具体表现为:激发企业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加强企业的团队精神和企业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促进服务模式优化升级的能力。中国建筑业企业在关注营业额增长的同时,应更加关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加强企业人才管理
厉以宁教授曾经说过,“在发展中求稳定,才是真正的稳定;在动态中求平衡,才是真正的平衡。”中国建筑业要发展必然离不开技术创新,尤其是人才培养的创新。随着建筑业竞争的加剧、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建筑业政策法规的先后出台,建筑业的竞争日益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了解国际上与建筑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熟悉国际上常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掌握建筑业的国际惯例等均对中国建筑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已由传统的建筑师、工程师项目管理模式向设计-总包模式、工程项目总包也称为“交钥匙”(Turn-key)承包、CM模式和BOT模式转变,培养新型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学习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经验,促进中国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中国建筑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国在建筑业人才培养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抓好建筑业职工队伍建设。根据建筑业的产业特点,大力抓好职工队伍的教育和培训,把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对不同岗位的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定期的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能上岗工作,在工资待遇上逐步拉开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差距。第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强化现有国际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形成一流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国际建筑业人力资源规划、开发与管理的研究。注重培养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懂外语和精通国际商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从资金力综合评价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建筑业在固定资产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市场利润额不尽人意。对中国建筑业进行资产结构优化,提高安徽建筑业的资金利用率,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是增强中国建筑业资金力的可行之举。而熟悉国际工程招投标制及国际常用的工程管理方法,加强中国国际工程承包商的融资能力,是中国建筑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迫切需要。
1、对中国建筑企业进行资产清算,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
中国建筑企业应明确区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结束或出售企业的非核心业务,收缩不善长的业务领域,进一步加强核心业务。对非核心业务的资产通过资产剥离、资产重组等方法进行处理。第一,确定核心业务。在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后,围绕着战略目标的实现,确定企业的核心业务。加强核心业务领域资金、人员等投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对非核心业务进行资产外理。一方面进行资产剥离,以出售资产换取现金,或以实物换取投资股权等手段进行资产剥离;另一方面进行资产重组,将非核心业务的资产进行重组,成立一个全资公司,或与其他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2、加大中国对国际承包商的金融支持
从中国建筑业的现状看,承包商的资金困难和资金的低利用率是同时并存的,而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又对承包商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政府应加大对国际承包商的金融支持,鼓励中国国际承包商积极地承建海外工程。过去,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多从事较为简单的工程施工项目,对银行的金融支持要求也相对简单,主要是招投标过程中的保函和一些流动资金贷款。随着中国承包商实力的增强,一些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已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对外承包工程的能力和条件,更希望参与竞争附加值高的大型成套交钥匙工程项目。加之近年来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东道国政府采用BOT、BOO、BOOT和BOOM等方式建设大型工程项目日益增多,项目承包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竞争加剧,对承包商在管理、技术,尤其是资金及风险承担方面的要求愈加苛刻,资金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就无法获得大型的项目。因此,与之相应,国际承包工程企业对银行的金融支持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了提高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应加强银行与企业合作,即加强金融机构与国际承包公司的合作,增强公司的国际融资能力。国际建筑业同行的一些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国际一些大型承包商非常注重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稳定基础。日本的大承包商在这方面更为明显。以大成建设为例,其资金来源就一直是靠富士银行等十家大银行提供支持。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融合,是这些大企业蓬勃发展的基本动力。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允许承包商以有价合同抵押方式贷款,使中国承包商承揽BOT项目成为可能,增强中国承包商在承揽海外工程中竞争力。第二,重视建筑企业的资本运营,推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建筑企业如果仅仅局限于生产经营,发展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就不可能取得超常规的跳跃式发展。从国内的情况看,推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金融机构的改革配合,更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Michael E. Port: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 Free Press,1990.
[2] Michael E. Port : Competitive Strategy[M].New York Press,1980.
