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护理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143-02
脑卒中在临床上又称为脑中风,属于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类疾病,患者多合并脑血管类基础疾病(例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内小动脉狭窄或者破裂等),该类疾病具有起病急和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患者多由偏瘫临床表现(例如劳动力丧失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等),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而且该类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对象来自于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资料,有男34例和女24例,年龄范围为50~69岁(符合正态分布资料),平均值为(59.1±12.9)岁。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患者入院治疗时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情况,患者均知情并且同意参与该研究进行的随访调研工作。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患者,排除同时合并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所有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一般资料相近的原则分为两组:选择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的32例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的26例为对照组。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护理期间均常规使用神经内科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严密监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注意维持水电平衡和为患者补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并针对性处理等。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为采用一对一的护理模式:每位患者对应一名专门的护理人员,有该护理人员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护理,每天进行1次或2次,每次康复训练时间以30 min左右为宜,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适当调整。
1.3 评分标准
评分依据为Fugl-Meyer评分量表中的评分标准,量表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维度:①生活能力方面的维度,②肢体功能方面的维度,分别在护理后3个月时和半年时各进行1次评分,以此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独立样该组间的平均值资料(x±s)的比较方法选择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1)分VS(3.0±0.9)分](P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表[分,(x±s)]
3 讨论
由该研究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平均得分为(8.44±3.04)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得分情况[(3.01±0.98)分,P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Orem护理模式;常规康复护理 通讯作者:冯乃清 Email:dqyhlb@163com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surgery, THA)是治疗髋关节疾患,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越来越多,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术后康复护理日益显得重要。THA 成功与否,离不开系统的康复护理,耐心的康复训练指导[2,3]。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将改良Orem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THA中,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强了病患的自理能力,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体现了THA的治疗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行THA 患者46例46髋,其中,23例23髋THA患者接受改良Orem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男15例,女8例;年龄56~74岁,平均(675±72)岁;体重指数(BMI)179~312,平均(238±43)。其中新鲜和陈旧股骨颈骨折14例14髋,股骨头Ⅲ或Ⅳ期坏死9例9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49±76。同期23例23髋THA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54~77岁,平均(665±89)岁;BMI为186~329,平均(254±51)。其中新鲜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6例16髋,股骨头Ⅲ或Ⅳ期坏死7例7髋。术前髋关节Harris 评分(418±85)。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12 改良Orem的康复护理模式方法
121 术前护理评估 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肥胖程度等全身情况,既往病史,用药史,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全身或局部感染灶等合并症、是否卧床及褥疮等并发症、有无栓塞史、是否吸烟及饮酒等方面。根据上述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围手术期治疗及有效干预[4]。
122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及康复教育 患者入院后介绍病房环境、制度、责任医师及护士,让患者熟悉环境,短期内取得患者信赖, 以幻灯、录像、文字说明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手术前后需要配合的事项并进行康复教育,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识,使其得到康复的希望,树立起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除患者外还必须有家属或主要照顾者参与,以保证康复护理计划的全面实施。
123 补偿护理 依据不同病患的不同病情或同一病患疾病的不同时期给予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和教育支持护理,方法如下:①完全补偿护理。对高龄、全麻术后未醒者、手术后6 h内等病患,护士给予完全性补偿护理。具体为术后输液、输血并注意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吸氧,肢体抬高,保持患肢外展30°足中立位,保持导尿管、引流管通畅,记录每小时尿量、引流量,采取止痛、保暖等措施。教患者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鼓励患者将痰咳出,保持会清洁,应用下肢足底静脉泵,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肺、泌尿系统等并发症。按摩骨突处皮肤,预防压疮发生,必要时换用气垫床。使患者平稳度过术后早期。②部分补偿性护理。依据每个病患不同的自理能力,由护士和主要照顾者给予病患适当帮助,协助病患完成术后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其中,最主要为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及时、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在康复护理中,患者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愿主动合作,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鼓励,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加以肯定,以增强其康复的信心,使其明白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③教育支持。在THA的任何时期,护士都必须及时向病患及主要照顾者提供功能康复护理的相关信息,使病患达到最佳术后康复锻炼状态。
124 出院指导 手术2~3周后出院,向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及功能康复训练宣教,向患者发放医患联系卡,告知复查时间,及时予以指导并督促患者进一步康复锻炼。
13 评估标准 评定围手术期病患及主要照顾者掌握THA相关知识和康复护理方法的知晓率,对康复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以及对两组病例术后早期随访的住院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术后Harris 髋评分结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资料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χ2检验。
