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范文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第1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堂 人文素质 培养方案

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是每个大学教师身担的重任。特别是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所教授的内容更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二、人文素质培养与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 

教育部在全国52所高校开展的试点工作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在大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有关各个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去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崇高理想、优秀情操、完美人格、求实精神和儒雅风度的良好素质的人。 

大学英语教育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重任,但却是很多英语教师忽略的部分,我们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语言本身的教授中,帮助学生们在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这些的出发点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教学目标,更明确的目的是学生的四、六的通过率。把英语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一个个不同用法的词汇和短语以及一个个包含了生词的例句。完全的把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英语本身所带有的文化性,忽视了通过英语教学的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实际上语言是各种不同文化的载体,文化要靠语言去表达出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运用不好语言。”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 

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要对课文本身的内容及涉及到的词汇、句法和语用进行必要的讲授外,还要对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这些内容包括事件的因果,语言现象产生的背景等。对其如不进行解释或解释不清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对其课文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当然如何去进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要靠教师把握,切忌本末倒置,总的原则是课文教学为主。

三、大学英语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话题课堂讨论 

英语教学中遇到很多值得同学们去思考文章,师生们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来共同挖掘课文内深层次的含义。例如在大学英语新理念综合教程中,第一单元college life 中介绍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开始新的大学学习之初要如何去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生活,如何去学习,如何去交友,如何去处理遇到的问题。这个话题对于新生来说很有意义,每次我都会在课前让学生们讨论你理想的大学生活,本单元结束后还会问一些关于新的大学生活你的计划之类的话题。 

2 开展系统的文化讲座 

英美国家的人文知识,仅仅依靠英语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毕竟是有限度的,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化,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对于大学综合英语教程的每一个话题可以在学期之初分配给不同的英语教师,按着课程的顺序,在课余时间以讲座

的形式讲授。仍以第一单元为例,在讲校园生活时,可以介绍英美国家的大学,大学的类型包括两年制、四年制、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对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著名的学府,可以重点介绍一些内容。然后让学生们通过对于英美国家学校的认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与西方的高等教育进行对比。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以影音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外语教学,不仅在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而且有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多媒体教学中所提供的文化背景及社会的文化内容较为丰富多彩,而且“视听资料”都是“原汁原味”的精品佳作,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强,更贴近生活、自然,使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领略异国文化,品味地道英语,在轻轻松松的声像并茂的学习环境里去领悟目的语的妙趣及所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输入语言、文化信息的同时,输入文学艺术修养内容。 

4 突出教师作用 

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来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文素质去吸引学生。作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因此,教师除精通英语语言的形式外,还应熟悉西方文化,自身的人文素质要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余时间要注重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更不是哪一个人就能单独完成,需要所有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的工作除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参考文献: 

[1]龚献静,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1 

[2]陈利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j]黑龙江教育,2007,7 

第2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素质;高尚;健康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人文素养很高,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的人。语文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语言,能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此,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素养,并随时提高自身素质,语文几乎是以人类的这个文化作为背景的。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精通自己所教学科,通晓语文大纲。教学时才可以自如地驾驭教材,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同时,社会在发展,语文教学的观念也应随之更新,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文化知识层次,跟上时展步伐,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教学达到常教常新的境界。同时,即注意言传,又注意身教。教师与学生交往密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让学生愿意接近并让自己受影响。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人们固有的道德信仰、人生理想、价值取向,在各种意识的冲击下,受其影响呈现躁动不安。因此,针对这些现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使学生对道德信仰、人生价值取向有正确认识,摒弃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

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达的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强更高。教师要认识到,中学生是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爱好、情感的,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能感知的活生生的人,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在自己的教学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和信任学生;才会想方设法的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才会注重他们的道德品质以及人格养成的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才会引导他们去发现和形成自己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使他们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使其成为各种能力均衡发展的现代人。

第3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师院校;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077-02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也被称作人文素质,是公民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有形与无形的修为与品质,“具体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以及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1]。其核心内涵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人文知识是指人类历史发展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包括语言、历史、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学科的知识;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与权力、关怀人的生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包括价值取向、情感态度、道德水准、行为规范等思想品位和人格修养;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和处理与他人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解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人际融合能力等。三者中,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形成的基础,人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人文知识的积累,但人文知识又不完全等同于人文素养,必须经过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个体自身的品质和智慧,否则就会出现“有知识没文化、有学历没教养”的错位情况。而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人文精神的提升有赖于人文知识的内化和整合。以上两个方面属于人的心理状态,它只有通过个体的人际交往才能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来。所以,人际交往能力是人文素养的最终表现形态。

