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经济的关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校图书馆;知识创新
自上世纪以来计算机、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各行各业,深处象牙塔的高校图书馆也不能幸免,新技术、新观念的出现,使传统图书馆从藏书结构、文献资源建设利用,到读者服务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其形态、管理理念、工作内容、服务手段等方面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作的重心和服务的重心改变,为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图书馆管理模式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面向不同读者需求、高质量、高效率、适应多学科科研建设需要的文献资源建设的新体系。
1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点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为媒介,对信息的生产、加工、整理和分配,它所包含的知识,包括所有学科,以信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知识经济具有生产、消费、分配和就业四大特征,它是以知识的占有程度来实现资源的分配,其主要内容是创意,由知识的创新者为受众提供服务。笔者看来,在图书馆管理模式下具体表现为:对文献资源的收集、处理,加工和服务过程。
2知识经济带给高校图书馆的机遇和挑战
2.1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需求
知识经济在图书馆管理模式下表现为以文献信息为载体,通过整理加工而形成的一种特殊信息,其加工后以一种“知识”的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传统图书馆只是一种简单的文献收集和借还方式实现,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量的加大,使传统图书馆得以实现文献资源的巨量获得,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使读者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快速查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这是图书馆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图书馆员的机遇,图书馆工作者熟悉自己掌握的资源,具有一定的文献专业知识,通过必要的专业培训就能很好地掌握文献整理加工技能,信息量的加大,知识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运用者的成败,这就对图书馆文献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2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挑战
图书馆不管在纸质文献资源还是数字资源上都面临着诸多的技术问题。如纸质文献的采购上,由于经费有限,不仅要满足本校普通读者的需要,还要兼顾教学科研,以及本馆特色馆藏资源。在数字资源上面,则面临多平台信息筛选,信息处理的问题以及信息存储,文献压缩,系统安全、文献访问及信息回馈等问题。这就对图书馆在人员构成上出了个大难题,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相当的图书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学校学科专业知识和电脑技术、网络技术知识和信息咨询人才。
3以创新服务促进图书馆建设
3.1正确认识图书馆的定位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应该是以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资源为基础结合而成的一种复合体式的新型图书馆,既然是新型复合体图书馆就必然要走传统图书馆不同的发展道路,传统图书馆的概念是以文献实物为主,而图书管理员基本上就是一种轻微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日常工作就是传统文献的借还,文献资源需要读者自己去发现,就是一种需要啥自己去找的状态。图书管理员就是一种被动式服务,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应该是以文献信息加工成知识的形式提供给读者,文献的整理加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和脑力劳动,图书馆工作者通过信息的加工形成一种新的知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通过这种服务,不仅使学校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够锻炼图书馆队伍,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品。
3.2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图书馆员专业素质
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对人才层次的考验,图书馆要发展、转型,专业高效、多能的图书馆员是必不可少的,图书馆员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图书馆要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并行,以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的状况,应以培养为主。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才能真正懂得知识经济的价值,只有具有相关知识和素养的图书馆员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对文献资源的如饥似渴,使图书馆创新能力步上一个新台阶。
3.3注重人文关怀,积极吸引人才
图书馆是一个温馨宽松的大家庭,优雅的环境应配以相对宽松的制度,只有使图书馆员在脑力劳动之余感受到图书馆内部同事之间关系和谐,领导重视,劳动成果和价值得到体现,才能产生成就感和安全感,才能吸引更多人员加入到图书馆队伍中来。
3.4加大资金投入,提倡奖励机制
知识经济就要体现出知识的产出和收益性,只有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才能更好地激励图书馆员创新的激情,在图书馆内部引进竞争机制,完善聘任制度,将岗位,贡献和奖励挂钩,以充分调动图书馆内部积极性,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综上,新时期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立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完善馆员奖励制度,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必要内容,是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新时期高校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重要的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只有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主动服务教学科研,才能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服务为基础,提高图书馆队伍服务水品。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是高校教学科研向更高和更深层次服务的必然选择,也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品提升做出贡献,又进一步锻炼了队伍,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通过图书馆奖励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振了图书馆内部人员的创新意识。加强了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高黔峰.高校图书馆期刊的知识管理[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3)
[2]郑小玲.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4)
一、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首先,传统管理会计提供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日趋下降。当今企业财务报告系统的程序和期间所产生的管理会计信息,对于经理人员的计划和控制决策,为时过晚,过分笼统,还歪曲事实。管理会计着重于收集财务交易系统的信息,公司管理当局所使用的许多信息最初是为财务报告目的而收取并汇集的;多数成本系统主要为部门和企业按月编制损益表,而任何一期的会计报告在下一期中间才能呈报。这些信息的滞后对管理者的决策已毫无用处。传统管理会计长期以来一直假定企业为一个简单化的主体,于是在成本分配、投资决策时所用的方法比较主观,往往以众多的假定为前提来分析现实企业的运作。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生产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与企业的实际数值之间的离差越来越大。信息的失真使得管理会计的决策支持功能松劲,进而使得企业管理的各项决策严重受阻。
