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脊柱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脊柱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脊柱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临床中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脊髓损伤后控制膀胱的神经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患者小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1]。临床中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极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严重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会引起肾衰竭,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由此,在临床中给予针对性的综合训练治疗和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48例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48例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患者。观察组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28.45±3.67)岁;颈髓损伤11例,胸段脊髓损伤13例;完全损伤15例,不完全损伤9例。对照组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25.12±4.03)岁;腰骶段脊髓损伤14例,胸段脊髓损伤10例;完全损伤16例,不完全损伤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程度等基础资料方面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留置导尿和间歇性导尿术,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持续导尿法 在临床中常规留置导尿管,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的拔出尿管。一般情况下留置尿管在7~8d,在留置导尿期间,定时夹闭尿管[2]。每个4~6h1次,每次前触摸下腹部,具体了解患者膀胱充盈情况,过程中指导有意识患者增加腹肌压迫膀胱产生排尿感和排空感,进一步使患者的排尿模式与正常排尿相似。

1.2.2间歇导尿 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并且大量输液治疗后采用间歇导尿。由于膀胱内压低,逼尿肌不能自主收缩,所以需要进行导尿。不能自主进行排尿的患者使用3~4次/d,可以自主部分排尿的患者使用1~2次/d。注意在导尿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尽量避免对尿道的损伤。

1.2.3挤压膀胱排尿法 挤压膀胱手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地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松弛型膀胱障碍、感觉麻痹型膀胱障碍与无张力型膀胱障碍患者。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拔出尿管,每天定时进行挤压膀胱排尿训练。在脐上一横指可以触及膀胱底时,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他手指放在膀胱底,开始由膀胱底向体部环形按摩3~5min,然后再将双手叠放与膀胱上,慢慢向耻骨后下方挤压,直到排出尿液为主[3]。在按摩过程中,注意力度要控制好。同时也可以在操作过程中配合流水声,必要时热敷小腹,促进患者排尿。

1.2.4膀胱括约肌训练 患者平卧床上,自主进行收缩和放松的动作,即主动收缩耻骨尾骨肌,每个动作收缩持续时间为10s,重复10次/次,训练3~5次/d为宜。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进行B型超声检测膀胱残余尿量,以少于100ml为标准,并且记录患者每天残余尿量、膀胱容量[4]。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记录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P

2 结果

2.1临床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为8.33%(2/24),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20.83%(5/24)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训练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分析 观察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综合训练 在临床中治疗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时,遵循的治疗原则是最大化的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膀胱的顺应性,进一步使膀胱具有自主控尿的能力,降低使用留置尿管。但单一治疗、护理方法不能解决脊柱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所有的并发症。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对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训练和护理方法[5]。

3.2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的效果 本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进一步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的方法。

3.3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整个操作过程应该遵循无菌原则,并且尿管型号要适宜,动作要温柔,避免给患者带来二次损伤,同时护理工作过程中应该为患者创造一个相对隐蔽的空间,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这样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综合功能训练方法,操作简单,对患者无创伤,家属和患者容易接受,并且调动了患者的自主积极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同时脊髓损伤后给予综合训练和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膀胱功能障碍的恢复,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最大化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良好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兆凤.脊髓损伤患者的间歇导尿[J].中华护理杂志,2013,34(6):373-374.

[2]曹忠梅,刘跃中.电针灸八髂穴治疗脑损伤患者排尿障碍36例[J].中国临床康复,2014,6(22):39-41.

[3]张瑞娟,支秀玲,赵丽,等.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J].黑龙江护理杂志,2013,08.

第2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部位为全身中轴关节,包括肋椎、骶髂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呈进行性加重[1]。患者大部分为青壮年男性,临床表现为疼痛、脊柱畸形、活动受限[2],患者常因疾病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对身心造成极大影响。本院于2011年1 月~2013年6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旨在促进患者健康,改善其心理状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3]。依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28.9±3.47)岁;病程3个月~25年,平均病程(5.87±4.21)年。对照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25.4±4.15)岁;病程4个月~23年,平均(5.64±4.15)年。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风湿疼痛常规护理,测量基本生命体征,疼痛时做适当按摩,及时完成各项治疗及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2.2.1疼痛护理 疼痛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最严重的症状,患者常因疼痛就诊。护士应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疼痛程度、以及疼痛的特点。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为患者进行理疗,理疗时温度控制在18℃~25℃,防止患者受凉加重病情;教会患者分散注意力,如聊天,听舒缓的音乐来缓解疼痛。

