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学基本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两大方面,即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因此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教学实验十分必要,根据辨证理论所施行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其有效完成离不开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两者互补的共同结果。因此可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巩固。具体做法有:重视学习和交流,运用当前护校中现有的中医方面的资源进行交流式教学,将中医知识贯穿于基护教学实验中,重视护生操作技能与课后考核与反馈,既学会了知识的融会贯通也发扬了祖国的传统医学。
关键词:中医; 整体护理; 基础护理教学; 辨证施护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传统医学至今仍在不断地应用与发展,这对护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临床护理方面,除了西医护理外还存在着我国特有的护理类型中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医护理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在中国人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预防和康复护理[1]。因此,作为护校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运用这些理论维护自我健康和病人的健康,并不断实践上升至高层次的中医护理理论,使祖国的医学护理事业发扬光大。
1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它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两大方面[2]。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影响的,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辨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官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但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人体各脏器、器官和组织和生理上是互相影响,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另一方面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辨证的统一,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如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
2 将中医护理引入基护教学的必要性
整体护理是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特征,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看待[1],保持人与内外环境的平衡。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辨证理论所施行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其有效完成离不开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两者互补的共同结果。因此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巩固,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如口腔溃疡以补充维生素、口含消炎片等法治疗,往往收效欠佳。如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整体护理的角度进行护理,就可在疾病的初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即心通过舌窍与外界相连。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治疗除选用清热解毒、导热下行的药物外,还应选取一些寒凉清火食物,如鸭、鳖、豆芽、豆腐、藕、海带、梨、西瓜、白萝卜等,勿食辛辣温燥之品。同时要避免情志过激,以免出现过喜伤心、急躁伤肝之弊。
转贴于
3 具体方法
3.1 学习和交流教师首先要懂得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加有关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到中医医院参观学习,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可与中医系或中药系教师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利用学校中医康复系从事过中医诊疗技术的老师来参与中医护理的临床实践与教学,从中学习不同教师应用中医护理知识的技巧,探讨在基础教学中应用中医护理的知识。在基础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结合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认识和理解整体护理。可以在理论课讲授时先进行中医方面知识的穿插,先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认识,再在基护实验操作课中具体讲解中医学的知识的运用。如在褥疮护理教学中,结合中医护理的特点,重点讲解褥疮的分期和各期护理的要点;运用中医知识讲解褥疮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持续的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在具体操作实验课中,可结合中医的穴位知识,进行按摩,从而完成褥疮护理的实验课教学,既讲解了它的原因,又具体操作了它的预防方法,这样把中医知识结合起来,学生既好懂也好学,效果不错[3]。又如在讲给药法实验时,指导学生根据病情和医嘱用药,不要自己滥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用药中还要根据年龄、性别、环境、气候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具备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知识基础,也就是新的护理观,即对人、环境、健康、护理要领的认识。又再例如对高热不退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当热入营血时,护理上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当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时,护理上应在”调“字上,通过调养使病症得到痊愈。这些也是运用了中医护理的知识。
3.2 基护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基护操作中“灌肠法”与中医的“导便法”相似,在保留灌肠中,学习运用中药灌肠治疗某些疾病,重点讲解各种不同的灌肠液及浓度与温度等,使学生掌握灌肠的技术。又如按摩法,是运用医护人员的双手,在患者身上推穴道,循经络,并结合有关部位进行按摩,使机体内部产生发散、宣通、补泻等作用。在基护操作教学中,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见疾病的护理:如发热、咳嗽、疼痛等,通过布置护生这些疾病的护理操作,使同学们更加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中医护理理论对医学事业的贡献。针对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在基础护理操作实验课中,除了要练习基本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操作的步骤和要领及实践的运用。运用中医护理的知识到基护操作实验中,除了在操作过程中提问及讨论外,还可以留置课后习题,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中医的护理诊断这个方法,具体体现在写实验报告中,规定学生要写出中医的一项护理诊断,既可完善护理诊断计划,又可复习中医护理的知识,也学会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将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基础护理的实验教学中,是可行的。它不仅发扬祖国医学的长处,又促进了基础护理学实践的发展,使中西医护理相互促进与提高并产生积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燕京.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教学的尝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31.
