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1篇: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1弥补中国古代哲学知识的匮乏突破入门难的瓶颈

要准确理解一门学科的真正内涵,必须具备必要的上源知识。所谓上源知识,指一门学科的学术思想产生、形成的知识源头,是学习、研究、应用该学科前提。中医学的上源知识体系包括古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体系。在古代,自然科学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存在于哲学体系之下。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药物的性味归经理论、方剂的配伍理论等,无不是建立在哲学体系之下的。离开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指导,中医学就失去了根本和精髓,就只是一堆松散的原始经验[1]。因此,中国哲学正是认知中医的上源知识,是认知中医的法门,也是中医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而在目前的中医研究、教学过程中,非但不重视反而排斥哲学,甚至将其视为中医发展的最大障碍。古之习医者,多先研习释、道、儒等流派的经典著作,然后再研习医学专著。具备了良好的上源知识基础后,“迁移”更快,入门容易,对中医的理解、掌握更为准确和迅速,大大地提高了成材率,缩短了成长周期。北宋时期的名相赵普有句名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民间亦有“秀才学医,笼里捉鸡”、“秀才习医生,只用一五更”之说,讲的都是这一道理。因此学习中医学,中国哲学是必修的基础课程和桥梁课程[2]。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曾言:“医者诚能深于哲学,其诊病之际,直如饮上池之水,能洞鉴病源,毫无差谬。”[3]可见,中国哲学不仅是中医学入门之砖,更是晋阶之法。今之教育,从幼儿开始,已难觅古典哲学教育的踪影,中学阶段又多以数理化为重点,到了大学阶段学,分析—还原的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学生对阴阳、五行、经络等概念是异常陌生的,接受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思维非常困难,整体思维、辩证论治思想很难确立,更遑论牢固。到毕业之时,相当一部分还在中医门槛之外。及至硕博士研究生阶段,不但未及时补上中国哲学知识的空白,反而普遍用西医的手段来研究中医,与传统中医方向渐行渐远。难怪一些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不无感慨地讲道,现在中医院校的硕博士教育实际上是培养了一批“中医的掘墓人”。这些现象的根源就在于缺乏哲学基础知识的熏陶,普遍存在源头知识的欠缺。解决这种“入门难”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改革中医教育模式,及时补上中国哲学这一课。

2注重古典哲学的熏陶首重道家文化

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包括道、儒、释三家。起源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道家文化。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象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4],敏锐地洞察到中华文明以道家为根基的实质。道家对中国哲学、政治思想、科学、艺术以及医学都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医的产生、形成以及发展,植根于以道家文化为根基的土壤之上[5]。比如以道家的道气论、无为论、辩证观、直觉思维、气化理论等哲学思想为基础,《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则正是基于道家“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的思想而建立的;根据“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治疗疾病应根据病邪的性质特点、停留部位、病势的发展以及正气驱邪的趋向等因素,顺应其势,从最近的途径以驱邪外出,达到最短时间内治愈疾病,以免扰乱更多脏腑[6]。在治则方面又提出了“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不治已乱而治未乱”的治疗原则。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因此,王礼贤指出:道家哲学乃中医之根。中医理论不仅以道家哲学为根基,其代表著作《黄帝内经》本身更可作为一部道家学术之发挥的著作来读[7]。因此,要读懂中医学的基本内涵,具备一定的道学基础知识是必须的。例如,和法是方剂学“八法”中难理解的治法。道学中的“和”有4层含义:一是从事物规律上讲,“中”即为“正道”,为自然必由之路;二是从事物变化上讲,“和”即为度;三是从空间上讲,“中和”含有“生化”之义;四是从时机上讲,强调“不得己”而为之。据此,可将“和法”分为狭义和广义、相对和法三种。狭义和法指的是和解少阳;广义和法则包括表多种治法的组合的“生化”过程;而相对和法则指和法使用的度[8]。因此,在入门之前,粗读一些诸如《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著作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亦可有意识地将一些道家基本思想贯穿进来。学习的目的不求至精至深,但求得其大旨,目的是帮助理解中医有关问题的基本内涵和来龙去脉。

