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23—01

学校教育价值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以先进的教育价值观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不仅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发展新教育与实施新课程、新理念的全新教育形势下,作为一校之长,如何实现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仍是当今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学校教育价值观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价值观与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相关,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指导,它决定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发展中,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者在确立学校教育目标和发展目标、制定办学思想和学校管理制度以及构建师资队伍、创设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决策时,都是以学校教育价值观为指导。

学校教育价值观也是学校教育主体认同的核心,从我校的发展及无数事实证明,学校能否发展最先取决于创办人的教育价值观,随后的进一步发展则取决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共同价值观。这种共同价值观,为学校提供审视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的标准和尺度,用来衡量、评价、判定从学校精神层面到形象层面的文化内容好与不好,从学校战略目标到校本课程标准的正确与不正确。

二、如何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先进的教育价值观是学校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作为一名校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以此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1.从自身考虑,形成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和领导意识。作为一名校长,自己首先应该具备正确地科学的教育价值观,以此推动整个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只有把高尚人格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把人的社会化所必需的素质,作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价值。还应该解放思想,摒弃高高在上的“领导”观念,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开展工作,拉近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开拓教育空间。

2.从教师考虑,创建具备良好师德的教育团队。作为教师队伍的领导者,校长要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和发展要求,通过教师发言、座谈、问卷调查和观察教师的工作实际等途径,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取向,引领教师学会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的面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有力的调节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努力快速适应当前的环境并成为与时俱进的排头兵。校长除搞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外,还要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制定相应的教师学习培训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领头羊”,开展教学赛课、论文评选、说课授课评课和理论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让这些活动得到有效落实。

3.从学生考虑,提升学校文化品位。要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首先要以学校历史为根基,以典型范例作为基石。代表学校发展历史的人、事和物件记录和证实着先行者对学校发展做出的贡献和成就,这些是确立学校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行为制度层面的学校文化,学校教育价值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强制作用下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目的是让师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在学校精神文化的指导下,引导师生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自然。两个方面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办学条件中形成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风是在学校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师生的群体风尚。应包括以下三种文化风气:一是治学严谨。二是品德高尚。三是纪律严明。

教风是教师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行为习惯,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群体风尚。良好的教风应当具备的文化风气有:一要热爱学生。二要有敬业精神。三要自尊自爱。

第2篇: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8-0023-03

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具有强烈上进心的教师队伍是行不通的。在某种层面上,学校管理者要有“教师第一”的思想。因为学校所有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靠教师去实现,只有教师不断成长和发展,才有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因此,培养和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校长引领教师发展

办一所好学校,必须有一支好队伍。校长作为学校的“砥柱”,其引领至关重要。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校长的发展,就难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校长的解放,就难有教师的解放;没有校长的创造,就难有教师的创造;没有校长的转型,就难有教师的转型。

(一)率先垂范强练“硬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校长,必须做到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有发言权。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以工作的态度对待研究,坚持不断地读书学习,强练“硬功”,形成积极而健康的素质内核,以此辐射校园每个角落。近10年来,我阅读了近100本中外教育教学类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内化,提升自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积极从事课题研究。通过读书、实践、研究,引领学校教师走上科研之路。

(二)百花齐放彰显“外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手指伸出有长短,教师素质有高低。特别是我校缘于三校合并,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师德水准良莠不齐。对此,校长不能怨天尤人,只能从实际出发,研究对策,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学校鲜明提出:抓两头促中间,实现“软着陆”,打造软环境,彰显“外功”,在融洽氛围中实现“荣辱与共,肝胆相照”。我们对不同的教师实施不同的策略。一是“木桶定律”策略:学校中的每一个教师都是组成“大木桶”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师资队伍质量不仅仅取决于整体状况,而且往往取决于某几个不合格教师。“最短的木板”就意味着学校的劣势。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对这类“薄弱教师”,校长以身示范,切身引领,让他们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当前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机会就派他们到外地学习,并让他们走进优秀的课堂,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逐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是“孤峰原理”策略:在21世纪的今天,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的成功往往受教师队伍中某几个关键的杰出人才的影响,他们的辐射堪称“原子弹”,有很大的杀伤力。对此类“智慧教师”,一校之长应积极创造和谐的“软环境”,鼓励和引领这几个“富人”,带动一批人富起来。目前我校有市骨干教师38名,学校要求他们发挥好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开设观摩课、示范课,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听课与评课,以此带动一大批教师尽快地成熟起来。

