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预决算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乡镇医院;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乡镇卫生院的各项收费要认真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发生巧立名目、分解项目、重复收费等乱收费行为。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配设专职(或兼职)物价员,及时检查和收集收费情况,保证收入的合法性、完整性。
乡镇医院预决算管理应本着既要保证医疗业务正常运行,又要合理节约的精神,以计划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工作任务、人员情况、开支定额和标准、物价因素等为基本依据。
一、乡镇医院预决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与开支不同步。由于国家只要求乡镇医院自身的事业收入补偿其业务开支及管理开支中预算拨款不足部分,这实际上就意味着乡镇医院的某些改善性开支应由国家预算给予拨款。可是,却常常出现国家预算拨款与乡镇医院扩大开支不同步的现象。有些部门时常开口子,制定和下发某些需由乡镇医院增大开支的文件,而财政部门却未给予拨款补助或只补助其中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开支由乡镇医院自行解决,造成乡镇医院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性亏损。这类开支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乡镇医院的收支平衡,对预算产生冲击。
(二)在人员经费的预算上,只保人头而不保任务。就是说不论乡镇医院床位是否足编,医疗任务完成的好坏,一味按定编人员补助工资。这就在客观上打击了积极开满床位、积极完成医疗任务的乡镇医院的积极性,纵容了床位不足编、不积极完成医疗任务的乡镇医院。
(三)预决算的编制流于形式 。根据财务部门的要求,乡镇医院按编制内实有人数和定额补助标准编制单位人员预决算,根据事业发展计划编制专项支出预决算,财政部门关注的是需要财政资金安排的支出。主管部门对预决算的审核仅限于预决算科目的对应关系、财政拨款的增减变动和专项支出预决算的情况。各单位的预决算编制有很大的随意性,领导重视的,召开专题会议,具体研究收入的增长比例和事业发展计划;不负责的就由财务人员估计收入数,以此来确定支出数。
(四)预决算编制体制不健全。预决算管理是乡镇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操作中,认为预决算是财务部门的业务,编制预决算纯属财务行为,预决算编制基本上由财务人员根据上年度实际经营结果推算而成,缺乏业务部门的参与,造成财务预决算的主观性较大。
二、乡镇医院预决算管理策略探讨
(一)明确乡镇医院预决算目标。实践表明,预决算目标直接影响到乡镇医院预决算系统运行效率,而预决算目标的设立取决于乡镇医院战略规划、预决算指导原则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要求乡镇医院全面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基于这一影响因素之上确立一个发展方向,之后严格按照该方向开展财务预决算活动,为乡镇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落实好乡镇医院财务预决算审核。由医院预决算管理委员会参与到预决算的听证、审核及核准环节,针对于重大项目预决算积极开展专家论证、工作组集体讨论决策等活动;其次,待预决算核实无误后,上报医院预决算领导小组,供其审议批准;最后,将预决算批复以书面形式下达至各预决算机构。特别注意的是预决算一旦经财政机构与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随意调整,否则需要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三)构建预决算管理制度。完善的预决算管理制度是确保乡镇医院预决算管理顺利运行的有力依据。因此要求乡镇医院结合多方实际状况及需求,编制推出相应的《预决算管理规则》,确立预决算相关要求,以促使该项规则成为乡镇医院开展预决算管理的重要指导。此外乡镇医院还可依据《预决算管理规则》制定《预决算管理办法》,促使自身形成一套完善的预决算管理制度体系。
(四)严格按照预决算实施管理。在各类目的的推动下,预决算执行者通常注重强调自身业务的特殊性而批判“预决算太过死板”,以致有效的预决算方案难以坚持执行。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因短期的预决算管理失败,而对预决算管理持消极态度,从而导致预决算管理未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需要乡镇医院各科室在开展各项医疗活动时严格按照预决算方案开展,同时还需要增强各科室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预决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将预决算贯穿于各项经济活动中,切实体现出预决算管理高效性价值效应。
(五)构建健全的预决算考评机制。实际上,对预决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评价既能够充分调动预决算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助于提高预决算管理效率与质量。因此构建健全的预决算考评机制应落实好两方面工作:(1)要求预决算委员会全面挖掘预决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之后及时制定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以确保预决算活动得以有序进行;(2)依托于健全的预决算考评机制对预决算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予以考核评估,如此为改善预决算方案,提高预决算管理水平注入了新活力。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预决算考核评价的合理性、高效性,应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另外,医院各部门在医疗活动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充分地按预决算办事,围绕实现预决算开展经济活动,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医院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合于执行预决算的过程中。相关领导不能根据个人意识对财务预决算进行干预,更不能肆意以突发事件等借口为由将管理规定进行曲解。医院内部从上到下。要执行统一的标准,预决算活动要在统一的标准下严格进行。
参考文献:
[1]玄香兰.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10).
[2]吴华.试论医院预算工作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2011(01).
[3]石金昌,曹成平.改进医院预算管理的策略分析[J].商业会计,2009(21).
