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交流重要途径范文

文化交流重要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交流重要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文化交流重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典籍 翻译 文化传播

1.汉语文化传播的契机

统计,全世界有3000万人正在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全球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一方面表明汉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和商业语言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另一方面,对汉语文化价值的认识也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目前,大多数外国人对

3.典籍翻译的现状

世界文化交流本该是双向的输人与输出,交流的双方是互为主客体,以双方各自对对方的需要为基础,以双方各自对这种需要的意识为前提。然而,过去的中外文化交流并不是这样。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大约有3.5万种古典书籍,但时至今日翻译成外文的只有千分之二左右(黄中习,2007)。21世纪不仅是东西方文化合流的世纪,而且应当是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转向“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的世纪。马祖毅、刘重德、楚至大、许渊冲、黄新渠、汪榕培、郭著章、王宏印、潘文国、卓振英和黄国文等国内学者的有关著作与译著丰富了典籍翻译这一尚未完全开发的领域。然而,典籍翻译依然是我国文化传播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从总体来说,还没有有计划地、系统地、全面地通过我国自己的译者向国外的读者译介。

第2篇:文化交流重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海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文化;孔子学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竞争激烈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交流。而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年等海外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崛起后的中国进行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

一、孔子学院

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建立,截止2013年,我国已在全世界116个国家建立430多所孔子学院和650多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这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一方面是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场所,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比如剪纸、书法、太极拳等,也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了中国。这对于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传播深厚的中国文化有巨大作用。

文化是国家间交流的重要内容,而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信息传播的基础。在韩国,每年都有数万人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并且汉语成为很多用人单位的标准之一;在日本,高中开设的汉语课堂已增加到500多所;在德国,很多中学会考科目设立了汉语;在美国,中文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

可见,孔子学院在汉语的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方面功不可没。它在促进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和对话的同时,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文化年

2003年10月到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以“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为主题的“文化年”向法国公众展示了意蕴深厚的中国文化,这是我国首次与外国互办国家级文化年。

近年来,中国又相继在50多个国家举办了不同规模的中国文化年。中国年不仅在展现我国形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化在国外传播的重要方式。

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从2010年10月开始,文化年系列活动在意大利20多个省市展开,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意大利民众了解中国、正确认识中国、深入体验中国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文化年”在罗马开幕,是中意文化交流深入的见证。而以“感受中国”为主题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澳举办的大规模系列文化活动。自2011年启动以来,各类文化活动在澳展开,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年活动,为澳大利亚人民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及发展现状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窗口,使得澳大利亚人民更好地体验、了解和欣赏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独特魅力。2012年中国在德国举办了“中国文化年”活动,德国的40多个城市共举办了500多场活动,用音乐、戏曲、舞蹈、展览、对话、文学、电影等形式,全面展现了中国开放、和谐、富有活力的新气象。很多欧洲人只知道中国的京剧等经典的传统文化,而对中国的现当代的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了解不够。举办文化活动,可以让德国民众直接接触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中国的文化艺术进行面对面交流。

“中国文化年”所举办的各类活动,在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将中国、以及中国文化推向了世界。

三、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活动

1、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之起源和发展

文化中心的设立,是提高国家文化地位、扩大文化影响力和加深国家间文明对话的传统而有效的形式。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根据毛里求斯和贝宁政府的要求,在两个国家的首都路易港和科托努分别设立了占地3600平方米和9600平方米的中国文化中心,并先后于1988年7月和9月对外开放。目前,中国已经在9个国家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设立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更多的文化中心正在加紧筹建。这些文化中心通过举办演出、展览、文化节、影视周、图书节、旅游推介会、体育赛事、产品展示会等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观进入他国公众的文化视野和社会生活。

2、中国文化感召力日益增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首先要提到的自然是最早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毛里求斯和贝宁。毛里求斯和贝宁地区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但很多中心人员为传播中华文化而忘我工作,并以长年持续的汉语教学、武术、舞蹈培训、各类文化活动赢得了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了相当一批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和传播者,确立了文化中心的影响力。埃及中国文化中心有太极拳课、中医讲座、专题研讨、影视放映等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大使杯中文歌曲比赛”和“大使杯汉语比赛”受到当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而作为我国在欧洲国家设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法国中国文化中心,则敞开了一扇中国面向西方的文化大门。不论是戏剧节,还是电影节,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不断让中国文化融入法国文化市场,为法国人所接受。韩国中国文化中心有刻着孔、孟、老、庄圣像的院墙和书墨气息浓厚的接待厅,使到这里的人受到中国文化的强烈感染。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设立的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教学培训和信息服务,成为中泰两国文化交流增进友谊的又一重要平台。

如今,中国文化中心已经在海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贝宁首都科托努,一座座典雅的中式牌坊非常醒目,还有飞檐琉璃瓦、具有浓郁古色气息的六角亭。巴黎市区风景优美的塞纳河畔,中国文化中心左面是著名的荣军院,右面就是埃菲尔铁塔,与河对岸富丽堂皇的大宫和小宫隔河相望。