二、高师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高师院校学生是未来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这对其从事教师职业、服务社会和提高个人生活品质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弗兰克?H?T?罗德斯指出,家长和社会要求应届生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热情”;“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具有自我约束、个人价值观和道德信仰的方向感”等7种品质[2]。但长期以来,受拜金主义思潮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学生主体的变化、大众教育的推动,致使一些本该由学生自我习得的能力如人际交往、社交礼仪、口头表达、思维判断等,需要被作为专门的学问来传授。“大学开始逐渐变为提供就业帮助的训练营[3]”。如今,大学生人文素养滑坡的现状令人十分担忧。许多大学生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缺失,追求物欲,拒绝进步,躲避崇高,缺乏责任意识、正义感和道德感,不重视个人修养与品德的提升,缺乏爱心和公德心。某高校曾组织一次师范大学学生的人文素质调查。当问及“您对社会上丑恶行径所采取的态度”时,选择“痛恨之而无力制止”的占74.2%,选择“不想制止”的占21.7%,而选择“试图制止”的还不足5%[4]。以如此的人文修养和人文追求,将来要去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担忧。因此,我们在不希望中学变成中考、高考训练营的同时,也绝不允许培养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成为批量生产教师的流水线。

“现代大学应高度重视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教育思想与办学方向[5]”。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明确办学目标,要力争培养审美品位高、人格魅力大、文化底蕴深、人文情怀广的基础教育师资,使他们能够承担起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道德感、公德心等方面的责任。“国培计划”、“硕师计划”是一种应急的补救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相对较低的现状,关键问题还是要在本科教育阶段加以解决。要加强师范生人文素养的培植,使学生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人文教育工作者,即人文知识的传承者、人文精神的传播者和人文情怀的传递者。

三、高师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第4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范文

1、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创新潜力和教育科研潜力,以更加适应发展的需要。

2、透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潜力。

3、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让自己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园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一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批注、摘录优秀语段,提出质疑,用心思考,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潜力。

4、将读书活动与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潜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的潜力,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5、用心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第5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范文

(一)专业技能不高

(1)理论知识掌握不牢。

当前大学生对待专业课程学习热情不高。课前,不能够及时预习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课上,做不到专心致志,听讲马虎;课后,对待知识也不能“温故而知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勤奋程度较低,对待不了解的问题也不会虚心向他人求教。这一切都造成了他们对待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的现状。

(2)专业实践重视不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要想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必须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但当今大学生对此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平日往返于教室、餐厅、宿舍之间,很少走向社会,使得个人专业知识得不到锻炼。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实践能力不足的缺点暴露无遗。

(二)就业态度不端

(1)就业心态失衡,抗压能力较差。

当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心态不够端正,面对各种成功与失败,难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遭遇碰壁,不是第一时间进行自省,以吸取教训,重整旗鼓,而是怨天尤人,埋怨各种外在因素。况且,由于当今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抗压能力较差,遇到些许挫折,心理便经受不住打击。

(2)自我认识不足,求职急功近利。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大学生对待自己却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在就业过程中目标不清,盲目迷惑。同时太过于急功近利,而摒弃求真务实的基本精神。求职从众心理严重,盲目攀比,不仔细分析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一味追求在大型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一味追求公务员等待遇优、等级高的工作职业,对待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避而远之,结果鱼与熊掌均未得之。

(3)崇尚个人主义,缺乏奉献精神。

“位卑未敢忘忧国”。大学生要将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国家、社会、集中之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在求职过程中,不是最先考虑自己能够为社会做什么,而是将个人待遇放在第一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需求与集体需求之间的关系,奉献精神缺失。

(4)过于追求稳定,轻视竞争创新。

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竞争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过于追求稳定的工作,而不能及时拓宽就业思路。对待工作,部分大学生不是主动出击,通过竞争展现自身实力,而是被动等待,希望能够得到公司方面的主动垂青。同时个人就业思维缺乏创新性,不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个人普通平庸的思考、行为方式终将会使自己受挫。

二、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原因

(1)忽视“知行”作用。

知行合一,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但部分大学生却将二者全部忽视。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课本知识的重要性,专业学习热情不高,进而造成个人专业理论水平较低。同时,部分大学生更没有意识到“致良知”的重要性,对待自己专业所学,不能及时将其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

(2)缺乏“中和”心态。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思想自古有之,但是部分大学生对此类心态却较为缺乏,面对求职中遭遇的各种事情,不能很好地处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无法冷静、客观地分析事情缘由,造成心态错乱。

