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护理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5年6月产科参加培训的在职护理人员46人,其中,注册护士44人,注册护师2人。培训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①培训小组成员:由儿科主任牵头负责,2名医师参与制定培训内容并授课,培训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新生儿疾病知识3个方面。②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考虑产科护理班次的特点、工作强度及学历水平,尽量确保每名产护人员不疲于应对,制定简单可行方案,以幻灯片形式授课,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30 min。③考核:培训前后分别组织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对培训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
1.2.2培训内容 ①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正常足月儿护理要点、新生儿早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需产护协助完成的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静脉穿刺、洗胃、黄疸监测等和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表的书写规范。②实践技能指导:儿科医师查房与产护病房交班时间同步,指导新生儿护理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进行细致的新生儿查体、黄疸监测、喂养指导增强产护感性认识。操作性技术观看视频熟悉标准化流程,指定护理小教员直接带教。
1.2.3评价指标 理论和实践技能各50分,满分100分。考核内容以培训内容为主,实践操作以重复率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人员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考核,所属人员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成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通过对产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相关内容系统培训,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家长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
3 讨论
3.1以目前我院的儿科现状,加强产儿合作是必要的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1年联合发起了“爱婴医院计划”,提出了24 h母婴同室的措施,对产科和儿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医师要在高危孕产妇分娩时预估新生儿分娩风险,并负责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工作,产科护士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这就要求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具备更多关于新生儿的知识,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培训知识的掌握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3.2了解新生儿相关知识,优化产儿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在产科,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的适应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学习,又面对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许多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及热情,巡视敷衍了事,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对家长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处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有关新生儿常用操作技术差,如静脉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检标本凝血,重复洗胃等,这些均为我们的医疗行为埋下安全隐患,我们培训则弥补了潜在的隐患。实践证明,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我们的护理人员更从容的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儿有问题问儿科医生的尴尬局面。不仅满足了新生儿、产妇的需要,也让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充满信心。
3.3提高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由护士在床旁进行示范和指导等,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掌握有关育儿知识及产后的保养教育。林卫通过对母婴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发现,通过该护理,产妇可以较快的融入新生儿的生活,增加哺育婴儿的自信,成功的转变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即新生儿护理如喂养、沐浴、换尿片等操作都在护士的演示下在产妇床旁进行,鼓励父母参与其中。而我们开展的新生儿相关知识培训使产护人员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产妇家庭在和护理人员的互动中增进了信任与理解,增加了沟通,无形中减少了医患矛盾。
4 结论
因此,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知识的培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优化产儿合作意义重大。产科和儿科作为医院的两个高风险科室,纷争多,矛盾大,我们通过培训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机会,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的产儿合作,这种模式值得临床相关合作科室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健康教育
1儿科门诊健康教育的程序
1.1收集患儿及其生活资料 由于儿科门诊量大,患儿起病急、变化快,家属就诊心切。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应在患儿候诊过程中,首先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并了解其就诊原因、心理问题、生活习惯等。在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缓解后可针对性进行有关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的宣教。
1.2确定目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我院在发放问卷表调查患儿其家属对健康的需求中发现,家属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用药的指导、疾病知识的指导、家庭自我防护的指导的需求是重点。我院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保健意识。我院制订了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介绍、治疗、用药、护理、预防等,编订成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以便取阅。并每月定期召开患儿及其家属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每月根据季节性出板报,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3健康教育的实施
1.3.1对护士的要求 由于小儿发病急、变化快,受环境影响大,所涉及科室多,需反复排队等,患儿及其家属易产生心理波动。要求护士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水平,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护士要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增加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护士长可根据患儿就诊时间、门诊量适当调整护士上班时间,以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
1.3.2加强护士的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在各个环节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儿科门诊对象特殊,要求也高,我院对儿科门诊护士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包括操作技术培训考核、与患儿的沟通、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对家属的指导等。例如:2岁以下的患儿可以利用声、光、色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学龄儿童可通过讲道理、正面鼓励使其克服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对其家属则注重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对静脉穿刺部位的保护、对患儿的喂养及护理、复诊的注意事项等。
