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与幼儿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特点;教育方法
现在年轻的父母都有自己繁忙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同时为了让孩子能早点接触学校,适应学习环境,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送入幼儿园。所以,幼儿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特点来总结幼儿教育的方法。
一、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环境。现在的孩子从小被父母宠着惯着,个性就比较强烈。每个幼儿又都有他自己的天性,作为教师应首先了解每一个幼儿的行为,然后用鼓励赞美的方式引导幼儿健康成长。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认知阶段,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模仿能力极强,周围的人和环境都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发育,因此教师在语言、行动上都要积极地鼓励幼儿,注意幼儿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幼儿教育还要重视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幼儿教育不应太重视结果,应按照幼儿的喜好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多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开阔他们的思维,顺应他们的天性。幼儿教育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及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行为方式,才能做出正确的引导,为他们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幼儿教育的特点与传统的不同,刚入学的幼儿年龄偏小,衣食起居都需要照顾,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从穿衣、吃饭等基本生活常识来引导,让幼儿逐渐形成独立的意识和习惯。在这个阶段主要以培养幼儿兴趣为主,为幼儿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
二、当前幼儿教育的方法
当前我国文化教育快速发展,各类人才辈出,社会也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是对一个人进行培养的基础阶段,所以幼儿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要想使幼儿教育更成功,方法很为重要。首先要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利用幼儿的模仿本能更好地教育幼儿。还要进行必要的常识性教育,做好与家长的沟通。
1.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都有自己性格,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想法。当我们认为幼儿行为怪异时,不应指责、斥责他们,那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今后学习也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应该以幼儿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们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呵护他们。在他们发表意见时,教师要耐心地倾听,交谈时可以蹲下来,与他们的视线平行,同时说话的语气尽量温柔,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鼓励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呵护和关爱,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
2.利用幼儿模仿本能
幼儿天生就有模仿的本能,因此在教学时应好好利用幼儿的这一本能。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如吃饭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吃,告诉他们用哪个手拿勺子,一边说一边演示,再加上周围小朋友的影响,幼儿很快就能学会,可以跟着大家一块吃,让他们有成就感。在玩耍的时候,教师要先告诉幼儿,怎样是正确的,怎样避免受伤。通过引导,让幼儿找到玩耍的乐趣。幼儿除了模仿教师,周围的小朋友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非常强的责任感,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良习惯。别外,语言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耍、学习时,要多用礼貌用语,如谢谢、对不起等,这样有利于幼儿养成文明的好习惯。
3.进行必要的常识性教育
幼儿教育还要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幼儿适应生活、认识世界的良好开端。此外,还要教导幼儿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4.多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家长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和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家长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地影响幼儿,所以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更为重要。正因为如此,幼儿教师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十分必要。教师要全面了解幼儿在家里的情况,幼儿在学校的情况也要及时反馈给家长,及时与家长沟通好。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才能让幼儿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为适应社会发展而设立的。幼儿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照顾幼儿的衣食起居,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要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制定出符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健康地成长,让幼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艳.如何有效开展幼教工作[J].学园,2012(2).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幼儿成长中的闪光点,并把幼儿的闪光点进行无限放大,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幼儿犯错误不可避免,当幼儿犯错时,教师不要大声斥责,要艺术地进行随机处理,运用赏识教育既能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又能使之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往往会收到比批评和惩罚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在一次上课铃响后,有一位小朋友来晚了,这位小朋友内心非常忐忑,老师发现他满头大汗,很显然,他是跑着来的。聪明的老师并没有对这个迟到的幼儿进行批评,反而和蔼地说:“这位同学虽然来晚了,但是他却没有因为迟到而放弃,从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可以看出他是非常不想迟到的。”通过这种忽略错误、放大优点的赏识教育,使这位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很少出现迟到现象。由此可见,只要老师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贯彻赏识教育,不但能帮助幼儿改正错误,而且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学其行”的教育目的。
