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气压强实验范文

大气压强实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气压强实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气压强实验

第1篇:大气压强实验范文

关键词:大气压强;家禽自动饮水器;教学相长

作者简介:董玉新(1972-),女,河北沧县,本科,中教一级,从事初中理化教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课题“以生活物品为实验素材的初中物理教学资源的研究”进入 研究阶段.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的学习难点,概念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学生没有切身感受就很难利用其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1].关于大气压强的实验有很多,“覆杯实验”、“瓶吞鸡蛋”等不胜枚举,但是这些实验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操作缺憾.前者经常被学生质疑是水润湿粘住了纸片.所以教师操作要改进为塑料薄片等.后者瓶吞进鸡蛋只有在鸡蛋的大小与瓶口的尺寸配合得当时才能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因而在选择鸡蛋时还需花一番功夫[2].实验后往往也很难取出鸡蛋.造成浪费,只能再想改进办法.以下实验被称为 “倒不满的杯子”,我们只就这个简单实验斫行研究.

实验目的: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材料:矿泉水瓶一个,玻璃杯一个(要比瓶子的口大)

实验步骤:

1、把矿泉水瓶装满水,再把玻璃杯倒扣在矿泉水瓶上,然后迅速把两者一起倒立.平稳放下后,观察到水没有流出来.

2、把矿泉水瓶往上提一点,瓶中的水流到玻璃杯中,玻璃杯中的水面上升,直至玻璃杯中水面高于瓶口.矿泉水瓶中的水停止流动.

3、再向上提一下矿泉水瓶,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的水面时,瓶子中的水又会流到杯子里一些,直到玻璃杯内的水没过瓶口,瓶子里的水就会停止流出.

备注:以上实验为了便于观察,我在水中加了一点颜色,因为在厨房完成,我就顺手加了一点老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边物品选择添加合适颜色.

为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教学理念.遵循初中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3].我联想到生活中的家禽自动饮水器.

下图是一个给鸡喂水的装置-家禽自动饮水器.把白色的壶装满水,然后把红色的底座装好,然后再倒过来放在地上,小鸡就可以喝水了.

鸡喝掉一些水,壶里的水就流出来一些.直至白色壶中水用完.

原理解释:

开始的时候,饲养员只需要灌满瓶内水,把大口容器倒扣其上即可.然后迅速倒置过来.瓶内水是满的,瓶内可看做没有空气.由于大气压强很大,足以支持十米以上的水柱,所以,饲养员在不用手提小瓶的情况下,水不会流出,也就是大容器里没水,小鸡喝不到水.饲养员提一下小瓶,瓶口就进去一部分空气.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T不变V不变R为常数,n变大,等式右方变大,要求等式左方也要变大.对于瓶内气体,初始V占据空间不变,所以P瓶内气体变大,即瓶内气压变大,但是外界的大气压却不变.P大气压=P瓶内气体+P水柱,P瓶内气体,要求P水柱.所以瓶内水会流出,直到P水柱= P小柱′,满足新的等式P大气=P瓶内气体′+P水柱′,水面不再下降.此时大容器的水位没过瓶口.鸡就可以喝到水了.

当外面的水下降后,瓶口就又进去一部分空气.重复以上原理,水就又会从瓶内流到大容器里.这时又把瓶口封住了,不再进空气,又达到平衡.直到瓶子里面的水流完为止.

当然,实际生活中的家禽自动饮水器不尽相同,有所改善.但原理相似.

可见,小实验大道理.悟物穷理,是物理学科人本特色.我们的教师应该透过现象,吃透本质,教学相长.

多思考多研究,是对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有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学高为师.” [4]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思维能力,才能给物理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物理课堂才能蓬勃有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德洪.大气压强实验教学初探[J].学园(教育科研) 2012.第22期.146页

[2]屈宝珊,全畅 . 瓶吞鸡蛋实验的改进中学物理(初中版)[J].1998.12,20页

第2篇:大气压强实验范文

关键词:演示实验 验证 大气压强 存在 研究

1.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物理实验包括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2]。演示实验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干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演示实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原有的实验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有些章节涉及的实验也很少。选择适当的时机增加演示实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

2.验证大气压强存在演示实验的设计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物理教材《大气压强》一节的演示实验采用如图1所示演示[3]。第一和第二个演示实验是日常生活所见到的,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果能够成功的设计和演示好大气压强的实验,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解释有关大气压的一些现象,突出了教学重点[4]。在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得到如下几个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演示实验。

