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火灾的因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315-02
一、山区农村森林火灾事故发展态势
近年来,山区农村森林火灾事故呈现出频发趋势。G镇作为位于大别山区的山区森林绿化典型镇和森林防火重点镇,也经受着日益增加的火灾考验。G镇森林火灾已发展成重要的社会灾害,呈现出以下特点:数量上,G镇森林火灾呈增加态势。2010年发生森林火灾5起,2011年7起;2012年10起;2013多达15起。时段上,G镇森林火灾呈现出与特定节日相关联态势。除夕、春节、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等是火灾集中发生阶段,与这些节日相近的时段也是火灾频发阶段。例如,2011年由于天气干燥等原因,G镇除夕和春节期间发生森林火灾5起。2013年由于天气晴朗,12月份即发生森林火灾4起。区域上,森林火灾起火点往往位于各宗族祖坟山区域,即祭祖烧纸钱、放爆竹引发火灾较多。这些区域往往位于自然村组后山、前山等,离居民区不远,森林火灾发生后会迅速蔓延到大山、高山区域,形成大面积森林火灾。
二、山区农村森林火灾事故的诱发因素
从自然因素角度观察,山区农村发生森林火灾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异常天气现象增多。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异常天气增多。G镇已出现了多次暖冬,自2008年雪灾之后,G镇春节期间大多天气晴朗,且晴朗天数维持较长,导致天干物燥极易着火;二是绿化率提升,虽然绿化率提升有利于空气改善,但绿化率提升也增加了火灾风险。随着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力度加大,G镇过去作为耕地或旱地的区域要么栽种了树苗,要么诱生了野草。近年来,G镇大量靠近住宅、坟山区域已被绿树、野草所覆盖。这些绿树和野草在冬季会干枯,成为着火因子;三是山风因素,G镇沟壑连连,山峰林立,使得山风较大,特别是冬季,时常会出现山风,各种火种在山风作用下,会蔓延到易着火的区域,引发火灾,并且火灾在山风作用下,诱发大面积森林火灾。
从人为因素角度观察,山区农村发生森林火灾既有农村传统习俗因素,也有农民行为习惯因素。G镇作为山区小镇,其传统习俗流传较为明显,G镇农民在除夕日、清明日、重阳日等都会上山祭祖,祭祖过程中会烧纸钱钱、放爆竹,产生火点,G镇农民也会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大批量放爆竹,这也会引发火点;另外,G镇习俗中也存在死人后要烧纸钱钱、放爆竹及烧纸钱屋等习惯,特别是烧纸钱屋,往往烧火面积大而因引发火灾,2013年12月份,G镇发生了2起为死人烧纸钱屋而引发森林火灾事件。农民行为习惯会成为诱发火灾的因素,一是不少农民在农闲时烧草料或梯田沟岸野草以促进耕田肥沃度,由于操作不当,或防火意识不足,导致烧稻草、烧野草时引发更大范围火灾,并进而蔓延到山林区域;另一是由于农民防火意识缺乏,在山林中祭祖、耕作时抽烟,在山林中行走时丢弃烟头引发火灾,G镇近年来出现了因在山林中丢弃烟头而引发火灾的事件。
三、山区农村森林火灾事故的负面影响
山区森林火灾事故发生和增加带来了系列损失或负面影响,特别是着火面积大的大型森林火灾,往往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
一是抵消了山区绿化成果。山区农村森林火灾发生后,会造成大面积树林被毁。2011年,G镇有山头被整体烧毁,导致2012年该过火山头变成荒山。由于近年发生了多次火灾,由此导致了不少山头变成荒坡,G镇多年来绿化成果被火灾部分抵消。
二是带来了作物或房屋损毁。有些区域的森林连接农田甚至住宅,发生森林火灾时,部分耕种农作物会被森林大火损伤,甚至部分农户住宅也被大火烧毁,带来严重经济和社会损失。G镇发生的多起森林火灾中,出现了7起烧毁农作物和3起烧毁房屋的情况。
三是引发了农村空气污染。森林大火会产生大量浓烟和烟尘,当大气条件不利于烟尘和污染物扩散时,产生了大气污染问题。G镇在2011年及2013年春节期间即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
四、山区农村森林火灾事故的治理现状及其问题
随着森林火灾增加及森林防火力度加大,G镇作为森林防火重点镇,近年来也采取了一定的森林火灾事故治理举措。表现在以下层面:
一是建立了一定量的森林防火标识。G镇在位于主干道路的位置树立了森林防火宣传栏和标识牌。二是确立了森林防火责任人制度。G镇由于属于森林大镇,每个村都配备了护林员,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及森林火灾报告。三是建立了防火通道。G镇部分具有景观功能的山峰已建立了防火通道。四是建立了火灾引发者惩治机制。G镇近年来对重大火灾引发者采取了诸如拘留、罚款等惩罚措施。
虽然G镇在森林防火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相对于火灾不断增加及火灾扑灭工作不力的现状而言,G镇森林火灾治理还存在着一系列不足。
一是森林防火标识体系建设不足。只在主干道建立防火标识体系,在其他区域未建立标识体系,且在防火标识内容中未提及诸如惩罚、追责等问题;二是森林防火责任人工作不力,由于森林防火责任人负责森林面积大,给予待遇低,森林防火责任人功能较弱;三是防火通道建设不足,G镇只在大山和重要山区建立了防火通道,在小山、邻近居民区的山区未建立防火通道,另外,有些区域已建设的防火通道由于疏于治理无法发挥防火功能;四是火灾引发者惩罚有限。G镇近年虽惩罚了一些火灾责任人,但惩罚力度小,导致惩罚警示作用不够。
除此之外,G镇在防范和治理森林火灾方面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公共消防和灭火设施建设不够。目前,G镇缺乏专门消防设施,包括消防站、消防车辆以及消防器材等。由此出现火灾后,需要到其他地区调动消防力量进行消防,因此会延误消防时机。并且由于着火点位于山林中,常规消防设施无法发挥作用。G镇2011年一次森林火灾中,虽然政府出动了消防车,但消防车只能停在主干道上,无法到着火地区进行灭火。二是对自发打火者奖励不够。大多数森林火灾多是依靠附近村民自发打火才能扑灭,然而,由于自发打火者没有获得政府奖励或给予补偿,自发打火者已逐渐减少,2013年部分地区出现火灾后,村民围观而不愿上山灭火。三是防火宣传和警示工作不够。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特定时段和区域,如果政府及村组组织加大防火宣传和警示教育,特别是入户宣传和警示教育,能够取得一定防火和灭火效果,但G镇政府和村组机构未开展此项工作,防火灭会处于自发自为状态。
五、山区农村森林火灾事故的治理建议
一是加大防火标识体系和防火通道建设。要注重建立覆盖范围更广、数量更多的防火标识体系,在主干道、村道、山路甚至山林等区域建设护林防火标识体系。改进防火宣传口号,增加防火奖励性、惩罚性内容,增加防火标识体系民众感受力度。在防火通道建设方面,一要注重建立更多防火通道,除了大山、深山之外,在火灾易发区域、火灾多发山头等建立防火通道;二要注重防火通道定时清理和养护,避免防火通道长树长草,无法发挥防火作用。
