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约能源管理办法范文

节约能源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约能源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节约能源管理办法

第1篇:节约能源管理办法范文

为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在节能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确保我市**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等节能规划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28号)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市政府决定,对全市重点用能企业实行能源审计。通过能源审计,了解分析全市重点耗能行业、企业用能状况,查找能源管理与使用方面的问题,促进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加强节能管理,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审计对象与审计机构

(一)审计对象。根据《**省节约能源条例》规定,本次能源审计的对象是已纳入省级跟踪考核范围的年综合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2007年底以前,完成鞍钢弓矿公司等13家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

(二)审计机构。全市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由市经委负责组织实施。其指定的能源审计机构应具备省级资质。

二、具体实施办法

(一)企业要做好各种原始记录、台账、报表、设备清单运行情况、能源管理制度及管理网络、工艺流程图、企业用能网络图、计量系统、统计、财务系统的准备工作。

(二)能源审计机构按照《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的要求进行能源审计。要准确采集数据,对企业用能状况进行全面的现场测试,做出能量平衡分析,

核定能源消费基数,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完成审计报告。

(三)市经委组织专家对能源审计报告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对不合规范的审计报告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重新审核。

(四)企业根据能源审计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认真实施。能源审计主管部门将跟踪考核整改情况。

三、节能奖惩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节能奖惩制度。对在节能发明创造、节能挖潜革新、节能管理等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浪费能源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处罚;将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考核范畴,严格考核,节奖超罚。

(二)对拒绝能源审计的重点用能企业,市能源管理部门将组织节能监察机构和相关部门对其依法监察,监察结果上报省主管部门,并通过媒体向社会通报。对新建和技改项目将不予审批备案,不予申报各级政府或部门的政策支持。

四、审计费用

能源审计收费严格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相关收费标准,由能源审计机构与企业按能源审计规定协议解决。

第2篇:节约能源管理办法范文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我区能源瓶颈制约,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确保实现“十一五”期末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左右,平均年节能率为4.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5%的目标,经区政府研究决定,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现就推进我区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强化管理为主要抓手,创新机制,抓点促面,节存量限增量,努力形成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驱动、企业和公众参与互动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扶持对象

节能减排项目在辖区内,且纳税在我区的有关企业;区属有关单位。

三、扶持内容

(一)节能降耗

1、促进节能产品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符合国家、省、市节能技术(产品)导向目录中节能产品的技术进步项目,设备技术投资在100万以上的,按其实际设备投资予以相应补助。

2、推进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应用。应用我市十大节能技术(产品)且被我区评为优秀节能改造项目的。

3、推进建筑节能。全面采用建筑节能新标准,包括围护结构节能,应用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的新建或改造的节能建筑工程。被评定为市、省、国家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单位,在享受市里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我区再给予相应补助。

4、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节能应用项目,在取得实际节能降耗效益后,被评定为我区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的。

(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1、开展清洁生产,且被评为我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的。

2、列入我区重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新型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

(三)减排设施改造

1、鼓励企业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经环保部门核实,每减排1吨COD或SO2,分别给予相应补助。

2、淘汰燃煤锅炉。根据城市建设与集中供热管网改造进度,对提前淘汰燃煤锅炉、窑、灶设备的单位给予一次性补助。

3、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提高污染源科学监控水平,按要求完成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建设的。

(四)节能减排公共服务

1、节能减排宣传。对街道社区及有关单位开展节能减排课题研究、教育宣传、培训交流等活动的,给予一定补助。

2、进行全社会节能试点工作。被列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小区或楼宇大厦节能试点工作的,给予适当的工作经费。

3、培育节能中介服务机构。在我区注册的推广节能降耗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专业服务机构,被评定为节能推广优秀中介服务机构的。

4、能耗标准或定额编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行业产品生产能耗标准、能源节约标准、建筑节能标准,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的单位。

5、能源基础工作建设、执法监督。推进工业企业台帐制度建立,按要求公布各种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对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

四、申报程序

(一)在规定时期内,符合申报条件的有关单位,将申报资料经所属区域街道办事处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审核同意后,上报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经济发展局)。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财政局、监察局,根据单位申报情况,核实审定后,上报区政府,经区政府同意后,下达补助资金。