3站在哲学的高度进行中西医的比较

以前的两千余年,中国的医学体系中,中医独存独盛;而后,中西并存,以中医为主;及至今日,西医渐占上风,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一些学者(主要指西医学者,也包括部分非正统中医学者)常以西医的观点来评判中医的观点、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得出不能准确反映中医本来面貌甚至歪曲中医中药的说法,更有甚者提出“废除中医”的极端论断。如此大环境下,中医的生存、发展空间逐渐受到挤压,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医者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就业问题等,都是不容逃避的现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时任卫生部中医司司长的吕炳奎就曾针对当时中医现状沉痛表示:“现在的中医院,除少数坚持以中医为主的方向外,大部分已经名不副实了,名义上还是中医医院,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只是在门诊上用点中药,病房已经完全西化或半西化了。”60年后的今天,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更盛。反映到中医学教育的问题上,绝大部分学生入校前对中医缺乏了解,入校后缺乏兴趣和动力,毕业后就业困难。这种恶性循环对未来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摆在中医教学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是要让他们认清中西医各自的思维特点,各自的长短处所在,并从长远的眼光看待世界医学体系格局的发展方向。北京大学刘泰逢教授曾撰文指出“中西医学的基本差异在于其哲学基础的差异”[9]。因此,应该站在历史和未来的角度,从哲学高度进行中西医的比较,并将其贯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等不同环节,循序渐进地实施,强调长时间的熏陶,力图扭转认识上的漩涡。

从哲学源头来看,西医源于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力图通过明确的范畴和思维掌握各个事物间的细微规律;而中医学起源于东方哲学,主要发源于中国,属于大陆性文明,强调无区别,注意寻求普遍真理,寻找事物的总规律[10]。二者在研究对象的层面、研究的方法、方向等各个方面都迥然不同。西医支持生命的物质层面,认为生命由组织结构和物质元素组成,其规律系实体之间的规律,具有稳定性,需要用分析—还原的方法获得。认知过程中,借助现代化技术和方法,依次从个体水平、脏器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逐步展开。中医则支持生命运行的自然整体层面,认为生命的规律系自然的整体运动关系的规律,具有变易性和包容性,需要依靠体察和领悟,用综合的方法来认识和获得。

第2篇: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戏曲艺术素质教育 民族精神

青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德育教育需要创新教育理念,采取更多新颖的内容,使之补充新鲜血液,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我国拥有丰厚的戏曲艺术的底蕴,应充分发挥优秀的戏曲文化艺术的社会功能,努力结合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在学校中开展戏曲艺术进课堂活动,寓教于乐,改变传统德育工作生硬落后的说教方式,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从观念到方法的创新,使戏曲艺术的教学能够积极对青年一代的道德培养、精神塑造和人格完善等发挥作用。

一、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像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结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代替的。当然,传统戏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体现正义、惩恶扶善精神的剧目,如《岳母刺字》、《杨门女将》、《秋瑾》、《赵氏孤儿》、《赤桑镇》等剧目,都丰富充实了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二、戏曲艺术为我们保存了传统音乐

作为一种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戏曲的真正形成较中国其它民间音乐形式要晚。但正由于此,才使它能够广泛吸收各种音乐艺术成果,并且将民间音乐的艺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由于时代的更迭与人们审美趣味的变更,我们今人已经很难再听到早期戏曲形式―元杂剧和南戏的音乐了。但是,作为南戏在发展、衍变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支脉―昆曲与弋阳腔,却依然能让我们聆听到600多年前先人们所欣赏的音乐。那一首首细腻、婉转的(醉扶归)、〔步步娇〕,不正在向我们展示着传统文人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吗?还有那一阵阵燎亮的锣声,那一段段豪迈的唱腔,不也是在向我们诉说当时平民百姓的娱乐形式与情感宣泄方式吗?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保存下来的戏曲品种带进课堂,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得到传统戏曲音乐的熏陶,这也许是传播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较好的途径吧!其实,上述做法在近现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曲学大师吴梅就应聘去东吴大学堂(今苏州大学)讲授词曲,首先把昆曲教育引进大学课堂,开了戏曲进大学的风气之先。”而在现在的江西师范大学,学生们可以选修赣剧以获得学分,其学习“课程内容包括弋阳腔和赣剧的历史、戏曲基础理论、戏曲表演等。”川而“对已经公演并延续演出的赣剧《牡丹亭》,则“按工种(唱腔、乐队、服装、道具、灯光、音响、化妆、表演等)招收学生,由专业老师传授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使我们对于戏曲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学校艺术教育课堂上的学生能够身临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桥梁与途径。

三、戏曲艺术体现了传统价值观

我国著名 哲学 大师冯友兰先生在其《 中国 哲学史》一书中将中国哲学的 发展 史分为两个阶段,即自孔子至淮南子的“子学时代”和自董仲舒至康有为的“经学时代”。其中,前者的“百家争鸣”时期历时四百余年,而后者的“独尊儒术”时期则历时二千余年,在时间上的绝对优势已经可以体会到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形成与巩固的深远影响,而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宣传与利用,无数文人对它的进一步引申与深化,以及在其“忠、孝、节、义”的封建礼制观念影响下广大劳动人民对于封建礼制的顺从与效仿,都使得儒家所宣扬的“德”与封建统治者所渴求的普通民众的“德”在上至宫廷下至)’一大群众的社会各个阶层中得到空前的重视,使得中国历史上具有“德行”之人不仅被封建统治阶级、而且被宗教所大肆利用与宣扬,成为教育与同化民众的楷模。这一重要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内容中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这种“高台教化”所要教授给广大人民观众的一个最为核心的观念。

