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文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

第1篇: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文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目前随着国家奋斗的目标是“普及大学”,很多高校都对招生制度进行了改进,扩招已经普遍存在于中等职业学校里面,对于扩招过后的学生人数与现在学校的实际承载力,根本就不成比例,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人数的增加,使得学校的教学器材的耗损量大,需求量也偏大,并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就不是单纯的体育教学,他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宽阔的知识面就迫切需要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维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于体育教学的作用,同时面对我国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日益剧增的人数,但是学校却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对其进行改善,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对于体育教学来讲是一种阻碍,加之师资力量方面产生的可限制性等都应该得到中等职业学校的上级各个部门的领导以及体育教学的主要担任教师的重视,并且及时的针对这些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进行解决和改善,大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这一工作任务上面大都是聘用的一些年龄稍微偏大的退休老师,他们由于年龄稍大,具备的记忆力和一些管理知识上面的能力稍加偏弱,并且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比较陈旧,没有创新力,经常出现混乱的情况,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麻烦。加之没有一定的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学生和老师的相关规定,就致使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出现很多麻烦。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问题

(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并且也不断的的引进和采用了对于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创新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现在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可供中等职业学校参考,使得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没有科学性、依据性等,很多时候的管理有点不切实际,管理内容含有很高的水份,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员在制定自己既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更偏重于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却忽视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性。现在的缺乏目标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加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约束和依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的制约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

(二)陈旧的管理理念

针对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特点可知能够拥有两性的管理方式是更佳的管理方式,即为科学性以及实效性,但是在现在很多学校实施的管理理念是迂腐陈旧的,很多都是以前的有管理经验的工作着根据经验在做事,根本就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些陈旧的管理理念,从定性这方面去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它的管理理念上面来看似乎已经落到实处,但是从定量这方面来看就可以看出这些实际上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不过怎么把体育的目标真正完善呢?这就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现在的每所学校都在研究体育的创新和改进,包括教学设备上的改进、教学方法上的创兴、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等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再到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爱好,这些能改进和创新的地方在每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进行了整顿,但是这都是一些非常虚空的措施,没有真正的将其落到实处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并且现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度不够明确,只是空有目标没有实际的举措,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严重的制约和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道路。

(三)缺乏足够的经费

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场地、设备、教师的水平等条件所限制,就不能让场地的器材得到大力改善和创新,但是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倘若一周、半个月乃至一个月都不对体育活动器材进行创新与更换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无趣、乏味、没有新鲜感等而厌倦上体育课,致使陈旧的体育教学器材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活力,加之现在高校的大量扩招、致使对器材的需求量大大的提高,并且破坏率也提升了一个深得层次,这些都需要学校的大力投资和进行扩建来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以及让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学校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经费不足是现在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最关键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四)没有健全学校平衡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

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中除了管理学生使用的体育课堂器材之外,还要管理学生的相关体育成绩,并且做到从一个现代计算机网络体系里面能够简单明了的看出学生的学习和考核情况,并且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获得自己的体育信息的网络体系,建立校园网络子系统,并且在这个子系统里面也要涉及到关于学校的操场建筑用地面积等,并且能够对体育课堂上的一些体育器械和设备的进入和借出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偏多,这些方面都让你故意出现混乱,有一个明确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网络体系将学生的体育方面的信息都能够分析体现在以下图例:

三、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应该强化制度管理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制定一个完善的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对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而言是亟待解决的因素之一,而这个用来约束和限制制度管理的内容就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教师的薪金福利、课堂行为准则、日常行为准则以及一些活动准则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领队的条约和准则,教师在一些公共健身所、场地(游泳馆、羽毛球场等)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准则等。这些都用来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校存放体育器材的地方,更要有秩有序的对体育器材进行编号规划,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借还规定,让这些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避免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

(二)提升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能力

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管理工作的好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即组织、创新、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其它一些思索和决定决策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人都要具备充足的管理技能、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还要针对实际情况、实际问题及时的做出解决措施和创新方案,能够用于挑战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系统以方便将一些数据和分析列成库,还要有一定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当产生一些矛盾时,能够及时的解决,并且能够与学校的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有什么信息和方法一定要及时的和学校的上级部门领导反映和沟通,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大力扶持。

(三)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人群的民主管理思想

首先要让学校的有关上级领导自身的民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就是要加强学校的学生以及老师等的民主意识,担任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在鼓励其他人拥有民主意识的同时更应该让自己的民主意识更高一些,当管理方面出现了某种问题时,管理员势必会采纳或者制定一些解决的措施和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个方案不能够由管理员自己定妥,而是应该由多方领导以及相关人员的协商之后才能实施其计划,通过这种多方协调、共同商讨的解决办法可以让大众意识到这不只是一个空有其名的制度,都是按照大众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和完善的制度,对大众自身的利益是有益无害,对于一些奖罚制度、优秀人员评定等就务必要通过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质量和程度以及所做的贡献来定妥。

鼓励大众参与到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意识中来,鼓励各部门人员和各领导将自己的特长全部展现出来,在这大胆穿心和改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小差错和小隔阂,但是务必要尽快将其解决,避免出现拖泥带水的情况。对于上级领导则要加强对管理者以及学生的各种检查和监督工作,下级在岗的各个工作人员就应该按照制定的规则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做好份内的工作,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制度都能够解决当前管理问题,让各个上级部门的整体以及综合效益都能够大大的提高。

