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范文

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

第1篇: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范文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社区2021

一年以来,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在区委、*的指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社区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基层作用

成立了领导小组,将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本年度社区工作目标考核,并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做到人员落实到位。

二、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一是按照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4月1日组织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居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并结合本社区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学习相关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在社区醒目区域悬挂宣传标语横幅,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二是传达上级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传达学习了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强调,要求:一是要有意识。要有预防各种灾害的意识;二是要有措施。要加强各方面的措施和准备;三是要有责任。要认清防灾减灾形势,加强责任心,相关工作人员要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防灾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大家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强化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民众的防灾能力,防震减灾知识得到了大力普及,为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社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努力推进防灾应急工作

为全面贯彻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社区防震减灾工作,一是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二是制定社区《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防震减灾应急机构。三是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筹建起一支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了志愿者队伍的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四是制定了防震减灾紧急疏散应急预案并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完善了预案。

四、切实加强防震减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业务培训,搞好自身建设,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需要

在社区的组织下,进一步加强了相关人员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一是组织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业务指导,搞好震害防御、应急管理业务培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需要,促进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在5.12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7.1级地震,使许多鲜活的生命瞬间被无情地吞噬了,灾难给我们敲响了*钟。普及防震自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市、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文件精神,以增强师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我校于5月份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等活动。增强了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探索了学校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了学校师生对防震减灾教育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积极*,有力提高了师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深刻认识到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常抓不懈。

二、多渠道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以加强师生公共安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根据《中华*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充分整合学校科普教育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科普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防震减灾教育重视活动体验原则,开展了以防震减灾为主题,以灾害防御科普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自觉*,提高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首先,把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作为学校安全教

育的重要内容,并列入教学计划,重视学科渗透,将防震减灾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宣传: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横幅、展板、标语、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并组织学生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蟾蜍》、《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防震减灾录像,使学生一方面了解了地震小知识、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识,拓宽了知识面,另一方面看到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第三,组织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使学生对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知识有了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三、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地震应急模拟演练实施方案,成立演练指挥部,确定了科学详实的活动流程、疏散路线及人员分工。于5月12日下午3时分别在罗坊中学、罗坊希望小学、下山桥小学三校进行了地震应急模拟演练,校长亲自指挥,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协同配合,顺利有序地完成了撤离疏散、安全保障、医疗救助等过程,结束后校长对演练过程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增强了师生防震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抵御和应对地震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历时三十多分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师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我校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以保障师生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开展下去,创建*校园。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社区2021

打造社区减灾平台,构建和谐美好社区。在“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根据区委、街道办事处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工作实际,从防灾抢险演练活动、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三方面进行入手,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火灾现场抢险演练

为引起社区全体居民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结合本地防灾减灾工作实际和我社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火灾现场抢险实施方案,细致安排部署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操作办法;假定演练背景,根据活动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社区及驻街单位在活动中的具体职责。

我社区高度重视此次演练活动,预设一居民楼发生险情,演练开始:报警器响起、社区的扩音喇叭播放、敲锣报警,紧急通知居民进行疏散转移,通知消防队进行救援,派出所实施交通管制,开展应急抢险工作。演练总体情况良好,群众顺利转移、疏散,但是也体现出一些具体问题,如群众和抢险队伍配合默契差影响转移速度等。

二、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社区通过展板、宣传栏等形式面向辖边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面向不同人群进行了宣传,司机朋友应如何面对浓雾天气;家中老人和少年儿童面对火灾应如何自救。针对辖区居民开展关于地震等灾难的相关知识。

通过宣传,使居民不断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动员广大居民相信科学,不听信谣传,当好联络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形成全社区广泛参与的群防体系。

三、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及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我社区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了对居民的防火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关心和参与防汛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区通过加强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设,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好了准备。

四、存在问题

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但同时通过活动也体现出来一些问题。

1、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通过调查、宣传,我们发现一般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有待大幅度提升。

2、防灾减灾活动不勤,训练时间明显不足。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社区2021

今年5月12日,是国家第x个“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社区于5月x日至x日向居民大力宣传防灾减灾基本知识,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通过展板、宣传栏等形式面向辖边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面向不同人群进行了宣传,司机朋友应如何面对浓雾天气;家中老人和少年儿童面对火灾应如何自救。针对辖区居民开展关于地震的一些相关知识。通过宣传,使居民不断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动员广大居民相信科学,不听信谣传,当好联络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形成全社区广泛参与的群防体系。

二、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及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我社区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关心和参与防汛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区通过加强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设,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存在问题

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但同时通过活动也体现出来一些问题。

1、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通过调查、宣传,我们发现一般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有待大幅度提升。