四、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础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形式的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因此,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第3篇: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中医药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中医药人才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医药人才培养重点与难点分析

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的需要,决定了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小生产式的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而西方医学生院校教育制度所取得的成效,则加快了我国移植西方培养模式和方法的进程。但更加侧重人文修养,感受体悟,长期临床,大器晚成的中医药学,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模式要求较之西医学又有着更为复杂的内在诉求。笔者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实为人才教育的根本,加之现行社会体制下,院校教育将会长期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流教育,这必将进一步凸显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思想占领高地,行动才会势如破竹,也更会为培养模式的创新创造条件。

王小云等认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具有以下规律:“早期培养、大器晚成的规律;师承为本、博采众长的规律;文化底蕴、通晓人文的规律;熟读经典,指导临床的规律;长期临床,坚持不懈的规律。笔者赞同此观点,并认为其每一种规律的背后,都有坚定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作为精神支持,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坚定中医学子理想信念,磨练中医学子意志品质,进而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的重要方法。

二、中医药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刘彦晶认为,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就要从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创新教育的培养和深化教学改革三方面入手,其认为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导向、动力作用,是人的灵魂,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首要条件。作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药文化,其不仅具有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专业特点,亦具有“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育人功效。概括而言,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隐性内化需要,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则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显性外在表达,而二者的有机结合则为满足现阶段社会需求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隐性内化需要

笔者认为,中医药文化通过以下几方面对中医学子产生隐性内化的影响:第一,中医药文化所包含的天文地理,医案掌故,人情风土等知识不仅能够引起学者的兴趣,进而激发其研究的欲望,而且更容易使学者产生联想和顿悟,更有利于中医的创新。第二,中医药文化中所蕴藏的德育、励志的内容,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等,对于形成中医学子高尚的医德,坚定其持之以恒学医的信念具有鼓励和促进作用。第三,中医药文化中的一些修身养生的观念,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能够引导中医学子对简约生活的追求,从而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专研学术,学究天人。

所以,进行循序渐进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不仅对学子能否坚定信仰、坚持勤奋产生影响,而且还深刻影响着中医学子的精神内涵和中医素养。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显性外在表达

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哲学教授加塞特在《大学的使命》一书中提出,大学应走出“象牙之塔”,主动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改良社会。作为救死扶伤的中医学子,社会实践能力、需求判断能力、统筹兼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服务奉献能力等等,都会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医疗效果,所以,中医学子在注重身心修养,独善其身的同时,还要以马列主义的光辉思想武装自己,主动走进社会,深入社会,弘扬道义,惩治歪风。思想政治教育则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人类活动的分析,有利于引导广大中医学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医学子把握学好中医药学的本质规律,拓宽其发展创新中医药事业的视野和渠道。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医学子将中医药技能顺利正确输出的思想保证,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显性外在表达。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多数大学生并未对其引起足够的兴趣和重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张耀灿、郑永廷等教授对其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影响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节构成的、连接的、完整的活动过程,通过有效的接受,社会和社会群体的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就可以被内化为接受主体品德思想并外化为品德行为。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与接受主体的自身需要、接受环境以及内在价值取向等有关,而中医药文化建设通过其隐性内化作用,形成学者救死扶伤的内在需要,兼容并蓄的学术环境,天人合一的终极目标,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创造条件。而单纯的中医药文化建设,虽然加强了中医学子个人修养,但其服务输出形式若无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外在表达,其服务的范围和被理解程度将大打折扣。

总之,将中医药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弥补二者单纯实施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不足,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其实效又大于二者单纯实施效果总和。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举例

笔者对自己所管理的学生进行以下改进措施:

1.党员帮扶活动,以成绩优异,思想先进的学生党员为基础,与成绩较差学生形成帮扶小组。

2.将各班级中的2~4名优秀同学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近30人的精英团队。该团队在相关同学的带领下,开展晨读中医经典、国学经典、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活动,以此来形成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并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3.组织大家抄写论文摘要,学习综述、论文撰写技巧,借此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4.策划组织了寝室、班级、学院等不同层次的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学生各个活动层面的健康向上的和谐氛围等。

经过半年上述尝试,整个本硕结合系平均成绩上升,学生挂科率同期相比下降13.6%;半年的时间,晨读团队也由30人发展到过100人。这个团队的成员占了我系国家、省、市、校、院、系等各层次荣誉奖励的全部名额。

总之,将中医药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二者结合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以及如何建立二者结合的长效机制的研究,成为所有中医教育者应承担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小云,许英,秦莉花.师承教育――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J].中医药导报,2010,16(4):126-127.