2.1 瓶中喷泉

找一根废旧的输液管和胶塞盐水瓶,用锥子在瓶塞中心钻一个小孔,再将输液管插入瓶内。注意小孔要小,当输液管插入后会紧紧扣在笔杆周围而不漏气,为了更好的保证密合,可在瓶盖的内侧滴一些石蜡或用橡皮泥密封。如图2所示。在敞口瓶中装入半杯清水,在水中放入几滴红墨水并摇匀,使水变成红色。在盐水瓶中倒入半瓶开水,摇一摇,使整个瓶子加热,瓶内的气体因温度升高而排除瓶外,倒去瓶中开水,迅速将瓶塞盖紧,把盐水瓶竖直放在敞口杯上,输液管一端浸入红色水中。为了保证演示效果更好,可以在玻璃瓶的底部叫上冷水,使瓶内的气体迅速冷却,压强徐素降低。少许时间,一股红色的喷泉在瓶内由输液管喷射出来。

2.2 水中开花

在诊所找一个废旧的输液瓶和输液管,在瓶塞上扎商量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两根废旧的输液软管,用黏胶把软管与瓶塞之间固定密封使之不漏气其中一根软管的一端系上一个气球。在输液瓶中装满水,盖上瓶塞,如图3所示将瓶子倒立起来,水就从没有系气球的另一根软管流出,由于瓶内没有气体,压强小于瓶外的压强,气体就从系上气球的软管的管口流入气球,使气球膨胀起来。在进行该实验时应注意观察,在瓶内水面比软管口略高时立即将滴水软管的管口堵住,避免气体进入瓶内,影响实验效果。

2.3 不用吹的气球

如图4所示,找一个透明密闭的空瓶子,在其盖上钻两个孔,在两个孔中分别插入一根细管子。一根管子口套上一个小气球,并用线扎紧。另一根管子与注射器相连。管子与注射器之间用一个夹子夹住,控制瓶内的气体与外界的联系。用注射器抽出瓶内的部分空气,此时套在另一个管口的小气球膨胀起来。这是由于抽走瓶内的部分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小并小于平外大气压强,因而大气压强将瓶外部分气体压进了气球是气球膨胀起来。

2.4 不用扎口的气球

在平时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的情况是将气球吹胀以后要将气球口扎紧以防漏气。但是如果将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先将气球吹胀,将瓶内的部分气体排出瓶外,瓶内的压强减小,再将原来的抽气口堵住,外面的气体就不能进入瓶内,使瓶内的压强小于瓶外的压强,从而瓶内的气球仍然处于膨胀状态。

2.5 小瓶吞鸡蛋

如图5所示,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瓶口要略小于鸡蛋,很快鸡蛋就被压进广口瓶内。这是因为棉球在广口瓶燃烧的过程中,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排除部分气体和消耗掉部分气体,使瓶内的气体减少,在温度降低时压强减少,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达起亚的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熟鸡蛋就被压入瓶内。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及演示实验所用时间短,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酒精棉球可以穿在细铁丝尖端或放在燃烧匙内点燃,由瓶口缓慢的放入瓶底,增加瓶内空气的温度;二是鸡蛋堵住瓶口后,用半干半湿的毛巾握住瓶子,再放入冷水中,让热空气迅速冷却。

3. 结束语

本文所设计的演示实验中,材料的选取方便,不受学校条件的限制,而且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喷泉、吹气球等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演示效果明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该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使学生不但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物理知识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帅厚梅,王华.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 物理实验,2008,28(4):18-22

[2]田晓波. 试论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改革[J].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8,5(8)22-23

[3]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物理(九年级)[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6

第3篇:大气压强实验范文

气体压强相对于前面学习的固体与液体压强,更具抽象性,虽然这一知识点没有比较复杂的计算,但对于初二学生而言,理解气体压强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教材重在引导学生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学会估测大气压强的值及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通过这几个探究活动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深化对气体压强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具

水槽、矿泉水瓶、粗针、酒精灯、平底烧瓶、易拉罐、针管、玻璃杯、硬纸片、马德堡半球、抽气管、玻璃板、试管、弹簧测力计、细线、橡皮帽、注射器、刻度尺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确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2.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及大气压强的单位。

3.会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4.了解日常生活中运用大气压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会利用简单的器材估测大气压的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强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

大气压的存在及估测大气压的值。

五、教学难点

大气压值的估测。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演示:展示矿泉水瓶,在不同位置用针扎孔,在瓶子中装水,学生观察:水流出。此时师快速拧紧瓶盖,学生发现水不再流出。师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能猜想一下吗?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身边存在大气压强,而且各个方向都有。

