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普知识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校本研训 课堂教学 资源整合 学生评价 三维目标 存在问题 实践解决
【中图分类号】 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精神,重点研究和思考课堂教学有效实施途径与方法、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以及课堂教学及学生评价的有效方法等。思想政治课是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要使我们的教学目标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从校本研训、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各方面进行探索,通过有效管理、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本文主要从我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谈几点体会。
1、研训一体,以研促教
狠抓常规教研,实现同伴互助。为了实现研训一体,以研促教的思想,为落实“聚焦课堂,从教研做起”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新课程思想政治课研训制度和教学计划。
通过听专家报告、讲座,实现专业引领,使我们对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有了明确的认知。
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专业成长。几年来,我们通过参与国家、省、市区思想政治课题研究,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成为我们一线教师重点研究的小课题,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通过听评课活动,强化自我反思。我们学科中心都要安排人人过关的听评课活动,集体备、个人讲、共同研、重反思。在个人反思上,要求记住创新点、不忘失败点、挖掘改进点。
通过以上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为积极推进新课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2、课堂教学,着眼创新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教学的关键。我们通过参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优课”、“新课程改革原生态课堂展示课”、“新课程同课异构公开课”,通过集体或背靠背独立备课、课后反思、共同探讨,基本形成了课改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范式。
我们在备课时,依据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设课堂争议问题,努力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上课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领先、突出过程、学导结合、讲练结合”的原则;教师的“讲”要突出重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问,激励求异心理,把质疑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知识探究之中;在学生的“练”上,精选题目,确保练的质量和练的适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措施,把培养学生兴趣向课外延伸,通过时政播报、辩论赛专题讲座、出外考察等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等课外活动,取得显著效果。比如我们思想政治课前五分钟学生的时政播报和点评,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资源整合,快捷方便
随着CAI课件、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系统平台以及个性化课程等不断应用和深入实践,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我们利用学校校园网网络平台,整合了政治学科教师的课程资源。我们备课所用资料、课件、视频等都可以从学校资源库中选取,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学校教科研博客圈,学科QQ群及时通过网络交流课堂教学的心得与体会,拉近了教师的距离;学校为所有教室配备的多媒体,为教师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教学提供了便利。有了这些技术支撑,我们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具体、生动和形象,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得许多先进的理念得到学习和接受,许多科学的教学手段得到借鉴、传承和发扬。
4、重视评价,走向多元
新课程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对学生评价,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我们采取了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
一是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考试,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并将评价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
二是利用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建立档案,使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三是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通过家长开放日,使家长走进课堂,体验学校课堂教学,为孩子课堂表现做出评价。
实践证明,多元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5、“三维目标”,贵在落实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达成的基础。只有师生在课堂上心与心的交流,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对话,才能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通过新课程思想政治课三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是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实现“三变”:变演员为导演,从“讲学”走向“导学”; 变单一为互动,从“传授”走向“倾听”;变牵引为放手,从“要求”走向“服务”。
二是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功能,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从“甑别式”走向“鼓励式和多元化”,不断地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使学生在成功的快乐中不断前进,不断求索。
三是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把原来目标单一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的情感、对话和探究课堂,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得到感悟和自我展示。
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不仅仅需要一线教师准确把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加强对各学科教学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途径与方法,最重要的还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一、高效语文课堂,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现代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因此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1.体验快乐,激发学生对课堂的期待