[关键词]骨折; 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26-01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学不断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成为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骨折的病人病程较长、费用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张云等[1]认为:其目的主要是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地发生。骨折后,如活动减少,渗出液和血液就会发生机化,骨、关节、韧带粘连而导致僵硬,因此要进行功能锻炼。要最大限度恢复肌肉力量及耐力,防止肌肉萎缩。防止骨质脱钙,预防骨质疏松。骨骼活动时,承受重量时新陈代谢,反之新陈代谢停止,骨的生成停止,而骨仍不断的破坏,钙的排泄率大于沉降率,钙会流失,使骨质脱钙。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条件,促进骨质痊愈。骨折的生长靠许多因素,其中局部血液循环是重要因素,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主要原则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是促进骨折病人早日康复的前提和保障。其方法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 功能锻炼
1.1 功能锻炼的具体要求 功能锻炼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必须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功能锻炼的要求在于恢复、促进下肢的主要功能站立和行走。
1.2 分阶段训练
骨折后1至2周:此时骨折断端尚不稳定,伤残肢体血液循环差, 可能还有水肿。应把病人伤肢远端适当抬高, 在肢体远端做轻度按摩, 肌肉做轻度收缩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3]
骨折后3至4周:此时伤肢的疼痛基本消失。可以做更有力的肌肉收缩活动, 还可做伤肢未固定关节的自主活动。骨折固定去除之后:此时除了继续原来未曾固定部位的活动外, 重点要转移到曾被固定关节的锻炼。关节不能做主动活动时, 可由他人或伤者本人帮助进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的动作要轻柔, 用力适当, 活动范围应逐步由小加大, 不能引起疼痛, 防止拉伤、扭伤。关节活动有改善时, 多做主动活动, 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 延长时间, 以不产生疲劳和疼痛为度。当关节活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增加抗阻运动, 肢体上加沙袋进行活动,提高肌力, 加大活动范围, 并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如进行下肢负重行走、上下楼梯、跨越跑跳等训练, 直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3]
1.3 功能锻炼的方法
1.3.1 主动锻炼是功能锻炼的主要方法,要依靠患者自身力量进行锻炼,对主动运动的患者多指导、多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运动,鼓励患者微小的进步。[1]
1.3.2 被动运动指完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有按摩、理疗、推拿、针灸、借助器械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累,防止损伤,以患者不痛或轻痛为度。[1]
1.4 功能锻炼的原则功能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1]
2 康复护理
2.1 转变护理模式要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把人看做一个整体,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把功能锻炼和健康宣教贯彻于病程始终。病人入院时就应向其讲解有关知识,让病人有初步的了解,如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重要性等。在未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学会基本的训练方法,掌握其要领,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正确指导病人,积极有效地进行宣教,不拘泥于单纯地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康复训练中。护士应主动、耐心、细心地经常观察和分析,在适当时给予其鼓励,使病人坚持康复训练,与病人一起找出效果较好的方法,并运用于实际中。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许多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了解不够,知识浅薄,主动学习意识差。要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并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如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有效地应用于康复护理中。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内涵,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2.3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康复护理将护理程序贯穿于康复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更好地实施护理。
2.4 严格做好基础护理骨折病人由于卧床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营养不良、便秘等。应该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病床单元,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渣屑,鼓励和协助病人勤翻身,按摩受压处,预防褥疮发生。饮食上应该提供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多食纤维素,预防便秘。
2.5 重视健康教育由于病人缺乏相关知识,或护理人员宣教指导不到位,造成病人认识不足,忽略了康复护理,造成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功能锻炼,以及功能锻炼的原则和必要性。帮助病人早日康复,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3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环境陌生、疾病影响,骨折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加之病程较长,康复程度的不同,病人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大多数病人的心理反应都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惊恐状态、否定状态、抑郁状态、依赖状态、适应状态。[5]护士应该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 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服务,态度和蔼可亲,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有关规章制度、有关医护人员、尽快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减轻焦虑。
3.2 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介绍成功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倾听病人的倾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护士应适当的移情,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3.4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感情状况,赢得病人的信任,适当的安慰和鼓励病人。
3.5 鼓励病人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根据病人伤残程度,分组进行康复活动。通过交流,使病人有了更加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也为重返社会的角色适应奠定了基础。
3.6 告知病人康复护理要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其因为过于急躁而丧失信心。
3.7 实施全程优质服务,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使骨折病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必须牢固树立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指导病人进行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减轻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医学治疗向多元化综合治疗的护理方向转变,其主要目的是尽早使康复工作付之实施,以帮助患者恢复的最佳满意。骨科疾病有治疗时间长、护理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给患者予以科学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6]
参考文献
[1] 张云,王青芳.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旬刊),2007, 14(15).