1.3.3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就诊须知、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1.4健康教育的评价 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及评分表,要求门诊护士长定期抽查,评价患儿及其家属是否接受与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强调护士要更注重健康教育实施后的效果。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及时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反馈意见,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更进一步地提高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2讨论
2.1满足患儿个性化需求,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在实施儿科门诊健康教育中发现,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处处以患儿为中心,随时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患儿及其家属也逐渐主动参与配合治疗护理,建立了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2.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实施后的效果,已使护士们深刻地认识到进行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强化了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2.3改善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护士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护士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循证护理;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186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憋、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上述症状突然加剧, 严重者出现哮喘持续状态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进而危及生命[1]。研究发现, 临床上系统高效的护理方法可提高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治疗效果, 降低临床死亡率[1]。近年来, 作者通过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采取循证护理措施,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65例患儿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入选患儿均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4例;年龄1.5~8岁, 平均年龄(2.9±1.7)岁。对照组男16例, 女14例;年龄1~8岁, 平均年龄(2.7±1.8)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用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雾化吸入等控制哮喘急性发作治疗。
1. 2.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具体方法:实施疾病宣教、吸氧及心电监护护理, 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等。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2. 2. 1 确立循证问题 ①患儿家属缺乏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相关知识;②患儿心理、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和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出院指导等问题。
1. 2. 2. 2 循证支持 根据循证问题, 查阅相关文献, 同时收集查阅教科书以及百度百科相关资料, 并且通过咨询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进一步获得循证支持。
1. 2. 2. 3 循证应用 ①健康教育:对患儿家属进行小儿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的宣教, 以便配合患儿临床治疗与开展护理工作。②环境护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可能由花粉、粉尘等因素诱发, 因此要给患儿创造一个整洁和空气温度、湿度合适的病房环境。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热情、细心、耐心的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 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④监护及吸氧护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病情变化快, 因此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症状、体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吸氧时应该注意呼吸道是否有痰液堵塞, 注意吸氧浓度、血氧饱和度。⑤排痰护理:急性发作期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不能起床者协助翻身、叩背, 以促进痰液咳出, 痰液黏稠者给予氧气雾化吸入, 稀释痰液以利于将痰液咳出或用吸痰器将痰液吸出。⑥用药护理:解痉平喘等药物可能会出现心动过速、胸痛不适、头痛等副作用, 因此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及心率、心律变化。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平均住院时间。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率为94.3%(33/35), 疾病知识掌握率为88.6%(31/35), 患儿及家属满意率为97.1%(满意34例, 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儿症状改善率为73.3%(22/30), 疾病知识掌握率为66.7%(20/30), 患儿及家属满意率为70.0%(满意21例, 不满意9例), 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率、疾病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疾病, 主要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性反应。在急性发作期, 患儿症状较重, 病情变化较快, 除需要及时正规的用药抢救外, 尚需要高效护理的配合, 以便快速缓解症状, 减轻痛苦,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作者体会到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患儿家属缺乏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相关知识, 护理人员对患儿心理、外部环境的反应不够重视等问题, 既往的常规护理由于护理模式很难满足临床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中寻求新的思路和新方法, 循证护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要求下应运而生。循证护理是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完美结合的一种护理方式, 能最大限度节约医疗资源, 以实际循证问题为导向, 以科学理论及经验成果为依据, 以患者不同特点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从而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救治中效果满意, 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菊.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的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7):565-566.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多个学科的应用中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儿童护理学又是一门非常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它非常考验相关工作者的实践能力以及经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成效不高。本文主要对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教学;应用成效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在外国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法之一。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上课期间通过列举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去思考案例,并且组织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谈论,从而理解案例中所体现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而儿童护理学又是一门非常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它非常考验相关工作者的实践能力以及经验,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太过于呆板,学生总是在忙于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而严重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相关经验。