1.2.2.2心理疏导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青壮年,以男性居多。患者常因疼痛、功能障碍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恐惧、烦躁、焦虑、甚至绝望。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的心理变化,结合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护士态度要亲切,语气要和缓,主动和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生活及情感上的需求,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告诉患者疾病并不可怕,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3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是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晨僵最主要的方法,通过康复锻炼,可恢复患者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指导患者及家属康复锻炼的方法,每天不定时做扩胸、转体、头部旋转、弯腰、蹲下起立等动作,以维持脊柱的功能位,避免脊柱畸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锻炼的频率应至少5次/w,持续30min/次[4]。

1.2.2.4健康指导 告之患者加强营养,饮食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为主,以补充疾病对营养的消耗;同时提醒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正确的坐姿,睡硬板床,维持脊柱的正常功能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康复的效果、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采用HAMD、HAMA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负面情绪越重。

1.4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疼痛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疼痛减轻,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及体征均有好转;无效:疼痛无缓解,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百分之百。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分别行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痊愈17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负面情绪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负性情绪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HAMD(25.74±4.68)、HAMA(18.76±3.79)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疼痛科常见疾病,多见于男性,尤其以青壮年男性最常见。强直性脊柱炎起病慢,病程长,无特殊治疗方法,临床上强调三分治疗外加七分护理。因此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疼痛护理、心理疏导、康复锻炼指导、健康教育等。疼痛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①应缓解患者疼痛,提供药物、理疗及放松等疗法;②针对患者年轻,疾病的严重打击等引发的负面情绪,实施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化解患者消极、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心理;③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把疾病所致的躯体畸形降低到最小程度。告之患者适度的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疼痛、僵硬的症状,也可最大程度地防止发生脊柱畸形。并请家属支持与督促。

最后,告之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让患者的治疗康复达到最好的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缓解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与魏玉叶(2013)报道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质量效果,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卞超.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与康复[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08):465.

[2]李艳丽,杨社琴,张广辉.4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体会[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05):70-71,74.

第3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胡抗美自幼酷爱书法,习书从《勤礼碑》、《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等颜楷入手,以《祭侄稿》等向行草书过渡,此间广泛涉猎二王等晋人行草帖,并竭力将“二王”、黄庭坚、米芾、王铎等大家风格融会贯通。

“回顾我个人的书法史,完全是一个临帖史。”胡抗美诚恳地说,千百遍地用心用情临帖,探究摸索以求神似。

用心用情需要调动全部的情感、意志乃至悟性,这是对艺术的尊重与敬畏。“从古人名迹中汲取养分,这是逾越不了的。传统过不了关,就拿不到书法的入门券。”

胡抗美认为,当今八九亿人在写字,但不是书法,只有经过书法训练、具有艺术追求的创作才是书法,写字用的是技巧,书法用的是思想,而草书是书法中的大写意,具有抽象性,是一种浪漫,它用特殊的符号进行抽象的构图,它用自己独特的话语系统来表达情感。即使书法已经入道,“道”也需要反复认识不断深化。

“圆照之象,务先博观。”书法家沈鹏评价说,胡抗美认为融多种法度于一身便是对书法的灵活运用,反观其书法作品,也确实在多种风格的融合中探索自己的路。他专门指出胡抗美对横卷的把握能力,“他能够打破行与列的界限,倏大倏小,亦刚亦柔,干湿并用,纵横驰骋,表现了胆力,在良好的感觉中渗透了个人的理解。”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说:“抗美的狂草在向‘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理想目标前进,是值得赞许和期待的。”

从传统走向创新,这是书法家的一种自觉追求。胡抗美说,没有传统就没有高度,而没有创新就没有前途,创新是对传统的时代性反映。形式是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方式,书法艺术的形式,一头连接着传统书法所积累的精神,另一头连接着具有时代特征的个人情感,所以,书法形式是艺术的,也是人文的。

第4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颈髓;损伤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11-02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quality of the cervical cord injury patients' life

LIANG Yumei, DU Jiwei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524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on the quality of the cervical cord injury patients's life. Methods: 42 cases of cervic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of our in-patient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04 to January 2009.All the patients were introduc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rsures, and the treatment resul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ed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he ASIA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retreatment(P

[Key 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ervical cord; Injury

颈髓损伤临床较为常见,该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脊髓功能恢复较难。除了积极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外,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颈髓损伤患者功能的恢复,以及改善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1月~2009年1月间笔者对42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42例,所有均经CT/MRI等确诊。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38.56±2.24)岁。损伤原因:车祸20例,高处坠落伤19例,肿瘤及其他3例。完全损伤19例,不完全损伤23例。损伤节段:C5 损伤11例,C6 损伤16例,C7 损伤15例;按ASIA2000标准[1]颈髓损伤A级18例,B级14例,C级5例级,D级5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病情行减压加固定手术治疗,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如下:①一般康复护理:包括正确摆放肢置,床上关节活动度、肌力、呼吸功能、膀胱功能、肠道功能、床上变换训练等。②肌力训练:包括深呼吸、双手捏皮球、上肢运动、举沙袋、抬头、挺胸、抬腿、翻身、坐起、坐撑等。③膀胱功能的训练:从留置导尿管依次到间歇导尿、自主排尿或反射性排尿训练。④排便功能训练:由治疗师按照操作规程刺激患者肛周,进而用食指和中指伸入内进行轻柔的刺激。⑤轮椅训练:根据脊髓损伤平面和程度分别设定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进食与穿衣、斜床站立、梳洗、写字、打字等训练。⑥行走训练:借助平行双杠由屈髋到直立位,以后改为扶拐练习步法行走。