其次,不能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变化。传统管理会计的观念,没有与现实的全面质量管理、及时适量生产、存货控制以及电脑控制系统和灵活生产制度等同步发展。它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产品开发寿命周期短的、小批量的高新技术产品公司的需要。现代产品的一个趋势就是很快的过时性。许多产品的寿命周期几年,有些仅为一年或更短。许多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不是靠产品的低成本生产,而是靠产品更新。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推出高性能、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低成本并不是很重要的,而传统的业绩评价始终以成本为中心。在新制造环境中,标准成本的作用值得怀疑。对于短期成本控制,直接人工成本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且基本上属于固定成本,对直接人工成本进行差异分析没有多大意义。大多数制造费用与短期的业务量变动不具有相关性,所以传统的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并不能为短期成本控制提供有用信息。
再次,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的狭隘,易使管理人员行为短期化。传统管理会计研究的对象,一般只局限于大量生产以及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趋于稳定的、成熟的老产品,很少研究新产品的设计问题。实际上,企业要创造一个低成本的生产环境,产品设计是关键。另外,它注重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数据,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通过控制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这会造成管理决策上的短期性:只注重短期的成本降低,而未能从长远的、持续地降低成本的策略上考虑。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建设管理会计对策
首先,创新管理会计对象。对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信息等无形资产的处理在管理会计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势必拉动管理会计和重点由物质经济下重视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向重视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的管理转变。知识经济是多元经济,它不仅要求管理会计越来越多地处理与物质资源有关的经济业务,还要处理与非物质资源有关的业务,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和揭示等。信息流动将影响管理会计人员工作的所有方面,包括如何和何时产生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传输信息、揭示信息以及评价信息。对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与考核,势必成为管理会计新的“制高点”。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从个别企业转向企业集团。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企业内部纵向组织间的管理关系,不再是等级森严的“集权式”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是独立性较强,拥有较大自的“自主式”管理。管理会计组织也从过去的事业部制转向业务部门经理权限较大的企业内公司制,以及合并企业集团的分厂制的管理会计。因此,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分权化的越势,迫使企业集团实施管理创新,一方面确保投资的保值与增值;另一方面增强内部公司或部门的压力和内在动力,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创新管理会计方法。一方面是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创新。鉴于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应当从规范研究向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管理会计研究必须扎根于企业管理实践,必须从价值管理角度对企业实践中的一些新理论与新方法加以总结、提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多元化方向发展。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课题、行业、理论、方法等进行综合研究,改变过去单一研究的状况;第二,多课题研究同时并举,多行业部门的综合研究将使其研究成果更具实用性;第三,多学科在相互渗透,多种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相互结合,使研究结果具有更为广泛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是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的创新。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会计是高科技、新市场需求和现代管理三者结合、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因此,其分析方法应在传统的老三论与新三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要把管理战略目标的制定、成本管理、经营投资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新的管理方式纳入其分析方法之中,并广泛采用作业成本法、竞争对手分析、预警分析和质量成本分析等方法。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对诸如“网上公司”、“网上银行”及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以便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
再次,把握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借鉴先进国家管理会计的科学成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
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发展我国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管理会计是管理和会计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从属物,它与管理环境密切联系。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体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均不同于西方,直接应用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不合适的。西方管理会计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步建立起来的,我们学习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的同时,还要结合本国和本企业的特点来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应将管理会计体系纳入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之中。目前,西方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的概念和内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广义的管理会计包含内容太多,管理会计与现代管理过多的融合,使其失去了会计的特征。我们认为,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应适当地加以限制,不能失去会计的特征。由于西方管理会计涉及范围过宽,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其发展经历曲折,成效不甚显著。因此,我们应当适度地界定管理会计内容,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企业财务管理 目标创新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目标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创新、融资管理创新、无形资产投资创新、资本结构优化创新、财务分析内容创新、财务分配方式创新、财务报告内容创新等。
一、财务管理目标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加速应用,深刻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其一,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企业股东以外的人员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其二,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实际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资本在较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其三,知识最大化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
二、财务管理内容创新