(三)心心相印打造“内功”

作为校长,要想办好一所学校,同样要以心换心,心心相印打造“内功”,以人文之举,引领教师前行的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理解、关心每一位教师。无论哪位教师生活或工作上遇到困难,学校总是给予悉心关照和真心帮助,尽最大可能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经常组织校本培训,挖掘教师潜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组织基本功大赛,让教师苦练内功;提倡人人有课题,督促和帮助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组织读书论坛,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研究平台、学术交流平台,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成为富有爱心又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

二、制度保障教师发展

在学校管理中,只有不断增强教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才能够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增强学校的内部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够真正地成就教师。

(一)岗位设置找准对接点

在教职工聘任中,在制度制定上,应有客观的标准和条件。为此,学校从实际出发,本着有需必设岗,设岗必有责,有责必考核,考核必奖励的原则,建立健全学校内部机制,合理设置教学、服务、管理、评价的内部机构,实现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管理。聘任之初,公开竞聘岗位,然后在聘任小组的领导下,校长聘任中层干部及年级主任,政教处和年级共同聘任班主任,教务处、年级和班主任共同聘任任课教师,后勤负责人根据岗位需要聘任相关人员,落聘人员按照相关制度实行待岗、跟岗学习或转岗,从而逐渐形成以归属感为核心的聘任机制和文化。

(二)教研活动形成合力点

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不仅能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方法,而且能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让大家感受到来自学校团体的帮助和温暖。我们经常请大家来学校作报告,开阔教师视野;请名师教海导航,让教师拜师求艺;组织讲坛论坛,为教师搭台引荐。我们还经常开展读书活动,让教师走近经典;举办各种沙龙,让教师交流碰撞;建立导师制,帮扶结对等。所有这些都旨在形成合力,营造一种教研制度文化,在教师队伍中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三)专业成长凝聚幸福点

多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

1.撰写个性化的读书笔记

学校要求教师找准自己的生长点,按自己的研究方向搜集资料,确定阅读方向。在读书过程中,撰写个性化的读书笔记:可以是教学反思的摘抄,可以是教学案例,可以是采撷的教学理论精华,可以是整理的名家教育手记……读书笔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异彩纷呈。

2.组织捆绑式的同伴互助

在强调所有教师个人发展的同时,坚持以老带新,全体教师结成“一帮一”对子,捆绑考核。要求做到:一年结对子,以师带徒,常规入门;二年压担子,大胆执教,工作上路;三年拔尖子,形成特色,崭露头角。几年来,我校有4名教师参加省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获得佳绩,有15名教师参加市优质课评比皆获得可喜的成绩;1名教师参加省实验技能操作比赛获一等奖,4名教师参加市操作技能比赛获一、二等奖。

三、策略助推教师发展

教师专业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学徒期、成长期、成熟期、成名期。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学校应采取不同的引领方式和策略。

(一)找准自我定位——学徒期

学徒期的教师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在这个阶段学校基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考虑,为他们配备师傅。然而有些教师往往自傲自负,以为自己大学毕业,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思考、不探索。还有部分青年教师,在自己认为大干了一番后,并没有出现理想的效果,很自卑,一蹶不振。对此,学校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学徒期教师自我定位。对前一种情况,学校可适当设置障碍,让教师清醒。如组织他们经常参加基本功大赛,同学生一起参加每次考试等,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逐渐学会思考、乐于探索。对后一种情况则应多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如在他们干出一点点成绩时,学校可以利用大会小会大张旗鼓、不厌其烦地进行表扬,使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对于学徒期的教师,学校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站稳讲台,积累教学经验,产生教学效能,从而快速地进入自主发展的成长期。

(二)敢于自我超越——成长期

成长期教师身上的担子重、压力大,整日忙于学校日常繁重的教育教学及一线管理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正事都忙得一塌糊涂,怎么还有时间搞教育科研。因此尽管他们在成长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往往因为缺乏教育教学思想的积累,缺少自己的教育智慧,而使自己的发展遇到困难。若不“苦中有为”,敢于自我超越,终究成不了教育名家。对此,学校采取的策略是:帮助成长期教师确立教育智慧来自于日常教育教学的观念,不断反思教育教学,捕捉实践中的闪光点,擦亮脑海中的思想火花,逐步走向成熟。