(四)利用评价管理制度

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管理制度,在这些制度里面,众人可以通过对相关的领导和老师进行评价等,并以此来进行选优评先等活动,这样来提高众人的管理意识,利用他们自身具有的荣辱感,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等,并且对他们平时的有关体育方面的运动考核,比如,每天要求做的眼保健操、与每天需要做的晨跑以及有否参与一至三次大型运动等这些都可以来对相关的人与物进行评价,通过众人的评价对管理者而言还可以进行对相关的有能力有素质的人进行选拔和使用,让这些有能力却没有地方实践的人能够更大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中,虽然与以前相比,管理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还是没能最终的彻底摆脱过去的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校的教学模式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反而时常出现错误和带来麻烦,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具有创新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现在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沿袭着某一种管理制度不变,要积极的采纳和吸收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一次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质量,提高竞争力,及时的对众人的评价进行总结,并适当的进行奖惩赏罚,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到老师以及领导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学校也要鼓励老师除了学校的体育外,还加入到社会的体育中去,对于其做出的卓越贡献将也会被看成是学校的体育贡献一样的价值,不会轻视或者重视哪一种体育成绩的价值。

(六)解决处理好学校的内部人员关系

要想更好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关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道理,要是自己的内部关系都是一团糟的话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是无法得到很好的实施的,在学校的评优选先的工作中,总是会有一部分人忧一部分人喜的,但是这有可能会大大的影响学校的教职员工以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处理选优评先这些比较敏感的事情上,就可以依靠众人的目光,集体对其进行评论,避免关系的不和谐,另外对于领导和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处理妥当,避免领导有事的善意批评和员工之间的工作完成情况产生矛盾等,另外学校还应该大力的注重老中青年三者的相互协调、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在解决和谐内部关系的同时又有效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

(七)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功能原理

在校园里面建立起一定的网络体系,使得这个程序在学校的相关用户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务必选择一定的网络进行安装、另外两种分别为工作站安装以及单机安装等,在这基础上让改系统能够存在着通用性,在进行电脑程序的单机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计算机的系统中建立校园内的本地数据库系统SQLServer7.0。在进行计算机的网络体系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服务器端安装一定的数据库系统,对于数据库出现的各种系统上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就非常简单和方便了,只要控制和调整服务器端远程相关信息就好,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相关的校园内网络实现的基本原理图就依据如下所示:

第2篇: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 学校体育教育 人性化管理 “以人为本”

1.人性化管理的定义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围绕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从满足人的最根本的需要出发,通过引导、理解、认同、尊重、关爱等极具人性化等因素,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充分调动起每个人的学习、工作欲望和学习、工作热情,以达到更合理、更有效地提升人的学习、工作潜能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这实际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1]

管理者首先必须知道自己在管理中是什么角色,职责任务是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必须做到在其位、谋其职、担其任、负其责、享其利。课堂为每一个教师都提供了演出的舞台,但这只是创造了外部环境,究竟能不能表演好,还得靠个人的能力。管理者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树立榜样――树立一个你期望其他人学习的好榜样。榜样非常重要,因为人们更多地通过他们的眼睛来获取信息,他们看到你做的比听到你说的效果要大得多。“领导就是榜样”是对领导者最精干和生动的描述。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学校体育管理是宏观的东西,是属于领导层的事,而学校体育教育中的管理则是微观的东西,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在教学当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也是每个体育教师都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之一。

2.学校体育教育中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几个方面

2.1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管理者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监督者。不错,这是管理者要扮演的许多角色中的一种,但绝对不是唯一的一种。管理者是船长、家长、朋友、指挥家、将军、队长、教练……我想,这些都是对的,也都是很形象的比喻。在这些角色之外,我想特别提出我们作为管理者的另外一个角色:管理者应该是榜样。管理者可能扮演的角色,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呢?我相信,我们扮演的角色并无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否之分。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是严格的监督者;当面临大风大浪时,我们必须是能给员工信心的船长、舵手;当面对激烈的竞争时,我们必须是英勇善战的将军;当面对需要我们扶持的下属时,我们必须是优秀的教练和导师。但通常,许多的管理者只善于演好一个角色,不善于扮演其他的角色。例如一个人可能是很好的销售人员(球星),但当你把他提拔起来做销售经理(队长)的时候,他可能表现极差。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学会转换自己的角色;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帮助下属学会转换角色。学校体育教学与学校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很多区别,我觉得学校体育教学充分体现了“言传身教”这一概念。同时面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言传身教”的侧重点不同,其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应该不同,才能充分地体现体育教学中的人性化管理。

2.2教学组织

管理的首要原则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结果导向。优秀的管理者都知道:只有实实在在的结果、实实在在的业绩、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的,而你花多少时间、用了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头、多么早地介入等,都是次要的。作为管理者,我们要自问的首要的问题永远是:你的业绩呢?教师的业绩就是学生。学校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学校体育课也有自己的纪律要求,但是学校毕竟不是军队,不能以“一切服从命令”为最高宗旨。在体育教学组织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年龄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学低年级和大学阶段在体育课活动中教师除了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外,应该着重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和想象。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组织中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应该让学生养成自己学习、自己锻炼的习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能够广泛听取、吸收信息意见,审时度势,从时间、战略和全局上考虑和分析问题,抓住时机,确立目标。同时,力图将目标明确化、愿景化,使下属真正理解并建立信心,持久投入,成为组织的信仰和价值观。成功者的一种通病就是被成就冲昏了头脑。一旦你开始赞叹自己多么了不起,那就陷入麻烦了。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受到太多赞美会停止前进。关键是要学会从容对待一切,包括成功和失败。两者通常都是短暂的,都会提供有价值的教训。在你想着已把全世界握在手心且没人像你时,赶紧停下来,别再想那些你已经作出的成就;相反,多想想那些等待你去做的事情。教师在体育教学组织中只有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做到教学管理的人性化。

2.3教学内容的选择

现代社会需要的精英型人才,过去的教学更多地培养出来的是通才,所以我们要去改变这一陈旧的方式。在体育课的教学也如此,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进行改变。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选择,进行社团式(俱乐部式)教学。试想姚明,在他成长过程中没有按照自己的兴趣得到培养,他现在能成得了今天的“中国姚”吗?