[2] 李剑媛,张福祯.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J].中华护理杂志,2002,(2).
[3 ]高春东. 骨折康复锻炼的三个阶段[J].现代养生,2001(5).
[4] 丛红卫,郭淑英.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07, 9(177).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322.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28-02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髋关节疾病的一种较安全成熟,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矫正关节畸形,恢复行走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由于肢体功能活动受限,不同程度影响了患者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的心理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起到积极作用。自2006年8月~2008年10月,我科对12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以及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4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82例,年龄57-94岁,平均年龄68.4岁;股骨头坏死35例,股骨颈骨折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例,骨性关节炎28例,类风湿关节炎1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7例。单髋置换107例,双髋一期置换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全髋置换103例。大部分患者伴有慢性内科疾患,但可以承受手术治疗。
1.2 康复护理
1.2.1 康复目标 1)对病残矫正后设法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2)解除疼痛、无力,保持关节稳定。3)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恢复日常活动的能力,关节功能和活动度良好。4)预防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
1.2.2 康复护理方法 必须使康复护理尽早付诸实施,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给患者心理支持。
1.2.2.1 心理护理通过交流和沟通 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忧虑。将术后康复内容向患者适度地解释和说明,并向家属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计划、时间及方法等。请手术成功者来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恐惧,使患者始终能配合康复护理的进行。
1.2.2.2 术后常规护理 本组患者有80%在全麻下进行,术后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通畅,床旁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情况,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等。
1.2.2.3 预防并发症 髋关节脱位、感染和栓塞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假体脱位,术后患肢要保持外展中立位,在两大腿之间放置梯形枕,患足穿防旋鞋;翻身或搬动患者时应将患侧髋关节整个抬起来,避免患肢内收、外旋、过度屈髋,以防脱位。深静脉栓塞,人工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达47.1%。术后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早期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肌肉收缩及足踝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促进下肢血流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感染,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洁干燥。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做好各种引流管的管理;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
1.2.3 康复训练 1)关节功能训练:术后当日,患肢保持外展20-30度。中立位,两腿间放置软枕,待下肢感觉恢复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及屈趾活动,教会病人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帮助患者从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术后第1天、第2天开始做轻柔的髋关节屈伸动作,注意屈髋
1.2.4 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肢体活动障碍,容易发生压疮。在病情略稳定后,要经常变换,每2-3h翻身1次,同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
1.2.5 出院指导 一般情况下患者第l2-14天切口愈合拆线出院。出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生活方式的康复指导,包括翻身、坐椅子、坐便、上下楼梯等。翻身:向术侧翻身时,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向健侧翻身时,也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两腿之间夹厚30-40cm的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收引起假体脱位。可同时伸直同侧上肢,以便用手掌托髋关节后方,防止髋关节后伸外旋。练习坐椅时要选择高度大于45cm,最好带有扶手的椅子。坐便时最好使用可升高的恭凳。上下楼梯时,坚持上楼梯时健侧先上,下楼梯时患侧先下的原则。可从事日常家务活动,但应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活动。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另外不可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前倾。不可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可屈髋超过90。注意预防各种感染,术后第l、2、6、12个月,以后每年1次进行复查。