四、结语

各类海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和兴起,是国外公众不断发现和认识中国的过程,也是中国政府积极对外展示和传播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举措。其中所涉及的每一类活动和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艺术精华的体现,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民搭建了良好平台,更是中国文化传播不断发展的有力体现。总的来说,海外文化交流活动以语言教授与文化传播为出发点,进一步引导国外公众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发展理念、人文精神等,逐步树立起中国的国际形象,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和深入发展,是中国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有益形式。

参考文献:

[1] 周鸿铎主编:《文化传播学通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第3篇:文化交流重要途径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作者阐述了文化交流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就扣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文化交流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着越来越多的思想交流,被称为“跨文化的交流”。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交流双方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但在许多情况下,交流受阻或失败不是由语言引起的。“大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小至人们的言谈举止、风俗习惯都是文化背景的重要内容,都会影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原因在于“文化差异影响.误导信息的获得,造成交流障碍。”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这种特定的文化背景给异国语言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并极可能在国际交往中引起误解。在我国,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学习英语来了解异国文化,这使得英语教学在学习异国文化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在过去传统的教与学过程中,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贝}1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流。而实际上由干对英美文化中一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社会准则了解不够,进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较差,重视语言形式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结果,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常常出现障碍,甚至产生误会。所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加强文化教育以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变的异常重要。

1、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流”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由干交流的双方来自干不同的文化环境,分别受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影响,各自形成不同的语言习惯,因而人们在交流中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使他们得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一味地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强调语言的正确性,致使学生不顾场合、时间、交流对象及其他因素的差异,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这容易引起文化冲突,造成双方感情上的不愉快。因此,我们应该抓住不同语言交流产生误解和冲突的焦点,突破文体障碍,把跨文化交流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中、英文化的差异范围较广,大至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活动,小至约会、打电话、饮食起居等。如果忽视了这些差异,人们在交流中就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而导致交流失败。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应只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语用教学,而应向学生不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他们把握主要的语用差异。

1.1文化意识渗透的内容

文化意识渗透的内容可以说纷繁复杂,包罗万象。但其实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即知识文化和交流文化。知识文化包括社会组织、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学术思想、民族、宗教、文学、艺术、地理、历史、科技等。交流文化则包括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日常行为准则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基础上,针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文化和交流文化内容,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强化和渗透。此外对干非语言形式的文化如手势语、体态语、声音声调控制,服饰、环境因素、时间语言等,教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恰如其分的渗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以前,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少强调文化教育,近年来跨文化交流已成为英语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许多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厂跨文化交流的必修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已经认识到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学中也有意识地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这就给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浑然一体。要使外语教学从只注重培养语言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向培养文化素养过渡,使文化规则成为交流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教材采用原汁原味的语言素材、语言规范,实用,内容丰富,涉及语言、文化、教育、生物等多方面,其中有很多体现了英美民族文化特点的文章。这样的选材有利于教师结合文化背景、文化蕴iii,通过对比,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很重要的是要了解中西方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审美趣味方面的根本差异。”

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差异的传授,会加深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交流中不至干造成语用失误。每一种语言都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应该尽力引导学生去认识文化差异,了解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学生在理解语言时只注重表层结构,往往忽略语言所反映的深层语义。有时只靠表层结构分析并不能完全正确领会说、写者的真实意图,这时,就需要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文化知识对英语语言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推论,以正确理解其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1.2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人类的交流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要成功地教授一门外语就必须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最主要任务是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海姆斯曾提出过交流能力的四个要素: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其中得体性和现实性直接和文化有关。得体性主要是指在说话的对象、话题、场合、身份等不同的情况下,要使用不同的得体语言,这就涉及到文化背景的问题。现实性主要指要使用真实、地道的英语,这也是只靠语言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差异往往会给语言学习及国际交往带来诸多不便,因而,作为语言学习者,了解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极有必要。

1.3文化教育是语言交流的关键

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 , 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外国语大学胡文仲教授指出:“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这里的内涵就是指这种语言的文化成分比如英文谚语中有“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习语,汉语是用最简洁的四个单词“殊途同归”来表达的,意思是“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目标”,但英语中这个习语的意思来源于西方人对他们文化根基一古罗马圣地的崇拜。所以要是不了解英语的文化历史,难以真正弄明白这个习语的确切含义。

2、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文化交流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其本身便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它通过语言的教学,向学生传递着异文化圈中的异文化模式,使学生得以全面了解异域文化,并按照我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积极地对之扬弃,从而实现我们民族主流文化的创新,这便是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涵。

其一,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就是通过客观的、非判断性的对比,正确理解本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在摆脱民族中心论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另一种文化。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对于表面的、明显的文化特征,人们通常认为新奇而富有异国情调;第二,对于细微而有意义的,与自己的文化迥异的文化特征,人们通常认为难以置信或难以接受;第三,与第二个层次类似,区别只在于通过道理上的分析认为可以接受;第四,能够做到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来接受其文化。因此,文化导人应通过对比来认识与本族文化不同的文化现象,逐步建立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这些文化现象不再显得新奇和富有异国情调。