二、尊重个体,提高赏识教育的针对性
由于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天资禀赋等方面存在不同,造成每个幼儿的性格特征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注意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赏识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管理过程中也应注意个体差异,有的幼儿活泼开朗,有的幼儿内向怯懦,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充分尊重每个不同的个体。在管理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优点进行及时鼓励、赞赏,对幼儿的不足要尽量淡化,尽量避免幼儿出现心理上的巨大波动,影响其健康成长。如在日常中有的幼儿喜欢将自己的东西与别的小朋友分享,有的小朋友把自己的东西看得非常重,不允许别的小朋友碰触。这种现象在幼儿管理过程中司空见惯。针对这种现象,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不同性格特征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针对性地教育,既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分享的行为,也要艺术地处理不喜欢分享的行为,使之逐渐意识到分享的快乐,并付诸实践。
三、实事求是,避免赏识教育的形式化
赏识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手段,越来越被广大教育管理者和家长重视。在日常管理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你真棒”、“好样的”等诸如此类的赏识性语言,但是赏识教育的过度泛滥也会影响到赏识教育的实际效果,甚至会使其走向反面,背离赏识教育的初衷。因此,在实施赏识教育时既要注意赏识的对象,又要注意实事求是,对幼儿进行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注意赏识的度。过度的赏识就是浮夸,容易导致幼儿虚荣心增强,甚至造成幼儿的反感,也使得赏识教育形式化、庸俗化。如在绘画课上,许多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也有一部分幼儿画得不够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要一味地进行表扬、鼓励,要实事求是地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点评,对画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要不吝赞美之词;对画得不好的幼儿要淡化不足,努力挖掘其优点并予以肯定、鼓励。通过这种实事求是的赏识教育,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了解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的兴趣,也避免赏识教育流于形式。
四、面向全体,创设赏识教育的良好氛围
赏识是每个幼儿都渴望的,但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幼儿,赏识教育的阳光却很少照耀到他们的身上,从而使得这些幼儿更加自卑,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赏识教育要注意面向全体,不但对活泼好动、善于表现的幼儿给予赏识,而且对那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幼儿也更要关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幼儿教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每个幼儿的特长,创设赏识教育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幼儿都有得到赏识的机会,使赏识教育雨露均沾,提高赏识教育的实效性。例如教师通过举行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示特长的机会,教师要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地进行点评、鼓励。通过这些活动,为赏识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每一个幼儿感受到赏识教育,享受老师的关爱,使之在赞赏中健康快乐成长,同时,赏识教育也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健全的人格,并逐渐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世界。
五、结语
关键词:幼儿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它教育的,他有着其特殊性,在工作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对幼儿进行培养的: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目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得幼儿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容易的多。
二、组织幼儿集体教育活动
众多研究表明,人如果受压抑易使大脑过度疲劳,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处在自由宽松的情境下,则心情舒畅。我国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普遍普遍对幼儿保护多度,这样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使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及创造力,幼儿期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天地,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岁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这样整个过程显得呆板,幼儿没有自主性,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采,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于是,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作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的指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做简单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区描述。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学习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
