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报表及附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报表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而作为会计报表重要补充的财务报表附注,由于其存在一些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作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能够弥补现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不足,进一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一、我国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 缺乏完善企业准则和制度制定
政出多门准则和制度的制定细节不够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由证监会制定,制度与制度之间缺乏协调,往往会出现一些不一致或相互重复的规定,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执行成本。此外,一些制度的制定虽然引进了国外征求意见的形式,但是征求意见的时间较短。可见,我国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在一些关键的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 缺乏完善监督契约和经理人市场
完善的监督契约和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在对报表附注进行“适度管制”(吴联生,2001)的情况下,对企业管理当局信息披露的监督主要来自两方面:(1)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管理当局履行“最低要求”披露的监督;(2)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管理当局满足他们各自需要的自愿披露的监督。首先,从政府监督来看,证监会虽然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了审核,除非管理当局披露了严重的虚假信息,对于一般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清晰或不规范,证监会通常只会给予公开谴责或批评的处罚,但由于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经理人市场,这些处罚对管理当局来说无关痛痒。其次,从投资者监督来看,大股东对管理当局的影响较大,倘若管理当局未能披露其所需信息,可能会被撤换,这同样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经理人市场;而小股东由于其弱势地位,倘若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最多只能“以脚投票”。最后,从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来看,他们的信息需求若得不到满足,也只能和小股东一样“以脚投票”。
综上所述,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契约和经理人市场,管理当局在遵循准则和制度的披露要求以及自愿披露信息时动力不足。
二、从财务报表附注视角分析经营业绩的建议
1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也是所有上市公司所必须具备的架构。一个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保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与企业有关的全部重大问题,包括企业治理结构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财务会计状况等信息。由于附注信息的供给者与各种投资者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供给者控制了附注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因此,必须从企业的治理结构出发,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提高独立董事的地位和作用,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
(1)完善董事会制衡和决策机制。首先要规范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保证独立性关键在于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如果我们希望独立董事能够真正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就必须构建由投资者选聘独立董事的机制。规范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赋予独立董事独立的权责,有利于提高其独立性,因此从法律层面上需要对《公司法》等相关法规进行修改,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使独立董事在运作过程中有法可依。其次要建立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独立董事的绩效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这也是独立董事未能发挥作用的一个原因。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可以从独立董事声誉机制这一种自律的道德约束角度来考虑。一旦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表现出应有的独立和客观,便可以在无形中提升他们的声誉,并拓宽了他们的未来市场。
(2)加强和改进监事会的工作。逐步完善监事会的组织机构。控股股东不得对股东大会的监事选举决议再履行任何批准手续,以加强监事会在人事方面的独立性。监事会的工作人员由监事会自主聘任,严格遵守董事会成员以及经理不得担任监事会监事的规定,应促使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选择有知识有能力会理财的专业人士为监事。强化对监事会运作的监管。监事的评价应采取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事会应该向股东大会报告监事履行职责的情况、绩效评价结果及研究对包括监事在内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进行资格认定的办法,如果监事发生违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2 提高报告灵活性
财务报表主表以表格形式定量反映固定的信息,这也是其局限性之一。附注披露相对就灵活得多,最为明显且与主表差异最大的就是定量与定性披露相结合。由于财务会计在确认计量上有严格的标准,使得一些对使用者决策十分有关的事项不能进入表内,忽视它们的存在,势必影响到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上市公司应对诸如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人力资源等信息在表外适当加以披露,以便能完整地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貌。同时表外附注披露的信息应采用定量与定性信息的结合,从而能从量和质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经济事项完整地进行反映,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另外,上市公司应改进报告方式,以便对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这一点是针对附注披露的方式而言的,即要进行有效披露。我们知道,信息使用者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其背景知识、风险偏好以及决策的不同,而对信息的具体需求也是不一致的,附注信息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个使用者的各种决策具体需要,提供的只是一种通用目的的信息,只能满足各种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求。
使用者在决策时,往往需要对已有的附注信息进行再加工,形成满足自身特定目的的信息。所以,在附注信息的披露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将各种要披露的信息以适当的形式有效地组织起来,便于使用者的再加工。只有企业的产品符合标准时,才允许流向市场,同时企业内部的质检系统也应加强对产品的监督,使产品在流向市场之前能符合标准,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该信息同样应在报表附注中予以公告,供报表使用者参考。
3 加强重点项目的披露
(1)主要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方面。按新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应披露本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减额等。公司在披露“手”除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时,还应同时在附注中说明扣除的项目和涉及金额。此外还应提供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比率指标
(2)财务报表重要项目的披露方面。在附注披露重要会计项目方面,应体现重要性原则。对重要项目数字变动会引起会计报表相关数据的较大变动的情况,要在附注中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在披露应收账款时,上市公司应采用账龄分析法来核算应收账款
的坏账损失,同时,应增加披露应收账款前五名的公司具体名称、欠款原因以及主营业务范围,这样企业就可以据此制定不同的收账政策,保护投资者资产的安全。又如对存货信息的附注披露,应增加披露各类存货的库龄信息。一般来讲,存货的库龄(即指某类存货从入库日到报告日的时间期限)越短,说明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强,那么企业的运营状况良好,产品畅销。通过披露的各类存货库龄信息,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判断存货的周转速度,从而预测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盈利前景。此外,存货中库存商品的物理质量、时效状况(如产品保质期的长短、技术更新速度)等都对企业未来的收入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议附注中增加披露产品质量抽样检验单、各批产品生产及到期日期或其他决定产品时效状况的指标情况。
(3)重大事项的披露方面。财务报表附注应披露发生在报告期内的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陈述该事项基本情况,涉及金额。尚未结案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应陈述其进展情况及影响,已经结案的,说明其执行情况。公司应披露报告期内收购及出售资产的简要情况及进程,说明上述事项对公司业务连续性、经营者稳定性的影响,所涉及的金额及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和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同时,公司应披露重大合同、担保事项及其履行情况,并详细披露有关合同的主要内容,如有关资产的情况,涉及的金额和期限、收益及其确定依据,同时披露该收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重大担保应说明担保金额、对象、类型、决策程序等。对于未到期担保合同,如有迹象表明有可能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应明确说明。最后,公司董事会如在报告期内有受中国证监会稽查、行政处罚、通报批评、交易所公开谴责等情形,应当说明接受稽查及处罚的原因和处罚结论。
关键词:内涵特征 附注 问题 对策
披露是财务会计发展到通过财务报告而非财务报表,在表外(包括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表述会计信息的一种形式。
在财务报告的披露已进入附注时代的西方国家,由于附注信息含量的增多,其附注信息长度早已远远超过了财务报表本身的长度,决策的有用性持续增强,使其重要性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财务报表附注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又作为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迟,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各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其研究。