1.3 效果评定标准

①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2]:分为运动和感觉两部分,运动评定上下肢10块肌肉,分别是屈肘肌(C5)、伸腕肌(C6)、伸肘肌(C7)、屈指肌(C8)、小指展肌(Th1)、屈髋肌(L2)、伸膝肌(L3)、踝背屈肌(L4)、拇长伸肌(L5)、踝踱屈肌(S1),按照Lovett肌力标准(0~5级)评分,总分100分;感觉评定为皮节的痛觉和触觉,按0、1、2共3级评分,痛觉共112分,触觉共112分。②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功能独立性评定(FIM)[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康复护理前后ASIA评分比较

本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后ASIA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康复护理前后ASIA评分比较(分)

与护理前比较,*P

2.2 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和FIM比较

本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后Barthel指数、FIM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和FIM评定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P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患者肌肉萎缩5例,腹部感染1例,皮肤压疮1例,其他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

3讨论

颈髓损伤为一种后果十分严重的创伤,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的观点。该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脊髓功能恢复较难,可遗留较重残疾,对患者身心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治疗成为常用的手段之一,手术可获得有效减压,稳定脊柱,为损伤脊髓节段创造脊髓有利的恢复条件,及防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此外,系统、规范、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颈髓损伤患者功能的恢复以及改善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受到目前临床的普遍关注。

文献报道本脊髓损伤合并四肢瘫患者,在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下,其日常生活的处理能力可显著提高,认为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残存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不同程度地达到生活自理,对其回归家庭与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4-5]。本组42例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的ASIA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关骅,陈学明.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2000年修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3):164.

[2]Manyard FM,Bracken MB,Creasey G,et al.International standardeds for neur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J].Spinal Cord,1997,35:266-27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上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63-94.

[4]唐瑛.颈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50-2152.

[5]罗治安,李福胜,吴大为,等.康复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71-72.

第5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的康复护理对手法复位与中药熏蒸治疗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促进效果。方法将200例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 结果 20天后,进行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干预组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系统的康复护理配合治疗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叠加,对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 缓解期 系统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伤科的常见病之一[1]。由于长期负重导致腰部椎间盘发生退变,纤维环破裂及内层部分的核向外突出,髓核脱出后卡压后方椎骨或椎管内神经根,刺激相邻组织发生病变,从而出现腰痛,下肢一侧或双侧放射痛、麻木、间歇性跛行,行走困难,甚至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目前,治疗的方法较多,其疗效各异,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系统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病情恢复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3-4]。我院对急性期过后进入缓解期的患者的保守疗法为:手法复位、中药熏蒸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笔者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很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了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②参照《中医病症诊疗常规》[5]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诊断为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③经CT扫描或MR检查确诊;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针刺有不良反应或不愿意接受针灸治疗;②大块髓核突出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伴有椎管骨性狭窄者;③怀孕;④合并有不可好转的疾病,合并有心脑血管、精神病患者。

本研究遵循患者自愿原则,按病例入选的顺序,随机将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61.65±7.27)岁;按突出分型:侧突型 64 例,中央型36例。对照组:男58例,女42 例;平均年龄(60.96± 6.98)岁;侧突型60例,中央型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及病情、腰椎(JOA)功能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较性(p>0.05)。见表1。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提腰复位和定点复位)、中药熏蒸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及止痛治疗,保证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及饮食等一般常规护理,不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以上治疗及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系统的康复护理,具体为:

1.2.1手法复位后护理手法治疗后2~3 d内绝对卧床休息,观察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及效果,避免起坐及下床站立、行走,下地活动戴腰围。

1.2.2中药熏蒸护理采用院内自制中药配方熏蒸患者腰、臀部、腰骶部,每次30 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患者过度出汗,使局部温度保持在40 ℃左右,防止烫伤;治疗后,要注意保暖,可适当多饮水,以利新陈代谢。

