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智能化管理方案范文

学校智能化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智能化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智能化管理方案

第1篇:学校智能化管理方案范文

一、高校音乐教育琴房传统管理系统的现状

当前,在高校音乐教育琴房传统管理系统中,部分高校出现了琴房分配的难度大、管理的整合性较差、效能低下等问题。具体而言,在分配问题上,许多学校的琴房资源比较有限,许多学生过分强调琴房的重要性,使得不少学校的同学关系相处比较紧张,因琴房问题导致的争执和分歧不断;在管理问题上,许多高校采用委托管理模式,接受委托的学生自身没有决策权,在执行琴房制度的过程中往往比较困难,在管理过程中极易出现推诿、不负责等现象,严重影响钢琴实训课程的有效开展;在效能问题上,部分高校只注重硬件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在一些细微的软件配套设施建设中出现了问题,使音乐教学的组织有效性和学习的氛围打造上大大折扣,严重影响学校的管理效率。

二、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是集硬件管理与软件配套相结合的琴房管理工具,有效融合了当前的门禁门卡、IC技术、LED技术和触屏语音等技术。在协助管理方面,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帮助琴房的管理人员做好相关的上琴记录,实现琴房的分配处理工作,提升音乐教师授课管理水平。在实现技术方面,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IC卡技术实现信息的管理和处理,动态记录管理人员的用琴情况,使持卡人的身份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定,如果不是本人持卡,是无法通过琴房门禁的。IC卡一旦丢失,教师和学生可以到学校的管理中心申请挂失补办。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提高了琴房管理的水平,更好的提升了学校的管理形象。在基本功能设置上,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凸显了五大功能:第一,管理操作简单易懂。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操作界面设计非常简单,操作流程一目了然,即时没有计算机操作经验的人员也能有效操作管理。第二,自动识别身份,智能上下琴。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具有非常强大的智能识别功能,在教师或学生出示卡片时,能够有效识别个人身份,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显示和安排空置的琴房。第三,在数据统计上,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记录教师和学生的上下课的出勤情况,实现到课率的有效统计。第四,通过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琴房做出有效的划分。第五,在权限设置上,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依据音乐的专业设置和实际管理需要设置多名管理员,只有超级管理人员才能有权操作充值、初始化等操作,使管理层面的层次和权责更加明确,有效提升学校音乐教育对琴房的管理水平。

三、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

(一)有效提升学校形象,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学校形象提升方面,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科学有效的实现琴房的高效率使用,保证每位同学上琴的公平性,有效减少了学生间的摩擦和冲突,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同时,系统监控管理能够全程监控到教师和学生在上琴下琴的使用情况,充分体现当前教育的先进化管理理念,有效提升学校的管理形象。在管理效率方面,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琴房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设施,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使琴房的教学氛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管理人员依托强大的硬件和软件管理设施,以及完备的通讯设备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有效减轻管理负担,节约各种管理成本

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有效实现琴房的合理使用,使学生的琴房学习安排得到极大的优化和提升,学生不必需要担心自己因没有琴房练习而发生冲突,方便学校的管理。同时,琴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有效管理数据,实现科学有效管理,减少之前因逐级上报导致的数据误差,极大的提高了琴房管理的办事效率。在成本管理控制上,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减少数据管理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减少维修人员数量,有效的缩减学校的资金投入,极大的节约各种管理成本。

(三)利于家校及时沟通,保证学校奖惩的公正性

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所配备的软硬件设施,能够有效记录学生的进出、离校情况,及时公布学生在琴房的学习成绩以及上琴表现,并以短信息的方式发送给每一位学生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随时随地为上课教师进行留言和回复,有效实现家校间的双向沟通,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同时,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也能有效实现学校奖惩机制的落实。通过对上琴的考勤量化以及上课的动态表现,使考核的标准更有依据,实现奖惩的公正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效节约琴房管理的成本,为学校打造了更加科学系统的琴房管理方案,为部分学校琴房的管理问题提供帮助。通过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体验,使更多的学校享受到智能管理的优质服务,提升学生的钢琴专业技能,提高琴房的管理水平。

作者:偶潇潇 单位: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弘阳,李佩芸.艺术院校琴房智能化管理的探究与实现[J].文教资料,2016(06).

第2篇:学校智能化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 智能,兼容,网络资源,发展

【正文】本人在工作以来,接触的工程由最初的民用住宅、学校教学楼,到后期的商业大厦及城市综合体。作为一名建筑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经常会遇到“智能建筑”这个专业名词。在翻阅了相关技术资料,以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智能建筑”有一些认识和理解。

一、智能小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切实际,只图虚名。应该是在90年代后期吧,也就是智能建筑、智能小区刚叫响为“热门话题”,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极易被房产开发商利用作为广告卖点,把一些只有简单的呼叫对讲、保安监控和网线进户等,本该一般住宅普及的东西、现代居住的必备条件,也称作“智能化”去宣传和吵作,把它作为吸引顾客购房的一种手段。

2、一些产品质量差、性能不稳定或设计不尽合理,如水、电、气三表集中检测的传感器、采集器和传输系统等,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或使用不久就“瘫痪”,要么就误差很大,不能准确反映计量读数,形同虚设,仍需人工入户抄表,完全失去远传和集中检测的意义和作用。

3、从设计到施工,各专业部门不予很好配合,各自为政,各行一套,使系统不完整,不能优化,甚至不尽合理,造成通信网络仍存几套系统,各是各的网线,互不兼容,线路及敷线材料浪费,系统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也是信息传输能力的资源浪费。三表计量方式,有的用机械表,有的用卡式(磁卡、IC卡)表,有的远程读数,有的仍人工抄表,有的预付费购卡,仍然不能统一管理,这就达不到智能化的目的和要求。