师演示:大气压将易拉罐压扁的实验。通过鲜活生动的实验再次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自然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师多媒体呈现:如何通过下列器材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玻璃杯、水、硬纸板、注射器、抽气管、矿泉水瓶、瓶塞等。

学生开展讨论,教师鼓励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积极评价。

小组交流:你们认为在我们身边存在大气压吗?请运用身边器材证明你的观点。

学生活动:(1)注射器将下面的水吸上来,证明存在大气压。

(2)将注射器的口封住,用力拉动活塞,很费力,松手后,活塞自动恢复。

(3)将试管装满水,大拇指封住管口后倒插于水槽中,学生发现水不会流出。

(4)玻璃杯中装满水后,用硬纸板覆盖倒置,硬纸板和水“安然无恙”。

各小组展开交流,学生点评。

师总结并板书:大家演示的这些实验很好地说明了在我们身边的确存在气体压强,我们将其称为大气压。

师再次演示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的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其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话锋一转:那么,大气压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实际上,早在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的市长就做过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历史上称之为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展示马德堡半球,抽气之后请班上两位“勇士”相互拉,“勇士”费了九年二虎之力后,将其放气,再让一名“弱女子”上去拉。

教师引导学生演示表演,边做解说,从而引导学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板书)

2.大气压的测量

师:马德堡城的市长用了16匹马,才让半球分开,大家或许会好奇:大气压究竟有多大?怎样才能知道大气压的值呢?

师:大家观察手边的注射器、弹簧测力器等器材。

师引导学生回忆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如果我们粗略测出一定面积上承受的大气压力,就可以测量出大气压强。出示注射器,教师演示将注射器的口密封,用力拉感觉费力,引导学生能否测出刚刚拉动活塞时的力,从而间接获取大气压力(此处涉及物理学原理是什么)。受力面积又如何解决?学生认真观察注射器。师:筒壁上的刻度表示的是什么?体积与横截面积有何关系?那下面如何测量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

学生实验:估测大气压值。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各小组回报实验结果,教师给出标准大气压值,二者进行对比,师生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横截面积测量过程中导致的误差;空气不可能排彻底导致的误差;活塞与筒壁之间存在的摩擦力等。

3.气压计

师出示气压计,指导学生读数。

4.大气压的变化

师:气压产生的原因在于有气体,而离海平面越高的地方,大气越稀薄,大气压自然越小。即使是在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师演示实验:用注射器往已经沸腾的烧瓶中打气,学生观察现象;再用注射器往停止沸腾的水中抽气,学生再次观察现象。师生分析:水沸腾的条件是什么?

水再次沸腾和停止沸腾,说明水的沸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变化?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板书结论。

七、课堂总结

师生对照教学目标总结本节内容。

第4篇:大气压强实验范文

1.教具准备

(1)演示实验器材: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杯一个、玻璃板一块、硬纸片一张、水槽一个、注射器一个、空易拉罐一个、橡皮泥一块、酒精灯一个、火柴一盒、饮料一杯、吸管三根、一次性杯一个、熟鸡蛋、酒精棉球、广口瓶、细砂、鹌鹑蛋、烧瓶。

(2)学生实验器材:皮碗一对、大小试管各一个、注射器一个、盛水小烧杯一个、吸管一根、橡皮帽、挂衣钩、吸盘、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直角三角板。

2.知识准备

学生已经学了二力平衡、液体压强、简单的受力分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2.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方法;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它的存在;

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弄清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探究人类生活和生产如何利用大气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来看小魔术——吞蛋实验。边演示边设疑:鸡蛋为什么会进入瓶内?你可知道其中的奥妙?

实验改进:改用鹌鹑蛋来代替鸡蛋,用250毫升的长颈烧瓶来代替广口瓶,由于鹌鹑蛋大小相差不大,煮熟后蛋白软而易挤压,去壳鹌鹑蛋适合长颈烧瓶口径,而且由于长颈烧瓶颈部较长,延长了蛋吞入瓶内过程,提高了演示效果。

2.让学生做覆水杯实验: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倒置时纸片会怎样?将玻璃杯内装满水,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并倒置过来,如果松手,学生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出来)

3.实验: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中,小试管内没有水。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小试管上升。