1.2.6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最后观察的置换关节进行Harris评分,并通过配对t检验,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平均观察14.2月,通过康复护理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2.4±11.2,术后1周Harris评分为67.2±17.3,最后观察的Harris评分为82.7±9.1,术前和术后1周以及最后观察的Harris评分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无1例压疮患者,3例泌尿系感染,通过多饮水及静脉抗生素治疗痊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证实),通过抬高患肢、制动溶栓等治疗,肿胀逐渐消退,观察1年,未出现下肢肿胀情况。
3 讨论 关节置换患者入院时,其与家属由于环境及角色的转变,这种压力情景造成心理环境失衡并激发了与护士健康宣教相联系的基本和本能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手术方法及效果疾病相关知识需求较高,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手术成功的期望值高,使部分患者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因此,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采取主动热情、耐心介绍,操作认真仔细,动作轻柔,关心他们的病情,遇到问题多想办法、多解释。又因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治疗过程,围手术期患者不仅要疾病本身的影响,还要麻醉和手术的打击,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满足患者围手术期需求的健康教育计划,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相关知识的宣教。依据患者的需求,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饮食用药,术后的肢体功能锻练指导,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1,2]。
多数患者理解力不够,讲解时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社会背景选择患者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达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根据健康教育登记表的内容,逐次逐条落实健康教育的内容,对患者自己掌握的内容及时评价,未达标的项目要有标识,并反复讲解和交流指导,直到达标后再填写,使健康教育内容及效果评价一目了然,同时经过对患者健康需求的重点掌握内容进行反复提问和复述,使患者对重点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形成具有个体差异和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内容,使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即应开始实施康复护理,旨在强调早期开始[3]。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拟定康复计划,是保证康复锻炼成功的重要因素[4,5]。肌力训练对维持髋关节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减少假体松动具有重要意义,是康复训练的最主要部分。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可以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肢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髋关置换术患者术后正确的功能训练是保持治疗成功,恢复肢体的关键[6]。采用了科学的功能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范围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功能训练的指导无1例发生关节感染、脱位及压疮。
康复护理的整体效果需要与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以人为本,更好地完成康复护理[7]。
参考文献
[1] 张回珍.病区护士长做好与患者家属沟通工作的重要性[J].临床护理杂志,2007,6(4):68-69.
[2] 陈映琼,肖育卿,肖贤娟等.补偿性护理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31-32.
[3] 刘玮琪.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实用骨科护理杂志,2008,14(1):23-24.
[4] 周蓉.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M].吉林医学,2008,29(24):2433-2434.
[5] 金荷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16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29-30.
1患者自我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在院内的康复只是其中很短暂的一段时间。其他时间的肢体功能恢复则由家属来承担照顾。通常家属的照顾更体贴、更细致和耐心,什么事情都愿意替患者去做。特别是配偶,能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关心患者,使患者减少孤独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然而很多家属对康复治疗的目的和方法不了解,对患者因为充满同情从而代替患者做很多事情.影响了患者的训练效果。也有很多患者家属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一些片面的知识,使得康复效果不明显。康复护理强调的是“自我护理”,即充分挖掘患者体内的潜能,把对患者的照顾降到最低[2] 因此,护理人员实施的康复训练知识和方法,使患者家属掌握了脑卒中康复的相关护理知识,从而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用。
2 护士对家属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脑卒中的鼻饲:护士应针对病人及家属的具体情况,采用有效沟通,将鼻饲的相关知识、操作技能,逐渐对其家属进行宣教、示范,出院前对其存在的问题予以强化指导,由于脑卒中病人急性期的住院治疗仍是短暂的,大部分时间均在家度过如果病人家属能掌握好鼻饲的技术,利于病人在出院后在家的康复[3]。马容丽等研究包报道[4]重症脑卒中病人家属参与鼻饲可减少鼻饲的并发症,保证出院后鼻饲护理的正常进行.