1.2.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神经营养药物及止痛治疗护理应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防止产生药物依赖,督促患者遵从医嘱,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1.2.4心理疏导采取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用药指导,进行心理疏导,树立康复治疗信心,特别是功能锻炼前,应向患者说明其重要意义,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1.2.5自我康复功能锻炼缓解期患者经手法复位、中药熏蒸等综合治疗后,疼痛减轻,患者应进行适当功能锻炼,以改善腰腿功能,增加背肌力量, 降低腰肌劳损发生率。护士指导患者在床上锻炼,先作腰部的前曲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直腿抬高等动作;再进一步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和力量锻炼,先易后难,动作要循序渐进,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一疗程10 d。 选择功能锻炼项目:①挺胸:俯卧,用双手支撑床,抬头用手逐渐支撑起上半身并尽量将头昂起,重复5~10次。②燕势:俯卧,双手后背,上身和双腿同时后伸成反弓状,尽量维持一段时间,重复3~5次。③ 蹬足:先屈膝关节,足背勾紧,足跟用力向斜上方蹬出,每次3~5 min,每天1~2次。④伸腰:站立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上举做伸懒腰动作,重复8~10次。⑤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头、双肘及双足跟着床,使臂离床,腹部前凸,稍倾放下,每日由20次增至100次。⑥三点支撑法:仰卧位,手抱头,用头和双足跟支撑抬起臀部,每日由50次增至200次。治疗中严格掌握操作程序,因人施护,注意患者的反应,若有不适及时调整。

1.2.6日常生活的指导保持病房的清洁安静,空气清新。指导患者起床、下床、站立、下蹲的正确姿势,下床应配戴腰围;治疗前后,注意自我调节,观察腰背疼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变化及大小便情况,强调卧硬板床休息、放松肌肉,改善不正确的姿势,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椎间盘压力并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避免长期做反复固定动作致脊柱过载反而促使和加重椎间盘疾患:如弯腰拾物、久站、久坐、咳嗽等。

1.2.7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蔬菜,增加高纤维食物摄入,忌食油腻或辛辣食物。

1.2.8延续性护理患者出院时要做好健康指导,增加自我保护知识,要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功能练习计划,患者出院后按计划逐步完成康复训练。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腰部的保暖,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椎间盘压力并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

1.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的相关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前后腰椎(JOA)功能评分进行比较:JOA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改善率为100%,腰腿痛消失,活动机能恢复;显效:改善率大于60%, 疼痛减轻,活动机能有效完善;有效:改善率25%~60%疼痛减轻,活动机能尚不完善;无效:改善率小于25%,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出现加重倾向。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腰椎(JOA)功能评分

两组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和系统的康复护理两个疗程后(20 d), 腰椎(JOA)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干预组腰椎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及显著性差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患者治疗效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2=10.86、p<0.05)。 干预组高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人体椎间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主要有3种学说:①机械压迫学说:认为是突出物直接压迫神经根而产生坐骨神经痛症状;②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突出的髓核组织使神经根局部充血、水肿、粘连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根性疼痛症状;③自身免疫反应学说:髓核基质糖蛋白和β-蛋白成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出现腰腿疼痛症状[9]。

笔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保守治疗与护理重点是:纠正解剖异常,降低盘内压力、神经根压迫和周围组织粘连,从而达到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治疗中手法复位可使椎体产生微动,调整脊柱力学平衡,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运用得当时,会立见奇效,疗效好。中药熏蒸使局部血管扩张,减轻该处深部组织的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解除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使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松弛,从而缓解疼痛。营养神经药物和止痛药物: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临床资料表明,在治疗过程中系统的康复护理配合尤为重要,系统的康复护理是直接影响病情恢复及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10]。通过系统的康复护理,护士给予患者:①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一般常规模式护理只重视治疗需要,不重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系统的康复护理中,护士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指导,能加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和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可消除患者因疾病和疼痛引起的紧张、焦虑、 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康复治疗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治疗依从性。②自我康复功能锻炼:一般常规模式护理缺乏自我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系统的康复护理重视向患者提供正确的自我康复功能锻炼指导。自我康复功能锻炼对骨骼肌肉系统有良好的作用,运动改善了骨、关节、韧带的血液循环,增强了新陈代谢,使骨骼的有机成分增加,无机成分减少,使骨的强度、韧性增加,延缓骨质的退行性变;而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扩大椎间隙,使神经根移位,减轻脊神经根受压,预防腰背肌废用性萎缩,且强有力的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避免出现下背痛、肢体麻木等;腹肌和肋间肌锻炼可增加腹内压和胸内压,有助于减轻腰椎负荷,防止背部软组织的损伤,减少疾病复发;正确的脊柱活动站、立、行、卧姿势和卧硬板床休息,可改善脊柱小关节承受的异常压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病情恢复。③用药指导:一般常规模式护理中只提供日常用药和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的护理。系统的康复护理中重视日常用药和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的同时指导督促患者应遵医嘱正确用药,观察、防止药物产生依赖,减少止痛药的使用,提高疗效。④生活护理指导:一般常规模式护理中只提供日常生活护理需要,不重视正确的生活指导。系统的康复护理重视正确的生活指导,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养成正确的坐位、站立或携带重物的姿势,合理饮食,正确锻炼,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有效防止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10]。