[3] The McGraw-Hill:The Top 225 International Contractors[J].ENR,2005(8).
[4] 徐波、赵宏颜:信息技术与建筑业跨跃式发展[J].施工企业管理,2005(5).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 发展 战略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业企业在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上的首要条件和必然选择是市场的经济原则,建筑业企业已转向到直接对业主和整个社会负责的经济关系,而不再是只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的隶属关系,为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增加,建筑业企业应打破投资、设计、施工和劳务等的界限,延伸到工程建设的纵向领域。一些具有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建筑企业,受到地域和部门行业特点的限制,不能快速发展且壮大,建筑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也是时势所趋。
一、建筑业企业竞争发展战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长期持续发展,并在竞争中获胜,它们采取的直接抗衡竞争者挑战的战略,称为竞争发展战略。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和集中战略是三种常见的竞争发展战略。
1、差异化战略
以施工经营特色获胜是差异化战略的核心,也就是企业经营具有特色。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独一无二,可以很好地保证企业的特色产品或服务被需求者接受,威胁冲击对企业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一个特殊的市场地位被企业在行业内建立起来,企业能处于主动的生产经营地位。
2、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是为了谋求成本的领先地位,企业通过建立低成本优势来面对各种竞争力量,从而以较低的生产经营成本或费用获胜的战略。
3、集中战略
集中战略是企业为了建立防御威胁体系,为了满足一个特定需求群体的方式,集中全部力量的战略。这种战略很适合于相对实力较弱的企业。
二、建筑业企业紧缩型战略
企业紧缩型战略有时也称为退却战略。想办法主动撤退,争取平稳渡过危机和伺机采取其它战略,是企业紧缩型战略的核心。撤退战略、转变战略和清理战略是企业紧缩型战略的三种类型。
1、撤退战略
撤退战略能使企业的实力得到保存,一有机会就可以发动进攻。出卖部分资产,加强库存控制,削减支出,削减部分管理人员和撤退部分市场目标等都是选择撤退战略的主要方法。撤退战略包括两种:①放弃战略;②分离战略。
2、转变战略
是指企业已陷入危机境地,但还有挽救和值得挽救的经营事业,从而实施的一种战略。
3、清理战略
清理战略是指企业不能清偿债务时,将企业的全部资产通过出售或转让来偿还债务,或是企业将经营业务全部停止,宣告结束业务生命的战略,也称为清算战略。清理战略分为两种:①自动清理战略,一般由股东决定;②强制清理战略,由法庭决定。在所有战略失败后,不得已才采用清理战略,在正常经营恢复无望时,早期清理要好于被迫破产。
三、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竞争力,占领的市场也不同。影响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①项目管理能力;②市场营销能力;③服务创新能力。
1、项目管理能力
组合社会资源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是项目管理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创新能力是对各种社会资源组合的能力,通过对已有资源集成是其实现的形式。技术创新是通过组合已有的产品或技术,从而产生新的产品和功能,并不是要求企业非得有自己的专利产品或专有技术,要求的重点是企业对各种知识、信息、产品和技术等的集成能力,并不局限于一般的技术进步。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建筑业企业有着不同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求。
2、市场营销能力
对业主意图能深入理解并准确把握的能力,也就是对标书的理解能力,企业的信誉和品牌以及服务的能力等,它是市场营销能力组成的具体要素。在与业主沟通时怎样把无形的服务转换成有形的商品,给业主传递增加价值的信息,这是服务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新的建设工程合同在业主签订时,有形的建筑产品不能预先选择,工程质量也不能预先检测,因此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是企业的信誉和品牌,业主在做决策时,企业以往的业绩和在行业中的信誉是他们比较的重点。
3、服务创新能力
企业的文化、制度安排、灵活且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场的工作流程,是服务创新能力所包含的内容。最容易被模仿的是硬件环境,企业竞争力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制度安排、企业文化等软件是很难被简单复制。
为了开发新的市场,服务创新能力也要求通过灵活的工作流程以保证迅速转型。对企业服务能力的重组或升级换代,这是工作流程创新的内容。服务模式也应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而不断地优化升级,以前的高端产品市场,现在很可能会转变成中间产品市场,服务模式虽然还是跟原来一样,或是有增长的表现,但其竞争力已下降,产值不断上升,但利润率在下降,这是最明显的特征。如果一味地为市场份额领先而竞争,竞争的原因和结果很容易被混淆,在实际竞争中,重要的是具有竞争优势,而不是营业额的增长。
四、对人力资本的重视和科技兴建战略的运用
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一个企业实力的评价,一方面要看固定资产和经营规模,另一方面要看人才资源和科技含量。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不断开放,在市场竞争中,高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筑业目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对自身人力资源竞争力的重构。