传统的财务管理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评价,可以说是周密细致。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面临着从财务资本向知识资本的扩展,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例如,在知识资本的取得上,财务管理要关注从什么渠道用什么方式取得知识资本,如何降低知识资本的取得成本,怎样优化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之间的结构;在知识资本的运用上,财务管理要关注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如何结合运用,如何有效配置企业的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提高知识资本的利用效率;在知识资本收益分配上,财务管理要关注知识资本如何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
三、风险管理方法创新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表现在:(1)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会扩大投资开发风险。(2)企业内部财务结构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如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知识资产推销方法的选择,会使现有资本结构不稳定,技术资本的泄密、流失、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3)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据统计,美国高科技企业的成功率一般只有15%~20%,而有些高技术项目的成功率只有3%,高技术产业一旦成功,可以为企业带来几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巨额收益。据世界电信联盟测算,信息技术每投入100美元可以获得1000美元的产出,相反一旦失败,则可能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风险的计量、分析、报告和监督系统,以便采取恰当的风险管理能力。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三个过程。风险管理包括三个过程:风险识别、风险管理者应提高判断能力,对风险种类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判断。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机系统等现代分析工具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损失进行分析和评价。采取适当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或将风险合理地转移到投资的其他方面。二是提高风险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风险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当高的素质。他们必须对企业经营及所处的行业、部门有非常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在财务管理及业务管理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经历和体验;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对高新技术的市场走向及潜力进行准确判断。三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与其他管理的有机结合。风险管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作为企业,应提供一种合适的组织形式,以使风险管理者能定期与其他管理人员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商讨,如企业重大事项的决定、企业财产安全的切实保护措施和内部审计、库存现金管理等。
四、无形资产投资管理创新
传统观点认为,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规模、收益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财务管理中一直把项目投资管理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为企业竞争能力、发展动力和收益能力的重要标志,而体现知识和技术的“无形资产”将超过“有形资产”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形式。美国网景公司仅因为开发了可同微软公司的因特网浏览器相媲美的导航者浏览器,便成为唯一能与微软在这个领域一争高下的公司,而它的所有资产就是导航者浏览器这一软件。同样,世界驰名的耐克公司本身没有一家工厂,却称霸于世界运动鞋市场,它的所有财产就是:“耐克”商标、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销售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投资战略将从过去主要投资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调整到大量投资于无形资产上,财务管理也将把无形资产投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首先,必须强化无形资产意识,用法律保护无形资产,企业应当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创新、设计、引进、应用的投资。其次,要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为无形资产投资交易和共享创造依据,为企业资产的流动创造产权量化条件。再次,企业要加大无形资产投资,积累和扩大无形资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断扩展无形资产的范围,特别要注意对知识产权和流通领域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开发使用,提高人力资本的效率和增值能力。总之,应当根据经济发展和竞争的变化,以无形资产的增量去改造和带动有形资产存量效能的提高。
五、融资管理创新
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的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的创新,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是因为:(1)知识资本逐渐取代传统金融资本成为知识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一些发达国家将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资本量化为企业产权已成为现实。(2)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经济趋向全球化、市场化、拓宽可融通知识资本的空间。(3)金融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工程的运用,加快了知识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为企业融通知识资本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工具。
六、资本结构优化创新
资本结构不同资本形式、不同层次及不同时间长度的各种资本成分构成的动态组合,是企业财务状况发展战略的基础。知识资本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本结构。具体来说:(1)合理确定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2)合理调整传统金融资本内部的结构。(3)明确知识资本证券化和种类及期限结构,非证券化知识资本的权益形式及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的产权形式等。通过对资本结构的调整,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与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
七、财务分析内容创新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诊断企业现在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知识资本的作用。因此,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对知识资本的分析,即评估知识资本的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知识竞争力的发展情况。同时,应设立一系列知识资本考核指标,如知识资本利用率、知识资本利润率、知识资本成本率、知识资本增长率、知识资本损耗率等指标。
八、财务分配方式创新
财务分配是由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大小决定的,在工业经济时代,有形资本的多少决定利润分配额的多少。随着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知识资产逐渐转变成为财务分配的轴心,因此财务分配方式也必须创新,确立知识资本在企业利润分配中的地位,使掌握知识及利用知识能力较强的职员在总体上分享更多的企业利润。
摘 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随时都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甚至企业破产。因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企业财务 管理 策略