【关键词】 儿童;护理;寰枢椎;围手术期
儿童寰枢椎骨折脱位常并发脊髓损伤造成瘫痪,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由于创伤严重及患者是儿童特殊人群等特点,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成功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带来巨大挑战。现就将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均取自2003年5月-2009年3月本院住院病例,共9例,男6例,女3例;年龄5~12岁,平均8.7岁。其中Jefferson骨折2例,Ⅱ型齿状凸骨折4例,Ⅲ型齿状凸骨折3例。受伤至明确诊断时间为3~6天,平均2.5天。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1天,平均6.8天。
1.2 临床表现 9例患儿伤后全部出现枕颈部剧痛,颈部不敢活动,双手或单手托住下颌以限制颈部活动。所有病例无颈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的表现。
1.3 术前准备 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术,以达到骨折端复位。行心肺功能等检查、电解质监测,血气分析。全面估计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处理呼吸道情况,及时控制脏器功能不全。术前3~5天进行床上排便练习。术前宣教,让患儿及家属充分了解病情及护理、治疗等情况。
1.4 术后处理切口及引流 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进行电解质监测,注意呼吸道护理。术后在颈围保护、医生指导及家人协助下开始下地行走功能锻炼,保持颈部中立位,颈部颈围保护3个月。
2 结果
术前及术后所有患儿均能很好配合护士输液、吸痰等呼吸道护理,积极完成功能练习。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脊髓及神经损伤。出院后均能如期得到随访。
3 讨论
3.1 围手术期的心理准备 本组患者均是儿童,所以术前在全面估计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处理脏器功能不全等相应术前特殊准备的前提下,我们重点强调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制订相应个体化的术前宣教[1],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和家属的沟通。将有关该疾病的基本常识耐心地给患儿及家属解释清楚,最大限度地解除患儿及家属的思想顾虑,增加患儿及家属对于手术成功的信心,让患儿积极配合术前、术后的治疗。
3.2 围手术期患儿输液 做好输液宣教[2],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输液常识如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配合工作。输液过程中患儿因疾病不适、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对输液穿刺的恐惧等通常哭闹、挣扎不止,家长要加强看护,护士应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掌握正确的抱姿,防止患儿抓脱或触碰到衣物、枕头等,特别是在处理患儿大小便时更要防止无意碰撞、牵扯引起渗漏。输液时应合理选择血管及穿刺部位,选择粗直的血管进行穿刺,较大患儿行手足部位穿刺时尽可能避开关节处,避免其活动时针尖损伤血管壁。
3.3 围手术期的一般处理 常规进行颅骨牵引术,根据骨折移位的方向调整牵引的和重量。术后24h内注意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现象,观察切口敷料渗出情况,随时观察病人四肢感觉、运动、肌力等情况,了解有无神经损伤,对于患者术后出现的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应详细记录,并同术前加以对照。如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阳性体征,则应引起重视,及时查找原因及报告医生。术后次日即可在保持颈部制动及在医生的指导下,鼓励病人在床上做四肢关节、肌肉收缩等功能锻炼。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后在颈围保护及家人协助下可下床活动等,促进术后恢复,但需注意防止跌伤。术后常规颈围保护3个月,以促进颈部骨折愈合。
3.4 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 上颈椎损伤不但可引起瘫痪及全身各系统反应如神经应激反应,内分泌系统反应等,而且术前需卧床进行颅骨牵引制动、术中麻醉插管等会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术后呼吸肌麻痹及切口疼痛,咳痰无力等原因可使痰液堆积、气管受压,随时导致呼吸道堵塞,引起病人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所以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虽然本组病例未出现窒息及死亡的病例,但文献仍有因呼吸道阻塞而致死亡报道[3,4]。我们认为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应做好以下工作:(1)术前应教会病人进行深呼吸、自行用力咳嗽,促进排痰。因为患者为儿童,加上因术后的疼痛不敢用力咳嗽或方法不对,引起痰堵出现呼吸困难;(2)术前术后加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使用化痰药及抗生素预防呼吸道感染也很重要;(3)术后仔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呼吸频率、节率和幅度等。术后应常规予以低至中流量吸氧、雾化吸入,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行床边吸痰等,只有做好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才能提高此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
总之,加强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使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得以顺利开展,减少了创伤,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手术安全性,提高了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骏,吴丽心,杨芳,等.骨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内容的研究.护理学报,2008,4(15):85.
2 许美娟,张叶群.输液不畅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4(3):276-277.