[4]刘在新.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09(1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预决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决算三个环节。预算编制主要确定年度财务收支方案;预算执行即根据年度预算开展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决算指年度经济活动工作完成后的全面汇总与上报,三者之间环环相扣,互相影响互相制衡,构成预决算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的重要性
1.优化资产配置,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能力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能够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确保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员工在实际的工作落实过程中更好发挥自身职能。依据完善的规章制度切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源利用率,促进行政事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2.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财务风险防控意识预决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能够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进一步落实全流程监督管控,实现各职能部门相互制衡、相互约束。借助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监督,保障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从源头上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不法行为,强化全员风险防控意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控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存在主要问题
1.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系完善程度不足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相关概念了解充分程度不足,员工在实际的工作落实过程中,并未严格遵循国家规章制度的指引,相关岗位设置合理性不足,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廉政建设。预算管理体系尚待完善,工作规范程度不足,甚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工作多为结算以往年度费用,并未充分考量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管理状况,而预算审批相关的财政部门,迫于财政资金的压力,也默认这种管理方法。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强,仅参考往年收支数据,并未实际考量当前经营管理现状。因预算编制工作并不能充分考量各项影响因素,所以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调整预算的问题,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频繁调整年初预算,不利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时,部分工程费用是先完成工程,后补呈批手续,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产生不法行为。
2.预算编制尚待细化,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受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影响,对于预算编制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浅显的认为预算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财政拨款进行申请,在预算编制工作落实过程中,并未严格遵循相关规定。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方便报账,将预算项目内容编制得较为笼统,没有细化。而预算的财政执行单位,由于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设备,预算执行审核过程中,未能有效的与预算项目明细内容进行核对,导致预算执行较难,而且在下年的预算审批时,也很难对上年的预算及预算执行明细情况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强,并未落实全流程监督管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受上级部门进度考核的压力,甚至出现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难以保障预算资金的安全,违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相关政策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
3.预算绩效评价不完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将预算管理落实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之中,并未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战略规划指引,明确绩效考核目标,对于预算明细执行的结果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估,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顺畅的内部沟通协调机制。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优化改进策略,导致问题症结始终存在,预算管理工作水平停滞不前。同时管理层无法借助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数据,为明年的预算编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未能对行政事业单位全年的公共服务活动进行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得出合理结论,实现公共服务活动的优化改进。
4.决算报表体系完善度不足,难以保障信息数据质量在落实决算管理工作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其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科学的决算理念。浅显的认为预算与单位资金来源密不可分,而决算仅是对过往财务数据的汇总、整理以及分析。缺乏完善的决算报表体系,部分财务管理员工为达到某些经济指标数据的平衡,随意修改收支数据,难以保障决算信息数据的质量。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未能借助准确的结算报表数据,及时发现自身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决算报表编制工作量大,信息化建设落后
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工作质量及效率的重要手段,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仅停留在预算管理、支付管理、会计核算及报表之上,对于引进先进的决算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未实现相关功能的开发及优化。同时,决算报表编制过程工作量巨大,倘若缺乏先进的信息化手段,难以实现工作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同时无法规避在人工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影响决算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优化改进策略
1.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健全管理组织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强化全员预算管理意识,在单位内部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明确预算管理内涵及概念。根据实际工作落实需求,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互相分离原则,切实保障岗位设置的合理性,从源头上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产生违法的行为,进一步强化内部廉政建设。根据实际工作开展的需求,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借助科学的制度实现工作流程的规范。充分考量行政事业单位本年度工作状况,参考往年决算数据,提升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若遇需调整预算,应当充分对其进行考量调查,确保其真实性,落实审批制度,完善相关手续,切实保障预算资金的安全性及合理性。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相关规范落实工作,避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出现先使用、后审批的状况,切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2.科学进行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刚性健全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相关责任,完善审核机制,强化监督管控,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保障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将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工作之中。同时根据新预算法要求,实现预算项目细化,对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其按照功能分类至类、款、项,按经济分类细化至类、款,借助实现财政资金支出领域及重点的明确。要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刚性,严格以批复预算为依据,强化支出审核,充分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保障资金的安全性。
3.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将预算管理落实效果纳入绩效评价
之中,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将绩效考评价值作为年度预算规划的主要参考依据。根据实际工作内容保障考评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借助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实现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管控,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掌握预算执行进度。针对重点环节、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顺畅的沟通反馈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切实提升预算管理工作水平。同时,完善员工激励政策,以绩效评价作为参考依据,落实奖惩制度,切实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提升决算重视程度,加强学习政府收支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当以身作则,加强学习政府收支相关规定,加强提升决算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预决算工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的作用机制。完善决算报表体系,切实保障决算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夯实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决算程序的规范,严格遵循决算制度,在日常核算工作开展的基础之上,客观真实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年度收支情况,进一步强化决算数据的分析以及利用,及时发现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5.提高决算报表信息化建设,优化财务人员决算报表编制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根据政策指引及工作需求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标准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实际工作内容进行功能及模块的调整优化,切实提升决算报表的信息化建设,减轻决算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减少手工录入的失误。同时,引进高素质财务人才,运用excel函数表格,开发相应的决算报表取数模板,提高决算报表录入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决算报表上报工作稳定高效的运转。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员工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当前工作开展要求的问题,定期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切实提升员工专业理念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能力,为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是以国家财政政策作为约束,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时刻把握政策动向,强化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自身经营管理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制定完善的优化改进策略,切实提升全员对于预决算管理工作落实的重视程度,完善相关机制,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员工激励政策,为预决算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焕.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19.
[2]宋吉男.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常见财务问题处理方法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8,000(007):186,231.
[3]蔡伟.如何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8(14):134.