2.4尊重学生人格

孟繁华教授在《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指出:“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在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因为在你不经意间很有可能就扼杀了下一个“中国姚”。

2.5场地器材的应用

上体育课必须有一定的场地器材,在缺乏体育设施的学校,有待于相关部门改善,这些我们暂且不说,就说说有场地器材,可是学生应用不到的现象。在我们身边经常回出现场地器材购买来之后没有使用,一直摆放到生锈报废。有些场馆建成后,不是安排学生的使用时间,而是变成部分人群专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又从何谈起?

2.6学生的主体作用

应当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已经出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觉醒。1981年顾明远先生就指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虽然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控制着教育过程,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变化,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能引导他们、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却无法替代他们。可见学生始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眼于内化,挖掘潜力,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教育方式才能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2.7心理管理

心灵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之本。心灵的美善是美好人生的基础,在此意义上,人性化教育必然应以完善人的心灵为任,用博大的爱关怀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和自己存在的意义,并在爱与被爱之中培养健全的人性和坚韧的心灵。人性化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使学生成为独立的价值主体。[3]

心理管理指管理者遵循被管理者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借助各种媒介,间接地刺激意识,激发他们的心理潜力,使他们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共同目标而实施的管理。心理管理要求管理者遵循人的心理发展规律而设计,启发和打动被管理者的心灵,激发被管理者的动机,调动内需力,诱导情绪,促成积极心态,启动被管理者的无意识行为倾向,使被管理者的内心得到净化和升华。

3.结语

总之,我认为很多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只是很多时候限于条件和能力。所以为了更好地在体育课中体现人性化管理,学校应该在师资培养和体育设施的建设方面进行改善。另外,学校体育教育中的管理的“秘诀”在于尊重,学校管理的核心在于真爱。只有严格的管理是不完整的管理,是一种脆弱的管理,是缺乏人性的管理。惟有在信任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成长空间,用尊重和关爱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激励学生精神中潜藏的能量,方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人性化的、逼近本质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金宝.关于高校学生工作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8.

[2]顾明远.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J].江苏教育,1981,(10).

第3篇: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

管理学是教育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其既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也要坚持管理原则,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与规律的一门学科。从研究对象上讲,其包括宏观上的整个国家教育系统与微观上的各级学校组织系统;从研究内容上讲,其既包括教育人事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等;从研究范畴上讲,其主要包括了活动、体制、机制、观念四大范畴。

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1.1活动

活动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范畴,从衍生的时间上看,活动一般是先于机制、体制产生的,一般规律性的事物往往先是从有毫无控制的活动开始逐渐地系统化与完整化。在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中,要深入了解教育活动中的基本现象,并透过现象了解活动的规律与内在特点,有些教育管理现象在活动产生之前已经出现了运行机制与观念,甚至存在于体制之中,但有些现象在活动出现之后,才形成制度化与理论化,这就需要依据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微观层面上的一种活动,其在产生的最初阶段就已经被限定在体育系统与教学系统的范畴内,需要依照高校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因此,规范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深入研究其上位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1.2体制

体制在学术界是一个用途十分广泛的词汇,在阶级社会中,体制的意义重大,其是一个社会规则运行的重要基础。在教育领域中,体制是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其是教育组织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是对教育实施管理的规制体系与组合方式。“教育行政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教育行政体制,学校内的管理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学校管理体制。”[1]教育体制包含了非常广泛的内容,上至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规范,下至学校管理方式、管理机构等,从中央管理体制再到地方管理体制,其涵盖了教育领域内的不同管理系统与规范。这表明教育体制与国家的政治体制是一脉相承的,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在教育管理中发挥着支撑性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在高校管理体制下进行的,只有明确体制的一般特点与规律,才能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

1.3机制

机制就是事物内部各组织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组合方式,在教育领域中,是指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教育管理是对教育内部各要素的管理,而实现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就必须厘清其内部运行机制,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特点,进而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创新管理方式。机制在教育管理领域内属于纽带性质,其往往随着活动的产生而不断的完善,并在运转中逐渐衍生出体制与观念,同时体制与观念也能够指引机制的运行,不同的研究范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子系统,深入地研究其运作机制,便是掌握了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其管理工作的创新具有基础性作用。

1.4观念

观念是意识层面的要素,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产生各种认识的集合,它开源于具体的活动,并不断地总结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形成较高层次的认知,并最终凝聚成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践活动的发展。观念对于教育活动的价值在于指导与引领,促进各种教育体制的构建与完善,成为机制优化的重要指南。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观念的价值与意义重大,科学的观念能够指引其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活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体制的创新、模式的创新,但从根本上来讲是观念的创新,推动管理要素的不断发展必须依赖于先进的观念,更新组织成员的思维模式,这也体现了观念作为教育管理学研究范畴的重要意义。

2基于四大范畴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问题分析

2.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活动问题

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管理观念、体制、机制实施与落实的主要支撑。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化与科学化的理论引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多是以实践性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借鉴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间接性管理经验,开展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并没有根据体育学科的内在规律与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管理模式,选择管理方法。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很大差别,体育教学主要是一种实践化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中提升兴趣,而过于陈旧的体育教学管理方式让体育教学过程缺乏新意,难以符合时展的趋势与日新月异的体育新形态,更没有系统化的理论支撑。由于我国体育事业起步较晚,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相关细化理论研究较少,而在国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经验借鉴方面也难以为继,这无疑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难以形成系统化与规范化。