第2篇: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范文

一、于5月12日在乡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xx乡防震减灾会议和并举办防震减灾知识培训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包括《地震知识》、《动物震前异常反应》、《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等,我们从地震基础知识,到震情识别技能、灾情速报程序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热爱防震减灾事业的业务骨干。

二、在xx乡文化广场悬挂标语、横幅,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及现场咨询活动。活动当天着力宣传了防震、避震、地震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我国地震发展形势,丰富群众防震减灾知识,向群众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余份。向群众展示宣传图片5张,到各企业送发地震宣传单100余份,累计咨询人数达200余人次。这次活动对有效提高我乡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也能帮助群众正确处理地震发生与识别相关谣传。通过宣传,群众了解到防震减灾知识,接受到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增强了防震减灾意识。

三、在xx中学进行防震疏散演练,在疏散演练警报响起后,各班同学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快速有序地跑出教室,全校师生在校长王学强的指挥下用2分13秒安全撤离教学楼。在师生们到达指定位置后,班主任清点各班人数,向总指挥做口头汇报。最后,总指挥进行活动评估、总结。为做好这次地震逃生演练,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实的演练方案,让学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明确演练的重要意义、演练的程序、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对疏散路线和安全地带进行了仔细检查,消除各种可能存在的障碍和隐患,确保“逃生”路线畅通安全,真正做到了高效、有序、快捷地避震、逃生和疏散。此次地震逃生演练,使广大师生了解了防震知识、避震方法,疏散路线,树立了自救互救意识,掌握了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四、发挥地震预报观测点的作用。在我乡设立了2个观测点,发现异常情况迅速上报,通过畜、禽和自然现象密切关注地震灾害的前兆,有效地掌握地震动态。

这次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众应对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了公众对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第3篇: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范文

以“作风建设年”和“爱岗敬业年”活动为载体,整体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主要工作

(一)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教阵地建设

1、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建设。一是进一步搞好已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年内科普教育活动内容丰富。二是搞好全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的规划建设,并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新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参与2014年度“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的创建工作。

2、搞好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一是进一步对小商品城的地震安全示范工作进行必要的充实完善,以达到科学规范、提档升级的效果。二是积极与辖区内最大的地震次生灾害源企业海化华龙硝铵有限公司对接,力争年内将其规划建设成为地震安全示范企业。

3、加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一是对照《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管理办法》对全区各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组织一次检查考核,进行量化排名,形成检查报告。二是配合省、市地震局对我区3所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进行综合检查评比工作。三是做好2014年度地震科普优秀辅导员的推选工作。

4、注重防震减灾科普宣教队伍建设。一是第五个防灾减灾日前,集中对防震减灾科普宣教人员、宣教基地和示范学校辅导员,集中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指导。二是立足一专多能,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地震部门业务骨干为核心,以防震减灾助理员、灾情速报员和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辅导教师、地震应急志愿者为主体的相对稳定的“地震科普宣教队伍”,并给宣教人员提供必要的宣传教育参考资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提升宣教能力。

(二)进一步丰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形式

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我区防震减灾工作新成就、地震工作者爱岗敬业精神等,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知,不断强化全社会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2、充分发挥“区防震减灾信息网”的作用,整合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子资源,定期更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知识。全面反映我区防震减灾工作动态、信息。

3、创新宣传教育形式,组织系列巡讲活动。重点发挥好地震科普宣讲员的作用,年内搞好6场防震减灾走基层大型巡讲活动,推进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的长效化、实效化。

(三)抓好重点时段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1、以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协调各有关部门,组织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疏散演练,以丰富的形式、充实的内容,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2、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纪念日、唐山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省防震减灾条例》实施纪念日,有针对性地组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防震减灾工作氛围。

3、加强地震舆情信息的收集和监控,指导平息地震谣传,做好稳定社会的相关工作。

三、要求

(一)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密切联系实际,以全面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为宗旨,按照“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原则,挖掘各种资源,广泛宣传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成就和社会公众关心的地震安全知识,扎实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第4篇: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范文

一、狠抓了地震应急工作的落实

1、完善了全区非防震减灾成员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目前全区共完成地震应急预案428套,其中政府部门18套,街道9套,学校33套,医院11套,村社区250套,企业、服务业106套。我区的地震应急预案从政府各部门、街道、管理区到学校、医院,以及村、社区、企业服务业全部完成了预案的编制管理,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新体系。

2、充分抓住“3.1”“5.12”等重点时段,开展了广场宣传活动,先后发放宣传材料17000多份,接受咨询6000余人,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

3、狠抓了对学校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我们以创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为载体,以落实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度化建设为目标,建立健全了全区地震科普辅导员队伍,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课堂、设立宣传橱窗、普发宣传小册子5000多份、举办知识竞赛、开展地震演练等形式,加强了对这一特殊群体防震避震知识的普及教育。