[4]孙爱春.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衔接的策略[J].财经界,2019,000(035):50-51.
1、预决算审计执行刻板,效果不理想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对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审计的重点以及包括的内容都有规定,并且规定高校要将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列为常规工作。部分高校在执行规定时,未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审计力量和时间,突出重点的审计,而是依葫芦画瓢,主要工作只停留在财务收支准确性审计上,较注重查错纠弊式的审计,审计效果不理想。
2、预决算审计的方法落后目前,部分高校审计部门还未与财务部门进行连网,审计人员不能通过计算机审查财务数据,只能通过借阅财务部门的财务报表、账本和凭证,通过纸质资料审查。审计部门开展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从财务部门搬审计年度的所有报表、账本和凭证,然后埋头从庞大的纸质资料中开展工作,使得审计工作效率非常低。审计工作并未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审计方法,解放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
3、预决算审计的绩效评价不够开展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对经济活动、资金使用情况的合法、合规性审计较多,但对于其经济指标的计算,对经济效益的分析涉及不多,对资金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具体效益如何、经费的节约程度等分析和评价的较少,使得审计结果权威性不够。
4、预决算审计都偏重于事后审计目前,大部分高校预决算审计工作都是事后审计,对预算执行活动全过程进行审计的较少,造成对使用经费无效、使用不当、损失浪费的情况,不能及时制止或防患于未然,仅是事后评价,但已成定局,并不能挽回和避免损失。事后审计多,事前和事中审计少,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和事中的监控,不能提出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滞后性,影响了审计效果,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高校预决算审计工作的措施
1、注重审前调查与沟通开展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才能使得审计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开展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首先应该取得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环境。实际工作中,在开展预决算审计前,要向管理层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向重要职能部门了解当年预算经费使用情况;向财务人员了解当年预算编制情况、编制的特点、执行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审前调查和沟通,审计人员可以初步确定当年的审计重点和审计方向。
2、努力抓好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开展审计工作是医生给病人诊断,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是医生经过病情诊断给病人开的药方,而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才是病人吃药打针治病的过程,所以落实好每年的审计意见,审计工作才算真正有了实效,才能真正为学校完善内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出贡献;审计部门的威望也会提高,对审计工作更好的开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氛围。
3、要关注资金使用的效益性随着预算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学校领导更加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审计部门应围绕预算支出的效益情况,重点审计和评价资金使用的效益,重点检查专项资金是否真正用于基本项目建设、专项设备购置、劳务和服务支出等,其使用效益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分析和评价,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本文来自于《新经济》杂志。新经济杂志简介详见
4、注重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审计,在时间安排上灵活自如,把预决算审计做活,更能有审计的实效。事前审计,审计人员要了解预算编制情况,参加校内有关预、决算工作的会议,要监督检查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事中审计,审计人员跟踪预算的执行进度,对预算的调整和追加都要进行跟踪审计,及时掌握预算执行的情况和动态。事后审计,查阅会计资料,查阅有关的经济合同(协议)、上级文件、会议记录和其他资料,审计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合法、真实、合规;审计决算是否真实、合法、完整。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决算;问题;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预决算是决定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进行招投标、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查机关掌握投资状况,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工程预决算应有高度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权威性。
一、建筑工程预决算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
(1)工程预算定额不健全
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诸如借用定额问题。例如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参照工民建标准进行定额,这类定额的借用,因为没有考虑到地域、建筑类型、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预算编制的不合理。
(2)材料价格管理混乱
近年来建筑材料市场化,繁荣了建筑材料市场,但也带来了市场管理的混乱和建筑材料价格涨浮的失控现象。现行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几乎占工程60%~70%。材料费在工程造价构成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控制材料价格对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计算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预算的时候,经常会产生预算不准确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问题的一个原因在于工程预算定额的不正确,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计算方法也有较大失误,特别是在工程预算中,在工程的间接费中,因为计算方法是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而导致工程造价产生失控的现象。因为在进行工程前期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仅能够对有限的几个材料的基价做出定价,而且价差是不能用于计算间接费用中,但是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将会涉及到高达上百种材料,这些材料的预算价格除去规定的材料以外,都需要直接进入工程直接费用中去,材料费的增加是计算施工中间接费用的最为敏感因素,因为材料费越多的话,间接费也就越多。而且因为材料的价格收到市场供求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常常会造成材料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不符合的问题,导致间接费的准确性降低,工程造价失控。
2、建筑工程决算中存在的问题
(1)高套定额。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决算的时候,常常会出现高套定额的问题,高套定额就是在进行项目工程决算的时候降低工程标准,但是却套用了高标准的定额,从而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的时候,一般是使用人工挖土方的定额来套用人工挖基坑的定额,人工挖土方的定额单价一般为每100立方米732.39元,但是人工挖基坑的定额单价却为每100立方米1150.41元,两者定额单价差距很大,如果在进行工程决算的时候,采取高套定额的话,无疑将会提高了工程造价。
(2)虚增工程量。虚增工程量是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增加施工成本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有的时候,这种虚增工程量并不是施工企业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例如,一些建筑企业在基建工程的一个分项工程中,往往会存在人为重复计算工程量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一些隐蔽的工程中经常会出现;还有一种重复计算工程量的办法就是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决算的_时候,把一些在定额项目中已经列入决算的项目在其它定额项目中又列入其中,造成同样一项工程因为两次在定额在计算而被重复计费的问题。
二、建筑工程预决算控制对策
1、建立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根据建筑工程预决算定额体系,可以有针对性的建立一些适合当地施工水平和市场需求的预算编制,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决算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工程地域分布和综合各种因素,制定适合工程建筑的额定项目,同时也要根据时代和技术的变化,来选择及时的调整工程额定系数。