分析建筑业人才供求的现状,严重缺乏技工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面对此种状况,应力争主动权,对现存的不适应人才配置市场化要求的弊端努力根除,对企业的人才策略应不遗余力地谋划。招引人才时应营造求贤若渴的氛围;使用人才时应要构筑知人善任的机制,做到以下三点:①礼贤下士和知人善任,与员工的情感距离要缩短;②扬其长,避其短,对有争议和缺点,但勇于改革的开拓型人才,要敢于重用;③任人唯贤和心底无私,用人的尺度是对企业和社会尽心尽责;培育人才时应谋划后续有人的战略;留住人才时应夯实凝聚人才的土壤。建筑业企业最现实和最明智的人才策略是留住现有人才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五、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和行业品牌战略的实施
品牌与资金、人才一起成为现代企业运行的基本要素,它是企业的无形势资产和重要资源。在这些要素中,主体是人力资源,实体是资本资源,而核心则是品牌资源。在产品、技术和市场差异愈来愈小的情况下,品牌竞争的时代已来临。
品牌是对企业产品高度抽象的概括,它高于产品但又来源于产品,是一个行业主体、一种概念和一个整体形象,一个品牌可以代表一个企业。名牌是具体、既看得见又能摸得着的,是相对于产品而言,容易被竞争者模仿,而品牌则不能被模仿,是独特的。建筑业企业的品牌资源,在各种资源中处于首要位置,其作用超过了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相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品牌既能开辟市场、吸引资本,又能凝聚人才。纵观许多国际大公司,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产品决定生存、市场决定前途和品牌决定发展”。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品牌的深层内涵,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价值观,企业活动的道德行为规范是经营理念,它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建筑业企业应通过劳动效率、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使自己社会信誉得到增强,最终自己的品牌能创出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能促进建筑业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六、对投资融资的重视和资本经营战略的实施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比较低。建筑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资本状况。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业企业商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本因素是竞争中的重要筹码,直接关系到能否承揽工程的主要因素是质量保证金到位的时间以及垫资能力的大小。
部分国外承包商同等看待建筑产品与一般商品,根据业主对设计的要求并接受监督,建好的房屋整体出售给业主时按合同价格,使建筑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建筑业企业应调整自身产业定位和结构,尽快突破建筑业的制约并大力开展资本经营。为增强母体公司可使用资本的实力基础,拓展筹资融资渠道;为提高母体公司的资本调控能力,盘活存量资本;为配合市场开拓或延伸产业链,强化投资功能等都是强化资本运营功能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调整企业自身结构,另一方面要努力采取资本积聚的配套措施,使建筑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智璇.建筑业合作竞争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05)
1.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
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具体地讲,经营战略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层为了使企业在未来剧烈竞争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而绘制的一张蓝图。它是在对未来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企业自身实力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科学决策的程序绘制出来的,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2.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根据经营战略的概念,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特征。
(1)全局性。这是经营战略最根本的特征,它是指经营战略以企业的全局为研究对象来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规定企业的总行动,追求企业的总效益,它们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
(2)系统性。它是把企业各个方面作为一个彼此密切契合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有层次大小和母子系统等区分。
(3)长远性。是指经营战略的着眼点是企业的未来,战略决策和计划要决定和影响将来较长的时期,是为了谋求企业未来的发展和长远利益,而不是为了眼前利益。
(4)风险性。任何经营战略决策都不可能是在信息绝对充分的条件下做出的,都是对未来的预计性决策。很多机会往往是转瞬即逝,失不再来,同时,机会与威胁经常处于相互转化之中。所以,经营战略必须承担必要的风险。
