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第1篇: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字】: 城市规划;社会功能 ; 社会地位 ; 社会意识形态 ;城市规划学科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urban planning func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ideologies explores the social status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disciplines, and urban planning to make a brief explanation.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social function; social status; social ideology; urban planning disciplin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受到很大冲击,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城市规划的社会地位越发显现出了其重要性。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社会地位以及对当代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

所谓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是指城市规划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经典作对此有过各种各样的阐述,约翰-弗里德曼(J oh nFriedmann.1987)在他的《公共领域的规划》一书中,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①。理查德・克罗斯特曼(Richard Klosierman.1985)在”规划正悖论’(Arguments for and againsi Planning) -文中对于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作了更为精辟的概述,他认为规划具有四项重大社会功能(l)为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决策提供所必需的信息;(2)倡导公共利益或集体利益:(3)尽可能弥补市场行为的负面影响i(4)关注公共与私人行为的分布效果,努力弥补基本物品分布上的不公平。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基于传统的哲学思想,服务于整个古代宗法礼制社会。在描绘宇宙模式上,中国以“天圆地方"观念占主导地位。天是由东南西北四根柱子支持的,四维(即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还有四根大绳子固定。大地由大九州、小九州组成(天由九天组成)。九州的概念,实则四极四维(即八方)加上中州而成。八方则与八卦相应,九州则与井田制有关。明堂九官制度与周王城的模式同出一辙,大大影响了几千年宫室与城市规划布局。,中国古代建筑与城市的原型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的结构,它的宇宙模式原型则是天圆地方。然而这样的布局却在从意识形态的方面有助于古代帝王的专制统治。中国哲学观中的天人合一,引伸为宇宙秩序和人世秩序的相类,血缘家族伦理与小农家长制观念也是“天帝’’和“天子"等级与中央集权制的基础。国之本在家,以孝治天下。而家的空间原型是四合院,四合院的模式在形式上表现为群体与院落、封闭与平面展开}在内容上体现了长幼、尊卑的严格区分,成为封建礼制的基石之一。宫殿也是四合院的翻版,城市也不过是四合院的变体和扩大、延伸。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建筑与城市的原型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的结构。它划分了森严的等级。区分了社会各阶层的高低贵贱。以物质形态表现了宗法礼制并服务于它。

2、城市规划的社会地位

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同时又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关系。首先,社会功能取决于社会地位,其次,社会功能反过来又决定了它的社会地位。理论上讲,当这两者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时,最有利于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城市规划的地位过低,不利于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城市规划社会功能发挥不好,就会影响社会对于城市规划的认可程度,影响城市规划的社会地位。因此,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关系到城市规划这个行业的发展及其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

当前,这两者的关系正处于种变化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这个关系,方面取决于社会对于城市规划的期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规划行业自己的作为。从这两个方面分析,我们可能会得出一个不容乐观的结论,即,城市规划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但是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却存在着明升暗降的情况。

社会各界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但是,城市规划所起到的作用似乎并没有与此成比例地增加,相反,在不少情况下城市规划被曲解,或者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脱离其作为公共政策的属性,成为一种技术工具。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1综合协调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城市的总体利益不得不过多地迁就些局部利益。

2.2于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安排面临近期利益的巨大挑战。近期建设规划本应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手段,但是不少城市的近期建设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规定的长远目标经常存在较大的矛盾,更为普遍的现象是,为了实现招高引资的目标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政府在决策时难免采取牺牲规划原则的做法,城市规划在大的市场力面前甚至没有得到起码的尊重.

由此可见,地位的提高并没有带来社会功能的强化,在当前的形势下,主要的问题不是提高城市规划的地位的问题.而是如何在已有的较高的社会地位上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城市规划社会地位的高低,不能只满足于规划有事情可以干和忙得很,关键还要看它的客观效果如何,看它是否能够对于城市发展真正起到宏观调控作用,对于城市建设活动真正起到指导与协调作用。所以,我们今天研究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不仅有助于阐述社会功能与社地位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有助于规划师调整思路和心态,正视现实,客观地面对社会需求,脚踏实地地分析自身学科的不足,改进工作,强化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巩固和提高城市规划的社会地位。

3、城市规划学科与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技术合理”是它的核心内涵,这本身很难讲有什么不对之处,但这里有一个关于科学的理解的问题。

从学科的角度分析,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学科性质,而学科的性质又决定了城市规划工作的状况,也就是它所能够扮演的社会角色。于是,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这里,我们必须划清三个层次的界线 :城市规划的职能范围和城市规划的影响范围。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和城市规划专业人员自身从来没有对于这两个界线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仅有的一点研究集中在所谓城市规划科学性的讨论上。而由于对学科属性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必然导致这种关于科学性的研究难以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展开,不同的专家对此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甚至出现大相庭径的局面。

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城市规划从来就不只是一门技术科学,政策性传统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作为科学,城市规划不仅具有技术性,区域性,艺术性、综合性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它最基本的属性在于它的政策性,正是它的政策属性才决定了它有别于一般的工程科学,才决定了城市规划不是一般的产品设计或生产,而是政府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由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对此形成清醒的认识,片面地强调城市规划的技术属性,忽视了城市规划的政策属性,使得我们对于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的理解上也存在偏低的倾向,这是影响城市规划发挥社会职能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今天,城市规划的社会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假如我们还秉持着传统的观念,自然就无法探讨强化城市规划社会功能的问题。