2. 加强预决算人员的业务培训。预决算人员应不断加强知识、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能,同时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严把工程预决算审查关。预决算人员要全面熟悉工程图纸,充分利用工程量计算手册和计算表格,并深入到施工一线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杜绝施工单位冒算错算等现象。通过方案优化,可以节约大量资金,从而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
3. 加强库存材料的管理。由于建筑材料具有庞大性、多样性、复杂性,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有条件的单位应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建筑材料,便于设计部门和管理部门随时了解库存材料的信息,以减少库存,降低省耗。对施工单位必须执行事前管理、先定后供、强化监督的自购材料管理。即建设单位通过市场调查,确定建筑材料价格的一手信息,防止施工单位利用材料价差,同时要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合理采购材料,增强对工程质量负责的态度,合理获取利润,达到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4、加强勘察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加强勘察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需要提高地质勘察基础资料的准确度,推行勘察设计的投标制。在招标文件中要明确工程的内容、设计范围、图纸内容、设计进度、设计深度、明确设计标准和设计质量等要求,投标时要严格审查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满足投标要求。在组织设计人员进行图纸会审时,要及时纠正设计中的“漏、错、缺”,提高设计质量。
5、制定施工单位招标制度。在挑选施工单位时,要严格检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质量,防止转包等现象,同时签订合同时要严密、完善,使其具有约束性,提高合同履约率。对工程的包干范围及调整条件给予明确规定,对于争议较大的材料,在合同中予以明确,从而减少工程决算中由于合同签订的不合法、不规范而引起的经济纠纷。
总之,作为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预决算手段,在日常的工程项目招标和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建筑工程预决算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导致工程造价失控,所以,建立科学的、完善的、预决算体系,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成为建筑工程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提高了预决算水平,才能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建筑工程招标中占有一定优势,为拿下工程项目做基垫。
参考文献:
[1] 董成珍. 对工程预决算编制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7) .
[2] 张莉雅. 工程预决算中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8) .
[3] 谷安壮. 工程预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现代商业, 2008,(12) .
[4] 谢昌芳. 浅谈工程预决算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 2009,(01) .
【关键词】 政府会计信息; 信息披露; 政府会计体系
一、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利用某些媒介,将反映政府财务运行状态和绩效的相关信息公之于众的行为。在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包括披露各种国家机关及纳入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其出台是为了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使公民的知情权得到更好实现,以便参与民主管理。政府会计信息作为公民了解政府财务运行状况的重要途径也必然需要公开,《条例》第十条第四项规定“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应该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主动公开”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现实中,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有很多不足之处,不仅披露的信息质量不高,而且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本应成为公民和社会团体进行经济决策或民主监督的依据,却只在政府机关内部流传,当权者在这场会计信息监督的博弈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者,成为唯一的信息垄断者。
二、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使用者范围狭窄
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获知需求,对使用者的正确定位至关重要。
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将自身的权利让渡一部分给政府是为了国家整体秩序的维护和追求美好的生活,因此广大民众必然具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是政府的义务和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实现的基础,每一位普通的公民都应该被纳入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我国现行会计规范并没有对信息使用者范围进行清晰的界定,但从已有的零星规定来看,公民的权利没有得到足够重视。1997年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12条规定:“总预算会计信息,应符合预算法的要求,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政府对财政管理的需要”。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政府会计信息主要供相关国家机关使用,作为国家主人的广大民众并不是信息的首要使用者,在这个信息社会中,广大民众由于被信息边缘化而失去了群众财务监督及作出相应经济决策的依据,民众和国家机关严重信息不对称。
(二)信息披露不完整
1.我国预算会计制度采取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强调收入与支出和现金的收支行为的紧密联系,所有非现金交易不计入收入和支出,许多隐性债务诸如政府为企业担保产生的或有债务或者政府拖欠的工资等通过收付实现制并不能得到反映,这易产生政府财务信息不完整的恶果。财务信息不完整使政府对于负债缺少危机感,使相关国家机关进行预算管理和民众进行经济决策时易出现失误,对于政府的财务运行状况失去准确的评价依据。
2.我国还没有实行统一规范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通过将政府的预决算报告公布的方式,预算报告主要反映政府的预算规划,决算报告反映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并且现行预算会计包括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个部分,各个部分采取各自形式的财务报表,三者在报表制定方面没有统一规定。通过预决算报告披露给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只是政府财务预算和决算方面的信息,并不能反映政府财务信息的全貌,对于收益、负债与净资产等重要信息没有全面的反映,在预算编制粗放时,更无法很好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对于相关国家机关来说,由于缺乏政府资产和负债的整体情况,不利于其分析政府的财务绩效,作出正确的政策选择;对于公众和社会团体来说,不利于其利用政府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投资判断和社会监督的执行。
(三)信息监督机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工作日益重要。在我国,政府的预决算报告由审计部门这一国家机关进行审计,缺乏中立审计机构监督,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政府向外公布的预决算报告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在美国,不论是联邦还是地方政府的财务报告都必须经过独立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后才能交给国会,审计机构的中立性是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重要保证。
除了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人大对政府预决算报告的审查也是重要的监督机制,我国人大的审查时间一般为1个月,而国外立法机关对政府预算报告的审查时间普遍长于2个月。在德国,立法机关对政府预算的审查时间一般为4个月,美国的国会预算审查可能长达8个月,印度和我国一样是亚洲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同为“金砖四国”的成员,其立法机关对预算的审查时间也有75天左右。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其对政府预决算报告的审查是加强政府财政监督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重要保障,虽然审查时间的长短不能说明一切,但是其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政府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的确亟待完善。