一、内涵特征
财务报表附注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以表内的括号注释和表外的底注附注的形式呈现,它主要起到一个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予以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并就其内容看它同报表项目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补充解释说明报表项目的详尽内容,以及编制报表所运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附注和财务报表内容的质量特征存在一定的不同,大致为:财务报表表述的信息有严格的认定制度,是货币化的定量财务信息标准化、数字化,这是财务报表信息的显著特点;附注则不同,附注中可以用文字和数字一起表述,也可单独性的只用文字说明。从而可以提供一些非货币化或者非量化的内容,以及部分存在对企业有一定影响但又不符合现行确认标准的项目,可以看出财务报表附注不属于确认而属于披露,相比之下披露不像确认那样严格,具体特征如下:
1、补充性。财务报表附注打破了三张主要报表内容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拓展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内容,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限制要求,突破了揭示项目一定得用货币加以计量的局限性。通过报表附注的文字表述,加入一些定性信息或统计资料,弥补了财务信息的存在的空缺,进而能整体反映企业将面临的机会与风险,充分将企业价值体现出来,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最终助力信息使用者依据其数据对企事业经济活动进行最终的决策。
2、解释性。财务报表项目具有高度的会计信息浓缩性,可能因为经济业务的复杂性,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使用了不一样的会计政策,企业需要依据财务报表附注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及主要财务报表项目等进行解释,这样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同时使不同企业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别更具可比性,以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3、附属性。财务报表是根基,财务报表附注是从属,财务报表与财务报表附注之间一直存在这样的主次关系。没有财务报表的存在财务报表附注就没有了依靠,就无处发挥其功能。没有财务报表附注恰当的延伸和说明,财务报表的功能就难以有效地实现,财务报告信息需求者难以得到满足,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建设性。财务报表附注并非单纯的只对财务报表作解释和补充,还要对其加以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整改工作的建议与措施,如:结合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信息等,管理当局可以了解本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扩大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除此之外,在财务报表附注中通过自愿披露企业环境治理、社区服务及在安排就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并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因为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内容和方法比较简单以及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对其应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采取避重就轻、断章取义的手法,故意夸大部分事实,隐瞒部分事实,误导信息使用者。与公司相关的市场竞争、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营销策略、宏观产业政策披露得不完全,或根本不披露。企业之所以不愿意充分披露这些与公司发展有重大关系的、与会计有关的信息,应该是考虑到企业的这些关键信息披露,会将企业的真实情况展现在公众面前,信息没有保密性,会使同业竞争者了解自身的状况而影响企业竞争力,对企业发展不利。
2、会计信息披露虚假情况严重。从现实情况来看,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虚假。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粉饰报表虚增资产利润现象较多,而非上市公司、民营企业隐瞒资产减少利润现象较多。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使得资产所有者与资产管理者分离。管理者所出具的财务报告是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作出评价和进行奖励的依据,由于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使得管理者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调节会计信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或更高的评价,在真实信息或事实不能达到自己理想期望值的情况下,管理者就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目的对真实的会计信息作出篡改,虚增资产和利润并对外报出,使得投资者所获会计信息是经过管理者粉饰的信息,从而受到投资误导。另一方面,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在政府管理部门面前,资产所有者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目的对真实的会计信息作出篡改,人为地加大成本费用,隐瞒资产和收入并对外报出,使得政府管理部门所获会计信息是经过管理者调整篡改的信息,从而造成应收税费的流失。
3、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事项还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存在滞后现象,往往是已经发生了期后事项,但并没有依据披露准则进行报表调整或更新财务报表附注,加上表外信息的披露也并不规范,这些都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公司在信息披露时一般是报喜不报忧,披露会计信息违规、随意。这些现象相比会计国际化要求,差距甚大。
4、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过低。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与财务报表披露有所不同,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如会计政策和会计预测信息、估计变更、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等,对会计人员的作业要求相对比较高,而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则相对简单,其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会计凭证和账簿。结合目前实际分析,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在短时间内还是无法满足财务报表附注披露要求的。
三、解决对策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可参照以下方法:
1、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完善企业制度,提高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从信息的生产源开始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发展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建立良好的社会审计执业环境,所有的社会中介应是独立的第三方。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风险意识、职业道德水准。确立职业道德与审计业务水平同等重要的教育目标。
3、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以及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和监督,消除侥幸心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立体框架。加重对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和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对于剑走偏锋的单位和个人,制定更为严厉的处罚制裁措施,违规责任人不仅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还要付出昂贵的信用代价,使之不因一时小利而铤而走险,对整顿市场秩序起到警示作用。
4、借鉴信用评级,资信调查等方式。主管部门对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定期进行评定,并相应实施管理。对于未按要求执行的公司,应对社会予以公布,并且其在扩大经营、申请贷款等方面受到限制,且会受到更为严厉的监督。这样,会促使企业自觉按要求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努力提高企业在全社会面前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5、加大与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增大企业的透明度,以减少会计信息的不平衡,压缩经营者人为操作的空间。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附注所提供信息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子化的会计信息披露,使得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出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以文字为主体,辅以数字分析的财务报表附注将会一直处在一个财务报告的重要位置而受到人们的注重。
参考文献:
[1]岳道贵.浅谈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J].甘肃科技纵横,2004,(06)
[2]李山海.谈谈财务报表附注应增加披露的信息[J].中国科技信息, 2005,07)
[3]裘宗舜,李琳.浅谈财务报表附注[J].会计之友,2005,(09)
【关键词】 财务报表表外信息; 非财务信息; 提示与分析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终体现在财务报告上,财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揭示并传递财务信息的手段,它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而且包括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以及潜在的投资人等。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在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时,往往注重的是对财务报表本身的数据分析,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财务报告使用者不仅要重视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还应该对表外信息的提示加以分析和重视。这里所讲的表外信息既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审计报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
一、财务报表表外信息的重要作用