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喜欢和期待上这一节课。作为学生,有权选择是否喜欢上你的课,当然某些时候学生会在教师的强压之下去做“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我曾对我班最喜欢上音乐、美术课的学生作过原因调查: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这两门功课没有压力,具有趣味性。可见,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能给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作为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就是上帝”,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体验到语文的魅力与学习的快乐时,他才会对课堂有所期待。
2.多种情境,让学生有所回味
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快乐的回味。这些快乐的回味,可以是一则小故事,通过教师讲授、学生上台演讲、学生自己读书等多种方式呈现;可以是一次针锋相对的交流和辩论,如在学习《小柳树和小枣树》这样的课文时,就可以采用交流和辩论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也可以是一场有趣的情景表演,如低年级的《比尾巴》就可以让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进行表演;还可以是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评选出朗诵诗歌最流畅、最有感情的学生。
3.开放课堂,让学生多一些互动
学生往往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问题所在,所以有些课与其按照老师既定的内容去教,不如让学生自发地来问。还有些课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来,听取他们的建议,就更能切合学生所需,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第一,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第二,注重学生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交流、合作,相互取长补短,使知识更加丰富,学生能力更加全面。第三,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学习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等等。这些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二、高效课堂,要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
1.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当有一桶水。”教师应具有更多的知识容量。语文教师的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教师拥有更高的语文素养,才可能对教材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才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形成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2.简化教学过程
简化教学,就是要简约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对重点内容反复强化。简化教学环节,简便教学方法,不搞花架子。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其实我们的教学对象小学生,他们适合简单、直观的教学。而教学环节设计简化,可以让老师在简单中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实现课堂的高效。
3.扎实学习方法
扎实,就是给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底子,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要教给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学生只有认识字才能把这些字联系起来成句、成段、成文章,才能感受语句的内在感情和外在形式。
(1)教会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让学生学会自学。在上新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生字。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注上音,自己识记。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认读生字,并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这样,通过预习,学生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2)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记住字形
眼,要注意看教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耳,要善于发现老师指出的重点,如老师说“雷”字上面是“雨字头”,“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或横折钩。脑,要牢记字的读音、字义、字形。手,通过动手写,把看到的笔顺、听到的内容、记住的重点在练习本上反复训练,加以巩固。
(3)教会学生自我复习巩固生字
记忆的东西在保持中会发生遗忘。因此,复习巩固生字很重要。方法也有很多,比如说默写、听写等。
4.注意“讲练”结合
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师满堂灌,学生一直在听讲。现在流行的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少讲,学生多说。但是,无论是传统还是现在流行的教学都缺少一个必要的环节:课堂的训练。部分教师喜欢把训练的时间安排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致使学生课余大量的时间埋在大量的作业中不能自拔,教师课余的大量时间消耗在作业的批阅上,精神疲惫。学生和教师就在这样恶性的循环中失去了学与教的兴趣。其实,课堂是最佳的训练时间。每节语文课都应当在读读、议议、练练中完成,这是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
作为一名在医学院校讲授药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师,以往的教学中,一直是结合药理学这门课的特点,把与药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药物的作用及机制以及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等讲解得非常清楚,学生普遍掌握不错。所以,以往都认为这样就达到了讲授课堂知识的目的。现在,随着认识的提高以及自己相关的社会实践,发现这些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医学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提高他们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些对于他们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很有意义。