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

第1篇: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趣味实验;探究实验

新的课改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并突出学生的位置。要体现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把化学实验进行趣味化改进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好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化学实验趣味化的必要性

新课程要求多用探究式教学,在实验内容的探究教学中,趣味实验的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趣味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1)引起学生注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实验趣味化,用变化的实验现象,新异的实验装置,设置对比试验等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趣味化实验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深对所学性质的理解。从课本描述到亲眼所见,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印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比较直观,易于理解。

二、化学实验趣味化的切入方向

(1)仪器选择。学生对传统的实验仪器耳熟能详,兴趣不大,所以我们可以从仪器入手,拓展思路,使实验仪器多样化。比如喷壶,饮料瓶等等均可用来做化学实验,这些举措既是废物利用又可使学生耳目一新。

(2)操作过程。操作过程更简单更容易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3)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更明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实验做实验的信心,并加深印象。

(4)增加魔术。以化学实验为原理制造一些魔术,通过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化学实验趣味化的方法

(1)课堂演示实验。对初学者来说,对化学实验比较陌生,此时教师的演示实验尤为重要。教师演示要做到清晰明了,生动有趣,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2)学生分组实验。对于一些要求学生掌握的实验要让学生分组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学生还可体会实验成功的成就感,并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3)开发家庭实验。化学与生活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就要开发家庭实验,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神秘感,还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能力。

(4)课外实验活动。教师要适时增加课外实验,并把化学实验设计的巧妙有趣,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化学实验趣味化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以人为本,设计任何化学实验都必须保证安全无害,不能对实验者造成伤害。

(2)简单易行原则:操作要简单易学,学生才有兴趣,也才便于推广。

(3)科学性原则:以科学规律为指导,并制定科学的实验步骤。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并学习到准确,科学,严密等方法和态度。

(4)节俭原则: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日常实验中就要遵循节俭原则,在改进实验时,向着试剂用量少,实验成本低,实验效果好的方向努力。

(5)对环境友好原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就要在在试验设计上下功夫,想方设法减少对环境排放有害物质。多开发拓展绿色化学实验。

五、我们改进探索的趣味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蔗糖炭化

实验仪器:塑料瓶子,小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气球

实验试剂:蔗糖,浓硫酸,NaOH溶液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一个中间细的塑料瓶从较细处切成两部分,并切去较细部分,然后在瓶口套上气球。

(2)用天平称量蔗糖10.0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15.0ml,用量筒量取NaOH20.0ml。

(3)把NaOH倒入塑料瓶子,并把小烧杯放入NaOH溶液中。

(4)将称量好的蔗糖倒入小烧杯中,然后加水约5ml,再加浓硫酸,立即用玻璃棒搅拌至液体全部变黑,迅速将塑料瓶的上半截盖上并用手紧紧摁着上半截,可感觉到瓶子越来越热,片刻看到黑色物质快速膨胀,且气球变大,接着气球又变小,说明气体逐渐被吸收。

(5)一段时间后,取下上半截瓶子,看到大块“黑面包”,并能闻到较弱的刺激性气味,取出并清洗烧杯等仪器。

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趣味化是必然趋势。实验教学趣味化之路究竟如何走,也没有确定的方法,需要每位教师运用智慧,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生动,更活泼,更吸引学生。

参考文献:

第2篇: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

一、实验内容的科学性

实验内容的科学性是高中化学课外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活动”中所开展的“小科技”活动、研制“小化工”产品的活动以及进行的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都必须有科学理论作为根据,能用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理论加以正确的解答,绝不允许出现“水能变成汽油”的伪科学,以害学生。今天的高中生就是明天国家科技力量的后备军,我们应该抓住“化学课外活动”这块阵地,来培养高中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探究自然科学的奥秘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的趣味性