笔者采用上述系统的康复护理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20天后,两组腰椎功能评分与临床疗效比较,干预组腰椎功能评分已明显高于系统康复护理前,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68例患者出院半年后随访症状无复发。综上所述,说明系统的康复护理是配合手法复位和中药熏蒸治疗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手段,疗效叠加,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包世成,周先琼.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理疗加医用臭氧介入治疗的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1):6-7.

[2]张卲华.针刺加正骨手法辨证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52-153.

[3]黄汝英,周庆云,陈汝文.自我管理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12-13.

[4]彭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与康复护理依从性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8):1082-1083.

[5]陈园桃.中医病症诊疗常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414-415.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7]周萍.3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250.

[8]羊健中,杨坚,绅俊,等.脊柱手法结合腰腹肌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45-46.

第6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髋膝四关节同期置换术全世界共13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09至2010年完成4例。4例患者都是强直性脊柱炎,有至少2年以上卧床病史。患者肌肉、血管、神经萎缩,均为有意识、有思想、丧失关节功能,不能自理的植物人。成功的关节置换手术和术后康复护理是还给患者一个健康人生缺一不可的两个关键环节。特别是术后康复护理,方法要科学,需要时间要长,过程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患者要有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术后康复护理至关重要。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9至2010年本院骨关节学组成功一次性完成髋膝关节同期置换共4例。第1例:男,18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7年,卧床2年。双髋强直,双膝屈曲畸形。第2例:女,29岁,强直性脊柱炎。右髋呈屈曲内收强直,左髋屈曲强直,右膝屈曲外翻,左膝屈曲畸形。病史7年,卧床3年。第3例:男,21岁,强直性脊柱炎,髋膝伸直位骨性强直2年,卧床2年。第4例:男,45岁,强直性脊柱炎,髋膝伸直位骨性强直2年,卧床2年。

2 手术过程

手术:全麻。一次麻醉完成髋膝四个大关节手术。三次消毒铺单(顺序左髋、右髋、双膝)。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双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生物型假体。手术顺序是右髋,左髋,右膝、左膝。手术时间平均是3.5 h。总输血约1000 ml。术中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装置。膝关节置换运用驱血带,术后弹力绷带。

3 术后康复护理

3.1 心理护理 成功的髋膝四关节同期置换,不能使患者生活自理,但它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术后康复锻炼疼痛是术后患者康复护理时患者的最大心理问题。患者认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天鼓励患者的微小进步,表达出你期待他明天更好表现的心情。让他看到成功的病例,加强患者之间的鼓励。

3.2 康复护理

3.2.1 物理治疗

3.2.1.1 蜡疗 每天关节被动活动前蜡疗15~20 min。

3.2.1.2 冰疗 术后和关节被动活动后就可以开始,每次15~20 min。肿胀严重的病例可每1~2 h冰敷一次。

3.2.1.3 光疗 术后第1天开始,1次/d,每次20 min,持续近4周左右。

3.2.1.4 超声治疗 术后1周左右开始。通常1周为一疗程,如果需要可间隔1周后进行第二个疗程。2次/d,每次关节被动活动结束后持续药物导入30 min,带药40 min。

3.2.2 运动疗法

3.2.2.1 肌肉等长收缩 术后患者清醒后就开始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持续1周时间。

3.2.2.2 肌肉等张收缩 术后关节没有伸直障碍,于术后1周开始进行屈肌的等张收缩;如果有伸直障碍,只进行伸肌的等张收缩。

3.2.2.3 关节松动术 术后开始让双下肢处于伸直位,尤其是膝关节,术后第1 d,把弹力绷带及敷料打开,先进行20 min超激光治疗,然后蜡疗20 min,结束后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髋关节可以进行屈、伸、收、展的练习,但屈曲不超过90°,膝关节活动以屈伸练习为主,同时需要侧副韧带及侧方关节囊的牵拉。第1 d只改善一下关节的柔韧性。以后每天增加关节活动范围5~10°,目标要在术后1周之内争取髋关节屈曲达到90°,膝关节屈曲超过90°。通常2周之内不要做髌骨松动术。如术后有关节伸直畸形,那么早期的首要目的是消除关节的伸直障碍,后期的目的是消除屈曲障碍,由康复师一对一进行全程康复训练。