二、 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当前的状况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尤其对智能化、智能建筑和智能小区的定义不明确,认识上的不统一和管理上的不规范、不严密,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使人们对智能化小区的认识模糊不清,要么认为“原来这么简单,有几样自动设施就是智能化了”,要么又认为“很神秘,一时还难以实现”,这都是不正确的,使智能化的发展失去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但又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已经迎来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PC设备、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也让居住群体对网络生活、家庭办公和网络住宅的需求日趋依赖,使“建筑智能化”概念也随之推向了更普及更高更普及的一个层面。

三、今后如何发展

随着我们建筑行业水平的发展和成熟,尤其是我们北京作为首都,发展方向也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水平,我想整个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也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无论在整个地区经济和城市建设、居住水平、居住环境等方面,都要到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水平。作为一个建筑电气工作者也是爱好者的本人,觉得应该解决以下问题:

1、坚持和完善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有关部门(例如:质检站)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或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不合格的,必需修改完善,施工安装必须调试校验合格,才能验收使用,不准留尾巴,并且按规定期限实行有效措施,确保智能小区的建设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和使用效果,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2、加强对智能小区发展方向和设计方案要适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如对于通信网接入小区的规划和接入网的方案,它关系到小区信息化水平、对未来接入技术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及用户使用的便利性、快捷性,也关系到总投资和维护管理成本,也就是如何在用户的使用功能、成本、技术的前瞻性三者之间寻求最优的切合点。目前的网络接入技术多种多样,各有各的优缺点,“三网合一”甚至“四网合一”向什么方向发展?(电信方案、有线电视方案、网络方案……)小区内的局域网如何建?光纤是否入户?网络资源做到内外匹配,这都需要技术专家和建筑管理部门提出一些对小区通信网络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第3篇:学校智能化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 弱电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酒店行业的互联网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有线无线融合技术等都在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酒店弱电智能化的迅猛发展。酒店弱电智能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理论的研究。

1 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概述

电力有两种,一种是弱电,一种是强电,前者主要用在酒店和一些智能社区的系统中,后者主要用于照明或机器运转。弱电系统主要包含电话通信系统、保安监控系统、音乐系统、收费管理系统等。

计算机局域网系统在酒店的智能化弱电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办公室自动化提供了依据,不仅如此,它还影响着学校、餐厅、小区的正常运转,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生活。音乐广播系统的传输线是由铜芯绝缘导线制成的,运用所在地区的扬声器完成音乐的播放。音乐、广播系统不仅为人们的生活营造美妙的音乐氛围,传播音乐文化,同时也是及时信息、通知的重要枢纽,在紧急情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保安监控系统在酒店、小区等建筑内广泛使用,是人们生活安定的重要保障。

因此,弱电系统在现在的社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标准,对于提高人们工作生活环境,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的建立是以建筑为平台,在此基础上配置一些功能系统,建设一个投资合理、便利、舒适的空间环境。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要依据职能建筑的实际性质,实际完备节约的功能系统,使系统的设计在经济上合理、功能上完备、技术上先进。

2 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的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在酒店方面有相关的设计标准,但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这就导致全国的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建设的技术层次不一,系统的设计水平也不一样,这样使全国范围内的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的建设具有局限性,难以实现全国范围系统间的互相运作。例如,在计算机局域网系统的设计中,全国范围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便很难实现区域间的信息交流、资料共享,这样便会影响办公的效率与地区的管理。

2.2 建设导向不切实际

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建设、使用等都需要许多部门的相互合作,包括有关的政府部门、业主、设计人员、施工单位等。建设导向的不切实际,不能从实际从发考虑设计、建设,就容易导致设计者、业主、施工人员对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追求不同,因而对设计理念的理解不同,便会难以达致统一的设计方案,从而影响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工程的质量。例如,业主追求系统功能便捷、完备,设计者追求高水准,施工单位希望工程简单等,这就导致设计跟随潮流、施工的技术欠缺,使系统的设计成本高,工程运作困难等。

2.3 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

就我国的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而言,设计者的专业知识欠缺,对于通信、计算机、电气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全面掌握,这就造成系统出现问题时,不能全面的分析整体系统,不能有效、全面的解决问题,而是使各系统独立运行,各部门单独管理。同时,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缺少具有前瞻性、创新性、有经验人员,对于系统的设计便缺乏先进的技术、完备的功能,使系统的功能性不健全,设计不合理,容易在以后的工程施工和维护中出现不便和安全问题。

2.4 对国外智能化产品的过多引用

我国的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起步较晚,在技术方面落后国外。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市场中,国外的设计单位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位置,国内的大多数有关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的产品也引用的外国产品,这就大大阻碍了国内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产品的开发研制,影响了相关设计的发展。同时,由于国外产品、设备的价格昂贵,在产品技术方面与我国的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存在某些出入,安全方面也存在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等问题,这就使我国的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建设不能顺利开展。

3 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的优化对策

3.1 提高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的技术规范

设计决定了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的整体运行,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包括施工方案设计和功能设计两方面。设计方案要以经济性、实用性、科学性为原则,根据系统工程进行规划,通过分析建筑的使用功能,制定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整体的规划系统。对于施工方案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功能、设备进行制定,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系统设计,确保方案的准确性。

3.2 完善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的管理、维护

在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前,要确保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熟悉掌握,把握施工中的重点,分工明确,施工合理、分阶段的进行。在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管,严格把控工程的每个环节,完善监测、管理制度,提高工程的维护效率,使工程中可能发生的隐患降到最低。在施工中,对电缆、电管的敷设,统计施工等做好数据记录,为工程管理和质量分析提供方便。

3.3 学习先进技术,培养专业人才

我国的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起步较晚,在人才、技术方面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在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中要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根据具体的功能、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学习、研究,开发、设计适用于我国的新理念、新技术。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对于专业知识及电气、通信、计算机等知识的学习外,还应不断培训、学习国外技术,培养设计者的前瞻性、创新性思维。