糖尿病健康教育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搞好糖尿病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探讨不同糖尿病患者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我科利用健康互动(Healthy Interactions)公司与国际糖尿病联盟合作推出的,由礼来糖尿病赞助的新式的互动式糖尿病教育看图对话工具,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1月至5月收治的95例糖尿病患者,年龄31~70岁,其中男50例,女45例;入组标准:①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②未接受正规糖尿病教育;③教育前后治疗不变;④能够生活自理的患者。
1.2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血糖、知识、行为等进行连续观察。(1)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主要内容如下:共有四幅图案,①与糖尿病同行看图对话体验活动是对糖尿病的概述,包括什么是糖尿病,关于糖尿病最常见的一些误区.通过此活动可能让患者有机会讨论他们自己对糖尿病的感受.也可以更多地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病情控制,包括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在最后针对如何管理自己的糖尿病做一讨论;②什么是糖尿病?涉及更深层次的对话内容,是讨论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具体来说,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发生的病变过程.还要探讨如果糖尿病得不到控制会发生什么,以及可能引起的一些并发症;③健康饮食和运动重点是2型糖尿病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就能得到改善,可避免和延迟糖尿病控制不佳造成的并发症.在这里可以让患者讨论和决定他们的饮食和锻炼想做什么样的改变.让他们了解做出改变可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以及怎样克服这些挑战;④与胰岛素同在是对开始用胰岛素治疗应当了解的基本常识,包括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为什么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注射部位和不同部位轮流注射的规则.还要讨论低血糖,包括哪些原因可引起低血糖,怎样治疗低血糖,怎样避免低血糖;(2)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饮食及运动等;(3)健康教育形式:利用对话工具分组进行集体讲座方式进行。
1.3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1]:①客观指标:教育前后血糖监测与体重情况;②定期问卷调查,对教育前后患者的知识、行为、信念进行调查,包括知识掌握情况、饮食干预依从性、运动量及方式等进行评价、强化教育,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95例糖尿病患者知识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见表1。
表1
95例糖尿病患者教育前后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差一般良
教育前95493610
教育后9572959
表2
95例糖尿病患者教育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主动监测血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教育前9525(26.30)18(18.94)23(24.21)
教育后9572(75.78)53(55.78)76(80.00)
P值
3 讨论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由于工作忙,与患者的沟通缺乏技巧,“填鸭式”教育使高龄患者很难理解和消化,也容易使老年患者产生厌烦心理,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导致血糖控制不佳[2]。对话工具利用图画,配以文字说明以及问题卡片,具有直观易懂、易记、普及的特点,通过讲解、让患者之间进行讨论、阅读,让患者从讨论中了解护理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对控制和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教育后患者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明显高于教育前。
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因护士个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差异而至教育不到位,对话工具规范了教育内容,使护士有章可循,也便于护士长督促检查,保证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促使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这种模式也容易让患者与护士之间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同时通过看图让患者之间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能够更深地了解相关知识,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3]。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关键词] 乡村医生;全科医生;农村卫生事业;培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c)-174-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绝大多数,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卫生工作是整个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农民的健康保障水平比较低,整个农村卫生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失调,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倒置,农村卫生事业滞后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1]。据统计,农村每千人口中卫生技术人员数不足2.18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占1.6%、大专17.9%、中专59.5%、无专业学历占21.8%[2]。农村卫生技术人才是限制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是改善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对乡医的培训各地已开展几年,但存在着形式主义,课题组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了适合乡村医生的模块式教学方法,真正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提高其预防保健意识,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农村卫生资源,改变了乡医本人的认识误区,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提供医疗服务。
1 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
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肩负着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任务。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常见病的预防治疗、妇幼保健、疾病的康复等工作,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我国现有乡村医生100多万,他们直接担负着我国亿万农民的基本医疗和大部分的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客观上要求乡村医生有知识、有技能,是全科医生,但由于乡村医生自身知识与技术水平所限,延误诊断治疗、操作不规范导致医疗差错时有发生[3],笔者对菏泽市某县乡医做了一项基本调查,全县乡医1 873名,其中无学历和初中有1 194人,占乡医总人数的63.75%,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1 072人,占57.23%,有助理执业医师证的只有6人,有护士资格证的只有1人,其总体素质有待提高。提高乡医卫生服务能力,适应农村卫生服务需求,是建立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我们学院肩负着菏泽八县两区的乡医培训义务,为了不走形势,达到真正提高乡村医生业务素质的目的,学院领导指定了专门的负责人,并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从教师选择、教学模式等方面均做了具体布置。
2 乡村医生培训的独特性