3.3 恢复期康复

3.3.1 物理治疗

3.3.1.1 蜡疗 在每天关节被动活动之前蜡疗15~30 min。

3.3.1.2 光疗 1次/d,照射关节局部,每次20 min,光疗至第4周左右。

3.3.1.3 中频电疗 在术后第2周左右介入, 2周一个疗程,1次/d,疗程结束后间断1周左右开始第二个疗程。

3.3.1.4 冰疗 一般在关节被动活动后进行,持续15~20 min,每天可以做冰敷2~3次。

3.3.2 运动疗法

3.3.2.1 关节松动术 主要是髌骨松动术,在每个方向各坚持20~30次。屈曲、拉伸关节的、时,要在最大角度持续拉伸10~15 min。

3.3.2.2 肌肉等张收缩 需持续3个月以上。此期进行伸肌和屈肌的等张收缩。在髋关节周围可进行外展和内收肌肉的等张收缩。

3.3.2.3 坐位平衡训练 术后2周开始进行训练,效果取决于腹肌的恢复情况和髋关节的活动度。

3.3.2.4 站立平衡练习 顺序是站立床站立架平衡杠助行器。站立床最初角度不宜超过70°,以50°左右较合适。时间不要超过20 min。当患者下肢主要肌肉都恢复收缩功能时,坐位平衡也有显著进展,而且对于直立站立床无任何不适后就可以尝试站立架训练。每次10~20 min。当患者能控制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和姿势时即可以进行平衡杠的训练以达到站立平衡。训练2周左右,每次10~20 min,可以在平衡杠内进行行走训练。动态平衡和助行器步行的训练需要在术后1个月以上,注意为患者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发生意外。

3.3.3 营养 患者经历一次大手术,术后就进入主动和被动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所以体力消耗很大,营养和水分的供应很重要。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一日可多餐,同时及时足量补充水分。

3.3.4 皮肤 患者多年卧床,皮肤变薄,没有弹性和韧性。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保护屏障,因此在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要保护皮肤的完整性。患者功能锻炼会出很多汗,因此每天温水擦浴一次,动作轻柔,并涂润肤产品。搬运患者时要抬起患者,不要拖、拉、拽。同时防止压疮形成。

3.3.5 上肢锻炼指导 患者做完关节置换之后,要达到站立行走前期离不开双上肢的支撑,因此术前、术后上肢臂力锻炼不可忽视。 肩、肘、腕关节的屈伸,旋转动作,3次/d,每次每个动作、部位各活动50次。引体向上,3次/d,每次50次。

总之,髋、膝四关节同期置换术后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物理和运动相结合康复护理方式方法科学、有效。患者术后没有发生护理并发症,现4例患者都能借助助行器站立行走。

参 考 文 献

第7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我国成人的常见疾病,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医疗支出的特点,一旦发病将会给社会、家庭和经济上带来沉重的压力[1]。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102例脑卒中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从2011年1月~2011年6月收治102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62例,女40例,年龄35~79岁,平均63岁。均经CT证实为急性脑血管病变,其中脑梗塞56例,脑出血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所有患者均在我科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使用脱水剂、营养神经的药物。早期加入康复护理。

2护理方法

2.1基础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呼吸、血压、心率的变化,球麻痹患者要防止异物导致窒息。(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口臭,促进食欲,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及呕吐物。(3)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半流质易消化饮食为主。(4)改变每1~2h定时翻身,侧卧或半卧位,健侧与患侧交替,为了防止患肢肿胀,应抬高患肢。每次变换后,应用软枕垫好患侧肢体,可降低“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率,有利于功能恢复,预防褥疮。

2.2 康复护理

2.2.1良姿位摆放:保持四肢的良好位置是为了预防关节挛缩,防止和减少痉挛的发生。

2.2.2肢体按摩和被动活动: 在生命体征平稳后,使用循环压力泵对肢体进行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并起到消肿止痛作用。然后各关节依次按由大关节到小关节运动,动作要轻柔,节律要缓慢,幅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软组织损伤,引起疼痛。每日2次,每次每个关节至少重复活动3~5次。

2.2.3坐位训练: 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意识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极轻、生命体征稳定,从发病的2~3d起就可以开始进行坐位训练。开始时,可以利用折叠病床,取半坐位45°,每次坐5min。病情稍重者,为慎重起见,半坐位角度可以再小些30°,每次坐5min。训练应循序渐进,交叉增加坐位角度和坐起时间。角度一般以每次增加10°为宜,坐起时间以每次增加5~10min为宜[2]。除少数患者因性低血压需采取半卧位短时过度外,多数患者可直接从卧位进入坐位。坐位分床上坐位和轮椅坐位。床上坐位要求脊柱垂直床面,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双足分离,膝部垂直,双足平放于地板上。轮椅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可在其背后置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髋关节屈曲[3]。