财务报告目标由于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但核心是为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财务报表由于其固定的格式,项目和填列方法,使得表内信息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状况,财务报表表外信息是指不能在法定财务报表内反映的,能够帮助报表使用者透彻理解和分析财务报表的内容,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意外事项和经营战略、行业状况、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的重要信息,凡是对财务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信息而又无法在财务报表内进行确认的,都应属于表外信息。表外信息可以弥补表内信息的局限性,使表内信息更容易理解,更加相关,是提高财务报告分析总体水平和层次、突出重要财务信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增加会计信息的可理性。
二、会计报表附注的提示与分析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主要项目所作的解释。会计报表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能提供定量的会计信息,其所能反映的会计信息受到一定的限制。会计报表附注作为表外信息,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以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
2006年财政部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会计报表附注一般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等;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包括终止经营税后利润的金额及其构成情况等;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另外,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前提议或宣布发放的股利总额和每股股利金额(或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总额)。
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对主要会计政策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分析企业资产、利润的质量。通过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项目的说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及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来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利用上述变更和更正来调节利润的情况。通过分析或有事项、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来判断其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关联交易来判断企业的独立盈利能力等等。
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附注内容越详细,就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示了较多的信息,越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报表。
三、非财务信息的提示与分析
财务信息是指那些完全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的能够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进入财务报表的信息,以及附注中的解释说明和由财务报表扩展而来的信息。非财务信息是指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与利益相关人相关的,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约束的信息。
随着企业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报告使用者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而对非财务信息的掌握与分析对总体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决策有着重要作用。企业的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
(一)背景信息
企业所处的行业及行业特点;企业经营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企业经营活动和资产的范围与内容;产品寿命周期及产品结构等。
(二)经营业绩说明
关键经营业务指标;关键资源数量与质量指标;经营业绩变化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三)管理部门的分析讨论
企业财务状况;产品的竞争力;宏观经济对企业影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四)前瞻性信息
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管理者的计划,包括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将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与风险进行比较等。
(五)社会责任
环境责任指标,包括处理废水、废渣、废气的情况;对社会环境治理提供的服务;减少耗用稀有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措施与效果等。
(六)人力资源信息
如企业员工构成情况信息,员工安全和健康信息,员工培训、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信息;企业经营对当地的社会影响,包括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情况,对居民居住环境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及措施等。
(七)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及持续发展
研究与开发创新能力;员工能力;资源利用情况等。
综上所述,财务报表表外信息是进行财务报告分析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表述的内容所作的说明与提示,正确地进行财务报表表外信息的分析,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充分认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作用,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可以借此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作出更加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薛光,李延喜,刘艳萍编著.《财务报告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3.
关键词:财务报表附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134-02
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有义务“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信息”。定期报告是证监会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的信息披露文件之一。中期报告是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定期报告。进入七月,上市公司中报披露便拉开序幕。如何从众多财务报告信息中获得更有用的信息,始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现状
规范的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前提,是维护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保证。为了规范财务报告编制及信息披露,财政部、证监会、交易所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7年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1号〈创业板上市公司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0年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在内的多种规定,并积极开展制度创新。
据悉,为提高信息披露效率和披露质量,深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考核优秀的公司,进行了信息披露直通车试点。2012年,深交所对上市公司2011年信息披露质量考核结果显示,信息披露质量总体良好,各板块考核结果为A等的公司比例均有增加,其中主板被评为A等的共有56家上市公司,涉及24个行业。
尽管如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仍有很多不规范地方。内容不真实、不完整,形式不规范,披露时间不及时等情况依然很多。信息使用者是否能从披露信息中获得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与信息披露质量密切相关。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都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和经营决策。
二、越来越值得关注的财务报表附注
(一)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及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企业会计准则》32号第三条规定, 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由此看出,财务报表附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披露中不可或缺。只看报表不看附注、重报表轻附注的观念已经过时。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不仅要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偿债能力和经营状况,还要通过财务报表附注更好的理解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其内容主要包括,公司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编制基础、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主要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或有事项、承诺事项等其他重要事项。
(二)财务报表附注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表附注形式不规范。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内容中,对理解报表主要项目最有帮助的是“主要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它针对报表主要项目的金额作出对应解释。对于“注释”内容,目前没有统一规定。通常对资产负债表项目,在注释中披露期初余额构成明细、本期增加及减少发生额情况、期末余额构成明细等基本内容;对利润表项目,在注释中披露上期发生额构成明细、本期发生额构成明细等基本内容。
因没有详细而系统的规定,不同公司“主要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内容会有差异,且同一公司不同期的财务报表附注中注释内容也会不同。所以可比性差,令信息使用者对报表信息理解和使用不利。
2.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真实。为使财务报表清晰易理解,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均应在报表附注中说明,要求内容完整。但很多上市公司对有利信息充分披露,对不利信息不披露或即便披露,信息也不全面、不完整、不详细,不实信息披露屡见不鲜。更加弱化了报表信息使用者对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的辨识能力。
3.案例分析。某公司是获得深交所信息披露直通车资格的电器类公司,属于信息披露质量较好的主板上市公司。以其过去3年中期和年度报告资产负债表个别项目数据为例,对其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