实验内容的趣味性是高中化学课外活动的前提。“趣味性”不仅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上,而且还表现在物质发生变化的实质中。实验内容的趣味性越浓,越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热爱化学以至今后从事化学专业工作的情感,从而能使“兴趣”变学习和学好化学的直接“动力”。学校通过平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加上班级或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至两次“化学知识游艺晚会”,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亲身体验到趣味化学的无穷乐趣。例如,部分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有关“退字灵”、“去渍灵”、“碘酒”、“花卉营养液”、“天然香水”。等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还有部分同学亲口演练“口喷火球”、“手帕烧不坏”、“鬼火之谜”、“真假毛料的鉴别”、“氢气球高空燃烧爆炸”、“酒解鱼腥味昧”等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验内容的实用性

实验内容的实用性是高中化学课外活动主要内容的体现。它主要是指导实验内容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并起到补充和提高作用,同时,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化学课外活动内容的实用性。例如,为了让学生学会用已学到的化学知识来处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可让学生学会像“真假牛奶的鉴别方法”、“真假毛料的鉴别方法”、“真假银元的鉴别方法”等;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冰袋”、“冰淇淋”、“退字灵”、“去渍灵”、“尼龙粘胶剂”等与学习、生活相关的小产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化学就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而使学生树立学好化学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念。

四、实验内容的渐进性

实验内容的渐进性是高中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基本要求。渐进性体现了学生现有化学知识及技能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例如,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和了解化学方面的知识还比较少,所以,对于高一年级的化学课外活动的实验内容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这门课的兴趣为主要目标,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趣味性较浓的实验内容。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时,可根据学生已学化学知识,结合高考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应选择一些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较强的内容。如,通过课外活动的实验操作,揭示“鬼火之谜”,弄清“自制含锌油条”、“水制氧炔焰”、“人造丝的奇迹”、“焊接钢轨”、“酒解鱼腥”等的反应原理及“鲜花”(颜色)三变的缘由,了解“除锈新液”、“天然香水”、“去渍灵”等的配制方法,了解空气污染及水土污染的“标本”采集与分析方法,了解像“胃舒平”等药品的主要成分。通过以上实验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大胆假设的想象能力、探究问题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3篇: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

我们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好化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要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意识,即从学生能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学习,主动的探求知识的心理。如果学生有这种意识,无论对他们的能力培养,还是智力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意识,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让第一节化学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鉴于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我先展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同时巧妙的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猜疑”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最后,老师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这节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一堂好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身边存在许多化学现象,而他们对这些现象往往熟视无睹。其实当他们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时,往往引以自豪,感到满足,这种满足会使他们对化学产生极大兴趣,充分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另外,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化学反应及现象,能更好地揭示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课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讲一些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

三、设置趣味小实验,吸引学生的目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试验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我国化学家戴安邦认为: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的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只是的技能,更能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品德。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课前认真准备的趣味实验,将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当然,小实验的原理、现象剂实验现象要求要好。

四、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无论怎么说化学原理和计算对这些孩子来说都是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幻灯片、多媒体把学过在知识编成题目,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抗,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巩固下来。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五、从感情上投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意识

教师不仅在学习上要对学生关心和帮助,更应该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对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更应该多一份的关心和爱护,因为他们在心理上比别的同学更脆弱,更容易受到打击。只有教师真心的投入,才会得到学生全身心的回报,这样才能够促进师生更好的交流。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思维和学习。因为学生原不愿意学习化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们对教师的喜欢程度。当然,使学生愿意听化学课,教师还必须有扎实的功底,丰富的教学艺术,踏实的行动,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的教学。

六、化学课堂的教学系统设计的更好

教学设计简言之就是对教学系统各个因素及各个环节的系统规划。要使学生有学习化学的意识就必须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化学课。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更好:一是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多方面化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在设计各个课题的教学内容时应采取综合性的原则。化学教师要持有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一体化的意识,在教学中深入各种意识的教育。二是在教学方法中要体现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要有培养学生如何主动学习的方法的指导。三是在教学设计中要具有阶段性和节奏感。教学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即不能使学生感到吃力,也不能使学生感到这节课节奏太慢,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四是设计好教学语言。教学语言的好坏与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优美、准确、诙谐的化学教学语言会增加学生的听课兴趣,引起学习化学的欲望。