(3)遵循“等级”观念。

“等级”观念在中国历史悠久,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它成为维护君主统治的重要工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学而优则仕”等思想更是在社会中根深蒂固。这种思想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大家在求职时注重地域、工作种类的选择,热衷于考取公务员等职业。

(4)淡化“入世”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学者一直推崇“入世”思想,提倡将个人的发展与家庭、国家、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在对集体的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但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本位主义渐趋盛行,大学生“入世”思想淡化,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往往将个人眼前利益放在第一位,团体主义思想被抛之脑后。

(5)奉行“中庸”之道。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中庸”之道盛行已久,其追求为人处事恰如其分,不偏不倚,追求稳定,不可太过于创新。几千年来,人们奉“中庸”之道为个人行为准则,不敢有所逾矩,当代大学生也是如此。在就业过程中,他们过分追求稳定的职业,缺乏竞争与创新意识。

三、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路径

(一)以人文社科课程为统领,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授大学生人文理论知识、培育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阵地,高校要以人文社科课程为统领,因地制宜,创新思维,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首先要充分重视人文社科课程在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自身地位。可以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计划,适度增加思政类公共课的学分数,以提高同学们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文素养课程培养计划,开设讲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应课程,从理论角度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进而培育就业能力。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要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如在讲授思政、就业指导公共课时,可将授课内容与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鉴古知今,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受到人文精神的培育。同时,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适合性。尝试采取互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如在赏析《诗经》时,可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形式,形成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培育个人就业能力。

(二)以校内文化建设为载体,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影响巨大。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培育,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在校园内要营造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可在校园内设立相应优秀传统文化景观,如校训石、校史碑记;从传统经典要籍中摘词择句为校园道路、楼宇命名;在教学楼、办公楼、餐厅内悬挂古典名言、诗词;在图书馆前树立孔子等先哲贤人的雕像……通过各种方式让大学生身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其感染熏陶,培育就业能力。在校园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只有通过相应的主题文化活动,才能够让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真正得以培育提高。充分发挥社团、班级、团支部、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成立相应的传统文化传播社团,举办书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国学讲堂等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就业能力。

(三)以校外社会实践为平台,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

知行合一,至善求是。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试金石,是校内文化建设活动的有力补充。要创新活动形式,积极为大学生搭建校外传统文化实践平台,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要积极组织好大学生在学期间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周末等空闲时间,参观名胜古迹等主题实践活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交流、竞赛活动,寓教于乐,在娱乐、休闲中提高个人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就业能力。要积极组织好大学生假期期间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假期时间较长,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工作而言,更容易见实效。可指导大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就业创业主题相结合,组织、帮助大学生深入学校、社区,扎实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切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就业能力培育的积极作用。

(四)以网络媒介资源为依托,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

第6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学;人文素质;分析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早已经不再是单方面的。实践证明,音乐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大学阶段,应该增加音乐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现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大学生由于已经受过多年教育,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文素质偏低,具体表现如下:

(1)过分追求物质追求:很多学生对物质的要求较高,忽视了精神教育,尤其是一些大一新生开学时就要求家长为其购买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到大学以后学生开始释放天性,不再学习,而是将个人享受放在了第一位。

(2)一些学生的文化素养偏低,缺乏人文精神:在高中阶段由于过度重视成绩,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被严重忽略,导致很多学生缺乏人文精神。同时很多学生是在强制的情况下才学习的,因此到了大学阶段,自主学习的能力差,长此以往,其文化素质就会很低。

(3)一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很多大学生都是从大学才开始第一次接触社会,因此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差,这样学习,感情都会给其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心理畸形。思想与其他学生不同,给学生自己和别人造成一定的麻烦。因此在大学阶段进行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十分必要。

2.音乐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2.1音乐有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音乐是一种具有一定意境的艺术形式,好的音乐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音乐是实现人们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著名诗人白居易就在琵琶行中写到大珠小珠落玉盘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表现了音乐超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大学阶段,应增加大学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操。

2.2音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高校音乐教学与其他的专业学校目的不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都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总结。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了解音乐的意境和作者的创作背景等增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其文化修养。

2.3音乐课程能扩大学生的视野。

音乐具有很多种形式,无论是国内的,国外的,古典的还是流行的,虽然国界不同,形式不同,但是却具有相同的感染力。学生可以通过音乐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视野更加的开阔,如通过聆听一些风景描写的音乐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的美好,从而树立更加强大的自信。

3.大学音乐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3.1提升教师的自身综合素养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培养教学的综合素质也十分必要。大学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现代大学音乐教师不应该再将自己定义为教书先生,而是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课程。同时培养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在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3.2选择适合大学生的音乐课程