(二)项目补助申报和评定的实施细则由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制订。

五、其它说明

(一)同一企业同一项目,市、区不重复享受政策。

(二)对市、区两级财政配套的补助项目,在获得市财政补助后,区配套部分由区财政补足。

(三)节能项目必须提供由资质单位出具的节能测试效果报告。原则上,节能效果在20%以上给予补助。

第3篇:节约能源管理办法范文

1、计量是基础

1.1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节约能源法,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计量体系,开展计量管理创新和计量技术创新,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发挥基础性作用。

1.2计量工作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在工业企业中把计量工作作为改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效益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计量体系配全计量装置,使资源合理有效配置,降低原材物料的消耗。

1.3部分企业由于产品开发制造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计量检测手段和生产管理不配套,计量器具配备不齐全,造成量值不准确,从而导致产品配料不准,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由于制造工艺失去控制,造成产品质量差,消耗高,效益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1.4要使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先进水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计量体系管理,齐全配各计量器具,完善检测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持续经营、发展。

2、计量保障措施

2,1国家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了“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作为节约能源法的配套法规,原国家经贸委第七号令《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中第十三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各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17167》规定的要求”。

2.2为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以计量为基础节约能源为目标的责任和考核体系,增强计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建立促进计量的长效机制。

2.3为满足计量目标管理要求,结合企业职能设置建立相应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设置能源计量管理部门。

2.4企业设计量管理领导小组,实行企业、分厂(车间)、班组三级管理网络。

2.5企业各级节能管理网络和部门,应发挥节能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应根据企业的能源计量目标,定期组织本部门的节能计量管理活动,各级部门应完成本部门的计量工作计划。各个环节应配各计量设施,应定期统计分析评估各种计量配置有效性和合理性。

2.6计量管理部门根据生产要求,确定最佳计量配置方案,使计量设备保持最佳工况。对日常维护、原始记录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企业内部计量设备的量值能溯源到上级计量标准。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完成能源计量设备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计量。负责制定能源计量器具抽检制度、巡回检查制度、使用及维修保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采购、入库、流转、报废、降级等相关制度。制订能源计量测试点网络图及能源计量器具配各规划,负责解决测试中的计量问题。

2.7分厂(车间)负责建立能源计量器具测试档案,收集能源计量器具测试原始数据、编制、填写统计相关报表。负责完成各项检定和修理任务。

2.8企业要通过“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认证。企业计量管理部门要指导计量管理,中心化验室负责入厂原材料的检验工作。每个生产车间有一到二个计量专职管理员。

2.9计量仪表车间有专业管理人员,全车间设有温度表、压力表、流量表等室,管理体系完备。

2.10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及管理:对外结算的能源计量器具应配备实配台,配备率超过100%;主要二级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各率为98%;企业内部重点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配各率为95%。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率为99.5%,无计量器具从初装到报废未进行过检定。

2.11计量检测数据及应用:成本核算考核到车间的,车间分解到各班组,部分非生产成本和费用分解到个人,检测数据的应用主要在进出厂结算方面和车间之间成本结算,计量检测数据在内部定额管理及工艺设备改造、内部成本核算等方面共用。

3、能源计量跟踪和考核

3.1企业如果没有合理配各能源计量器具,能源管理部门就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能源利用状况也就难以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无法为企业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提供意见,很有可能造成能源浪费,生产成本增加。

3.2随着能源计量器具的种类不断增加,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不断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也不断提高。部分企业设置先进的能源计量器具,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存在资金和认识上的不足,不重视计量器具的配各率,准确度又达不到相关标准的基本要求,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3.3各企业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计量。把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作为增长方式转变为改善计量设施的基础措施来抓,促进企业计量设施的升级,实现通过计量促进节能降耗。

3.4各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计量奖惩制度,安排一定的计量奖励资金,对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将计量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员工的业绩考核范畴,严格考核。

3.5各企业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计量宣传与培训,重点组织好每年度的“5?20世界计量日”。让员工走近计量,感受计量好处,大力宣传普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小常识,形成一种关注计量、支持计量的良好氛围。

3.6定期组织能源计量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计量的技术水平和资源忧患意识。

3.7各级计量管理部门要依据《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精神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各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及有关重点耗能行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各和管理要求,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各情况进行检查;要按照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督促企业定期对所配各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指导企业加强计量管理。

4、能源计量管理、节能降耗方面存在的问题

4.1部分企业虽然重视计量工作,建立了计量检测保证体系,但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不能适应目前节能降耗的需要。

4.2部分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比较薄弱,装备水平低,单位产品耗能高。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落后,没有资金进行节能设备改造,耗能高,效益低。