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到预想不到得效果,而这一方法本身也为今后的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要知道,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要玩什么怎么玩,做什么怎么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况且,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已基本定型,而几岁的孩子好像是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敢想成人没想到的东西,他们敢做成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从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常,幼儿园都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如果有的孩子不跟着做或逃离了教师视线,教师就会反复提醒,甚至训斥,惟恐孩子们离开视线会出什么差错,教师认为只有这样才是责任心强,才是常规好。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刻板的模式,幼儿围在教师周围,必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任何出格行为都会被及时制止,这种过度的关注与呵护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有害的。教师出于保护意识而不让幼儿做这做那,不让幼儿说这儿说那儿,这样就不可能学会自我保护,也得不到自我锻炼和体验的机会。再有孩子稍遇到一点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就义不容辞的出手相助。孩子们遇到一点点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立刻慷慨解囊,告诉孩子一些简单直白的答案等等。结果孩子不用动脑,无须思考就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众所周知,小树在大树的隐蔽下长不成参天大树,同理孩子在成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也不会有所作为。试想孩子的难题都被老师率先解决了,孩子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的机会,没有战胜困难的体验,只能坐享其成,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者,那么,他的想象力、创造力、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何处培养呢?是成人轻易的帮助,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扼制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当然,幼儿园生活也一定要有纪律,无纪律的集体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纪律约束的同时,给孩子创设一种轻松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天地,不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更为幼儿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都要关注孩子的自我问题,及时改正不良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及聪明才智。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与幼儿的情感沟通
20年前,赵寄石教授对我们说,中国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80%的幼儿在农村,我们要深入农村,关心大多数幼儿,研究农村幼儿教育。赵寄石教授带着唐淑教授、张慧和教授、哈咏梅教授等组成的专业队伍进入了大江南北的农村,研究农村幼儿园课程。当时,我是这支队伍里最年轻的一员,我深切感受到了前辈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深深情感,深切感受到了农村幼儿对学习的渴望和农村幼儿教师为幼儿教育事业付出的辛劳,深切感受到了政府在并不景气的经济条件下对农村幼儿教育所表现出的关注和支持。此后,唐淑教授又带领我们继续研究农村多种形式的幼儿园课程,关注一些没有入园的孩子如何才能尽可能地得到良好的教育影响。这两个历时十年的研究,让我产生了对农村幼儿教育的不解情结。现在,我和我的同事及研究生们正在进行“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为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感到高兴,也为农村幼儿教育出现的问题感到担忧,我在内心强烈地呼唤:
让全社会重视农村幼儿教育。90多年前,法国巴斯蒂夫人应邀在上海讲演时就指出,中国人想建立民主共和国,要知道教育是共和国家的基础,幼儿教育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因此,幼儿教育是与国家的发展、发达联系在一起的。今天,很多国家都认识到,军备能让一个国家安全10年或20年,而教育能让一个国家真正长期处于不败之地。人的素质的养成是从人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的,教育是从幼儿起步的;幼儿教育是对全体幼儿的教育,没有农村幼儿的发展,谈不上幼儿教育的成效。幼儿教育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幼儿教育的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让政府责任落实在农村幼儿园。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是需要政府积极推动和承担责任的事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相对迟缓,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政府责任退化、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下降的情况。非注册幼儿园大量存在,不合格教师为数不少,农村幼儿教育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我觉得政府应该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普惠于农村家长和孩子,政府应该积极履行对幼儿教育的义务。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公共事业的前进方向不是市场化,而是福利化、均衡化和公平化。
让教师的身份和权益真正归属于农村幼儿教师。农村幼儿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师问题,教师是否真正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否真正能享有与其劳动相称的报酬,是否能得到应有的专业培训,教师队伍是否稳定,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否能够不断提高,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幼儿教师是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只有让幼儿教师享有专业人员应该获得的报酬,教师队伍才能真正稳定,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精神才能得到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稳定并不断增加公办教师,让幼儿教师享有与小学教师相同的待遇是政府重要的责任。
我很高兴地看到张家港、南京及姜堰等地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所作的各种努力。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农村幼儿教育的研究,让我们永远与农村幼儿教育为伴。
关键词 幼儿教育;教育核心;启蒙;教育方法
人的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启蒙教育和知识教育两个大阶段,启蒙教育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小学生等进行的,幼儿教育对于人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幼儿阶段,对于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时间人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也是塑人的个性的最佳时期,而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引导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幼儿阶段的教师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
一、幼儿教育的核心