乡村医生的教育培训与普通中专的教育不同,他们有临床经验,但缺乏基础理论,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根据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学校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为了让乡村医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学校在全市的每个县都设置了教学点,在教学指导理念上,根据政策要求,不仅培训乡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临床知识,能够达到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参加助理执业医师的全国通考,而且,还根据乡医工作的环境针对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做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学院至今已培训了三届学生,2008级是第一批中专文凭培训,虽然开课前学校对相关骨干老师提出了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改变教学方法,但课程设置除普通课没有外,其他课程基本和在校生一样,基础课主要有解剖、生理、生化、微寄、病理、药理;临床主要内外科,妇科、五官、心理等,虽然每学期只有1个月的集中培训,但最终请假的越来越多,反馈信息是听不懂,浪费时间,2009级和2010级改变了教学模式,兼顾农村社会特点,农民健康的需求,乡村卫生工作人员的现状等调整学科结构,增加针对农村特点的重在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全科医学、预防保健、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农村护理及中医等专业,并从学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全新设计,打破传统的在校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式教学,结合实际分类,比如从心脏解剖到心电图识别(包括了过去解剖和生理的内容);体液电解质分布交换到水肿的产生,肾炎、心脏病等疾病水肿的机制(包括了生物化学和病理);肝组织学特点,肝代谢功能的多样性到肝炎的诊断治理(包括了解剖、生化、免疫、内科),作这样的系统分类,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但接受基本理论不会觉得枯燥,系统化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而且便于理解接受,对实际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3 文凭教育与实际能力相辅相成
乡村医生的培训不仅仅是让他们获得中专文凭,具有考试助理执业医师的资格,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乡村医生在实际工作中不仅是全科医生又是护士,具有多重身份,所以输液技术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护理教研室老师为乡医们专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重点讲解基础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及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实践教学,规范他们的无菌操作规程,培训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过去的工作中,他们主要是靠经验,通过培训,从原理上理解掌握,增加了风险意识,提高了应激能力。原来在工作中相当多的乡医总感觉没底,现在扎实的理论知识让他们觉得工作有了底气,特别是对意外现象的应对和处理有了信心,从根本上掌握了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要领,其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深乡医们终身教育的理念,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4开放式课堂模式更具有针对性
各科教师在上课时一般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让大家提出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提问题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牵涉到其他学科,不管哪一科老师,接到问题会及时解答,有些其他学科的问题老师们会相互反馈交流,及时改进教学计划,活教活用,由于各科教师均是到各县教学点授课,所以晚上会在当地居住,很多老师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对业务水平较差的乡医进行重点补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程。
5 德育教育不可放松
在培训过程中,对乡村医生开设了非常必要的德育课程,因为在与乡医的深入交流中,个别诊所有违规行为,虽然为数不多,但从医疗资源的浪费、抗生素的滥用、疾病负担的加重等方面来看都是不利的,因此应改变乡医的用药习惯,提高乡医的道德素质,指导他们对农民进行医学基本常识培训。农民医疗卫生素质的提高,依赖于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因为广大乡医和乡亲们接触最多,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甚至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在他们的求医治疗过程中向患者灌输疾病预防和用药常识,不仅提高乡医自己的卫生素质,也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意识。切实提高乡医的道德素质、医疗诊断水平、护理技术、急救能力、预防保健意识,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享受卫生资源的力度,改善目前的医疗卫生状况,减少有限卫生资源的浪费。
课程结束后,在毕业考试前发了一份调查试卷,认为这次学习很有必要的占100%;对学科安排很满意的占92%;认为本次乡村医生培训的内容对工作具有现实意义的占100%;对现行的卫生法规有所了解的超过了一半;对突发病的处置能力提高的达67%;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占90%以上;各项业务素质得以全面提高,从输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药物过敏知识、注射技术、急救护理的应用技术、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儿童营养、急救急诊、药品知识、慢性病的治疗与防治等都有了大幅提高。针对乡村医生设计的模块式、开放式教学方法,有推广的必要,全国乡医素质水平培训需求方面有相似处,王轶楠等[4]调查显示提高学历层次、常见病诊治与急救、合理用药等都是乡村医生认为要纳入培训课程的。
[参考文献]
[1]先德强,徐正东,刘博.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86-88.
[2]王陇德.建立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缺乏问题的长效机制[J].中国卫生资源,2006,8(1):3-4.
[3]王燕,韩东.做好乡村医生培训与执业考核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J].社会医学杂志,2007,5(2):5-7.
【关键词】
糖尿病;临床观察;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1]。病程漫长属终身疾病,治疗护理不当易出现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对其合理治疗、全程监护和护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现将48名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糖尿病48例,发病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4岁。发病年限≤5年15例、~10年10例、>10年23例。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例、周围神经病变8例、肾病5例、低血糖反应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健康宣教
将治疗糖尿病的五项基本措施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和自我检测,贯穿糖尿病治疗过程的始终。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讲座、生活指导等方式,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帮助他们了解防治糖尿病的基本常识,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提高治疗效果。21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基本措施,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细胞的负担[2]。根据患者的病情、血糖高低、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制定合理膳食方案,并长期执行。原则是: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均衡营养,维持理想体重。每日摄入量:脂肪约占总热量的30%,碳水化合物约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约占总热量的15%,食盐摄入量低于60 g/日。三餐进食量分配为1/5、2/5、2/5或1/3、1/3、1/3。限制甜食,增加纤维性食物。