其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外语学习当成乐事,是外语教学的最佳境界,也是学生学习进步最快的时候。在以往的教学中,文化知识的缺乏常常成为学生理解语言知识的障碍。而在教学中导人相关文化知识,则会大大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从而使其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这与第一步是相辅相成的。文化导人与英语教学一样,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介绍,而应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实现这一文化目标,如角色表演、情景对话、电影及文学作品赏析、专题讲座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三,正确理解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外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明确地意识到,无论我们对英美文化理解得多么宽广,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努力使其减少到最小程度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文化的共性,同时也要更好地理解自身。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有利于他们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3、文化交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跨文化交流是双向交流过程,交流双方都了解对方的文化特征,并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是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中国“人世”以后,随着国际交往的更加频繁,人们将面临如何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沟通、交流、合作的问题。教师应培养学生利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更深刻地揭示西方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加深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分辨、分析能力,从而也加深对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了解。训练他们使用英语中介语,宣传中华文明的灿烂文化,使他们不仅能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也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使他们不仅了解本国的文化,还乐于接触、学习其它文化,这不仅是学习表面的细节,在日常生活、商业交往、国际事务中能真正尊重西方人的文化,也向他们传递中国的文化,在互相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往来,才能跨越因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

教师要在教学中遵循以下几个原由:即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适合性原则等。

(1)实用性原则:指文化导人要注重与日常交流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流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2)阶段性原则:要求导人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3)适合性原则:要求所导人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人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地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了以上几个原则,通过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文化历史背景的循序渐进的介绍,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文章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1文化教学的内容

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曾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流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艺术等文化知识;交流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流文化的教学。

文化教学应注重知识文化,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为主,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及思考问题的方式等。交流文化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手,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等方面的差异。

第4篇:文化交流重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国文化缺失;现状;对策

中国是有很长的发展历史的,中国文化也出现了很长时间,但是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的。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知晓,在国际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很多留学生前往我国学习中国文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开展了用外语教授中国文化的课程,将英语的学习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播下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我们还要继续改进,找出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一)中国文化失语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但是依然有部分学校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地位。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大学生现在越来越喜欢过那些外国的节日,比如说情人节、圣诞节等等,并且知道这些节日用英语该怎么说,这些在他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有所涉及。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节日,民俗习惯等,却很少有人知道该如何用英语进行表达,这就是因为中国文化失语了。目前我国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更加注重对西方文化节日的介绍,而很少将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出来,使学生们忽视了对这方面内容的学习。而在真正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使双方的文化都能传播出去,既要吸收别人的,也要使自身的文化能够被别人所吸收,这样才算达到了文化交流的地步。

(二)高校使用的教材中缺乏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内容现在高校中学习知识时,老师通常讲授的都是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途径一般也都是通过教材,这就充分显示出了教材的重要性。通过对学生们学习的教材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给学生们呈现的大多都是与西方有关的文化,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极少涉及,导致老师在教学时也不注重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们缺少用外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学生们也会认为在学习英语时,只需要学习西方文化就行,而忽视了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二、如何在高校进行外语教学时融入中国文化

(一)明确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进行外语文化教学时,老师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改变自己的观念,明白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在大学学习英语,已不仅仅是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还要学习对这种语言的应用技巧和相应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老师就要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西方和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不仅要吸收他方优秀的文化,使其融入到我国的文化当中,同时也要使我国本土文化传播出去,得到外国人的认同,是双方同时进行的。所以教授这门课的老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既要培养学生英语方面的能力,也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进去,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在学习英语的各个阶段中,都要渗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将学习中国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教学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优化教材内容,加强跨文化交际英语教材建设教材是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教材内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一个好的教材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很多的英语知识,还能学会用外语进行文化的交流。为了使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他们所用的英语教材也应该具有内容丰富化、材料真实化等特点。在进行教材编写时,既要有西方文化的内容,也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编写进去,使两者之间进行对比,让学生们通过对比,了解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存在的差异。其次,教材的内容不能过于单调,里面所讲述的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传统节日,也可以是一些民俗特色,将这些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出来。

第5篇:文化交流重要途径范文

文化走出去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部署要求加快文化走出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阐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策中,对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作出了明确部署。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立足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的全局,对大力实施江苏文化建设工程进行了专门研究部署,其中加快推动文化走出去作为“行动”之一,明确提出了拓展对外宣传阵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等具体任务。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江苏文化走出去新局面。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促进加快文化走出去。文化走出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举措。江苏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经济外向依存度高,与世界的联系曰益紧密。对外开放的新机遇就是文化走出去大发展的新契机。文化走出去是江苏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江苏国际影响力亲和力的重要途径,是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创造性地加快文化走出去,展示江苏良好形象。

江苏丰富的文化资源支撑加快文化走出去。江苏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传统文化多姿多彩,文学、书法、绘画、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齐全、水平较高,刺绣、云锦、剪纸、玉雕、漆器、紫砂等传统工艺形式多样、技艺精湛,“百戏之祖”昆曲和古琴、剪纸、云锦织造、雕版印刷等8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地域文化各具特色,金陵文化、吴文化、楚汉文化、维扬文化兼容并蓄,交相辉映。现代文化蓬勃发展,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已形成优势产业,文化旅游、文艺演出、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正在壮大力量,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手机报、移动电视等新兴产业也正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全面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江苏特点、时代特征的项目和品牌,广泛开展文化定出去活动。