2.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体制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是维持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的体系与框架,由管理组织结构与各项管理制度组合而成。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制度的规约与组织的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便无法得以顺利开展,也就无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与结构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没有根据体育学科的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调整传统的管理体制,导致体制在规范活动的作用发挥方面有所欠缺。在依法治国理念逐渐深化的当今社会,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尚不健全,许多陈旧的制度不能适用不断变化的体育教学情况,尤其是在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体育课程管理制度、体育成绩考核制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与不足,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无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被激发,体育课程设置的形式及成绩考核的方式在制度设计环节上也略显陈旧。在组织管理机构上,以二级体育学院及系、部为主,虽能够直接领导与管理体育教学工作,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有限,在学习、获取教学管理经验,革新教学管理模式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2.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机制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是在管理体制的框架内,各管理要素的组合方式及运行状态。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顺利展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机制的运行状况,如机制运行不畅,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管理的效果。受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影响,体育教学管理机制也存在不完善等问题。首先,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体育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体育教学活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其运行机制是调动各相关要素,发挥其最大作用。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激发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教”与“学”方面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模式,在薪酬激励、荣誉激励的基础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机制创新,也没有凸显出体育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弱化了管理的隐性价值。其次,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评估机制。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持续性的、稳定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估往往只是从一个层面反映出管理的效能,并不具有全面性与整体性,从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起到监督的作用。

2.4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观念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便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让学生接受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多地接受体育知识,掌握相关体育技能,并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比较陈旧,无法科学指导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更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方式一般只注重教学任务的本体性目标,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履行基本的教学职责,把体育课当成普通的活动课进行,缺乏系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在意识与精神层面达到教学的目的。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体育教育一般是在体育设施不完全齐备、体育师资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完成的,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恰巧也忽视了教学理念的创新,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呆板。另外,管理观念的落后还表现在对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体育教师只是完全的被管理者与教学活动的主宰着,教师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并无实质性的话语权,但却成为了体育教学过程的主要操控者,这就导致一言堂教学思想的不断出现,教师在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出现了单一化的状况,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忽视技能与情感培养,这都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的偏差导致的连锁现象。

3基于四大范畴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创新

3.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核心便是通过管理调动体育教学中的各大要素,发挥其有效作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激活各大要素的重要方式,而真正实现创新必须规范管理活动,提升管理活动的时代价值与文化内涵。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础与首要环节,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器具等各要素必须在正常的管理体系中,活动创新需要调整的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当某一要素有失规范,管理效率与力度将会受到严重削弱,创新难度进一步增大。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并不是封闭式的,而是与外部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彰显时代的价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我国已提出了要培养观念、知识、素质、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2]这表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最终要将体育活动内化为大学生的终身习惯,大学生必然要走出校园成为社会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实现创新就必要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变化情况,适时作出调整,赋予管理的时效性。

3.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也可以说是管理规则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力求能够以更加有效的体系实施管理。保障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科学性是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础。完整性是指各项管理内容都具有制度的规约,避免出现制度空缺的现象,造成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混乱,做好管理的评估与反思工作是重要的方式。科学性是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顺应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以人为本”的制度关怀与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目的的制度约束力。在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更是要明确三大基准。其一,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扁平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的效率,弱化管理的权力意识,符合高校“去行政化”的管理理念,充分提高各管理要素的效率价值。其二,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目标与使命,将提升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保障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享有主体权益,实现学生的终身体育价值观,这是管理体制创新的灵魂。其三,充分下放基层体育教学的管理权限,适当赋予学生部分管理权限,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自我管理,并针对体育教学活动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调整,解放了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管理体制的创新。

3.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创新管理机制已成为重中之重。管理机制的创新与管理体制的创新不同,其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进行,从根本上说就要建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管理是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其重要的内容便是控制,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依托约束机制的建立,教学活动中各管理要素都要有序完成自身的职责,即各司其职、各领其责,不能超越管理权限开展活动,也不能消极怠工,约束机制建立的目的并不是限制,而是规范。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激励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增强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动力,而激励方式主要包括薪酬激励、荣誉激励、成绩激励等。“由于每个学生在身体素质上都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因此根据这样的情况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办法。”[3]丰富了管理的形式,形成了良好的管理机制。

3.4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是将体育精神与文化注入学生思维中的重要方式,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则直接影响管理活动的开展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要着眼于体育教学本身,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大背景,坚持面向现代体育教学、不断激发求知创新能力、以落实健康为根本的管理观念。“教师首先要树立对学生新的评价理念,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看到点滴进步所带来的希望,帮助大学生重新觉察自己,使大学生内在自我潜能得以提升,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4]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着眼于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发展不断的进行创新,满足社会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面向现代体育教学的管理理念符合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当今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活化’和‘终身化’已是大势所趋。”[5]激发求知创新能力的管理观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索未知的体育知识与技能,通过调动管理要素,形成利于体育知识创新的各项条件,激发教师与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求知、求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探索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体育文化氛围。以落实健康为根本的管理观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体育教学管理领域的延伸,这既体现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观念,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也为社会造就具有健康体魄的人才奠定重要基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的创新必须引入终身教育理念,把对每个学生能力的锻炼,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落实到具体教学目标与任务中,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而将终身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理念的结合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理念创新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18

[2]于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83-184

[3]章璐璐,黄世伟.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国体育学刊,2014(11):72-73

[4]孔凌鹤.基于复原力理论的高校体育教学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4(21):58-60