(5)抗争性。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壮大自己的实力,使本企业在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和资源的斗争中,在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中占有相对优势。
另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现代企业经营战略又产生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建筑业企业战略
管理的要素
企业战略管理是由一系列要素组成的。一般地,根据各个要素在战略管理制订过程中的关系和先后次序,包含8个方面的内容:企业任务;外部环境;内部分析;战略制定;战略选择;阶段目标、行动计划、职能战略和政策;组织结构、组织领导和组织文化;战略实施的评价和控制。
这8方面的要素提供战略管理的整体信息与概念,作为进行战略管理的总纲,共同组成设计战略管理的要素构成模式。
(1)企业任务
企业的任务是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企业自身的特殊使命。建筑业企业的任务是生产建筑产品。企业的任务是战略管理的起点。
(2)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而企业又无法控制的条件和力量,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3)内部分析
内部分析是通过回溯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评估在行业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定性和定量分析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资金、营销等,为企业制订战略准备条件。
(4)战略制订
战略制订,即制订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这项工作是对环境和自身能力进行分析、对任务做出修正或者肯定后进行的。
(5)战略选择
即在既定的战略方案中选择最佳的方案。选择战略必须注意5个问题:第一,战略是否与企业的基本追求相一致;第二,战略是否与环境一致;第三,战略是否与企业拥有的资源匹配;第四,战略遇到风险是否适当;第五,战略是否能被有效地执行。
(6)阶段目标、行动计划、职能战略和政策
企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谋求实现的结果称阶段目标。企业为执行其战略所进行的一系列耗费资源的工作或项目的集合,称行动计划。职能战略是用于构建职能部门的短期对策,它与一般的战略相比,更具体、详细、可计量。决策是指导管理者思想、决定、行动的方针。政策提供标准的经营程序,使日常决策制度化,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7)组织结构、组织领导和组织文化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各部门之间稳定的相互关系。不同的战略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
(8)战略实施的评价与控制
在战略执行过程中,效果与计划会有差距,故需要进行评价及控制,以纠正偏差。
战略管理模式表明,战略管理同一切管理一样,是一个循环过程。在执行时,它是非程序化的。模式中的各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某一要素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信息的流动和要素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
三、建筑业企业
经营发展战略
建筑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包括建筑业企业成长战略、建筑业企业创新战略、建筑业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建筑业企业人才开发战略、建筑业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建筑业企业工程质量战略、企业形象战略、企业文化战略。下面主要讨论建筑业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1.建筑业企业竞争发展战略
竞争发展战略是指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所采取的直接抗衡竞争者挑战,并在竞争中获胜,求得长期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常见的竞争发展战略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3种。
(1)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以廉取胜”战略,其核心是以较低的生产经营成本或费用获胜;宗旨在于通过为企业建立低成本优势,从而谋求成本领先地位,应付企业面对的各种竞争力量。
(2)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也称“特色取胜”战略,其核心是以施工经营特色获胜。即企业通过特色化经营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为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从而保证需求者乐意接受的特色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在行业内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市场地位,有效地保护企业不受或少受以上威胁的冲击,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主动地位。
(3)集中战略
集中战略也称焦点战略或“以细分市场获胜”战略,即企业通过集中其全部力量满足一个特定的需求群体的方式,为自己建立防御威胁的体系。对于相对实力较弱的企业更适合采用此战略。
2.建筑业企业稳定型战略