2.2 预防坠积性肺炎:患者常因进饮、进食不当误吸导致吸人性肺炎。指导家属科学、合理地配制饮食,在给予食物时让病人先想到“吞咽”的系列动作,将勺置于舌中部,把食物放在舌面上,鼓励病人吞咽。每天根据前一天情况再调整饮食,进食难度逐渐加大,直至能进普食。
2.3 预防压疮的发生:教会家属能正确摆放患者的卧位及翻
身的技巧;保持皮肤的清洁;衣服、床铺要柔软、干燥、清洁;教会家属掌握大小便失禁时的会阴护理;留置尿管尤其是女性患者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
2.4 指导功能锻炼预防肢体畸形:卧床病人尽可能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包括手、足、肩及各个关节。被动运动:清醒的病人在做被动运动时要有意识的让病人积极参与,听从指令进行相应的意识运动,以促进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有助于运动器官功能的恢复。被动运动的幅度由小到大,尽量达到关节活动的最大范围,由远端至近端,循序渐进,以免损伤关节与肌腱。有条件者可利用康复健身器材进行康复锻炼。被动运动的同时,鼓励病人健侧肢体进行积极的交叉训练,这样可以通过健侧神经冲动的传递、扩散,以促进患侧肢体神经一肌肉的机能恢复。
3 体会
研究表明,医疗机构在开展健康教育中有医疗知识和技术密
集的独特优势,有助于患者和家属自愿参与、积极配合,还能促进其疾病和心理康复。由于脑卒中疾病的严重性,致残性和恢复的缓慢性,绝大多数患者需要在家中康复。但由于护士人力缺乏,走向家庭面对面的护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来自家庭的支持和护理成为患者的主要依靠,使家属在家庭护理中成为核心力量。为减少脑卒中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自理、学习、工作的能力,对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护理能力和水平,保障患者得到有效的连续护理,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Berkman L.The role of social relations in health promotion[J] Psychosomatic med ,1995,57:245-254.
[2] 张玲云,方红.脑卒中主要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19):1 803.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的康复护理对手法复位与中药熏蒸治疗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促进效果。方法将200例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 结果 20天后,进行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干预组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系统的康复护理配合治疗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叠加,对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 缓解期 系统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伤科的常见病之一[1]。由于长期负重导致腰部椎间盘发生退变,纤维环破裂及内层部分的核向外突出,髓核脱出后卡压后方椎骨或椎管内神经根,刺激相邻组织发生病变,从而出现腰痛,下肢一侧或双侧放射痛、麻木、间歇性跛行,行走困难,甚至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目前,治疗的方法较多,其疗效各异,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系统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病情恢复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3-4]。我院对急性期过后进入缓解期的患者的保守疗法为:手法复位、中药熏蒸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笔者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很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了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②参照《中医病症诊疗常规》[5]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诊断为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③经CT扫描或MR检查确诊;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针刺有不良反应或不愿意接受针灸治疗;②大块髓核突出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伴有椎管骨性狭窄者;③怀孕;④合并有不可好转的疾病,合并有心脑血管、精神病患者。
本研究遵循患者自愿原则,按病例入选的顺序,随机将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61.65±7.27)岁;按突出分型:侧突型 64 例,中央型36例。对照组:男58例,女42 例;平均年龄(60.96± 6.98)岁;侧突型60例,中央型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及病情、腰椎(JOA)功能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较性(p>0.05)。见表1。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提腰复位和定点复位)、中药熏蒸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及止痛治疗,保证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及饮食等一般常规护理,不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以上治疗及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系统的康复护理,具体为:
1.2.1手法复位后护理手法治疗后2~3 d内绝对卧床休息,观察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及效果,避免起坐及下床站立、行走,下地活动戴腰围。
1.2.2中药熏蒸护理采用院内自制中药配方熏蒸患者腰、臀部、腰骶部,每次30 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患者过度出汗,使局部温度保持在40 ℃左右,防止烫伤;治疗后,要注意保暖,可适当多饮水,以利新陈代谢。
1.2.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神经营养药物及止痛治疗护理应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防止产生药物依赖,督促患者遵从医嘱,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1.2.4心理疏导采取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用药指导,进行心理疏导,树立康复治疗信心,特别是功能锻炼前,应向患者说明其重要意义,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1.2.5自我康复功能锻炼缓解期患者经手法复位、中药熏蒸等综合治疗后,疼痛减轻,患者应进行适当功能锻炼,以改善腰腿功能,增加背肌力量, 降低腰肌劳损发生率。护士指导患者在床上锻炼,先作腰部的前曲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直腿抬高等动作;再进一步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和力量锻炼,先易后难,动作要循序渐进,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一疗程10 d。 选择功能锻炼项目:①挺胸:俯卧,用双手支撑床,抬头用手逐渐支撑起上半身并尽量将头昂起,重复5~10次。②燕势:俯卧,双手后背,上身和双腿同时后伸成反弓状,尽量维持一段时间,重复3~5次。③ 蹬足:先屈膝关节,足背勾紧,足跟用力向斜上方蹬出,每次3~5 min,每天1~2次。④伸腰:站立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上举做伸懒腰动作,重复8~10次。⑤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头、双肘及双足跟着床,使臂离床,腹部前凸,稍倾放下,每日由20次增至100次。⑥三点支撑法:仰卧位,手抱头,用头和双足跟支撑抬起臀部,每日由50次增至200次。治疗中严格掌握操作程序,因人施护,注意患者的反应,若有不适及时调整。