当今社会,财务风险管理已经备受企业和各国政府重视,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越来越快,不仅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和程序的研究,而且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借鉴国际研究经验和成果,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积极拓展财务风险理论研究的领域,是我国财务风险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更是带动我国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的迫切要求。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但其主要是一个经济组织,其主要目标是经济目标,表现在财务上就是企业财务目标。企业经营的财务成果与其财务目标相偏离的状况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定义为,影响企业不同层次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作用而使财务状况和财务目标产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 因此,企业财务风险又可以定义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企业内部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中起着更直接、更关键的作用,外部风险因素只有通过内部风险因素才能起到作用,才能促使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企业内部风险因素与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制度因素密切相关。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效果必须做到最优化
在具体的生产领域,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具体表现在注重三效的提高上,即注重经济效益的高低、注重经济效果的好坏,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在管理意识上,要有效益意识、战略意识、市场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开发意识、时间意识、人才意识、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名牌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①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客观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
②.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③.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三)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观原因
①.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产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造成负债到期无法偿还,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②.企业经营风险是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
内部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体现,经营风险是财务风险的诱因。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有两种主要的看法,一种看法是: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实物运行与价值运行是不可分的,前者是运行实体,后者是反映媒介;经营风险主要从企业实物运行的角度出发,财务风险主要从价值运行的角度出发,两种风险不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而已。另一种看法是: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经营风险,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资金分配等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这种观点认为,相对生产经营的实物运行,企业的资金运行具有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随着企业资金运行的日趋复杂,财务活动已具有其自身的经营对象,企业可以从事期货、证券等投资活动并从中获利。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营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商品经营,货币、金融工具都可以是企业的经营对象,财务活动不是游离于企业经营以外的另一种经营方式,而是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反映和控制手段。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在企业组织架构中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由专职风险管理专业人员负责风险管理的业务。依据经验这样可节约10%的风险管理成本。然而,依据国情与企业文化的不同,实践中风险管理业务的归属与独立部门的设置并不一致。日本倾向将风险管理业务分散于其他各部门,而英美倾向集中于独立部门。依据风险管理专业人员职责范围的不同,风险管理部门规模大小也不同。笔者认为英美国家的作法比较合理,应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并隶属于财务系统,由企业最高财务负责人兼管或负责。企业财务风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既是今后较长时期内企业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必须解决的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一)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防范意识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要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要改革现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重心应从传统的物质资源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企业可按自身规模和管理特点划分为若干财务管理层次,赋予各层次管理者对等的财务和人事权责并予以制度化;各级层在保证完成各项财务指标的前提下,有权决定该部门的人员指标和人员素质要求,有权提出人员奖罚建议。其次,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国家和企业应双管齐下。要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外语、写作及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适时进行知识的更新;鼓励财务人员接受函授、远程教育,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对财务人员进行阶段考核,竞争上岗;坚持科学决策,减少决策失误;另外,企业负债规模要适度,储备库存要合理,决不能为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使企业过度负债。
(二)增强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企业财务管理就是对资金流的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活动。纵观国内外企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企业的经营危机都是从财务危机开始,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在社会经济市场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是一项十分主要的管理标准。同时,随着国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利保障,因而为工商管理体系的健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通过实施工商管理,能够提高发展速度,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所以合理的协调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针对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商管理 市场经济 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是现代有效的管理运营手段,对调控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相辅相成,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对于市场经济而言,其比较大的特点就是自由经济体系,在该经济体系下,价格直接决定了产品与销售,所以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很大差异,对销售价格与产品质量进行管理显得及其重要。此外,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因而通过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开展工商管理工作。
一、工商管理的作用
对于工商管理而言,其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依据工商企业管理标准对市场经济结构水平和市场经济私有制等方面予以分析,使得市场经济活动具有可控性。在工商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市场整体予以研究,能够达到对市场经济产业的分析与决策,确保市场工商管结构更加专业化。通常情况下,以工商管理的结构标准为基础,就能够实现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予以分析的效果,使得市场受到工商管理的影响,工商管理能够对提升市场经济发挥主要作用,并保证二者能够协调统一。