江苏文化走出去亮点纷呈

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加快文化走出去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和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目标,取得了较大成绩,呈现出诸多亮点。

一是对外文化交流丰富多彩。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打造的集展演、推介、交流活动于一体的“感知江苏”品牌,已赴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40多座城市举办,其中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突出品牌价值,2011年首次走出国门亮相巴黎卢浮宫。昆剧《牡丹亭》、《1699桃花扇》在多国连演数十场,英国“埃塞克斯郡江苏节”历时9个月,“茉莉飘香。江苏文化周”风靡澳门,“江苏风韵”音乐会奏响维也纳金色大厅,“江苏杯”汉语演讲比赛走进美国、日本知名大学,史实展在美国、意大利、俄罗斯成功举办。南京云锦、杂技、剪纸,苏州刺绣、园林,扬州漆器、木雕,徐州文物珍品,淮扬菜美食等江苏特色文化艺术赴国外展览,赢得外国民众的交口赞誉。江苏国际文化艺术周、南京世界文化名城博览会、中国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无锡太湖国际民乐节等大型国际文化活动,精彩展示我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形象。外国人歌唱才艺大赛、南京爵士音乐节等“同乐江苏”系列活动内涵丰富,已成为生活、旅游在江苏的外籍人士喜闻乐见的文化交流品牌,有效树立了开放江苏、和谐江苏、同乐江苏的良好形象。

二是对外宣传阵地拓展有力。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金融危机、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等组织的主题外宣活动效果显著,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等重要节点,苏港现代服务业合作推介会、“澳门江苏周”、“台湾江苏周”等大型经贸活动的对外宣传浓墨重彩。省级主要涉外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大幅提升,新华报业集团与美国《侨报》、《欧洲时报》、韩国《全北道民日报》合作编辑江苏专版,传播江苏声音;“中国江苏3G”手机报用户突破230万,用5种语言覆盖78个国家和地区;江苏广电集团国际频道进入长城美国、加拿大、亚洲、欧洲、拉美、东南亚六大平台,海内外用户突破700万;金陵之声广播电台与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地的广播公司合作,借力扩大江苏在海外的影响力。

三是对外文化贸易初显成效。2010年江苏文化走出去首次实现贸易顺差,动漫游戏产量居全国第一,国家年度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数量均列全国第三。省演艺集团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昆曲、民乐成为对外商演的拳头产品。工艺美术对外进出口额逐年增长,行业产值稳居全国总量的1/10。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开辟海外市场勢头良好,图书版权对外贸易输出数量居全国前列。江苏卫视2011年首次实现自有版权综艺节目群打包输出,影视剧作品和原创电视栏节目成功销往东南亚、欧洲、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金箔在世界市场份额超过60%,从白金汉宫到卢浮宫,都散发着金箔的光芒。推动文化走出去重在不断创新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着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积极推动理念思路、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江苏文化走出去的整体水平。

整合资源,打造品牌。进一步梳理全省对外文化交流资源,重点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艺术、江南丝竹、传统戏曲、民间工艺等适于对外文化交流的优势门类。继续打造“感知江苏”、“同乐江苏”、“茉莉飘香”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项目,继续办好“中国,江苏国际文化艺术周”等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各地积极打造具有江苏特色、世界水准的文化交流新品牌。以重大文化项目带动发展,培育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创作生产更多具有江苏风格的原创性文化产品。

改进方法,有的放矢。遵循对外传播规律,深入研究国外受众对江苏的信息需求,增强文化走出去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说服力。面向与江苏经贸合作关系紧密的国家和地区,与江苏省、市、县(区)建立友好关系的省份和城市,以及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采编相应的对外宣传稿件,编排相应的对外文化交流内容,制作相应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展示江苏文化魅力和美好江苏新形象。

建设载体,开拓渠道。创新对外传播形式,建立多媒体、跨平台的传播媒体网络。进一步扩大江苏国际频道、金陵之声电台、“中国江苏3G”手机报海外覆盖。鼓励支持我省主流媒体采取多种方式,与境外主流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合作栏目、节目、文化活动,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以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更加开放的文化心态开拓对外传播渠道,加强文化走出去的组织、策划、协调和运作。推进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建设,扶持建立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培育对外文化贸易优势行业,在境外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国际市场营销网络。

第6篇:文化交流重要途径范文

关键字:中西方;体育文化;跨文化交际;共性与个性

中图分类号:G81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24X(2017)01-0013-0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交流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多元的交流渠道,可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更加快速地了解新的文化,但是也会因为对新的文化的不够了解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可能会在交流中触碰对方的文化禁忌。所以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为以后的体育交流或者其他文化交往做足准备。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文化及体育文化的概念

通常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人类生产有形财富(物质财富)和创造无形财富(精神财富)的过程及其总和称为广义文化;而人类所产生的社会意识形态及所制定的与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则属于狭义文化的范畴。