1.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表现出的典型性格特征,通常每个人都自己的个性特点,个性不同也决定了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进而对事物的态度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幼儿教育中,个性总是受到规则与纪律的约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也往往忽视对幼儿个性保护,再加上随着幼儿的成长进行知识学习阶段,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个性的发展,导致人的个性的减弱甚至消失。尽管我国教育界已经认识到缺乏个性是一种教育的失败,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人的个性的,幼儿教育更应该从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始,对幼儿的成长要宽容对待,使个性可以自由发展,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导幼儿的成长,不能纵容幼儿顽劣的本能一起滋长,对幼儿要保护其自尊心,当幼儿做错事情时,更多地给予鼓励与宽容,而非苛责,对人的个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好奇心是幼儿个性的体现
幼儿时期是人的好奇心最强烈的阶段,幼儿对于看到、听到的事物总是保持着高度的好奇,他们心中的疑问特别多,因此,表现出“好问”的特点,而且幼儿的问题总是成年人所想不到的,过于天马行空、难以理解,但是幼儿的好奇心真实体现了幼儿的探索本能和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所以,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好问”应当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在便可以更好地为幼儿答疑解惑,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以后进入知识学习阶段能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3.幼儿应以启蒙教育为主
幼儿时期并非知识学习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而是以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开发为主,但是由于幼儿教育处于市场经济当中,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极大,幼儿教育阶段试图进行不同程度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学校不在少数,而对于学生自学自治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就压缩了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其天性不能得到体现,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必须要重视幼儿成长的规律,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过早进行知识灌输。
二、幼儿教育的方法分析
1.游戏教育法
幼儿园的称呼源自德国,寓意幼儿嬉戏、玩乐之意,也即幼儿时期的教育应以在游戏中获得教育为主。但是国内的幼儿教育却定位在小学教育的“预备期”,尽管并没有这么明确定位,但是事实上却是在以这种方式运行,幼儿每天的学习时间远远高于对应该进行的娱乐活动时间,幼儿应有童年快乐被“预备期”教育剥夺。
游戏并非为游戏而游戏,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是在精心设计下进行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动手能力、团结精神、克服困难与恐惧的过程,并从而获得友情和成功。精心设计的有益游戏可以让幼儿不仅收获快乐,还能从中得到锻炼。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以自然、朴实为主,游戏道具的选用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户外游戏,如与绳、圈、球结合的游戏,利用沙箱、小水池进行的室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精神。
2.叙事教育法
幼儿阶段人的思维还比较简单,不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容易接受叙事性思维方式从而获得知识的体验,其思维中情感的导向性比较明显,抽象思维是幼儿阶段所无法理解的,情境模拟、形象性的事物是他们接受事物的主要方式。
知识教育需要人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幼儿教育中过多的知识传授与灌输使得幼儿的思维模式被强迫向逻辑方向快速转变,这一过程对幼儿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他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和体验感受能力总是无法得到教师的认同,同时也使幼儿丧失了创造力和活力,极端地会使幼儿产生“厌学”感,形成对知识的排斥,独立自己,严重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教育中对于人的成长规律的认识和尊重是极重要的,在教育中应以叙事性教育、体验性教育、形象性教育方法为主,减少逻辑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教育内容。比如多采用审议故事、神话传奇故事等。教师在进行叙事性教育时,要对故事内容进行筛选,除了要有吸引人的情境设计外,还要让幼儿能够“进入”故事中,成为“故事中人”,使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这些经验教训会在儿童的记忆中进行沉淀,最终略去细节,变成一个个儿童用于处理日常生活的脚本。
总结:幼儿是祖国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幼儿教育的好坏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幼儿教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需要重视对幼儿个性的保护并促其发展,鼓励幼儿保持好奇心,进而守护其求知欲,让幼儿能够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启蒙教育,在教育中多用游戏教育法和叙事教育法,并对游戏和故事进行精心设计,以求能够让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在人们不断追求幼儿教育扩大化的前提下,幼儿教育中的一些小学化倾向和幼儿心理偏向成人化现象引起了家长和学者的关注,这就要求对幼儿教育重新定位,使幼儿教育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二、文献综述
(一)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通俗日常叫法,在专业及学术角度来讲,将三岁之六岁儿童的教育称之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与一般教育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
早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外教育学家就已经提出了有关教育要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观。如: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要求依据人的自然性和自然倾向性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卢梭的自然教育观,自然教育一方面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身心得到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是自然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自然人。福禄培尔进一步论述了教育的发展和适应自然原则,并阐述了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历史中,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人也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新的更为全面和专业的见解。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体系,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以“做”为中心的方法论,以活动性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多样性原则、利用活教材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为主的教学原则;陶行知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二)天性