(1)同一年度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据有差额,“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项目之间存在随意调整现象,且附注未对调整做出解释说明。
根据巨潮资讯公布的定期报告整理,该公司2009-2011年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资产负债表项目“应收账款”数据,如表一:
该公司2009年年报,母公司应收账款期初数大于中期报告期初数,净值相差1333万元。对比母公司资产负债表其他项目,中报和年报期初流动资产合计数相同,年报“其他应收款”期初数,小于中报“其他应收款”期初数,差额与“应收账款”净值差相同。说明2009年母公司中报和年报披露数据,虽然期初流动资产数相同,但在“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间有1333万元进行调整。
该公司报表附注中,对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确认标准的注释中规定“应收账款为单项金额大于2000万元的款项,其他应收款为单项金额大于1000万元的款项”。因此,从“其他应收款”调整金额看,1333万元属于金额重大;但是否属于单项金额,从披露信息中无法得知。而1333万元在“应收账款”科目下,则不构成“单项金额重大”。说明如果此差额是单项金额,通过在“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之间做调整,把属于重大金额的事项,变成非重大金额事项,影响坏账准备提取,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和利润。调整原因及影响,该公司经审计的年报中未提及。这部分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充分,不利于财务信息理解。
(2)应收账款分类和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产生变化,财务报表附注中未披露,变化产生的影响没有相关解释和说明。
2010年中报,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应收款项信息包括:坏账准备的确认标准,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坏账准备的转回。2010年年报中财务报表附注也披露了这三项信息。不同的是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在年报中有了改变,应收款项分类、账龄年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均有变化。
以账龄为例,2010年中报和年报附注披露的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改变,一般被认为是会计估计变更,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估计变更,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如不能确定影响数,要披露事实和原因。该公司2010年年报附注没有相关披露,信息不充分、不完整、不真实。
(3)通过改变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影响公司利润,粉饰报表。
该公司2009-2011年中报和年报部分数据,如表二:
将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资产总额比较,得出坏账准备占相关指标比例,可看出坏账准备影响,如表三:
坏账准备占应收账款比重,2010年年报出现大幅变化,由中报的15.99%,降为年报的10.71%,差额达5个百分点。由于该公司2010年下半年改变了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使坏账准备对应收账款的抵消作用大幅降低。表二显示,2010年年报应收账款金额与中报比有大幅增加,而营业利润却降为负数,若没营业外收入,恐怕当年利润总额要变为负数。尽管该公司没对会计估计变更及影响做披露,我们也能肯定,该公司2010年年报通过改变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为当年减少营业亏损和保证利润总额实现立了大功。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应对策略
一是完善信息披露法律法规,规范信息披露形式和内容,使信息披露义务人和信息使用者有章可循
二是健全体制,加强监管,树立法律权威。监督执法部门要在执法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三是开展制度创新,运用新技术,拓宽信息披露渠道和方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效更高质的信息
四是加强公司治理,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观念,加强法制意识。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Z].2006.
关键词:财务报表;问题;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124-02
1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基本活动为对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以分析和综合为主要方法的系统认识企业的过程。有效地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帮助报表使用人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改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的起点是阅读财务报表,终点是做出某种判断(包括评价、找出问题和作出决策)。
2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2.1无法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更加错综复杂,除了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及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外,企业内外又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潜在投资者、合作伙伴、竞争对手、顾客等。不同的会计信息
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注重企业的偿债能力,有的注重企业的现有价值及成长性,有的注重企业的运营能力。面对无差别报表,需要分析者要针对需求有的放矢,提高分析的有效性。
2.2财务报表数据失真
财务报表的数据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关键,它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了财务报表分析的效果。在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当中,许多会计信息都不够精确。有些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只提供一些关键性的会计信息,对于一些不关键的会计信息提供的较少。个别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情况,有的企业为了业绩考核粉饰数据;有的企业为了获取银行及商业信用而篡改数据;有的企业为了减少纳税而瞒报数据等等,最终影响了财务报表分析的真实性。虚假的财务报表,无论采用什么先进的财务分析技术也是枉然,分析得出的结论当然也不可能正确。
2.3信息披露不完整
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能用货币计量的过去的历史信息,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非财务信息、不确定的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等在经济管理中作用不可小觑。比如对使用者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如人力资源价值、主要管理人员管理风格等是现行制度下财务报表无法提供的。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披露更加多元化的信息。
2.4报表信息时效性不强
对于会计信息使用人来讲,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及时性是会计信息重要质量特征。就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而言,在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报表使用人了解的是4个月以前的财务状况,会计信息间隔过长。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投资者丧失机会,导致投资风险。而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制度无法实现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2.5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滞后性
当今社会,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以电子货币等支付手段参与国际贸易与融资成为现实。网络财务得到了发展。会计软件正向着管理型、决策型发展。比较而言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显得相对滞后。当前,我国财务分析方法偏重定量方法的使用,常用的分析方法如比率分析法,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程度较低,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再如因素分析法,在计算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的影响额时,主观假定各种因素的变化顺序而且规定每次只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这些假定往往与现实不符。而每一类指标都过分强调本身所反映,导致整个指标体系不严谨。
3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误区
3.1重视现时利润,忽视利润的可持续性
利润指标一直以来都是投资者投资决策时所参考的主要财务指标。作为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无论是投资人、管理者还是债权人,对企业盈利状况的改善都关怀备至。但在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我们要保持一份理性,此类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吗?所以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务必获取企业连续五年左右的报表数据,通过时间的窗口了解企业经营的稳健性,盈利的质量。以此穿越财务数据的波动,透视企业发展、提升的节奏。
3.2重视报表数据,忽视非财务信息
非财务信息包括那些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不一定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各种信息。如果忽视对企业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等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可能就很难对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作出准确的判断。
3.3重视财务报表,忽视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数据是用货币高度概括的结果,而附注是财务报表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忽视了报表附注的分析,尤其是或有事项、承诺事项、关联交易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错误的评价。
4财务报表分析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4.1对财务报表的完善
企业应加强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企业的决策者,以弥补信息的滞后性;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过程的监督,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都是提高财务报表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坚决避免会计数据的造假;同时要加强对企业财务披露制度的建设,不但要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也要加强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4.2财务分析方法的完善