企业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或维持型战略,其特点是企业满足于已有的经济成果,只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近的目标,今后每年取得的期望值只有稍微的增长或者基本相同,这种战略的风险较小。
企业实施稳定型战略的主要优点是:该战略的着眼点不在于发展上,而把功夫下在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上,这样可以优化企业经营要素组合结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施工质量与技术赢得需求者的信誉,从而大大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也可以提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及抗干扰能力。
应该注意,企业采用稳定型战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有被击败的可能。因此,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稳定一段时期后,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和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或修订原来的战略方向,确定企业发展战略。
3.建筑业企业紧缩型战略
企业紧缩型战略也称为退却战略,其核心是想办法主动撤退,争取平隐渡过危机,伺机采取其他战略。企业紧缩型战略分为3种类型,即转变战略、撤退战略和清理战略。转贴于
(1)转变战略。是指企业虽然陷入危机境地,但还有挽救和值得挽救的经营事业所实施的—种战略。
(2)撤退战略。这种战略能保存企业实力,等到一有机会就可发动进攻。选择撤退战略的主要方法有:出卖部分资产,削减支出,削减广告和促销费用;加强库存控制,削减一部分管理人员,撤退出一些市场目标,将企业经营资源集中到企业的主导项目和核心市场上。撤退战略包括放弃战略和分离战略。当企业遇到很大困难,预计难以通过转变战略扭转局面或当采用转变战略失败后,企业就应采用放弃战略。
(3)清理战略。又称清算战略,即企业由于无力清偿债务,通过出售或转让企业的全部资产,以偿还债务或停止全部经营业务,而宣告业务生命结束的战略。清理战略分自动清理和强制清理战略两种,前者一般由股东决定,后者需要法庭决定。清理战略是所有战略选择中最为痛苦的决策,所以通常情况下是所有战略失败时采用的一种战略,在毫无希望再恢复正常经营时,早期清理比被迫破产好。
四、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同的企业拥有各自的竞争力,去占领不同的市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提供了进入多元化市场的潜能;二是对它所服务的顾客体现出的价值;三是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构成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可归纳为3部分:市场营销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
1.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组成的具体要素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业主意图的能力,即理解标书的能力;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服务的能力。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如何把无形的服务转换成有形的商品去和业主沟通,能够把为业主增加的价值信息传递给业主。
业主在签订一项新的建设工程合同时,无法预先选择有形的建筑产品,也无法预先检测工程的质量。因此,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往往成为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业主通过比较企业以往的业绩和在行业中的信誉来做出决策。对提供工程咨询服务的企业来说,信誉意味着技术能力和依靠技术控制风险的能力。如负责造价达40亿美元的南海石油项目的PMC联合体,其超过约定预算的最大赔付责任只有2000万美元。因此,业主选择PMC的目的正是依靠它的技术能力和已取得的经验为业主控制风险。对施工企业来说,信誉就意味着对建筑师或设计意图的理解能力、工程质量保证能力和履约能力。
对标书的深刻理解来自于比竞争对手更理解业主,了解业主的追求,业主的理念,甚至主动发现业主,与业主结成伙伴,引导业主的需求,培育业主的个性化需要,提供竞争对手不可替代的服务,形成自己的优势。
2.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包含了组合社会资源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创新能力就是组合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通过对已有资源的集成来实现。技术创新并不是一般所指的技术进步,而是指通过对已有产品或者技术的组合来产生新的产品和新的功能,不必要求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专利产品、专有技术,更主要的是要求企业要有集成各种知识、信息、技术、产品、人才的能力。
施工企业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不一定都表现为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施工技术。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前提主要表现在方案设计的新颖性方面,如果对结构没有特殊要求,它所需要的施工技术基本没有特殊性,或者说施工技术基本上都是通用技术,创新更应注重对施工工艺的改进,以力求降低成本、提高建筑质量,从而提高竞争力。因此,从事房屋工程施工的企业掌握发展核心技术,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一些大型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建筑师的设计方案创新会对结构产生特殊要求,因而要求提供总承包或施工服务的企业具备相应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新的结构,总是先有设计,才有施工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因此,只有把设计与施工方法相结合,才有施工的核心技术。