天性顾名思义就是自然对人的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性,它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它含有一切遗传东西,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切人体结构中存在的东西。”人类天性是自然史赋予人类物种的先天倾向性。天性是先在的,教育是后来者。在中国的传统哲学史中,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学说,指出:“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提出天赋善性论。孟子虽主张人性善,但他并不认为人的品质就必然是好的,在他看来,先天的人性只是形成美德的生物前提,而非现成的美德。
(三)幼儿教育与天性
教育与天性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教育学和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外铄论”与“内发论”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前者认为人类性格及人性的形成主要是经后天“塑造”而成。与之相反,后者则是强调教育是人类天性的自内而外的一种扩充与生成过程,教育的内在根据在于人的天性。
通过浏览文献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现当代社会中对于幼儿教育应顺应、尊重天性的呼吁少之又少,随着社会、国家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和人们教育观念的逐渐转变,顺应和尊重儿童天性的幼儿教育逐渐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程秀兰在其论文中提出,快乐幸福、理解尊重、保教关爱、身心健康、生命成长、习惯养成、心智启蒙和适应环境等八个方面基本凸显了幼儿教育的本质特征,但是兴趣班和小学化则偏离了幼儿教育本质,即现当代的幼儿教育依然以教育和升学为重,并没有完全的尊重幼儿的天性;苗曼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天性引领的教育之路承载着幼儿教育的光明前途。幼儿园应成为幼儿天性成长的自然之“园”,游戏之“园”,快乐之“园”;幼儿教育应重在“养性”之道;幼儿认知应坚持“具身认知”的根本原则,不“做”不“学”,不“体”不“认”,体验、体会、体认、体悟应成为幼儿认知的基本路径。王萍在论文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课程活动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知识、技能的培养,游戏课程未受到重视,有时还受到冲击,幼儿园教育带有小学化倾向。吴宇在论文中指出:幼儿园课程设计陷入自然的失落的困境,幼儿园课程设计成人化、目标化、小学化、非游戏化、非生活化,并提出归于自然的幼儿园课程重建,课程设计要遵从幼儿童性,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对策与建议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认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天性是文化的根基和尺度,我们必须尊崇天性。儿童的天性被称为童心。刘向东教授在其《儿童精神哲学》中强调,“儿童有自己的精神、哲学、道德和认知,童心是人的根,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是个人不断提升的生长点和根基,也是文明的生长点和根基。”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对策
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积极的学习成长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日趋严重,幼儿教育小学化也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探究其危害、成因以及解决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与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顾名思义即为幼儿教学教育接近小学教育,以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使幼儿教育体现出小学教育发展趋向。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背离了幼儿教育的本质目标,有着巨大的危害性。具体来讲,首先,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学心理。幼儿天性好动好玩,而小学化教学模式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快乐,往往得到的是消极的情绪体验,长此以往幼儿将对学习产生厌恶与恐惧心理。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也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幼儿身体处于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如果强制性让幼儿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过多过早实施规范性学习,不仅不利于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也容易剥夺幼儿的快乐体验,泯灭其活泼的天性,进而危害其心理健康。此外,幼儿教育小学化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幼儿智力的发展。小学化教育注重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主动性,影响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初步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遏制了对幼儿观察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智能开发,这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表现在幼儿园教育观念的错位与功利思想影响。社会上各类幼儿园日渐增多,幼儿园所面临的竞争日趋加大,许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满足工作业绩,不顾幼儿的身心特征与接受能力,使幼儿教育模式小学化。其次,家长的期望可谓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成因。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认为早期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会读写算等知识,将学习的成绩视作教育的效果,担心孩子上小学会落后,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可让孩子提前适应。此外,幼儿园与小学完善的衔接机制缺乏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由于优质教学资源缺乏,当前仍有少数小学为获取较好的生源而实施入学考试,并且按照考试成绩进行分班。面临升学压力,幼儿园与家长不得不配合升学要求,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