(三)跨越自我世界——成熟期

在成熟期这个临界点可能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是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职业倦怠;二是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思进取,“踌躇满志”。对此,学校采取的策略是:引导成熟期教师跨越自我封闭的世界,不仅要以“高档次”的培训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而且要引领他们广涉理论书籍,汲取养分。同时使他们能够认识自我,跳出“画地为牢”,与更多的教育名家进行交流和沟通,增长自己的见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明晰自我品牌——成名期

第3篇: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任务引领 中国旅游地理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72-02

目前,在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中,任务引领教学模式日益被广泛使用。它要求用工作任务引领知识和技能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发展综合职业能力。本文就任务引领教学模式在高职一年级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的运用进行探究,具体的实施过程可分成四个阶段。

一 选择教学内容,设置相应任务

学生完成预设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所设计的任务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分析、交流和拓展的空间。任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设计任务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有较大差别。旅游地理课一般针对的是高职一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偏小,知识结构不完善,理解、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较差,学生重技能而轻文化知识的现象普遍。因此,教师在设计工作任务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智能情况,设计的任务应该是建立在职校学生能够完成的基础上。

2.进行工作岗位分析,明确任务要求

工作任务的制订应以岗位对员工的要求为准,因此教师要进行工作岗位分析。

在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中,对导游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知识要求最高,关系最密切。事实证明,旅游者可以从导游人员的讲解和交流中获取知识。为了适应游客的这种需求,导游人员要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真才实学,这就要求导游人员的知识面要广,需要以渊博的知识做后盾,做到讲解内容丰富、言之有物。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导游服务工作中不同的能力要求,针对各个教学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在地貌旅游资源的教学中,我搜集大量典型地貌旅游资源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及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并以导游的身份,在课堂上讲解这种旅游资源的成因、形态特征、美学特点。在各大旅游区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旅游线路设计知识,要求学生以该旅游区主要旅游景点设计出最能体现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的旅游线路。在旅游资源保护的教学中,选择某些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的正反案例,结合《旅游学概论》中的知识,引导学生归纳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及意义。

3.任务设计的新要求

教师设计的任务要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当中,为学生设立一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此外,在任务设计时,要设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任务,这样才能增加任务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的任务还要体现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重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欲望。因此,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感染力。

预设的工作任务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授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要因材施教。教师设计工作任务时,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知识水平、年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不同的任务和目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力所能及的任务。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任务引领教学模式是当前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在运用过程中要超越功利主义的认识局限,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角度来把握。

二 分析工作任务,处理教材

教师提出任务后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任务,不要急于讲解。提出的问题中,要针对未学过的新知识,着力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来发现并提出。教师要提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网上相关资料的网址等,帮助学生分析工作任务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要做的分析包括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其要求是把本专业所设计的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再对工作项目进行分析,获得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这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个体从事一种或若干种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具体包括了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

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任务引领教学模式要求根据工作任务需要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整合。例如,在“旅游区旅游线路设计”的任务中,学生要了解只有掌握了各旅游区的主要景点和相关线路设计的理论知识,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旅游线路。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就要将这些知识补充进去。当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旅游线路时,就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 分组合作,完成任务

1.注重分组的合理性

在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中,工作任务具有开放性、团体性的特征,需要学生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所以在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中,也必须运用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在分组合作时要充分将优、中和学困生进行合理搭配,充分考虑学生的成绩、能力和性格,这样使组员之间相互帮助。根据教学需要,我一般采用6~8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每个组既有善于口语表达的,又有善于画画、写字的,还有学困生。在每个小组中,我都设立了组长、记录员和发言人,当然这都是他们自己主要承担的角色,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角色互换和小组成员互换。