3.4 对集成商进行谨慎地选择

对于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而言,工程的运作模式一般是弱电系统集成商、承包商对工程进行控制管理,或者是业主对各个系统进行整体管理控制。在工程运作中,系统集成商需要对整体的系统设计非常熟悉,能够根据有关智能化产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管理审核,使产品符合设计、主体的需求。同时,系统集成商还需要负责施工、交付使用、服务、调试等工作,在系统设计、工程施工中起主导作用。因此,系统集成商必须具备工程管理、技术管理、组织管理的能力,对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审核,对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进行合理的把控。对于系统集成商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的开展、质量,谨慎地选择负责任的、专业的集成商是工程高质高效的关键。

4 结束语

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管理、施工存在一些技术、建设等问题,这需要设计者、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等部门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通过提高人才素养,借鉴先进技术,提高技术规范、管理等对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进行整体、全面的改善、提升,使系统设计、工程实施、维护等都得到质的提升,确保我国的弱电工程顺利开展,从而提升加快我国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的建设,真正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建设,为人们生活的安定、和谐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益胜.论智能化弱电工程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创业家,2013,(13):45-45.

第4篇:学校智能化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5A;写字楼;智能化;施工质量;管控

中图分类号:TP212.6 文献标识码:A

一 5A级写字楼概念

5A写字楼就是指:甲级写字楼——智能化5A。其包含有:OA(办公自动化系统)、CA(通讯自动化系统)、FA(消防自动化系统)、SA(安保自动化系统)、BA(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五个方面。

二 智能化质量管理概述

5A级写字楼智能化系统如同一个整体的建筑物神经体系,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类对建筑使用性能准求的不断提高,智能化系统工程目前已然变成当代建筑工程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构成单元。5A级写字楼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关键构成单元是由硬件安装、软件开发调试两部分构成。系统硬件安装与土建、装修、电气、暖通、给排水、电梯等专业工程存在密切的施工联系,在此其中,楼宇自动化系统与受控设备的安装及数据接口之间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智能化系统软件通常由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构成,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中心管理平台建设与用户需求存在密切的联系。5A级写字楼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将对于写字楼的使用性能的提高有着十分关键性的作用。伴随着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的逐渐完善,《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等专项质量验收规范的颁布,智能化工程质量必然将会获得显著的提升。

三 5A级写字楼智能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在5A级写字楼智能化专业施工队伍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智能化系统集成商纵使有很少一部分的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人员,但仅仅是这些技术人员对工程管理方面了解的非常少,再加上基本施工力量上非常欠缺,所以并不能承担起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任务。

3.2不少施工部门纵使拥有一些项目管理工作人员,但是这些人员对于5A级写字楼智能化专业技术知识根本不了解,对于5A级写字楼智能化欠缺综合的实施能力。

3.3政府主管部门对于5A级写字楼智能化专业施工队伍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而唯有做好行业管理,创建完善的施工资质审批、审查制度,这样才能够依法对5A级写字楼智能化专业施工队伍现实中的混乱情况进行科学治理。

四 量化管理

4.1量化管理的概念

量化管理是一种凭借科学管理为主要理论依据的管理,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础,以科学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发展成熟的自然科学为效法榜样,以追求精确、定量、客观为目标的管理方法。量化管理在最佳的区域中运用能够有效缩小“磨洋工”现状,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4.2量化管理的运用

在5A级写字楼智能化施工管理当中并没有对量化管理加以重视。量化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假设选用了量化管理,整个施工管理工作就会变得“可视化”。

写字楼智能化工程施工的量化管理是今后确定工程最终目标的首要条件。在施工作业当中,需要强化信息管理,监督工程信息及施工的进行程度,利用施工信息指导工程施工作业,分重点、有步骤的制定施工方案。

智能化工程职工开展量化管理,是科学制定施工规划、完善施工管理、提升施工监管水准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对于不能够量化的工作是不可以勉强的。只有在现实的工程施工作业当中开展科学有效的质量掌控,才能够达到最终的预期效果。为此,要想达到预期的科学掌控,采取量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科学采用量化管理才能够达到经济、市场效益的最大化。

五 5A级写字楼智能化施工质量掌控关键工序

要想确保施工中的各项工作能够保质量的顺利完成,需要在5A级写字楼智能化施工质量掌控中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措施:

5.1组织配备高水准的施工队伍,其中对项目经理、技术总监及质量工程师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对于工程施工队伍当中的关键职位负责人要经过严谨的考核,及进行详细的分工。对项目经理其要具备丰富的弱电系统工程现场管理经验,对施工进展及工程质量承担起相关责任。技术总监要具备丰富的大中型弱电项目规划及实施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突发的各类状况进行科学的技术指导;质量工程师需要对弱电工程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知执行及验收的相关标准,同时需要对相关设备开展定期的检验,保证施工的总体质量。

5.2具备高质量的施工方案。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具备高质量的施工方案,来对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及规划。施工规划一定是对整个写字楼的设计、装修条件等加以认真考虑的,预防在施工作业当中出现需要调整方案的问题。为此,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一定要与其他的设计方案相结合。

5.3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及综合素养。对于施工工作人员来讲,具有的本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要对于实际操作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握。对于工程施工作业当中所关乎到的施工图纸及文件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保证对施工办理工作开展正确的科学指导,在操作工作当中才能够熟知的运用施工工艺,达到对施工作业中进行科学指导及有效掌控的目的。

5.4在施工工作当中,施工布线的综合运用必须要满足相关标准的通用器材,施工中所使用的器材、设备、传输介质及仪表等器具一定要达到国际通用器材的相关标准,同时需要兼顾到所使用器材的兼容性,以便于所使用的器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运用,达到最佳的理想成效。