第4篇: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 小班化教学 管理成效 策略

一、转变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

中学体育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小班化”教学既为中学体育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自我发展机遇,又让中学体育教师始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可以这么说,改革成败的关键决定于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许多研究表明:如果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变,教育模式不变,“小班化”教学也只能是穿着新鞋走老路。因此,要注意对参加实验的中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让中学体育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引导中学体育教师学习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家长、中学体育教师以及行政管理层应该更新育人观念,“小班化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正如一位中学校长所言:“我们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呢?一句话,我们应该关注人的质量,而不是分数,只有关注人的教育才是优质的教育。”围绕观念的更新,针对小班化教学质量的评估,也应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只有这样,中学体育教师进行小班化教学研究的热情才会被真正点燃。

二、加强教学研究,创设小班化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小班化教学的主战场还是小班的课堂,因此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还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上。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法” 是创建小班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施教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中学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环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有分有合,体现对个体差异和学生共性要求的同等重视。既要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又有兼顾提优辅差的“分”的环节,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动静配合协调,自然分层。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不同层次的组织讨论以及不同层次的作业布置等。在课堂中,对A层次的学生以“放”为主,重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主动走;对B、C层次的学生则以“扶”为主,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让C组学生扶着走,B组学生小步走,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2. 作业分层

在设计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时,中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按难易程度设计成三类:第一类为基础练习,全班都做;第二类为综合练习,面对B和A层学生设计,C层次如有余力也可以参与;第三类为拓展练习,面对A层学生设计,欢迎B层次学生参与。其中,课堂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就利用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的时间差完成,即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分层练习。

3. 评价分层

在小班化教学中,分层评价比较符合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需要。分层评价强调的是和自己竞争,鼓励学生超越自己的昨天,使学生在各自基础上有所提高,能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在进行分层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强化评价的激发和鼓励的功能,有点滴进步和有大的进步,都一样地给予激励。(2)建立“因层而异”的评价标准。学生存在差异,一把尺子不一定公平合理。所以对各个层次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标准。我们提倡按照优、中、差学生各自最近发展区来确定目标,使学生不会感到遥不可及。在学习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给予不同的评价:对C层学生多鼓励和表扬,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力量和信心;对B层学生多激励,让他们认清自身的不完善之处,从而积极向上;对于A层学生多采用引导性的评价,严格要求,励志图强。 (3)评价结果要显性化、有坡度,即评价要使学生得到的激励看得到、摸得着。评价要着眼于个人前后成绩的比较。

三、树立正确的办学效益观

在大班额教学时期,学校出于对办学经济效益的追求而将管理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成绩的优劣上。学生考试成绩好,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就高,生源充足就会使班级规模越大,因而经济效益越高。但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效益观也发生了变化。现代教育效益观认为:“人”的发展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既定的教育投入条件下,“人”的发展的质量才是衡量办学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转变管理理念,不能一味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拼时间去争取分数,而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管理效益观,强调小班化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对“小班化教学”的教育质量评估,也应改变过去“唯分数”的考察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宏才.小班化教育研究——武汉市青山石化学校小班化教育改革探索[C].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和学新.小班化教育:意义解读与推进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3).

[3]刘宏博.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管理,2000(l).

[4]郑立达.试论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2008(8).

[5]王臻.初中小班化教育实践进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吴永军.关于南京市小班化教学发展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9(8). 说,改革成败的关键决定于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许多研究表明:如果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变,教育模式不变,“小班化”教学也只能是穿着新鞋走老路。因此,要注意对参加实验的中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让中学体育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引导中学体育教师学习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家长、中学体育教师以及行政管理层应该更新育人观念,“小班化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正如一位中学校长所言:“我们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呢?一句话,我们应该关注人的质量,而不是分数,只有关注人的教育才是优质的教育。”围绕观念的更新,针对小班化教学质量的评估,也应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只有这样,中学体育教师进行小班化教学研究的热情才会被真正点燃。

二、加强教学研究,创设小班化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小班化教学的主战场还是小班的课堂,因此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还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上。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法” 是创建小班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施教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中学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环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有分有合,体现对个体差异和学生共性要求的同等重视。既要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又有兼顾提优辅差的“分”的环节,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动静配合协调,自然分层。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不同层次的组织讨论以及不同层次的作业布置等。在课堂中,对A层次的学生以“放”为主,重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主动走;对B、C层次的学生则以“扶”为主,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让C组学生扶着走,B组学生小步走,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2. 作业分层

在设计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时,中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按难易程度设计成三类:第一类为基础练习,全班都做;第二类为综合练习,面对B和A层学生设计,C层次如有余力也可以参与;第三类为拓展练习,面对A层学生设计,欢迎B层次学生参与。其中,课堂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就利用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的时间差完成,即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分层练习。

3. 评价分层

在小班化教学中,分层评价比较符合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需要。分层评价强调的是和自己竞争,鼓励学生超越自己的昨天,使学生在各自基础上有所提高,能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在进行分层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强化评价的激发和鼓励的功能,有点滴进步和有大的进步,都一样地给予激励。(2)建立“因层而异”的评价标准。学生存在差异,一把尺子不一定公平合理。所以对各个层次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标准。我们提倡按照优、中、差学生各自最近发展区来确定目标,使学生不会感到遥不可及。在学习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给予不同的评价:对C层学生多鼓励和表扬,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力量和信心;对B层学生多激励,让他们认清自身的不完善之处,从而积极向上;对于A层学生多采用引导性的评价,严格要求,励志图强。 (3)评价结果要显性化、有坡度,即评价要使学生得到的激励看得到、摸得着。评价要着眼于个人前后成绩的比较。

三、树立正确的办学效益观

在大班额教学时期,学校出于对办学经济效益的追求而将管理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成绩的优劣上。学生考试成绩好,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就高,生源充足就会使班级规模越大,因而经济效益越高。但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效益观也发生了变化。现代教育效益观认为:“人”的发展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既定的教育投入条件下,“人”的发展的质量才是衡量办学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转变管理理念,不能一味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拼时间去争取分数,而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管理效益观,强调小班化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对“小班化教学”的教育质量评估,也应改变过去“唯分数”的考察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宏才.小班化教育研究——武汉市青山石化学校小班化教育改革探索[C].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和学新.小班化教育:意义解读与推进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3).