4、结束语:

由此看来,城市规划的思维模式既有人文学科的理论思维特点,又有工程设计的工程思维。或者说,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属于理论思维,而城市规划工作中的技术性创造则是典型的工程思维。这就意味着城市规划要实现科学化,或者说要形成城市规划的理论体系,就必须超越工程思维,必须突破形象的、具体的方案,而走向抽象的、阐述基本价值观的逻辑体系,这就是政治或哲学的范畴。所以,仅就城市规划的科学化问题而言,远不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学科发展大方向的问题。吴良镛院士的观点也许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他认为.城市规划从早先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到一门独立的单一学科,是一个飞跃,进而发展到跨学科、多学科和交叉学科也是一个飞跃,而更大的飞跃也许在于

下一步跨入无学科的境界”。

参考文献:

第2篇: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城市的一切建设活动都要围绕城市规划来执行。城市规划是城市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保障。严格执行城市规划,能够有效保证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最大程度减轻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能够从宏观角度,对城市经济发展进行布局,集约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上述一切目标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通过规范科学的规划管理来实现。

(一)引导作用

城市的规划管理是投资的指挥棒和方向标。经由招商政策、规划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对投资的种类、规模和布局予以规范引导。政府出台并实施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之作为对城市自然资源实行优惠配置的总纲。规划内容包括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安排。同时,城市的功能布局和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也作为规划的重要组成进行了详细说明与要求。以上这些,都起到了引导经济投资方向的巨大作用。

(二)调控作用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实现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规划编制和投资项目的审批对政府与投资者之间、各级政府之间及各投资者之间进行协调,平衡利益关系。此外,规划管理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还体现在有效控制投资开发的速度和规模上。

(三)规范作用

城市规划管理通过编制管理和审批管理来实现对经济发展的规范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行为会因为投资者对利润的盲目追求发生混乱乃至失败。因此,一个规范的市场行为准则对于经济健康发展必不可少。它能够有效保障市场秩序,给予投资者安全感,是持续投资的基础。

(四)保障作用

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是保障投资者合法利益的有效措施,而这一保障作用主要是通过规划的审批管理和规划的监察管理来实现。当投资人依法取得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后,其在相应地块上的合法权益就受到法律保护。如果因他人在该地块上进行违法建设损害投资人利益,可以通过对违法建设的查处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五)服务作用

城市的规划管理还具有服务工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管理职能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相关服务。规划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形象息息相关,成为城市建设软环境的重要组成。实践证明,高水平的城市规划管理服务对经济投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虽然我国的城市建设工作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在欢天喜地地庆祝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相关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长期放之任之,不管不顾势必会造成建设资源的浪费,严重阻碍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各级管理部门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的管理力度有待提高。目前,各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鱼龙混杂,在有些城市中甚至出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身兼数职,这样如何能够将城市规划建设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又如何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城市规划的随意性

城市的规划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广义上讲,城市规划的概念极其的广泛,包括:城市公园广场的建设,社区街道的布置,城市绿化景观的位置、面积,市政基础设施。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被改变,随意性很强。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地方领导的更换可能使得原来领导的规划方案流产。其次,某些地方政府为当地的发展寻求财力支持选择出让土地,土地的出让势必会对城市的原本规划造成影响。第三,城市规划管理者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者,这些人利用职务之便暗中诱导城市规划进行调整,从而为自己谋求私利。上诉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规划工作随意性极强。

(三)规划缺乏前瞻性

拥挤的交通如今已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固然和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制造业息息相关,但缺乏超前意识的城市规划建设亦难辞其咎。由于城市的建设缺乏前瞻性,使得中国很多城市的道路数量和道路宽度已不能满足需求。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中你都有机会看到不宽的街道上充斥着数量庞大的汽车这样一幅画面。行路难没有出现在陡峭巍峨的山路上却常见于大城市中人口密集的老城区中。如此拥挤的交通环境将会给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大量的拆迁现象也都是由于城市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

(四)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每一座城市发展到现在都是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的结果。因此,每座城市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底蕴和这种文化下所孕育出的大量名胜古迹。但是,目前的很多城市在建设中竟然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得大量历史遗迹遭到毁灭性破坏,让人感到惋惜。

(五)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好坏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衡量城市规划建设是否人性化的标准。现阶段,国内很多城市的规划建设虽然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是也给这些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小的冲击。国内针对这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早已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比如说: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但是企业对此不够重视,相关的责任部门对此监督也不到位使得这些法律变成一纸空文,落实不到实处。

三、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措施

(一)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城市规划制定过程中,规划实施管理工作需要逐步地规范化和体系化,行政决定依据要明确合理,自由裁量权需要进行充分的节制,使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城市规划和设计规范。城市规划的编制者在工作中需要坚持“合理性”的原则,逐步完善与创新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实城市规划的技术性标准与规范,使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和规划技术标准趋向法制化。在城市规划立法中,政府要建立其城市规划审批和法定规划及法定通则之间的制约性关系,使城市规划及其管理、规划的技术标准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之间相互衔接,形成结构严谨的管理体系,从而保障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与法制化。同时,政府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许可的审批程序,依据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管理的客观规律,对城市规划管理进行审批,并按照《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以规划申请、资格审查、部门报批、凭证核发与批后管理等环节的流程进行,以加强城市规划的法制化管理,杜绝审批工作中的随意性与情况的出现。