第4篇: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新医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1.医院价值取向偏离

一个人价值观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他的价值取向问题。在我国,医院的宗旨应该是以病人利益为中心,让病人能够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好的治疗,要时刻维护病人的最根本利益,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不道德的社会现象,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个别医院的医生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价值观念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2.医务人员思想水平较低

如今,有很多的医生盲目推荐很多价格昂贵的治方式,患者很难接受。没有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病情推荐,从而使得患者的病情很难得到缓解,治疗时间加长、效果不佳,使得病人长期处于病痛之中。医生不擅长使用新型的医疗技术,只是一味通过服用药物和打点滴的方法来治疗,这样很难从根本上减轻病人的痛苦。

3.太过于注重医疗设备的使用

随着医疗设备的先进化,医生也越来越依靠医疗设备,一方面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医生的工作量,同时医疗设备也能够迅速检测出患者的病情所在,准确判断出患病的具置。这样一来医生会依赖和看重先进设备的作用而忽视了自身的职业素养,不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的医术相结合。因此太过于注重医疗设备的使用将会使医生变得消极被动。

4.机制、体制有待完善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但是我国很多医院仍在实行以往的运行机制,通过过去的机制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样就不符合绝大部分人民的利益,将会引起人们的广泛不满。很多医务人员对现有的体制改革了解还不够深入,思想观念还有待提高,不积极参加新医改的各项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重视不起来。

二、加强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引导医务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医务人员应该时刻具备不被社会风气污染的决心。医生要时刻将病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维护病人的最根本利益,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对病人一定要温柔相待,要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去体会他们的需求,在医院制度有损病人利益时要努力改善医院的制度,让患者能够真正从中得到温暖。医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在工作中时刻谨记自身的职责,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服务人员。

2.健全医疗卫生体制

在新一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医生要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体制,要逐步摒弃以往的不良风气。安徽省芜湖市作为改革的试点城市,一定要加强市场的竞争,要合理分配医疗卫生岗位和工作,将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的人,各个医院要及时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学习,让医院能够深入了解在新医改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增多会议召开的次数,让各个医院的青年工作者积极献言献策,并且以实际行动改变现状,让芜湖市能够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实践体系。

3.改变医务人员的落后观念

医务人员一定要正确认识金钱和自身的工作职责,要善于处理医患之间的关系,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要有一定的补救措施。要改变那种自私自利的观念和落后的思想,积极鼓励病人或者开展捐款等一系列的活动,避免病人因支付不起医药费带来的尴尬局面。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着很多的隐患,如医务人员思想落后、过分依赖医疗设备、医院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为了将安徽省的医疗事业发扬光大,提高我国医疗人员的整体素质,我们一定要积极改善社会上这种不良现象,要开拓创新,引领医护人员朝着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迈进,改变医疗人员素质低下的行为,中国的医疗事业也必将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大学思政;历史使命感;重要意义;开展途径

G641

一、引言

历史使命,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时代和国家赋予个人或集体的社会历史责任。所谓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即是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的激发学生社会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活动,在当代中国,大W生接受历史使命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开展对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开展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新形势下开展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意义

1.事关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早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公民道德建设话题,英文中的历史使命感一词译为“Mission Education”,意为社会责任。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确定了公民历史使命感教育这一重要教育发展方向,主张教育应使每一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5年美国建立了非营利组织ESR(Educator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旨在面向全国儿童开展历史使命感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高等教育开展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紧跟全球教育趋势、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具有战略性意义。

2.创新高等教育理念,提升人才品质

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形势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也在逐渐经历由智力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促进了高等教育由智力培养向能力发展的关键转型,对于提升人才培养品质、提高教育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集中反映了合格人才的时代感和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重要对策研究,为创新高等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供了坚定的教育载体。

三、开展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

1.发挥课堂教育阵地作用,增强外部影响能力

课堂是大学生接受历史使命感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开展历史使命感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有效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大学中国近现史纲要、大学形势政治分析等课程,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使学生树立起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系为一体的思想理念。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大学中国近现史纲要、大学形势政治分析等课程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必须重点突出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课堂风尚,使这些教育观念走进学生内心,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价值观念。

中国近现史纲要和形势政治分析课程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国家和民族从忧患到发展的艰辛历程,是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回顾与分析,学生的忧患意识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强,有助于激发学生保卫祖国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形势政治分析,当代大学生可以正确、理性认识到国家和民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使命感。