二是加大防火宣传、教育和警示力度。在防火宣传方面,既要依托既有传播媒介如广播、地方电视台、乡镇政府网站等进行防火知识和技巧宣传,也有依托乡镇干部、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等在防火重点时段和区域开展针对性入户宣传。在防火教育方面,各级政府和各类媒体要在春节、清明等时期加大防火知识、技巧、方法等教育力度。另外,通过典型火灾案例呈现及事故责任人的惩罚明示,促使更多民众认识到防火重要性和参与灭火重要性。
三是加大防火、灭火队伍建设力度。在防火方面,一要注重更大力度发挥护林员作用,增加护林员配备,改善护林员待遇,强化护林员职责;二要注重依托各类村民特别是退休教师、干部、村庄有威望精英人士等群体,促使他们成为防火宣传者和防范森林火灾志愿者。在灭火方面,一要注重山区林区乡镇消防员等的配备工作,在乡镇建立一定规模和消防能力的消防队伍;二要注重建立以村组干部为主体的志愿性消防队伍,即发生森林火灾后,志愿性后备性消防力量要发挥灭火主力军作用。
四是加大灭火器材与工具投入力度。要加大山区林区农村森林大火防火灭火器材和工具研发和投入力度,要考虑建立适用于山区农村的消防器材体系,特别要考虑具有移动和便携功能的消防器材。有条件的山区农村可考虑以户为单位配备消防罐、灭火瓶等。当发生火灾时,每户可充分利用家中配备的消防罐、灭火瓶等。对于消防器材入户配备问题,政府可给予一定的补助,政府也可强制性要求村庄农户配备。
关键词:森林火灾;生态防火;研究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69
森林火灾所具有的危害十分重大,而且都是突发性的。森林火灾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1]。因此,如何防治森林火灾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森林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推广森林生态防火有助于保障生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本文就对森林生态防火展开深入研究。
1 森林生态防火的特点
森林生态防火的有效性。森林可燃物是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一般气候条件下,不同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能有着很大差异,主要分为3种,分别为易燃的、可燃的、难燃的。在森林防火过程中,可以通过引进抗火、耐火植物、建立森林防火隔离带减少森林易燃物的增多,以此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
森林生态防火的持久性。科学地利用树木及其组成的林分自身的难燃性和抗火灾性来防治火灾,虽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是具有一定有效性。相比于其它森林防火措施,其周期性更长,但是这也说明发挥的时间就越持久。比如,在我国东北林区的落叶松防火带,其本身具有的防火功能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防治森林灾害发生。
森林生态防火的经济性。选择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野生和栽培植物,比如,用材、食用、药用等植物,建立绿色防火带,科学合理的种植和采伐采摘,不仅能够防治森林火灾的发生,而且还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森林生态防火的持久性有助于减少森林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减少森林防火、灭火的资金投入。
2 我国开展森林生态防火的作用
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与我国人口数量不符,其只占世界人均数量的1/3,森林的匮乏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展森林火灾防治具有重要作用。森林火灾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还造成我国森林资源的损失。因此,森林火灾的防治能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构建和谐社会。
3 实施防治森林火灾的有效策略
3.1 营林措施
森林火灾的发生是由于森林中存在采伐迹地、火烧基地等造成的杂草、灌木燃烧,因此,基地造林有助于防治森林生态火灾[2]。在此之前应做好造林计划,科学合理的进行基地造林,减少森林中火灾隐患。由于森林的空地、疏林地极易生长较多的易燃性杂草,给森林火灾带来极大的危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用易燃性较低的植物,更好的发挥防治火灾的作用。例如,在空地、疏林地引进抗火性、耐火性的植物,以减少易燃性植物的结构,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3.2 营造绿色防火线
营造绿色防火线能有效防治森林火灾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根据地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生的、具有抗火能力的树种,按照一定规格、要求营造防火林带,起到阻隔林火蔓延的作用。由于防火林带的树木具有大量的水分,能够吸收热量,降低森林火灾的火势强度,达到防治森林火灾的目的。比如,可以在公路、铁路两旁营造防火林带,选择生长速度快、枝叶茂盛及含水量大的树种,以此起到防火线的作用,防治出现森林火灾的蔓延现象。
3.3 减少林内可燃物数量
减少森林内的可燃物有助于防治森林火灾的发生,采用不同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混交,能够减少可燃物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种植野生经济植物、栽培植物,这些植物在防火期到来时,留下的空地能够作为良好的防火隔离带,有助于防治森林灾害的发生。
4 结语
森林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防治森林火灾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其对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3]。森林生态防火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多个学科,还包括多个部分,比如,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等。为了更好的防治森林火灾,因此,需要多个部分的共同配合协作。为了更好_展森林防治火灾工作,应该采取营林措施;营造绿色防火线;减少林内可燃物数量;选择和培育防火树种、灌木、草本及栽培植物。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为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丹.利用辽宁省森林生态网络构筑生态防火网络体系的思考[J]. 林业调查规划,2011(03):69-72.