企业外部及内部信息使用者,应引入多元分析方法,建立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会对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做出定性的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例如:一般的投资者往往只根据每股收益的净资产收益率等“单位化”后的指标,或仅仅依靠比率分析来实现投资战略,很容易走入误区。若将比率分析与趋势分析结合使用。两者互为参考,可得出理性的投资结论。
(2)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要根据某指标对其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4.3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不管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平时要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数据的收集能力和掌握运用能力,极大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4.4行业背景、政策面分析及财务报表附注分析的完善
(1)加强对行业背景信息和政策面的了解。
一个企业,其行业景气度乐观,具有技术优势,安全边际高,其竞争力必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分析行业环境对本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受国家经济转型的烘托,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无疑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比如汽车产业加速研发电动汽车,把低碳作为今后的发展要求。由此可见,政策面左右了企业的经济基本面,经济基本面反过来绑架了“财务报表”。关注经济政策导向,把握政策发展趋势,是普通投资者分析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事宜。
(2)完善财务报表附注分析。
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附注的信息,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才能提高对企业整体情况的理解,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我们可以通过对重大事项、主要的收入、利润来源、关联方交易等事项的披露把握附注分析的要点。目前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披露已进入了“注释时代”,在经济发达国家报表附注的长度已超过了会计报表本身的长度充分说明了报表附注的作用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许拯声.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财务报表的分析在投资决策、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趋突出,但是,其分析的对象、分析的工具、手段等方面,却越来越适应经济的复杂化发展趋势。本文正是基于此点考虑,对现代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期望能帮助报表使用者最大限度的获取财务报表分析的价值。
二、当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1)数据的时滞性。
财务报表数据相对于它所反映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而过去的状况并不能代表企业的未来前景。以反映企业过去情况为主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计算出来的各项指标,对企业做出决策只有参考价值,并非绝对合理。
(2)统计数据时计量方式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都是能运用货币计量的。而货币计量是建立在货币单位价值不变的基础上的,但在现实中,货币的单位价值不可能长期不变。通货膨胀会使报表的数字与市场价值产生很大的差异,这有可能会使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
(3)一些重要的非货币化决策信息未在报表中反映。
当前,还有不少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对决策很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例如:知识产权是企业的巨大财富,但由于计量方面的原因,其真正价值也难在无形资产之中客观地显示出来。但这些内容对决策都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二)财务分析方法上存在的局限性
从目前来看,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方法是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1)趋势分析法及其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变动原因和变动方向,以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其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期间同一项目的变动情况。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果当年的经营出现拐点将造成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2)比率分析法及其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意义和逻辑关系的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分析技巧。具体而言比率分析法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比率、盈利能力的比率以及营运能力的比率等。但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主要在于:
1.财务比率体系结构并不严密。
财务比率分析以单个比率为单位,每一比率只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的某一方面,如流动比率反映偿债能力,资产周转率反映资产管理效率,营业利润率反映盈利能力等等。正因为比率分析是以单个比率为中心,每一类比率都过分强调本身所反映的方面,所以导致整个指标体系结构不严密。
2.公司所属行业的特点、公司的经营方针和发展阶段等方面的独特性会使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之间的同一比率指标缺乏可比性。
不同公司或同一公司不同时期选用互不相同的财务政策和会计方法也会使他们之间的比率指标丧失可比性。
3.现行分析比率的比较标准难以确定。
现行企业能力分析,其比较标准主要是按照国际惯例制定。但国内外市场存在巨大差异,且多元化经营的现象大量存在,使比较标准难以合理确定。
(三)企业财务分析及报表附注分析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分析缺少信息使用者需要的行业背景信息。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不能仅仅就财务报表数据分析而分析,更应从公司的行业背景、公司的竞争策略等方面来解释报表数据,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公司的价值,解读会计数据。而缺少对公司行业背景信息、公司竞争策略的分析,信息使用者就很难透彻理解财务分析指标的实质内容。
(2)财务分析中的会计报表附注分析不到位。因大量的重要信息无法量化处理,故附注的研究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深入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但因种种原因目前的附注分析发展并不能令人满意。
三、对财务报表分析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对于现行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措施降低其局限性,从而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一)对财务报表的完善
对于财务报表的滞后性,财务分析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企业的有关决策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滞后性,同时将各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其次,我们还需要将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摆在核心和重要的位置上,相应的改变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现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更好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其次既要考虑货币计量因素,又要考虑非货币计量因素。在现有的条件下尝试用多种方式对非货币计量的因素进行披露。
(二)财务分析方法的完善
(1)建立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
建立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就是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必须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的结果与一些不可计量的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综合判断修正误差,使定量分析的结果趋于实际。可以说财务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与定性分析方法构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财务分析者可根据各自的要求,为实现各自的财务分析目标选择有关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并有机的结合、灵活的运用。例如:比率分析与趋势分析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因其各有局限性,在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做出投资判断。一般的投资者往往只根据每股收益的净资产收益率等“单位化”后的指标。或仅仅依靠比率分析来实现投资战略,很容易走入误区,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确定目标投资公司,都必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否则就失去了现实指导意义。
(2)对比率分析存在问题的完善。
1.将各种比率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可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抓住重点,避免多重线性相关。
2.做好比率分析的基础工作。
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被分析企业非财务性质的背景资料,争取在进行财务比率分析之前就对被分析企业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以便减少和控制财务比率分析中的误判行为。具体来说,财务分析人员应先明确分析目标,评价企业经营者的诚信度及其综合素质,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及企业的文化理念,评估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资源状况,弄清企业的发展阶段,收集和阅读企业的发展战略,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遵循情况等,为全面实施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做好充分准备。
3.对现行分析比率的比较标准的完善。
关于比率的比较标准,可采用情境相同或相似的先进公司,作为标杆管理的参数选择。
(三)行业背景分析及财务报表附注分析的完善
