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管理体系目的范文

能源管理体系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管理体系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管理体系目的

第1篇:能源管理体系目的范文

一、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

煤炭企业通过构建与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改进能源绩效,从而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具体体现在:通过建立法律法规、先进节能技术的收集渠道,并将其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使企业能够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通过节能目标管理与考核,以及构建员工建议奖励机制,形成全体员工自觉推进节能工作的氛围,激发出企业持续改进原动力;通过监视测量、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发现自我改进的空间,持续改进节能工作。有助于强化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高企业的能源绩效、减少与能源相关的环境问题。

二、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能源管理体系遵循的是系统的管理原理,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的实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1]。能源管理体系针对企业用能全过程(购入与贮存、加工与转换、输送与分配、终端使用)以及运营全过程(生产运营、管理运营、生活运营),并充分考虑新产品与过程的设计,识别企业能源评审中的节能机会,制定适用于企业的节能方案。

能源管理体系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的管理系统。从其建立、运行一直到持续改进的整个过程都需要遵循PDCA循环管理模式[2]。即:能源的策划阶段(Plan)、策划的实施与运行阶段(Do)、对实施情况的检查与纠正阶段(Check)、后期的持续改进阶段(Action)。PDCA思想的核心与实质就是在完成今天工作的同时,开发明天的工作。以这种思想为前提,建立起来的能源管理体系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与系统性。所以,PDCA循环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以螺旋的形式不断上升的循环。

能源管理体系的主线内容包括:(1)能源因素;(2)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3)能源目标与指标;(4)能源管理方案;(5)运行控制;(6)应急准备与响应;(7)监视、测量与评价;(8)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结果、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确定将直接应用于目标指标的制定,进而由目标指标制定出管理方案,明确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目的是控制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使这些活动在规定的条件下处于受控状态;通过监视、测量与评价,检查落实完成和遵守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采取预防措施[3]。

三、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通过对企业的深入调研,进行初始能源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制定或改进企业的能源方针,找出其中能源因素,对其加以控制,确定能源目标和指标,并制定能源管理方案;最终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

(一)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领导小组

煤炭企业按要求成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和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决策及协调工作,确定各部门能源管理体系负责人和内审员。为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有序开展工作,要求必须制定能源管理体系推进工作计划,明确体系建立的内容和各部门职责与任务,企业全员参与。企业需对各部门体系负责人和内审员开展标准宣贯和培训,使部门体系负责人和内审员全面了解和掌握能源管理体系内涵、建立、实施和改进体系的方法与过程,同时要求各内审员在本部门宣传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做好体系培训台账。

(二)初始能源评审与能源管理体系策划

初始能源评审是煤炭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即根据历史数据及现场观察情况,调查企业的性质、规模、能源使用情况和生产工艺过程,一般包括能源管理调查和能源技术调查,确定企业目前的用能种类、能耗指标实际水平、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状况等,从而发现明显的能源浪费环节,提出短期内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最终确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方法和过程。

进行初始能源评审,形成初始能源评审报告。在此基础上,梳理企业能源管理制度,确定企业能源方针,建立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能源指标,创建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并经最高管理者代表批准实施。

四、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改进

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是长期持续过程,为了保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企业必须提供专业人员、节能设施设备、能源计量监测装备及充足的资金等;还应对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节能意识;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中,相关部门及人员要及时沟通,保证信息共享,还要进行检查与纠正,即各部门要加强运作力度,努力发挥体系的各项功能,对管理程序中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日常运行监视、测量与评价。当实际的绩效指标与设定值有较大差距时,要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并分析确定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最后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应重新评估,当纠正预防措施需要修改体系文件时,应做到闭环管理,最终保证体系的合理运行。

五、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一般是在体系运行5个月左右进行,煤炭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内审安排在生产淡季或设备检修期。煤炭企业按照审核准则、范围、和方法等,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内审。内部审核的重点是把过去做的工作和准则进行核对,来判定相符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是煤炭企业最高管理者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总结评审,检查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执行、监测等状况,评价企业能源管理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结合性和实施情况,对能源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判。

第2篇:能源管理体系目的范文

关键词:卷烟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意义;技术因素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 A

能源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一样,都是通过对产品、服务和活动中影响主体对象的因素进行控制,以实现规定的方针和目标,即确保那些影响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1卷烟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是建立能源使用的方针目标、能源管理因素以及实现这些方针目标的一系列要素的集合,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管理问题的有效手段。能源管理体系作为管理节能的主要工具之一,对全面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推进能源管理的常态化运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烟草专卖局已明确要求包括卷烟厂在内所属各单位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内全面建立和执行能源管理体系。

卷烟厂通过建立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改进能源绩效,从而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具体体现在:通过建立法律法规、“四新”(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新工艺)的收集渠道,并将其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使企业能够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通过“建标、对标、创标”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企业细化指标、找准差距,瞄准方向;通过节能目标管理与考核,以及构建员工建议奖励机制,形成全体员工自觉推进节能工作的氛围,激发出企业持续改进、落实精益生产的原动力;通过监视测量、能源评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发现自我改进的空间,持续改进节能工作。

能源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消除管理盲点,系统高效地开展节能工作。传统能源管理活动往往是零散开展的,多项工作各自为政,比如:统计分析、计量、审计等等,繁重却见不到效果。而且,往往做了很多工作却仍然存在管理盲点,有些需要做的一直没做。这些问题都会极大地削弱能源管理积极性,导致节能工作虎头蛇尾。而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后,可将这些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识别对节能有增值的工作,剔除非增值工作,理顺各项工作间的逻辑关系,有序展开,以PDCA的方式不断推进组织能源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能源管理体系帮助企业从多个渠道进行拓展,最大限度挖掘节能潜力。通过建立渠道和方法,系统全面地获取节能技术和节能运行方法,通过节能评估、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分析,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筛选,确定最佳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企业也可以通过疏通外部沟通渠道,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对话与交流,挖掘和利用最佳节能实践经验,为我所用。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还能有效利用能源管理工具(例如能源审计、能量平衡分析、物料平衡分析、清洁生产审核等),最大限度挖掘节能潜力。

2卷烟厂能源管理体系中的技术因素

企业用能管理是指企业对使用能源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达到减少能源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尽管不同的企业使用的能源不同,但使用过程都包括四个相同的基本环节:购入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利用。要做好以上环节的管理,企业必须要成立相应的能源管理机构,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加强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及能源的统计管理,通过能量平衡、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和用能设备管理等手段,对能源因素进行控制,不断地改进管理绩效。同时,作为能源管理的基础,能量平衡、能源审计、能源计量管理和用能设备管理等,对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也是必要的手段。

2.1能量平衡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巳开始进行企业能量平衡工作,国家先后了《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09),《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2-087-2009)和《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 8222-2008)等国家标准。能量平衡在企业综合能耗、产品能耗及产值能耗计算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企业为对象,对输入的全部能量与输出的全部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的研究,也包括对企业能源在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各个环节与回收利用和外部各能源流的数量关系进行的考察,定量分析企业用能情况,称为企业能量平衡。能量平衡的根据是能量守恒定律。对于一个确定的边界(企业整体或具体的用能设备),输入的能量必然等于被有效利用的能量与损失能量之和。其能量平衡方程式为:输入能量=有效能量十损失能量

能源平衡的计算采用以统计计算和测试计算相结合,统计计算为主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的工具主要是企业能量平衡表。

企业能量平衡表的主要内容为:

(1)企业能量平衡表采用矩阵形式表示,横行一般划分为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等四个环节;纵行一般是能源的供入能量、有效能量和损失能量、回收能量和能源利用率等项。

(2)购入贮存环节等价值栏右侧使用双线,平衡表双线右侧数字均为当量值。

(3)最终使用一般划分为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采暖(空调)、照明、运输及其他等六个用能单元。

(4)以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与最终使用四个环节的企业能量平衡表可用表1表示。

表1 企业能量平衡表示例

2.2能源审计

能源审计是审计单位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和其他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和分析评价。能源审计是开展节能工作和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通过把审计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引入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有效的帮助企业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如下图1所示,能源审计的思路是通过对用能单位的能源生产、转换和消费进行全面检和监督,了解造成能量损耗和损失的原因、分布等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制定节能方案,以促进节能,制止浪费,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

能源审计程序主要分为七个阶段,即审计准备、预审计、审计、节能方案产生和筛选、节能方案可行性分析、节能方案实施、持续能源审计。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必须涵盖以下10项内容:(1)企业概况(含能源管理概况、用能管理概况及能源流程);(2)企业的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3)主要用能设备运行效率监测分析;(4)企业能源消耗指标计算分析;(5)重点工艺能耗指标与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计算分析;(6)产值能耗指标与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7)节能效果与考核指标计算分析;(8)影响能源消耗变化因素的分析;(9)节能技术改进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10) 企业合理用能的建议与意见。

图1 能源审计思路

2.3能源计量管理

能源计量是指在能源流程中,对各个环节的数量、质量、性能参数、相关的特征参数等进行检测、度量和计算。能源计量是工厂用能统计和考核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用能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之一。如果企业没有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能源管理部门就难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数据,对企业的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也就难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统计。从而无法为企业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指导,这可能造成企业能源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第3篇:能源管理体系目的范文

关键词:钢铁企业 能源管控中心 能源管控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支柱的钢铁行业也在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能源消耗量的大幅增长,能源短缺、能源价格不断上升已经成了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的创新,能源管控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1、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的内涵及目标

1.1 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的内涵

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是指钢铁企业通过能源科学管控,合理调配、高效转化和利用,实现系统节能的有效方式。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借助于能源管控信息系统中完善的数据采集网络获取生产过程的重要参数和相关能源数据,经过处理、分析并结合对生产工艺过程评估,实时提供在线能源系统平衡信息和调整决策方案,确保能源系统平衡调整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合理性,保证生产及动力工艺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并最终实现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1.2 建设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的目标

在大中型钢铁企业建设和改造完善一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推动我国钢铁企业能源管理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促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改造的深入开展。能源管控中心投入使用后,将大幅度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管理效率,全面提升能源管理水平,达到强化管理、优化流程、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目的。

2、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

2.1 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2.1.1 外部环境要求

当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节能减排成为评价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要评价指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中第八条明确指出,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强电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

2.1.2 内部环境要求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重点行业。钢铁企业能源消耗占产品总成本的20%~40%,它是制造成本中的主要可控部分,节能的潜力大。能源管控中心是数字化能源管理的技术支持措施,也是钢铁企业提高节能效益的重大技术装备措施,从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建设企业能源管控中心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2.2 我国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的现状

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技术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钢铁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起步较晚,经历了从无到有并逐步提高的发展过程,目前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支撑技术已较为成熟。继1985年宝钢一期建设国内第一家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以来,钢铁企业中先后有15家企业建设了能源管理中心。已建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宝钢、马钢等为代表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按照扁平化和集中一贯的理念,将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控制和调度、平衡预测和能源管理等功能进行有机集成,实现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的管控一体化设计。

二是以济钢为代表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其优点是基本实现基于计量数据分析的能源管理功能和与信息化系统结合的离线优化,但限于现场条件,高效扁平化的调度和在线平衡管理等对节能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还受到一定限制。

三是其他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心。本质上是以动力计量采集,管理为主的基础应用,还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

2.3 建设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的基本内容

2.3.1 准确掌握各能源介质分系统运行状况

在完善能源计量体系的基础上,提供相应数据支撑,统一数据来源。通过建立能源网络集中监视平台,掌握能源系统运行状况,保障系统安全运行,提升整个系统管理水平。

2.3.2 实现能源平衡调度,优化能源系统效率

加强能源成本管理,成立专门的能源成本管理机构,对该项指标实行严格控制,以实现在不影响生产目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开展能效对标,持续改善系统能效。建立能源计划、调度、仿真系统,提高系统响应能力。

2.3.3 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明确节能方向

建立能效分析支持平台,找出能源效率“短板”,加大对“短板”能源的关注力度,找出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实现企业整体能源消耗的最优值。建立最佳节能实践库,收集业内相关节能案例,在学习研究以往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的基础上,制定出最适合本企业的能源管理控制体系。

3、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3.1 能源管控体系创新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钢铁企业的吨钢能耗远高于世界先进水平,传统的能源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钢铁生产大型化、高速化和激烈竞争的需要,也必然不能符合国家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以EMS为支撑的现代化能源管理是我国钢铁企业的必经之路。以EMS为支撑,建立现代化的能源管理体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我国钢铁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3.2 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体系的创新案例――以宝钢为例

在“十一五”期间,随着节能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宝钢的能源管理体系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与完善。特别是2008年以来,宝钢独创的以“三流一态”为特征的能源管控体系在宝钢的有效运行,为宝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责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宝钢的能源管控体系是针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瓶颈环节提出的体系化的解决方案。其基本思路是,将能源流、制造流和价值流放入同一坐标系中,研究其变化规律,寻找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建立能耗指标预测和风险控制长效机制,增强钢铁精品的盈利能力。宝钢能源管控体系具体包括六个主功能模块,三个在线信息管理系统和四个方面的支撑保障,整个体系纳入公司综合管理体系进行运营和管理。六个主功能模块包括:节能目标控制、能效因子的辨识和控制、能耗源的辨识和控制、能源计量和统计、能源专业审核、节能技术和节能项目。六个主功能模块、三个信息系统和四个方面的支撑保障有机结合,既满足了体系管理各个要素的要求,又结合了能源管理的专业特性。

4、结语

在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今天,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成为企业研究的一项新课题。我国钢铁企业传统的能源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化管理思想和今天的环境要求,所以一种新型的能源管理控制体系呼之欲出。我国钢铁企业能源管理起步较晚,经过了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贵阳.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2008论文集[C].济南:河北冶金学会,2008.

[2] 王永川、陈光明.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方案研究.[J].冶金能源,2003.

[3] 凌振华.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5.

第4篇:能源管理体系目的范文

[关键词]改革发展;能源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65-01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耗也逐渐随之大幅度增加,我国有限的资源始终都会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消耗完。到时候应该使用何种资源这是我们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我国有限的资源与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所需要的资源持续增长构成了一对长期矛盾。预计我国这对矛盾还将持续存在,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需要的资源也是日益增多,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需要做怎样的研究,以至于现在资源紧张的问题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上。怎样才能够高效而合理的使用目前有限的资源,也就是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指标。是否能够有效利用也已经成为各行业竞争力的众多指标之一。本文的重点在于浅析加强能源管理对提升医院经济效益的探索。

一、当前我国医院能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许多医院也渐渐认识到能源管理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纷纷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进行能源管理,也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仍然有一些医院墨守成规,能源管理方法显得十分的滞后。主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能源管理方法,医院资源计划的实施显得十分落后、医院领导的不重视、以及医院整体对于能源管理方法的加强积极性不高。从现代管理的角度来说,这些医院并没有跟上时代步伐进行能源管理,有些医院有能源管理方法但是没有加强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因此在能源管理的各个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今许多医院实施能源管理的目的还只是停留在减少成本的基础之上,侧重的方面主要是控制成本的多少以此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然而我们从现代管理学的视角来看却并非如此,节约资源具有一定的条件,而且也有一定的限度,在一些情况下过于强调降低能源使用频率,就可能对医院某些运作造成影响,不仅延缓了对某些病人的最佳治疗时间而且对医院自身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另外医院的生产药品上面,有可能出现为了减少成本对药品之中的成分就会减少,因此药性降低造成某些药品质量问题不过关。所以这类资源的管理显得十分消极,并非是一种积极的有为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之下,如果企业只依赖于控制与减少能源的利用来获得优势,已经完全不可能。所以需要医院自身另辟蹊径,创新能源管理方法才能使整个医院的运作更为良好。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能源管理方法的老化

目前许多医院都在实行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能源管理方法的老化问题。医院本身在改革的同时就发现此时的能源管理是一个利益链,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此基本上很多医院都会选择同一个方向及时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医院虽然在整体上获得了改革带来的优越性,但是由于一方面的能源管理方法依然处于老旧的状态,另外这就像一个苹果,虽然看似整个苹果是好的,但是里卖弄却生长着一个寄生虫啃食着整个苹果的内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方面改革的缺失最终将会导致整个医院陷于困境。虽然改革这方面确实显得比较困难,但是若不改革终究是顽疾,必成大患。长痛不如短痛,忍一时之痛,反而能够获得长足发展生机。

2.医院资源计划的实施落后

医院在重新启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之时,没有协调各方面的意见或者说各方对于整体的资源协调计划的理解程度不同,以至于在实施的过程中各方的做法都不一样,极为不同意,所以尽管医院在后来发现并且纠正了这一点,但是由于发现时间过晚,各部门的协调早已经成为规则定局,再想协调就显得十分困难。医院的企业资源计划几乎如同企业,环环相扣,要是其中一环出现问题,难保其中运行不会出现差错,所以关键原因就在于医院资源计划实施落后。

二、加强能源管理提升医院经济效益的策略选择

1.强化组织领导以确保能源管理的顺利推进

我国正面临着复杂而艰巨的能源危机,加强能源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节能就是要强化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切实可行,经济上相对合理、环境与社会能够加以承受的各项措施,真正地降低从能源生产起到消费等诸多环节所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好宝贵的能源。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何高效利用好企业的所用的资源成为一个重大课题,而加强组织领导关系着另外一个方面也就是能源管理工作的顺利推广。

2.抓好统筹协调以形成富有成效的能源管理体系

每一个医院在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的建构中都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在横向上,还有在纵向上,这都可以得到论证。在横向上,能源管理部门应该落实好和其他各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工作,在纵向上,应当切实抓好对于下属分公司,下属单位的垂直管理,从而及时的把能源管理之中的要求和所存在的问题、处理意见等直接落实给负责实施的技术管理工作。从而做到更好的统筹协调以形成富有成效的能源管理体系。

3.积极开发新的能源统计管理体系

就企业方面而言,之所以很多公司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就是因为采取了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新模式、新发展方式,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当中独占鳌头。对于医院也是如此,积极学习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公司如何根据实际改革创新自身发展机制,也可以借鉴相关成功经验,将其正确的与自身实际联系起来,创造出属于自身发展的新的能源统计管理体系。医院在这一方面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领导都要上下一心,才能保证制度在根本上的运行畅通。企业的发展就是需要在每一个环节的架构做到差错最小化,这样才能够保证利润的持续最大化,而企业中的能源管理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能否降低到最小化。这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反观我们的医院也是如此,虽然在某个层面上说,医院不需要同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进行竞争,但是医院若是能够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发展,无论是对于医院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非常好的。

三、结束语

过去我们在经济的发展中遗漏太多问题,现在等待我们去解决的还有很多,加强能源管理我想就是其中的一个。这种因为经济的发展而没有跟上步伐的部门还有很多,但是在这个方面我们想说的是,医院不仅仅要进行改革,还要进行深刻变革,去掉医院管理中不合理不符合现展潮流的因素,将过去与现在成功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改革与创新。能源管理是每一个国民经济部门都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如今在医院上面反应出来,说明了加强能源管理的必要性,非但如此,加强能源管理对于医院的经济效益必将是优于从前,这是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成功配置。所以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第5篇:能源管理体系目的范文

【关键词】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部门联动;节能降耗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利施工工程成本核算与管理是施工企业财本文从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着手,通过具体试点得出研究结论。

一、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1、通过调研明确项目实施方向及关键点

1.1狠抓组织机构建设。调集各方专业人士成立专门服务小组,深入水泥行业进行调研,在摸清业内水泥生产过程的前提下总结其能源计量管理措施,为后期调研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认真分析突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业内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计量器具配备有缺陷。业内所配备的主要计量器具中,电力方面的配备率仅为81%;其次是计量器具管理欠妥。计量器具管理意识欠缺且缺乏专业的管理,导致体系不健全;再者,计量器具使用不当。这主要体现在数据采集分析工作不扎实、计量数据台前账后缺失等方面,这一点的不足往往会带来严重能源浪费。

1.3挖掘管理潜力。对水泥行业来讲,能源消耗严重、计量管理方法欠妥等问题已成为业内的一大薄弱环节,不仅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更是制约着企业走“精细化”道路的最大障碍。对此,相关部门应落实具体责任,配备完整的计量器具,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同时注重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为企业的发展铺设可持续道路。

2、找准突破点,认真落实项目实施

2.1目标指路。在完善计量器具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计量管理实施方案,同时明确企业能源计量目标,为企业指引正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2.2标准引路。以前期调研结果为准,制定业内统一标准,凸显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在这一标准中,应将能源计量设备的配置、管理、利用纳入其中,同时重视能源计量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对不同等级的计量器具制定明确的管理、维护、检查要求;针对能源工作小组以及各管理人员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其具体行为,科学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工作;联合政府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向业内发放能源精细化管理倡议书,政府企业互相结合做出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相关承诺;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能源计量管理形成块状模式,从而进行全面实施。

2.3试点探路。选择具体水泥企业进行技术试点,将节能工作小组分配到企业各部门内部进行点对点技术帮扶,使得企业建立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分配、管理体系,同时严格监控计量器具能耗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为寻找节能核心点,应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科学及时的采集和分析;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工艺,取缔高耗能生产设备,更新生产线,节约生产耗能;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的技术检修,结合分析数据找出能源高耗点,从而在实现节能的同时创造更大的效益。在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果后,应联合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将这一标准进一步贯彻落实,引导企业进行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制定与后续完善,夯实能源计量管理基础,在单位耗能降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节能目标。

3、多线合力优化外部环境

要实现外部环境的优化,最重要的是突出机制保障。企业应及时联合政府将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这一项目上升到业内高度,将其作为某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加强与统计、发改、工信等部门的联系,从而使得项目付诸实施。在能源管理小组中,应广泛吸纳质监、发改、工信以及行业协会等部门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实现互相联动;质量监督部门加强技术监督,指导企业科学地进行基础计量工作;发改、工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业绩考核力度,在此基础上完成宏观指导;统计部门对企业各项数据进行科学的计算,配合其他部门共同完成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工作,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的基础上实现节能降耗工作的科学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起到了统筹指导的作用,企业参与其中实现了项目的有效推进,使得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二、能源计量管理取得的成效

通过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业内的能源计量管理水平普遍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源计量管理器具的适配率得到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措施实施后,业内电力设备配备率达到100%。

2、能源管理制度得到完善,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初步进展

在这一举措实施后,业内建立起了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保证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到目前为止,业内普遍成立了专门的能源管理小组,计量器具的管理也使用专门的人员进行,各项工作都得以有效开展,使得业内同比能源消耗大大降低。

三、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开展的体会

1、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重要保障

近年来在政府的科学领导下,业内普遍重视节能减排,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政府在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制定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改革,对工作的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2、企业主动参与是根本

企业作为节能降耗工作的主体部分,要落实工作中的各项要求,其主动性直接关乎全局成败。只有重视能源计量管理,配合各方努力实现管理精细化,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开拓新道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3、部门协调是关键

能源计量管理项目是一项庞杂的系统性工程,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还要联合质监部门、统计部门、发改、工信以及各行业协会实现各部门间的科学联动、人才互补,才能实现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高效联动,达到高标准的社会资源利用率,推动项目扎实稳健运行。

四、结束语

企业只有通过密切联系政府各部门,实现部门间的高效联动,才能实现能源计量的精细化管理,最终完成节能降耗任务。

参考文献

[1]方蓉.全省水泥行业工作会议——落实国家水泥产业政策 促进水泥产业节能减排[J].江苏建材,2007(03)

[2]景文.健全计量管理体系 促进企业节能降耗[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03)

[3]张雷,徐静珍.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4]付敏.节能降耗计量先行[J].山东煤炭科技,2010(05)

第6篇:能源管理体系目的范文

关键词:城市 可持续发展 管理体系

2012年2月23日, ISO/TC268 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启动ISO 37101 城市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标准的研制工作,历经4年半,ISO/TC268于2016年7月正式ISO 37101城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为加快ISO37101的实施推广,2016年6月27日―7月1日,ISO/TC268第五次全会在杭州举行期间,ISO/TC268宣布中国杭州市为全球首个ISO 37101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将于2016年秋季启动[1]。

ISO 37101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为更好地实施ISO 37101,笔者认为应明确三个关系: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与ISO其它标准的关系,特别是ISO37101与ISO的其他管理体系标准之间的关系;二是ISO 37101与ISO/TC268研制的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关系;三是ISO 37101各章节之间的关系。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与其它ISO标准的关系

目前ISO有超过19000项标准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标准涉及的范围和特点可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技术三个层面,并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系统[2],如图1所示。

其中,ISO制定了大量的管理体系标准,而ISO 37101与这些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是宏观与中观、指导与被指导,并相互影响的关系。ISO经济方面的管理体系标准包括ISO 9001质量管理、ISO 11000商业合作关系管理、ISO 20000服务管理、ISO 21500项目管理、ISO 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ISO 50500创新管理、ISO 55000资产管理等;ISO社会方面的管理体系标准包括:ISO 21000 教育组织管理、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ISO 26000社会责任、ISO 27000 信息安全管理、ISO 28000运输物流业安全管理、ISO 31000 风险管理、ISO 45001职业健康管理等;ISO环境方面的管理体系标准包括ISO 14001环境管理、ISO 50001 能源管理、ISO 55001水资源管理、ISO 24526水效管理等;ISO文化与治理方面的管理体系标准包括ISO 19600合规管理、ISO 37001反贿赂管理等;ISO基础设施方面的管理体系标准包括ISO 39001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ISO 41000设备设施管理等,如图2所示。尽管对这些管理体系标准初步进行了分类,但某些管理体系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基础设施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如ISO 50001能源管理不仅涉及资源环境,还涉及到能源基础设施。

二、ISO 37101与其它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之间的关系

截至2016年9月,ISO/TC 268已国际标准4项、正在研制的国际标准共8项、新国际标准提案3项,见表1。

为了梳理ISO/TC268和研制国际标准之间的关系,2016年6月29日,ISO/TC268/WG1和WG4在ISO/TC268第五次全会及工作组会议期间组织召开了联合工作组会议,讨论ISO/TC268国际标准的关系图。笔者认为ISO 37101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按照策划―实施―检查―行动(PDCA)流程,在策划阶段,可用ISO 37120审查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依据ISO 37106 制定智慧城市战略;在实施阶段,可用ISO 37150、ISO 37151、ISO 37152等系列标准提高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在检查阶段,可用ISO 37120、ISO 37122、ISO 37123审核城市可持续发展进展情况。ISO 37101与其他ISO/TC268研制的国际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三、ISO 37101的章节关系

ISO 37101共包括10章,除了第一章范围、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三章术语和定义外,第四章至第十章的关系如图4所示:

ISO 37101基于PDCA模型,可简单描述为:策划:根据城市的目的,制定必要的目标和过程,以便能够顺利交付成果;实施:实施过程和实现目标;检查:依照城市的政策、目标、合规义务来监督和衡量过程,并报告成果;行动: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绩效。实施ISO 37101,首先要明确领导层和责任部门,其次是选取实施重点领域,再次是搭建ISO 37101实施框架,最后是启动下一年度工作。

1、明确领导层和责任部门

为更好地推进ISO 37101试点工作,依据实施管理体系的要求,应明确领导层和具体实施的责任部门。建议成立专门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组织开展ISO 37101的试点工作。工作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市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设立办公室负责协调沟通市各委办局落实ISO 37101试点工作。

2、选取实施重点领域

依据ISO 37101给出的六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十二个领域,结合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相应配套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实施的重点领域。

3、搭建ISO 37101实施框架

确定试点实施重点领域后,依据ISO 37101实施流程,搭建ISO 37101实施框架。

(1)策划(P)

重点领域的责任部门负责开展现状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该领域的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政策措施、发展现状与不足(可采用ISO 37120或SWOT分析法进行评估)。

依据上述分析,建立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应与杭州市可持续发展政策一致,且可衡量、可监测、可更新。依据目标,设置对应指标。

(2)运行(D)

依据该领域设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实施重点、分工和推进措施。根据对应指标,定期监控实施计划,及时发现不合格事项,提出并落实纠正措施。

(3)审查(C)

该领域责任部门应确立审查小组,通常在年底进行内部审查。审查小组应依据对应目标和指标开展审查工作,制定审查方案,确保审核的客观和公正,向责任部门报告审查结果,并保留审查结果的书面文件。

(4)改进(A)

责任部门根据审查结果提出的不合格事项,分析不合格事项产生的原因,提出适当的纠正措施,并加以实施。

5、启动下一年度工作

依据上述PDCA流程,责任部门组织开展下一年度工作。

四、结论

ISO 37101是ISO的最新管理体系标准,按照PDCA流程,持续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ISO 37101的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ISO/TC268将持续推进ISO 37101在全球范围的试点和实施工作。因此,了解本文提出的三个关系将有助于理解ISO 37101的背景和内容,为城市实施ISO 37101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ISO/TC 268.TC 268 5th P-

lenary meeting resolution[R].2016

[2]杨锋等.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研究[M].2015:26

[3]ISO.ISO 3710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mmunities――Management syste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S].2016

第7篇:能源管理体系目的范文

1麦肯锡咨询项目的工作流程

1.1开展项目启动前期调研,收集能源成本数据

麦肯锡在项目正式启动前,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梅钢公司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工作调研,初步了解梅钢公司购买能源介质的类型、数量和金额;从能源购买到能源消费的核算,即一次能源转换为二次能源的成本核算;从能源消费到生产工序,即各主要生产工序能源消耗的受益成本情况,并且通过能源消费对应到相关的能源生产设备,最终从生产工序能耗成本和能源生产设备两方面开始着手开展能效改善的各项工作。

1.2组建项目联合团队,强化专项知识培训

根据项目的需要,梅钢公司与麦肯锡咨询方共同组建了项目工作组,分为炼铁组、炼钢热轧组、能源组、管理体系及理念组4个工作小组,每个项目小组至少有1名麦肯锡专业支持人员。每个项目小组明确各自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分为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深入诊断形成改善举措阶段、举措实施与评估阶段,并根据每个阶段性目标制定了详细的日、周、月工作计划。期间,麦肯锡还组织专家开展专项培训,内容包括技术极限、头脑风暴、损失、损失工具、项目业绩管理等培训,为项目有序的开展积累行之有效的计算工具和工作方法。

1.3组织问卷调查和一线员工座谈,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访谈

麦肯锡通过前期数据收集和分析,基本确定了降低梅钢能源成本的目标。按照项目计划,首先对各个层级的员工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和一线员工座谈。调查的结果显示员工理念与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基本吻合的,但涉及到能源管理方面员工的认同度偏低;其次是与公司管理层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关键是让公司的各级管理层能够认识到公司必须不断改善以适应环境变化,并且愿意接受外部的建议,这些建议在帮助公司决定作何种改革和怎样改革方面大有裨益。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员工访谈工作,麦肯锡提出了对现有管理体系、理念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初步评估报告。

1.4搭建能量损失桥,绘制成本曲线

通过技术极限及损失计算知识培训,各个生产工序的工程师与麦肯锡技术支持人员对工序的能耗进行了损失计算。技术极限是在当前工艺条件下某一个过程理论上所需要的最少的能量消耗。将实际消耗与理论要求进行比较,发生的能量损失,包括生产性损失、非生产性损失、运输损失、效率损失、负荷损失、排污损失、其他损失等,分门别类找出具体的损失源。量化能源损失有助于寻找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以便加以改进,缩小差距。成本曲线主要是根据单台设备的单位能耗成本、设计产能、实际利用效率等数据进行绘制,然后对每台设备的成本曲线进行分析,对于高耗能、低效率的设备,综合考虑是否存在需进一步结构优化或停机的可行性。

1.5密集举办头脑风暴会,发掘能效改善金点子

头脑风暴会首先在项目组内部进行预演,目的是培训项目组成员主持头脑风暴会的能力。经过项目的背景介绍、解释头脑风暴的原则、数据评估、提出点子、总结等一系列流程,并将点子记录在案,对点子按不同主题进行举措归类,最后再根据举措实施难易程度、效益大小、投资大小等进行评估、筛选和排序。各工序的项目组成员针对能量损失源,在本工序开展系列头脑风暴。在短短两周多的时间里,8个工序共组织头脑风暴会近60场。400多人次的管理、技术、一线员工积极参与,并提出了700多条具体的改善举措。

1.6计算点子经济效益,落实举措实施方案

各生产工序对头脑风暴会中产生的点子组织专家进行举措评估,通过标准评估表格的形式加以描述,对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初步的估算。对于方法和收益已经达成一致的举措,特别是一些能立竿见影的举措,各工序已经着手组织专家对这些举措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同时做好项目实施后的跟踪评估工作;对方法达成一致,收益计算存在异议的点子,通过举措评估单的形式报送给宝钢专家组审阅,项目组根据宝钢专家组的审阅意见,对举措进行修改,最后把修改后的举措细化为行动方案,再逐一加以落实跟踪。

2能效改善项目的工作方式、方法及流程

2.1目标明确,计划细致

每个项目小组配有1名麦肯锡咨询人员,根据该项目总的时间节点要求,制定每个项目小组详细的每日到时点的工作计划,明确到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且将工作计划上墙列示并跟踪实施。在项目过程中,麦肯锡咨询方经常与业务方对项目进度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会议。对项目某项议题的性质和重要性、各种可行的方法、以及实施的时间进度等问题,设法在梅钢公司的各层级建立对该项目的共识。这样在项目后期提出建议方案时,能够自然地使梅钢公司各层级的领导和员工都能了解、接受并支持其所提出的建议方案。

2.2全员参与,持续改善

麦肯锡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和业务方共同解决问题,而非“替”业务方解决问题。根据此项方针,麦肯锡咨询方的工作完全采取与业务方通力合作的方式,利用业务方的专业技术知识和麦肯锡咨询方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知识,共同推进项目工作。头脑风暴会就是动员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到这个项目中,群策群力,劲往一处使,共同完成项目目标。即使在项目结束后,依然可以采取头脑风暴会来寻找进一步改善的措施,保证能效持续改善的水平。

2.3方式方法的传授

麦肯锡要求业务方指派人员全职或兼职地参与项目工作,这样能带来非常好的效果。首先,该方式能大幅度提高项目咨询人员的工作效率,尤其在项目收集实际数据的阶段;其次,业务方的项目组成员投入到项目工作过程中建立起的决心与承诺将有助于方案的有效实施;此外,很重要的一点通过合作可以使麦肯锡向业务方传授现代管理技能,业务方在项目进程中能够学到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技能知识和方式方法。

3能效改善项目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3.1深入现场,了解生产工艺状况

麦肯锡公司是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在公司战略方向、组织管理、市场调研等领域有很强的优势。虽然这个项目有1名外籍钢铁行业专家加盟,其他咨询人员大多数并没有在钢铁、能源或财务行业中的从业经历,但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决定接下梅钢公司的能效改善项目,也是因为对每个工序的现场都做了实地调研。作为本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是离现场最近的,更要及时了解生产运行、工艺流程、设备运行等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否则现场成本管理只是一些财务数字的简单堆积,不能起到实际的成本反映和导向作用。

3.2多部门协作推进,确保能效持续改善

能效改善不能因为项目的结束而结束,必须推进持续改善工作。首先能效改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能效管理体系作为保障,明确能效管理的职能定位;其次在资源配置上可以通过组建跨部门推进协作团队,现场成本组人员应该加入到协作团队中,利用麦肯锡咨询团队传授的技能和方法,做好能效持续改善工作。梅钢能环部组织各单位能效专员,每月坚持召开能效改善项目推进会,分析项目实施情况,展开项目推进成果。一是加强对标找差,通过与股份直属厂部的工序能源成本对标,梳理具有改善空间的指标,制定目标及实施方案。二是加强能源管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一方面建立余能回收的管控体系,提高余能回收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完善能源计量,减少能介放散和跑冒滴漏现象,努力降低能源转换损失。

3.3能源管理系统数据管理规范、透明

EMS系统不仅是梅钢能环部的管理系统,更是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统,应该充分发挥系统管理的优势,从管理制度上规范运作,减少人为干预因素的影响。现场成本管理人员必须要熟悉EMS能源管理系统,利用系统功能优势,完成对能源数据更深度、细致的挖掘。2010年,能环部通过EMS系统实现全工序能源介质消耗日管控,每日能环部早调会会能源介质数据500多项,第一时间处理异常,充分发挥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优势。

第8篇:能源管理体系目的范文

【关键词】能耗;评价体系;三层四面

一、前言

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在低位徘徊,石油行业应当做好长期应对寒冬期的准备,冷静面对低油价带来的行业调整,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实现稳健发展。

为了降低施工作业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油田井下作业系统积极探索和创新能源消耗管理,建立了一套适合作业施工特点的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利用及效益的最大化。

二、能源消耗现状

能耗成本在作业系统总成本中约占10%,压缩能耗成本,对降低作业总成本,增强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作业处消耗柴油7800吨,汽油700吨,年消耗能源折合标准煤约12000吨,万元产值能耗约249千克标煤。由于井下作业工程施工市场,进入门槛不高,竞争一直较为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必须在降本增效上做文章,在压缩能耗成本上下功夫。

三、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的提出

能源消耗评价体系是以井下作业工作特点和能耗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精细化能源消耗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推进节约型企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

能源消耗评价体系的核心是制定能源消耗标准和能源消耗单元的分层次评价考核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三层四面”。三层:第一层对各个工程部的能源评价考核;第二层对各个基层作业队的能源评价考核;第三层对能耗设备的能源评价考核。四面:一是对于作业工期短的小修作业队采用标准井次单耗的评价方式。小修作业队伍在工作量核算的时候采用的是标准井次,该标准井次的核算在石油石化行业已有一套标准的核算体系,这使得核算能源单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对于工期长、技术含量高的作业队伍以及辅助工作队采用万元产值单耗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大修队、试油队、压裂酸化队等。这些工程队伍由于其工作性质,工期长,工艺复杂等,用万元产值单耗能相对科学的评价能耗的真实情况;三是对于工程运输车辆采用百公里耗油的评价方式。主要的耗能设备就是车辆,采用百公里耗油将能科学的反映能耗的实际情况;四是对于工程车台上设备及作业配套设备采用工时单耗评价方式。工程车辆台上部分设备及作业配套设备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会消耗能源,因此工作工时单耗能有效的反映该设备的能耗情况。

四、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的本质以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以工作性质对工程队伍和能耗设备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队伍和车辆采用相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以此来科学的评价能耗情况,实现能耗的精细化管理。

1.分析能源构成情况

为准确摸清能耗状况及构成,确定节能工作重点,我们重点分析能源消耗构成及明细:油料消耗占综合能源消耗的94.2%,电、水、天然气占5.8%。油料主要用于车辆和设备消耗;水电天然气主要用于办公、生活消耗。将油料能耗作为重点全面控制,其他能耗列为正常控制。分析油料消耗构成可以看出:配套设备、运输车辆和特种设备的油料消耗占到了整个油料消耗的98%。因此评价管理的重点是针对这3个方面的能源消耗。

2.建立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执行考核体系

(1)小修队伍采用标准井次能耗(升/标准井次)

每个作业队建立一套完整的能耗指标记录资料。每日的加油量由成本员记录加油记录表。每月月底各队成本员将该队的油料用量和核算的作业标准报能源管理部,统一折算标准井次单耗。

(2)大修队、试油队、特车队等采用万元产值能耗(升/万元产值)

大修队、试油队、特车队等队伍采用了万元产值能耗的评价方法。修井工序加油记录表可以清楚的记录油料的发生情况,每个队伍每日的加油量都会由各队的成本员收集统计。每月20日成本员将该队的油料用量和核算的作业标准报节能管理部门,统一折算成万元产值单耗。对大修队、试油队、特车队这几类队伍进行了分别评价排序。

(3)运输车辆采用百公里耗油(升/百公里)

制定合理的车辆评价考核标准,按照车型的不同,季节的不同进行分别的能耗考核评价。对每台车的消耗数据进行实际测定,实施精细化单车计量能耗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车和人。

(4)特种车辆台上及能耗设备采用工时单耗(升/工时)

特种车辆台上及能耗设备部分在工作时才消耗能源。台上设备耗油与季节和设备年限有很大关系,因此,把设备根据型号、年限、季节不同进行细化分类进行评价。

五、实施效果

1.全员节能意识得到了强化

经过一年来的工作,由于宣传到位,制度不断完善,在管理中严格执行了节能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各项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全员节能降耗氛围。

2.完善配套制度和管理网络

为了配合节能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完善了处-工程部-工程队-个人四级管理体系,并专门制定了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措施:《井下作业系统能耗指标考核评价体系》《井下作业系统能源消耗评价管理细则》等;同时,定期召开能源消耗分析会,确保了节能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和持续改进。

面对当前寒冬期的严峻形势,系统上下必须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转变思想、革新技术、管理创新是应对“寒冬期”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能源消耗评价体系,使油田井下作业系统的降耗工作更上一个新水平。

第9篇:能源管理体系目的范文

上海在全国是最早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城市。

2002年,上海率先在全国成立“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并在“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下不断推进,涌现出了高益、建科、西门子楼宇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合同能源服务企业。从2002年到2008年,上海市财政资金累计扶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约80余项,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600余个,节约标煤32万吨。

然而,上海合同能源管理推进的现状与其拥有的潜力相比差距还很大,“不花钱的节能”常常面对“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行业规模小

在欧美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开始,这种全新的能源合同管理机制就已经开始推广起来,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节能产业。

相比之下,中国的步伐略显迟缓。直到1998年,中国政府才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一起共同开发和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第一次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中国。当时,世界银行提供6300万美元的贷款,欧洲委员会和全球环境基金则分别提供了500万美元和2200万美元的赠款,分别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三个示范性能源管理公司。

十几年过去,中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字,到2009年末,中国拥有节能服务公司约502家。

如果单独与自己比,十余年间,中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增长了十多倍,发展不可谓不快,但若与国际上比,这个数字仍然十分落后。比如,人口只有中国十四分之一的瑞典,其拥有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却是中国的近8倍。

“如果我们将中国的能源市场与欧美发达市场相比较,我们会发现,在欧美能源市场上活跃着许多节能服务公司,它们帮助提高企业的能效,并以此盈利,在中国本土,我们却很难找到这类公司。”曾为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环境质量委员会咨询顾问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芬・汉默,在比较了中国与欧美的节能服务市场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据了解,目前在节能协会注册的160家左右能源管理服务企业中,有资质的仅有60多家。其中能够胜任照明、节电、窑炉等综合节能项目的就更少,只有20多家。“这与上海庞大的节能改造需求相比,很明显是‘僧多粥少’。”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节能处处长原清海介绍,现行600个项目中,成熟的有200个。

节能观念淡

节能服务产业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公众对于节能服务产业还比较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节能服务市场的拓展。

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谢仲华主任告诉记者,不少企业单位的节能理念有所偏差。在国有大型企业中,由于节能改造初期投资大,成本回收所需时间较长,有些企业老总就不愿意在有限任期内搞节能。

搞的人少了,公众对节能服务带来的收益自然体会就少,对节能服务效果也就不容易了解,使用积极性“大打折扣”。比如在居民小区里,有的物业主管认为,反正电费是住户承担,改造了,自己也没什么实惠。当“不花钱的节能”遭遇“没实惠的主”,就像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合同能源服务企业很难拓展市场。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公众对节能服务程序不了解,存在不信任的心理。节能服务主要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合同内容涉及到节能标准、节能效果、法律等多方面内容,难以把握。对于那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一般企业不信任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而对于那些技术含量很低的项目,企业一般认为直接与设备供应商合作更为可取。

融资贷款难

融资困难是对节能服务企业的重大挑战。

节能服务的投资收益回报时间通常较长,一般要5年甚至更长。对于绝大多数身为中小企业的节能服务公司而言,垫付资金的压力不小,一旦接的项目多起来,提前垫付的资金量就会很大,很容易出现现金流中断。

“节能服务公司上银行去贷款,银行说你拿什么作抵押呢。节能服务公司建立的年限都比较短,是新生事物,不像工厂一样有大量资产可以作抵押,只有现金流,很难作抵押。”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节能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尽管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业绩优良,回款稳定,但融资“瓶颈”却让它们难以做大做强。来自科技部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有92%面临融资困难,如果能够顺畅融资的话,至少一半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发展速度会提高一倍。

这使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融不到资,就无法继续扩大影响增强品牌影响力,而实力无法增强,在融资上面也始终困难重重,难有突破。

同时,银行缺乏与“合同能源管理”相配套的贷款品种,节能服务公司信用评级较低,节能服务公司担保困难。一家苦于贷款融资难的合同能源管理企业向记者大吐“苦水”:其实,目前80%的合同能源服务企业的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融资、担保难度大,特别是初创时期很难从资本市场筹得资金。

在发达国家,保险公司有专门的险种帮助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化解风险,防止客户违约拖欠分成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节能服务公司是一种担保,同时也可以从保险理赔中看出公司的信用评级,帮助银行选择是否放贷。而我国,缺乏这样的平台帮助银行来甄别区分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的优劣,往往只凭银行对这类企业的“刻板印象”就将这些企业“拒之门外”。

新的政策是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理赔等金融服务。

但愿这些政策早日成为操作性措施。

行业标准缺

作为新兴产业,节能服务产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很容易出现盲目竞争、过度竞争和服务质量问题,造成经济和信誉上的损失。

谢仲华认为,目前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在企业竞争、服务质量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自律要求,影响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秩序。其一,缺乏节能服务效果评估制度,容易引发客企纠纷。目前,尽管节能意识有所提升,但是由于缺乏一套可供借鉴的、且具可操作性的效益分配原则和方法,以及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推广和节能工作的开展。其二,缺乏节能服务公司资质认证制度,影响产业信誉。节能服务公司的成立缺乏总体规划和产业准入标准,各种名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也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

原清海说,目前合同能源管理的产业环境也不够理想。信用体系保障不足、能耗标准不明、计量系统不齐,使处在发展中的合同能源服务企业和想搞节能改造的企业单位都存有担心、戒心和烦心。比如,有的医院在节能改造时本打算采用合同能源管理,但面对大量涌来的广告和推销,众多种类的节能技术的可靠

度、适用性让医院无从把握,索性“关门”。

专家建议,相对于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行业协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行业自我管理的职责,发挥自律、协调、监督、维权的作用。尤其是要建立有效的第三方服务公司,要建立权威的认证机构,形成全面、系统、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认证指标体系,确定资质等级,力求能客观、公正地反映节能服务公司的能力和水平,使业主对节能产业有信心,

另外,也需要建立节能服务公司资质认证制度,规范产业准入门槛;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考核、评级要根据认证指标,制定合理的考核程序;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认证指杯体系,并定期复核。

节能技术落后

国外的节能服务公司多为耗能企业提供成体系的节能服务,例如流程改造、节能技术应用等,其中大多是技术,实际提供节能产品的并不多。而在节能市场中,这些成体系的节能技术应用才是最大的“金矿”。据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节能技术和能效提高方面的服务产值最高,几乎是整个产业产值的73%。

而在中国节能市场当中,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节能产品的提供上,对于流程改造、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受到技术因素、市场不规范等问题的制约,难被市场认可。

“这其实和节能服务行业人才匮乏紧密相关。”谢仲华表示,目前,节能服务产业队伍迅速壮大,但有过大型工程项目经验、可独立设计大型工程项目的节能技术人才非常紧缺,对节能产业中某个专项领域有深刻认识,又具有市场运作经验的高端管理人才更少。节能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了节能服务的质量,导致客户对节能服务缺乏信心。

从这一点来看,政府亟须推出有效的人才扶持政策和引进政策,优化节能服务人才队伍。

财税扶持不足

财税扶持不足,是中国节能服务企业的另一挑战。

其中,最常为业内人士所诟病的是税收制度。节能服务公司通常需要采购节能设备用于优化能源利用,但税务部门经常会把节能服务公司看作是一般的节能设备销售商,即误认为节能服务公司是通过转卖节能设备并从中牟利的,因此把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的节能服务合同看成设备购销合同。

换句话说,节能服务企业个位数的服务税一下子就变成了17%的增值税。这意味着,在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后还只刚刚开始分享节能效益、刚开始回收投资时。就被认定应立即按合同全额上缴企业所得税。

“本来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垫资做项目就已经承担了很大的风险,还需要为尚未得到的收入提前付税,这无异于给本就因资金而捉襟见肘的节能服务公司火上加油。”一位业内人士说。

即使对节能服务公司征收的是服务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其中,应税劳务既有设计、咨询等适用服务产业5%税率的劳务,又有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等适用3%税率的劳务。在实际执行中,税务机关也倾向于对不易划分的劳务一般采用从高适用税率的办法征收营业税,客观上同样造成企业营业税负担过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