4、通过在社区、广场开辟多个宣传教育基地和建立了区防震减灾信息网站的形式,加强了对广大社会群众的日常教育,使防震减灾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我们要进一步总结上半年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加大创新的力度和工作落实的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上台阶、上水平,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下大力气抓好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搞好相关信息的采集,切实发挥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促进全区防震减灾工作的的科学发展。

2、积极抓好区综合地震台的建设,下半年要完成地震台的租地、规划、打井等基础性工作,以尽快推进我区综合地震台的建设。

3、进一步抓好地震应急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全面提升我区的地震应急反应处置能力。

第5篇: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范文

1建立健全地方地震工作机构,完善防震减灾管理体制

防震减灾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专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其他防震管理主体所构成的管理体系与制度,以及它们的运作。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静态方面,即减灾管理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其二是指动态方面,即管理机制的运作,管理制度及规范发挥它的调适与控制作用,管理职能的实现。

随着《防震减灾法》、《地震预报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的防震减灾行政管理工作已步入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制定与《防震减灾法》相配套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仍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法律、法规的生命就在于执行与实施。由于我国区域性的差异,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有些问题只能作原则性的规定,需要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地方防震减灾条例就是以国家大法为依法,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实际需要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所以,地方防震减灾条例是防震减灾法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从而构成了地方立法依据的完整性,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调整地方关系,解决地方问题,更有利于防震减灾法的贯彻执行与补充,使法律、法规在一定区域内得以有效实施。

最近的10年,我国发生了多次重大自然(地震)灾害、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6%,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1999年,发生在土耳其、台湾的地震灾害造成的危害之烈、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巨、社会影响之大令人震掠。作为现代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责无旁贷的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以预防、减灾为核心内容的灾害管理不仅成为政府管理的战略任务,而且成为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总书记"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思想,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的指导方针和"坚持以预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减灾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理配置资源,处理好减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国家对自然灾害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综合减灾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政府应当对防震减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地震灾害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建立健全地震工作机构,使地震工作机构与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本着对人民,对地区经济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各级地震工作机构也应当以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认真做好对外对内的宣传工作,在解决深层次矛盾上下功夫,针对本地区的特点,争取为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组织上、队伍上保证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防御,切实做好灾前防御

每当我们对国内外大地震灾害事件进行现场考察、对灾害现象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和总结大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时,都给我们许多启迪。通过这些地震事件可以探讨一些值得重视和有价值的东西。

1985年墨西哥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8年台湾海峡地震和1999年土耳其地震等灾害事件所印证的正反两方面的事实,给我们揭示一个重要道理,即获得明显减灾效果的就是在灾害发生前,人们应具有高度的居安思危、防范忧患的意识,树立真正的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实施以预防为主的方面,落实预防为主的各种措施,使工程建筑、社区、城市的防震抗震能力增强,成为真正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安全城市。只有平时各项建设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并真正按抗震设防要求落实了预防措施、对策,才是实现和解决国家、城市减灾难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和道路。

树立预防第一或预防为主的思想,就是突破或转变一些陈旧观念和习惯势力。这些陈旧观念表现为;一是以"预防为主"之名,行 "灾后救援为主"之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落实。二是认为以预防为主,落实预防措施就必须要花大钱,其实落实预防措施所花的钱,与遭到地震袭击造成的损失,以及震后重建费用相比,其差的倍数何止千倍、万倍。三是我们一次次受害、一次次地总结教训,但每次灾后依然看不到思想上、行动上的根本变化。预防措施仍然停留在书面总结上。这个状况和做法一定要改变。

国内外大量的地震灾害事件说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多震国家的科学家和政府在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重要工程方面开展场址选址、场址土壤和岩石性质、场地地震地质构造环境和城市安全性、城市灾害、城市抗震设防及建筑用材、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研究和开发,并应用科技成果于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建筑物上。在灾害发生之前,建设安全的城市,安全的建筑物,做好城市和建筑物的安全工作,这是达到防震减灾的最有效手段。这也是以预防为主,落实防御措施的实际步骤。

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就是将我们以往灾后应急行动为主的做法,转变为灾前做好充分的防御措施,将想到的、计划中的、按规定应做的地震防御工作,在灾害发生前高质量完成。在灾害事件前严格按照防震减灾运作体系和各种信息网络,做好城市抗震设防和工程建筑抗震设防工作,并依法执行。

在灾前做好震后应急工作

所必须的各种准备工作,依法监理、监督验收,保证工程建筑的高质量。在抓好灾前各项防震减灾工作的同时,在遭到地震灾害袭击后迅速地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去。由于灾前做了防御,即使遭到地震袭击,其损失也会在预测限度之内,按照应急预案实施救灾,可收到更好的减灾效果。因此,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减灾目标的良性循环。人类在自然灾害前就会变被动受灾为主动防灾减灾,人类对自然灾害也不会再那么俱怕、那么悲观。3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各级地震工作机构要通过宣传教育和训练来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努力加强社会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准备工作,将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防震减灾规划、计划紧密的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减轻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的意义和作用在于:

第一,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应当与自然协调共处,并应用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同灾害作斗争。人类对灾害的认识、防灾救灾的知识日益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灾与减灾意识和知识应成为衡量现代国家文明程度、文化水平程度的一个标准。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的普及将大大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第二,使人们懂得地震灾害对我们生存条件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与致灾的关系,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觉性。

第三,提高人民群众对地震灾害谣言的识别能力,使谣言不攻自破,确保社会秩序和人心的安定。

第四,提高民众与灾害作斗争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人们可以根据地震科普知识捕捉震前征兆,以便及时进行灾前防御,灾时避险自救。提高人们对灾害的心理承受力、应变力和救灾技能,使人们在灾害面前处惊不乱,遇险不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第五,使人们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灾抢险,特别是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和其他衍生灾害的发生。而不至于在突发性重大灾害面前不知所措、消极被动。

第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全面的整体性的社会行动投入到防震减灾的宏伟事业中。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应考虑定期、定点及宣传普及的覆盖面,建立宣传网络。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方式,实施防震减灾知识普及与宣传。如:增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趣味性,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到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活动中。真正使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深入人心,深入社会的每一层次,各个角落,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化为全社会的防灾行动。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还要做好针对政府官员、专业救灾抢险队伍、民众、军队、武警、公安干警的防震减灾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为了锻炼人们的救灾抗灾能力;锻炼各专业救灾队伍的技能和实战能力;提高人们防止次生灾害的能力;提高救灾决策指挥的水平;训练各方面救灾力量的协调与配合能力;检验救灾预案及各项防灾措施的贯彻落实及效果,找出漏洞,总结经验,反馈与救灾预案的修正及各项救灾措施的进一步修正;提高全社会的减灾参与,适时适地的开展防震减灾演习。

4结合地区特点,认真做好地震灾害的可管性分析,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

我国地处世界最强大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质构造复杂,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主要为、四川两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区:主要在河西走廊、宁夏、天山南北两麓;华北地区,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京津地区、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广东、福建等地。所以可以将我国大致分为,中强震区和少震弱震区。

各个地区针对不同情况,认真做好地震灾害的可管性分析,是地区地震工作机构的重要工作。我国的地震大多数是构造地震,次多水库地震、矿震等诱发性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大都发生在地面iokm以下,是由地壳的构造运动引起的。一般来说,就人类现有的科学水平与能力,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削弱。虽然有些国家曾试用断裂注水等方法使地应力逐步释放,而企图达到削弱地震灾害源强度的目的,但这也仅是在研究过程之中,如若考虑到我国地震的多发性和经济技术能力,类似方法的实用性是很小的,基本上是不可管的。震源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的形式传播而进行破坏的,人为阻止地震波的传播也是很困难的,基本上也是不可管的。地震的承灾体主要是构筑物破坏,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坏和引起次生灾害,这些通过工程防震和其他措施是可以保护和减少损失的,具有一定的可管性。

第6篇: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平 防震减灾 工作 浅谈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14-02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它是维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社会进步,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安全的生活空间。人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视生命[1]。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灾害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整个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幸福美丽新平”的过程中,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防灾减灾基础建设投入和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应急机制,而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其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经过一系列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 新平县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自然地貌和社会经济概况

素有“哀牢山中绿宝石”“褚橙之乡”和“中国花腰傣之乡”美誉的新平,地处哀牢山脉中段东麓,玉溪市西南部。东与峨山县毗邻,东南与石屏县接壤,南连元江县,西南接墨江县,西与镇沅县相接,北隔绿汁江与双柏县相望。全县国土面积4223 km2,其中:山区面积占98%,坝区面积占2%。现有总人口27400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71.8%,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民族县,境内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资源丰富。新平县群峦叠嶂,林海苍茫,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元江自西北向东南斜贯而下,将县境分为东西两片;哀牢山脉绵亘江西,磨盘、鲁魁雄踞江东。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现价)848186万元,人均生产总值29502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48345万元[2]。

1.2 地震地质构造及历史地震活动情况

新平地处红河断裂带、石屏-建水断裂及绿汁江断裂交错地带,东临峨山-石屏地震带,地势结构复杂;特殊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造成周邻地区是地震多发区。新平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M≥5.0级破坏性地震,周边的多次地震造成不同程度受灾。自1927年新平5.3级地震至今80多年无破环性地震记录,因此,新平所面临的地震形势较为严峻。