学生活动:动脑思索,回答问题,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

(二)教学新知

1.大气压强的存在

(1)播放动画,用Flas辅以绘声绘色的讲述

千百年来人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人们并不承认它的存在。直到1654年法国奥托?格里克做了验证大气压存在的经典实验。他将两个金属半球紧密结合在一起,抽光空气,达到真空,而外面有空气。两侧曾各用七匹马拉不见分晓。有谁知道,最后每侧各加到几匹马呢?我们看到马夫将鞭子甩得啪啪作响,马嘶啸啸,尘土飞扬。最后砰的一声球裂为两半,八匹马各带半块小球一下冲出几百米远,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活动: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此实验。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问题:什么是大气压强?产生原因是什么? 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注射器是怎样应用大气压强的?你能将吸盘附着在墙壁上吗?试解释吸盘挂钩原理。

(3)点拨精讲、解难析疑

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

(1)利用P=F/S的原理来测定大气压强的值

启发思维,引入问题:大气压有多大呢?如何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测出大气压的值。

(2)利用P=ρgh的原理来测定大气压强的值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托里拆利实验模拟录像”;动画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过程;对比当年托里拆利实验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引学生发问;引学生思索,两者为什么有差异呢?由此可猜想大气压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引出:760mm汞柱就是物理学中规定的一标准大气压的值,等于1.013×105Pa.继续播放实验中的拓展部分,设疑:接下来的实验发生了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为什么水银要倒满?玻璃管内水银面上空有没有空气?刚开始水银柱高度为什么会下降?玻璃管倾斜,水银柱怎样变化?你怎样理解高度?玻璃管提起些会怎样?向槽内再倒入水银结果如何?水银柱高度不变的原因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生活中怎样测量大气压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赶快步入导学案中的“资料库”了解气压计。

1.常用气压计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2.简单介绍金属盒气压计。

3.大气压的利用。

播放视频资料,了解离心式水泵。再请同学自主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演示动画,共同探究,明确问题。

学生活动:自由浏览,利用信息资料学习,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五、课堂训练(略)

六、课堂小结

由学生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哪些遗憾。通过交流、回顾,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

七、课下作业

第5篇:大气压强实验范文

关键词:大气压强;实验;改进;牛奶盒

大气压强是浙教版八年级科学较重要的一节内容,大气压强所涉及的实验也比较多。教学中大气压强的实验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生看来更像是老师在变魔术,这些实验往往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书本上给我们展示了两幅图,用来揭示大气压强的存在。然而我认为其中和牛奶盒的变化很容易让学生误解,所以我将这个实验进行改进,以便能达到预期效果。

书本上是用吸管吸盒内的牛奶,当牛奶吸完后继续吸,观察牛奶盒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解释。这实验更容易让学生误会,在上课时候当学生来解释原因的时候,听到的回答基本上是嘴巴吸了之后将盒子给吸瘪了。因此我在上完课后就想怎样能让学生走出这个思维误区。于是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实验器材:易拉罐、揉好的面粉、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水 坩埚钳

实验过程:

1.取一个空的易拉罐,从易拉罐的小口向罐里注入一些水。

2.把它放在石棉网上,点上酒精灯进行加热,直到水沸腾。

3.在水蒸气出现一段时间以后,用坩埚钳将易拉罐下放在水平桌面上。

4.用揉好的面粉将易拉罐口堵上,放在空气中冷却一段时间,随着声音的发出,可看到易拉罐的侧面向内塌陷。

■ ■

实验前 实验后

改进后的实验优点:

1.实验取材简单,成功率高,结合当下导学案的教学,可以设计成学生自主完成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时的成就感。

2.易拉罐的侧面向内塌陷的现象明显,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

3.在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易拉罐的侧面向内塌陷,当学生解释现象原因的时候,自然就讲到了是大气压强将易拉罐的侧面压瘪的。

做完这个实验再回到牛奶盒变化的时候,学生也就讲了是大气压将牛奶盒压瘪了。然而在后面的思考与讨论中“1.如图2-14所示,杯中的饮料为什么能够通过吸管进入口中?”学生的回答是这个小女孩将饮料吸入嘴中的。由此我明白了前面的那个关于牛奶盒的问题他们并没有完全明白,只是顺着易拉罐的问题硬搬到了牛奶盒上。于是我在这个实验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实验。

实验器材:锥形瓶2只、玻璃管2根、单孔橡胶塞2个、牛奶 可乐

实验过程:

1.将牛奶和可乐分别装满2个锥形瓶。

2.将玻璃管插入单孔橡胶塞,将塞子盖在锥形瓶上。

3.让班里的学生上来吸装满牛奶的锥形瓶上的玻璃管。学生使劲吸也吸不上来。

4.用手摇装满可乐的锥形瓶,锥形瓶内出现很多气泡,只见可乐不停地从玻璃管内喷出。

摇过的可乐不用吸自己会往上冒 牛奶使劲吸也吸不上来

■ ■

改进后的实验优点:

(1)学生通过亲身实践,饮料是吸不上来的。

(2)亲眼看见了不吸,饮料自己也能上来,更好地理解了大气压强在吸饮料时的作用。

第6篇:大气压强实验范文

1.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2.了解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

3.了解抽水设备应如何选用。

(二)教学重点活塞式抽水机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活塞式抽水机的抽水高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实验。一个细长的圆筒,用一个活塞插入筒中,活塞上安有提手,且把活塞推至远端,将筒插在水中,使活塞上提,水为什么跟着活塞上升?

2.活塞下的水面上升到多高时不再上升?(学生讨论并回答)

水面上升是由于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当活塞下的水柱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时,水不再上升。由大气压的值可知,水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即等于水银气压计内水银柱的压强时。水柱的高度大约是水银柱高度的13.6倍,即水柱的高度大约10米。

二、活塞式抽水机

这个实验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活塞式抽水机就是这个道理。

人类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水,最多见的是农田灌溉、农村的食用水、工业生产用水等都需要从河里和地下才层抽取,所以抽水机是常用的设备。

抽水机的原理就是利用大气压强把水压上来,就如刚才的实验。问题是需要把水从活塞下面设法移到上面,这个问题是这样解决的。

1.观察抽水机的模型。这是个抽水机的模型,我们把它的细管伸到水面下,提起活塞,水随活塞上升,这是大气压的作用(边讲解边演示),反复上提活塞,水从活塞上边的出水管流出。

2.我们来看看它的构造。抽水机的圆筒底部有一个阀门,它只能向上开启。活塞上也有一个阀门,也只能向上开启。大家再来观察它的工作过程(演示)。

3.请大家看书第134页的图,并填好图旁的说明。

4.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强,所以抽水高度是有限的。从理论上讲,当水上升大约10米高时,水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要把水抽得再高些,大气压就无能为力了,必须改用离心式水泵。

三、离心式水泵

离心式水泵的主要部分是泵壳和壳内的叶轮(配合挂图),叶轮的机轴跟电动机相连。水泵起动前,须先在泵壳内灌满水,使壳内的空气排出。起动后,叶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泵壳里的水也随叶轮高速旋转。这样,由于水的惯性被甩入出水管内,叶轮周围的压强大大减小,大气压将低处的水压上来,推开底阀进入泵壳。如此循环下去,可以不断地把水抽上来并甩向高处。

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跟抽水机大体相同,都是大气压的作用。但是区别在于活塞式抽水机只是单一的大气压的作用,而离心式水泵是在抽水(大气压压水)的同时再用高速将水甩向高处。

离心式水泵中,靠大气压的作用将水吸上来的高度叫吸水扬程,高速旋转将水甩上去的高度叫压水扬程,二者之和是水泵的实际扬程。

四、选用最合适的设备

抽水设备种类很多,除了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外还有各种人力、畜力带动的水车,电力带动的轴流泵、混流泵等等。但是选用什么样的设备还需根据所面临的任务,工作条件,设备的性能和价格等多种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

活塞式抽水机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维修方便,人工操作,但是出水量小、提水高度小。离心式水泵出水量大、提水高度大,但是价格昂贵,还需有配套的动力机械。请大家根据下列情况,分析安装什么样的设备合适?

1.大型农场有大片农田,要解决农田的灌溉,应选用________。

2.农户用水需使用地下水,地下水层距地面大约5米,应安装______。

第7篇:大气压强实验范文

以水是进不到瓶子中去的,所以纸巾不会湿。

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是指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

1654年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

然而早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就在一根1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汞)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到760毫米高度后就不再下降了。这760毫米刻度之上的空间无空

第8篇:大气压强实验范文

然后再在瓶的侧壁处用钉子扎一小孔b,又提起瓶子观察,会发现a处有水不断流出,b处有持续的气泡上升,直到瓶内水流完为止。

分析 在只在瓶底扎小孔a时,小孔内侧只受到液体压强,外侧会受到大气压强,外面的大气压大于内部的液体压强,这样内外的压强差就阻止了水从小孔a处向外流。如果瓶顶内部原来有少许空气的话,内部就有气压,开始会有少量水从孔a流出,当底部内侧的总压强,减小到与外部大气压相等时,水就会停止流出。