所以,结合药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笔者的社会实践,在一些章节适当穿插一些医学科普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抗高血压药物这一章节时,以往都是先介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然后引出治疗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然后详细讲解每一种抗高血压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再讲一下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这些内容一讲完,抗高血压药这章的内容就结束了。现在,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还会讲一些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比如告诉同学们:流行病学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很多患者在初得高血压症时并不在意这类病症。其实只要注意日常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上适当的节制和调理,高血压就不会来“侵犯”。那么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中医专家告诉我们:首先脾气暴躁的人高血压发病率很高,这是因为肝火过旺会促进血压骤然升高。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是具有“七情六欲”的。事实表明,七情太过则会引发疾病,所以要心情舒畅。生活要规律:睡前泡脚、按时就寝、早晨缓慢起床、要午睡、晚餐易少,戒烟戒(限)酒,防寒保暖、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包括:要控制能量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限制盐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等等。再如,讲解降血糖药物时,以往也都是先介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然后引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然后详细讲解每一种降血糖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些内容一讲完,降血糖药这章的内容就结束了。
现在,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会讲一些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比如,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发现糖尿病?首先要鉴别易患人群。对下列人群应该进行常规血糖检测(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1)糖尿病一级亲属家族史;(2)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痛风患者;(3)或曾有妊娠糖尿病或有巨大胎儿生育史者;(4)年龄大于40岁,体力活动较少,缺乏锻炼或有明显生活水平改善者。其次告诉人们,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不鼓励作强烈运动。三要合理饮食:糖尿病人禁止吃甜食和多种水果,最好也不要饮酒;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多吃含糖低的蔬菜;多吃富含硒的食物,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多吃南瓜、苦瓜、洋葱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等等。除了这两个章节之外,像调血脂药、镇静催眠药等章节都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医学科普知识。这些医学科普内容对于医学生来讲很好理解,仅需课堂上几分钟时间就可以了。时间虽短,但同学们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他们这种学习和了解医学科普知识的意识,以便将来当了医生可以去更好指导患者。也可能他们会利用空闲时间和更多的人一起当志愿者给老百姓讲解医学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的医学科普知识,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病率。
2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科普宣传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在社区上下已蔚然成风,成为大家的共识。为了加强社区科普宣教工作的力度,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推进科普宣教的广度和深度。社区成立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布置落实科普宣教工作,研讨科普宣教的新思路、新方法,大大提高了科普宣教工作的实效。
为进一步有效的做好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社区利用这些优良的硬件设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开办了社区“树荫课堂”、“四点半课堂”。改造了社区图书室,为社区图书室补充更新科普类图书。为居民的科普知识的掌握提供了便利。
(一)成立医疗科普专家服务队
社区重视人才的培养利用和发展,联系辖区内红十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人才的作用,组建了一支25人医疗科普专家服务队伍,每年定期在辖区为居民举行体检活动和医疗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联合驻街单位开展了社区科普工作共建,实现了科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和科普活动的优化整合利用。
(二)成立群众科普志愿者队伍
社区拥有50余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并成立了“夕阳红”歌唱团、舞蹈队、太极拳和太极剑班等科普健身团体。通过科普志愿者、科普文艺健身团体、科普创意家庭、科普绿色家庭等科普网络的建立,让科普教育融入每个家庭,对促进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组织非公党支部召开科普学习研讨交流会,书法家协会党支部、联成物业公司党支部、振郡物业公司党支部、兴乐物业公司联合党支部通过对各自支部开展各项活动的计划等方面进行交流互动。
二是开展“关爱母亲、服务母亲、感恩母亲”慰问活动,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带着鲜花、科普材料等慰问品,看望贫困母亲,帮助他摘菜、淘米、做饭,陪她度过一个快乐的母亲节。
三是社区带领志愿者到辖区福利院接受__社区爱心人士为孩子们捐赠的儿童新衣服、送去科学书籍。
四是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到社区宣讲母婴知识,开展健康知识咨询。
五是组织党员参观“践行群众路线 讴歌时代新风”主题书画摄影展。
六是社区联合商业银行__桥支行举行“自觉抵制故意毁坏人民币行为”的签名宣传活动。向群众讲解遇到印有非法宣传文字的人民币,及时到商业银行免费兑换,过往群众纷纷拿起笔参与到签名活动当中。
关键词 科普活动 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About Physics Activity to Popularize Scientific Knowledge
SHI Zhimin
(Haidong Middle School, Zhanjiang No.2 Middle School,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57)
AbstractWhen the author join in the activity to popularize scientific knowledge held by Zhanjiang No.2 Middle School, he regards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some research on these series of activities. So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which these activities have on student learning Physics from the meaning of activity, content and questionnaire after activity and finally it makes a sum-up.