2.挖掘社会思想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共建平台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教育同样对学生思想道德信念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开展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动员多方教育主体参与到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工作当中,形成多元教育力量参与的历史使命感教育共建平台。

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教育氛围,真切感受到使命环境,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与各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人士的交流机会,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历史使命感激励的教育目标。例如举办名人讲述活动、历史使命感讲座,让学生在听名人讲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形成榜样参照,使他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反射到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之中。

开展历史使命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将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思想道德行为,在行动中体现思想教育力量,践行历史责任。除开展名人讲述活动和历史使命感讲座之外,学校还应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让大学生亲自参与到社区建设和帮贫扶困活动之中。在清明节、母亲节、建军节、国庆节、禁烟日、环境保护日等纪念性节日,学校可开展纪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通过自身努力做实事、做好事。

四、结束语

历史使命感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加强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组织课程教学改革,团结各方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努力增强全体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当前各高校在开展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遭遇到一些挑战,众位教学工作者要上下一心,端正态度,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育经验,排除万难,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第6篇: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一、建筑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人本化的必要性

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是建筑企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受现代市场经济的影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需要不断改进,尤其要重视人本化教育和管理。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以企业职工为本,掌握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期望,以其关注为焦点。同时,企业产业升级、技术更新,促使企业的职工队伍的结构发生变化,文化层次、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求知欲望增加,企业员工整体呈现“独立思考能力加强、精神文化需求独立而富有差异,思想活跃”的特点,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快了社会舆论的传播范围,职工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加,给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开展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人本化教育与管理成为市场对企业的新要求。造就愉快、友好、关怀的企业环境,保证企业拥有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员工产生荣誉感和归属感,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协调,稳定企业职工队伍,都是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二、员工思想教育中人本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也产生了相应的发展问题。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作为一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活动,其复杂、多变、临时的特点,使之不能快速做出相应的改变,这就造成了两个问题:首先,企业中的员工大多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洗礼,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在意精神追求,如此一来,相对滞后的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往往不能随着员工独立意识的变化做出调整,导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无法从实际出发了解员工的心理变化。其次,理论需要与实际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但许多企业对于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阶段,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往往是在单位改革后才做出改变,没有起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使得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看起来更像是对一段时期内的思想总结,违背了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初衷。

三、员工人本化管理的措施

(一)维护员工利益

员工在企业工作中不仅有需要完成的义务,而且还有一定的权利,开展人本化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必须要承认员工的权利,让员工行使自己的权利。从企业管理层面来讲,企业各项制度主要是为了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保持正常的生产秩序,员工虽然对制度的认知程度不一,但是都有对制度的知情权。在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中要维护员工的权利,制度公开。另外,在涉及员工利益的问题上,员工思想教育干部应该多从员工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最大限度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

(二)对员工的想法予以重视

公司开展员工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员工的感情的影响,从而让员工对公司的文化等都产生认同感,不过要真正地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在感情上对员工进行尊重,对员工的想法要重视。也就像是我们人与人之间一样,要是想让人尊重我们,就要我们先去尊重对方。对于企业和员工之间也是一样的,要在尊重员工的前提下与员工进行沟通,这样员工对我们企业有更好的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想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了,这样对于企业以后的发展来说将会是非常的有帮助的。

(三)从多个渠道进行文化传播

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孕育出一种特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中的一个核心因素就是价值观,而价值观对人行为的支配作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而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正是要培养一种能够将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价值观。企业应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网站,报刊及一些手机通信的方式,形成一个文化传播的平台。营造企业内部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提高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管理工作能力的同时,也加强员工思想认识的提升。通过一定时间的积淀后,形成企业本身所特有的企业文化,形成一种能够影响每一个人的共同信念,同时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这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发展需求。

(四)管理体系的标准化

一个成功的管理体系是企业迈向成功的关键,这个道理对于企业同样适用。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是管理质量的保证,企业可以通过开展管理课程、制定职位说明书来明确每个职位的性质、责任与要求,在互相联系的同时又能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奖罚机制来使教育与管理有章可依。

(五)发挥员工思想教育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

员工思想教育组织是企业中负责思想工作的重要组织,在我国的大环境下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工作中所宣传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国发展强大的发展动力。目前我国企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洗礼,其中员工思想教育组织的作用并没有减弱。但是要想能够继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就必须与时俱进,改变旧的工作方法,摆脱旧思维的桎梏,开创灵活的适应强的工作方法。这就要求员工思想教育组织的工作人员要提高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在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四、结语

第7篇: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主题班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校主题班会存在主题陈旧、内容空泛、参与度不广等问题,致使班会并未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真正作用。