森林面积蓄积增加,管护任务加重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推进,植被恢复造林等项目的不断落实,我县森林面积和蓄积逐年增长,管护任务越来越重。同时,森林的林种结构主要以成片竹林、针叶纯林和新增幼林为主,极易发生森林火灾。森林面积的增加和林种结构的单一化,进一步加重了森林防火任务。
生态旅游业不断发展,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境内有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森林面积2.92万hm2。其中蜀南竹海景区幅员120km2,梅硐古(竹)石林位于梅硐镇高简村、中坪村和富兴乡向阳村。佛来山位于开佛乡佛梨村、古河镇茶林村、老翁镇俄池村三交界,有湿地松面积0.02万hm2,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景区内林木葱郁,宗教事业发展迅速,森林生态旅游业正蓬勃发展。进入景区的游人增多,火险隐患增大,森林防火形势严峻,森林防火工作任务加重。
林区人为活动频繁,火源管理难度大一是农村烧灰积肥、炼山造林等传统生产性用火、上坟烧纸祭祖和燃放烟花爆竹陋习以及林区内工程建设呈上升趋势,点多、线长、面广,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二是节假日进入林区旅游休闲的人群普遍增加,乱扔烟头等火源监管难度大,森林火灾隐患增多。三是对特殊人群的监管难以到位,这类人员引发的火情占有相当比例。林下可燃物增多,森林火险隐患突出受农村燃料转变的影响,进入林区找柴现象稀少,林区可燃物堆积越来越多。加之由于商品林采伐的实施,散落在林区的残枝落叶增加了可燃物载量,森林火险隐患十分突出。
丘陵区林农交错,防火任务尤其艰巨我县属典型丘陵区,林中有农,农中有林,林农交错。多数农民生活在林区,有传统的刀耕火种的生产习惯,农业生产用火极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给森林资源的安全带来威胁,严重地威胁着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制约了火灾的有效扑救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林区道路不畅,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薄弱,防控森林火灾的能力不高,加之森林火情的发生逐渐向交通不便的偏远林区发展,这些区域森林成片密集,地形复杂,林区人员相对较少,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很难组织足够的扑救力量,再加上一些林区交通不便,扑救人员很难及时赶到火灾现场,导致无法对森林火灾开展及时有效的扑救。
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
森林火灾发生都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可燃物(包括树木、草灌等植物)是发生森林火灾的物资基础;火险天气是发生森林火灾的外部借助因子;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大量的事实说明森林火灾是可以预防的。可燃物和火源可以进行人为控制,而火险天气也可通过预测预报进行防范。久旱不下雨,温度持续偏高,湿度偏低,空气饱和差增大,水分解离,水汽蒸发加剧,土壤和各种植物成分变得干燥,再加上自然、人为等过火因素,林火极易发生。林火因雷电火、磷火自燃、泥炭发酵自燃、滚石击起火花、林木干枝的磨擦等自然火引起的火灾是极少的。自然火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发生的概率是不同的,我国自然火平均占1%左右(个别地区,如大兴安岭1965年~1977年的火源统计资料显示,雷击火高达15%),其余都是人为的原因。通过对长宁县近些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进行统计显示,因自然火引起的林火,几乎为零,人为火占了大头。人为火,主要分为生产用火,如烧荒积肥、烧地埂、炼山等引起的林火;生活用火,如吸烟、烧灰积肥、上坟燃烧冥纸、燃放烟花炮竹、林间驱蚊等引起的林火;不法分子故意纵火。根据长宁县近3年来的林火发生统计,其中因烧荒烧灰积肥、烧地埂等不当行为引起的林火占30%,因吸烟、上坟烧纸、燃放烟花炮竹等不当行为引起的林火占70%。
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
1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滞后。对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扑火队装备滞后,森林防火正规化、机具配置标准化、人员配置科学化达不到标准。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只能组织毫无经验的当地群众上山扑救,扑救效果差,或者把机关干部和单位职工都派往火场一线,但效果甚微。从防火扑火队伍组织上看,特别是在山区,人少分散,扑火人员很难在短时间组织到位。
2森林防火意识有待强化。个别乡镇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厌战心态和麻痹意识,有“重扑轻防”的思想。森林防火宣传教育,野外火源管理等预防性措施不落实,超前研究不够,等到火灾发生时才采取补救措施,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造成了火灾隐患。
3工作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个别乡镇组织领导不到位,对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够及时,忽视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监督惩戒措施不够严格,责任制落实及追究不够到位。
4野外火源管理难以到位。很多林区与村民居住生活地交织在一起,由于森林防火意识淡薄,所以出现了不按规定实行野外用火,给火源管理增加了难度。另外,有些人在林区乱扔烟头,甚至酿成火灾被追究责任后才大梦初醒。还有个别有计划、有预谋的报复性纵火行为引发森林火灾,也有一些痴、呆、傻等弱智群体和学生玩火引发的森林火灾。如此种种,造成火源出现的种类多,随机性大,加之地域广、山区小道较多等原因,很难杜绝火种上山。
主要对策
1建立完备的扑救指挥系统加大投入,把森林防火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多方筹集资金建设宜宾市一流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完善防火组织指挥、火灾扑救、火情监测、后勤保障和交通通讯五大体系建设。同时,加强专业、半专业和兼职扑火队伍建设,全县建立三级扑火队。一是按照“以县建队、分散养兵、集中使用”的原则,依托公安消防队伍、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分别组建40人、10人和60人的森林防火应急扑救队伍。二是成立以各乡镇和万岭楠竹经营所为主的19支半专业扑火队。三是成立以村为单位的286支义务扑火队。林火的扑救必须要以武警森林部队和森林消防专业队为主,所有一线扑火队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掌握安全扑火知识和避险技能,增强应对突变情况的自救能力。
2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要有针对性地经常开展宣传教育进村、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不能留死角,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使防火宣传工作做到“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增强全社会的森林防火和安全扑火意识。发挥县乡干部的宣传作用,以向农村亲友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的形式,加强防火警示宣传。通过宣传标语口号、警示标牌、防火宣传册、电视广播、高音喇叭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深入到各乡镇、重点火险区、森林旅游区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以此增强全民防火意识,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此基础上,要引导林农群众本着自愿、互助、互利的原则,成立各种联防、联保、联控的护林防火协会或组织,联防护林,从根本上解决护林防火力量单薄、扑火风险高的问题。#p#分页标题#e#