Key wordsactivity to popularize scientific knowledge; Physics
1 物理科普活动的意义
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表现为较强的求知欲,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正处于智力、能力的发展时期,适当开展物理科普活动,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是十分有益的。这不是简单地开启一扇拓宽视野的“窗”,而是给学生开辟一条通往成才的“路”。
2 物理科普活动的内容
本次活动历时五个月,先后邀请了我校物理组的五位老师和广东海洋大学的陈春雷教授共开展了九次讲座和视频播放活动。讲座的主要内容:(1)恒星的诞生、发展和死亡的具体过程;红巨星、白矮星和中子星等形成及特点;月球假设、引力捕抓现象、彗星撞击学等,对月球的形成、特点和人类探月的最新进展做了深入的介绍。(2)关于光速方面的问题。慢光、飞秒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当今世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方向、应用与前景;激光的产生、原理、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应用。(3)从物理发展史的角度讲述了牛顿经典力学在研究高速运动物体和微观领域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结合多媒体和一些视频让学生通俗易懂地了解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让学生以前认为很深奥的相对论有了一些初步认识。(4)现代物理前沿有关物质、暗物质、反物质、黑洞、白洞、虫洞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多媒体向学生详细地介绍了物质并运用逆向思维引出了反物质,进而介绍了暗物质、黑洞和白洞的形成与特点,以蚂蚁爬纸为喻,向学生简单明了地介绍虫洞及利用虫洞进行太空旅行的原理及设想,激起了学生对时空旅行的无限想象。(5)宇宙大爆炸理论、时间简史和蝴蝶效应,与学生探讨了中国为什么没有本土诺贝尔奖获得者,大胆提出各种各样的奇怪现象,这些都冲击着学生那些简单而狭小的思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
3 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
对参加活动的其中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
(1)多数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关注很少,获得科技知识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电视、网络和书本获得的。被调查的学生中约9 0%的学生很少涉及和了解科普知识,约30%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得的,约33%的学生是通过电视获得的,约35%的学生是通过报刊获得的。
(2)学生以前所在学校或社区不经常举办科普活动,大多数学生参加科普活动较少,父母也不太关心科技信息。
(3)学生对科普知识是非常感兴趣的,希望今后多开展一些科普活动,但部分同学由于学习时间紧,学习压力大而放弃了听讲座。有部分班主任不准学生参加活动,不准学生参加与考试无关的活动,更有甚者,班主任还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了批评。
(4)约81%学生对一系列科普活动很满意,表示收获颇丰,希望以后能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
(5)约73%学生对科普活动有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操作一些科技产品,建议科普活动领域大一些,开展一些关于农业、化学、工业、生命科学、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等,并希望科普活动能有科普咨询、科普游戏等形式。
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的15名学生和六位教师进行了访谈,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结论:
(1)对于这次开展物理系列的科普活动,多数学生积极参与,这些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对物理特别有兴趣,其他的是为了提高物理成绩,引起自己对物理的兴趣。没有参与的学生则表示其原因是时间紧迫,作业太多。
(2)多数学生表示在学校生活中,科普活动开展较少,并且所开展的活动,内容不够深入,不够系统。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师生们积极参与科普活动,改变一些学生对科学敬而远之的态度。
(3)不同的人对不同方面的科普知识的兴趣不同。科普活动的开展应多方面、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开展活动形式要多样,例如讲座、知识竞赛、科普游戏等。
(4)学生都十分高兴能听到专家讲座,都表示物理科普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兴趣,并表示这次讲座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与生活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领略科学的奥妙。
(5)专家讲座专业术语多,理论性强,较深奥,而本校老师所用的语言较为通俗易懂,便于学生们理解。假若专家与老师能够多点交流,把彼此的演讲方法融合在一起,更能吸引学生,势必取得更好的效果。
4 物理科普活动对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影响
通过这次科普活动的开展和调查研究,使我校全体师生大开眼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丰
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强了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萌发了探究“意识”, 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创新思维的基本源泉。
同时发现,当今社会的教育对科普知识存在普遍的不重视现象,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学生很少涉及或了解一些基本的科普知识,尽管他们对科普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和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获得的科普知识渠道多种多样,但比较零碎,很少有系列的讲座或专题帮助他们提高科普知识。再有,中学教育的升学制度严重地干扰了在学校开展的科普活动,相当多的学校不开展或很少开展科普活动,只强调书本知识学习,不鼓励不提倡学生参加与考试无关的活动,更有甚者不准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还对参加学生进行了批评。
笔者认为,一个公民拥有必要的科普知识是一个公民基本素质的体现,是将来在社会立足之本。因此,要大力倡导科普教育,让学生更多了解、认识并研究科普知识,对学生的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呼吁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还学生一个重视科普教育、倡导科普教育的好环境,为提高未来一代的科学素养提供坚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开展生命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命,懂得生命,珍爱生命。我校也开展了多样的生命教育形式,如:认识,交通法规,防震减灾等方面的生命教育。由于我校是上海市地震科普特色学校,因此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是我们学校生命教育中的一个常规项目。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因为他们正处于于接受教育和发育身体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能否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对于稳定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校,农民工随迁子女和本地学生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接受着同样的教育,但是无论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