1.3 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划分,新平处于Ⅶ-Ⅷ度烈度区,其中Ⅶ度、Ⅷ度设防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70%和30%,属于地震设防高烈度区。

综上所述,新平物产丰富,风光旖旎,地震地质构造复杂,历史地震活动频繁。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质灾害隐患点居多,地震引发次生灾害隐患较大,地震形势严峻,防震减灾的任务艰巨。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防震减灾一起抓,经过多年的努力,防震减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防震减灾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2 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实践

2.1 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组织体系

县、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指挥机构,分别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1名分管领导,组织落实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坚持每年召开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和部署。2011年制定了《新平县防灾减灾“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要求提出了“十二五”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十三项主要任务、四个重点项目及保障措施。从2013年开始,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县人民政府对各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使防震减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2 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新平县防震减灾基础设施薄弱,自2009年出台《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新平县狠抓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新建防震减灾业务用房和数字化测震台并投入使用;2010年陆态网新平GNSS基准站和地震信息节点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2013年新平极低频电磁观测台竣工验收并进入观测阶段;2014年完成七套地震烈度仪安装并投入使用。通过不断加大投入,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2.3 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防震减灾队伍建设,2008年增加人员编制,引进专业对口、爱岗敬业的3名高校应届毕业生,为防震减灾部门配强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全县共设有16个固定宏观观测点并分别配设1名宏观观测员,12个乡镇(街道)分别配设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123村(居)民委员会由副主任兼任防震减灾联络员,确保防震减灾事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坚持24h震情值班,每年制定《新平县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做好宏微观异常核实上报、震情会商及震情通报等工作。2009年制定了《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地震宏观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防震减灾联络员的工作职责》和《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地震宏观观测员考核细则》,每年召开一次工作总结暨业务培训会,保障了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抓工程质量,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2.4.1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工作

防震减灾部门不断加强与发改、工信、住建、水利、交通等项目主管部门的联系协作,2010年新平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正式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确认,对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和属必须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范围的,必须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不属必须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范围的,必须按照国家颁发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抗震设防要求的采用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不给予立项批准。加强施工图设计的审查和施工质量监管,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不给予验收,确保新建、改扩建的建设工程依法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按设计施工,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2.4.2 全面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新平县人民政府把校安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彝族山苏安居工程、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作为保民生、保稳定和提高全县房屋抗震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本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抗震达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2.5 强化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创新工作思路,扩展宣传渠道,从简单走向多元,从单一走向多样,不断地把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引向深入。一是以“5・12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11・6云南省防震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群众赶集日”等活动为契机,在县城和各乡镇人员密集点进行集中宣传,展出展板、悬挂横幅、印发宣传资料和解答群众咨询。二是利用新平电视台、新平防震减灾网和新平气象电子屏等媒体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播放防震减灾短片及宣传标语、刊登和滚动播放防震减灾知识。三是按照防震减灾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部队、进农村、进家庭的要求,2010年以来,深入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开展防震减灾知识专题讲座50余场次。四是根据《关于开展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新教联发〔2012〕1号)的要求,对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进行了系统的防震减灾知识培训。五是新平县把防震减灾知识列入各中小学校安全教育课程,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2012年组织人员录制300套《防震减灾知识光盘》发放到全县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并在安全教育课让学生们观看学习。六是为落实《新平县防灾减灾“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每户家庭发放一本防震减灾知识手册,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95%的目标,2013年组织人员编撰《防震减灾知识手册》,印刷9万册发放到全县每户家庭,户均一册。七是2014年古城街道办事处锦绣社区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新平县第三小学创建防震减灾科普学校通过县级和市级验收,将充分发挥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和“小手拉大手”效应。

2.6 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2.6.1 地震应急预案制定

2013年,县人民政府新修订了《新平县地震应急预案》,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领导机构和机制,调整了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实现了与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级别的有效衔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全县12个乡镇(街道)、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医院、大中型企业制定和修订完善了各自地震应急预案。

2.6.2 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依据《新平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充分利用现有公园、绿地、广场等布局应急避难场所,经过完善供电、供水、排污等配套设施,划分相关功能区并配套制作安装相应的标识牌,2012年桂山公园、溪湖、民族广场、中心广场建设成为县级应急避难场所,总占地41.697公顷,震时可疏散安置避难人口10余万人。

2.6.3 建立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2013年完成了新平县社会经济、交通、人口、电力、通信、水利、城建、卫生、教育、地质灾害、房屋建筑等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建档入库。

2.6.4 组建应急救援队伍

2010年党委政府决定依托公安消防大队、武警、民兵常设应急分队组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英勇善战的新平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各乡镇(街道)组建了民兵应急分队,配备了相应的救援装备;卫生部门依托县级医疗单位组建了县级地震灾害医疗队伍;2013年依托团县委组建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