第4篇: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

1.重视演示实验,并能有效改革。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形成概念,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边讲边实验,把一些简单可行的演示实验和一些验证性的学生实验纳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比如: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演示实验中,学生不但看到了喷泉,而且看到了酚酞溶液变红。不仅验证了这一性质,而且为学习化学性质做好了铺垫,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尽可能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为此,我们要针对演示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必要的改革。

其一,针对演示效果不佳的情况,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在无危险、无危害、耗时短、操作简单的情况下,可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者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学到的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可燃气体纯度的检验及发生泄漏时应及时采取的措施、防止强腐蚀药品对人体或衣物等腐蚀的措施、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及处理、正确连接仪器装置、规范使用仪器等技能。

其二,要发挥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特长,解决一些危险实验和受设备等条件限制的实验教学问题,解释实验原理或进行预实验等。要将传感器技术和掌上实验设备引入化学教学,改革现有的中学化学实验内容,提高化学实验效率,丰富探究的手段,拓宽探究的领域,重新定位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要利用计算机高效存储、高速运算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计算机用于学习资料的保存,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检索、分析和筛选,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有关化学背景知识、化学数据、化学发展的最新动态等,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

《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获取转变为主动探究。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能发现问题。如在学习乙烯的制取和性质时,首先介绍实验室制乙烯所需的药品及反应的原理,通过讨论、分析,由学生自行设计制取乙烯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然后提出问题:乙烯具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如何利用实验来探究这些性质呢?启发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甲烷的性质并结合课文设计探究乙烯性质的实验。经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后,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制取乙烯,并试验乙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气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分析,直到得出正确结论。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描述各实验现象,分析总结乙烯的化学性质。这样,整个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就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独立操作完成,既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又包含了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和实验技能,又学到了科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3.开发趣味性实验,重视家庭小实验。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开展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魔棒点灯”、“海底花园”、“鸭子长毛”等趣味实验,“粗盐提纯”、“用碱面发酵面粉做面包”、“自制甜酒”等家庭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深化了化学知识。灵活有效地搞好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