现代大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片面的,很多学生只对流行音乐,摇滚音乐感兴趣。而对中国古典音乐从不过问,有些学生甚至对一些比较消极的音乐情有独钟,整天意志消沉。实际上,无论哪种类型的音乐,只要是积极向上的,都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在选择音乐时,首先要全面,使学生能够了解多种类型的音乐,同时尽量选择积极的,乐观的音乐,以免学生的心理受到影响。如中国古典音乐梁祝,音乐优美,舒缓,情感充沛,适合大学生欣赏。

3.3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核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总是将教师作为课堂的核心,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提高,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低,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新的教育模式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传授音乐欣赏的方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音乐,从而提高其人文素养。

3.4音乐教学应转向多元化

音乐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经常与诗歌,舞蹈等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现代教学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应该与舞蹈诗歌等相配合,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更多的东西,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音乐与舞蹈与诗歌相结合,使音乐更直观的呈现的学生面前,能够有效的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4.总结

实践证明,音乐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阶段,应重视音乐教学,选择适合大学生的音乐,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高校教师也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学生,使学生真正了解音乐,并通过音乐的学习,提高人文素质。(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贾佳.打开音乐之门——如何培养学生音乐聆听和鉴赏的能力[J].南方论刊,2010,(10),

第7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范文

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职业,馆员的个人素质关系到图书馆工作的成败。宋朝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这句话也深深地揭示了馆员读书与图书馆工作的关系,读书与个人的关系。

一、图书管理员职业读书的意义

现代图书馆对馆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个素质不只是指文凭、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主要是看有没有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及人文素养。王余光在《中国文献史》中指出:“作为人类知识载体的文献典籍,它不仅记录着人类的过去,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因此在当今社会读书便成了人们求知的主要方式之一。图书馆员也是读者,更需要读书与求知,不同的是馆员读书还应该富有职业的意义,富有变知识为信息、变信息为知识、变知识为才干的多重意义。

著名画家黄永玉说过:“一个人读一本好书,等于和一个聪明人交谈。”可以说读书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事,读的书越多交的朋友越多。何况我们图书管理员呢?如果整天守着这么多书,而不看书,工作成功又该从何谈起?再加上在别人眼中,图书馆是“养老院”,这就更加要求我们馆员在把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多读书,读好书,用图书馆的知识首先来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个人素养,才能转变人们的观念。学得多了,懂得也就多了;懂得多了,工作的能力也就高了。

老馆员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轻的馆员们要“开卷有益”。我们应该把读书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勤于学习才会有所突破。

二、图书管理员读书的方法

馆员读书要克服读书的盲目性和功利性。所谓的盲目读书就是指为书而累,如果这样,书中所表现的文化就会被淹没,这种读书何谈什么价值?作为馆员我们不能社会流行什么,就读什么,应该有自己的需求。所谓的功利性读书,是说支配读书的理念不是为了提高个人素养和能力而读书,而是为了某项科研而找材料。这种状态下读书会夹杂着浓厚的功利性,读书是为了个人利益。如果我们把这种思想带入工作中去,向读者介绍一些与物质利益息息相关的书籍,这样不仅禁锢了自己的意识,还禁锢了读者独立选择的意识。

图书管理员读书要有专业书目的指导,又要有名师的指点。“名著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馆员应在正确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下,对本校的学科专业及文献特点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认识,其实这就是需要馆员掌握读书的艺术。目前很多馆员的读书与职业要求出现严重的背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借借还还,得过且过;另一方面,读的多是轻松肤浅的武侠、言情小说,对那些科学知识的学习非常粗浅,就是看也是漫不经心地、甚至是一目十行地略读一下而已。总之,馆员们读书处于一种自由、散漫、无组织的状态中。这种随意性阅读,使得提升馆员文化素养的速度非常缓慢,甚至是一种静止的状态,馆员缺乏对知识的认知能力。

其实说起阅读,很多人都喜欢读书,但是现在的读书缺少的是有思想的阅读,尤其是对馆员们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在图书馆,知识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大部分被冷漠地放置在书架上,这种产品只有处在开放性时才可以显示出它的价值。这些知识是否进入教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靠的是馆员们的素质,只有馆员具备了这种文化素养,才可以使这些滞留在书架上的知识得到延伸与发展。

第8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范文

要构建研究生的通识教育体系,就要解决研究生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重视研究生的通识教育,同时必须把教育中心思想推及所有的课程制定、校园规划,并选择关于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学生成长的一整套人格教育学理论―― 包括职业教育、智力发展、情绪引导和创意开发。