2.6.5 实施防灾应急“三小”工程

2011年新平县实施防灾应急“三小”工程建设示范活动,为全县约9万户家庭发放1本防灾应急小册子,配备1个小应急包。小应急包配备了手电筒、口哨、多功能钳、绷带、压缩干粮、矿泉水等物品。

2.6.6 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起,全县各学校每学期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从2011年开始,每年组织县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村(居)委会开展1~2次防灾应急小演练。2013年11月6日,县人民政府举行了新平县地震应急演习,先后开展了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聚集及桌面推演、地震应急疏散、人员搜索营救、地震次生灾害抢险、自救互救等实战演练。

2.6.7 加强应急救援物资保障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积极开辟多元化抗灾救灾应急筹资渠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建成了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2009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配备了5部卫星电话,县应急办和县防震减灾局分别配置了一台无线短波电台,县公安、国土、林业等部门及各乡镇(街道)配置了能覆盖全县上下的对讲机。

3 结语

通过多年的努力,新平县防震减灾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防震减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未雨绸缪,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地抓,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长效机制,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幸福美丽新平。

参考文献

第7篇: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范文

一、积极开展各项申报工作

1、申报全国科技先进城区

今年是国家科技部开展“2007-2008年度全国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年。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科技局全力以赴,积极寻求省科技厅、市科技局支持,同时主动与区有关单位协调,就全区科技进步工作领导情况、科技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情况、科普工作情况、基础性科技进步工作情况、科技进步工作特色及成效5个二级指标的12500字的申报材料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申报材料。12月底,从科技部传来好消息,我区第6次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城区”称号。

2、申报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

在省、市地震部门支持下,年初,区科技局参考了往年市局以及其他县区的申报材料,结合我区防震减灾工作特色,认真梳理,对2008年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总结,开展了2008年度工作总结以及档案资料整理工作,编制了《区科技局2008年度防震减灾综合评比材料》,共分区情简介、行政综合管理、安全民居工程、地震应急工作等六个方面,结合照片说明以及各种档案材料,上报国家地震局参加评比。6月,国家地震局正式下文,申报工作获得圆满成功,区科技局在全市三县四区中唯一荣获“国家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

3、参加省科技厅开展2007-2008年度的科技局工作考评

按省科技厅要求,科技局总结了2007-2008年开展的科技工作,填写科技考核相关数据,总结尤其在通过引导自主创新、服务科技企业、创建科技平台、争取科技项目、开展科技统计等领域积极开展的工作;通过与高校、企业联系,全力探求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建立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扶持初创型科技企业成长发展;主动为企业服务,协助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等方面的经验。2月,经过省科技厅考评,区科技局荣获2007-2008年度全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二、全面推进科技工作

1、加强对高新技术(科技型)企业服务,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

(1)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服务工作。通过专利申报服务、申报政策法规宣传与协助等方法,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并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为申报企业解决困难。2011年共有15家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已有10家通过认定,目前按新办法申报的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7家。

(2)建立区专利窗口。与华信知识产权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区专利窗口,为辖区内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快捷的专利服务,大力推动我区专利申请与保护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今年,全区申请专利817件,专利授权数为34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为120件。

(3)全力组织参加自主创新对接会。按照市里统一布置,以宣传科技发展为目的,选择了六家设计单位共十个设计方案,突出新颖、体现创新思维,精心优选方案。挑选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科技产品、科研成果参加自主创新对接会,受到广泛好评,完成了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展现科技风采的任务。

(4)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查的统计工作。经调查统计,我区2008年申报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共获得所得税减免优惠约2000万元。

2、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服务与管理。加强服务中心管理,在孵企业安达数控公司已成功“毕业”,搬迁至自建的“安达科技产业园”,开始产业化生产,成功孵化。及时调整楼层,拿出两个楼层近2000平方米办公用房,面向初创型科技企业出租,为他们提供创业平台。近期已成功引进怡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润谷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华信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入住孵化。我局正大力宣传,积极联系引进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重点帮助发展前景较好的小型科技型企业。

3、认真组织《市科学进步条例》讨论稿意见征求和修订工作。组织合工大、江淮、紫金制管、安凯等各高校、企业代表、专家对《市科学进步条例》讨论稿提出了30多条行之有效的建议与意见,对《市科学进步条例》的修改制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4、开展了对辖区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研究所等进行调研。今年以来,我局加大了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就建立成果转化平台、与科技企业结对互助等问题多次磋商,初步建立了向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的渠道,并在下一步推动企业与学院、科研小组的直接交流问题上有了较为明确的工作思路。通过努力,我局与合工大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明确下一步将进行企业与学院乃至科研小组的直接对接,共同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加强防震减灾工作