三、完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制定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
法律是改革的先行者,法律能为改革扫除障碍,以其强制力为制度构建提供帮助。纵观美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历史可以发现法律在其整个过程中的作用难以估量。
为完善我国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应该首先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入手,由于相关制度还不成熟,而法律具有稳定性等特点一旦制定修改难度比较大,可以尝试从制定譬如《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条例》等行政法规开始,明确规定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内容、时限和违法责任,对于信息使用者狭窄的问题,在行政法规中应该明文规定公民和国家机关具有平等的信息获取权利,将信息披露规定为政府的义务,以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有效,使公民的知情权能落到实处。
我国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在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其对于“国家秘密”没有准确的界定,致使实践中政府在信息公开时常以此理由搪塞。为解决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中出现的类似问题,在《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条例》中应该对何为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会计信息进行明确的界定,以更好地促进政府会计信息公开。
在条件成熟后,可以尝试制定《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法》,从行政法规上升为法律,提高其法律位阶使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得到更好保障。
(二)建立政府会计体系
我国现在只有预算会计制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会计体系,改革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建立完善的政府会计体系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
预算会计着重关注的是预算的规划和执行,并不能完整反映政府的整体经济资源状况和实际负债。为了更好地掌握国家的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对于资源和负债都了如指掌,需要尝试建立政府会计体系,将预算会计作为政府会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使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更完整,透明度更高。
(三)会计核算基础的综合运用
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有自身的优点,其以应收和应付为标准来计算收入和支出,可以真实反映政府某个会计时段的财务信息,但参看各个国家的政府会计改革经验,都是在考虑自身实际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权责发生制,很少有国家在采取权责发生制以后就完全放弃收付实现制,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国家也有一张“现金流量表”,即是其没有完全放弃收付实现制信息的明证。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者之间,还存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和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各有其侧重点,相对于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并且其并非不能并存,只有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反映政府财务信息的全貌。应该在逐步向权责发生制靠近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政府业务活动,灵活综合运用会计核算基础,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为我所用,达到全面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效率的目的。
(四)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在建立政府会计体系和采取适度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的条件下,应该尝试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构建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是最近讨论比较多的话题,也是急需尝试建立的制度。
现行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采取公布预决算报告的形式,但由于其主要反映的是预算规划和执行情况,因此无法实现将政府财务整体情况公之于众的目的。而譬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与政府财务有关的信息,但缺乏财务基础知识的人很难将其与政府的财务活动联系起来。只有在政府会计体系下,采取适度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建立真正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公布政府整体财务运行状况,才能体现政府受托责任的真实履行情况,增强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升公民对政府的信任。
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在公布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的同时,加强对报表的注释,将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部分通俗化,使普通民众都能正常理解,同时通过注释将一些抽象报表无法解释清楚的信息详细化,增加报表的信息披露量。
(五)转变政府和民众的观念
我国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方面政府高高在上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民众权利意识比较单薄。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政府需要牢记的是其管理国家的活动最终目的不是维护自身的统治,而是为了广大民众的幸福最大化,其只是公民权利的受托者,披露政府会计信息只是忠实履行自身义务,不是一种恩赐,并且充分披露会计信息,可以降低行政成本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很多政府官员唯恐会计信息披露会导致社会失控,不能正确看待信息公开化,需要做的便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国家机关的内部惩罚措施及批判的舆论氛围助其转变执政观念。
现在是一个公民权利意识得到发展的时代,但很多公民对自身的政治权利仍陌生,需要广大媒体的帮助,营造一个重视自身政治权利的氛围,并且信息社会中信息就是资源,可以直接转化为财富,鼓励公民强调自身的知情权,不仅是公民财政民主监督的基础,也可以通过政治权利从而间接创造经济利益。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公民的权利意识提高,重视自身权利的维护,才能从根本上给予政府压力提高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六)加强政府会计信息监督
加强政府会计信息监督,保证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首先改变我国由审计机关对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的方式,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机关与财政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必然难以做到完全的中立,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政府会计信息进行审计是解决此问题的不二之选。在实践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需要受到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查,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并在考虑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与社会上存在的优秀审计师事务所签订定向合同,由其进行政府会计的审计工作,同时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审计事务所的行为进行规范,加强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一旦发现包庇行为,立即废止合作合同,以保证审计工作的中立性。
加强人大对于政府会计信息的审查也是强化监督的方式之一,人大对于政府提交的预决算报告不仅需要延长审查时间以保证质量,更重要的是需要提高人大代表对预决算报告的重视性,人大代表享有人民所赋予的神圣权利,是通过选举出来的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因此需要为了人民的权益认真审查预决算报告以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清楚政府是怎样花费纳税人的每一分钱,保证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路军伟.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取向定位与改革路径设计[J].会计研究,2010(8).