为了弥补在儿童护理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就可以将案例教学法与儿童护理学相结合,通过给学生讲解某些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模拟临床过程,从而增加他们的临床经验。此外,种种实践也显示,儿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需要,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好办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成效与措施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也是有许多内容需要大家注意的,其中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相关案例的收集,在教学程中,需要老师结合相关的教学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有目的性的去收集教学案例,这对于老师的工作量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其次要注意的就是针对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临床案例都可以直接拿来介绍的,老师应该针对相应的知识点来选取不一样的案例,并且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情况来对案例进行精炼或者扩充,以便于学生可以更有效率的学习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查阅各种书籍和临床资料,精心挑选或自己编写有讨论价值的病案,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通过讨论总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对日后的教学工作有借鉴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熟悉了当前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最后一点需要注意,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那就是案例的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相应的教学进度,选择合适的导入机会,并注重解释案例所表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到相关讨论中去,让学生自主的考虑案例中的问题,但是一定要注意把握教学时间,不要出现针对某一不太重要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的情况,一定要注意把握教学节奏,在学生讨论结束以后,老师一定要准确并且精练地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了解案例中所体现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总结过后,还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引出的案例进行课堂小结,从而查看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对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将有很大的提高。首先就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在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中被动的吸收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但是在这种新型模式下,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有意思而且生动的临床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中感受不一样的内容,在调动学习氛围以后,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了。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在引出案例之后,一定要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情况,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实践能力以及临床经验,而通过引导各种经典案例,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之后,不仅可以增加相应的临床经验,还可以更有效率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而且还能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思考空间,在这里,学生可以自主思考,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新式的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同样也提高了老师的各项能力和素质,在高强度的案例搜集中,老师也能够认识并理解更多的案例,增加了老师很多的经验以及工作能力。
三、小结
虽然运用这些新型教育模式有很多优点,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一方面就是不要偏激地去使用案例教学法,一定要让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构造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这种方法很容易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国内学校普遍以四十人为一个班集体,这样就无法做到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发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效果。借助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教师既要熟悉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加工、编辑、提出问题,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控制现场局面,善于归纳和总结。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对课堂管理有较高的组织驾驭能力。
作者:周湘涛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儿科教研室
参考文献:
[1]蔡健.试析“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01).
[2]韩巧灵.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2).
【关键词】儿科护理;继续教育;实践措施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儿科护理水平日趋成熟,社会对于儿科护理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为了主动迎合时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护理工作要求,儿科护理工作重心逐步向提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实践措施转变[1]。同时,伴随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化医学模式不断变革,促使护理人员原有的知识面已无法满足患者对高质量护理的要求,客观上要求相关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等方法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积累,增强其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以达到推动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目标,而如何强化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是儿科护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鉴于此,本文针对儿科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实践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儿科护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临床护理工作不再是低层次或单一化的机械操作,主张将服务性、技术性及科学性融为一体,促使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向人性化及专业化转变,而临床护理工作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2]。由此可见,医院必须构建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岗位要求导向的作用,制定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中心的培训机制。同时,依据整体护理责任机制的要求,组建具有本院特色的护理团队,纳入年龄、级别及学历等指标的差异性制定个体化继续教育方案,综合考虑儿科不同护理岗位的人才要求,对于增强医院儿科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一般说来,我院儿科大部分护理人员为女性,深受社会层面及家庭层面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够充分。