1.2.6日常生活的指导保持病房的清洁安静,空气清新。指导患者起床、下床、站立、下蹲的正确姿势,下床应配戴腰围;治疗前后,注意自我调节,观察腰背疼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变化及大小便情况,强调卧硬板床休息、放松肌肉,改善不正确的姿势,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椎间盘压力并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避免长期做反复固定动作致脊柱过载反而促使和加重椎间盘疾患:如弯腰拾物、久站、久坐、咳嗽等。
1.2.7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蔬菜,增加高纤维食物摄入,忌食油腻或辛辣食物。
1.2.8延续性护理患者出院时要做好健康指导,增加自我保护知识,要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功能练习计划,患者出院后按计划逐步完成康复训练。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腰部的保暖,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椎间盘压力并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
1.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的相关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前后腰椎(JOA)功能评分进行比较:JOA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改善率为100%,腰腿痛消失,活动机能恢复;显效:改善率大于60%, 疼痛减轻,活动机能有效完善;有效:改善率25%~60%疼痛减轻,活动机能尚不完善;无效:改善率小于25%,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出现加重倾向。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腰椎(JOA)功能评分
两组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和系统的康复护理两个疗程后(20 d), 腰椎(JOA)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干预组腰椎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及显著性差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患者治疗效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2=10.86、p<0.05)。 干预组高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人体椎间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主要有3种学说:①机械压迫学说:认为是突出物直接压迫神经根而产生坐骨神经痛症状;②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突出的髓核组织使神经根局部充血、水肿、粘连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根性疼痛症状;③自身免疫反应学说:髓核基质糖蛋白和β-蛋白成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出现腰腿疼痛症状[9]。
笔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保守治疗与护理重点是:纠正解剖异常,降低盘内压力、神经根压迫和周围组织粘连,从而达到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治疗中手法复位可使椎体产生微动,调整脊柱力学平衡,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运用得当时,会立见奇效,疗效好。中药熏蒸使局部血管扩张,减轻该处深部组织的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解除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使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松弛,从而缓解疼痛。营养神经药物和止痛药物: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临床资料表明,在治疗过程中系统的康复护理配合尤为重要,系统的康复护理是直接影响病情恢复及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10]。通过系统的康复护理,护士给予患者:①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一般常规模式护理只重视治疗需要,不重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系统的康复护理中,护士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指导,能加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和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可消除患者因疾病和疼痛引起的紧张、焦虑、 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康复治疗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治疗依从性。②自我康复功能锻炼:一般常规模式护理缺乏自我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系统的康复护理重视向患者提供正确的自我康复功能锻炼指导。自我康复功能锻炼对骨骼肌肉系统有良好的作用,运动改善了骨、关节、韧带的血液循环,增强了新陈代谢,使骨骼的有机成分增加,无机成分减少,使骨的强度、韧性增加,延缓骨质的退行性变;而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扩大椎间隙,使神经根移位,减轻脊神经根受压,预防腰背肌废用性萎缩,且强有力的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避免出现下背痛、肢体麻木等;腹肌和肋间肌锻炼可增加腹内压和胸内压,有助于减轻腰椎负荷,防止背部软组织的损伤,减少疾病复发;正确的脊柱活动站、立、行、卧姿势和卧硬板床休息,可改善脊柱小关节承受的异常压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病情恢复。③用药指导:一般常规模式护理中只提供日常用药和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的护理。系统的康复护理中重视日常用药和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的同时指导督促患者应遵医嘱正确用药,观察、防止药物产生依赖,减少止痛药的使用,提高疗效。④生活护理指导:一般常规模式护理中只提供日常生活护理需要,不重视正确的生活指导。系统的康复护理重视正确的生活指导,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养成正确的坐位、站立或携带重物的姿势,合理饮食,正确锻炼,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有效防止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10]。
笔者采用上述系统的康复护理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20天后,两组腰椎功能评分与临床疗效比较,干预组腰椎功能评分已明显高于系统康复护理前,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68例患者出院半年后随访症状无复发。综上所述,说明系统的康复护理是配合手法复位和中药熏蒸治疗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手段,疗效叠加,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包世成,周先琼.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理疗加医用臭氧介入治疗的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1):6-7.