2.2.4站立:应用电动起立床,协助患者患者平躺到床面上,足底与站立板相接触,然后装上扶手板,调节扶手板高度使患者感觉舒适,然后用固定绑带将患者固定在床面上。按动直立按钮,训练床面开始逐步倾斜,可以一直运动到床面处于垂直站立位置。但应注意有序训练,遵守“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训练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训练时间。

2.2.5主动运动: 协助患者开始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首先将患者双手十指交叉,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做上举运动;双膝屈曲,尽量使髋关节伸展,帮助患者把双下肢放到床边,便于屈膝伸髋。

2.2.6平衡反应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患者平衡训练时,要求病人躯干部尽量向患侧移动,以诱发平衡反应,指导患者步行、行走车、上下楼梯等项目训练。然后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刷牙、进食、穿脱衣服、捡豆子、橡皮泥塑等自理活动。

2.3心理护理:脑卒中后患者常带有明显的无能和无助感。患者情绪控制能力差,常为一件小事而哭泣发怒,甚至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对家属产生厌烦感。这些均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应疏导不良情绪鼓励患者,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家属如何帮助他们稳定情绪以配合康复训练,这样有利于患侧肢体的机能恢复。

3讨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认识到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早期康复治疗,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且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肢体的功能恢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玉连,胡永善,谢臻,沈莉,徐一鸣,朱秉,吴毅;脑卒中偏瘫患者规范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第8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我科于2004~2006年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施行康复功能训练及康复护理,收到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护理

1.1 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康复常识的指导,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主动配合。患者及家属往往依赖手术治疗,忽视了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安慰、鼓励、开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1.2 康复护理

1.2.1 饮食指导:应用富含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含钙及铁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动物脂肪,忌食辛辣、烟酒等食物。中医食疗补肝肾,强筋骨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1.2.2 日常良姿位的教育:保持良好的生理姿势,预防脊柱和髋、膝关节发生畸形,应嘱患者注意坐势,不但在慢性期要注意,在急性发作期更应注意,因大多严重畸形都发生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坐立时应尽量挺胸收腹,避免驼背姿势。睡眠时忌用高枕,仰卧时可不用枕。俯卧对一般人虽不习惯,但可预防驼背和髋、膝关节屈曲畸形。即使已有轻度畸形,通过俯卧也可得到纠正,要卧硬板床不睡软床。卧睡不要侧卧、弓腰、屈膝,应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行走时应注意挺胸、抬头,保持正常人的直立姿势,不要弓腰、叩肩、探头。

2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受累关节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锻炼,康复训练要注重针对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男性患者的病变一般主要累及脊柱,可有颈部、腰背部的疼痛;女性患者主要表现在四肢关节、骶髂关节、膝关节的不适。训练基本规则:要求1天锻炼1~2次,每个动作重复8~10次,劳逸适度,过度劳累,促使骨关节破坏,易形成残废。过度强调休息,易使关节丧失活动能力,也造成残废。在疼痛能够忍受的情况下,注意关节的功能活动,既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又利于保持关节功能。关节训练宜在病变尚未得到控制及脏器功能失代偿期应禁止训练活动。

2.1 扩胸运动:每天早晨、工作休息时间及睡前均应常规作深呼吸运动,双前臂内屈平胸左右运动。外展运动可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和扩胸运动的维持,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2.2 颈椎运动:头颈部可作向前、后、左、右转动,以及头部旋转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前臂内屈于胸前,分别向左,右做转体运动。可保持颈部的活动,同时进行肩关节活动。

2.3 腰椎运动:每天作腰部运动,前屈、后仰、侧弯和左右旋转躯体,通过腰部、髋关节腰背肌锻炼,使腰部脊椎保持正常的活动度。

2.4 肢体运动:可作俯卧撑、斜撑,下肢前屈后伸,游泳等。游泳既有利于四肢运动,又有助于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最适合的全身运动。但本病患者严禁跳水,以免造成颈椎和颈脊髓损伤。

2.5 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枕头,使头部和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下肢尽量绷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可提高平衡性,增强肩、腰背部、臀部肌群的力量。

2.6 双手高举抓单杠悬吊,用自身重量进行牵引,也可以行引体向上。提高全身协调性,锻炼四肢。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多个关节。在我国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率占全国人口的0.3%[2],以青壮年男性多发,防治本病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维持良好的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第9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腰椎外伤性骨折 完全脱位 康复护理

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完全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该病多由严重创伤所致,脊柱三柱结构严重破坏及失稳,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我科于2000年2月~2007年5月,用GSS系统与AF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16例,疗效满意。现将术后的康复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均为男性,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8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车祸伤3例,重物砸伤11例。腰椎均为完全脱位或侧方移位,L1椎体3例,L2椎体7例,L3椎体5例,L4椎体1例。术前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评定采用Frankel法进行分级:A级5例,C级7例,D级3例,E级1例。