一、“青春逐梦”主题班会设计背景

从大三年级升入大四年级是大学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处于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部分学生从过去的不知天高地厚、初生牛犊不怕虎转变到现在敏锐多思、成熟稳重,但也有不少学生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不清楚自己的实力和潜力,未做好踏入社会或者为继续学习深造拼搏的准备,那种浑浑噩噩脚踏半空的大有人在。在班会上,如果辅导员一味说教,不仅难以达到情感共鸣,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和抵触。教育,是一种绵长的滋润,需要直达心灵的对话。怎样设计一个有创意的能触及心灵的班会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来影响、改变即将升入大四的大学生,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人生目标是值得辅导员认真探索实践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经过反复酝酿,精心策划,针对即将升入大四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以“青春逐梦”为主题的班会。

二、“青春逐梦”主题班会策划与实施

“青春逐梦”主题班会共分为三个板块:

(一)“青春”板块

通过播放简短的视频剪辑开场,展示了班级同学们大一入学时的懵懂青涩与大三阳光自信的对比照片,由此触发了同学们自己和身边同学这三年以来的变化与收获的话题讨论。

(二)“梦想掌舵”板块

梦想是敦促人生不断前行的动力,在此版块先请同学们观看学院领导及导师的采访视频,聆听他们为祖国医药事业奋斗一生的梦想以及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再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人生梦想并与大家分享。

(三)“人生启航”板块

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播放一段提前录制好的家长期许的电话录音。伴随着许多同学感动的泪水潸然而下,一种感恩的力量在悄悄生长。同学们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动与感悟,经过一系列的视觉听觉和心灵冲击,让大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纷纷表示了即刻行动的决心。此时给学生分发明信片,让他们在上面写下各自的人生梦想以及为此准备付出的具体行动。一年以后,再由辅导员寄到学生新的学习或工作单位,从而达到后续教育的目的。

三、大学生思想教育贵在“求真”

大学生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如今,社会经济环境尤为复杂,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此次主题班会如“重磅炸弹”,立竿见影,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会后,笔者及时进行总结,汲取经验。班会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而其成功,便贵在一个“真”字。

(一)真实的内容

“青春逐梦”主题班会教育没有“假大空”式说教,也没有事先安排好的“榜样式”的表决心发言。教育的对象和内容不是抽象的,不是教科书上“理想主义教育”,而是一个真正的班级,一批个性的学生,一群真实的家长,一段亲身的经历,一串生动的故事。当教育被赋予了真实的生活内容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仪式,而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而能触动人心、让人有所感悟的东西,一定首先是具有生活本位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班会上大胆穿插学生进校三年的生活对比,师长和家长殷切的希望,这样鲜活的生活事件,其本质是让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接轨,脱离空洞说教,这是教育的务实和回归。

(二)真挚的情怀

在教育之路上,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大师专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社会精英的,但是,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追求有目标,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应该成为大学思想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这是最人性教育的起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班会的举措面向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体现的是人道主义的情怀。

让学生聆听师长梦想,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药学研究领域中,坚守在教学一线;让学生诉说梦想,他们的情感有了倾泻表达的舞台,这是最深刻的尊重和最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书写的承诺和定下的目标将被保存下来,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这将是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大学的主题班会教育,并非只能向优秀的学生致意,向有毅力的学生问候,更应该让徘徊的学生不徘徊,向挫折中的学生输送力量,向失败的学生传递鼓励,用心关注最弱势的学生群体才会更有意义。

(三)真诚的家校关系

思想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成效与家庭、学校之间的联动教育和管理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上,学生家庭与学校的联动教育和共同管理力度较薄弱。团结家长,是辅导员一定要善用的教育管理方法。现在社会对学校的束缚越来越多。很多活动,很多创意,很难在校园内部实施。如果不调动家长的力量,我们的教育,真就成了“圈养”。人和人的关系,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家长在校外,但他们的眼睛和心灵都在学校。孩子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家长的心。一个理性的教师首先就要意识到家长不会天然成为我们的朋友,这是一个需要教师直接或者间接培养的团队。或者说,教师团队和家长团队之间存在互相培养互相成就的关系。任何感情都需要经营,家校关系也是一样。如何引导这个关系朝着良性发展,努力尽可能让每一位家长都理解我们的工作、支持我们的工作,让家长的能量能够正常发挥,成为正能量,而不是负能量。家长其实是一个媒介。我们的工作对象,事实上站在家长的前边,或者后边,侧面。我们的所有教育行为,都要“透过”家长,去指向学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个“教”和“学”都不是纯粹的书本知识和理论灌输能够完成的。生活是最好的德育教材和最好的课本。悲悯、慈爱、宽容、坚韧、感恩、立志……这些普世道德,需扎根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才会发芽生根。任何教育活动,如果缺少草根情怀,衍变为了敷衍上级,愚弄底层的形式化东西,不管他的理由多么正大光明,也还是不会受到欢迎和被学生真正的接纳的。