5.5在施工作业当中,需要针对每一个细小的方面开展科学的掌控,比如,对于施工中的重要管道及管道的预留洞孔等微小的方面都要进行认真的考虑。因只有对施工中的每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之后,才能够保证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现场实行三级质量控制点,在关健工序如设备进场、管线布置、安装粗验、调试验收、试运行结束验收等必须实行三级质量控制点控制;对空调系统施工中除上述三级控制点外如管件组焊、保温、试压、隐蔽工程等必须设三级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管控,确保设备质量、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合格,为安全可靠长期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5.6在施工作业当中通常会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对于这些突发事件就一定要开展科学合理的改良,特别是对综合布线系统的安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与房屋建筑结构存在矛盾的事情出现,为此,为预防此种突发状况的形成就需要在施工前期阶段将这一问题考虑到。在进行施工规划的时候争取能够避免出现对写字楼结构及强度造成影响的因素,但也要保证不会对整个写字楼美观形成不良的影响。

5.7在综合布线系统施工作业完成之后,需要对用户之间的通信情况进行检查,在保证通信畅通的状况之下,需要对智能化系统的连通性及可靠性进行检测,在检测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测试的最终结果以报告的形式交到上级相关部门。在工程检测完成之后需要交由主方开展相关审查。经审查完成之后,需给予三个月以上的试运营阶段,在这个时期当中更需要对于施工质量开展认真的考察,对于技术上不能够达到规定标准的开展技术调整,促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有关施工办理准求,以此才能够确保写字楼能够在预期内正常投入使用。

5.7专门完善的售后服务,积累现场的经验与实际数据,建立合规的技术档案,为日后的设计施工选材等提供依据,实现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结束语:

写字楼智能化施工质量管控对于5A级写字楼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上是本人对日常工作经验进行的相关总结,望能够对同行业有一定的参考性价值。在今后的5A级写字楼智能化施工过程中,依然需要我们对于智能化施工质量进行科学有效掌控,以建设出高质量的现代智能建筑,为智慧城市、物联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比尔盖茨的家[j]. 小学阅读指南, 2003,(z2).

[2] 殷滔, 周平. 5A级写字楼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初探[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6,(01).

[3] 陈典高. 建设单位施工管理之我见[j].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4).

第5篇:学校智能化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专业;校企联盟;一体化发展;开放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33-02

一、智能化行I企业及专业特点

智能化行业企业特点是技术更新及产品升级快、企业规模偏小、一个企业只从事众多智能化方向的个别业务、单个企业用人需求有限、中小企业生产研发能力弱。智能专业在学校属于小专业,招生规模小;专业得不到行业大企业的合作支持;人才培养一直处于无法有效满足行业企业需要的状况。探索学科交叉,具有明显行企及专业特点小专业建设路子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专业发展面临难题

1.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由学校专业完成,人才培养单极化明显,按相同的人才培养规格宽泛地批量培养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因不同的智能化业务而导致的人才个性需求。

2.实践教学设备投资大,运行维护费用高,设备更新跟不上行业发展,教学设备综合效益低。

3.智能化行业技术升级快、专业技术含量高,师资团队培养渠道缺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滞后。

4.行业人才评价标准与学校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不一致。

三、难题破解途径与方法

智能专业校企联盟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专业面临难题的关键,围绕联盟一体化发展机制,充分整合行企校资源,建设专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

1.智能专业校企联盟一体化发展。以往专业与企业合作,处于分散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模式从实践成效来看,与行企及专业特点不相适应。智能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智能化方向众多的专业,但单个企业只从事其中个别智能化方向,且企业类型还包含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维护和系统集成供应商等,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企业,显然不能完全解决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总结经验下,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我院智能专业于2012年提出校企联盟一体化发展,并由我院和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行业典型企业牵头成立建筑智能化专业校企一体化发展联盟。

从文献资料看,国内高职院校对校企联盟合作有不同的探索。如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双核心”专业人才培养校企联盟[1];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构建校企联盟合作模式的探索[2];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以“教学专业联盟”为平台创新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3];武汉工程大学牵头组建的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4]。智能专业校企联盟一体化发展,不同于上述高职院校校企联合合作模式,不同于职教集团办学,向校企联盟一体化发展,是校企“联姻”,重在一体化发展。智能专业校企联盟一体化发展,产学研一体,实现了变“小企业”为“大企业”,变“弱”为“强”,实现技术信息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了人才动态式“联合订单”培养。校企联盟一体化发展找到了符合行企专业特点小专业建设的创新路子,丰富了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2.校企一体建设共同育人协同发展机制。智能专业一体化发展联盟,设立组织机构,制定共同育人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方式、途径等内容,明确校企一体化招生制度,依靠制度保障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施与发展。

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联盟企业人才需求实施一体化招生,招收学生成为企业学徒,企业指派工程师对接学生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双极两地、轮企轮岗共同育人,学徒毕业后,在联盟企业就业。共同育人协同发展机制,使企业与学校找到了利益结合点,企业找到了参与高职教育的动力源,企业主动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企业主动参与专业建设,做强企业服务专业。

3.校企一体构建以模块化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联合联盟企业内相同智能化业务方向企业根据模块核心能力需求研发行动导向学习领域模块化课程,如消防与安全模块、楼宇自动化模块、综合布线模块等,一个模块针对一个群组企业。在牢固的专业基础学习基础上,开展满足联盟企业个性需求和包含技术升级更新的模块课程的学习,使人才培养“点(企业)”“面(专业基础)”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遵循“宽基础、活模块、重应用、突技能”原则,体现行企和专业特点。

4.校企一体共建教研培鉴赛综合实训基地。一体化共研共建共享实训基地,集“教学、科研、培训、鉴定、竞赛”五位一体。共同研发真实工程训练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把工程施工现场资源对接课堂教学,打造“空中课堂”;共同研发虚拟现实仿真教学系统,降低实践教学成本;共同研发实践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考、管”一体。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了校内实践教学真题真做,以项目任务为导向,融需求分析、设计、施工、调试与验收于一体,对训练学生应用技能,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职业素养效果特别好。通过共建,引入行业最新的技术、产品和系统,克服了学校难以完成全部智能化系统建设的难题,使学生的学习与时俱进。通过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成为专业实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校外基地一体,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强化了学生“点”的学习。技能竞赛设备和智能技术科研系统作为专业学生和企业员工学习的重要补充,可培养优秀品牌学子和创新创业人才。