结构体系的设计创新是施工技术创新的动力。对许多为建筑工程配套的专业公司,如玻璃幕墙、智能化等,首先从产品体系的研发需要体现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再到工程设计、生产工艺的改进直至施工安装工艺,都需要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对工程咨询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力则是主要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包括制定标准规范的能力。如中国建筑研究院的结构所开发的PKPM结构设计软件巳成为同类市场的主打产品,这与其是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编制单位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拥有了技术制高点,企业才能有占领市场的主动权、控制权。
在国际市场中,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非常重要,往往影响着企业的存亡。包括合同管理能力、项目索赔能力、企业资信能力等多方面。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均要求企业提供履约保函和风险抵押,以化解市场风险。目前一些大型项目中普遍采用的联合总承包方式,一是联合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二是为了分散企业的风险。
3.服务创新能力
服务创新能力包含了制度安排、企业的文化和灵活并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场的工作流程。硬件环境容易被模仿,而企业的制度安排、企业文化等“软件”是难以简单复制的,因此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制度安排体现在企业的内部运行规则必须符合企业的市场需要和战略发展,其核心是产权制度,最突出的作用是人力资本化。人才作为一种可以组合配置的资源,直接构成到企业的竞争力中去。
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要为用户带来价值并能够被用户所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文化营销”。企业内部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手段等,都可以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文化是一种能力,在工程咨询企业表现为创新的气氛。在把低成本作为竞争优势的纯粹施工企业,则应有严密控制的精细生产文化。内在表现为能够激发企业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外在表现出来则为企业的团队精神、企业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充分体现为追求业主利益最大化的服务创新能力。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确定电力市场的营销策略,大力开拓市场,扩大电力销售,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供电企业研究的主要问题.供电企业必须加强营销策略的研究和实施,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一、 电力市场营销战略研究的前提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生产经营。就电力销售企业的营销战略而言,它是在激烈的竞争与严峻的挑战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因此,企业必须使自己的营销战略具有竞争性,保证自己战胜竞争对手,以确保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1.按用电性质分
可以分为工业用电市场,农业(包括林、牧、渔、水等)用电市场,建筑业和运输邮电通讯业用电市场、商业用电市场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市场等。工业用电市场一般电力销售量大,用电比较均衡且用电负荷率较高,电力销售成本较低。从近年工业用电量比例看,工业企业用电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农业用电市场的特点是点多、面广、负荷分散、负荷率低、电能损耗大。这是由地理环境、季节性影响、供电线路长、电力设备陈旧所造成的。今后随着农网改造逐步完善农村电价政策,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用电积极性,农村用电潜力很大。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用电市场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稳步增长。但由于其在用电结构中所占比例甚微,对整个用电市场增长的贡献率较小。但从发展来看,随着国家基础产业的迅速发展,这一行业将会逐渐成长为用电市场的一支生力军。城镇商业及居民用电市场。近年来,城镇居民及商业增长迅猛,尤其是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和电网改造,空调、电取暖、电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进入家庭,居民生活用电必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
2.按用电的时段分
可分为峰段电力销售市场、平段电力销售市场、谷段电力销售市场。
3.按用电电器分
可细分为空调市场、电锅炉市场、电热水器市场和电取暖市场等。由于这几个子市场均有相似的替代品(煤、汽、油),因而表现出很强的竞争特性,所以其销售方面是极具弹性的,即销售价格对需求影响较大。虽然用电能比其他能源更方便、清洁、安全,但如果用户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势必会迫使他们寻求目前最为经济的替代品。
4.按电力销售渠道的不同