4.因地制宜,开放实验室。

第5篇: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

关键词: 化工原理 实践 趣味 教学改革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该课程的综合性很强,涉及面较广,在校的大学生普遍不具备工厂生产经验[1],因此普遍感到原理多、公式长、计算繁、理解难,主动学习的兴趣不高。如何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工原理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将其灵活应用于生产实践是任课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无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说明了教育与生活是密切联系、密不可分的。虽然在校生普遍缺乏相关化工生产实践经验,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化工原理的知识点与生活中出现的相关情景联系起来,采用趣味性教育,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样的教学才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趣味开场白,唤起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始讲课前几分钟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像一粒石子投入到平静的水中,激起学生朵朵思维的浪花,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如讲化工原理第一章流体静力学时,可以在开始授课前设问学生:“为什么输液时药瓶一定要高于人体?”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液体产生静压力的原因和相关计算的讲解。在讲到流体动力学时,拿一个玻璃漏斗和乒乓球,问学生:“如果将漏斗敞口朝下,再将乒乓球放到里面,通过漏斗细颈用嘴往下吹气,乒乓球会不会掉下来?”这个问题最能唤起学生兴趣。本实验并未在教材中出现,而且道具简单易得,并可以在课堂上即刻验证,答案看起来很简单:即使不往下吹气,乒乓球都会掉到地上,更何况向下吹气。但是实验的结果让学生大吃一惊,乒乓球不仅不会掉下来,还会被紧紧吸上去。看完这个即兴小实验,学生求知欲普遍高涨,由此引入流体流动的伯努利方程,再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还可以给学生补充讲解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等许多流体流动相关的趣味问题。这样很快地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中去,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直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化工原理课程理论性较强。上课时如果只按书本进行泛泛的讲解,学生因为接触不多,想象思维能力如果不够好,往往不容易理解。要多结合教具和实验进行直观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流体流动经过的管道阀门时,将用塑料制作的便于拆解的各种阀门发放给学生,让他们亲手触摸,了解各种阀门的形状、工作原理;讲解板框过滤时,仅通过书本上的绘图往往难以明白过滤和洗涤孔道及流向,将缩小的塑料过滤板、洗涤板模型给学生传看,让他们自己找滤浆入口,洗水入口,则整个过滤和洗涤过程一目了然;讲解列管式换热器时,拿出用有机玻璃材料制作的透明设备模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性地了解不同类型的管程、壳程、折流挡板等部件。用这些实物进行直观教学,相关化工设备结构、操作原理等难题就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化工单元操作情景学生难以想象,实验又不便于观察。这时仅靠传统的教学手段较难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概念和规律。借助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化工单元操作中的设备结构,控制原理等抽象难懂、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变化复杂的教学内容以动画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2],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精馏塔单元操作时,采用投影仪先播放相关录像,让学生对塔的结构、类型、特点以及液泛、泄漏、雾沫夹带等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采用计算机模拟控制,使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当气体通过塔板筛孔的速度不同时,气液两相在塔板上呈现出三种明显不同的接触状态。还可以通过进一步调节液体或气体的流量,观察到板式塔的几种不正常操作。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四、理论联系实际,延伸学习兴趣

化工原理理论课程的教学,教师大多习惯于讲授基本概念和繁多的数学推导及计算。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缺乏感知认识,学生既感到枯燥无味,又学不到真正的化工原理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化工原理知识贴近生活,尽量列举贴近日常生活的各种事例,增加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将书本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也就延伸了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讲解传热单元操作中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时,将其联系到课本中没有介绍过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太阳光通过辐射到达太阳能热水器的真空管,黑色的内层涂料吸收了光能将其转化为热能,通过玻璃壁的传导作用将热传递给管内的冷水,冷水受热后密度降低,上浮到顶部的大储水圆筒,这时的传热就是自然对流作用,整个过程全面讲解了这三种热传递方式,即强化传热。反过来,储水圆筒内厚厚的保温层作用则是削弱热传导,真空管是彻底隔绝传导和对流作用,防止热水降温。学生对这类涉及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工原理现象特别感兴趣,既能由此讲透相关知识点,又能延伸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五、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才能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了强化实践教学,达到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我们采用了VB、Flash等软件编写的化工原理实验仿真软件[3],使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必须先完成计算机仿真实验。在进行仿真实验过程中,某一步操作错误,系统就会立即给出错误反馈信息,使其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迫使学生自己认真地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提供再次练习的机会。这些软件到我校教学网站上供学生自由下载,学生在具体动手实验之前就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整个实验过程,熟悉正确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对具体分析和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实验完毕后,再用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可及时检查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进行工程数据的处理和计算能力。这样的实践教学不但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而且印象深刻,强化了实验的效果和目的,还进一步提高了化工原理实验的效率。

化工原理的实践教学不能仅限于实验室规模的几个单元操作实验,还要能操控工业规模的化工单元操作系统,所以最终的相关实践教学是在化工厂完成的。去化工厂实践,由于工厂生产安全等原因,学生往往不能亲自操作,所以很难了解化工原理在各单元操作中的具体应用,更不容易了解实际生产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由于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我校学生化工生产实习所在的大部分工厂都是采用自动化 DCS分散控制系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化工单元操作仿真软件CSTS,可以培训学生进行化工原理相关的实际生产操作,如多组分复杂精馏、吸收等具体的大型化工单元DCS操作,这和学生在工厂看到的操作介面基本一致,学生可以在电脑上模拟实际化工生产中的冷态开车,正常停车,停电、停水等事故处理,然后再结合工厂实际实习,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化工原理学习的兴趣。