213 运动护理
运动疗法具有以下优点:增强胰岛素作用,纠正异常代谢,降低血糖;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运动时间:25~30 min/次,运动原则:适量、经常性、个体化。年轻、消瘦且体力不适者,应做低强度运动;若心肺功能许可,应做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羽毛球、乒乓球、游泳、骑车等;若血糖波动明显或>167 mmol/L或有急性并发症,不适合运动。为防止运动中出现低血糖,要尽可能在饭后1~2 h运动,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最强时运动。一般不主张空腹锻炼,若空腹血糖>67 mmol/L,可进行运动,
214 胰岛素注射护理
胰岛素应用须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抽取所需量皮下注射,有计划、按次序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发生肌肉萎缩或增生。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先抽短效胰岛素、后抽长效胰岛素,混合均匀,以免影响疗效。餐前30 min注射,按时进餐、避免发生低血糖。
215 口服降糖药的护理
磺脲类 、双胍类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严密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尿糖、尿量、体重变化及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需要调整药物或剂量时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应用磺脲类降糖药要从小剂量开始,餐前半小时口服;应用双胍类降糖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餐后或餐中服用。若出现低血糖、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治疗。
22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21 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
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时,药量过大、使用不当、体弱、饥饿、发热、急性胃肠炎、饮食摄入不足、运动过量、夏季大量出汗、大量饮酒等因素,可导致低血糖,主要表现为肌肉颤抖、心慌、出汗、饥饿感、软弱无力、紧张、焦虑、性格改变、神志改变、认知障碍,严重者抽搐、昏迷。应尽快给予糖分补充,如口服糖块、点心等食物,如无好转立即送医院救治。可用50% 葡萄糖静脉注射,不能纠正低血糖时可用5~10%葡萄维持,并连续监测血糖48 h以上,直至血糖稳定,以免再发生昏迷。
222 糖尿病足的观察与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应指导患者经常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色泽、温度的变化。若患肢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下降或色泽变化、感觉麻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抵抗力。方法是患肢适度运动、做下肢肌肉收缩练习、经常按摩足部等,按摩时应由趾端向上。冬天注意足部保暖和清洁,避免长期暴露于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中。每天用35~42℃温水泡脚20 min/次。皮肤有小水疱者,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泡脚,2次/d,不超过1周。水疱小、压力不大者,局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待血液循环改善后自行吸收;水疱大、压力大者,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液体后,碘伏消毒无菌敷料包扎。注意保护皮肤切勿剥脱,有溃疡创面者,保持创面清洁湿润,经常用生理盐水、双氧水清洗,彻底消除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并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局部用生理盐水3~5 ml加胰岛素4~8u温敷,以改善局部营养, 降低局部血糖,使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利于创面愈合。创面亦可用红外线灯照射,距离30~50 cm,2次/d,20 min/次,效果较好。
223 糖尿病肾病的观察和护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发生的微血管并发症,一旦进入临床阶段,出现持续蛋白尿,肾功能将发生进行性恶化,故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要定期检测,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22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的观察与护理
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属内科急症,立即输液治疗是抢救的关键措施。通常采用等渗盐水补液,同时视失水程度、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及中心静脉压等情况决定输液量和速度。治疗前若有低血压或休克,应联合应用胶体液,并进行抗休克处理。当血糖降至139 mmol/L左右时改为5%葡萄糖并加胰岛素,同时调整剂量、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有可能或已经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神志、24 h出入液量等),昏迷患者执行昏迷常规护理。治疗期间,绝对卧床休息,低流量持续吸氧,注意保暖、作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3 小结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发病率逐年攀升,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给医疗护理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医护人员面向全社会健康人群和患者,实施全面系统地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对减少人群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糖尿病不同的疾病发展阶段,给予护理指导和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监护能力和低血糖自救能力,能有效降低血糖,控制病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宫腔镜;围绝经期;取环;心理护理
宫腔镜检查具有直观、准确、微创等特点,并能在直视下取出变形或顿于子宫壁的节育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她们一般心理负担较重,体质较差,多伴有合并症。针对这些妇女的心理特点,我院自2003~2009年对宫腔镜下取环的患者应用护理程序进行了心理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
自2003~2009年我院妇科门诊宫腔镜室共进行865例检查和手术的患者,宫腔镜下取环206例,年龄40~65岁之间,带环年限20~38年,其中常规取环失败者占85%,包括环断裂52例,残留41例,顿47例,环异位66例,只有4例镜下未见环影,余均在宫腔镜下取环成功。
2 护理
2.1 评估 通过交谈了解到患者缺乏对宫腔镜检查基本常识的了解,又因为常规取环失败后再次取环信心不足,同时担心生殖器官的萎缩增加取环的难度,而使手术带来的痛苦产生恐惧心理,而绝经期妇女多伴有合并症,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而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
2.2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2.1 恐惧 介绍宫腔镜检查的过程,告述患者宫腔镜直视下取出节育环可观查节育环在宫腔内的位置,形状的变化及残留部分的多少,同时还可发现宫腔内病变,并可避免了常规取环的盲目性,使宫腔的损伤减少到最低,而且痛苦少,患者了解后,恐惧感减轻。
2.2.2 知识的缺乏 术前常规检查阴道分泌物,急性阴道炎、宫颈炎待治疗后再行手术;年龄偏大给予检测血糖、心电图等,以便了解患者的合并症及治疗情况,是为了预防感染,以及应对检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做好相应的抢救治疗准备。
2.2.3 不适应环境的心理 患者进入医院就感觉到有一种恐惧感,当患者进入宫腔镜室后不允许亲人陪护,心理会更加不安,这时一边帮助患者摆放同时给予心理安慰,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检查并配合手术,术中随时给予心理指导,使手术顺利完成。