可细分为供电公司直供直销市场、趸售市场、转供电市场等。在这些电力销售市场内,国家有关电力的方针政策难以贯彻执行,一些开拓电力市场的政策和措施也无法深入贯彻实施。
二、 电力营销策略实施措施
(一)提升优质服务,树立企业品牌。电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没有直观的外在形象,树立“电能质量是品牌的前提,优质服务是品牌的载体,企业形象是品牌的外在表现。”的思想。
1.提高电能质量。电能质量的好坏是树立企业服务品牌的前提条件。优质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是优质服务的首要目标。
2.追求一流的服务。现代市场的竞争已不单纯是产品本身的竞争,而是服务的竞争。对于电能来说,其服务价值贯穿了项目立项、设计、安装施工、维护抢修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3.塑造企业形象。在工作中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广大职工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断提升公司优质服务的整体形象。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拓电力市场。
尽快适应市场化的进程,深入挖掘用电市场潜力,努力扩大电力销售。
1.抓住国有大型企业和处于上升和成熟期的中小企业等用电大市场。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终端客户用电效率,做到节约用电、合理用电,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利用率,减少大气排放等,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紧盯市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新的用电增长点。我们应该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契机,实施可替代能源竞争。加大对电能安全、洁净、便利、经济等优势的宣传,使客户认识到使用电能的好处。
3.加强工程管理是电力营销中产量拓宽和社会效益增长的途径。所有申请用电的用户都希望能早日用上电,这正与电力营销部门期盼增加营销电量的愿望一致。因此要加强工程管理,理顺管理流程,从业扩报装到工程施工、竣工送电等各个环节,上道流程为下道流程作出承诺,以确保实现对客户的承诺。
(三)加强电网建设,提高供电品质,满足客户需求
用电工作只是电力营销的的前台,前台的工作必须要有后方的支持系统才能完成,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保证电能的质量是电力营销工作重要的后方支持。因此要求我们加强电网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供电品质,将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优质、连续的电力作为工作重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四)正确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做到不错收、不漏收,保证电费收入的合理准确、电费回收的及时。
1.加强用电业务管理,正确确定用电性质。以业扩工作为营业工作的龙头,保证电价制定准确、计量方式正确无误,做好各专业之间基础资料的衔接工作,严格执行电价政策。
2.采用有效手段,保证电费回收。加大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宣传拖欠电费依法承担的违约责任,提高客户的自觉交费意识。严格执行电费滞纳违约金制度。充分调动广大电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电费100%回收。
(五)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推进营销管理现代化进程。
1.继续推广使用MIS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实现营销系统运行数据的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利用用电管理系统的时限功能规范业务工作票传递。严格流程管理,保证工作票传递全程实现流水式畅通衔接。利用系统功能实现客户信息综合查询,使用电管理日常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确定电力市场的营销策略,大力开拓市场,扩大电力销售,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供电企业研究的主要问题.供电企业必须加强营销策略的研究和实施,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一、电力市场营销战略研究的前提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生产经营。就电力销售企业的营销战略而言,它是在激烈的竞争与严峻的挑战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因此,企业必须使自己的营销战略具有竞争性,保证自己战胜竞争对手,以确保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1.按用电性质划分
可以分为工业用电市场,农业(包括林、牧、渔、水等)用电市场,建筑业和运输邮电通讯业用电市场、商业用电市场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市场等。工业用电市场一般电力销售量大,用电比较均衡且用电负荷率较高,电力销售成本较低。从近年工业用电量比例看.工业企业用电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农业用电市场的特点是点多、面广、负荷分散、负荷率低、电能损耗大。这是由地理环境、季节性影响、供电线路长、电力设备陈旧所造成的。今后随着 农网改造逐步完善农村电价政策,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用电积极性。农村用电潜力很大。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用电市场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稳步增长。但由于其在用电结构中所占比例甚微,对整个用电市场增长的贡献率较小。但从发展来看.随着国家基础产业的迅速发展,这一行业将会逐渐成长为用电市场的一支生力军。城镇商业及居民用电市场。近年来,城镇居民及商业增长迅猛,尤其是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和电网改造,空调、电取暖、电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进入家庭,居民生活用电必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