(1)加强对行业背景信息的了解。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背景,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及企业竞争优势分析行业环境对本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借鉴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法和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进行战略分析。
(2)加强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经营策略分析是指为了评估企业所拥有的获利潜力和经营绩效的持久性,并对其未来绩效做出较为实际的预测而进行的对企业的经济面、即经营策略进行实质性角度的分析了解,以使未来的财务分析能够建立在企业运营的实际状况上。进行经营策略分析应首先找出企业采取的是成本领导策略还是差异化策略。成本领导策略占据成本优势。如果企业可以达成成本领导,只要制定和竞争者一样的价格,就能赚取平均以上的获利率。或者利用成本领导优势迫使竞争者降价,使其接受较低的报酬,甚至退出产业。而差异化策略是指找出顾客真正重视的特性需要,并能以维持在顾客所能支付的价格水准以下的成本满足顾客的需要。两种策略都可以使企业建立可持久的竞争优势。
(3)完善财务报表附注分析。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措施
0引言
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产物,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每个企业的会计系统,都受到会计环境和企业会计战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财务报表会扭曲企业的实际情况。这种企业财务报表的不足导致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进而影响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的结果。
1企业财务报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1企业财务报表资料时效性不强为了向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财务报表采取了定期报告的制度。而如今,随着竞争的加剧、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经济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动。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适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随着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实时”信息。企业财务报表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过时的信息已无助于决策甚至有害于决策。对于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讲,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
1.2企业财务报表可比性较差会计战略是企业根据环境和经营目标做出的主观选择,各个企业会有不同的会计战略。会计战略包括决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选择、补充披露的选择以及报告具体格式的选择。不同的会计战略会导致不同企业财务报表的差异,并影响其可比性。例如,对同一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允许使用几种不同的规则和程序,企业可以自行选择。包括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会计估计,使得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率、净残值率,含有人为主观估计因素。即使在同一集团下的子企业,执行的会计政策也有不同,使用的会计估计方法也有不同。虽然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一定的表述,但报表使用者未必能完成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1.3企业财务报表软性资产未能披露基于货币计量原因,企业财务报表只能反映企业的有形资产。如今企业的资产软性化,无形资产逐渐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企业财务报表对知识产权、产品的竞争力、人才资源的质量和管理、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等软性资产未能予以披露。仅靠有形资产,企业已经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信息时代呼唤新的竞争驱动力。一个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已经成为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特别是在高科技与信息企业里,拥有的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远比有形资产大。然而,并非所有无形资产都可以用货币加以计量。如利润表反映的是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它未实现的价值增值,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企业重要的软性资产对现在经营及未来发展的信息。
1.4企业财务报表资产价值计量滞后我国会计核算有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价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规范要求以历史成本反映资产价值,使得财务数据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因为受生产要素市场不很活跃,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尽管各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实际上,在企业企业财务报表中是成本而不是价值反映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可报表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却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而企业企业财务报表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
1.5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及附表信息不全附注及附表是对四张主表内容的补充说明,涵盖着丰富的信息,它是报表分析的重要材料来源。可附注及附表的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甚至不予披露。企业企业财务报表主要立足过去的交易与事项,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历史性信息,而企业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总是希望通过企业企业财务报表获取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尤其是在新科技、新产品方面。企业企业财务报表信息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相关性的要求。报表使用者无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判断企业未来的增长空间。
2改进的方法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同时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其不足之处也越来越突出,目前的企业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要求提供的报表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针对以上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以下改进方法。
2.1分行业建立起标杆性数据,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立法,统一企业会计战略,提高企业企业财务报表可比性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法。各个企业面对各自不同的情况,搞一刀切的会计战略显然是不切实际和有背于科学规律的。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在时刻清晰地知道它在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占据的位置。我们可以建立起分行业的会计战略,出具指导意义的标杆性企业企业财务报表资料。这样有利于行业内企业以及集团内企业的比较和分析,增强企业企业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2.2缩短企业企业财务报表披露时间,编制财务预算报表尽可能及时提供企业企业财务报表,必要时可以缩短企业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周期,例如,适当发表临时企业企业财务报表,实时企业企业财务报表等。编制财务预算报表可弥补报表使用者在经验、技术和对行业了解程度上存在的欠缺,对企业的未来情况做出合理的预计。另外,编制财务预算报表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报表使用者决策与评价的相关性。
2.3加强软性资产披露除现有报表中以货币计量的信息外,还应披露其它非财务信息。例如,知识产权、产品的竞争力、人才资源的质量和管理、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等软性资产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
2.4重视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报告的方法进行逐步转变,将单一的计量属性向多种的计量属性转化,提供多元信息。事实上,我们也正在努力。例如,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广泛地应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企业资本的保全、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的表现。
2.5丰富附注及附表,增加企业战略信息披露丰富附注及附表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丰富附注及附表可以增加企业企业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减少企业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误解。企业价值取决于其运用资本来获得超过资本成本收益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受制于行业的选择、经营战略的定位、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战略思维。只有充分了解企业行业的竞争态势、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多元化或专业化的适应性,才能对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的可持续性做出合理判断。增加企业战略信息披露,可以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明确企业宏伟目标,创造可持续的价值。
由此可见,财务报表的重要性在于对于不同的报表使用人,财务报表的作用不同。对于投资人来说,分析企业的资产、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有助于投资者决定是否要投资和如何投资;对于债权人来说,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盈利状况,有助于债权人决定是否为企业提供贷款和贷款的额度;对于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分析更为全面更为广泛的外部和内部数据资料,有助于管理人员更好的管理企业。所以,只有正确认识和改进财务报表的各种不足之处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松年.顾兆峰论改进财务业绩报告[J].财会通讯.2008.(1):6—9.