二、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市场经济是工商管理的前提
我国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因为人类的进步、商品生产和营销等产生的,国家为了对社会中商品经营体制予以监督,成立了工商管理部门,从而实现维护不同阶层的根本利益。对于市场经济来讲,其是在商品生产和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秩序,有关管理人员会结合工商管理规定对维护其秩序,进而促进市场经济效益有@著提高。由此表明,不同商品的生产、交易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工商管理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也是维持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关键,为增强工商管理效率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市场经济促进了工商管理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并且提高生产能力,使得商品的生产和营销关系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利益主体矛盾有所增多,对发展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对其正确引导,只是在市场经济管理制度的作用是难以达到管理的目标的,应当确保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发展互相协作。在市场经济发展期间,通过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因而极大的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市场经济发展发挥主要作用。因此,市场经济促进了工商管理的发展。
(三)工商管理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加大了工商管理力度,进而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为改善市场经济创造有利条件。第一,工商管理有利于对市场经济主体的规范。在工商管理期间,必须保证市场经济体制更为合法与合理,通过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为予以深入研究,可以对市场经济主体加以规范,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工商管理对市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工商管理时,制定了与市场经济主体有关的制度,借助于制度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秩序,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有助于对市场监督。在工商管理时,需要保证市场主体和市场监督工作能够平衡发展。通过强化对市场的监督,尤其是加大对市场经济中的违法状况予以监督,进而为有效解决市场经济发展期间存在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问题提供有利条件。总之,在工商管理的作用下,能够对如上问题予以监督和管理,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3]。同时,在市场经济发展时,常常存在着虚假广告问题,工商管理对其予以严肃处理,对维护市场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工商管理对健全市场社会经济体系有很的的帮助。在借助于工商管理对市场经济发展予以监督期间,需要建立社会经济体系,进而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工商管理发挥其职能,对市场予以监督和管理,实现对市场的规范,使得社会上的资源予以整合,正确引导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从而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科学控制,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而言,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相辅相成和相互监督等特点,通过协调统一对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期间,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有利于经济增长。同时,明确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对明晰工商管理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张诗慧.浅谈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J].品牌,2015(11):94-94.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知识经济又称为新经济、信息经济,它建立在知识的分配、使用与生产基础上,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新型经济,与传统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有着本质区别。总体而言,知识经济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也是知识经济的首要特征。当前,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物质投入逐渐被知识投入代替,进而提升了经济效益,节约了物质资源。知识的掌握和传承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开展又必须以教育管理为基础。其次,知识密集型产品比例逐步增大。传统的工业经济主要以物质生产为主。知识经济则是将知识生产与物质生产有机结合在一起。合理运用信息资源与知识资源,极大地提升产品的高附加值与知识含量。通俗而言,即是说产品包含的知识日益增加,包含的物质则相对减少。再次,知识经济具有高效低耗的特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物质资源高消耗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形势必将被时代淘汰,而信息、计算机技术、电子则会逐渐普及和应用,这都可以极大地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物质消耗。当前,数字化形式作为知识经济的载体,正在改变着人们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而教育则对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探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既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题中之义。
二、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管理的实践策略
(一)建立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直接决定教育教学管理的成效,特别是对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管理的规范有着直接影响。目前,许多学校在教育管理中过于“规范”,对不同年级、性格、能力的学生运用同样的管理标准和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若要顺应知识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在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多样化的管理制度主要是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灵活地调整和修正教学管理制度,并通过有效的措施、组织结构加以实行。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二)建立网络型教育管理体系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管理理念被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点。传统教学管理体系缺乏师生互动,单一僵化,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管理效率难以提升。因此,若要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就必须运用网络工具和平台构建网络型教学管理体系,以提升管理者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网络教学管理体系首先要求注重师生沟通交流。简单而言,即是指无论是在教育系统外部,还是在教育系统内部,都必须实现双向沟通,在融洽的师生氛围中有序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00、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构建互动平台,及时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求,并给予帮助和指导。其次,要重视学生在网络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一切教学管理活动的中心,因此,教师利用网络设计教育管理方案或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完善基本管理机制
[关键词]考勤预警;学业预警;毕业预警
[DOI]10.13939/ki.zgsc.2015.43.115
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过程的学习质量考核和管理。