2.2.4 疼痛 尽管宫腔镜检查手术在操作过程中创伤小,痛苦小,应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患者仍会感觉到疼痛,生殖器萎缩的患者对疼痛更加敏感,因此正确指导患者配合手术,可以减轻痛苦,使镜检时间缩短。
2.2.5 潜在的并发症 ①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到一人一垫一套无菌器械包,常规行会阴、阴道冲洗,阴道分泌物检查符合手术的要求,方可给予手术。术前宫腔镜等器械用2%戊二醛浸泡10 h或经消毒机水洗灭菌;术后宫腔镜,严格按照硬式内镜的清洗程序进行洗涤;②空气栓塞和水中毒:空气栓塞是宫腔镜手术中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致死率高达70%。其常见的原因是宫腔镜的膨宫管中有气泡或药液用完未及时更换液体,使空气进入宫腔内破裂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进镜前排净水管空气,术中密切观察膨宫仪,保持宫腔压力在15~17 kPa,及时添加液体,保证充足的液体,避免药液走空,避免患者头低臀高位,造成宫腔内的管压力低于外界压力,各种抢救药品、物品做到完好备用;③子宫穿孔:硬式宫腔镜若操作不熟练或用力过猛可导致子宫穿孔,患者主要表现烦躁不安、多汗、腹痛、血压下降。此时应立即降低膨宫压力,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缩宫素20 U、地塞米松10 mg
2.2.6 术后指导及宣教 ①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患者,为防宫内感染,术后注意会卫生,禁止性生活、盆浴2周,遵医嘱口服抗生素5~7 d。术后几天有轻微的腹痛,阴道排液,少量流血属正常现象,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②因患者在门诊行手术,观察患者有无呕吐、头晕、腹痛等,交代患者注意阴道排液和出血情况,如果出现阴道出血多于月经量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评价
患者由于对手术有所了解可以有效配合医生的操作,及时对患者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让患者掌握健康宣教的内容,可使患者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就诊。护理程序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通过评估了解患者护理问题的解决是否有效,并及时发现新的护理问题开始新的程序,使护理更加切实有效,更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护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4 体会
通过对206例围绝经期妇女取环的护理程序的应用,体会到在检查前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检查和手术的相关信息,矫正认识;检查中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护理、分散力,根据操作步骤指导患者腹式呼吸和人文关怀等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调节她们的焦虑状态,增加了信心,产生了积极作用;检查后给予其体贴关心,做好术后指导和宣教工作,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整个手术护理过程中,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广珍,陈远华,黄春英,等.门诊200例肺结核患者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8,7(8).
[2] 王沂峰.宫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中华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1):669-670.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此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已向四个方面扩大,即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服务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的社会服务。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能, 而且还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本文选取社会实践视角,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分析近三年来社会实践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社会实践活动设计上注重三个结合
大学生社会实践从狭义上来界定,主要指高校学生走出校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入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 会,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环境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1]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右江民族医学院 强调“三个结合”即与医学教育目的结合,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1、与医学教育目的相结合
医学教育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医学生掌握具体医学知识或习得一两种临床技能,而是使医学生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这与马克思所提出: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是一致的。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绝不只是技术精良的专家。他不仅有完备的知识、见识和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世界眼光。本校在社会实践设计上,一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在亲眼目睹国家伟大成就,山乡巨变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崇高职业道德思想和医学使命;二是让学生通过调研,了解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和基层卫生状况,树立积极投身医疗卫生事业,立志成为人间大医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在实践中更深刻理解本校“大医精诚”校训和人才培养目标,做一个“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和“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
2、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校时学生主要是学习专业理论,少有机会用于实践。在社会实践设计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这类实践活动会更容易提起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社会效果也特别好。比如:护理学院的学生结合《老年护理学》到敬老院做义工;预防医学专业同学下农村、进工地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临床专业急救方向同学进社区演示急救方法和包扎小技能;口腔系同学跟小学生结合爱牙日开展“大手拉小手”爱牙宣传活动。在学校社会实践类型中,专业实践类以及社会服务类中的医疗服务占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类型的85%以上。
3、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大学功能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服务社会发展。在社会实践设计上我们针对百色地区周边不同县域需求情况,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如:对凌云县白豪茶产业,深入茶厂进行关于茶饮料、老茶叶效用调研,促进学校与企业联合科技攻关。在老师指导下,对百色芒果、荔枝、青蒿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研究抗炎止咳、抗氧化作用。对本土壮族、瑶族支系进行人类学研究。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加城乡清洁活动,同学们到农村开展灭四害活动。结合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控计划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三年来深入8个县(区)10个乡镇开展宣讲活动。总之,根据社会需求所设计的专项调研、急救技能演示、民族医技法推广、义诊、专题讲座、问卷调查都受到社会欢迎。三年来,在暑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共有118支服务团下到覆盖百色十二个县(区)等基层单位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活动。