[2] 李晓慧.基于多元化目标的政府会计管理范围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5).
[3] 王淑杰.论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完善――兼论美国现代政府预算制度[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2).
[4] 刘光忠.关于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建议[J].会计研究,2010(12).
关键词: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 预决算 高套定额
0 引言
作为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重要手段的预决算,在日常的工程项目招标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考核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审计机关掌握企业投资状况并监督其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它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1]。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我国建筑工程预决算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预决算编制质量较低,工程造假削低失控,工程投资控制不科学等问题,为了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建立一个高效的适应市场竞争的建筑市场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日益重要。
1 建筑工程预决算存在的问题
我国许多建筑企业由于在自身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在进行工程预决算中出现了预算编制误差较大,虚增工程量等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财务损失。
1.1 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 作为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重要依据的预算定额和编制方法,不仅反映了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的产品生产的数量关系,更是反映在一定生产力的下建筑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和施工材料和工艺的发展水平。在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条件下,产品的生产中各种资源消耗量必然会不断降低,而工程预算中相应的定额和编制办法也要发生变化[2]。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预算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1.1 工程预算定额不健全。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诸如借用定额问题,例如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参照工民建标准进行定额,这类定额的借用,因为没有考虑到地域、建筑类型、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预算编制的不合理。
1.1.2 计算方法存在问题。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预算的时候,经常会产生预算不准备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问题的一个原因在于工程预算定额的不正确,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计算方法也有较大失误,特别是在工程预算中,在工程的间接费中,因为计算方法是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而导致工程造价产生失控的现象。因为在进行工程前期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仅能够对有限的几个材料的基价做出定价,而且价差是不能用于计算间接费用中,但是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将会涉及到高达上百种材料,这些材料的预算价格除去规定的材料以外,都需要直接进入工程直接费用中去,材料费的增加是计算施工中间接费用的最为敏感因素,因为材料费越多的话,间接费也就越多。而且因为材料的价格收到市场供求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常常会造成材料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不符合的问题,导致间接费的准确性降低,工程造价失控。
1.1.3 人为因素对工程预算编制影响较大。我们知道,在工程预算的编制中,建筑公司对临时房屋建筑工程的投资一般是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可以计算,但是,这个计算公式并不是对所有的工程都使用的,特别是在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新的技术和机械的应用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同样的一个施工工程,可能使用的施工人员大大减少,如果没有考虑到这种可变的因素对施工工程的影响,最后会导致工程预算失真的问题,从而导致工程投资失控现象[3]。
1.2 建筑工程决算中存在的问题
1.2.1 高套定额。我国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决算的时候,常常会出现高套定额的问题,高套定额就是在进行项目工程决算的时候降低工程标准,但是却套用了高标准的定额,从而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的时候,一般是使用人工挖土方的定额来套用人工挖基坑的定额,人工挖土方的定额单价一般为每100立方米732.39元,但是人工挖基坑的定额单价却为每100立方米1150.41元,两者定额单价差距很大,如果在进行工程决算的时候,采取高套定额的话,无疑将会提高了工程造价。
1.2.2 虚增工程量。虚增工程量是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增加施工成本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有的时候,这种虚增工程量并不是施工企业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例如,一些建筑企业在基建工程的一个分项工程中,往往会存在人为重复计算工程量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一些隐蔽的工程中经常会出现;还有一种重复计算工程量的办法就是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决算的时候,把一些在定额项目中已经列入决算的项目在其它定额项目中又列入其中,造成同样一项工程因为两次在定额在计算而被重复计费的问题[4]。
2 控制建筑工程预决算问题的对策
随着建筑公司财务管理的不断健全,许多企业已经采取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建筑工程预决算控制方法。
2.1 建筑工程预算完善措施
2.1.1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体系。针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过程中的借用问题,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编制定额体系。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施工水平,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即在工程预算基础定额基础上,根据工程的施工难易程度,设置难易系数,从而最大提套施工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而且也要对技术发展和工艺进步所带来的定额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不断进行补充,控制部分工程造价失控问题。
2.1.2 提高工程造价计算方法的准确度。如前所述,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计算方法的失误,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实际价格因为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而和工程预算价格不符合,最终造成工程造价失控。针对这种状况,首先需要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尽可能增加预算的材料种类,减少材料费,另外一方面。需要建筑企业能够利用行业协会或者管理部门的作用,更广泛手机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针对不同的时间和区域,材料价格变动的周期性信息,制定出建筑工程调价系数。
2.1.3 准确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由于建安投资和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投资之间很难通过一个简单公式就把二者联系起来,因此,在进行施工项目预算编制的时候,应该尽可能按照实际施工状况去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然后计算临时性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室外的工程量,最后再以相应的定额标准计算出较为准确的工程造价,从而避免由于公式的错误而导致的工程预算计算误差。
2.2 建筑工程决算完善措施 针对建筑工程在决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2.2.1 对于建筑工程决算中存在的高套定额的现象,我们要根据高套定额的不同,实施分类审核的方法,审核人员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工程组计算的规则,而且也要掌握建筑项目施工的要求和竣工图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己知彼。
2.2.2 严格控制决算,避免重复计算。对于一些建筑工程在决算中重复计算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控制方法就是要严格控制决算中的计算方法。例如,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工程量计算技能,并且要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并且也要项目主管部门有严格的隐蔽工程现场签到和记录制度,达到有证可查。
参考文献
[1]陈让农.建筑工程预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6):51.