人类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会用体育运动这种显性的具有创造性的身体运动形式,同时也会借助体育精神、体育科学、体育产业等隐形的形式,创造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要包括认识体育运动规律、培育体育品德、实现体育价值、落实体育理念等方面。

2.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交际,这是一种普遍而长期存在的现象。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人是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其代表作《声的语言》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相关构想和理论。广义的跨文化交际存在于一切交流中,朋友的谈话、恋人的倾诉等都是广义的跨文化交际。一般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也就是狭义的跨文化交际,特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的文化交流。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共性分析

1.中西方的本位理念

就地理环境而言,中国领土宽广、物产丰富,东面、南面、环海,西面、北面与内陆国家接壤,而且海洋、湖泊资源丰富,位置得天独厚。人们深受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依靠独一无二的耕种环境进行劳作,人们之间的关系平等和谐、团结友善。人们没有利益冲突,孔孟和谐思想深入人心。

不少西方国家临海,海洋运输发达,人际往来密切,当地居民自然而然会懂得怎样去顺应自然、探知自然、挑战自然。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冒险、竞争与创新中。这样独具特色的文化表现,使得竞技体育成为西方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中西方的宗教神话思想

儒家思想几千年来长期占据我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地位,影响深远。中国古代佛教信徒很多,传统文化中佛教的色彩十分浓烈,从人们接受的教育中可以体现。

西方文化中着重描绘了鬼神的存在,各种历史记载中都有描述,包括天地开辟、上帝造人、众神的存在与发展等;而且宗教发展与古希腊奥林匹克的起源也有着联系。

3.体育的作用

就体育而言,中西方在体育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方面存在一致性,均觉得体育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身体锻炼,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促进人们各个方面的发展,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而在人们的教育系统中,体育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过身体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并培育其坚韧的道德意志品质。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教育。

4.体育的进程

中西方体育文化在发展进程中,尽管都有不一样的物质基础,但是体育存在养生、军事、教育、娱乐等方面的理念,中西方都是承认的。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个性探究

1.东西方价值观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理念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则认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对立和竞争才是存在于人与自然间的正确关系;认为人应该认识并改造自然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与自然界作斗争并支配自然界。体育运动如田径、游泳、球类运动等所表现出来的斗争、搏击精神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对抗。

2.东西方审美理念存在差异

东方传统的审美理念注重仿生美,但是西方文化关注的是人体美。中国远古时代自然生产力极其落后,人们生产工具的能力不足,但是可以观摩并模仿动物,以此来保证生存。伴随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图腾这种特殊的形式来记录对动物的模仿。

而西方的审美观念更强调人,人的形象在其文化理念中占据主导地位,西方世界更看重人的肌肉美、身形美,具有代表性的竞技体育在希腊运动场上代表着力量和荣誉。跳远、角力、掷铁饼、掷标枪、全长赛跑这五个项目是达到“黄金分割美”的重要途径。

3.东西方体育表现形式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主张“静”认为“静”能修身养性,能达到心性的平和宁静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以进入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比如儒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禅定”、道家的“心斋”。

西方体育文化却主张“动”,强调竞技,注重θ说牧α俊⑺俣取⑷崛汀⒛土Α⒏叨鹊壬硖逅刂实难盗罚并用数和量来评定比赛的成绩。这种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西方体育具有激烈的竞争性、高度的公平性、严格的规则性、高度的技艺性、高度的娱乐性。它的体育形式包括田径、游泳、骑马、体操、球赛等。

4.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不一样的思维模式会促成不同的思维理念,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身心合一”和西方传统思想中的“身心分离”存在鲜明差异性。在中国古典神话中,“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物我一体”直接影响着儒家思想的传承。

西方人注重发现自然、探索自然、解密自然,注重速度、力量的突破以及体型的塑造,对他们而言,体育不仅仅是锻炼,更重要的是竞技,竞技中对手之间的比拼就是以体育的方式进行。身心分离的二维体育方式是近现代体育竞技的最初体现。

在世界文化接触如此频繁的今天,体育作为现代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也已经不单单局限于赛场上的竞争,它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开放及自身体育实力的增强,中国承办世界性体育赛事的能力越来越强,与其他国家进行的体育交流也越来越深入。在此背景下,了解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就变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李鸿江.中国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

第7篇:文化交流重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国际交流;商务英语翻译;多元化;标准

英语翻译是一种实现跨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作为现代英语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其具有以下特点:一、复杂性,即由于国际经济交流的逐渐扩大,其交流中所涉及的内容也更加复杂;二、实用性,即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例如有些翻译内容是为了建立合作契约、有的是为了实现广告宣传等;三、适应性,即由于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市场信息的跨文化交流,因此其在翻译中必须要使内容符合目标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保证其商务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市场认可。而基于以上特点,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在面对不同内容、不同目的和不同文化背景时,也会出现标准多元的现象。

1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多元化标准

1.1广告营销标准

在市场竞争中,产品营销已经成为企业宣传的重要途径,而广告作为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在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应具备以下标准:一、简洁明了,即广告词要清晰直白,避免长篇大论,以保证消费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二、具有说服力,即广告不仅要具备产品宣传功能还要具备产品推销功能,从而使消费者在“广告劝说”的作用下形成对产品质量的认可,进而完成消费行为。