第8篇: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孝文化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重要意义;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217-02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而精神信仰和人文关怀相对缺乏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当前的青少年,据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独生子女数量都已经达到了95%以上。中国的城市儿童中,独生子女占到90%以上。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所从来没有过的现象。他们严重缺乏集体意识和包容精神。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以及感恩之心。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的大学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价值并进行正确引导。

一、孝文化教育是解决社会诸多问题的必然选择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一日千里,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大力弘扬中国孝文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需要。要充分认识孝文化之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才能使大学教育更好的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主题。

(一)独生子女社会化需要孝文化教育

我国政府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已经32年,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经历了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已经近入了社会化阶段。8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从小享受着上两代人的百般呵护与娇宠,养尊处优,经不起风雨,甚者存在人伦倒悬之势,似乎父母千方百计满足子女天经地义,而子女该怎样关心、孝敬父母则几乎不在考虑之列。著名教授钱文忠说过:"孝"是对父母的尊敬、感恩、回报、基于血缘的爱,这是最真实的东西。中国的家庭结构、社会形态已经完全改变了,中国出现了人文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独生子女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进孝文化建设就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重拾孝道迫在眉睫

《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报告说,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而且这一趋势还将越来越严重。客观上,家庭结构小型化,一个或两个孩子要负担两个父母和四个祖父母,甚至会出现一对小两口负担八个或更多老人的情况,子女的养老负担十分沉重。我国社会没有作好社会老龄化的准备,因此,家庭养老已成为社会难题。如何使年轻人重拾爱老敬老传统美德,营造行孝尽孝的社会氛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都离不开孝文化教育的重构。

(三)进行孝文化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也是对包括孝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升华。孝文化主张对生命及生命本源的尊重,其最初含意是"善事双亲","敬养父母",对父母在物质上、精神上尽孝心。"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并且将孝由此推开及至社会,形成"博爱"与"广敬"。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不仅关爱父母、家人,还关爱他人,兼爱大众。孝文化中的孝,讲以人为本,实际上不独主张以人为本,还有"天人合一",表现在敬畏天地,热爱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非独人为至灵。孝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从孝敬父母,悌兄睦友到兼爱众人,尊重生命,敬重自然与其他生命,有利于自身、人类和自然的发展,因而对其阐发、弘扬,是一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

(四)孝文化教育是坚守中华文化个性,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捍卫我国文化主权已经成为时下一个非常严峻而现实的问题。全球化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的出现。这种文化霸权在所有弱势文化的国家里都随处可见,而且在青年一代身上特别突出。如在我国,五颜六色的染发,半土半洋的口语交流,圣诞夜的倾城狂欢,情人节的风靡,麦当劳、肯德基连锁店的遍地开花,等等,都显示着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生活方式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消亡,如何保存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必然选择。孝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核部分,对于中国国民性发生了根源性、本质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当继承弘扬传统孝文化,并对其进行必要重构,使其更加现代化而非西方化。

二、大力弘扬中国孝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基础作用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道德都源于对他人的关怀和爱。子女最先从父母那里得到了爱,这种爱可以培养并生发出对父母、兄弟、姐妹的爱、进而发展成对他人的爱。爱人民、爱祖国的教育要从爱父母、爱家庭、爱学校的教育开始。

(二)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养成的启迪作用

无论是港澳同胞,还是海外侨胞,只要他们回到祖国大陆,都要寻根问祖,不管宗教信仰如何,政治观点怎样,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很多人还要亲自到黄陵虔诚祭扫,这就是一种发源于孝的爱国精神。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强调这一点,今后不管走到哪里,境遇如何,最起码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更不能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进一步就是要为父母争光,为炎黄子孙争光。

(三)对学生诚信品格养成的促进作用

事亲之孝德,是人性最自然的流露,无丝毫虚伪存乎其间,所以孝之爱、敬必包含着真诚。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轨,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正是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我不知道这怎么可以,就像斗车没有轨,马车没有軏,这车怎么走得了呢?另一方面,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要将对父兄孝悌推广到他人,当然也包括将对父兄爱敬之真诚,推广到与一般人的交往中,从而达到不伪不欺,实现诚信。现在的市场经济更是讲究诚信,诚信是商业社会中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之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有效地运用孝道所包含的另一要义:对父母兄弟姐妹的真诚——"信",以促进学生诚信素质的养成。