[2]尹小飞.建筑工程预决算中的问题和控制方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35):47.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机构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财务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文件精神,我部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中规定,在国家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建立以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收入要上缴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为做好财政部门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财政专户管理工作,现就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根据国发[1996]29号文件精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目前仍属于预算外资金范畴。为加强管理,两项基金要统一缴入当地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不要多头开户。鉴于这两项基金是用于社会保障的专项资金,应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要在财政部门统一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中单独设列户头,由财政部门的社会保障机构对其实行专项管理,不要与其他预算外资金混同,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社会保障基金要单独编制预决算,其预决算及其他统计数字均包括在预算外资金的总数中。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后,基金的收支核拨、预决算编制由各级财政社会保障处(科)具体负责管理;各级财政综合处(科)主要起财政专户管理中的总会计作用,及时办理审核拨款事宜。
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后,按银行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关键词:行政机关;预算外收入; 预算外资金;财务管理
行政机关的预算外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内管理、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一、预算外收入的内涵
所谓预算外收入,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为履行或者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的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属于国家财政资金的范畴;是国家预算资金的有效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预算外收入是行政机关的一种特殊形态的财政资金,这就决定了它既要放在预算之外,又要纳入财政管理,接受监督。管理原则是:“分别核算、分类管理、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
二、行政机关预算外收入存在的弊端
(一)预算外收入征管缺失,统筹比例偏高
预算外收入基本上是行政机关报多少,财政就批复多少。一些地方行政机关及财政部门扩大预算外收入的管理范围,把部分并非预算外的收入也纳入预算外收入进行管理。行政机关预算外收入由单位依法收取,然后上缴财政专户,上缴多少只能靠行政机关的自觉性,财政对预算外收入的监管办法缺失。如果以财政文件的形式,不区分情况,对预算外收入进行一定比例的统筹,对所有单位都“一刀切”,统筹比例偏高,许多单位难以承受,影响征收的积极性,财政部门很难准确核定行政机关单位预算外收入。
(二)预算外收入的预决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根据《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各预算单位应按照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财政部门按照经费定额和开支标准对该计划进行审批后,汇总编制年度总计划。有的行政机关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制定预算外资金预决算管理制度;预决算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资金管理粗放,难以落实综合预算制,财务管理混乱,预算内财力不足,导致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下降;把预算外和预算内的资金统筹使用,出现严重的预算内吃预算外的现象,导致预决算资金得不到保障。
(三)预算外收入使用缺乏监管
有的行政机关单位用预算外收入发放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用于福利等方面的支出,不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标准和范围。形成预算外收入掌管的分散性和自收自支的特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出租获得的收入应纳入预算收入管理,应该缴纳税金。将办公房出租、转让,获得的收入搞账外账,漏缴税金。“收支两条线”规定落实不到位,征收的费款不及时足额上缴,坐收坐支。现行的管理法规对预算外资金的性质、范围、用途、违纪的界限和处罚没有明确的规定,刚性不强,财政管理难以到位,扰乱了社会资金的正常流向,造成“生产建设常常资金缺乏,非正常的投资、消费却财力充足”的现象,影响了社会资金。
三、加强行政机关预算外收入的管理措施
(一)建立预算外收入的立项审批制度
财政部门是预算外收入管理的职能部门,严格预算外支出管理主要是看预算外资金使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部门和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发放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用于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必须严格按财政部门规定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执行。监督检查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查处违反预算外资金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制定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及有关财政专户管理、预决算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收入解缴制度、支出拨付审批制度、会计报表制度和检查监督制度等配套办法和措施。
(二)实施预算外收入的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高财政理财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实行部门预算,是执行和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也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部门预算能够解决财政预算资金分配的决策程序问题,增强预算资金分配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财力保障、完善项目库论证建设、科学制定支出标准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实施,提高部门预算批复到位率和预算透明度,减少预算追加调整事项,增强预算约束,完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规范预算外收入分配
行政机关单位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外收入财务会计制度,保障综合财政预算制度实施到位。收费单位应当按照物价、财政等部门明确的收费范围和项目收费,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收据。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为中心的预算外收入管理改革。
总之,规范和加强行政机关单位预算外收入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撤销多头开设的银行账户,防止“小金库”的发生,规范部门、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预算外收入的管理也将规范化和法制化,直至纳入国家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欧阳日辉.政府预算外收入膨胀及其对财政政策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8(30).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是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同时根据国家建设相关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以项目的工程竣工资料为依据,对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预决算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核,发现工程预决算中的问题和错误,并采取相关措施对建筑工程预决算发现的问题加以解决,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有利于社会不断进步和社会物质财富增长;同时是科学发展观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贯彻和落实的重要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预决算审核的意义