1.2法律契约标准

现代市场具有法律性,因此在国际交流中,各市场主体之间应该利用法律契约进行行为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合作。基于法律的严肃性,国际英语翻译中的法律契约标准也具备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的特征,其中客观性是指契约要符合市场合作主体的实际情况;所谓公正性是指契约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双方的共同利益,从而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所谓准确性是指契约的措辞要标准、明确,从而保证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有效落实。

1.3指导说明标准

商品的使用说明也是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主要内容,由于不同商品构造和用途的不同,以及使用者知识结构的差异,翻译者在翻译中应该遵守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的标准。所谓内容全面是指说明内容要对商品的安装、使用、维修以及安全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保证消费者能够安全使用;所谓通俗易懂是指说明内容要尽量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知识结构,并尽量降低专业性语言的使用率。

1.4往来信函标准

国际商务之间的往来信函是实现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而基于信函的功能,翻译者在信函翻译的过程中应该保证语言得体、正是客观、不带有感彩,而只有这样才能够向信函接收者准确传递公告、通知等信息,从而提高商务交流的严谨性。

2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策略

2.1大胆创新,提高广告宣传的感染力

广告翻译不同于其他商务内容的翻译,由于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因此在翻译中,翻译者应该大胆想象,并结合本土文化中的语言艺术来增加广告内容艺术美感,例如翻译者将麦斯威尔咖啡的广告Goodtothelastdrop翻译成“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这种翻译方法,避免了直译的尴尬,而是将广告中的引申含义与中国传统文字表达中的对称形式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广告词的意境美,同时利用“意犹未尽”这一成语,更是拉近了中国消费者与该商品的心理距离,从而提高了广告的感染力。

2.2简洁生动,提高翻译内容的吸引力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市场主体的信息交流效率成了影响企业合作交流的重要因素,因此翻译者在翻译商务信息的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简洁生动,以保证信息接收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翻译内容上,例如在“Manybusinesstransactionsareconcludedatthefair.”的翻译中,翻译者将其译为“(交易会)深受国外经营各种商品的中小客商的欢迎。”这中结构错位、信息整合的翻译方式明确地表达了交易会的地位,从而有效地吸引了各商家的注意力。

2.3注重差异,提高内容的文化认可度

由于国家文化的差异性,翻译这在商务翻译中应该尽量迎合目标国家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例如我国的文化注重的是含蓄和意境,而西方文化则比较开放直接,因此翻译者应该注重语言的转化,从而提高翻译内容的市场接受度。

3结语

总之,国际商务翻译作为联接世界市场的纽带,其由于商务交流内容的差异性,呈现出不同的标准,因此,翻译者应该深入了解多元化的翻译标准,并根据不同的标准变换翻译语言,从而实现国际商务信息畅通、有效地交流。

作者:张甜甜 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蒋文静.浅谈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J].英语广场,2016(02):43~44.

第8篇:文化交流重要途径范文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现代大学生;文化意识

“鱼是否知道自己是湿的?”这是文化、媒介评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不知道”。鱼的生存是由水决定的,只有在没有水的情况下,鱼才会感觉到自己的处境。这个例子对于人和大众媒介来说是同一个道理。媒介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以至我们经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更感觉不到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媒介向我们传递信息,给我们提供娱乐,使我们兴高采烈,让我们烦恼困惑。媒介改变我们的情绪,挑战我们的文化意识,侮辱我们的理智。

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变为“地球村”的今天,大众媒介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改变传统文化边界,拓展文化空间的过程中,推进着跨文化传播,进行着文化的整合,同时也携带着政治与资本的力量,推行着文化霸权主义。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各种文化正是由于不断地吸收不同文化的有益因素,使自己不断得到更新、丰富和发展。

现在越来越活跃和频繁的跨文化传播使我们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了新鲜内容,校园媒介也开始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例如,大学生们穿的是“韩国风”和“欧美风”带来的、款式多样的、休闲时尚的衣服;戴的是“韩国风”吹来韵有着光亮色彩的、能展现大学生青春活力的、精细幽雅的饰品;我们的手机彩铃是现在最流行的韩文或英文歌曲;宿舍墙上贴的是安在旭、Rain、张东健、金喜善等韩国影星的巨幅海报;手机、钥匙或书包上挂的是“冬日恋歌”的插图或Rain、辈勇俊等英俊韩星的小型照片;课余休闲时,我们在网上看韩国最新的浪漫爱情剧或美国现在最受欢迎的连续剧;我们模仿韩剧男女主角的流行发型和发色,现在我们最想去的城市是汉城……

追求浪漫、追求美、追求时尚、追求新形式和新鲜内容,喜欢模仿别人的东西、适应性强、价值观和审美观灵活的、代表一个时代的现代大学生正在成为吸收跨文化传播养分的主力军。我们的各类文化意识也随着跨文化传播的潮流而打破了本土文化的界限。具体说来,跨文化传播对现代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服饰文化意识的影响