1、积极应对肥东梁园地震。4月6日肥东梁园发生Ms3.5有感地震,我区有震感,我局第一时间请示震情,并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同时展开震情值班,接听来电,耐心解释,安抚群众,平息谣传,全区很快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2、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利用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日、防灾减灾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汶川大地震纪念日等时机,开展以“加强防震减灾意识,促进安全民居建设”和“加强震灾防御、保障经济发展”为主题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联合广播电台推出《科普之声》节目,于9月7日起每周五定期播出,主要介绍地震科普、防震抗震等知识以及全区科技工作动态;利用科技信息网防震减灾专栏,刊载防震减灾宣传知识,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积极组织学生适时利用电化教室和课外活动,开展地震科普讲座,召开防震减灾班会。

3、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阵地建设。大圩站将观测不方便的新民村深水井调整到余墩村,并设立了《地震前兆观测知识》和《地震群测群防注意要点》标识牌;增加了三个固定的地震科普宣传栏(镇政府、余墩、晓星小学);增设两名现场兼职观测员。在市地震局的关心协调下,我区正式接收烟墩镇群测群防信息站的管理及信息上报工作。

4、积极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月,分别对市四十八中和五十六中两所被评为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学校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检查,同时赠送科普图书1000多册。四十八中编制了《市四十八中防震减灾工作评比材料》,参加省地震局评比。

5、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各级地震应急机构,修订完善了各级应急预案,全区应急工作基础得到较大提升;8月,启动了校舍安全工程,对全区60所中小学159栋校舍进行了初步排查;区财政预拔100万启动资金,用于校舍的鉴定,此项工作于10月25日如期完成,目前正在开展校舍加固设计招投标工作;率先在芜湖路街道曙宏幼儿园成功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示范演练活动;9月,全区42所中小学和区机关大楼都进行了疏散演练。

四、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1、多形式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结合“科技活动周”、“科普日”、防灾减灾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汶川大地震纪念日宣传活动,开展科普教育,着力提升城区居民科学素质。一是深入推进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在义城镇农贸市场和芜湖路街道组织开展全区“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奥运”、“日全食”“防震减灾”大型宣传活动;安排50块科普展板在区行政服务大厅和镇街村居巡展;组织50名母亲带着孩子一起参观市科技馆,开展智慧宝宝科技游;向干部及群众发放科普小册子10000份。二是开展青少年系列科普活动。组织20块科普展板进校园巡展活动;组织600多名学生听取科普报告会3次;组织选手参加2011年市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占全市(包括市属高中)获奖面的20%;第四十六中代表队在刚刚结束的2011VEX澳大利亚悉尼国际机器人公开赛中荣获了最佳能力奖和最佳编程奖。

2、加大科普投入,提升科普宣传能力。一是新增科普画廊20个、200多米,覆盖了各村居及大的住宅小区。二是在广播电台推出《科普之声》栏目,每周五定期播出。三是购买各类科普图书2000余本,帮助社区和学校充实科普阅览室;为各村居及农技协科普宣传员征订110份2012年科技报;与市四十中联合创办机器人工作室;支持师范附小装备400多平米的科技长廊,积极打造科普示范点。

3、以点带面,积极开展科普示范活动。按照市科协的“五个一”标准(即有牌子、有组织、有场所、有阵地、有活动)要求,进一步夯实了科普工作基础。目前,省科普示范社区有1家,市级科普示范单位8家,市级科普示范学校2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家,还有4家正在申报市级科普示范单位。

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在开展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完成如下工作:

1、完成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指标年度指标。按照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指标年度分解任务,增强服务,加大自主创新推进力度,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使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7家;专利授权数超过209件(发明专利达到70件)。

2、建立区科技进步及推进自主创新体制。在省、市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加大调查研究力度,结合我区科技工作实际,制定区科技进步及推进自主创新工作措施,坚持边试行、边完善,力争2012年完成推进科技进步及自主创新体制主体框架搭建。

3、实施重点培育计划。在中小科技企业和汽车配套科技企业中,选择1-2家企业和1-2个重要课题,选择研发力量较强的课题组,主动联系,力争与高校研究团队建立项目合作关系,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加快课题成果转化,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加强自主创新培训工作。举办2-3次自主创新理论培训班,加强对企业管理团队和科技研发团队培训;联系2家以上自主研发意向强的科技企业,邀请相关专家重点指导服务。

5、加大科普宣传。认真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整合资源,加强统筹协调,把工作重点放在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四个主要人群上,加强经常性的科普工作,打造科普平台,继续做好科普之声,科普网络栏目,举办科普讲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着力提高公民素质。加大争创市科普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6、继续完善地震应急体系。加强街镇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完成2个社区、40个学校、1个企业的应急培训和演练。