从目前我国儿科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水平来看,大部分护理人员自身对于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且自身兴趣及信心不足,少部分护理人员学习过程过于盲目,甚至尚未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直接影响其继续教育效果[3]。同时,儿科护理工作往往呈“三班倒”形式且护理工作任务相对繁重,超负荷的工作运转情况及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造成护理人员往往下班后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再取参与继续教育。由此可见,加大对于护理人员终身教育理念宣传的重视程度能帮助其深入了解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一旦护理人员将继续教育视为自身岗位追求、道德追求及权利追求则有利于形成继续教育的动力及动机,规范自身继续教育行为,进一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及护理能力,尤其是医院组织的学术性活动,可通过张贴学术活动海报及发送微信通知等方法扩大宣传面,提醒广大护理人员广泛参与学术学习活动[4]。同时,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的护理人员深受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工作年限及知识层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继续教育学习内容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开展继续教育时必须结合护理人员层次差异性及自身知识需求,制定个体化分层教育方案。例如:针对刚刚入职的护理人员,医院可结合自身制定的新护理人员入职培训考核方案,确定岗位实施前培训计划及专科轮转计划,帮助新入职的护理人员了解儿科护理工作的常规流程,尽早独立护理病情轻微的患儿;针对初级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具体的人才培训计划,确保护理人员完全掌握儿科疾病相关知识及专科护理要点,尤其是急危重症患儿护理及查房工作,不断增强自身护理个案报告书写能力;针对中级及以上护理人员遵循个体化培训方案,指导其广泛参与急危重症患儿抢救过程及护理过程,主动承担起临床带教、日常查房及病例讨论等方面工作。
2儿科护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实践措施
2.1转变认知理念
由于继续教育是在职护理人员更新知识积累、增强个人护理水平及拓展知识面的主要途径,客观上要求相关儿科护理人员从根源上认识到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有利于形成长久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其参与热情。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医院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继续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外提供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途径及平台,以达到增强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觉性,促使其真正意义上革新自身观念转变错误认知。同时。儿科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扩宽自身知识面,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其临床知识操作水平。
2.2构建管理体系
健全的管理组织体系无法脱离医院行政管理层面所予以的政策支持,提供组织实施方面的有力条件,成为儿科护理人员广泛参与继续教育的强有力保障。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医院结合实际护理工作情况,制定儿科内外教育中期规划方案、长期规划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方案,构建院内教育与院外教育相结合、科室层面与医院层面相统一的继续教育网络,尤其是管理方必须综合考虑儿科护理人员的学习愿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广泛参与继续教育的热情及积极性[5]。除增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觉性外,医院尽可能于日常工作时创造更多机会,确保护理人员群体真正意义上与时俱进,提高总体护理质量。
2.3丰富教育活动
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医院必须强化理论基础学习及专业知识学习,每月定时组织学术交流会、研讨会及学术讲座,安排科室开展详细的业务学习,邀请其他院的护理骨干、临床教师、护理管理人员、科室主任或研究专家入院进行知识宣讲,帮助护理人员革新自身知识积累,叮嘱每一位护理人员详细记录继续教育活动的笔记,每隔1个季度进行知识点考核,确保真正意义上掌握相关知识内容。除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外,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科护理技巧,例如:电除颤、小儿心肺复苏及头皮静脉穿刺等,将技术比武精神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通过设置初赛、预赛及决赛等方法实现护理岗位练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从重庆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中抽取109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持有执业护士证书;从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工作时间大于或等于1年;自愿参加。排除标准:进修护士。由专人负责发放及收集问卷资料。
1.2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所采用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用姑息护理知识问卷(PCQN)[5],以及根据White等[6]和Botwinski[7]改编的问卷量表。调查量表主要包括姑息护理具体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与新生儿姑息护理相关的8个条目的重要性进行等级评定。采用Likert等级计分法,回答“不重要”记1分,“一般”记2分,“重要”记3分,“非常重要”记4分。共发放问卷119份,回收115份,其中有效问卷109份,有效问卷为91.6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主要采取统计学描述。
2结果
2.1一般资料
被调查的109名参与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75±1.57)岁,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平均(3.70±0.58)年,54.13%未婚,67.89%为本科,56.88%为初级职称。
2.2姑息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者了解姑息护理知识,但是掌握的较差。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新生儿姑息护理培训。本组护生姑息护理知识问卷平均分为(10.73±3.61)分,对姑息护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见表1。
2.3姑息护理需求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者,超过56.88%的被调查者认为疼痛控制是在姑息护理培训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其后依次是怎样告知患儿父母或家庭病情的进展(47.71%)及患儿家属不满意时如何沟通(43.12%),可见,与患儿家庭的交流是一个较大的阻碍,需要加强培训。在护理需求中,最不重要的两项为疾病治疗及相关前沿知识(38.53%)和自我的心理调整知识(24.77%)。
3讨论
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开始的28d内,在此阶段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8-9]。一些疾病较重的患儿,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可能需要人工辅助呼吸及循环支持等。对于这些患儿,姑息护理非常重要[10]。姑息护理在中国还处于起始阶段,相对于欧美国家国内研究的较少,研究显示多数护士对姑息护理知识掌握不够,尤其是新生儿姑息护理知识相对缺乏[11]。本研究显示虽然大多数护士回答疼痛控制对于姑息护理很重要(88.07%),但是对于疼痛治疗如何应用却不了解,回答正确率均低于50.00%,具体的标准及如何应用则明显欠缺。因此,在实际的培训中,内容应该更加具体一些。另外,在对姑息护理方面的教育上也存在不足,大多数护士在学校中学到的此类知识较少,缺乏姑息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甚至不了解。因此,更需要在工作中进行培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对濒死新生儿姑息护理中起到重要作用[12],与其他科室护士相比,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更年轻,护理经验更少,这就使她们对姑息护理需求的培训要求更为迫切。在对姑息护理培训中的需求的调查中,疼痛控制及与患儿家庭交流是最需要加强的。姑息护理是重症监护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对姑息护理的认识及临床护理能力,护士只有正确理解姑息护理的内涵、姑息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给患者和家属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同时,做好其护理工作对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ManciniA.DevelopinganeonatalpalliativecareeducationprogrammewithintheNorthWestLondonPerinatalNet-work[J].JNeonatNur,2011(4):146-149.
[2]WrightV,PrasunMA,HilgenbergC.Whyisend-of-lifecaredeliverysporadic?:Aquantitativelookatthebarrierstoandfacilitatorsofprovidingend-of-lifecareinthe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J].AdvNeonatalCare,2011,11(1):29-36.
[3]卢林阳.130例濒死新生儿的临终关怀与姑息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15-816.
[4]邹敏,徐燕,袁长蓉.国内外姑息护理认知现状的研究与思考[J].护理杂志,2006,23(6):50-51.
[5]黄爱微,单云眉,单云峰.实习护生姑息护理知识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64-66.
[6]WhiteKR,CoynePJ,PatelUB.Arenursesadequatelypre-paredforend-of-lifecare?[J].JNursScholarsh,2001,33(2):147-151.
[7]BotwinskiC.NNPeducationinneonatalend-of-lifecare:aneedsassessment[J].MCNAmJMaternChildNurs,2010,35(5):286-292.
[8]王蕊丽,孙顺清,宋玉振.2794例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6):735-736,782.
[9]BryceJ,Boschi-PintoC,ShibuyaK,etal.WHOestimatesofthecausesofdeathinchildren[J].Lancet,2005,365(9465):1147-1152.
[10]BétrémieuxP,GoldF,ParatS,etal.Palliativecareintheneonatalperiod.Partone:generalconsiderations[J].Ar-chivesdePédiatrie,2010,17(4):409-412.
[11]张毓,周艳,唐晶.国内外儿童姑息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28):3085-3087.
1.1儿科特点
儿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患儿年龄大多偏小,家属陪护多,小孩患病后家长常伴有焦虑、恐惧心理,对护理工作要求高,对于相关治疗和护理的实施,家长不愿让实习生参与,在实习过程中护生常出现畏难情绪,使教学处于被动局面。
1.2实习生特点
医疗护理工作是一种风险性工作,实习生面对儿科这一特殊环境,部分实习生心理压力大。实习生文化层次各有不同,包括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其中本科生和专科生理论知识较好,学习新知识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但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特别是在护理操作技能上存在不熟练等缺点;中专生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对专业知识理解较难,对护理操作技术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多动手。加之实习生年龄偏小(18岁左右),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有的甚至不喜爱护理工作,读护理专业是因为家长的愿望而读。这些特点也常使得带教处于被动局面。
2临床带教方法
2.1科室基本情况介绍
护生在刚入科室时对其热情接待,主动询问护生基本情况,如实习过什么科室、所读学校、籍贯,介绍科室环境及规章制度,如治疗室内物品、药品的摆放位置,抢救室内物品、药品的摆放位置,抢救器材名称、用途等,拉近与护生的距离,以消除护生刚到陌生环境后的紧张感,帮助她们尽快融入到医院临床工作中,珍惜到医院实习的机会,并对其提出明确的儿科实习目标及应准备的事项。
2.2三基的带教
在带教的过程中根据护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带教方法,在带教专科生本科生时,让她们通过临床的实际病例和具体的无菌操作技术等来巩固在校学过的理论知识,掌握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常规,并在个案的病例护理过程中进行实地指导,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如上主班接收新急性喉炎的患儿过程中让其知道什么是犬吠样咳嗽和吸气性呼吸困难,在处理医嘱过程中让其知道为什么需要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治疗,在病情观察过程中为什么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最重要等。治疗班时让他们参与到小儿输液的配制,并告知每一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在静脉条件许可下,可以让她们完成整个输液过程,在操作中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让她们找到在儿科实习的成就感。在带中专生时,因她们本身年龄偏小,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加之儿科的特点,使得她们不愿意多动手,所以首先在精神上多鼓励她们,让她们知道在儿科实习也能学到不一样的知识,在理论知识方面结合病房现有病种,让她们先预习课本相关知识,再带她们深入病房观察病人情况,知道此病种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常规。在操作方面,利用空闲时间让他们先练习无菌操作技术,如输液的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药物剂量的换算,注射器的熟练使用,让他们熟练后才有信心参与到实际工作中。
2.3院感知识的带教
鼓励护生参加医院组织的院感知识培训,要求掌握消毒隔离、院内感染的基本常识,如垃圾分类,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六步洗手法。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指导监督他们正确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如什么时间需要洗手,洗手的部位,洗手规定各部位的揉搓时间等。
2.4职业素质的教育
从思想道德专业知识、身体心理、组织纪律、文字书写等多方面联系实际进行教育,用自己身边优秀老师的典型事例或发生的医疗差错事例等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吸取经验和教训,引以为戒。
2.5与病人沟通能力的带教
在与家长及患儿沟通过程中让她们知道对患儿要充满爱心,多站在患儿的角度,避免在患儿进食、哭闹及睡眠时进行护理操作,交流时语言要通俗易懂,语调适中,语气温和诚恳,面带微笑,对年长患儿使用安慰性、鼓励性、解释性、赞美性的语言,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与认可。
2.6相关法律知识的带教
关键词:现代社会;基层儿科;护理难点与对策
儿科患者年龄小,不可等同于成人的护理服务,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进展困难、工作压力大[1]。进而导致病房管理困难、护理人员欠缺等后续问题,本文就基层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进行探讨,并总结应对策略,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10所基层医院的35名儿科护士开展调查,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5.1±2.6)岁,工作年限为2~25年,平均工作年限(13.7±3.4)岁。
1.2方法 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所选35名基层儿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难点,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通过分析总结,得到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工作难点主要表现为这样几方面的内容:①患者特殊性,儿科是专为儿童进行医疗服务的科室,所有患者均为儿童,且大部分儿童都未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加上医院环境氛围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儿易产生焦虑、担心等情绪,甚至对白衣医护人员均产生恐惧感,因而哭闹不止,不配合治疗。这种情况下,家属通常对护士的要求比较严苛,但在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不仅医疗软硬设备欠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也难以满足患儿家属的预期要求,医患矛盾随之渐生,极不利于患儿的治疗与康复。例如,给予患者行静脉穿刺时,患儿出于害怕而不停哭闹,陪同家长心疼孩子而不断指责护士操作不当,致使护士心理压力大,难以冷静行再行穿刺,严重时耽误患儿最佳治疗时机;②护理工作压力大,特殊的护理服务对象正是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因素。由于面对的是幼儿,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等要求更高,尤其是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例如,与患儿沟通时,由于患儿不能准确表达出自身感受及想法,护理人员只能通过观察以及与家属耐心沟通来获取患儿的想法,了解患儿的真正需求,这就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能从细节处入手,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③病房不易管理,由于基层医院的病房设施、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儿科病房床位不足,因此当有更多的孩子前来诊治时,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增加床位的情况。病房内增加床位后,相应的护理人员也会增加,由于目前多为独生子女,孩子生病会使父母、祖父母、外租父母均来陪同,甚至还可能有姑姑、阿姨等亲戚前来慰问,致使小小的儿科病房容纳了众多无关人员,从而使病房难于管理。人员的嘈杂会使患儿更显得心烦、燥乱,情绪难以平稳,进而哭闹不断,再加上亲属探望过程中不重视医院卫生,随意扔东西、喂药喂饭不注意处理外流物,从而导致医院空气污浊,增加病房管理难度。例如,在冬季,陪同亲属担心孩子着凉,而紧闭窗户,但室内空气污浊,在无法流通的情况下,致使发生交叉感染,加重患儿病情,从而给儿科病房的管理增大难度;④缺乏护理人员,由于基层医院的发展空间有限,福利待遇不高,致使愿意从事基层护理工作的高质量护理人员非常少。而且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儿科护理人员,通常工作量较多、工作压力非常大,因此难以抽空补充专业知识,再加上基层护理人员能够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致使很多基层的儿科护理人员不愿留在儿科工作,并希望自己尽早脱离儿科的束缚,调至其他岗位。从而导致儿科护理人员人手紧张,甚至存在基层医院儿科护士严重不足的现状。繁忙的工作任务与沉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无丰厚的福利待遇支撑,致使儿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显著低下,从而更易增加患儿家属的投诉机会,给医疗安全埋下隐患,进而频繁引发医疗纠纷。
3 讨论
儿科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导致其一些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各方面的条件有限,导致其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比较多,针对其所面临的难点,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下列几点对策:
3.1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 对患儿的关怀和积极的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首要前提;医院需积极教育护士保持友善的服务态度,并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患儿;对患儿及家属均应微笑服务,主动与陪同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儿基本情况;多关心、体贴患儿,尽量从患儿角度思考问题,满足患儿的要求,并把当患儿当做自己的亲戚、朋友来对待。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讲解患儿所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护理知识,在护理服务过程中重点强调孩子的心理感受。
3.2激励护理人员服务积极性 在基层医院的管理中,可以通过采用激励措施,促进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例如,采用定期考核机制,鼓励患儿及其家属参与相关护士护理工作的评价。对于评价较低的护理人员,护士长需与其进行交谈,了解具体原因,并从思想方面、工作态度方面以及责任意识方面积,积极给予相关护理人员工作指导,引导并鼓励其在未来的工作中,与患儿及其家属均能和睦相处。对于评价较高、颇受患儿及家属喜爱的护理人员,也应当给予相应褒奖,以鼓励其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
3.3政府、医院财政支持 基层医院的财政支持能力,通常与所属区域的经济条件、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等有着莫大的关联[2]。由于儿科性质特殊,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和医院在财政投入方面,可以给予儿科更多的倾斜。这可有效改善儿科诊疗环境。例如,温馨的病房和诊室会让患儿心理得到放松,从而使其心情舒畅,易分散其注意力,有助于医生和护士的诊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人性化的病房环境还可以让孩子们缓解心理恐惧,也可使情绪焦躁的家长缓解紧张的压力。此外,充足的财政支持可使基层医院,有能力购买先进的诊疗设施,对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可适当改善护理人员的员工福利,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当前基层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主要表现为:患者特殊性、护理工作压力大、病房不易管理、缺乏护理人员。由此可见,现代社会基层儿科护理工作中还面临着很多的工作难点,医院要能够及时了解儿科护理工作难点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便于有效的提升儿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韩颖.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11):77-79.
[2]汤小英,汤小坤.临床基层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与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22):498-500.
[3]丁海英.浅析循证护理在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145.
关键词:儿科综合内科;呼吸道疾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干预对策
0引言
在医院的儿科综合科中病人的流动性比较大,患儿的病情也是不稳定,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就对医护人员与床位的要求比较高。为了有效的减少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本次对儿科综合科中的40例患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具体的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选取的是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呼吸道疾病40例住院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有男25例,女15例,患儿的年龄在30天至10岁,平均2.35岁[1]。
1.2方法。对这2年中4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病例资料的整理,发现其中发生感染的主要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并结合患儿的年龄、性别与感染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
1.3诊断标准。具体的诊断标准根据我国卫生部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病情分诊断与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使用的是SPSS7.0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病人的基本情况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