2.按电力销售渠道的不同
可细分为供电公司直供直销市场、趸售市场、转供电市场等。在这些电力销售市场内,国家有关电力的方针政策难以贯彻执行,一些开拓电力市场的政策和措施也无法深入贯彻实施。
3.按用电电器分
可细分为空调市场、电锅炉市场、电热水器市场和电取暖市场等。由于这几个子市场均有相似的替代品(煤、汽、油),因而表现出很强的竞争特性.所以其销售方面是极具弹性的,即销售价格对需求影响较大。虽然用电能比其他能源更方便、清洁、安全,但如果用户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势必会迫使他们寻求目前最为经济的替代品。
4.按用电的时段分
可分为峰段电力销售市场、平段电力销售市场、谷段电力销售市场。
二、电力营销策略实施措施
1.提升优质服务,树立企业品牌
电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没有直观的外在形象,树立”电能质量是品牌的前提,优质服务是品牌的载体。企业形象是品牌”的外在表现的思想。
1)提高电能质量。电能质量的好坏是树立企业服务品牌的前提条件。优质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是优质服务的首要目标。
2)追求一流的服务。现代市场的竞争已不单纯是产品本身的竞争,而是服务的竞争。对于电能来说,其服务价值贯穿了项目立项、设计、安装施工、维护抢修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3)塑造企业形象。在工作中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广大职工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断提升公司优质服务的整体形象。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拓电力市场
尽快适应市场化的进程。深入挖掘用电市场潜力,努力扩大电力销售。
1)抓住国有大型企业和处于上升和成熟期的中小企业等用电大市场。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终端客户用电效率,做到节约用电、合理用电,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利用率,减少大气排放等。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紧盯市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新的用电增长点。我们应该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契机,实施可替代能源竞争。加大对电能安全、洁净、便利、经济等优势的宣传,使客户认识到使用电能的好处。
3)加强工程管理是电力营销中产量拓宽和社会效益增长的途径。所有申请用电的用户都希望能早日用上电,这正与电力营销部门期盼增加营销电量的愿望一致。因此要加强工程管理,理顺管理流程,从业扩报装到工程施工、竣工送电等各个环节,上道流程为下道流程作出承诺,以确保实现对客户的承诺。
三、加强电网建设,提高供电品质,满足客户需求
用电工作只是电力营销的的前台,前台的工作必须要有后方的支持系统才能完成,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保证电能的质量是电力营销工作重要的后方支持。因此要求我们加强电网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供电品质,将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优质、连续的电力作为工作重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四、正确执行国家电价政策
1)加强用电业务管理,正确确定用电性质。以业扩工作为营业工作的龙头,保证电价制定准确、计量方式正确无误,做好各专业之间基础资料的衔接工作,严格执行电价政策。
2)采用有效手段,保证电费回收。加大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宣传拖欠电费依法承担的违约责任,提高客户的自觉交费意识。严格执行电费滞纳违约金制度。充分调动广大电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电费100%回收。
五、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推进营销管理现代化进程
1)继续推广使用MIS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实现营销系统运行数据的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利用用电管理系统的时限功能规范业务工作票传递。严格流程管理。保证工作票传递全程实现流水式畅通衔接。利用系统功能实现客户信息综合查询,使用电管理日常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2)积极开展营销系统数据与配网GIS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的无缝连接。实现在线数据实时共享。提高营销在线监控和营销信息自动采集水平。扩充完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利用负荷管理系统做好大电力客户的远方监测工作。
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Design Management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设计协会;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1093
国内刊号:21-1311/TU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