2.合理设计,明确任务

当学生领到预设工作任务时,教师可先提示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而这些知识中哪些是已经学过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哪种途径获得的。如在“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连线”的任务中,学生要明确掌握各种人文旅游资源的历史背景、特征等知识,而当学生自学了这些知识,就能准确判断其类型进行连线,进而完成教学目标。在设计“某旅游区的旅游线路”时,学生除了要掌握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知识外,还要知道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然后根据其分布和各种交通网络将其串成旅游线路。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要比单纯识记效果好得多。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就可以分小组互相合作,进行在“做中学”的学习过程。如在“某旅游区的旅游线路设计”项目中,学生先自学该区域重要旅游景点的知识,参照本区旅游资源的特征,确定旅游线路的主题。如华东旅游区的“江南古镇游和现代都市游”,华中旅游区的“红色旅游”和“三峡三国游”,西北旅游区的“民族风情和草原大漠游”。然后小组成员分工,收集相关景点资料,将景点标注在地图上。接着根据搜集的资料,精选景点,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查找交通工具的班次,并设计好具体的行程安排。当一切完成后,各个小组还需推选代表进行汇报讲解。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分工合作,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全面关注,师生互动

在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视问题的性质,或进行个别辅导,或进行集中讲解。这里的讲解,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向教师求助,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已经会的知识就无须多讲。如具体的景点知识中,教师只需要对景点的历史地理背景及成因等内容进行分析,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旅游区主要景点”模块中,景点的分布和介绍学生可自学,而旅游资源特色和旅游区环境则需要教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分析。总之,教师的根本职责在引路,在引导,而不是传统的讲授。

四 采用多种方式给予成果评价

1.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生完成任务时,其自学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刚完成任务的时候是最迫切想知道学习成果的时候,教师此时做评价更能得到学生的关注,并激发其学习热情,为今后的学习增加动力。

2.激励性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要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尤其是学生完成任务以后,教师要积极展示他们的成果,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其自身的优点。多采用正面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职校学生通常长期得不到关注,得到的往往是负面的评价,因此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对他们更显得重要,能够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

3.评价要客观真实

评价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的表扬应该客观公正,盲目随意的正面评价反而会使学生怀疑教师评价的公正性。所以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或学习过程进行表扬或提出意见,要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4.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评价

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是集中在教学内容方面,还要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方面的评估进行侧重。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在行业的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总之,在新课改中,作为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中国旅游地理,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理念和教法来品味她的独特魅力。在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任务中培养自学能力和团队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困生的自信,消除其心理障碍,使学生在团队中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参考文献

[1]刘芳.中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任务引领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第4篇: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短暂的培训学习生活已经结束了,细细回味有一种幸福,有一种不舍,更多的是收获。10天的学习时间,我有幸聆听了国内很多知名专家教授的讲座。在这些日子里,我倾听教师专家的交流,无疑给了我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他们的教育理念、经验、办学能力,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观念管理方法有了全新的转变。

这10天来,我从一个教师的身份转变成一个学生的身份,几乎每天都在听讲座,说真心话,做老师这么长时间,喜欢教课,有些不爱听课,但这次讲座,我真的听进去了,有一种幸福又充实的感觉,专家名师的讲座,让我的思想火花再一次撞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一定要学,然后知不足。下面结合自身实际来谈两点体会:

一、国培学习,由压力变动力,增强自信

参加国培学习,我为教学专家广博的思想理念所折服,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听着大家激情洋溢的演讲,教学论坛的侃侃而谈,教学案例的经典感悟,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冲动: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做好课堂中的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我想,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前进的路上我信心百倍。

二、国培学习,由弱者变强者,加深底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的课足以证明此话,观其课,和自己的课堂相比,同时也看到自己知识的浅薄。回校后我努力将我所学的带给我身边的每一位老师,让他们真正地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平时多积累教学经验,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是自己由弱者变为强者的重要途径,我引领教师有计划地去阅读,给学生以示范,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习惯,让阅读支撑我们的生命,让阅读打点生命的底色。

第5篇: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第6篇: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思想观念滞后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科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学校领导认为教师搞不搞教育科研问题并不大,只要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就可以了。虽然迫于形势需要,他们有时在口头上也大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但行动上却不愿对教育科研投入过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始终没能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

 

2.教师存有思想障碍。不少人片面地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担当教育科研的任务,或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一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育科研是非常神秘和高深的,是大学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

 

二、管理体制欠缺

 

因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造成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中小学还未成立专门的教科室,工作由教务处分管,不能有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部分学校即使成立了专门的教科室,也无专职教科研员,很难全身心投入;部分学校尚未形成常规化、经常性的管理形式和手段,影响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效果;部分学校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研究结果好与坏都是一个样,极大地挫伤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三、科研能力低下

 