六、师生互动,调动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程以及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语言,简单的师生问答,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且许多学生不喜欢当面提问题,所以师生互动交流更多体现在课后,我们采用了ASP编程的网络教学论坛(BBS)模式,学生可以自由地通过匿名发帖提问或提教学建议,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帖参于讨论化工原理相关问题,大家互相平等,更为融洽。师生的互动交流还体现在科研项目中,有部分学生提前参与了教师科研课题,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发现许多化工原理相关的问题。学生再将这些问题发表到论坛,大家用所学的化工原理知识共同来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的兴趣。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趣味性教育,化工原理的学习不再枯燥,学生的主动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院学生化工原理考研分数也逐年提高,即使是考其他化工专业院校的学生,化工原理考研成绩平均也在130分以上(满分150)。理论联系实际的趣味性教育能使学生把课堂上学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反过来又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真正提高了化工原理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龙彪,蒋天弟.工科基础课程整合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J].农机化研究,2006,(2):210-211.

[2]胡涛,张恒,谷亚昕.数字化、网络化在化工原理教改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06,(2):161-162.

[3]胡涛,吴彩金.采用VB开发化工原理实验仿真系统[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99-102.

[4]钱运华,胡涛.培养创新能力构建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新体系[J].高教论坛,2007,(4):59-61.

第6篇: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 改进 促进 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3-01

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训练科学方法等方面具有课堂讲授等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1]。它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1.创设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证明,学生的智力是没有多大差别的,没有天生的“差生”。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把“钥匙”,如果一开始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就会远离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有偏科,就是兴趣使然。初中化学作为一门起始学科,激发兴趣尤为重要。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上册第一章“物质的变化”时,我以表演魔术的形式,创设了两个趣味实验:用氢氧化钠溶液提前在白纸上写好字,上课时向学生展示“白纸”,再向纸上喷洒酚酞试液,白纸上出现了红色的字;用玻璃管向一杯澄清石灰水吹气,“清水”变成“牛奶”,接着在“牛奶”中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牛奶”瞬间又变成一杯“红葡萄酒”。奇妙的实验表演,教室里一片哗然,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补充演示实验,融化知识点

讲解纯理论知识点时,光凭口头说教学生往往难以接受,这就要求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时,我补充了图1所示的两个演示实验。

从温度、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个方面比较: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的相同点是都是可燃物且都与氧气接触,不同点是红磷的着火点高;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相同的是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不同的是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对比实验①现象得出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水中的白磷在通氧的条件下能燃烧吗?学生热情高昂,各抒己见。紧接着又补充了实验②对着水中的白磷通氧气,水下的白磷燃烧了,教室里一片哗然,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在学习“空气的污染与防治――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我先讲酸雨的形成,模拟酸雨环境,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金属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也有了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3.增大可见度,提高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的现象越明显,可见度越大,就会收到越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改进演示实验,要从增强直观性入手,对一些现象不太明显,可见度小的实验,最好变通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2]。如我们要得出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的结论,靠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现象,后面的同学根本看不见。我是这样设计实验的: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再同时各放入大小相同的锌片和铁片,迅速塞好带玻管(上端系一气球)的橡皮塞。两分钟后,装锌片的试管上的气球膨胀大,该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说明问题简单明了。

4.增加课外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化学中的有些知识点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才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我们不妨在课外增加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锻炼动脑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学完“酸碱盐”的知识后,增补一些课外的小实验,让学生回家独立思考,设计完成。让学生用PH试纸测定家里的盐水、醋、肥皂水的PH值,测定自家花盆中土壤的PH值,除家中水壶中的水垢,用天然蔬菜指示剂(如紫甘蓝汁)研究家里各种洗涤用品(洗衣液、衣领净、洗发液、护发素、羊毛专用洗涤剂等)的酸碱性等,学生完成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后,领略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5.设计微型实验,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气、废水、废渣,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在进行实验时,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污染,设计微型实验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例如在“分子运动”一节中,课本上做氨分子的扩散实验时,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浓氨水和含酚酞的水的小烧杯,学生实验时,氨水的用量很大,氨水的挥发对空气的污染也很大。我在教学中,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用小烧杯罩住两个分别装有浓氨水和酚酞的小药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现象明显,既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多数微型实验都有如下优点:小巧实用,趣味性强;器材造价低,解决经费不足问题;节约药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验时间短,操作简便易行;实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普及及分组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实践能力[3]。

总之,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需要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

第7篇: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趣味性;教师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具有理论性强、牵扯范围广的特点,它既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物理规律来源于自然现象,依赖物理原则解决日常琐事(如处理家电小故障);又与现代科技密不可分——科技进步离不开丰富的物理知识,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又为更多物理法则的发现提供了可能,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这样不但可以完善知识系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培养科技型人才,促进国家的平衡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现在的初中物理教学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教师讲课模式化,学生学习被动化,整个物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初中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启蒙、奠基阶段,但是不少学生认为物理学难度大,物理原理晦涩难懂,因而畏惧它、排斥它,对自己学好物理不抱希望,有的甚至直接放弃。还没有学习、了解一门学科,就已经在心理上不自信,又何谈征服它?这不仅影响了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与可行性,而且不牢靠的基础也不利于高中甚至是大学里的更高层次的进修。

物理并没有学生想象中的艰难,它和从小接触的数学、语文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只要找到这个规律,发现学习的窍门,完全可以轻易玩转物理。初中生作为心性还不够稳定的孩子,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抓住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巧妙地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好感及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物理教学也就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魅力

教师是学生接触物理最重要的桥梁,在物理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具,根据场合的变化使用最适宜的语言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机器人的语言是没有声调起伏的,很难引起人的共鸣,而人类可以将情感倾注到语言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的语言感染力是其教学技能的重要体现,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树立可亲的长者形象,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随之而来的课堂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可以更容易地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加深形象记忆,改变对物理的旧印象,产生兴趣,获得深入学习的动力。

其次,变革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趣味性。传统的物理教学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做海量的试题,丝毫没有趣味性可言,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仅仅是疲劳的重复。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赋予教学方式以趣味性,最简单的途经就是增加物理实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有力手段。实验相对于纯理论的知识点而言,其趣味性与创新性更能获得学生的好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如讲解摩擦起电这一物理现象时可以引进实验,仅仅需要一把塑料直尺和一些小纸屑,就可以把抽象的物理现象直观地还原到学生的眼前,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学到了物理知识,一举两得。

二、引用现代教学设施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极大了便利。其中,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如视频播放器)以及自制教学课件都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必备之良品。这里以课件为例,简单说明。课件具有直观性、简易性、清晰性、条理性、动态性、高效性等优点,与教师的板书相配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获得最明了的知识要点以及知识点的延伸,更有效地帮助教师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借助多媒体教师还可以极大地扩展教学方式,例如播放专家的讲课视频,让学生可以领略大家的风采和独到的物理观点以及不同的切入点,教会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物理,收获属于自己的物理见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因条件限制而不能在课堂展示的物理实验以及大自然中奇妙的物理现象。多媒体可以通过多彩的画面和感染力的声音,扩展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不需多久,学生就可以发自内心地爱上物理(最起码不会再排斥)。

三、引进实验,鼓励学生动手设计实验

上文已经在变革教学方式里提到了实验,但因其重要性,又在此单独提到。实验的过程就是物理原理验证的过程,不仅需要紧锣密鼓的设计,也是对耐心的极大考验。物理上的著名论断——薛定谔的猫,不打开猫箱,你永远不可能知道猫是死是活。同样不经过实验的验证,就永远不知道知识点正确与否。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解除疑惑,证实自己的想法,还有比这更有趣的教学吗?比这更高的教学参与度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兴趣学习物理,而且实验的过程也是物理素养培养的过程,最后不仅收获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与初中物理学习都是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教师应该发掘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开展趣味性教学,灵活掌控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地讲课,让学生在最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真正到达物理教学的目的。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只是“读书考试”的“机器”,而是能活学活用物理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冯文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探究》

第8篇: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验;不利因素;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60-01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很难将学生的兴趣与实验的专注力结合起来,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容易产生烦躁的心态,造成数据的记录错误或不注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因此,改善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刻不容缓,而趣味化学实验能够起到这个作用。

一、趣味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作为化学学科最为重要的环节,师生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实验。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时都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例如,把空的可乐瓶装上四分之三的蒸馏水,另取一个烧杯,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碘片和50毫升左右的酒精,均匀搅拌得到酒精碘溶液。再将配置好的溶液倒入加有蒸馏水的可乐瓶中,边加边震荡直至和可乐相似为止。然后在干燥的瓶盖上放入适量的大苏打,把糯米纸盖在粉末上,再小心地将瓶盖拧紧,用力摇晃可乐瓶,颜色就会消失,“可乐”就变成了“雪碧”。此过程通过引入趣味实验引起学生们对奇妙的化学反应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

(2)趣味实验使抽象的化学方程式具体化。学习化学需要对相关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在此可以设计两个使抽象的化学方程式变得具体的趣味实验。第一个:在纸桶中加入重铬酸铵并且插入一根镁条,将纸桶安插在堆有沙土的目标上,点燃镁条,在高温作用下重铬酸铵产生分解生成气体,将固体生成物推出纸桶,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看见“火山喷发”的现象。“火山喷发”实验结束后,教师写出重铬酸钾的分解方程式,然后告诉学生们判断分解反应的反应形式和方法,由此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加强对分解反应的认知。第二个:取一个大小适中的烧杯,加入一定浓度的适量盐酸溶液,将准备好的鸡蛋壳放入其中,大约十分钟后,鸡蛋壳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明白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消失不见了,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知得到深化,实现由抽象思维到具象思维的转换。

二、不利于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的因素

(1)教学模式的落后。传统的化学实验,部分老师为了避免发生事故,以严苛的态度要求学生完成实验,这样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过于紧张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也使学生很难开发其创造性思维。老师没有根据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更高效和更能挖掘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模式,不够重视趣味实验,影响趣味实验的实施。

(2)化学实验思想落后。受传统化学实验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过于严肃,未能找到化学实验的操作规范性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学生做化学实验感受的平衡点,过于看重实验的结果而忽视学生的感受,这样做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3)学生未能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敢与老师进行互动,有些不懂的实验过程也不敢质疑,更没有感受到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学生认为把老师的操作步骤记录下来就能独自完成某个实验,并没有掌握整个实验的实质,未能深入理解其化学原理。

三、趣味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进行多种实验对比,增强实验趣味性。由于学生思维活跃,单一的实验难以满足其好奇心,所以老师要丰富其实验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对同一实验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可以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源,然后选择一种进行试验。例如,在制取氧气实验时,可以通过高锰酸钾加热、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等多种方法得到同一结果,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而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2)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增强实验趣味性。多媒体可以将声音、视频、图片等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相互配合,使其能够将知识长久地留在记忆中。例如,在讲解有关铁及其化合物时,可将不同价态的铁离子制作成动画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同学们看,使其能够对铁及铁化合物的不同形态、颜色记忆深刻。

(3)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化学现象,老师可以根据书本中的理论去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例如,不要把菠菜和豆腐放在一起做菜,因为豆腐中的氯化镁(卤水MgCI2)或石膏(CaSO4)与菠菜中含的草酸相遇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镁或草酸钙。当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好奇时,就会积极地参与化学实验活动中。

四、结束语

总之,与传统的化学实验比较,趣味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和热情,如何通过趣味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是培养学生从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也是新课改的教学方向,更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实施趣味化学教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第9篇: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

论文摘 要: 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不能落到实处。作者对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实验没有落到实处。

一、客观原因

1.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

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周课时为3课时,就必修1来说共30课时,新课内容耗时最少也要10周,再加上军训、各种节假日等,基本上要16周左右才能结束新课,一学期只有20周,没有时间处理习题,所以在教学上赶进度的现象非常严重,演示实验能省就省,学生实验能不做就不做,研究实验根本无法顾及,因此,不可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实验室条件。

现阶段化学研究中新的仪器和手段层出不穷,化学仪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精密化、微型化,而一些学校实验仪器配备落后,实验药品不能及时更新,存在药品缺少或过期的情况,致使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不能很好地进行。

3.实验人员缺少。

在大部分的学校,化学实验室一般只配一名实验员,学生实验不能完全及时进行,探究实验没有时间安排,同时,又要担心实验室和学生的安全,所以对于实验教学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4.实验员素质。

为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就要有坚强的后勤保障,要提高实验员的业务素质,要健全实验室有关账目和实验室规则,以保证化学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化学实验的正常化和高效化。

二、主观因素

1.学校领导不重视。

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及评价机制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升学率至上的思想使得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分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不到落实,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因此迟迟得不到解决。

2.教师不重视。

(1)教师倦怠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着怕麻烦、怕危险、怕危害的情况,所以演示实验能不做就不做,学生实验能省就省,探究实验没时间进行,更不能顾及趣味实验和家庭实验。

(2)不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不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描述,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做细致的观察,推理不严密,因而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时不全面、不到位。

(3)不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受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得多、说得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验,因而,学生的操作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在考试中,不认识实验仪器,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情况屡见不鲜。

(4)不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本质搞不清楚,也就不能够完全表达实验的过程、现象、条件,以及得出的结论。在做实验报告和回答实验题目时总是会出现程序上的错误、结论上的偏差,教师不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时间长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高三复习中实验题得分率不高。

三、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议

当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使中学实验教学有根本性转变,就应该本着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原则,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付诸行动,以消除弊端,创造有利因素,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

1.重视演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形成概念,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边讲边实验,把一些简单可行的演示实验和一些验证性的学生实验纳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比如: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演示实验中,学生不但看到了喷泉,而且看到了酚酞溶液变红,不仅验证了这一性质,而且为学习化学性质做好了铺垫,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班级人数多,现象并不明显,可见度不高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在无危险、无危害、耗时短、操作简单的情况下,可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者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比如:物质的制取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等等。

3.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能发现问题。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比如:教材中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若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课堂教学改为探索性实验,就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时,首先介绍实验室制取乙烯所需的药品及反应原理,通过讨论、分析,有学生自己设计制取乙烯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然后提出问题:乙烯具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启发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甲烷的性质并结合课本中设计探究乙烯性质的实验,经过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明确注意事项后,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制取乙烯并实验乙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描述各实验现象,分析总结乙烯的化学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要认真观察,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分析,直到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整个乙烯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就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独立操作完成,既有探究性,又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4.严格要求,做好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可以有效地训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偏差、实验报告。

5.补充趣味实验,重视家庭小实验。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对化学课本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开展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魔棒点灯”、“海底花园”、“鸭子长毛”等趣味实验,“粗盐提纯”、“用碱面发酵面粉做面包”、“自制甜酒”等家庭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深化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灵活有效地搞好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

6.开放实验室。

在开齐课本实验的前提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趣味实验和课外小实验,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应该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

7.因地制宜。

教师要根据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的现状,因陋就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价器具、材料或者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这样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弥补实验经费的不足,丰富教学资源,又能增强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比如:用贝壳或者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废弃的小药瓶做反应器,等等。

四、结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任重而道远,化学实验教学任务重、困难多、牵扯面广。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史定海.化学实验教学的误区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