1 学籍预警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因违反学校《学生学籍与学业成绩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中关于累计积欠学分、考勤违规、记过违纪等方面的规定,而造成的休学、退学、延长学制或者无法正常取得学历、学位等学籍不良异动的情况,极大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的运行,影响到了院系的学风建设。
探索学籍预警管理机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学籍预警是指在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针对学生在学籍管理中出现的不良学习情况,及时以书面形式提醒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学校、学生与家长三方之间的沟通协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探索学籍预警管理机制改变了传统学籍管理,变“秋后算账”为“过程预防”。通过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采取提醒预警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推进院系的学风建设,也体现了高校“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教育理念。
2 学籍预警的种类及具体实施
在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党委与行政的正确指导下,语言文学系结合具体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近年来积极探索并实践学籍预警管理机制,在全系范围内逐步推行学籍预警管理机制。学籍预警分为考勤预警、学业预警、毕业预警三种类型。
2.1 考勤预警
考勤预警是指对因无故旷课累计节次临近学校处分节次的学生发出的预警通知。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学生学籍与学业成绩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未经请假或请假未准及超假者,以旷课论处,并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①一学期旷课累计达30~40学时者,根据情节轻重及认错态度,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②一学期旷课累计达41~60学时者,给予记过处分。③一学期旷课累计达61~80学时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④一学期旷课累计达80学时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语言文学系各班的教学联络员负责记录班级《课堂考勤记载表》,班主任签字后每周定期交给系办秘书汇总。系办秘书抽查各班级考勤情况,核实各教学联络员记载的真实性。每月将考勤记载表中旷课节次进行汇总,确定进入考勤预警学生的名单。
考勤预警,分为考勤谈话预警与发出《考勤处分预警通知单》两个级别。当学生累计旷课学时临近20节时,在全系范围内以《一周教学工作要点》的形式予以公示考勤谈话预警的学生名单,班主任老师、系秘书、系主任分别约谈该生,做好充分的沟通,要求学生端正态度,并提出考勤要求。如果该生无视纪律继续旷课,累计旷课学时临近24节时,再次以《一周教学工作要点》的形式予以公示考勤预警的学生名单,并向该生发放《考勤处分预警告知单》学生联,对学生提出考勤处分预警。考勤处分预警通知单分三联,即学生联、家长联、院系联。其中,学生联在系主任约谈时发给学生本人,家长联由班主任老师寄送学生父母,院系联由秘书存档。对学生发出预警通知单后,如果该生屡教不改,继续旷课者,一旦达到学校的处分节次,将严格报送学校严格按照学籍管理条例进行处理。
语言文学系自全面推行考勤预警以来,主要依托各班级教学联络员的《课堂考勤记载表》,要求任课教师与班主任老师积极支持教学联络员工作,协助抽查课堂考勤记载的真实性。系秘书核查《课堂考勤记载表》,并每月进行情况汇总,做好各班级的旷课学生情况统计并确定考勤预警的学生名单。其中,部分学生在考勤谈话预警后,出勤率有很大进步。但仍有小部分学生继续旷课,无视纪律。在向这一类学生发出《考勤预警通知单》学生联后,学生大部分很受到触动,表示要改过自新。但依旧有个别学生毫无触动,语言文学系将该生旷课的材料报送学校教务处严格进行校纪校规的处理。
2.2 学业预警
学业预警是指对无法按时完成学业,有可能要延缓学制的学生发出的预警。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学生学籍与学业成绩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学籍异动处理。①一学年经学期补考后取得的总学分低于该学年教学计划规定的应修学分1/2者;②各学期累计未获得学分本科生超过30学分,专科生超过20学分者。
语言文学系自推行学籍预警机制以来,在每学期期初清查学生的所获学分与未获学分的统计情况。其中,对于未获学分已临近学籍异动处理一半及以上学分的本专科同学,在全系范围内以《一周教学工作要点》的形式予以公示学业预警的学生名单,班主任老师、系秘书、系主任分别约谈该生,并向该生发出《语言文学系学业预警通知单》。预警通知单共分三联,一联学生存,一联家长存,一联系办存。
系秘书从教务管理系统中导出数据,清查截至目前各班级学生未获学分的情况。统计表格中,详细可以查看每个学生未获得学分的情况。已临近学校学籍异动处理的学分的学生列入学业预警对象。班主任、系秘书、系主任约谈同学,了解未获学分的各门课程的情况,鼓励该生发奋学习,改过自新,并向该生发出《语言文学系学业预警通知单》学生联,对该生提出学业预警。家长联由班主任老师寄送学生父母,院系联由秘书存档。学生在领取预警通知单后,产生一定的学业危机意识,逐步端正学习态度。
2.3 毕业预警
毕业预警是指对因未修满本专业学分,或者未到学位授予条件而无法取得学历、学位的学生发出的预警。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学生学籍与学业成绩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凡在籍学生,德育和体育合格,在规定的期限内,修完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取得了本专业要求的各类最低学分,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本科生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语言文学系探索从大三本科下学期(大二专科下学期)开始进行毕业资格审查,提前启动毕业预警机制,提高学生对具备毕业资格的认识,加强自我学习的自觉性。对于正常取得学历、学位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毕业预警,并发出《毕业预警通知书》,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在学校、家长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尽量避免出现无法正常毕业的情况。
为了加强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了解毕业生资格的情况,语言文学系制定了《毕业生资格审查摸底统计表》。表格内容涉及学位课平均分、专业课补考门次、公选课学分、终极补考课程、受处分情况、普通话、等级英语等成绩栏。学生如实填写表格,并根据表格内容先进行自查,有发现不足的地方要更加刻苦学习,不断进步,争取毕业时能够顺利获得学历、学位。学生上交的摸底表格,系秘书从教务管理系统中核查该生的学业基本信息是否填写准确。对于毕业或学位授予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老师、系主任有代表性地约谈,动态跟踪关注学业进展情况。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利用课堂教学,重点辅导预警学生的学业。
毕业生资格审查表的数据是动态型,不断进行刷新统计,有新成绩添加的学生可以重新统计。同样,对于取得学历、学位有困难的学生,将发出《毕业预警通知书》一式三联。预警通知单共分三联,一联学生存,一联家长存,一联系办存。
3 学籍预警管理机制的努力方向
3.1 增加学籍预警管理人员队伍
目前,在探索实践阶段,暂时是教学秘书与班主任参与学籍预警的管理。为了加强管理力度,探索逐步将专职辅导员加入学籍预警管理人员队伍。在执行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密切配合,统一协调。教学秘书负责各类预警信息的分类汇总,辅导员负责通知学生、家长、班主任,并协助班主任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警示教育。
3.2 进一步加强教学联络员队伍建设
语言文学系历来重视教学联络员队伍建设,吸引一批优秀学生干部到教学联络员队伍中。新学期,拟将教学联络员会议改成例会制度,并配有专任教师进行指导。发挥教学联络员反馈的信息直接性、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把教学联络员的队伍作用在学籍预警机制中发挥到最大。
3.3 加强学籍预警学生档案建设
目前,对预警学生的约谈缺少文字的记载,预警通知单寄送给家长后,缺少家长信息的反馈。今后将拟定出《学籍预警谈话记录》与《学籍预警家长联信息反馈表》《学籍预警学生动态跟踪情况》增加预警学生的档案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隐性知识管理 制造企业 核心竞争力 突变级数法
[分类号]F062.3
1.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目前,我国被公认为是世界四大制造业国家之一,然而我国还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制造企业的核心能力低下,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自主学习能力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的瓶颈。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崛起,制造企业的经营和持续发展不再主要依赖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资源,而是更多地依赖专业知识、想法和洞察力这些智慧资产。21世纪的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知识管理正逐渐成为现代制造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按知识的属性和获取、传递的难易程度,可将制造企业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就知识而言,由于显性知识容易沟通和共享,也极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和模仿,所以,显性知识显然难以形成制造企业持续的经营优势。研究表明,制造企业中经验、技能、心智模式和组织惯例等隐性知识具有巨大的客户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和难以复制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其看成企业的战略资源。