1.教育科研知识贫乏。大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高度,不知道科研的实质和意义,不明白科研的基本步骤和程序,不了解科研中最基本的概念,不懂得科研的常用方法,甚至不明确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2.课题研究操作不力。选题抓不住有价值、切实可行的课题;不会制订研究计划、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和阶段性总结;不能采取科学方法实施计划、收集、分析、整理资料。

 

3.敬业精神尚需加强。部分研究人员刚参与时积极性好,立项后便束之高阁,或知难而退、或半途而废。部分教师本没有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意识,但为了在职称评审、晋升聘任、提拔评选等活动中占得先机,便仓促上马。刚立项便想结题,不想研究,就想尽快拿证以备使用,课题研究功利心较强。

 

四、科研成果低劣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有科研成果,但由于大部分研究教师缺乏语言功底,文字提炼、概括、归纳能力差,对拥有的材料缺乏分析、整理、加工等能力,对结题成果的阐述偏离方向,或内容挖掘不深、可行性差等,导致这些科研成果的档次、水平、质量不是很高,缺乏有影响力、有较强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教科研成果。

 

五、成果转化不力

 

在农村中小学,立项、结题课题很多,但这些课题能够提升成为经验,进而推广转化为成果的不多,产生不了实际效益,教学和科研存在“两张皮”现象,不能互相指导、相互促进,以至于很多人对教育科研有了错误认识,认为课题结题就是科研活动的终结,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限制教育科研作用的发挥。

 

明确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后,在今后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部门的引领作用,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1.转变教育观念,助推科研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科研工作,树立教育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观念,把教科研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领导责任,明确职责范围,做好教科室建设和完善教科研网络,逐步完善教科研制度建设、过程性管理等各项工作。

 

2.建立评估制度,完善管理体制。根据《教育科研工作量化评估实施细则》,定期对中小学进行量化评估,作为评选教科研先进学校和教科室的主要依据。另外,在每年学校综合督导评估中加大教科研工作分值,以此督促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推动教科研工作发展。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研水平。定期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教科研培训会议,通过知名教育理论专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举行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教科研骨干教师和省、市级课题负责人的理论培训,培养一支优秀的教科研教师队伍,一批优秀的教育科研学校,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和带头作用,推进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成长,提高科研水平。

 

4.创新管理机制,发挥示范作用。为整合教育科研资源,凝聚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力量,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快速发展,可以在县教育局教科室的组织下,成立虚拟教科室,协助教科室广泛开展教科研工作。

 

5.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研究质量。规范课题研究流程,严格课题管理工作,根据课题管理的要求组织课题的选题立项、中期管理和后期提升等工作,加大课题管理力度,强化过程落实,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另外深入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增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6.加大培养力度,打造科研名师。加大名师培养力度,确立明确的培养对象,在课题研究、外出学习、经费自助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量身定做科研课题、定期组织外出学习及举行专家报告会、科研论坛、经验推介等方式为名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打造一流名师,提高师资水平。

 

总之,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关系教育教学、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工作,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要以教科研为先导,立足大教研大科研,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奋发进取、勇于实践,为促进县域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巨大贡献。

第7篇: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找准基点,让教师愿“研”

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为改变教师面对研究的不安、回避、厌烦等心理。我们没有直接分配给教师该怎么去做研究,而是在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中找到了“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的落脚点。与教师达成共识:研究要以教学中的困惑为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多关注学生的“学”;研究者是教师自己,研究的过程是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反思、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去反思、实践,才是有效的研究。我们调整教研的工作思路:(1)改变研究的形式。改变单一为多元,成立年级组和学科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给自己选择合适的角色定位研究。(2)改变研究的氛围。变沉重为宽松,变做作为真诚,变单打为合作。(3)改变研究的心态。通过合作交流共享,使教师明确研究对完善课堂教学以及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在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中,五小教师对研究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从“要我研”到“我要研”从被动的研究到主动的研究,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二、抓切入点,让教师善“研”

只有从课堂教学出发,再回归课堂教学的研究才是有价值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只有有价值的研究,才能让教师真正从内心接受并喜欢研究,进而善于研究。我们以小课题为突破口,让研究团队从课堂教学发现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验证,到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分组交流研讨。研究的问题切入点小,但却能真正解决课堂上的问题,教师愿研,并且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形成善于研究的能力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形成研究的习惯。

三、捕成功点,让教师乐“研”