1 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和途径

1.1 以文化素质讲座和课程为载体,开设短期素质教育课程

可借鉴本科生假期期间小学期的做法,开设一些与当代生活有关的课程,涉及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地理、自然科学与技术、美学艺术等方面,如当代艺术、现代科学基础、电影文化、社会心理学、西方哲学与文化、营养与健康等课程,课程形式也可以是新颖的,如艺术可以通过研究沙拉盘、墨汁瓶、门锁把的设计等而被教授。这些课程假定对当现实情况的学习,能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作准备;并且假定如果教授得当的话,它们完全可以拥有跟那些基于研究跟生活毫无联系的问题和材料的传统学科一样的学术气质。

打破以往的学科界限,以前瞻的视野完善学子们的知识结构,邀请来自理学、工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知名教授就其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他们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经验分别从学科架构、学术素养、学科前瞻和学科应用研究等方面,解读学科奥妙,分享研究心得,提升研究生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为同学们从事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创新型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产出。

1.2 实施名著阅读工程,建立阅读指导和考核制度,强化研究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名志研读,是获取知识汲取人生智慧的最便捷途径,作为读者,我们只需沉下心,便可窥得作者一生的感悟与智慧。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应当仅局限于专业学科知识的积累,还应当重视涉猎人文、自然和社会多领域的知识以提高个人修养,拓宽视野。名志研读在研究生范围内展开,可以充分发挥出研究生专业背景不同、地域特色鲜明的优势,鼓励学生与教师相互分享相互学习。

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心理健康咨询室、科学以及数学实验室,文学艺术工作室以及素质拓展中心等,这些设施应该要被用来应对进一步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成年人的需要,使研究生在美学和审美、文化和信仰、经验推理、伦理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了解更为系统。图书馆可开展开放式系列讲座,创办形式较为固定的图书馆通识教育班,邀请知名学者来馆做“通才导师”,积极开展书评活动。

1.3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在培养研究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将研究生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举办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具体而言,就是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要区别于本科生,需要坚持以研究生为本,活动的方向、主题、形式以及规模等都需要根据当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来定,要开展一些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展学术性活动,是有别于本科生校园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一方面可以聘请前沿的专家学者到校讲授课程,或者举办专家学者讲座、学术论坛、读书报告等活动,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拓宽视野,提高研究生学术兴趣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设立研究生科研活动创新基金,专款专用,奖励学生科学创新,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

研究生中开展的通识教育,应该强调导师素养及其对学生的引导,注重文化的传承和良好人格的塑造。在平时的交流和沟通中,帮助学生对现实保持开放、关注的态度,体察到社会的需求并富有创意和热诚地发展相应的技能,乐于经历一切。

2 结合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构建有效的通识教育评估体系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是一项必要的管理环节,也是调动研究生学习科研积极性、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构建有效的通识教育评估体系,可以结合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将研究生通识教育效果分为五个模块来评估: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可以按五个模块成立审核专家组,进行课程分类审核,审议的主要依据:一是活动的目标应符合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交叉,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二是活动内容体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相对比较成熟,符合通识教育活动类型设置要求;三是活动所面向的学生应具有必要的基础知识;四是活动的指导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还要对研究生通识教育活动方案制订、实施和结果进行评价,着重对活动目标的可行性、计划的合理性、实践设计的科学性、活动内容的适应性、活动组织和实施的严密性、活动效果的满意度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查,从而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做出相应的改进,保障研究生通识教育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

3 充分发挥研究生会在研究生通识教育中的主导功能,加强研究生“三自教育”

第9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范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创模让城市更靓丽。

早已站在一个新起点的重庆,已蓄势待发,已具备通过开展创模活动,以此提高城市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实施优势发展的条件。创建模范城市是重庆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对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一座座天桥在马路上屹立,这便是“平安重庆”;当一棵棵葱绿的树木在马路两旁纵然生长时,这就是“森林重庆”;当琐碎的嘈杂声从街道消失,这就是“宜居重庆”;当宽大的柏油马路覆盖住泥泞的羊肠小道时,这便是“畅通重庆”;当汽车所造的白雾退却时,这就是“健康重庆”!

而建设一个优质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离不开领导者制定的正确方针,更离不开万千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出谋划策。

重庆创模,“重”在参与,“庆”在有你。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关心并了解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及基本要求,其次,应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注意保护城市别具一格的人文环境和优良的自然环境。还应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环境意识做合格的好市民,好学生,为重庆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