(二)创新城市规划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权限

传统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协调纠纷和项目审批等繁琐任务中,忽视了城市规划的战略研究和宏观决策能力,使得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因此,管理部门要创新城市规划的管理机制,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开展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真正发挥其政府参谋的作用,提高其在政府中的行政地位。同时,管理部门要科学合理的设置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权限,从根本上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要以城市发展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消除既得利益的不良影响,坚持以条为主的条块结合策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实现城市建设规划的统一性,严格按照法律赋予权限开展管理工作,既要明确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执法主体地位,保证规划权的集中,又要将强制执行权下放给各行政执法部门,消灭城市违规违章建筑,体现城市规划权威性与法律严肃性。

(三)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确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与严肃认真的行政执法是城市规划政策可以顺利贯彻实施的根本保障。因此,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提出更多合法合理的规划意见,而且要保证城市规划决策过程的透明度,确保公众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城市规划的决策更顺应民意,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可以实行社会公众的听证制度,使每一项城市规划决策都充分的参考了社会公众的建议,从多方而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有效避免城市规划决策的片面性,提高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四)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而且要重视城市规划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城市规划管理方而的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例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城市规划人员培训”和“城市规划工作交流”等方式,为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知识结构和增强专业技能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管理部门还可以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管理人员参与第一学历培养,为管理人员提供出国交流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拓宽管理人员的眼界,帮助其更新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又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结语

总之,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构建了蓝图,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城市规划建设能否顺利实施,而且对城市发展中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做好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保证城市规划决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社会公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连莹.论新时代下的城市建设管理――以福州中心城区的发展建设为例[J].成功(教育).2007(08)

第3篇: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测绘;职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城市规划、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各项建设都必须在城市测绘的成果基础上进行,城市测绘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要件,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传统的城市测绘是一门研究各项工程建设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阶段中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的科学技术。而当代赋予工程的测绘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实质上它是一门应用的测绘学科。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测绘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城市规划、重点项目选址、城市建设、市政管线、电力基础设施、交通规划和交通整治、城市绿地调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实事都离不开城市测绘工作。因此有必要对测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城市测绘的重要内容

城市、地籍以及房产测绘是城市建设中具有交叉的三大块,城市测绘数据重要是反响城市地表的自然、经济、社会诸多要素的特点、形态、地位、大小、散布、类别、名称以及其它的重要信息。城市测绘材料直观反响城市的面貌,城市方案都需要城市测绘供给基础材料,测绘材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接影响和决定城市方案的制定和城市建设的实行。城市测绘内容包含:城市现状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城市平面、高程把持网测量、地下管线的测量、建筑用地界限拔定、建筑物的施工放样、竣工测量、城市方案道路定线、大型建筑物的沉降测量等。地籍测绘内容包含:地籍平面把持测量、地籍要素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地籍数据库建设、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等。

二、测绘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测绘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的工作,它的基础性、先行性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走在前面。要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就必须首先加快基础性测绘工作。测绘工作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对于行政区域的辨认划分;布设和加密城市把持网,使城市的方案建设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下有序进行;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用户供给可靠的多比例尺的地形图,满足各行各业的应用请求;根据设计请求正确划分相应建设用地,并对用地情况的监控供给可靠的根据。

社会对测绘信息的需求量很大的,其中大多数是各级政府机关,其次是企业单位。当然这其中的绝大多数材料都被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方案和建设。方案管理始终是城市管理工作的热门,方案管理工作程序中无不与测绘工作紧密相联,需要测绘工作有力的支撑,从工程建设前的选址用地,建设工程的设计、实行以及最终的方案验收,以及方案行政执法,都离不开地形测量、综合管线测量、工程测量(建筑放线、验线)、方案竣工验收测量等工作,这些工作贯穿在全部方案行政管理的每个环节。因此器重和增进依法测绘才能确保城市方案的持续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三、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一方面,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放线测量是通过测量的科学手段将城市规划的成果精确落实到实地的结果,在城市管理中,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规划成果能够精确地落实到城市建设所界定的实际位置上来,放线测量的成果直接指导着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关系着土地使用权限、撤迁工作的安排等一系列和城市规划信誉和百姓及开发商切身利益等方方面面,是城市规划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城市测绘在规划执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城市测绘为规划执法提供了决策依据。城市规划执法工程离不开城市测绘的成果,城市执法的依据是在城市基础测绘的成果上进行的,城市规划执法最基础的依据是城市测绘的成果,如房屋违章、多占土地、破坏绿化等都需要城市测绘成果进行处理。其次,城市测绘在规划执法中具备基础性和前瞻性地位。

四、城市测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天,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市场化的进程,城市测绘工作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进一步的选择,即从单纯地为城市规划服务向为政府各个部门和为全社会服务转变。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规划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这种要求同样反映到对城市测绘工作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上,如何更快的覆盖规划区域、快速更新城市基础地形图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的成就,特别是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科技新成就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为城市测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测量手段,推动了城市测绘的发展。目前,城市测绘已基本实现由传统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以GPS技术在建立和改建城市控制网与导线网中已全面推广应用,已基本取代传统常规方法成为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同时测绘技术近几年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以现代GP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城市测绘技术对城市测绘工作者同样提出现实的挑战,如何更快、更好掌握这些新技术并将其转换成生产力,是测绘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城市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城市测绘工作,充分发挥城市测绘的各种职能,为城市发展和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第4篇: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is essential. For a long time, China's urban planning is hosted by the Government under the coordination of faith building "the people of the city," the purpose of conduct. Fundamentally speaking, urban planning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people, to provide convenience to the public.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and awarenes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modern society, citizens, urban planning gradually by the authoritarian generalization of the common will of all people on the city planning how to achieve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它强调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使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和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管理形成合力,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其实质是指,在社会分层、公众和利益集团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实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意义重大。下面笔者将就如何实施公共参与城市规划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第一、从法律上肯定公众参与应有的地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民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只有公众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和责任感,才会自觉参与其中。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应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确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一方面,使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立法。在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中目前尚无公众参与规划立法的相关内容规定。《立法法》首次确立了公民在立法过程中的参与制度,但是对一些数量大、与公民利益关系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在制定过程中的立法听证制度未作规定,从而使得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立法成为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只有赋予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合法地位,公众才能真正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体现城市规划的立法为公规划为民。另一方面,以法律的方式明确规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地位、渠道、方法、方式以及意见的采纳、信息的反馈形式等等。

二是,要完善和严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程序。只有完善执法、司法程序,建立起执法、司法的民主监督制度,才能切切实实保障公众的参与权,从而才能有效解决利益纠纷。这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如美国的公众听证会制度。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在美国已经作为一种社会民主制度。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公众参与的形式主要是公众会议,有了成熟的程序,其方式多以公众听证会(P11blic Hearing) 、公众评议的形式开展。

第二、完善公众参与的手段与方法。

一是,多种手段结合使用。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在宣传政府政策方面一度发挥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种手段有着固有的缺陷:单向性。是一种我说你听(看)的过程,话语权掌握在政策制定者一方,缺乏公众表达自我意见和建议的机会。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兴起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更加便利、有效的双向沟通平台,并且相较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经济效益高,可实施性高。随着中国网民的不断增多,通过网络参与的公众也从文化阶层扩大到普通市民,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政府网上工程的工作,为网民公众提供条件。做到足不出户就能查阅、了解城市规划法规和规划文件,办理规划的申请和申述,能够及时得到规划专业部门的帮助,往往公众能结合自身利益提出一些规划部门容易忽视却又能实际为公众提供方便的看法和建议。因此,在继续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的同时,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双向沟通平台,使公众真正参与城市规划。

二是,完善公众参与方法。(1)健全机制。如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公众意见收集、回应机制,对合理的意见建议可适当给予一定的肯定与奖励, 以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2)拓展公众参与层次。注重公众代表职业、年龄、地域、性别等比例的合理性,提高参与规划编制和审查阶段人员的多样性和参与代表的广泛性。(3)建立公众参与组织。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小区居委会的作用, 探索成立小区规划委员会、 公众咨询委员会等参与性高的公众参与机构,由政府给予一定支助,代表社区公众参与政府规划决策、管理。(4)改进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往使用较多,但这一方法由于使用不当,弊端较多。问卷调查法应结合访谈法使用,注意在问卷设计的前期充分让公众参与其中,体现其意志,而不是由“闭门造车”,让公众只有选择权,没有发言权。

第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公共参与应更具针对性。

通过公民对政府进行监督,既是政府提升城市规划效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职能转向专注服务、逐步开放、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相对成熟的公民社会只是公众参与成熟规划的充分条件,政府和公民之间是否建立了一个合适的利益表达通道,是否针对性的为不同的公民群体提供了表达方式则是公众参与的必要条件。

一是,公众参与的目的和内容在城市规划编制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如,在规划编制前期,要开展广泛的公众需求和意愿的调研,并以此作为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在规划编制中期,则要对初步方案加强沟通探讨,邀请多层次的社会团体、社会人士参与规划交流会,博采众长,对初步方案进行改进,形成“全民社会”初步共识的规划纲要;在规划编制后期,则应听取公众对初步成果的意见,对公众反馈的意见进行梳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落实和做出相应的说明,完善城市规划方案。

二是,让老百姓能够读懂规划。理解是沟通的前提,规划组织方和编制人员应加强公众对规划内容理解的研究。规划编制的技术性较强,要注意将专业化的语言转化成百姓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语,让公众能够轻松地解读规划方案,方便公众参与规划。

三是,应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内容,提供有针对性的公众参与方式。例如,类似于总纲式、梗概式的总体规划在引导公众参与时,应该选择大众传播媒体。反之,一些涉及具体学校、道路、医院、拆迁、改(扩)建等具体方面的规划,则应选择小众传播媒体,尽可能让每一个受规划影响的人都能够获知关于规划的相关内容,并为其提供反馈意见提供渠道。

第四、将公众参与落到实处

实践告诉我们,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非是规划工作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与一个国家的民主法制的建设进程,人们意识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城市政治经济管理体制、规划编制管理运作机制直接相关。利用以上所提手段与方法,通过“民意调查”、“项目公告”等方式让公众参与进来并非难事,真正的困难是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而只有将公众意见与建议落到实处,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体现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如果缺少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保障,普通公众的规划意见与建议在政府、行政命令的干预面前显得孤立难支。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主要问题是来自于规划管理的体制,今后公众参与的研究重点不仅仅要放在规划制定参与方式的探讨上,更应该加重规划管理与实施体制上来。笔者认为,建立一个有效的规划管理与实施体制最根本上有赖于深化城市政府机构的改革。目前,我国正对各级政府机构进行大的调整和优化,加强对其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政府机构权力范围的调整都是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这也为规划管理与实施体制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契机。关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上,应加强对领导层的监督,将工作参与和实施列入政绩考核的指标中;改造城市规划委员会,选取普通公众作为公众代表;建立一套公众参与的组织程序与工作方法,以监督和保障公众在城市规划中的参与权利。

公众是城市的拥有者,公众的满意是城市规划最根本的目标。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资源,应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从法律上肯定公众参与应有的地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众参与的手段与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公共参与应更具针对性等等,这些都是笔者认为能改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面。

参考文献:

1.邹兵.从咨询公众到共同决策——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全过程公众参与的实践与启示[J].城市规划,2011(08).

2.李东泉,韩光辉. 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缺失的历史原因[J]. 规划师,2005(11).

3.戚冬瑾,周剑云.透视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J].城市划,2005(7).

4.曾宪谋.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分析[J].规划师,2005(11).

5.杨贵庆.试析当今美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J].国外城市规划,2002(2).

第5篇: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功能布局;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253-01

一、城市规划与功能布局之间的关系分析

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是:规划部门在对城市现有布局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科学、合理的规划理念,使城市现有的功能布局更趋于合理化,更好的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市民生活、出行、工作、学习的基本需求。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保证各项建设活动符合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需求,进而实现城市规划的创新管理与科学发展。

(一)抉择城市整体功能布局的战略方向。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各城市之间及市内各区域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城市规划的目的也要适时作出转变,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空间布置和整体设计上,更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强化对于城市整体功能布局的战略性发展。因此,在现代化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必须将整体功能布局的战略性放于首要位置。同时,城市规划是实现整体功能布局的必要条件,而合理的整体功能布局又能客观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发展与创新进步。

(二)促进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在我国现代化城市的规划中,功能布局方面所需考虑的项目相对较多,比如:在城市规划中对于商业区、生活区、工业区、高新产业区等功能区域的规划都要在考虑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建设。城市规划的理念与方案直接关系到城市功能空间资源的布局,不仅要满足各部分区域的具体功能需要,而且可以带动片区乃至城市整体空间的发展优化。

(三)构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总体设计方案,在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规划与功能布局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构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总体结构上,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客观带动了城市的总体空间结构更趋于实用。

二、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进行功能布局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城市规划中逐步加大了对于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总结本国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国内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中的先进经验和教训,以实现我国城市规划中功能布局的合理化发展。同时,随着市民对于城市功能配置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布局需求的要求提升,也促使国内城市在规划中更加注意对于功能布局的科学化管理与监督,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保证各项功能布局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在城市功能布局的发展中,还要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人性化发展的特点,让市民真正体会到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一)城市功能布局的全方位设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对于功能配置区域功能性需求的需求。城市功能布局中不但要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功能区域建设来展现城市的特色和人文特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所强调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与元素,使城市功能布局的设计达到全方位的新兴建设需求。另外,城市功能布局还要配合城市的整体建设特征,给市民以视觉、感觉的全方位享受,进而客观达到提升城市整体的艺术品味,更好的理解城市历史及文化底蕴,以及达到宣传城市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二)注重生态功能区域的布局。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城市的经济建设中,城市规划的重点普遍集中于商业区、工业区、生活区的建设上,很少考虑到建设独立的生态功能区域的问题。虽然部分城市逐步建设了一系列景观园林项目,但是专业的生态功能区域布局始终处于相对忽略的状态。随着城市建筑、工业用地的不断扩大,城市土地面积锐减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生态功能区域的建设则需要用大量的土地,必须通过城市规划中的合理布置与调配,使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于生态功能区域的建设,这对于城市环境及生态的严重破坏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并且实现了城市绿化面积增加的建设目标。

(三)适当把握功能布局的空间尺度。在城市规划中的功能布局中,设计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强化功能布局日趋于完善的同时,以更为严格的尺度标准实现城市有限空间的最大程度合理利用。适当把握城市功能布局的空间尺度中,设计师在城市规划的内涵中所强调的基本理念应该围绕人性尺度的规划设计。因此,城市规划中的功能布局必须要创造宜人的活动空间,让人们觉得空间宽广,住得舒适,而不是真正感受到城市功能布局给生活、工作、出行带来的便利。另外,在城市功能布局中,对于城市道路的宽度、建筑物的体量等都应参考城市规划的整体需求来确定,才会让市民觉得方便、舒适,才能形成宜人的城市功能布局建设,进而实现功能区域视觉景观和总体风貌的全面实现。

结束语:城市功能布局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是成为衡量城市规划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指标。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规划管理部门及规划师要深刻认识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的内外在联系,保障城市整体规划方案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并且发挥重要的时代意义。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测量;规划管理;规划执法

一.城市测量的发展、内容及产品

传统的城市测量是一门研究各项工程建设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阶段中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的科学技术。它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有“施工灵魂”之美称,而当代赋予工程测量的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实质上它是一门应用的测量学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近几十年工程测量得到了迅猛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对工程测量提出新的任务要求,如城市规划、重点项目选址、市政管线、交通规划、交通整治和城市绿地调查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作都离不开城市测量工作。

培训与普及。目前,城市测量已基本实现由传统模拟测量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量技术体系的跨越,以GPS技术在建立和改建城市控制网与导线网中已全面推广应用,基本取代传统常规方法成为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引进了GPS空中三角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等,利用航测遥感资料,形成多种数据采集手段和数据生产线,实现了航测仪器的更新换代,基本实现了测量装备现代化,工艺流程系统化,测量产品数字化.

城市测量的基准

1城市测量控制网:

城市测量控制网是城市基础测量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城市测量工作必须在城市控制网建立的构架下进行,城市控制网的建立,为城市基础测量工作提供了高精度的坐标控制依据,为精确测量城市基础地形图提供了控制依据。

2 城市坐标系统:

城市坐标系统是城市基础地形图生产的基础,城市坐标系统投入使用为城市建设取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这项坐标基准的控制下,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如规划局、国土局、公安局、市政建设局等)、国家企业和社会各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测量数据。

基于城市基准在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一个城市只能有一套坐标系统,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城市的建设服务。

二。城市测量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1、城市测量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作用;

基础地形图测量为城市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排头兵,所有的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在城市测量的成果基础上进行,城市测量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要件,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2、城市测量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2.1放线测量

放线测量是通过测量的科学手段将城市规划的成果精确落实到实地的结果,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它取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规划成果能够精确地落实到城市建设所界定的实际位置上来,放线测量的成果直接指导着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关系着土地使用权限、撤迁工作的安排等一系列和城市规划信誉、和百姓及开发商切身利益等方方面面,是城市规划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2竣工测量

规划工程完成之后,要进行该项目的竣工测量,城市测量工作的目的在于将竣工的地形图完成并更新城市基础地形图数据库,工作的结果使城市规划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规划实施的成果,并能够掌握城市最现状的地形图数据库,在新一轮城市规划工作中进行正确的决策。

3、城市测量在城市执法中的作用

3.1基础测量产品在规划执法提供决策依据

城市规划执法工程离不开城市测量的成果,城市执法的依据是在城市基础测量的成果上进行的,城市规划执法最基础的依据是城市测量的成果,如房屋违章、多占土地、破坏绿化等都需要根据城市测量成果进行处理,

3.2基础测量在规划执法中具备的基础性和前瞻性提供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测量成果为城市规划执法提供了前瞻性依据,使城市执法更具科学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城市测量工作让规划工作成果落实情况得到对照,使城市测量部门能够有依据进行执法工作。

三 城市测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天,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市场化的进程,城市测量工作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进一步的选择,即从单纯地为城市规划服务(行政服务)向为政府各个部门和为全社会服务转变。这一转变是向社会公共服务的转变,是在继续为城市规划服务基础上的转变。转变的观念是为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城市服务,转变的标志是建立为全社会、为政府的各个部门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

1、城市测量资料的现状性提供

突出地表现在基础资料稳定、现势更新准快、数据属性统一、平台覆盖广泛、技术装备精良、部门协调统帅。这是新形势下城市勘测行业新的机遇、新的进步与新的发展。我们必须认清这一形势,下决心跨上这一大台阶,完成适应信息化时代(数字城市)的带有根本性的转变。

2、城市规划的大量需求及测量科学技术发展给城市测量带来的压力、机遇和挑战

现代社会,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规划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这种要求同样反映到对城市测量工作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上,如何更快的覆盖规划区域、快速更新城市基础地形图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另一方面,测量技术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技术、以现代GP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城市测量技术对城市测量工作者同样提出现实的挑战,如何更快、更好掌握这些新技术并将其转换成生产力,是测量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城市测量工作,必须迎接这项挑战,努力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生产力,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水平,努力开创城市测量工作新局面。

3、测量数据的生产和服务功能协调发展为社会带来的巨大收益

城市基础测量工作面临着生产和服务两大关系。一方面,作为城市基础数据的提供部门,按照市场经济行为进行数据的生产和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城市信息化后的数据最终服务对象将是整个社会,这意味着城市勘测部门还具备社会服务的功能,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是社会服务,为城市规划是其中的一项专项服务。社会服务为数据生产拓展市场,引导方向,专项服务为社会服务提供现势更新和技术保障。为解决生产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领域,就必须研究解决数据更新、数据价格、数据共享等问题,要妥善运用市场化的方法建立适应信息化时展的数据共享机制。

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当然要对政府职能和市场行为进行界定。城市空间基础信息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兼顾测量生产、养活城市测量队伍的同时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规划基础信息的更新维护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均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是城市的公益性事业。

上述工做需要由政府主导、政府投资、政府维护、政府提供。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服务和各种类型的专项服务则应该根据发展需要逐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运作。

结束语

第7篇: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状;科学化;专业建设;对策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导致该学科专业的建立和发展,而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发展和一个城市的建设方向,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城市规划实践则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机会和发展机会。

一、 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现状

对于城市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话题的兴趣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实践出现了重大转机,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学术界对城市规划的发展与专业建设的认识与探究也在不断深入,对于推进城市规划发展及专业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城市规划发展及专业建设的现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1、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步骤不协调

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城市规划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向多方向多领域发展趋势渗透,这种综合式的发展往往使得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与之不相应,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变化。与此同时,对城市规划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探究也引发了规划专业人员对于专业建设定位的思考,并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但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还没有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系。

2、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有待深入研究

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方面的理论空白是我国城市规划长期以来对各个学科知识综合却不适用的现象,应该要在大力强调城市规划学科拓展的同时,科学地对各个学科的空间属性进行探究并使其交叉领域知识成为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向导,如与城市社会学等相互渗透。所不同的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交叉领域的研究应始终以空间为中心,再围绕中心进行探究。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城市规划领域更应注重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城市规划学科基础知识等方面,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体系并且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平衡,使得我国城市规划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革新进取,从而把握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方略。

3、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的价值观等问题更应受重视

当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涉及到经济和政策领域后,规划工作往往会遭遇价值判断困惑之类的问题。如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的规划,人们应如何权衡公平与效率?主张公平的人认为规划应该以社会的长期有效运行为依托。但对于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的现实情况看,这种理念很难充分贯彻。但是若把效率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则城市规划作用的发挥将大打折扣,其存在的合法性也将受到质疑。因此,那些主张效率的观点的人们希望改革传统的规划理念,将经济学理论等融入到城市规划实践与专业建设中来,使之更适应我国当前的发展,并被地方政府所接纳。

二、 推进城市规划科学化发展与专业建设的对策

1、 注重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管理

城市规划专业建设在我国起步晚,并且许多学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也都存在许多问题。况且,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体系还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制度来完成对规划办学质量的认证,我国的城市规划教育还未形成完善统一的体制。而专业评估制度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国外的认证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办学管理刻不容缓。只有全方位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效率。

2、 明确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办学方向并呈现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深入,使得城市规划的教育事业取得了空前发展并呈现出它的特色。探究国情,我国的城市规划是在公有制的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在城市规划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城市规划专业,大都是来自建筑学学科,将城市规划当作设计的办学理念早已在人们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市建设过程中各工程领域的知识和建筑学知识对于城市规划同样非常重要。所以,相对于有较好设计学科基础的高等院校,有经济地理背景的规划可突出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的特点,并可以延伸至社区发展的领域,将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作为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呈现不同的办学特色。

三、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具体实践

1、城市规划科学化应增强规划意识

城市规划科学化建设应在规划过程中增强规划意识,树立科学的规划意识。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总体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城市的具体规划中应树立整体观念和总体意识,把区域总体发展规划与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融为一体,树立全方位城市规划、全过程城市规划意识,把宏观城市规划与微观城市规划,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交通、通讯等城市规划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因素,确保城市规划科学化具有具体的实践方向。

2、城市规划科学化应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城市规划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把城市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第一要素。城市规划应紧密围绕城市发展整体大局来开展,而不能只强调理论规划而不顾具体实际。目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政策形势持续变化,城市规划要建立灵活机制,保持调整余地,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时俱进才是科学城市规划的认真负责态度。

第8篇: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资源紧缺的世纪,我国能源消费也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资源消耗国。城市必将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

人们通常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

国内外经验证明,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燕尾服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2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思考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规划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一.五”其间,为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约有150个城市进行了初步规划,有些城市还编制了部分详细规划,一批城市按照规划初步形成了现代城市的框架,并对以后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58年后,城市规划的发展出现了失误,到60年代初期,作出了暂时不搞城市规划的错误决策。期间,城市规划工作几乎停滞,导致一些城市发展失控,管理混乱,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1979年以来,城市规划工作重新受到重视,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89年12月26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使城市规划走上了法制的轨道。特别是199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它是在总结了近年来城市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两个根本性转变”和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个战略”作出的重要决策。该文件充分肯定了城市规划用为政府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各级政府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要求在城市发展上改变以往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走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集中统一管理的道路,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大多是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资料的的收集和研究社会经济状态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规划的目标根据目标分解为具体指标按照以上问题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研究不同方案的利弊确定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制定建设规划的管理。通常情况下,规划的重点在于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城市规划的着眼点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中提出了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证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手段,往往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在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现代城市通病,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现实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今后的长期发展埋下了不容忽视的隐患。如何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未来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较短,与迅速变化的城市发展形势相比,现行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如:由于城市规划编制时目标不够完善,在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缺乏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了有些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的原因,城市规划的法制和管理还尚待完善,实施与规划还有相当距离,城市发展上难以改变以往的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等。有鉴于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探索与之相适应的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城市规划为首要环节,保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启示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全球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不损害满足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对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环境需求的能力。1994年我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底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此后国务院专门发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将《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和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强调要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我国人口众多,许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由于我国大中城市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任务繁重,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西方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在城市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尤为重要。

当前,可持续发展观念至少在如下几方面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1)如何确立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方法体系;

(2)在规划环节怎样才能保证城市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3)如何体现“科教兴市”从总体上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4)资源、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客观约束,通过何种形式才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得到有效反映;

…….

显然,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将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更好地适应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而有助于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思路框架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预测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关键指标的约束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拓展,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新思路。

城市规划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突破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及城市的资源供给力,则要求进行控制,据此在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下得出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再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比较,直到满足为止。这种城市规划新思路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综合需要与可能,建立一个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城市系统;同时必须考虑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将城市的资源环境消耗确定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

根据研究目标设立了两个决策作用点: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城市环境承载力即城市环境对污染承载能力;城市资源供给力即城市的资源(包括土地、淡水、森林、能源等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供给能力。对于任何区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的资源利用和城市的环境污染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将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划思路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

(1)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中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存在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3)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统允许发展规模上限的扩大。可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引入,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金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总之,上述规划思路充分考虑到客观条件对城市发展的约束及科技进步对城市发展的能动作用,以之作为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将有助于从规划环节保证实现城市的内涵型、集约式发展以及“科教兴市”战略的贯彻实施。

第9篇: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措施;可持续发展;思路框架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city construction, also showed a trend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city will be more prominent and important, at the same time, the role of city planning will b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city planning in China, discusses the existing city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n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ty,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ay of thinking and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is briefly discussed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problem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

中图分类号:TU984

前言

现代社会已经是21世纪,世界经济开始向全球化发展,在世界范围之内,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但要和国内城市进行竞争,还有可能要和国外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城市进行竞争。利用城市规划来为其发展奠定基础,为城市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将城市效益及竞争力提高,使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是将城市规划标准提高,对其严格要求新的因素。但是,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很好的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1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不仅人口多,而且很多资源不足,因此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是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重要因素。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面临着建设与管理的繁重任务。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存在比较尖锐的矛盾,所以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推进生态城市规划尤为重要。目前,在通常的情况下,我国的城市规划重点在于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着眼点。而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中,尽管提出了要协调发展社会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保证措施和实施手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常常容易被忽视,而专注于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

因为在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现行的城市规划与速发展城市相比较而言,还客观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因编制城市规划的目标不够准确,对约束资源和环境的考虑不足,导致部分城市的规划不完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因为现行体制的限制,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坚决摒弃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生态化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务之急。

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生态城市规划

2.1 规划的基本思路。

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前提,着力于城市生态承载力和社会承受能力的提高,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相结合最佳效益。基于此,生态城市规划要切实负起未来、环境和社会责任,才可能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建立和实施各种方法、体系和政策,保障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城市规划各个环节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2.2具有对未来发展的导向性

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城市发展目标尤其是长远目标给予充分预测。城市发展的远景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它就会对城市未来的建设起到引导作用,以努力实现规划中确定的远景目标。要科学确定城市发展的远景目标,必须要在目标确定前,充分研究城市所在区域的资源水平、特点及承受能力,使城市各方面的利益得到综合平衡。同时,要保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协调,在扎实完成近期目标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应对近期规划进行不断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趋向于长远发展目标,从而保证城市的整体发展。

2.3具有对生态环境的导向性

所谓城市规划的环境导向性,即将城市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城市规划,注重对城市的环境与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并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使城市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动态的平衡,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地利用资源与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保证城市规划的生态环境导向的实现,就应该确保制定城市规划与实施战略环境评价同步运行,使二者有机结合、互为反馈。从而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专业规划设计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对规划实施后所产生的不良环境后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同时,如果专业规划设计人员欠缺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可以从环境专家那里获得最有价值的生态环境信息支持与帮助。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结合环境评价专家与规划设计者的知识,可以保证从源头上解决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从而找准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最佳结合点,确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得以同步落实。

3 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生态城市规划的框架思路

要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中,不仅要包括促进城市发展的常规规划内容,还必须对城市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予以综合考量,在不同的政策方案下,充分预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不突破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这两个关键性指标的前提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此,必须进一步拓展城市规划的内涵,积极探索实现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制定的初步的城市规划方案,超出了城市环境的承载力及城市资源的供给力,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需求管理,有效地控制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满足环境和资源指标的要求,重新制定新的城市规划方案,然后将其在此用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进行衡量,一直到合乎要求为止。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任何区域的任何城市,其资源利用和城市的环境污染都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突破这个限度,那么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受到制约。一般情况下,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路都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3.1 规划的内容具有全面性。

规划的内容不仅仅是考虑城市自身的发展,而是要在规划的过程中,把与城市自身发展有关的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社会等所有因素都纳入进来,在确保各个因素相互协调促进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城市发展、速度和方式。

3.2 规划的内容更加注重适应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的供给力。

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相比较而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不仅仅考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资源的供给能力,这也是生态城市规划适应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体现。

3.3 规划设计方案不是被动地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

城市规划方案具有一个非常重关键的控制点,那就是资源环境的基本承载能力,要求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决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一底线。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制定并不是被动地受这两个指标的约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与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会出现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不断加大定情形,同时城市系统的发展规模的上限也可能不断扩大。由此可见,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引入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两个控制指标,可以保证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必将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其地位和作用也将日益突出和重要,同时城市规划的作用也必将越发的重要。在城市规划中要做到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突出城市的生态化,重视资源和环境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作用,积极推进生态化城市建设,使城市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得到协调发展,这不仅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的覆辙。

参考文献:

[1]乌兰高娃,闫晓丹,刘启龙.浅谈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0).

[2]原亚东.浅谈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10).

[3]朱广黔.论我国城市管理创新的动因与模式研究田.理论与改革.2013(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