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幼儿园管理者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办园理念,强化对教师以及教材的监管力度,对错误观念与行为需及时制止,以正规、科学的幼儿园办学理念获取市场竞争的优势。其次,幼儿园教学人员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教学实践中应当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工作条例》等为指引,开展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此外也需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指导与培训,定期开展理论业务学习交流,引导教师专业化成长,更新教育理念。
2.积极开展家长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
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幼儿园需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目标以及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使家长转变观念,让家长及时纠正“拔苗助长”的行为。因此也有必要积极组织家长教育活动,引导家长掌握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幼儿园可不定期组织家长教育、家园共建等相关活动,以自身的教育理念与立场指导家长正确培养幼儿,形成幼儿教育发展的合力。同时需利用大众传播媒体、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幼教科学先进理念,协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消除小学化教育观念,引导其日常多注意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以及对事物的兴趣,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3.加强指导,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教育既需要具备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启蒙性与丰富性特征,更需遵循幼儿学习的科学性与适当性原则。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也必须考虑幼小衔接工作。首先应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规划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同时幼儿园也需在此基础之上为幼儿升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日常教学中也需注重对幼儿主体意识、主动性的培养,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以及生活习惯,为其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其次教育部门需强化监管与指导,对幼儿教育方法、形式以及内容进行明确规定,杜绝教材教辅滥发等问题,加强幼儿园图书配备、教具配备等检查工作,使幼儿园摆脱小学化教学倾向。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是基础性教育事业,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应受到更多重视。要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必须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依据国家幼教法规制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幼儿教育活动,同时纠正家长观念,加强家园合作,进而使幼儿在轻松、和谐的幼儿园学习氛围中得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永平.找准幼儿园教育“小W化”的根源[J].辽宁教育,2012(2):83
关键词:故事教学;素质教育;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62-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同样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正处于接触和学习的最初阶段,就像一张白纸,正是帮助他们培养习惯与锻炼能力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由于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等方面的限制,对幼儿的教育方式要精心选择,不但能够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心,还要能够让幼儿感兴趣,并且能够充分地把知识传授给幼儿。故事教学就是满足上述条件的一种非常适用的幼儿教育方法。童年与故事分不开。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好奇心,并且能够帮助幼儿好好地学习知识,认知道理。关于如何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幼儿教育实践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一、故事可以培养幼儿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幼儿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故事教育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幼儿由于年龄限制,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所以幼儿教师要注意在讲故事的时候运用幼儿可以听懂的语言,通过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与听故事的兴趣,激发幼儿听故事的愿望,同时要注意采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讲解,比如配以事物、图画、手势与肢体语言等等。幼儿教师在故事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采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词语的解释,还要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反复的讲解,通过反复的重复,加深幼儿对词语的印象,巩固幼儿的记忆,已达到培养幼儿词语理解能力的目的。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精心选择故事,在故事教学中多提问幼儿,不但帮助幼儿巩固对词语的理解,同时要有目的地训练幼儿对词语的灵活运用。
二、幼儿要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教学不但要给幼儿讲故事,培养他们的词语理解能力,还要鼓励幼儿尝试着讲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唯有如此才算是完整的故事教学。幼儿教师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鼓励幼儿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的勇气与自信心。幼儿教师在给幼儿讲述一个故事超过3~5遍,孩子才能够记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然后教师再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辅助,幼儿一般就可以把故事听下来,并且帮助幼儿整理清楚故事内容。幼儿园教师要在幼儿复述故事时,尽量运用肢体语言或表情来引导幼儿讲述完故事,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对幼儿多鼓励与表扬,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对于幼儿忘记故事的时候要引导与帮助,培养幼儿表现的欲望与自信。幼儿教师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不断地重复地复述训练,使幼儿能够自己组织语言复述完整的故事,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故事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表现力,提升其模仿能力