(四)对培养生生、师生之间的情感,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推动作用

孝是形成古代和谐人际关系的精神力量,也是形成当今和睦社会风尚和安定社会秩序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国的孝文化始于爱父母,推及于兄弟之爱,夫妻之爱,亲戚之爱,宗族之爱,邻里之爱,师友之爱,国家之爱,人类之爱。荀子曾经说过:只要孝的教育功能能够得以推广,家庭便可以和睦,人可得以长寿,社会可得以安宁。所以说孝是增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基础。必须先让学生真诚地爱自己的父母,其次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的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同学、爱老师、爱人民、爱国家,多尽责任,多作贡献,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三、中国孝文化的价值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实现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实现途径。

首先,党和政府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继续鼓励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在部分条件较好的师范类高校试点,形成一定模式后再加以推广。在这个过程中,党和政府应该给予这些高校以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其次,各级各类高校要自觉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落实相关教育政策。进行自身的教育体制改革,给中国孝文化经典课的试行提供相应的课程空间。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一部分,重点通过德育课的学习来提高师范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底蕴。也有部分院校在不同专业课中,穿插了一些相关的古典名著。

再次,顺应时展要求,灵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网络手段。网络作为最先进的传播媒体,以其快捷性、方便性、开放性、生动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文化作为现代文明的结晶,正以强大的触角,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先进性,它打破文化垄断,实行文化民主;突破社会分工限制,拓展人际交往,发展人的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要努力使当代孝文化在网络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建设孝文化网站,开发孝文化论坛,发展网络孝文化,使广大网民受到孝的熏陶和教育。在与网络文化携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大力抵制和批判腐朽落后的孝文化,努力提供正面、健康的孝文化信息。发展网络孝文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增强孝文化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和在网络中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

最后,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孝文化的价值,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真正传承、弘扬化之。这就是所谓"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对儿童教养院的老师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时才是教育,他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连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儿童……"这段强调的就是"行为"和"榜样"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模范。教育学生不能依靠灌输、说教,而应当靠教师身教、潜移默化。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健康个性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孟子[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2]张怀承.中国的家庭与伦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第9篇: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工作载体,以文化活动影响和引导青年学生。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整个共青团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教育、文化素质拓展的重要队伍。据调查研究,高校共青团文化建设是整个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共青团作为党的协助力量,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团结带领广大青年顺应历史潮流,走在时代前列,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奉献了青春和智慧, 镌刻下闪光的足迹”。[1]那么,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具体举措有哪些:

一、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重要意义

(一)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助力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三个层面提出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校是承担着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高校共青团组织作我党联系青年学生的纽带,应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学习、文化活动落实到平时的方方面面,积极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要求,全面构建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大学主流价值文化,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努力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复合人才,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垂范者。

(二)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助力青年学生奋力实现“中国梦”、“青”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更是每个青年学生的梦想。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激励青年大学生追逐自己的梦想,在“大梦”中实现自我的“小梦”,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在文化建设的组织中发挥重要的角色,成为青年大学生在追梦路上的引路人,将“中国梦”的实现与青年大学生“青”的实现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他们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去,为实现“中国梦”发挥生力军作用,用“青”托起“中国梦”。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离不开发挥其组织的凝聚作用,凝聚作用的发挥需要团组织树立更好的服务意识”。[2]众所周知,高校共青团作为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共青团组织定位要“立足作为政治组织,成长为业务组织,创建为服务型组织,发展为公益组织,打造成为文化组织,改进为学习型组织”,[3]因此就“中国梦”的提出而言,它与高校青年学生的成才与追求理想的过程紧密相连,而正确的文化建设与引导有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有效的契合点,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全力推进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

二、具体举措

(一)文化思想引导,抓好主题教育。

开展思想教育引导,提升青年学生文化内涵,是共青团重要职责所在。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突出分层分类引导,在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方面下功夫。充分依托高校共青团完善的组织体系,发动各级团学组织,通过组织生活、主题团日、报告会、座谈会、主题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切实把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纪念建团、建党、“五四”运动、国庆、一二・九、元旦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我的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走”为内容的主题团日活动,使之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让青年学生的文化内涵得以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得以强化,使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在各类青年学生群体中产生广泛影响。

(二)文化活动设计,突出实践育人。

实践育人是共青团工作的鲜明特色和优势,是助力推进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在社会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奋力实现“中国梦”融入到共青团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之中,深化和创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关爱农民工子女、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等品牌活动,发挥社会实践基地、创业见习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等阵地作用,开展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等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熏陶,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组织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使得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能够以符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自身特点,能使青年学生主动参与到共青团文化活动中来,引导他们在真切的亲身参与和深刻的实践体验中升华思想认识,找到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带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