3强化防火组织领导责任落实为把防火责任落到实处,实行指挥长包片、指挥部成员单位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和护林员包山头、地块、坟头的责任制,形成自上而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和全方位抓防火的格局。县、乡镇、村三级逐级签订《森林防火工作目标责任书》。同时,在森林防火期内,要坚持值班制度,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开机。一旦发生火情,领导要亲赴现场指挥扑救,对因工作疏漏,管理不严,措施不力而发生大的森林火灾,且又不及时有效组织扑救、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加强森林防火保障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拟在全县林区森林防火重点区域新建和维护林区公路、便道1852.47km,新建和维修一批森林消防蓄水池,开辟竹海序景区、佛来山、梅硐古(竹)石林等全县重点林区森林防火隔离带300km。在重点林区乡镇分别建一个瞭望监测点,初步形成全县森林防火、病虫防治、野生动物保护三位一体的监测体系。同时,添置扑火工具运输车、灭火高压水泵、油锯、扑火耙等必要的森林防火工具。建设资金由县财政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对上争取项目和支农资金整合筹集。为确保森林防火体系重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森林防火保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实施。
5建立完善野外火源管理机制野外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的基础、最关键工作。要把野外火源管理措施落实在火灾发生之前。从抓好野外生产和非生产用火入手,狠抓野外火源管理。一是严格野外用火审批,规范农(林)事用火,实行“五严禁”和“六不烧”,“五严禁”即严禁在距林区边缘200m范围内烧草烧灰积肥,严禁在林区吸烟,严禁在林区照明用火,严禁在林区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在林区祭祀用火。“六不烧”即未开设合格防火线不烧、未组织足够的人力和打火工具不烧、森林火险三级以上不烧、没有用火负责人和监督员在场不烧、傍晚和夜间不烧、不经批准不烧。县防火办对批准用火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用火安全。对农事生产用火的,采取“疏、堵、导”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积极向林区农民提供优质、方便的农事野外生产用火服务,把农民所需的生产用火,利用低火险时段,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防范的用火,将其疏导出来,消除大量的火灾隐患。二是县防火办建立移动手机信息平台和手机定位管理系统,及时向巡山护林员发送火险等级和护林防火信息,通过手机定位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适时监督护林员巡山护林情况,充分发挥巡山护林员在护林防火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巡查,消除隐患。高火险期和重大节假日,加大巡查密度。在高火险期的中午、傍晚是防火的重点时段,要做到中午时段不下山,死看硬守,确保万无一失。
6积极探索林火阻隔体系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防火路建设是森林防火的一项长效阻隔工程。有计划地在林区修建一定密度封闭成网的防火公路,畅通无阻地及时运送扑火队员和物资到达火场,组织地表火蔓延。要大力提倡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阻隔和控制林火蔓延。利用树种不同的燃烧性,减少林分的易燃程度,提高林木的抗火性。在造林上多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使针叶树冠呈不连续分布,避免树冠火的发生,利用不同生物的混生或引进真菌、微生物可促进可燃物的分解。在林地喷施菌种,可产生大量的木耳,蘑菇,分解大量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低可燃物的燃烧性,减少火灾隐患,增加林农收入。对原有的防火林带和防火阻隔带,抚育措施及时跟上,避免杂草丛生,使其失去防火功能。每年防火期开始,深入检查全县森林防火林带、防火道、防火隔离带的防预状况,督促清除林带间的杂草、枯枝、落叶等可燃物。
关键词:森林防火;难点;技术措施
森林火灾已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森林防火已成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甚至是各级政府在森林防火期的一项十分突出的工作。近年来,用于森林防火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行政资源越来越多。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频频出台森林防火的法规、政策文件,禁火令(禁止炼山、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及各种处罚措施,频频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检查、督察。应该说对森林防火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也取得了效果。然而森林防火的形势却仍然十分严峻。笔者以江西省赣州市的实际情况为例,浅述从技术措施层面有效解决几个森林防火难点的思考和建议,供参考。
1 对当前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严禁烧田坎、严禁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的思考
据统计,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农民烧田坎、上坟烧纸、弱智人员玩火等人为野外用火。那么,除人为活动、雷电等外在因素外,森林的分布、林分的组成、林木的阻燃能力可以说是森林火灾成因的一个客观内在因素,人为野外用火主要包括烧田坎、上坟烧纸、弱智人员玩火、炼山造林等是导致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林区职工和农村普遍生活燃料已不再是柴草为主了,田坎上的草灌不烧不铲,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铲割下来,如果不烧掉,不易腐烂,也会影响农作物种植。因此,林区职工和农民普遍用烧田坎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成为一部林区职工和分农民的一项习惯性农事活动。单纯地从森林防火需要的角度禁止烧田坎,部分林区职工和农民对此不是很理解,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去烧田坎。上坟烧纸是我国民俗传统,一刀切的禁止,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
采伐迹地人工造林,如果不炼山造林,确实杂灌太多,整地造林难度太大,而且造林效果差,不利于幼林生长,严重影响人工商品林的经济效益。说明炼山造林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简单的一刀切“禁止炼山造林”的做法,实践中是难以做到的。单纯从森林防火的角度禁止炼山,有人认为存在林业内部部门的本位主义倾向,不利于林业的整体发展。
然而烧田坎、上坟烧纸又的确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因素;还有弱智人员玩火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应该注意到,弱智人员玩火主要是在山下路边、人群活动频繁的地方,特地跑到远山林子里面的较少。真正要靠其监护人把这些弱智人员全天候监护起来,客观上难以实现。
2 建议
在继续做好原有的森林防火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提高森林防火效果。
2.1 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
在易发森林火灾地段,如人为活动频繁处的林分、上坟烧纸周围的林分、农田边缘的林分等,种植一定比例的防火树种,增强森林的自身防火功能。在容易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林分,特别是在山下道路边的林子,混交种植一些阻燃性能较强的树种,如木荷、银木荷、花榈木、油茶、茶树、石笔木、火力楠、马蹄荷、杨梅、桃叶石楠、阿丁枫、乐东拟单性木兰、深山含笑、乳源木莲、丝栗栲、苦槠、甜槠、青冈、冬青、米老排、交让木、椤木石楠、女贞、竹柏等防火性能较好的乡土树种,以增强森林自身的防火功能,降低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据报道,防火树种达到25%~30%的比例,林分自身的防火功能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
2.2 有条件地实施炼山造林
应该实施有条件的炼山造林。不炼山的确不利于人工造林,不能因为怕发生森林火灾就禁止炼山,况且发生的森林火灾绝大部分都不是炼山造成的,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为防止炼山造林引发森林火灾,应该研究制定安全炼山、可以达到安全炼山要求的技术条件(标准),如适宜的气象因子(风力的大小、风向、空气湿度等)条件、需要的隔离带的宽度、守护人员的数量等技术指标,就可以炼山造林;否则,就不能炼山。炼山安全系数达到什么程度,就算是安全等,制定了标准,就好操作,让炼山造林者有标准可依。