2  康复护理

2.1  术后早期的观察护理

2.1.1  一般护理  术后按麻醉常规进行护理,去枕平卧6h,吸氧3L/min,24~48h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状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1.2  护理  麻醉清醒后协助患者轴向翻身,翻身时患者双下肢屈曲,护士一手托肩,一手托臀,双手协同用力更换卧位,保持椎体平衡稳定,防止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转,患者躯干成一线[1]。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翻身的注意事项,嘱患者不可随意更换卧位,主动做好配合。

2.1.3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和衣被,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压迫、脱出,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1.4  伤口疼痛的护理  手术后伤口疼痛是必然结果,根据病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可给予心理护理,必要时使用止痛剂。如果手术72h后,伤口出现剧烈疼痛和搏动性疼痛,体温增高至38℃以上,应警惕伤口感染的危险,及时观察伤口有无红肿,周围有无波动感,并通知主管医师采取措施。

2.1.5  密切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由于手术牵拉,椎弓根螺钉直接固定于胸腰椎椎体上,易造成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手术后24~72h须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血液循环、感觉及运动情况,嘱患者做足趾运动,并与手术前做比较,观察双下肢肌力的恢复程度,若患者出现双下肢活动及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应警惕发生瘫痪的可能。

2.2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2.1  肺部并发症  (1)常规每2h翻身、拍背一次,并协助病人咳痰,即嘱病人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咳至咽部后再用力咳出;(2)嘱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2次/d,30~40个/次,这样可增大膈肌力量,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3)痰不易咳出时,应用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2.2.2  腹胀及便秘  由于卧床后排便姿势改变,加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肠蠕动减弱,排便力量减低,患者容易出现便秘。(1)鼓励病人平卧时松开腰围,并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2次/d,每次20 min;(2)发生便秘时,可口服缓泻剂,或使用开塞露纳肛;(3)饮食调整:嘱病人多饮水,多进食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香蕉、蜂蜜等,以增加肠蠕动。

2.2.3  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清洗和消毒尿道口2次/d;膀胱冲洗2次/d。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约3000ml,增加尿量以达到自行冲洗尿道作用;术后3d内开管,3d后实行夹管,每2h~4h开放一次,防止膀胱挛缩。

2.3  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安慰病人,详细讲解疾病过程,介绍成功的经验及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和重要性。鼓励患者在康复锻炼中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每日亲自协助患者功能锻炼,并对病人完成锻炼动作予以支持和鼓励,树立信心。

2.4  术后功能训练  无肢体瘫痪者,术后3~5d行直腿抬高及双下肢屈伸功能锻炼,防止神经根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具体方法为:(1)伸肌锻炼:病人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行足背屈动作,坚持5~10s后再放松,两替进行。(2)屈肌训练:病人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行足跖屈训练。以上训练均为2~3次/d,开始时每次做10~20个,逐渐增加锻炼次数。术后12~14d拆线,拆线后2~3d督促病人继续之前训练的基础上行腰背肌锻炼,具体锻炼方法为:(1)“5点支撑法”: 仰卧位,头、双肘和双足跟为支点,使病人的腰背部尽量悬空,坚持锻炼10次/d,同时带腰围或支具下地站立和行走。2周后改为3点支撑法:双肘屈曲贴胸,以双脚及头枕为3个支点,使整个身体离开床面,坚持锻炼10次/d,最少坚持4~6周。(2)“小燕飞”: 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下床后仍应继续坚持锻炼,最少坚持半年以上。

     

有肢体瘫痪者,应保持肢体关节于功能位,给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2次/d,每次30 min,活动时尽量达到全关节的最大范围,术后1周鼓励患者端坐,同时带腰围或支具保护,折线2~3d后坐轮椅户外活动;指导和协助进行穴位按压、肌力锻炼,促进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肌力练习:肌力0~1级时: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同时配合按摩,被动运动肢体;肌力2~3级时:可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负荷运动和助力运动肢体,但需注意助力不可太大,强调靠患者主观用力;肌力4级时进行抗阻运动[2]。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锻炼强度以不引起疼痛和不适为度。同时还要教会病人家属进行被动活动的方法和时间,讲明康复对于脊柱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2.5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回家需继续加强功能锻炼,出院后继续卧硬板床休息至骨性组织愈合,3~6个月内需带腰围或支具进行活动,半年内避免过度弯腰、提重物和负重,避免坐软椅,防止腰部极度屈曲或扭曲,遵医嘱于1个月、3个月、6个月来院复查,如有异常不适及时来院检查;指导患者多摄滋补肝肾食物,如牛奶、猪蹄、排骨、虾类等,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3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