“愉快的研究、享受的研究”是我校引领教师教学研究的思想核心。只有当研究被教师看成是愉悦的事,是一种享受时,才能形成研究的良性循环,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源源不断的内驱力,才能让教师乐此不疲。每次集体评课:自评+互评+反思——引发互动,激发思维的碰撞;每次不同学科教师培训——明确目标,打开工作的思路;每次专题研讨——学术辩论,教学策略的开发;每次经验分享——展示自我,教师幸福的体验;每次读书交流——知识升华,教师素养的积淀。我校教师尝到了研究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分享交流会上,我校教师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益的尝试,捕捉成功的亮点,与其他教师分享。成功的经验又成为下次尝试的起点。教师的成长风帆在这里起锚,教师的理想之光在这里闪耀,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这里体现。

我们在摸索中体验研究快乐、体验研究的成功。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一样的提高,让不同喜好的教师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快乐研究是五小教研的宗旨。

第8篇: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教师自我发展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学校所提供的条件与机会的最佳配合。小学教师由于接触的琐碎事情多,往往日常工作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全部精力,缺少高屋建瓴的心态,缺少对个人自我专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作为校长,必须明确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激励教师行动起来,唤起教师内在的潜力,自觉规划个人的发展方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一)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课改多年来,我校大多数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表现突出,一是缺乏自主发展的要求。许多教师习惯于带着教参备课,依着习惯上课。看似匆匆忙忙,实则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一的模式,对自己的发展没有目标,没有要求。二是不读书,不学习。许多教师所拥有的书籍只是课本、教参、教辅,没有读书的意识和习惯,理论专著从不阅读。三是问题意识淡薄,缺乏对教学的反思。如备课本上的教后反思一栏,往往是应付性的套话,缺乏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对教学突发事件和教学行为的反思,反思变成了一种形式。

这样一来,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思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个人教学缺少理论支撑,这与教师缺乏专业发展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专业发展缺乏引领

校长的角色应该是引领和支持,引领体现了管理者的服务功能,但目前,缺乏专业引领是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我校为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既有接受了系统师范学习的教师,也有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甚至还有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这些教师工作勤奋,但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没有有机结合,学校也没有很好地调动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自觉地追求专业发展。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发展缺乏引领。

三、引导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规划

(一)理想信念引领,唤起教师发展

理想信念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支柱,而作为管理者要当好教师思想的引导者,使教师自觉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因此,校长的管理办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理念,如果校长拥有先进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引领教师理念先行,从而唤起教师发展。因此,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更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校长必须自己先带头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先行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另外,校长身体力行起表率作用也是理想信念引领的重要表现,如制定好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表,并付诸行动,如为了提高学历,更新教育理念,参加教育硕士的学习;为了提高领导能力,参加校长跟岗学习,甚至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其中先进的理念,让教师亲眼看到了学校及校长个人的理想信念,这种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是任何说理都比不上的,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榜样力量。这种理想信念的引领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教师发展。

(二)目标引领,激励教师发展

1.引领新教师向优秀青年教师发展。新教师,是指工作不满5年的教师,目标是让他们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然后向优秀年轻教师发展。因此,在教师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一是引导他们要注意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二是重点抓好他们的课堂常规教学,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方面要求他们做好规划,要求学期末交一份优秀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次公开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等;三是制定优秀教师标准,要求其对照标准,找出差距,提升自我。年轻教师有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从而加速了其发展。

2.引领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发展。骨干教师是师资队伍中的精英分子,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对于这些教师,引导他们在规划个人发展时,一是要以科研为先导,要求骨干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确立子课题,学校在财政、人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骨干教师通过参加科研活动,有利于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二是在教学评奖时突出风格。因为,骨干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特长。因此进行教学技能比赛时,要突破常规,不按照条条框框来给教师评分,而是在课后让教师自己思考,该给自己设立一个什么奖项。这种奖励方式,很好地激励了教师规划个人发展走向,促进形成教师风格。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要设计适合教师使用的个人发展规划表,引导教师思考自己个人发展之路。

(三)行动引领,促进教师发展

1.健全机制。任何一个良好的构想,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来维护,都是难以坚持下去的。充分发挥管理机制的监管作用,才能促使发展规划得到落实。因此,一定要确立学校的教师发展制度,确保专业发展规划得到落实,如执行旨在鼓励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岗位聘任制度》,制定《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班主任聘任制度》,为各类教师量身订做了各类荣誉称号,如“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尽可能地使不同级别的教师都可以按照各自师德表现、业务能力、工作实绩获得相应的荣誉和待遇,真正吸引各层次的教师参加到专业发展道路上,从而激励教师主动发展。