2.理论回顾
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非新颖的概念。1959年Penruse就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使得企业更好地分配和利用资源以获得经济租金。在此基础上,Hamel和Prahalad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为开端,使用“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描述那些具有中心地位以及战略地位的竞争力,并把其定义为:组织中的累积性知识,特别是如何协调迥异的产品技能以及整合不同的技术流知识。自从Hamel和Prahalad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理论后,出现了从不同角度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各类文献,虽然相关提法不一致,但都强调了企业中这些特殊的知识和资源对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在关于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研究中,学者们对隐性知识管理与开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他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进行的考察中,偶然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ku jiro Nonaka)强调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隐性知识的调用和转化,并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螺旋模型;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认为隐性知识不可用言语来形容和解释,它只能被演示证明它是存在的,学习这种知识唯一的方法是领悟和练习。纳尔逊和温特等学者从组织理论的角度进一步扩展了隐性知识的内涵,他们认为隐性知识不仅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也存在于组织中,如企业文化,团队的默契、融洽和协同,组织惯例等知识;还有很多学者如Alvin Toffier、LubiI等也从不同角度对隐性知识进行了分析。尽管很多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隐形知识都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隐性知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和作用的探索研究不是很多,如何发掘企业中的隐性知识以及研究隐性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是企业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隐性知识管理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3.1隐性知识管理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核心竞争力是制造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隐性知识更胜于显性知识,是提高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隐性知识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手段主要通过隐性知识学习、隐性知识整合、隐性知识共享以及隐性知识创新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有效运行和管理能够使新知识和新技术在制造企业内部得到最大程度的积累和复合,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和扩充知识储备与资源,形成新的良性循环。隐性知识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是动态的、内在的和持续的。
3.1.1隐性知识学习 制造企业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非常重视隐性知识的学习,隐性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来有效完成,制造企业需要不断地学习进行自我充实,而学习过程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和转化后逐渐形成的。制造企业组织和接受培训的能力、人均知识学习时间与费用的安排以及获得有效知识信息的广度和速度,都是制造企业通过隐性知识学习所要成长的重要衡量因素,通过不断“学习-修正-学习-修正-学习……”的循环,隐性知识才能得以沉淀和积累,从而延续与扩展企业的竞争优势。
3.1.2隐性知识整合 制造企业的隐性知识体系具有复杂的系统特征,是多元知识资源要素融合的体系。但是这些多元知识资源的无序性会造成知识融合的困难,而条理性秩序化的知识便于知识的融合。知识整合的最开始离不了组织中技术、管理、营销人才的参与协作,这是制造企业知识整合的组织基础。知识的整合从最开始的知识“源”体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受力动态活动,摒弃无用的知识,使制造企业员工和组织的隐性知识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知识系统的新旧知识、内外知识和零散知识资源得以有效整合,满足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知识需求。
3.1.3隐性知识共享 隐性知识共享比显性知识共享更富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更有赖于企业隐性知识的共享,以使隐性知识资源通过社会化、外部化、整合化和内部化四个知识共享过程,在企业内部螺旋状发展和延伸。
社会化和外部化主要是通过制造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利用水平体现,整合化和内部化主要是通过知识共享制度的完善、知识共享激励措施的制定和事实来形成助推作用力。隐性知识共享有利于组织实现跨部门、跨团队、跨项目、跨产品领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信息流通,企业藉此实施专业化战略,将优势覆盖多种产品领域,并向其他经营领域延伸,体现范围经济,实现知识的流动性价值。
3.1.4隐性知识创新 隐性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更专注于技术和知识的转移和扩散,帮助企业填补在市场上的“知识结构洞”(structural hole)。“结构洞”原指“社会网络中某个或某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或关系间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隐性知识的创新目标主要是在企业家精神的带领下完成新知识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制造企业的研发努力形成自己独有的专利、技术秘密和技术诀窍以及通过知识创新奖励的实施等手段弥补市场空白的知识空缺,形成企业独
特的知识资源,通过知识重组和商业化运作,协助制造企业改善其内部的创新流程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
因此,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知识的学习、整合、共享和创新,制造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促进知识创新和流动,使知识在流动中实现增值,从而达到提高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目的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终极目标。
3.1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过程中,为了减少主观随意性,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以采用经验确定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筛选指标。参照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核心竞争力要素构成及评价指标设计原则等理论研究方面的结论和成果,并参照我国2010年统计年鉴的条目,结合上述隐性知识管理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在充分考虑到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及行业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4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的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4个二级指标包括知识学习、知识整合、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15个三级指标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隐性知识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具体如表1所示:
4.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突变级数评价模型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Rene Thorn)创立了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这是突变级数法的理论基础。突变理论是研究不连续现象的一个新兴数学分支,一般所讲的突变理论实际上是初等突变理论(包括折迭型突变、尖点型突变、燕尾型突变、蝴蝶型突变、双曲型脐点、椭圆型脐点和抛物型脐点),其主要数学渊源是根据势函数把临界点分类,进而研究各种临界点附近非连续态的特征,即为有限个数的若干初等突变。把这样得到的知识与对不连续现象的理论分析和观察资料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型。突变级数法是利用模糊数学与突变理论结合产生的突变模糊隶属函数对问题进行评价的方法,由归一公式进行综合量化计算,最后归一为一个参数,即求出总的隶属函数从而得到综合评价结果。评价过程中不需人为确定权重,只需考虑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对解决多准则评价问题精确、易行。在评价问题中常用的突变模型有3个,即:
尖点突变:f(x)=x4+kx2+lx (1)
燕尾突变:f(x)=x5+kx3+lx2+mx (2)
蝴蝶突变:f(x)=x6+kx4+lx3+mx2+nx (3)
f(x)表示一个状态变量x的势函数;状态变量的系数k,l,m,n是状态变量的控制变量,控制变量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系统的状态。使用该方法评价的主要步骤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建立递级突变模型(也就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次的突变系统类型)、用突变系统的分歧集方程导出归一化公式,利用归一化公式进行综合评价。
4.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结合评价目的对总指标分解,直到某一层次指标的下级子指标容易被量化,停止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分解过程中每一层次指标的下级指标数量不要超过4个。在层次结构确定后,需要由评价者结合经验(如专家经验或参考相关文献)对同一层次中同一属性的指标,即这些指标的上一层次指标是同一个指标,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3种模型控制变量的作用和主次地位如表2所示:
4.2建立递级突变模型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起来后,要确定同一层次同一属性的指标所属的突变模型类型。确定递级突变模型的主要原则是:若一个指标可分解为两个子指标,该系统可视为尖点突变系统;若一个指标可分解为3个子指标,该系统可视为燕尾突变系统;若一个指标可分解为4个子指标,该系统可视为蝴蝶突变系统。
4.3归一化公式的确定
为了便于评价的进行,需要对突变模型的分歧集进行归一化处理。尖点突变、燕尾突变、蝴蝶突变的归一化公式如表3所示:
4.4综合评价
这里所谓的评价,就是利用最底层指标已得数据,结合归一化公式逐级计算出各层次的指标值,最终得到对评价目标的评价结果。正如步骤(1)中描述的那样,一个系统中的上级指标为状态变量,下级指标为控制标量,状态变量可以由下级指标通过归一化公式计算得到,在计算状态变量x的值时要依据情况选取归一公式计算得到的值中的最小值或平均值:若系统的各控制变量不可相互弥补不足,按“大中取小”原则取小值,反之取其平均值。
按照上述步骤建立起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的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如下: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前文已经构建了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与方案层组成的系统基本满足突变级数评价要求的层次结构要求,而目标层与准则层构成的系统中,控制变量的数量为6,与突变级数评价要求的层次结构要求不符,同时知识的学习是企业从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获取和挖掘知识的基础能力;制造企业在获取和挖掘了充足的、新的组织需要的新知识以后,需要通过知识的整合和共享将这些新知识进行分类处理、消化和吸收,以便能使企业的能力得以提升,因此知识的整合和共享是更高一层级的能力;最后,制造企业要想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努力完成知识的创新,以便能够占领更广阔的市场,这就需要对知识进行创新,因此知识创新是辅助制造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高级能力,为此我们在原有目标层与准则层之间再引入一层:基础能力、中级能力及高级能力。建立起的层次结构模型见图1。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递级突变模型。由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各级指标所处的突变系统模型。基于知识管理的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中,知识学习指标B1、知识整合指标B2、知识创新指标B4可视为蝴蝶突变系统,知识共享B3可视为燕尾突变系统;二级指标中,中级能力可视为尖点突变系统;一级指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可视为燕尾突变系统。
・由确定的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递级突变模型,结合表3给出的各突变模型的归一化公式,很容易得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对应的归一化公式,如表4所示:
・综合评价。这里只需要根据收集来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指标体系在设计的时候遵循独立性的原则,各指标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控制变量在取值时应该利用平均值来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只需要知道底层的信息就可以对制造企业做出评价,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都是正向型指标,为此在利用该模型进行实证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将单项的指标最高值设为一百分。
在计算结束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判断。突变级数评价法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开辟了新的方法与思路,具有不需要对评价指标赋权的优点,而是根据各自目标在归一公式本身中的内在机制决定,避免了专家赋权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准确。本文基于突变级数法构建了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与以往对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不同,此评价模型更具针对性,重点评价制造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基础能力、中级能力和高级能力分别如何,以及每种能力构成因素的现实状态及其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落实《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试行)和相关的管理办法、规程,使本市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为了使原工人考核机构的工作逐步纳入到本市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在一段时期内,各级工人考核委员会、技师考评委员会将与新建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并存;当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承担的某个专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能够覆盖全市时,各级工考委对该工种的鉴定权限将同时取消。
二、1995年5月起,按照《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管理办法(试行)》,凡符合建所(站)条件和1995年计划开设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范围的单位,可以向市劳动局职业技能开发处提出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有关表格向职业技能开发处领取)。
三、对各级工人考核委员会、行业技师考评委员会、考核站的鉴定资格进行重新核定,具体要求是:
1.各考核站按新申请建鉴定所(站)的条件申报。
2.根据实际,需新申请《工人技术等级考核许可证》和调整鉴定工种、级别范围的工考委,按《关于实行工人技术等级考核许可证的通知》京劳培发字〔1989〕379号文件规定程序申报。
3.不需要变更鉴定工种、级别范围的各级工考委,由局、总公司、区、县将《许可证》、考核标准等原始申报材料(注明领导小组人员变更情况,并在原《许可证》考核范围栏前,按劳动部《行业工种分类目录》的规定填写编码),和1994年考核工种、等级、发证情况列表汇总报市劳动局职业技能开发处,经核定后,换发《许可证》并重新编号。
4.市劳动局对长期不实施鉴定的工种和不按规定开展鉴定的机构,将进行调整。
5.1995年6月1日起,各级工人考核委员会、行业技师考评委员会、考核站,暂停考核工作。经过重新核定后,方可实施考核。核定工作到1995年9月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