[3]刘宏博.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管理,2000(l).

[4]郑立达.试论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2008(8).

[5]王臻.初中小班化教育实践进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第5篇: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 阳光体育;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发展

1 前言

现在的学校教育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缺乏必要的重视,这就使的一些学生健康状况出现问题,例如:体重超标,肥胖学生比例明显越来越大,学生的近视率急剧提高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阳光体育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在阳光教育理念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的目的就是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阳光体育通过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到阳光下,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通过这些活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从而养成终身的习惯,这样才能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为我们追求健康的生活目标提供保障。

2 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是否能够强大的基础。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强大都与他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但是,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已经下降到不容忽视的阶段。通过我国前后五次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表明,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健康体质在不断下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解决青少年健康问题迫在眉睫。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3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目前,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主潮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可以看出,我国在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理念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也从原来的增强体质转变到现在的终身健康。虽然有一些高校在具体的体育教育问题上做了很多的改善,并且初具成果,但是就目前现实状况来看,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还是以技术教学、技能培养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学形式、方法和统一的考核标准,这样并不能引导学生产生健康锻炼的积极性,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的下滑,尤其是对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来说,体育锻炼已经不在是教学的一部分,学生们又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就造成了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对未来的工作要求造成极大影响。所以,只是形成教育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才能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的现代化人才,对社会的发展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 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阳光体育理念

阳光体育运动是在需要在良好的舆论氛围中开展的,阳光体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它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自强自立、具有健康体魄的综合性人才。在本质上,体育教学中的阳光教育与素质教育理念是一致的,目的都是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高等学校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不仅要鼓励学校师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还要通过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好处,影响周边社区和社会团体,使他们也积极参与进来。

高校推广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必须要做到这四个方面:①转变体育教学理念,科学认识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③建立统一的活动课程体系,让师生共同参与④完善体育课程理念,使阳光体育运动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在改善学生体质方面的独特作用,这样才能确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理念,抛弃原有的应试教育观念。学生自身也要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价值观,并积极的参加到阳光运动体育中来。

一个人能够成长、成才的重要物质基础就是身心健康,只有在拥有健康的体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才能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高校人才培养的合格与否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好坏直接关系。对于现在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的问题,我国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在全国各地鼓励青少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这表明青少年身体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所以,高等学校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应该确立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调整和改进教学结构,更新体育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育思想认识水平。先进的体育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的方向。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为学生未来担负国家重担提供前提和保障。

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中要注重突出教师指导性和学生主体参与性,以高校教育的形式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和实践"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中体育活动主要有学科性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锻炼两个方面组成,其中课余体育锻炼又包括体育训练和课外活动,是体育活动的重点。通过课堂的引导使同学们积极参加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也是课程教育形式的一部分。

建立完整的体育课程观念,将教学、活动和比赛融为一体,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获得教学理论,这是保障阳光体育的基础。要想长远的影响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就要使阳光体育运动日常化,规范化,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体育行为。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建立整体的完善的中学体育课程体系,来解决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和矛盾。

5 结束语

将阳光体育的理念深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来,认真的思考阳光体育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建立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课程新体系,从而提高青少年处理问题的自信心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英杰.试论高校阳光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对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 杨明,李丽.关于开展高校阳光体育长跑运动的思考[J].理论与现代化,2011(5).

第6篇: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 郑州市高校;一校“多校区”;体育教学管理模式

国务院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我省民办高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0年9月,华信学院新校区开始投入使用,出现了一校“两校区”办学的布局。随着郑州大学城的规划使用,各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部分高校进行了合并重组,一校“多校区”办学越来越普遍 。虽然有利于提高高校知名度,拓展发展空间,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满足扩大招生的需求,但一校“多校区”办学在客观上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备不均衡;难共享;教学分区管理混乱、学生培养模式、学生教育方法与手段及学生课程改革的问题。因此,一校“多校区”体育工作管理,如何提高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效果,也是高校体育目前面的重要问题。

一、一校“多校区”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郑州华信学院是一所现拥有两个校区;万人以上在校大学生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建立建起两套体育管理机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实行以主校区为主,对分校区体育工作辐射性的管理模式,使学校各项体育工作得到落实,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搞好课余训练竞赛等工作的重要保证。但是,还是有部分情况需要体育管理者去面对:

1.1老校区的设备场地利用率低,受自然损耗的影响,维护成本相应增加。而新校区的体育设备场地在使用过程中进度快慢不同从而影响部分课程的开展,如羽毛球,篮球馆等

1.2师资设备需要共享,对教学要统一管理,教学的教师同样要进行两个校区教学。教师的工作效率就要提高。

1.3学生的各项管理需要建立多个校区的机构。如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就要分校区管理和课余训练等。

二、多校区大学体育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2.1 “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数字校园” 管理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环境、资源、信息以及管理活动,全部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基本框架应该包括校园网络建设、数字信息建设等方面,是对体育教育体制、管理模式、交互方式等进行全新建构后形成的数字化自主、互动的管理工作环境,在学校各部门和院系之间建立互动式信息通道,控制和操纵整个学校的体育事务。