5.校企一体打造产教研团队。校企共同组建一体化产教研团队,通过访问工程师流动站,兼职教师成长平台,教师继续教育平台,智慧工作室等方式,多途径打造“校+企”一体化产教研团队,使专业教学团队成员能上课堂,能做工程,能搞技术开发。

联盟企业技术人员成为名副其实的兼职教师,参与模块课程的教学,将最新的知识、技能、市场现状传授给学生,将工程案例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与工程实境相对接。学校专业教师通过设立在联盟企业的访问工程师流动站,学习最新行业发展成果,服务企业生产,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设立在校鹊摹爸腔酃ぷ魇摇保开展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社会服务,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科研和服务社会能力。一体化产教研团队,使教学科学研究的力量更加强大,教师、联盟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教学、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6.校企一体推动学校人才评价与行业人才评价标准互认。与联盟企业共同建立行业人才技术认证基地,实现行业企业人才评价标准与学校人才评价标准互认、互融,推动智能化行业人才评价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

四、结束语

智化专业校企联盟一体化发展是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重要探索,并具有浓厚的专业特色。小专业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应该有其自身的规律,行企特点对专业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校企联盟一体化发展能很好应对行企及专业特点,解决专业建设难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占军.高职院校“双核心”专业人才培养校企联盟的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20-22.

[2]杨莉,程书红.构建校企联盟合作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03):49-50.

[3]王炳华.以“教学专业联盟”为平台创新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1,(01):103-105.

[4]吴元欣,等.化工专业联盟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1):1-4.

(Depart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Hangzhou,Zhejiang 311231,China)

第6篇:学校智能化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能化仪器;教学改革;自主学习;创新学习

引言

技术、教育和社会三者的关系在2017高等教育版《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得到了充分体现[1],该报告指出,技术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教育和社会的改革进步。国家2015年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纲要,明确信息技术等9项任务与十大重点领域[2],这些任务与重点领域都急需大量精通智能控制、智能化仪表的高技术人才,这也为测控技术与仪器类工科专业的智能化仪表及相关课程建设指明了革新的方向[1,3,4,5]。本文对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工科课程《智能化仪表》的教学变革进行研究,提出了一整套教学实践应对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智能仪器课程教学现状

智能化仪器是工科自动化类、信息类、电气类等专业核心类课程,该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强,讲授知识点、重点难点多,学习难度大。通过对智能化仪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智能化仪器和仪表的设计、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及独立科研攻关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传授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工程应用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内容与工业实际紧密度不够。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不能将工程实际中的典型智能化仪表、典型应用案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较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课堂教学、实践方法缺乏系统性模式。在人工智能、移动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推动下,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手机移动接入教学、互联网在线学习、虚拟实验室、网上慕课、创客等教学新手段,但针对具体智能化仪器课程教学和实践还没有形成高效的面向这些新技术的教学实践管控体系。3.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掌握有用技术和形成真实能力的教学模式还没形成。现有智能化仪器课程教学中,教与学还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4.课程教学的专业化和学生学习的深度化、终身化引领不够。目前智能化仪器课程教学,还不能提供足够丰富的教学资源,还不能做到课堂学习和课下(在线学习,移动接入学习等)学习的充分融合,课程还不能提供足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课程对使学生具备未来职场所需的技能,了解课程与真实世界间的联系,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互相协作、自主学习,掌握学习内容”,实现深层学习的引领不够[1,3,6,7]。

二、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化仪器课程教学改革

在总结智能化仪器课程教学已取得教学成果和典型应用实例效果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开展智能化仪器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具体包括,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形态化划分模式改革,基于多技术支持的复合教学方法改革,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实验管理系统研究,以及课程专业化授课队伍建设改革。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形态化划分模式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采用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统一的教材。同时,物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接入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解决方案,这将深深影响着高等教学过程。鉴于此,将智能化仪器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多形态化划分,具体划分为:课堂讲授内容,在线讲授内容;基础理论内容,技术应用内容,综合应用技术内容;必讲内容,选讲内容,自主学习内容;专项技术内容,综合应用内容等。

(二)基于多技术支持的复合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依旧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由于智能化仪器课程具有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基于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智能计算技术等,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引入了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方法,以社会和学生未来职场需要为引导,教授学生真正有用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有用的技能。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实验管理系统研究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智能化仪器课程的教学和实验管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1,2,3]。基于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或者应用技术,例如,物联网技术、智能计算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大数据等技术设计开发了智能化仪器的新型教学实验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化仪器在线综合课程评测系统,智能化仪器视频公开课系统,智能化仪器创新创业网络实验室,智能化仪器在线仿真实验室,智能化仪器远程录课授课系统,智能化仪器教学网络论坛,智能化仪器移动教学系统等。

(四)课程专业化授课队伍改革

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社会和教育环境不断变化,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教育者已经远远超越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而逐渐成为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1,2,6]。为此,信息技术推动下,课程授课教师必须向专业化方面发展。1.面向职场需求的动态课程组。整个社会和未来职场对人才的要求折射到教师专业发展领域,深刻影响教育者的角色:除了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师还必须应对人口结构转变、入学率变化和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为毕业生提供全球视野下21世纪工作环境所需要的技能[1,7,8,9]。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关注社会和职场的相关专业和技能需求,而且要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这些技术和技能。这样给授课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我们为智能化仪器课程设立了面向职场需求的动态课程组,课程组有3-5人组成,分别为:基础理论技术教师,负责基础理论技术研究和讲授,主要由智能化仪器课程专任教师担任,讲授智能化仪器设计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设计方法;基础技能实践教师,负责基本实验实践项目研究和讲授,主要有控制类、电气类、信息类、仪表类等多个学科的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组成,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多学科技术知识进行简单项目开发的技能和能力;工程综合创新实践教师,负责工程综合创新项目研究和讲授,此类型教师主要聘任来自企业、研究所等一线市场的专家、技术骨干,最大限度地拉近教学和市场、职场的距离。2.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建设。21世纪环境下,提高数字素养是对所有人的要求,它不仅指能够使用数字化工具,还包括利用特定的数字化技术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1,2,10,11]。为了提高智能化仪器课程组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1)设立了“信息化教学奖金”,奖励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获奖的教师积极探索各种前沿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方式,如自适应学习、视频访问、数字档案、混合式学习模式[1,10]等;2)设立教师信息化进修培训基金,为课程组老师进行信息化应用技术进修和培训提供资金支持。