在故事教学中,当幼儿能够完整地复述故事的时候,就要引导和培养幼儿学习如何通过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来形象地表现故事。儿童的言行举止一多半都来源于模仿,而幼儿模仿的对象只能是自己的教师或家长。幼儿园的教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一定要注意语音语调、手势和动作。教师丰富的语音语调,得体到位的肢体语言,再加上夸张的动作表现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幼儿做出好榜样,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书中犹如身临其境,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对象。一般的幼儿园都开设有语言课,鼓励幼儿运用夸张的语言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表演欲望。而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鼓励幼儿进行表演,并对幼儿不断生动形象的表演加以模仿,培养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和模仿能力,为将来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做好铺垫。
四、听故事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
幼儿的年龄导致他们具有丰富、天真的思想。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这一特点,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遇到适当的情节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思考问题,追寻答案,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笔者在给幼儿讲故事《狼和小羊》的时候,由于故事没有完整的结尾,就给幼儿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当笔者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问幼儿:后面会怎么样呢?幼儿会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给出许多的答案,不但由于幼儿的参与提高了他们对故事教学的兴趣,还充分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五、故事中的道理可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利用游戏组织教学活动,灵活应用各种游戏教学措施,以幼儿为教学核心,构建愉快轻松的沟通环境,缩短幼儿和幼师之间的距离,以此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应用游戏,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游戏中加强和幼儿的教育交流,充分利用聊天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缩短幼师与幼儿两者间的距离感;幼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动态,耐心倾听幼儿的心声,让幼儿能够在游戏教学中学会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幼师在应用游戏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多鼓励在游戏中表现突出的幼儿,纠正并勉励在游戏中表现不好的幼儿,让幼儿放下戒备心,真正信任幼师,并向幼师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沟通交流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利用游戏,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进而提升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唯有在有效的语言氛围中,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听、说、思考的欲望、而有效的语文氛围即包括了幼儿敢于表达自己意见的心理氛围以及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幼师可以开展和语言有关的各种游戏活动。例如:幼师可以开展“学汉字”“唱一唱跳一跳”“趣味故事大分享”“我的小梦想”等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词汇量,以此夯实幼儿的语言基础。又如:幼师可以将幼儿所分享的儿歌作品以及趣味小故事等彩印出来,然后画上相关的卡通图画,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为幼儿创造充满童趣的、轻松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能够在游戏环境中,开心地学习,以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幼师充分利用游戏,充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师应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智能差异以及兴趣爱好等巧设游戏教学环境,将幼儿智能与教育充分结合在一起。如:幼师可以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教室里,用他们所喜欢的颜色画出心中的世界,然后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幼师应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作、大胆表达所思所想,以此极大地发掘了幼儿的潜能。此外,幼师应结合幼儿的性格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游戏方案,对于活泼好动的幼儿,应组织他们参与肢体语言类游戏,设置专门的肢体语言表达区、动脑室、小舞台等;对于文静腼腆的幼儿,应设置专门的私密角、美工区。
四、游戏教学能够加强亲子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幼师应加强游戏教学,以此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幼儿的思想、时间、空间、头脑等得到解放非常重要。唯有解放幼儿才能够让幼儿获得自由的发展空间,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其他的事物,培养和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家长对幼儿的管理过于严格,盲目跟风,拔苗助长,忽视了幼儿自身的想法以及兴趣爱好,固执地让幼儿坚持走自己设计好的路,最终造成幼儿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甚至厌恶学习,对亲子关系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充分利用各种亲子游戏,解放幼儿,加强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在游戏教学中,家长切不可作为监督者,对幼儿的一举一动进行严格的监视,而应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活动,深入幼儿内心,耐心听取幼儿的想法,认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注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幼儿的兴趣以及智力发展为引导,多听取幼儿的建议,让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游戏教学环境中健康成长,享受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以此推动幼儿各方面潜能的稳步发展。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