有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行为偏差,敌视社会,漠视生命,有着很大的因素是在于对于他们生命教育的缺乏和不重视。因此,校园里开展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生命教育科普知识普及,对学生明确生命的可贵、提升人格的尊严、凸显人本的价值、注重抗力的增强等方面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目前我们学校大约有一半左右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其中也有不少同学来自四川、贵州、河南、河北等地,这些学生中也有一些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和亲人,这场浩劫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以及面对它时的无能为力。
中国是地震多发地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惨痛经历已经给了很多人深痛彻骨的回忆,又一次唤起了中国人民即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时隔34年的悲痛。虽然上海地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没有防震减灾的忧患意识,古语有云:居安思危。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的惨剧恰恰给了我们一个警示,也更深切地让我们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本着对生命教育的任重道远,我校在学生中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防震减灾意识,从课堂,校园乃至街道小区等范围各个方面渗透普及,具体做法如下:
1依托课堂教学,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地理、生命科学等科目中,适当的加入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如日本一课中的介绍,说到日本近现生的一些地震,日本人防震减灾的方法,又如海陆的变迁一课中了解地震集中高发的地区,地震产生的原因等方面来了解地震。
我校开设了防震减灾拓展课,每个学期向各个年级的学生介绍地震方面的知识,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的大小,国内外著名的大地震,同时介绍地震后自救互救等等科普内容,并随时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地实时发生的地震,同时为配合拓展课教学,编写了符合我校学生学情的校本教材,让学生更透彻的了解地震。
2开展校园防震减灾活动,加深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单纯的课本知识其实并不能满足防震减灾生命教育的深化,还需要从感官上、行动上进一步体验。
我校从2007年起,与宝山区地震局联合建立了校园防震减灾的鹦鹉观测房(见图1),配备了相应的观测仪,常年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际了解地震发生前动物的反应。2011年更是从北京请来了相关的专家和老师,安装了一套新型的防震减灾设备(见图2),指导学生进行鹦鹉喂养、电脑数据采集等工作。每学期组织不定期举行防震减灾演习活动,模拟地震来临时的状况,让学生身历其境的感受地震发生时候的紧张,并且组织迅速撤离活动。
每学期组织学生出一期关于地震科普知识的黑板报评比、地震科普小论文等竞赛,每年5月12日进行校园科普宣传工作,观看地震影片,纪录片等,并建立校园防震科普网站,有专人定期维护和更新网站内容,扩大影响面,提升学生对地震的认知。
3进行社区街道科普宣传活动,扩大影响力
我校除了在5月12日在学校内进行宣传活动外,每年暑假的7月28日,与宝山区地震局联合行动,组织学生在街道社区等人群相对流动比较大的地区,向周围居民进行地震科普活动的宣传和介绍。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了有关于地震的科普宣传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约5年历史了,成为我校一项生命教育常规活动,在周围地区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并致力于将防震减灾变成一种全民意识。
课堂、校园、街区三个层面的扩展,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融入到校园生命教育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命意识。
这几年来,我校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获得了较大的反响,地震科普网站和地震监测房也在区县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当然,我们做的这些对于生命教育来说还远远不够,防震减灾只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部分,是让学生树立生命教育意识的一个抓手,通过防震减灾,认识生命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意识,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亲历现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组织学生参观地震展览馆,发生地如汶川地震区遗址,或者是其他生命教育相关的校外活动,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活动,让学生能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亲自去体验生命的重要和可贵。
(2)深化演习。由于某些因素,相对而言校园演习活动相对较为简单,笔者认为可以开设相关的医疗救护学习班,设立相关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一点简易的医疗操作,如:包扎、止血、人工呼吸、心脏复苏等紧急医疗手法。向学生普及常用的医疗救助知识。也可以成立学生的医疗救护小组,深化演习方式。
(3)借鉴国外。不少学校现有的课程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我们也可以借鉴在这方面做的相对较好的国外生命教育的内容,如日本在防震减灾方面的生命教育,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4)教师队伍。生命教育其实不仅仅是对学生而言,对教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生命教育不仅是学生的教育也是老师的学习。教师队伍中可能也有个别的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存在着蔑视和不尊重,因此完善教师的人格,加强教师队伍的生命教育也是我们需要的。建立一支有着生命教育意识的教师队伍也是生命教育的一个方面。一支有着生命教育使命感的教师队伍,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保证。
(5)心理教育。汶川地震后,不少专家前往灾区为了重建孩子们的健康心理进行心理援助。可见,心理教育对生命教育而言的重要性。强健的体魄是需要的,而完善的人格更是重要的。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也要适时的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和教育。
⑹家庭社会。当然,光有教师,学校进行生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的配合,共同参与。生命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合力。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组织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参与我们的生命教育活动中进行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学校生命教育的发展。
如果说第一代的农民工进城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讨生活,那么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有着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而这个城市对他们的接纳度,他们在这个城市的存在感,以及在城市能否立足能否被容纳,更是他们在意的方面。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何仁富.生命教育引论[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2] 朱永新.灾后,教育需要做什么[EB/OL].新华网
[3] 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21).
[4] 李晓东.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5] 杨润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政策及其执行中的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8).
关键词:创新模式 多角度 大联合大协作
科普工作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普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绝不是对已有的一些科学知识的简单复述与通俗化那么简单,否则这也体现不了创新与学术水平。科普活动中有精品也有次品,这就如同哈密瓜,新疆产的最甜,其他产地的哈密瓜次之。精品的科普活动就像高质量的创新科研成果一样,价值高,影响程度深和广,社会需要的就是高质量的科普活动。
一、当今社会面临的科普工作新局势
教育分学龄段,科普教育也是需要分阶段因材施教。按人群分可以粗略的分为:幼龄儿童、青少年、社会公众,本文将重点放在青少年与社会公众两类人身上探讨如何有效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科学教育也开始慢慢渗透到学校中,城镇学校盛行,农村学校也略有接触。科技教育应该是贯穿青少年的整个成长阶段,帮助他们养成科学兴趣、树立创新意识。如今政府大力倡导建立终身学习型社会,广大民众就成了科普工作服务的对象,科普活动更是要坚持近民、为民、惠民,紧贴民众需求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但是无论面对哪类对象的活动,都应当跳出老路子,哪怕是旧瓶装新酒也要有创新科普方式方法,增强吸引力。
任何工作想要干好,首先都要要求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较高的思想觉悟,还有一定的奉献精神。一名科技工作者就应当具备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积极的作为。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当前的局势与现状,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途径不断多样化、速度化,人们接收科普知识的渠道也就变得多样化了。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要求,科普工作迫切需要创新科普方式方法,但要遵循基本的准则,形式科学化、知识准确化、传播速度化。
二、创新科普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工作开展
(一)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交叉融合的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大格局。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工作,突出整体优势,形成社会大科普的氛围。
(二)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设小型科普馆、举办专题展览或活动等。如:水利电力系统可建立专门的科普展厅介绍当下当地的最新水电力方面的科技知识;高校实验室可规定一定门槛,对适合条件的公众开发,或邀请其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再如地震局可开设模拟受灾场景区域,邀请民众亲身体验,传授避难知识。
(三)拓宽科普宣传渠道,从传统的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到如今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宣传、直播等数字化平台。2016年全球首堂天地联动科普课,在太空上传授科普知识,并且同时与地面联动。这不仅是航天史上的壮举,更是典型的创新科普形式的精品代表活动。
(四)改变自上而下的科普宣传工作方式,从民众需要什么科普知识,科普工作就就普及什么科学技术文化知识。
(五)重视科普人才队伍和科普设施建设。从管理机制上重视科普工作,鼓励老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创作,挖掘有潜在能力的科研人员投身于科普事业,建立多学科多人才融合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六)充分利用当地科普教育场所等公共社会资源,如科技馆、天文馆、展览管、科普植物园、实验基地等。
三、针对青少年有计划的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青少年绝大部分都是在校学生,对他们进行的科学教育互动是要贯穿整个学龄段,并且是学校、家长、社会三方联动。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一起共同呵护他们的奇思妙想还有N种好奇,都是应该以鼓励为主。
(一)学校主动把课程教学与社会科普资源进行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科普教育协调发展的自组织机制。让青少年更多地走出课堂,走进家庭、田野、和海疆,使青少年在网络化的科技教育氛围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教育。
(二)学校主动邀请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学校科普教育,当地科普教育机构也应主动走进校园,贴近学生。设计适合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科普报告、科普展览、科普体验活动等等。
(三)利用学生寒暑假举办综合性的或专业的科技夏(冬)令营,或是组织趣味性教强的学科竞赛活动。在夏(冬)令营期间,多多组织学生到科普试验基地,科普教育场馆、动植物研究所等地方考察学习。
(四)积极与高校、科研单位与学校建立科技教育方面的合作,也可以联系高校或者是科研院所的教授、导师进行一对几的小面积辅导,使小部分真正有志于科学技术研究和探索的,又对科学有极大兴趣的优秀青少年科学爱好者直接得到向专家咨询学习的机会,并在专家们指导下进行高层次的更深入的科普活动。
(五)校方可以从家长成员中挖掘科学教育资源,学生的家长从事各行各业,总会有家长在行业中属于专家水平,科学教育本来就是各学科的大融合,每个行业都会涉及到科学知识,学校可以请这些家长一起设计适合学生的科学体验活动。
四、结语
毋庸置疑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各级党委和政府正在逐年加大对科普工作支持力度,努力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校外外、社会科普资源应该进行多方联动,组织相应的活动。科学教育应该更深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国外很多优秀科普教育方式方法值得借鉴。青少年在校时,通过科学教育打下来良好学习的基础,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并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他们走上社会以后依旧能感受到倡导科普、重视科技发展的大氛围。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各有关教育行业都在努力朝着这一终极目标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
(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关键词:旅游科普活动;特点;组织形式
一、相关定义
科普的英文是“popular science”,翻译过来就是大众科学或通俗科学。关于科普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义。科普就是以社会和大众为对象,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为目的,以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为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传播科技的活动。
旅游科普活动与高职课堂教学都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载体,二者并不是孤立的关系,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旅游科普活动是依据高职学生发展阶段、心理特点而设计的旅游科普实践活动,与旅游传统课堂教学相比,不论是在内容的深度,以及知识的广度包括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同。
二、旅游科普活动的特点
(1)科学性。旅游科普活动的科学性是旅游科普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实验等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然就会误人子弟。所以,作为旅游科普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一定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领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在保证了科普活动科学性之后,再加入其他元素才成为可能。只有传递正确的、科学的旅游知识,才能使学生构建起正确的旅游知识理论体系。(2)生活性。当今社会,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科技相连而科技发展的主要作用也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科学教育不能单单为了发展而发展,科学教育需要以生活为基础,偏离了生活实际也就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所以旅游科普活动也要与生活相结合才能比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学生的所有认知活动都与生活紧密相连,如果旅游科普活动与生活相脱节,则会造成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反作用。(3)趣味性。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非常普遍,原因是很多学生觉得上课无趣、无聊、或者所学课程非自己的兴趣所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旅游科普活动的趣味性正好迎合了学生的趣味要求。为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设计旅游科普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到旅游文化带给人类的乐趣和帮助。
三、旅游课堂中旅游科普活动的组织形式
(1)分组教学。皮亚杰认为同伴影响法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一般的课堂教学往往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分组学习,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旅游科普活动要取分组合作式教学。例如:可以将学生以学号为单位分成几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学生总数来安排,尽量保证各个小组的人数均衡同时在分组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层次的均衡。尽量考虑学生的水平层次,将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因为高水平的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低水平的学生可以向高水平的学生学习。这样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使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比如在《导游基础》课中,讲地质旅游景观那一节,就可以采取这样的分组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分层教学。旅游课堂上,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的高低分成几个层次进行科普活动。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真正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旅游科普活动则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空间,让学生能够自己选择喜欢的科普知识。如《导游基础课》中讲民俗文化知识这一节就可以采用分层法。针对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科普活动的要求是只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中等水平的学生,除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要深究原因,如阴阳、五行形成的原因;高水平的学生可以深究内容的内涵。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个性化发展。(3)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好手段。但在传统教学中,因为存在很多限制因素使得探究式教学很难进行,才需要在旅游科普活动中加入更多的探究内容。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开放课堂,发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打开学生探究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导游基础课》在讲到“八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八卦形成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们相信科学,远离迷信,达到旅游科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