4.3部分企业感到获取计量技术的信息渠道不畅,对一些计量技术可信性、可靠性不了解,使企业在选用时无所适从。

4.4企业缺乏熟悉计量工作的专业人员,企业计量管理水平不高。

4.5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或者仅停留在口头上,认为能源计量工作是只投入不产出的工作,没有认识到能源计量工作的基础保证作用,舍不得在计量方面投入,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分厂、车间等二级以下计量器具配各率低和不能定期溯源的现象。

4.6企业领导要重视能源计量工作,应熟悉国家能源和计量的法律、法规,组织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要加强企业能源计量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对计量仪器的监督管理。

第4篇:节约能源管理办法范文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提高终端用能效率为重点,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强管理,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按照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并举的方针,近期与长期相结合,自觉节能与管理节能相结合,强化目标责任,增强节能意识,逐步改变用能方式,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目标:以年能源消耗为基数,到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能耗下降15%(平均每年下降3%),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2%(平均每年下降2.4%)。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政府办。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要相应成立公共机构节能领导机构,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实际情况,完善节能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和联络员制度,全面形成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网络体系。

三、建立健全制度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现状,尽快制定节能实施细则。

(二)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按照节能考核办法,完善考核程序和内容,组织对本级公共机构和下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进行考核。

(三)完善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制定、完善公共机构能耗限额、用能管理、能源审计等标准,规范用能行为。

四、实行节能考核

(一)分解节能目标。根据国家、省和市节能目标责任的要求,逐级分解全市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目标。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将节能目标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所属公共机构。

(二)考核节能目标责任。根据节能目标考核和奖惩办法,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和公共机构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建立节能调控机制。加强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工作,实行定期分析制度,全面分析半年、全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制定调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五、加强能耗统计

各公共机构要明确一名负责人分管能耗统计工作、一名工作人员为能源能耗统计联络员。要将及时、准确、规范能耗统计工作作为“十二五”公共机构能耗统计的工作重点,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强化统计分析,为节能主管部门指导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部门单位要抓好所属部门单位的能耗统计工作,并按时向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能耗统计数据。

六、开展能源审计

能源审计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要在继续开展市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向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推进。根据审计结果建立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情况信息库,公示能耗指标。将能源审计、节能技改和合同能源管理紧密结合,对用能系统进行全面诊断,落实节能措施,实施节能改造,挖掘节能潜力。

七、加强监督检查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按照《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的要求,督促公共机构建立能源管理岗位和用能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监督检查。

八、实施节能工程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引导、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积极组织公共机构开展节能示范单位建设。要重点组织实施以下工程:

(一)能耗监测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共机构建筑能耗监测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分表、分单位计量。到“十二五”中期,全面实现能耗监测分表、分单位计量。

(二)用能系统节能改造工程。通过开展能源审计,对用能系统进行诊断和节能综合效益分析,并组织实施节能改造。推行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效节能饮用水系统,推广使用节能型灶具,使用太阳能改造园区路灯、绿地灯。空调系统积极采用变风量、变流量变频控制系统、高效冷却塔和高效换热器等节能新技术、新设备,鼓励采用非电空调等高效节能技术,加强维护保养;供水系统进行恒压控制改造;电梯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改造;供配电系统进行综合电效改造,改善供电质量。

(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对全市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进行调研,制定详细改造方案和措施,鼓励用能单位按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运用新型节能材料与技术,对外墙、屋面及外门窗进行改造,提高围护结构节能效果。

(四)绿色照明工程。加大高效节能灯推广力度,在各级政府机关全面推行使用高效节能灯的同时,重点加强教育、卫生系统及乡镇公共机构高效节能灯的推广使用,积极开展节能灯进校园、进医院活动。

(五)用水系统节水改造工程。将不符合节水标准的龙头、冲洗阀、水箱等用水器具全部改造更换为节水器具,加强维护,避免长流水,防止“跑冒滴漏”。开展中水回收利用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试点工作,推广节水灌溉绿地方式,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九、加强投资审查

各公共机构新建项目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设计时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设备)和新型墙体材料,建设节能、节水、节材和利用新能源的绿色建筑。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要加强节能评估和审查。

十、加强采购管理

各公共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十一、抓好公车节能

(一)加强公务车辆定编管理。实施公务用车改革,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逐步压缩公务车辆配置;购置公务车要优先选用小排量、低油耗和低排放节能环保车型。

(二)完善公务车辆用油管理。制定和完善公共机构公务车辆定点加油和维修管理办法,选择定点加油和维修企业,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加油制度,科学核定单车燃油消耗定额,控制费用支出。

(三)提倡低碳出行。公务用车要科学合理调度,减少车辆空驶里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鼓励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第5篇:节约能源管理办法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降低公共机构运行成本,提高公共机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经区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培训

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公共机构节能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公共机构节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用实际行动支持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会建设。要把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目标和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公共机构,力争各单位、系统年人均能耗比上年度下降3%以上,单位面积能耗比上年度下降2.6%以上,并实现逐年降低。区行管局负责监督、管理和指导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各镇、街道办事处要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加强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确保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倡导“节能低碳生活”,为公共机构节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适时开展分层次、多批次的专项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公共机构负责人、节能工作责任人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条例》相关内容,特别是掌握节能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节能工作的基本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等;要建立节能专项培训的长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公共机构推进节能工作的执行力,实现监督管理与自觉执行的良性互动,确保节能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制度

(一)科学编制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各镇、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将节能目标按年度分解落实,结合单位用能特点和上一年度用能状况,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措施,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

(二)建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目标责任制。各公共机构负责人要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节能工作全面负责,节能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公共机构负责人年度考核评价内容。各公共机构要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将节能目标和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三)建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区行管局要会同区经信局、区财政局等部门制定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考核体系,从建立制度、建设节能管理系统为主的定性考核逐步过渡到以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为主的定量考核。每年定期组织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四)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能源消费计量和统计制度。切实做好公共机构能源消费计量和统计工作,要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试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开展能耗检测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对能源消费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各公共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如实记录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每年2月15日前完成本单位上年度能源消费统计工作,由主管部门汇总后,于3月31日前报区行管局。

(五)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能源消费审计制度。区行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区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综合水平和特点,以人员编制和办公面积为基础,分类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各公共机构要在能源消耗定额范围内使用能源;要依照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开展能源审计;要对本单位、本系统用能系统设备运行及使用能源情况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价,根据审计结果,制定并实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六)完善政府采购优先采购节能产品、设备制度。各级公共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优先采购节能产品的规定,积极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保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七)确保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财政支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有关要求,区财政局和各镇、街道办事处的财政部门要安排公共机构节能资金,用于支持节能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节能改造、先进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节能宣传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活动。

三、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重点环节

(一)抓好公共机构建筑节能。全区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维修改造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调试、竣工验收等方面的规定和标准,严格控制各公共机构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标准,统筹兼顾节能投资和效益。要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建设低能耗绿色建筑,严格控制办公楼、会议室装修标准,杜绝过度装修。

(二)加强公务用车节能管理。各公共机构要从严控制公务用车配备、更新,严禁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和更新公务用车;优先采购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逐步淘汰油耗高、车况差、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建立和完善公务车采购和使用管理办法,实行定点采购、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投保。除特殊公务用车外,积极倡导按车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车。鼓励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三)认真落实日常节能措施。各公共机构要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水电气和办公用品使用管理制度,努力节约能源。

一要抓好空调系统节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定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在用电高峰时段每天应少开1小时空调;对中央空调系统要及时实施节能改造,加强维护保养,坚持定期清洗。

二是要抓好照明系统节能。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坚持人走灯灭,杜绝“白昼灯”、“长明灯”;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改进电路控制方式,推广智能调控装置;推广使用再生能源路灯。

三是要抓好电梯系统节能。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数量和时间,非高峰时段减少运转台数;加强运行调节和维护保养;三层以下办公用房禁止使用电梯。

四要抓好办公设施设备节能。及时关闭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对配电室、网络机房、食堂、开水间等部位的用能情况实行重点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

五要抓好办公用品管理。加强办公用品使用和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领取程序;积极推行网络化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质文件传递;提倡双面用纸,减少重复打印、复印次数,注重稿纸、复印纸的再利用,降低纸张消耗。

第6篇:节约能源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效益

2007年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因此,要大力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全社会节约用电、合理用电。中国的电力工业必须在保持发电装机适度增长的同时,强化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电力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基本概念

“需求侧管理”是从英文“demandsidemanagement”直译过来的,缩写为DSM,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是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二、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完善我国能源开发与使用状况的现实需要。通过政府、电力公司和用户等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用电方式和提高用电效率,可以减少或推迟电网发电装机容量,减少电网建设资金的投入,减少发电燃料消耗,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近几年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电力需求侧管理于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电力公司及电力用户做了大量工作。如采用拉大峰谷电价,实行可中断负荷电价等措施,引导用户调整生产运行方式,采用冰蓄冷空调,蓄热式电锅炉等。同时还采取一些激励政策及措施,推广节能灯、变频调速电动机及水泵、高效变压器等节能设备。从我国近年来的电力持续负荷统计来看,全国95%以上的高峰负荷年累计持续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采用增加调峰发电装机的方法来满足这部分高峰负荷很不经济。如果采用需求侧管理的方法削减这部分高峰负荷,则可以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的压力。据统计,2003年全国有19个省市电力短缺,全国缺少装机2400万千瓦,需求侧管理弥补了800万千瓦,节电90亿千瓦时。2004年24个省电力短缺,全国缺少装机3000万千瓦,需求侧管理弥补了1000万千瓦,节电170亿千瓦时。2005年20个省市电力短缺,全国缺少装机2500万千瓦,需求侧管理弥补了1200万千瓦,节电280亿千瓦时。

四、当前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电力需求侧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始较晚,在管理理念和实施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

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用电效率。电力作为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无论是电力紧缺还是电力过剩时期,都应该从长远意义上节约资源的角度坚持做好需求侧管理工作。而我国的需求侧管理是在缺电的形势下兴起的,很多部门将其作为特殊时期的短期工作对待,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实施错峰、避峰,还没有意识到需求侧管理的真正意义。

2.缺乏足够的法律、法规支持

需求侧管理是社会行为,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持。国外需求侧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了法规体系,并有相应配套政策的支持。如制定需求侧管理的资金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国家能效标准等。但目前我国与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关的只有《节约能源法》和《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少数法律法规,缺乏财政、税务、物价等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支持,可操作性不强。另外,启动需求侧管理项目需要较大的一次性投入,但目前我国缺乏稳定的专项资金来源,影响了电力公司和电力客户参与实施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

3.电价结构不合理

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是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核心,但现时执行的峰谷分时电价结构不合理,峰电价只为谷电价的2~3倍,对用电客户移峰填谷的激励作用不大。另外,两部制电价使用面很窄,两部制电价的基本电价严重偏低,电度电价偏高,仅靠电度电价拉开差距,对用户激励作用也不大。工业发达国家在两部制电价的基础上,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和季节性电价,峰谷价之比可以拉大到8~10倍。

季节性电价对抑制高峰用电负荷,缓解季节性的供需矛盾有很大作用,避峰电价是削减电网高峰负荷、改善电网负荷特性的重要手段,但这些科学合理的电价政策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4.缺乏有力的经济激励政策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社会是最大的收益者,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政府部门应主动引导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健康发展,依靠经济杠杆和平衡机制,制定一些配套的政策和制度来引导和支持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实施。发电公司也同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收益者,削峰填谷后,电网负荷率提高了,能耗减小了,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提高了,但如何量化发电公司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收益,目前仍是一个难解的问题。电网公司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体,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均衡满足供电与销售效益之间的矛盾关系,电网企业均价销售的利益由于实施分时电价可能会受到一定损失,因此,电网公司也缺乏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由于激励机制不足,让用电客户自觉地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也存在一定难度。

五、解决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制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制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行政手段的合法性,确保行政措施实施到位,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常态机制。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较好的国家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如美国先后出台《国家能源政策法》及《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等法律法规,并制定了大量强制性能效标准,对电力公司与用电客户均提出了很多明确、具体的法律要求,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改革和完善电价制度

采取灵活的电价政策,赋予电价必要的弹性,积极推行上网分时电价、可中断电价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峰谷分时电价和季节性电价的应用范围,拉大峰谷、季节电价差距,提高电网负荷率。

3.建立多方激励机制

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以及价格、经济等方面的手段来调动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建议在电价中计列电力需求侧管理基金,为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提供补贴,由电力监管委员会管理并使用。明确供电企业为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而支付的投资费用和造成的损失并给予补偿,以消除供电企业的后顾之忧,提高供电企业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

4.加大力度培育DSM中介组织

合同能源管理是国际上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节能运作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运作的节能服务公司(ESCO)已经发展成为市场机制下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力量。培养、扶持一批商业化运营的能源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分析、咨询、设计、培训、设备维护及节能效果监测服务,并与用户分享节能收益。

5.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措施,作为当今国际先进的资源规划方法和管理技术,也是我国电力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条重要途径。需要对实施的所有主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对节能政策、节能知识、负荷管理知识、科学用电方法和在我国节约能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广泛宣传,并结合开展节能技术咨询和培训,举办节能产品展示、节能竞赛等手段,引导电力客户优化用电方式,使其有助于合理消费和调整负荷,达到让电力客户科学用电,提高用电效率、节约能源和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的。

六、结束语

我国终端节电潜力巨大,需求侧管理大有可为。有预测表明,如果实施有效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到2020年,我国可减少电力装机1亿千瓦左右,超过5个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同时还可以节约8000~10000亿元的电力投资,不仅能大大化解资源、环境和投资压力,而且还将带来巨大的节电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在政府、发电公司、电网公司和用电客户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会使有限的电力能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步伐,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荣:把DSM推向21世纪.电力需求侧管理[N],2000,(06).3~5

第7篇:节约能源管理办法范文

1 目前社会上人们的节能意识薄弱。在节能技术开发和投入不够,节能意识还需要加强,人们普遍对节能降耗的认识不够深,没有深刻地领会到节能降耗在当前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 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缺少创新意识,节能工作只安于表面、不动脑筋,不重视节能技术创新,在生活工作中不注意总结节能降耗方面的好做法、好想法。

3 政府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在节能项目融资,税收等方面缺乏政策引导和支持,设立节能专项扶持资金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4 节能降耗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一些地方虽然成立了能源管理机构,但人员配备较少,任务较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能源监测设备,仪器等。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与节能形势发展尚有一定差距。管理经验、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规范、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不准确、节能管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5 节能评估工作价需加以规范。为了从源头上把好节能关。各地应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应出台《节能评估审查监督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等,对新上和攻扩建项目实行严格的节能评估制度。但在工作中发现一些新上项目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存在伪造现象。

6 对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认识不到位。部分机关单位,甚至有些工作人员对招商引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片面的认为节能工作的开展影响招商引资的进展,在实际工作中有抵触情绪,不能正确对待节能工作,甚至帮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逃避节能审计,节能评估及节能执法。目前,各地招商引资应从长远利益考虑。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发展的快速膨胀阶段,新上项目尤其是招商引资的项目中,高能耗、高排放、科技含量低的项目所占比重较高,且随着发展仍有逐步抬高的势头,这种现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同时,这种现象将直接影响下一步超能耗加价收费、能耗等量淘汰等能耗管理制度的推行。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进一步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

1 扎实开展能源审计,按照《国家相关能源审计管理办法》等的要求,对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企业编制节能规划并组织实施;

2 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健全节能监督管理体系,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扎实开展能效对标活动。

3 引导督促重点用能单位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节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以及宣传培训等,促进企业实现节能降耗。

4 加强节能督查考核。切实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培训,提高执法能力水平,强化执法力度;严格落实《地方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细化日常监督检查,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考核力度。

5 搞好项目备选和示范节能项目争取工作。积极推荐企业参加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专项项目的筛选、论证和申报,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扶持计划。

6 深入开展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强化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现场监督管理,按期组织对节能降耗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复审,帮助企业落实好减免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节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膨胀壮大。

7 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完善节能管理机制,积极推广节能设备和技术,提倡循环生产,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

8 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与资源供应相联系的价格联动机制。按照鼓励低消耗、约束高消耗的原则,对重点能源节约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第8篇:节约能源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能源统计体系;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当前能源统计现状

1.1 能源统计的概况

能源统计是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统计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专门统计。它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反映能源的总量平衡,又反映能源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向。我国现在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是计划经济形成的,原隶属于物资统计,后来归属于工业统计。目前,国家统计制度中的能源统计,主要包括: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量统计,能源加工转换统计,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量能耗统计,能源平衡统计等。能源消费信息中,工业部门消费主要依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的统计报表数据直接测算出全部工业消费。工业部门之外的农业消费、建筑业消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消费、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消费及生活消费除电力品种有直接的消费统计资料外,其余能源品种均参考各部门、各行业有关信息和城调、农调两队的抽样调查资料并采用不同方法测算取得。

1.2 我国当前能源统计的现状

1.2.1 能源统计逐步受到重视

随着能源问题被社会各界关注程度的提高,能源消耗统计也正逐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提出建立“单位GDP综合能耗公告制度”、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家发改委制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原国家经贸委出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各省、市、地区也试图在节能降耗上做出大文章,各种“节约能源办法”、“节能降耗目标”、“加强能耗监测”等文件规定层出不穷。就专业层面讲,能源统计已经不再是一个附属于大工业统计下的“小专业”了,而是被高度重视的“大专业”,各地也相继成立“能源办”专门从事能源宏观监测管理工作。

1.2.2 能源统计制度及网络已基本建立

企业是能源消耗的最基层单位,工业企业又是能源消耗的重要产业,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做好能源消耗统计是工业企业了解生产状况、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全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能源消耗统计要从企业基础工作抓起。现有的能源消耗统计已对能耗主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了基层报表制度,统计网络基本建立,为及时、准确地采集能源消耗数据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2.3 重点能源消耗单位已被纳入重点监测范围

在能源消耗主体行业中,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占整个工业终端消费的70%以上,因此,中国高耗能行业消耗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0%。科学地反映高耗能行业的综合能耗、促进节能降耗,对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能耗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能源消耗统计制度除了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纳入到统计范围之外,对于高能耗行业单位(年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单位)又进行了重点跟踪监测,用统计数据有力地反映出重点耗能单位的能耗水平、结构及趋势,为科学制定节能降耗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 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现行能源统计体系,与过去的能源管理要求基本上是相适应的,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但从目前来看,与中央现在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能源等资源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万元GDP能耗下降指标考核等方面的需要。

2.1 能源统计调查面不全

现行的能源统计制度仅统计工业能耗,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非工业能耗无法反映,就工业行业而言,仅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规模以下能耗无法直接反映。

工业部门之外的农业消费、建筑业消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消费、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消费及生活消费除电力品种有直接的消费统计资料外,其余能源品种均参考各部门、各行业有关信息和城调、农调两队的抽样调查资料并采用不同方法测算取得。

2.2 能源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

现行的能源统计只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没有反映全社会能源的生产、消费、调入、调出、加工、转换以及市场销售和市场供求的指标体系,不能有效地提供能源供给与需求、能源管理与效率、能源资源与生产、能源开发与节能等决策信息,不能全面掌握能源生产、购进、消费、库存情况及发展趋势,对能源节约、能源经济效益、能源生产与需求缺乏预测,使各级能源的社会管理部门制定能源发展规划和考核能源消耗控制目标时欠缺依据。

2.3 能源统计力量不足

目前,统计部门内专职从事能源统计工作的人员十分欠缺,省以下统计部门建立专业统计机构的极少,从事能源统计人员多为兼职,更没有专项经费预算,满足常规能源统计工作已十分困难。力量配备与工作任务明显不协调,使能源统计工作的开展无力深入,更无法开展能源消耗和利用情况的分析研究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宏观管理和经济社会对能源信息不断增长的需要。

2.4 政府重视程度不一,上紧下松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能源消耗统计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然而现在的状况基本是国家提口号,经济学家指不足,但到了下级则变为任务的分解,没能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起来,没有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力促节能降耗的氛围。因此,就形成了各级政府重视程度不一,上紧下松的状况,“节能降耗”的重大责任,最后简单地落到了专业工作人员身上,能耗统计渠道不顺畅,统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5 能源统计的“双基”工作不够牢固

基础和基层是能源统计数据的源头,当前基础和基层特别是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还比较薄弱。在一些能源消费相对较少的企业,能源管理不严,管理渠道多头,如电力消费由财务部门管理,油料消耗由运输部门管理,其他能源品种具体由相关的使用部门管理,整个企业没有完整的能源消耗数据。统计人员只在填报能源年报或能源季报时搜集指标数据,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产量能耗等参考资料。而且基层企业基本上无专职的统计人员,一般由会计或仓库保管员代为统计,能源专业统计知识还比较缺乏,人员不固定,变动比较频繁,能

2.6 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县、区统计部门及基层企业大多没有专职能源机构和统计人员,且企业统计人员流动性大,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在现有能源消耗统计人员中,大多为“半路出家”,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亟需提高。加之能源统计业务培训较少,兼职的统计人员平时工作又较为繁忙,以致对能源统计知识不熟悉、不全面,严重影响了能源统计工作的开展和能源统计数据质量。

3 几点建议

3.1 充实能源统计力量,加强能源队伍建设

3.2 改进能源统计方法,完善能源统计体系

3.3 规范能源统计基础,破解“弱基”难题

3.4 强化能源业务培训,提高能源统计水平

第9篇:节约能源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后勤管理;节能降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生存、发展,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实现发展目标,增收不是惟一的途径,应着重加强内部管理,靠节约支出、降低成本来实现。后勤工作是医院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医院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后勤保障处要率先将节能降耗工作引入到日常工作中,科学有效地推行节能降耗措施,并将其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一、节能降耗的内涵及意义

节能降耗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物排放。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社会和环境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能耗,减少损失和污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迅速发展,能源的消耗也大幅上升。

节能减排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医院经营成本的高低,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控制能源消耗增长,减少污染排放,努力构建绿色环保型的医院,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增长。

二、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涉及物资供应、供电、供水、供气、供暖、设备维修、职工食堂、车辆运输、衣物洗涤、环境卫生等,具有工种多、技术强、范围广的特点。客观审视当前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法降低不合理的资源消耗,减少浪费,提升经济效益,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节约意识薄弱

能耗问题,不仅表现为管理者节能意识的缺失而导致浪费,同时也表现为能源使用过程中因缺乏节约意识而导致的严重浪费。

一方面,现行的能源管理制度中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约束机制,没有“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能技术支撑体系,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及时跟进和完善,特别是节能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节能教育力度不够,有些医院领导对节能降耗工作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节能降耗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缺乏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浮于表面和口号。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节能管理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常抓不放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配套进行。节能制度不健全,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即使存在浪费能源现象也无人问津,能耗管理工作难以顺利推进。在节能降耗工作开展过程中,医院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节能工作的实施与监督,日常工作的好坏全凭职工的自觉性及自身素质,而后勤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的现象,他们没有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 更没有实现节能、环保和综合治理于一体的工作经验,不具备更深层次的能效分析、节能挖潜、节能监管、督查等全方位的管理工作的能力,无法保证节能降耗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

三、强化节能降耗的措施

(一)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社会对能源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能源已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我国是个能源大国,但从人均能源看又是个能源小国,节能降耗是我们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医院管理者对节能工作的重视与否,对一个医院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度与广度起着决定作用。抓好宣传工作,要从思想上去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专题讲座、张贴宣传标语、开展节能知识竞赛等,激发职工对节能工作的热情及积极性,树立“节能减排,有利医院,有利患者,有利自己,有利地球”的低碳观念。

(二)建立高效节约管理系统

构建高效、节约型后勤保障体系要按照“以人为本、节能增效、技术领先、循环集约、完善体系”的总体思路进行,导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推广新技术,强化后勤服务过程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采取“发展、节约”并重的模式,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的创新机制。

1.加强管理,成立节能监督小组

后勤保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抓好节能减排的每一个环节,把节能减排工作落到细处。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保障体系,建立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定期总结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入开展资源节约的措施和办法,并将好的做法推广应用到整个医院中去。同时,应成立节能减排工作小组,层层落实,层层把关,开展不定期督查,对违反管理规定的情况严肃查处,在加大督查力度的同时,建立激励与考核机制,彻底杜绝“长明灯、长流水、无人空调”等浪费现象。对一些设备老化、年久失修的耗能产品进行认真的论证,结合节能提出整改和升级换代的意见,实现从管理中出效益。此外,后勤保障部门应认真查找薄弱环节,积极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从源头上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2.制订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后勤节能工作的制度保障,是对节能管理的具体规定,对实际节能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后勤部门应根据自身情况,联系实际,制订具体的节能管理制度,如对锅炉、空调系统、照明器具、热水系统等一些主要耗能设备合理使用的规范性文件和日常操作手册,使职工对节能工作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建立数字化监测平台,对节能管理的工作实效进行监督;加强分类计量体系的建设,完善能源统计制度;研究并制定分类计量的管理办法,积极推进计量信息化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能源消耗监控及统计制度,做好医院用能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定期公布,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整改落实;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把节能管理的实际效果纳入到对个人的考核当中,并把节能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作为部门年终评价指标之一。

(三)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

1.照明节能

使用高效发光光源代替原有的低效光源,在节电的同时提高照度、显色度,改善照明环境。另外,通过安装照明线路节电器,全自动在线监测电压、电流、自动调节功率,节电率可达20%~45%,节能的同时又延长了灯管30%的使用寿命。

2.空调系统节能

将智能变频节能技术应用于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冰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和变风量风机,一般节能效果可达30%以上,既可达到节能目的,又能延长电机和风机的使用寿命。

3.冷凝水回收利用

一般医院日常的热水供应和冬天中央空调的供应,均采用燃气锅炉产生的蒸汽作为热源,热交换后的冷凝水作为废水流入下水道,若能通过技术改造,将近70℃的“废水”回收到锅炉软水箱或浴室水箱再次利用,既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又可节约水资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建立高效、节约型后勤保障系统,既要提倡传统节能,又要细化管理节能,还要强化技术节能。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做好节约工作,实现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