公元前221年以后,中国在秦汉时期就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织品通过贸易进入欧洲,促使西欧人广泛地了解东方的古老文明。从此东方文化开始影响欧洲中世纪人们的服饰。中国织物光泽华丽的外观、豪华的金银线刺绣与欧洲人对神的崇拜心理一拍即合。尤其在l3世纪,随着西方和东方贸易的不断加强,形成了欧洲人热烈追求东方服饰的热潮,女装衣服的领、袖、衣边均出现模仿绣花的形式。因此,中国袍装和装饰对后来的西欧服装的演变和更新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可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跨文化传播对各民族的服饰文化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的。而现在,“欧美流”和“韩流”在中国迅速蔓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充满活力、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现代大学生,常常把具本民族特色的传统衣服叠放在箱子里,成为追逐“欧美版”“韩版”潮流的主力军。

几年前,在年轻人中间兴起美国黑人的“街舞热”,在我们校园则引起穿HIP—HOP服饰的浪潮。在校园里,无论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男生或女生,都流行穿宽大的休闲T恤、肥大的裤子和滑板鞋。几年来,随着韩剧越来越多的播放,走在校园里,身旁飘过的、一身精致时尚韩版服装打扮的个性男女越来越多。韩剧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剧中女美男俊的主角、催人泪下的煽情剧情外,还有男女主角青春亮丽的各色服饰。现在“韩国风”征服了无数年轻人,让欧美时尚成功的亚洲化。

突出自由自在的个性,即不像西方服饰那么开放、又没有东方服饰那么的过于保守,注重精美的细节处理,简约而含蓄、大方,经典又不失时尚、朴实,闲适中透露出高雅,适合各种场合穿着的休闲、舒适的韩服符合具有追求完美、自然轻松、无拘束的浪漫休闲心态的,还在校园学习生活又渴望时尚个性的现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因此,风靡流行的韩服成为了现代大学生的首选。

大学生们也喜欢佩戴韩剧里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首饰,喜欢金黄色的、剪得千奇百怪的韩版发型,还喜欢像韩剧中的女主角一样着鲜艳的眼影,抹光泽的唇膏,以此炫出自己的青春。

由此可见,跨文化传播使大学生的服饰文化意识更多样化、个性化和色彩化了。

二、对饮食文化意识的影响

饮食文化,从本质上说,不是指这个人和那个人在餐饮上应该做出哪种选择,它指的是隐藏在人们心里的东西;如共同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的基础;指的是人们在这个方面连续重复的群体实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为了生存,曾发明很多加工食物的工具以及各种烹饪技巧和食用方法,并把这些技巧和食用方法利用各种符号传播给别人。也正是因为这些饮食文化的传播,人类积累了丰富的饮食习俗、典故、思想和理念。

信息交流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跨文化交流对各族人民的饮食文化意识的影响更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及饮食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长盛不衰,是因为,不仅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传播交流,同时又积极吸收海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文化。

从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大众传播媒,跨文化传播和交流不断地影响我们的饮食文化,断地更新我们的饮食文化意识。在古代漫长的岁月中,商业贸易传播和宗教传播是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现在各大众传播媒介也成为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2年笔者刚进大学的时候,同学们中间去肯德鸡、百富、德克士等西式餐厅就餐的情况不是很普遍。但随着乌鲁木齐西式餐厅的增多,西式食品价格也随之下降,在校园里,学生去装修豪华、优雅的肯德鸡、德克士、西饼屋等西式餐厅消费成了一种时尚。在各种节日里,同学们很喜欢去环境舒适、给我们新鲜感的西式餐厅,享受给我们带来新滋味的西式食品。最近,随着“韩流”热在中国的出现,各式各样韩国料理的美味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像西餐很快成为我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那样,不久,韩餐也将成为我们饮食文化意识的另一个新内容。

三、对节日文化意识的影响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特色的各种节日。如圣诞节是西方人的最大节El,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最主要节日。随着各民族和各国之间跨文化交流和大众媒介的跨文化传播的日益增多,其他民族的一些节日不同程度地融进了我们的节日文化。特别是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和父亲节等典型的西方国家的节日,在新疆的各民族人中尤其是年轻大学生中很流行和普及。

每次圣诞节,不论是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还是其他学院的学生,都会用圣诞树和圣诞礼物把教室和宿舍装饰得非常漂亮,门和玻璃上贴着“MerryChrist.mas”的贴纸,并相互发短信来庆祝。情人节是追求和向往浪漫爱情的现代大学生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母亲节和父亲节则是我们向父母表达孝心的重妻节日。总之,这些典型的西方节日已成为大学生节日文化意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休闲娱乐文化意识的影响

年轻人都特别重视娱乐活动。尤其是在校园重重的学习压力下,在做不完的作业之中忙来忙去的大学生,特别渴望参与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几年前,校园里主要盛行的娱乐活动是去操场打球,在安静的树林里跟朋友聊天、看小说,晚上则去操场沿着跑道跑两三圈或散步,或去看学校搞的各类晚会。