2.3 修建农(田)林(分)间的防火带
实践证明,仅仅靠严禁“烧田坎”的一刀切的做法,效果不甚理想。一方面要继续宣传不准烧田坎;另一方面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疏导的方法,可以在路边做些防火的技术处理,即在山脚下有农田的地方,沿农田与林分交界处靠林分一侧修建一定宽度的防火带,可以是防火林带,也可以是不种树草的防火带。
每次发生森林火灾,都对森林资源造成一定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这让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从全区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看,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从森林火灾引起直接原因看,具有人为性。通过近年来火灾发生数据统计对比发现,全区所发生的森林火灾95%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二是从森林火灾发生时期看,具有季节性,全区森林火灾发生主要集中在春季,春节前有少许火灾,上坟烧纸原因占大多数;然后就是3月开始左右,农事活动的增多致使森林火灾增多;到清明节时期,还是以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居多。可以说,春季森林火灾的发生占全年森林火灾发生的90%以上。
三是从森林火灾发生的天气气候看,具有干早多发性。在森林防火期内,天干少雨天气是森林火灾的多发期,一般在连续干早20天以上,就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四是从森林火灾发生的地域看,具有集中性。全区森林火灾集中发生在某个乡镇,个人认为有如下原因。一是重视程度低,各防火责任单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在:有的乡镇、管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艰巨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高,工作主动性不强;有的乡镇、管区宣传教育不深入,火源管理不严格,预防工作存在死角、漏洞。二是林火阻隔、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进展普遍缓慢,与日益严峻的防火形势不相适应。
根据我区当前森林防火的实际情况,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避免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森林火灾,降低森林火灾的损失,我从队伍建设管理、火源管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研。
一、队伍建设方面
区森林消防大队一直保持200名队员满员状态,其中以水灭火应急队伍30人,配备高压细水雾4台,WICK-250水泵4台,高压远程水泵6台,水带5000米,消防水车2 辆。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继续科学调配力量,实行“靠前驻防”新模式,抽调9个中队、130名专业消防队员,靠前驻防到防火重点乡镇和林场(台营镇、大新寨镇、留守营镇、深河乡、茶棚乡、坟坨管区、榆关镇、平市庄林场),实现防火重心下移,不仅能减轻各乡镇的防火压力,而且可以加强防火办和各乡镇的联系,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减少出警时间,快速出击并能在第一时间处置。
上个防火年度,区防火办已对专业扑火队开展培训6次,并先后9次组织开展了模拟实战及以水灭火演练。在新的防火年度防火办要继续定期对森林消防队员开展培训和演练,使扑火队员进一步熟悉扑火机具的性能和扑救森林火灾的方式、方法,让队员在扑火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减少,同时提升扑火能力,为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火源管控方面
进入防火期开始,固定检查站的电子栏杆和监控摄像头就已安装完毕。所有护林员、检查站、瞭望哨、巡逻队全部上岗到位,不间断巡查,不留死角,确保防火工作有序开展。
全区每个乡镇都有俩支以上队伍进行巡查,做到次数多,频次密;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山路口设立检查站及卡点,所有检查站人员坚守岗位,加强值守,双岗双哨,实现不间断、无缝隙交接,每个检查站均有记录本,详细记录车辆、人员进出时间。科技方面,通过在重点林区、旅游景区和火灾高发区建设林火视频监控点7个,可监控全区70%的林地面积,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做到发现火情自动报警。在此基础上区防火办又与区气象局联系,引入了气象预警监测系统,与区环保局联系,引入了环境保护监控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防火监控能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我区现有林地面积79.2万亩,其中天然林13万亩、公益林15.85万亩、一个国有林场3.2万亩。其中留守营镇黄金山头至樊各南村与昌黎县交界和坟坨管区后明山至茶棚乡大所庄村碾子沟与昌黎县、卢龙县交界处,地形地势复杂,森林植被茂密,发生火灾扑救极其困难。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至2018年我区与昌黎县、卢龙县交界处发生过境火达15次以上。为全面做好重点地段及火灾多发部位火灾防控工作,进一步做好今年森林防火前期准备工作,我区预投入120万元,在县界位置开设三条防火隔离带共24.9公里,能够起到阻隔林火蔓延、减少火灾损失的作用。隔离带开设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现已完成20公里,正在进行中,预计10月底完成。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区级财力投入力度,争取省、市防火项目资金,拓宽防火费用投入渠道,完善森林防火各项工作机制,增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第二条实行森林防火行政责任追究,应当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做到客观公正。
第三条乡镇主要负责人、负有直接责任的分管领导及驻村干部(包括乡镇其它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一)非自然因素作用,造成一次性过火面积1500亩以上的;
(二)因森林火灾造成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的;
(三)在县政府禁火令期间发生三次以上森林火灾,累计受害森林面积500亩以上的;
(四)在森林防火期内,乡镇主要领导未经批准同时离开县境,或领导值班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森林火灾扑救指挥不力,损失较大的(一次性过火面积在500亩以上,下同);
(五)在县政府禁火令期间,由于宣传不到位,造成违反规定擅自野外用火,损失较大的;
(六)发生森林火灾,没有及时上报,延误扑火时机,造成损失较大的。
第四条在森林防火期内,非自然因素引起森林火灾,造成损失较大的,对所在乡镇给予全县通报批评。
第五条因上坟烧纸、焚香、燃放烟花爆竹等祭祀行为引起森林火灾的,由所在乡镇责令墓主限期将坟墓迁移至当地公益性生态公墓;逾期不迁的,作无主坟墓处理。
第六条水利、公路等施工、养护单位在森林防火期内,违反规定擅自用火,引起森林火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七条各乡镇、村要建立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在各林区入山口设立防火警示牌、永久性警示标语,在重要地段实行森林防火巡查制度。对各项措施未落实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
第八条在森林火灾扑救中,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调用其它乡镇森林扑火小分队协助扑救的,由火灾起火点所在乡镇承担所有扑救直接费用的一半。
第九条违反森林防火管理法规,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防火行政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关键词】森林火灾;防火现状;控制策略
0.前言
可以说,危害森林的大敌之一就是森林火灾。一场火灾可以在顷刻间把整片森林毁掉,它烧毁的不仅是森林,破坏的不仅是森林资源,而且还会烧毁房屋和生活在森林里的珍贵动植物。除此之外,因为森林被烧毁,林地失去覆盖,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水利和农业。给国家和人民都带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加强对森林防火的管理,不仅仅是保护森林资源,还关系到林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动植物的保护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来。