[2]刘杰.《财务分析局限性及其改进措施研究》.《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5期.
[3]刘传兴.熊楚熊.透过财务报表认识企业价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J].深圳大学学报.2007.(2).
金融工具计量所应体现的财务报告原则
由上述对于国际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修订背景的分析不难看出,金融工具计量与财务报告列报密切相关。财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手段,总括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情况。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将主要根据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因而,传递简单、完整且清晰有效的信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是财务报告作为一种提供信息的手段所应达到的目标。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与发展,企业财务报告中完整反映金融工具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而IASC/IASB陆续了有关金融工具的国际会计准则。然而,财务报告的编制者、审计人员和使用者普遍反映现行国际会计准则中报告金融工具的要求过于复杂,而导致复杂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现行国际会计准则中对金融工具的计量有很多方式及相关规则。因此,目前IASB所进行的国际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对金融工具的计量要求进行简化,以确保财务报告提供更加清晰、完整的信息。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导致IASB和FASB在2008年10月的联席会议上决定成立一个咨询小组,即金融危机咨询小组(FinancialCrisisAdvisoryGroup,FCAG),其成员都具有丰富的金融市场国际经验。2009年7月28日,FCAG了《最终报告》(FinalReport),指出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透明度(transparency)和诚信(integrity)的信任对于全球金融稳定性和良好的经济增长非常重要。通过提供透明的、无偏见的、如实反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在金融体系中起到一个整合的作用。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CommitteeonBankingSupervision)的定义,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用者能够根据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风险程度等。而根据IASB在2010年10月所的概念框架项目阶段性成果中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相关性和如实反映是有用的会计信息所同时必备的两个基本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该信息能够使得使用者所做的决策有所不同。会计信息要有用,除了反映相关的情况之外,还必须如实反映其所打算反映的情况。截至目前,对于金融工具计量,IASB和FASB关于修订金融工具准则的联合项目中所达成的暂时性决定有两个要点,一是关于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二是关于金融工具后续计量中的分类和计量基础,这些都与财务报告密切相关。1、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IASB和FASB提出,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取决于后续计量情况:(1)如果后续计量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都计入净收益,则初始计量按照公允价值计量;(2)如果后续计量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者后续计量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则初始计量按照交易价格进行计量。2、金融工具后续计量中的分类和计量基础IASB和FASB提出,金融工具后续计量中的分类和计量应该既基于金融工具的特征,又基于会计主体为该金融工具所采取的企业战略。会计主体应根据管理金融资产所从事的企业活动,对符合金融工具标准的所有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之一:(1)以摊余成本计量;(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净收益;(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对于金融负债,会计主体应根据管理金融负债所从事的企业活动,对符合金融工具标准的金融负债划分为两类:(1)以摊余成本计量;(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净收益。由上,金融工具计量与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或综合收益表)直接相关,一方面,金融工具在资产负债表中要根据上述分类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进行后续计量列报;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当期的公允价值变动要么反映在收益表的净收益中,要么反映在综合收益表的其他综合收益中,或者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的其他综合收益中。另外,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关于金融工具的列报,IASB还考虑进一步提出下列要求:(1)对于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除了定期存款负债之外,在资产负债表上要以括号的方式披露相应的公允价值;(2)对于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要在资产负债表上以括号的方式披露相应的摊余成本。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及计量的依据,新国际金融工具准则给出判断标准,从而不同分类的金融工具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可以有序地进行,这些判断标准本文不再加以详述。但值得指出的是,财务报告中净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区分列示,对于金融工具计量结果的反映是关键的一环。
我国财务报告改进探求
下面在对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财务报告改进建议。我国企业现行财务报告所遵循的是财政部2006年2月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财务报表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构成。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负债表的局限由于受到确认与计量标准的限制,现行的资产负债表未能反映企业所有的资产和负债,有些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被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例如一些衍生金融工具,从而不能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而且,资产负债表上不同项目的计价采用的是不同的计量基础,并且由于对资产、负债的分类过于简单,主要按照流动性进行分类,从而使得基于不同计量基础的资产、负债相加,所得到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信息意义不大。2、利润表的局限利润表是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中与国际上存在差异最大的一张报表。2006年2月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所规范的利润表,综合收益概念未完全引入,反映的主要是已经实现的收益,忽视了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使得当期利润报告不够全面,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虽然财政部于2009年6月11日《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企业应当在利润表的“每股收益”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但由于在其他准则中没有相关规定,企业实务的会计核算往往没有相应会计账户进行记录与反映,导致报表并未进行其他综合收益的反映。另外,利润表在分类列报上,也过于笼统,没有在报表上区分持续经营业务和终止经营业务。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局限我国现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按照不同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分别反映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本会计期间的增减变动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并将本会计期间增减变动分为“净利润”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五大类,存在没有明确反映其他综合收益的局限性。4、附注附注是对在财务报表主体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财务报表主体中列示项目的说明。《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对附注中至少应当披露的内容进行了规范,但与国际上相比较,实务中我国企业财务报表附注相对来说还不够丰富。另外,现行财务报告的主要报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各报表反映的信息仍显笼统,也是现行财务报告体系需要改进的地方。随着国际间经济合作加强,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金融工具在企业中使用得越来越广泛,对我国现行财务报告进行改革迫在眉睫。1、建立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是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而要保证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首先应建立系统的、逻辑一致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请注意,这里所明确提出的是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而非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而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强调的是与财务报告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其内容应包括所报告主体、有用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财务报表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财务报表列报以及披露等。只有建立了系统的、逻辑一致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进时,才能有一个统一的基础。在建立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时,应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强对未来事项的关注,在确立基本概念(如财务报表要素中资产的定义)时应考虑如何将衍生金融工具等重要信息纳入报表体系。