三、课程改革的特色与创新

本研究提出的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智能仪器课程教学改革,较现有的一些课程教学模式有诸多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教学模式有机融合

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对于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智能化仪器课程需引入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方法,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方法等,不设置固定的教学项目、实践步骤,教师只规定合理项目范围和要求,由学生主动去查询资料,自行设计方案、步骤,再与老师同学互相探讨,完成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面向职场和培养有用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终生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二)专业化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设立专项奖励和基金,制定培养计划,加强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提高,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并且深入实践,做项目、做课题,根据社会实际和职场工作需求,选择合理项目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丰富课程组教师组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校内专任教师与兼职企业教师一直处于交流与合作中,校内专任教师走进企业得到学习锻炼,企业工程师的协助教学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实用性。

(三)有效整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自适应学习技术、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实验管理系统的研究,从新构建了智能化仪器课程的学习空间,实现了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在线实验、网络化仿真、校内教学实验室、企业教学实践基地、大学生学科竞赛等教学资源的融合,整合了课堂、学校正式学习和网上在线学习,视频远程教学,企业工程实践等非正式学习模式,大力推动了学生移动学习、自主学习、自适应学习、创新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第7篇:学校智能化管理方案范文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教学环节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各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环节、轻视实践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目的性和系统性研宄不够,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缺乏连续性、科学性。在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上照搬照抄理论教学的考核方法,无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甚至存在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或者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明显,这不仅影响后续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也影响理论教学的效果,影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部分实验课程教学理念陈旧,基本上针对理论教学的知识性验证,缺少相关课程和相近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与验证,学生所学知识不连贯,缺乏系统概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各司其职,缺少沟通;实验教学时间短,没有真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没有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课程质量监督体系和学生成绩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程不重视;从事实验教学人员大多年轻,实践经验缺乏,实验教学不深入,效果欠佳;缺少学术交流氛围,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和参与具有明显专业背景的科研项目和工程技术等。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与操作模式,切实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综合和实际工程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另外,我国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教育对实践教学特征的理解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因为强调建筑电气工程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就片面地理解为,在建筑智能化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把工程实际操作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二是因为强调建筑智能化教育必须深入实际工程环境,就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去某些企业熟悉建筑智能化工作的过程和具体的工程技术处理措施;三是因为强调必需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而片面认为应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直接教学目标。对此,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出发,通过对建筑电气实践教学改革的研宄与探索,改变当前建筑智能化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以适应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教学要求。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设想

结合多年从事建筑电气专业教学的体会,笔者认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构建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具备坚实的建筑智能化基本理论教育基础上,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建筑智能化应用型人才。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是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发展而形成的新技术,它集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于一体,是一门综合的行业,学科知识更新快。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建筑智能化技术与电气工程技术的融合,毕业生需要既具备建筑智能化专业的实践技能,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的快速更新和现场条件、需求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建筑电气人员的需要。因此,在建筑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不能忽视专业基本理论教学;逐步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加强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制定出符合建筑智能化‘‘应用型人才”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专业发展规划、相关课程建设计划和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实施实践教学,需要建立完整配套的电气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应包括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与毕业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在实习教学的设置方面,与理论教学一样,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均要精心编制教学大纲。各种实习都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认真撰写实习报告、完整记录实习内容、仔细分析实习情况、归纳实习心得。

课程设计要强调专业课程的实用性、综合性,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相应的指导书和任务书。通过合适选题,锻炼学生全面分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训条件,为愿意和有能力的同学提供试验平台,从而可以让他们体验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概括与总结,要认真抓好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审题、设计指导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建筑电气智能化专业的思想、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实际工程训练和一定的科研工作训练。毕业设计要制定相应的指导书和任务书,要抓好全过程监控与考核,强化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管理是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而毕业设计的考核(答辩)是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衡量毕业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基本理论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课程的结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中,各课程之间是既相对独立而又紧密结合,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与专业课教学相互呼应。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时间应合理分配,让有些课程的教学可在实践中完成。例如:《电子技术》《建筑消防控制系统》等课程,以解决学生对电子元件不认识和对电子设备概貌知识贫乏等问题,以便加深学生对建筑智能化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是对前面所学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提炼与升华,以体现建筑智能化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

建筑智能化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每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根据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验证性(设计性)实验;为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建立直观的工程印象,应尽量采用相对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环境的实验装备进行实验,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如同置身建筑电气工程实际生产的真实环境,从而达到实验目的,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扩大综合实验设备规模和涉及面,提升实验水平。建筑智能化专业的所有专业、综合实验室要对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都可以来实验室进行课程实验,实现兴趣制作,以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实验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介绍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设计、安装、调试、测试与运行的全过程。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培植完善的校外实习场所

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程专业,所以利用各种条件与企事业或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签定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协议,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可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加大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培植完善的校外实习场所,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建,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合理配置与使用,并努力使实习基地尽可能涵盖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有些实习可以安排参观、考察,也可以是上岗参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实习时间一般不长,每学年将安排一次。

另外,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的技术及施工部门实习,请企业电气工程技术人员讲解有关产品的电气控制原理、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等相关问题。通过这种组织方式的实习,给学生们制造了身临其境的机会,接触实际工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而且,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现场实习,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演练,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增强对建筑电气工程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电气智能化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争取现场生产与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课题,使学校在社会上得以延伸发展,为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从而使学校和企业获得双赢。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实践教学的效果与实践教学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密切相关。普通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实践经验不足,理论脱离实际,为此,各高校应与电气工程相关的企业建立联系和交流机制。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鼓励并组织部分教师到企业、相关研究所等进修,让他们接触、熟悉电气工程实践,积累实践工程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拓宽知识面。同时组织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学经验,邀请现场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讲学;组织有关企业与学校参加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自己所获得的实践经验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科研工作是教师建立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鼓励教师积极争取并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撰写专业学术论文。通过做项目、写论文,既可以提高教师实践工作能力,又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授课水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在研究工作过程中,拓展知识面,培养兴趣,增长才干。

(五)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合理设置实践性教学考核方法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规范与完善,必然需要运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这是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点。电气智能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环节多,内容丰富,因此,对实践性教学的考核,最好通过答辩与实际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提问、实际操作的检查,可以综合考核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结语

第8篇:学校智能化管理方案范文

做好后勤工作是确保学校教学中心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中小学校都要从抓好后勤工作入手,积极筛选符合后勤工作特点并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人员,组建或调整学校后勤工作队伍,只有健全和完善后勤队伍,才有做好后勤工作的基本条件。这项工作一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领导重视是关键。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后勤工作队伍建设就将成为一句空谈,只有学校领导对后勤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大力支持后勤工作,为后勤各个工作岗位配备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2.人员的合理安排是基础。后勤工作千头万绪,要有效开展工作必须按需设岗,实行层级管理。首先必须选择综合素质高、能干肯干、甘于奉献、脚踏实地的好干部担纲后勤管理领导职位;其次必须选配优秀专业人才充实到各个工作岗位,只有这样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3.工作队伍的素质是保证。后勤工作主要服务于学校师生员工,重在服务,服务质量的高低就完全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必须加强服务意识教育,强化窗口社会形象的建设,队伍素质的培养就显得不可或缺。

二、服务型后勤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服务一直是后勤工作的灵魂,因为它始终贯穿后勤工作的全过程。中小学的后勤工作效率仍然存在问题,服务层次不高,高高在上,等人求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竞争和没有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造成的。为了改观后勤传统工作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必要推行后勤社会化,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总体上看后勤社会化是我国目前正在广泛推广和实行的一种新管理形式,也是中小学后勤工作改革将面临的一种必然趋势。目前,这种社会化态势必将会影响中小学后勤管理的改革方向。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这也要求中小学后勤工作要居安思危,要彻底打破旧的条条框框,从思想深处重视后勤工作改革的深化。要提前做好转型工作的思想准备,从学校层面首先就必须重视,要从长计议。同时也要求对普通管理人员克服传统的管理思想,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投身到后勤改革洪流中来经受市场经济的考验。中小学后勤是一集项性工作,涵盖内容宽广,在这种背景条件下,要适应当今学校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一支团结、和谐且又特别能战斗的服务型后勤工作团队,以管理团队的力量来完成好后勤工作的各项任务。

三、管理体制

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后勤工作管理体制的构成是确保后勤工作能够健康发展的保证。中小学管理层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了解中小学后勤工作所涵盖涉及的学校各个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严格管理制度规范其工作。只有制度的完善后,其管理才能够上水平上层次。建立现代化的后勤工作管理体制必须紧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在人员配置上也要紧跟现代化发展的形势,引进或聘请思想品德好、才学高、懂得应用现代化设备的后勤工作管理人员,除此之外学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如外出学习、就地加强文化修,整体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落实现代化的后勤工作体制,重要的是选好校级领导和后勤部门的领导,选拔服务思想和意识强的管理人员走上领导岗位。

四、工作程序

后勤管理水平是否高,集中表现在如何实现既定的工作方案,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管理者必须思考设计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理念先进、符合形势需要的工作推进程序。后勤工作服务的目标是为本校正常运行全面展开工作,完善的工作程序可使得后勤工作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彻底改变过去领导说了算,建立制度制约人的行为的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内耗,提高管理效率。

五、科学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1.后勤工作科学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是源于网络的普及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结果,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条件下实现的。

2.后勤管理实现科学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离不开掌握现代技术的工作人员。科学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是后勤管理发展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培养精于现代技术手段的人员,做好人才战略储备和培养工作。

第9篇:学校智能化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字:大数据应用 高校英语教育 教学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33-02

在社会生活网络化的今天,大数据早已渗透到了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网民数量的激增及其在互联网世界留下的痕迹成为刻画和预测人类行为与心理特征的重要依据。教育是社会子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受大数据的影响也较为深刻。在大数据处理技术最为发达的美国,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数据分析以超过80%的精确度预测学生的升学情况,由此可窥大数据对于教育系统的深远影响。在我国、大数据对高校教育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网络选修,远程教育屡见不鲜,智能信息化教育平台建设也逐步在各大高校普及。但是大数据对于高校教育的影响仍处于初级阶段,仅仅在借助互联网平台淡化学校界限方面略有小成,对于如何通过智能信息平台,进一步深挖数据信息仍旧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高校英语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网上英语授课平台层出不穷,不少高校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英语教育信息系统。然而,网络课程的学习效率、英语教育信息系统的利用情况并不理想;通过大数据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特点与心理特征信息等更是难上加难,更不用说进行行为预测等事项。因此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成为各大高校分析、探讨的重要课题。基于大数据的高校英语创新探索既是潮流使然,又是需求所致。

1 大数据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家提出“大数据发展”以来,大数据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但对于教育系统而言,改变现有模式,迎接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时间与财力的支持。由于各高校情况不同,大数据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尤其是英语教学方面的应用表现参差不齐。基本可划分为4个层次。其一,基本未使用或构建大数据相关应用;其二,进行简单的数字化教学,初步运用到大数据;其三,借助现有较为成熟的英语网络平台,开展英语教学,部分实现数据的信息采集和挖掘,能够模糊了解学生需求;其四,独立构建或者借助第三方构建高校英语教育信息系统,完全实现大数据的信息采集、挖掘、分析,可自动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

1.1 基本未应用大数据进行英语教学

大数据应用于高校英语教育首先需要学生学习行为数字化与过程记录的系统或机制,但这些系统的构建需要相应的时间进行调试,也需要相应的经费支持。这些对于部分高校而言需要时间去执行。因此,部分高校仅仅可以实现将英语相关学习材料上传至互联网平台进行分享,没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数据采集,更不要说针对数据进行挖掘,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

1.2 初步应用大数据进行英语教学

互联网的普及为教育增添了新的渠道,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新的教育渠道。目前,不少高校通过与网上教育公司签约,在校内增设“英语网课”。网站通过记录学生的访问次数、访问时间、访问内容等简单信息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初步实现大数据的简单应用。“英语网课”模糊了校园的界限,为学生扩展了学习的资源库和学习视野。也有助于英语教师初步观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此类做法在不少高校已经展开,并已经对高校英语教育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1.3 借助第三方成熟平台开展大数据教学应用

高校借助第三方开发较为成熟的平台进行英语教育。此类平台具有较为完善的跟踪记录数据收集端口,能够初步实现高校英语教学所需的信息采集需求。高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对此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挖掘,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能力、特点、心理动态等形成较为模糊的认知。同时,由于平台上教学资源丰富,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学潜能的发挥,且有助于师生互动量增加,使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多元化,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在较为知名的高校开展得较为普遍,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4 构建独立的英语教育信息化系统

由于独立开发或借助第三方开发信息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采用此类方法的高校并不多,但是此法在彰显校园特色,教育特色以及人文特色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同时,构建独立的教育信息系统可以留一些特别的端口,博采众家之长,建设系统更为健全的信息系统,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更为详实的数据,制定更为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目前此类大数据应用相对较少。

2 大数据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不健全

大数据的应用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离不开学习过程的数字化。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均未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数字化,因此数据采集变得困难,进而难以形成较为严谨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2.2 教学思想未转变

虽然高校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将大数据应用于教学系统中,但是由于教师思想较为陈旧,或不想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使得不少高校的数字化教育或者网络英语教学系统形同虚设或者利用率极低。

2.3 应用技术能力待加强

应用技术的能力并非仅仅指运用大数据分析能力,而是指高校教师对于新的英语教学方法的适应,新的英语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力。部分高校老教师不擅长使用计算机,对于网络教学方法应用能力不强,存在抵触心理,或有些教师虽不抵触但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效率低下,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只有行为信息记录,没有教师的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也难以形成较为有效的学生形象刻画,更难以形成较为合理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3 大数据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探索

数据分析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个性特质,从而产生个性化教学方案。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应转变原有的“按班级平均水平授课”“定期能力测试”“集中教学管理”等方法,逐步摒弃由传统教育数据采集获得的、彰显学生群体水平特质的数据。同时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逐个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表现,分析其学习特点与个性,进而形成一套最适合该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要尽快转变高校英语教学思想,积极构建英语智能化教育平台,学会利用大数据发现学生需求,结合平台实现个性化教育。

3.1 高校英语教学的思想转变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开始,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数字化将有助于教师对其学习相关数据的挖掘分析,制定属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法则。目前很多高校开始使用远程授课、开展英语网络第二课堂、开通高校英语网络教育信息系统等,但仍有一些教师对高校英语教育的理念非常传统,在其教学过程中英语网络教育信息系统等形同虚设,难以很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高校应结合时代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现有的英语教学体系进行革新,改变高校教师英语教学理念,积极优化高校内部的信息化、数字化英语教学工作建设,加强各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3.2 构建英语教学智能化平台

构建独立的英语教学系统将有助于本校英语教学全程信息化、数字化,有利于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发现。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英语学习课堂进行学习。例如充分利用现有较为成熟的平台或者模式,如“慕课”(MOOC)“多模太”(MODULE)和“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等形式开展教学。由于借助现有网络平台难以挖掘更多的信息,而开发新系统成本较高,因此建议学校与现有较为成熟的网络英语教学平台合作,在其平台的基础上设置个性化信息抓取端口,更多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

3.3 利用大数据发现需求,制定个性方案

通过构建英语教学智能化平台,收集更多学生学习行为信息,教师应仔细分析其学习特点,譬如,学生是习惯于规律性学习还是突击性学习,擅长听、说、读还是写,最近在什么方面进步较为明显,在什么方面有退步或进步不明显,什么时间段学习效率较高等,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学生近期最需要进行学习的部分,即学习需求。

根据教师归纳总结的信息,结合其行为特点,制定较为详细的培养方案,并根据其后期反馈情况,不断改进培养方案,使其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对英语的兴趣,形成良性的英语学习循环。

总之,大数据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是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要想让英语教学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有长足进步,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投入。

“硬件”方面较为理想的状态是学校有自己的英语教学信息系统,能够自动智能化生成学生培养的相关意见,在此基础上英语教师根据其多年教学经验,对其进行改进。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实现该项目标,因此建议学校尽可能与现有较为成熟的平台进行合作,尽可能使其更加符合高校英语教学需求,能够具有较为智能化的跟踪记录及分析模式,使其运用起来更为便捷。

“软件”方面,建议高校同学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学校提供的英语教学硬件系统,以便更详细地捕捉到英语学习行为数据,而高校教师尽可能利用这些数据分析得出较为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也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改进大数据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晶.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英语学习资源的个性化精品服务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6(8):220-221,231.

[2] 颜健生.大数据时代高校英语数字化教学的转型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5(3):79-81.

[3] 晏尚元.英语语言学课程学习策略与效果相关性研究――基于英语专业127名学生的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