二、医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成效
1、医学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在社会实践中,医学生们无形中还增长了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法律、伦理等方面的人文知识。通过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义诊等活动,同学们学会以人为本,尊重人,在沟通交流中树立人文精神。这有利于帮助改进90后被认为“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大学生“知识傲慢”和“技术傲慢”的社会偏见。通过体验,学生们在社会这所大学,在人民群众这个老师面前学会人文关怀,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生命价值和尊重人格的平等。在2013年5月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上,学校代表队李涛、雷裕玲、马瑞莺、陆江玉4名同学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临床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夺得本次大赛三等奖。在总结会上,四位同学都表示除了技能之外,人文素质帮助他们获得更强大力量,成为制胜的另一个法宝。
2、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一是社会工作能力得到锻炼。社会实践中医学生要尝试去跟政府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跟中小企业、跟乡镇村部联系, 要同形形的百姓打交道。老百姓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层次,其思想观念、处世态度大相径庭。因此如何提高社会工作能力,通过积极的人际交往,获取理解、支持和信任,以消除各方面的阻力,完成实践活动任务,需要医学生不断摸索、磨炼和提高。二是沟通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做群众工作,需要较强的表达和沟通才能。其中说话技巧、问话和听话技巧、礼仪等知识,都要在实践中演练。基本的活动内容如发放宣传手册和讲解基本常识,如果能抓住不同个体的特征,掌握适当的问话技巧,就能解除他们的心理防备,得到他们的配合。三是心理耐受挫折能力增强。同学们在活动方案文书中,活动内容和程序设计妥当完整。而实际上要顺利完成预计活动,学生们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挫折。今年我们在做关于艾滋病问卷调查时,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不理解,常常不愿意填写调查问卷。有一组同学就碰到遭到居民怀疑、误会、拒之门外的情况,不得不电话求助,最后由带队老师和驻村干部协同解决。遇到这些问题,就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考验。学生们要克服挫折感和自尊心“伤不起”的考验,积极面对,沉着应对,走出困境并取得成功。这种挫折教育, 锻炼了他们的受挫力、培养他们的恒心和毅力。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就在这一次次的磨练中得到了提高。[2]
3、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医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切身接触社会,了解群众疾苦,不仅在医学方面增长见识,更是亲身体验到基层医疗卫生现状,感受到群众对科技、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进一步端正医学专业思想,树立忧患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这个第二课堂,坚定和内化“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医学生誓言,自觉树立献身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本校医学生在毕业后60%回到基层工作,为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贡献力量。
三、对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1、多方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
社会实践现实性、体验性和践行性的特点,让大学生置身在一个真实、开放、充满着冲突、矛盾和挑战的环境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接触了形形的人和事,拓展了大学生人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让他们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感悟时代的使命和自己肩负的责任。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经验和方法尚待探索和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如形式单一,程序模式化;个别学生自信心不足,认识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比如本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女生比例远远高于男生,个别团队男生人数只占10%,非常不利于活动的组织实施;有的学生自主能力不强, 对组织和带队老师依赖过多等。因此, 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主管部门、学生机构以及社会三方面应该积极配合,总结经验,加强对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支持,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使这一素质工程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起来。[3]
2、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稳定、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要发动多方的力量,建立稳定、多功能、多类型的实践基地。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共建等建立多形式的校外实践基地。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社会实践基地的支持。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学校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推进“课题型”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药学监护;合理用药;药物治疗;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2(b)-165-02
药物具有两重性,可治病亦可致病,被形象的比喻为“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药物能防病治病,反之用药不当,能引起不良反应,发生药源性疾病,甚至致残、致死。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每年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达250万人,药源性疾病的死亡人数竟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我国各级医院主要患者中,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急症患者中有1%~4%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1]。所以,药师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监护,确保用药群体合理用药,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
1 PC的概念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简称PC),1987年由美国学者Hepler和Strand提出,1990年定义为:“PC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①治愈疾病;②消除或减轻症状;③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④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这种治疗过程的执行和监测对患者将会产生3种功能: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3]。统一的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负责的且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这一定义把医院药学的全部工作建立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上,直接面向患者,与医生、护士共同承担责任,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2 合理用药的标准