[2]张卲华.针刺加正骨手法辨证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52-153.
[3]黄汝英,周庆云,陈汝文.自我管理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12-13.
[4]彭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与康复护理依从性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8):1082-1083.
[5]陈园桃.中医病症诊疗常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414-415.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7]周萍.3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250.
[8]羊健中,杨坚,绅俊,等.脊柱手法结合腰腹肌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45-4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大小不等,平均年龄50岁。
1.2护理方法
按照精心设计好的精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护理,三个月后查看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2.1术前康复护理
(1)在术前同患者交谈,介绍肱骨骨折手术的一般情况和康复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避免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导致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2)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康复护理的常识。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肱骨骨折的方法和细节,让患者清楚注意事项,以便在之后的术后康复护理中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1.2.2术后康复护理
(1)在患者的术后1-10天,派医护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状况,安置好患者,将床头抬高,将患臂用枕头垫起,放置好肘关节和肩关节的位置,具体标准为:肩关节置于前屈外展位,肘关节屈90度。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术后麻醉消失,患部异常疼痛的现象,对有此现象的患者使用止痛剂,缓解疼痛感。对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患者起身应当帮忙扶起,患者如厕应当给予帮助。在患者身体有知觉之后,应对患者患部手臂进行手指和手心的按摩活动,保证患者手臂其他位置血液畅通。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臂肩部肌肉等长收缩运动、腕关节和肘关节的运动,就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臂侧手握拳,伸指及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减轻手部水肿,握拳以8s左右为一次,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20组左右,情况好转,可增加练习量。
(2)在术后10-25天,开始练习肩部活动,如肩部前后屈伸活动。具体操作方法为: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身后,一手固定患者肩部,一手托住肘关节,以一定幅度轻微活动,重复5-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5-8组。在这一过程中,禁止患者患臂外展,以造成二度骨折。也可以教患者健臂扶住床架,身体下弯进行自我锻炼,以辅助治疗。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
(3)术后25-50天,在没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指导患者进行全面关节练习。如身体向前弯曲,使患臂在重力作用下下垂;患臂前后摆动后左右摆动。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阶段,患者运动量仍不宜过大,以每次50-80下即可,运动的幅度以患者自身情况而定,以无不适感为佳。在这一阶段后期,患者可以用健全的手臂托住患臂,放松肩关节,还可进行缓慢的下蹲运动,让肩部跟随身体运动而得到活动。在无不适感之后,可由健全的手臂将患臂向外推送,以达到矫正之目的。此阶段是患者恢复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会有患者担心动作过大导致再次骨折的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和动作的纠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4)术后50-90天,在第三阶段活动顺利完成之后,可让患者进行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训练。
1.2.3出院指导
(1)运动指导
鉴于患者的住院时间不长,患臂并没有完全康复,不宜进行负荷较大的运动,在出院后,患者应坚持康复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2)饮食指导
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相关营养元素的摄入,在骨头愈合期,需要大量钙质,适时补充钙元素。不宜饮酒、抽烟等。
(3)生活指导
注意休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2.结果
经过为期3个月的护理,本次治疗30例患者中,肩部、肘部关节能正常活动的有28人,恢复了正常的身体机能。康复率达到95%。
3.讨论
【关键词】 连续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偏瘫;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7-0081-02
doi:10.14033/ki.cfmr.2016.17.042
脑卒中也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其发病突然,常因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狭窄、闭塞、破裂,进而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中可以将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1]。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加重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脑卒中患者的致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脑卒中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2]。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具体情况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第四次我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3],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疼、眩晕、呕吐、偏瘫、惊厥、意识障碍等,同时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机体其他系统患有严重疾病的、有精神障碍的、不愿意配合的患者。