1.我国森林火灾的特点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起伏多变,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致使森林类型和分布各异。这就导致森林火灾的状况也是不同的,具体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1森林火灾分布具有地域性特点
森林火灾分布的地域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过火面积北方大于南方。据资料统计我国东部的森林火灾发生率是全国最高的,相当于全国森林火灾总次数的99.07%,而且过火面积也占到全国总过火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南方地区的森林火灾次数占到全国森林火灾总次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然而森林火灾的过火面积却不是南多北少,相反是北多南少。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从东西部看,东部森林的总面积占据着我国全国森林总面积的98.8%,而且东部森林分布特点是连续分布;西部同其相比,森林覆被率仅占全国的1.2%,且多分布在青藏高原的谷地和新疆山地,分布特点是间断的,所以这正是东部火灾次数和过火面积均高于西部的原因。
其次,从南北方看,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属于低中山丘陵地带,多为农林镶嵌区,交通不便,再加上生产、生活用火多,如果用火不慎便会引起火灾。而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北方大于南方的主要原因是北方的森林多集中在东北林区和内蒙古东部,且两大林区均属原始林,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开发相对较晚。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火灾,不会有人及时的发现。就算及时发现,由于交通不便,也不能及时赶至现场进行补救,因此,这里只要发生火灾,损失就会十分严重,从而也使过火面积相对较高。
1.2森林火灾贯穿全年
|我国的森林火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贯穿全年,东北林区的火灾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新疆的火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南方林区的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冬两季。而且火灾发生的特点是每年的春季森林火灾由南向北依次推移,秋季则是相反方向,由北向南依次推移。
2.引起森林起火的原因
引起森林起火的原因很多,但通常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火源、氧气、可燃物。这三方面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火源。因为氧气和可燃物都是原本就有的,唯独火源是后天因素,也是引起火灾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只要找到火源的来源并加以控制,火灾是可以避免的。
引起森林火灾的火源一般有两种,一是自然火源,一个是人为火源。之所以会不断引起森林火灾,破坏林业资源,主要是由于人为火源,它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据有关部门统计,99%的森林火灾都是由人为引起的。因此,杜绝森林火灾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约束和管理人类在林区的活动。
3.我国森林防火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森林防火的逐渐重视,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具体将其概括为两点:
3.1传统的森林防火逐渐被现代森林防火代替
依据传统林业和现代林业将森林防火定义为传统森林防火和现代森林防火。所谓的传统森林防火指的是以单纯的木材永续使用为指导思想,保护林业的经济价值为目的的防火手段,从它的内容,我们能看出传统森林防火的明显不足就是它忽略了森林系统的整体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社会性。然而同其相比,现代森林防火就弥补了这一点缺陷,将其涵盖在内容里,现代森林防火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为前提,以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加以管理,从而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由此可见,传统的森林防火已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它被现代森林防火技术所取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3.2初级管理逐渐被科学管理所代替
建国初期至1987年,这段时间属于我国森林防火的初级管理阶段具有很多缺陷,如:森林防火机构不健全,专职防火人员综合素质较差、能力较低,基础设施差等,这严重的制约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发展。
1987年“5・6”大火至1994年8月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座谈会期间,这段时间属于我国森林防火的全面发展阶段,国家开始重视森林防火,加大扶持力度,进行各方面的投入,从而使防火设备全面的提高。同时成立了专业的扑火队,全面训练专职防火人员,使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1994年8月至今,这段时间属于科学治理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无论是基础设施、目标管理,人员培训均上了一个新台阶。
4.我国森林防火控制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森林防火经费投入不断增多,林火管理不断完善,但是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能完成的,它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要想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必须做好长远打算,依据我国森林防火的现状,未来森林防火工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4.1逐渐采用森林防火现代化装备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逐渐采用卫星技术、航空技术、网络技术等,使其在林火预报、监测、补救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方便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4.2加快森林防火科学化进程
森林防火是以林火理论为基础的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必须将科学研究在森林防火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起来,学会创新,学会借鉴,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引进到森林防火的工作中,从而加快森林防火的科学化进程。
4.3完善森林防火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森林防火管理制度,加强高火险林区的林火管理,对于不同的森林火灾,要做到因地制宜的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防治,从而提高林火的控制水平。
5.结束语
加强森林防火管理,保护好林业资源,不但可以促进林业的发展,保护森林中的动植物,而且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可见,森林防火工作在我国林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大力开展此项工作,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树人,韩焕金.中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J].森林防火,2002,(4):14~16.