2.搭建平台。教师的发展需要学校搭建平台,帮助其发展。诚然,搭建平台的方式是多种的,但提供平台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是最能激励教师自我发展的方式。此外,还可加大教育科研的奖励力度,成立教研小组,对教师参与校、市课题研究给予肯定和奖励,同时给出相应的承担的责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校内小课题研究中,进而上升到市一级课题研究中。

3.改革评价。传统的对教师发展的评价很难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基于此,改革评价显得相当重要。改革首先从评价对象开始,如作为自我发展中的教师是改革的主要对象,如教师参与进来反思发展情况,可定期举行教师发展规划评价总结会,总结教师规划执行的情况,表彰做得好的教师,倾听教师心声,引导他们再次调整个人发展规划,为下阶段工作奠定基础,使规划目标更有效达成。

作为校长,也要改革评价指导思想,如当教师按照个人发展规划进行工作时,校长要对规划的作用进行全面了解,了解教师是否按照规划进行工作,是否能达到预定目标,达成目标是否理想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引导教师针对问题和不足加以反思,设法改善补救,使教师更明确该如何规划个人发展。

四、结语

第9篇: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营造书香环境,提升文化品位

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是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支撑,是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环境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物质环境文化。通过打造建筑文化、走廊文化、大厅文化、班级文化,力求突出学校的文化特色,注重人文性与科学性、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和谐统一,注重校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注重布置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校园建设及环境布置应集绿化、美化、育人为一体,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让师生员工一走进校园就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人文气韵,受到心灵的熏陶和审美的感知。

2.精神环境文化。学校要创造适合文化生成的环境氛围。如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校园网、校刊等传播媒介,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讨论学校的共同价值理念,并使之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

二、坚持以人为本,重建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经营人心、经营学校的有力保障,它强调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以书香亲和人心,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根本。主要从以下三个途径来开展:

1.熏陶。通过打造书香校园已形成一定的文化成果和文化氛围,学校以此感染每一个成员,营造一个能体现学校追求、价值观和精神传统的制度环境,使每一个成员都能自觉地以制度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行。

2.学习。通过学习、宣传、展示,让广大师生认识学校文化,理解、接受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风、学校精神等,并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思维程序和行为方式,从而完全融入到学校制度文化中去。

3.建设。让广大师生参与制度文化建设,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学校办学目标的制订,参与各种形式的学校文化活动,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共同打造书香校园。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激发学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建设和谐的学校氛围,使学校的制度更具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和辐射功能,

三、打造书香教师。提升教师文化

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注意提升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和工作责任感:二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与科研的能力,以及与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三是拓展教师的教育专业知识,使之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多利用的资源。

1.建构学习型文化。建立鼓励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学习型文化,采用宣传导学、群体互学、个体悟学等方式,使教师在持续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

2,形成反思性研修文化。形成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的研修文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在备课中、在与师生交流过程中不断反思与修正。适时请专家给予专业引领,诸如结题报告、理论讲座、现场指导、教学咨询等。

3.构建教师团体文化。让广大师生员工一起制订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大家一起分享目标,共同学习,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四、丰富学生文化,强化美育特色

学生文化是小学教育和学校发展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尊重儿童的天性是小学教育的起点和根据,是小学教育的终极目的。

1.广泛宣传,激发阅读期待。学校通过发倡议书、写书信的形式,利用家长会、班队会、教师大会、QQ群、校园网的平台向广大师生、家长宣传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性,让阅读概念深入人心;再利用板报、宣传栏推介书目,引发师生阅读渴望;建立班级图书角,多渠道筹集书籍……多措并举,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为书香校园建设夯实情感基础。

2.书香课堂,固化阅读活动。把阅读活动纳入美育校本课程。保证课外阅读活动常态开展。比如每周开辟两节课的课外阅读时间,同时推行“晨读午阅”制度,充分保证课外阅读时间。加强刚性阅读管理机制。把它纳入常规课程管理范畴,成立年级阅读推广备课小组,牵头开展阅读指导课教研活动。用制度保证课外阅读活动落到实处,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实施,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