第8篇: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范文

一、突出主题,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1.学校电子屏滚动播出防灾减灾知识。

2.在学校显著位置悬挂防震减灾宣传标语。

二、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能力。

1利用周一升旗仪式,法安办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普及。

2、制作第十个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展板。

3、利用安全主题班会对全体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普及。

4、利用微、博微信以及校讯通等形式从不同途径、方位、角度向学生普及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干旱、洪涝灾害,风雹、低温冷冻、雪等气象灾害,火灾和生物灾害等各类灾害防范应对常识和技能。

三、强化风险防范,扎实开展灾害隐患排查和集中整治

我校针对区域性各类易发灾害可能带来的威胁,集中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灾害风险隐患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治,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尽最大可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第9篇: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范文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和体会

近年来,通过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逐步建立健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有效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先进单位”,被湖北省地震局授予“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地震快速反应系统建设先进单位”。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我们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多形式、多途径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不断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仅5月份,我局就参与全县大型宣传活动2起,展出地震知识专版百余块,发放宣传资料千余份,回答市民咨询千余人次。通过宣传,使多数干部群众、居民学生受到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大执法力度,稳步推进震害预防。在发改局、建设局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严把抗震设防关,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我们对需要进行抗震设防要求确认的项目,委托武汉地震工程院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踏勘,开展地脉动参数复核,再根据地脉动参数复核报告确定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出具审批意见书。先后完成了县张振武小学、潘口中学、临滨公寓等15个单位和个人的建设工程项目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工作。并为潘口电站包保移民建房发放《农村建房抗震设计图集》百余份,指导移民群众建设既美观亮丽,又具备一定抗震性能的房屋。

(三)、坚守地震监测岗位,确保全县的稳定。地震监测值班工作人员坚持 24小时不间断震情值班和节假日震情值班双岗制度,及时掌握、上报震情、灾情,为地震应急提供科学依据。数字监测仪器运行优良,数据稳定、实时地传输到省、市台网数据处理中心,测震台站波形连续率大于97%,传输延时小于5秒,连续波形完整性大于98%,达到了国家“十五”数字测震网络项目技术指标及测震分项验收细则的要求。

(四)、建立地震应急救灾数据库,地震应急能力逐步增强。面对我县特殊地理位置和地震活动形势,我们加强了地震应急救灾数据收集工作。完成了包括地震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人员通讯录、成员单位的职责、生命线系统应急救援方案、党政机关、公用服务区和居民信息、区域内大型水库、厂矿企业等重大工程基础数据等《竹山县地震应急救灾数据库》建设。

(五)、真帮实干开展“双联双带”活动。6月1日,由李局长、杨局长带队深入到溢水陈家铺村,了解该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为该村送去10吨水泥,帮助该村进一步加强基层设施建设。同时,对所联系的困难党员进行帮扶。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

了与基层组织、基层党员的感情,增强了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勇气。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前,我们通过网络信息公开、发放征求意见表、上门搜集、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汇总,综合分析这些意见和建议,局党组研究认为,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

(一)、专业技术不高。虽然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但由于平时工作较多,没有拿出专门时间和精力组织系统学习,更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特别是地震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应该加以改进。

(二)、交往力度不优。由于受地震业务和工作经费的限制,地震干部职工参与社会公众活动较少,每年公众评议分数低,其结果是领导不满意、同志无信心。

(三)、宣传氛围不浓。防震减灾宣传还不够深入广泛,宣传经费投入不足,宣传形式和效果尤其是农村的防震减灾宣传还很不到位,民众防震减灾意识普遍偏低。

(四)、执法水平不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还不够规范农村民居设防能力较低,民居的抗震设防缺乏法律强制要求及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深层次体制上的原因,也有我局目前现实的资源条件限制。但从主观原因分析,与我们思想观念、创新意识、管理水平及工作作风有很大关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学习不够深入,工作缺乏主动性。近年来,我局发展较快,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些同志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学习不够深入,危机感、紧迫感不够,缺乏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少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主动性。

(二)、工作信心不足,眼界不够开阔。由于防震减灾工作职能、体制、经费的限制,存在职能弱、体制不顺、经费欠缺的客观现实,导致工作信心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工作缺乏激情和魄力,前瞻性和创造力不强。

(三)、外界交往欠缺、部门协作能力较差。受原来地震监测业务工作单一性的影响以及工作经费的限制,与外界以及工作联系部门缺乏必要的联系和交往,致使我们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职能。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措施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我局今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坚持把提高防震减灾综合防御能力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确保防震减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1、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优势,鼓足勇气和干劲,增强工作信心,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2、争取与县委、县政府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支持,加强于部门和防震减灾技术服务对象的联系沟通,加大防震减灾工作面向社会的宣传力度,以我们的工作业绩来赢得社会肯定和支持。

3、继续坚持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原则,积极参加省、市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