合理用药即采取正确的方法将合格药品用于合适的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合理用药的标准:①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②用药指征适宜;③药物的疗效、安全性满意,价格适宜;④药物正确无误;⑤剂量、用法、疗程妥当;⑥调配无误(包括提供适宜的用药信息);⑦患者依从性良好[5]。
3 PC的工作开展
PC的主要内容包含患者用药相关的全部需求。美国的COSTCO公示曾提出用两条腿走路,即同时提供优质的药品及药学服务。现代PC的具体工作,除传统的药品供应及处方调剂外,还包括参与并实施药物治疗、治疗药物监测(TDM)、进行药物利用研究与评价、开展药学信息服务、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以及健康教育等。
3.1 提供优质的药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监管力度加大,药品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进一步深入,药品采购渠道逐步趋向规范化,从合法的渠道采购药品,优质药品的供应都不是问题。
3.2 处方调剂
PC的核心是要求药师直接面向患者,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负责。调剂仍是药师最基本的工作,正确无误的调配处方,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是药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联系、沟通医、药、护、患的重要纽带。
在调剂过程中,药师一定要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严格审核,认真执行“四查十对”,及时发现并制止各类不安全用药现象的发生。仔细交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副作用、储存方法等,如含服片不宜嚼碎或吞咽;滴鼻剂使用前应先清洁鼻腔;服用复方新诺明应多喝水等。正确指导用药,可提高药物疗效,减免用药隐患。
3.3 开展临床药学
3.3.1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过程,为患者提供全程化的药学服。与临床医师和护士一起,把医疗、药学、护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运用药物治疗学的知识,根据疾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选好药和用好药,让患者承受最低的治疗风险,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典型病例,患者,男,55岁,脑梗死、肺部感染。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中介),患者痰多,不宜咯出,CT示肺纹理较前明显加重。患者有癫痫发作,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医生请药师参与治疗方案的确定。药师认为癫痫患者应禁用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如应用美罗培南可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可能导致癫痫加重,于是建议:头孢哌酮/舒巴坦3 g,ivd,q8 h,给药时间大于2 h;阿米卡星0.2 g,ivd,qd,给药时间大于2 h;加强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3 d后回访,患者病情减轻[6]。
3.3.2 治疗药物监测 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尿药浓度等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向临床医师提供和建议科学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使临床用药更加趋于合理化。例如,地高辛,其生物利用度及药动学的个体差异大,治疗窗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易发生中毒反应。使用地高辛期间,监测其血药浓度,根据监测结果及临床症状,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确保地高辛的临床治疗安全、有效[7]。
3.4 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的诊治与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关系到人们的生命与健康,药师应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诊治,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办法》,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时调查,及时上报,及时反馈,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药学干预,尽量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杜绝或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用药群体的用药安全。如患者,女,27岁,未婚,腹痛,长时间、大剂量静滴头孢曲松,导致药物性肝炎,在临床药师参与诊治及干预下治愈[8]。
3.5 开展用药咨询
通过开展用药咨询,提供药学信息服务,可以促进医、药合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最常见的咨询内容如药品价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品产地、药品名称等[9]。药师在进行药学监护时,要不断参加继续教育,更新知识,关注国内外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经验总结等信息,包括各类药品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合理使用、药物疗效、药物研究和评价信息等。
3.6 参与药物利用研究和评价
药物利用研究和评价是研究全社会的药品市场、供给、处方及其使用,尤其是药物引起的社会、经济后果,以及各种药物和非药物因素对药物利用的影响,包括从医疗方面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从社会、经济等方面评价其合理性,以期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7 加强健康教育
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也是药师的工作内容。药师既要为患者服务,又要为社会服务。在为患者治疗疾病提供药物的同时,还要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提供科普教育材料以及提供药学咨询等方式,讲授相应的自我保健知识,宣传合理用药的基本常识,提高用药依从性。
4 实施药学监护的意义
①减少或杜绝不合理用药,节约医药资源;②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③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④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普遍,某些基层医院不合格处方高达60%以上,问题十分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加,全面深入开展人性化的药学监护,保证合理用药,是21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个药师都应该从我做起,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加速转型,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完善知识链条,为促进合理用药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药源性疾病与合理用药,2011年全省执(从)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Z].2011:44.
[2] 朱鹏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7(4):199-201.
[3] 沙建德.药学监护浅谈.[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7):78-80.
[4] 廉美善.论药学监护与合理用药的发展方向[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2):154-155.
[5] 王波,杨丹.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J].医学信息.2011,24(6):3818-3819.
[6] 齐晓涟,唐静.临床药师在神经科感染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药师,2011, 14(5):697-699.
[7] 王君萍,杜贯涛.1201例次地高辛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药师,2011, 14(8):1159-1161.
[8] 徐旭.药师参与1例药品不良反应的诊治过程及体会[J].中国药师,2011,14(9):133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