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声乐教学范文

青少年声乐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声乐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声乐教学

第1篇:青少年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声乐训练,“口语化”

 

现在有许多中小学生进行声乐训练,那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声乐训练,以及用什么样的教学语言对其进行声乐训练,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由于声乐教学有其本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所以如何在声乐训练中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声乐课、喜欢声乐学习,获得音乐艺术实践能力机会,促进学生音乐艺术感知能力的发展,怎样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声乐训练?我在这里阐述一下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论文格式。

一、青少年声乐训练“口语化”的必要性

青少年声乐训练“口语化”的必要性要追溯到整个中学音乐教学的必要性上。论文格式。以“口语化”进行教学是青少年学习音乐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论文格式。声乐教学是一种“听觉教学”,师生交流主要凭借于声音,教学语言必须通俗、浅显、易懂、好记;所以,对于青少年的声乐训练,教学语言以口语为佳。其次,青少年声乐训练从人性化教学的视角而言,“口头性语言”是最佳的表达形式。声乐教学的全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双向交流的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的传授,学生一味的被动接受,这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寻找可以沟通心灵的语言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也是青少年声乐训练“口语化”的必要性之所在。而且,声乐训练中出现的语言都是“一次性”的,不像是录音带那样可以倒带重复,也不像课本那样可以重新翻看,师生的交流必须是通俗的,浅显易懂的,所以对于青少年的声乐训练以口语为佳。

二 青少年声乐训练“口语化”的可行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音乐欣赏教学“通俗化”已在实践中被充分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1、当前讲课一般均以“通俗化”为大趋势,即使大专家,大学者也都在进行着口语化教学的探索。例如厦门大学著名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演的《易中天品三国》就以浅显的“通俗化”为亮点,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有许多小学生因此迷上了《三国演义》。

2、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口语化”的教学语言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缩短了师生之间的熟悉时间,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快了学生的理解速度,明显提高了中小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使教学更具有了亲和力,实在是事半功倍、好处多多。

三 青少年声乐训练“口语化”的艺术性

明确了青少年声乐训练“口语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们就要重点在具体实施与操作上下工夫,加强“口语化”教学本身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声乐训练运用通俗化的理论术语

声乐教学是一门艺术科学。理论性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比较多,但要做到声乐训练中的“口语化”,就必须善于化理论术语为浅显易懂的口头语言。对此,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用同学们平时喜欢的一些影视作品和流行音乐中出现的一些音乐现象去解读那些理论性、概念性的知识。例如:在演唱中外不同音乐风格的声乐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引用台湾歌手周杰伦的几首歌曲(《台》、《青花瓷》、《夜曲》、《玫瑰花的葬礼》)作为对比,前两首歌曲是运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体现为中国风。后两首歌曲则出现了“4”、“7”,不断出现的主音“6”体现为西洋小调式。通过这样一番讲解,学生不但会比较容易的领悟此类理论性的知识点,并且还会对这类知识点留下较深的印象。

2.声乐训练运用时代化的表达方式

时代在进步,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青少年声乐训练的语言也要具有21世纪的时尚化的新特点。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并带有鼓动性和激励性,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用“华山论剑”将同时期的几位音乐家作为对比,把这些音乐家的生平和成就以及声乐作品放在具有江湖意味的武侠世界里,学生就会感到更容易理解。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应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例如:用时下流行的音乐、电影或歌手、演员来引导学生进入声乐学习的状态,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声乐训练运用韵律化的语言教学

准确的、抑扬顿挫的韵律化语言是表达声乐作品情感的重要手段。如果声乐训练中没有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燥无味,失去了艺术魅力。可见韵律化的语言是青少年声乐训练“口语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部分。赋予韵律性的语言就在于节奏、力度、速度、语气等的恰当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情,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语境,以达到以语激情、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使学生投身于作品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动情的表达出对作品的感受。例如:在学习《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时,可以用时而深情,时而激昂的讲述配以《我和我的祖国》优美的主旋律,将学生吸引到这首歌曲当中中,使学生一下子有了了解、学习和演唱的欲望。这样的交流使学生对声乐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一首首动人的声乐作品会长时间的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也许时间地推移会有遗忘,但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又会投入其中,并会随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欣赏层次。 教师在青少年声乐训练中要尽可能多的运用韵律化的语言教学,且不断地挖掘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学生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理解。.

总之,青少年声乐训练“口语化”是一项事在必行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贯彻这一理念,以此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使普通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让音乐成为所有普通人的精神食粮。

第2篇:青少年声乐教学范文

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提出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音乐素养作为一个人整体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成为一个人文明修养的重要标志,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艺术2+1项目”(以下简称“2+1”)就是教育部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而在中小学推行的一项育人工程。“2+1”的含义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终身受用的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其中,对音乐技能的掌握被作为重要的内容列入艺术技能之中。

为配合该项目的实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开列了一系列体育和艺术技能项目供师生选择,制定了相应的技能标准供学校参考,同时组编了“2+1”系列辅导用书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其中音乐类的《声乐》(刘东主编)一二册,《钢琴》(潘淳主编)一二册,《电子琴》(沈晓明、王晓莲编著)一二册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

从整体来看,这套辅导用书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首次由政府组编,保障了该项目用书的权威性

这套辅导用书从前期的调研、选题的确立,到编委会的组建、作者的遴选、写作大纲的完成、书稿样章的专家审读、最终的出版,各个环节始终由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管理,使辅导用书具有较高的水准和权威性。

二、专家锻造,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进成熟

本套辅导用书的主编均为该领域顶尖的教育专家,既有高超的演唱演奏水平,又掌握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能训练理念和技术,这使学生在学习该项技能的入门之初,就被引领上一条科学、规范的路子,无论是将该技能作为爱好还是将来走向专业学习,都能在这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其水平得以有效和迅速的提高。

三、以人为本,精心设计学习内容模块

这是这套辅导用书最值得称道之处。我们通常见到的技能教学的教材,多为音乐作品和简单知识的组合,内容枯燥简单。而“2+1”音乐类辅导用书的几位主编都有着几十年的青少年音乐技能教学的丰富经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他们别具匠心,充分考虑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得看似枯燥的技能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充满美感的艺术之旅。

以《声乐》为例。该书根据中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根据声乐作品的内容,以文学的语言提炼出每章的标题,同时结构起各章。各章内容在一个主题下被设计在一起,看起来相当有趣。《月亮月光光》《风》《过新年》这些根据青少年已有的生活体验建立起来的标题,无形中使学生产生了亲切感。音乐不再是那么抽象,它可以如此生动地表现生活、表现情感。

该书还确立了一个概念:声乐技能不应简单地被理解为唱歌,其内涵包括“对音乐的审美——听、音乐素质——唱以及发声方法三个部分”。在这个立意之下,本书每章安排了五个模块:

一是欣赏部分。首先通过聆听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对音乐的理解力,启迪艺术想象力,为进一步表达音乐积累能力。

二是歌曲演唱部分。每章提供两首歌曲供教师和学生选择,经典和现代优秀作品并重,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有齐唱、合唱、独唱、重唱和表演唱。这使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和再创造能力、鉴赏能力、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得以循序渐进地提高。

三是推荐歌曲部分。每章包括两首歌曲,供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之用。二三两个部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四是音乐知识部分。介绍了演唱的基本知识和有关的音乐家、小故事、小常识。这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表现作品,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体现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五是名人名言部分。这部分看似与本书无关,但仔细阅读和体味,却都是与所学相关的箴言妙语,这对于激发学习兴趣、领悟作品内涵、营造学习声乐艺术的氛围大有裨益。同时也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和对青少年的满怀期待。四、零为起点,进度编排合理,易于普及和达标

“2+1”项目旨在通过学校课外教育的力量,使每一位对体育和艺术技能有兴趣的学生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辅导用书制订了零起点、趣味性、易达标、有提高的编写方针。这使得教材定位在音乐技能基础学习的层面上,具有很强的普及性。不仅适合“2+1”项目使用,也可供少年宫、各种社会办学、家教授课等使用。例如《钢琴》,从基本的乐理入手,带出作品的演奏,并附演奏提示,下一步还将配套制作作品范奏教学光盘,为教学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资源准备,便于进行基础教学。

五、技能引领,能力和文化并重

技能教学无疑是本套辅导用书的主线,同时,这套用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和相应的音乐文化。如《钢琴》和《电子琴》都涉及了对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培养。通过即兴演奏,学生可以为歌曲、乐曲编配伴奏,掌握了又一项表现音乐情感和与人交流的手段,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仔细研读《钢琴》训练作品的进阶安排和提示内容,一条钢琴艺术发展史的脉络于不经意间又形成了。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同时也受到优秀音乐文化的熏陶,可谓一举多得。

六、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参与,切实保障学习目标的实现

根据技能学习的实际,即教师辅导、学生练习、家长协助辅导。本套用书考虑了这三方角色的共同参与,特别对于低龄学生,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每个角色都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使得艺术技能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能够真正取得实效。

七、教学资源配套,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套辅导用书还配套有相关的音响资源,例如《声乐》一书录制了百余首少儿声乐作品范唱与伴奏。涉及范唱形式有齐唱、合唱、独唱和重唱,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自学演唱,也有利于学校或社会办学开展演唱活动。这使得教学内容完整、丰富、生动,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八、装帧清新,体现现代青少年审美需求

第3篇:青少年声乐教学范文

一、当年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音乐教育对于我国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的声乐教育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法上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底蕴教育方面存在问题。因为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声乐教育也多采用了应试的音乐教学模式,出现了重知识,轻感受;重技能,轻修养;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声乐教育往往只注重教授学生表演技法,而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质和音乐分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在现实情况中往往造成学生仅仅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了一两首乐曲的演唱方法,也给学生增加了不应有的负担,从而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同时也阻碍了社会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便是社会音乐教学定位出现偏差,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二是声乐教育功利性过强。主要表现在社会上的各种音乐考级补习班大量出现,这些补习班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教学目的过于功利,均是以考试通过为宗旨,从而背离了社会音乐教育培养大众音乐欣赏和审美的宗旨。三是高素质的声乐音乐教育者相对缺乏,素质有待提高。从事社会音乐教育的教师队伍中,素质良莠不齐,有个别教师滥竽充数,严重影响社会音乐教育水平。四是部分学生和家长急功近利忽视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这些学生和家长往往只追求音乐等级和音乐证书,将社会音乐教育沦为追求功利的手段,而忽略了音乐教育本身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宗旨,扼杀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音乐灵感。五是忽视终身教育的理念。社会音乐教育往往集中对青少年进行音乐教育却很少对成年人和老年人进行音乐审美教育,部分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已经成为青少年音乐教育补习班的代名词,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音乐教育往往处于停滞状态。

二、社会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我国社会音乐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研究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培养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音乐作品本身的真正含义,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空间,开阔创作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二是提高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素质的责任。广大的社会音乐教育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要在掌握音乐的技能技法等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与音乐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音乐作品和学生心理有一个合理的把握,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将作品的理念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和内在的审美内涵,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去记住作品的外在形式。当然另一方面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对社会音乐教育者的监管力度,规范社会音乐教育市场,对教师应该严格坚持持证上岗,加大对教师的考核力度,保证教师的素质能够达到社会音乐教育要求的水平。三是重视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理念。在具体的社会音乐教学实践中,政府应该大力支持社会音乐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音乐教育规划,应用财政支持积极推动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结合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去完善青少年社会音乐教育目标,让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建立健全中老年的社会音乐教育体系,鼓励和发动高校以及音乐专业人士投身中老年的社会音乐教育中去,让中老年也能充分融入到社会音乐教育体系中去,最终达到终身接受教育、享受教育的目的。

作者:全丽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第4篇:青少年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成人高师 声乐课 考核

Thinking about vocality courses reformation of musics education speciality

ofhigher normal colleges

YAN Bing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basic musics education, a series of problemes, like training mode,speciality course setting,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musics education speciality ofhigher normal colleges,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mode and method of vocality courses reformation ,aiming at seeking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edu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purely the author's own opinons, improper points for corretion.

Key words:higher normal colleges Vocality courses Check

成人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为中小学校培训在职教师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大部分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基本采取的是“小音乐学院”式的教学方法。即:重视学生专业技巧、演唱能力以及舞台表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有针对性、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采用“一对一”的专业授课方式进行课堂训练。缺乏集体或小组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作为专业音乐院校培养专门的音乐表演人才,使用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无可非议,但同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否适合,就非常值得认真商榷了。

成人高师是否应该全盘照搬音乐院校的授课方式?应否建设适应我国中小学教育需求的专业教学方法?高师课程中专业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比例应当怎样安排配置?等等。只有将这些长期困扰高师教育教学矛盾彻底解决,才能办出具有成人教育特色,适应迅速变化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需要的成人教育。

一、培训目标

首先应当明确,成人高师不是培养专业歌唱家,而是培训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学员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的演唱技能外,还应当具备比较全面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原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1991年颁布的《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大纲(修订版)》(以下简称《教学大纲》)中强调:“要通过声乐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对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较清楚的理解和认识,初步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如果参训学员在经过系统的声乐学习后,还不能够科学地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来指导学生实践,那么他也就无法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就不是合格的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

其次,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注重演唱技巧、表现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学生对所演唱作品的驾驭能力。国内外传统的声乐教学通常以直观的和“感觉式”的方法进行。前提是:音乐院校的学生都是经过几年的系统练习并具备了基本的理论技能和发展潜力后才进入大学的。而成年教师则因为学习经历、教学对象、培养方向诸方面的区别,与专业院校就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仅凭“直观感觉式”教学显然不够也是不科学的。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其培养对象是青少年,如果不了解青少年青春发育期的生理特点,没有对生理结构比较透彻的了解,没有对身体各部分机能参与歌唱工作的正确把握,是无法培养孩子们成才的。作为培训音乐教师的成人高师,完全依从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同样也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注重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有关学与教的问题的能力”(着重号为作者所加)。这就从根本上区别出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与成人高师学员之间的教学目标。试想:一个连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歌唱生理常识都不具备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又如何能在其所担负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和学校课外活动的声乐教学中做好辅导工作?

二、课改措施

鉴于上述原因以及成人高师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迫切性,有必要在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尽快开设“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并设立相应的考察、考核办法,以彻底改善和提高成人高师音乐教育学员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具体办法是:

1.规范教材 我国成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远不及其它学科统一规范。这就无法实现《教学大纲》所要求“开设声乐基础理论及声乐教学法专题讲座”的要求,给声乐基础理论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在教学中也形成“有多少个声乐教师就有多少种教学方法”的局面,造成教学体系的无序。因此,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当制定基础理论知识的科学、合乎逻辑、规范的统一标准和要求,编写和制定统一的声乐教材,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化。

目前,已部分试行了针对成人教育教学需要的教材。包括为音乐教育专业选用的内容,如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声乐教程》以及其他各类为数不少的声乐教材,等等。这些教材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成人高师的声乐教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曲目。但由于大部分教材选编内容是针对有一定演唱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而相对于演唱水平各异,年龄参差不齐的成人音乐学员来说,这些曲目内容就显得有些难易不均。

笔者个人认为,在全国尚无统一规范教材之前,由教育部或权威人士暂时指定部分适合成人教育教学特点、基础理论深入浅出、有适合成人学员演唱曲目的参考教材,作为声乐基础理论学习的试用教材也未尝不可。各地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

2.考试、考核 考试作为检验学员掌握知识的必要措施,应当在每学期进行。具体办法的确定,应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结合成人教学的特点和目的。内容大致应包括:①呼吸器官。包括鼻、口、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及以上器官在歌唱中的作用;②发声器官。了解和掌握几组最重要的软骨、韧带和肌肉的工作机理;③共鸣器官。共包括哪些部分及在歌唱中的作用;④吐字器管;⑤青春期的嗓音保护,等等。

细分起来,还可将歌唱基本状态、歌唱的声部分类及特征、吐字咬字等重要理论知识以问答、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等,以不同的方式设置考题,使学员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在今后的音乐课教学中得以正确发挥运用。

第5篇:青少年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少儿声乐教育;发声方法;情感表达;训练方法

童年时期是一个人最美好最快乐的时期,通过歌唱表达内心真实而直接的情感是孩子们的天性,歌声无处不在,自然而然的,孩子们对歌唱充满了向往。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理解领悟能力与成人不同,所以少儿声乐教育要针对儿童嗓音条件、歌曲理解、情感表现等训练进行展开。少儿声乐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来激发、挖掘学生的兴趣与自身潜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科学的发声,更要重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对歌曲情感的准确表达,要求学生站在更高的审美角度去诠释歌曲深层次的含义与情感,从而打下牢固的声乐基础。

一、童声训练的基本注意事项

少年儿童在变声前叫童声,一般而言,儿童在六岁前为雏声期,六岁开始为童声初期,十岁为童声期,十岁后为童声成熟期,十四至十六岁步入变声期。训练童声不可过分强调共鸣腔体,也不可过分拓宽音域,要充分展现童声的稚气可爱,练声曲和歌曲也要求简单、具儿童特色。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感兴趣的事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甚至激起主动学习的欲望。生活中很常见,有些孩子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就会随着节奏摇摆身体,这说明,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还是很大的。对于教师而言,怎样维持孩子们的兴趣与热情是尤为重要的。(一)营造愉悦气氛、带动学生情绪在学习前,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学习;学习中,贯穿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时刻保持歌唱情绪,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双提高;一节课可以以激励学生的进步结束,使学生时刻带有高涨情绪。(二)科学选材、形象教学很多儿童歌曲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学习,有些歌曲歌词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很难理解,有些歌曲的节奏与音域不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发声特点,所以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歌曲尤为重要。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进行形象的教学。

三、科学的发声训练

(一)演唱姿势、面部表情正确的歌唱站姿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歌唱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女孩可在歌唱时两脚前后分开,丁字站立,身体重心落在前脚,歌唱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前后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而造成肌肉紧张,不能自如歌唱。2.挺胸抬头,微收小腹,引导学生找到腰背向上伸张的感觉,身体力量自双腿向地下延伸、支撑全身,但过分用力会造成不必要的紧张,适度即可。3.肩膀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歌唱中可根据音乐的情绪、表现的要求自然地做动作。4.目视前方,盯住一个点,注意力集中,注意力不集中会造成眼光无焦点,造成的心理紧张。5.面部发自内心的微笑、神情饱满、表情自然,避免撇嘴、皱眉等不自然表情。(二)气息训练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表演艺术中重要的因素、是发声的动力。气息的训练笔者推荐以下几种方法:1.闻花训练。让学生摸着自己的肋骨,深呼吸假装闻花,感受肋骨在一呼一吸中的一张一弛。过程中,提醒学生肩膀放松、不要鼓肚子。2.抽泣练习。引导学生找到不出声抽泣的感觉,让学生体会肋骨、横膈膜的活动,锻炼横膈膜的弹性。3.“嘶”音练习。让学生在深呼吸的过程中停住,保持吸气的状态,发“嘶”音,让气流从齿缝间缓缓流出,让学生体会横膈膜保持、控制气息的感觉,并逐步掌握。(三)喉咙“打开”的训练笔者认为,“打开喉咙”是建立腔体的共鸣,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撑、压喉头。引导学生深呼吸至横膈膜处,同时抬高软腭,喉位自然就会降低,形成一个共鸣的腔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打哈欠”的感觉,这个动作会很自然的使喉咙打开,“打哈欠”时念歌词,可以更好的提高发声的质量。(四)咬字、吐字的练习歌唱,是将语言在旋律上艺术化表达的形式。引导学生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晰,能让听众明白歌曲表达的内容。作品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要念准确。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韵头。声母唱得清晰,唇齿要灵活、轻巧地配合在一起,来保证声母能快速正确地完成。2.韵腹。韵母上拖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字或者一组词所占时值较长,那么在这个长拍上保持的一定是韵母。3.韵尾轻巧。归韵要尽量轻巧,但不要急于归韵,导致发声质量下降,或者时值不够。总之,引导学生要将韵头、韵腹、韵尾都交代清楚,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在感情,使得歌曲更婉转动人。

四、情感表达的训练

歌唱是一门用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表达内心的情感是歌唱真正的意义。少年儿童的情感表达训练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歌词。歌词是歌曲较为具体的情感表达,所以儿童在学习一首歌曲之前,引导他们带感情地朗读歌词,与学生共同分析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并提高立意、升华内涵,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使学生理解作品深层的情感。如《游子吟》这首作品,笔者在教学之前,首先会和学生一起分析这首诗的含义,明白这是首讲述母爱的诗,然后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一遍,脑中要有画面感。该作品前四句较为平缓,所以应该用较为舒缓的、弱的力度演唱,后两句为全曲,应该采用内心激动的、稍强的力度演唱,这样强弱对比之下,学生就能自然而然的深受感动,就能够自然地表达出真挚的情感。2.掌握旋律。节奏、音准是歌唱中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对儿童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音准的训练,可以适当地加上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对学生进行模唱的训练。节奏可以很形象地表达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绪,所以,引导学生懂得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在歌曲中分别代表什么样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在演唱一首作品时不能随意地改变原来的节奏型,要引导学生养成规矩的、良好的歌唱习惯。总之,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进行科学的声乐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为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深层含义,感受作者创作时的情感,进行二度创作,唱出优美动人的歌曲。

五、变声期的训练及嗓音保护

(一)变声期嗓音特点

变声,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性腺发达引起的第二次性征候,咽喉在短时期内急剧长大引起变声,儿童的喉头、声带大约只有成年人的一半,这时的发声器官比较脆弱,男孩女孩声音差异不明显,青春发育期,内分泌的作用使得身体各方面迅速发育,喉部在外形与机能上发生变化,喉头、声带迅速生长发育,这些发声器官的变化引起声音的变化。这一时期在生理学上就称为“变声期”。整个变声期分为变声初期,变声期和变声后期。

(二)变声期的训练

变声期前的男童、女童的发声器官无根本区别,而男童在11岁后便逐渐出现明显变化,喉头变得粗大,喉结明显,声带较之女童长而厚,音色逐渐变暗,高音变得困难,为了稳定男童的情绪,在歌唱训练中可以适量多演唱中、低音的曲目,变声期间避免男童大喊大叫,保护好发声器官,为以后的歌唱奠定良好的嗓声条件。变声期间女童变化不大,声乐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加一些技巧训练,如跳音的练习,也可以进行连音、跳音结合的练习,教学要循序渐进、由浅及深。

(三)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根据医生在喉镜下的观察,变声期间,声带会有充血、水肿和声门闭合不严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导致变声初期出现声音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唱歌吃力等现象,变声期(即变声旺盛期)会出现声音控制力差、胸声增多、声音低沉甚至有沙哑和失声等现象,变声后期,喉结与声带的发育基本趋于稳定,声带充血、水肿等症状基本消失,声带闭合基本完好,音域上,男声的实际音高比女声降低了一个八度。变声期这个特殊时期该如何保护好青少年的嗓音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严禁大喊大叫。要保护好嗓音,首先要引导学生不要乱喊乱叫,高声喊叫造成声带紧张,会引起声带受损,严重者会影响说话和歌唱。2.剧烈运动后不宜歌唱。运动后,呼吸加快、脉搏跳动加速、声带充血,在这种情况下歌唱对声带有损。3.节制发声。变声期不要进行过多的发声训练,节制发声不等同于完全不进行发声训练,只是在练声时音域不宜过宽,音量不宜太大,训练时间不宜太长,一节课中间可以休息20分钟,使喉肌有充分的休息,避免或者减少声带疲劳。若变声期出现发声障碍,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生理知识,引导他们懂得青少年变声期是人发育过程中正常的生理现象,出现发声障碍的情况不要恐惧、不要紧张,出现不适要及时治疗,必要时可采取禁声休息。不乱喊乱叫,摄入充足的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女孩子在月经来潮时多休息少用嗓。变声期间少食刺激性食物,少喝冷饮,要让学生注意唱歌之后不要立即喝冷饮,避免引起嗓音疾病。总之,嗓音只有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才能得到进步、锻炼,只有通过平日的保护,才会平稳度过变声期。

六、结语

少儿声乐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但是前途是光明的,每个学生都会在老师的教育下逐渐成长。音乐不会唱歌,会唱歌的是热爱唱歌的心,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们学习声乐的兴趣,教会他们用心唱歌,教会他们感受爱、创造美。对于少儿的声乐教育,老师们不仅要给学生们打下扎实的音乐基本功,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审美品味,升华学生们的内心情感,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熏陶和感染,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充满爱的心,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是少儿声乐教育最崇高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日]品川三郎.儿童歌唱发声———怎样训练美好的童声[M].吕永深,缪裴言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第6篇:青少年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教育 教学方法

从事音乐教育工作6年了,一直在为一个问题所困扰:很多学生并不喜欢我们的音乐教学内容,他们宁可带着耳机摇头晃脑、神情陶醉地沉浸在另一个音乐世界里,也不愿关注我们精心准备的课堂。我们的音乐教育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后来才逐渐发现,我们的音乐教育内容过于沉重、严肃,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也不符合时展的脉搏。古典音乐、近现代歌舞剧和戏曲等充斥着教科书, 90年代后的曲目几乎没有,仅有几首独唱歌曲(如:《天堂》、《青藏高原》等)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点时代气息。当然,传统经典之作我们是不能忽视的,但脱离现实的音乐教学,也是于音乐素质教育无补的。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不会感到越来越陌生,不使他们产生心理负担以至于厌烦音乐课、害怕甚至拒绝音乐课,是远比精心设计的华丽课本更值得关注的一件事。

一、流行音乐及其特点

21世纪,流行音乐以其强劲有力、非传统强弱规律的节奏、优美抒情的旋律让全世界的青少年都为之狂热。

我们所特指的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其内容极其广泛: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的轻音乐、爵士乐、迪斯科舞曲、圆舞曲等。这些音乐多使用电声乐器,节奏鲜明,情绪上或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简明,乐队规模不大;声乐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抒情、曲调顺口、歌词浅显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演唱时对感情的注重多于声音的技巧,自然亲切。这些特点就是让广大青少年对其钟爱的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进课堂是可行的,但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首先教师应把握好度,也就是该选哪些流行歌曲进入课堂,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挑选一些适合青少年演唱的歌曲。被选出的流行音乐,内容必须是健康的。因为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来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发展还不成熟。如果是一些不健康的歌曲,就会把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只有积极向上的音乐才能给人希望,让祖国的花朵充满信心的成长。

二、流行音乐的选择几点标准

(一)爱国主义的方向。音乐能起到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教育的效果。这一主题放在流行音乐身上,效果更佳,学生乐于接受。如:《龙的传人》、红旗飘飘》等。

(二)旋律优美。优美的旋律能给人美的享受,流行音乐首先要旋律优美,这样中小学生才会喜爱,他们心中有美的感受。如:许巍的《曾经的你》、《完美生活》等。

(三)弘扬民族文化。从长远来看,只有民族的东西才会经久不衰,流行音乐中有很多以民族的元素作为素材的流行音乐都极受欢迎。如《青藏高原》、《日客则》等歌曲都是如此。

(四)抓住爱的主题。爱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所以要把它当作选择流行音乐的标准之一,是因为:有爱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有爱心,这不仅是爱情、亲情或友情,甚至还包括对社会、对自然的关爱。如:满文军的《懂你》、张学友的《想和你去吹吹风》等。

三、流行音乐的选择的内容

(一)轻松活泼的音乐。青少年时期是段花季的时光,他们需要欢声笑语伴他们快乐成长,选择轻松活泼的音乐是符合中学生心理特征的重要音乐类型,如《猪之歌》、《嘻刷刷》等,此类歌曲主要以趣味性吸引人的听觉,歌词写得风趣幽默,旋律活泼跳跃,加上配器力求怪趣,一下就你能抓住青少年的天真个性,并更能激发这种个性朝着健康、愉悦的状态中发展。

(二)豪情满怀的音乐。青少年时期也是个充满志向的时期,他们渴望改造自己和世界的冲动,是他们青春生活的一部分,这时候的正确引导也对他们实现理想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中国人》、《精忠报国》等类歌曲,就是以扬志气、涨威风为其主要的情绪内容,音乐多雄壮有力,鼓舞人心,选取类似的音乐风格也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更坚定的个性和树立远大的志向。

(三)抒情委婉的音乐。这类音乐无非是歌颂或描述人类的各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等,选择恰当的抒情歌曲会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其作为人的特性更加明显,情感的形成也会对其他方面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

爱情题材的歌曲简直是数不胜数了,特别是近年来,港澳台以及内地伴随大量歌星的产生,也产生了大量的情歌,所以,这类歌曲的选择应更慎重一些,尽量选择一些比较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歌曲来欣赏。

(四)情感宣泄的音乐。这集中表现在摇滚音乐上,西方艺术形式潮水般涌入中国后,逐渐被思想激进的青年一代欣然接受,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中国的摇滚音乐人逐步放弃对西方摇滚依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这种形势在崔健唱出了《一无所有》之后,就初见规模。摇滚音乐形式多样,软摇滚、硬摇滚、朋克、雷鬼、重金属、艺术摇滚等等,当然,也要根据摇滚本身的内容和青少年的接受情况选择欣赏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的改善

流行歌曲走进课堂也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在互动中无形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共同探索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带来的无限乐趣。这其实已经隐含了一个教学上的关键问题:用哪种形式去教学生。

参考文献

[1]郁斌,谢嘉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3]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第7篇:青少年声乐教学范文

1.情感培养有利于提高声乐的表现力

情感培养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演唱者的声乐表现力及创作能力。在声乐演唱中加入表演者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声乐的表现力,从而可以将声音中包含的情感完整传达给听众。

2.情感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风格

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征。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代表性音色、音调,如蒙古的豪放,江南的细腻,等等。因此,少儿要想更好地演绎不同地区之间的音乐,就需要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带领学生体味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音色和音调,加强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演奏更多风格的作品。

3.声乐情感培养有助于声乐作品

审美情趣的表达由于人的知识积累、情感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也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每个人对音乐的喜好和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不了解音乐本质、审美能力较差的人,在理解过程中就往往会随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思考,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而声乐作品是经过历史的考验、沉淀流传下来的优秀精华,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审美情感,因此加强声乐情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其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提供情感基础。

二、少儿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策略

对于少儿来说,教学对于他们应该是培养而不是折磨。因此,将情感培养融入声乐教学中,“以情动人”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热爱,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熟读歌词,体验情感

声乐作品的歌词一般都是对歌曲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因此通过熟读歌词去体味其中的情感是培养情感的基础。通过歌词,可以使学生把握歌曲的情感色彩,进而体验声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少儿的理解能力不佳,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歌词的内涵,找出最佳情感切入点,准确把握作品情感。

2.利用旋律,深化情感除了歌词

也不能忽视声乐作品中节奏和旋律对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对于一份完整的声乐作品来说,如果说词是情景的表现,那么曲就是奠定抒情功能的基础,是词的深化和发展。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要善于根据少儿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通过演奏与他们阶段相适应的声乐,通过调动和发挥音乐特有的抒情功能去施展曲调的艺术魅力,在深化情感的同时,向同学们介绍音乐的表现手法,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情感。

3.教师诱导

激感少儿阶段的学生属于自我判断意识还很薄弱阶段,因此这时候的教师诱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声乐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可以利用教师的诱导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和引导学生从“情感”入手,要求学生在演奏作品之前,一定要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通过把握作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优化声乐课堂教程,提高声乐水平的目的。

4.深化感知,激发联想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是不具备任何的色彩和形状的,它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审美经验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获得美感。而对于少儿来说,薄弱的审美基础和理论知识很难带领学生正确领悟其内涵,因此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时,从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以及其中的音乐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和理解,使学生真正从情感上把握歌曲的色彩,对歌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演出的过程中才会投入相应的感情。通过学生领会歌曲的含义,心理逐渐成熟,其审美理解力才会有相应的提高。而优秀的歌曲在感知的过程中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刺激人的感官,诱发丰富的联想。

5.师生互动

运用情感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发挥榜样作用。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情感过程,而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建立在声乐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基础上,通过情感交流,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想学生真正透彻理解曲目的内在情感,教师必须要起到领导的作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着,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情感教育的实施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在上课的时候会出现个别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如果采取强硬手段,就可能会导致循环效果,破坏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因此运用情感引导纠正,才是最正确的方法。

三、总结

第8篇:青少年声乐教学范文

一、本校教师目标责任制的制定:

(一)教师目标责任制的指导思想

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韩愈在《师说》中提到: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青少年宫的教师应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基础培训教育体制改革,坚持积极创新思想让青少年宫培训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坚持以教师为本,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当作首要目标,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要将培训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就需要通过全面,恰当,准确的评估方法,充分调动所有培训教师的积极性。

(二)认真做好教学培训工作

教学质量是我们机构的生命线,不断完善我们机构培训服务的机制,认真制定好学科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并突出教学重难点,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和学生培训活动一一对应,积极与学生互动,并注重课后教学反思。坚持从整体再到局部把握美术,乐器,棋,舞蹈,跆拳道,声乐各个学科,对于艺术学科的备课应该大胆创新,去改造,去生成,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让课堂更加的生动有效。

为更好地促进教师在课堂上做到认真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宫在制定教师岗位设责任目标时,结合工作实际,将教师责任内容细化,并将具体任务、标准和目标要求下发到各个老师头上。因此教师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美术课堂上应该尽量挖掘学生的美术潜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习乐器的学生进行小班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教学质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舞蹈方面,注重学生形体和舞蹈基础的教育,锻炼身体的柔软度,平衡力,协调度,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姿态和高贵的气质;在声乐方面,对学生实行系统性,模块化教学,正确解读新课改,树立新音乐课程观。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师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我宫将学生的考级情况直接与老师的目标责任挂钩,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工负责,具体要求是参加学生考级数必须达到考级学生数的一半。

现在是网络时代,教师更好的在网上查询,网上交流,利用电脑备课,努力提高培训机构的网络管理,有助于顺利开展培训教育工作,落实培训工作计划。

(三)体贴关心学生日常生活

虽说作为课后的培训机构,对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方面相对较少,但只是单单做一个传授知识的“经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又能做到关注学生成长示范的人师。爱心来自每个教师的无私奉献,老师应该在课后多多与学生沟通,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进一步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在生活中更需要什么,喜欢玩什么,学生才会认为老师更懂他们,老师的开导和批评才能够让学生虚心的接受,将学生的关爱践行在课堂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培训效果。经常夸奖学生,每个人都爱听表扬的话,学生更是如此,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给学生一种被关爱,被肯定的感觉。真心的夸赞能焕发一切生机。

(四)不断提升自身基本素质

在新形式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是思想意识方面,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寻找生命的价值;关注时事政治,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其次是自学的学习意识,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自学相关读物,学习教育理论,加强新理论的研究,确保用新理念和新课程武装自己,学习最广最新的知识;在思考意识方面,积极组织教科研活动,互相学习,积极进取,在实践中不断得出真知,努力提高教师责任感意识,争当优秀教师。

二、教师目标责任的组织实施

(一)严格落实汇报评价工作,确保责任考核的公平

要注意让教师参与制定,积极稳妥的实行分配制度的改革,青少年培训机构的领导对培训教师的教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定期根据教师教学服务对教师进行评价,民主评议,排除了不公平因素,让老师真正得到了合格的待遇,能够更加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师目标责任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定期汇报制度的落实,每个学生、老师都要将每个月的计划内容一一汇报,各部门负责人每月按时向少年宫如实汇报教师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并利用职工会向全体教职工总结青少年宫教师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岗位职责评定的公平、公开、公正。

(二)明确追究责任规定,落实追究责任

责任追究是落实责任制的关键环节。我宫应该紧紧抓住这个环节,在责任追究上狠下功夫。对责任追究的内容、原则、程序、方式作了明确的规定,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通过责任追究,让工作不力者丢面子,维护责任制的严肃性。

(三)让教师了解更多新的教育理念。

制定明确的目标,只有确定了自觉期待的目标,才能有行动的指导性。增强培训班教师责任感意识,一个教师的责任感有多大,他的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三、实施责任制的结果

(一)实施责任制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实施责任制过程中,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岗位的培训学习工作提高了老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9篇:青少年声乐教学范文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奇葩,古今中外的乐曲浩如烟海,声乐、器乐、舞蹈的门类不可胜数,为音乐教育、美育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财富。从文化角度看,每个时代、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地区的音乐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流行音乐更是对青少年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从艺术功能的角度看,嘹亮的军歌、西北的信天游、江南的采茶歌等功能各异。所以,音乐特级教师或者说专家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一流的知识整合能力,要能够根据学生特征和时空背景灵活转换主题,能够利用音乐进行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音乐特级教师的使命就在于要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喜爱上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声乐、器乐或舞蹈方面发展出一定专长,并能够利用音乐涵养性情。

具体而言,第一,音乐特级教师必须熟悉本学科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一般基础知识,还要在主项方面有所专长,比如在声乐、器乐、舞蹈、音乐理论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的专长。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方面的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并必须具备在教学过程中自弹自唱的能力和通过各种手段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高中音乐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良好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职业道德以及广博的兴趣爱好;要能够有效组织第二课堂,组建合唱队并高质量地做好指挥、排练等工作;进一步讲,应在组建舞蹈队、小型乐队方面具有较为全面的能力。

第二,音乐特级教师要具备准专业的德育能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中一个显著的心理现象是偶像崇拜,其偶像崇拜的一个重要对象就是音乐人。众所周知,歌坛是一个精华与糟粕共存的领域,某些音乐人的行为方式和世界观可能并不值得提倡,然而有些青少年却仍会盲目追随、效仿。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界的领军人物,音乐特级教师必须能通过对音乐人、音乐作品及其创作背景的分析,让青少年发自内心地喜欢优秀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人,自觉抵制庸俗的靡靡之音,对音乐圈里的事情有适度的关注,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音乐特级教师还要很好地具备用音乐调节学生身心状态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乐曲具有心理调节能力,有的能使人抑制愤怒,平心静气;有的能使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有的能使人缓解压力,平息焦虑;有的能使人忘却世间纷扰,使思维得到净化;还有的能使人深度放松,改善睡眠。如果音乐特级教师在这方面具备丰富的知识,在同学们面临大考压力的时候,当音乐课遇到极端天气,在个别同学遭遇变故等时刻,就能为学生推荐最适宜的音乐处方,通过音乐调节其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音乐特级教师要善于发掘、放大音乐作品的心理调节价值,能够通过音乐教育让同学们把音乐作为调节身心状态的重要手段。此外,音乐特级教师要能够通过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把校园变成音乐的殿堂,在清晨能够用音乐欢迎全体师生,使他们精神焕发地投入一天的学习和工作;能以音乐为铃声,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走进教室或走上操场。音乐特级教师还可以和语文教师、体育教师密切合作,让诵读、课间操、学校运动会永远都充满新奇,充满魅力。

第四,音乐特级教师必须具备全面、坚实的文化素养。古典音乐、宗教音乐、流行音乐、蓝调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均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如黑人创作的音乐在语法和用词上就有着鲜明的特征。音乐特级教师对此要有深入的了解,能做出权威的解读,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能让学生领略世界各国古往今来灿烂的文化,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同学们能从人类学、历史学等角度去审视音乐,能透过音乐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第五,音乐特级教师应善于提升音乐欣赏课的教化作用,从一般审美教育的意义上说,应选择感性与理性兼具的作品,并注意选择品位高但学生又能欣赏的作品。如果过分迎合感官的欣赏需求则容易滑向艺术的享乐主义,这样就背离了艺术教育的初衷;如果选择过于理性的作品,其结果必然是艺术之美对学生审美的心灵关上了大门。教师应以音乐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介绍音乐鉴赏理论、中国和西方各时期的音乐、中国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世界各民族的音乐等。并使学生能够在时代流变和文化脉络中了解音乐,充分体会音乐审美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