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性化教育辅导方案范文

个性化教育辅导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性化教育辅导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性化教育辅导方案

第1篇:个性化教育辅导方案范文

方法:随机选取社区糖尿病患者共60例,予以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比全组患者个性化教育前后的饮食运动、用药、检查依从性,对比分析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

结果:

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之后,患者用药依从度高45例,可15例,差0例,饮食运动依从度高41例、可17例、差2例,检查依从度高46例、可14例、差0例,个性化健康教育后患者各项依从度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

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用药、饮食、运动、检查依从度,且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综合效果显著,可行度高。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个性化健康教育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51-02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还可引发感染及多项功能病变,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糖尿病的康复治疗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患者在日常饮食、运动、作息、用药、检查及治疗方面全身心投入与配合,因而,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我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于两个街道14个居委会,下面设立4个服务站,管理总人数42249人,60岁以上5092人,对其中的60例糖尿病患者展开了个性化健康教育,综合效果显著。现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社区糖尿病患者共60例,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58.9±3.4)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11.4±0.3)年;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16例,中学34例,小学及以下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相关标准,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后遗症、严重精神病。

1.2方法。

1.2.1个性化健康教育之前,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辅导。向所有患者发放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册,定期举办健康教育座谈会与交流会,设立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栏,鼓励糖尿病患者积极学习相关健康知识。

1.2.2个性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向确立。通过问卷、谈话、调查资料等多种途径调查并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基本信息及既往病史、饮食、运动、作息、烟酒、用药、体征、体检、治疗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1],根据具体调查及分析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

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实施:①个性化基础健康教育。针对性、分层次展开个性化的糖尿病基础健康知识辅导,详细、具体地告知患者糖尿病的起因、与环境及患者身体素质的关系、影响病情发展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治疗及护理原理及方案、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并发症、饮食及运动作息控制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病情恶化或产生并发症的处理方式、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使用方式、体检的重要性及主要体检项目等等[2];②饮食、运动、作息健康教育。结合患者之前的饮食、运动及作息习惯,有侧重点地指导患者纠正错误的饮食、运动及作息习惯;③用药及体检健康指导。指导患者规范用药,鼓励其适当控制药量,以避免大量药物摄入对身体形成不良影响,指导患者定期检查,了解病情以便更好地康复治疗[3]。

第2篇:个性化教育辅导方案范文

16年传承 千万家长的选择!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066-911转分机73732

【关于我们】

京翰教育成立于2000年,是由京城名师联合创办,专注中小学个性化辅导的专业教育机构。

历经十五年的发展,京翰教育立足北京拓展全国,已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武汉、天津、哈尔滨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100余所分校。累计服务数十万学生,成为中国教育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开设课程】

高中一对一辅导课程:

高考/艺考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金牌作文

初中一对一辅导课程:

中考/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作文

小学一对一辅导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奥数/作文

国际项目

澳大利亚游学/美国夏威夷游学/美国加州游学/大学精英留学/高中精英计划/京翰国际留学

【哪些学生适合来学 】

【为什么选择我们】

1.好老师 在京翰!

优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京翰教育的突出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京翰教育与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合作,开创性的以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建立了“个性化教师”培训基地,采用标准化的流程,通过资格审核、师资培训、资质认证、考核评价、激励体系五个步骤打造京翰优秀教师,这就是京翰教育名师培养公式。

2.“定制式”教育,对症下药,药到分提!

京翰个性化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全面综合研究、分析、测试和诊断,进而根据学生的潜质特征和自我能力,为其量身定制教学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组织相关专业老师采用教育培训方法、学习管理方法和知识管理技术,配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达成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目标的教育培训体系。

为每名接受个性化教育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制定科学的短期、长期目标,确定符合学生特质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四个一”教学服务体系,全力保障效果的达成!

3.规范化服务流程,为学生的成绩保驾护航!

京翰不仅有强大的师资和科学的教学方案,我们首先推出四个一的服务模式,规范化的服务模式,学生放心,家长安心!一课一次的短信回馈、一周一次的回访、一月一次的测试、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京翰以人为本,为您负责!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066-911转分机73732

接听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0:00

拨打方式:先拨总机号码,听到语音提示后拨打分机号码。拨打过程中可能会有延迟,请您耐心等待!

【武汉市校区分布】

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武珞路中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73730

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武广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73731

武汉市洪山区徐东大街徐东校区 400-006-911转分机73732

武汉市洪山区光谷校区 400-006-911转分机73733

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永清校区 400-006-911转分机73734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武汉中学校区 400-006-911转分机73735

第3篇:个性化教育辅导方案范文

个性化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了解,测试,逐步掌握其学习情况,进而根据社会或未来发展趋势,对学生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学生的自身意愿与发展要求,为其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以及执行管理系统。通过此种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观念,学习能力,学习技能等反面产生积极地影响,最终达到使学生获得教育成果。个性化体育教育也就是把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体育教育中的一种方法。教育家弗雷内说:“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他方面的成功”。所以在体育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够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体育潜能,使其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体育教育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高校体育教育中实行个性化教学的原因及可行性

2.1个性化体育教育是实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重要体现

因材施教,是现代教育理念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体育教育中,所有学生以同一套教育方案教育,这样会使学生的天赋,潜能被忽视。个性化体育教育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培养,这样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更有利。能够使学生之间的差异被充分的认识,还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与成绩考评中被充分的加以利用,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相应的适应性的发展,体现了教育的普及型,全面性。溶同时,对于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学生在公平合理的环境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积极有力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可对其他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贯彻落实个性化教育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可以促其他各类教育个性化的共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有多样性的特点。面对多样化的体育爱好,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顺应现代体育教育的特点,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教学。对于体育及哦啊与众个性化教育的成功,能够带动高校中各类个性化教育的发展,例如可以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教学,自主进行教学内容的讨论,使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导者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使自身的多方面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3关于个性化体育教育的实施方案

3.1确定个性化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促进大学生体育个性发展的首要因素,首先在于高校所设定的培养目标,它是教学中的指南针,对学生的教育起着导向的作用。个性化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两点,第一:学生要达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第二: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育素养特点,因材施教的指定培养方案,这套培养方案还要将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考虑进去,使学生在掌握职业应用型运动技能与方法的同时,也能掌握未来职业所需的特殊运动素质。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与之配合,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体现多元化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可以选择基础课和选修课两种方式。基础课主要分为理论还有实践两个部分,关于基础课的教学在传统体育教学加以创新。对于选修课,则是个性化体育教学的重点,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以及不同的身体素质来制定课程方案及课程目标,使所有学生共享个性化体育教学成果。

3.2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案

由于体育课程设置的形式,内容和学生的差异以及教师教授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教育模式应该是多样性的,个性化的。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需求与问题为中心,突出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生整体水平不均衡的情况,有差别的设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案,使体育教学有效做到由原来的“片状”转变为“点状”的个性化教学,使学生都能收获相应的知识,该方案能够最大化教学成果。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注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用一种创造性的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拥有必备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同时能够对个性化进行发挥,在运动中得到自我满足感。

4结语

第4篇:个性化教育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小组学习 远程教育 应用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围绕重庆电大“网络环境下的1333教学模式”总体框架下而进行的“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模式是远程教育典型的教学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构建。该模式体现了小组在教师导学下利用现代教育通讯设施自主学习、交互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单元专题教学活动的教学过程结构形式。重庆电大南川分校自2006年9月参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改革和试点以来,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有力地促进了该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学习”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 “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构建

小组学习教学模式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制定个性化课程学习计划,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自学、利用网络环境交互学习、集中辅导、考核评价等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建了“小组学习”模式的整体框架。

1.1 确定学习目标是前提。首先,针对本科学生具备的计算机基础情况,进行课前调查,通过分析基础数据,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其次,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集中辅导为辅的远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根据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在课程的学习目标下,细化学习目标。再次,根据学习进程向小组下达自学任务,推荐网上资源的导学方案,此阶段主要是细化课程教学目标,突出教师的导学功能。如授课对象的工作背景、知识程度分析、制定专题学习计划,其次是对中央电大资源平台、重庆电大和本校的平台进行讲解及其功能的使用介绍,让学生养成“要学习、用网络、查资料、看平台”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根据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将课程内容分成七个专题,根据教学进程,针对每一专题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策略、推荐网上学习资源。

1.2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是关键。要求学生根据单元学习方案,制定个性化课程学习计划。个性化学习计划是在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媒体应用能力的前提下制定的,它包括学习资料和媒体的选择,时间的确定,学习辅助手段的运用等。借助学校提供的三种学习资源进行自学,并通过生与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个性指导(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手段交流的环节,解决学生个别化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自学是基础。小组成员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小组的组织下,通过“感知——内化——升华”开展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同时向小组汇报个人自学情况,成果共赏,并接受课程辅导教师的监督。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集中面授辅导奠定理论基础。

1.4 利用网络环境分工合作、交互学习是核心。小组成员之间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面对面或网络环境下进行交互学习和讨论,加深知识的理论构建,增进成员间的协作与沟通。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协作学习达到强化知识,培养学员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有目的地选择部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计算机新问题,新技术,新方法等,引导学生针对某一特定的问题研讨或是自己提出问题研讨,进行知识的拓展,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知识教学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各组纷纷提出“如何优化平台性能,如何下载网上资料信息,如何拒收黄色网站与信息”等感兴趣的论题。然后教师围绕各小组的问题,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提交问题的类型、深浅程度进行梳理、归纳,由各小组选一个专题进行探究。各小组组长负责组内分工与合作,教师负责对各组在搜集材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BBS、电子邮件、QQ等方式给以必要的指导。学生明确了探究目标,参与的热情特别高,随后各组积极行动起来,查书刊、上网搜索,在BBS上发帖子开展组内讨论,咨询请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机会搜集、整理材料。通过各组成员互相讨论学习,借助网络完成了各自任务。

1.5 集中辅导是保证。是对学员自主学习和小组交互学习集中性问题的集体答疑、知识重难点的辅导、作业辅导。开展案例收集分析、案例辩论、实作、考察调研、知识竞赛等小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突出教师的导学功能,提高学习成效。

1.6 考核评价是保障。小组提交小组学习活动成果,辅导教师考核,记入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组织师生评比表彰,以达到运用评价和激励手段促进小组学习活动的目的。

2 “小组学习”模式的组织流程

2.1 建立课程学习小组:根据行业划分原则、互补性原则、就近原则和有利于学习原则,依据课程学习者特征,如行业背景、专业背景、学习基础、年龄、兴趣异同等,在专业管理教师的指导下建立10人左右的课程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推荐课程学习小组组长。

2.2 根据学校安排,提出本期学习的具体要求,各小组长制定本期学习活动计划,填写小组活动计划表,上交任课教师。

2.3 教师制定课程单元学习方案,传达到所有学习小组,此方案包括:①课程导学总方案:课程说明、课程须掌握的知识重点和掌握此知识重点的知识。②分单元导学方案:即导学教师将中央电大在线,重庆电大在线平台和本校及相关远程教育平台的本课程多媒体资源(包括IP课件,重难辅导,自检自测,教学答题文本,网上图书,期刊文献)进行精选后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辅导教师向小组下达单元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小组成员集体在规定的时间进程内完成单元自主学习任务,整个小组将提交小组自主学习报告,并进行综述,以此为集中辅导的开展奠定基础。③课程实践教学方案:教师在小组完成了自学任务后,根据重点、难点、热点内容,确定学习专题,提出专题学习的目标,下达学习任务,推荐学习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的特点,可以是小组案例分析讲解、案例辩论、课程实训、专题调研、知识竞赛等等,方案中设计出主题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提交成果、时间安排、操作办法、评价细则等内容。④集中辅导方案:有计划地设计出单元知识辅导讲解、案例讨论、作业辅导、考试制导等集中辅导教学内容与时间。

2.4 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单元学习方案,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单元课程学习计划,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2.5 小组成员在学习小组的组织下利用印刷教材、资料、网络媒体、音像媒体、电视点播及其它整合资源,按照“感知——内化——升华”的学习模式进行自主学习,作好笔记,在小组的组织下,进行面对面讨论,网上实时交互讨论和非实时交互讨论,电话交流,参加电大在线等进行自检自测。加强对单元知识的感知和深化,形成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成果。

2.6 集中辅导,课程辅导教师根据学员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情况,选择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社会实践、作业、考试等内容,采取网上直播、点播或面授形式进行集中辅导,辅导方式有重难点剖析与讲解,知识点梳理,案例搜集与分析,实践操作与体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组竞赛与辩论等,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小组学习”模式的实践效果

“小组学习”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双基”课,即既是远程学习的基本技能课程又是专业公共基础课。辅导教师在该模式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和学员网络学习的基本要求,能够正确在中央电大、重庆电大、南川电大注册,能够在网上进行视频、文本资料的查看,能够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和网上答疑与小组学习等本课程应掌握的基本问题,再由辅导教师集中梳理成几个学习专题,加以系统的指导。对掌握较差的学员,能进行系统的培训,并由掌握较好的学员加以指导,使之相互提高,达到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增强学习小组凝聚力,加强探研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者学习成果互通共享的目的。

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学习小组的评价是“通过实训活动,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南川电大所使用的教学资源、自主学习等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对网络的认识也提高了,增强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和友谊”。比如学校有幸参加了重庆电大对这门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学校接受该项教学改革任务后,在专业管理教师的全力支持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辅导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我们学校全体开放本科的同学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完成了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小组专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第四阶段“三校网络互动”的学习活动任务。在重庆电大组织的“网络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弊大于利”和“黑客和计算机病毒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辩论赛中,学校精心策划,认真准备,取得了可喜成绩。我校采用的教学模式小组实训,把我们的网络知识从一个领域带到另一个领域。在大家紧密的配合下,充分发挥各小组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发挥其团队精神,极大地提升了大家对网络知识的运用能力,将为学员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

4 “小组学习”模式结语

“小组学习”教学模式是在远程教学总体模式框架指导下,结合南川电大学习对象的多种学习特征和地域特征而进行的模式创新。该模式遵从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规律,即充分考虑到了远程教育“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导学为主导”的教学特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参与学习到主动构建学习,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远程教学的媒体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充分运用了对学习过程的计划、检查、指导、评价、反馈机制。同时考虑到了教学的评价策略与监控手段,体现了以个别化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为方式,单元学习为线索,探研学习为手段的教学策略。但小组专题学习模式还有待于在远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管理机制还有待于建立和规范,特别是与此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机动灵活的课程学习评价机制,小组成员个别化学习的监控机制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第5篇:个性化教育辅导方案范文

一、规范德育常规管理,提升学生遵规守纪意识

首先每班配备两名班主任,学生在校进行24小时无缝管理教育,用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爱心,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处处充满家的概念,学生与教师成为一家人。两名班主任相互配合协作,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活动,班主任与学生不仅是老师,不仅是家长,更像是同学和朋友,班主任放弃接送孩子,放弃回家团聚的时间,来陪伴更需要关怀的学生,用自己的奉献感化学生,用自己的包容与耐心,来影响和帮扶学生,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老师成为比亲人跟亲的人,从而潜移默化的来教育和转化学生。

其次,全校制定统一的适合我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标准,通过培养和落实,提升学生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主要对班级队列、卫生、三餐、礼仪、课堂纪律“五项评比”制度为抓手,每天由值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按照“五项评比”制度要求进行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每周一全校进行总结表彰,优秀班集体发放流动红旗。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评比表彰,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自觉遵守纪律,按照规矩办事的意识。通过注重德育常规管理,从而呈现出上操队列整齐听从指挥、教室宿舍卫生整洁、三餐排队打饭排队分类处理剩饭、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课上跟着老师互动的有序景象。

最后,注重活动育人,提升育人效果。学校认真设计组织多彩德育活动,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在活动中提升自己,在活动中发展自己,从而扬起学生自信生活的风帆。例如每学期的体育节、每学年的文化艺术节、中美国际交流、教委相关主题教育、学校班级文化展示、班级管理特色展示、学生课间操展示等等。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育人效果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每一名学生,对每名新生入学时组织心理、法制、文化测试,心理中心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谈话与心理调适,进行心理测试,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档案。

1.面向全体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

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及重点家长开展了“个性化的心理咨询”,主要流程为:心理测试——心理评估——结果反馈——咨询方案——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团体心理辅导,从而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有效,这项工作的开展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一些孩子及家长还积极主动要求多次咨询,他们也很感恩学校给他们提供了如此优质的教育资源。

2各班建立班主任、心理辅导员、任课教师、学校心理和法制中心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班级管理委员会,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重点关注,进行跟踪,定期对重点关爱生进行心理调适与辅导,并积极与班主任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依托“心灵驿站”,开展个性化的团体心理辅导

根据学生实际,学校成立了学生心理社团——“心灵驿站”,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活动主要采用了团体沙盘游戏、绘画疗法、意象对话、音乐放松疗法、OH潜意识卡牌游戏、角色扮演、优点轰炸、自画像、家庭树等团体辅导的形式。

4、借助社工助力项目和志愿者服务开展活动

学校借助社工助力项目,开展的成长陪伴、家庭营会、深度辅导、小组工作、家庭探访、社区服务等活动,关注、聚焦特殊学生的行为转化教育问题,保证了服务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校内开展特色课程,激发学生投入学习

根据学生特点,学校规范课堂秩序,拓展让学生产生兴趣和真实获得的特色课程,从而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来引领学生发展。

1.开设紫砂、茶艺、法制等特色课程,让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这些课程不需要学科知识的丰富,只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实践,而且效果显而易见,更容易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从而以更大的兴趣参与活动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素养,更增加学校的吸引力。

2.开设橄榄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古筝、舞蹈等艺术社团,培养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每年我校的学生运动会和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学生最开心最向往的时刻,因为舞台的主角是每一个学生。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的开展,提升学生精神风貌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健康体魄。文化节以“悦动青春 魅力校园”为主题的文化节则是学生才艺展示和班集体展示的最佳时机。这些特色课程的成果展示,更加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成果意识。

3.开设家校共育课程,家校联动促就学生进步

教育是多侧面的、立体的、有生命的。尽管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但远不能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家长、家庭及社会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在无记名方式征求家长对学校满意度测评中,92%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转入工读学校后品行发生了显著变化,97%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突出毛病得到了明显纠正。截止到2017年,95%以上的初三毕业学生留在我校职高就读,职高毕业学生100%的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第6篇:个性化教育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犯罪;预防;案例分析

作者简介:段惠方(1981-),男,安徽宿州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4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校辅导员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FDY040)、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犯罪的预防”(项目编号:2011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22-02

近年来,马加爵案、李启铭案、药家鑫案等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2013年4月,又相继爆发了复旦大学研究生宿舍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宿舍杀人案,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大学生的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大学生犯罪可以分为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两个层面,群体教育层面的预防措施是针对全体或群体大学生开展的,主要包括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安全管理等内容;个体教育层面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部分大学生个体开展的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措施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是群体教育措施的必要补充,高校预防大学生的违法犯罪必须将群体教育措施与个体教育措施结合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案例分析,探索实施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路径。

一、案例分析

1.案例经过

小夏,男,来自西部某少数民族自治区,在江苏南京某高校就读。小夏入学报到较晚,到宿舍后其他同学已经互相熟悉,小夏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与同学相处,在宿舍生活中也与其他五位同学格格不入,班级活动不积极参加,在上课时经常独自坐在最后一排,听课不够认真,成绩较差。小夏课余时间一般选择在宿舍看电视,宿舍的公用电视机几乎成了其个人财产,不给其他同学使用。宿舍熄灯后,小夏还经常使用蜡烛或应急灯看书、做事。小夏的这些行为影响了宿舍其他同学的生活,当宿舍小王等同学向他提出意见时,小夏则采取了不予理睬或砸东西的行为来表示反抗,小王等同学在劝说无用的情况下,开始孤立小夏,宿舍关系开始紧张。大一下学期的一天,当小王因为小夏看电视声音太大而向他表示不满时,矛盾升级,双方打起架来,小夏从自己抽屉里拿出了一把匕首,其他同学见状立即将双方拉开,并和小王一起找辅导员说明情况。

2.个性化分析

如果仅从该案例的表面情况分析,小夏对打架事件负有主要责任,小夏作为一个各方面表现不好的“差等生”,做出影响他人的行为,甚至采取蛮横无理的方法拒绝他人的意见和规劝,持管制刀具与同学打架,虽然未刺伤同学,但也已经接近违法犯罪的边缘。然而其辅导员并没有因此而直接得出结论并做出处罚措施,而是通过与小夏及其家长、同学的沟通,从更多方面了解事件的特殊情况,并进行个性化分析:

(1)家庭贫困和学习基础差导致心理自卑。小夏来自西部农村,父母都以务农为生,且身体不好,家里还有弟弟和妹妹,家庭非常贫困,与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生活水平低下。同时由于高中学习基础和内地的学生有一定差距,学习比较吃力,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等基础科目成绩较差。这些情况导致小夏心理上的自卑感,让他认为同学们都看不起他、疏远他,因此把同学的意见当做对他的指责,他选择坐在最后一排听课、独自在宿舍看电视等离群行为来封闭自己。

(2)生活习惯差异导致行为差异。地域和家庭所赋予的生活习惯差异在宿舍生活中体现出来,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小夏为维护其尊严采取了一些无视他人的行为方式,导致其始终无法融入新的宿舍生活。例如,小夏所在的地区与内地存在一定的时差,小夏刚来到南京没有及时调整好自身的作息规律,因此到了宿舍晚熄灯后,他却无法迅速进入睡眠,当同学因此提出意见时,他以为是别人不尊重他的生活,拒绝改变自己的行为。

(3)成长背景差异导致法律观念淡薄。小夏入学之前一直生活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个人对法律的认知较少,在思维上比较接受用“拳头”来解决争端的方式,即使是带刀的行为也被认为是正常行为。

3.个性化措施

(1)违纪事件的冷处理。一般违纪事件处理方式可以分为冷处理和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借助一个违纪事件,给予处分,并且通报全体学生引以为戒。冷处理即给予犯错者一定的严厉批评和警告,但是不宣扬。冷处理一般是针对一些轻微的、初犯的或有特殊原因的违纪情况。小夏虽然犯了错,但是考虑到其自身情况的特殊性,如果给予严厉的处分并作为反面典型,则很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在做好宿舍同学工作的前提下,对此事件进行冷处理。

(2)环境适应再教育。高校一般会为大学新生安排统一的环境适应教育,但是仍然会有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需要进行环境适应的再教育。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小夏的问题症结在于地域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家庭困难以及学习能力弱所导致的环境适应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环境适应的深度辅导。主要措施包括专业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辅导员定期深入谈心、同学结对帮扶、提供合适的实践平台、培养健康的兴趣特长、创造人际交往机会等。

(3)开展有针对性的法纪教育。小夏的犯错行为体现出其法律、纪律意识的淡薄和在观念上采用武力解决问题的错误倾向,如不及时进行矫正,很有可能会走向更严重的错误甚至犯罪。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法纪教育,主要是增强法律意识、改变错误观念。打架事件发生后,小夏被任命为安全检查员,负责每天晚上到男生宿舍检查同学回寝情况以及宿舍用电等安全情况,这是一个勤工助学和学生干部合一的岗位。目的是在解决小夏生活困难的同时,为小夏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激发他的使命感和自信心,增强其安全意识和纪律意识。

4.成效

经过努力,小夏终于在心理上从自卑走向自信,在人际关系上从孤立走向融合,在学习上从落后走向优秀。有感于自己和家乡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小夏定下了跨专业报考法律硕士研究生的目标,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小夏申请了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终于考取了一所国内著名的“211”工程大学的法律硕士研究生。

二、案例启示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大学生犯罪在大学生群体中毕竟属于少数的个体行为,而对于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则要针对每一个个体做工作,这就要求必须采取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转变,个性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1]在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平等地对待学生,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性作用。对于小夏之前的种种“差”表现,容易被贴上“差等生”的标签来进行“挽救”,但是这个案例之所以取得成效的前提在于对小夏的尊重,正是这种允许和尊重差异的观念,取得了小夏的信任,激发了他的主体性。

2.坚持对症下药,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

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主要途径是纠正学生的各种思想和行为偏差。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偏差的症状表现也许相似,但是其原因和特征却是千差万别的,没有一种万能的良药可以包治百病,也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教育好每个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望闻问切”的基础工作,调查和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分析结果来制定教育方案。案例中,辅导员通过家庭、教师、同学、冲突双方等相关者和旁观者调查了小夏的行为表现与个性特征,并请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分析了小夏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从而充分了解了小夏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3.坚持因材施教,选择适合的个性方法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是为了选择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因材施教。面对每个鲜活的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先入为主地从自我经验出发,而应从学生本身出发寻找适合的方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不断创新、追求成效的,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适合”,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2]案例中对小夏采取的教育措施非常具有针对性,这些措施中虽然不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综合运用到小夏身上,就体现出了个性化方法的特征。

4.坚持未雨绸缪,规范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国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预防大学生犯罪正是要在犯罪这个“病症”形成之前,做到未雨绸缪,对学生进行预防性的治疗。[3]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做到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了解学生的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做到见微知著,规范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无条件地放纵学生自由个性的发展,更不是推崇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和鼓励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个性发展必须以不损害别人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识,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案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着眼于对小夏错误行为的纠偏,更着眼于小夏的健康成长,不但成功地预防了小夏走向犯罪,更促成了小夏的成功转变,实现了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标本兼治”功效。

参考文献:

[1]杨琳,蒋锦洪.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J].理论建设,2011,(3).

第7篇:个性化教育辅导方案范文

*京翰教育简介

目标定制:即以需求定目标,根据学生、家长的学习需求,来定制学习目标。比如,学科知识、兴趣培养、方法指导等。 方案定制:即以学情定方案,基于学情,兼顾目标,为学生定制一套个性化的教学实施方案。

校区分布:甘井子区、沙河口区、中山区

免费课程咨询热线:400 006 6911 转分机 77608 (先拨打前十位分机,接通后听到语音提示后,输入后五位分机,可以和机构老师一对一咨询)

京翰教育综合介绍

详情拨打400免费课程咨询热线了解

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奥数(奥数辅导请不要在电话中谈,可以说思维数学或者数学提升)

上课地点:

多个校区就近选择,欢迎拨打免费电话,由专业老师帮您推荐最优校区

无论您在哪里,我们都不会离您太远!

拨打400电话,可以和校区老师直接通话,了解更多!!

******************************************************

*具体地址

大连市 甘井子区 大连华南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09

大连市 沙河口区 大连富鸿校区(君安)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42

大连市 中山区 大连安达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08

------------------------部分课程介绍------------------------

高二生物一对一辅导课程

课程设置:个性化定制

适用范围:高二

课程特色:帮学员夯实知识基础、解析试题规律、点拨学习方法,让你快乐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第8篇:个性化教育辅导方案范文

作者简介:卓进,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蔡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四川内江/641000)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年“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3JDJYD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线上线下混合教育综合网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两者优势,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在这场变革中,教师将由传统的讲课型教师为主,转型为科研探究型教师、网络讲课型教师、辅导型教师三种形态。教师角色将再次转变,从资源提供者到资源选择者和资源组织者,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问题解决者,从集体化教育者到个别化教育者。同时,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体系也将面临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MOOC;网络教育;混合教育;教师转型;教师教育

当传统学校教育大规模吸纳网络教育资源,构建成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时,教师和学生都将逐步走出学校的“信息孤岛”状态,而进入一个全国甚至世界范围之内的自主提供教学资源与选择教学资源的新阶段。随着这种状态的推进,将有希望构建一个“教育的智慧世界”,一个由网络信息高速公路连接起来的学校教育网络。在这个教育网络中,每一所学校都可以成为一个“节点”,每一个“节点”的优化,都将丰富和提升整个教育网络的智慧。在教育网络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自由自主发展过程,这个“教育的智慧世界”将有助于国家创新力量的大规模涌现。同时,在这个蚕化为蝶的过程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将面临着一场史所未有的考验与转型。

在这场教育变革过程中,摆脱了传统课堂重复低水平讲授的教师,将致力于一个个小节点的优化,而不再走传统教师大而全的教师发展模式,千千万万个小节点的优化,将导致整体教育资源的大幅度优化。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雷同化、低水平复制的局面,有助于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指数级层次提升,以至于发生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革命。

一、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的内涵与趋势

1.混合教育的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是指线上教育(网络教育)与线下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的整合式教育模式,通过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互补,达到教育模式的改造,并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下面简称为“混合教育”)。教育技术学界早就提出了混合学习的概念,在国内何克抗于 2003 年就正式提出并倡导。[1]两者不同在于,混合学习是从学习的视角提出,混合教育是从教育的视角提出。混合教育的典型学习情景,即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或组织在教室学习)、参与教学网络平台的讨论、通过在线测试;然后教师根据在线测试情况,通过生生互动(学会的同学帮助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师生互动(教师根据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学生辅导)来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拓展学习的成果。其中,线上视频学习部分主要解决信息与知识的获得,而线下课堂讨论交流部分主要是进一步补充答疑,激发学生的灵感,加深学习体会与思考,达到信息与知识的内化,进一步达到转识成智的学习效果。“学生在线自学+班级研讨+教师辅导”组合将成为典型的混合教育型态。这种人机交互与人际交互相结合的模式,既能避免单纯网络教育中的学习监督、情感支持的缺失难题;又能解决传统课堂教师主要将教学精力都放在信息与知识的呈现环节,而不是真正的师生、生生的交互与提升环节上,真正实现两者优势的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线上教育可以承担课程知识点讲授、在线练习与检测、虚拟实验与技能练习以及部分网络交流与讨论等教育教学功能;而线下主要承担课程讨论与交流、实验(实践)类课程教学、个体化辅导、学生生涯辅导、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辅导、学生活动指导等教育教学功能。两者的无缝对接是混合教育成果实施的关键。

2.混合教育的发展阶段与未来趋势

事实上,在考察混合教育的具体混合方式时,会发现两者的混合自从互联网普及以来一直在进行之中。线上教育一直在向线下教育渗透,只是过去长期是由线下教育主导这种渗透,而不易为人觉察。也即是说从传统教学教育、混合教育到纯网络教育存在着一个阶段性演化的过程。

阶段1:传统的黑板、粉笔为教学的基本工具,教师承担从教学素材准备到课程实施、作业检查、课后辅导的全部教学流程。这是典型的传统教育教学。

阶段2:网络提供教学基本素材,如图片、视频、音频、PPT及各种网络文本,教师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来准备教学课件与材料,组织实施教学工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减轻教学素材的获得、课件的准备等教学准备工作,但仍然是教学实施的主体。这是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

阶段3:开发出各门课程的网络教学视频短片,教师可以选择这些教学短片,并在课堂播放各种教学短片,来替代传统教师讲解部分,教学演示、互动、作业布置与检查全都由教师组织完成。教师已经能够减少课堂讲授的环节,但整个课程仍然由教师主导。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开发出这类混合教学模式。

阶段4:成套成熟的网络教学视频得到开发,并能提供在线作业测试与及时反馈,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学习终端上完成所有课程的大部分学习,但还需要教师组织课堂互动,针对个别学生实施辅导。同时,实验性教学,也能通过网络实验教学示范视频的播放,替代传统的教师讲解与演示,但仍需要教师提供个别指导;而实践性课程则仍然无法实现网络教学模式。在这个阶段,教师已经不再主导课程,但互动性环节仍然需要教师组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也可以逐步开发出这类混合教学模式。

阶段5:除了上述取得的进步外,远程互动与辅导技术完全成熟普及,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实现网络互动与个体辅导,同时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这种互动与交流的学习体验与传统真实互动没有差异。同样,由于虚拟技术与实验软件的开发,常规性的实验教学与技能培训课程都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软件实现。这一步已有技术发展端倪,在未来的时间,将极可能成为现实。

阶段6:线上教育成为教育主流,替代掉大部分传统学校教育功能;但线下的传统学校教育发展出一些网络教学所不能替代的教育功能,成为一种重要的补充。这是未来可能的教育发展趋势。

在上述六个阶段的演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自普及以来一直在向传统课堂教育渗透。而我们目前大部分课堂教育都处在阶段2的状态,现在正面临着向阶段3、阶段4迈进的过程之中。由技术条件与教育本身的规律所决定,混合教育而不是单纯的网络教育或者传统课堂教育,将成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教育主流形态。

有一种乐观观点认为网络教育可以取代学校教育,但事实上,网络教育并不能简单替代学校教育。一是网络教育还无法像学校教育一样提供一套教育教学的完整解决方案。学校教育包括知识教学、技能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大量的学生辅导等多个教育模块,而且每一个大教育模块本身还包括若干教育教学环节。目前,线上教育能够较好提供的教育服务是知识型教学模块,其中像课堂互动、作业布置与检测等都还无法给出好的解决方案。其他技能型教学也只能提供示范性教学视频,无法提供这类实践教学的场地,以及具体的学生辅导与检查。二是现在主流的xMOOC课程模式“接近传统教学过程和理念,侧重于知识传播和复制”[2],这种在线课程适合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设计,但自主学习则需要学生足够的学习计划与执行能力。如果没有学校师生的互动与整体教育环境的作用,单程xMOOC教育还会存在大量的教育遗留问题,而且不利于教育的进一步革新。三是网络学习中的情感参与问题,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参与过程,单程网络教学导致“隐性知识的传输渠道被剪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参与缺乏载体”的现象。[3]四是相关研究表明,视频对于婴幼儿阶段儿童的认知存在着负面影响,对于动作观察,镜像神经元在视频条件下会不参与或有限参与。[4]基于教育的不可逆特性,必须慎重考虑在低段年龄儿童的视频教学适当性。五是传统教育体制本身有着巨大的规模,受到财政资金的大量补助,制度以及历史悠久的教育文化传统有着巨大的惯性力量。因此,混合教育将会成为各种力量博弈下的选择。

在MOOCs出现前,可汗学院及相关“翻转课堂”是混合教育发展趋势的典型案例。2004年,萨尔曼・可汗通过雅虎通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和电话,向求助的亲戚解答了数学问题。后来他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放到YouTube网站上,方便更多的人分享。这些教学视频每个长度在10分钟左右,讲解浅显易懂,很快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2007年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网站,用视频讲解不同科目的内容,并解答网友提出的问题。他还提供在线练习、自我评估及进度跟踪等学习工具。可汗学院的免费视频课程,内容涉及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3000段,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可汗一人讲解录制,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大部分教学内容。美国现在已经有学校尝试使用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学生在家自学视频并在线自测学习效果,老师不再进行知识讲解,他们通过在线课程系统可以查看学生自学及测验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答疑解惑,辅导学生们完成功课,结果教学成效显著。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翻转课堂”或“反转教学”正是混合教育的一种主流形态,“反转教学中的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教师运用技术资源将常规课堂讲授制作为学生家庭作业自己观看和学习的教学视频, 常规课堂教学反转为师生互动、开展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场所”[5]。

在技术条件、供给条件、需求条件都趋向成熟的前提下,学校教育大规模引入网络公开课程资源还将得到政策推动。考虑到我国比较严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之间的矛盾,并且由此引发的择校热、应试教育低龄化、教育不公平、教育创新难等严重弊端,混合教育将能够较快较好解决这些教育难题,同时大幅度提高全国范围教育水平的整体质量提升。因此,混合教育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

二、混合型教育模式下的教师分流

随着在线学习向传统学校教育渗透,庞大的教师群体将会出现分流,优质教师教学资源将通过互联网走向全国甚至全球教育市场;大部分教师将不再从事传统意义上的讲课工作,而是从事于个体辅导、课堂讨论与交流、实验教学,引领学生从事于探究性学习等等教辅性活动,因材施教的理想将会实现。从教师的具体分流来说,优质的教师资源可以集中精力于优质网络教学视频资源的录制与更新工作,而大部分教师则变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课堂交流的组织者、个别学生的辅导者、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角色,而基本不再承担传统课堂讲授活动。这样在全国学校教育教师将形成一个大的分流,少部分的教学型教师、部分的科研型教师以及广大的辅导型教师。

1.网络授课教师(明星教师)

传统课堂模式下,再优秀的教师资源也只能局限在一个特定时空内传播,而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下,优质教师的教学资源能够走向全国甚至全球。这将意味着会出现一大批让大家趋之若鹜的明星老师,同时教师的教学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学校范围,而是在全国甚至全球教育市场竞争。由于互联网经济的赢家通吃特性,教师要想走向全国市场,只有两条途径,一是课程教学水平达到国内甚至世界前列,二是开发不同授课风格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和不同个性的学习者需求,成为具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少部分优质教师群体将在这一场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教师资源。

当然,在混合教育下,网络授课并不是明星教师的专利,更大多数的网络授课教师,来自于千千万万所学校,他们将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任何一门课程受制于课时的限制、教师研究重点的不同,都可以被讲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同时,一门课程往往有着庞大的体系,普通教师完全可以专注于案例的制作或某些知识点专题的拓展课程,这些微型课程将成为一门大型课程的有机补充部分,甚至可能形成大型教师团队合作讲授一门课程的形式。形成一种明星教师领头,同时背后有着大型教学团队支撑的机制,这种合作可以是计划的,也完全可能是非计划的自愿产生。这种发展将会带来同一门课程体系的教师群体协同创新教学机制,这种机制将使得教育教学领域中无数的“小舢板”协同创新构建出一座座教育领域的“航空母舰”,这样课程授课教学、课程作业和测验体系、课程拓展与补充体系都会在这个协同创新的机制中得到重新的分工合作,从而极大幅度地提升课程教学规模与质量。

2.科研探究型教师

科研型教师在这里主要指从事于科学研究的教师群体(高等教育阶段),而探究型教师主要指从事于教育教学探究的教师群体(中小学教育阶段)。擅长于科学研究的教师,不一定同时擅长教学,反之亦然。在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往往是多重的,既要做好研究工作,也要做好教学工作。事实上,从事于研究工作的教师,也是可以从事教学工作的,但让其更多讲授自己研究的相关课题,以专题的形式来授课,不以课程体系的形式来授课,可能更符合多数研究型教师的情况。这样的做法,既能够让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到研究工作中去,也能提供更加精致的专题讲座。

事实上,教学优秀的教师本身往往同时也是优秀的研究人员,这两个身份发生重合的情况是常见的。在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容易导致科研与教学均衡用力的局面,而在混合型教学模式下,则可以给予这类教师更多自由选择空间,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更多地从事于教学授课或者科学研究。

3.辅导型教师

辅导型教师有着宽广的外延,包括了从事于个体辅导、课堂讨论与交流、实验教学、引领学生从事于探究性学习等教辅性活动的教师。在教师分流中,大多数教师将从传统的授课型教师向辅导型教师转化。这并不是教师重要性和地位的改变,而是教师工作重心的转移。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事实上迫于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师往往更多沉陷在重复性的教学任务之中,而没有将更多精力放在“育人”环节。辅导型教师工作重心的转移,就是要将教学精力放在一个个鲜活的学生身上,将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个体学生的辅导与交往之上,成为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引导者。同时,辅导型教师的具体辅导形式,同样会部分互联网化,需要辅导的学生与辅导教师将在网络平台上展开交流,完成辅导工作。

不同于科研型教师着眼于自然和社会来生产知识,教学型教师着眼于文化与学科体系来传承知识,辅导型教师是站在学生视角和立场,来帮助学生去选择、消化知识,培育德性,达到学生整体发展的目的。学校教育中将“教学为中心”,以“教学”替代“教育”的倾向普遍存在,辅导型教师的工作重点除“教学”环节外,还要创造性地参与到学生整体成长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更要实现“教育”的目标。

三、混合型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转型

1.从资源提供者到资源选择者和资源组织者

混合教育趋势下的教师分流同时,还将要完成教师角色的继续转型与升级。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主要是一个教育教学资源提供者的角色。比如在古代教育中,图书资料匮乏,教师是教育教学资源的最重要提供者,特定情况下还会成为学习信息的唯一来源;随着印刷术的发达,图书资料的普及,学者自修学习为主的书院开始出现;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知识变得随时随处可以获取,让传统教师资源提供者的角色重要性在互联网知识海洋中不断下降。按照传统课堂教学情景,教师从备课到课堂讲解,都是作为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出现,大部分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资源提供环节上。

但随着混合教育的阶段发展,教师作为资源提供者的角色重要性不断下降。在线教育教学资源,从网络提供的教学基本素材,如图片、视频、音频、PPT及各种网络文本,到各门课程的网络教学视频短片,到成套成熟的网络教学视频引进课堂。需要注意的是,在线课程授课教师作为教学资源提供者,本身也是在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和组织的精加工,并系统呈现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线教育教学资源每前进一步,就预示着课堂教师作为资源提供者的空间压缩一步。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开放,让教师与学生越来越共同面对着教育教学资源(教材、专业书籍、教学视频、模拟教学实验、在线考试题库),教师在教学资源上的垄断地位将不复存在。

在共同面对的教育教学资源面前,教师的优势在于,深厚的专业知识、一般知识背景、深入的知识理解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掌握。这种优势将使得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恰当的资源,并对各种资源进行再组织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某种意义上,教师将成为一位指路人,在互联网知识海洋中,指引着学生按照适合的路径去学习和探索。在混合教育中,线上授课教师是一阶指路人,线下教师是二阶指路人。线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路线供学生作出选择。

2.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问题的解决者

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传统教育教师职能的典范,在混合教育下,授业这个环节更多地被教材、书籍、在线课程等替代,作为普通教师需要重点把握的是传道和解惑两项职能。事实上,在传统课堂教育中,教师普遍将重点放在了授业环节,把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明白,让学生听懂成了教师的主要职能,为此甚至忽略了道德价值引领与学生学习问题的解决。

由于在线课程引入,使得教师能够从重复性的授业环节解放出来,并能够让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对学生的道德价值引领与学习问题的解决上。教师在履行这两项职能时,应该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辅助者与引导者,而不是简单作为一个场合的控制者。学生通过教材、专业书籍、在线教学视频、在线检测之后,会呈现出其学习的成效与难点所在,由于互联网学习在技术上可以抓取到学生学习状态的数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线学习的数据,来判断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间相互帮助解决或教师给予指导。同时在课堂讨论环节,由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识,已经有较好的前期学习准备,可以组织学生重复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明晰学习目标和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深入。

除了课堂讨论与交流,通过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来引领学生从事于探究性学习,也是需要教师作出精心的教学准备与恰当的指导。由于通过在线教学视频的学习,学生都能够掌握常规学习方法与要求,但在具体的实验与实践类学习情境中,还需要教师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指导者出现。

3.从集体化教育者到个性化教育者

在混合型教育模式下,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面临着终结。班级授课制作为大工业生产时代的产物,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上课,这种做法顺应了大规模高效率培养相同规格人才的社会需求。但在这种模式下,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理想遇阻,培养创新人才的想法也难以实现。后工业时代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成为教育顺应的对象。在混合教育下,适合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将开始真正破题,并可能会演变成未来的主流模式。

古代教育中主要是一对一教学为主,其中教师主导,学生服从;班级授课制是一对多教学,其中教师主导,现代教育改革中强调学生主体;个性化教育是一对一指导为主,其中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在教育的这三种模式演进过程中,个性化教育虽然再次回到了古代教育的状态,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协助引导则又高于古代教育,这是一种螺旋上升的演进路向。

因此,个性化教育者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师的主要角色,这种模式如同导师制,师生可以在课堂中,或者互联网上通过教学平台实现双向选择,来具体指导学生发展,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设定适合的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和梳理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四、混合教育趋势下的教师教育变革方向

MOOC时代的到来,会推动教师分流与角色转型,这个过程或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都将要真实发生。在这个背景与趋势下,传统教师教育体系将会面临着冲击与系统重构的外在压力,这种冲击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校不再大量需要传统教师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科讲课型教师,教师教育需要重新调整自身的培养目标,同质化的标准件式的教师培养目标将被放弃,转而致力于个性化的专业教师培养;二是职后教师教育模式,也将不再注重于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而是以教师的分流培训为主导,侧重于教师的研究探索能力提升、辅导学生水平提升为主的职后培训;三是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体系本身,将受到MOOC到来的重塑,教师教育的流程将面临重构。前两个问题是教师教育体系面临的独特问题,第三个问题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都将面对的挑战。

1.教师教育培养目的的调整

现有教师教育体系的主流模式,在职前阶段以学科门类为基础,通过公共课、专业课、教师教育课、实践类课程共同构成的一套教学培养计划,来培养大量同质化的优秀教师为目标。在整个教师教育中,所有教学计划都围绕着“优秀讲课教师”这一中心环节展开。在MOOC的冲击下,不再需要大量同质化的讲课教师队伍,现有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出现危机。按照前面所述的教师分流与教师角色转型,可以看到教师培养目标同样将面临着分化、分流,其中最核心的思路是,放弃传统优质标准件式教师的培养思维,改为培养个性化的专业教师。

具体来说,标准件式的专业教师培养目标,是以中小学需求巨大数量的优秀讲课教师为培养目标的,在现行教师教育中,通过师范教育相似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来培养。但MOOC的到来,让同质化的优秀讲课变得不再必要。网络化信息共享的特性决定了重复他人是无意义的,重复自己也是无意义的。许多优秀的中小学讲课教师虽然也是各具特色,但这种教学个性与特色来自于教师各自的禀赋差异、个人成长经历以及从教后的长期磨砺经历,而并不是现行教师教育体系的专业化培养的结果。因此,需要考虑从教师教育体系设计的角度,以培养个性化的专业教师为目标,重新调整培养方案。对于网络讲课型教师的要求是大幅度提高了,“教师在成为一名合格的讲授者之前必须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去攀登科学的前沿。不仅如此,教师更要了解学生,深谙教学规律,将学生的需要或兴趣巧妙地融汇到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与学生发生精神性的而非物理性的结合”[6]。这对教师教育培养授课型教师构成重要挑战。

除了讲课教师需要从标准件向个性化转变,教师教育体系还需要将培养目标由讲课型教师向辅导型教师转变。长期以来,辅导型教师在教师教育体系中不受重视,但在MOOC时代,大量的讲课型教师已经不再成为需要,学校教育中教师更多地从事于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学生专业辅导、学生个体辅导等具体工作,这些工作同样需要专业化,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意识、素养和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由于要应对学生千变万化的答疑解惑需求,并具备辅导学生个体的交往能力,辅导型教师要掌握两项至关重要的能力:一是信息知识线索提供能力,二是教育实践智慧能力。这两项能力对应于教师辅导中,教师要具备信息线索提供能力就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结构;而要养成教育实践智慧,除了专业理论的教育外,要师范生通过“理论―实践―经验”循环培养实现。因此,辅导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专业化要求很高的工作。

职后教师的培养目标也将发生调整,现有的职后教师培养主要思路还是以提升教师的讲课能力为主。在网络教学时代,将由大量教师的学科讲课能力培训,转为少部分优秀教师的网络授课能力培训。同时,在教师分流的趋势下,大量的中小学教师同样将从课堂讲课环节分流下来,从事于辅导型或探索研究型的教师岗位,这就需要有一套恰当的新职后教师培训体系来适配。

2.教师教育培养方式的调整

适应于网络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体系无论职前还是职后,同样将面临着MOOCs的冲击。比如,传统的教育类课程中的公共课,应该是最早被MOOCs替代的课程,规模越大,选课学生越多的课程,被MOOCs取代的速度越快。其他专业基础类的课程也将面临着网络课程替代的趋势。

在实践教学领域,传统的大学―中小学合作的实习、见习模式将会在网络教学的冲击下,进一步重构与优化。以前,师范生必须到中小学课堂中去观摩,才能得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当中小学教育参与网络教育的进程后,大量的中小学教师讲课视频将会通过网络而免费获得,大学教师将能够与师范生一起来观摩、讨论这些鲜活的讲学案例。这对于提升师范生实习、见习的成效,提升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将有质的飞跃。

职后教师同样可以通过网络培训的形式,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这种跨域时空的培训方式,将使得受惠的教师层面大幅度扩展,而不再是传统教师培训中的部分骨干教师才能得到培训机会。同时,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大量现场教学案例也将通过网络共享的形式传播,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观摩其他教师的授课,还能通过教师交往网站来相互分享教育教学心得,这种同行之间的交往观摩壁垒的破除,将非常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卫东,刘欣红,王海燕.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30.

[2] 王萍.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

[3] 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8.

[4] 陈菊咏.视频的出现对国民素质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3(15-16):78.

第9篇:个性化教育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设计;德育工作;微时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鼓励个性发展,将个性化教育提升到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新高度。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顺应微时代和教育发展趋势,精细雕琢“个性化设计,微闪光导航”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探索青年学生德育工作个性化设计,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一、个性化设计、微闪光导航的内涵

“个性化设计,微闪光导航”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时代的文化内涵。

1.个性化设计,彰显人本理念。

所谓个性(per⁃sonality),《教育管理词典》中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由个性心理特征,含能力、气质和性格组成。从此层面上看,青年学生德育工作无疑要从个性化设计入手,分析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开展素质培养。个性化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和判断,制定“闪光方案”。

2.个性化分类,网罗潜力之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美,只是很多时候,他忽略了自己的闪光之处。每一位学生就像星空下一颗颗星辰,微小却光芒四射。个性化设计分析学生个性,将其“闪光点”进行分类,推出了“六星闪光”系谱,分别为:道德之星潜力生、自强之星潜力生、学习之星潜力生、创新创业之星潜力生、艺术之星潜力生以及文体之星潜力生。道德之星的善行谱写人性的光辉,学习之星的闪耀尽显刻苦钻研的品质,创新创业之星的激情书写睿智与勇敢,艺术之星的灵动舞出多彩的轨迹,文体之星的跳跃划出力量的弧线。

3.微闪光导航,弘扬“微文化”。

“微博”“微小说”“微公益”“微支付”“微团购”“微表情”等等“微文化”给人类带来深刻的影响。微文化强调个人的主体性、平等性和独立性,同时强调个人的“微小”,也凸显群体的力量“巨大”。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践行“微闪光”文化,传承了“微文化”的主体性、独立性以及个体性。“微闪光”着眼于个体,见微知著,讲求从细微入手,继而达成个人与群体、微观与宏观的辩证统一。

二、个性化设计、微闪光导航的实施路径

“个性化设计、微闪光导航”实施路径遵循“一二三四五”方案:一条主线的贯穿,二支队伍的保障,三个平台的依托,四个载体的实现以及五个阶段的推进,从横向和纵向编织了一张紧密的“闪光网”,真正将“个性化设计、微闪光导航”付诸实践。

1.一条主线:

以“以生为本、人人闪光、人人出彩”为校园德育主线。这一条主线犹如主心骨,撑起了整个德育工作个性化设计框架。通过一系列的路径,真正实现“以生为本、人人闪光、人人出彩”。

2.二支队伍:

政工干部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目标的实现与能动的主体密切相关。学生骨干队伍包括学生组织、社团、寝室长等学生干部,他们担任了“星探”的要职,寻找同学的闪光点。政工干部队伍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专业教师则从赏识教育的角度,深层次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提供相应的个性化设计。两支队伍双管齐下,保证路径的有效实施。

3.三个平台: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平台的搭建是路径实施的依托。第一课堂是实体的课堂,它是学生接受知识、教师传道解惑的主阵地。在第一课堂中如何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与教师的敏感度以及课堂的形式和创新密切相关。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第一课堂建设中大胆打通课堂与课外的门框,成功将思政课堂用话剧与晚会的形式表现,并以学生原创的节目来呈现思政课堂作业。第二课堂即学生课外活动,作为直接展示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课外活动的层次以及宽度广度的设计尤为关键。学校将“个性化设计,微闪光导航”这一主线贯穿在各项活动中,如“畅想未来20年”演讲赛、“天生我材必有用”征文赛、“不抛弃不放弃”系列活动、“起航计划——阳光新浙商在路上”、机电之星评选、“身边的和谐美丽现象”评选、“你最棒”活动海选等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点燃梦想,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传递正能量。第三课堂由社会实践和网络构成。双休日工程、励志班、暑期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多项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网络阵地的开辟则是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譬如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工具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和闪光点挖掘。

4.四个载体:

学生竞赛指导、文明寝室创建、重大节日活动、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竞赛指导如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统计调研方案设计大赛以及专业竞赛等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习之星潜力生、创新创业之星潜力生,让他们将自身梦想与竞赛相结合。通过文明寝室创建如“我爱我家”文明寝室评比活动、“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活动、“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评选活动等,相应培养自强之星潜力生,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自律自强亦是属于自己的闪光点。通过重大节日活动,如学校以重大事件和传统节日为契机,举行如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国家宪法日宣教活动、“一二九”晚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诚信感恩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道德之星潜力生、艺术之星潜力生以及文体之星潜力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成功校友”榜样力量,推行职业测评,帮助学生编织“职业梦”。择机实施“品牌学生”培育工程、“你我身边榜样”学习工程和“院长、书记、辅导员助理”培养工程,巩固培养“六星”潜力生。

5.五个阶段:

准航、启航、索航、导航、归航。第一阶段是准航阶段:通过入学阶段的校史校情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学风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三涯”规划教育、校园生活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助学指导、安全教育等促成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环境的熟悉以及准备融入大学生活。第二阶段是启航阶段:通过每个学生《挖掘闪光点,培育闪光文化》手册的填写以及两支队伍保障下的网格式挖掘,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高职学生成长之路正式起航。第三阶段是索航阶段:通过帮助学生探索定位适合自己的航道,这是个人设计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要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进行正确的定位以及科学制定培育方案,也为下一步导航阶段保驾护航。第四阶段是导航阶段:通过依托四个平台,针对每一位“新星潜力生”的特质,进行“量身定制”培育计划,依照上环节“索航”的路径规划航道,踏实前进。第五阶段是归航阶段:通过学生微闪光航行,为学生在未来人生道路的闪光与出彩提供坚实的基础。五个阶段横跨了三年高等职业教育,依照学生心理以及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制定与实施,是“校园文化品牌”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论个性化教育的理论[J].教育科学,2004,(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