2.2体育课程的完善与改革: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健身第一”为指导思想,“终身体育”、“素质教育”和“发展学生个性”为基本教学理念,学校编发了《郑州华信学院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办法》、《郑州华信学院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等文件,体育部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学科建设的需要,在学校进行“一校两校区”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中,在各校区实行“2+2+x”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即本科一年级开设二学期体育普修课,二年级开设二学期选修课,三年级开展以体育俱乐部、课余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等形式自主锻炼,学校各年级每年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

2.3教学管理体系: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设立了体育教学教研室、竞赛训练教研室、群体活动教研室、体质健康中心等机构,分别负责各校区体育教学、竞赛训练、群体活动、体育健康研究、体育俱乐部、场馆设施的配置等管理工作

2.4体育俱乐部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更加有效的参与有组织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学校成立并逐渐完善了中长跑、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武术、健美操等体育俱乐部,对学生积极参与有组织的课余活动起到了组织、指导、管理等作用。体育俱乐部工作的开展,既巩固了教学效果,又增强了学生体质,丰富了他们业余生活,让课余体育活动时间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体育俱乐部还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竞赛和表演,这些举措与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提出的“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和训练计划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的要求完全吻合。

三、小结

2010年至今,华信学院经过进行一校“两校区”体育教学与管理的实践,历时2年多,在逐步开展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更多的一校两校区体育教学管理模式,对于合理利用高校的体育器材资源,教师资源,以及稳定教学秩序,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师资素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更好的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和高校健康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忠伟.多校区大学体育管理与模式设计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6,10.

第7篇: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 TQM 民办高校 体育教学质量管理 管理策略 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2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囊括从招生工作开始一直到毕业生毕业离校的整个流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民办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运用过程方法,抓住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严格进行把关,开展科学的质量管理工作,尽可能的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使得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质量都能够得到提高,并做好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确保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总体思路

(一)要正确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指导思想和观念的问题。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高效的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正确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概括来说,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一是要始终从坚持全面性观念,即: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提升情况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二是全程性的观念,即:始终要明确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是对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包括从校内到校外,从招生到毕业,从专业建设到课程设置,从教学过程到教学质量评价等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缺一不可,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成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三是,全员性的观念,即: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建设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民办高校教学部门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

四是,要具有学校、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观念,及:在构建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时,在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和运用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以及社会的调节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民办高校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新型的、良好的互动关系,以此来不断促进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二)要注意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而存在的,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具体来说,一套完整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决策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以及制度体系、考核体系和信息体系六大主要的部分。

在这六大体系中,最为关键的是决策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领导决策体系是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要注意建立高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并对重大的问题进行民主议事和领导决策,构建以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以及教务处长和各院系主任为主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构建以院、系、专业教研室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其次是要注意构建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合作的组织管理体系保证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民办高校一定要注意强化和完善本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注意突出本校教学管理组织的指导职能和细条职能,并尽可能的从宏观化、全局化的角度来出发开展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完善各系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强化其教学管理的组织功能和实施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第三是构建科学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民办高校对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结果以及学生的发展质量所进行的系统的设计,其主要包括学生的发展质量标准、学校的教学工作标准以及学校的管理工作标准等内容。在构建标准体系时,要注意标准应该系列化、要明确、具体,且具有可行性,而且在标准的构建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高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到制定的过程之中;

第四是,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是确保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学校各项相关工作有章可循的关键,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构建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第五,是要建立系统全面的考核体系。科学、全面、系统的考核体系的构建是影响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关键。高校教学质量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中仅限于考核教学效果的做法,将招生、培养以及学生就业和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社会评价调研等内容都纳入到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之中,并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安排,以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最后是信息体系。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信息体系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内容。信息体系的构建主要包含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以及信息反馈三个子系统,其中信息采集系统要注意不但要包括校内信息的采集,还要包括校外信息,比如:用人单位、毕业生以及其它各类社会评价组织的信息采集,而且还要注意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信息的汇总、分析、评价等工作以及信息的顺畅反馈,以确保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运用和贯彻落实。

二、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主要是指的是针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所应采取的具体方法与对策。结合上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工作的基本情况,以下就从教学过程、课程设置以及实习和就业几个方面入手针对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是教学过程。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设施滞后以及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是要注意坚持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积极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二是,要注意结合当代教育教学形式的变化,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并注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开展教学设施的建设工作;三是,在学生培养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调研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其次是课程设置。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不成体系、各种类型的课程设置比例不科学,且过于散乱。为了改变上述这些问题,在开展课程设置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结合学校所采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模式,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例如:适当降低公共基础课的比例,提高专业课程的比例、注意提高课程之间有机联系和课程的实用性等等。

再次是实习。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几点:一是,缺乏必要的量化考核,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的实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三是,很多民办高校合作的实习单位缺乏对实习生的培养计划;四是,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缺乏沟通,使得实习计划的执行效率不高。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在组织学生的实习工作时,学校应注意做好实习之前的学生培训和动员工作,并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实习态度,制定完整的实习计划和实纲,积极的与学生实习单位之间进行沟通。民办高校的实习合作单位则应该注意完善带教机制,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实现学校、实习单位以及学生三方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

最后是就业。目前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存在就业知识和就业信息的了解渠道较少,只一味选择好的单位,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过于盲目,而且就业的期望值过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该在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同时,注意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就业和择业,并且注意日常教育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第8篇: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评价;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刘崇磊(1978-),男,天津人,天津体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天津 300381)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E30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43-02