当侧壁处也扎一小孔b时,a、b两处同时受到大气压强,压强可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传递,a、b两孔的内外都受大气压强,而a孔比b孔处的液体压强大,水就可从a孔处流出。但b孔处不可能有水流出,因水从a孔流出后,容器内部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孔b被压进瓶内,以平衡内外压强。这就是看到的不断上升的气泡,此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应用 医生给病人打点滴输液时就是利用了上面的原理。如图2所示,在输液装置中,输液管的开口端相当于图1所示的小孔a,空短管的开口端相当于小孔b,空短管起输入空气,平衡内外压强的作用。打针时,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输液管的开关开到最大,吊瓶的高度也适当,可输液管就是不向下滴液,这可能是输气的空短管被堵塞的缘故。打针时,如果要临时停止输液,只要把输液管的开关关上即可,因为只开着一个输气管也是不会有药液向外流出的。

实验2 用剪刀剪去一大可乐瓶的底部,如图3所示,盖上盖子并倒置。放入乒乓球,沿壁轻轻向瓶中倒水,不一会儿会发现乒乓球浮起。然后去掉瓶盖,放入乒乓球,沿壁轻轻向瓶内倒水,将会发现水已没过乒乓球许多,即使瓶口有细股的水流出,而乒乓球就是不上浮。

分析 当瓶口有盖时,乒乓球不可能与瓶颈密合,水会流到球的底部,球受到水的浮力,自然会上浮。当去掉瓶盖时,从球的四周向下挤的水又从瓶口流出去了,球的底部无水,不存在水对球向上的压力,球的上部反而受到水向下的压力,所以乒乓球被压在瓶颈处不会上浮。同样水里的木桩、桥墩也不受浮力是同样道理。此实验说明浮力的产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物体的底部必须要有液体。

应用 每当涨洪水时,防洪堤坝由于渗漏等原因,极易形成泉涌。这时有人会用棉被从内侧去堵住缺口,棉被浸没在水中时是会上浮的,但被堵在缺口处时,它只受到水由内向外的压力,被紧压在缺口处。人去堵缺口时也是很危险的,弄不好连人带物一起被压在缺口处了。

第9篇:大气压强实验范文

关键词:物理;探究性;新课;实验课;复习课

多年来,我在江苏省溧阳市光华中学物理教研组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我深感将探究性学习融入物理课堂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

一、物理新课探究性学习

开展物理新课教学,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六个步骤来完成物理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展示交流、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反馈评价。比如,在教学大气压这节新课之前,物理教师可在“大气压”这节课开始授课前,为学生设置以下几个问题:“大气压如何产生的”“大气压如何进行科学测定”,而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预习。

在开始大气压这节新课授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动手制作诸如“听话的纸片”“喝饮料的学问”“效仿中医拔火罐”等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小实验。实验中,应该教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对现象产生原因认真思考、探究。当这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经过仔细思考和深入探究就能用大气压相关知识来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因此学生对大气压知识就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会。

二、物理实验课探究性学习

在开展物理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我通常对物理教材中涉及实验研究部分,采用以下六个步骤开展教学: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试验(此步骤包括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研究、分析验证、交流评价。

比如,在开展“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节物理实验课过程中,我首先提出了以下问题:“学了电流、电压、电阻相关知识后,同学们能否举例说说电流的产生都和哪些因素有关?能否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证明你的猜想?”随后学生进行大胆猜想,且对猜想的相关依据进行回答。我又依次提出下面的问题:电流和电阻、电压两个因素有关系,它们存在哪些定量关系?用实验来探究定量关系可以选择哪些器材?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去选择器材、设计实验,学生在思考设计出电路图后,要引导学生进行班级内分组讨论、分析数据,最后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进而对猜想进行科学验证。由学生选择实验器材、实验方法,设计实验,且亲自体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彻底摒除了传统实验课教师演示讲解结论的弊端。

三、物理复习课探究性学习

开展物理复习课探究性学习,我通常都会列出提纲或提供若干小课题供学生选择,然后由学生结合应用实例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理规律和现象。

例如,在学了“压强、大气压、液体压强”内容之后,我会列出复习提纲与相关课题(如“设计实验,说明决定压强的因素”“设计一个可以说明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等)让学生选择。随后学生进行选择,分组查资料、设计实验,我则进行及时指导,了解动态,掌握各组研究情况。在复习课上,我鼓励学生介绍与展示复习成果,中间穿插提问、质疑和指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