1、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正式开工之前,按照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要求,必须编制完整的项目建议书,在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批准之后才能进行工程的勘察和设计。在此过程中,项目造价预算编制基本上已经完成,这是项目施工的直接依据。因此,审核部门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预算进行审核,从而保证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2、保证工程招标工作顺利开展
为合理选择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工程正式勘察设计之后,必须要引进招投标的竞争机制,而且我国工程招投标法的颁布也标志了建筑市场在不断完善。按照招投标法的要求,施工预算的编制是建设招标的标底和投标报价的依据。所以,审核工程项目预算可以保证工程项目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
3、正确评价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
在工程项目完成之后,必然要对工程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进行衡量,而建筑工程预算则是其衡量的基础数据,工程决算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投资的各项指标数据真实性,从而最终导致投资效益衡量的准确性。因此,完善的建筑工程预算审核是进行项目投资效益审核的基础。
二、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常见的问题
1、工程预算定额尚不健全
预算编制过程中,常遇到借用定额的现象。如房屋建筑工程常常参照工民建定额。这样定额的借用,势必对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区域、不同施工技术水平的企业造成一系列不合理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部更应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出一套趋于完整的定额体系。建议依据地域差异和工程实际施工水平的不同,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对定额进行调整,即在基础定额之上,增加相应的难易系数,以最大限度提高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另外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实施所涉及到的定额及时地进行总结、汇总、补充,防止部分工程造价失控,以利于工程投资的控制和管理。
2、合同不规范
甲、乙双方订立合同时,由于条款不严格、不完善,缺乏约束性、规范性,是引起施工单位多算、冒算的又一原因。尤其是在包干工程项目中,对包干范围及调整和调整方式等没有明确规定,其结果是包干项目包不死,成为按实结算。
3、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审核
在审核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时,不但要审核其形式的合法有效性,还有审核其内容的合理性。因为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针对的是那些设计中的疏漏、错误及施工图中没有显示出来的、不可预测的问题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有的有意曲解合同,把本应包含在合同中的费用巧立名目地办理了签证,此类多发生在措施费方面;有的重复签证、交叉签证,如有的施工单位会利用建设单位分专业审核的情况,把安装工程管道的土石方在土建和安装工程中重复办理签证;另外有些建设单位因自身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对工程造价和有关规定不熟悉,有些施工单位也会利用这点,有意扭曲预算定额及规定,从而造成盲目签证等问题的出现。
三、加强建筑工程预算审核工作的措施
1、建立科学的工程预算管理体系
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涉及到行政机关、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以及建设银行等诸多部门。因此搞好工程预算编制和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个由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高效、科学的体系。
1.1行政机关应切实加强工程建设概预算的指导工作,搞好预算及定额、取费标准、设备及材料价格的管理好研究工作,完善相关经济法规,力争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对报批的预算认真审查,对己批复的工程投资进行跟踪监控。
1.2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相关的经济法规编制概预算,真实反映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应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技术经济资料,同时应熟练掌握相关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相关规定、费用标准,及时了解和运用相关经济信息,不断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
1.3建设单位应以批准的初步设计预算为基础确定招标价,并及时对工程造价全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管理预算工作。
1.4施工单位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报价;并按照设计和合同精心组织施工,力争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应积极加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交流等等。
2、端正态度,增强对预决算审核工作的责任心
解放思想,端正态度,是预决算审核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一般的财务预决算审核管理中,许多问题的都是因为预决算审核人员缺乏责任心和没有端正态度而导致的,只有计量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对预决算审核工作给予足够的肯定,保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设计。除此之外,预决算审核部门还要加强思想上的教育,引导预决算审核人员树立正确的做事方针,提高做好每一个设计成果,以确保设计质量,使财务预决算审核管理工作能经得起检验和考察。
3、加强合同管理
甲乙双方在招标投标和签订施工合同之前应请有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图,施工图设计的内容、设计的深度应符合国家规定和业主要求,图纸表现形式也应规范,应明确标明设计标准、使用材料的名称、品质、数量、规格等。减少活口,避免扯皮。特别是采用固定单价合同的工程,更应事前明确固定单价所对应的施工工艺、主要材料详细情况等等,便于施工中进行监理核实及审核结算时按实调整单价。
4、强化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审核管理
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是审核人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隐蔽的问题,这就需要审核人员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于那些不合理、不符合有关规定的签证费用必须核减。同时,还要把握以下几点:现场签证必须具备双方负责人的共同签字或盖章等条件,不能以口头的承诺为依据;现场签证的内容、细目等必须清晰,相关的手续也必须完备,否则不能作为结算凭证;对于那些实际中新增加的而预算中却没有包括的项目和费用,该增加的则必须增加。
5、技能培训,提高整体预决算审核管理水平
受工程企业经济因素限制,在许多工程企业,大多数预决算审核工作人员很难接触到更高层次的预决算审核技能培训,这就使得工程企业的预决算审核管理水平始终停在较低的管理水平上,这给新时期工程企业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工程企业预决算审核工作务必需要加强对预决算审核工作人员技能培训的投入量,保证能够在定期时间内给预决算审核工作者提供良好的专业技能学习,使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新时代的企业预决算审核水平。这样一来不但有助于提升预决算审核工作者人的专业水平,对加强工程企业的整体实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一项要求较高,综合性较强的系统性审核工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我国的建筑工程业在发展道路中朝着正确方向的前进,对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大对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工作的支持和建设力度,从学习到实践,从实践中再学习,使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机制呈现良好的循环态势。
参考文献
[1] 王立平.关于工程预决算审核的思考[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2)
[2] 袁莹.谈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J]. 现代商业. 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