如何有效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成为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校应“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校体育专业也正处于由外延发展到内涵建设的阶段,在现代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勃发的外部环境下,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数量与专业办学条件、办学效益、教育质量等因素间日益凸现的矛盾,必须找到高校体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合理路径。

一、构建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专业主要承担着培养具备系统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体育工作规律,能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竞赛、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任务。体育专业学生长期将致力于运动技术训练,对理论知识学习不系统,表现出与非体育生不同的学习和成才特点。因此,要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开展顶层设计,以促进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纵观国内各高校,都在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制度、方法等方面进行着改革与创新,而在专业、课程等教学管理过程中用教学管理评估来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效益已成为通用做法。而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全国17所高校体育专业44名教学管理专家的结构化访谈,有70.45%的专家认为“目前非常需要改进体育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对“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评价指标是教学管理的最重要环节”表示“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占75%。可见,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来提升教学内涵式发展的质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构建

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的构建应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全面、全程、全员”。同时,指标要考虑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要层次化、条理化,能够区别它们对整体目标影响的权重差异。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运用,以评促建、以评促教,用新思维来引领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前期理论分析、访谈有关专家以及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体系研究》(项目编号:F01-0402)有关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出调查问卷。[1]按地域随机抽取全国17所高校体育专业的44名教学管理专家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确立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自变量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权重,构建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

1.构建层次结构分析模型将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中与评价有关的因子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估总分设为A,准则层共7个维度,设为N1~N7,标准层共27个指标,设为S1~S27,指标层次划分结果见表1。2.构造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在本层次与相关各因素之间两两进行比较,通过两个因素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定量化描述。主要采用“1~9”等级将判断定量化。[2]“1~9”的标度中“1”表示“两元素比较,同等重要”,“9”表示“两元素比较,一个比另一个极端重要”,其他以此类推。将两元素比较结果列入如下判断矩阵形式:

将专家对指标各因素两两比较的分数进行处理,从上到下依次构造出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估总分A、专业建设N1、课程建设N2、师资队伍建设N3、实践教学N4、质量控制N5、学风建设N6、育人效果N7的判断矩阵。

3.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采用和积法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得出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估总分A的特征向量W=(0.139 0.153 0.206 0.094 0.139 0.107 0.162)T。最大特征根λmax=7.3882。再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CR=CI/RI,其中CI=(λmax-n)/(n-1), RI为由1~7阶正互反矩阵计算1000次得到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情况综合评价得分A的CI=(λmax-n)/(n-1)=(7.3882-7)/(7-1)=0.0647。CR=CI/RI=0.0647/1.32=0.049

4.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结果

根据计算结果,评价总分A以100分计,通过各指标权重可得分项评价分数,从而确定出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见表3。

三、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应用策略

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一级评价指标中,“师资队伍建设”、“育人效果”和“课程建设”分列重要性的前三位。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二级评价指标中,“教学水平”、“师资引进与培养”和“组织与规章制度建设”分列重要性的前三位。可见,高校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团队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要通过评价指标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培训目标、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体系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工作。同时,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的应用中会出现指标适用性、手段科学性、被评对象是否认同等问题。特提出如下解决策略:

1.加强评价指标适用性研究,营造良好的应用氛围

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的适用基础是树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氛围。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的应用首先要得到各级管理者的支持。各级领导要当好“设计师”和“领头羊”,带领学校全体成员推行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成为实施的推动者和身体力行者。同时,应建立 “顾客导向”的科学的质量管理理念,被全体教职工充分理解,形成全员认同,并通过工作实践体现。要通过宣传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管理氛围,使得教学质量管理规范成为(下转第56页)

(上接第44页)

高校师生的内在追求和共同信奉的价值。要通过引导、激励等机制营造“质量是生命线”的氛围,以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实际应用效果。

2.注意搜集信息方法的改进和信息反馈工作

要提高体育专业评估的质量离不开对相关信息的整理、分析、综合。一方面要捕捉足够量的信息,一方面要对信息处理有强有力的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了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等常规途径搜集相关评估信息外,还可以运用不记名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手段搜集信息。同时,注意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信息反馈实现“共振”效应,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3.健全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

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的运用还涉及评价者的主观因素,除明确指标外,还应设计一整套公开、公平、公正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明确评估组织机构的职责、各指标的操作性解释和各项数据的科学利用,以充分发挥评估的正向引导和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被评专业师生的积极能量和创新潜能,提升教学质量。

4.要努力实现评价指标的校本化

本研究仅调查了国内44名管理专家的意见,为使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指标权重更加科学化、客观化,还可扩大专家范围,使指标权重评判的主观性尽可能降低。如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一级指标“育人效果”权重排在第二位,但其二级指标“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和“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排在最后,出现矛盾。原因可能是由于“育人效果”二级指标多且受其总权重所限,这也体现出采用AHP建立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仍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从各高校实际出发,使教学管理评价指标更加校本化,切实通过教学管理评估提升高校体育专业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崇磊.中国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研究[J].运动,

第9篇: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教媒体 优化 小学数学

电教媒体网络教学通过图、文、音、像等信息,形象、具体地传授知识和表现教学内容,并大大扩展时空范围,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将其上升为理性知识。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是一种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能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 如在教学统计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时: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很自然地步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课堂焕然一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教师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回答后,运用电教媒体显示自行车、摩托车的模型,然后再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椭圆形的车轮,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

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将车轮依次换成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不断的变换,把它们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 转贴于

三、利用电教媒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可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第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等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了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了障碍。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电教媒体逐步逐步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适时启发、点拨,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从而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四、利用电教媒体使练习形式多样化,让知识有效及时地反馈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