[2]刘萌.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J].森林防火,2001,(4):20~22.
[3]董斌兴.概论现代森林防火[J].森林防火,2001,(4):17~19.
关键词:森林 火险 分析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341-01
一、森林火险的发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人为干扰加剧, 全世界发生灾难性的大面积森林火灾的危险与年剧增, 森林火灾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森林火行为是森林从着火、发展、传播、直至减弱、熄灭一系列连锁过程的总体, 主要表现为林火的强度、蔓延速度、火焰特征等, 它有量变、质变的区别。量变就是火的蔓延速度, 质变则是火的不同发展阶段。森林火行为非常复杂, 因为森林火灾变化无常, 几乎没有两次相同的火灾, 并且影响因素很多, 影响机理也异常复杂。近年来,林地面积的增加,可燃物的积累,游人增多,起火原因多元化,也给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二、森林火险的影响因素
(一)可燃物
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条件, 影响林火蔓延速度、林火强度等。可燃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林学、生物学、生态学特征深刻地影响着森林火行为。
它的分布对林火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疏松分布的可燃物比紧密分布的可燃物更有利于燃烧; 而紧密分布的可燃物则相反, 由于紧密可燃物面积小, 因此热辐射的作用也小。云杉与松树的垂直结构不同, 火行为也不同。通过改变可燃物的分布, 特别是梯形可燃物的结构, 能够改变林火行为,降低地表火和潜在的树冠火。
它的年龄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林火行为的因素。老龄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高、蔓延速度较快、热量大, 常常会超过人员和设备所能忍受的程度。
它的堆积是由于植被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 造成生长着的及枯死的生物的大量堆聚。可以通过采伐、清理采伐现场, 或其它土地管理活动来减少可燃物的数量。
(二)气象
气象因素是变化的因子, 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等, 对火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气温高, 风大, 相对湿度小, 天气干燥, 可燃物的含水量就小, 易燃、蔓延快, 火强度大; 相反, 则火强度小。
林火的蔓延方向和形状, 主要取决于风向、风速和地形。在平坦而又无风时, 火向四周等速蔓延, 其蔓延形状为圆形, 风向比较稳定时, 火蔓延的长轴与风向平行, 其形状为长椭圆形; 有些开始顺风蔓延较快, 后由于风向突然转变, 侧风变为主风, 形状常呈L形。
极端天气的影响。
(三)地形
地形起伏变化,影响生态因子的重新分配, 也影响植被分布和可燃物的类型。生态因子的重新分配, 使火环境有明显的差异, 从而影响到热量的传播和林火蔓延。
坡度会影响林火蔓延。火沿山坡向上蔓延与顺风蔓延的情况相似, 上坡火火焰随坡度的变化呈现为小坡度的缓慢燃烧、随坡度增加的火焰的抖动以及大坡度时的贴壁剧烈燃烧, 而沿山坡向下蔓延的情况则与逆风相似。林地坡度的变化使林火蔓延过程呈现出突变形态。
河流对火蔓延的廊道作用明显,具有阻隔和通道作用。 因为河流走向如果和风向一致, 河流廊道将成为气流运动的廊道, 沿河的风速要明显大于起伏的山地, 从而使火沿河岸蔓延速度快, 火强度高。
三、森林火险的预防
森林火情的基本条件是可燃物、天气和火源。火险天气不可控,但清除可燃物、割除防火隔离带,严格火源管理都是通过人为工作可控的。
防火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积极扑灭,打早、打小、打了。
基本指导思想是: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实践生态文明战略,调动人的积极性,多措并举,多招并用,多资渠道,队伍防火,专业扑火、政府查火,强化责任的落实。防火的基本目标是:严格火源管理,控制火情,减少火警,杜绝火灾。
(一) 强化领导责任制
把防火责任逐级逐项逐事往下延伸,横到边竖到顶,明确到人头、山头、地头、村头、坟头,强化第一责任人和执行责任人的落实行为。要认真理解落实总理提出的防火五条要求,既要出真招,更要重落实。
(二)强化火源管理
火源管理的重点一是管住林地,二是管住人。人人知防火,进入林区不用火,发现违章报山火,发生火情灭林火,形成广泛的社会防火共识和行为。火源管理要根据防火期的不同时段的特点,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更要根据各乡镇、村的特点加强看护。
(三)强化防火队伍的作用
加强森林公安,森林巡查和生态护林员工作。森林公安一直是县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办事机构,承担着指挥部日常工作和依法查处森林违法案件。森林巡查队伍是连接县、乡、村的纽带,对于督查隐患、消除火源,及时报警起到了重要作用。生态林护林员人数众多,以地设岗,以岗定责,以责定人,监测火情的运转基本上是正常的。任务最重的是生态护林员,管理责任最重的是各个村委会。
(四)强化宣传教育的效果
采取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多内容的广泛宣传,全面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火意识十分必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宣传内容以林业法律法规、防火知识为主,也要引导人们破除陈规陋习。宣传要注意各方面结合。
(五)强化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重点村要建立扑火应急分队,人员可从生态林护林员中选用,由县森林消防大队培训技能,相应费用由乡镇政府筹措。乡村级应急扑火分队主要作用是就近、速度快,一旦发生火情先消灭在初发阶段,对于火灾的协助扑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火灾扑救一定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以人为本,科学扑救,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六)强化责任追究力度
强化责任追究力度,森林警察与乡镇协同检查,在乡镇应强化乡规民约。规定内容要切实可行,落到实处,在检查中更要严格执行。各级管理人员在防火工作,要严于律己,按照防火制度法规条款追究责任,做到凡事有凭有据,以理服人,在教育当事人的同时也给予其他人惊醒。对有些屡教不改,对林木造成损失的人员一定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参考文献:
[1]姚树人. 火场形势预测的研究[ J]. 森林防火. 2007, 2: 37-38.