第9篇:文化交流重要途径范文

A. 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B.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 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2. 2014年“京杭大运河”将作为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的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各国之所以重视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现代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④其存在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 法国媒体的报道通常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本国文字就能把要说的表达清楚。我国媒体却出现诸多如TQC(全面质量管理)、CCTV这样的表述,反而让很多人不明白。有语言文字专家指出:这不好。这种观点是在呼吁国内媒体( )

A. 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B. 需要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C. 需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D. 需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 母亲节(5月9日)怎样表达对母亲的爱呢?日本人送给母亲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送康乃馨,而中国人则以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无国界,民族节日所具有的特色正逐渐消失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 2013年暑期档最受期待电影榜首《钢铁侠3》由迪士尼公司出品,在中国上映的头五天,收入已近4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总票房的82%,让同期电影成为了炮灰。上述数据说明( )

①外来文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②要增强我国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③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文化交流是繁荣民族文化的根本途径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6. 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

A. 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 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 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 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7. 郑和首次下西洋距今已有600多年,600多年前郑和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先河。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②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③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从古至今,每一次文化之旅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受到流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 )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是重要的教育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9. 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他们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A. 商贸活动 B. 人口迁徙

C. 教育 D. 口语传播

10. 2013年1月“微信”注册用户突破三亿,其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下列对包括微信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 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B. 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11. 从“欢乐春节”到上海世博会,从俄罗斯“汉语年”到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从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到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中国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 )

①加深理解,密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②促进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④博采各国文化的长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 在参观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需要确定一组体现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

A. 相互借鉴 加强融合 维护文化安全

B. 和平相处 文化渗透 提升文化软实力

C. 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弘扬传统文化

D. 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13. 针对当前影视泛滥的古代格格、后宫争斗、皇帝、皇太子秘史等。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下列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 )

A.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

B. 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 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

D. 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

14. 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这启示我们( )

A. 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应全部继承和发扬

B.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C. 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应继承和发扬

D. 对于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取缔

15. 北方封闭华丽气质的京式四合院,苗族开敞的吊脚楼,傣族秀丽的竹楼和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族的蒙古包,云贵高原及广西地区的干阑建筑、石头寨、风雨亭等,这些姿质各异的建筑,这些不同民族文化特征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建筑文化,给人以强烈的感性冲击。由此可见( )

①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建筑的多样性②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③建筑是民族的文化记录,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保护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6. 没有本民族的灵魂又何来创新?经典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娱乐片,除了名字与原著相同之外,其他都改的面目全非了,这算是创新吗?当下,最重要的是让中国人都热爱和熟悉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并非无厘头的创新。网友的观点表明( )

A. 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B. 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 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创新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17. “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 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在今天追求和平发展的世界体系中,仍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据此回答18~19题。

18.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当前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与中国古代的“和谐”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对我国古代 的继承。( )

A. 传统建筑 B. 传统文艺

C. 传统习俗 D. 传统思想

19. 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在今天追求和平发展的世界体系中,仍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这启示我们( )

A. 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应全部继承和发扬

B.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C. 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应继承和发扬

D. 对于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取缔

20. “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其强调了( )

A.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 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D. 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21. 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他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段话表明( )

A.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 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 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来源

D. 艺术创新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22. 《唐山大地震》在创作拍摄上借鉴了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并将传统特技和数字科技有机结合,使影片有了相对完美的艺术和技术呈现,再现了当时的景像。这说明( )

①文化形态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②创新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现代高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3. 《梁祝》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用西方的音乐形式诠释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是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说明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的原则是( )

A.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 交流、借鉴、融合

C.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24. 2013年2月11日是中国《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5周年纪念日。《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世界上通行的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拼写汉语。这是( )

A. 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中西文化趋同的表现

B. 弘扬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表现

C. 借助大众传媒,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表现

D. 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科学尝试

25. 2013年6月9日,武汉东湖端午文化节精彩启幕,除了“品飘香糯粽”、“看龙舟竞渡”、“观祭祀大典”等传统活动外,中华儿童画龙舟大赛、“艾”相随大型民俗相亲会也受到广大游客欢迎。这表明( )

①传统民俗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③传统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大量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实物流失,亟待保护。抢救和保护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立法保护。2012年12月1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实施。这部法规对于全面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出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重要意义。

27.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先祖,黄帝陵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轩辕黄帝逸仙之日,也是中华儿女拜谒人文始祖的传统祭日。2012年10月23日, 来自海内外的万名中华儿女聚集在黄帝陵前,举行盛大的 “壬辰重阳两岸同胞祭祀轩辕黄帝典礼”,祭拜共同的祖先黄帝。对此,有人认为,祭拜祖先是封建社会的落后习俗,现在都21世纪了,再举行这种祭祀仪式毫无意义。

你如何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你的观点。

28. 2013年6月7日欧洲部分孔子学院联席会议在意大利举行。来自欧洲19个国家的72所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的大中学校校长、中外院长以及部分中国合作院校的代表汇聚一堂,互相交流办学经验,共商孔院发展大计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本国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之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责任也是使命。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不辱这一使命?

29. 材料一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文化产业生产过程仍沿用传统手段,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加快推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在影视、出版、演艺等领域的运用,提高工艺创意内涵和技术装备水平,改造、升级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材料二 发展文化产业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