本次研究经过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6~78岁,平均(61.4±2.7)岁;病程1~3 d,平均(2.0±1.3)d;试验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9岁,平均(62.1±2.5)岁;病程1~4 d,平均(2.4±1.1)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患者院外护理由受过专职培训的家属规范护理,参与护理的家属要定期返院接受相关护理的培训,护理人员定期电话随访或入户随访指导。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发病后会因为身体行动障碍而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烦躁、压抑、沮丧、苦闷、消沉及失望等,而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甚至部分患者出现自暴自弃,拒绝临床治疗和抵触开展护理工作[3-4]。因此,护理人员应尊重理解患者,多为患者着想,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多接触病友,让患者能理智面对自身病情,积极康复训练,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而更好接受治疗和护理。(2)认知护理:患者由于缺乏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识,容易出现各种紧张情绪,如焦虑、不安等,所以护理人员应利用面谈、座谈会等方式来详细告知患者相关的脑卒中知识:脑卒中的发病先兆常包括:头晕,尤其是突然不明原因出现眩晕或跌倒;肢体麻木、活动不灵、无力或一侧、双侧肢体不自主抽动;暂时性讲话不灵活吐字不清或智力、个性发生突然变化;意识暂时性丧失或存在嗜睡症状[5-6]。常见病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吸烟、不健康饮食、年龄。预防:控制血压和体重,控制糖尿病,调整膳食,戒烟,降低异常血脂,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教育。注意事项:一旦发生脑卒中征兆,及时就医;切忌仰卧位,头应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切忌自行服药治疗。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告知患者护理干预的作用,让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3)康复训练: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能让患者更好的恢复,让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护理人员应分阶段和分步骤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指导,让其掌握康复训练的正确方法。首先护理人员应培训其掌握变换和关节活动训练的正确方法。其次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坐位维持性训练,除此之外还需要让其尝试坐起训练、移动训练、离床训练、独自站立训练、重心转移训练、步行训练等。当患者具有坐位状态平衡能力时,说明其可以独自完成部分日常生活自理。另外,在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处处为患者着想,耐心细致,经常鼓励患者,提高患者的自信心。(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饮食按病情不同阶段进行科学指导。若患者在脑卒中急性期伴有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胃管喂养;若患者意识清醒伴进食时有呛咳发生的,应给予糊状饮食;若患者康复期无吞咽困难的,应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严格控制患者的钠盐摄入量和总热量,严格控制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控制体重。(5)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各种药物的作用、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告知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服药后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告知临床医生。
【摘要】目的 总结对梅尼埃氏病患者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术后的康复护理经验。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反复发作且症状严重的梅尼埃氏病患者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术后采取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措施。 结果 患者术后眩晕消失,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内淋巴囊减压术”是治疗重度梅尼埃氏病的方法之一,而及时的健康指导及有效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梅尼埃氏病;术后康复护理
梅尼埃氏病是一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1]。有些人不作任何治疗也能自行缓解,有些人经药物治疗后缓解[1]。而少数重症患者,在短时间内频繁发作,影响日常生活。我科近年来采用“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重症梅尼埃氏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共收治梅尼埃氏病患者30例,男6例,女24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41岁。25例患者行药物治疗(扩血管、脱水、镇静治疗)后缓解出院,平均住院天数7天。5例患者反复发作且症状严重,全麻下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术后第二天眩晕消失,未发生颅内外并发症,术后十天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4天。
2 康复护理
2.1 康复护理的目标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手术对疾病治疗的作用:术后不仅能缓解眩晕现象,且能保护剩余听力。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 康复护理的内容
2.2.1 心理疏导通过细心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与不同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够主动地参与自我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2 行为指导手术日绝对卧床休息,健侧卧位(患耳向上),全麻清醒六小时后,无眩晕呕吐者,协助患者活动身体,轻微活动头部。术后第一天,协助患者床上坐起,给予生活上的协助,如刷牙、洗脸、进食,并注意有无眩晕、不适。术后第二天,可搀扶下床活动,下床时,护士在床旁指导协助,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损伤的发生。
2.2.3 饮食指导全麻清醒六小时后,给予半流质饮食,如稀饭、烂面条等,随病人体力逐渐恢复,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增加病人的抗病能力。
2.2.4 出院指导患者一般术后十天左右即可出院。回家后应注意休息,静养一个月。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冒,保持术耳清洁、干燥,不宜做擤鼻动作。饮食上,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营养丰富的的软食,三周后进普食。定期门诊复查:出院一周后门诊复查一次,一个月后复查一次,如有不适,随时复诊。术后十天左右可洗澡,一个月左右可洗头,洗头洗澡时动作轻柔、注意安全,如有不适,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