[2]舒立福, 田晓瑞, 等. 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技术理论与研究[ J]. 火灾科学, 1999, 8(4): 18-24.
【关键词】森林;防火管理;必要性;要点
0.引言
森林火灾是一项集突发性、危险性、灾难性一身的灾害。森林火灾的后果不仅会带来物种的灭绝、生态的改变,而且还带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当前我国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1.森林防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森林防火是促进森林发展的需要
森林火灾是森林三大自然灾害之首,我国是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21.6%,远远低于31.7%的世界的平均水平。森林火灾能在短时间内烧毁大片森林,因此,森林防火成为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事业的基础工作。森林防火工作的好坏,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1.2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建设的需要
全世界每年森林火灾达27万次,烧毁森林面积几百万至上千万公顷。森林火灾烧死许多树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造成林地,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森林火灾后森林环境会发生急剧变化,失去平衡。火灾后森林恢复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数百年,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1.3森林防火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
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能驱走并烧死珍贵稀少的动植物。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1987年5月6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造成213人死亡,226人烧伤,受灾户10807户,56092个灾民无家可归。
2.做好森林防火管理工作的要点
2.1加大宣传力度
坚持把森林防火宣传工作贯穿于森林防火工作的全过程,把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律意识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首要环节来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不同方式的宣传教育,使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意义家喻户晓,使森林防火的安全常识人人皆知。各乡镇、林业部门和重点防火单位要采取出动宣传车、粉刷标语等多种形式,以《森林防火条例》和防火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深入乡村、集市和重点林区周围进行巡回宣传;要注重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集中力量开展全方位、不间断、无缝隙的宣传,确保不留空白和死角。各旅游景区和重点林区要对森林防火宣传设施进行一次刷新,进入林区的主要路口要设置或补齐森林防火固定宣传标志,刷写森林防火标语,扩大宣传覆盖面。新闻、宣传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辟森林防火专题节目和栏目,播放森林防火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防火舆论氛围;加大对火灾肇事者的处罚案例和典型火案的宣传报道力度,对重大火灾事故及时公开曝光。教育部门要加强中小学生的防火安全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公司、索道公司的门票要印制森林防火警示用语,或者附加森林防火宣传单,在交通、旅游等服务设施上张贴森林防火宣传标语。
2.2建立联防体系
各个林业企业之间,应建立联防机制。如果各自为政,势必势单力薄,贻误防火工作。要充分发挥“一方有灾,八方支援”的精神,建立和完善联防机制,实行不定期情况通报,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森林防火要切实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一是巡山护林队伍。要定时间、定地段、定职责,明晰巡山护林人员责权利,深化督查考核办法,严格执行巡山护林人员责任追究制,真正把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山、落实到人。二是建立专职的扑火队伍,强化专职队伍的防火训练,提高实战水平,配齐配强消防设施,做好打硬仗、打大仗的人力和物资准备。
2.3大力投入资金
对于森林防火的资金投入应努力实现多渠道投入。要坚持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多方筹集的原则。一是要努力增加补助资金的数量,在投入各地的天然林保护项目资金中,应明确一定的比例用于森林防火。二是建立森林防火的基金会。呼吁社会各阶层募捐、捐赠。三是通过税收的方式。在林业及与林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征收的税收中,必须给“森林防火”划拨一部分。同时,森林火灾扑救机制应有所转变。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森林消防队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费用,将由森林火灾的肇事单位和个人支付。火灾原因不明的,由林权所有者支付。通过这些措施和办法,森林防火应该会比原来有更大更多的资金投入。
2.4完善体系建设
以重点林业局为试点,推行森林防火远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林业局及省界、国界周边区域,以t望塔为中心建设前端系统,升级t望塔,变人工林火监测模式为智能视频监控模式,实现火情自动报警、自动定位、自动测距、自动信息采集和传输;在地区及各林业局防火指挥部建设远程智能视频监控中心,时实接收、调度林火监测情况,为火场指挥提供真实、准确火场信息。在现有的电台、电话通信指挥基础上,加大通信升级改造力度,增加科技化含量,地区、县区局、林场三级全面建设。由有线通讯、短波通讯、超短波通讯、卫星通讯四种手段组成立体通讯网络;实现应急移动基站与地区防火指挥中心及各站的互联互通。
2.5林火扑救快速
从被动扑火型向积极主动防御型转变;从高消耗扑火向运用高科技手段和重型扑火装备的立体扑救转变。同时,根据林情,进一步研究靠前布防队伍合理布局,飞机、汽车载人巡护研究最优载巡路线,增加林下经济重点区域巡察,一旦发生火灾,快速到达及时扑灭,减少经济损失。进一步加强航空消防建设。研究航空消防如何在林火的预防、侦察、传递火情、扑救、通信、指挥、监测等各个环节全面发挥作用。建成卫星、飞机、地面立体预防林火体系,飞机、森警、专业队相结合的扑救体系,地面指挥、地空配合的火场调度指挥体系等。
2.6区划火险等级
一是按照资源经济价值,将火险等级划分为三种类型。I类火险区为林下作物经济价值最高区域,如:野生蓝莓、药材料、珍贵树种等;II类火险区为人工种植经济作物区域,如:榛子林、养殖木耳、各类菌类、种植果苗等;III类火险区为草场、牧场等,有利于发展林牧、林虫等模式区域;二是按照易发火灾和安全事故因素,将火险等级划分为三种类型。I类为重点安全隐患区,主要从事特色培育、集约化经营、狍子、牛羊驯化和养殖业,此类人群野外用火隐患较大;II类为中级安全隐患区,主要从事山产品采集,此类人群入山地点分散、隐蔽,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利逃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需要强化入山管理;III类为一般安全隐患区,主要从事林渔、林果、林草等模式人员,此类人群多在水源地附近,引发火灾和发生火险事故可能性较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