2、明确反映综合收益概念综合收益可以全面地反映一个企业除了所有者投资和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所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之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而所有者权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因此,综合收益的确定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密切相关,体现了会计确认上的“资产负债观”。由于财务报告中净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区分列示,对于金融工具计量结果的反映非常关键,因此,在财务报告中明确反映综合收益概念,尤其是明确区分净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是很有必要的。目前,IASB已经于2011年6月《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列报(对第1号国际会计准则的补充)》,对于其他综合收益包含的内容进行规范,并进一步将其他综合收益分为两类:一是“将重分类计入损益的项目”;二是“不能重分类计入损益的项目”。该文件的生效期本来是从2012年1月1日开始的会计期间,但由于IASB一般对于新准则的实施会提供12个月的缓冲期,现在暂时推迟为2012年7月1日开始的会计期间。我国应密切关注IASB的动态,并结合我国企业实务经验,制定进一步的准则解释,切实贯彻财务报告中对于综合收益的反映。3、加强报表之间的联系,统一分类标准财务报告是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决策所依据的重要信息来源,而构成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是财务报表,不同的财务报表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反映,共同构成对企业的全面反映。虽然现有财务报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但有联系的财务指标毕竟有限。因此,加强各个财务报表之间的联系,统一分类标准,并对财务指标进行适度的分解,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清晰完整地了解与决策相关的信息。4、加强报表附注的功能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重要项目进行补充说明的很好方式。有的时候,某些项目的公允价值信息、历史成本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那么就可以考虑在财务报表主体中采用某个主要计量属性计量反映,而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基于其他计量属性的信息,并提供取得依据等详细信息。例如,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是大多数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主要信息,因而在资产负债表主体中应提供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但是,对于某些信息使用者来说,金融工具取得时的历史成本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就可以通过在报表附注中提供该信息而对金融工具进行全面完整的披露,从而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另外,有些在财务报表主体中无法通过货币计量反映、但与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也可以通过在附注中披露而加强财务报表对信息使用者的作用。
本文作者:陈辉工作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概念;构成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合并财务报表以母子公司个别报表为基础,抵销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编制而成。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主要程序就是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一、合并财务报表概念
1.企业财务报表与个别财务报表的区别
合并财务报表不同于个别财务报表。个别财务报表是指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具有控股关系的企业集团中,由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为主体分别单独编制的报表,用以分别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本身各自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个别财务报表与合并财务报表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的内容及对象不同。个别财务报表反映的是独立的法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反映对象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它既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反映对象是若干法人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
(2)编报单位不同。个别财务报表由独立的法人编制,每家企业都有义务编制个别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由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编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在多层控股的情况下,往往由最终的母公司编制,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中层控股的公司才有可能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3)编制基础不同。个别财务报表的编制,从设置账簿、编制分录、登记账簿到编制财务报表,遵循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而合作财务报表并不遵循这套程序,相反,它从这套程序得出的结果开始,以纳入合并范围内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有关资料,抵消集团内部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来编制。
(4)编制方法不同。个别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平行进记、试算平衡、结账、账项调整等一系列方法。合并财务报表则是对纳入合并范围的母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相应项目加总,然后编制抵消分录将集团内部会计事项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予以抵消,最后合并各项目的数额而成。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有编制抵消分录、运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等方法。
2.合并财务报表与汇总财务报表的区别
合并财务报表不同于汇总财务报表。汇总财务报表主要是指由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所属企业报送的报表,对其各项目加总编制的财务报表。汇总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的目的不同。汇总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有关部门或国家掌握了解整个行业或整个部门所属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的需要。而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是满足公司的所有者、债权人及其他各方了解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2)确定编报范围的依据不同。汇总财务报表的编报范围主要是以企业的隶属关系作为确定的依据,即以企业是否归期管理,是否其下属企业作为确定编报范围的依据。凡属于其下属企业,在财务上归期管理的,均包括在汇总财务报表的编制范围内。而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对另一企业的控制关系作为确定的编报范围(即合并范围)的依据,凡是通过投资关系或协议能够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的企业均属于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3)所采用的编报方法不同。汇总财务报表采用的是简单加总的方法编制的。而合并财务报表采用抵消内部投资、内部交易、内部债务等内部会计事项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编制的。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构成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为了向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其经济决策所需的信息,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情况的资料。因此,合并财务报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合并资产负债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是以母公司本身资产负债表和属于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编制的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2.合并利润表
合并利润表是以母公司本身利润表和属于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利润表为基础编制的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3.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以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属于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基础编制的,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在一定期间内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
4.合并现金流量表
合并现金流量表是综合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在等价物流入流出情况的财务报表。
5.合并财务报表附注
合并财务报表附注是报表使用者对合并主体进行财务分析不可缺少的资料。合并财务报表的附注除了包括个别财务报表附注中应说明的事项外、还应当对以下事项进行说明:(1)子公司的有关信息,包括注册资本、本企业的持股比例和其享有的表决权比例等;(2)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不足半数但能对被投资单价形成控制的原因;(3)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其他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但未能对其形成控制的原因;(4)在子公司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时,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方法;(5)在子公司与母公司会计期间不一致时,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方法;(6)本期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的原子公司的相关资料及不再成为子公司的原因;(7)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
参考文献: